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1904B - 像素單元 - Google Patents

像素單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1904B
TWI771904B TW110104844A TW110104844A TWI771904B TW I771904 B TWI771904 B TW I771904B TW 110104844 A TW110104844 A TW 110104844A TW 110104844 A TW110104844 A TW 110104844A TW I771904 B TWI771904 B TW I7719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micro
led
pixel unit
photoresist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4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2750A (zh
Inventor
吳智孟
Original Assignee
創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創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創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04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190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1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190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2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2750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像素單元,包括:一組銲墊;一個或以上的電極焊接或固晶於對應的銲墊;一顆或以上的微型LED焊接或固晶於對應的銲墊,該微型LED周邊塗佈一個光阻層,該光阻層不遮蔽微型LED的頂面;一個外殼直接或間接包住光阻層與電極的周圍,使微型LED和電極的頂面露出外殼;以及,一層導電膜形成於外殼的表面,該導電膜內側的一個電路布局面電連接微型LED與電極的頂面。如此,本發明的像素單元以微小體積的微型LED佔用顯示裝置最小的表面積,不僅填充率較佳,而且銲墊是微型LED與電極的共面電接觸點,能直接結合顯示裝置的驅動電路,減少配電線材數量。

Description

像素單元
本發明涉及影像顯示的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像素單元,其能電連接一個顯示裝置。
已知的顯示裝置包括:液晶系技術(即液晶顯示面板,原文縮寫LCD)和電漿系技術(即電漿顯示面板)兩種技術,讓顯示器擁有大尺寸與使用期限長的發光面板。然而,液晶顯示面板存在功率效率與方向性等問題,電漿顯示面板則有功率消耗和螢幕烙印等問題。
以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縮寫為OLED)為基礎開發的替代技術,迄今仍未得到令人滿意的成果。甚至,該OLED的使用期限較短,造成顯示器的閃爍問題,降低智慧型手機採用OLED製作顯示器的意願。
另外,所述的LCD、電漿顯示面板與OLED等技術,採用薄膜沉積技術製造的控制電路稱為薄膜電晶體(Thin-Film Transistor,縮寫為TFT)。譬如LCD藉由連續沉積原料的薄膜形成5到9個通道區,電連接控制電路的電晶體、電容器、電氣線路等組件,故依TFT技術製造的控制電路成本非常昂貴。同時,TFT技術製作大尺寸主動陣列,需要大面積沉積薄膜的機器或設備,實質上增加製造的成本,成為少數的投資者能夠經營高成本TFT技術的門檻。
因此,本案發明人致力於低成本、整合性高且量產率佳的發光裝置研究,並申請中國第202010849066.3號、美國第16/999,086號以及台灣第109125291號等國專利,在案可稽。
然而,本案發明人不因此自滿,仍舊持續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究,發明一種像素單元,其主要目的在於:延續前述的研究方向,實現微小體積的微型LED,佔用顯示裝置最小的表面積,不僅具備影像完整的像素,而且填充率較佳。
