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0970B - 無線音訊輸出裝置 - Google Patents

無線音訊輸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0970B
TWI770970B TW110115334A TW110115334A TWI770970B TW I770970 B TWI770970 B TW I770970B TW 110115334 A TW110115334 A TW 110115334A TW 110115334 A TW110115334 A TW 110115334A TW I770970 B TWI770970 B TW I7709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contact
coupled
charging
protectio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5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3366A (zh
Inventor
陳弘易
林浩廷
Original Assignee
達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53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0970B/zh
Priority to CN202110522686.0A priority patent/CN115250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0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097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43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336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4Overcurrent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無線音訊輸出裝置,包括一第一接點、一第二接點、一第三接點及一充電保護電路。第一接點耦接至一穩壓電容。第三接點接地。充電保護電路的一第一端耦接至第一接點及充電控制電路。充電保護電路的一第二端耦接至第二接點及訊號接收電路。充電保護電路具有一第一狀態及一第二狀態。於第一狀態時,充電保護電路導通以使第二接點耦合至第一接點。於第二狀態時,充電保護電路不導通以使第二接點不耦合至第一接點。

Description

無線音訊輸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音訊輸出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無線音訊輸出裝置。
無線耳機因其便利性而受到現代人的喜愛。一般而言,無線耳機是通過搭配的充電盒來進行充電。除了具備充電的功能之外,為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充電盒通常也具有能夠與無線耳機進行通訊的功能。因應於充電盒的功能配置,無線耳機的電路設計將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本發明實施例係揭露一種無線音訊輸出裝置,包括一第一接點、一第二接點、一第三接點、一充電控制電路、一訊號接收電路及一充電保護電路。第一接點耦接至一穩壓電容。第三接點接地。充電保護電路的一第一端耦接至第一接點及充電控制電路。充電保護電路的一第二端耦接至第二接點及訊號接收電路。充電保護電路具有一第一狀態及一第二狀態。於第一狀態時,充電保護電路導通以使第二接點耦合至第一接點。於第二狀態時,充電保護電路不導通以使第二接點不耦合至第一接點。第一接點及第二接點的其中之一用以耦接至一充電裝置用以輸出一充 電電壓或一通訊訊號的一第一輸出端。第三接點用以耦接至充電裝置的一第二輸出端。當第一接點耦接至第一輸出端且第一輸出端輸出充電電壓,充電保護電路切換為第二狀態,以令充電電壓傳遞至充電控制電路。當第二接點耦接至第一輸出端且充電裝置輸出充電電壓,充電保護電路切換為第一狀態,以令充電電壓傳遞至充電控制電路。當第二接點耦接至第一輸出端且充電裝置輸出通訊訊號,充電保護電路切換為第二狀態,以令通訊訊號傳遞至充電控制電路。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10:無線音訊輸出裝置
90:充電裝置
102:充電控制電路
104:訊號接收電路
106、106a~106g:充電保護電路
C:穩壓電容
N1:第一接點
N2:第二接點
N3:第三接點
O1:第一輸出端
O2:第二輸出端
Vc:充電電壓
Sc:通訊訊號
CS:控制訊號
M1:第一電晶體
M2:第二電晶體
M61、M62:電晶體
R61:電阻器
EN:訊號
D1:第一二極體
D2:第二二極體
R1:第一電阻
第1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無線音訊輸出裝置的方塊圖。
第2A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充電保護電路的電路方塊圖。
第2B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充電保護電路的電路方塊圖。
