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2318B -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2318B
TWI782318B TW109129505A TW109129505A TWI782318B TW I782318 B TWI782318 B TW I782318B TW 109129505 A TW109129505 A TW 109129505A TW 109129505 A TW109129505 A TW 109129505A TW I782318 B TWI782318 B TW I7823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wafer
heating
heater
semiconductor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9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2625A (zh
Inventor
村田等
国井泰夫
上野正昭
末光真大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國際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大阪瓦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國際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大阪瓦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國際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2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2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2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231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98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 H01L21/67103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mainly by con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98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 H01L21/67115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mainly by radi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44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 C23C16/46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heating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form insulating layers thereon, e.g. for masking or by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techniqu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s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24Thermal treatment f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e.g. annealing, sint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Encapsulation Of And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Die Bonding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係具備:於內部配置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的石英容器; 發出熱的加熱部;與配置於石英容器與加熱部之間的輻射控制體;且, 輻射控制體係依藉由來自加熱部之加熱放射穿透石英容器之波長的輻射波,而使其到達石英容器內之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的方式構成。

Description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例如,半導體裝置(半導體設備)之製造步驟中,作為對屬於包含半導體之被處理體的半導體晶圓(以下亦簡稱為晶圓)進行處理的裝置,有時使用縱型之基板處理裝置(以下亦稱為「縱型裝置」)。縱型裝置係構成為依將多段保持複數晶圓之基板保持具(晶舟)收容於石英反應容器(以下亦稱為「石英反應管」,簡稱為「石英管」)內的狀態,由配置於石英反應容器之外周側的加熱器放射輻射波,使穿透石英反應容器之輻射波到達晶圓,藉此將晶圓加熱至既定溫度而進行處理(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專利公開第2018/105113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上述構成之縱型裝置中,由於來自加熱器之輻射波之波長、穿透石英反應管之波長、晶圓吸收之波長分別不同,故有對晶圓之處理無法有效率且適當進行的情形。
