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3582B - 通訊裝置、通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通訊裝置、通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3582B
TWI803582B TW108106982A TW108106982A TWI803582B TW I803582 B TWI803582 B TW I803582B TW 108106982 A TW108106982 A TW 108106982A TW 108106982 A TW108106982 A TW 108106982A TW I803582 B TWI803582 B TW I80358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aforementioned
sta
management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6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9981A (zh
Inventor
菅谷茂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9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9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3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358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2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with access to wir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技術係有關於,可使無線LAN中的存取點之機能被分散至複數個通訊裝置的通訊裝置、通訊系統。 於本技術之一側面的通訊裝置,係控制含有表示自己可以作為擔任包含信標訊框之送訊在內的無線LAN的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管理訊框之送訊,並管理擔任包含前記存取控制之機能在內之各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又,另一側面的通訊裝置,係控制含有表示自己可以作為擔任無線LAN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管理訊框之送訊,並管理擔任包含前記閘道之機能在內之各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本技術係可適用於無線LAN之通訊裝置。

Description

通訊裝置、通訊系統
本技術係有關於通訊裝置、通訊系統,特別是有關於,可使無線LAN中的存取點之機能被分散至複數個通訊裝置的通訊裝置、通訊系統。
無線LAN的存取點,係藉由將各式各樣的機能搭載於1台通訊裝置而被構成。作為存取點而動作的通訊裝置係具有例如:管理對網際網路之存取的調變解調器機能、控制無線LAN中之通訊的作為中央控制台之機能、管理連接至無線LAN之通訊裝置的機能。
作為存取點而動作的通訊裝置,係為了實現複數機能而必須要進行複雜的控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7-10366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近年來,像是搭載有被稱為網路共享之機能的智慧型手機這種可以作為存取點而動作的通訊裝置,越來越多。可作為存取點而動作的通訊裝置是在相同無線LAN內複數存在的情況下,若可以把存取點之機能分散至複數個通訊裝置,就可防止負荷集中在1台通訊裝置。
本技術係有鑑於如此狀況而研發,目的在於,可使無線LAN中的存取點之機能被分散至複數個通訊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技術之第1側面的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含有表示自己可以作為擔任包含信標訊框之送訊在內的無線LAN的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管理訊框之送訊;和管理部,係將擔任包含前記存取控制之機能在內之各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加以管理。
本技術之第2側面的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含有表示自己可以作為擔任無線LAN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管理訊框之送訊;和管理部,係將擔任包含前記閘道之機能在內之各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加以管理。
本技術之第3側面的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含有表示第1裝置是可以作為擔任包含信標訊框之送訊在內的無線LAN的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從前記第1裝置所被發送之管理訊框之收訊;和管理部,係將至少有前記第1裝置、和擔任前記無線LAN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的第2裝置存在的前記無線LAN中所屬之裝置之相關資訊,加以管理。
於本技術之第1側面中,含有表示自己可以作為擔任包含信標訊框之送訊在內的無線LAN的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管理訊框之送訊,係被控制;擔任包含前記存取控制之機能在內之各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係被管理。
於本技術之第2側面中,含有表示自己可以作為擔任無線LAN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管理訊框之送訊,係被控制;擔任包含前記閘道之機能在內之各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係被管理。
於本技術之第3側面中,含有表示第1裝置是可以作為擔任包含信標訊框之送訊在內的無線LAN的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從前記第1裝置所被發送之管理訊框之收訊,係被控制;至少有前記第1裝置、和擔任前記無線LAN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的第2裝置存在的前記無線LAN中所屬之裝置之相關資訊,係被管理。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技術,則可使無線LAN中的存取點之機能被分散至複數個通訊裝置。
此外,並非一定限定於這裡所記載的效果,亦可為本揭露中所記載之任一效果。
以下說明用以實施本技術的形態。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先前的網路構成例 2.本技術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網路構成例 3.通訊裝置之構成例 4.網路全體之動作例 5.各通訊裝置之動作 6.網路全體之其他動作例 7.變形例
<先前的網路構成例> 圖1係為先前的無線LAN之網路構成例的圖示。
圖1所示的構成係為,網路之全體控制是由1台通訊裝置來進行時的構成。進行網路之全體控制的通訊裝置也就是存取點(Access Point)之電波到達範圍內,有Station 1乃至6存在。圖1所示的7個小圓圈係分別為,例如具有符合IEEE802.11之所定之規格的無線LAN之通訊之機能的通訊裝置。
Station,係作為Access Point所管理之網路中所屬之通訊終端而動作,是身為客戶端的通訊裝置。藉由Access Point與Station而構成了BSS(Basic Service Set)。
虛線所示的圓圈#0,係表示Access Point的可通訊範圍,亦即電波到達範圍。圓圈#0所表示的範圍係為例如,使用所被容許之最大送訊功率時的電波到達範圍。
又,虛線所示的圓圈#1乃至#6,係分別表示Station 1乃至6的電波到達範圍。Station 1乃至3係存在於Access Point之附近,Station 4乃至6係存在於離Access Point較遠的位置。
存在於Access Point之附近的Station 1乃至3係分別,如以Station 1乃至3為中心的圓圈#1乃至#3所示般地,即使抑制送訊功率,仍可與Access Point進行通訊。
另一方面,存在於離Access Point較遠位置的Station 4乃至6,係分別如以Station 4乃至6為中心的圓圈#4乃至#6所示般地,若非不抑制送訊功率,使用最大送訊功率的電波的話,就無法與Access Point進行通訊。
如此,Access Point、與存在於離Access Point較遠位置的Station之間的通訊時,難以抑制電波之送訊功率,訊號會到達圓圈#0、#4乃至#6所示的範圍。亦即,Access Point是存在於網路邊端的情況下,訊號會到達包含所有通訊裝置之範圍(例如圓圈#3之範圍)之外。
如此,由1台通訊裝置作為Access Point來進行網路之全體控制的情況下,即使各通訊裝置進行了可以抑制電波之送訊功率的這類控制,仍會隨著Access Point之位置,而無法充分獲得其效果。
以下,適宜將Access Point簡稱為AP。又,將Station簡稱為STA。
<本技術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網路構成例> 圖2係本技術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分散了AP之機能的網路之構成例的圖示。
在圖2的例子中,存在於網路中心附近的通訊裝置是作為Access Controller而動作,可連接至網際網路等之外部網路之左上的通訊裝置是作為Internet Gateway而動作。
亦即,在圖2的例子中,是由身為Access Controller的通訊裝置,來擔任先前的AP之機能之中,包含管理訊框之送訊的,網路的存取控制之機能。Access Controller所發送的管理訊框中係會包含有:Beacon訊框、Action訊框、Management訊框、Trigger訊框。
如後述,Beacon訊框中係會含有,構成網路的各個通訊裝置之位址等之資訊。藉由Access Controller所發送之訊號,各通訊裝置所致之對Access Controller或Internet Gateway的存取會被控制,網路的範圍會被特定。
又,由身為Internet Gateway的通訊裝置,來擔任先前的AP之機能之中,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
藉由與身為Access Controller之通訊裝置不同的通訊裝置來作為Internet Gateway而動作,網路中所屬之STA,就可進行透過網際網路之通訊等的必要之通訊。Internet Gateway係例如,與提供對網際網路之連接服務的服務提供者所管理的伺服器進行通訊,控制上鏈資料與下鏈資料之收送訊。上鏈資料,係從網路中所屬之STA對外部裝置的資料,下鏈資料,係從外部裝置對網路中所屬之STA的資料。