本發明的像素單元製法,其主要目的在於:導電膜配合電極將電流導向銲墊,生產多個電連接點的像素單元,故銲墊是微型LED與電極的共面電接觸點,能夠直接地結合顯示裝置的驅動電路,減少配電的線材數量。
源於上述目的之達成,本發明的像素單元,包括:一組銲墊;一個或以上的電極焊接或固晶於對應的銲墊;一顆或以上的微型LED焊接或固晶於對應的銲墊,該微型LED周邊塗佈一個光阻層,該光阻層不遮蔽微型LED的頂面;一個外殼直接或間接包住光阻層與電極,使微型LED和電極的頂面露出外殼;以及,一層導電膜形成於外殼的表面,該導電膜內側的一個電路布局面電連接微型LED與電極的頂面。
如此,本發明的像素單元,延續前述的研究方向,實現微小體積的微型LED,佔用顯示裝置最小的表面積,不僅具備影像完整的像素,而且填充率較佳。其次,導電膜配合電極將電流導向銲墊,生產多個電連接點的像素單元,故銲墊是微型LED與電極的共面電接觸點,能夠直接地結合顯示裝置的驅動電路,減少配電的線材數量。
為使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和優點淺顯易懂,茲舉一個或以上較佳的實施例,配合所附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在第1圖中,從一項微點膠10步驟開始,歷經巨量轉移11、回流貼焊12、光阻成型13、濺鍍14和蝕刻15等程序,到一項切割16步驟為止,完成本發明的第一流程,取得大量的像素單元。第2〜9圖顯示元件到成品的具體結構,有助於第一流程的瞭解。通過第10圖的剖視角度,探索一個像素單元17的內部構造。
如第1、2圖所示,透過至少一個移動設備(圖未示),在一片基板20佈置一些接著物21,完成微點膠10步驟。該接著物21在基板20的部位是預先設置的。
在本實施例,該基板20是具備導電特性的金屬板,如銅板。當然,其他具備導電特性的板片,亦能充當基板20使用。
此處所稱的接著物21,泛指錫膏與銀膠之一,或是其他具備導電性的銲料。
如第1、3圖所示,在巨量轉移11步驟中,單次轉移若干LED組30與多顆電極32到基板20的接著物21上。
其中,單顆電極32和LED組30聚在一起。每個LED組30是由三顆微型LED 31所組成,每顆微型LED 31的體積是一般LED(原文Light-Emitting Diode)體積的1/100。通電後,這些微型LED 31分別發射紅、綠、藍(R、G、B)光。
此處所稱的轉移,泛指一個移動平台22的底面配置多根柱23。在本實施例,四根柱23排成正方形視為一組。當移動平台22沿著高度方向執行升降運動,每組柱23的端面能夠附著三顆微型LED 31與單顆電極32。在移動平台22順著水平方向位移,每組柱23帶動LED組30和電極32來到基板20上方。俟移動平台22再次升降運動後,該柱23離開LED組30或電極32,該LED組30或電極32粘著基板20的接著物21。
如第1、4圖所示,進行回流貼焊12步驟,透過接著物21的加熱固化手段,使LED組30和電極32固定在基板20的單面。
此處所稱的加熱固化,泛指接著物21被回流焊接(Reflow)技術熔化並冷卻為貼附部25(見第6圖),該貼附部25是固體,足以讓微型LED 31與電極32緊密貼合(或附著)在基板20表面。因此,所述的回流貼焊12步驟,又稱固晶流程。
光阻成型13流程分成前、後步驟進行。前半部的流程中,除了頂面以外,該微型LED 31的周圍表面形成一個光阻層28。
此處所稱的光阻層28,泛指光阻劑歷經曝光顯影的變化,保留在微型LED 31表面的物體。由於微型LED 31的頂面發光,其底面接觸貼附部25(見第6圖),只能用噴塗設備將光阻劑塗佈在微型LED 31周圍的表面形成光阻層28。
如第1、5圖所示,光阻成型13步驟的後半段,透過一體成型手段,以不導電材料構成一層成形部24結合基板20的單面。同時,該成形部24包裹微型LED 31的光阻層28(見第6圖)與電極32周圍,使微型LED 31和電極32的頂面露出成形部24。
在本實施例,所述的成形部24通常會採用熱固性塑料,譬如人造樹脂(Epoxy Resin)、環氧樹脂(Epoxy)等。藉由不導電的熱固性塑料製作成形部24自然是絕緣的。
如第1、6圖所示,在成形部24、LED組30和電極32的表面濺鍍一層導電膜40,該導電膜40內側具備一個電路布局面41,該電路布局面41電連接微型LED 31與電極32的頂面,完成濺鍍14步驟。
此處所稱的濺鍍(Sputter Deposition∕Coating),泛指電漿體高能量的離子撞擊固體靶(Target)或源(Source)的原子,該原子離開固體進入氣體的物理過程。根據電子學的知識或技術人員的經驗,濺鍍亦稱濺射(Sputtering),屬於氣相沉積技術之一。
此處所稱的導電膜40,其成分包括:氧化銦錫(ITO)或摻錫氧化銦。由於氧化銦錫是銦(III族)氧化物(In 2O 3)與錫(IV族)氧化物(SnO 2)的混合物,在薄膜狀態具備無色的透明特性,故導電膜40是透明的。
如第1、7、8圖所示,蝕刻14步驟之標的,區分為基板20與導電膜40二對象。
