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8928B - 氣體加熱裝置 - Google Patents

氣體加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8928B
TWI768928B TW110119003A TW110119003A TWI768928B TW I768928 B TWI768928 B TW I768928B TW 110119003 A TW110119003 A TW 110119003A TW 110119003 A TW110119003 A TW 110119003A TW I768928 B TWI768928 B TW I7689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gas
chamber
temperature
pi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9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6711A (zh
Inventor
黃中虓
Original Assignee
匯鉅企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匯鉅企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匯鉅企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9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892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8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892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46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671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Fluid Adsorption Or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氣體加熱裝置,包括控制模組、加熱模組、管體及溫度感測模組;控制模組電性連接加熱模組、溫度感測模組;加熱模組之入氣口與容置空間相連通,二加熱管設於容置空間;管體設於加熱模組,管體之進氣口用以供第二氣體通過並且進入管體內,孔洞開設於進氣口與出氣口之間並且與容置空間相連通;溫度感測模組用以感測二加熱管之二加熱管溫度,以及出氣口之排氣溫度,並且傳送給控制模組。藉此,本發明藉由二加熱管及排氣溫度與控制模組的設定溫度比對,以控制加熱模組的運作及第一、二氣體的輸送,使氣體加熱裝置的溫度控制更為穩定。

Description

氣體加熱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氣體加熱裝置,特別是一種可提升加熱速度,並且溫度控制更為穩定的氣體加熱裝置。
氣體加熱裝置為一種對氣體進行加熱之結構,在許多工廠及工業加工的過程中,許多製程需要對氣體進行加熱之程序;有部分加熱設備乃是透過加熱後之氣體來提供加工程序當中所需之熱能。
氣體的種類很多,分為活性氣體及惰性氣體;然而,由於活性氣體為易燃的氣體,在加熱時容易出現爆炸之情形,因此一般在加熱活性氣體時,會將惰性氣體與活性氣體混合,降低活性氣體的濃度,以降低爆炸情形發生。
然而,習知的氣體加熱裝置在使用時,如果出現故障便會直接失去加熱之功能,使得氣體在混合時出現溫度不夠以及混合不均勻之狀況,且若工作人員無法第一時間發現,則有可能導致嚴重的事故發生。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氣體加熱裝置,可提升加熱速度,並且溫度控制更為穩定。
為了達成前述的目的,本發明將提供一種氣體加熱裝置,包括一控制模組、一加熱模組、一管體以及一溫度感測模組。
控制模組具有一設定溫度。
加熱模組包括一容置空間、一入氣口及二加熱管,入氣口與容置空間相連通,二加熱管設置於容置空間,並且電性連接控制模組,入氣口用以供一第一氣體通過並且進入容置空間,二加熱管對第一氣體加熱。
管體設置於加熱模組,包括一進氣口、一出氣口及至少一孔洞,進氣口用以供一第二氣體通過並且進入管體內,至少一孔洞開設於進氣口與出氣口之間並且與容置空間相連通,加熱後的第一氣體通過至少一孔洞進入管體內,與管體內的第二氣體混合,並且從出氣口排出。
溫度感測模組電性連接控制模組,用以感測二加熱管之二加熱管溫度,以及出氣口之一排氣溫度,並且將二加熱管溫度以及排氣溫度傳送給控制模組。
其中,當二加熱管溫度以及排氣溫度高於設定溫度時,控制模組控制加熱模組斷電,並且在二加熱管溫度以及排氣溫度下降至低於或等於設定溫度時,控制模組控制加熱模組重新加熱;
其中,當二加熱管溫度以及排氣溫度低於設定溫度時,控制模組控制加熱模組斷電,並且停止第一氣體及第二氣體輸送至管體;以及
