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9329B - 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9329B
TWI779329B TW109127194A TW109127194A TWI779329B TW I779329 B TWI779329 B TW I779329B TW 109127194 A TW109127194 A TW 109127194A TW 109127194 A TW109127194 A TW 109127194A TW I779329 B TWI779329 B TW I7793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transfer
transfer
image
image capture
stand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7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7573A (zh
Inventor
劉永欽
蔡振揚
謝洹圳
Original Assignee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01144731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059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7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7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9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9329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及方法,該系統包含有一移載裝置、一設置裝置,以及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該移載裝置具有一能於複數位置之間移動的承載台,用以供一物料放置在該承載台之一承載面上,該影像擷取裝置係以一固定之拍攝方向朝位於一該位置之該承載台的承載面拍攝之方式設置於該設置裝置,該方法係將實際移載過程之影像及物料吸附於承載台之吸附狀態與標準影像及標準吸附狀態比對進而判斷是否有物料移載異常;藉此,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及方法可偵測出移載裝置上的物料是否呈現錯誤之放置狀態,該偵測系統之設備成本低且體積小。

Description

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係與物料狀態偵測系統有關,特別是關於一種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以及一種使用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
現今許多製程係由自動化設備進行,各個工作站會設置一移載裝置,以於工作站內及工作站之間移動物料。舉例而言,晶圓在製造完成後係存放於一晶圓匣(cassette)內,以待一移載裝置將晶圓自晶圓匣取出,再藉由後續之各個工作站(檢測、分撿、置晶、固化、沉浸、蝕刻、曝光、顯影、切割等等)的移載裝置接續移載晶圓,而使得晶圓逐一進行各個工作站之程序。
然而,在移載物料的過程中,物料可能呈現錯誤之放置狀態,尤其在各個工作站的進站口及出站口,物料之移動速度驟降而容易產生晃動,在交接物料的動作上更容易使物料之放置狀態產生錯誤。以晶圓為例,其錯誤之放置狀態可能為掉片、偏心、歪斜、旋轉、疊片等等,將會使後續程序發生錯誤,甚至可能造成晶圓碰撞設備、掉落以及損壞。
習知偵測物料狀態之方式,係利用諸如紅外線、近接感測器、複雜的光學影像辨識系統之類的方式進行偵測,然而,在前述方式中,有的 設置成本較高、有的體積較為龐大而不利於整體設備之空間配置,因此仍有待改善。
有鑑於上述缺失,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及方法,其設備成本較低、體積較小,且可偵測出移載裝置上的物料是否呈現錯誤之放置狀態。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包含有一移載裝置、一設置裝置,以及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該移載裝置具有一能於複數位置之間移動的承載台,用以供一物料放置在該承載台之一承載面上,該影像擷取裝置係以一固定之拍攝方向朝位於一該位置之該承載台的承載面拍攝之方式設置於該設置裝置。
