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7885B - 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7885B
TWI807885B TW111123949A TW111123949A TWI807885B TW I807885 B TWI807885 B TW I807885B TW 111123949 A TW111123949 A TW 111123949A TW 111123949 A TW111123949 A TW 111123949A TW I807885 B TWI807885 B TW I8078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methylmethoxypyran
composition
content
rose
solv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3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00119A (zh
Inventor
陳正雄
陳佳琦
呂梨萍
黃敬翔
廖思寧
Original Assignee
佐登妮絲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佐登妮絲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佐登妮絲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239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788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7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788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0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0119A/zh

Link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及其用途。所述組合物以二甲基甲氧吡喃作為主成分,並搭配苦水玫瑰精油、二棕櫚醯羥脯胺酸所組成;藉由上述三種成分搭配之組成物,可用於抗發炎之用途。

Description

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及其用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具體而言,係關於一種可用於抗發炎用途之一種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
全球爆發COVID-19,疫情時代改變化粧保養品的市場趨勢,配戴口罩造成的摩擦、悶熱,使得肌膚產生發炎的情形,因此消費者的需求與價值觀隨之改變,認知應使用有效活性成分來保養肌底,回歸根本恢復肌膚活力。民眾保養意識抬頭,釐清膚質狀況好壞多與發炎反應相關,於是低敏感度、抵禦自由基攻擊、提升皮膚屏障功能的保養成分便成為護膚程序的最佳首選。
在化粧保養品製劑中加入抗氧化劑為主流模式,基於皮膚長期曝露於自由基和其他氧化物質中,便可透過適當的清除劑輔助,將自由基的破壞程度降至最低。二甲基甲氧吡喃(Dimethylmethoxy Chromanol)係一種用於化粧品及製藥的強效抗氧化劑配方,又稱為Lipochroman-6。
如第1圖所示,二甲基甲氧吡喃之分子結構類似於α-生育酚(α-Tocopherol),文獻指出在體外抗氧化試驗中,二甲基甲氧吡喃可捕獲三種自 由基包括氧基(ROS)、氮基(RNS)與羰基(RCS),其具有自由基清除力的三重保護(Int J Cosmet Sci,2013,35,272-280)。
紫外線照射是皮膚光老化的主因,常見細胞氧化損傷標的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係為生物體脂質氧化的天然產物,已有研究證實當大量自由基攻擊細胞膜上的脂質時,二甲基甲氧吡喃能夠保護細胞膜免於破壞而降低丙二醛的形成(Int.J.Cosmet.Sci.2006,28,135-146)。
硝基酪胺酸(Nitrotyrosine)為過氧亞硝酸根陰離子和二氧化氮等活性氮物質介導的酪胺酸硝化產物,硝基酪胺酸被確定為細胞損傷、發炎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生成之指標。一氧化氮分子係由精胺酸(L-Arginine)經一氧化氮合成酶(NO Synthase,NOS)轉化作用而產生,若生物體內局部一氧化氮產量過高則導致正常細胞組織傷害,引起發炎症狀產生;一氧化氮活性極高且不安定,半衰期於無氧狀態下約可維持30秒,而在有氧狀態下僅有2~10秒,一氧化氮釋出後容易被氧化成亞硝酸鹽NO2-(Nitrite)及硝酸鹽NO3-(Nitrate),研究表示二甲基甲氧吡喃在過氧亞硝酸鹽對酪胺酸硝化的抑制作用中具良好的效果(Int.J.Cosmet.Scie,2005,27,271-278),而針對一氧化氮影響機制並無多加闡述。以上文獻結論表示,當二甲基甲氧吡喃應用於生物體時,自由基活性、脂質過氧化、發炎相關參數得以改善。
已知有相關報告表明二甲基甲氧吡喃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之效,鑒於目前尚無相關研究公開二甲基甲氧吡喃與其他有效成分之配方比例,亦無詳述抑制發炎相關標的一氧化氮生成之成效,欲強化二甲基甲氧吡喃應用於皮膚護理,改善肌膚敏感性,增強基層防護能力,故本發明將二甲基甲氧吡喃作為主要原料,並與其他成分組合運用於製備抗發炎之組合物。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問題,本發明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習知技術的不足之處,將二甲基甲氧吡喃、苦水玫瑰精油、二棕櫚醯羥脯胺酸,進行配方複配三種成分組合,爰以提供一種可用於抗發炎之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的組合物。
