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5946B - 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及佇列時間判斷系統 - Google Patents

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及佇列時間判斷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5946B
TWI795946B TW110138124A TW110138124A TWI795946B TW I795946 B TWI795946 B TW I795946B TW 110138124 A TW110138124 A TW 110138124A TW 110138124 A TW110138124 A TW 110138124A TW I795946 B TWI795946 B TW I7959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station
queue time
time
si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8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6216A (zh
Inventor
韓世昌
吳章呈
阮東憲
Original Assignee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381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594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5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594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16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621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種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對起始站點設定對應的起始矩陣;對結束站點設定對應的結束矩陣;對重工起始站點設定對應的重工起始矩陣;進行限時生產流程,其具有對應的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其中於進行限時生產流程中起始站點及重工起始站點於結束站點之前,且限時生產流程包括藉由起始矩陣或重工起始矩陣設定佇列時間起始值以及藉由結束矩陣設定佇列時間結束值;以及將時間起始值、佇列時間結束值與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進行運算或比較。

Description

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及佇列時間判斷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及佇列時間判斷系統,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適用於重工(rework)的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及佇列時間判斷系統。
在半導體工業或其他類似工業的製造中,某些製造過程(製程)常會有佇列時間限制(Q-time limit)。然而,在具有佇列時間限制的製程中,若要針對其中的某些步驟進行重工,則如何優化佇列時間判斷實已成目前研究的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及佇列時間判斷系統,其可適用於重工流程/製程。
本發明的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對起始站點設定對應的起始矩陣;對結束站點設定對應的結束矩陣;對重工起始站點設定對應的重工起始矩陣;進行限時生產流程,其具有對應的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其中於進行限時生產流程中起始站點及重工起始站點於結束站點之前,且限時生產流程包括藉由起始矩陣或重工起始矩陣設定佇列時間起始值以及藉由結束矩陣設定佇列時間結束值;以及將時間起始值、佇列時間結束值與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進行運算或比較。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限時生產流程更包括:設定追蹤生產矩陣,其中追蹤生產矩陣為可變陣列,且藉由起始矩陣或重工起始矩陣設定佇列時間起始值的步驟包括:藉由判斷追蹤生產矩陣乘起始矩陣的結果設定佇列時間起始值;或藉由判斷追蹤生產矩陣乘重工起始矩陣的結果設定佇列時間起始值。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追蹤生產矩陣的初始值為單位矩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起始矩陣、結束矩陣及/或重工起始矩陣為邏輯矩陣、二進制矩陣、關聯矩陣或布林矩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起始矩陣、結束矩陣及/或重工起始矩陣為非對角矩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佇列時間判斷方法更包括以下步驟:對至少一製程站點設定製程矩陣,其中於限時生產流程中:至少一製程站點於起始站點與結束站點之間;或至少一製程站點於重工起始站點與結束站點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製程矩陣為邏輯矩陣、二進制矩陣、關聯矩陣或布林矩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製程矩陣為對角矩陣。