本發明係提供可有效率且適當進行對被處理體之處理的技術。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根據本發明一態樣,提供一種技術,係具備: 於內部配置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的石英容器; 發出熱的加熱部;與 配置於上述石英容器與上述加熱部之間的輻射控制體;且, 上述輻射控制體係依藉由來自上述加熱部之加熱放射穿透上述石英容器之波長的輻射波,而使其到達上述石英容器內之上述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根據本發明之技術,可有效率且適當進行對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之處理。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以下實施形態所舉例之基板處理裝置,係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步驟所使用者,構成為對屬於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的半導體基板依每次複數片整合進行處理的縱型之基板處理裝置。 作為成為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的半導體基板(晶圓),可舉例如設有半導體集成電路裝置的半導體晶圓或半導體封裝等。又,本說明書中於使用「晶圓」一詞的情況,係有意指「晶圓本身」的情況、或意指「晶圓與其表面所形成既定之層或膜等之積層體(集合體)」的情況(亦即,涵括表面所形成既定之層或膜等稱為晶圓的情況)。又,本說明書中於使用「晶圓表面」一詞的情況,係有意指「晶圓本身之表面(露出面)」的情況、或意指「晶圓上所形成既定之層或膜等之表面,亦即作為積層體之晶圓的最表面」的情況。 又,基板處理裝置對晶圓進行之處理,若為將晶圓加熱至既定溫度進行的處理即可,例如氧化處理、擴散處理、為了離子植入後之載體活性化或平坦化的迴焊或退火、成膜處理等。本實施形態中,尤其列舉進行成膜處理的情況為例。又,有時將製造半導體裝置之裝置稱為屬於基板處理裝置之一種的半導體製造裝置。
<第一實施形態> 首先,具體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
(1) 反應管之構成 圖1所示半導體製造裝置1,係具備作為縱型之反應管的製程管10。製程管10係由例如屬於耐熱性材料之石英(SiO2 ),形成為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的圓筒形狀。又,製程管10亦可為具有內管(inner tube)與外管(outer tube)之二重管構造者。
於製程管10之內側(即,圓筒形狀之內部),形成有處理晶圓2之處理室11。處理室11係構成為可將由後述晶舟12所支撐之晶圓2依於鉛直方向上多段配列的狀態收容。又,於製程管10之下端開口,構成用於使晶舟12出入之爐口13。
於製程管10之下方,配置構成晶圓移載用之裝載(load lock)室的下部腔室(裝載腔室)14。下部腔室14係構成為由例如不鏽鋼(SUS)等金屬材料,形成通過爐口13而與製程管10內之處理室11連通的封閉空間。
在由製程管10及下部腔室14所形成之空間內,使作為支撐晶圓2之基板支撐具的晶舟12配置成可於該空間內上下方向移動。更詳言之,晶舟12係經由配置於其下方之斷熱蓋部15,與升降機構(晶舟升降機)之支撐桿16連結,藉由升降機構之動作而在配置於製程管10內之狀態(可進行晶圓處理之狀態)與配置於下部腔室14內之狀態(可進行晶圓移載之狀態)之間遷移。又,在晶舟12配置於製程管10內之狀態下,藉由未圖示之密封蓋密封製程管10之爐口13,藉此保持製程管10內之氣密狀態。又,使晶舟12於上下方向移動之升降機構,亦可為具有使晶舟12旋轉之旋轉機構的機能者。
支撐晶圓之晶舟12,係具備一對之端板、及於此等之間垂直架設的複數根(例如三根)之保持構件,藉由使晶圓2插入至於各保持構件之長度方向上依等間隔刻畫的保持溝的同一段,而使複數片晶圓2依水平且彼此中心齊合之狀態整齊排列而保持。晶舟12係由例如石英或SiC等耐熱性材料所形成。又,晶舟12係於下方經由斷熱蓋部15被支撐,故依使其下端由所配置之爐口13之位置離開了適當距離的狀態收容於製程管10內。亦即,斷熱蓋部15係依將爐口13之附近進行斷熱的方式,抑制由保持晶圓2之晶舟12朝下方的熱傳導,具有輔助精密之晶圓溫度控制的機能。
於收容晶舟12之製程管10內,設置由處理室11之下部區域起延伸存在至上部區域的噴嘴(未圖示)。於噴嘴係設有沿著其延伸方向排列之複數之氣體供給孔。藉此,由噴嘴之氣體供給孔,對晶圓2供給既定種類之氣體。由噴嘴供給之氣體的種類,係配合處理室11之處理內容事先設定即可。例如,若為進行成膜處理的情況,可考慮將此成膜處理所必要之原料氣體、反應氣體、惰性氣體等作為既定種類之氣體供給至處理室11。
又,於製程管10係連接著對處理室11之環境氣體進行排氣的排氣管(未圖示)。於排氣管連接著壓力感測器、APC(自動壓力控制器,Auto Pressure Controller)閥、真空泵等,藉此可調整處理室11內之壓力。
(2) 加熱器單元之構成 於製程管10之外側,為了對此製程管10內之晶圓2進行加熱,而將作為加熱部(加熱機構、加熱系統)之加熱器單元20配置於與製程管10呈同心圓之位置。
加熱器單元20係具備依被覆外方側之方式配置的斷熱殼部21。斷熱殼部21係具有抑制由後述加熱器22朝裝置外部的熱傳導的機能,因此,例如由不鏽鋼(SUS)等金屬材料,形成為上端封閉、下端開口之筒形狀,較佳為圓筒形狀。
又,加熱器單元20係於斷熱殼部之內方側,具備作為發熱之發熱體的加熱器22。加熱器22係配置成使發熱面與製程管10之外周面相對向。
