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2660B - 濺射裝置 - Google Patents
濺射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2660B TWI802660B TW108108633A TW108108633A TWI802660B TW I802660 B TWI802660 B TW I802660B TW 108108633 A TW108108633 A TW 108108633A TW 108108633 A TW108108633 A TW 108108633A TW I802660 B TWI802660 B TW I80266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target
- magnet
- distance
- plasma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23C14/35—Sputtering by application of a magnetic field, e.g. magnetron sputter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14—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23C14/3407—Cathode assembly for sputtering apparatus, e.g. Targ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4—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operating with cathodic sputtering
- H01J37/3411—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45—Magnet arrangements in particular for cathodic sputter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Encapsulation Of And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是在於使薄膜的面內的特性分佈形成均一。
其解決手段,在被配置於基板(16)的周圍的陽極電極(17)的短邊的部分上配置塊電極(18a)、(18b),在塊電極(18a)、(18b)上縮短標靶(13)與接地電位之間的距離。雖在接近跑道形形狀的電漿區域(10)的兩端附近的基板(16)上的場所容易形成強度大的電漿,但由於在塊電極(18a)、(18b)上形成強度大的電漿,因此在基板(16)上是電漿會均一化,被形成於基板(16)的薄膜的面內的特性分佈會形成均一。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濺射技術,特別是有關使金屬薄膜的面內的特性分佈形成均一的濺射技術。
根據濺射方法的薄膜形成是廣泛被使用的技術,近年來為了在大型基板形成薄膜,而被要求在大面積基板形成特性分佈均一的薄膜之技術。
圖6(平面圖與E-E線、F-F線截斷剖面圖)的電漿裝置102是在陰極電極112的表面配置有標靶(target)113,在背面設有外周磁石125及內側磁石126會被配置於軛(yoke)127的複數的磁石裝置1151~1155,一旦標靶113被濺射,則在與標靶113對面而被配置於基板配置部114上的基板116的表面形成薄膜。
在基板116的外周上是配置有陽極電極117,被形成於標靶113表面的電漿會形成均一。
然而,隨著基板116更大型化,標靶113或磁石裝置
1151~1155跟著大型化時,在接近基板116的短邊的區域及其間的中央的部分是所被形成的薄膜的特性的差會變大。
若短邊部分的薄膜的電阻值與中央部分的薄膜的電阻值為大不同,則被形成於基板表面的發光層的發光分佈會不同,成為不均一的明亮度的畫面。
在下述專利文獻是記載大型基板對應的磁控濺射裝置,其配置與可移動的磁控電漿連動的接地電位電極來謀求膜質或膜厚的均一化。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7-331433號公報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以往技術的不合適而創作者,其目的是在於使被形成於大型基板表面的薄膜的特性分佈形成均一,特別是在於縮小接近細長的磁控磁石的端部的基板的緣附近的區域的薄膜特性與基板的中央附近的區域的薄膜特性的差。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濺射裝置,係具有:
