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4328B - 撕膜機構 - Google Patents

撕膜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4328B
TWI784328B TW109136123A TW109136123A TWI784328B TW I784328 B TWI784328 B TW I784328B TW 109136123 A TW109136123 A TW 109136123A TW 109136123 A TW109136123 A TW 109136123A TW I784328 B TWI784328 B TW I7843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arts
tearing mechanism
film tearing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6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6467A (zh
Inventor
陳緯智
周智行
Original Assignee
鴻績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鴻績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鴻績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61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432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6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6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4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4328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Control And Other Processes For Unpacking Of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種撕膜機構,適於夾取一膜體,且撕膜機構包括一本體、二夾持件、二檢測件以及一感測單元。夾持件連接於本體;檢測件分別配置於夾持件上且彼此對位,且夾持件透過檢測件夾持膜體的一部份;感測單元電性連接於檢測件。

Description

撕膜機構
本發明提供一種撕膜機構,且特別是關於一種可偵測是否確實夾取膜體的撕膜機構。
曲面玻璃是一種在工業領域、交通領域以及一般生活當中相當常見的用品,例如電競電腦所使用的曲面螢幕、車輛的儀表板玻璃等等。一般而言,為了避免上述的曲面玻璃在運送或使用過程中碰傷或磨損,在出廠前會先在玻璃的表面上覆上一層具有彈性或剛性的薄膜,如此一來可防止環境中的細小灰塵或砂石與玻璃直接接觸而造成玻璃損傷。然而,在產線生產的過程中,有可能需視情況將薄膜自玻璃的表面撕去,此時若撕膜機構未確實夾取到膜體,將使得後續作業流程擱置或發生錯誤,進而影響整個自動化進程。
發明人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進而研發出一種可偵測是否確實夾取膜體的撕膜機構,以期達到改善自動化進程以及提高產品良率的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撕膜機構,適於夾取一膜體,且撕膜機構包括一本體、二夾持件、二檢測件以及一感測單元。夾持件連接於本體;檢測件分別配置於夾持件上且彼此對位,且夾持件透過檢測件夾持膜體的一部份;感測單元電性連接於檢測件。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檢測件為金屬材質製成,夾持件上分別配置一導線,且檢測件透過各導線連接於感測單元。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檢測件分別形成有一溝部,且各導線的一部份配置於各溝部內。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夾持件分別形成有一槽部,且各導線的一部份配置於各槽部內。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夾持件上還分別配置一蓋件,蓋件的形狀對應於槽部且覆蓋於槽部上。夾持件在各槽部的一端上形成有一導引部,且各導引部相對於槽部的一壁面以及夾持件的一面歪斜。
在一實施例中,撕膜機構還包括一第一絕緣件以及一第二絕緣件,且第一絕緣件以及第二絕緣件配置於夾持件以及檢測件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夾持件分別具有一夾持面,各夾持面彼此相對。第一絕緣件包括一第一夾持部,第二絕緣件包括一第二夾持部,第一夾持部相對於對應的夾持件的夾持面凸出,第二夾持部相對於對應的夾持件的夾持面凹陷,且夾持件透過第一夾持部、第二夾持部以及檢測件共同夾持膜體。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夾持件形成有一凹部,第一絕緣件、第二絕緣件以及檢測件配置於凹部內,且第一絕緣件、第二絕緣件以及檢測件的一部份與夾持件共面。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本體包括一連接部,連接部配置於本體相對於夾持件的另一側,且撕膜機構透過連接部連接於一機械手臂或一移動機構。