作為加熱器22,可考慮使用例如利用鹵素燈之紅外線放射的加熱方式的燈加熱器,或利用電阻之焦耳熱的加熱方式的電阻加熱器。惟,燈加熱器係高成本且短壽命而不實用,或升降溫較快,故有例如於400℃以上之溫度區域晶圓間(WTW:wafer-to-wafer)、晶圓內(WIW:with-in-wafer)之溫度偏差變大之虞。另一方面,電阻加熱器係WTW偏差、WIW偏差較少,但例如於未滿400℃之低溫區域的升溫速度變慢。尤其,於本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製造裝置1中,於使用電阻加熱器作為加熱器22時,由於由電阻加熱器所放射之輻射波的波長、穿透以石英為形成材料之製程管10的波長、處理室11內之晶圓2所吸收的波長分別不同,因而輻射波無法有效率地到達晶圓2,因此有升溫時間較燈加熱器的情況更加耗時之虞。
基於以上情況,本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製造裝置1係使用電阻加熱器作為加熱器22,藉此達到加熱器22之低成本化及長壽命化,再者,如後詳述般將輻射控制體30配置於製程管10與加熱器單元20之間,藉由此輻射控制體30波長選擇性地控制輻射強度,而達到兼顧低溫區域(例如未滿400℃)之升溫性能提升與中溫區域(例如400℃以上且未滿650℃)之穩定性能維持(偏差排除)。
(3) 輻射控制體之構成 於屬於以石英作為形成材料之反應管(以下亦稱為「石英管」)的製程管10、與加熱器單元20中之加熱器22之間,配置輻射控制體30。於此,輻射控制體30係配置於製程管10與加熱器22之間的大氣環境中。又,輻射控制體30亦可配置於氧環境。
輻射控制體30係用於針對朝製程管10放射之輻射波,波長選擇性地控制輻射強度者。更詳言之,輻射控制體30係構成為配合來自加熱器單元20中之加熱器22的加熱,將與來自此加熱器22之放射熱不同之波長帶的輻射波朝製程管10側放射。
作為此種進行波長轉換之輻射控制體30的一具體例,可舉例如以下構成者。
圖2所示輻射控制體30,係形成為配置於加熱器22與製程管10之間的板狀體,使位於加熱器22側之基板K與位於製程管10側之熱輻射層N積層而構成。
基板K係構成為因來自加熱器22之熱而成為高溫狀態(例如800℃),藉此對屬於積層對象之熱輻射層N進行加熱者。基板K若為可成為高溫狀態者即可,可使用例如屬於耐熱性材料之石英(SiO2 )、藍寶石(Al2 O3 )、不鏽鋼(SUS)、堪塔爾合金(KANTHAL)、鎳鉻合金、鋁、矽等各種材料形成。
熱輻射層N係構成為在藉由高溫狀態之基板K進行加熱時,藉由此加熱而將其後詳述之波長之輻射波朝製程管10側放射。因此,熱輻射層N係使輻射控制部Na、與由氧化鋁(Al2 O3 )等透明氧化物所形成之放射用透明氧化物層Nb,由基板K側起依序積層而構成。此等之中,輻射控制部Na係構成為具有:使由氧化鋁等透明氧化物所形成的共振用透明氧化物層R位於沿著基板K與熱輻射層N之積層方向排列的一對作為金屬層的白金層P之間,所謂MIM(metal insulator metal)構造的積層部M。
換言之,輻射控制體30中之熱輻射層N的輻射控制部Na,係構成為具有包含屬於金屬層之白金層P與屬於氧化物層之共振用透明氧化物層R的積層部M。而且,積層部M係具有使共振用透明氧化物層R位於一對白金層P之間的MIM構造。以下,關於一對白金層P,係將與基板K鄰接之白金層P稱為第1白金層P1,將與放射用透明氧化物層Nb鄰接之白金層P稱為第2白金層P2。亦即,輻射控制體30係由基板K側(即,加熱器22之側)起依序形成第1白金層P1、共振用透明氧化物層R、第2白金層P2及放射用氧化物層Nb而構成。
又,MIM構造之積層部(以下亦稱為「MIM積層部」)M中,共振用透明氧化物層R係設定為將穿透製程管(石英管)10之波長(具體而言為例如4μm以下)作為共振波長的厚度。
於如以上般之構成的輻射控制體30中,在藉高溫狀態之基板K使熱輻射層N加熱時,輻射控制部Na所具有之白金層P(第1白金層P1及第2白金層P2)放射輻射波。此時,輻射波之輻射率(放射率)成為於4μm以下之波長區域中朝短波長漸增的傾向,在大於4μm之波長區域中維持較低值。又,由於MIM積層部M所具有之共振用透明氧化物層R之厚度成為將穿透石英管10之波長的4μm以下之波長作為共振波長的厚度,故於MIM積層部M中,4μm以下之波長(即,中紅外光以下之狹帶區域之波長)因共振作用而被增幅。因此,由放射用透明氧化物層Nb將經增幅之4μm以下之波長之輻射波H放出至外部。
如此,共振用透明氧化物層R係依於白金層P(第1白金層P1及第2白金層P2)之間使輻射波重複反射而使該輻射波增幅之方式構成。從而,若依將4μm以下之波長(即,穿透石英管10之波長)作為共振波長的方式,設定共振用透明氧化物層R之厚度,則使4μm以下之波長之輻射波增幅,將此經增幅之4μm以下之波長之輻射波放出至外部。相對於此,大於4μm之波長之輻射波,係依藉共振作用增幅較少的狀態,由放射用透明氧化物層Nb放出於外部。其結果,來自放射用透明氧化物層Nb的輻射波H,係成為於4μm以下之狹帶區域之波長(中紅外光以下之狹帶區域之波長)下具有較大輻射率(放射率),於大於4μm之波長(遠紅外光之波長)下具有較小輻射率(放射率)者。
亦即,圖2所示輻射控制體30,係主要將藉由MIM積層部M所增幅之4μm以下之波長之輻射波作為穿透製程管(石英管)10的波長之輻射波,並由放射用透明氧化物層Nb放射至外部。
此時,於MIM積層部M中,第1白金層P1可依遮蔽來自基板K側(即,加熱器22側)之輻射波的方式構成。如此,若第1白金層P1遮蔽輻射波而抑制其對輻射控制體30內部(尤其是MIM積層部M中之共振用透明氧化物層R)的穿透,則抑制對由輻射控制體30所放射之輻射波造成的影響。
又,MIM積層部M中,第2白金層P2可依使來自基板K側(即,加熱器22側)之輻射波之一部分穿透的方式構成。更詳言之,第2白金層P2可依使屬於穿透製程管(石英管)10之波長的4μm以下之狹帶區域之波長的輻射波穿透之方式構成。如此,若使輻射波之一部分穿透第2白金層P2,其結果,使藉由MIM積層部M所增幅之4μm以下之波長(即,穿透石英管10之波長)之輻射波由輻射控制體30放射至外部。
又,關於放射用透明氧化物層Nb,係折射率小於屬於金屬層之第2白金層P2,且折射率亦大於空氣。若將此種放射用透明氧化物層Nb鄰接於第2白金層P2而配置,則使第2白金層P2之反射率減低,其結果,可由輻射控制體30將輻射波良好地放射至外部。
尚且,於此,作為熱輻射層N,係例示了輻射控制部Na具有一個MIM積層部M的情形,但輻射控制部Na亦可具備複數MIM積層部M。具備複數之MIM積層部M,係意指:設置三個以上之沿著熱輻射層N與基板K之積層方向排列的白金層P,使共振用透明氧化物層R位於此等白金層P彼此相鄰者之間的構成。