第3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充電保護電路的電路方塊圖。
第4A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充電保護電路的電路方塊圖。
第4B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充電保護電路的電路方塊圖。
第5A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充電保護電路的電路方塊圖。
第5B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充電保護電路的電路方塊圖。
第6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控制訊號產生電路的方塊圖。
第1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與充電裝置90搭配的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的方塊圖。參照第1圖,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包括一充電控制電路102、一訊號接收電路104、一充電保護電路106、一第一接點N1、一第二接點N2、一第三接點N3及一穩壓電容C。
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通過第一接點N1、第二接點N2及第三接點N3與充電裝置90的一第一輸出端O1及一第二輸出端O2之間的連接進行充電及通訊。詳言之,連接時,第一接點N1及第二接點N2的其中之一耦接至充電裝置90的第一輸出端O1,而第三接點N3耦接至充電裝置90的第二輸出端O2。此外,第三接點N3還耦接至參考接地。
充電保護電路106的一第一端耦接至第一接點N1及充電控制電路102。充電保護電路106的一第二端耦接至第二接點N2及訊號接收電路104。第一接點N1耦接穩壓電容C的一第一端。充電保護電路106受控於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的一控制單元(未繪示)提供的一控 制訊號CS,並視控制訊號CS的狀態而切換於一第一狀態及一第二狀態之間。當充電保護電路106切換至第一狀態時,充電保護電路106將第二接點N2耦接至第一接點N1及充電控制電路102,亦即令第一接點N1與第二接點N2之間短路。當充電保護電路106切換至第二狀態時,充電保護電路106將第二接點N2不耦接至第一接點N1及充電控制電路102,亦即令第一接點N1與第二接點N2之間斷路。
充電裝置90與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之間的操作機制包括一第一應用及一第二應用,視需求來決定。在第一應用中,充電裝置90不僅能夠對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進行充電,還能夠與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進行通訊。在第二應用中,充電裝置90可只對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進行充電,而不與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進行通訊。簡言之,充電裝置90是以第一輸出端O1耦接至第一接點N1還是第二接點N2來決定充電裝置90是否具能夠與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進行通訊的功能。詳細說明如後。
在第一應用中,充電裝置90的第一輸出端O1用以提供一充電電壓Vc或輸出一通訊訊號Sc至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在此實施例中,充電裝置90的第一輸出端O1會被耦接至第二接點N2。
當充電裝置90的第一輸出端O1提供充電電壓Vc時,充電保護電路106回應於控制信號CS的致能狀態而切換為第一狀態,以令第一接點N1與第二接點N2之間短路。充電裝置90提供的充電電壓Vc將經由第一接點N1及充電保護電路106傳遞至充電控制電路102,充電控制電路102根據充電電壓Vc對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的一或多個電 力儲存單元(未繪示)進行充電,而穩壓電容C做為穩定充電控制電路102接收到的電壓之用。
當充電裝置90的第一輸出端O1輸出通訊訊號Sc時,充電保護電路106回應於控制訊號CS的禁能狀態而切換為第二狀態,以令第一接點N1與第二接點N2之間斷路。如此一來,在充電裝置90輸出通訊訊號Sc時,通訊訊號Sc可被傳遞至用以接收通訊訊號Sc的訊號接收電路Sc,且由於第一接點N1與第二接點N2之間為斷路,充電裝置90端的輸出負載將不包括穩壓電容C,也就是說能夠減少充電裝置90在與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進行通訊時需要推動的負載。
在第二應用中,充電裝置90的第一輸出端O1用以輸出充電電壓Vc但不輸出通訊訊號Sc。在此實施例中,充電裝置90的第一輸出端O1會被耦接至第一接點N1。充電保護電路106回應於控制訊號CS的禁能狀態而維持在第二狀態。也就是說,在第二應用中,由於充電裝置90與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之間不進行訊號溝通,故第一接點N1與第二接點N2之間可以維持斷路。
此外,在一實施例中,在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未與充電裝置90連接時,充電保護電路106可維持在第二狀態。
