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8023B -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8023B
TWI778023B TW107105933A TW107105933A TWI778023B TW I778023 B TWI778023 B TW I778023B TW 107105933 A TW107105933 A TW 107105933A TW 107105933 A TW107105933 A TW 107105933A TW I778023 B TWI778023 B TW I7780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rdware
control
function
program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5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5869A (zh
Inventor
嶋田翔三郎
柏本和俊
賽達斯維傑 佩爾拉
板本伸太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葳葳維爾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葳葳維爾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葳葳維爾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5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5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8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802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19/00Teaching not covered by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9B19/0053Computers, e.g. programm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1Configuring for operating with peripheral devices; Loading of device driv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0/00Remote-contro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oys, e.g. for toy vehicles
    • A63H30/02Electrical arrangements
    • A63H30/04Electrical arrangements u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3/00Other toys
    • A63H33/04Building blocks, strips, or similar building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4Graphical or visual programm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04Abstract machines for programme code execution, e.g. Java virtual machine [JVM], interpreters, emula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19/00Teaching not covered by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9B19/0069Engineering, e.g. mechanical, electrical desig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4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 H04Q2209/43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using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WPAN], e.g. 802.15, 802.15.1, 802.15.4, Bluetooth or ZigBe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 Toy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讓使用者藉由視覺性的操作來製作程式。 配對部101,進行使用者終端1與基本核心2的配對。程式製作部102,基於使用者的觸控操作來進行程式的製作。H(硬體)零件供給部121與S(軟體)零件供給部122分別將H零件與S零件供給至程式製作部102。零件結合部123,回應於使用者的觸控操作來結合各種H零件和各種S零件。程式執行部103,自程式存放部300抽出應該要執行的程式並執行該程式。通訊控制部105,經由第二近距離無線通訊部31,將程式執行部103已執行的程式的執行結果傳送至基本核心2。

Description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本發明關於控制裝置、控制方法、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先前,以兒童的教育為目的之組裝式玩具的提供已廣泛普及,且提案有為數眾多的關聯技術(例如專利文獻1)。 例如,根據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提供了一種組裝式方塊,其能夠藉由簡單的配線或程式撰寫來構築組裝式玩具。 根據該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即便是年齡較低的使用者,也能夠在不進行複雜作業或操作的情況之下來構築組裝式玩具。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10898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各組裝式方塊僅僅只是藉由既有的程式以單一的方式加以控制,在組裝式玩具的動作或控制的自由度上有其極限。 亦即,例如僅利用上述專利文獻1的技術,並不能執行將各組裝式方塊的各者的功能組合來製作程式的處理。 換言之,僅利用上述專利文獻1的技術,若要執行將各組裝式方塊的各者的功能加以組合這樣的高度處理,需要另外作出複數的程式。
本發明是鑑於這樣的狀況而完成,提供一種可讓使用者能夠藉由視覺性的操作來更容易地製作複雜的程式之技術。
(用於解決問題的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態樣的控制裝置為資訊處理系統中的控制裝置,該資訊處理系統包含前述控制裝置、1個以上的第1硬體元件及1個以上的第2硬體元件,其中該第1硬體元件具有藉由近距離無線通訊來與前述控制裝置配對的功能、以及與其他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該第2硬體元件具有與前述第1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以及發揮規定功能的功能;該控制裝置具備下述手段:控制執行手段,其執行將複數組的前述第1硬體元件與前述第2硬體元件加以組合來執行規定的一連串處理之控制;配對執行手段,其藉由規定方式的近距離無線通訊,對成為前述控制執行手段的控制對象之前述第1硬體元件與前述控制裝置執行配對;以及,提示手段,其將成為前述控制執行手段的控制對象之前述第1硬體元件與前述控制裝置的配對狀態加以提示。
本發明的一態樣的控制方法、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亦提供來作為與本發明的一態樣的資訊處理系統對應的控制方法、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發明的功效)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可讓使用者能夠藉由視覺性的操作來更容易地製作複雜的程式之技術。
以下,使用隨附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型態。