藉此,該影像擷取裝置可拍攝該移載裝置之承載台的承載面上放置的物料,依照事先教導的模型,判斷物料姿態為正確或是異常,即可得知受測之物料是否有錯誤之放置狀態。所述事先教導的模型,例如可為事先拍攝好的正常狀態之照片(golden sample),或是事先建立之模擬機台運作之3D模型影像等等。當有異常狀態發生時,可透過燈號及/或顯示器讓使用者獲得通知並進一步了解當前的狀態,亦可藉由巡檢及遠端裝置確認物料已移載至何處。如此一來,本發明可藉由成本較低且體積較小之設備達到有效地偵測物料移載狀態之目的。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拍攝方向係非垂直於該承載台之承載面,換言之,該影像擷取裝置之鏡頭並非正對著所拍攝之承載台之承載面,而是由上而下傾斜地朝該承載台之承載面拍攝,更明確地說,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能定義出一實質上平行於該承載台之承載面的水平假想平面,該 影像擷取裝置之拍攝方向與該水平假想平面之間有一夾角,該夾角係以大於或等於40度且小於或等於65度尤佳,以得到較佳之視野(field of view;簡稱FOV)。然而,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該拍攝方向亦可垂直於該承載台之承載面。
此外,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能定義出一實質上垂直於該承載台之承載面且實質上平行於該承載台之移動方向的垂直假想平面,該影像擷取裝置之拍攝方向與該垂直假想平面之間的夾角係大於或等於0度且小於或等於75度。換言之,該拍攝方向不一定要位於該承載台之移動方向所定義出之垂直假想平面,而可(但不限於)相對於該垂直假想平面呈傾斜地朝該承載台之承載面拍攝,以得到更好的視野。
本發明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在使用時,只要該影像擷取裝置係設置於適當位置,其視野可涵蓋該承載台之至少一部分移動路徑,甚至只要在複數適當位置設置影像擷取裝置,即可拍攝該承載台位於其移動路徑之任一位置。本發明亦可在對應同一位置之處設置二(或甚至更多)影像擷取裝置,使得該承載台之承載面同時受該二影像擷取裝置拍攝,該二影像擷取裝置之拍攝方向可相對於前述之垂直假想平面呈不同方向之傾斜,甚至可相對於該垂直假想平面而相互對稱。利用複數影像擷取裝置拍攝位於同一位置之該承載台,不但可得到更好的視野,更可減少視覺誤差而使得影像辨識結果更為準確。
本發明更提供一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係使用前述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之影像擷取裝置擷取物料移載過程之影像,並更進一步地利用一感測器感測物料被吸附於該承載台之承載面的狀態,藉以偵測該移載裝置沿一物料移載路徑移載物料之狀態。詳而言之,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 定義出該移載裝置之一參考點在該物料移載路徑之多個取樣位置,並針對各該取樣位置建立至少一標準影像以及一對應該承載台吸附住所述物料之狀態的標準吸附狀態值。此步驟主要係建立如前述之事先教導的模型,因此,此步驟可(但不限於)進行一標準移載過程,並在該標準移載過程中該移載裝置之參考點位於該等取樣位置時,利用該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擷取該物料移載路徑之影像,以及利用該感測器感測對應該承載台吸附住所述物料之狀態的感測值,進而建立各該取樣位置之該至少一標準影像以及該標準吸附狀態值(對應著物料被確實吸附在承載面上的標準吸附狀態)。舉例而言,該承載台可藉由真空吸附方式、伯努力非接觸式吸附方式或靜電吸附方式吸附所述物料,而該感測器可為壓力感測器或電壓感測器,用以感測該承載台藉由前述吸附方式吸附所述物料之狀態所對應的壓力值或電壓值,亦即,該標準吸附狀態值為一標準壓力值或一標準電壓值。
進行一實際移載過程,並在該實際移載過程中該移載裝置之參考點位於各該取樣位置時,利用該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擷取該物料移載路徑之至少一實際移載影像、利用該感測器感測對應該承載台吸附所述物料之狀態的一實際感測值(對應著實際吸附狀態),以及將該實際移載影像及該實際感測值分別與其對應之標準影像及標準吸附狀態值進行比對。如同上述例子,該實際感測值可為一實際壓力值或一實際電壓值。
當該實際移載過程之任一該取樣位置的實際移載影像及實際感測值與其對應之標準影像及標準吸附狀態值有一特定之差異時,則判定物料移載異常。
換言之,當該實際移載過程之每一該取樣位置的實際移載影像及實際感測值與其對應之標準影像及標準吸附狀態值都未有所述之特定差異時,則判定物料移載正常。亦即,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係同時藉由影像 比對及吸附狀態比對來判斷物料移載狀態,如此之偵測方法可更精準地判斷物料的異常狀態,讓使用者可更快速地排除異常。
有關本發明所提供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及方法的詳細構造、特點、組裝或使用方式,將於後續的實施方式詳細說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發明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能瞭解,該等詳細說明以及實施本發明所列舉的特定實施例,僅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
10: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
20:移載裝置
21:第一水平驅動單元
22:垂直驅動單元
23:第二水平驅動單元
24A,24B:取放臂
25A,25B:承載台
251:承載面
252:真空吸孔
26,27:物料移載路徑
30:設置裝置
31:進站口
32:出站口
41:第一影像擷取裝置
42:第二影像擷取裝置