其中,當出現異常斷線時,控制模組控制加熱模組斷電,並且停止第一氣體及第二氣體輸送至管體,並且在管體內第一氣體及第二氣體全部排出後,控制模組控制加熱模組重新加熱以及控制第一氣體及第二氣體重新輸送至管體。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二加熱管分別界定為一第一加熱管及一第二加熱管,第一加熱管環繞設置於管體的外側,第二加熱管環繞設置於第一加熱管的外側。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加熱模組更包括一第一間隔件,第一間隔件設置於容置空間,並且將容置空間分隔成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第一腔室與第二腔室之間具有一第一通道,第一腔室與入氣口相連通,管體貫穿第二腔室,第二腔室與至少一孔洞相連通,第一加熱管及第二加熱管設置於第二腔室。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加熱模組更包括一第二間隔件,第二間隔件設置於第二腔室,並且將第二腔室分隔成一第三腔室及一第四腔室,第三腔室與第四腔室之間具有一第二通道,管體貫穿第四腔室,第四腔室與至少一孔洞相連通,第一加熱管設置於第四腔室,第二加熱管設置於第三腔室。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通道開設於第一間隔件之一端,第二通道開設於第二間隔件,並且相對於第一通道開設位置的另一端。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加熱模組更包括一殼體,管體設置於殼體,殼體包括容置空間,入氣口開設於殼體,並且相對於第一通道開設位置的另一端。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二加熱管分別界定為一第一加熱管及一第二加熱管,第一加熱管及第二加熱管彼此互相交錯或疊設,並且環繞設置於管體的外側。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加熱模組更包括一第一間隔件,第一間隔件設置於容置空間,並且將容置空間分隔成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第一腔室與第二腔室之間具有一第一通道,第一腔室與入氣口相連通,第二腔室與至少一孔洞相連通,第一加熱管及第二加熱管設置於第二腔室,管體貫穿第二腔室。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溫度感測模組包括一第一溫度感測器,第一溫度感測器用以感測第一加熱管的一第一加熱管溫度及第二加熱管的一第二加熱管溫度,並且傳送給控制模組。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溫度感測模組包括一第二溫度感測器,第二溫度感測器設置於出氣口,用以感測出氣口的排氣溫度,並且傳送給控制模組。
本發明的功效在於,本發明能夠藉由加熱模組的二個加熱管提升氣體的加熱速度,且當其中一加熱管故障或損毀時,可由另外一加熱管繼續加熱,提升製程中的穩定度,提升後續加工的產品良率。
再者,本發明能夠藉由溫度感測模組感測二加熱管的溫度,並且透過控制模組隨時調整,防止溫度過低或是過熱之情形發生,達到溫度控制更為穩定之功效。
以下配合圖式及元件符號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明,俾使熟習該項技藝者在研讀本說明書後能據以實施。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剖面圖。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上視圖。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方塊圖。如圖1、圖2及圖3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氣體加熱裝置,包括一控制模組10、一加熱模組20、一管體30以及一溫度感測模組40。以下針對各個零件進行細部解說。
控制模組10具有一設定溫度11。
加熱模組20包括一容置空間21、一入氣口22及二加熱管23;入氣口22與容置空間21相連通,二加熱管23設置於容置空間21,並且電性連接控制模組10,入氣口22用以供一第一氣體90(顯示於圖4)通過並且進入容置空間21,在第一氣體90進入容置空間21後,二加熱管23對第一氣體90加熱。
管體30設置於加熱模組20,包括一進氣口31、一出氣口32及至少一孔洞33;進氣口31用以供一第二氣體91(顯示於圖4)通過並且進入管體30內,至少一孔洞33開設於進氣口31與出氣口32之間,並且與容置空間21相連通,加熱後的第一氣體90通過至少一孔洞33進入管體30內,與管體30內的第二氣體91混合,並且從出氣口32排出。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管體30包括複數孔洞33。
較佳地,管體30更包括一進氣管301、一通氣管302及一出氣管303;進氣管301設置於通氣管302之一端,出氣管303設置於通氣管302之另一端,進氣口31開設於進氣管301,出氣口32開設於出氣管303,至少一孔洞33開設於通氣管302。
