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6479B - 離子佈植裝置及機械手臂 - Google Patents

離子佈植裝置及機械手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6479B
TWI776479B TW110114594A TW110114594A TWI776479B TW I776479 B TWI776479 B TW I776479B TW 110114594 A TW110114594 A TW 110114594A TW 110114594 A TW110114594 A TW 110114594A TW I776479 B TWI776479 B TW I7764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m
opening
axis direction
ion implantation
wafer hol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4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1564A (zh
Inventor
林群傑
林偉政
Original Assignee
漢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漢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漢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1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1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6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647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Magnetic Heads (AREA)

Abstract

申請人提出一種機械手臂及一種離子佈植裝置,所述機械手臂包含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垂直臂及晶圓固持器。所述第一臂、第二臂及第三臂之長軸方向垂直於Z軸方向。所述第二臂之前端樞接於第一臂之後端。所述第三臂之前端樞接於第二臂之後端。所述垂直臂之下端固接於第三臂之後端。所述晶圓固持器沿一樞接方向樞接於垂直臂之上端,所述樞接方向垂直於垂直臂之長軸方向且所述樞接方向不平行於第三臂之長軸方向。

Description

離子佈植裝置及機械手臂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離子佈植裝置以及用以執行離子佈植之機械手臂。
習知之離子佈植製程通常使用掃描機器人執行晶圓的固持與植入角度的調整。與僅在水平面上傳輸晶圓之傳輸機器人不同,掃描機器人必須允許晶圓於水平面與垂直面之間作切換,以承接傳輸機器人所提供之晶圓,再將晶圓切換到垂直平面,允許離子束自側方射向位於垂直平面之晶圓以執行離子佈植。在部分製程,掃描機器人調整晶圓所處的平面與離子束之入射方向呈現一夾角,以允許採用不同入射角執行離子佈植。
前述製程面臨幾項問題,首先,自側方或以一入射夾角射向機械手臂之離子束可能導致機構老化而影響運作,使維修的頻率增加。
其次,採用金屬材質之機械手臂受到離子束的轟擊後,金屬粒子容易脫離機械手臂之表面而導致真空腔室內的汙染。
最後,考量真空腔室的大小限制,必須兼顧手臂運作不得占用過多空間而仍能完成整片晶圓的佈植製程。舉例而言,在部分離子佈植製程,透過機械臂相對於樞接軸徑向地來回旋轉,以進行一維弧線掃描;如果希望執行具有二維掃描的離子佈植製程,通常是透過位於反應室內的驅動馬達,驅使機械臂沿Z軸方向逐步遞增或遞減其高度,相對於行進的離子束呈二維鋸齒形掃描,從而在二維方向上將均勻劑量的離子注入到工件中。
然而,發明人認識到,上述的掃描方式縱使可以沿Z軸方向進行掃描,但Z軸方向的自由度通常限制為50mm至140mm,而常見晶圓的直徑通常為300mm,顯然超過機械臂的掃描高度範圍,因此,較難使用一般的離子佈植裝置來進行大面積的二維掃描,或需要更龐大複雜的離子佈植裝置才可能實現,反而增加離子佈植設備所需反應室空間及設備成本。
有鑑於此,申請人提出一種機械手臂。所述機械手臂用以使一工件沿一掃描軸移動以執行該工件之離子佈植,該掃描軸位於一水平面(X-Y plane)上且垂直於一Z軸方向,該機械手臂包含:一第一臂,包含一前端及一後端,該第一臂之長軸方向垂直於該Z軸方向;一第二臂,包含一前端及一後端,該第二臂之長軸方向垂直於該Z軸方向且該第二臂之前端樞接於該第一臂之後端;一第三臂,包含一前端及一後端,該第三臂之長軸方向垂直於該Z軸方向且該第三臂之前端樞接於該第二臂之後端;一垂直臂,包含一上端及一下端,該垂直臂之下端固接於該第三臂之後端;以及一晶圓固持器,具有用以固持該工件之一固持面,該晶圓固持器沿一樞接方向樞接於該垂直臂之上端,該樞接方向垂直於該垂直臂之長軸方向且該樞接方向不平行於該第三臂之長軸方向。