真空槽;標靶,其係被配置於前述真空槽的內部;陰極電極,其係被配置於前述標靶的背面側,被連接至濺射電源;複數的磁石裝置,其係被配置於前述陰極電極的背面側;基板配置部,其係配置基板;及環形形狀的陽極電極,其係被連接至接地電位,覆蓋前述基板的外周上,在各前述磁石裝置係設有細長的環形形狀的外周磁石及被配置於其內側的內側磁石,在前述標靶的表面係被形成於前述外周磁石與其內側的前述內側磁石之間的磁束洩漏,前述標靶濺射而在前述基板表面形成薄膜,其特徵為:前述外周磁石與其內側的前述內側磁石係被分離,前述外周磁石與其內側的前述內側磁石之間的區域的電漿區域係被設為細長的環形形狀,前述電漿區域的兩端與前述基板的表面所位置的平面之間,係配置有厚度比前述陽極電極更厚且被連接至接地電位的塊電極,前述塊電極的表面與前述標靶的表面之間的TB距離比前述陽極電極的表面與前述標靶的表面之間的TA距離更短。
在本發明的濺射裝置中,前述TB距離,係比前述標靶的表面與被配置於前述基板配置部的前述基板的表面之間的TS距離的10%大,比90%小。
在本發明的濺射裝置中,前述標靶為平板狀的金屬鉬板,前述薄膜為金屬鉬薄膜。
基板表面之中,接近細長的磁控磁石的端部的場所與基板的中央的場所的薄膜特性的差變小。
其結果,有關形成於長方形基板的薄膜的特性,短邊附近的區域的特性與被夾於該區域的中央附近的區域的特性會形成均一。
2:濺射裝置
10:電漿區域
11:真空槽
13:標靶
14:基板配置部
151~155:磁石裝置
16:基板
17:陽極電極
18a、18b:塊電極
22:濺射電源
圖1是本發明的濺射裝置。
圖2是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濺射裝置的內部構造的平面圖及其A-A線截斷剖面圖與B-B線截斷剖面圖。
圖3是用以說明被用在本發明的磁石裝置的平面圖及C-C線截斷剖面圖與D-D線截斷剖面圖。
圖4(a)~(c)是用以說明該磁石裝置的動作的剖面圖。
圖5是用以說明鉬薄膜的電阻分佈的圖表。
圖6是用以說明以往技術的濺射裝置的圖。
圖1的符號2是本發明的濺射裝置,具有真空槽11。圖2是比後述的陽極電極17的外周更內側的部分的平面圖,及其A-A線截斷剖面圖與B-B線截斷剖面圖。
在真空槽11的內部是配置有長方形形狀的標靶13,在該標靶13的背面側是配置有陰極電極12。
陰極電極12的表面是被接觸於標靶13的背面。
在陰極電極12的背面側是配置有磁石盒51,在磁石盒51的內部是配置有複數個(在此是5個)的磁石裝置151~155。磁石裝置151~155是被稱為磁控磁石。
被配置於陰極電極12的背面側的磁石裝置151~155是基本上同形狀,同大小,在圖3顯示1個的磁石裝置151~155的平面圖及其C-C線截斷剖面圖與D-D線截斷剖面圖。
磁石裝置151~155是具有:環形形狀的外周磁石25,及被配置於外周磁石25之中的直線形形狀的內側磁石26,外周磁石25與內側磁石26是分別被設為細長,各磁石裝置151~155是被設為細長,各具有長度方向。
在此,各磁石裝置151~155的外周磁石25與標靶13的背面之間的距離是被設為相等,且各磁石裝置151~155的內側磁石26與標靶13的背面之間的距離也被設為相等,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為了使膜厚的分佈或膜質的分佈形成均一,亦可磁石裝置151~155與標靶13的背面之間的距離為相異,或磁石裝置151~155與標靶13的背面之
間為非平行配置。
又,在此,各磁石裝置151~155的外周磁石25與標靶13的背面之間的距離及內側磁石26與標靶13的背面之間的距離也被設為相等,但在各磁石裝置151~155之中,亦可含有內側磁石26與標靶13的背面之間的距離為相異的磁石裝置151~155,或外周磁石25與標靶13的背面之間的距離為相異的磁石裝置151~155。
外周磁石25的二個的磁極之中,一方的磁極會朝向陰極電極12而配置,另一方的磁極會朝向與陰極電極12相反側,與軛27的表面接觸而配置,且內側磁石26的二個的磁極之中,一方的磁極會朝向陰極電極12而配置,另一方的磁極會朝向與陰極電極12相反側,與軛27的表面接觸而配置。
朝向外周磁石25的陰極電極12的磁極,及朝向內側磁石26的陰極電極12的磁極是一方為N極,另一方為S極,在朝向陰極電極12的磁極間所形成的磁束是被洩漏至標靶13的表面,被彎曲成拱形形狀,而使標靶13表面的電子密度增加。