溫度感測模組40電性連接控制模組10,用以感測二加熱管23之二加熱管溫度43,以及出氣口32之一排氣溫度44,並且將二加熱管溫度43以及排氣溫度44傳送給控制模組10。
具體而言,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二加熱管23分別界定為一第一加熱管231及一第二加熱管232;第一加熱管231環繞設置於管體30的通氣管302的外側,第二加熱管232環繞設置於第一加熱管231的外側。溫度感測模組40可分別感測第一加熱管231的第一加熱管溫度431及第二加熱管232的第二加熱管溫度432,並傳送給控制模組10。
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加熱模組20更包括一殼體201;管體30貫穿設置於殼體201,殼體201包括容置空間21,入氣口22開設於殼體201。具體而言,管體30的進氣管301及出氣管303設置於殼體201的兩側,通氣管302設置於容置空間21中,通氣管302兩端分別與進氣管301及出氣管303相連通;較佳地,加熱模組20更包括一入氣管221,入氣管221設置於殼體201,入氣口22開設於入氣管221,並且與容置空間21相連通。
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加熱模組20更包括一第一間隔件24;第一間隔件24設置於容置空間21,並且將容置空間21分隔成一第一腔室211及一第二腔室212,第一腔室211與第二腔室212之間具有一第一通道241,第一腔室211與入氣口22相連通,管體30的通氣管302貫穿第二腔室212,第二腔室212與複數孔洞33相連通,第一加熱管231及第二加熱管232設置於第二腔室212。
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第一氣體90及第二氣體91混合示意圖。如圖4所示,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在未啟動加熱模組20時,第二氣體91通過進氣管301的進氣口31進入管體30的通氣管302內,並且從出氣管303的出氣口32排出。
當啟動加熱模組20時,第一氣體90依序通過入氣口22、第一腔室211、第一通道241進入第二腔室212,進入第二腔室212後,第二腔室212內的第一加熱管231及第二加熱管232便會對第一氣體90加熱,再透過複數孔洞33進入管體30的通氣管302內,使加熱後的第一氣體90與管體30內的第二氣體91混合,並且從出氣管303的出氣口32排出。藉由第一加熱管231及第二加熱管232加熱第一氣體90,使加熱後的第一氣體90與第二氣體91混合後提升溫度,進而使從出氣管303的出氣口32排出的第一氣體90與第二氣體91的溫度上升。
較佳地,第一氣體90為惰性氣體,第二氣體91為活性氣體,藉由將惰性氣體與活性氣體混合,以降低管路起火而引起火災與爆炸之風險。然而第一氣體90及第二氣體91的種類不限於此,可依照需求更改第一氣體90及第二氣體91的種類,如將第一氣體90及第二氣體91皆更改為惰性氣體或其他之氣體,但第一氣體90不可為活性氣體,否則在對第一氣體90加熱時,可能會引起爆炸。
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另一種樣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第一氣體及第二氣體混合示意圖。如圖5所示,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另一種樣態中,可進一步將複數孔洞33傾斜設置,當第一氣體90通過傾斜的複數孔洞33進入管體30的通氣管302時,藉由傾斜的影響,使第一氣體90在通氣管302內產生渦漩之現象,除了具有可增加氣體之流動速度以外,進一步使通氣管302內的第一氣體90及第二氣體91產生旋轉作用,不會因重力作用而產生氣體沉澱之現象。
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溫度感測模組40包括一第一溫度感測器41及一第二溫度感測器42;第一溫度感測器41用以感測第一加熱管231的第一加熱管溫度431及第二加熱管232的第二加熱管溫度432,並且傳送給控制模組10;第二溫度感測器42設置於出氣口32,用以感測出氣口32的排氣溫度44,並且傳送給控制模組10。
當排氣溫度44低於或等於設定溫度11時,控制模組10控制其中一加熱管23或二加熱管23加熱。具體而言,當排氣溫度44低於或等於設定溫度11時,控制模組10可控制第一加熱管231及第二加熱管232同時進行加熱,或是第一加熱管231與第二加熱管232其中之一進行加熱,使容置空間21內的第一氣體90升溫,以提升從出氣口32排出之混合後的第一氣體90與第二氣體91的溫度。
當排氣溫度44高於設定溫度11時,控制模組10控制其中一加熱管23或二加熱管23停止加熱。具體而言,當排氣溫度44低於或等於設定溫度11時,控制模組10可控制第一加熱管231及第二加熱管232同時停止加熱,或是第一加熱管231及第二加熱管232其中之一停止加熱,以避免從出氣口32排出之混合後的第一氣體90與第二氣體91的溫度過高。