申請人還提出一種離子佈植裝置,所述離子佈植裝置包含:一滑動密封組件,包含:一固定板,連接於一反應室之一腔壁,該固定板具有沿一Z軸方向延伸之一貫通口;一第一滑板,相反於該反應室而位於該固定板的一外表面,該第一滑板係沿該Z軸方向可滑動於該外表面,該第一滑板具有面向該貫通口之一第一開口,且沿該Z軸方向,該第一開口之口徑小於該貫通口之口徑;一第二滑板,相反於該反應室而位於該第一滑板的一第一表面,該第二滑板係可滑動於該第一表面,該第二滑板具有面向該第一開口之一第二開口,且沿該Z軸方向,該第二開口之口徑小於該第一開口之口徑;一連接桿,垂直於該Z軸方向且位於該第二開口,該連接桿包含一驅動端、通過該第一開口及該貫通口之桿體、以及位於該反應室內之一連接端;以及一驅動單元,連接於該連接桿之該驅動端且位於該反應室外,其中,該驅動單元用於驅動該連接桿沿該Z軸方向移動;以及前述之一機械手臂,其中,該第一臂的長度小於該連接桿的長度,該第一臂的前端樞接於該連接桿的該連接端。
以下藉由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的圖式詳加說明,當更容易瞭解本發明之目的、技術內容、特點及其所達成之功效。
以下將詳述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作為例示。在說明書的描述中,為了使讀者對本發明有較完整的瞭解,提供了許多特定細節;然而,本發明可能在省略部分或全部特定細節的前提下仍可實施。圖式中相同或類似之元件將以相同或類似符號來表示。特別注意的是,圖式僅為示意之用,並非代表元件實際之尺寸或數量,有些細節可能未完全繪出,以求圖式之簡潔。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機械手臂於初始狀態之示意圖,請參照圖1。依據一些實施例,機械手臂2包含第一臂21、第二臂23、第三臂25、垂直臂26以及晶圓固持器28。第一臂21、第二臂23及第三臂25之長軸方向皆垂直於Z軸方向,且平行於水平面(即X-Y平面)。第二臂23的前端230樞接於第一臂21的後端212,第三臂25的前端250樞接於第二臂23的後端232。垂直臂26之下端固接於第三臂25的後端252,且垂直臂26之上端耦接晶圓固持器28。晶圓固持器28具有固持面用於承載例如晶圓等工件。晶圓固持器28可為靜電吸盤(chuck),但不以此為限。依據一些實施例,垂直臂26之上端設置有轉動機構27,轉動機構27連接於晶圓固持器28,且轉動機構27可驅動晶圓固持器28相對於X軸旋轉。舉例而言,轉動機構27驅動晶圓固持器28之表面法向量N旋轉至垂直於Z軸方向,以面向離子束R。所述轉動機構27可以是但不限於馬達、齒輪組、皮帶傳動機構。舉例而言,請參照圖2,將馬達設置於垂直臂26之內部,馬達之轉軸連接於晶圓固持器28之後側,如此一來,晶圓固持器28之固持面的仰角(俯角)得以被調整,此可以為改變離子束之入射角度的方法之一,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此外,請參照圖4與圖7,透過改變晶圓固持器28之固持面,可以讓晶圓固持器28在晶圓裝載、卸載模式(wafer load/unload position)與初始離子佈植模式(implant position)切換,在此,晶圓裝載、卸載模式可定義為晶圓固持器28其固持面的法向量N平行於座標軸Z;初始離子佈植模式可定義為固持面的法向量N平行於座標軸Y,亦即為離子束R進行的方向。
依據一些實施例,垂直臂26使晶圓固持器28相對遠離第一臂21、第二臂23及第三臂25。如此一來,避免第一臂21、第二臂23及第三臂25受到離子束照射之機會,從而防止機構老化,降低維修頻率。依據一些實施例,將轉動機構27包含轉軸、傳動元件及馬達。所述傳動元件可以是但不限於皮帶、鍊條、連桿或齒輪組。舉例而言,將轉軸設置於垂直臂26之上端,轉軸連接於晶圓固持器28之後側,將一馬達設置於鏤空之垂直臂26之內部,並以皮帶連接所述轉軸與馬達以調整晶圓固持器28之固持面的仰角(俯角)。如此一來,馬達得以設置於垂直臂26之內部或垂直臂26之下端,從而避免被離子束照射,增加元件成本相對較高之馬達的使用壽命。此外,晶圓固持器28相對遠離第一臂21、第二臂23及第三臂25,當第一臂21、第二臂23及第三臂25之表面材質採用金屬,因離子束不照射到第一臂21、第二臂23及第三臂25,而不會造成真空腔室內發生金屬微粒汙染。請參照圖2,依據一些實施例,晶圓固持器28設置於垂直臂26之側邊,而自離子束入射方向觀察第三臂25、垂直臂26及晶圓固持器28,三者呈現「ㄈ」型結構。如此一來,無論離子束以正向或以一入射偏角射向晶圓固持器28,皆不易照射到第三臂25或垂直臂26,從而避免前述機構老化或污染之問題。依據一些實施例,晶圓固持器28設置於轉軸且所述轉軸之長度足夠長,使晶圓固持器28之幾何中心至垂直臂26之表面的距離大於固持面之一半外徑。因此,離子束射向晶圓固持器28時,不易照射到垂直臂26。依據一些實施例,垂直臂26朝向離子束入射方向之表面為不具弧度之一平面。如此一來,即使離子束射向垂直臂26,亦不會造成離子束朝多個方向反射而影響周圍腔室。舉例而言,請參照圖2,垂直臂26之主體可以為長方體或多個平面組成之立體結構。