苦水玫瑰精油(rosa rugosa flower oil)是中國四大玫瑰品系之一,屬薔薇科,是鈍齒薔薇和中國傳統玫瑰的自然雜交種,生長在海拔1600~2400米之間,是世界上稀有的高原天然玫瑰品種;由其所萃取出的精油香氣溫潤迷人,其味道前味清新,而後味花香轉為濃郁,香氣持續力可在空間中維持兩天,氣味變化多端。
苦水玫瑰精油係經高壓蒸餾而成,其精油具有優異的保濕、舒緩、抗氧化及強化肌膚之效果,各類膚質均適用。
二棕櫚醯羥脯胺酸又名「反式-1-(1-氧代十六烷基)-4-((1-氧代十六烷)氧基)-L-脯胺酸」,在化妝品、護膚產品中主要作為抗氧化劑或保濕劑,其具有良好的抗衰老、緊緻皮膚等作用,活性較維生素C更佳,也可增加皮膚中的水分含量,故常用作保濕劑。
為測試二甲基甲氧吡喃、苦水玫瑰精油、二棕櫚醯羥脯胺酸之使用比例,將作為組合物中的主成分二甲基甲氧吡喃先進行抗氧化測試,以找出合適之使用量後,再進一步以不同比例之苦水玫瑰精油、二棕櫚醯羥脯胺酸添加至其中以找到最佳之使用比例;其中,溶解上述組分之溶劑為辛酸/癸酸甘油三酯(Caprylic/Capric Triglycerides),其為藉由含辛酸以及癸酸脂肪酸的椰子油或 棕櫚仁油的酯化甘油產生,具有柔滑的油感,可在化粧品或護膚產品中提供明顯的絲滑感,此外也具有優異的氧化穩定性,可延長溶解於其中保養或抗氧化組份的保質期。
以下,藉由具體之實施方式以說明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亦即所請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之組成及其用於抗發炎用途中之功效。
第1圖係為二甲基甲氧吡喃與α-生育酚分子結構之示意圖;第2圖係為不同比例之二甲基甲氧吡喃之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之示意圖;第3圖係為不同組成比例組成物對細胞存活率試驗之示意圖;第4圖係為不同組成比例組成物對抑制一氧化氮生成之示意圖。
為利貴審查委員瞭解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更為顯而易見,茲將本發明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發明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發明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通常知識者通常理解的含義。將進一步理解的是,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當被解釋為具有與它們在相關技術和本發明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並且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的或過度正式的意義,除非本文中明確地如此定義。
本文所有數值可理解為由「約」修飾。如本文所使用的用語「約」是指涵蓋±10%的變異。
實施例1
甲基甲氧吡喃之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試驗
脂質於自行氧化的過程中會產生自由基而造成脂質酸敗,常見的抗氧化物係藉由提供氫(Hydrogen Doner)來清除脂質過氧化物自由基(Peroxyl Free Radical),進而達到抑制氧化鏈鎖反應之進行。
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為一種穩定的自由基,其與乙醇溶液在517nm下具較強的吸光值,故吸光值愈低,表示抗氧化物的供氫能力愈強,抗氧化力愈好。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公式如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1-A/B)*100%
A:樣品組於OD517nm之吸光值,B:控制組於OD517nm之吸光值
首先,取50μL已配製完成之各濃度正對照組(維生素C)、僅含不同濃度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溶劑為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分別移至96孔細胞分析盤之不同孔洞,接著加入150μL 0.2mM的DPPH乙醇溶液,均勻混合並於室溫避光靜置反應30分鐘後,再以Microplate Reader(SPECTROstar Nano)測定於OD517nm下之吸光值,每組樣品進行三重複測試。在本試驗中以6.25ppm、50ppm與100ppm之維生素C作為正對照組。其中,不同濃度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之配方如下表1所示,二甲基甲氧吡喃濃度為0.1~2wt%,先初步篩選出最合適之二甲基甲氧吡喃使用比例。
Figure 111123949-A0305-02-0006-1
Figure 111123949-A0305-02-0007-2
請參照第2圖,第2圖係為不同比例之二甲基甲氧吡喃之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之示意圖。由圖中可知各組之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別為:RA(32.63%)、RB(86.11%)、RC(88.44%)以及RD(88.44%)。其中RA、RB組之二甲基甲氧吡喃含量為0.1wt%、0.5wt%時,RB組自由基抑制率明顯高於RA組約2.6倍;而當RC、RD組之二甲基甲氧吡喃含量為1wt%、2wt%時,隨著添加量增加1倍,卻已達清除率最大極限。綜合以上結論得知,使用二甲基甲氧吡喃低濃度0.5wt%即可達到幾乎趨近於高濃度使用量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故最終選用0.5wt%二甲基甲氧吡喃與不同比例之苦水玫瑰精油、二棕櫚醯羥脯胺酸混合,進一步測試其三者所構成組合物之功效。