值得一提的是,藉由控制模組10可單一控制其中一加熱管23進行加熱之功能,當其中一加熱管23故障或毀損時,仍可控制另一加熱管23進行加熱,防止臨時出現故障因而整組無法使用之狀況,使溫度控制更為穩定;也可避免臨時故障而工作人員未發現之情形,嚴重則可能造成管路起火而引起火災與爆炸等的安全隱患。
再者,透過第一加熱管231及第二加熱管232的結構,使第一氣體90的加熱時間更為迅速及穩定,相較於傳統只有一組加熱管23的加熱裝置,在加熱時容易出現瞬間加熱之情形,本發明之氣體加熱裝置可達到穩定的加熱之功效。
此外,藉由溫度感測模組40感測二加熱管溫度43,以及出氣口32之排氣溫度44,並且透過控制模組10的控制,可監測出氣管303的出氣口32的排出之混合的第一氣體90及第二氣體91的溫度,再透過控制模組10進行調整,使出氣管303的出氣口32之混合的第一氣體90及第二氣體91的溫度更為穩定,提升後續加工的產品良率。
此外,除了一般的加熱程序外,本發明進一步透過第一加熱管231的第一加熱管溫度431、第二加熱管232的第二加熱管溫度432以及排氣溫度44與設定溫度11做比較,以防止出現故障而過度加熱之情形。
具體而言,當第一加熱管231的第一加熱管溫度431、第二加熱管232的第二加熱管溫度432以及排氣溫度44高於設定溫度11時,控制模組10控制加熱模組20斷電,並且在第一加熱管溫度431、第二加熱管溫度432以及排氣溫度44下降至低於或等於設定溫度11時,控制模組10控制加熱模組20重新加熱。
其中,當第一加熱管231的第一加熱管溫度431、第二加熱管232的第二加熱管溫度432以及排氣溫度44低於設定溫度11時,控制模組10控制加熱模組20斷電,並且停止第一氣體90及第二氣體91輸送至管體30。值得一提的是,控制模組10不會重新啟動加熱模組20以及第一氣體90及第二氣體91的輸送,若是需要重新啟動加熱模組20以及第一氣體90及第二氣體91的輸送,則必須透過人工操作。
其中,當出現異常斷線時,控制模組10控制加熱模組20斷電,並且停止第一氣體90及第二氣體91輸送至管體30,並且在管體30內第一氣體90及第二氣體91全部排出後,控制模組10控制加熱模組20重新加熱以及控制第一氣體90及第二氣體91重新輸送至管體30。其中,控制模組10可進一步包括一紀錄單元(圖中未示),當溫度感測模組40將二加熱管溫度43以及出氣管303的出氣口32之排氣溫度44傳送給控制模組10時,可將二加熱管溫度43以及排氣溫度44記錄下來,方便工作人員觀察排氣溫度44二加熱管溫度43以及排氣溫度44的變化。
圖6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剖面圖。如圖6所示,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其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加熱模組20更包括一第二間隔件25;第二間隔件25設置於第二腔室212,並且將第二腔室212分隔成一第三腔室213及一第四腔室214,第三腔室213與第四腔室214之間具有一第二通道251,管體30的通氣管302貫穿第四腔室214,第四腔室214與複數孔洞33相連通,第一加熱管231設置於第四腔室214,第二加熱管232設置於第三腔室213。
圖7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第一氣體90及第二氣體91混合示意圖。如圖7所示,當啟動加熱模組20時,第一氣體90依序通過入氣口22、第一腔室211、第一通道241、第三腔室213、第二通道251進入第四腔室214,藉由第三腔室213的第二加熱管232及第四腔室214的第一加熱管231加熱第一氣體90後,加熱後的第一氣體90再通過複數孔洞33進入管體30的通氣管302內,與通氣管302內的第二氣體91混合,並且從出氣管303的出氣口32排出。
藉由將第一加熱管231設置於第四腔室214,第二加熱管232設置於第三腔室213的設置,當第二氣體91在經過第三腔室213與第四腔室214時,可分別透過第一加熱管231及第二加熱管232加熱,增加第一氣體90的加熱時間,確保第一氣體90在通過複數孔洞33進入管體30的通氣管302內與第二氣體91混合時,第一氣體90的溫度已確實加熱。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第一通道241開設於第一間隔件24之一端,第二通道251開設於第二間隔件25,並且相對於第一通道241開設位置的另一端。藉由將第一通道241與第二通道251錯開設置的結構,使第一氣體90在通過第一腔室211、第三腔室213及第四腔室214時的時間更長,增加第一加熱管231及第二加熱管232的加熱時間,以確保第一氣體90的溫度被確實加熱,防止第一氣體90加熱不均勻的狀況。
較佳地,入氣口22開設於殼體201,並且相對於第一通道241開設位置的另一端。藉此使第一氣體90在進入第一腔室211的時間更長;其中,本發明之殼體201為金屬殼體,因此當第一加熱管231及第二加熱管232開始加熱後,第一加熱管231及第二加熱管232的熱量會傳遞於第一間隔件24及第二間隔件25,使第一氣體90在第一腔室211流動的過程中,已經先預熱。值得一提的是,透過第一間隔件24將第一加熱管231及第二加熱管232分開,當其中一加熱管故障或是毀損時,在維修以及拆裝上更為方便;且值得一提的是,當其中一加熱管故障或是毀損時,另一加熱管仍可持續運作而不需中斷,使作業更為順暢,避免使用端因其中一加熱管故障或是毀損而無法使用,進而必須停機之狀況。