以上構成之輻射控制體30,係配置於製程管10與加熱器22之間而使用,圖1所示半導體製造裝置1中,係使輻射控制體30離開加熱器單元20中之加熱器22之發熱面(熱放射面)而配置。此時,輻射控制體30若於製程管10與加熱器22之間,配置成與加熱器22間之距離較與製程管10間之距離近,則可有效率地進行輻射控制體30之加熱,且在藉由後述冷卻單元(冷卻機構)進行製程管10之冷卻方面亦較佳。
將輻射控制體30配置於製程管10與加熱器22之間時,若利用支撐輻射控制體30之保持構件(惟,圖1中並未圖示)進行即可。作為保持構件,可使用構成為由上方側垂吊支撐輻射控制體30者。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例如於下方側支撐輻射控制體30之下端般,藉由其他構成支撐輻射控制體30者。
(4) 冷卻單元(冷卻機構)之構成 圖1所示半導體製造裝置1中,除了上述製程管10、加熱器單元20及輻射控制體30之外,尚具有冷卻單元(冷卻機構)。
冷卻單元係主要用於進行對製程管10之冷卻,構成為至少具有對製程管10與加熱器單元20中之加熱器22之間導入冷卻氣體的導入部41、及將所導入之冷卻氣體進行排氣的排氣部42。作為冷卻氣體,可使用例如N2 氣體等惰性氣體、清潔氣體等之大氣(空氣)。又,關於導入部41之構成要件(氣體供給源等)及排氣部42之構成要件(排氣泵等),可為利用公知技術者,於此省略詳細說明。
又,冷卻單元係依使冷卻氣體於製程管10外周面附近沿著此製程管10流通的方式,配置導入部41之氣體導入口41a及排氣部42之氣體排氣口42a。亦即,冷卻氣體主要係於製程管10與輻射控制體30之間,沿著此製程管10流通。
若具備此種冷卻單元,藉由流通冷卻氣體,可抑制製程管10成為高溫狀態。尤其,若於製程管10外周面附近流通冷卻氣體,則使其外周面附近之冷卻氣體的流速成為最快,可使冷卻氣體依仍然低溫(常溫)之狀態接觸至製程管10,故可達到冷卻效率的提升。
(5) 基本之處理動作的手續 接著,說明上述構成之半導體製造裝置1的基本之處理動作的概要。於此,作為半導體裝置(半導體設備)之製造步驟的一步驟,舉例進行對晶圓2之成膜處理之情況的處理動作。
如圖1所示,在將事先指定之片數的晶圓2填裝於晶舟12時,保持著晶圓2之晶舟12係藉由晶舟升降機之動作被搬入至處理室11(晶舟裝載)。然後,在晶舟升降機之動作達到上限時,將製程管10之爐口13密封,依收容了晶圓2之狀態保持處理室11之氣密狀態。
其後,使處理室11內部藉由未圖示之排氣管進行排氣而調整為既定壓力。又,利用加熱器單元20中之加熱器22所發出之熱,將處理室11內部加熱為目標溫度(參照圖1中之影線箭頭)。關於此時之加熱的具體態樣,於後詳述。進而,藉由晶舟升降機(旋轉機構)使晶舟12旋轉。又,處理室11之內部進行加熱時,對於製程管10可藉由冷卻氣體進行冷卻(參照圖1中之黑色箭頭)。
在處理室11之內壓及溫度、晶舟12之旋轉成為整體一定之穩定狀態時,對處理室11由未圖示之噴嘴供給既定種類之氣體(例如,原料氣體等)。供給至處理室11之氣體係依接觸至此處理室11內所收容之晶圓2的方式流通後,藉由未圖示之排氣管被排氣。此時,於處理室11內,例如藉由使原料氣體接觸至加熱為既定處理溫度之晶圓2所進行的熱CVD反應,而於晶圓2形成既定膜。
在經過既定處理時間而於晶圓2形成所需膜厚之膜時,停止原料氣體等之供給,另一方面,將N2 氣體等惰性氣體(沖洗氣體)供給至處理室11,置換處理室11內之氣體環境。又,停止由加熱器22進行之加熱,使處理室11之溫度下降。然後,在處理室11之溫度下降至既定溫度時,保持著晶圓2之晶舟12係藉由晶舟升降機之動作而由處理室11被搬出(晶舟卸載)。
其後,藉由重複上述成膜處理,實施對晶圓2之成膜步驟。
尚且,以上說明之成膜處理中,構成半導體製造裝置1之各部的動作,係藉由該半導體製造裝置1所具備之未圖示的控制器進行控制。控制器係具有作為半導體製造裝置1之控制部(控制手段)的機能,構成為具備作為電腦裝置之硬體資源。而且,藉由以硬體資源實行屬於既定軟體之程式(例如,控制用程式)或配方(例如,製程用配方),硬體資源與既定軟體合作而控制上述處理動作。
如以上般之控制器可構成為專用電腦,亦可構成為通用電腦,例如,準備儲存了上述程式之外部記憶裝置(例如,磁帶、軟碟或硬碟等磁碟、CD或DVD等光碟、MO等磁光碟、USB記憶體或記憶卡等半導體記憶體),使用此外部記憶裝置將程式安裝於通用電腦,藉此可構成本實施形態之控制器。又,用於對電腦供給程式的手段,並不限定於經由外部記憶裝置供給的情況。例如,亦可使用網路或專用線路等通訊手段,或亦可由上位裝置經由接收部接收資訊,未經由外部記憶裝置而供給程式。
控制器中之記憶裝置及可連接於控制器之外部記憶裝置,係構成為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以下,將此等總稱,亦簡稱為記錄媒體。又,本說明書中於使用記錄媒體一詞的情況,係有僅含記憶裝置單體的情況、僅含外部記憶裝置單體的情況、或含有此二者的情況。
(6) 熱輻射控制之具體例 接著,針對上述一連串之處理動作中,利用加熱器22之發熱對處理室11內部進行加熱之加熱處理,進一步詳細說明。
加熱處理中,係經由製程管10使輻射波到達晶圓2,而進行晶圓2之升溫。其中,在加熱處理時,係要求將晶圓2由室溫(常溫)急速升溫至例如300~400℃之設定溫度,且精密地進行溫度控制。因此,使製程管10之溫度不致上升至必要以上(例如,400℃以上),必須依足以急速升溫之充分強度對晶圓2照射由晶圓2所吸收之波長帶的輻射。若製程管10之溫度上升至必要以上(例如,成為500℃以上),則在晶圓2到達例如300~400℃之設定溫度後,即使停止來自加熱器22之發熱,仍有發生因成為高溫狀態之製程管10的傳熱而使晶圓2溫度持續上升、所謂過衝現象之虞。若發生此種現象,為了使晶圓2成為設定溫度而用於精密控制的時間明顯變長,結果對晶圓2之基板處理的生產性降低。
又,如已說明般,作為加熱器22,由加熱器22之低成本化及長壽命化之觀點而言,較佳係使用電阻加熱器而非燈加熱器。其中,僅使用電阻加熱器作為加熱器22時,輻射波無法有效率到達晶圓2,因此有升溫時間較燈加熱器之情況更耗時之虞。
基於以上情形,本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製造裝置1係具備:於製程管10與加熱器22之間配置輻射控制體30,構成為藉由此輻射控制體30進行熱輻射控制的加熱構造。此種加熱構造係至少具備發熱之加熱器22、與進行熱輻射控制之輻射控制體30,此輻射控制體30係依將與來自加熱器22之放射熱不同波長帶之輻射波(具體而言,屬於穿透製程管10之波長的4μm以下之波長的輻射波)放射至製程管10的方式構成。以下,將構成此種加熱構造之部分亦稱為「熱輻射裝置」。