本發明是用來讓使用者藉由視覺性操作來更容易地製作複雜程式之技術性思想的創作。 使用者,能夠藉由操作被顯示在使用者介面(以下,稱為「程式製作畫面」)上的各種圖像(icon)來製作程式,其中該使用者介面是為了程式製作用而被顯示出來。 具體而言,例如使用者能夠目視到顯示於程式製作畫面上的下述圖像:表示對於特定硬體的動作加以指定之程式的內容的圖像(以下,稱作「硬體零件」或「H零件」)、及表示對於特定軟體的執行加以指定之程式的內容的圖像(以下,稱作「軟體零件」或「S零件」)。 並且,使用者藉由任意地移動該等圖像(例如拖曳及放下等),組合各種圖像來製作程式。 如此製作出的程式,例如能夠利用於組裝式玩具等之中。 也就是說,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資訊處理系統,由於能夠藉由容易的操作來製作程式,用來作為讓兒童學習程式的機制或作成方法的教材是非常有用的。
第1圖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資訊處理系統的構成的區塊圖。 第1圖所示的資訊處理系統,是包含下述構件之系統:使用者終端1,其由使用者來使用;m個基本核心2-1到2-m(m為1以上的任意整數值);以及,m個功能模組3-1至3-m。 進一步,使用者終端1,藉由各種方式,例如NFC(登錄商標,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訊)、Bluetooth(登錄商標,藍牙)等的各種方式來與基本核心2-1到2-m的各者進行通訊。 此外,以下在不需要個別區分基本核心2-1到2-m的各者時,將該等統稱為「基本核心2」,且在不需要個別區分功能模組3-1到3-m時,將該等統稱為「功能模組3」。
此處,針對本實施型態中所使用的基本核心2和功能模組3來加以簡單說明。 所謂基本核心2,是與後述的功能模組3連接來使用的硬體元件,藉由近距離無線通訊(例如以NFC(登錄商標)的規格為基準的通訊)來進行與使用者終端1的配對。 使用者終端1,藉由與規定的基本核心2-K進行配對,來識別基本核心2-K(K為1至m中的任意整數值)以及與基本核心2-K連接的規定的功能模組3-K。 功能模組3-K,例如是由溫度感測器等的各種感測器、蜂鳴器等的操作器具、馬達或電風扇等的驅動器具等所構成的硬體元件。
此處,針對上述使用者終端1與基本核心2-K的配對加以說明。本實施型態中,要製作至少伴隨著與基本核心2-K連接的功能模組3-K的動作之程式時,必須要對於使用者終端1與基本核心2-K進行利用近距離無線通訊的配對。
所謂配對,概略來說是指,使用近距離無線通訊來讓使用者終端1識別到基本核心2-K以及與其連接的功能模組3-K的種類或連接狀態等。
此外,詳細將在之後描述,一旦在使用者終端1中識別到功能模組3-K的種類或連接狀態等,與連接到的功能模組3-K對應的H零件便被顯示於程式製作畫面上。
第2圖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使用者終端1的硬體構成的一例的區塊圖。
使用者終端1,是由平板電腦等所構成。
使用者終端1,具備:CPU(中央處理單元)21、ROM(唯讀記憶體)22、RAM(隨機存取記憶體)23、匯流排24、輸入出介面25、觸控操作輸入部26、顯示部27、輸入部28、記憶部29、第一近距離無線通訊部30、第二近距離無線通訊部31、通訊部32、驅動器33及可移除式媒體34。
CPU 21,遵照被記錄於ROM 22中的程式或是被自記憶部29讀至RAM 23中的程式,來執行各種處理。
在RAM 23中,適當地記憶有CPU 21要執行各種處理時所需要的資訊等。
CPU 21、ROM 22及RAM 23,經由匯流排24來相互連接。該匯流排24上,亦連接有輸入出介面 25。在輸入出介面25上,連接有觸控操作輸入部26、顯示部27、輸入部28、記憶部29、第一近距離無線通訊部30、通訊部32及驅動器33。又,亦設有第二近距離無線通訊部31。
觸控操作輸入部26,例如是由積層於顯示部27上的靜電電容式或電阻膜式(感壓式)的位置輸入感測器所構成,並檢測出被施加觸控操作之位置的座標。
顯示部27,是由液晶等顯示器所構成,並顯示與程式製作相關的影像等之各種影像。
如此,本實施型態中,是藉由觸控操作輸入部26與顯示部27來構成觸控面板。
輸入部28,是由各種硬體等所構成,回應於使用者的指示操作來輸入各種資訊。
記憶部29,是由硬碟或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等所構成,並記憶有各種資訊。
第一近距離無線通訊部30,執行以下的控制:藉由例如遵照NFC(登錄商標)的規格的方式來進行近距離無線通訊。具體而言,例如上述,使用者終端1與基本核心2,藉由遵照NFC(登錄商標)的規格的方式來進行近距離無線通訊,以進行配對。
第二近距離無線通訊部31,執行以下的控制:藉由例如遵照Bluetooth(登錄商標)的規格的方式來進行近距離無線通訊。具體而言,例如將在使用者終端1中所製作出的程式的執行結果(包含指令等),藉由遵照Bluetooth(登錄商標)的規格的方式來傳送。 通訊部32,與第一近距離無線通訊部30和第二近距離無線通訊部31個別獨立,控制著經由網路來與其他裝置間進行的通訊。
驅動器33,根據需要而設置。在驅動器33中適當裝載有可移除式媒體34,該可移除式媒體34由磁碟、光碟、光磁碟或是半導體記憶等所構成。藉由驅動器33而自可移除式媒體34讀出的程式,根據需要而被安裝至記憶部29中。 又,針對被記憶在記憶部29中的各種資訊,可移除式媒體34亦能夠與記憶部29同樣地加以記憶。
第3圖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基本核心2的硬體構成之區塊圖。
基本核心2,是由規定的硬體元件所構成。 基本核心2,具備:CPU 41、ROM 42、RAM 43、匯流排44、第一近距離無線通訊部45、第二近距離無線通訊部46、連接部47及電源部48。
基本核心2的構成中,關於CPU 41、ROM 42、RAM 43、匯流排44、第一近距離無線通訊部45、第二近距離無線通訊部46,基本上與使用者終端1的構成相同,因此在此處省略該等構件的說明。
連接部47,進行與其他硬體元件(例如第1圖的功能模組3)的連接。 又,連接部47,具備模組間通訊部51與模組間電力傳達部52。 模組間通訊部51,執行以下的控制:例如藉由遵照LAN(區域網路)的規格的方式,來進行資料通訊。 模組間電力傳達部52,接收來自後述的電源部48的電力供給,並將電力傳達至其他的硬體元件(例如第1圖的功能模組3)。 電源部48,是電池等蓄電元件。電源部48,將電力供給至基本核心2,並經由模組間電力傳達部52來適當地將電力供給至功能模組3。
第4圖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功能模組3的硬體構成之區塊圖。
功能模組3,是由規定的硬體元件等所構成。 功能模組3,具備:CPU 61、ROM 62、RAM 63、匯流排64、連接部67、功能硬體68及電力供給部69。
功能模組3的構成中,關於CPU 61、ROM 62、RAM 63、匯流排64及連接部67,基本上與使用者終端1或基本核心2的構成相同,因此在此處省略該等構件的說明。 此外,在功能模組3中,亦可與基本核心2同樣設有第一近距離無線通訊部與第二近距離無線通訊部。
功能硬體68,例如是溫度感測器或蜂鳴器,為用來發揮各個功能模組所固有的功能之硬體等。 亦即,使用者所製作出的程式,是藉由適當地讓功能硬體68發揮其功能,來反映到實際的硬體上。 此處,本實施型態中,針對程式的執行存在有2種執行方法。亦即,一種是針對在使用者終端1中所製作出的程式,僅在使用者終端1處虛擬地執行,這種稱為「模擬執行」。另一方面,另一種是基於在使用者終端中所製作出的程式的執行結果,來使功能硬體68等動作,這種稱為「實機執行」。
電力供給部69,將經由模組間電力傳達部72而取得到的電力、或是自外部的電源(例如第5圖的電池單元BU)供給而來的電力,供給至功能模組3。
接著,使用第5圖來說明基本核心2-E(E是1至m中的任意整數值)和功能模組3-E的連接狀態之詳細內容。 第5圖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基本核心2-E和功能模組3-E連接在一起的狀態的構成的一例的圖。
第5圖中例示有基本核心2-E、功能模組3-E及電池單元PP。 基本核心2-E中,具備有:電池單元BU(例如,後述的第6圖的電源部48)、序列埠SP及近距離無線通訊部BT(例如,後述的第6圖的第2近距離無線通訊部46)。 電池單元BU,例如是電池等的蓄電元件,其將電力供給至基本核心2-E或功能模組3-E。 序列埠SP,是用來與基本核心2-E和其他硬體等連接的連接口(連接接頭)。 在第5圖的例子中,在基本核心2-E中具備序列埠SP,且在功能模組3-E中具備序列埠PS。並且,基本核心2-E與功能模組3-E,經由該等二個序列埠SP、PS來連接。 近距離無線通訊部BT,搭載(裝配)有IC卡(積體電路卡)等,該IC卡是用來藉由遵照規定的規格(例如Bluetooth(登錄商標))的方式來與其他硬體進行近距離無線通訊。 在第5圖的例子中,(在第5圖中並未圖示)使用者終端1與具備近距離無線通訊部BT的基本核心2-E,是藉由遵照Bluetooth(登錄商標)的方式來進行近距離無線通訊。 具體而言,例如在使用者終端1中所製作出的程式的執行結果(指令等),亦被傳送至基本核心2-E。更進一步說,在基本核心2-E取得自使用者終端1傳送而來的該程式的執行結果(指令等),並且進一步將該結果傳送至功能模組3-E。