然而,入氣口22、第一通道241及第二通道251之位置設置不限於此,可依照需求更改入氣口22、第一通道241及第二通道251之位置。殼體201之材質不限於此,可依照需求將殼體201之材質更改為合金或其他材質。
圖8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剖面圖。圖9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局部放大圖。如圖8及圖9所示,在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其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第一加熱管231及第二加熱管232彼此互相交錯,並且環繞設置於管體30的外側。
圖10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第一氣體90及第二氣體91混合示意圖。如圖10所示,當啟動加熱模組20時,第一氣體90依序通過入氣口22、第一腔室211、第一通道241至第二腔室212,透過環繞設置於管體30外側的第一加熱管231及第二加熱管232加熱,使第一氣體90的溫度上升,並透過複數孔洞33進入管體30內,與管體30內的第二氣體91混合,達到氣體加熱之功效。
其中,第一加熱管231及第二加熱管232設置之方式不限於此,可依照需求更改,使第一加熱管231疊設於第二加熱管232上,並且環繞設置於管體30的外側等。
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發明精神下所作有關本發明的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發明意圖保護的範疇。
10:控制模組 11:設定溫度 20:加熱模組 201:殼體 21:容置空間 211:第一腔室 212:第二腔室 213:第三腔室 214:第四腔室 22:入氣口 221:入氣管 23:加熱管 231:第一加熱管 232:第二加熱管 24:第一間隔件 241:第一通道 25:第二間隔件 251:第二通道 30:管體 301:進氣管 302:通氣管 303:出氣管 31:進氣口 32:出氣口 33:孔洞 40:溫度感測模組 41:第一溫度感測器 42:第二溫度感測器 43:加熱管溫度 431:第一加熱管溫度 432:第二加熱管溫度 44:排氣溫度 90:第一氣體 91:第二氣體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剖面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上視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方塊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第一氣體及第二氣體混合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另一種樣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第一氣體及第二氣體混合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剖面圖。 圖7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第一氣體及第二氣體混合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剖面圖。 圖9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局部放大圖。 圖10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氣體加熱裝置的第一氣體及第二氣體混合示意圖。
20:加熱模組
201:殼體
21:容置空間
211:第一腔室
212:第二腔室
22:入氣口
221:入氣管
23:加熱管
231:第一加熱管
232:第二加熱管
24:第一間隔件
241:第一通道
30:管體
301:進氣管
302:通氣管
303:出氣管
31:進氣口
32:出氣口
33:孔洞
41:第一溫度感測器
42:第二溫度感測器

Claims (10)