如此,藉由令AP之機能被分擔至複數個通訊裝置,就可較有效率地管理網路。AP之機能中係至少包含有:包含Beacon訊框之送訊在內的網路的存取控制之機能、和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
又,只要電波能夠抵達以Access Controller為中心之範圍即可,因此各個通訊裝置係可抑制電波之送訊功率。
例如,Access Controller,係即使抑制電波之送訊功率,在包含所有通訊裝置的圓圈#11所示的範圍內,仍可發送Beacon訊框等之訊號。
又,Internet Gateway與STA 1乃至5也是,分別可使用必要之最低限的送訊功率之電波,來和Access Controller進行通訊。圓圈#12係表示Internet Gateway的電波到達範圍,圓圈#21乃至#25係分別表示STA 1乃至5的電波到達範圍。
各個通訊裝置的電波到達範圍,相較於包含相鄰之通訊裝置之位置的,圖1的圓圈#0之範圍等,係被設成比較窄的範圍。亦即,可在以Access Controller為中心的窄範圍內,建構無線LAN之網路。
以下,適宜將Access Controller(存取控制器)簡稱為AC。又,將Internet Gateway(網際網路閘道)簡稱為IG。
在此種被建構成窄範圍的圖2的網路中,存在於IG之電波到達範圍內,可與IG直接進行通訊的STA 1與STA 2,係作為Near Station而動作。
又,無法與IG直接進行通訊,但是存在於AC之電波到達範圍內的通訊裝置也就是STA 3乃至5,係作為Far Station而動作。
要作為Near Station而動作,還是作為Far Station而動作,係基於與IG之位置關係而被特定。
圖3係從Near Station所被發送之上鏈資料之流向之例子的圖示。
Near Station也就是STA 1往外部裝置所發送的上鏈資料,係如中空箭頭A1所示,會被IG直接收訊,從IG被發送至身為送訊目的地之外部裝置。外部裝置,係為網際網路上的裝置等,被連接至位於圖3所示之網路以外之網路的裝置。
又,STA 2往外部裝置所發送的上鏈資料,係如中空箭頭A2所示,會被IG直接收訊,從IG被發送至身為送訊目的地之外部裝置。
圖4係對Near Station的下鏈資料之流向之例子的圖示。
從外部裝置所被發送,於IG中所被接收之對STA 1的下鏈資料,係如中空箭頭A11所示,從IG往STA 1被直接送訊。又,從外部裝置所被發送,於IG中所被接收之對STA 2的下鏈資料,係如中空箭頭A12所示,從IG往STA 2被直接送訊。
如此,作為Near Station而動作的STA 1與STA 2,係存在於IG的電波到達範圍內,與IG之間可進行直接通訊。
圖5係從Far Station所被發送之上鏈資料之流向之例子的圖示。
Far Station也就是STA 3往外部裝置所發送的上鏈資料,係如中空箭頭A21、A22所示,經過AC中繼而被IG所接收,從IG被發送至身為送訊目的地之外部裝置。
又,由STA 4與STA 5往外部裝置所送訊的上鏈資料也是,分別如中空箭頭A23、A24和中空箭頭A25、A26所示,經過AC中繼而被IG所接收,從IG被發送至身為送訊目的地之外部裝置。
圖6係對Far Station的下鏈資料之流向之例子的圖示。
從外部裝置所被發送,於IG中所被接收之對STA 3的下鏈資料,係如中空箭頭A31、A32所示,從IG,經由AC中繼而被發送至STA 3。
又,從外部裝置所被發送,於IG中所被接收之對STA 4與STA 5的下鏈資料也是,分別如中空箭頭A33、A34和中空箭頭A35、A36所示,從IG,經由AC中繼而被發送至STA 4與STA 5。
如此,作為Far Station而動作的STA 3、STA 4、STA 5,係存在於AC的電波到達範圍內,經由AC中繼,而可與IG之間進行通訊。
將AP之機能以複數個通訊裝置來做分擔的網路中,上鏈/下鏈資料之收送訊是被進行如上。
如此,藉由使可作為AC而動作,且存在於最佳位置的通訊裝置,來分擔先前的AP之機能的其中一部分之機能,就可在使用者所望的必要充分之範圍內,架構有效率的網路。
具體而言,藉由把存在於使用者所望之範圍之中心位置附近的通訊裝置,指定作為擔任AC之機能的裝置,就可使得各個通訊裝置間的通訊,能夠如以上所述般地有效率地被進行。
又,藉由使可作為IG而動作的通訊裝置,來分擔先前的AP之機能的其中一部分之機能,就可使其進行對網際網路網之存取為最佳化的動作。
圖7係分散了AP之機能的另一網路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7係圖示了,將AP之機能再予以細分化,令AP的一部分之機能被分擔至其他通訊裝置時的構成。
在圖7的例子中,存在於略中心的通訊裝置是作為Access Controller而動作,AC之右鄰的通訊裝置是作為Intelligence Controller(智能控制器)而動作。以下,適宜將Intelligence Controller簡稱為IC。
身為IC之通訊裝置,係進行網路的認證處理(Authentication)、或對網路的參加(Association)之相關處理。亦即,IC係具有,先前的AP之機能之中的,網路的認證機能、和將對網路的參加要求予以處理的機能。
如此,可使AP之機能再予以細分化,並分擔至其他通訊裝置。亦可不是把網路的認證機能和將對網路的參加要求予以處理的機能之雙方之機能分擔至1台通訊裝置,而是把網路的認證機能和將對網路的參加要求予以處理的機能之其中任一機能予以分擔。
如此,可使網路的認證機能等,分擔至處理能力較高的通訊裝置。
又,在圖7的例子中,係AP之左鄰的通訊裝置是作為Internet Gateway 1而動作,左下的通訊裝置是作為Internet Gateway 2而動作。
如此,可連接至外部網路的通訊裝置是複數存在的情況下,亦可令複數個通訊裝置具有IG之機能。在有複數個IG存在的情況下,可隨應於對網路的連接成本等,而於各個STA中選擇所要連接的IG。
在圖7的例子中,圓圈#31係表示AC的電波到達範圍。圓圈#32、#33係分別表示Internet Gateway 1、Internet Gateway 2的電波到達範圍。圓圈#34係表示IC的電波到達範圍。
圓圈#41係表示Far Station也就是STA 1的電波到達範圍,圓圈#42係表示Near Station也就是STA 2的電波到達範圍。有複數個IG存在的情況下,存在於任一IG之電波到達範圍內的STA,係作為Near Station而動作。又,不存在於任一IG之電波到達範圍內的STA,係作為Far Station而動作。圓圈#43係表示OBSS(Overlapping BSS) Station的電波到達範圍。
在圖7的例子中也是,各個通訊裝置的電波到達範圍,係被設成包含相鄰之通訊裝置之位置的窄範圍。可在以Access Controller為中心的窄範圍內,建構無線LAN之網路。
例如,具有如以上之構成的網路,是在使用者的自宅內、辦公室等之所定之區域中被建構。各個通訊裝置,係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終端等之攜帶型終端、PC、遊戲機、電視受像機、路由器等,具有符合IEEE802.11之所定之規格的無線通訊之機能的裝置。
<通訊裝置之構成例> 圖8係通訊裝置之構成例的區塊圖。
圖8所示的通訊裝置11,係作為AC、IG、IC、Near Station、Far Station等而動作的裝置。
通訊裝置11係由例如:網際網路連接模組21、資訊輸入模組22、機器控制部23、資訊輸出模組24、及無線通訊模組25所構成。圖8所示的構成,係可隨著各個通訊裝置11所擔任的機能,而適宜地省略。
網際網路連接模組21,係在通訊裝置11是作為IG而動作的情況下,作為用來連接至網際網路所需之通訊調變解調器而發揮機能。亦即,網際網路連接模組21,係將透過網際網路所接收到的資料輸出至機器控制部23,或是將從機器控制部23所被供給之資料透過網際網路而發送給送訊目的地之裝置等等。
資訊輸入模組22,係偵測使用者所致之操作,將代表使用者之操作之內容的資訊,輸出至機器控制部23。例如,資訊輸入模組22,係被設在通訊裝置11之框體的按鈕、鍵盤、觸控面板等有被操作的情況下,將相應於使用者之操作的訊號,輸出至機器控制部23。
機器控制部23,係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所構成。機器控制部23,係藉由CPU執行所定之程式,而隨應於從資訊輸入模組22所被供給的訊號等,來控制通訊裝置11全體之動作。
例如,機器控制部23,係將從網際網路連接模組21所被供給之下鏈資料,輸出至無線通訊模組25,令其被發送至送訊目的地之通訊裝置。又,機器控制部23,係將從網路中所屬之通訊裝置所被發送,於無線通訊模組25中所被接收之上鏈資料,從無線通訊模組25加以取得,輸出至網際網路連接模組21。機器控制部23,係適宜地令所定之資訊從資訊輸出模組24被輸出。
資訊輸出模組24,係由液晶面板等所成之顯示部、揚聲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而被構成。資訊輸出模組24,係基於從機器控制部23所被供給之資訊,而將代表通訊裝置11之動作狀態的資訊、透過網際網路所得的資訊等之各種資訊予以輸出,提示給使用者。
無線通訊模組25,係為符合所定之規格的無線LAN之模組。無線通訊模組25,係例如以LSI之晶片的方式而被構成。
無線通訊模組25,係將從機器控制部23所被供給之資料以所定格式之訊框而發送至其他裝置,或是將從其他裝置所被發送之訊號予以接收,將從所接收之訊號所抽出之資料,輸出至機器控制部23等等。
圖9係無線通訊模組25之機能構成例的區塊圖。
如圖9所示,無線通訊模組25,係由:輸出入部51、通訊控制部52、及基頻處理部53所構成。
輸出入部51,係由:介面部101、送訊緩衝區102、網路管理部103、送訊訊框建構部104、收訊資料建構部115、及收訊緩衝區116所構成。
通訊控制部52,係由:存取控制部105、管理資訊生成部106、送訊時序控制部107、收訊時序控制部113、及管理資訊處理部114所構成。
基頻處理部53,係由:送訊功率控制部108、無線送訊處理部109、天線控制部110、無線收訊處理部111、及偵測閾值控制部112所構成。
輸出入部51的介面部101,係作為用來將所定之訊號格式之資料與圖8的機器控制部23之間進行交換所需之介面而發揮機能。例如,介面部101,係將從機器控制部23所被供給之送訊對象之資料,輸出至送訊緩衝區102。又,介面部101,係將收訊緩衝區116中所被儲存之,來自其他通訊裝置11之收訊資料,輸出至機器控制部23。
送訊緩衝區102,係將送訊對象之資料予以暫時儲存。送訊緩衝區102中所被儲存之送訊對象之資料,係藉由送訊訊框建構部104在所定之時序上而被讀出。
網路管理部103,係於網路中管理自身所擔任之機能。例如,網路管理部103,係在擔任AC之機能的情況下,則將構成網路的通訊裝置11之位址,加以管理。
又,網路管理部103,係將作為AC而動作的通訊裝置11、作為IG而動作的通訊裝置11等,網路中所屬之其他通訊裝置11所擔任之機能,加以管理。網路管理部103所致之網路之管理,基於從係介面部101或存取控制部105所被供給之資訊,而被進行。
網路管理部103,係將位址等之各種資訊,因應需要,而輸出至送訊訊框建構部104、存取控制部105、收訊資料建構部115之各部。
送訊訊框建構部104,係將用來發送送訊緩衝區102中所被儲存之資料所需之資料訊框加以生成,並輸出至無線送訊處理部109。
通訊控制部52的存取控制部105,係依照於網路管理部103中所被管理之自身所擔任之機能,而進行各種控制。例如,存取控制部105,係在自身是作為AC而動作的情況下,將用來儲存至管理訊框所需之資訊也就是管理資訊,輸出至管理資訊生成部106。
存取控制部105,係基於從網路管理部103、管理資訊處理部114所被供給之資訊,按照所定之通訊協定而進行存取控制。
