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6429B - 轉矩感測器 - Google Patents

轉矩感測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6429B
TWI796429B TW108103555A TW108103555A TWI796429B TW I796429 B TWI796429 B TW I796429B TW 108103555 A TW108103555 A TW 108103555A TW 108103555 A TW108103555 A TW 108103555A TW I796429 B TWI796429 B TW I7964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torque
torque sensor
stopper
rigid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3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9006A (zh
Inventor
池田隆男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產科寶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產科寶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產科寶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9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9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6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642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3/00Measuring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mechanical efficiency, in general
    • G01L3/02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 G01L3/04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 G01L3/10Rotary-transmission dynamometers wherein the torque-transmitting element comprises a torsionally-flexible shaft involv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for indic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Force In General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轉矩感測器具備:第1區域部,形成為環狀;第2區域部,在第1區域部的內側,與第1區域部位於同心圓上,形成為環狀;複數個樑部,連接第1區域部的內側與第2區域部的外側;應變體,用於檢測第1區域部與第2區域部的相對位移;及擋件,在進行測量的方向之轉矩超過基準值的情況下,用於使樑部的剛性提升。

Description

轉矩感測器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檢測轉矩的轉矩感測器。
發明背景 一般,已知有一種藉由構件的彈性變形來檢測轉矩的感測器。(參照專利文獻1)。
然而,若是藉由構件的彈性變形來檢測轉矩的感測器,要提高感測器的感度,就有必要將彈性變形的構件作成容易變形,但若將構件作成容易變形的話,在施加了過大的負載的情況下,感測器的耐久性便容易變低。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7-40774號公報
發明概要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高感測器的感度,且提升了對於過大的負載之剛性的轉矩感測器。
根據本發明的觀點之轉矩感測器具備:第1區域部,形成為環狀;第2區域部,在前述第1區域部的內側,與前述第1區域部位於同心圓上,形成為環狀;複數個樑部,連接前述第1區域部的內側與前述第2區域部的外側;應變體,用於檢測前述第1區域部與前述第2區域部的相對位移;及剛性提升機構,在進行測量的方向之轉矩超過基準值的情況下,用於使前述樑部的剛性提升。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第1實施形態) 圖1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轉矩感測器10的構成的構成圖。