在第一應用或第二應用下的充電操作中,充電控制電路102皆用以接收充電電壓Vc,並根據充電電壓Vc,以適當電壓及電流對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的電力儲存單元進行充電。而在通訊操作中,訊號接收電路104用以接收通訊訊號Sc,並將通訊訊號Sc傳送至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的一或多個處理單元(未繪示)。
在一個實際的例子中,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為無線耳機,而充電裝置90為無線耳機的充電盒。在這個例子中,充電裝置90與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之間在接點上的連接方式可以是非固定的。也就是說,在無線音訊輸出裝置10的設計階段就需要考量到充電電壓Vc可能自第一接點N1輸入,也可能自第二接點N2輸入。無論充電電壓Vc自第一接點N1輸入或自第二接點N2輸入,都要考量到充電保護電路106處於第二狀態下如何避免漏電流的產生,以及確保充電保護電路106在正確的時間處於正確的狀態(第一狀態或第二狀態)。
第2A圖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充電保護電路106a的電路方塊圖。為更清楚理解,請同時參照第2A圖及第1圖,充電保護電路106a可用以實現第1圖中的充電保護電路106。充電保護電路106a包括一第一電晶體M1。第一電晶體M1的一第一端耦接至第二接點N2。第一電晶體M1的一第二端耦接至第一接點N1(及充電控制電路102)。第一電晶體M1的一控制端耦接至控制單元。第一電晶體M1的一基極浮接(floating)。當第一電晶體M1導通,充電保護電路106a處於第一狀態。當第一電晶體M1截止,充電保護電路106a處於第二狀態。
藉由將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浮接可以允許電流能夠從第二接點N2流向第一接點N1,也能夠從第一接點N1流向第二接點N2。詳而言之,由於在連接充電裝置90之前,充電保護電路106a無法得知充電電壓Vc會由第一接點N1還是第二接點N2輸入,即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還是第二端的電壓會較高,故而將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浮接可通過第一端及第二端中電壓較高者與基極之間的寄生二極體 PD1或PD2將基極的電壓上拉至接近於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中電壓較高者的電壓(即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中電壓較高者的電壓減去寄生二極體PD1或PD2的閾值電壓)。隨著基極電壓升高,第一端及第二端中電壓較低者與基極之間的電壓差無法達到寄生二極體的閾值電壓而使之不導通。如此一來,便得以動態決定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的電壓。當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的電壓高於第一電晶體M1的第二端的電壓時,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電壓會等於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的電壓減去寄生二極體PD1的閾值電壓;反之,當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的電壓低於第一電晶體M1的第二端的電壓時,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電壓會等於第一電晶體M1的第二端的電壓減去寄生二極體PD2的閾值電壓。為了清楚說明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浮接相較於將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耦接至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或第二端(即第一接點N1或第二接點N2)帶來的有益功效,以下將舉出兩種情況進行說明。
情況一:第一接點N1的電壓高於第二接點N2的電壓,且第一電晶體M1不導通。採用上述實施例將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浮接時,電流會從第一接點N1通過寄生二極體PD2流往基極,並決定基極的電壓而使寄生二極體PD1截止。因寄生二極體PD1截止,於是不會有漏電流由基極經寄生二極體PD1流向第二接點N2。相對的,若將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固定耦接至第一接點N1時,電流會從第一接點N1流往基極,並決定基極的電壓而使寄生二極體PD1截止,也不會有漏電流由基極流向第二接點N2。然而,若將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固定耦 接至第二接點N2時,電流會從第一接點N1通過寄生二極體PD2流往基極,再由因固定耦接所建立的路徑從基極流往第二接點N2,而產生漏電流。