管理資訊生成部106,係將含有從存取控制部105所被供給之管理資訊的管理訊框加以生成,並輸出至無線送訊處理部109。
送訊時序控制部107,係控制無線送訊處理部109所致之訊框的送訊時序。送訊時序係例如藉由存取控制部105而被指定。
基頻處理部53的送訊功率控制部108,係依照存取控制部105及送訊時序控制部107所致之控制,來控制電波之送訊功率。
例如,作為AC而動作的通訊裝置11的電波之送訊功率係被抑制成,能夠與網路中所屬之所有通訊裝置11進行直接通訊的位準。又,擔任AC以外之機能的通訊裝置11的電波之送訊功率係被抑制成,至少能夠與AC進行直接通訊的位準。
無線送訊處理部109,係將已被送訊訊框建構部104所生成之資料訊框和已被管理資訊生成部106所生成之管理訊框,轉換成基頻訊號。又,無線送訊處理部109,係對基頻訊號實施調變處理等之各種之訊號處理,將訊號處理後之基頻訊號,供給至天線控制部110。
天線控制部110,係由包含天線25A、25B的複數天線所被連接而被構成。天線控制部110,係將從無線送訊處理部109所被供給之訊號,從天線25A予以發送。又,天線控制部110,係將隨應於從其他裝置所被發送之電波被接收而從天線25B所被供給之訊號,輸出至無線收訊處理部111。
無線收訊處理部111,係從天線控制部110所被供給之訊號,偵測出以所定之格式而被發送之訊框的前文,並將接續於前文之後的,構成標頭或資料部的資料,予以接收。無線收訊處理部111,係將Beacon訊框或Trigger訊框等之管理訊框的資料,輸出至管理資訊處理部114,將從其他通訊裝置11所被發送之資料訊框的資料,輸出至收訊資料建構部115。
偵測閾值控制部112,係將作為前文等之訊號偵測之基準的閾值,設定至無線收訊處理部111。偵測閾值控制部112所致之閾值的設定係例如,在電波之送訊功率之控制是於網路中被進行的情況下,則是依照存取控制部105所致之控制而被進行。
通訊控制部52的收訊時序控制部113,係控制無線收訊處理部111所致之訊框的收訊時序。收訊時序係例如藉由存取控制部105而被指定。訊框的收訊時序之資訊,係適宜地被供給至送訊時序控制部107。
管理資訊處理部114,係將由從無線收訊處理部111所被供給之資料所被構成之管理訊框,予以解析。管理資訊處理部114,係在自身是被指定作為管理訊框之送訊目的地的情況下,將管理訊框中所被儲存之參數予以抽出,並解析參數之內容。管理資訊處理部114,係將解析結果之資訊,輸出至存取控制部105或收訊資料建構部115。
輸出入部51的收訊資料建構部115,係將從無線收訊處理部111所被供給之資料所構成的資料訊框,去除標頭,抽出資料部。收訊資料建構部115,係將已抽出之資料部中所含之資料,當作收訊資料而輸出至收訊緩衝區116。
收訊緩衝區116,係將從收訊資料建構部115所被供給之收訊資料,予以暫時儲存。收訊緩衝區116中所被儲存之收訊資料,係藉由介面部101在所定之時序上被讀出,而被輸出至機器控制部23。
無線通訊模組25,係由具有如以上之各部的輸出入部51、通訊控制部52、及基頻處理部53所構成。使AP之機能被分擔至複數個通訊裝置11的情況下,隨應於各個通訊裝置11所擔任之機能而切換各部之動作。
<網路全體之動作例> 此處說明,具有如以上之構成的通訊裝置11所成之網路的動作。
如圖10所示,假設通訊裝置11也就是STA 1乃至4是處於從左起依序排列的位置關係來做說明。圓圈#51乃至#54係表示STA 1乃至4之各自的電波到達範圍。
在此例中,各個STA,雖然可與距離2台遠的STA之間進行直接通訊,但無法與距離更遠的STA進行通訊。具體而言,STA 1與STA 4係無法進行直接通訊。
可以擔任AP之機能的各個STA,係使用含有表示自身所能夠擔任之機能之資訊的Action訊框或Management訊框等,而可與周圍的STA交換資訊。
首先,參照圖11的程序,說明將AP之機能予以分擔,並決定各個STA之角色的一連串之動作。此外,此處雖然為了方便起見,針對使用Action訊框與Beacon訊框的動作來做說明,但亦可取代這些訊框,而改為使用Management訊框。
此處,假設由使用者,對於可作為AC而動作的STA 3,指定其作為AC而動作。作為AC而動作之指定,係藉由例如操作STA 3的資訊輸入模組22,而被進行。
已被指定作為AC而動作的情況下,於步驟S21中,STA 3係將含有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的Action訊框,予以發送。STA 3所發送之Acti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中係被描述有,表示自己是可作為AC而動作之資訊。
從STA 3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係於步驟S1中被STA 1所接收,於步驟S11中被STA 2所接收。又,從STA 3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係於步驟S31中被STA 4所接收。
假設接收到從STA 3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的STA之中的例如STA 4,係為可連接至網際網路的通訊裝置11。
此情況下,於步驟S32中,STA 4係將含有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的Action訊框,予以發送。STA 4所發送之Acti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中係被描述有,表示自己是可作為IG而動作之資訊。
從STA 4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係於步驟S12中被STA 2所接收,於步驟S22中被STA 3所接收。由於STA 1與STA 4無法進行直接通訊,因此從STA 4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係不會到達STA 1。
作為AC而動作的STA 3,係隨應於接收到從作為IG而動作的STA 4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之事實,而判斷為可以營運已分散了AP之機能的網路。
於步驟S23中,STA 3係將含有Role Separate Information Element的Beacon訊框,予以發送。STA 3所發送之Beac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Separate Information Element中係被描述有,表示各個STA之角色的資訊。
發送出Beacon訊框的STA 3,係於步驟S24中,進行用來作為AC而動作所需之設定。
從STA 3所被發送之Beacon訊框,係於步驟S2中被STA 1所接收,於步驟S13中被STA 2所接收。又,於步驟S33中被STA 4所接收。
從STA 3所被發送之Beacon訊框於步驟S33中將其接收的STA 4,係於步驟S34中,進行作為IG而動作所需之設定。
另一方面,從STA 3所被發送之Beacon訊框於步驟S13中將其接收的STA 2,就可將從作為AC而動作的STA 3所發送之訊號、和從作為IG而動作的STA 4所發送之訊號之雙方之訊號,以所定之電場強度以上而予以接收。
此情況下,於步驟S14中,STA 2係進行作為Near Station而動作所需之設定。STA 2,係變成與IG之間,直接進行上鏈/下鏈資料之收送訊。
又,從STA 3所被發送之Beacon訊框於步驟S2中將其接收的STA 1,雖然可將從作為AC而動作的STA 3所發送之訊號以所定之電場強度以上而予以接收,但無法接收從作為IG而動作的STA 4所發送之訊號。
因為存在於來自STA 4之訊號無法直接抵達之範圍內,所以於步驟S3中,STA 1係進行作為Far Station而動作所需之設定。STA 1,係變成經由AC中繼而進行上鏈/下鏈資料之收送訊。
圖12係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之構成例的圖示。
如圖12所示,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中係含有:IE Type、Length、ESS ID、Own MAC Address、Controller Available、Gateway Available、Intelligence Available。
IE Type,係表示資訊元素之形式。
Length,係表示資訊元素之資訊長度。
ESS ID,係表示因應需要而被設定的擴充服務集之識別元。
Own MAC Address,係表示自身之MAC位址。
Controller Available,係為表示是否可作為AC而動作的旗標。在圖11的例子中,STA 3所發送之Acti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的Controller Available中係被設定了,表示自己是可作為AC而動作的值。
Gateway Available,係為表示是否可作為IG而動作的旗標。在圖11的例子中,STA 4所發送之Acti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的Gateway Available中係被設定了,表示自己是可作為IG而動作的值。
Intelligence Available,係為表示是否可作為IC而動作的旗標。如參照圖7所說明,將IC之機能予以分擔的情況下,可作為IC而動作的STA,係將含有作為Intelligence Available之值是被設定了表示自己是可作為IC而動作之值的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的Action訊框,予以發送。
藉由使用如圖12所示的含有各資訊的Action訊框,各個STA係就可將自己所能夠擔任的機能,傳達給其他STA。又,各個STA,係可基於從其他STA所被發送過來的Action訊框,來確認在自身所屬之網路內,是否有擔任AP之各個機能的STA存在。
圖13係Role Separate Information Element之構成例的圖示。
如圖13所示,Role Separate Information Element中係含有:IE Type、Length、SSID、ESS ID、Controller Address、Gateway Address、Intelligence Address。IE Type、Length、SSID、ESS ID係分別和參照圖12所說明的IE Type、Length、SSID、ESS ID相同。
Controller Address,係表示作為AC而動作的STA之位址。
Gateway Address,係表示作為IG而動作的STA之位址。
Intelligence Address,係表示作為IC而動作的STA之位址。
在圖11的例子中,STA 3所發送之Beac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Separate Information Element的Controller Address中係被設定STA 3自身之位址,Gateway Address中係被設定STA 4之位址。作為Gateway Address而被設定的STA 4之位址係例如,基於STA 4所發送之Action訊框的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的Own MAC Address而於STA 3中被特定。
藉由使用如圖13所示的含有各資訊的Beacon訊框,作為AC而動作的STA,係擔任AP之機能的各個STA之位址,傳達給其他STA。又,各個STA,係可基於從作為AC而動作的STA所被發送過來的Beacon訊框,而可分別特定出自身所屬之網路中所屬之,擔任AP之機能的其他STA之位址。