藉此,本發明的撕膜機構能藉由感測單元偵測檢測件的通電情形,判斷夾持件是否確實夾取膜體,從而達到改善自動化進程以及提高產品良率的效果。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它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地呈現。值得一提的是,以下實施例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而非對本發明加以限制。此外,在下列的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將採用相同或相似的標號。
請參考圖1,圖1為本發明的撕膜機構的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的撕膜機構1包括一本體100、二夾持件200、二檢測件300以及一感測單元400,其中夾持件200連接於本體100;檢測件300分別配置於夾持件200上且彼此對位;感測單元400例如是一示波器或可輸出電訊號的電盤,且電性連接於檢測件300。
詳細而言,撕膜機構1用以夾取一膜體,其中膜體例如是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或聚乙烯(polyethylene, PE)等材料所製成的絕緣薄膜,且夾持件200透過檢測件300夾持膜體的一部份。較佳地,檢測件300為金屬材質製成,例如是銅,當然也可以是其它金屬或是適合作為導體的材質,且夾持件200上分別配置一導線500,而檢測件300透過各導線500連接於感測單元400。換言之,當撕膜機構1未夾持膜體時,使用者可從感測單元400發出一電訊號,訊號將會藉由其中一側的導線500傳遞至連接此導線500的檢測件300,並透過接觸傳導的方式傳遞至另一側的檢測件300,最後經由另一側的導線500傳回感測單元400,形成一個完整的迴路。
請參考圖2,圖2為圖1的撕膜機構省略部份元件且張開一角度時的俯視示意圖。為了說明上的簡便以及圖面的清晰,圖2中省略了感測單元400以及導線500。在本實施例中,本體100包括一連接部110,其中連接部110配置於本體100相對於夾持件200的另一側,且撕膜機構1透過連接部110連接於一機械手臂或一移動機構。藉此,使用者可透過機械手臂或移動機構將撕膜機構1移動至任意的位置以撕去膜體,有利於撕膜作業的自動化。另一方面,本體100上還配置有二樞接件120,其中樞接件120連接於本體100以及兩側的夾持件200之間且樞接於本體100,且夾持件200具有一夾持面210,且各夾持面210彼此相對。透過這樣的配置,撕膜機構1可透過本體100內部的機構帶動樞接件120旋轉,從而使夾持件200的各夾持面210如圖2所示彼此張開一角度。
在安排導線500的走線上,較佳地,夾持件200分別形成有一槽部220,且各導線500的一部份配置於各槽部220內。更進一步而言,為了避免在撕膜機構1移動過程中,導線500垂掛於本體100以及夾持件200外的部份與其它機構彼此纏繞,較佳地,夾持件200上還分別配置一蓋件600,其中蓋件600例如是一金屬板,形狀對應於槽部220且覆蓋於槽部220上,如此一來可確實地將導線500限位於槽部220內,不僅減少移動時纏繞的風險且可同時提高美觀性。
除此之外,為了防止檢測件300彼此在抵接或未抵接時,電流經由本體100或夾持件200上的其它金屬元件流過形成短路,較佳地,撕膜機構1還包括一第一絕緣件700以及一第二絕緣件800,其中第一絕緣件700以及第二絕緣件800例如是以塑膠等絕緣材質製成,且配置於夾持件200以及檢測件300之間,如此一來可避免漏電或短路,造成感測單元400誤判讀或是意外發生。
請參考圖3,圖3為圖2中的夾持件以及蓋件的立體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夾持件200上還形成有一凹部230,且第一絕緣件700、第二絕緣件800以及檢測件300配置於對應的凹部230內。藉此,當兩側夾持件200的夾持面210彼此抵接時,檢測件300彼此相對的面也能同時對齊抵接,且第一絕緣件700、第二絕緣件800以及檢測件300的一部份可如圖1所示與夾持件200共面。換言之,夾持件200與檢測件300、第一絕緣件700以及第二絕緣件800在表面上沒有段差,可更進一步地提高撕膜機構的美觀性並減少佔據的體積。
除此之外,如圖3所示,夾持件200上還形成有一鎖固孔240,用以使第一絕緣件700、第二絕緣件800以及檢測件300透過鉚釘或螺絲等鎖固件鎖固於夾持件200上。同樣地,蓋件600上也形成有複數個鎖固孔610,用以透過鎖固件將蓋件600對位鎖固在夾持件200上表面的複數個鎖固孔上。另一方面,為了避免導線500在離開槽部220時彎折而受損,較佳地,夾持件200在各槽部220的一端上形成有一導引部250,其中導引部250例如是一斜面,且各導引部250相對於槽部220的一壁面以及夾持件200的一面(上表面)歪斜,作為兩個面之間的過渡區。透過這樣的配置,導線500在離開槽部220時能順應導引部250的形狀而較為平順地走線,可延長導線500的使用壽命。
請參考圖4,圖4為圖2中的檢測件的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的檢測件300具有一夾持面310,當撕膜機構1透過本體100內部的機構帶動樞接件120旋轉而使得夾持件200的夾持面210彼此貼合時,檢測件300的夾持面310也會如上文所述彼此貼合,達到夾持膜體的功效。較佳地,檢測件300分別形成有一溝部320,且各導線500的一部份如圖4所示配置於各溝部320內。具體而言,導線500可藉由焊接等方式直接固設於溝部320的壁面上,如此一來在固定導線500端部的同時還可達到導通電流的效果。此外,檢測件300上也形成有一鎖固孔330,用以提供鎖固件將檢測件300鎖固於夾持件200的鎖固孔240上。