此處所稱的蝕刻,泛指酸性、腐蝕性或有研磨效能的物質,在固體的表面達成刻印或移除之目的。比方說,透過電漿的解離,形成離子與物質表面進行化學反應或是物理轟擊,屬於非等向性蝕刻(又稱乾式蝕刻)。或者,物質和化學液體進行化學反應,屬於等向性蝕刻(亦稱濕式蝕刻)。
在第7圖中,通過蝕刻的手段,該導電膜40形成相交的多條第一紋路42和第二紋路43,從而在導電膜40表面規劃若干方格區域。
在第8圖中,通過蝕刻的手段,該基板20(見第7圖)去除多餘的部分形成多組銲墊26,該銲墊26連接貼附部25(見第10圖)而保留在成形部24的表面。
如第1、7、9、10圖所示,依第一、第二紋路42、43方向,以雷射手段精準的切開導電膜40和成形部24,取得大量的像素單元17成品,完成切割15步驟。此刻,四片銲墊26為一組,配合電路布局面41電連接微型LED 31與電極32,共同組成像素單元17的電路。同時,該成形部24分成多個外殼27,這些外殼27的數量等於像素單元17的數量,每個外殼27是不導電的,包覆電性相連的LED組30和電極32。
從第9、10圖來看,該像素單元17的內部結構包括:一組銲墊26;一個電極32電連接該組銲墊26之一;三顆分別發射紅、綠、藍(R、G、B)光的微型LED 31為一個LED組30,該LED組30電連接其他的銲墊26,每顆微型LED 31周邊塗佈一個光阻層28,該光阻層28不遮蔽微型LED 31的頂面;一個不導電的外殼27包住光阻層28與電極32周圍,使LED組30和電極32的頂面露出外殼27;以及,一層導電膜40形成於外殼27、LED組30和電極32的表面,該導電膜40內側的一個電路布局面41電連接微型LED 31與電極32的頂面。
在電路方面,該微型LED 31隸屬p型或n型半導體,該半導體具備p、n二個電極。假設,該微型LED 31的n電極通過貼附部25電連接銲墊26,以微型LED 31的p電極電連接導電膜40的電路布局面41,該電路布局面41經由電極32電連接另一個銲墊26。
使用時,該像素單元17的銲墊26電連接一個顯示裝置(圖未示),負極電流經銲墊26傳輸至微型LED 31的n電極,正極電流通過電極32與電路布局面41輸出至微型LED 31的p電極。通電後,該微型LED 31發射紅、綠、藍(R、G、B)光之一。
在本實施例,該光阻層28是黑色的,吸收所有的光,不反射任何顏色的光。該微型LED 31的光入射透明的導電膜40,產生正確的顏色或趨近於真實的顏色。如此,該顯示裝置具備微型LED 31的數量愈多,代表顯示裝置的解析度愈高。同時,該微型LED 31發射正確的光色,或是趨近於真實顏色,代表影像接近真實的物體。
根據第一流程,該像素單元17的優點:首先,該像素單元17擁有紅、綠、藍(R、G、B)三色光的微型LED 31,不僅具備影像完整的像素(Pixel),而且微型LED 31的體積微小,使像素單元17佔用顯示裝置的表面積最小,深具較佳的填充率。
其次,該銲墊26是微型LED 31與電極32的共面電接觸點,能夠直接地結合顯示裝置的驅動電路。
再者,第一流程完成大量的微型LED 31製作,產生多個電連接點的像素單元17,減少配電的線材數量。
第11圖是流程圖,描繪本發明的第二流程,從一項基板成型50步驟開始,歷經微點膠51、巨量轉移52、回流貼焊53、光阻成型54、濺鍍55和蝕刻56等程序,到切割57步驟為止,取得功能相同於第一流程的像素單元。第12〜16圖顯示部分元件的具體結構,有助於第二流程的瞭解。通過第17圖的剖視角度,探索像素單元67的內部構造。
如第11〜13圖所示,透過形成手段60,以不導電材料構成的成形部61結合於基板20的單面,完成基板成型50步驟。採用三個槽62搭配一個孔63的排列模式,順著厚度方向凹陷於成形部61。在本實施例,該槽62是方形,該孔63是圓的,二者不會貫穿基板20。換句話說,所述的基板20封住槽62與孔63的底部。
此處所稱的形成手段60,泛指一體成型或是射出成型等技術之一。
所述的不導電材料,通常是指人造樹脂(Epoxy Resin)、環氧樹脂(Epoxy)等熱固性塑料,具備不導電特性。因此,該成形部61是絕緣的。
利用移動設備(圖未示)運送接著物佈置在槽62或孔63底部的基板20表面,完成微點膠51步驟。所述的接著物是錫膏、銀膠或其他具備導電性的銲料。所述的基板20是銅板,或其他具備導電特性的板片。
如第11、14圖所示,單次轉移若干LED組30與多顆電極33經過基板20的槽62與孔63落在接著物上面,完成巨量轉移52步驟。因為三個槽62與一個孔63聚在一起,所以三顆微型LED 31構成單一LED組30和單顆電極33也聚在一起。當然,每顆微型LED 41的體積是一般LED體積的1/100,通電發射紅光、綠光或藍光。
在本實施例,該電極33是圓柱體,符合孔63的造型,卻不同於前述的矩形體。
此處所稱的轉移,利用移動平台22的柱23(請參考第3圖)搬運LED組30和電極33,故不予贅述。
該接著物被回流焊接技術熔化,冷卻為固態的貼附部25,使微型LED 31與電極33貼附在基板20表面,完成回流貼焊53步驟。