本發明的佇列時間判斷系統包括起始站點、結束站點、重工起始站點以及控制器。起始站點具有對應的起始矩陣。結束站點具有對應的結束矩陣。重工起始站點具有對應的重工起始矩陣。控制器訊號連接於起始站點、結束站點及重工起始站點。控制器存有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控制器適於藉由起始矩陣或重工起始矩陣設定佇列時間起始值;藉由結束矩陣設定佇列時間結束值;以及將時間起始值、佇列時間結束值與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進行運算或比較。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佇列時間判斷系統更包括至少一製程站點。製程站點具有對應的製程矩陣。製程站點於起始站點與結束站點之間;或製程站點於重工起始站點與結束站點之間。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佇列時間判斷方法或佇列時間判斷系統,可以適用於重工流程/製程,並且可以更有效率。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佇列時間判斷系統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1,佇列時間判斷系統100包括控制器110、起始站點(starting step)130、結束站點(ending step)132以及重工起始站點(rework starting step)133。控制器110訊號連接於起始站點130、結束站點132及重工起始站點133。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110可以藉由對應的訊號線190而以有線訊號傳輸(wired signal transmission)的方式訊號連接於對應的站點(step)、對應的元件或對應的單元,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110可以藉由無線訊號傳輸(wireless signal transmission)的方式訊號連接於對應的站點、對應的元件或對應的單元。換句話說,本發明中所提到的訊號連接可以泛指有線訊號傳輸或無線訊號傳輸的連接方式。另外,本發明並未限定所有的訊號連接方式需為相同或不同。
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器110可以包含對應的硬體或軟體。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110例如包括輸入單元111、輸出單元112、運算單元113及/或儲存單元114。輸入單元111例如包括鍵盤、滑鼠、觸控螢幕、訊號接收端(如:對應的資料埠(data port)或天線)及/或其他適於資料輸入的類似單元。輸出單元112例如包括螢幕、印表機、訊號輸出端(如:對應的資料埠(data port)或天線)及/或其他適於資料輸出的類似單元。運算單元113例如包括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物理處理器(Physics Processing Unit;PPU)或其他適於進行運算、邏輯判斷及/或資料處理的類似單元。儲存單元114例如包括記憶體、硬碟、磁碟陣列、資料庫及/或其他適於進行永久性或暫時性資料儲存的類似單元。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110也可以訊號連接於雲端系統120。雲端系統120可以藉由遠端控制(remote control)的方式,而經由控制器110進行輸入、輸出、運算、儲存、監控、資料蒐集、統計及/或其他適宜的操控。前述的雲端系統120例如包括失效偵測與分類系統(Fault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FDC system)、廠務監控系統(Facility Monitoring Control System;FMCS)、電腦整合製造系統(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etem;CIM system)或其他適宜的工業控制系統(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ICS),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110例如包括適於進行邏輯判斷的軟體或適於進行先進製程控制(Advanced Process Control;APC)的平台(platform)及/或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在本實施例中,佇列時間判斷系統100可以更包括至少一製程站點。前述製程站點設於起始站點130與結束站點132之間;或前述製程站點設於重工起始站點133與結束站點132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至少一站點(如:起始站點130、結束站點132、重工起始站點133及/或前述製程站點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但不限)可以包含適於準備、進行或完成對應製程的硬體或軟體。在一實施例中,以半導體製程為例,站點的硬體可以包括但不限於運送單元、放置單元及/或反應單元。運送單元或放置單元例如包括抓取件、輪件、連動件、支撐件、桿件、扣件、延展件、流體噴灑器、末端作用器、致動器及/或其他適於進行晶圓或晶片的運送或放置的類似單元。反應單元例如包括腔體(chamber)、載盤(chuck)、抽氣或進氣裝置(如:氣體幫浦、氣體閥、氣體管線及/或氣灑頭(shower head);但不限)、抽液或進液裝置(如:液體幫浦、液體閥、液體管線及/或噴嘴(nuzzle);但不限)、加熱裝置(如:加熱風扇、電阻式加熱器及/或紅外光加熱器;但不限)、冷卻裝置(如:冷凝壓縮機、冷凝管及/或降溫風扇;但不限)、放光裝置(如:紅外光產生器、可見光產生器及/或紫外光產生器;但不限)、放電裝置(如:電閥、變壓器、電漿放電裝置及/或靜電放電裝置;但不限)、偵測裝置(如:氣體感測器、液體感測器、電壓感測器、電流感測器及/或溫度感測器;但不限)及/或其他適於對應製程(如:濕洗製程、微影製程、蝕刻製程、離子移植製程、熱處理製程、熱氧化製程、化學氣相沉積製程、物理氣相沉積製程、電鍍製程、磊晶製程、平坦化製程或其他半導體工業或類似工業常見的製程;但不限)的單元。另外,各硬體單元之間也可以依據設計上的需求,而藉由適宜的方式訊號連接。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並未限定不同的站點需使用不同的硬體及/或軟體。換個方向來說,站點可以依據其對應的需求,而選擇或包括對應的硬體及/或軟體。舉例而言,起始站點130、結束站點132、重工起始站點133及製程站點中的其中兩個所選擇或包括的反應單元可以是使用相同或不同的腔體。以半導體製程中常見的微影製程(photolithography process)為例,光阻塗佈(photoresist coating/spinner)、軟烤(soft bake)、曝光(exposure)、曝光後烘烤(post exposure bake)、顯影(development)、硬烤(hard bake)、顯影後檢查(after developed inspection;ADI)、疊對檢查(overlay check)、線寬檢查(critical dimension check;CD Check)等步驟,可以是在同一腔體內或同一載盤上進行,但可藉由相同或不同的抽氣或進氣裝置、抽液或進液裝置、加熱裝置、冷卻裝置及/或放光裝置進行。