在真空槽11內之與標靶13的表面對面的位置是配置有基板配置部14。
基板配置部14是長方形形狀,在基板配置部14上是配置有成膜對象的長方形的基板16。
基板16是比標靶13更小,以下,若以投影至基板配置部14上的基板16的表面所位置的平面時的位置關
係來決定內側與外側,則基板16的外周是比標靶13的外周更配置於內側。
標靶13與基板16是被配置為標靶13的長邊與基板16的長邊是平行,標靶13的表面與基板16的表面也被配置為平行。
磁石裝置151~155的長度方向的長度是與標靶13的長度方的長度大致同長度,基板16的長邊是比標靶13的長度方向的長度更短,且基板16的長邊是比磁石裝置151~155的長度方向的長度更短。
各磁石裝置151~155是在軛27的背面側接觸於移動板52的狀態下被配置於移動板52上。
各磁石裝置151~155是長度方向彼此平行,與標靶13及基板16的長邊平行,在短邊所延伸的方向排成一列。
在真空槽11的外部是配置有移動裝置53,一旦移動裝置53動作,則移動板52是在標靶13的背面側沿著標靶13的表面而移動,各磁石裝置151~155是與移動板52一起移動。
洩漏至標靶13的表面的磁束是與磁石裝置151~155的移動共同移動。
在移動時,各磁石裝置151~155是在外周磁石25與標靶13的背面之間的距離無變化,維持一定距離。並且,在內側磁石26與標靶13的背面之間的距離無變化,維持一定距離。
因此,各磁石裝置151~155是與移動板52的
移動共同一起移動於與標靶13的背面平行的平面內。圖4(a)是表示各磁石裝置151~155位於各磁石裝置151~155的各者所移動的範圍的中央的狀態,同圖(b)是表示位於圖面右端的狀態,同圖(c)是表示位於圖面左端的狀態,重複移動於同圖(b)的狀態與同圖(c)的狀態之間。
其次,在基板16與標靶13之間是配置有被連接至接地電位的陽極電極17。
陽極電極17是四角環形形狀,在中央形成有開口19。陽極電極17的外周與內周是長方形形狀,陽極電極17的外周是位於比被配置於基板配置部14的基板16的外周更外側。
在此例中,陽極電極17的內周是位於比基板16的外周更內側,陽極電極17的四角環形形狀的二個的長邊部分是被配置於基板16的長邊上,二個的短邊部分是被配置於基板16的短邊上,基板配置部14上的基板16的外周是藉由陽極電極17所覆蓋,在開口19的底面是比基板16的外周更內側的部分會露出。
在真空槽11是連接有真空排氣裝置21及氣體導入裝置23,真空槽11是藉由真空排氣裝置21來真空排氣,在真空槽11的內部是形成真空環境。
在真空槽11的外部是設有被電性連接至陰極電極12的濺射電源22,從氣體導入裝置23導入濺射氣體至形成真空環境的真空槽11的內部,內部在預定壓力安定時,從濺射電源22施加濺射電壓至陰極電極12。
標靶13是金屬被板狀地成形的平板狀標靶,在其表面附近形成濺射氣體的電漿,電漿中的濺射氣體的正離子會被加速,濺射氣體的粒子會射入至標靶13,標靶13被濺射,構成標靶13的物質的粒子會作為濺射粒子從標靶13的表面放出朝向基板16飛行,到達基板16的表面而使薄膜成長。
一旦薄膜被形成預定膜厚,則基板16搬出至真空槽11的外部。
如此藉由本發明在基板16的表面形成薄膜,但在大型的基板16表面形成的金屬薄膜的電阻值是依基板16的位置而異。
電阻值的分佈是具有與電漿的強度分佈密接的關聯,若說明本濺射裝置2的電漿,則首先在位於各磁石裝置151~155的外周磁石25與內側磁石26之間的標靶13的表面形成大的強度的電漿的點具有磁控濺射的特徵。
各磁石裝置151~155的外周磁石25是為了擴大被濺射的標靶的面積,而被設為細長的環形形狀,由於內側磁石26是直線形形狀,因此外周磁石25與內側磁石26之間的間隙是形成細長的環形形狀。因為電漿是形成與間隙同形狀,所以被形成的強度大的電漿也按每個磁石裝置151~155形成環形形狀。
細長的環形形狀的電漿是端部比直線部分更電漿強度大為人所知。特別是若各磁石裝置151~155的端部被配置成一直線,複數的細長的環形形狀的電漿在端部
被配置成一直線的狀態下彼此平行排列,則環形形狀的電漿的端部被排列的部分的電漿強度會比環形形狀的電漿的長邊的部分的電漿強度更大。
被排列的端部的電漿是在基板16的短邊的附近使薄膜成長,電漿的長邊部分是在基板16的長邊的附近使薄膜成長時,在基板16表面的中央及短邊部分以及長邊部分,薄膜的特性會相異。
在此濺射裝置2中,與各磁石裝置151~155的端部被排列的區域平行地分別配置陽極電極17的短邊,在陽極電極17的二個的短邊部分的表面上,比基板16的外周更外側,比標靶13的外周更內側的位置,分別配置厚度為一定的塊電極18a、18b。
