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0312B - 表面聲波元件用複合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表面聲波元件用複合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0312B
TWI780312B TW108108632A TW108108632A TWI780312B TW I780312 B TWI780312 B TW I780312B TW 108108632 A TW108108632 A TW 108108632A TW 108108632 A TW108108632 A TW 108108632A TW I780312 B TWI780312 B TW I7803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orking layer
silicon
working
acoustic wa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8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6299A (zh
Inventor
弗雷德里克 奧利伯
克里斯朵 維堤蘇
Original Assignee
法商索泰克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法商索泰克公司 filed Critical 法商索泰克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6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6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0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031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704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films or coatings
    • H10N30/706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films o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underlying bases, e.g. substrates
    • H10N30/708Intermediate layers, e.g. barrier, adhesion or growth control buffer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N30/09Forming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s
    • H10N30/093Forming inorganic materials
    • H10N30/097Forming inorganic materials by sinter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3/007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or networks
    • H03H3/0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or network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sonators or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or network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sonators or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2228Guided bulk acoustic wave devices or Lamb wave devices having interdigital transducers situated in parallel planes on either side of a piezo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2535Details of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2543Characteristics of substrate, e.g. cutting angles
    • H03H9/02559Characteristics of substrate, e.g. cutting angles of lithium niobate or lithium-tantalat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2535Details of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2543Characteristics of substrate, e.g. cutting angles