亦可將AP的複數個機能,由1個STA來兼任之。此情況下,在Controller Address、Gateway Address、Intelligence Address之中的2個以上中,會被設定相同的STA之位址。
又,亦可將複數個IG之位址,描述在Role Separate Information Element中。可作為IG而動作的STA是在1個網路內有複數存在的情況下,含有被描述了各個位址之Role Separate Information Element的Beacon訊框,係從AC被發送。
通訊裝置11的角色決定時,此種把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當作管理資訊而加以含有的Action訊框、或把Role Separate Information Element當作管理資訊而加以含有的Beacon訊框之收送訊,會在各個通訊裝置11之間被進行。
接著,參照圖14的程序,說明STA間的通訊之流程。
藉由進行參照圖11所說明的處理,於STA 1、STA 2、STA 3、STA 4中,假設分別進行了為了作為Far Station、Near Station、AC、IG而動作所需之設定。
Near Station對外部裝置所發送的資料,係如中空箭頭A51所示,作為Uplink Direct Data而被IG直接接收。
另一方面,Far Station對外部裝置所發送的資料,係如中空箭頭A52所示,作為Uplink Relay Data而被AC所接收,經由AC中繼,而如中空箭頭A53所示般地被發送至IG。AC所中繼的資料,係作為Relay Data而被IG所接收。
又,從外部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給Near Station收的資料,係如中空箭頭A54所示,作為Downlink Direct Data而從IG被直接發送至Near Station。
另一方面,從外部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給Far Station收的資料,係如中空箭頭A55所示,作為Relay Data而從IG被發送至AC,經由AC中繼,如中空箭頭A56所示般地被發送至Far Station。AC所中繼的資料,係作為Downlink Relay Data而被Far Station所接收。
如此,藉由定義各個STA之動作而使AP之機能被分散,就可做有效率的控制。
圖15係資料之收送訊時所被使用之資料訊框之格式之例子的圖示。
如圖15所示,資料訊框係由MAC Header、Frame Body、FCS所構成。
MAC Header,係由Frame Control、Duration、Address 1、Address 2、Address 3、Sequence Control、Address 4、QoS Control、HE Control等之欄位所構成。
在Frame Control中係描述有訊框的控制資訊或格式。
Duration中係描述有該訊框或返送回應所需之持續時間。
Address 1、Address 2、Address 3、Address 4中係描述有,實施直接傳送之際的送訊來源之STA或收訊端的STA之位址以外,還描述有身為中繼端的STA之位址。
Sequence Control中係描述有序列號碼等之參數。
QoS Control中係描述有QoS之參數。
HE Control中係描述有,實施高效率傳送所需之參數。
Frame Body中係描述有送訊對象之資料。
FCS中係描述有,MAC Header的錯誤偵測所需之參數。
<各通訊裝置之動作>
參照圖16及圖17的流程圖,說明設定在網路中之角色的通訊裝置11之處理。
於步驟S101中,通訊裝置11的機器控制部23(圖8),係取得AP Availability之設定。有AP Availability之設定的情況下,則藉由該設定可以表示,已被使用者指定作為AC而動作、或可連接至網際網路。
於步驟S102中,機器控制部23係判定是否有AP Availability之設定。於步驟S102中判定為有AP Availability之設定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103中,機器控制部23係判定是否已被使用者指定作為AC而動作。這裡的判定,係基於AP Availability之設定而被進行。
於步驟S103中判定為已被指定作為AC而動作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104中,無線通訊模組25的網路管理部103(圖9),係設定Controller Available。
被指定作為AC而動作的情況下,則表示此事的資訊,係從機器控制部23透過介面部101而被供給至網路管理部103。網路管理部103,係藉由控制存取控制部105,令表示可作為AC而動作的值已被設定至Controller Available的Action訊框,被管理資訊生成部106所生成。
另一方面,於步驟S102中判定為沒有AP Availability之設定的情況、或於步驟S103中判定為未被指定作為AC而動作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105中,機器控制部23係判定是否有網際網路連接。
於步驟S105中判定為有網際網路連接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106中,網路管理部103係設定Gateway Available。
被判定為有網際網路連接的情況下,則表示此事的資訊,係從機器控制部23透過介面部101而被供給至網路管理部103。網路管理部103,係藉由控制存取控制部105,令表示可作為IG而動作的值已被設定至Gateway Available的Action訊框,被管理資訊生成部106所生成。
於步驟S104或步驟S106中Action訊框被生成後,於步驟S107中,無線送訊處理部109係發送Action訊框。
於步驟S105中判定為沒有網際網路連接的情況下,則步驟S106、S107的處理係被略過。
於步驟S108中,無線收訊處理部111係進行從周圍之通訊裝置11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的收訊動作。此處,從可作為AC而動作的通訊裝置11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或從可作為IG而動作的通訊裝置11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係被接收。
已被無線收訊處理部111所接收之Action訊框之資料係被供給至管理資訊處理部114,並被解析。從管理資訊處理部114所被輸出之表示解析結果的資訊,係透過存取控制部105而被供給至網路管理部103。
於步驟S109中,網路管理部103係判定自身是否可作為AC而動作,且自身的附近是否有IG。
是否有IG,係基於從管理資訊處理部114所被供給之解析結果來判定。例如,從其他通訊裝置11所被發送過來的Acti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的Gateway Available之值,是被設定成表示可作為IG而動作之值的情況下,則判定為自身的附近有可作為IG而動作的通訊裝置存在。
於步驟S109中判定為自身可作為AC而動作,且有IG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110中,網路管理部103係取得Gateway Address,並設定作為IG之位址。Gateway Address係例如,藉由從可作為IG而動作的通訊裝置11所被發送過來的Acti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的Own MAC Address而被表示。
於步驟S111中,網路管理部103係進行用來使自身作為AC而動作所需之設定。例如,網路管理部103,係設定Beacon訊框之送訊時序,或設定各STA所致之資料之收送訊之時序等等。又,網路管理部103,作為從Far Station所被發送過來的資料之送訊目的地,係設定為IG。
於步驟S112中,網路管理部103係藉由控制存取控制部105,而令至少含有表示AC與IG是已決定之Role Separate Information Element的Beacon訊框,被管理資訊生成部106所生成。Role Separate Information Element的Controller Address中係被設定自身之位址,Gateway Address中係被設定步驟S110中所取得之位址。
於步驟S113中,無線送訊處理部109,係發送含有Role Separate Information Element的Beacon訊框,並結束處理。
另一方面,若於步驟S109中判定為,自身不可作為AC而動作、或自身雖然可作為AC而動作,但附近沒有可作為IG而動作的通訊裝置存在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往步驟S114前進。
於步驟S114中,網路管理部103係判定,自身是否可作為IG而動作,且自身之附近是否有AC。
是否有AC,係基於從管理資訊處理部114所被供給之解析結果來判定。例如,從其他通訊裝置11所被發送過來的Acti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的Controller Available之值,是被設定成表示可作為AC而動作之值的情況下,則判定為自身的附近有可作為AC而動作的通訊裝置存在。
於步驟S114中判定為自身可作為IG而動作,且有AC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115中,網路管理部103係將Controller Address基於從管理資訊處理部114所被供給之解析結果而加以取得,並設定作為AC之位址。Controller Address係例如,藉由從可作為AC而動作的通訊裝置11所被發送過來的Acti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的Own MAC Address而被表示。
於步驟S116中,網路管理部103係進行用來使自身作為IG而動作所需之設定,結束處理。例如,網路管理部103,係進行用來連接至網際網路所需之設定,或對Far Station的作為資料之中繼端而設定AC等等。
另一方面,於步驟S114中判定為自身不可作為IG而動作的情況下,則處理是往步驟S117前進。
於步驟S117中,網路管理部103係判定AC是否沒有在網路內。
於步驟S117中判定為有AC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118中,網路管理部103係進行用來使自身成為網路中所屬之STA而動作所需之設定。
於步驟S118中進行了用來作為STA而動作所需之設定後、或於步驟S117中判定為沒有可作為AC而動作的通訊裝置的情況下,處理係被結束。
藉由讓以上的處理於各個通訊裝置11中被進行,各個通訊裝置11的角色就被設定。
接著,參照圖18的流程圖,說明作為STA而動作的通訊裝置11之設定處理。
圖18的處理係為,作為STA而動作的通訊裝置11,設定自身要作為Near Station而動作,還是作為Far Station而動作的處理。
於步驟S131中,機器控制部23係取得AP Availability之設定。
於步驟S132中,機器控制部23係判定是否有AP Availability之設定。在未被使用者指定作為AC而動作,且無法連接至網際網路的情況下,則判定為沒有AP Availability之設定。
於步驟S132中判定為沒有AP Availability之設定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133中,無線收訊處理部111係進行從周圍之通訊裝置11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的收訊動作。