另外,各站點所需的硬體數量及/或軟體數量也可以依需求而加以調整,於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可以藉由佇列時間判斷系統100進行限時生產流程的佇列時間判斷。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包括但不限以下步驟:對起始站點130設定對應的起始矩陣;對結束站點132設定對應的結束矩陣;對重工起始站點133設定對應的重工起始矩陣;進行限時生產流程,其具有對應的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其中於進行限時生產流程中起始站點130及重工起始站點133於結束站點132之前,且限時生產流程包括:藉由起始矩陣或重工起始矩陣設定佇列時間起始值,以及藉由結束矩陣設定佇列時間結束值;以及將時間起始值、佇列時間結束值與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進行運算或比較。
在一實施例中,可以藉由輸出單元112、雲端系統120及/或儲存單元114內的既有資料,以手動或自動的方式使控制器110可以設定對應的起始矩陣於對應的站點(如:起始站點130、結束站點132、重工起始站點133或後述的製程站點)。
在一實施例中,可以藉由輸出單元112、雲端系統120及/或儲存單元114內的既有資料,並經由運算單元113的判斷,以手動或自動的方式使控制器110可以控制對應的站點,而進行對應的限時生產流程、設定佇列時間起始值及/或設定佇列時間結束值。
在一實施例中,可以藉由輸出單元112及/或雲端系統120進行設定;且/或經由儲存單元114內的既有資料及由運算單元113的判斷,以將對應的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儲存於儲存單元114內。
在本實施例中,限時生產流程可以更包括:設定追蹤生產矩陣,其中追蹤生產矩陣為可變陣列(variable matrix)。並且,藉由起始矩陣或重工起始矩陣設定佇列時間起始值的步驟包括:藉由判斷追蹤生產矩陣乘(cross)起始矩陣的結果(cross product)設定佇列時間起始值;或藉由判斷追蹤生產矩陣乘重工起始矩陣的結果設定佇列時間起始值。
在本實施例中,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可以更包括以下步驟:對製程站點設定製程矩陣,其中於限時生產流程中:製程站點於起始站點130與結束站點132之間;或製程站點於重工起始站點133與結束站點132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起始矩陣、結束矩陣、重工起始矩陣、製程矩陣及/或追蹤生產矩陣可以為邏輯矩陣(logical matrix)、二進制矩陣(binary matrix)、關聯矩陣(relation matrix)或布林矩陣(Boolean matrix)。上述的矩陣類形可以提升控制器110的運算單元113的運算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起始矩陣、結束矩陣及/或重工起始矩陣為非對角矩陣(non-diagonal matrix)。也就是說,一非零矩陣(non-zero matrix;如:追蹤生產矩陣)乘起始矩陣、結束矩陣及/或重工起始矩陣後的結果將不同於原矩陣。
在本實施例中,製程矩陣為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也就是說,一矩陣乘製程矩陣後的結果將仍為對角矩陣矩陣。
在一實施例中,前述對應於各站點的矩陣可以用於其他工業控制系統上的辨識、管理或控制,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追蹤生產矩陣的初始值可以為單位矩陣(Identity matrix)。
請參照圖1至圖3,藉由佇列時間判斷系統100進行限時生產流程的佇列時間判斷方法舉例如下,其中圖2可以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限時生產流程的流程示意圖,且/或圖3可以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佇列時間判斷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但值得注意的是,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於以下的示例性說明。
另外,為求清楚及/或簡單地表示,在圖2中,標示於各站點內的矩陣可以為被設定的對應矩陣。
另外,為求清楚及/或簡單地表示,在圖2或圖3中,並未一一繪示所以的站點或流程,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依據需求,於某一站點或某一流程的之前或之後,合理地添加其他適宜的站點或流程。
另外,為更為清楚地說明各站點於流程上的先後關係,於圖2的流程表示中所使用的站點符號可能不同於圖1的系統/裝置/設備表示中所使用的站點符號,但可以中對應的敘述中合理地理解,圖2中的流程所表示的站點可以對應於圖1中的系統/裝置/設備中所表示的站點。
另外,圖3的流程圖可以是示意性地繪示。舉例而言,在將圖3所繪示的流程予以程式化(programming)的過程中,可以依據實際或設計上的需求,於兩流程之間加入適當的流程(例如可以包含但不限於:暫停(pause或halt)、停止(stop)、跳出(escape)、其他適宜的判斷流程或其他適宜的程序流程)。另外,就予以程式化後最終的軟體或主程式(main program)而言,其所包括的流程、子程式(sub-program)或判斷/程序方式,大致上仍可包含圖3所繪示的示意性地流程架構。
請參照圖2,於初始站點S10中,可以對欲進行生產限時的批貨(lot)設定追蹤生產矩陣。追蹤生產矩陣為可變陣列(variable matrix)。也就是說,生產矩陣中各元素(element)的值,可能會因為對應站點的不同而進行對應的設定。另外,為求清楚及/或簡單地表示,在圖3中,追蹤生產矩陣以「Q矩陣」表示。在初始站點S10中,追蹤生產矩陣為非零矩陣。
在本實施例中,在初始站點S10中,追蹤生產矩陣可以為2×2的單位矩陣(Identity matrix)。
請繼續參照圖2,批貨進入初始站點S10之後的起始站點S20中,可以藉由佇列時間判斷系統100的控制器110,將原追蹤生產矩陣乘(cross)被設定於起始站點S20的起始矩陣,並且,藉由上述矩陣相乘的結果,以判斷是否為重工流程及/或生產起始流程。舉例而言,因追蹤生產矩陣為非零矩陣,且起始矩陣為非對角矩陣,因此,追蹤生產矩陣於起始站點S20中的元素不同於在起始站點S20之前的元素。如此一來,可以藉此判斷批貨已進入起始站點S20,而可以設定佇列時間起始值及對應的佇列時間結束值。另外,為求清楚及/或簡單地表示,在圖3中,佇列時間起始值以「Tstart」表示,且佇列時間結束值以「Tend」表示。