光阻成型54前半段的流程,該微型LED 31與槽62的壁面維持一個距離,允許光阻劑塗佈微型LED 31的周圍,讓一個光阻層28形成於微型LED 31的周圍表面,卻不遮蔽微型LED 31的頂面。必要時,利用一個刷具刮除微型LED 31頂面的光阻劑,在本發明的容許範圍內。
至於光阻劑如何成為光阻層28,請參考前面的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光阻成型54步驟的後半段流程,則是讓填隙劑無氣泡地注入微型LED 31與槽壁的空隙,以及孔63的壁面至電極33的空隙,進而成為不導電的一個填隙部64。同時,該填隙部64包裹光阻層28,該微型LED 31頂面的電極端露出填隙部64。當然,該填隙部64也能圍住電極33周邊,卻不會覆蓋電極33的頂面。如此,該微型LED 31和電極33的頂面就會露出成形部61與填隙部64。
如第11、15圖所示,在LED組30、電極33、成形部61和填隙部64的表面濺鍍單層導電膜40,該導電膜40內側的電路布局面41電連接微型LED 31與電極33的頂面,完成濺鍍55步驟。
如第11、16圖所示,蝕刻56步驟之標的區分為二:一為基板20,一為導電膜40。通過蝕刻的手段,在導電膜40形成多條相交的第一、第二紋路42、43,並規劃若干方格區域。
通過蝕刻的手段,該基板20去除多餘部分形成多組銲墊26(參閱第8圖),該銲墊26連接貼附部25(見第17圖)而保留在成形部61的表面。
如第11、16、17圖所示,依第一、第二紋路42、43方向,以雷射手段精準的切開導電膜40和成形部61,取得大量具備外殼66的像素單元67,完成切割57步驟。該像素單元67大致相同於第一流程的像素單元,故外殼66還是擁有不導電特性,差異處在於:多了填隙部64,相對改變外殼66、微型LED 31與電極33的聯結關係。
從第17圖來看,該像素單元67的結構包括:一組銲墊26;一個電極33電連接該組銲墊26之一;三顆分別發射紅、綠、藍光的微型LED 31為一個LED組30,該LED組30電連接其他的銲墊26,每顆微型LED 31周邊塗佈一個光阻層28,該光阻層28不遮蔽微型LED 31的頂面;一個不導電的外殼66形成多組槽62與多個孔63,該槽62接收相應的微型LED 31,該微型LED 31電連接的銲墊26封住槽62底部,該孔63接收電極33,該電極33電連接的銲墊26封住孔63底部;多個填隙部64,該填隙部64填補微型LED 31與槽62的空隙,使外殼66間接包住光阻層28,抑或填補電極33和孔63的空隙,使外殼66間接包住電極33周圍,使微型LED 31和電極33的頂面露出填隙部64和外殼66;以及,一層導電膜40形成於外殼66、LED組30、電極33和填隙部64的表面,該導電膜40內側一個電路布局面41電連接微型LED 31與電極33的頂面。
使用時,該像素單元67同樣具備:
一、用三個微型LED 31發射紅、綠、藍三色混成白光,不僅具備影像完整的像素,而且微型LED 31微小的體積,使像素單元67佔用顯示裝置的表面積最小,深具較佳的填充率。
二、該銲墊26是微型LED 31與電極33的共面電接觸點,能夠直接地結合顯示裝置的驅動電路。
三、第二流程完成大量的微型LED 31製作,產生多個電連接點的像素單元67,減少配電的線材數量。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像素單元包括:一組銲墊;一個或以上的電極焊接或固晶於對應的銲墊;一顆或以上的微型LED焊接或固晶於對應的銲墊,該微型LED周邊塗佈一個光阻層,該光阻層不遮蔽微型LED的頂面;一個外殼直接或間接包住光阻層與電極,使微型LED和電極的頂面露出外殼;以及,一層導電膜形成於外殼的表面,該導電膜內側的一個電路布局面電連接微型LED與電極的頂面。
無論LED組是由同色光的多顆發射微型LED組成,或是分別發射紅、綠、藍光的三顆微型LED組成,該外殼直接或間接包住LED組的光阻層與電極,同樣能讓像素單元達到相同目的與功效。
10、51:微點膠 11、52:巨量轉移 12、53:回流貼焊 13、54:光阻成型 14、55:濺鍍 15、56:蝕刻 16、57:切割 17、67:像素單元 20:基板 21:接著物 22:移動平台 23:柱 24、61:成形部 25:貼附部 26:銲墊 27、66:外殼 28:光阻層 30:LED組 31:微型LED 32、33:電極 40:導電膜 41:電路布局面 42:第一紋路 43:第二紋路 50:基板成型 60:形成手段 62:槽 63:孔 64:填隙部
第1圖繪製本發明製作像素單元的第一流程。 第2〜9圖顯示第一流程從元件到成品的具體結構。 第10圖表現第一流程製作像素單元的內部構造。 第11圖繪製本發明製作像素單元的第二流程。 第12〜16圖顯示第二流程局部的構成。 第17圖表現第二流程製作像素單元的內部構造。
10:微點膠
11:巨量轉移
12:回流貼焊
13:光阻成型
14:濺鍍
15:蝕刻
16:切割

Claims (6)