43:拍攝範圍
50:物料
61:真空感測器
62:資料庫
63:位置感測器
71,72:晶圓匣
D:拍攝方向
P1:進站口位置
P2:出站口位置
P3:縮回位置
P4:伸出位置
P5:第一位置
P6:第二位置
PL1:水平假想平面
PL2:垂直假想平面
θ1,θ2:夾角
R:參考點
圖1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的立體組合圖。
圖2為圖1沿剖線2-2之剖視圖。
圖3為圖1沿剖線3-3之剖視圖。
圖4及圖5係分別類同於圖2及圖3,惟顯示一第二水平驅動單元位於一進站口位置且二取放臂位於一縮回位置。
圖6及圖7係分別類同於圖4及圖5,惟顯示其中一該取放臂位於一伸出位置。
圖8及圖9係分別類同於圖6及圖7,惟顯示該第二水平驅動單元位於一出站口位置。
圖10係類同於圖2,惟更示意性地顯示出二晶圓匣以及二物料移載路徑。
圖11為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之部分構件的系統方塊圖。
圖12為本發明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的流程圖。
請先參閱圖1至圖3,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10包含有一移載裝置20、一設置裝置30,以及四影像擷取裝置41、42(例如照相機、攝影機等等)。
在本實施例中,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10係位於一半導體晶片製程之一工作站,該工作站可為執行移載、檢測、分撿、置晶、固化、沉浸、蝕刻、曝光、顯影、切割等等程序之工作站,意即,本發明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10能以同樣之架構應用於各個工作站,惟各個工作站執行其主要程序之架構與本發明較無關聯而未顯示於圖式中。
在本發明中,設置裝置係供影像擷取裝置固定地設置,使得影像擷取裝置之位置及拍攝方向皆為固定,以避免影響物料之位置演算。在本實施例中,該設置裝置30為一定義出該工作站範圍之機殼,包含有該工作站之一進站口31及一出站口32,各該影像擷取裝置41、42係固定於該機殼。然而,本發明中的設置裝置不限為機殼,只要可供影像擷取裝置固定地設置即可。
該移載裝置20係位於該機殼內部,包含有一第一水平驅動單元21、一設置於該第一水平驅動單元21上而能受其驅動而沿Y軸水平位移之垂直驅動單元22、一設置於該垂直驅動單元22上而能受其驅動而沿Z軸垂直位移之第二水平驅動單元23,以及設置於該第二水平驅動單元23上而能受其驅動而沿Y軸水平位移之二取放臂24A、24B(數量不限),各該取放臂24A、24B一端固定地設置一承載台25A、25B。該等水平及垂直驅動單元21、22、23之構造係與習知線性位移機構類同,容申請人在此不詳加敘述。該等承載台25A、25B、取放臂24A、24B、第二水平驅動單元23及垂直驅動單元22構成一移載單元,係能受該第一水平驅動單元21驅動而於一進站口位置P1(如圖4至圖7所示)與一出站口位置P2(如圖8至圖9所示)之間水平位移,各該取放 臂24A、24B連同與其固定之承載台25A、25B能受該第二水平驅動單元23驅動而於一縮回位置P3與一伸出位置P4之間水平位移,例如圖4及圖5中該二取放臂24A、24B皆位於縮回位置P3,圖6至圖9中取放臂24A位於縮回位置P3而取放臂24B位於伸出位置P4。各該承載台25A、25B係用以供一物料50放置在一承載面251上,以藉由前述之位移動作移載物料50。在本實施例中,物料應為已設於晶圓環之晶圓,惟為了顯示出承載台25A、25B之承載面251,本發明之圖式中僅顯示出晶圓環,而未顯示出晶圓,亦即圖式中係以晶圓環代表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10所偵測之物料。
本發明中影像擷取裝置之數量並無限制,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10的影像擷取裝置中包含二位於該工作站之進站口31的第一影像擷取裝置41,以及二位於該工作站之出站口32的第二影像擷取裝置42。各該影像擷取裝置41、42係以固定之拍攝方向D朝該等承載台25A、25B之移動路徑拍攝,藉由前述之位移動作,本實施例之各該承載台25A、25B的移動路徑概為圖4及圖5中各該承載台25A、25B所在之第一位置P5與圖8及圖9中承載台25A所在之第二位置P6之間的路徑。圖8及圖9中承載台25B之位置已超出此工作站,不在本實施例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10的偵測範圍。如圖4及圖5所示,該承載台25A位於該第一位置P5時,亦即該第二水平驅動單元23位於該進站口位置P1且該取放臂24A位於該縮回位置P3時,該承載台25A之承載面251係同時受該二第一影像擷取裝置41拍攝,亦即該二第一影像擷取裝置41可同時拍攝到該承載台25A所承載之物料50。如圖8及圖9所示,該承載台25A位於該第二位置P6時,亦即該第二水平驅動單元23位於該出站口位置P2且該取放臂24A位於該縮回位置P3時,該承載台25A之承載面251係同時受該二第二影像擷取裝置42拍攝,亦即該二第二影像擷取裝置42可同時拍攝到該承載台25A所承載之物料50。而在各該承載台25A、25B位 於該第一位置P5與該第二位置P6之間的任一位置時,其承載之物料係同時受至少該二第一影像擷取裝置41或該二第二影像擷取裝置42拍攝,例如,在圖6及圖7中,該第二水平驅動單元23係位於該進站口位置P1,且該取放臂24B位於該伸出位置P4,使得該承載台25B位於該第一位置P5與該第二位置P6之間,此時該承載台25B之承載面251係同時受該二第二影像擷取裝置42拍攝。