於此,針對此種加熱構造中之熱輻射控制,列舉晶圓2為矽晶圓的情況作為具體例,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3所示加熱構造係於加熱處理時,首先,使加熱器22發熱。此時,若加熱器22為電阻加熱器,例如若考慮到由升溫時之發熱體溫度約1100K的灰色體所輻射之波長帶,則放射出0.4~100μm及100μm以上之波長帶(即,遍及近紅外~中紅外~遠紅外之範圍的波長帶)的輻射波(參照圖中箭頭A)。藉由此輻射波,使輻射控制體30被加熱。
在輻射控制體30被加熱時,此輻射控制體30係藉由波長選擇性之輻射強度控制,將與來自加熱器22之放射熱不同波長帶之新輻射波,朝製程管10側放射(參照圖中箭頭B)。具體而言,輻射控制體30係例如將主要為4μm以下之狹帶區域之波長(中紅外光以下之狹帶區域之波長)的輻射波、更佳係主要為1μm以下之狹帶區域之波長(包含近紅外區域之狹帶區域之波長)的輻射波,朝製程管10側放射。
來自輻射控制體30之輻射波若主要為4μm以下之波長(包含1μm以下之波長),則幾乎穿透製程管10。換言之,若抑制大於4μm之波長(遠紅外光之波長)的輻射波,則難以發生於製程管10之吸收。其結果,即使來自輻射控制體30之輻射波到達製程管10,仍難以藉由此輻射波被加熱,而抑制溫度上升至必要以上的情形(例如,不致成為500℃以上),而直接使所到達之輻射波穿透(參照圖中箭頭C)。如此,若可抑制製程管10之溫度上升,可減低附著於此製程管10之內壁的反應生成物等,其結果,可實現製程管10之清潔周期或交換周期等的延長。
此時,若冷卻單元流通冷卻氣體,則對於抑制製程管10之溫度上升更加有效。
穿透製程管10之輻射波(例如,主要為近紅外區域之1μm以下之狹帶區域之波長的輻射波)到達晶圓2,被此晶圓2收吸(參照圖中箭頭D)。亦即,輻射控制體30係依下述方式進行輻射控制:配合來自加熱器22之加熱,將穿透製程管10之波長的輻射波放射出,使此輻射波到達製程管10內的晶圓2。
藉此,晶圓2加熱為目標溫度,依維持此溫度之方式調整。此時,若使足以急速升溫之充分強度的輻射波到達晶圓2,則可進行晶圓2之急速升溫。而且,即使於此情況下,由於可抑制製程管10本身的溫度上升,故不致發生因製程管10成為高溫而造成的弊害。從而,即使加熱器22為電阻加熱器,仍使輻射波有效率地到達晶圓2,可實現晶圓2之急速升溫。而且,升溫後,亦可容易實現使晶圓2成為設定溫度的精密控制。
如以上所說明般,使用輻射控制體30的加熱構造,不致使製程管10之溫度上升至必要以上(例如,400~500℃以上),可使會被晶圓2吸收之波長帶(例如,4μm以下、較佳為1μm以下)的輻射波,依足以急速升溫之充分強度到達晶圓2。從而,若為此種加熱構造,則藉由輻射控制體30波長選擇性地控制輻射強度,藉此可達到加熱器22之低成本化及長壽命化,同時可實現兼顧低溫區域(例如未滿400℃)之升溫性能提升與中溫區域(例如,400℃以上且未滿650℃)之穩定性能維持(偏差排除)。
構成此種加熱構造的熱輻射裝置,係至少具備加熱器單元20之加熱器22、與輻射控制體30者。亦即,於此所謂熱輻射裝置係構成為至少具備:對製程管10發出熱之加熱器22;及配置於製程管10與加熱器22之間的輻射控制體30。
(7) 本實施形態之效果 根據本實施形態,發揮以下所示之一種或複數種效果。
(a)本實施形態中,於製程管10與加熱器22之間配置有輻射控制體30,此輻射控制體30係將藉由來自加熱器22之加熱穿透製程管10之波長之輻射波放射並使到達至製程管10內之晶圓2。亦即,藉由製程管10與加熱器22之間的輻射控制體30進行熱輻射控制。 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不致使製程管10之溫度上升至必要以上,可使被晶圓2吸收之波長帶的輻射波有效率地到達晶圓2。若抑制製程管10本身的溫度上升,則不致發生因製程管10成為高溫而造成的弊害。又,例如即使加熱器22為電阻加熱器,仍使輻射波有效率地到達晶圓2,可實現晶圓2之急速升溫。而且,升溫後,亦可容易實現使晶圓2成為設定溫度的精密控制。 亦即,本實施形態中,藉由輻射控制體30波長選擇性地控制輻射強度,藉此可達到加熱器22之低成本化及長壽命化,同時可實現兼顧低溫區域(例如未滿400℃)之升溫性能提升與中溫區域(例如400℃以上且未滿650℃)之穩定性能維持(偏差排除)。 從而,根據本實施形態,即使在來自加熱器22之輻射波之波長、穿透製程管10之波長、晶圓2吸收之波長分別不同的情況下,仍可有效率且適當進行對此晶圓2之處理。
(b)本實施形態中,輻射控制體30係於製程管10與加熱器22之間,依離開此加熱器22之狀態配置。從而,可依非常簡單的構成配置輻射控制體30,亦可輕易應對例如於既存之晶圓加熱構造追加配置輻射控制體30的情形。又,若構成為可裝卸輻射控制體30,則亦可輕易應對視需要交換輻射控制體30的情形。
(c)本實施形態中,輻射控制體30係具有MIM積層部M而構成,於4μm以下之狹帶區域之波長下具有較大輻射率,且大於4μm之波長的輻射率較小者。從而,在將穿透製程管10之波長的輻射波放射而使其到達製程管10內之晶圓2方面非常佳。
<第二實施形態> 接著,具體說明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於此,主要說明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間之相異點。
圖4所示半導體製造裝置1中,係依被覆加熱器單元20之加熱器22之發熱面的方式,於此加熱器22安裝輻射控制體30。
此種輻射控制體30係例如使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熱輻射層N積層於加熱器22之發熱面而成者。亦即,此種輻射控制體30係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基板K置換為加熱器22之發熱面而構成者。
於使用此種構成之輻射控制體30的本實施形態之加熱構造中,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情況同樣地,可有效率且適當進行對晶圓2的處理。