轉矩感測器10是用於檢測以Z軸(相對於圖式為垂直方向)作為旋轉軸的Z軸力矩Mz之轉矩的感測器。例如,轉矩感測器10安裝於機器人等。
轉矩感測器10具備:第1區域部1、第2區域部2、複數個樑部3、複數個應變體4、及複數個擋件(stopper)5。
第1區域部1、第2區域部2、及複數個樑部3是藉由金屬等的材質而形成為一體。第1區域部1形成為環狀。第2區域部2形成為比第1區域部1直徑更小的環狀。第2區域部2是在第1區域部1的環狀之內側(中心側),位於同心圓上。複數個樑部3是設置成:從第2區域部2放射狀地延伸,且連接第1區域部1的內側與第2區域部2的外側。樑部3可以是設置好幾個。
第1區域部1是安裝於承受轉矩的負載之部分。例如,第1區域部1是安裝於機器人的手或手臂等的可動部。第2區域部2是安裝於產生轉矩的動力源之部分。例如,第2區域部2是安裝於馬達或減速機等。
應變體4是以會被施加第1區域部1與第2區域部2的相對位移所造成的力之方式,設置於第1區域部1與第2區域部2之間。例如,應變體4是設置成:在鄰接的2個樑部3之間,連接從第1區域部1朝第2區域部2的方向延伸之第1突起部T1、與從第2區域部2朝第1區域部1的方向延伸之第2突起部T2之間。再者,應變體4可以是設置好幾個。又,只要應變體4會承受第1區域部1與第2區域部2的相對位移所造成的力的話,便可以設置於任何地方。例如,應變體4可以設置於樑部3。
應變體4具備發揮檢測應變的感測器之功能的應變計。應變計是構成為一旦變形的話便會產生電位移。再者,只要應變計是會電性地產生能夠檢測的位移者,便可以是任何物體。例如,應變計可以因應於變形量來使電阻改變,亦可以因應於變形量來使電壓產生。轉矩感測器10是藉由從應變體4(應變計)檢測該等電位移,來測量轉矩。
例如,應變體4是如下使用。將一對應變體4設置於如下位置:一旦對轉矩感測器10施加轉矩的話,就會被施加相互成為對稱之應力的位置(成為左右對稱或上下對稱等的位置)。對於不進行測量的方向之力,是將一對應變體4各自的應變計的輸出相互抵消,藉此來作成不進行檢測。藉此,轉矩感測器10便作成只檢測進行測量的方向(Z軸力矩Mz)之轉矩。
擋件5是上表面及底面為長方形或梯形的直方體形狀。擋件5是以在第1區域部1與第2區域部2的相對位移所造成的力施加規定以上時會加以限制的方式,設置於第1區域部1與第2區域部2之間。例如,擋件5是設置成會鑲嵌於以第1區域部1、第2區域部2、及鄰接的2個樑部3所環繞的空間中。擋件5是用於使樑部3的剛性提升的構件。擋件5的材質例如是金屬。
擋件5是在與2個樑部3各自之間保持規定的間隔之縫隙SP的狀態下所安裝。縫隙SP的寬度是依據轉矩感測器10的額定轉矩等所決定。例如,縫隙SP的寬度是15~30μm。擋件5也可以在與第1區域部1及第2區域部2各自之間設置有縫隙SP。又,只要擋件5會維持在保持縫隙SP的間隔之狀態下的話,便可以用任何方式來安裝。
圖2是使用接著劑AD,再將圖1所示的轉矩感測器10依α-α線切斷後的截面圖。參照圖2,針對以接著劑AD來安裝擋件5的方法進行說明。
擋件5的上表面及底面做有倒角(chamfer)。在此,雖然顯示對擋件5進行了倒角的情況,但亦可對第1區域部1、第2區域部2、或樑部3進行倒角。
接著劑AD例如是矽等的樹脂製之接著劑。接著劑AD的硬化後之硬度,有必要至少比擋件5的剛性更低。此硬度是對於施加於轉矩感測器10的轉矩越不會形成阻力則越好。亦即,只要擋件5不會鬆脫的話,接著劑AD硬化後的狀態便是越軟越好。
沿擋件5的上表面及底面各自的周邊,將接著劑AD塗布一圈。由於做有倒角,因此接著劑AD變得容易附著於擋件5的周邊。此時,接著劑AD只塗布於上表面及底面的做有倒角之部分即可,不需要連擋件5的側面也塗布接著劑AD。又,即便在上表面及底面中,也不需將接著劑AD塗布一圈,例如只塗布在各自的面之四個隅角即可。亦即,只要保有作為轉矩感測器10的強度的話,塗布接著劑AD之位置處在所需最低限度即可。
圖3是使用固定構件H1,再將圖1所示的轉矩感測器10依α-α線切斷後的截面圖。參照圖3,針對以固定構件H1來安裝擋件5的方法進行說明。
在擋件5裝入於轉矩感測器10的規定之位置的狀態下,固定構件H1是固定設置於擋件5的上表面及底面各自之左右兩側(樑部3側),與樑部3間並未固定。此時,設置於上表面及底面的固定構件H1之一部分會形成為覆蓋樑部3的上表面及底面的狀態。藉此,便固定擋件5往垂直方向的移動。另一方面,擋件5往水平方向的移動則有著相當於縫隙SP的量的自由度。
再者,在此雖然以4個固定構件H1來安裝擋件5,但也可以設置好幾個固定構件H1。又,固定構件H1亦可不固定於擋件5,而是固定於樑部3。另外,固定構件H1可以是板狀或塊狀等任何的形狀。
圖4是顯示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擋件5a之上表面的頂視圖。