此處,從AC所被發送過來的Action訊框、或從IG所被發送過來的Action訊框,係被接收。已被無線收訊處理部111所接收之Action訊框之資料係被供給至管理資訊處理部114,Action訊框中所含之管理資訊係被解析。管理資訊處理部114所致之解析結果之資訊,係從管理資訊處理部114被供給至網路管理部103。
於步驟S134中,網路管理部103係判定,是否已經接收到從AC所被發送過來的Action訊框。
於步驟S134中判定為已接收到從AC所被發送過來的Action訊框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135中,網路管理部103係將該當AC予以登錄。例如,藉由從AC所被發送過來的Acti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的Own MAC Address而被表示的位址,是被當作AC之位址而被登錄。
於步驟S134中判定為未接收到從AC所被發送過來的Action訊框的情況下,則步驟S135的處理係被略過。
於步驟S136中,網路管理部103係判定,是否已經接收到從IG所被發送過來的Action訊框。
於步驟S136中判定為已接收到從IG所被發送過來的Action訊框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137中,網路管理部103係將該當IG予以登錄。例如,藉由從IG所被發送過來的Acti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的Own MAC Address而被表示的位址,是被當作可作為IG而通訊之通訊裝置之位址而被登錄。
於步驟S138中,網路管理部103係進行用來使自身作為Near Station而動作所需之設定。例如,表示將上鏈資料之送訊目的地設成IG的資訊等,係被網路管理部103所管理。其後,圖18的處理係結束。
於步驟S136中被判定為未接收到從IG所被發送過來的Action訊框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139中,無線收訊處理部111係進行Beacon訊框的收訊動作。
已被無線收訊處理部111所接收之Beacon訊框之資料係被供給至管理資訊處理部114,Beacon訊框中所含之管理資訊係被解析。管理資訊處理部114所致之解析結果之資訊,係從管理資訊處理部114被供給至網路管理部103。
於步驟S140中,網路管理部103係判定,是否已經接收到從作為AC而動作的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Beacon訊框。
於步驟S140中判定為已接收到從作為AC而動作的通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Beacon訊框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141中,網路管理部103係將IG予以登錄。此處,藉由Beac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Separate Information Element的Gateway Address而被表示的位址,是被當作作為IG而動作的通訊裝置之位址而被登錄。
於步驟S142中,網路管理部103係進行用來使自身作為Far Station而動作所需之設定。例如,表示將上鏈資料之送訊目的地設成AC的資訊等,係被網路管理部103所管理。其後,圖18的處理係結束。
於步驟S132中被判定為有AP Availability之設定的情況,或於步驟S140中判定為未接收到Beacon訊框的情況下也是同樣地,處理係結束。
藉由以上的處理,可使AP之機能的一部分被分擔至複數個通訊裝置11,藉此,可使位於使用者所望之範圍之中心附近之位置的通訊裝置11具有AC之機能,可使網路全體的電波之送訊功率最佳化。
又,已被使用者指定作為AC而動作的通訊裝置11,係即使未被直接連接至外部網路的情況下,仍可控制網路內的通訊。使用者係可不必意識到與其他通訊裝置11的位置關係,而指定此種作為AC而動作的通訊裝置11。
藉由使IG之機能被分擔至複數個通訊裝置11,就可實現相應於通訊流量之狀況或連接成本的,經由最佳路徑的網際網路存取。
<網路全體之其他動作例> 如參照圖7所說明,可使網路之認證機能或將對網路的參加要求予以處理的機能,被分擔至所定之通訊裝置11。
參照圖19的程序,說明將AP之機能予以分擔,並決定各個STA之角色的一連串之動作。
於圖19的例子中,係圖示了STA 1乃至6之動作。STA 1乃至6,係像是例如參照圖10所說明般地,具有從左起依序排列的位置關係。假設各個STA,雖然可與距離3台遠的STA之間進行直接通訊,但無法與距離更遠的STA進行通訊。例如,STA 1與STA 5係無法進行直接通訊。
又,存在於使用者所望之網路之範圍內的STA 1乃至6之中,假設STA 6係不參加至該網路,而是作為OBSS之STA而動作。
此處,假設由使用者,對於可作為AC而動作的STA 3,指定其作為AC而動作。作為AC而動作之指定,係藉由例如操作STA 3的資訊輸入模組22,而被進行。
已被指定作為AC而動作的情況下,於步驟S221中,STA 3係將含有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的Action訊框,予以發送。STA 3所發送之Acti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中係被描述有,表示自己是可作為AC而動作之資訊。
從STA 3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係於步驟S201中被STA 1所接收,於步驟S211中被STA 2所接收。又,從STA 3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係於步驟S231中被STA 4所接收,於步驟S241中被STA 5所接收,於步驟S251中被STA 6所接收。
假設接收到從STA 3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的STA之中的例如STA 5,係為可連接至網際網路的通訊裝置11。
此情況下,於步驟S242中,STA 5係將含有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的Action訊框,予以發送。STA 5所發送之Acti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中係被描述有,表示自己是可作為IG而動作之資訊。
從STA 5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係於步驟S212中被STA 2所接收,於步驟S222中被STA 3所接收。又,從STA 5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係於步驟S232中被STA 4所接收,於步驟S252中被STA 6所接收。由於STA 1與STA 5無法進行直接通訊,因此從STA 5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係不會到達STA 1。
例如已被使用者指定作為IC而動作的情況下,於步驟S233中,STA 4係將含有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的Action訊框,予以發送。STA 4所發送之Acti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中係被描述有,表示自己是可作為IC而動作之資訊。
從STA 4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係於步驟S202中被STA 1所接收,於步驟S213中被STA 2所接收。又,從STA 4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係於步驟S223中被STA 3所接收,於步驟S243中被STA 5所接收,於步驟S253中被STA 6所接收。
作為AC而動作的STA 3,係隨應於接收到從作為IG而動作的STA 5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與從作為IC而動作的STA 4所被發送之Action訊框之事實,而判斷為可以營運已將AP之機能分散至AC、IG、IC之3者的網路。
於步驟S224中,STA 3係將含有Role Separate Information Element的Beacon訊框,予以發送。STA 3所發送之Beacon訊框中所含之Role Separate Information Element中係被描述有,表示各個STA之角色的資訊。
發送出Beacon訊框的STA 3,係於步驟S225中,進行用來作為AC而動作所需之設定。
從STA 3所被發送之Beacon訊框,係於步驟S203中被STA 1所接收,於步驟S214中被STA 2所接收。又,從STA 3所被發送之Beacon訊框,係於步驟S234中被STA 4所接收,於步驟S244中被STA 5所接收,於步驟S254中被STA 6所接收。
從STA 3所被發送之Beacon訊框於步驟S203中將其接收的STA 1,雖然可將從作為AC而動作的STA 3所發送之訊號以所定之電場強度以上而予以接收,但無法接收從作為IG而動作的STA 5所發送之訊號。
因為存在於來自STA 5之訊號無法直接抵達之範圍內,所以於步驟S204中,STA 1係進行作為Far Station而動作所需之設定。STA 1,係變成經由AC中繼而進行上鏈/下鏈資料之收送訊。
從STA 3所被發送之Beacon訊框於步驟S214中將其接收的STA 2,就可將從作為AC而動作的STA 3所發送之訊號、和從作為IG而動作的STA 5所發送之訊號之雙方之訊號,以所定之電場強度以上而予以接收。
此情況下,於步驟S215中,STA 2係進行作為Near Station而動作所需之設定。STA 2,係變成與IG之間,直接進行上鏈/下鏈資料之收送訊。
從STA 3所被發送之Beacon訊框於步驟S234中將其接收的STA 4,係於步驟S235中,進行作為IC而動作所需之設定。
從STA 3所被發送之Beacon訊框於步驟S244中將其接收的STA 5,係於步驟S245中,進行作為IG而動作所需之設定。
從STA 3所被發送之Beacon訊框於步驟S254將其接收的STA 6,係於步驟S255中,認定不參加至發送出該Beacon訊框的AC之網路,進行作為OBSS Station而動作所需之設定。亦即,STA 6係持續,從該AC以外之通訊裝置所被發送的Beacon訊框或Action訊框之收訊。
如此,將作為IC而動作的通訊裝置11予以設定的情況下也是,會進行和參照圖11等所說明之處理相同的處理。
接著,參照圖20的程序,說明STA間的通訊流程的變形例。
藉由進行參照圖19所說明的處理,於STA 1乃至6中,假設分別進行了為了作為Far Station、Near Station、AC、IC、IG、OBSS Station而動作所需之設定。
作為Far Station而動作的STA 1、或作為Near Station而動作的STA 2要求對網路之參加的情況下,該要求也就是Association Request,係對作為IC而動作的STA 4而被發送。於STA 4中,係對Association Request的處理會被進行,對發送了Association Request過來的STA 1或STA 2,Association Response係從STA 4被發送。此外,在作為OBSS Station而動作的STA 6中,由於不參加至該網路,因此不發送Association Request,關於以後所被交換的通訊,係視為來自OBSS Station之訊號。
