TWI810959B - 熱壓設備 - Google Patents

熱壓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0959B
TWI810959B TW111120687A TW111120687A TWI810959B TW I810959 B TWI810959 B TW I810959B TW 111120687 A TW111120687 A TW 111120687A TW 111120687 A TW111120687 A TW 111120687A TW I810959 B TWI810959 B TW I8109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ing
pressing
assembly
abutting
h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0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8330A (zh
Inventor
詹騏榛
林文傑
蕭宏傑
Original Assignee
新煒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煒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煒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206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095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0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095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8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8330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capsulation Of And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的熱壓設備中,加熱件置於壓合件內,壓合件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以及連接第一端面與第二端面的側面,第一端面與第二端面於第一方向上相對設置,驅動組件用於驅動壓合件沿第一方向往復運動,抵持組件包括第一抵持組件與第二抵持組件,第一抵持組件包括抵持件與復位件,抵持件用於在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與側面活動抵接,復位件用於驅動抵持件抵接側面,第二抵持組件用於與側面固定抵接,第一抵持組件與第二抵持組件分別對壓合件施加的抵接力相平衡。利於提高熱壓定位精度與控壓穩定性。

Description

熱壓設備
本創作涉及壓合設備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熱壓設備。
習知的熱壓設備通常包括驅動組件、導向軸與熱壓塊,驅動組件驅動熱壓塊沿著導向軸的延伸方向往復運動實現對待加工件的熱壓。當需要使用較高的溫度,例如高於100攝氏度,對待加工件進行壓合時,熱壓塊散發的熱量會引起導向柱的變形,從而導致熱壓塊存於水平方向的偏移,影響熱壓塊的熱壓精度。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有利於提高熱壓精度與控壓穩定性的熱壓設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提出一種熱壓設備,包括驅動組件,所述熱壓設備還包括熱壓組件與抵持組件,所述熱壓組件包括壓合件與置於所述壓合件內的加熱件,所述壓合件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以及連接所述第一端面與所述第二端面的側面,所述第一端面與所述第二端面於第一方向上相對設置,所述驅動組件用於驅動所述壓合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復運動,所述抵持組件包括第一抵持組件與第二抵持組件,所述第一抵持組件包括抵持件與復位件,所述抵持件用於在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與所述側面活動抵接,所 述復位件用於驅動所述抵持件抵接所述側面,所述第二抵持組件用於與所述側面固定抵接,所述第一抵持組件與所述第二抵持組件分別對所述壓合件施加的抵接力相平衡。
可選地,所述熱壓設備還包括安裝架,所述安裝架用於安裝所述驅動組件與所述抵持組件,所述復位件包括彈簧,所述彈簧的相對兩端分別與所述安裝架與所述抵持件連接。
可選地,所述第一抵持組件還包括螺桿、螺母與限位件,所述螺桿用於從遠離所述側面的一側穿過所述安裝架並與所述抵持件轉動抵接,所述螺桿用於驅動所述抵持件靠近或遠離所述側面運動,所述螺母置於所述安裝架內或置於所述安裝架遠離所述側面的一側,所述限位件置於所述螺桿靠近所述側面的一端,用於防止所述抵持件脫離所述螺桿,所述彈簧套接於所述螺桿上。
可選地,所述抵持件包括第一滾輪與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連接部、第一連接臂與第一轉軸,所述第一連接部用於與所述復位件連接,所述第一連接臂朝向所述側面凸設於所述第一連接部上,所述第一轉軸沿垂直於所述第一連接臂的凸設方向凸設於所述第一連接臂的一側,所述第一轉軸穿過所述第一滾輪的中心與所述第一滾輪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滾輪包括用於與所述側面抵接的第一弧形凸面;所述第二抵持組件包括第二滾輪與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二連接部、第二連接臂與第二轉軸,所述第二連接部用於與所述安裝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臂朝向所述側面凸設於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一側,所述第二轉軸沿垂直於所述第二連接臂的凸設方向凸設於所述第二連接臂的一側,所述第二轉軸穿過所述第二滾輪的中心與所述第二滾輪轉動連接,所述第二滾輪包括用於與所述側面抵接的第二弧形凸面。