又,本實施形態中,由於設置成使輻射控制體30之熱輻射控制機能隨附於加熱器22,故相較於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的情況,依最小限度之構造變更可實現熱輻射控制。從而,相較於如第一實施形態般使用與加熱器22不同體之輻射控制體30的情況,可將用於熱輻射控制之成本抑制為較低,並可將加熱構造之熱容量亦抑制為較小。
<變形例> 以上具體說明了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在不脫離其要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輻射控制體30亦可依直接設置於加熱器22之發熱線(加熱線)的方式構成。具體而言,如圖5所示,於加熱器之發熱線22a之表面形成熱輻射層N。例如,可被覆發熱線22a之反應管側之表面與加熱器斷熱材側之表面的雙方,亦可僅於發熱線22a之反應管側之表面形成熱輻射層N。藉由此構成: (1)由於所成膜之板本身發熱而升溫,故升溫速度較間接加熱之板材追加構造快。 (2)由於少了板材部分之構件,此部分之熱容量變小。其結果,升溫、降溫時之溫度應答性較板材追加構造良好。 (3)相較於板材追加構造,直接成膜構造的零件數少即可,故抑制零件費及加工費,可較廉價地製作加熱器。 又,在僅於面對加熱對象物之單面上進行成膜、於相反面未成膜的情況,可促進加熱器本身的放熱,提升加熱器的應答性。關於僅有發熱線22a之單面的成膜,不僅單純減低原價,亦可期待發熱線22a本身的應答性提升。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作為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步驟的一步驟,係以進行對晶圓2之成膜處理的情況為例,但成膜之膜種並無特別限定。適合使用於例如進行金屬化合物(W、Ti、Hf等)、矽化合物(SiN、Si等)等之成膜處理的情形。又,成膜處理係包括例如CVD、PVD、形成氧化膜、氮化膜之處理、形成含有金屬之膜的處理等。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成膜處理,若為將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加熱而進行的處理,則除了成膜處理之外,亦可應用於進行熱處理(退火處理)、電漿處理、擴散處理、氧化處理、氮化處理、光刻處理等其他基板處理的情形。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主要係針對半導體製造步驟中所使用之半導體製造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等,亦可應用於例如對液晶顯示(LCD)裝置般之玻璃基板進行處理的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較佳態樣> 以下附記本發明之較佳態樣。
[附記1]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係具備: 於內部配置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的石英容器; 發出熱的加熱部;與 配置於上述石英容器與上述加熱部之間的輻射控制體;且, 上述輻射控制體係依藉由來自上述加熱部之加熱放射穿透上述石英容器之波長的輻射波,而使其到達上述石英容器內之上述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的方式構成。
[附記2]提供附記1記載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較佳係上述輻射控制體構成為具有含金屬層與氧化物層之積層部。
[附記3]提供附記2記載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較佳係 上述積層部具有使氧化物層位於一對金屬層之間的MIM構造。
[附記4]提供附記3記載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較佳係 上述輻射控制體由上述加熱部之側起依序形成第1金屬層、共振用氧化物層、第2金屬層及放射用氧化物層而構成。
[附記5]提供附記4記載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較佳係 上述第1金屬層依遮蔽來自上述加熱部側的輻射波之方式構成。
[附記6]提供附記4記載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較佳係 上述第2金屬層依使來自上述加熱部側之輻射波之一部分穿透的方式構成。
[附記7]提供附記6記載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較佳係 上述第2金屬層依使穿透上述石英容器之波長的輻射波穿透之方式構成。
[附記8]提供附記4記載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較佳係 上述共振用氧化物層依一邊於上述第1金屬層與上述第2金屬層之間使輻射波重複反射,一邊使該輻射波增幅之方式構成。
[附記9]提供附記1記載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較佳係 上述輻射控制體自上述加熱部離開而配置。
[附記10]提供附記1記載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較佳係 上述輻射控制體依被覆上述加熱部之發熱面的方式安裝於上述加熱部。
[附記11]根據本發明其他一態樣,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係具備: 將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配置於石英容器內部的步驟;與 使用對上述石英容器發熱之加熱部,依使輻射控制體介存於上述石英容器與上述加熱部之間的狀態,對上述石英容器內之上述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進行加熱的步驟;且, 上述輻射控制體係藉由來自上述加熱部之加熱放射穿透上述石英容器之波長的輻射波,而使其到達上述石英容器內之上述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