擋件5a的上表面(底面)是作成對於擋件5a所安裝的空間之上表面的四角形狀,沿2條對角線交互重疊了細長的板子之如X字狀般的形狀。擋件5a是在從上表面來看於四個隅角保有規定的間隔之縫隙SP的狀態下所安裝。擋件5a的安裝方法與上述的擋件5是同樣的,可以在縫隙SP塗布接著劑AD,亦可使用固定構件H1。藉由將擋件5a作成這種形狀,便能夠將用於製作擋件5a的材料之分量抑制得較少。
圖5是顯示對本實施形態之轉矩感測器10施加轉矩時的擋件5之上表面的簡易圖。
轉矩是藉由安裝於轉矩感測器10的動力源所施加的旋轉而產生。當被施加轉矩後,在轉矩感測器10便會產生Z軸力矩Mz。當Z軸力矩Mz產生後,位於擋件5的外側之第1區域部1與位於擋件5的內側之第2區域部2會朝彼此成為相反的方向移動。藉此,位於擋件5的兩端之樑部3便會彈性變形成為傾斜。
只要Z軸力矩Mz為預先決定好的基準值以內的話,即便樑部3彈性變形,擋件5與樑部3也會因為擋件5與樑部3之間的縫隙SP而不接觸。若Z軸力矩Mz超過預先決定好的基準值,縫隙SP就會因為樑部3變形而在一部分消失,且如圖5所示,會以擋件5的第1區域部1側與第2區域部2側之彼此相反側的隅角來與樑部3接觸。藉由樑部3與擋件5接觸,就會因為擋件5的材質之剛性而限制樑部3進一步地變形。
基準值例如是轉矩感測器10在通常使用的條件下所設想的最大負載。基準值可以如同是對額定負載乘以或加上係數後的值般,是依據額定負載來決定,也可以用任何方式來決定。額定負載例如是設想在轉矩感測器10中被最大限度施加的負載。
圖6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轉矩感測器10的負載轉矩與縫隙SP之位移量的圖表。在此,將額定負載設成800Nm,且將縫隙SP的初期狀態設成20μm,並將過度負載的基準值設成1000Nm。
縫隙SP的寬度是依據基準值所決定。具體而言,是以在施加了基準值的轉矩的情況下,樑部3會變形並且剛好消除縫隙SP的方式,來決定縫隙SP的寬度。在此,是作成在施加1000Nm的轉矩後,如圖5所示,20μm的縫隙會在一部分消失,且擋件5開始接觸於樑部3。
樑部3的變形量由於是由第1區域部1與第2區域部2的相對位移量所決定,因此與應變體4的變形量幾乎成比例。應變體4在小的轉矩下變形程度越大,作為轉矩感測器10的測量轉矩之感度(或測量精度)便越好。
在圖6中,負載轉矩在0~1000Nm之間時,由於在擋件5的周邊有縫隙SP,因此樑部3會不受擋件5的影響地變形。因此,在此之間,應變體4也容易變形,作為感測器的感度良好。另一方面,當負載轉矩超過1000Nm後,縫隙SP便無法維持,且擋件5開始接觸於樑部3。因此,受到擋件5的剛性,樑部3變得不易變形。藉此,雖然作為感測器的感度變差,但可防止在過度負載下,樑部3塑性變形或破壞。
在圖6中,1000Nm下的位移量成為20μm。假設沒有擋件5,且將負載增加至成為最大負載的2000Nm的話,單純計算下的位移量便成為2倍的40μm。但是,擋件5與樑部3接觸後,對於負載的彈性變形率會下降,因此實際的最大負載時之變形量會被抑制在約26μm。
圖7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之轉矩感測器10的負載轉矩與應變體4之應變量的圖表。轉矩感測器10與圖6是相同的。
圖7也與圖6同樣,從在1000Nm下的應變量為10μm來看,在沒有擋件5的情況下,將負載增加至成為最大負載的2000Nm的話,單純計算下的應變量便成為20μST。但是,藉由設置擋件5,實際的最大負載時之應變量會被抑制在13μST。
依據本實施形態,藉由設置擋件5,只要Z軸力矩Mz的轉矩為基準值以下的話,便能夠使應變體4容易變形,提高作為轉矩感測器10的感測器之感度,並且在轉矩超過基準值的情況下,能夠使樑部3的剛性提升,防止過度負載所造成的樑部3之塑性變形或破壞。
又,即便在轉矩所造成的Z軸力矩Mz以外之力已施加於轉矩感測器10的情況下,也能夠藉由擋件5來使樑部3的剛性提升。例如,對於像是使樑部3朝並未設置有縫隙SP的方向變形之力,擋件5的剛性會無關乎此力的強弱而總是提高樑部3的剛性。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針對設置擋件5的構成進行了說明,但並非受限於此。例如,只要將樑部3等構成為:與轉矩在基準值以下時相比,在超過基準值時樑部3會變得更不易變形的話,便可以不設置擋件5。 (第2實施形態)
圖8是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轉矩感測器10A的構成的構成圖。
轉矩感測器10A是在圖1所示的第1實施形態之轉矩感測器10中,為了設置應變體4,而取代第1突起部T1及第2突起部T2改設置了樑部3A者。其他點則與第1實施形態是同樣的。
複數個樑部3A是設置成與應變體4同等數量。樑部3A是改變了複數個樑部3當中一部分的樑部3之形狀者。
樑部3A是作成比其他樑部3更容易藉由Z軸力矩Mz的轉矩而變形的形狀。具體而言,是變形成:將第1區域部1的與樑部3A連接之部分朝外側(第1區域部1側)擴展,以使樑部3A的長度變得比其他樑部3更長。又,藉由將樑部3A的外側部分作成比其他樑部3更細,來作成更容易變形。