可選地,所述側面上設置有第三弧形凸面與第四弧形凸面,所述第三弧形凸面與所述第四弧形凸面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弧形凸面用於與所述第一弧形凸面抵接,所述第四弧形凸面用於與所述第二弧形凸面抵接。
可選地,一個所述抵持件包括至少兩個所述第一滾輪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轉軸,至少兩個所述第一滾輪分別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轉軸轉動連接,至少兩個所述第一滾輪於所述第一方向上間隔設置,一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包括至少兩個所述第二滾輪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二轉軸,至少兩個所述第二滾輪分別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二轉軸轉動連接,至少兩個所述第二滾輪於所述第一方向上間隔設置。
可選地,所述第一抵持組件還包括導向組件,所述導向組件於所述第二方向上朝向所述側面凸設於所述安裝架上,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導向組件滑動連接。
可選地,所述第一抵持組件的數量為一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的數量為兩個,所述第一抵持組件與兩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間隔分佈於所述側面上,相鄰兩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之間、以及所述第一抵持組件與相鄰的一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之間的夾角為120度。
可選地,所述驅動組件包括驅動件、第一驅動軸以及與所述壓合件連接的第二驅動軸,所述第二驅動軸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驅動軸於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連接所述第二驅動軸與所述驅動件,所述驅動件置於所述第一驅動軸遠離所述第二驅動軸的一端,且所述驅動件用於驅動所述第一驅動軸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往復移動。
可選地,所述壓合件還包括壓頭治具,所述壓頭治具設置於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熱壓設備還包括溫度探頭,所述溫度探頭置於所述壓頭治具上。
與習知技術相比,本創作藉由改變所述熱壓設備中的所述壓合件的定位方式,取消了習知技術中用於對壓合件進行導向且容易於高溫下變形的導向軸,而是採用所述第一抵持組件與所述第二抵持組件共同對所述壓合件的所述側面進行抵接以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定位所述壓合件。具體地,所述第一抵持組件中的所述復位件產生的彈性力驅動所述抵持件於所述第二方向上與所述側面進行抵接,另外,所述第二抵持組件亦對所述側面進行固定抵接。當所述第一抵持組件與所述第二抵持組件對所述側面產生的抵持力平衡時,此時所述壓合件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定位並形成一個熱壓位點,此時可沿著所述熱壓位點於所述第一方向移動並對所述待加工件進行熱壓。當所述加熱件導致所述壓合件膨脹時,所述壓合件對所述復位件產生的推力增加,從而所述復位件對所述壓合件的抵持力亦增加,兩個推力之間達到平衡。因此,所述壓合件產生膨脹時,所述第一抵持組件與所述第二抵持組件亦會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將所述壓合件維持於壓合位點處。因此,本創作可以提高所述熱壓設備熱壓時的定位精度。另外,本創作的定位方式還可以提高熱壓設備的控壓壓合穩定性。
100:熱壓設備
10:驅動組件
11:驅動件
12:第一驅動軸
13:第二驅動軸
20:熱壓組件
21:壓合件
211:第一端面
212:第二端面
213:側面
214:第三弧形凸面
215:第四弧形凸面
216:壓頭治具
22:加熱件
30:抵持組件
31:第一抵持組件
311:抵持件
3110:第一連接件
3111:第一連接部
3112:第一連接臂
3113:第一轉軸
3114:第一滾輪
3115:第一弧形凸面
3116:第一緊固件
3117:第一緩衝墊
312:復位件
313:螺桿
314:導向組件
3140:第一導向件
3141:導桿
3142:限位部
3143:第二導向件
3144:第三緊固件
3145:定位凹部
315:限位件
316:螺母
32:第二抵持組件
321:第二滾輪
3211:第二弧形凸面
322:第二連接件
3221:第二連接部
3222:第二連接臂
3223:第二轉軸
3224:第二緩衝墊
3225:第二緊固件
40:安裝架
50:第一溫度探頭
60:第二溫度探頭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圖1為本創作實施例提供的熱壓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述熱壓設備的另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所述熱壓設備的熱壓組件與抵持組件的連接示意圖;圖4為圖3所述熱壓組件與所述抵持組件的部分爆炸圖;圖5為圖3中導向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將結合本創作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創作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創作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需要說明的是,當組件被稱為“固定於”另一個組件,它可以直接於另一個組件上或者亦可以存於居中的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組件或者可能同時存於居中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設置於”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設置於另一個組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於居中組件。