  1. 一種氣體加熱裝置,包括: 一控制模組,具有一設定溫度; 一加熱模組,包括一容置空間、一入氣口及二加熱管,該入氣口與該容置空間相連通,該二加熱管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並且電性連接該控制模組,該入氣口用以供一第一氣體通過並且進入該容置空間,該二加熱管對該第一氣體加熱; 一管體,設置於該加熱模組,包括一進氣口、一出氣口及至少一孔洞,該進氣口用以供一第二氣體通過並且進入該管體內,該至少一孔洞開設於該進氣口與該出氣口之間並且與該容置空間相連通,加熱後的該第一氣體通過該至少一孔洞進入該管體內,與該管體內的該第二氣體混合,並且從該出氣口排出;以及 一溫度感測模組,電性連接該控制模組,用以感測該二加熱管之二加熱管溫度,以及該出氣口之一排氣溫度,並且將該二加熱管溫度以及該排氣溫度傳送給該控制模組; 其中,當該二加熱管溫度以及該排氣溫度高於該設定溫度時,該控制模組控制該加熱模組斷電,並且在該二加熱管溫度以及該排氣溫度下降至低於或等於該設定溫度時,該控制模組控制該加熱模組重新加熱; 其中,當該二加熱管溫度以及該排氣溫度低於該設定溫度時,該控制模組控制該加熱模組斷電,並且停止該第一氣體及該第二氣體輸送至該管體;以及 其中,當出現異常斷線時,該控制模組控制該加熱模組斷電,並且停止該第一氣體及該第二氣體輸送至該管體,並且在該管體內該第一氣體及該第二氣體全部排出後,該控制模組控制該加熱模組重新加熱以及控制該第一氣體及該第二氣體重新輸送至該管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氣體加熱裝置,其中,該二加熱管分別界定為一第一加熱管及一第二加熱管,該第一加熱管環繞設置於該管體的外側,該第二加熱管環繞設置於該第一加熱管的外側。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氣體加熱裝置,其中,該加熱模組更包括一第一間隔件,該第一間隔件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並且將該容置空間分隔成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該第一腔室與該第二腔室之間具有一第一通道,該第一腔室與該入氣口相連通,該管體貫穿該第二腔室,該第二腔室與該至少一孔洞相連通,該第一加熱管及該第二加熱管設置於該第二腔室。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氣體加熱裝置,其中,該加熱模組更包括一第二間隔件,該第二間隔件設置於該第二腔室,並且將該第二腔室分隔成一第三腔室及一第四腔室,該第三腔室與該第四腔室之間具有一第二通道,該管體貫穿該第四腔室,該第四腔室與該至少一孔洞相連通,該第一加熱管設置於該第四腔室,該第二加熱管設置於該第三腔室。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氣體加熱裝置,其中,該第一通道開設於該第一間隔件之一端,該第二通道開設於該第二間隔件,並且相對於該第一通道開設位置的另一端。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氣體加熱裝置,其中,該加熱模組更包括一殼體,該管體設置於該殼體,該殼體包括該容置空間,該入氣口開設於該殼體,並且相對於該第一通道開設位置的另一端。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氣體加熱裝置,其中,該二加熱管分別界定為一第一加熱管及一第二加熱管,該第一加熱管及該第二加熱管彼此互相交錯或疊設,並且環繞設置於該管體的外側。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氣體加熱裝置,其中,該加熱模組更包括一第一間隔件,該第一間隔件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並且將該容置空間分隔成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該第一腔室與該第二腔室之間具有一第一通道,該第一腔室與該入氣口相連通,該第二腔室與該至少一孔洞相連通,該第一加熱管及該第二加熱管設置於該第二腔室,該管體貫穿該第二腔室。
  9. 如請求項2或7所述的氣體加熱裝置,其中,該溫度感測模組包括一第一溫度感測器,該第一溫度感測器用以感測該第一加熱管的一第一加熱管溫度及該第二加熱管的一第二加熱管溫度,並且傳送給該控制模組。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氣體加熱裝置,其中,該溫度感測模組包括一第二溫度感測器,該第二溫度感測器設置於該出氣口,用以感測該出氣口的該排氣溫度,並且傳送給該控制模組。
TW110119003A 2021-05-26 2021-05-26 氣體加熱裝置 TWI7689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9003A TWI768928B (zh) 2021-05-26 2021-05-26 氣體加熱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9003A TWI768928B (zh) 2021-05-26 2021-05-26 氣體加熱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8928B true TWI768928B (zh) 2022-06-21
TW202246711A TW202246711A (zh) 2022-12-01

Family