在一實施例中,起始站點S20可以被稱為佇列時間觸發(Q-time trigger)站點,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請繼續參照圖2,批貨進入起始站點S20之後的一站點S30中,可以依據設計上的需求,判斷後續需進行原生產製程或重工生產製程。以微影製程(photolithography process)為例,站點S30、站點S30之前的一站點(如:站點S20)或站點S30之前未繪示的一站點可以包括光阻塗佈(photoresist coating/spinner)步驟,並且,於站點S30中可以判斷所塗佈的光阻是否適於進行後續的製程或需進行重工(如:重新塗佈)。舉例而言,於站點S30中可以進行顯影後檢查(after developed inspection;ADI)步驟、疊對檢查(overlay check)步驟、線寬檢查(critical dimension check;CD Check)步驟或其他適宜的檢查步驟。
在一實施例中,站點S30可以被稱為重工判斷(rework judgment)站點,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由於站點S20所對應的矩陣為單位矩陣,因此,藉由佇列時間判斷系統100的控制器110進行矩陣相乘後,追蹤生產矩陣的元素並不會改變,而對應地不會改變進入站點S20前所設定的佇列時間起始值及/或佇列時間結束值。另外,為求清楚及/或簡單地表示,對於後續具有單位矩陣的站點(如:站點S40、站點S50、站點S31、站點S33及/或站點S34;但不限)亦可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結果,故後續不加以贅述。
於經由站點S30的判斷後,進行重工生產製程站點示例性說明如下。
請繼續參照圖2,在一實施例,於站點S30之後,批貨可以進入重工生產製程所包括的站點S31。站點S31例如是欲進行重工生產前的適宜站點。以微影製程(photolithography process)為例,於站點S30中可以將先前所塗佈的光阻移除(Resist Remove)。
請繼續參照圖2,在一實施例,批貨可以進入站點S31之後的重工起始站點S32中,可以藉由佇列時間判斷系統100的控制器110,將原追蹤生產矩陣乘(cross)被設定於重工起始站點的重工起始矩陣,並且,藉由上述矩陣相乘的結果,以判斷是否為重工流程及/或生產起始流程。舉例而言,因批貨於進入重工起始站點S32前,其對應的追蹤生產矩陣已為非零矩陣,且重工起始矩陣為非對角矩陣,因此,追蹤生產矩陣於重工起始站點S32中的元素(element)將不同於在重工起始站點S32之前的元素。如此一來,可以藉此判斷批貨已進入重工起始站點S32,而可以設定及/或修改對應的佇列時間起始值及對應的佇列時間結束值。
在一實施例中,起始站點S32可以被稱為佇列時間重觸發(Q-time retrigger)站點,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請繼續參照圖2,在一實施例中,批貨可以進入重工起始站點S32之後的一站點S33中。站點S33例如是可進行重工製程的任何適宜站點,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以微影製程(photolithography process)為例,站點S33或站點S33之前未繪示的一站點可以包括光阻重新塗佈(photoresist re-coating)。
請繼續參照圖2,在一實施例中,批貨可以進入站點S33之後的一站點S34中。站點S34例如是判斷重工製程之否完成,以使批貨可以進行原生產製程的任何適宜站點(如:站點S50;但不限),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於經由站點S30的判斷後,進行原生產製程站點示例性說明如下。
請繼續參照圖2,在一實施例,於站點S30之後,批貨可以進入原生產製程所包括的站點S40或站點S50。站點S40及/或站點S50例如是可進行原生產製程的任何適宜站點,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請繼續參照圖2,於站點S50之後,批貨可以進入結束站點S60。於結束站點S60中,可以藉由佇列時間判斷系統100的控制器110,判斷佇列時間結束值是否超過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在一實施例中,若佇列時間結束值未超過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則可以使批貨進入下一站點S70,並將追蹤生產矩陣乘一零矩陣,以結束限時生產流程。在一實施例中,若佇列時間結束值超過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則可暫停批貨(hold lot),並判定該批貨後續的處置方式,且結束限時生產流程。
在一實施例中,結束站點S60可以被稱為佇列時間指標(Q-time target)站點,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值得注意的是,在原生產製程的站點S30及站點S50之間的站點(如:站點S40;但不限),也可以進行相同或相似於站點S30所進行的判斷步驟,以進行其他未繪示的類似重工生產製程。舉例而言,站點S30可以進行顯影後檢查(after developed inspection;ADI)步驟,而站點S30後的一站點(如:站點40)或其他未繪示的站點可以進行疊對檢查(overlay check)步驟、線寬檢查(critical dimension check;CD Check)步驟。因此,藉由本發明的站點判斷及對應的流程方式,重工生產製程可以是動態的子流程(sub flow),而可使重工判斷的站點及對應的佇列時間計算(如:佇列時間起始值及/或佇列時間結束值的對應設定及/或修改)可以依據批貨的追蹤生產矩陣進行動態的調整。如此一來,可以使具有生產佇列時間上限的限時生產流程可以更有效率,且/或可以與其他系統進行整合。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佇列時間判斷方法或佇列時間判斷系統,可以適用於重工流程/製程,並且可以更有效率。