在本實施例中,各該影像擷取裝置41、42之拍攝方向D係非垂直於各該承載台25A、25B之承載面251,而是由上而下地傾斜拍攝,如圖3所示,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10能定義出一實質上平行於各該承載台25A、25B之承載面251的水平假想平面PL1,各該影像擷取裝置41、42之拍攝方向D與該水平假想平面PL1之間有一夾角θ1,該夾角θ1係以大於或等於40度且小於或等於65度尤佳,以得到較佳之視野。此外,如圖2所示,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10能定義出一實質上垂直於各該承載台25A、25B之承載面251且實質上平行於各該承載台25A、25B之移動方向(亦即平行於Y軸)的垂直假想平面PL2,各該影像擷取裝置41、42之拍攝方向D與該垂直假想平面PL2之間的夾角θ2可大於或等於0度且小於或等於75度,藉由相對於該垂直假想平面PL2傾斜之拍攝方向D可得到更好的視野。
由前述內容可得知,本發明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10在使用時,可在欲偵測之承載台位置的對應之處設置影像擷取裝置41、42,只要影像擷取裝置係設置於適當位置,並可(但不限於)傾斜適當角度,其視野可涵蓋承載台之至少一部分移動路徑,甚至只要在複數適當位置設置影像擷取裝置,即可拍攝承載台位於其移動路徑之任一位置。此外,利用複數影像擷取裝置拍攝位於同一位置之承載台,不但可得到更好的視野,更可減少視覺誤差而使得影像辨識結果更為準確。
藉此,本發明可藉由影像擷取裝置41、42拍攝移載裝置20之承載台的承載面251上放置的物料50,實際偵測時,將拍攝之照片與事先教導之模型比對,當比對結果為兩者差異大於一設定值(例如5%),則判斷有異常放置狀態,此時可透過燈號及/或顯示器讓使用者獲得通知並進一步了解當前的狀態,亦可藉由巡檢及遠端裝置確認物料已移載至何處。如此一來,本發明可藉由成本較低且體積較小之設備達到有效地偵測物料移載狀態之目的。前述事先教導的模型,例如可為事先拍攝好的正常狀態之照片(golden sample),或是事先建立之模擬機台運作之3D模型影像等等。
請參閱圖10及圖11,前述之移載裝置20的承載台25A、25B設有多個位於其承載面251之真空吸孔252,該等真空吸孔252係與一真空源(圖中未示)連通,藉以利用真空吸引之方式將物料50(例如薄型晶圓)固定地吸附在承載面251上,因此,本發明更提供一使用前述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10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不但如前所述地利用影像擷取裝置41、42擷取物料移載過程之影像,更進一步地利用一真空感測器61感測物料50被真空吸附於承載台25A、25B之承載面251的狀態。詳而言之,該真空感測器61可設於取放臂24A、24B或承載台25A、25B之底面,或者設於一連通該等真空吸孔252之真空管路(圖中未示)的末端,用以感測該真空管路及/或該等真空吸孔252的壓力進而測得其真空狀態,藉以判斷感測物料50是否被確實吸附在承載面251上。
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係用以偵測該移載裝置20沿一物料移載路徑移載物料之狀態。舉例而言,圖10所示之物料移載路徑26或27為該移載裝置20在將物料50(亦即晶圓連同晶圓環)自晶圓匣71或72取出後移載至出站口32的路徑,或者反方向地自出站口32接取物料50後移載至晶圓匣71或72的路徑。詳而言之,前述之移載裝置20的第二水平驅動單元23連同取放 臂24A、24B及承載台25A、25B係能受一設於該第二水平驅動單元23底部之旋轉驅動單元(圖中未示)驅動而旋轉,使得該第二水平驅動單元23除了可在呈圖10所示之方向時驅動各該取放臂24A、24B沿Y軸移動,亦可在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90度後驅動各該取放臂24A、24B沿X軸移動,因此,取放臂24A、24B可沿負X軸方向將物料50自晶圓匣71或72取出,然後先繼續沿負X軸方向移動一段距離,再沿正Y軸方向移動至出站口32。更明確地說,圖10所示之物料移載路徑26或27為該移載裝置20之一參考點R(例如承載面251之中心點)在前述過程所經過之路徑。
請參閱圖12,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
a)定義出該移載裝置20之參考點R在該物料移載路徑26或27之多個取樣位置,並針對各該取樣位置建立至少一標準影像以及一對應該承載台25A、25B吸附住物料50之狀態的標準吸附狀態值。
此步驟之目的亦即建立如前述之事先教導的模型,因此,此步驟可(但不限於)進行一標準移載過程,並在該標準移載過程中該移載裝置20之參考點R位於該等取樣位置時,利用該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41、42擷取該物料移載路徑26或27之影像,以及利用該真空感測器61感測對應當下之吸附狀態的感測值,亦即感測承載台25A、25B之真空吸孔252確實吸附住物料50時的吸附壓力值(對應著物料50被確實吸附在承載面251上的真空狀態),進而建立各該取樣位置之至少一標準影像以及一標準吸附狀態值(標準壓力值)(對應標準真空狀態)。