作為Far Station而動作的STA 1,係於步驟S301中,對作為IC而動作的STA 4發送Association Request。
從STA 1所被發送之Association Request,係於步驟S333中被STA 4所接收。在許可對網路之參加的情況下,於步驟S334中,STA 4,係將表示許可對網路之參加的Association Response予以發送。
從STA 4所被發送之Association Response,係於步驟S302中被STA 1所接收,於步驟S321中被作為AC而動作的STA 3所接收。又,從STA 4所被發送之Association Response,係於步驟S341中被作為IG而動作的STA 5所接收。
另一方面,作為Near Station而動作的STA 2,係於步驟S311中,對作為IC而動作的STA 4發送Association Request。
從STA 2所被發送之Association Request,係於步驟S335中被STA 4所接收。在許可對網路之參加的情況下,於步驟S336中,STA 4,係將表示許可對網路之參加的Association Response予以發送。
從STA 4所被發送之Association Response,係於步驟S312中被STA 2所接收,於步驟S322中被作為AC而動作的STA 3所接收。又,從STA 4所被發送之Association Response,係於步驟S342中被作為IG而動作的STA 5所接收。
如此,藉由Association Response是被發送至作為AC而動作的STA 3、作為IG而動作的STA 5之雙方,IC係可與AC、IG共享資訊。
作為IC而動作的STA 4所進行的網路認證也是,和如此針對參加要求之動作同樣地被進行。
其後的通訊流程,係和參照圖14所說明的流程相同。
亦即,Near Station對外部裝置所發送的資料,係如中空箭頭A101所示,作為Uplink Direct Data而被IG直接接收。
另一方面,Far Station對外部裝置所發送的資料,係如中空箭頭A102所示,作為Uplink Relay Data而被AC所接收,經由AC中繼,而如中空箭頭A103所示般地被發送至IG。AC所中繼的資料,係作為Relay Data而被IG所接收。
又,從外部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給Near Station收的資料,係如中空箭頭A104所示,作為Downlink Direct Data而從IG被直接發送至Near Station。
另一方面,從外部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給Far Station收的資料,係如中空箭頭A105所示,作為Relay Data而從IG被發送至AC,經由AC中繼,如中空箭頭A106所示般地被發送至Far Station。AC所中繼的資料,係作為Downlink Relay Data而被Far Station所接收。
如此,將作為IC而動作的通訊裝置11予以設定,令網路認證等之動作被處理能力高的通訊裝置11所進行,就可減輕其他通訊裝置11之負擔。
<變形例> 雖然針對將AC之機能、IG之機能、IC之機能予以分散的情況加以說明,但亦可將AP之機能再予以細分化,並使已細分化之各個機能被分散至更多的通訊裝置11。
・電腦之構成例 上述一連串處理,係可藉由硬體來執行,也可藉由軟體來執行。以軟體來執行一連串處理時,構成該軟體的程式,是從程式記錄媒體,安裝至內嵌有專用硬體的電腦,或是泛用之個人電腦等。
圖21係以程式來執行上述一連串處理的電腦的硬體之構成例的區塊圖。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001、ROM (Read Only Memory)10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 1003,係藉由匯流排1004而被彼此連接。
在匯流排1004上係還連接有輸出入介面1005。輸出入介面1005上則連接著,由鍵盤、滑鼠等所成之輸入部1006、和由顯示器、揚聲器等所成之輸出部1007。又,在輸出入介面1005上係連接有,由硬碟或非揮發性記憶體等所成之記憶部1008、由網路介面等所成之通訊部1009、驅動可移除式媒體1011用的驅動機1010。
在如以上構成的電腦中,藉由CPU1001而例如將記憶部1008中所記憶之程式透過輸出入介面1005及匯流排1004而載入至RAM1003裡並加以執行,就可進行上述一連串處理。
CPU1001所執行之程式,係記錄在例如可移除式媒體1011,或者是透過區域網路、網際網路、數位播送這類有線或無線之傳輸媒體而提供,然後被安裝在記憶部1008中。
此外,電腦所執行的程式,係可為依照本說明書所說明之順序而在時間序列上進行處理的程式,也可平行地,或呼叫進行時等必要之時序上進行處理的程式。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的系統,係意味著複數構成要素(裝置、模組(零件)等)的集合,所有構成要素是否位於同一框體內則在所不問。因此,被收納在個別的框體中,透過網路而連接的複數台裝置、及在1個框體中收納有複數模組的1台裝置,均為系統。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效果僅為例示並非限定,亦可還有其他效果。
本技術的實施形態係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技術主旨的範圍內可做各種變更。
例如,本技術係亦可將1個機能透過網路而分擔至複數台裝置,採取共通進行處理的雲端運算之構成。
又,上述的流程圖中所說明的各步驟,係可由1台裝置來執行以外,亦可由複數台裝置來分擔而執行。
甚至,若1個步驟中含有複數處理的情況下,該1個步驟中所含之複數處理,係可由1台裝置來執行以外,也可由複數台裝置來分擔而執行。
・構成之組合例 本技術係亦可採取如以下之構成。 (1)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 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含有表示自己可以作為擔任包含信標訊框之送訊在內的無線LAN的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管理訊框之送訊;和 管理部,係將擔任包含前記存取控制之機能在內之各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加以管理。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管理訊框中係還含有:表示是否可以作為擔任前記無線LAN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 (3) 如前記(1)或(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從其他裝置所被發送之前記管理訊框之收訊; 前記管理部,係在含有表示所定之裝置是可以作為擔任前記閘道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前記管理訊框已被接收的情況下,將擔任前記閘道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予以設定。 (4) 如前記(1)乃至(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管理部,係令含有擔任前記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自身之位址、與擔任前記閘道之機能的前記所定之裝置之位址的前記管理訊框被發送。 (5) 如前記(1)乃至(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在擔任前記閘道之機能的前記所定之裝置、與隸屬於前記無線LAN且存在於前記所定之裝置的電波到達範圍外的遠端裝置之間所被進行的通訊之中繼。 (6) 如前記(1)乃至(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通訊控制部,係在與前記所定之裝置的可通訊範圍內控制電波之送訊功率。 (7) 如前記(2)乃至(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管理訊框中係還含有:表示是否可以作為擔任前記無線LAN的認證機能、和對前記無線LAN的參加要求之處理機能之其中至少任一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 (8) 一種通訊方法,係 控制含有表示自己可以作為擔任包含信標訊框之送訊在內的無線LAN的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管理訊框之送訊; 管理擔任包含前記存取控制之機能在內之各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 (9)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 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含有表示自己可以作為擔任無線LAN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管理訊框之送訊;和 管理部,係將擔任包含前記閘道之機能在內之各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加以管理。 (10) 如前記(9)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管理訊框中係還含有:表示是否可以作為擔任包含信標訊框之送訊在內的前記無線LAN的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 (11) 如前記(9)或(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從其他裝置所被發送之前記管理訊框之收訊; 前記管理部,係在含有表示所定之裝置是可以作為擔任前記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前記管理訊框已被接收的情況下,令前記管理訊框被發送。 (12) 如前記(9)乃至(11)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從擔任前記存取控制之機能的前記所定之裝置所被發送的,含有前記所定之裝置之位址、和作為擔任前記閘道之機能的裝置的自身之位址的信標訊框之收訊。 (13) 如前記(9)乃至(12)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通訊控制部,係在與前記所定之裝置的可通訊範圍內控制電波之送訊功率。 (14) 一種通訊方法,係 控制含有表示自己可以作為擔任無線LAN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管理訊框之送訊; 管理擔任包含前記閘道之機能在內之各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 (15)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 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含有表示第1裝置是可以作為擔任包含信標訊框之送訊在內的無線LAN的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從前記第1裝置所被發送之管理訊框之收訊;和 管理部,係將至少有前記第1裝置、和擔任前記無線LAN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的第2裝置存在的前記無線LAN中所屬之裝置之相關資訊,加以管理。 (16) 如前記(15)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管理部,係在從前記第2裝置所被發送之,含有表示前記第2裝置是可作為擔任前記閘道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前記管理訊框已被接收的情況下,進行用來成為與前記第2裝置直接進行通訊的鄰近裝置而動作所需之設定。 (17) 如前記(15)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管理部,係在從前記第2裝置所被發送之前記管理訊框是未被接收到的情況下,進行用來成為透過前記第1裝置而與前記第2裝置進行通訊的遠端裝置而動作所需之設定。 (18) 一種通訊方法,其特徵為, 控制含有表示第1裝置是可以作為擔任包含信標訊框之送訊在內的無線LAN的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從前記第1裝置所被發送之管理訊框之收訊; 管理至少有前記第1裝置、和擔任前記無線LAN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的第2裝置存在的前記無線LAN中所屬之裝置之相關資訊。 (19) 一種通訊系統,係含有: 通訊裝置,係具備: 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含有表示自己可以作為擔任包含信標訊框之送訊在內的無線LAN的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管理訊框之送訊;和 管理部,係將擔任包含前記存取控制之機能在內之各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加以管理;和 其他通訊裝置,係具備: 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含有表示自己可以作為擔任無線LAN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前記管理訊框之送訊;和 管理部,係將擔任包含前記閘道之機能在內之各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加以管理。
11‧‧‧通訊裝置 21‧‧‧網際網路連接模組 22‧‧‧資訊輸入模組 23‧‧‧機器控制部 24‧‧‧資訊輸出模組 25‧‧‧無線通訊模組 51‧‧‧輸出入部 52‧‧‧通訊控制部 53‧‧‧基頻處理部 101‧‧‧介面部 102‧‧‧送訊緩衝區 103‧‧‧網路管理部 104‧‧‧送訊訊框建構部 105‧‧‧存取控制部 106‧‧‧管理資訊生成部 107‧‧‧送訊時序控制部 108‧‧‧送訊功率控制部 109‧‧‧無線送訊處理部 110‧‧‧天線控制部 111‧‧‧無線收訊處理部 112‧‧‧偵測閾值控制部 113‧‧‧收訊時序控制部 114‧‧‧管理資訊處理部 115‧‧‧收訊資料建構部 116‧‧‧收訊緩衝區 1001‧‧‧CPU 1002‧‧‧ROM 1003‧‧‧RAM 1004‧‧‧匯流排 1005‧‧‧輸出入介面 1006‧‧‧輸入部 1007‧‧‧輸出部 1008‧‧‧記錄部 1009‧‧‧通訊部 1010‧‧‧驅動機 1011‧‧‧可移除式記錄媒體
[圖1]先前的無線LAN之系統中的網路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2]本技術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分散了AP之機能的網路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3]從Near Station所被發送之上鏈資料之流向之例子的圖示。 [圖4]對Near Station的下鏈資料之流向之例子的圖示。 [圖5]從Far Station所被發送之上鏈資料之流向之例子的圖示。 [圖6]對Far Station的下鏈資料之流向之例子的圖示。 [圖7]分散了AP之機能的另一網路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8]通訊裝置之構成例的區塊圖。 [圖9]無線通訊模組之機能構成例的區塊圖。 [圖10]通訊裝置的位置關係之例子的圖示。 [圖11]說明決定通訊裝置之角色的一連串之動作的程序圖。 [圖12]Ro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Element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3]Role Separate Information Element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4]說明通訊裝置間的通訊之流程的程序圖。 [圖15]資料之收送訊時所被使用之訊框格式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6]說明通訊裝置之機能分擔處理的流程圖。 [圖17]說明通訊裝置之機能分擔處理的接續於圖16的流程圖。 [圖18]說明通訊裝置之設定處理的流程圖。 [圖19]說明決定通訊裝置之角色的其他一連串之動作的程序圖。 [圖20]說明通訊裝置間的其他通訊之流程的程序圖。 [圖21]電腦之構成例的區塊圖。

Claims (11)

  1.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含有表示自己可以作為擔任包含信標訊框之送訊在內的無線LAN的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管理訊框之送訊;和管理部,係將擔任包含前記存取控制之機能在內之各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加以管理;前記管理訊框中係還含有:表示是否可以作為擔任前記無線LAN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前記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從其他裝置所被發送之前記管理訊框之收訊;前記管理部,係在含有表示所定之裝置是可以作為擔任前記閘道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前記管理訊框已被接收的情況下,將擔任前記閘道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予以設定。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管理部,係令含有擔任前記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自身之位址、與擔任前記閘道之機能的前記所定之裝置之位址的前記管理訊框被發送。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在擔任前記閘道之機能的前記所定之裝置、與隸屬於前記無線LAN且存在於前記所定之裝置的電波到達範圍外的遠端裝置之間所被進行的通訊之中繼。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控制部,係在與前記所定之裝置的可通訊範圍內控制電波之送訊功率。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管理訊框中係還含有:表示是否可以作為擔任前記無線LAN的認證機能、和對前記無線LAN的參加要求之處理機能之其中至少任一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
  6.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含有表示自己可以作為擔任無線LAN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管理訊框之送訊;和管理部,係將擔任包含前記閘道之機能在內之各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加以管理;前記管理訊框中係還含有:表示是否可以作為擔任包含信標訊框之送訊在內的前記無線LAN的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前記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從其他裝置所被發送之前記 管理訊框之收訊;前記管理部,係在含有表示所定之裝置是可以作為擔任前記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前記管理訊框已被接收的情況下,令前記管理訊框被發送。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從擔任前記存取控制之機能的前記所定之裝置所被發送的,含有前記所定之裝置之位址、和作為擔任前記閘道之機能的裝置的自身之位址的信標訊框之收訊。
  8.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控制部,係在與前記所定之裝置的可通訊範圍內控制電波之送訊功率。
  9. 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含有表示第1裝置是可以作為擔任包含信標訊框之送訊在內的無線LAN的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從前記第1裝置所被發送之管理訊框之收訊;和管理部,係將至少有前記第1裝置、和擔任前記無線LAN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的第2裝置存在的前記無線LAN中所屬之裝置之相關資訊,加以管理;前記管理部,係在從前記第2裝置所被發送之,含有 表示前記第2裝置是可作為擔任前記閘道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前記管理訊框已被接收的情況下,進行用來成為與前記第2裝置進行直接通訊的鄰近裝置而動作所需之設定。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管理部,係在從前記第2裝置所被發送之前記管理訊框是未被接收到的情況下,進行用來成為透過前記第1裝置而與前記第2裝置進行通訊的遠端裝置而動作所需之設定。
  11. 一種通訊系統,係含有:第1通訊裝置,係具備:第1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含有表示自己可以作為擔任包含信標訊框之送訊在內的無線LAN的存取控制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管理訊框之送訊;和第1管理部,係將擔任包含前記存取控制之機能在內之各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加以管理;和第2通訊裝置,係具備:第2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含有表示自己可以作為擔任無線LAN對外部網路的閘道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前記管理訊框之送訊;和第2管理部,係將擔任包含前記閘道之機能在內之各 個機能的裝置之相關資訊,加以管理;前記第1管理部,係在從前記第2通訊裝置所被發送之,含有表示前記第2通訊裝置是可作為擔任前記閘道之機能的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的前記管理訊框已被接收的情況下,進行用來成為與前記第2通訊裝置進行直接通訊的鄰近裝置而動作所需之設定。