若將各磁石裝置151~155的外周磁石25與位於其內側的內側磁石26之間的區域設為電漿區域10,則各磁石裝置151~155的外周磁石25的兩端是被彎曲成半圓形,隨之,電漿區域10的兩端也被彎曲成半圓形,其結果,外周磁石25與電漿區域10是分別形成跑道形形狀。
各磁石裝置151~155的電漿區域10的長度方向的長度是相等,若各電漿區域10之對於陽極電極17的距離設為相等,則各電漿區域10的兩端的彎曲的部分之中的一方的端部的彎曲的部分是排列成橫一列,相反側的端部的彎曲的部分也排列成橫一列。
各電漿區域10的兩端的彎曲的部分之中,一方的端部,在排列成橫一列的彎曲的部分與基板16的表面
所位置的平面之間是配置有一個的塊電極18a,相反側的端部,在排列成橫一列的彎曲的部分與基板16的表面所位置的平面之間是配置有其他的一個的塊電極18b。
真空槽11的壁、陽極電極17及塊電極18a、18b是分別被連接至接地電位,標靶13的表面是在陽極電極17的長邊部分上與陽極電極17的長邊部分相向,在陽極電極17的短邊部分上與塊電極18a、18b的表面相向。
若將標靶13表面與基板16表面之間的距離設為TS距離,將標靶13表面與陽極電極17的長邊部分的表面之間的距離設為TA距離,將標靶13的表面與塊電極18a、18b的表面之間的距離設為TB距離,則其次的三式成立。
TA<TS,TB<TS,TB<TA
在基板16的長邊的正旁邊位置,最接近標靶13的接地電位的構件是陽極電極17之與標靶13對面的表面,在基板16的長邊的正旁邊位置,標靶13與最接近標靶13的接地電位的構件的表面之間是僅分離TA距離。
在基板16的短邊的正旁邊位置,最接近標靶13的接地電位的構件是塊電極18a、18b之與標靶13對面的表面,在基板16的短邊的正旁邊位置,標靶13與最接近標靶13的接地電位的構件的表面之間是僅分離TB距離。
因此,標靶13與最接近標靶13的接地電位的構件的表面之間的距離是基板16的短邊的正旁邊位置比長邊的正旁邊位置更短。
藉由塊電極18a、18b,在比基板16的緣更外
側,標靶13與接地電位之間的距離變短,塊電極18a、18b會拉近比基板16的緣更內側的電漿,在基板16的外側,塊電極18a、18b所位置的部分的電漿強度變大。其結果,接近基板16上的電漿區域10的兩端的部分的電漿強度變小。總而言之,藉由塊電極18a、18b,接近基板16上的電漿區域10的兩端的部分的電漿強度會變小,基板16上的電漿強度會被均一化,因此被形成的薄膜的特性分佈會被均一化。
TB距離是若不比標靶13的表面與被配置於基板配置部14的基板16的表面之間的TS距離的10%大,則反而特性分佈惡化,若不比90%小,則效果弱。
圖5是表示在標靶13使用平板狀的金屬鉬標靶,形成作為電極使用的鉬薄膜時的薄膜電阻Rs的分佈的圖表,橫軸為薄膜電阻Rs,縱軸為在基板16上長邊方向的位置(圖2的上端為零點,基板的短邊位於縱軸的上端與下端)。
位設有塊電極18a、18b時的鉬薄膜的薄膜電阻Rs的曲線a是薄膜電阻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大,相對的,此濺射裝置2(設有塊電極18a、18b時)的曲線b是薄膜電阻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變小。
在電漿區域10的兩端的彎曲的部分上設有塊電極18a、18b,在塊電極18a、18b上,藉由標靶13與接地電位之間的距離變短,塊電極18a、18b上的電漿強度會增大。塊電極18a、18b是被配置於比基板16更外側,基板16
的外側的電漿強度增大的結果,基板16上之中,在塊電極18a、18b所接近的基板16的緣附近是電漿強度會減少,因此基板16上的電漿強度會被均一化,基板16的表面內的電阻值分佈會形成均一。
電漿區域10是只要為無端狀、環形形狀即可,外周磁石25的兩端為方形時或橢圓形時也為本發明包含。
又,不將各磁石裝置151~155的端部配置於同一直線上時,或不將各磁石裝置151~155的端部與陰極電極12的距離設成一定時也為本發明所含。
另外,上述塊電極18a、18b是位於陽極電極17的邊上,位於比基板16的邊更外側,比標靶13的邊更內側。
二個的塊電極18a、18b是分別為直線形形狀,電漿區域10的兩端之中,在電漿區域10的一方的端部的排成一列的彎曲的部分與基板16的表面所位置的平面之間配置一個的塊電極18a,在電漿區域10的相反側的端部的排成一列的彎曲的部分與基板16的表面所位置的平面之間配置其他的一個的塊電極18b,塊電極18a、18b會位於電漿區域10的彎曲的部分的一部分與基板16的表面所位置的平面之間。
又,塊電極18a、18b是亦可一部分突出至電漿區域10的彎曲的部分的外側,或亦可突出至內側。更亦可從兩方突出。