如前所述,本發明中影像擷取裝置之數量並無限制,在此標準移載過程中,每一影像擷取裝置在同一時間點(即同一取樣位置)會擷取一標準影像,因此同一取樣位置之標準影像可能為一或複數個。例如,本實施例中每一取樣位置會有該四影像擷取裝置41、42由不同方向所拍攝之四標準 影像。在本實施例中,該四影像擷取裝置41、42之視野共同構成一拍攝範圍43,該物料移載路徑26或27係同時受該四影像擷取裝置41、42拍攝且完全位於該拍攝範圍43內,因此物料50位於該物料移載路徑26或27之任一位置時都會被該等影像擷取裝置41、42至少其中之一拍攝到,甚至,該四影像擷取裝置41、42之位置係實質上對應於該移載裝置20之四角落,因此物料50位於該物料移載路徑26或27平行於Y軸的部分之任一位置時都會同時受至少該二第一影像擷取裝置41或該二第二影像擷取裝置42拍攝,如此可使得影像辨識結果更為準確。
在此標準移載過程中,各該影像擷取裝置41、42可(但不限於)持續地拍攝該物料移載路徑26或27(亦即連續拍照或錄影)而建立多個連續之標準影像,且一資料庫62同步記錄各該標準影像被建立時該移載裝置20之參考點R的位置以及該真空感測器61所感測到的標準壓力值(對應標準真空狀態)。詳而言之,該真空感測器61可持續感測該等真空吸孔252之壓力,以供該資料庫62在各該標準影像被建立時記錄當時的壓力值,同樣地,該移載裝置20之參考點R的位置可持續地受一位置感測器63感測,以供該資料庫62在各該標準影像被建立時記錄當時參考點R之位置,亦即參考點R之座標(X,Y,Z),該位置感測器63可為安裝於該工作站之適當位置的光學尺,或者亦可直接採用前述之驅動單元21、22、23中的驅動馬達(圖中未示)之編碼器(encoder)作為位置感測器,以藉由其對應馬達轉速之訊號換算出該參考點R之位置。
b)進行一實際移載過程,並在該實際移載過程中該移載裝置20之參考點R位於各該取樣位置時,利用該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41、42擷取該物料移載路徑26或27之至少一實際移載影像、利用該真空感測器61感測該承載台25A、25B之真空吸孔252的一實際壓力值(實際感測值)(對應著實 際真空狀態),以及將該實際移載影像及該實際壓力值(實際真空狀態)分別與其對應之標準影像及標準壓力值(標準真空狀態)進行比對。
換言之,此步驟b)所進行之實際移載過程係類同於前述步驟a)所進行之標準移載過程,事實上該標準移載過程即為一次未發生異常之實際移載過程,而將此過程中所記錄之影像及壓力值(真空狀態)作為標準資料(golden sample),之後即可將每次實際移載過程所拍攝之實際移載影像及測得之實際壓力值與標準資料進行比對,亦即不再進行步驟a)而僅重複步驟b)及c)。影像比對之方式係以同一影像擷取裝置在同一取樣位置的實際移載影像與標準影像比對,而真空狀態比對之方式則以同一取樣位置的實際壓力值與標準壓力值比對。
由前述內容可得知,該等取樣位置可不事先設定,而是在標準移載過程中影像擷取裝置擷取影像時同步記錄參考點R之位置,並以該等被記錄之位置作為取樣位置,而在實際移載過程中只要使影像擷取裝置開始拍攝時參考點R之位置以及擷取影像之頻率與標準移載過程相同,即可使實際移載過程之取樣位置與標準移載過程相同。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亦可事先設定取樣位置,而在參考點R位於各該取樣位置時拍攝影像以及記錄真空狀態。
c)當該實際移載過程之任一該取樣位置的實際移載影像及實際壓力值(實際真空狀態)與其對應之標準影像及標準壓力值(標準真空狀態)有一特定之差異時,則判定物料移載異常。
此判斷步驟係在前述之實際移載過程中進行,亦即每一取樣位置之實際移載影像及實際壓力值(實際真空狀態)產生後即進行比對並判斷此位置之狀態是否有異常。舉例而言,當某一取樣位置之實際移載影像與標準影像的比對結果為兩者差異大於一設定值(例如5%)時,則判斷物料位置 異常;當物料位置異常時,若實際壓力值(實際真空狀態)與標準壓力值(標準真空狀態)的比對結果為實際真空狀態正常(表示物料50仍然被吸附在承載面251上),例如兩者差異小於一設定值(例如5%或者低於5%),則可判定物料偏移(例如因碰撞所造成);當物料位置異常時,若實際真空狀態亦為異常,則可判定物料翻片。此外,在實際移載過程中若突然無法取得物料50的影像,且此時的實際真空狀態為異常,則可判定物料遺失(掉片)。當該實際移載過程之每一該取樣位置的實際移載影像及實際真空狀態與其對應之標準影像及標準真空狀態都未有所述之特定差異時,則判定物料移載正常。
必須加以說明的是,前述各個取樣位置之標準壓力值(對應物料50被確實吸附在承載面251上的標準真空狀態)(亦即標準吸附狀態值),可以全部設定成相同的壓力值,在此情況之下,在上述步驟b)中,以同一取樣位置的實際真空狀態與標準真空狀態比對時,係以各個取樣位置的實際壓力值與單一的標準壓力值比對。
此外,各該承載台25A、25B吸附物料之方式不限於採用真空吸附方式,例如亦可為伯努力非接觸式吸附方式或靜電吸附方式,因此在前述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中採用之感測器亦不限為真空感測器,且該感測器之感測值不限為壓力值。詳而言之,伯努力非接觸式吸附方式係在該承載台內部設置一中空氣體流道(圖中未示),並自該中空氣體流道之一進氣口注入壓縮氣體,使得壓縮氣體自該中空氣體流道之一出氣口高速噴出,藉由伯努力定律(Bernoulli's Law)所產生之效應,該出氣孔周圍的空氣會往該出氣孔高速流動而產生吸附作用,如此之伯努力非接觸式吸附方式與前述之真空吸附方式皆為利用空氣壓力而產生吸附作用,因此皆可藉由感測特定位置之空氣的壓力值而得知吸附狀態,惟,真空吸附方式對應之壓力值為負壓,而伯努力非接觸式吸附方式對應之壓力值為正壓。另外,靜電吸附方式係將該 承載台電性連接至一靜電產生器(圖中未示),以藉由該靜電產生器所提供之靜電而於該承載台之承載面產生吸附力(亦即靜電吸附力),此靜電吸附方式所對應之感測值即為電壓值,亦即,在標準移載過程建立之標準吸附狀態值為標準電壓值,在實際移載過程感測之實際感測值為實際電壓值。