1:半導體製造裝置 2:晶圓(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 10:製程管(石英管) 11:處理室 12:晶舟 13:爐口 14:下部腔室 15:斷熱蓋部 16:支撐桿 20:加熱器單元 21:斷熱殼部 22:加熱器 22a:發熱線 30:輻射控制體 41:導入部 41a:氣體導入口 42:排氣部 42a:氣體排氣口 H:輻射波 K:基板 M:MIM積層部 N:熱輻射層 Na:輻射控制部 Nb:放射用透明氧化物層 P:白金層 P1:第1白金層 P2:第2白金層 R:共振用透明氧化物層
圖1係概略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製造裝置的概略構成例的側剖面圖。 圖2係概略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製造裝置中之輻射控制體之一例的側剖面圖。 圖3係概略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製造裝置之由加熱構造所進行之熱輻射控制一例的概念圖。 圖4係概略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製造裝置的概略構成例的側剖面圖。 圖5(a)及(b)係概略表示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製造裝置中之輻射控制體之配置例的說明圖。
2:晶圓(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
10:製程管(石英管)
22:加熱器
30:輻射控制體

Claims (11)

  1. 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係具備:於內部配置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的石英容器;發出熱的加熱部;與配置於上述石英容器與上述加熱部之間的輻射控制體;且,上述輻射控制體係依藉由對來自上述加熱部之放射熱進行波長選擇,將所選擇之穿透上述石英容器之波長的輻射波增幅,並放射被增幅之該輻射波,而使其到達上述石英容器內之上述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的方式構成。
  2.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輻射控制體係構成為具有含金屬層與氧化物層之積層部。
  3. 如請求項2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積層部係具有使氧化物層位於一對金屬層之間的MIM構造。
  4. 如請求項3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輻射控制體係由上述加熱部之側起依序形成第1金屬層、共振用氧化物層、第2金屬層及放射用氧化物層而構成。
  5. 如請求項4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第1金屬層係依遮蔽來自上述加熱部側的輻射波之方式構成。
  6. 如請求項4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第2金屬層係依使來自上述加熱部側之輻射波之一部分穿透的方式構成。
  7. 如請求項6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第2金屬層係依使穿透上述石英容器之波長的輻射波穿透之方式構成。
  8. 如請求項4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共振用氧化物層係依一邊於上述第1金屬層與上述第2金屬層之間使輻射波重複反射,一邊使該輻射波增幅之方式構成。
  9.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輻射控制體係自上述加熱部離開而配置。
  10.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裝置,其中,上述輻射控制體係依被覆上述加熱部之發熱面的方式安裝於上述加熱部。
  11. 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係具備:將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配置於石英容器內部的步驟;與使用對上述石英容器發熱之加熱部,依使輻射控制體介存於上述石英容器與上述加熱部之間的狀態,對上述石英容器內之上述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進行加熱的步驟;且,上述輻射控制體係藉由對來自上述加熱部之放射熱進行波長選擇,將所選擇之穿透上述石英容器之波長的輻射波增幅,並放射被增幅之該輻射波,而使其到達上述石英容器內之上述含有半導體之被處理體。
TW109129505A 2019-08-30 2020-08-28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TWI7823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8467 2019-08-30
JP2019158467 2019-08-30
PCT/JP2020/029325 WO2021039271A1 (ja) 2019-08-30 2020-07-30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WOPCT/JP2020/029325 2020-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2625A TW202122625A (zh) 2021-06-16