另外,上述標靶13為金屬鉬,本發明是不限於金屬鉬,本發明的濺射裝置2是對於由金屬鈦、鉬合金、鋁、鋁合金、金屬鎢、純銅、銅合金、鉭等的金屬所成的標靶13可取得本發明的效果。
2:濺射裝置
11:真空槽
12:陰極電極
13:標靶
14:基板配置部
151~155:磁石裝置
16:基板
17:陽極電極
18b:塊電極
19:開口
21:真空排氣裝置
22:濺射電源
23:氣體導入裝置
52:移動板
53:移動裝置
Claims (2)
- 一種濺射裝置,係具有:真空槽;標靶,其係被配置於前述真空槽的內部;陰極電極,其係被配置於前述標靶的背面側,被連接至濺射電源;複數的磁石裝置,其係被配置於前述陰極電極的背面側;基板配置部,其係配置基板;及環形形狀的陽極電極,其係被連接至接地電位,覆蓋前述基板的外周上,在各前述磁石裝置係設有細長的環形形狀的外周磁石及被配置於其內側的內側磁石,在前述標靶的表面係被形成於前述外周磁石與其內側的前述內側磁石之間的磁束洩漏,前述標靶濺射而在前述基板表面形成薄膜,其特徵為:前述外周磁石與其內側的前述內側磁石係被分離,前述外周磁石與其內側的前述內側磁石之間的區域的電漿區域係被設為兩端為彎曲的細長的環形形狀,僅前述電漿區域的兩端與前述基板的表面所位置的平面之間,係配置有被連接至接地電位的二個的塊電極,前述塊電極的表面與前述標靶的表面之間的TB距離 比前述陽極電極的表面與前述標靶的表面之間的TA距離更短,前述TB距離,係比前述標靶的表面與被配置於前述基板配置部的前述基板的表面之間的TS距離的10%大,比90%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濺射裝置,其中,前述標靶為平板狀的金屬鉬板,前述薄膜為金屬鉬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71518A JP2019183192A (ja) | 2018-04-03 | 2018-04-03 | 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 |
JP2018-071518 | 2018-04-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42404A TW201942404A (zh) | 2019-11-01 |
TWI802660B true TWI802660B (zh) | 2023-05-21 |
Family
ID=68171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08633A TWI802660B (zh) | 2018-04-03 | 2019-03-14 | 濺射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9183192A (zh) |
KR (1) | KR20190116078A (zh) |
CN (1) | CN110344007A (zh) |
TW (1) | TWI802660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35930A (ja) * | 2000-05-25 | 2001-12-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薄膜形成装置 |
TW201211291A (en) * | 2010-06-03 | 2012-03-16 | Ulvac Inc | Sputter film forming apparatus |
TW201812065A (zh) * | 2016-06-21 | 2018-04-01 | 日商愛發科股份有限公司 | 靶材裝置、濺鍍裝置 |
-
2018
- 2018-04-03 JP JP2018071518A patent/JP2019183192A/ja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3-14 TW TW108108633A patent/TWI802660B/zh active
- 2019-04-01 KR KR1020190037825A patent/KR20190116078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9-04-03 CN CN201910266341.6A patent/CN11034400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35930A (ja) * | 2000-05-25 | 2001-12-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薄膜形成装置 |