實施例2
甲基甲氧吡喃、苦水玫瑰精油、二棕櫚醯羥脯胺酸之組成比例調配
由實施例1之結果,選用0.5wt%二甲基甲氧吡喃即可達到最佳DPPH自由基清除率,接著將作為溶劑之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使用量固定為96.5wt%,而苦水玫瑰精油含量為0~3wt%、二棕櫚醯羥脯胺酸含量為0~3wt%進行混合,其配方如下表2所示。
Figure 111123949-A0305-02-0007-3
Figure 111123949-A0305-02-0008-4
將各組成分按配比混合均勻,即得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另因E2、E7、E8溶解度不佳故剔除,推斷應為二棕櫚醯羥脯胺酸已過飽和所致,故後續以E1、E3、E4、E5、E6等組別進行試驗。
實施例3
包含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的細胞存活率分析試驗
細胞存活率分析係藉由將實施例2中E1、E3、E4、E5、E6等組別之包含甲基甲氧吡喃的組合物以及0.0025wt%的RB,分別與Raw264.7老鼠巨噬細胞混合,利用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之四唑環被切斷而產生藍紫色之甲
Figure 111123949-A0305-02-0008-5
(formazan)結晶而分辨細胞是否存活,由於死亡細胞之粒線體中不具有活性之脫氫酶,所以MTT的顏色仍然為黃色不會產生藍紫色之甲
Figure 111123949-A0305-02-0008-6
結晶,進而確認細胞之存活率,其中對照組(Control)為僅含細胞不添加任何物質。此外,甲
Figure 111123949-A0305-02-0008-7
結晶於OD570nm時具有最大吸光值,因此可經由吸光值的測定來計算細胞的存活率。其細胞存活率公式如下:細胞存活率公式(%)=A/B×100%
A:樣品組於OD570之吸光值,B:控制組於OD570nm之吸光值
請參照第3圖,第3圖係為不同組成比例組成物對細胞存活率試驗之示意圖。由圖中可知,0.0025wt%的RB、E1、E3、E4、E5、E6等組別的細胞存活率依然高於90%,因此確定各不同組成比例組成物皆對細胞無明顯毒性。
實施例4
一氧化氮(NO)抑制生成分析試驗(抗發炎試驗)
RAW 246.7老鼠巨噬細胞以脂多醣(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模擬發炎反應時iNOS會產生大量NO自由基,當加入磺胺(Sulphanilamide)時,NO迅速被氧化成亞硝酸鹽NO2-及硝酸鹽NO3-,隨後加入N-1-萘基乙二胺(Naphthylethylenediamine dihydrochloride),使亞硝酸鹽NO2-在偶合反應中形成紫紅色的偶氮化合物,用以推算樣品清除NO自由基的能力。故實驗過程中使用無酚紅DMEM,以免干擾最終檢測結果。
首先,將RAW264.7老鼠巨噬細胞以1x106cell/well之細胞密度種入24孔盤中,總體積為500μL,以37℃、5% CO2培養至少12小時。次日將舊的培養基去除,以磷酸鹽緩衝生理鹽水(PBS)清洗孔盤後置換成0.0025wt%的RB、E1、E3、E4、E5、E6等組別之組合物的無血清且無酚紅DMEM(300μL/well),隨後每孔加入3μL LPS誘導發炎,再以37℃、5% CO2培養24小時。隔日自24孔盤將細胞培養液取出100μL轉移至96孔盤,後續每個孔洞加入50μL 1%磺胺混勻,再加入50μL 0.1% N-1-萘基乙二胺進行呈色反應,並於OD540nm測吸光值,NaNO2作為標準檢量線,吸光值愈高表示NO自由基愈多,故發炎因子愈高。
請參照第4圖,第4圖係為不同組成比例組成物對抑制一氧化氮生成之示意圖。由圖中可知,當Raw264.7老鼠巨噬細胞經LPS刺激發炎後,NO生成率提升約41.8倍,以此模式檢視0.0025wt%的RB、E1、E3、E4、E5、E6等組別之組合物對於抑制細胞發炎的成效,其中對照組(Control)為僅含細胞不添加任何物質。RB之NO生成率為84.57%、E1之NO生成率為82.26%、E3之NO生成率為84.53%、E4之NO生成率為80.48%、E5之NO生成率為83.18%、E6之NO生成率為50.60%。在此抗發炎試驗中具有最佳抑制效果之組別為E6,相對於LPS誘導組 別,其抑制率達49.4%;相對於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RB組別,E6組別之抗發炎能力高達1.7倍。
綜上所述,本發明經實驗數據表明,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試驗中,RB組優於RA組,且相對於高添加量二甲基甲氧吡喃的RC組、RD組即可達到趨於相近的抑制率,因此擇優以RB組配比進行優化衍生試驗組E1-E8,調合後發現實驗組E2、E7、E8三組配方已過度飽和,不適合列入研究組別,後續則以實驗組E1、E3、E4、E5、E6進行抗發炎試驗分析。再由抗發炎試驗(一氧化氮(NO)抑制生成分析試驗)中,Raw264.7老鼠巨噬細胞經LPS誘導NO釋放至細胞培養液,RB組並無顯著性減緩細胞內NO的產生,而經優化後之實驗組E6則有效降低NO生成,且明顯優於實驗組E1、E3、E4、E5;由此可知,以特定比例混合二甲基甲氧吡喃、苦水玫瑰精油以及二棕櫚醯羥脯胺酸之組合物,相較於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具有無法預期之加乘作用。