    • H03H9/02574Characteristics of substrate, e.g. cutting angles of combined substrates, multilayered substrates, piezoelectrical layers on not-piezoelectrical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2535Details of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2818Means for compensation or elimination of undesirable effects
    • H03H9/02834Means for compensation or elimination of undesirabl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influen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N30/07Form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parts or bodies on an electrical element or another base
    • H10N30/072Form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parts or bodies on an electrical element or another base by laminating or bond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bodies
    • H10N30/073Form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parts or bodies on an electrical element or another base by laminating or bond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bodies by fusion of metals or by adhesiv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N30/07Form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parts or bodies on an electrical element or another base
    • H10N30/074Form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parts or bodies on an electrical element or another base by depositing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layers, e.g. aerosol or screen printing
    • H10N30/079Form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parts or bodies on an electrical element or another base by depositing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layers, e.g. aerosol or screen printing using intermediate layers, e.g. for growth contro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表面聲波元件之複合結構(10),其包含壓電材料製之一工作層(1),該工作層(1)與一支撐底材(2)組合在一起,該支撐底材(2)的熱膨脹係數低於該工作層(1)的熱膨脹係數,以及設於該工作層(1)與該支撐底材(2)間之一中間層(3)。該中間層為一燒結複合層(3),其由至少一第一材料之粉末及與該第一材料不同的一第二材料之粉末所形成。

Description

表面聲波元件用複合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表面聲波元件領域。本發明特別涉及一種適於製作表面聲波元件之複合結構(hybrid structure)。
諸如表面聲波(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元件的聲波共振器(acoustic resonator)結構,使用製作於一壓電底材上的一個或多個指叉電極(interdigital transducers),以將電信號轉換為聲波或反向轉換。此種SAW元件或共振器通常用於濾波器之應用。射頻(RF) SAW技術提供了諸如高隔絕性與低插入損耗的極佳效能。為此之故,其用於無線通訊應用中的RF雙工器(RF duplexer)。
RF SAW元件效能的增進,詳言之是透過獲得相對於溫度穩定的頻率響應(frequency response)而實現。SAW元件操作頻率相對於溫度之依賴性,即頻率溫度係數(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frequency,TCF),一方面取決於指叉電極的電極間的間距變化,此變化通常是因為所使用的壓電底材具有相對高的熱膨脹係數(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CTE);另一方面則取決於速度溫度係數(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velocity),因為壓電底材的脹縮會伴隨表面聲波速度的增減。為了將頻率溫度係數(TCF)最小化,一個目標便是將壓電底材(尤其是在聲波要傳遞的表面區域中)的膨脹/收縮減至最少。