情況二:第二接點N2的電壓高於第一接點N1的電壓,且第一電晶體M1不導通。採用上述實施例將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浮接時,電流會從第二接點N2通過寄生二極體PD1流往基極,並決定基極的電壓而使寄生二極體PD2截止。因寄生二極體PD2截止,於是不會有漏電流由基極經寄生二極體PD2流向第一接點N1。相對的,若將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固定耦接至第二接點N2時,電流會從第二接點N2流往基極,並決定基極的電壓而使寄生二極體PD2截止,也不會有漏電流由基極流向第一接點N1。然而,若將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固定耦接至第一接點N1時,電流會從第二接點N2通過寄生二極體PD1流往基極,再由因固定耦接所建立的路徑從基極流往第一接點N1,而產生漏電流。
由上述說明可知,在無法確定第一接點N1及第二接點N2中何者會是電壓較高的一方的情況下,將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固定耦接至第一接點N1或第二接點N2皆可能在特定情況下產生漏電流,而增加不必要的電能損耗。上述實施例藉由將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浮接來有效避免漏電流的產生,從而降低不必要的電能損耗。
請參照第2B圖,第2B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充電保護電路106b的電路方塊圖。充電保護電路106b與第2A圖的充電保護電路106a類似,差別在於充電保護電路106b更包括一第一二極體 D1及一第二二極體D2,且充電保護電路106b的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非浮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二極體D1的一第一端耦接至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第一二極體D1的一第二端耦接至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第二二極體D2的一第一端耦接至第一電晶體M1的第二端,第二二極體D2的一第二端耦接至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的電壓可透過實際設置的第一二極體D1或第二二極體D2來決定,而不是透過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與基極之間的寄生二極體PD1或第一電晶體M1的第二端與基極之間的寄生二極體PD2決定。然而,充電保護電路106b與充電保護電路106a在操作上仍是類似的。亦即,當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的電壓高於第一電晶體M1的第二端的電壓時,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電壓會等於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的電壓減去第一二極體D1的閾值電壓;反之,當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的電壓低於第一電晶體M1的第二端的電壓時,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電壓會等於第一電晶體M1的第二端的電壓減去第二二極體D2的閾值電壓。如此一來,無論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與第二端的電壓何者較高,都能避免在特定情況下產生漏電流。
請參照第3圖,第3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充電保護電路106c的電路方塊圖。充電保護電路106c類似於第2B圖的充電保護電路106b,差別在於充電保護電路106c更包括一或多個第一電阻R1,其中若有多個第一電阻R1,則多個第一電阻R1可通過串聯連接、並聯連接或串並聯混合連接的方式來形成以多個第一電阻R1為基底的電阻電路。此處以串聯連接多個第一電阻R1為例。在此實施例中,串 接的多個第一電阻R1連接於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而與第一電晶體M1並聯。
在一些應用中,需要識別出充電裝置90是否接入第一接點N1及第二接點N2中的一者。為此,係設置偵測電路(未圖示)來偵測充電裝置90是否接入第一接點N1及第二接點N2中的一者。受惠於第一電晶體M1的設置,達成上述目的所需要的偵測電路的最低數量相對的少,詳細說明如下。
在一偵測電路直接耦接於第二接點N2的情況中,若充電裝置90接入第二接點N2,由於該偵測電路也是耦接於第二接點N2因而能夠偵測到充電裝置90接入第二接點N2;若充電裝置90接入第一接點N1,充電裝置90在第一接點N1所提供的電壓透過第一電阻R1耦合至第二接點N2,據此直接耦接於第二接點N2的該偵測電路也能夠偵測充電裝置90接入第一接點N1。因此,達成上述目的,所需要的偵測電路的最低數量只要一個。同理,在一偵測電路直接耦接於第一接點N1的情況中,也只需要一個偵測電路就能夠達成上述目的,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第4A圖,第4A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充電保護電路106d的電路方塊圖。充電保護電路106d與第3圖的充電保護電路106c類似,差別在於充電保護電路106d更包括一第二電晶體M2。第二電晶體M2的一第一端及一基極耦接至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第二電晶體M2的一第二端耦接至第一電晶體M1的第二端。第二電晶體M2的一控制端耦接至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