100:佇列時間判斷系統 120:雲端系統 110:控制器 111:輸入單元 112:輸出單元 113:運算單元 114:儲存單元 130:起始站點 132:結束站點 133:重工起始站點 190:訊號線 S10、S20、S30、S31、S32、S33、S34、S40、S50、S60、S70:站點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佇列時間判斷系統的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限時生產流程的流程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佇列時間判斷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S10、S20、S30、S31、S32、S33、S34、S40、S50、S60、S70:站點

Claims (8)

  1. 一種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包括:提供佇列時間判斷系統,包括:起始站點;結束站點;重工起始站點;以及控制器,訊號連接於所述起始站點、所述結束站點及所述重工起始站點,所述控制器存有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以所述控制器對所述起始站點(step)設定對應的起始矩陣;以所述控制器對所述結束站點設定對應的結束矩陣;以所述控制器對所述重工起始站點設定對應的重工起始矩陣;進行限時生產流程,其具有對應的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且所述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存於所述所述提供佇列時間判斷系統的所述控制器,其中於所述進行限時生產流程中所述起始站點及所述重工起始站點於所述結束站點之前,且所述限時生產流程包括:設定追蹤生產矩陣,其中所述追蹤生產矩陣為可變陣列(variable matrix),且所述追蹤生產矩陣的初始值為單位矩陣(Identity matrix);藉由判斷所述追蹤生產矩陣乘所述起始矩陣的結果以所述控制器設定佇列時間起始值;或藉由判斷所述追蹤生產矩陣乘所述重工起始矩陣的結果以所述控制器設定所述佇列時間起始 值;以及藉由所述結束矩陣以所述控制器設定佇列時間結束值;以及藉由所述控制器將所述時間起始值、所述佇列時間結束值與所述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進行運算或比較。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其中所述起始矩陣、所述結束矩陣及/或所述重工起始矩陣為邏輯矩陣(logical matrix)、二進制矩陣(binary matrix)、關聯矩陣(relation matrix)或布林矩陣(Boolean matrix)。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其中所述起始矩陣、所述結束矩陣及/或所述重工起始矩陣為非對角矩陣(non-diagonal matrix)。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佇列時間判斷方法,更包括:對至少一製程站點設定製程矩陣,其中於所述限時生產流程中:所述至少一製程站點於所述起始站點與所述結束站點之間;或所述至少一製程站點於所述重工起始站點與所述結束站點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其中所述製程矩陣為邏輯矩陣(logical matrix)、二進制矩陣(binary matrix)、關聯矩陣(relation matrix)或布林矩陣(Boolean matrix)。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其中所述製程矩陣為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
  7. 一種佇列時間判斷系統,包括:起始站點,具有對應的起始矩陣;結束站點,具有對應的結束矩陣;重工起始站點,具有對應的重工起始矩陣;以及控制器,訊號連接於所述起始站點、所述結束站點及所述重工起始站點,所述控制器存有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且所述控制器適於:藉由判斷追蹤生產矩陣乘所述起始矩陣的結果設定佇列時間起始值;或藉由判斷所述追蹤生產矩陣乘所述重工起始矩陣的結果設定所述佇列時間起始值,其中所述追蹤生產矩陣為可變陣列(variable matrix),且所述追蹤生產矩陣的初始值為單位矩陣(Identity matrix);藉由所述結束矩陣設定佇列時間結束值;以及將所述時間起始值、所述佇列時間結束值與所述生產佇列時間上限值進行運算或比較。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佇列時間判斷系統,更包括:至少一製程站點,具有對應的製程矩陣,其中:所述至少一製程站點於所述起始站點與所述結束站點之間;或所述至少一製程站點於所述重工起始站點與所述結束站 點之間。
TW110138124A 2021-10-14 2021-10-14 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及佇列時間判斷系統 TWI7959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8124A TWI795946B (zh) 2021-10-14 2021-10-14 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及佇列時間判斷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8124A TWI795946B (zh) 2021-10-14 2021-10-14 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及佇列時間判斷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5946B true TWI795946B (zh) 2023-03-11
TW202316216A TW202316216A (zh) 2023-04-16

Family

ID=86692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8124A TWI795946B (zh) 2021-10-14 2021-10-14 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及佇列時間判斷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594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75C (zh) * 1992-11-30 2001-01-03 Pfu株式会社 通用生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US20040148047A1 (en) * 2001-12-18 2004-07-29 Dismukes John P Hierarchical methodology for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s systems