又,功能模組3-E,具備輪胎T(例如第4圖的功能硬體68)。並且,如上述,功能模組3-E取得自基本核心2-E傳送而來的上述程式的執行結果(指令等)。第5圖的例子的功能模組3-E,遵照在使用者終端1所製作出的程式的執行結果(指令等),來驅動輪胎T。 此處,在第5圖的例子中,功能模組3-E上連接有電池單元PP。該電池單元PP,作為外部電源來對功能模組3-E供給電力。此外,如上述,若是可自基本核心2的電源部48(第3圖)等來對功能模組3-E供給電力,則電池單元PP並非必需的構成要素。
藉由這樣的使用者終端1、基本核心2及功能模組3的各種硬體與各種軟體的協同作用,能夠執行程式製作處理。 此處,所謂的程式製作處理,是指用來作成程式的處理,且該程式是用來使連接於基本核心2的功能模組3中的1個以上的功能模組3發揮功能。
為了實現該程式製作處理,使用者終端1、基本核心2及功能模組3,具有如第6圖所示的功能構成。 第6圖是表示第1圖的使用者終端1、基本核心2及功能模組3的功能構成的一例的功能區塊圖。 如第6圖所示,使用者終端1的CPU 21中,有配對部101、程式製作部102、程式執行部103、顯示控制部104及通訊控制部105在發揮功能。 又,使用者終端1的記憶部29的一區域中,設有:程式存放部500,其存放程式製作部102所製作出的程式;以及,S零件DB(軟體零件資料庫)600,其存放有各種S零件(軟體零件)。 並且,基本核心2的CPU 41中,有配對部201、終端通訊控制部202、功能模組通訊控制部203及主控制部204在發揮功能。 進一步,功能模組3的CPU 61中,有主控制部241與功能發揮部242在發揮功能。
使用者終端1的配對部101,經由第一近距離無線通訊部30,進行使用者終端1與基本核心2的配對。此外,該配對,在本實施型態中是藉由以NFC(登錄商標)為基準的近距離無線通訊來進行,但這僅為例示,亦可藉由任意方式的通訊來進行。 又,配對部101中,設有連接確認部111。連接確認部111,針對與使用者終端1配對的基本核心2和連接於該基本核心2上的功能模組3的種類或連接狀況加以確認。 此外,已由連接確認部11確認過的功能模組3的種類或連接狀況,經由顯示控制部104而被顯示於程式製作畫面。
程式製作部102,接受使用者的觸控操作來實際進行程式的製作。 此處,在程式製作部102中設有H零件供給部121、S零件供給部122、零件結合部123及確定部124。 H零件供給部121,經由顯示控制部104來將與功能模組3的種類對應的H零件顯示到程式製作畫面上,其中該功能模組3連接於藉由配對部101所配對出的基本核心2。 S零件供給部122,自S零件DB 600適當抽出S零件,並經由顯示控制部104來顯示到程式製作畫面上。 零件結合部123,回應於使用者的觸控操作來結合各種H零件和各種S零件。 最終製作出的程式中,連續地執行被如此結合的各種H零件和S零件中所指定的程式的內容。 確定部124,確定由使用者所製作出的程式的內容,並將該已被製作出的程式存放至程式存放部500。
程式執行部103,自被存放於程式存放部500中的程式中,抽出使用者希望要執行的程式並加以執行。 此處,在程式執行部103中設有模擬部131與實機部132。 模擬部131,其目的並非藉由使用者所製作出的程式來使基本核心2和功能模組3動作,而是虛擬地執行由程式執行部103所抽出的程式。 亦即,模擬部131,進行用來確認所製作出的程式實際上是否能夠正常執行等之模擬。此外,程式的執行結果,如後述,經由顯示控制部104而被顯示於顯示部27。 實機部132,其目的為藉由使用者所製作出的程式來使基本核心2和功能模組3動作,並執行由程式執行部103所抽出的程式。 亦即,程式執行部103,將已被製作出的程式的執行結果(指令等)傳送至基本核心2和功能模組3,以使功能模組3發揮功能。 此外,程式的執行結果,不僅經由顯示控制部104而被顯示於顯示部27,如後述,亦藉由通訊控制部105而被傳送至基本核心2。
顯示控制部104,執行用來將前述各種資訊等顯示於顯示部27之控制。
通訊控制部105,進行下述等的控制:經由第二近距離無線通訊部31,將在程式執行部103的實機部132所執行的程式的執行結果,傳送至基本核心2。 此外如前述,本實施型態中,第二近距離無線通訊部31,是藉由遵照Bluetooth(登錄商標)的規格的方式來進行近距離無線通訊。
基本核心2的配對部201,經由第一近距離無線通訊部45來與使用者終端1進行配對。 此處,第一近距離無線通訊部45,在基本核心2中獨立於系統之外。因此,在第一近距離無線通訊部45中預先寫入了第二近距離無線通訊部46的連接資訊(例如MAC(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並且配對部201讀入該MAC位址來實現根據Bluetooth(登錄商標)之與使用者終端1的配對。
終端通訊控制部202,例如執行下述等的控制:經由第二近距離無線通訊部46,取得自使用者終端1傳送而來的程式的執行結果。
此處,程式的執行時,在該程式中要發揮功能的功能模組3,必須要與規定的基本核心2連接。 亦即,至少在程式執行時,基本核心2與功能模組3,藉由連接部47與連接部67來相連接。 此處,之所以說至少在程式執行時,是因為基本核心2與功能模組3的連接,能夠獨立於基本核心2與使用者終端1的配對來進行。也就是說,可在配對前完成基本核心2與功能模組3的連接,亦可在配對後完成基本核心2與功能模組3的連接。在後者的情況下,藉由自功能模組3將本身的獨特ID(識別符)傳送至使用者終端1,使用者終端1便能夠識別該功能模組3是怎樣的構件(發揮怎樣的功能的構件)。 又,可在配對後將功能模組3自基本核心2拆下。此時,基本核心2,將功能模組3已被拆下的這件事通知給使用者終端1。使用者終端1,將已拆下的訊息顯示於使用者介面(UI,後述的第8圖的使用者顯示畫面等)上。更正確而言,本實施型態中,使用者終端1,在規定的功能模組3被自基本核心2拆下的情況下,使得用來表示與該規定的功能模組3對應的H零件的圖像,在使用者介面中成為非顯示狀態。 如此,便實現了配對後的功能模組3的熱插拔。亦即,對使用者來說,若一旦完成配對,之後便只要插拔與基本核心2相對的功能模組3即可。該插拔的狀態,在使用者終端1上的使用者介面亦可加以追蹤。 無論如何,在基本核心2與功能模組連接在一起的情況下,基本核心2的功能模組通訊控制部203,執行與經由連接部47來連接的功能模組3之通訊的控制。 例如,功能模組通訊控制部203,將後述的主控制部204所輸出的動作指示等傳送至功能模組3。
主控制部204,執行要在基本核心2中執行的各種處理的主要控制。 例如,主控制部204,基於藉由終端通訊控制部202所取得的程式的執行結果,來輸出用來發揮功能模組3的功能之動作指示等。
功能模組3的主控制部241,執行要在功能模組3中執行的各種處理的主要控制。 例如,經由連接部67來取得自基本核心2傳送而來的動作指示。
功能發揮部242,執行用來使功能硬體68執行藉由主控制部241所取得的動作指示之控制。 亦即,功能發揮部242,利用使功能硬體68執行藉由主控制部241所取得的動作指示,來發揮功能模組3的功能。
此外,第6圖中,僅圖示了電力供給部69將經由模組間電力傳達部72所取得到的電力供給至功能模組3的樣貌,但如上述,亦能夠將自外部電源(例如第5圖的電池單元BU)供給而來的電力供給至功能模組3。
第7圖是表示關於程式製作處理的狀態之遷移之狀態遷移圖,其中該程式製作處理利用了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資訊處理系統。 第7圖中,各狀態以1個楕圓形來表示,各個狀態是藉由含有SP之符號來加以判別。 自1個狀態到1個狀態的狀態遷移,一旦滿足規定條件(以下,稱作「狀態遷移條件」)便會被執行。 這樣的狀態遷移條件,在第7圖中是將包含A之符號附加在箭頭上來加以表現,該等箭頭表現自1個狀態到1個狀態的遷移。
本實施型態中,如第7圖所示,程式製作狀態SP1為基本的狀態。 程式製作狀態SP1中,使用者藉由讓使用者終端1與基本核心2接近來進行配對。 此外,此處所謂的接近,是藉由遵照NFC(登錄商標)規格的方式來進行近距離無線通訊時的有效距離,一般而言是指接近到10cm程度的距離為止。 亦即,使用者讓使用者終端1與基本核心2接近到10cm程度的距離為止,藉此滿足了狀態遷移條件A1。 如此一來,狀態便遷移到配對狀態SP2。藉此,H零件供給部121,經由顯示控制部104來將H零件顯示於程式製作畫面上。 然後,配對後,在使用者未進行操作達一定時間的情況下,便滿足狀態遷移條件A2。 如此一來,狀態便再次遷移至程式製作狀態SP1。
配對狀態SP2中,一旦使用者按下規定的操作元件(未圖示的程式執行按鈕等),便滿足狀態遷移條件A3。 如此一來,狀態便遷移至程式執行狀態SP3。 然後,與之前同樣地,在程式執行狀態SP3中,使用者藉由讓使用者終端1與基本核心2接近,來滿足狀態遷移條件A4。 如此一來,狀態便再次遷移至配對狀態SP2。
程式製作狀態SP1中,一旦使用者結束了程式的作成,並按下對程式的執行加以指示之規定的操作元件(未圖示的程式執行按鈕等),便滿足狀態遷移條件A12。 如此一來,狀態便遷移至程式執行狀態SP3。 此外,程式執行狀態SP3中,當使用者希望要追加或變更程式時,一旦按下規定的操作元件(未圖示的程式製作按鈕等),便滿足狀態遷移條件A13。 如此一來,狀態便遷移至程式製作狀態SP1。
此處,在程式執行狀態SP3中,如上述存在模擬狀態與實機狀態的這2種狀態。 程式執行狀態SP3中,該等2種狀態,是藉由讓使用者按下規定的操作元件(未圖示的模擬按鈕等),來滿足各個狀態中的狀態遷移條件A10或A11。 如此,程式執行狀態SP3中,模擬狀態與實機狀態能夠適當地進行遷移。