K. Hashimoto, M. Kadota等人之文章,“Recent development of temperature compensated SAW devices”, IEEE Ultrason. Symp. 2011,79至86頁, 2011年,提出了用於克服前述SAW元件之頻率響應相對於溫度之依賴性問題的通常作法之概觀。
一種有利的作法包括使用一種複合底材,舉例而言,其由設置在一矽底材上的一壓電材料層所構成。矽的低CTE使其得以限制壓電層相對於溫度的膨脹/收縮。前述文章指出,若使用鉭酸鋰(LiTaO3 )壓電層,LiTaO3 厚度與矽底材厚度間的比例為10時,可適當地改進頻率溫度係數(TCF)。此種作法的一個缺點是寄生聲波的出現(文章“Characterization of bonded wafer for RF filters with reduced TCF”, B.P. Abbott等人,Proc.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Ultrasonics Symposium, Sept 19-21, 2005, pp.926-929之中稱為「假聲波模態」(“spurious acoustic modes”)),寄生聲波對複合底材上所製作的共振器之頻率特性有負面影響。此些寄生共振係尤其與主聲波(其主要在LiTaO3 層的表面區域中傳遞)在底下交界面(包括特別是LiTaO3 與矽的交界面)上的寄生反射(parasitic reflections)有所關聯。一種減少此等寄生共振的解決方式是增加LiTaO3 層的厚度;由於這會同時導致矽底材厚度的增加才得以維持TCF的改善,複合底材的總厚度將無法與減少最終組件厚度的要求相容,特別是在行動電話市場時尤然。另一種解決方式,由K. Hashimoto等人(前述文章)所提議者,則是使LiTaO3 層的下表面(LiTaO3 層與底材的鍵結交界處)粗糙化,以限制聲波在此表面上的反射。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習知技術的另種解決方案。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提供可以減少及/或消除寄生聲波的一種複合結構。
本發明係相關於一種表面聲波元件用複合結構,其包含壓電材料製之一工作層,該工作層與一支撐底材組合在一起,該支撐底材的熱膨脹係數低於該工作層的熱膨脹係數,以及設於該工作層與該支撐底材間之一中間層。該複合結構之特徵在於,該中間層為一燒結複合層,其由至少一第一材料之粉末及與該第一材料不同的一第二材料之粉末所形成。
依據本發明之有利特點,無論是單獨特點或其組合: .該第一材料具有與該工作層近似之聲阻;該工作層之聲阻與該第二材料之聲阻間之比例大於2;該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粉末之顆粒平均尺寸,大於或等於要在表面聲波元件的表面上傳遞的聲波訊號波長的四分之一。 .該第一材料與該第二材料被選定成形成該工作層與該支撐底材間之一聲阻匹配層;該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粉末顆粒之平均尺寸,小於要在表面聲波元件的表面上傳遞的聲波訊號波長的四分之一。 .該支撐底材包含由矽、玻璃、二氧化矽、藍寶石、氧化鋁、鋁氮化物當中所選定之一材料。 .該工作層包含由鉭酸鋰(LiTaO3 )、鈮酸鋰(LiNbO3 )、石英、氧化鋅(ZnO)當中所選定之一壓電材料。 .該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係由氧化矽、氮化矽、矽、碳化矽、氧化鋁、鍺、藍寶石、鋯當中選定。 .該燒結複合層具有數百奈米至數十微米之間的厚度。
本發明亦相關於一種用於製作表面聲波元件用複合結構之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 i) 提供壓電材料製之一工作層及一支撐底材,該支撐底材具有之熱膨脹係數低於該工作層之熱膨脹係數; ii) 在工作層之第一面上及/或在該支撐底材之第一面上,沉積由至少一第一材料及與該第一材料不同的一第二材料之粉末混合物所形成之一層; iii) 燒結由所述粉末混合物所形成之該層以獲得一燒結複合層,其牢固地附著在該工作層之第一面及/或該支撐底材的第一面; iv) 組合該工作層與該支撐底材,以使該燒結複合層位於該工作層與該支撐底材之間。
依據本發明之有利特點,無論是單獨特點或其組合: .在步驟ii)沈積由所述粉末混合物形成之該層之前,該工作層之第一面及/或該支撐底材的第一面包含一保護層。 .該保護層係由氮化矽、氮氧化矽、氧化矽及氧化鋁當中所選定之至少一材料形成。 .所述粉末混合物為黏膏形式,且步驟ii)中由所述粉末混合物所形成之該層係以旋塗方式沉積。 .在沈積以所述粉末混合物形成之該層後,接著進行一低溫熱處理,以從所述黏膏中移除至少一液體成份。 .在步驟iv)的組合之前,使一鍵結層沉積於該燒結複合層上。 .步驟i)所提供之該工作層為一壓電材料施體底材。 .該方法包括將該施體底材薄化至該工作層用於製作聲波元件所需厚度之步驟v)。
在以下的說明中,各圖中相同的參考標號可用來標示同類元件。為了易於理解,各圖係屬示意說明之性質,其中之尺度並未成比例。尤其是沿z軸方向各層的厚度相較於沿x及y軸方向的側向尺寸亦未成比例;且各層彼此之相對厚度,亦未必一定如實呈現於圖中。
本發明係相關於一種適合用於製作表面聲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元件的複合結構10;其特別適於製作頻率範圍由數十MHz至數十GHz的元件。
依據本發明之複合結構10包含壓電材料製成的一工作層1,其具有第一面1a與第二面1b,如圖1所示。由於工作層1將被用於後續表面聲波元件之製作,因此即以工作層稱之。舉例而言,複合結構10的工作層1可以由鉭酸鋰LiTaO3 (表1b中之LTO)、鈮酸鋰LiNbO3 (表1b中之LNO)、鋁氮化物AlN(表1b)、氧化鋅(ZnO)之群組中選定之一材料構成。