綜上所陳,本發明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係同時藉由影像比對以及吸附狀態比對來判斷物料移載狀態,如此之偵測方法可更精準地判斷物料的異常狀態為偏移、翻片、遺失或者其他異常狀況,讓使用者可更快速地排除異常。
最後,必須再次說明,本發明於前揭實施例中所揭露的構成元件,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案之範圍,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變化,亦應為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0: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
20:移載裝置
21:第一水平驅動單元
22:垂直驅動單元
23:第二水平驅動單元
24A:取放臂
25A:承載台
251:承載面
30:設置裝置
31:進站口
32:出站口
41:第一影像擷取裝置
42:第二影像擷取裝置
50:物料
D:拍攝方向
PL2:垂直假想平面
θ2:夾角

Claims (16)

  1. 一種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包含有:一移載裝置,具有一能於複數位置之間移動的承載台,用以供一物料放置在該承載台之一承載面上;一設置裝置;至少二影像擷取裝置,係以一固定之拍攝方向朝位於一該位置之該承載台的承載面拍攝之方式固定地設置於該設置裝置高於該承載台的位置;以及一真空感測器,用以感測該承載台之一真空吸孔的實際壓力值;其中該複數位置包含一第一位置,該至少二影像擷取裝置中包含二第一影像擷取裝置,該承載台位於該第一位置時係同時受該二第一影像擷取裝置拍攝;其中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能定義出一實質上平行於該承載台之承載面的水平假想平面,各該影像擷取裝置之固定之拍攝方向與該水平假想平面之間有一夾角;其中各該影像擷取裝置之固定之拍攝方向與該水平假想平面之夾角係大於或等於40度且小於或等於65度;其中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能定義出一實質上垂直於該承載台之承載面且實質上平行於該承載台之移動方向的垂直假想平面,各該影像擷取裝置之固定之拍攝方向與該垂直假想平面之間的夾角係大於或等於0度且小於或等於75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其中該承載台之該複數位置中包含一第二位置,該至少二影像擷取裝置中包含二第二影像擷取裝置,該承載台位於該第二位置時係同時受該二第二影像擷取裝置拍攝。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其中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係位於一製程之一工作站,該二第一影像擷取裝置係位於該工作站之一進站口,該二第二影像擷取裝置係位於該工作站之一出站口。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其中該承載台位於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的任一位置時係同時受至少該二第一影像擷取裝置或該二第二影像擷取裝置拍攝。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其中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係位於一製程之一工作站,該二第一影像擷取裝置係位於該工作站之一進站口,該二第二影像擷取裝置係位於該工作站之一出站口。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其中該移載裝置包含有一第一水平驅動單元、一能受該第一水平驅動單元驅動而於一進站口位置與一出站口位置之間水平位移之第二水平驅動單元,以及一能受該第二水平驅動單元驅動而於一縮回位置與一伸出位置之間水平位移之取放臂,該承載台係固定於該取放臂。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其中當該第二水平驅動單元位於該進站口位置且該取放臂位於該縮回位置時,該承載台係同時受該二第一影像擷取裝置拍攝。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其中該至少二影像擷取裝置中包含二第二影像擷取裝置,當該第二水平驅動單元位於該出站口位置且該取放臂位於該縮回位置時,該承載台係同時受該二第一影像擷取裝置拍攝。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其中當該第二水平驅動單元位於該進站口位置且該取放臂位於該伸出位置時,該承載台係同時受該二第二影像擷取裝置拍攝。