程式執行狀態SP3中,在程式執行後,一旦使用者按下規定的操作元件(未圖示的程式執行取消按鈕等),便滿足狀態遷移條件A5。 如此一來,狀態便遷移至停止狀態SP4。 並且,停止狀態SP4中,一旦使用者按下規定的操作元件(未圖示的程式執行按鈕等),便滿足狀態遷移條件A6。 如此一來,狀態便遷移至程式執行狀態SP3。
停止狀態SP4中,一旦使用者按下規定的操作元件(未圖示的程式製作應用程式的啟動按鍵等),便滿足狀態遷移條件A7。 如此一來,狀態便遷移至程式製作狀態SP1。 並且,程式製作狀態SP1中,一旦使用者按下規定的操作元件(未圖示的程式製作取消按鈕等),便滿足狀態遷移條件A8。 如此一來,狀態便遷移至停止狀態SP4。 此外,如第7圖所示,關於配對狀態SP2與停止狀態SP4,亦可進行直接遷移。
接著,使用第8圖和第9圖,對顯示在使用者終端1的顯示部27上的程式製作畫面的詳細加以說明。 第8圖關於第2圖的使用者終端1所執行的程式製作處理,是表示實際地顯示給使用者的畫面的一例的圖。
第8圖中,左半部是顯示給使用者的程式製作畫面(以下,稱為「使用者顯示畫面」),右半部則表示回應於實際製作出的程式來動作的各種硬體的示意圖(以下,稱為「硬體示意圖」)。 首先,第8圖(A),表示在使用者終端1上尚未完成對任一個基本核心2的配對的狀況。 亦即,若觀察第8圖(A)的硬體示意圖,使用者終端1,針對基本核心2-O及功能模組3-O(O是1至m中的任意整數值)和基本核心2-P及功能模組3-P(P是1至m中的O以外的任意整數值),尚未對任一者加以配對。 此外,功能模組3-O,能夠發揮按下式按鈕的功能。功能模組3-P,能夠發揮蜂鳴器的功能。 並且,若觀察第8圖(A)的使用者顯示畫面,在程式製作時,在顯示區域DA與H零件顯示區域DHA中未顯示圖像。此外,在S零件顯示區域DSA中顯示有計時器的圖像。
第8圖(B)表示以下狀況:已完成了使用者終端1與連接有功能模組3-O之基本核心2-O的配對,並且已完成了使用者終端1與連接有功能模組3-P之基本核心2-P的配對。 並且,若觀察第8圖(B)的使用者顯示畫面,與已完成配對的功能模組3-O對應的按下式按鈕的圖像、及與功能模組3-P對應的蜂鳴器的圖像,分別被顯示在H零件顯示區域DHB中。
第8圖(C)表示由使用者製作出的程式已被執行的狀況。 若觀察第8圖(C)的使用者顯示畫面,在程式製作時顯示區域DC中,自右邊起依序顯示有按下式按鈕的圖像、計時器(2s)、蜂鳴器的圖像,且藉由各者的圖像來分別結合。 使用者,如此能夠一邊目視到被顯示於使用者顯示畫面上的圖像,一邊自由組合各種H零件和各種S零件來加以結合,藉此將各個圖像所指定的內容組合來製作1個程作,並執行該程式。 若觀察第8圖(C)的硬體示意圖可知,作為同圖的使用者顯示畫面所表示的程式被執行後的結果,實現了這樣的動作:一旦按下式按鈕(功能模組3-O)被按下,則在2秒之後蜂鳴器(功能模組3-P)會響起。
第9圖關於第2圖的使用者終端1所執行的程式製作處理,是表示實際地顯示給使用者的畫面的一例的圖,且本例與第8圖的例子不同。
第9圖中,僅圖示出對使用者顯示的程式製作畫面,亦即使用者顯示畫面。 若觀察第9圖的使用者顯示畫面,在程式製作時顯示區域DD中,作為H零件在左側顯示有按鈕的圖像HB,且在右側顯示有全彩LED(發光二極體)的圖像HL。在該等之間,作為S零件,顯示有計時器的圖像ST及滑件的圖像SSR、SSG、SSB。計時器的圖像ST及滑件的圖像SSR、SSG、SSB的各者,其輸入側連接至圖像HB,輸出側連接至圖像HL。 此處,計時器的圖像ST,是一旦經過了被設定的時間後便會輸出觸發資訊的S零件。換言之,計時器的圖像ST,是輸出0或1的數位訊號的S零件。 相對之下,滑件的圖像SSR、SSG、SSB是可輸出0到255之間的任意數值的S零件。換言之,滑件的圖像SSR、SSG、SSB是輸出類比訊號的S零件。 如此,S零件,能夠將類比訊號等各式各樣的資訊作為輸出入資訊來加以運用。至於H零件,若是對應的功能模組3能夠輸出入類比訊號等各式各樣的資訊,則也能夠對應地將類比訊號等各式各樣的資訊作為輸出入資訊來加以運用。 第9圖的例子中,一旦使用者顯示畫面中所示的程式被執行,且押下式按鈕(未圖示的功能模組)被按下,則在經過規定期間後,滑件的圖像SSR、SSG、SSB的各者的輸出值被作為R值、G值、B值的各者來傳達至LED(未圖示的功能模組),因此可實現藉由以該R值、G值、B值所確定的顏色來點亮LED的動作。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型態,在能夠達成本發明的目的的範圍中的變化、改良等也包含於本發明中。
例如,在第8圖所示的實施型態中,作為功能模組3-O和功能模組3-P是採用了按下式按鈕與蜂鳴器,但功能模組3所發揮的功能並不特別限定於上述的實施型態。 以下,一邊參照第10圖,一邊說明採用與上述實施型態不同的手法的幾個其他實施型態。
第10圖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的具體例的圖,該具體例是與第5圖和第8圖不同的例子。 若觀察第10圖(a),作為功能模組M1,採用了附有螺旋槳之玩具火箭。 例如,在第10圖(a)的例子中,一旦由規定的使用者H1按下程式的執行按鈕,便會製作出在倒數10秒後使螺旋槳旋轉的程式並加以執行。 此外,關於與功能模組M1連接的基本核心B1或發揮倒數的功能的功能模組MC(例如揚聲器等),雖未加以圖示,但例如被置放於功能模組M1的內部。
又,若觀察第10圖(b),作為功能模組M1,採用了玩具電車。 例如,在第10圖(b)的例子中,一旦由規定的使用者H2按下程式的執行按鈕,便會製作出反應人的聲音等來讓電車發車的程式並加以執行。 此外,在第10圖(b)中亦與第10圖(a)同樣地,關於與功能模組M2連接的基本核心B2或發揮捕捉聲音之功能的功能模組MA(例如語音感測器等),雖未加以圖示,但例如被置放於功能模組M2的內部。 本發明,可藉由這樣的各種實施型態來加以實施,在多數的實施型態中,特別是要製作兒童教育用的組裝式玩具中所使用的程式時非常有用。 由於能夠在視覺上確認到被顯示於程式製作畫面上的圖像,即便使用者是兒童,也能夠安全且容易地製作程式,又,對於自己所製作出的程式,能夠在實機上使其動作,因此兒童能夠對於程式的製作樂在其中而不會玩膩。 如此,藉由讓兒童一邊玩樂一邊進行程式的製作,便能夠讓兒童熟悉一般而言難以接觸的程式。 進一步,若將第10圖中未圖示的基本核心2與使用者終端1加以配對,功能模組M1、M2等的功能模組3便可自由拆裝,且該拆裝的狀態亦被反映至程式製作畫面中。因此,兒童也能夠享受硬體設計的樂趣。
此處,對於本實施型態中的輸出入資訊加以補充。本實施型態中,藉由組合各種H零件或各種S零件,來連續地執行各種圖像所指定的程式的內容。 該等各者的程式的輸出入資訊,不僅只是如第8圖所示的單純的觸發資訊,也能夠將如第9圖所示的類比訊號等各式各樣的資訊作為輸出入資訊來運用。 亦即,例如,本實施型態中的輸出入資訊,能夠將藉由溫度感測器所取得到的資訊(例如,溫度15度)直接作為類比資訊等的資訊來加以輸出,並用於程式的製作。因此,即便是無法僅藉由數位訊號來實現的複雜資訊處理,也可加以實現。
接著,對連接識別處理加以說明。所謂連接識別處理,是讓使用者終端1識別與使用者終端1配對的基本核心2上所連接的功能模組3,並將該功能模組3的各連接狀態顯示於使用者終端1的一連串處理。 第11圖是表示藉由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資訊處理系統來執行的連接狀態識別處理時,實際地顯示在第2圖的使用者終端1的畫面的一例的圖。 第11圖中,與第8圖同樣地,在左半部表示使用者顯示畫面(對使用者顯示的程式製作畫面),並在右半部表示硬體示意圖(回應於實際製作出的程式來動作的各種硬體的示意圖)。此外,關於使用者顯示畫面與硬體示意圖的圖示,在後述的第12圖和第13圖也相同。
第11圖(A),根據硬體示意圖,是表示使用者終端1與基本核心2已完成配對的狀況,該基本核心2上連接有功能模組3-1、3-2。此處,功能模組3-1、3-2的各者,能夠發揮按鈕的功能。 第11圖(A)的使用者顯示畫面的H零件顯示區域中,顯示有已完成配對的基本核心2上所連接的功能模組3-1、3-2的圖像(顯示成按鈕的圖像)。此外,在第11圖(A)的狀態中,因為由使用者所實行的程式作成尚未開始進行,因此在使用者顯示畫面的程式製作時顯示區域中未顯示任何內容。
第11圖(B),根據硬體示意圖,與第11(A)同樣地是表示使用者終端1與基本核心2已完成配對的狀況,該基本核心2上連接有功能模組3-1、3-2。 第11圖(B)的使用者顯示畫面的H零件的顯示區域中,顯示有已完成配對的基本核心2上所連接的功能模組3-1、3-2的圖像(顯示成按鈕的圖像)。在第11圖(B)的狀態中,已進行由使用者所實行的程式作成,在使用者顯示畫面的程式製作時顯示區域中,在與功能模組3-1對應的按鈕的圖案的輸出側,連接有「聲音 正確」這樣的圖像,且在與功能模組3-2對應的按鈕的圖案的輸出側,連接有「文件朗讀 你好」這樣的圖像。 在第11圖(B)的狀態中,一旦執行由使用者所製作出的程式,當按下功能模組3-1的按鈕時,便會實際輸出「正確」的聲音,又,當按下功能模組3-2的按鈕時,便會朗讀出「你好」這樣的文本。
第11圖(C),根據硬體示意圖,是表示在第11圖(B)的狀態之後因為某種原因而造成與使用者終端1配對的基本核心2和功能模組3-1、3-2間被切斷的狀況。 第11圖(C)的狀態中,在使用者顯示畫面的程式製作時顯示區域中,與功能模組3-1對應的按鈕的圖像被消除,而在相同位置中顯示出用來表示「切斷」的圖像。同樣地,與功能模組3-2對應的按鈕的圖像被消除,而在相同位置中顯示出用來表示「切斷」的圖像。