請參照圖3,依據一些實施例,第一臂21及第二臂23於掃描過程中提供晶圓固持器28延座標軸X之方向移動,於此實施例,掃描軸S1平行於X軸向。第三臂25的配置,允許機械手臂2增加晶圓固持器28延座標軸Y與座標軸Y所構成平面上移動之自由度,從而允許調整晶圓固持器28與離子束發射源之角度,以因應不同之製程條件。此外,第三臂25之長度足夠提供較遠的傳輸距離,允許將晶圓固持器28移動至遠處晶圓交換點而承接傳輸機器人所提供之晶圓,再將其移動回執行離子佈植之空間範圍。依據一些實施例,為提供承載或傳輸晶圓時之穩定性,垂直臂26固接於第三臂25以確保晶圓方向於傳輸過程中不發生偏移。
請參照圖1,依據一些實施例,晶圓固持器28樞接於垂直臂26之樞接方向D1垂直於垂直臂26之長軸方向,且樞接方向D1不平行於第三臂之長軸方向D2(呈現空間中之歪斜線)。依據一些實施例,樞接方向D1與第三臂之長軸方向D2之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等於30度。依據一些實施例,第三臂25之長軸之長度大於晶圓固持器28加垂直臂26之寬度W,樞接方向D1與第三臂之長軸方向D2之夾角洽使晶圓固持器28之固持面之切線通過第三樞接單元24。依據一些實施例,第三樞接單元24具有旋轉軸D3,第一樞接單元20具有旋轉軸D4,在機械手臂2組裝的基態時,該晶圓固持器28的固持面具有切線D5,樞接方向D1與第三臂之長軸方向D2具有一夾角,該夾角洽使旋轉軸D3、旋轉軸D4、與切線D5共軸。如此一來,機械手臂2處於組裝基態時,共軸之軸線得以與離子束之射出方向對齊,從而允許對機械手臂2之整體進行校準。此外,當設計者在規劃手臂之移動軌跡時,僅需針對第三樞接單元24於X-Y平面之位置作為基準點進行設計調整,即可確保晶圓固持器28於X-Y平面之位置。此外,請參照圖1,藉由前述配置,當機械手臂2處於初始狀態時,整體機械手臂2的占地面積(footprint)極小,利於晶圓代工廠之空間配置。
圖4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機械手臂之示意圖,請參照圖4。依據一些實施例,垂直臂配置有蓋體(圖未示)與開口261,開口261之配置位置對應於垂直臂26內之轉動機構27,蓋體可拆卸地設置於開口上。所述可拆卸可以指自開口261完全卸除蓋體,或自開口261卸除以活頁連接於垂直臂26之蓋體。如此一來,通過開口261,轉動機構27得以被置換或維修。依據一些實施例,開口261與蓋體不朝向離子束之入射方向,以避免離子束照射。
圖5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機械手臂之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實施例之機械手臂之爆炸圖,請一併參照圖5及圖6。依據一些實施例,機械手臂2包含多個保護殼29,保護殼29分別設置於第三臂25之上表面、垂直臂26之側表面以及晶圓固持器28之後側之表面。依據一些實施例,當離子束以正向射向晶圓固持器28,為避免離子束直接照射到垂直臂26,至少於垂直臂26朝向離子束發射源之表面設置保護殼29。依據一些實施例,當離子束以一傾角射向晶圓固持器28(舉例而言,參照圖11,以掃描軸S2執行離子佈植),為避免離子束直接照射到晶圓固持器28之後側,至少於晶圓固持器28之後側之表面設置保護殼29。依據一些實施例,當晶圓固持器28之固持面以一俯角執行離子佈植,為避免被固持面所反射之離子束直接照射到第三臂25之上表面,至少於第三臂25之上表面設置保護殼29。依據一些實施例,當晶圓固持器28之固持面以一俯角執行離子佈植,為避免被固持面所反射之離子束直接照射到腔室之下表面而導致汙染,設置晶圓固持器28之樞接方向D1不平行於第三臂之長軸方向D2,且晶圓固持器28相對第三樞接單元24遠離離子束之發射源。如此一來,於離子植入過程中,無論第三臂25被第一臂21及第二臂23移動到任何位置,設置於第三臂25上表面之保護殼29皆可直接承受自固持面所反射之離子束,而不會照射到腔室之下表面。依據一些實施例,保護殼29之表面材質為石墨、矽或矽化物。所述表面材質可以指鍍膜之表面或均勻材質之表面,例如採用矽化物鍍膜之金屬板或採用石墨板。
圖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離子佈植裝置之立體示意圖。圖8A為圖7所示實施例之滑動密封組件的第一視角示意圖。圖8B為圖7所示實施例之滑動密封組件的第二視角示意圖。圖9為圖7所示實施例之離子佈植裝置沿Z軸方向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10為圖7所示實施例之離子佈植裝置沿X軸方向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請一併參照圖7至圖10,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離子佈植裝置包含一滑動密封組件1以及一機械手臂2。離子佈植裝置位於離子佈植設備的反應室100內。於此,反應室100空間定義出X軸方向、Y軸方向、及Z軸方向,且此三軸方向係相互垂直,在本實施例中,離子束R的行進方向係平行於Y軸方向而注入反應室100,但不限於此。