請參考圖5,圖5為圖2中的第一絕緣件以及第二絕緣件的立體示意圖。由於在撕膜過程中,膜體可能因為與工件的附著力較強或自身材料張力的緣故而自檢測件300的夾持面310之間滑移脫落,為了強化撕膜機構1夾取膜體的力量,較佳地,第一絕緣件700包括一第一夾持部710,第二絕緣件800包括一第二夾持部810,且第一夾持部710以及第二夾持部810彼此對應。具體而言,第一夾持部710例如是一長度較長的凸塊且相對於對應的夾持件200的夾持面210凸出,而第二夾持部810例如是一長度較短的凸塊且相對於對應的夾持件200的夾持面210凹陷。當撕膜機構1驅動兩側的夾持件200閉合時,夾持件200透過第一夾持部710、第二夾持部810以及檢測件300共同夾持膜體,換言之,膜體除了受到檢測件300的夾持面310夾持之外,還會被第一夾持部710頂出並抵接於第二夾持部810上,因此由原本二維平面的夾持方式擴展為三度空間的夾持方式,大幅提高了夾持力量從而避免滑落。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它可能的實施例中,第一夾持部710也可以是具有鋸齒的凸面,而第二夾持部810則是對應所述鋸齒的凹面,只要能使膜體自檢測件300的夾持面310向兩側偏移的形狀,均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請參考圖6及圖7,其中圖6為圖1的撕膜機構夾取膜體時的俯視示意圖,而圖7為圖6中區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如圖7所示,當撕膜機構1夾取到膜體2時,膜體2位於第一夾持部710、第二夾持部810以及兩個檢測件300之間,由於第一絕緣件700、第二絕緣件800以及膜體2皆電性絕緣,因此兩個導線500之間形成斷路,感測單元400不會接收到任何訊號。相對地,若撕膜機構1並未夾取到膜體2,此時兩個檢測件300將會彼此抵靠形成通路,電訊號將會沿著其中一側的導線500流經檢測件300,並經由另外一側的導線500流至感測單元400,此時感測單元400接收到電訊號後,即可判斷得知膜體2並未被撕膜機構1夾取,操作人員即可迅速前往現場進行處理,從而改善自動化進程以及提高進行撕膜的產品的良率。
請參考圖8,圖8為本發明的撕膜機構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的撕膜機構1’與圖1的撕膜機構1相似,兩者的主要差異在於:撕膜機構1’的夾持件200’分別形成有一滑槽260,且檢測件300’分別滑設於各滑槽260內。
詳細而言,由於同一組撕膜機構1’可能需要夾取多種不同規格及尺寸的膜體2,因此檢測件300’、第一絕緣件700’以及第二絕緣件800’設計為可在滑槽260內滑動,並且透過螺母等鎖固件900固定,其中鎖固件900例如是以塑膠等絕緣材質製成。藉此,檢測件300’可因應不同規格及尺寸的膜體2調整在滑槽260上的位置以確實夾取膜體2。除此之外,圖8中第一絕緣件700’也包括一第一夾持部710’,而第二絕緣件800’包括一第二絕緣部810’,其中第一夾持部710’例如是相對於第一絕緣件700’表面突起的凸塊,而第二夾持部810’則是能與上述凸塊彼此卡掣的凹槽,藉由這樣的配置,撕膜機構1’同樣也可在夾取膜體2時強化夾取的力道,而不受檢測件300’、第一絕緣件700’以及第二絕緣件800’滑動設置的影響。
本發明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發明,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且應注意的是,舉凡與上述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發明之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撕膜機構 100:本體 110:連接部 120:樞接件 200、200’:夾持件 210:夾持面 220:槽部 230:凹部 240:鎖固孔 250:導引部 260:滑槽 300、300’:檢測件 310:夾持面 320:溝部 330:鎖固孔 400:感測單元 500:導線 600:蓋件 610:鎖固孔 700、700’:第一絕緣件 710、710’:第一夾持部 720:溝部 730:鎖固孔 800、800’:第二絕緣件 810、810’:第二夾持部 820:溝部 830:鎖固孔 900:鎖固件 2:膜體
圖1為本發明的撕膜機構的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的撕膜機構省略部份元件且張開一角度時的俯視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夾持件以及蓋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圖2中的檢測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圖2中的第一絕緣件以及第二絕緣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圖1的撕膜機構夾取膜體時的俯視示意圖。 圖7為圖6中區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撕膜機構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1:撕膜機構
100:本體
200:夾持件
300:檢測件
400:感測單元
500:導線