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與科學術語與屬於本創作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於本創作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創作。
為能進一步闡述本創作達成預定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方式,對本創作作出如下詳細說明。
參照圖1與圖2,本創作提供一種熱壓設備100,所述熱壓設備100包括驅動組件10、熱壓組件20與抵持組件30。所述熱壓組件20包括壓合件21與置於所述壓合件21內的加熱件22。參照圖3,所述壓合件21包括第一端面211、第二端面212以及連接所述第一端面211與所述第二端面212的側面213,所述第一端面211與所述第二端面212於第一方向X上相對設置,使用時,所述第一端面211朝向待加工件(圖未示)。參照圖1,所述驅動組件10用於驅動所述壓合件21沿所述第一方向X往復運動。參照圖1至圖3,所述抵持組件30包括第一抵持組件31與第二抵持組件32。參照圖3,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包括抵持件311與復位件312,所述抵持件311用於在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上與所述側面213活動抵接,所述復位件312用於驅動所述抵持件311抵接所述側面213。所述復位件312包括但不限於彈簧,氣缸與油缸中的一 種,當所述復位件312包括彈簧時,彈簧的一端固定,彈簧的另一端與所述抵持件311連接,從而可以驅動所述抵持件311抵接所述側面213。當所述復位件312包括氣缸或者油缸時,以氣缸為例,氣缸的缸體固定於所述壓合件21的一側,氣缸的活塞相對於缸體運動以驅動所述抵持件311抵接所述側面213。此處,活動抵接指的是所述抵持件311並非固定抵接於所述側面213上,所述抵持件311可沿著所述第二方向Y移動。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用於與所述側面213固定抵接。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與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分別對所述壓合件21施加的抵持力(推力)於所述第二方向Y上平衡。
本創作藉由改變所述熱壓設備100中的所述壓合件21的定位方式,取消了習知技術中用於對壓合件21進行導向且容易於高溫下變形的導向軸,而是採用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與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共同對所述壓合件21的所述側面213進行抵接以於所述第二方向Y上定位所述壓合件21。具體地,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中的所述復位件312產生的驅動力驅動所述抵持件311於所述第二方向Y上與所述側面213進行抵接,另外,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亦對所述側面213進行固定抵接。當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與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對所述側面213產生的抵持力平衡時,此時所述壓合件21於所述第二方向Y上定位並形成一個熱壓位點,此時可沿著所述熱壓位點於所述第一方向X移動並對所述待加工件進行熱壓。當所述加熱件22導致所述壓合件21膨脹時,所述壓合件21對所述復位件312產生的推力增加,從而所述復位件312對所述壓合件21的抵持力亦增加,兩個推力之間達到平衡。因此,所述壓合件21產生膨脹時,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與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亦會於所述第二方向Y上將所述壓合件21維持於壓合位點處。因此,本創作可以提高所述熱壓設備100熱壓時的定位精度。
另外,採用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與所述側面213活動抵接且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與所述側面213固定抵接的方案,相較於採用三個抵持組件共同固定抵持於所述側面213的方案,本創作可以減少所述壓合件21熱膨脹時所述抵持組件30與所述側面213之間的摩擦力,使得所述壓合件21可順利沿所述第一方向X繼續移動。而所述壓合件21與所述抵持組件30的靜摩擦力越大時,所述驅動組件10越難穩定的控制所述壓合件21對待加工件施加較小的壓力。本創作可以減小所述壓合件與所述抵持組件30之間的摩擦力,因此,可以提高所述熱壓設備100的控壓壓合穩定性。
於本實施例中,參照圖4,所述加熱件22包括加熱棒,藉由外接電源產生熱的方式提供熱源。於另外的實施例中,所述加熱件22包括但不限於紅外加熱設備。
於一些實施例中,參照圖1與圖2,所述熱壓設備100還包括安裝架40,所述安裝架40用於安裝所述驅動組件10與所述抵持組件30。參照圖3,所述復位件312包括彈簧,所述彈簧的相對兩端分別與所述安裝架40與所述抵持件311連接。採用所述彈簧的方式驅動所述抵持件311,一方面有利於簡化結構,一方面有利於減小所述熱壓設備100的體積。