複合結構10亦包括位於工作層1底下的一中間層3 (沿圖1之z軸方向)。中間層係一燒結複合層3,由至少二種不同材料之粉末所形成。燒結層一詞於此係指由粉末互混結合所形成之一層:此結合係透過輸入熱能與視需要輸入機械能,而不熔化所述混合物當中至少一粉末材料而獲得。複合層的燒結本質可透過對該層進行結構分析(例如使用電子掃描顯微術)而偵知。材料粉末的顆粒顯現其被熔結在一起,且複合層的密度取決於混合物在燒結能量輸入期間被壓實的程度。
形成燒結複合層的每一種材料粉末顆粒的尺寸,大致依循典型高斯分佈(Gaussian distribution)。在本說明書其餘部分,每一給定材料顆粒的平均大小將視為等同於其約當平均直徑(equivalent mean diameter)。顆粒的平均大小通常在約數十奈米及數微米之間不等。
燒結複合層3可由至少一第一材料與一第二材料形成,其係由氧化矽、氮化矽、矽、碳化矽、氧化鋁、鍺、藍寶石、鋯當中選定,該些材料的某些屬性列於表1。
燒結複合層3可視需要地包含三種或更多種不同的材料。
依實施方式而定,燒結複合層3具有數百奈米及數微米之間的厚度。
最後,複合結構10包含一支撐底材2,其位於複合層3之下(沿圖1之z軸),且具有比工作層1為低的熱膨脹係數,這使其得以限制工作層1相對於溫度的膨脹/收縮(並從而改善後續製作於工作層1上的元件的頻率溫度係數)。支撐底材2詳言之可由下列群組中選定之一材料構成:矽、III-V族半導體、矽碳化物、玻璃、藍寶石。
如圖2a與2b所示,複合結構10其較佳者包含額外的層4,其位於工作層1第一面1a及/或支撐底材2第一面2a上,亦可能在支撐底材2第二面2b及支撐底材2之邊緣上(圖2b)。如下文關於複合結構10的製作方法說明所述,這些額外層4可保護支撐底材2及/或工作層1,使其免受燒結層3所內含或於燒結層3製作期間出現之雜質的擴散。
本發明之複合結構10適於製作表面聲波(SAW)元件,其包含在工作層1上的金屬電極20,在接近工作層1之第二面1b處,一聲波信號(圖3中以白色箭號表示)在金屬電極之間於(x,y)平面中傳遞。
依據本發明複合結構10之第一實施例,燒結複合層3被組構成使聲波信號所產生的入射聲波的擴散(diffusion)最大化,該入射聲波會在工作層1之體積內傳遞並到達複合層3。
為此,在由至少一第一材料及一第二材料之粉末所形成的燒結複合層3中,第一材料具有的聲阻與工作層1的聲阻近似。「近似」一詞被理解為表示其與工作層1之聲阻值約有± 20%的最大偏差,且較佳者為低於± 15%的偏差,或甚至± 10%的偏差。以LiTaO3 製成的工作層1為例,其第一材料可為氧化鋁,其聲阻(40.6x106 Pa.s/m)與鉭酸鋰的聲阻(44.8x106 Pa.s/m) 基本相同。
再者,工作層1的聲阻與燒結複合層3之第二材料聲阻,二者間的比例被選定為大於或等於2,以保證大於10%的反射係數。舉例而言,若第一材料為鉭酸鋰(44.8x106 Pa.s/m),則第二材料可為SiO2 ,其聲阻為13.2x106 Pa.s/m,如此可在複合層3的顆粒間的交界處獲得大約30%的反射係數,並於多個方向上產生反射(擴散)。
最後,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的粉末顆粒尺寸大於或等於入射聲波波長的四分之一。此特性確保入射聲波可受到顆粒的影響。以波長約6微米的入射聲波(亦即,頻率約為1 GHz)為例,其顆粒之平均尺寸將被選定為約2微米。如此,燒結複合3即具有大於5微米,或甚至大於10微米的厚度。
若工作層1與複合層3之間有一額外層4,則額外層4的聲阻須接近工作層1的聲阻,以限制這兩層間的寄生反射。以LiTaO3 製成之工作層1而言,可使用諸如氧化鋁,其聲阻(40.6x106 Pa.s/m)接近LiTaO3 的聲阻,如此可獲得低於0.5%的反射。
第一實施例之燒結複合層3可使入射波往多個方向擴散,並從而大幅限制朝表面聲波元件之電極20反射的分量(component)。
依據本發明複合結構10之第二實施例,燒結複合層3被組構成使聲波信號所產生的入射聲波的傳遞(transmission)最大化,該入射聲波會在工作層1之體積內傳遞並到達複合層3。
為此,在由至少一第一材料及一第二材料之粉末所形成的燒結複合層3中,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被選定,以在工作層1及支撐底材2之間形成一聲阻匹配層。形成一聲阻匹配層意味著複合層3的平均聲阻(mean acoustic impedance)實質上等於工作層1聲阻及支撐底材2聲阻的乘積之平方根:
Figure 02_image001
應記得,一材料的聲阻Z表示為:
Figure 02_image003
其中
Figure 02_image005
為聲波於該材料中的速度,
Figure 02_image007
為該材料之密度。
以複合層3而言,其組成成份的每一種材料的體積分數(volume fractions)
Figure 02_image009
Figure 02_image011
皆予考量;因此可依下式估算其聲阻(使用兩種材料時):
Figure 02_image013
其中
Figure 02_image015
Figure 02_image017
分別為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的密度,
Figure 02_image019
Figure 02_image011
分別為聲波在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中的速度。
體積分數
Figure 02_image019
Figure 02_image011
係按複合層3中各材料的比例定義。
舉例而言,第一材料可為Al2 O3 而第二材料為SiO2 ,其出現於複合層中的比例分別為65%與35%。如此複合層3的阻抗可為大約30x106 Pa.s/m。
此外,依據此第二實施例,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的粉末顆粒的平均尺寸小於入射聲波波長的四分之一。此特徵可確保入射聲波將複合層視為幾乎均勻的介質。舉例說明,以波長約7.5微米(即頻率約800 MHz)的入射聲波而言,顆粒的平均尺寸可被選定為約0.5微米。如此,燒結複合層3可具有數微米的厚度。