接著,對再連接關聯性附加處理加以說明。所謂再連接關聯性附加處理,是針對已與使用者終端1配對過的基本核心2,讓使用者終端1識別曾經一度切斷後又再度連接上的功能模組3,恢復該功能模組3的各連接狀態並顯示於使用者終端1上的一連串處理。 第12圖是藉由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資訊處理系統來執行的再連接關聯性附加處理時,實際地顯示在第2圖的使用者終端的畫面的一例的圖。
一旦進行再連接關聯性附加處理,如第12圖所示,在使用者顯示畫面的程式製作時顯示區域中,在切斷狀態(第11圖(C)的狀態)中所顯示的用來表示「切斷」的2個圖像被消除,並在各自的相同位置處重新再顯示與功能模組3-1、3-2的各者對應的2個按鈕的圖像。
此處,在存在有2個以上的連接狀態已恢復的同一種(按鈕等)功能模組3的情況下(例如在第12圖的例子中,存在有2個按鈕的功能模組3-1、3-2的情況),針對應該要對哪個硬體零件來附加上關聯性,有著存在複數種組合的問題。 關於這點,例如在功能模組3(硬體零件)與軟體零件於程式中已被附加上關聯性的情況下,使用者終端1可針對該功能模組3(硬體零件)來預先記憶住可獨特地加以識別的符號,並在當功能模組3的連接狀態恢復時,基於該符號來自動恢復與軟體零件之關連性附加。
第13圖是藉由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資訊處理系統來執行的再連接關聯性附加處理時,實際地顯示在第2圖的使用者終端的畫面的一例的圖,且該處理是與第12圖不同例子的處理。 在第13圖的例子的再連接關聯性附加處理中,針對已與使用者終端1配對的基本核心2,藉由使用者終端1來識別曾經一度切斷後又再度連接上的功能模組3-1、3-2,並且在該功能模組3-1、3-2的各連接狀態恢復時,由使用者來確認該恢復的情形。 亦即,根據第13圖的硬體示意圖,存在有複數台連接狀態已恢復的功能模組3的情況下(第13圖的例子中,是存在有功能模組3-1、3-2這樣2台的情況),要讓使用者確認其恢復情形的對象之功能模組3(第13圖的例子中是功能模組3-1),其LED亮起。藉此,使用者能夠確實地目視到該對象。 並且,在使用者顯示畫面的程式製作時顯示區域中,以接近與對象的功能模組3(第13圖的例子中是功能模組3-1)對應的按鈕的圖像的方式來顯示確認對話框。該確認對話框,例如顯示以下訊息:「連接上插頭的分支是現在LED亮起的按鈕嗎?是 否」。 使用者,對於使用者終端1能夠進行「是」或「否」的選擇操作。 在完成了「是」的選擇操作的情況下,針對與功能模組3-1對應的按鈕的圖像的輸出側,「聲音 正確」的圖像的連接(關聯性附加)便會恢復。 此外,功能模組3-2側的連接的恢復,同樣可一邊顯示功能模組3-2的LED,一邊以接近與該功能模組3-2對應的按鈕的圖像的方式來顯示確認對話框。或者,亦可在功能模組3-1的連接恢復的同時,自動恢復功能模組3-2的連接。
此外,第11圖至第13圖中所圖示者僅為例示。亦即,包含控制裝置(使用者終端1)、1個以上的第1硬體元件(基本核心2)、及2個以上的第2硬體元件(功能模組3)之資訊處理系統中的前述控制裝置(使用者終端1)和前述第1硬體元件(基本核心2),能夠執行包含如下述的步驟的控制處理,其中該第1硬體元件具有藉由近距離無線通訊來與前述控制裝置(使用者終端1)配對的功能、以及與其他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該第2硬體元件具有與前述第1硬體元件(基本核心2)通訊的功能、以及發揮規定功能的功能。 亦即,前述資訊處理系統,能夠執行包含下述步驟的控制處理:處理關聯性附加步驟,其將組合前述2個以上的第2硬體元件(功能模組3)來執行的規定的一連串處理,與每個前述第2硬體元件(功能模組3)附加上關聯性,其中該等2個以上的第2硬體元件與前述第1硬體元件(基本核心2)通訊,且該第1硬體元件已與前述控制裝置(使用者終端1)配對;通訊狀態檢測步驟,其對在前述處理關聯性附加步驟中已被與規定的一連串處理附加上關聯性的前述2個以上的第2硬體元件(功能模組3)和前述1個以上的第1硬體元件(基本核心2)之間的通訊狀態被切斷的情形加以檢測;及,關聯性附加確認步驟,當在前述通訊狀態檢測步驟中被檢測到與前述1個以上的第1硬體元件(基本核心2)之間的通訊狀態被切斷的前述2個以上的第2硬體元件(功能模組3),與前述1個以上的第1硬體元件(基本核心2)之間的通訊狀態已恢復時,在已被附加上關聯性的每個處理中,針對是否有與前述2個以上的第2硬體元件(功能模組3)的任一者附加上關聯性來進行確認。
又例如,上述實施型態中,使用者終端1與基本核心2的配對是藉由遵照NFC(登錄商標)規格的方式的近距離無線通訊來進行,但並不限定於這種方式。配對不限於近距離無線通訊,可藉由任何手段來進行配對。 進一步言之,上述實施型態中,是藉由遵照Bluetooth(登錄商標)等的規格的方式,利用近距離無線通訊來傳送在使用者終端1中所製作出的程式的執行結果,但並不特別限定於這種方式。製作出的程式,不限於近距離無線通訊,可藉由任何手段來加以傳送。
又例如,上述本實施型態中,是將基本核心2的數量與功能模組3的數量均設為m個來加以說明,但並不限定於這樣的實施型態。亦即,基本核心2的數量與功能模組3的數量,可為相同亦可為不同。 也就是說,針對1台基本核心2,可連接s台(s是1以上的任意整數值)的功能模組3。
又例如,上述一連串的處理,能夠藉由硬體來執行,亦能夠藉由軟體來執行。 換言之,第6圖的功能性構成僅為例示,並不特別加以限定。 亦即,只要在資訊處理系統中具備能夠整體執行上述的一連串處理的功能便已足夠,至於要用怎樣的功能區塊來實現該功能,則並不特別限定於第4圖的例子。又,功能區塊的存在場所也不特別限定於第6圖,可在任意位置。 又,1個功能區塊,可單獨藉由硬體所構成、單獨藉由軟體所構成,或者由硬體和軟體的組合所構成。
又例如,在藉由軟體來執行一連串的處理的情況下,構成該軟體的程式,是自網路或記錄媒體來安裝到電腦中。 電腦,可為組裝有專用硬體的電腦。 又,電腦,可為藉由安裝了各種程式來執行各種功能的電腦,例如是伺服器,或是其他泛用的智慧型手機或個人電腦。
又例如,包含這種程式之記錄媒體,為了要將程式提供給使用者,不僅可藉由在裝置本體之外另行配給的未圖示的可移除式媒體來加以構成,亦可藉由被預先安裝在裝置本體中的狀態來提供給使用者的記錄媒體來加以構成。
此外,本說明書中,記錄媒體中所記錄的程式中所撰寫的步驟,不僅當然包含沿著其順序來依序先後進行的處理,就算是不一定依序加以處理,而是並列或個別加以執行的處理也包含於其中。 又,本說明書中,系統的用語,是指藉由複數個裝置或複數個手段來構成的整體裝置。
以上,換言之,應用本發明的資訊處理系統,能夠採用具有如以下的構成的各式各樣實施型態。 亦即,應用本發明的資訊處理裝置,只要是以下的構成即可:一種資訊處理系統中的控制裝置,該資訊處理系統包含前述控制裝置、1個以上的第1硬體元件、及1個以上的第2硬體元件,其中該第1硬體元件具有藉由近距離無線通訊來與前述控制裝置配對的功能、以及與其他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該第2硬體元件具有與前述第1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以及發揮規定功能的功能,前述控制裝置具備:控制執行手段(例如第6圖的程式執行部103),其執行將複數組的前述第1硬體元件與前述第2硬體元件加以組合來執行規定的一連串處理之控制;配對執行手段(例如第6圖的配對部101),其藉由規定方式的近距離無線通訊,對成為前述控制執行手段的控制對象之前述第1硬體元件與前述控制裝置執行配對;提示手段(例如第6圖的連接確認部111),其將成為前述控制執行手段的控制對象之前述第1硬體元件與前述控制裝置的配對狀態加以提示。
藉此,使用者能夠一邊在視覺上確認所製作的程式的內容,一邊藉由容易的操作(組合圖像並加以連結等)來製作程式。
1:使用者終端
2:基本核心
2-1~2-m:基本核心
3:功能模組
3-1~3-m:功能模組
21:中央處理單元
22:唯讀記憶體
23:隨機存取記憶體
24:匯流排
25:輸入出介面
26:觸控操作輸入部
27:顯示部
28:輸入部
29:記憶部
30:第一近距離無線通訊部
101:配對部
102:程式製作部
103:程式執行部
104:顯示控制部
105:通訊控制部
111:連接確認部
121:硬體零件供給部
122:軟體零件供給部
123:零件結合部
124:確定部
131:模擬部
132:實機部
201:配對部
202:終端通訊控制部
203:功能模組通訊控制部
31‧‧‧第二近距離無線通訊部 32‧‧‧通訊部 33‧‧‧驅動器 34‧‧‧可移除式媒體 41‧‧‧中央處理單元 42‧‧‧唯讀記憶體 43‧‧‧隨機存取記憶體 44‧‧‧匯流排 45‧‧‧第一近距離無線通訊部 46‧‧‧第二近距離無線通訊部 47‧‧‧連接部 48‧‧‧電源部 51‧‧‧模組間通訊部 52‧‧‧模組間電力傳達部 61‧‧‧中央處理單元 62‧‧‧唯讀記憶體 63‧‧‧隨機存取記憶體 64‧‧‧匯流排 67‧‧‧連接部 68‧‧‧功能硬體 69‧‧‧電力供給部 71‧‧‧模組間通訊部 72‧‧‧模組間電力傳達部 204‧‧‧主控制部 241‧‧‧主控制部 242‧‧‧功能發揮部 500‧‧‧程式存放部 600‧‧‧軟體零件資料庫 BT‧‧‧近距離無線通訊部 BU‧‧‧電池單元 DA、DB、DC、DD‧‧‧程式製作時顯示區域 DHA‧‧‧硬體零件顯示區域 DHB‧‧‧軟體零件顯示區域 DSA‧‧‧使用者 H1、H2‧‧‧按鈕的圖像 HB‧‧‧全彩LED的圖像 HL‧‧‧功能模組 M1、M2‧‧‧電池單元 PP‧‧‧序列埠 PS‧‧‧序列埠 SP‧‧‧程式製作狀態 SP1‧‧‧配對狀態 SP2‧‧‧程式執行狀態 SP3‧‧‧停止狀態 SP4‧‧‧滑件的圖像 SSR、SSG、SSB‧‧‧計時器的圖像 ST‧‧‧輪胎 T‧‧‧狀態遷移條件 A1~A12