於另外的實施例中,所述復位件312可以採用氣缸或者油缸,藉由氣缸或者油缸的活塞驅動所述抵持件311與所述側面213抵接。
於一些實施例中,參照圖3與圖4,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還包括螺桿313、螺母316與限位件315。參照圖1至圖3,所述螺桿313用於從遠離所述側面213的一側穿過所述安裝架40與所述抵持件311轉動抵接,因此,所述螺桿313轉動時,不會帶動所述抵持件311轉動。所述螺桿313用於驅動所述抵持件311靠近或遠離所述側面213運動。參照圖3,所述螺母316置於所述安裝架40內或置於所述安裝架40遠離所述側面213的一側。參照圖4,所述限位 件315置於所述螺桿313靠近所述側面213的一端,用於防止所述抵持件311脫離所述螺桿313。參照圖3,所述彈簧套接於所述螺桿313上,且所述彈簧的相對兩端分別與所述安裝架40與所述抵持件311抵接。所述螺桿313繞順時針或者逆時針轉動可以將所述抵持件311推近所述側面213,並且藉由所述螺桿313與所述螺母316的螺接實現定位。所述螺桿313相應的繞逆時針或者順時針轉動可以將所述抵持件311拉離所述側面213,同樣可以藉由所述螺桿313與所述螺母316的螺接實現定位。設置所述螺桿313可以調控所述壓合件21與所述抵持組件30之間的靜摩擦,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所述驅動組件10的控壓穩定性。
於本實施例中,所述限位件315與所述螺桿313螺接,於另外的實施例中,所述限位件315可以與所述螺桿313固定連接。
於一些實施例中,參照圖3與圖4,所述抵持件311包括第一滾輪3114與第一連接件3110。所述第一連接件3110包括第一連接部3111、第一連接臂3112與第一轉軸3113。所述第一連接部3111用於與所述復位件312連接,所述第一連接臂3112朝向所述側面213凸設於所述第一連接部3111上。參照圖3,所述第一轉軸3113沿垂直於所述第一連接臂3112的凸設方向凸設於所述第一連接臂3112的一側,所述第一轉軸3113穿過所述第一滾輪3114的中心與所述第一滾輪3114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滾輪3114包括用於與所述側面213抵接的第一弧形凸面3115。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包括第二滾輪321與所述第二連接件322。所述第二連接件322包括第二連接部3221、第二連接臂3222與第二轉軸3223。所述第二連接部3221用於與所述安裝架40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臂3222朝向所述側面213凸設於所述第二連接部3221的一側,所述第二轉軸3223沿垂直於所述第二連接臂3222的凸設方向凸設於所述第二連接臂3222的一側,所述第二轉軸3223穿過所述第二滾輪321的中心與所述第二滾輪321轉動連接,所述第二滾輪321包括用於與所述側面213抵接的第二弧形凸面3211。採用滾 輪結合弧形凸面的方式可以減少所述壓合件21與所述抵持組件30之間的摩擦力,提高所述驅動組件10的控壓穩定性。
於另外一些實施例中,參照圖3與圖4,所述側面213上設置有第三弧形凸面214與第四弧形凸面215,所述第三弧形凸面214用於與所述第一弧形凸面3115抵接,所述第四弧形凸面215用於與所述第二弧形凸面3211抵接。所述側面213上設置弧形凸面同樣有利於減少所述壓合件21與所述抵持組件30之間的摩擦力,提高所述驅動組件10的控壓穩定性。
於另外的實施例中,可以不藉由滾輪與弧形凸面的方式實現所述壓合件21與所述抵持組件30的抵接。所述第一連接件3110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連接部3111與所述第一連接臂3112,所述第一連接臂3112直接與所述側面213抵接,且所述側面213與所述第一連接臂3112上均可以不設置弧形凸面。所述第二連接件322可以包括所述第二連接部3221與所述第二連接臂3222,所述第二連接臂3222直接與所述側面213抵接,同樣所述第二連接臂3222上可以不設置弧形凸面。
於一些實施例中,參照圖3,一個所述抵持件311包括至少兩個所述第一滾輪3114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轉軸3113。至少兩個所述第一滾輪3114分別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轉軸3113轉動連接。至少兩個所述第一滾輪3114於所述第一方向X上間隔設置。一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包括至少兩個所述第二滾輪321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二轉軸3223,至少兩個所述第二滾輪321分別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二轉軸3223轉軸連接,至少兩個所述第二滾輪321於所述第一方向X上間隔設置。設置至少兩個所述第一滾輪3114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二滾輪321,並且其於所述第一方向X上間隔排列有利於提高定位的穩定性的同時,簡化所述抵持組件30。
於本實施例中,參照圖3,所述抵持件311包括兩個所述第一滾輪3114,一個所述第一連接部3111、四個所述第一連接臂3112與兩個所述第一轉軸3113。四個所述第一連接臂3112均朝向所述側面213凸設於所述第一連接部3111的同一側,並且所述第一連接臂3112兩兩相對設置,一個所述第一轉軸3113連接於兩個所述第一連接臂3112之間。兩個所述第一滾輪3114於所述第一方向X上間隔設置。於一些實施例中,參照圖4,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還包括第一緩衝墊3117與第一緊固件3116,所述第一緩衝墊3117置於所述第一連接臂3112與所述第一滾輪3114之間,用於減少損耗,所述第一緊固件3116置於所述第一轉軸3113上,且所述第一緊固件3116分別置於兩個相對的所述第一連接臂3112遠離所述第一滾輪3114的一側,用於防止所述第一轉軸3113脫離所述第一連接臂3112。