Claims (10)

  1. 一種撕膜機構,適於夾取一膜體,該撕膜機構包括: 一本體; 二夾持件,連接於該本體; 二檢測件,分別配置於該二夾持件上且彼此對位,且該二夾持件透過該二檢測件夾持該膜體的一部份;以及 一感測單元,電性連接於該二檢測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撕膜機構,其中該二檢測件為金屬材質製成,該二夾持件上分別配置一導線,且該二檢測件透過各該導線連接於該感測單元。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撕膜機構,其中該二檢測件分別形成有一溝部,且各該導線的一部份配置於各該溝部內。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撕膜機構,其中該二夾持件分別形成有一槽部,且各該導線的一部份配置於各該槽部內。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撕膜機構,其中該二夾持件上還分別配置一蓋件,該蓋件的形狀對應於該槽部且覆蓋於該槽部上,該二夾持件在各該槽部的一端上形成有一導引部,且各該導引部相對於該槽部的一壁面以及該夾持件的一面歪斜。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撕膜機構,還包括一第一絕緣件以及一第二絕緣件,且該第一絕緣件以及該第二絕緣件配置於該二夾持件以及該二檢測件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撕膜機構,其中該二夾持件分別具有一夾持面,各該夾持面彼此相對,該第一絕緣件包括一第一夾持部,該第二絕緣件包括一第二夾持部,該第一夾持部相對於對應的該夾持件的該夾持面凸出,該第二夾持部相對於對應的該夾持件的該夾持面凹陷,且該二夾持件透過該第一夾持部、該第二夾持部以及該二檢測件共同夾持該膜體。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撕膜機構,其中該二夾持件形成有一凹部,該第一絕緣件、該第二絕緣件以及該二檢測件配置於該凹部內,且該第一絕緣件、該第二絕緣件以及該二檢測件的一部份與該二夾持件共面。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撕膜機構,其中該二夾持件分別形成有一滑槽,且該二檢測件分別滑設於各該滑槽內。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撕膜機構,其中該本體包括一連接部,該連接部配置於該本體相對於該二夾持件的另一側,且該撕膜機構透過該連接部連接於一機械手臂或一移動機構。
TW109136123A 2020-10-19 2020-10-19 撕膜機構 TWI7843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6123A TWI784328B (zh) 2020-10-19 2020-10-19 撕膜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6123A TWI784328B (zh) 2020-10-19 2020-10-19 撕膜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6467A TW202216467A (zh) 2022-05-01
TWI784328B true TWI784328B (zh) 2022-11-21

Family

ID=82558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6123A TWI784328B (zh) 2020-10-19 2020-10-19 撕膜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432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77729U (zh) * 2015-09-13 2016-01-20 东野精机(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撕膜机
CN208683291U (zh) * 2018-08-21 2019-04-02 苏州赛众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保护膜夹取机构及撕膜机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77729U (zh) * 2015-09-13 2016-01-20 东野精机(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撕膜机
CN208683291U (zh) * 2018-08-21 2019-04-02 苏州赛众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保护膜夹取机构及撕膜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6467A (zh) 2022-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6648B2 (en) Temperature sensor
US8689405B2 (en) Biaxial pivo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TWI784328B (zh) 撕膜機構
US10084263B1 (en) Cable connector
TWI622773B (zh) 探針卡
US10476181B2 (en) Quick connect terminal connector
TWI377343B (en) Clip for detecting bending forces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TWM610218U (zh) 撕膜機構
KR101306078B1 (ko) 전기접속장치
US2009018452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latch structure thereof
US973941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evice-securing structure thereof
US8981801B2 (en) Positioning device for testing resistance of camera module
CN102866268A (zh) 检测夹具
US20090180270A1 (en) Fixing mechanism for fixing a switch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4268147A (ja) 把持装置
JP2018052103A (ja) 挟持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ァイル
JP2004276193A (ja) 挟持状態検出機構
JP2017076582A (ja) 端子台
WO2024105750A1 (ja) 開封判別システム、開封判別方法、プログラム
TWI420100B (zh) 塑膠件上熱熔螺柱之檢測裝置
KR102545537B1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JP2016058271A (ja) 切換え装置
CN209764910U (zh) 检测转接件
KR100844558B1 (ko) 차량용 도어 열림 감지장치
JP6198594B2 (ja) 検出センサおよび測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