滑動密封組件1包含一固定板10、一第一滑板12、一第二滑板14、連接桿16以及一驅動單元18。滑動密封組件1位於反應室100側面,且滑動密封組件1透過固定板10連接於腔壁102。舉例而言,固定板10連接於反應室100的腔壁102,例如:固定板10相鄰於腔壁102且彼此相互連接,或固定板10係整合於腔壁102結構為一體成型。固定板10具有一貫通口T1。貫通口T1沿Y軸方向自外表面10a向內側貫穿,且貫通口T1連通於反應室100,此外,貫通口T1的截面呈狹長狀,舉例而言,貫通口T1為橢圓狀開口,其長軸方向係沿Z軸方向延伸,且其短軸方向係沿X軸方向延伸。其中,貫通口T1具有沿Z軸方向延伸的活動空間,可供連接桿16通過貫通口T1並沿Z軸方向活動。
第一滑板12位於固定板10的外表面10a,而與反應室100分別位於固定板10的相反二側。第一滑板12具有第一開口T2,且第一開口T2面向貫通口T1且相互連通,其中,沿Z軸方向觀之,第一開口T2之口徑小於貫通口T1之口徑,於此,第一滑板12位於外表面10a上且覆蓋至少部分之貫通口T1。第一開口T2沿Y軸方向自第一滑板12的第一表面12a向內側貫穿,且第一開口T2連通於貫通口T1。此外,第一開口T2的截面呈狹長狀,舉例而言,第一開口T2為橢圓狀開口,其長軸方向係沿Z軸方向延伸,且其短軸方向係沿X軸方向延伸。其中,第一開口T2具有沿Z軸方向延伸的活動空間,可供連接桿16通過第一開口T2並沿Z軸方向活動。
第二滑板14位於第一滑板12的第一表面12a,而與固定板10分別位於第一滑板12的相反二側。第二滑板14具有第二開口T3,且第二開口T3面向第一開口T2且相互連通,其中,沿Z軸方向觀之,第二開口T3之口徑小於第一開口T2之口徑,於此,第二滑板14位於第一表面12a上且覆蓋至少部分之第一開口T2。第二開口T3沿Y軸方向自第二滑板14的外側表面向內側貫穿,且第二開口T3連通於第一開口T2。此外,第二開口T3具有穿孔空間,供連接桿16通過,舉例而言,第二開口T3的截面形狀對應於連接桿16的截面形狀,且連接桿16穿設於第二開口T3,彼此穩固連接,但不以此為限。藉此,第二滑板14利用第二開口T3容設連接桿16,可供連接桿16通過第二開口T3並沿Z軸方向活動。
連接桿16位於第二滑板14的第二開口T3,且連接桿16係沿Y軸方向延伸,而垂直於Z軸方向。連接桿16包含相連接之一驅動端160、一桿體162以及一連接端164。驅動端160位於反應室100之外,桿體162沿Y軸方向通過第二開口T3、第一開口T2及貫通口T1而朝向反應室100延伸,且連接端164位於反應室100內。驅動單元18位於反應室100之外,且驅動單元18連接於連接桿16之驅動端160。驅動單元18可以是但不限於步進馬達或千斤頂,用以將驅動端160抬升或下降。依據一些實施例,驅動單元18設置於反應室100之外側且與驅動端160之間係可拆卸式地連接,以利於在不干擾反應室100之真空狀態下進行驅動單元18維修及設備保養。如此一來,當驅動單元18發生故障,允許在反應室100不破真空之條件下快速置換驅動單元18以繼續製程。依據一些實施例,驅動單元18係直接連接於驅動端160。於一實施例中,連接桿16可為內部具有管道的饋通管體,供設置電子零件通過腔壁102以進入反應室100,例如但不限於導電線路及感測元件等,舉例而言,反應室100內的機械手臂2可透過連接桿16,連接於外部的控制電路及/或電源供應器等設備,但不以此為限。
依據一些實施例,機械手臂2位於反應室100內,且設於連接桿16。依據一些實施例,機械手臂2包含第一樞接單元20、第二樞接單元22及第三樞接單元24,機械手臂2之第一臂21的前端210透過第一樞接單元20樞接於連接桿16的連接端164且第一臂21的長度小於連接桿16的長度,以避免機械手臂2與腔壁102機構干涉。第一臂21的前端210連接於第一樞接單元20。第二臂23的前端230連接於第二樞接單元22,且第二臂23的前端230樞接於第一臂21的後端212,第三臂25的前端250連接於第三樞接單元24,且第三臂25的前端250樞接於第二臂23的後端232。第一樞接單元20可供第一臂21相對於Z軸方向旋轉,第二樞接單元22可供第二臂23相對於Z軸方向旋轉,且第三樞接單元24可供第三臂25相對於Z軸方向旋轉。簡言之,機械手臂2利用多個機械支臂經由多個樞接單元相互連接、樞轉,以操控晶圓固持器28的掃描方位、角度及運動路徑。於此,機械手臂2驅動晶圓固持器28沿一掃描軸S1移動,其中掃描軸S1平行於水平面且垂直於Z軸方向。
請一併參照圖7及圖10,於一實施例中,反應室100中具有沿Y軸方向注入的點狀離子束(Spot beam),以對晶圓進行逐點掃描。於一實施例中,離子束R亦可以為帶狀離子束(Ribbon beam),晶圓固持器28之掃描軸S1係平行於X軸方向,且掃描軸S1垂直於離子束R的行進方向。換言之,晶圓固持器28沿掃描軸S1方向之移動軌跡相對於離子束R之行進方向在離子佈植掃描過程中恆定維持垂直角度,此掃描方式定義為線性掃描(Linear scan)。具體而言,機械手臂2驅動晶圓固持器28沿掃描軸S1方向在X軸方向移動,另透過滑動密封組件1之連接桿16驅動作用使晶圓固持器28沿Z軸方向移動,藉此,離子佈植裝置接受離子束R以垂直角度注入位於晶圓固持器28上例如晶圓等工件(未繪示),實現二維(座標軸X-座標軸Z所在平面)線性掃描(2D linear scan)離子佈植製程。依據一些實施例,在使用點狀離子束(spot beam)做離子佈值時,二維線性掃描可完整地讓點狀離子束,以類似連續的鋸齒狀路徑(zigzag)掃描通過晶圓整個表面;而在使用帶狀離子束(ribbon beam)做離子佈值時,由於帶狀離子束的高度通常大於晶圓直徑,通常使用線性掃描即為已足。