繼續參照圖3,一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包括兩個所述第二滾輪321、一個所述第二連接部3221、四個所述第二連接臂3222與兩個所述第二轉軸3223。四個所述第二連接臂3222均朝向所述側面213凸設於所述第二連接部3221的同一側,並且所述第二連接臂3222兩兩相對設置,一個所述第二轉軸3223固定於兩個所述第二連接臂3222之間,兩個所述第二滾輪321於所述第一方向X上間隔設置。參照圖4,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還包括第二緩衝墊3224與第二緊固件3225,所述第二緩衝墊3224置於所述第二滾輪321與所述第二連接臂3222之間,用於減少所述第二滾輪321的損耗,所述第二緊固件3225置於所述第二轉軸3223上,且所述第二緊固件3225分別置於兩個相對的所述第二連接臂3222遠離所述第二滾輪321的一側,用於防止所述第二轉軸3223脫離所述第二連接臂3222。
於本實施例中,藉由相對的兩個連接臂限定滾輪於轉軸範圍內轉動,於另外的實施例中,可以藉由一個連接臂結合螺母或者凸塊的方式限定滾 輪於轉軸範圍內轉動。於本實施例中,藉由於所述第一方向X上間隔設置有兩個連接臂,一個連接臂上連接一個轉軸的方式實現所述第一轉軸3113與所述第二轉軸3223的安裝。於另外的實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X間隔設置的所述第一轉軸3113可以連接於同一個所述第一連接臂3112,沿所述第一方向X間隔設置的所述第二轉軸3223可以連接於同一個所述第二連接臂3222。於本實施例中,藉由一個所述第一連接部3111連接四個所述第一連接臂3112,藉由一個所述第二連接部3221連接四個所述第二連接臂3222,於另外的實施例中,可以設置至少兩個所述第一連接部3111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3221。
於另外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滾輪3114與所述第二滾輪321的數量可以為一個。
於一些實施例中,參照圖1至圖3,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還包括導向組件314,所述導向組件314於所述第二方向Y上朝向所述側面213凸設於所述安裝架40上,所述第一連接部3111與所述導向組件314滑動連接。設置所述導向組件314可以防止所述抵持件311的偏移。
於另外的實施例中,可以不設置所述導向組件314。
於一些實施例中,參照圖5,所述導向組件314包括第一導向件3140、第二導向件3143與第三緊固件3144。所述第一導向件3140包括導桿3141與限位部3142,所述限位部3142凸設於所述導桿3141遠離所述第二導向件3143的一端,所述第二導向件3143靠近所述第一導向件3140的一端設置有定位凹部3145,所述導桿3141與所述定位凹部3145抵接或者螺接。所述第三緊固件3144用於與所述安裝架40上的安裝通孔(圖未標示)抵接,所述第二導向件3143套接於所述第三緊固件3144內。藉由調節所述導桿3141遠離所述第二導向件3143時即可使得所述第一連接部3111於所述導桿3141內定向移動。於另外的實施例中,所述導向組件314可以直接設置成所述導桿3141即可。
於一些實施例中,參照圖3與圖4,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的數量為一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的數量為兩個,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與兩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間隔分佈於所述側面213上,相鄰兩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之間、以及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與相鄰的一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之間的夾角為120度。因此,有利於提高所述抵持組件30對所述壓合件21定位穩定性,並且所述抵持組件30的結構較簡單。
於另外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與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的數量可以變動,例如,可以是一個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與一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可以是一個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與多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可以是多個所述第一抵持組件31與一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32。
於一些實施例中,參照圖1與圖2,所述驅動組件10包括驅動件11、第一驅動軸12以及與所述壓合件21連接的第二驅動軸13。所述第二驅動軸13於所述第一方向X上延伸,所述第一驅動軸12於與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上連接所述第二驅動軸13與所述驅動件11,所述驅動件11置於所述第一驅動軸12遠離所述第二驅動軸13的一端,且所述驅動件11用於驅動所述第一驅動軸12於所述第一方向X上往復運動。
所述驅動件11包括但不限於伸縮式電機,氣缸與油缸。
於另外的實施例中,所述驅動件11可以直接與所述第二驅動軸13連接,用於驅動所述第二驅動軸13於所述第一方向X上往復運動。
於一些實施例中,參照圖2,所述壓合件21還包括壓頭治具216,所述壓頭治具216設置於所述第一端面211。所述熱壓設備100還包括第一溫度探頭50,所述第一溫度探頭50置於所述壓頭治具216上,用於探測所述壓頭治具216的溫度,以便即時調節壓合溫度,防止溫度過高或者過低影響壓合品質。