在第二應用中,如上所述,充電裝置90由第一接點N1接入,本不應有電流由第一接點N1流向第二接點N2。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決定控制訊號CS的根據包括第二接點N2的電壓。在上述情況下,當第二接點N2意外地參考接地時,第一電晶體M1可能會因控制訊號CS的電壓相依於第二接點N2的電壓而使得第一電晶體M1的控制端與第二端(第一接點N1)之間電壓差大於第一電晶體M1的閾值電壓而非預期導通令電流通過。藉由設置第二電晶體M2來增加第一電晶體M1的閾值電壓(threshold voltage),可有效降低甚至避免在第二應用中第二接點N2意外地參考接地時第一電晶體M1有大電流通過的可能性。
具體來說,在一實施例中採用如第6圖所示的控制訊號產生電路60。控制訊號產生電路60包括電晶體M61及M62及電阻R61,而控制訊號CS是根據訊號EN所產生,其中訊號EN為用以決定電晶體M62導通或不導通的致能訊號。在第二應用中,當致能訊號EN令電晶體M62(此例中電晶體M62為NMOS)不導通,第二接點N2為參考接地(第二應用的正常狀況下第二接點N2應為浮接)且電晶體M61(此例子中電晶體M61為PMOS)因第一接點N1的電壓遠大於第二接點N2的電壓而導通時,電晶體M61的汲極電壓(亦即第一電晶體M1的閘極電壓)為電晶體M61(非理想電晶體)的導通電阻與電阻R61的分壓結果,其效果是使第一電晶體M1截止而達到短路保護的目的。然而當此分壓結果與第一接點N1之間的電壓差大於第一電晶體M1的閾值電壓時,第一電晶體M1仍將會導通,進而導致大電流流過第一電晶體M1,仍可能造成第一電晶體M1損壞。增加第一電晶體M1的閾值電壓可提高需 要將第一電晶體M1導通所需的閘極-源極電壓差,從而降低第一電晶體M1在上述情況發生時意外導通的機會。具體上,將第二電晶體M2的設置在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與汲極可增加第一電晶體M1的閾值電壓,來解決上述問題。需說明的是,電晶體的源極及汲極是視其所被施加的電壓來決定,在上述情境中,雖第6圖提供控制訊號CS的電晶體M61的一端標示為源極,但由於第一節點N1的電壓大於第二節點N2,因而所述一端實際上為汲極。
請參照第4B圖,第4B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充電保護電路106e的電路方塊圖。充電保護電路106e與第4A圖的充電保護電路106d類似,差別在於充電保護電路106e包括的第一電阻R1為多個,且第二電晶體M2的控制端是耦接至串聯連接的第一電阻R1的其中之二之間(即,第二電晶體M2的控制端耦接至兩個第一電阻R1之間的串接點),而不耦接至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第二電晶體M2的控制端通過第一電阻R1中的一或多個耦合至第二接點N2。
相較於第二電晶體M2的控制端耦接至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本實施例可適用於第二電晶體M2的耐壓較低的情況。例如,充電電壓Vc為5.5V並且該充電電壓Vc提供至第二接點N2,而第二電晶體M2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耐壓為5V時,通過將第二電晶體M2的控制端的電壓等於第一接點N1與第二接點N2之間的分壓來降低第二電晶體M2的源極與汲極之間的跨壓,可有效避免第二電晶體M2因耐壓不足而損壞,進而提升第二電晶體M2的耐用度。
請參照第5A圖,第5A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充電保護電路106f的電路方塊圖。充電保護電路106f與第4A圖的充電保護電路106d類似,差別在於充電保護電路106f更包括一第三電晶體M3。第三電晶體M3的一第一端及一基極耦接至第一電晶體M1的基極。第三電晶體M3的一第二端耦接至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第三電晶體M3的一控制端耦接至第一電晶體M1的第二端。第三電晶體M3的作用類似於第二電晶體M2,可增加第一電晶體M1的閾值電壓,進而解決在第一應用中第一接點N1意外地參考接地時第一電晶體M1導通而有大電流通過的問題。
請參照第5B圖,第5B圖繪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充電保護電路106g的電路方塊圖。充電保護電路106g與第5A圖的充電保護電路106f類似,差別在於充電保護電路106g第二電晶體M2的控制端耦接至串聯連接的第一電阻R1的其中之二之間,而不耦接至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第三電晶體M3的控制端耦接至串聯連接的第一電阻R1的其中之二之間,而不耦接至第一電晶體M1的第二端。相較於充電保護電路106f,第二電晶體M2的源極與汲極之間的跨壓及第三電晶體M3的源極與汲極之間的跨壓可被降低,進而提升第二電晶體M2及第三電晶體M3的耐用度。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各實施例可根據需求適當地混搭使用。例如,在充電保護電路106d至106g中,可將第一二極體D1及第二二極體D2取代為第2A圖的充電保護電路106a的寄生二極體PD1及PD2。再例如,在充電保護電路106c、106d及106f中,可將串聯連接 於第一電晶體M1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一或多個第一電阻R1移除,並針對第一接點N1與第二接點N2分別連接一個偵測電路來確定是否有充電裝置90的接入。