TW201211291A (en) * | 2010-06-03 | 2012-03-16 | Ulvac Inc | Sputter film forming apparatus |
TW201812065A (zh) * | 2016-06-21 | 2018-04-01 | 日商愛發科股份有限公司 | 靶材裝置、濺鍍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90116078A (ko) | 2019-10-14 |
CN110344007A (zh) | 2019-10-18 |
TW201942404A (zh) | 2019-11-01 |
JP2019183192A (ja) | 2019-10-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20175251A1 (en) | Sputtering apparatus | |
JP4526582B2 (ja) | 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スパッタリング方法 | |
JP5461264B2 (ja) | マグネトロン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及び、スパッタリング方法 | |
WO2018077216A1 (zh) | 磁控管、磁控溅射腔室及磁控溅射设备 | |
SG176182A1 (en) | Film-forming method and film-forming apparatus | |
JP4473852B2 (ja) | スパッタ装置及びスパッタ方法 | |
TWI802660B (zh) | 濺射裝置 | |
TWI762872B (zh) | 濺射裝置 | |
TWI727477B (zh) | 反應腔室及半導體加工設備 | |
US20160348232A1 (en) | Anode layer ion source and ion beam sputter deposition module | |
JP6959447B2 (ja) | スパッタ成膜装置 | |
US20090188790A1 (en) | Concentric hollow cathode magnetron sputter source | |
US20170110299A1 (en) | Sputtering apparatus | |
KR20060073421A (ko) | 애노드 레이어 입자 빔 장치 | |
TWI471894B (zh) | A plasma generating source including a ribbon magnet, and a thin film deposi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JP4071861B2 (ja) | 薄膜形成装置 | |
JPS6233764A (ja) | スパツタリング装置 | |
JP2020050891A (ja) | 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薄膜製造方法 | |
JP2789251B2 (ja) | ダイポールリング型磁気回路を用いたスパッタ装置 | |
KR102184777B1 (ko) | 대향 타겟식 스퍼터링 장치 | |
JP2016128597A (ja) | マグネットシート、それを使用する成膜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 |
WO2018123776A1 (ja) | スパッタ装置及び電極膜の製造方法 | |
JPH0364461A (ja) | マグネトロンスパッタターゲット設置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マグネトロンスパッタ装置 | |
JPS61153276A (ja) | 三極スパツタリングソ−ス | |
KR20110120892A (ko) | 동심형 중공 음극 마그네트론 스퍼터 소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