TW200619988A (en) * 2006-03-03 2006-06-16 Univ Chang Gung A method for searching ESD threatening path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US20100250304A1 (en) * 2009-03-31 2010-09-30 Level N, LLC Dynamic process measurement and benchmarking
CN106339525A (zh) * 2015-07-07 2017-01-18 波音公司 产品可视化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75C (zh) * 1992-11-30 2001-01-03 Pfu株式会社 通用生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US20040148047A1 (en) * 2001-12-18 2004-07-29 Dismukes John P Hierarchical methodology for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s systems
TW200619988A (en) * 2006-03-03 2006-06-16 Univ Chang Gung A method for searching ESD threatening path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US20100250304A1 (en) * 2009-03-31 2010-09-30 Level N, LLC Dynamic process measurement and benchmarking
CN106339525A (zh) * 2015-07-07 2017-01-18 波音公司 产品可视化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6216A (zh) 2023-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37947B (zh) 用于使半导体制造设备的用户交互自动化的系统和方法
US6148239A (en) Process control system using feed forward control threads based on material groups
JP5503564B2 (ja) 処理装置の異常判定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異常判定方法
KR101113203B1 (ko) 상태 추정 결과에 기초한 샘플링 레이트 조정
US683669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tering metrology data based on collection purpose
US1031049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evaluating a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process
KR101129715B1 (ko) 진행중인 계측 작업을 동적으로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00106278A1 (en) Product-related feedback for process control
US20080140590A1 (en) Process control integ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8504186B2 (en) Method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throughput models for semiconductor tools
US668756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sampling plan based on defectivity
US656330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ult detection using multiple tool error signals
EP1254401A1 (en) Wafer manufacturing control
TWI795946B (zh) 佇列時間判斷方法及佇列時間判斷系統
US20070141730A1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verification program
US6947803B1 (en) Dispatch and/or disposition of material based upon an expected parameter result
TWI692823B (zh) 基於模組知識的智慧量測技術
US6905895B1 (en) Predicting process excursions based upon tool state variables
JP2004207703A5 (zh)
KR20050065663A (ko) 첫 번째-원칙 피드-포워드 제조 제어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및 장치
JP2006513561A (ja) パラレル欠陥検出
TW201922049A (zh) 熱處理裝置、熱處理裝置之管理方法及記錄媒體
US11429409B2 (en) Software emulator for hardware components in a gas delivery system of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
de Caunes et al. Design and use of multivariate approach error analysis APC system
TW201828126A (zh) 半導體機台產能模擬方法及半導體機台產能模擬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