本發明的充電保護電路具有避免漏電流的產生的功效之外,更具有在第二應用下第二接點意外地參考接地時的短路保護功能。此外,藉由在第一電晶體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耦接串聯連接的一或多個第一電阻,可免除針對第一接點與第二接點分別設計一套偵測電路的需求。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無線音訊輸出裝置
90:充電裝置
102:充電控制電路
104:訊號接收電路
106:充電保護電路
C:穩壓電容
N1:第一接點
N2:第二接點
N3:第三接點
O1:第一輸出端
O2:第二輸出端
Vc:充電電壓
Sc:通訊訊號
CS:控制訊號

Claims (8)

  1. 一種無線音訊輸出裝置,包括:一第一接點,耦接至一穩壓電容;一第二接點;一第三接點,耦接至參考接地;一充電控制電路,耦接至該第一接點;一訊號接收電路,耦接至該第二接點;以及一充電保護電路,該充電保護電路的一第一端耦接至該第一接點及該充電控制電路,該充電保護電路的一第二端耦接至該第二接點及該訊號接收電路,該充電保護電路具有一第一狀態及一第二狀態,於該第一狀態時,該充電保護電路導通以使該第二接點耦合至該第一接點,於該第二狀態時,該充電保護電路不導通以使該第二接點不耦合至該第一接點,其中該第一接點及該第二接點的其中之一用以耦接至一充電裝置用以輸出一充電電壓或一通訊訊號的一第一輸出端,該第三接點用以耦接至該充電裝置的一第二輸出端,當該第一接點耦接至該第一輸出端且該充電裝置輸出該充電電壓,該充電保護電路切換為該第二狀態,以令該充電電壓傳遞至該充電控制電路,當該第二接點耦接至該第一輸出端且該充電裝置輸出該充電電壓,該充電保護電路切換為該第一狀態,以令該充電電壓傳遞至該充電控制電路,當該第二接點耦接至該第一輸出端且該充電裝置輸 出該通訊訊號,該充電保護電路切換為該第二狀態,以令該通訊訊號傳遞至該訊號接收電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音訊輸出裝置,其中該充電保護電路包括:一第一電晶體,該第一電晶體的一第一端耦接至該第二接點,該第一電晶體的一第二端耦接至該第一接點,該第一電晶體的一控制端接收一控制訊號,該第一電晶體的一基極浮接,當該充電保護電路處於該第一狀態時,該第一電晶體受控於該控制訊號導通,當該充電保護電路處於該第二狀態時,該第一電晶體受控於該控制訊號不導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音訊輸出裝置,其中該充電保護電路包括:一第一電晶體,該第一電晶體的一第一端耦接至該第二接點,該第一電晶體的一第二端耦接至該第一接點,該第一電晶體的一控制端接收一控制訊號,當該充電保護電路處於該第一狀態時,該第一電晶體受控於該控制訊號導通,當該充電保護電路處於該第二狀態時,該第一電晶體受控於該控制訊號不導通;一第一二極體,該第一二極體的一第一端耦接至該第一電晶體的一基極,該第一二極體一第二端耦接至該第一電晶體的該第一端;以及 一第二二極體,該第二二極體的一第一端耦接至該第一電晶體的該基極,該第二二極體一第二端耦接至該第一電晶體的該第二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3所述之無線音訊輸出裝置,其中該充電保護電路更包括:一或多個第一電阻,串聯連接於該第一電晶體的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4所述之無線音訊輸出裝置,其中該充電保護電路更包括:一第二電晶體,該第二電晶體的一第一端及一基極耦接至該第一電晶體的該基極,該第二電晶體的一第二端耦接至該第一電晶體的該第二端,該第二電晶體的一控制端耦接至該第一電晶體的該第一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4所述之無線音訊裝置,其中該充電保護電路更包括:一第二電晶體,該第二電晶體的一第一端及一基極耦接至該第一電晶體的該基極,該第二電晶體的一第二端耦接至該第一電晶體的該第二端,該第二電晶體的一控制端耦接至該多個第一電阻的其中之二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5所述之無線音訊輸出裝置,其中該充電保護電路更包括:一第三電晶體,該第三電晶體的一第一端及一基極耦接至該第一電晶體的該基極,該第三電晶體的一第二端耦接至該第一電晶體的該第一端,該第三電晶體的一控制端耦接至該第一電晶體的該第二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6所述之無線音訊裝置,其中該充電保護電路更包括:一第三電晶體,該第三電晶體的一第一端及一基極耦接至該第一電晶體的該基極,該第三電晶體的一第二端耦接至該第一電晶體的該第一端,該第三電晶體的一控制端耦接至該多個第一電阻的其中之二之間。
TW110115334A 2021-04-28 2021-04-28 無線音訊輸出裝置 TWI7709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5334A TWI770970B (zh) 2021-04-28 2021-04-28 無線音訊輸出裝置
CN202110522686.0A CN115250405A (zh) 2021-04-28 2021-05-13 无线音频输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5334A TWI770970B (zh) 2021-04-28 2021-04-28 無線音訊輸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0970B true TWI770970B (zh) 2022-07-11