TWI782318B true TWI782318B (zh) 2022-11-01

Family

ID=74685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9505A TWI782318B (zh) 2019-08-30 2020-08-28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22859A1 (zh)
JP (1) JPWO2021039271A1 (zh)
KR (1) KR20220015449A (zh)
TW (1) TWI782318B (zh)
WO (1) WO2021039271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8830A (ja) * 1993-09-07 1995-03-20 Hitachi Ltd 半導体製造装置
WO2018182013A1 (ja) * 2017-03-31 2018-10-04 国立大学法人横浜国立大学 加熱式光源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58009A (ja) * 2012-07-03 2014-08-28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熱処理装置
JP6371075B2 (ja) * 2014-02-21 2018-08-08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フィラメント
WO2018105113A1 (ja) 2016-12-09 2018-06-14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基板処理装置、クーリングユニット及び断熱構造体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8830A (ja) * 1993-09-07 1995-03-20 Hitachi Ltd 半導体製造装置
WO2018182013A1 (ja) * 2017-03-31 2018-10-04 国立大学法人横浜国立大学 加熱式光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22859A1 (en) 2022-04-21
KR20220015449A (ko) 2022-02-08
JPWO2021039271A1 (zh) 2021-03-04
TW202122625A (zh) 2021-06-16
WO2021039271A1 (ja) 2021-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82758B2 (ja) マイクロ波照射装置
JP5084420B2 (ja) ロードロック装置および真空処理システム
JP4949091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US7624772B2 (en) Load lock apparatus, processing system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JP5380525B2 (ja) 真空加熱冷却装置
JP5106331B2 (ja) 基板載置台の降温方法、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および基板処理システム
TWI458033B (zh) 基板處理裝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頂板斷熱體
KR20090097808A (ko) 탑재대 구조체 및 열처리 장치
TW200901297A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08235309A (ja)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US20130062035A1 (en) Substrate cooling device, substrate cooling method and heat treatment apparatus
TWI783238B (zh) 隔熱構造體、基板處理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TWI782318B (zh)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JP6944993B2 (ja) 発熱体、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554387B2 (ja) ロードロック装置における基板冷却方法、基板搬送方法、およびロードロック装置
JP5251015B2 (ja) 熱処理装置及び熱処理方法
TWI788697B (zh)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TWI785542B (zh) 基板處理裝置,斷熱材組件及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US9105672B2 (en) Heat treatment apparatus
TWI770478B (zh) 基板處理裝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記錄媒體及基板處理程式
JP5950530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399279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icの製造方法
JP2000068218A (ja) 熱処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