依據本實施形態,除了第1實施形態所造成的作用效果,還能夠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由於是構成為:藉由例如設置擋件5,來防止在施加了過大的轉矩的情況下,樑部3塑性變形或被破壞,因此即便為了提高轉矩檢測的感度而將設置有應變體4的樑部3A作成容易變形的形狀,轉矩感測器10A的耐久性也沒有問題。因此,藉由在作成容易變形的形狀之樑部3A設置應變體4,便能夠比將應變體4設置於通常的樑部3更提高轉矩檢測的感度。
再者,本發明並非受限於上述的實施形態,亦可將構成要素進行刪除、附加或變更等。又,對於複數個實施形態亦可將構成要素進行組合或交換等,藉此作成新的實施形態。即便這種實施形態與上述的實施形態是直接相異者,但與本發明為同樣的宗旨者皆視為作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已說明者,而省略其說明。
1‧‧‧第1區域部 2‧‧‧第2區域部 3、3A‧‧‧樑部 4‧‧‧應變體 5、5a‧‧‧擋件 10、10A‧‧‧轉矩感測器 AD‧‧‧接著劑 H1‧‧‧固定構件 SP‧‧‧縫隙 T1‧‧‧第1突起部 T2‧‧‧第2突起部 X、Y、Z‧‧‧方向
圖1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轉矩感測器的構成的構成圖。
圖2是使用接著劑,再將圖1所示的轉矩感測器依α-α線切斷後的截面圖。
圖3是使用固定構件,再將圖1所示的轉矩感測器依α-α線切斷後的截面圖。
圖4是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擋件之上表面的頂視圖。
圖5是顯示對第1實施形態之轉矩感測器施加轉矩時的擋件之上表面的簡易圖。
圖6是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轉矩感測器的負載轉矩與縫隙之位移量的圖表。
圖7是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轉矩感測器的負載轉矩與應變體之應變量的圖表。
圖8是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轉矩感測器的構成的構成圖。
1‧‧‧第1區域部
2‧‧‧第2區域部
3‧‧‧樑部
4‧‧‧應變體
5‧‧‧擋件
10‧‧‧轉矩感測器
T1‧‧‧第1突起部
T2‧‧‧第2突起部
X、Y、Z‧‧‧方向

Claims (5)

  1. 一種轉矩感測器,其特徵在於:具備:第1區域部,形成為環狀;第2區域部,在前述第1區域部的內側,與前述第1區域部位於同心圓上,形成為環狀;複數個樑部,連接前述第1區域部的內側與前述第2區域部的外側;應變體,設置於前述複數個樑部當中,比其他樑部更容易變形的形狀之樑部,且用於檢測前述第1區域部與前述第2區域部的相對位移;及剛性提升機構,在進行測量的方向之轉矩超過基準值的情況下,用於使前述樑部的剛性提升。
  2. 如請求項1之轉矩感測器,其中前述剛性提升機構是在前述複數個樑部當中鄰接的2個樑部之間,設置使前述樑部的剛性提升之剛性提升構件。
  3. 如請求項2之轉矩感測器,其中前述剛性提升構件是在將與前述鄰接的2個樑部各自之縫隙保持為依據前述基準值所決定的間隔的狀態下所設置。
  4. 如請求項3之轉矩感測器,其中前述剛性提升構件是以接著劑來維持保持前述縫隙的狀態。
  5. 如請求項3之轉矩感測器,其具備:固定構件,用於將前述剛性提升構件維持在保持前述縫隙的狀態。
TW108103555A 2018-03-08 2019-01-30 轉矩感測器 TWI7964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2317A JP6980568B2 (ja) 2018-03-08 2018-03-08 トルクセンサ
JP2018-042317 2018-03-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9006A TW201939006A (zh) 2019-10-01
TWI796429B true TWI796429B (zh) 2023-03-21

Family

ID=67847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3555A TWI796429B (zh) 2018-03-08 2019-01-30 轉矩感測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80568B2 (zh)
TW (1) TWI796429B (zh)
WO (1) WO20191718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5765A (zh) * 2020-12-01 2021-04-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并联分载原理的机器人高刚度关节力矩传感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07A (ja) * 1992-05-25 1994-01-11 Hottinger Baldwin Messtech Gmbh 回転モーメントセンサ