發明人認識到,一般的離子佈植裝置除了難以實現二維線性掃描外,其所使用傳統的滑動密封機構僅是利用單一滑板以覆蓋腔壁102上的狹長開口,其中單一滑板在向上、向下滑動同時仍須氣密式覆蓋狹長開口,因此沿Z軸方向的板體高度值需為狹長開口直徑的二倍大小,導致單一滑板位於腔壁102上所需布局空間龐大,增加離子佈植設備所需反應室100空間及設備成本。
藉由上述離子佈植裝置結構,滑動密封組件1係透過第一滑板12及第二滑板14等多件式連續滑動組件,相對於固定板10滑動並氣密式覆蓋固定板10的貫通口T1,而非採用單一滑板設於固定板10的傳統方案。請一併參照圖7及圖9,當滑動密封組件1的連接桿16在反應室100中沿Z軸方向向上移動時,第一滑板12、第二滑板14等多片滑板實體係各別沿Z軸方向覆蓋貫通口T1之部分區域,具體而言,第一滑板12本體先向上滑動一段距離並覆蓋貫通口T1之一部分開口,再由第二滑板14本體向上移動一段距離並覆蓋貫通口T1之其餘部分開口,同時,允許連接桿16通過反應室100的腔壁102,而經由驅動單元18驅動連接桿16在反應室100內沿Z軸方向移動。換言之,第一滑板12及第二滑板14協同完成滑動密封的動作,且能減少所需佔用的空間。此際,第一滑板12及第二滑板14的位置仍大致位於滑動密封組件1周圍,並未明顯向上突出,大幅減少腔壁102沿Z軸方向所需布局空間,進一步節省反應室100體積及設備成本。
於至少一實施例中,第一樞接單元20、第二樞接單元22及第三樞接單元24至少其中之一可為步進馬達,藉此準確控制諸如:第一臂21、第二臂23及第三臂25等機械臂之運動,以提升離子佈植製程精密度。
於至少一實施例中,滑動密封組件1的貫通口T1呈狹長開口,且貫通口T1之口徑大於或等於一晶圓直徑,舉例而言,貫通口T1沿Z軸方向之口徑為450 mm,可實現二維掃描(2D scan)離子佈植製程。
請繼續參照圖8A及圖8B,於至少一實施例中,滑動密封組件1更包含滑軌單元19。滑軌單元19位於固定板10的外表面10a,且滑軌單元19可為線性凹槽或凸緣等結構,供第一滑板12及第二滑板14相對於固定板10移動。依據一些實施例,滑軌單元19之上緣高於固定板10之上緣,達到提供第一滑板12及第二滑板14在整個移動路徑上的穩定性。於另一實施例中,滑動密封組件1更包含第一密封元件以及第二密封元件。舉例而言,第一密封元件及/或第二密封元件可為環型墊圈(O-ring)。第一密封元件夾設於固定板10與第一滑板12之間。第一密封元件位於第一滑板12,且圍繞於第一開口T2的周緣,增加滑動密封組件1的氣密性。第二密封元件夾設於第一滑板12與第二滑板14之間。第二密封元件位於第二滑板14,且圍繞於第二開口T3的周緣,增加滑動密封組件1的氣密性。
圖11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離子佈植裝置之立體示意圖。圖12為圖11所示實施例之離子佈植裝置沿X軸方向的使用狀態示意圖。請一併參照圖11及圖12,於一實施例中,反應室100中具有沿Y軸方向注入的離子束R,其中,晶圓固持器28之掃描軸S2與X軸方向呈一傾斜角θ,換言之,晶圓固持器28沿掃描軸S2方向之移動軌跡相對於離子束R之行進方向在離子佈植掃描過程中恆定維持為斜向角度(非90度角),在此掃描軸為斜向角度下所進行的離子佈植,理想狀態可使離子束到達晶圓表面的距離皆相等,此掃描方式定義為同心掃描(Isocentric scan)。具體而言,機械手臂2驅動晶圓固持器28沿掃描軸S2方向在X軸-Y軸所在水平面上移動,在此斜向路徑下,離子束R注入晶圓表面的角度固定,且離子束R在離子佈植的過程當中,到達晶圓表面的距離皆相等。另外,在一實施中,若在使用點狀離子束的條件下,透過滑動密封組件1之連接桿16驅動作用使晶圓固持器28沿Z軸方向移動,藉此,離子佈植裝置接受離子束R以斜向注入位於晶圓固持器28上例如晶圓等工件(未繪示),可以實現二維等同心掃描(2D isocentric scan)離子佈植製程。
綜合上述,本發明之部分實施例提供一種機械手臂2,所述機械手臂2藉由第三臂25調整離子束R至晶圓之入射角度,並藉由垂直臂26使晶圓固持器28遠離第一臂21、第二臂23及第三臂25,從而減少機械手臂2大部分之主體受到離子束R照射之機率,延長使用壽命及避免粒子汙染。本發明之部分實施例提供一種機械手臂2,所述機械手臂2允許當處於基態時,晶圓固持器28的切線D5、第三樞接單元24之旋轉軸D3及第一樞接單元20之旋轉軸D4為共軸,如此一來,僅需將共軸之軸線對準離子束R之入射方向,即可完成校準作業。本發明之部分實施例提供一種離子佈植裝置,主要是利用第一滑板12及第二滑板14等多件式連續滑動組件,各別沿Z軸方向相對於固定板10/腔壁102滑動並氣密式覆蓋貫通口T1之部分區域,大幅減少滑動密封組件1及腔壁102沿Z軸方向所需布局空間,進一步節省反應室100體積及設備成本。同時,允許連接桿16通過反應室100的腔壁102,並驅動反應室100中機械手臂2沿Z軸方向移動,以實現二維線性/同心掃描(2D linear/isocentric scan),從而在二維方向上將均勻劑量的離子束R以垂直或斜向角度注入工件。