因此,與習知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的組合物在二甲基甲氧吡喃的基礎上,複配苦水玫瑰精油、二棕櫚醯羥脯胺酸,具有加乘增效的作用,製備得到的組合物擁有抵禦自由基攻擊的效益,可應用於訴求抗發炎之化粧品或護膚產品。
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者能夠自前述內容理解,本發明可藉由其他具體形式例式之而不改變本揭露內容之技術概念或本質特徵。就此而言,本文中揭露之例示性態樣係僅用於例示性說明之用,且不應解釋為限制本揭露內容之範疇。反之,本揭露內容係傾向於不僅涵蓋該等例示性態樣,亦涵蓋可包括於如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定義者之本發明內容之精神及範疇內的多種變更、修飾、均等物、及其他態樣。

Claims (5)

  1. 一種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該組合物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苦水玫瑰精油、二棕櫚醯羥脯胺酸以及溶劑,其中該溶劑為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以及以該組合物之總重量計,二甲基甲氧吡喃含量為0.5wt%、苦水玫瑰精油含量為1.5wt%、二棕櫚醯羥脯胺酸含量為1.5wt%,以及該溶劑含量為96.5wt%。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合物,該組合物可抑制一氧化氮生成。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組合物,該組合物可用於抗發炎。
  4. 一種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用於製備抗發炎的化粧品或護膚產品之用途,其中該組合物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苦水玫瑰精油、二棕櫚醯羥脯胺酸以及溶劑,其中該溶劑為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以及以該組合物之總重量計,二甲基甲氧吡喃含量為0.5wt%、苦水玫瑰精油含量為1.5wt%、二棕櫚醯羥脯胺酸含量為1.5wt%,以及該溶劑含量為96.5wt%。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用途,其中該組合物係抑制一氧化氮生成,使發炎因子降低進而抗發炎。
TW111123949A 2022-06-27 2022-06-27 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及其用途 TWI807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3949A TWI807885B (zh) 2022-06-27 2022-06-27 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3949A TWI807885B (zh) 2022-06-27 2022-06-27 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7885B true TWI807885B (zh) 2023-07-01
TW202400119A TW202400119A (zh) 2024-01-01

Family

ID=88149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3949A TWI807885B (zh) 2022-06-27 2022-06-27 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0788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58922A1 (en) * 2008-04-15 2011-06-30 Immanence Integrale Dermo Correction Inc. Skin Car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20130017239A1 (en) * 2010-03-24 2013-01-17 Lipotec S.A. Lipid nanoparticle capsules
CN113576966A (zh) * 2021-06-08 2021-11-02 长沙黛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化妆品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58922A1 (en) * 2008-04-15 2011-06-30 Immanence Integrale Dermo Correction Inc. Skin Car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20130017239A1 (en) * 2010-03-24 2013-01-17 Lipotec S.A. Lipid nanoparticle capsules