  10. 一種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包含有一移載裝置,具有一能於複數位置之間移動的承載台,用以供一物料放置在該承載台之一承載面上;一設置裝置;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係以一固定之拍攝方向朝位於一該位置之該承載台的承載面拍攝之方式設置於該設置裝置;以及一真空感測器,用以感測該承載台之一真空吸孔的實際壓力值,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係用以偵測該移載裝置沿一物料移載路徑移載物料之狀態;該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定義出該移載裝置之一參考點在該物料移載路徑之多個取樣位置,並針對各該取樣位置建立至少一標準影像以及一對應該承載台吸附住所述物料之狀態的標準吸附狀態值;進行一實際移載過程,並在該實際移載過程中該移載裝置之參考點位於各該取樣位置時,利用該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擷取該物料移載路徑之至少一實際移載影像、利用一感測器感測對應該承載台吸附所述物料之狀態的一實際感測值,以及將該實際移載影像及該實際感測值分別與其對應之標準影像及標準吸附狀態值進行比對;以及當該實際移載過程之任一該取樣位置的實際移載影像及實際感測值與其對應之標準影像及標準吸附狀態值有一特定之差異時,則判定物料移載異常。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其中所述建立標準影像及標準吸附狀態值之步驟,係進行一標準移載過程,並在該標準移載過程中該移載裝置之參考點位於該等取樣位置時,利用該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擷取該物料移載路徑之影像而建立所述標準影像,以及利用該感測器感測該承載台吸附住所述物料之狀態而建立所述標準吸附狀態值。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其中在該標準移載過程中該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係持續地拍攝該物料移載路徑而建立多個 連續之該標準影像,且一資料庫同步記錄各該標準影像被建立時該移載裝置之參考點的位置以及該感測器所感測到的標準吸附狀態值;在該實際移載過程中該至少一影像擷取裝置係持續地拍攝該物料移載路徑而擷取多個連續之該實際移載影像,且該資料庫同步記錄各該實際移載影像被建立時該移載裝置之參考點的位置以及該感測器所感測到的實際感測值。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其中該物料移載路徑係同時受四該影像擷取裝置拍攝且完全位於該四影像擷取裝置之視野所共同構成之一拍攝範圍內。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其中該物料移載路徑係同時受四該影像擷取裝置拍攝,該四影像擷取裝置的位置係實質上對應於該移載裝置之四角落。
  15.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其中在該等取樣位置所建立之標準吸附狀態值係為相同。
  16.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物料移載狀態偵測方法,其中該感測器係感測該承載台藉由真空吸附方式或伯努力非接觸式吸附方式吸附所述物料之狀態所對應的壓力值或該承載台藉由靜電吸附方式吸附所述物料之狀態所對應的電壓值。
TW109127194A 2019-12-31 2020-08-11 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及方法 TWI7793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7313.3A CN113120596B (zh) 2019-12-31 2020-12-09 物料移载状态侦测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8650 2019-12-31
TW108148650 2019-12-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7573A TW202127573A (zh) 2021-07-16
TWI779329B true TWI779329B (zh) 2022-10-01

Family

ID=77908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7194A TWI779329B (zh) 2019-12-31 2020-08-11 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932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17327B (en) * 2001-09-12 2003-01-11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Smart suction -type wafer supporting board system
TW201007866A (en) * 2008-06-27 2010-02-16 Kla Tencor Corp Automated inspection using cell-cell subtraction perpendicular to stage motion direction