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是為說明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能夠瞭解本發明之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N:法向量 R:離子束 S1,S2:掃描軸 T1:貫通口 T2:第一開口 T3:第二開口 W:寬度 X,Y,Z:座標軸 θ:傾斜角 D1:樞接方向 D2:第三臂之長軸方向 D3、D4:旋轉軸 D5:切線 1:滑動密封組件 10:固定板 10a:外表面 12:第一滑板 12a:第一表面 14:第二滑板 16:連接桿 160:驅動端 162:桿體 164:連接端 18:驅動單元 19:滑軌單元 100:反應室 102:腔壁 2:機械手臂 20:第一樞接單元 21:第一臂 210:前端 212:後端 22:第二樞接單元 23:第二臂 230:前端 232:後端 24:第三樞接單元 25:第三臂 250:前端 252:後端 26:垂直臂 261:開口 27:轉動機構 28:晶圓固持器 29:保護殼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機械手臂於初始狀態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機械手臂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機械手臂於運作狀態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機械手臂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機械手臂之示意圖。 [圖6]為圖5所示實施例之機械手臂之爆炸圖。 [圖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離子佈植裝置之立體示意圖。 [圖8A]為圖7所示實施例之滑動密封組件的第一視角示意圖。 [圖8B]為圖7所示實施例之滑動密封組件的第二視角示意圖。 [圖9]為圖7所示實施例之離子佈植裝置沿Z軸方向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0]為圖7所示實施例之離子佈植裝置沿X軸方向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離子佈植裝置之立體示意圖。 [圖12]為圖11所示實施例之離子佈植裝置沿X軸方向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W:寬度
X,Y,Z:座標軸
D1:樞接方向
D2:第三臂之長軸方向
D3、D4:旋轉軸
D5:切線
2:機械手臂
20:第一樞接單元
21:第一臂
210:前端
212:後端
23:第二臂
230:前端
232:後端
25:第三臂
250:前端
252:後端
26:垂直臂
28:晶圓固持器

Claims (20)

  1. 一種機械手臂,用以使一工件沿一掃描軸移動以執行該工件之離子佈植,該機械手臂包含:一第一臂,包含一前端及一後端,該第一臂之長軸方向垂直於一Z軸方向;一第二臂,包含一前端及一後端,該第二臂之長軸方向垂直於該Z軸方向且該第二臂之前端樞接於該第一臂之後端;一第三臂,包含一前端及一後端,該第三臂之長軸方向垂直於該Z軸方向且該第三臂之前端樞接於該第二臂之後端;一垂直臂,包含一上端及一下端,該垂直臂之下端固接於該第三臂之後端且該垂直臂之長軸方向平行於該Z軸方向;一晶圓固持器,具有用以固持該工件之一固持面,該晶圓固持器沿一樞接方向樞接於該垂直臂之上端;以及一轉動機構,樞接該晶圓固持器於該垂直臂。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械手臂,該樞接方向垂直於該垂直臂之長軸方向,且該樞接方向不平行於該第三臂之長軸方向。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機械手臂,該樞接方向與該第三臂之長軸方向之夾角大於0度且小於等於30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械手臂,該第三臂、該垂直臂、該晶圓固持器三者共同構成一「ㄈ」字形狀。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械手臂,該晶圓固持器之幾何中心至該垂直臂之表面的距離大於該固持面之一半外徑。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械手臂,該垂直臂朝向一離子束入射方向之側表面為非弧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械手臂,該晶圓固持器之固持面具有一切線,該第一臂之前端具有一樞接單元,該第一臂之樞接單元具有一第一旋轉軸,該第三臂之前端樞接於該第二臂之後端處具有一樞接單元,該第三臂樞接於該第二臂處之樞接單元具有一第二旋轉軸,當該機械手臂處於一組裝基態時,該樞接方向與該第三臂之長軸方向之夾角使該切線、該第一旋轉軸、該第二旋轉軸共軸。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械手臂,其中,該垂直臂更配置一蓋體與一開口,該開口之配置位置對應於該轉動機構,該蓋體可拆卸地設置於該開口上。