第1圖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資訊處理系統的構成的區塊圖。 第2圖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使用者終端的硬體構成的一例的區塊圖。 第3圖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基本核心的硬體構成的一例的區塊圖。 第4圖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功能模組的硬體構成的一例的區塊圖。 第5圖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基本核心和功能模組連接在一起的狀態的構成的一例的圖。 第6圖是表示第2圖的使用者終端、第3圖的基本核心及第4圖的功能模組的構成例的功能區塊圖。 第7圖是表示關於程式製作處理的狀態的遷移的狀態遷移圖,其中該程式製作處理利用了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資訊處理系統。 第8圖是表示程式製作處理時,實際地顯示給使用者的畫面的一例的圖,其中該程式製作處理利用了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資訊處理系統。 第9圖是表示程式製作處理時,實際地顯示給使用者的畫面的一例的圖,該例與第8圖為不同的例子,其中該程式製作處理利用了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資訊處理系統。 第10圖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具體一例的圖。 第11圖是藉由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資訊處理系統來執行的連接狀態識別處理時,實際地顯示在第2圖的使用者終端的畫面的一例的圖。 第12圖是藉由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資訊處理系統來執行的再連接關聯性附加處理時,實際地顯示在第2圖的使用者終端的畫面的一例的圖。 第13圖是藉由本發明的一實施型態之資訊處理系統來執行的再連接關聯性附加處理時,實際地顯示在第2圖的使用者終端的畫面的一例的圖,且該處理是第12圖不同例子的處理。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使用者終端
2‧‧‧基本核心
3‧‧‧功能模組
21‧‧‧中央處理單元
101‧‧‧配對部
102‧‧‧程式製作部
103‧‧‧程式執行部
104‧‧‧顯示控制部
26‧‧‧觸控操作輸入部
27‧‧‧顯示部
29‧‧‧記憶部
30‧‧‧第一近距離無線通訊部
31‧‧‧第二近距離無線通訊部
41‧‧‧中央處理單元
45‧‧‧第一近距離無線通訊部
46‧‧‧第二近距離無線通訊部
47‧‧‧連接部
48‧‧‧電源部
51‧‧‧模組間通訊部
52‧‧‧模組間電力傳達部
61‧‧‧中央處理單元
67‧‧‧連接部
68‧‧‧功能硬體
69‧‧‧電力供給部
71‧‧‧模組間通訊部
72‧‧‧模組間電力傳達部
105‧‧‧通訊控制部
111‧‧‧連接確認部
121‧‧‧硬體零件供給部
122‧‧‧軟體零件供給部
123‧‧‧零件結合部
124‧‧‧確定部
131‧‧‧模擬部
132‧‧‧實機部
201‧‧‧配對部
202‧‧‧終端通訊控制部
203‧‧‧功能模組通訊控制部
204‧‧‧主控制部
241‧‧‧主控制部
242‧‧‧功能發揮部
500‧‧‧程式存放部
600‧‧‧軟體零件資料庫

Claims (10)

  1. 一種控制裝置,其為資訊處理系統中的控制裝置,該資訊處理系統包含前述控制裝置、複數個第1硬體元件及複數個第2硬體元件,其中該第1硬體元件具有藉由近距離無線通訊來與前述控制裝置配對的功能、以及與其他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該第2硬體元件具有與前述第1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以及發揮規定功能的功能;該控制裝置具備下述手段:記憶手段,其存放有程式,該程式用於與前述規定功能有關的程式製作;控制執行手段,其執行將前述第1硬體元件與前述第2硬體元件加以組合來執行規定的一連串處理之控制;配對執行手段,其藉由規定方式的第1近距離無線通訊,對成為前述控制執行手段的控制對象之前述第1硬體元件的一個與前述控制裝置執行配對;提示手段,其將成為前述控制執行手段的控制對象之前述第1硬體元件的一個與前述控制裝置的配對狀態加以提示,或是將與前述第1硬體元件的一個連接的一個以上的前述第2硬體元件的種類或連接狀況,與該配對狀態一併加以提示;通訊控制手段,其藉由規定方式的第2近距離無線通訊,將程式的執行結果傳送至前述第1硬體元件的一個, 該程式是製作來使成為要執行前述規定的一連串處理的控制對象之前述第1硬體元件的一個以及其所連接的1個以上的前述第2硬體元件發揮功能;以及,確定手段,其基於前述程式的執行結果,確定前述製作出的程式的內容,並將該程式存放至前述記憶手段。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執行手段包含下述手段:模擬手段,其在前述控制裝置內虛擬地執行前述規定的一連串處理;以及,執行手段,其一邊與成為控制對象之前述第1硬體元件通訊,一邊實際地執行前述規定的一連串處理。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前述第1硬體元件的各者包含:近距離無線通訊部,其與前述控制裝置進行近距離無線通訊;電池單元;以及,序列埠,其分別與一個第2硬體元件的序列埠連接成一組,並且前述電池單元將電力供給至前述第1硬體元件和前述第2硬體元件。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操作接受部,其接受為了執行前述規定的一連串處理而自複數個零件之中將2個以上的零件組合起來的操作,該等複數個零件包含硬體零件與軟體零件,該硬體零件表 示前述第1硬體元件與前述第2硬體元件的組合,該軟體零件在前述控制裝置內發揮規定的功能;以及,確定部,其對前述2個以上的零件的組合加以確定;並且,前述控制執行手段,執行下述控制:基於前述確定部已確定的前述2個以上的零件的組合,來執行前述規定的一連串處理。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前述複數個零件,包含1個以上的輸入或輸出類比訊號之零件。
  6. 一種控制方法,其為資訊處理系統中的控制裝置所執行的控制方法,該資訊處理系統包含前述控制裝置、複數個第1硬體元件及複數個第2硬體元件,其中該第1硬體元件具有藉由近距離無線通訊來與前述控制裝置配對的功能、以及與其他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該第2硬體元件具有與前述第1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以及發揮規定功能的功能;該控制方法包含下述步驟:控制執行步驟,其執行將前述第1硬體元件與前述第2硬體元件加以組合來執行規定的一連串處理之控制;配對執行步驟,其藉由規定方式的第1近距離無線通訊,對成為前述控制執行步驟中的控制對象之前述第1硬體元件的一個與前述控制裝置執行配對;以及,提示步驟,其將成為前述控制執行步驟中的控制對象之前述第1硬體元件的一個與前述控制裝置的配對狀態 加以提示,或是將與前述第1硬體元件的一個連接的一個以上的前述第2硬體元件的種類或連接狀況,與該配對狀態一併加以提示;通訊控制步驟,其藉由規定方式的第2近距離無線通訊,將程式的執行結果傳送至前述第1硬體元件的一個,該程式是製作來使成為要執行前述規定的一連串處理的控制對象之前述第1硬體元件的一個以及其所連接的1個以上的前述第2硬體元件發揮功能;以及,確定步驟,其基於前述程式的執行結果,確定前述製作出的程式的內容,並藉由控制處理器將該程式存放至前述記憶手段。
  7. 一種程式,其使電腦執行控制處理,該電腦控制資訊處理系統中的控制裝置,該資訊處理系統包含前述控制裝置、複數個第1硬體元件及複數個第2硬體元件,其中該第1硬體元件具有藉由近距離無線通訊來與前述控制裝置配對的功能、以及與其他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該第2硬體元件具有與前述第1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以及發揮規定功能的功能;前述控制處理包含下述步驟:控制執行步驟,其執行將前述第1硬體元件與前述第2硬體元件加以組合來執行規定的一連串處理之控制;配對執行步驟,其藉由規定方式的第1近距離無線通訊,對成為前述控制執行步驟中的控制對象之前述第1 硬體元件的一個與前述控制裝置執行配對;以及,提示步驟,其將成為前述控制執行步驟中的控制對象之前述第1硬體元件的一個與前述控制裝置的配對狀態加以提示,或是將與前述第1硬體元件的一個連接的一個以上的前述第2硬體元件的種類或連接狀況,與該配對狀態一併加以提示;通訊控制步驟,其藉由規定方式的第2近距離無線通訊,將程式的執行結果傳送至前述第1硬體元件的一個,該程式是製作來使成為要執行前述規定的一連串處理的控制對象之前述第1硬體元件的一個以及其所連接的1個以上的前述第2硬體元件發揮功能;以及,確定步驟,其基於前述程式的執行結果,確定前述製作出的程式的內容,並將該程式存放至前述記憶手段。