TW201343516A (zh) * 2012-02-07 2013-11-01 Tokyo Electron Ltd 基板處理裝置、基板處理方法及記憶媒體
TW201627681A (zh) * 2015-01-16 2016-08-01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檢測設備之操作方法
US20190067057A1 (en) * 2017-08-31 2019-02-2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wafer carriers
TW201918431A (zh) * 2017-11-08 2019-05-16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容器運送方法及倉儲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17327B (en) * 2001-09-12 2003-01-11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Smart suction -type wafer supporting board system
TW201007866A (en) * 2008-06-27 2010-02-16 Kla Tencor Corp Automated inspection using cell-cell subtraction perpendicular to stage motion direction
TW201343516A (zh) * 2012-02-07 2013-11-01 Tokyo Electron Ltd 基板處理裝置、基板處理方法及記憶媒體
TW201627681A (zh) * 2015-01-16 2016-08-01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檢測設備之操作方法
US20190067057A1 (en) * 2017-08-31 2019-02-2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wafer carriers
TW201918431A (zh) * 2017-11-08 2019-05-16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容器運送方法及倉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7573A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73194B1 (en) Manipulator system, image capturing system, transfer method of object, and carrier medium
KR101613135B1 (ko) 반도체 기판의 위치 검출 장치 및 위치 검출 방법
US1005627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electronic devices
TWI670154B (zh) 監控晶圓處理及晶圓處理機之系統及方法
TW201913864A (zh) 檢測晶圓載具的設備、方法及系統
TWI665749B (zh) 用於半導體或顯示系統領域的移送位置測量用試驗模型及利用該移送位置測量用試驗模型的精密移送測量方法
KR102533845B1 (ko) 반도체 프로세싱 툴과 선택가능하게 통합하는 스마트 진동 웨이퍼
CN102901920A (zh) 电子部件搬运装置以及电子部件搬运方法
TWI716570B (zh) 用於翻轉及多次檢測電子裝置的轉送系統
WO2019163275A1 (ja) コンタクト精度保証方法、コンタクト精度保証機構、および検査装置
CN111415889A (zh) 晶圆状态检测方法及半导体设备
TWI720891B (zh) 晶片封裝的檢測系統以及晶片封裝的檢測方法
CN111755929A (zh) 柔性电路板插入装置
US10727141B2 (en) Method for inspecting sensor package structure,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focus assistant loader of inspection apparatus
CN113120596B (zh) 物料移载状态侦测系统及方法
TWI779329B (zh) 物料移載狀態偵測系統及方法
KR102312797B1 (ko) 센서 패키지 구조의 결함 검출 방법
TWI595247B (zh) Electronic parts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parts inspection apparatus
TW202004201A (zh) 電子元件檢測設備
JP4760680B2 (ja) Icハンドラ用のチェンジキット
TWI671839B (zh) 電子零件搬送裝置及檢查裝置、定位裝置及方法、零件搬送裝置
TWM590775U (zh) 晶圓放置狀態偵測系統
TWI769737B (zh) 盒蓋裝卸機構及盒蓋檢測方法
TWI729520B (zh) 電子組件檢測系統
CN112216641B (zh) 用于传送电子元件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