於一些實施例中,參照圖3與圖4,所述熱壓設備100還包括第二溫度探頭60,所述第二溫度探頭60置於所述壓合件21內,用於探測所述壓合件21內的溫度,以便即時調節所述壓合件21的溫度,防止過熱導致所述壓合件21的破壞。
以上的實施方式僅是用以說明本創作,但於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於該種實施方式。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根據本創作的技術構思做出的其他變形與改變,均應該屬於本創作專利範圍。
100:熱壓設備
10:驅動組件
11:驅動件
12:第一驅動軸
13:第二驅動軸
20:熱壓組件
21:壓合件
22:加熱件
30:抵持組件
31:第一抵持組件
313:螺桿
314:導向組件
316:螺母
3111:第一連接部
3112:第一連接臂
3114:第一滾輪
32:第二抵持組件
321:第二滾輪
3221:第二連接部
3222:第二連接臂
3223:第二轉軸
40:安裝架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熱壓設備,包括驅動組件,其改良在於,所述熱壓設備還包括熱壓組件與抵持組件,所述熱壓組件包括壓合件與置於所述壓合件內的加熱件,所述壓合件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以及連接所述第一端面與所述第二端面的側面,所述第一端面與所述第二端面於第一方向上相對設置,所述驅動組件用於驅動所述壓合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復運動,所述抵持組件包括第一抵持組件與第二抵持組件,所述第一抵持組件包括抵持件與復位件,所述抵持件用於在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與所述側面活動抵接,所述復位件用於驅動所述抵持件抵接所述側面,所述第二抵持組件用於與所述側面固定抵接,所述第一抵持組件與所述第二抵持組件分別對所述壓合件施加的抵接力相平衡。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壓設備,其中,所述熱壓設備還包括安裝架,所述安裝架用於安裝所述驅動組件與所述抵持組件,所述復位件包括彈簧,所述彈簧的相對兩端分別與所述安裝架與所述抵持件連接。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熱壓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抵持組件還包括螺桿、螺母與限位件,所述螺桿用於從遠離所述側面的一側穿過所述安裝架並與所述抵持件轉動抵接,所述螺桿用於驅動所述抵持件靠近或遠離所述側面運動,所述螺母置於所述安裝架內或置於所述安裝架遠離所述側面的一側,所述限位件置於所述螺桿靠近所述側面的一端,用於防止所述抵持件脫離所述螺桿,所述彈簧套接於所述螺桿上。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熱壓設備,其中,所述抵持件包括第一滾輪與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連接部、第一連接臂與第一轉軸,所述第一連接部用於與所述復位件連接,所述第一連接臂朝向所述側面凸設於所述第一連接部上,所述第一轉軸沿垂直於所述第一連接臂的凸設方向凸設於所 述第一連接臂的一側,所述第一轉軸穿過所述第一滾輪的中心與所述第一滾輪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滾輪包括用於與所述側面抵接的第一弧形凸面;所述第二抵持組件包括第二滾輪與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二連接部、第二連接臂與第二轉軸,所述第二連接部用於與所述安裝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臂朝向所述側面凸設於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一側,所述第二轉軸沿垂直於所述第二連接臂的凸設方向凸設於所述第二連接臂的一側,所述第二轉軸穿過所述第二滾輪的中心與所述第二滾輪轉動連接,所述第二滾輪包括用於與所述側面抵接的第二弧形凸面。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熱壓設備,其中,所述側面上設置有第三弧形凸面與第四弧形凸面,所述第三弧形凸面與所述第四弧形凸面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弧形凸面用於與所述第一弧形凸面抵接,所述第四弧形凸面用於與所述第二弧形凸面抵接。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熱壓設備,其中,一個所述抵持件包括至少兩個所述第一滾輪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轉軸,至少兩個所述第一滾輪分別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一轉軸轉動連接,至少兩個所述第一滾輪於所述第一方向上間隔設置,一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包括至少兩個所述第二滾輪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二轉軸,至少兩個所述第二滾輪分別與至少兩個所述第二轉軸轉動連接,至少兩個所述第二滾輪於所述第一方向上間隔設置。