  8.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作為資訊處理系統中的第1硬體元件來發揮功能,該資訊處理系統包含控制裝置、複數個前述第1硬體元件及複數個第2硬體元件,其中該第1硬體元件具有藉由近距離無線通訊來與前述控制裝置配對的功能、以及與其他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該第2硬體元件具有與前述第1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以及發揮規定功能的功能;該資訊處理裝置具備下述手段:通訊控制手段,其控制與前述複數個第2硬體元件的一個的通訊; 配對執行手段,其在前述控制裝置中,要執行組合前述第1硬體元件與前述第2硬體元件來執行規定的一連串處理之控制的情況下,當該資訊處理裝置成為控制對象時,藉由規定方式的第1近距離無線通訊,對該資訊處理裝置與前述控制裝置執行配對;以及,通訊控制手段,其藉由規定方式的第2近距離無線通訊,自前述控制裝置接收程式的執行結果,該程式是製作來使成為控制對象的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以及其所連接的1個以上的前述第2硬體元件發揮功能。
  9.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由資訊處理系統中的第1硬體元件所執行,該資訊處理系統包含控制裝置、複數個第1硬體元件及複數個第2硬體元件,其中該第1硬體元件具有藉由近距離無線通訊來與前述控制裝置配對的功能、以及與其他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該第2硬體元件具有與前述第1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以及發揮規定功能的功能;該資訊處理方法包含下述步驟:通訊控制步驟,其控制與前述複數個第2硬體元件的一個的通訊;配對執行步驟,其在前述控制裝置中,要執行組合前述第1硬體元件與前述第2硬體元件來執行規定的一連串處理之控制的情況下,當該資訊處理裝置成為控制對象時,藉由規定方式的第1近距離無線通訊,對該資訊處理 裝置與前述控制裝置執行配對;以及,通訊控制步驟,其藉由規定方式的第2近距離無線通訊,自前述控制裝置接收程式的執行結果,該程式是製作來使成為控制對象的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以及其所連接的1個以上的前述第2硬體元件發揮功能。
  10. 一種程式,其使電腦執行控制處理,該電腦控制資訊處理系統中的第1硬體元件,該資訊處理系統包含控制裝置、複數個前述第1硬體元件及複數個第2硬體元件,其中該第1硬體元件具有藉由近距離無線通訊來與前述控制裝置配對的功能、以及與其他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該第2硬體元件具有與前述第1硬體元件通訊的功能、以及發揮規定功能的功能;該控制處理包含下述步驟:通訊控制步驟,其控制與前述複數個第2硬體元件的一個的通訊;配對執行步驟,其在前述控制裝置中,要執行組合前述第1硬體元件與前述第2硬體元件來執行規定的一連串處理之控制的情況下,當該資訊處理裝置成為控制對象時,藉由規定方式的第1近距離無線通訊,對該資訊處理裝置與前述控制裝置執行配對;以及,通訊控制步驟,其藉由規定方式的第2近距離無線通訊,自前述控制裝置接收程式的執行結果,該程式是製作 來使成為控制對象的前述資訊處理裝置以及其所連接的1個以上的前述第2硬體元件發揮功能。
TW107105933A 2017-02-24 2018-02-22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TWI7780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4019 2017-02-24
JP2017034019 2017-0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5869A TW201835869A (zh) 2018-10-01
TWI778023B true TWI778023B (zh) 2022-09-21

Family

ID=63253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5933A TWI778023B (zh) 2017-02-24 2018-02-22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4196B2 (zh)
EP (1) EP3588270B1 (zh)
JP (1) JP6959976B2 (zh)
KR (1) KR102286283B1 (zh)
CN (1) CN110462584B (zh)
SG (1) SG11201907828XA (zh)
TW (1) TWI778023B (zh)
WO (1) WO20181554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61187B2 (ja) * 2018-06-20 2021-04-21 Vivita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2020095532A (ja) * 2018-12-13 2020-06-18 Vivita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11684414A (zh) * 2019-04-29 2020-09-1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可视化编程控制装置、可编程控制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编程控制系统
CN113542852B (zh) * 2021-07-13 2023-03-24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及与外部设备快速配对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7299A (ja) * 2000-06-21 2002-0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バイス制御プログラム開発手段及び実行手段
CN101896239A (zh) * 2007-10-11 2010-11-24 乐高公司 玩具构建系统
TWM489679U (en) * 2014-05-23 2014-11-11 Genius Toy Taiwan Co Ltd Wireless remote-control toy
CN204134197U (zh) * 2014-08-07 2015-02-04 深圳市捷通语音电子有限公司 智能玩具系统
US20160057298A1 (en) * 2014-08-21 2016-02-25 Konica Minolta, In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portable terminal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N106462404A (zh) * 2014-05-15 2017-02-22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7253B2 (ja) 1996-10-09 2006-09-27 株式会社システムワット 組立ブロック及び組立式玩具システム
US7756485B2 (en) * 2006-11-13 2010-07-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method and mobile device for displaying wireless mode indicators
US20090005071A1 (en) * 2007-06-28 2009-01-01 Apple Inc. Event Triggered Content Presentation
US8874093B2 (en) * 2007-12-13 2014-10-28 Motorola Mobility Llc Scenarios creation system for a mobile device