TW202243366A TW202243366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439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5334A TWI770970B (zh) 2021-04-28 2021-04-28 無線音訊輸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50405A (zh)
TW (1) TWI77097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982134U (zh) * 2019-07-02 2020-01-2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充放电保护装置和充电盒
CN210041395U (zh) * 2019-07-26 2020-02-07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设备及无线耳机
CN210491164U (zh) * 2019-11-28 2020-05-0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充电盒和无线耳机
CN212343387U (zh) * 2020-07-09 2021-01-12 深圳市科奈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过流保护的充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982134U (zh) * 2019-07-02 2020-01-2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充放电保护装置和充电盒
CN210041395U (zh) * 2019-07-26 2020-02-07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设备及无线耳机
CN210491164U (zh) * 2019-11-28 2020-05-0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充电盒和无线耳机
CN212343387U (zh) * 2020-07-09 2021-01-12 深圳市科奈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过流保护的充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3366A (zh) 2022-11-01
CN115250405A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2012B (zh) 反向电流保护电路
US10594146B2 (en) Battery control circuit for multiple cells employing level shift circuits to avoid fault
US8994443B2 (en) Bidirectional switch and switch circuit using the bidirectional switch
TWI470391B (zh) 穩流電路與其電子裝置
KR102627710B1 (ko) 충방전 제어 장치, 및 배터리 장치
US6492686B1 (en) Integrated circuit having buffering circuitry with slew rate control
KR20200005861A (ko) 누설 전류 저감형 고주파 스위치 장치
TWI770970B (zh) 無線音訊輸出裝置
US11139807B2 (en) Buffer circuit
US8907719B2 (en) IC circuit
US11489520B2 (en) Power switching circuit and power switching method
US11522528B2 (en) Voltage control
TW201624864A (zh) 湧流補償電路及比較器模塊
CN111721986A (zh) 一种宽输入共模电压范围电流检测放大器电路
CN111509693B (zh) 切换装置与漏电控制方法
US20200212685A1 (en) Power control circuit
TWI685196B (zh) 切換裝置與漏電控制方法
TW202143595A (zh) 電源開關之控制電路
TW201638697A (zh) 低壓差穩壓器
TWI819947B (zh) 開關電路
US11539227B2 (en) Charge/discharge control circuit and battery device
US9491540B2 (en) Electret condenser microphone
US11215648B1 (en) Voltage on-off det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521572B1 (ko) 정전기 방전 회로 및 정전기 방전 제어 시스템
TWI677187B (zh) 傳輸閘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