  7. 如請求項4所述的熱壓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抵持組件還包括導向組件,所述導向組件於所述第二方向上朝向所述側面凸設於所述安裝架上,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導向組件滑動連接。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壓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抵持組件的數量為一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的數量為兩個,所述第一抵持組件與兩個所述第二 抵持組件間隔分佈於所述側面上,相鄰兩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之間、以及所述第一抵持組件與相鄰的一個所述第二抵持組件之間的夾角為120度。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壓設備,其中,所述驅動組件包括驅動件、第一驅動軸以及與所述壓合件連接的第二驅動軸,所述第二驅動軸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驅動軸於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連接所述第二驅動軸與所述驅動件,所述驅動件置於所述第一驅動軸遠離所述第二驅動軸的一端,且所述驅動件用於驅動所述第一驅動軸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往復移動。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熱壓設備,其中,所述壓合件還包括壓頭治具,所述壓頭治具設置於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熱壓設備還包括溫度探頭,所述溫度探頭置於所述壓頭治具上。
TW111120687A 2022-06-02 2022-06-02 熱壓設備 TWI810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0687A TWI810959B (zh) 2022-06-02 2022-06-02 熱壓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0687A TWI810959B (zh) 2022-06-02 2022-06-02 熱壓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0959B true TWI810959B (zh) 2023-08-01
TW202348330A TW202348330A (zh) 2023-12-16

Family

ID=88585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0687A TWI810959B (zh) 2022-06-02 2022-06-02 熱壓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095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1246A (ja) * 1981-11-09 1983-05-16 Nissan Motor Co Ltd パワ−ユニツトのマウンテイング装置
CN213739154U (zh) * 2020-09-15 2021-07-20 青岛小米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热压整形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1246A (ja) * 1981-11-09 1983-05-16 Nissan Motor Co Ltd パワ−ユニツトのマウンテイング装置
CN213739154U (zh) * 2020-09-15 2021-07-20 青岛小米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热压整形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8330A (zh) 2023-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91805B2 (en) Ultrasonic motor and lens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4386076B2 (ja) ボルト締め付け方法およびボルト締め付け装置
EP2555413B1 (en) Ultrasonic motor and lens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390965B (zh) 一种新型通用变刚度机械臂关节
Knabe et al. Design of a compact, lightweight, electromechanical linear series elastic actuator
TWI810959B (zh) 熱壓設備
US10119584B2 (en) Disk brake device with disk pad guiding structure
CN117168795B (zh) 弹簧寿命测试装置
JP2002365037A (ja) アライメント装置およびアライメント方法
CN117207581A (zh) 热压设备
CN109014874B (zh) 一种螺纹锁紧的安装辅助装置
JP2001347406A (ja) 偏心軸のチャック方法、および同装置
JP2000354915A (ja) ピックアンドプレース装置
JP2589795B2 (ja) 調整可能なロッド端部
JP2020202642A (ja) 振動波モータ
JPS58116994A (ja) 溶接用クランプ治具
JPH075298Y2 (ja) 直動テーブルユニット
JP2003074470A (ja) 調芯組立装置、並びにその調芯組立方法
CN212599829U (zh) 一种焊接产品保压机构及保压设备
CN219101982U (zh) 连接装置及直线运动机构
JP2542655Y2 (ja) ナットランナーのフローティング支持装置
JP2813320B2 (ja) 電動彫刻機
JP2008075699A (ja) 制動装置
US74589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low cost and high force transmission using elastically deformable driving element for friction drive
JP4204816B2 (ja) テーブル駆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