TW108106982A 2018-03-14 2019-03-04 通訊裝置、通訊系統 TWI8035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6336 2018-03-14
JP2018-046336 2018-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9981A TW201939981A (zh) 2019-10-01
TWI803582B true TWI803582B (zh) 2023-06-01

Family

ID=67907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6982A TWI803582B (zh) 2018-03-14 2019-03-04 通訊裝置、通訊系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758438A4 (zh)
KR (1) KR20200130277A (zh)
CN (1) CN111837449A (zh)
TW (1) TWI803582B (zh)
WO (1) WO2019176578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35561A1 (en) * 2008-12-09 2011-09-29 Huawei Devic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gotiating Master Station
US20170064583A1 (en) * 2014-03-05 2017-03-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cp handover in a mesh network after a change of role of a station associated with a first node receiving from another node an indication of associ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26775A1 (de) * 2004-06-02 2006-01-12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Aufbau eines drahtlosen selbstorganisierenden Kommunikationsnetzwerkes, Sendeempfangsgerät und Basisstation eines drahtlosen selbstorganisierenden Kommunikationsnetzwerkes und drahtloses selbstorganisierendes Kommunikationsnetzwerk
CN1852112A (zh) * 2006-02-17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无线局域网进行信息交互的系统和方法
JP4911402B2 (ja) * 2006-03-20 2012-04-0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通信制御方法、移動端末、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KR101679428B1 (ko) * 2009-10-16 2016-1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Cpns 서비스 제공을 위한 개인망 형성 장치 및 방법
US9236931B2 (en) * 2011-04-15 2016-01-1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Relay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relay method
CN104429133B (zh) * 2012-06-29 2018-10-26 汤姆逊许可公司 Wlan接入点的低功耗模式
CN105409280B (zh) * 2013-12-30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装置及设备
JP6421110B2 (ja) 2015-12-03 2018-11-0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とそのプロトコル切替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613151B2 (ja) * 2016-01-19 2019-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807621B1 (en) * 2016-05-17 2017-10-31 Google Inc. Distributed channel sampling across a mesh network
CN107071921A (zh) * 2017-01-11 2017-08-18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管理帧的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370722B (zh) * 2017-06-01 2020-12-08 广州广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交互方法、无线融合中继网关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35561A1 (en) * 2008-12-09 2011-09-29 Huawei Devic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gotiating Master Station
US20170064583A1 (en) * 2014-03-05 2017-03-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cp handover in a mesh network after a change of role of a station associated with a first node receiving from another node an indication of associ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58438A4 (en) 2021-04-21
KR20200130277A (ko) 2020-11-18
WO2019176578A1 (ja) 2019-09-19
TW201939981A (zh) 2019-10-01
CN111837449A (zh) 2020-10-27
EP3758438A1 (en) 202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39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wireless path selection capability
TWI404433B (zh) 一種通信架構中的無線網路、通信設備和接入點
US9585159B2 (en) Opportunistic dual-band relay
JP5000648B2 (ja) 直接ワイヤレス・クライアント間通信
KR101569298B1 (ko)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US10057770B2 (en) Deauthenticate a client device during an association validation phase based on a plurality of capabil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client device
JP6055926B2 (ja) 無線lanシステムにおいて連携を維持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US20060040663A1 (en) Access point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nection method
CN106060816B (zh) 一种无线自组网方法及系统
US2008000930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ed wireless client communication
US1109615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hannel in WLAN system
US2006026878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mutual interference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2007013345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ement of a wireless environment
TWI803582B (zh) 通訊裝置、通訊系統
US907196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connection
CN116671148A (zh) 网状网络中基于触发式客户端的客户端引导
JP5307078B2 (ja) 仮想化された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カードを有する無線端末装置
US20230059237A1 (en) Restricted twt enhanced information advertisement procedure for next generation wlan
WO2019198487A1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
CN117202111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4071633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08632947A (zh) 一种接入无线局域网络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