若工作層1與複合層3之間有一額外層4,則額外層4的聲阻須接近工作層1的聲阻,以限制這兩層間的寄生反射。以LiTaO3 製成之工作層1而言,可使用諸如氧化鋁,其聲阻(40.6x106 Pa.s/m)接近LiTaO3 的聲阻,如此可獲得低於0.5%的反射。
若一額外層4設於複合層3與支撐底材2之間,則額外層4的聲阻須接近支撐底材2的聲阻,以限制額外層/支撐底材交界處的寄生反射。以矽製支撐底材而言,可使用諸如矽氮化物,其聲阻(~22x106 Pa.s/m)接近矽的聲阻,如此可獲得低於0.5%的反射。
第二實施例之複合層3可有利於通常會在複合結構的交界處被反射的入射聲波由工作層1傳遞至支撐底材2 (因聲阻匹配):從而可減少對製作在複合底材10上之SAW元件頻率特性有負面影響的寄生反射。
依據可適用於前述複合結構10實施例之一變化作法,燒結複合層3具有良好的介電特性(電阻率大於1E7 ohms.cm)及低等效介電係數(equivalent permittivity)(通常低於11 F/m,即矽的介電係數),以提供相當於數微米矽氧化物的電性絕緣。此種燒結複合層3詳言之可增進射頻領域中表面聲波元件的線性性質。
依據可適用於前述複合結構10實施例之另一變化作法,燒結複合層3具有移動電荷捕捉特性。此特徵使其得以捕捉並中和可能出現在支撐底材2上部的電荷,這些電荷的出現是由於上部層之一(額外層4或工作層1)存在固定電荷。為具備此種捕捉特性,構成複合層3顆粒的材料之一可為矽。
本發明亦涉及一種用於製作表面聲波元件用複合結構10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一第一步驟(以i)表示),其提供壓電材料製之一工作層1。依據一有利實施例,工作層1為一壓電材料施體底材1’之形式,其具有微電子產業的標準厚度與直徑(圖4a)。
第一步驟亦包括提供一支撐底材2,其熱膨脹係數低於施體底材1’之熱膨脹係數(即,亦低於工作層1之熱膨脹係數)。
本發明之製作方法包含一第二步驟(以ii)表示),其包括在工作層1(或施體底材1’)之第一面1a上及/或在支撐底材2之第一面2a上沉積一層3’,其由至少一第一材料及與該第一材料不同的一第二材料之粉末混合物所形成。在圖4b繪示之示例中,粉末混合物之層3’沉積在支撐底材2的第一面2a上。層3’可沉積於工作層1之第一面1a上;層3’亦可分別沉積於工作層1與支撐底材2之第一面1a與2a上。
在沈積粉末混合物的層3’之前,支撐底材2的第一面2a可有利地包含一保護層4a。保護層4a甚至可以完全地包覆支撐底材2,亦即,覆蓋支撐底材2的第二面2b與支撐底材2邊緣。
依另種方式,若粉末混合物的層3’係沉積於工作層1 (或施體底材1’)上,則可將一保護層沉積於工作層1 (或施體底材1’)的至少第一面1a上。
保護層較佳者係由從矽氮化物、矽氮氧化物、矽氧化物、氧化鋁當中選定之至少一材料形成。其可應用各種已知化學沉積技術而製作。保護層可避免或至少限制層3’中所含雜質擴散進入支撐底材2 (或工作層1)。
依據一第一變化實施例,所述粉末混合物可為黏膏形態。
此種膏一般係利用將一溶劑類(特別是酒精,例如乙醇)的液體化合物加入乾粉末混合物而獲得。通常,所使用的粉末包含平均大小約數十奈米及數微米之間的顆粒。
依另種方式,所述粉末混合物可摻入能夠在高溫下轉化為陶磁之一矽基聚合物基質(聚合物衍生陶瓷(Polymer-Derived Ceramics,PDC))。應注意的是,當層3’ 具有一PDC基質時,後續獲得的燒結複合層3將包含來自粉末混合物的第一及第二材料,且亦包含基質轉化為陶磁時所產生的矽。
步驟ii) 的粉末混合物所形成層3’,其較佳者係利用旋塗法(或浸塗法)或光罩網版印刷而沉積。
膏之黏度係透過粉末/液體化合物(溶劑及/或聚合物)的比例而調整。其被選定成使層3’能夠以數百奈米至數微米的厚度均勻沉積。
層3’ 沉積後,接著以低溫進行熱處理(例如在150°C及400°C之間),以使溶劑從層3’ 去除,並避免後續製程中(特別是在下文所述組合步驟之後)的除氣。
依據一第二變化實施例,所述粉末混合物可為乾燥粉狀形態(pulverulent dry form),並沉積在支撐底材2的第一面2a上(或視需要地沈積在施體底材1’的面1a上)而成為層3’。此層3’ 可利用壓鑄或熱均壓(hot isostatic pressing)而成形。於此兩種情況中,壓縮應力被施加在層3’上以使混合物中粉末的顆粒互相牢固地附著在一起,並牢固地附著在第一面2a上。要將所述粉狀混合物固定在底材上並對底材的整個表面施加均勻的壓縮應力,需要一特定工具。
依據本發明之製作方法包括一第三步驟(以iii)表示),其包含燒結由所述粉末混合物所形成的層3’以獲得一燒結複合層3,其牢固地附著在支撐底材2之第一面2a(圖4c)。
所述燒結一般在高溫下進行,通常高於1000°C,期間可由數小時至約24小時不等。但燒結溫度仍維持低於層3’所含粉末當中至少一者的熔點。在熱的作用之下,粉末中的顆粒被熔結在一起,從而使所產生的複合層3堅固化。複合層3亦牢固地附著在支撐底材2的第一面2a。
視需要地,燒結可以額外地在機械應力下進行,此可進一步地壓實複合層3。
因此,燒結複合層3即由至少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的顆粒所構成。依壓實程度而定,顆粒之間可能有或多或少的空孔隙(或含有由PDC基質產生的陶磁的孔隙)。視顆粒尺寸分佈而定,這些孔隙的體積分數(volume fraction)可能達到約50%,其較佳者應保持低於25%以下,或甚至低於15%,以確保具有良好機械強度的複合層3。為簡化起見,前述複合結構10的實施例說明中並未考量孔隙的體積分數;其可視為形成顆粒的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之外的第三材料。
步驟ii)所沉積之層3’厚度可加以選定以獲得所要的燒結複合層3 厚度。事實上,視所沉積之層3’ 的形式(具有溶劑及/或聚合物的黏膏形態或乾粉形態)而定,燒結步驟期間其厚度減少可或大或小。依情況而定,層3’的體積可能減少約10至30%。
本發明之製作方法包括第四步驟(以iv)表示),其包含工作層1(或施體底材1’)與支撐底材2之組合,以使燒結複合層3設置在工作層1與支撐底材2之間(圖4d)。