ID=83104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9003A TWI768928B (zh) 2021-05-26 2021-05-26 氣體加熱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89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8053A (zh) * 2022-10-18 2022-11-15 季华实验室 冷喷涂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262698U (zh) * 2017-08-09 2018-04-20 中山市埃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浴缸自动循环恒温器
CN109302759A (zh) * 2018-03-23 2019-02-01 上海益高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系统
TWM616551U (zh) * 2021-05-26 2021-09-01 匯鉅企業有限公司 氣體加熱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262698U (zh) * 2017-08-09 2018-04-20 中山市埃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浴缸自动循环恒温器
CN109302759A (zh) * 2018-03-23 2019-02-01 上海益高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系统
TWM616551U (zh) * 2021-05-26 2021-09-01 匯鉅企業有限公司 氣體加熱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8053A (zh) * 2022-10-18 2022-11-15 季华实验室 冷喷涂设备
CN115338053B (zh) * 2022-10-18 2022-12-23 季华实验室 冷喷涂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6711A (zh)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65401A1 (zh) 气体燃料供应系统
US9878404B2 (en) Condens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 furna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a condensation collection box
EP1856416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hibiting the propagation of a flame front
TWI768928B (zh) 氣體加熱裝置
EP2808421B1 (en) Vacuum pump with abatement function
EP2370751A1 (en) Gas fired modulating water heating appliance with dual combustion air premix blowers
KR101297066B1 (ko) 내부 연도 가스 재순환을 갖는 노 시스템
TWM616551U (zh) 氣體加熱裝置
CN114893792B (zh) 一种用于溴化氢合成炉的远程点火系统及方法
CN207280211U (zh) 一种烘炉装置
US10788208B2 (en) Method for preheating a fluid upstream of a furnace
CN106288750B (zh) 一种烟草制丝燃烧炉燃气流量异常校验控制方法
KR100715418B1 (ko) 열교환 이상 감지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비에프지 예열 장치
CN208418708U (zh) Cfb锅炉一次热风道压火防爆系统
JP2014178065A (ja) 蓄熱式燃焼装置及び熱分解処理方法
CN215766550U (zh) 一种均热炉炉压控制装置
CN216924737U (zh) 热水器
CN209778745U (zh) 一种热解出料炉膛
KR200483460Y1 (ko) 화염 검출 장치
JP3510014B2 (ja) 熱回収式燃焼装置を備えた工業炉及びその燃焼制御方法
KR100399793B1 (ko) 수소 가스 연소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시스템
KR20210042468A (ko) 연소 산화 장치
JPH06281248A (ja) 並列型給湯装置
JPS62170733A (ja) ガスタ−ビンドレン冷却装置
KR20130062630A (ko) 더스트 통로 막힘 방지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