CN113576966A (zh) * 2021-06-08 2021-11-02 长沙黛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化妆品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期刊 , KH LEE, et al., "From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to clinical validation: unveiling – new science of skin glycation and the skin lightening effect of dimethylmethoxy chromanol mediated via an anti-glycation mechanism", IFSCC Magazine, 3, IFSCC, 2019: 165~17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0119A (zh) 2024-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un et al. Evaluation to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otal flavonoids extract from persimmon (Diospyros kaki L.) leaves
Pan et al.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ethanolic extract of Polygonum cuspidatum and application in peanut oil
Parejo et al. Investigation of Bolivian plant extracts for their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Huang et al. Antioxida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polyhydroxyflavonoid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Chiu et al. The antioxidant and cy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Ocimum gratissimum extracts against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toxicity in human HepG2 cells
JP2002504098A (ja) トコフェロールエステル並びに化粧品及び医薬品でのその使用
CN108392436B (zh) 一种美白抗衰老的护肤组合物
JP2005082522A (ja) 美白化粧料
CN113967182A (zh) 一种稳定的协同抗氧化化妆品组合物
TWI807885B (zh) 包含二甲基甲氧吡喃之組合物及其用途
Naija et al. The antioxidant and free-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Tamarix boveana and Suaeda fruticosa fractions and related active compound
Jegadeeswari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total phenolics, flavonoid and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ristolochia bracteata Retz
Mabini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phenolic content of the leaves and rhizomes of Etlingera philippinensis (Zingiberaceae)
TWI626055B (zh) 杭荊芥萃取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皮屑芽孢菌與白色念珠菌組成物之用途
Amornlerdpison et al.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freshwater macroalga, Cladophora glomerata Kützing.
KR102639155B1 (ko) 발레클로린을 포함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CN108904387A (zh) 一种对抗外源压力、保护dna的护肤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iang et al. Antioxidant and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scouring rush (Equisetum hyemale L.)
KR101416993B1 (ko) 주름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Lukaszewska et al. Innovative model two-phase makeup remover containing of Jerusalem artichoke tubers extract
Shreedhara et al.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aqueous root extract of Argyreia nervosa (Burm. f.) Boj.(Convolvulaceae)
CN115068394A (zh) 一组复方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美白爽肤水、乳液和面霜
JP2008120776A (ja) 皮膚外用剤
JP4836986B2 (ja) 抗酸化剤及び皮膚外用剤
JP5512291B2 (ja) 皮脂産生抑制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