其較佳者,於組合步驟iv)之前,使一鍵結層4b先沉積於複合層3上。舉例而言,一矽氧化物層可沉積於複合層3之自由面上。此鍵結層4b一方面包覆了燒結複合層3,從而避免或至少限制複合結構10不同層間的交叉污染的風險;另一方面,鍵結層4b是有利的,因其允許以常規方式製備複合層3的表面,而非特定於燒結複合層3組成的方式。
其較佳者,鍵結步驟係使兩表面:亦即,工作層1 (或施體底材1’)的第一面1a及圖4c之實例中之複合層3的自由面,互相接觸,利用分子黏附而直接鍵結的步驟。分子黏附的原理在習知領域已廣為週知,不再於此贅述。
依另種方式,所述組合可利用一額外黏性材料層,或其他適合預定用途的鍵結技術而達成。
在大多數的組合程序中,待組合的底材皆必須要有良好的表面品質(清潔度、低粗度等等)。
本發明之製作方法更可包括第五步驟(以v)表示),其包含將施體底材1’薄化至工作層1用於製作聲波元件所需厚度(圖4e)。此步驟可包含諸如機械研磨,接著進行乾式或化學-機械研磨程序,以確保工作層1的良好表面光潔度。在薄化步驟期間或之後,可以應用各式清潔程序以確保最終複合結構10的品質與清潔度。
薄化施體底材1’以獲得工作層1可利用任何其他已知技術進行,特別是Smart Cut®法或製作薄層的其他技術。
當然,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各實施例,可思及之變化實施例亦落入本發明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範疇。
1‧‧‧工作層1’‧‧‧施體底材1a、2a‧‧‧第一面1b、2b‧‧‧第二面2‧‧‧支撐底材3‧‧‧燒結複合層3’‧‧‧層4、4a‧‧‧保護層4b‧‧‧鍵結層10‧‧‧複合結構20‧‧‧金屬電極
以下實施方式將可更為明確地顯現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及優點,實施方式係參考本說明所附圖式進行,圖式之中: - 圖1繪示依據本發明之一複合結構; - 表1a為適合用於形成本發明複合結構之燒結複合層的材料列表; - 表1b為適合用於形成本發明複合結構之工作層的材料列表; - 圖2a與2b繪示依據本發明之一複合結構; - 圖3繪示依據本發明之一複合結構,其包含一SAW元件; - 圖4a至4e繪示依據本發明製作一複合結構之方法。
1‧‧‧工作層
1’‧‧‧施體底材
1a、2a‧‧‧第一面
1b、2b‧‧‧第二面
2‧‧‧支撐底材
3‧‧‧燒結複合層
10‧‧‧複合結構

Claims (13)

  1. 一種用於表面聲波元件之複合結構(10),其包含壓電材料製之一工作層(1),該工作層(1)與一支撐底材(2)組合在一起,該支撐底材(2)的熱膨脹係數低於該工作層(1)的熱膨脹係數,以及設於該工作層(1)與該支撐底材(2)間之一中間層(3),該複合結構(10)之特徵在於,該中間層(3)為一燒結複合層(3),其由至少一第一材料之粉末及與該第一材料不同的一第二材料之粉末所形成,其中該第一材料與該第二材料係由氧化矽、氮化矽、矽、碳化矽、氧化鋁、鍺、藍寶石、鋯當中選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結構(10),其中:該第一材料具有與該工作層(1)近似之聲阻,該工作層(1)之聲阻與該第二材料之聲阻間之比例大於2,該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粉末之顆粒平均尺寸,大於或等於要在表面聲波元件的表面上傳遞的聲波訊號波長的四分之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結構(10),其中:該第一材料與該第二材料被選定成形成該工作層(1)與該支撐底材(2)間之一聲阻匹配層,該第一材料與第二材料粉末顆粒之平均尺寸,小於要在表面聲波元件的表面上傳遞的聲波訊號波長的四分之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結構(10),其中該支撐底材(2)包含由矽、玻璃、二氧化矽、藍寶石、氧化鋁、鋁氮化物當中所選定之一材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複合結構(10),其中該工作層(1)包含由鉭酸鋰(LiTaO3)、鈮酸鋰(LiNbO3)、石英、氧化鋅(ZnO)當中所選定之一壓電材料。
  6. 一種用於製作表面聲波元件用複合結構(10)之方法,其特徵為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i)提供壓電材料製之一工作層(1)及一支撐底材(2),該支撐底材(2)具有之熱膨脹係數低於該工作層(1)之熱膨脹係數;ii)在該工作層(1)之第一面(1a)上及/或在該支撐底材(2)之第一面(2a)上,沉積由至少一第一材料及與該第一材料不同的一第二材料之粉末混合物所形成之一層(3’),其中該第一材料與該第二材料係由氧化矽、氮化矽、矽、碳化矽、氧化鋁、鍺、藍寶石、鋯當中選定;iii)燒結由所述粉末混合物所形成之該層(3’)以獲得一燒結複合層(3),其牢固地附著在該工作層(1)之第一面(1a)及/或該支撐底材(2)的第一面(2a);iv)組合該工作層(1)與該支撐底材(2),以使該燒結複合層(3)位於該工作層(1)與該支撐底材(2)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其中在步驟ii)沈積由所述粉末混合物形成之該層(3’)之前,該工作層(1)之第一面(1a)及/或該支撐底材(2)的第一面(2a)包含一保護層(4,4a)。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該保護層(4,4a)係由氮化矽、氮氧化矽、氧化矽及氧化鋁當中所選定之至少一材料形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所述粉末混合物為黏膏形式,且步驟ii)中由所述粉末混合物所形成之該層(3’)係以旋塗方式沉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在沈積以所述粉末混合物形成之該層(3’)後,接著進行一低溫熱處理,以從所述黏膏中移除至少一液體成份。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其中在步驟iv)的組合之前,使一鍵結層(4b)沉積於該燒結複合層(3)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其中步驟i)所提供之該工作層(1)為一壓電材料施體底材(1’)。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其包括將該施體底材(1’)薄化至該工作層(1)用於製作聲波元件所需厚度之步驟v)。