JP4886063B2 (ja) * 2009-12-04 2012-02-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状態報知装置、状態報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676991B2 (en) * 2010-01-13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mechanisms and systems for enabling, transmitting and maintaining interactivity features on mobile devices in a mobile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873671B2 (ja) * 2011-09-16 2016-03-01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
JP5930777B2 (ja) 2012-03-05 2016-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携帯端末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印刷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20140090297A (ko) * 2012-12-20 2014-07-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 통신(nfc)을 이용하는 화상 형성 방법 및 장치
US9052891B2 (en) * 2013-05-14 2015-06-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clarative configuration and execution of card content management operations for trusted service manager
CN104219374A (zh) * 2013-06-04 2014-12-17 李旭阳 基于下一代智能手机的人机交互系统
KR102147686B1 (ko) * 2013-06-21 2020-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브젝트 실행 장치 및 방법
US20150220246A1 (en) * 2014-02-05 2015-08-06 Rolli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Physical Structures for Pest Control
KR102288777B1 (ko) * 2014-09-22 2021-08-1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 제어 장치 및 이의 조명 제어 방법
JP6425600B2 (ja) * 2015-03-30 2018-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9854654B2 (en) * 2016-02-03 2017-12-26 Pqj Corp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 of a programmable lighting fixture with embedded memor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7299A (ja) * 2000-06-21 2002-0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バイス制御プログラム開発手段及び実行手段
CN101896239A (zh) * 2007-10-11 2010-11-24 乐高公司 玩具构建系统
CN106462404A (zh) * 2014-05-15 2017-02-22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TWM489679U (en) * 2014-05-23 2014-11-11 Genius Toy Taiwan Co Ltd Wireless remote-control toy
CN204134197U (zh) * 2014-08-07 2015-02-04 深圳市捷通语音电子有限公司 智能玩具系统
US20160057298A1 (en) * 2014-08-21 2016-02-25 Konica Minolta, In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portable terminal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86283B1 (ko) 2021-08-04
CN110462584A (zh) 2019-11-15
JP6959976B2 (ja) 2021-11-05
WO2018155483A1 (ja) 2018-08-30
TW201835869A (zh) 2018-10-01
EP3588270B1 (en) 2022-06-01
US11024196B2 (en) 2021-06-01
SG11201907828XA (en) 2019-09-27
KR20190131030A (ko) 2019-11-25
JPWO2018155483A1 (ja) 2020-01-16
US20190378433A1 (en) 2019-12-12
EP3588270A1 (en) 2020-01-01
CN110462584B (zh) 2022-11-25
EP3588270A4 (en) 2020-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8023B (zh)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US1122743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user virtual reality remote training
KR102069096B1 (ko) 피지컬 디바이스의 직접적 원격 제어 장치
WO2017186001A1 (en) Education system using virtual robots
EP3576077A1 (en) Unplugged real coding block
WO2012100742A1 (zh) 交互式电子积木系统
US20170232611A1 (en) Educational systems comprising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therewith
CN108319457A (zh) 积木式硬件编程套件
de Albuquerque Wheler et al. Toy user interface design—tools for child–computer interaction
EP3669957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N207976872U (zh) 积木式硬件编程套件
TW201331755A (zh) 音訊控制系統
JP2023032976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TW202032367A (zh) 資訊處理系統
Coelho Multimodal interface for an intelligent wheelchair
JP2022084961A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114141079B (zh) 智能产线mr虚拟训练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TW201124906A (en) Interactive system
Glenn The Makar Project: Empowering Youth to Design, Build, and Play Through Interactions with Augmented Reality, Physical Prototyping,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stivill-Castro et al. Mobile robots for an e-mail interface for people who are blind
Elfving et al. Joystick for Marine Maneuvering
Daghameen et al. Alphabets Learning Game Using Video Projection Mapp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