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械手臂,該轉動機構包含一轉軸、一傳動元件及一馬達,該轉軸設置於該垂直臂之上端並用以樞接該晶圓固持器於該垂直臂,該馬達設置於該垂直臂之下端,該傳動元件用以將該馬達之動力傳送至該轉軸。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械手臂,更包含至少一保護殼,該保護殼至少設置於以下一個或多個表面:該第三臂之上表面、該垂直臂之側表面以及該晶圓固持器之後側之表面。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機械手臂,其中,該保護殼之表面材質為石墨、矽或矽化物。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機械手臂,其中,該晶圓固持器用以固持該工件以使該工件承受一帶狀離子束之離子佈植,該帶狀離子束具有一長邊與一短邊且該長邊之長度大於該工件之直徑。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機械手臂,其中,該帶狀離子束之傳輸方向平行於一Y軸方向,且該帶狀離子束的長邊垂直於一XY平面,該機械手臂用以調整該晶圓固持器之固持面垂直於該XY平面且用以調整該掃描軸平行於一X軸方向。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機械手臂,其中,該帶狀離子束之傳輸方向平行於一Y軸方向,且該帶狀離子束的長邊垂直於一XY平面,該機械手臂用以調整該晶圓固持器之固持面垂直於該XY平面且用以調整該掃描軸與一X軸方向呈現一夾角。
  15. 如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機械手臂,其中,該機械手臂在沿該掃描軸進行該工件之離子佈植時,該帶狀離子束至該工件的表面的任一點之距離實質相等。
  16. 一種離子佈植裝置,包含:一滑動密封組件,包含:一固定板,連接於一反應室之一腔壁,該固定板具有沿一Z軸方向延伸之一貫通口;一第一滑板,相反於該反應室而位於該固定板的一外表面,該第一滑板係沿該Z軸方向可滑動於該外表面,該第一滑板具有面向該貫通口之一第一開口,且沿該Z軸方向,該第一開口之口徑小於該貫通口之口徑; 一第二滑板,相反於該反應室而位於該第一滑板的一第一表面,該第二滑板係可滑動於該第一表面,該第二滑板具有面向該第一開口之一第二開口,且沿該Z軸方向,該第二開口之口徑小於該第一開口之口徑;一連接桿,垂直於該Z軸方向且位於該第二開口,該連接桿包含一驅動端、通過該第一開口及該貫通口之桿體、以及位於該反應室內之一連接端;以及一驅動單元,連接於該連接桿之該驅動端且位於該反應室外,其中,該驅動單元用於驅動該連接桿沿該Z軸方向移動;以及如請求項1至5任一項所述之一機械手臂,其中,該第一臂的長度小於該連接桿的長度,該第一臂的前端樞接於該連接桿的該連接端。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離子佈植裝置,其中,該貫通口為狹長開口。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離子佈植裝置,其中,該貫通口之該口徑大於或等於一晶圓直徑。
  19.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離子佈植裝置,其中,該滑動密封組件更包含:一第一密封元件,位於該固定板與該第一滑板之間,該第一密封元件圍繞並位於該第一滑板的該第一開口的周緣;以及一第二密封元件,位於該第一滑板與該第二滑板之間,該第二密封元件圍繞並位於該第二滑板的該第二開口的周緣。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離子佈植裝置,其中,該第一密封元件及該第二密封元件至少其中之一包含環型墊圈。
TW110114594A 2020-04-22 2021-04-22 離子佈植裝置及機械手臂 TWI7764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3548 2020-04-22
TW109113548 2020-04-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1564A TW202141564A (zh) 2021-11-01
TWI776479B true TWI776479B (zh) 2022-09-01

Family

ID=80783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4594A TWI776479B (zh) 2020-04-22 2021-04-22 離子佈植裝置及機械手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647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30465A1 (en) * 1996-02-16 1997-08-21 Eaton Corporation Loadlock assembly for an ion implantation system