JP2004077172A (ja) * 2002-08-12 2004-03-11 Kyowa Electron Instr Co Ltd トルク計測装置
TW201443411A (zh) * 2013-05-07 2014-11-16 Anon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Ltd 磁歪式轉矩偵測器
JP2017172983A (ja) * 2016-03-18 2017-09-28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ロボット及びトルクセン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7750B (zh) * 2009-02-06 2015-07-22 Abb股份公司 多轴线力和扭矩传感器的组及组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07A (ja) * 1992-05-25 1994-01-11 Hottinger Baldwin Messtech Gmbh 回転モーメントセンサ
JP2004077172A (ja) * 2002-08-12 2004-03-11 Kyowa Electron Instr Co Ltd トルク計測装置
TW201443411A (zh) * 2013-05-07 2014-11-16 Anon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Ltd 磁歪式轉矩偵測器
JP2017172983A (ja) * 2016-03-18 2017-09-28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ロボット及びトルクセン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71811A1 (ja) 2019-09-12
JP6980568B2 (ja) 2021-12-15
JP2019158420A (ja) 2019-09-19
TW201939006A (zh) 201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5836B2 (en) Force sensor that detects at least one of a force in each axial direction and a moment around each axis in an XYZ three-dimensional coordinate system
US8161828B1 (en) Load cell for monitoring torsion and having over load protection
US11105693B2 (en) Torque sensor
US8186220B2 (en) Accelerometer with over-travel stop structure
TWI796429B (zh) 轉矩感測器
US8904884B2 (en) Torque sensor
TWI796428B (zh) 轉矩感測器
US10976149B2 (en) Strain gauge
US11609139B2 (en) Pressure sensor
CN216012549U (zh) 力量传感器
GB2532762A (en) Load measurem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oad
US20220099511A1 (en) Pressure sensor for high pressures
JP7038320B2 (ja) 圧力センサ
JP4605525B2 (ja) 力変換器
JP7437702B2 (ja) 壁面土圧計
JP7091545B2 (ja) トルクセンサ
CN114846314B (zh) 压力传感器
JP2018205217A (ja) 荷重センサ
JPH0499964A (ja) 半導体加速度センサ
EP4239298A1 (en) Transducer plate for a multi-leaf spring assembly
JP2022131046A (ja) ゆるみ検出システム、ゆるみ検出方法及び座金
JP5747265B2 (ja) ひずみ計
CN114846314A (zh) 具有包括传感器元件的测量桥的传感器芯片及具有包括该传感器芯片的膜的压力传感器
JP6115507B2 (ja) 圧力センサ
JP2023035338A (ja) トルクセン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