  1. 一種像素單元,包括:一組銲墊(26);一個或以上的電極(32或33)焊接或固晶於對應的銲墊(26);一顆或以上的微型LED(31)焊接或固晶於對應的銲墊(26),該微型LED(31)周邊塗佈一個光阻層(28),該光阻層(28)不遮蔽微型LED(31)的頂面;一個外殼(27或66)直接或間接包住光阻層(28)與電極(32或33),使微型LED(31)和電極(32)的頂面露出外殼(27或66);以及一層導電膜(40)形成於外殼(27或66)的表面,該導電膜(40)內側的一個電路布局面(41)電連接微型LED(31)與電極(32或33)的頂面;其中,該外殼(66)具備一個或以上的槽(62),該槽(62)接收微型LED(31),不導電的一個填隙部(64)填補槽(62)與微型LED(31)的空隙。
  2. 一種像素單元,包括:一組銲墊(26);一個或以上的電極(32或33)焊接或固晶於對應的銲墊(26);一顆或以上的微型LED(31)焊接或固晶於對應的銲墊(26),該微型LED(31)周邊塗佈一個光阻層(28),該光阻層(28)不遮蔽微型LED(31)的頂面; 一個外殼(27或66)直接或間接包住光阻層(28)與電極(32或33),使微型LED(31)和電極(32)的頂面露出外殼(27或66);以及一層導電膜(40)形成於外殼(27或66)的表面,該導電膜(40)內側的一個電路布局面(41)電連接微型LED(31)與電極(32或33)的頂面;其中,該外殼(66)具備一個或以上的孔(63),該孔(63)接收電極(33),不導電的一個填隙部(64)填補孔(63)和電極(33)的空隙。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像素單元,其中,多顆發射同色光的微型LED(31)為一個LED組(30),該外殼(27或66)直接或間接包住LED組(30)的光阻層(28)與電極(32或33)。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像素單元,其中,三顆分別發射紅、綠、藍光的微型LED(31)為一個LED組(30),該外殼(27或66)直接或間接包住LED組(30)的光阻層(28)與電極(32或33)。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像素單元,其中,一個貼附部(25)是導電的,該貼附部(25)使銲墊(26)與微型LED(31)維持電連接關係。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像素單元,其中,一個貼附部(25)是導電的,該貼附部(25)使銲墊(26)與電極(32)維持電連接關係。
TW110104844A 2021-02-09 2021-02-09 像素單元 TWI7719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4844A TWI771904B (zh) 2021-02-09 2021-02-09 像素單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4844A TWI771904B (zh) 2021-02-09 2021-02-09 像素單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1904B true TWI771904B (zh) 2022-07-21
TW202232750A TW202232750A (zh) 2022-08-16

Family

ID=83439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4844A TWI771904B (zh) 2021-02-09 2021-02-09 像素單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190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9175A (zh) * 2017-07-25 2017-11-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00013759A1 (en) * 2017-08-28 2020-01-09 Lumens Co., Lt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for pixel and led display module
TWM600400U (zh) * 2019-10-15 2020-08-21 恆煦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具黑矩陣防散色層的微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KR20200106701A (ko) * 2019-03-05 2020-09-15 주식회사 루멘스 Led 어레이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9175A (zh) * 2017-07-25 2017-11-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00013759A1 (en) * 2017-08-28 2020-01-09 Lumens Co., Lt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for pixel and led display module
KR20200106701A (ko) * 2019-03-05 2020-09-15 주식회사 루멘스 Led 어레이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TWM600400U (zh) * 2019-10-15 2020-08-21 恆煦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具黑矩陣防散色層的微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2750A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909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886257B2 (en) Micro LE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8493209B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
WO2018149158A1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336423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nd substrate for manufacture of display device
KR101723436B1 (ko) 반도체 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방법
US20220254961A1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micro le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03839963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08989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89475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20200099037A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200002733A (ko)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21035545A1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
TW202139344A (zh) 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轉移方法
TWI771904B (zh) 像素單元
CN203760010U (zh) 一种基于积层基板的显示、控制分离的半导体显示单元
US11075330B2 (en) Packa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928195A (zh) 发光基板和制备发光基板的方法、显示装置
JP2023528698A (ja) 表示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EP4024463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963112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3123956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4975742A (zh) 像素单元
US1158813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lectronic device
TW202236659A (zh) 具驅動ic的像素單元及其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