US7153088B2 (en) * 2001-06-13 2006-12-26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US20090066031A1 (en) * 2005-05-06 2009-03-12 Mcray Richard F Compound sliding seal unit suitable for atmosphere to vacuum applications
TW201308505A (zh) * 2011-03-11 2013-02-16 Brooks Automation Inc 基板處理裝置
CN103208447A (zh) * 2012-01-13 2013-07-17 诺发系统公司 双臂真空机械手
TW201430995A (zh) * 2013-01-18 2014-08-01 Advanced Ion Beam Tech Inc 掃描頭及運用此掃描頭的掃描臂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30465A1 (en) * 1996-02-16 1997-08-21 Eaton Corporation Loadlock assembly for an ion implantation system
US7153088B2 (en) * 2001-06-13 2006-12-26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US20090066031A1 (en) * 2005-05-06 2009-03-12 Mcray Richard F Compound sliding seal unit suitable for atmosphere to vacuum applications
TW201308505A (zh) * 2011-03-11 2013-02-16 Brooks Automation Inc 基板處理裝置
CN103208447A (zh) * 2012-01-13 2013-07-17 诺发系统公司 双臂真空机械手
TW201430995A (zh) * 2013-01-18 2014-08-01 Advanced Ion Beam Tech Inc 掃描頭及運用此掃描頭的掃描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1564A (zh) 2021-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69326B1 (ko) 기판 반송 로봇, 기판 반송 시스템 및 기판 반송 방법
TWI392053B (zh) 在離子佈植機上進行多方向掃瞄的方法和設備
KR20080053917A (ko) 기판교체장치
KR20090037386A (ko) 기판 반송 장치 및 종형 열처리 장치
JP2008066367A (ja) 基板受け渡し装置,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受け渡し方法
US2003019713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anning a workpiece in a vacuum chamber
US6559461B1 (en) Wafer scanning support unit of ion implantation apparatus
KR20040014213A (ko) 레티클 핸들링 방법, 레티클 핸들링 장치 및 노광장치
JP4817480B2 (ja) イオン注入装置
TWI776479B (zh) 離子佈植裝置及機械手臂
WO2022222098A1 (zh) 离子布植装置及机械手臂
KR20240013830A (ko) 기판을 반송하는 장치 및 기판을 처리하는 시스템 그리고 기판을 반송하는 방법
TWI732447B (zh) 半導體晶圓離子注入掃描機器人
CN109831924B (zh) 可调式圆周静电夹盘
JP2020158856A (ja) 成膜装置、成膜方法、および成膜システム
JP5859263B2 (ja) 荷電粒子ビーム描画装置および荷電粒子ビーム描画方法
JP2002261154A (ja) 基板処理装置における基板のアライメント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TWI610348B (zh) 電極調整組件與調整電極的方法
KR102512208B1 (ko) 레이저 가공장치
JP2007111717A (ja) 薄膜を形成した基板のレーザ加工用装置
JP5851099B2 (ja) 真空処理装置の運転方法
WO2022054431A1 (ja) 集束エネルギービーム装置
JP2006236811A (ja) イオンビーム照射装置
WO2024009611A1 (ja) マルチ荷電粒子ビーム照射装置、マルチ荷電粒子ビーム照射方法およびブランキングアパーチャアレイ実装基板の交換方法
JP2008059994A (ja) イオンビーム照射装置及びイオンビーム照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