TW108108632A 2018-03-30 2019-03-14 表面聲波元件用複合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I7803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852796A FR3079666B1 (fr) 2018-03-30 2018-03-30 Structure hybride pour dispositif a ondes acoustiques de surfac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associe
FR1852796 2018-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6299A TW201946299A (zh) 2019-12-01
TWI780312B true TWI780312B (zh) 2022-10-11

Family

ID=63407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8632A TWI780312B (zh) 2018-03-30 2019-03-14 表面聲波元件用複合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4505B2 (zh)
EP (2) EP4012790B1 (zh)
JP (1) JP7480930B2 (zh)
KR (1) KR20200135521A (zh)
CN (1) CN111837247A (zh)
FR (1) FR3079666B1 (zh)
SG (1) SG11202009517QA (zh)
TW (1) TWI780312B (zh)
WO (1) WO20191860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52387A1 (en) * 2020-01-16 2021-07-21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Sound detection device
CN111755588A (zh) * 2020-06-17 2020-10-09 济南晶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单晶压电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KR20220007691A (ko) * 2020-04-21 2022-01-18 지난 징젱 일렉트로닉스 씨오., 엘티디. 복합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3540339A (zh) * 2020-04-21 2021-10-22 济南晶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压电复合薄膜的方法及压电复合薄膜
WO2022065138A1 (ja) * 2020-09-25 2022-03-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デバイスおよび弾性波モジュール
CN112787618B (zh) * 2020-12-25 2022-10-14 济南晶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衬底、制备方法及电子元器件
CN112688658B (zh) * 2020-12-25 2021-11-26 济南晶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衬底、制备方法及电子元器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13794A1 (en) * 2002-04-19 2004-01-22 Takashi Hashimoto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iezoelectric element, piezoelectric element, and droplet-ejecting recording head
US20140091677A1 (en) * 2011-08-08 2014-04-03 Panasonic Corporation Piezoelectric element
US20150365067A1 (en) * 2013-03-21 2015-12-17 Ngk Insulators, Ltd. Composite Substrates for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Acoustic Wave Elements
TW201638046A (zh) * 2015-04-03 2016-11-01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壓電性材料、產生壓電性材料之方法、壓電性元件及電子設備
US20170087593A1 (en) * 2011-08-24 2017-03-30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Porosity control in piezoelectric fil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505038D0 (en) * 1994-10-01 1995-05-03 Imas Uk Ltd A filter,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filter and a method of use of the apparatus
JP2010018514A (ja) 2009-07-13 2010-01-28 Seiko Epson Corp 圧電材料の製造方法、圧電素子および圧電発電機
JP5713025B2 (ja) 2010-12-24 2015-05-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3047355B1 (fr) 2016-02-01 2019-04-19 Soitec Structure hybride pour dispositif a ondes acoustiques de surface
JP6427712B2 (ja) 2016-03-25 2018-11-21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接合方法
WO2017163729A1 (ja) 2016-03-25 2017-09-28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接合体および弾性波素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13794A1 (en) * 2002-04-19 2004-01-22 Takashi Hashimoto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iezoelectric element, piezoelectric element, and droplet-ejecting recording head
US20140091677A1 (en) * 2011-08-08 2014-04-03 Panasonic Corporation Piezoelectric element
US20170087593A1 (en) * 2011-08-24 2017-03-30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Porosity control in piezoelectric films
US20150365067A1 (en) * 2013-03-21 2015-12-17 Ngk Insulators, Ltd. Composite Substrates for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Acoustic Wave Elements
TW201638046A (zh) * 2015-04-03 2016-11-01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壓電性材料、產生壓電性材料之方法、壓電性元件及電子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76677A1 (fr) 2021-02-17
KR20200135521A (ko) 2020-12-02
TW201946299A (zh) 2019-12-01
FR3079666A1 (fr) 2019-10-04
JP7480930B2 (ja) 2024-05-10
US11974505B2 (en) 2024-04-30
EP4012790B1 (fr) 2023-07-19
WO2019186011A1 (fr) 2019-10-03
EP3776677B1 (fr) 2022-02-16
JP2021517384A (ja) 2021-07-15
US20210057635A1 (en) 2021-02-25
CN111837247A (zh) 2020-10-27
SG11202009517QA (en) 2020-10-29
EP4012790A1 (fr) 2022-06-15
FR3079666B1 (fr) 2020-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0312B (zh) 表面聲波元件用複合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I714785B (zh) 表面聲波元件用複合結構
CN112532195B (zh) 一种无源空腔型单晶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结构及制备方法
US20240040930A1 (en) Hybrid structure for a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
JP7118195B2 (ja) 表面音響波デバイスのためのハイブリッド構造
US20190207585A1 (en) Composite substrat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149811A1 (en) Bonded body and acoustic wave element
TWI818961B (zh) 用於射頻應用之底材及其相關製作方法
CN207926539U (zh) 一种采用压电单晶箔的固贴型薄膜体声波谐振器
EP4117180A1 (en) Joined structure
KR102670208B1 (ko) 접합체 및 탄성파 소자
JPH0661781A (ja) 超音波遅延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