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8850B - 影像補償裝置及其稜鏡承載機構 - Google Patents

影像補償裝置及其稜鏡承載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8850B
TWI768850B TW110115183A TW110115183A TWI768850B TW I768850 B TWI768850 B TW I768850B TW 110115183 A TW110115183 A TW 110115183A TW 110115183 A TW110115183 A TW 110115183A TW I768850 B TWI768850 B TW I7688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assembly
arc
shaped guide
shaped
guide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5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4764A (zh
Inventor
發明人放棄姓名表示權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51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885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34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4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8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885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影像補償裝置及其稜鏡承載機構,稜鏡承載機構包括一底座以及一對稜鏡承載件。底座包括一底座本體、一設置於底座本體的透光孔和固設於底座本體的同側的多個第一滑動組接部。每個稜鏡承載件包括一承載件本體、一設置於承載件本體且與透光孔對應的稜鏡安裝部和固設於承載件本體同側的多個第二滑動組接部,一對稜鏡承載件的稜鏡安裝部彼此相對且軸向錯位設置,多個第二滑動組接部分別與多個第一滑動組接部滑動組接,使一對稜鏡承載件可個別繞通過透光孔的中心的軸線移動。

Description

影像補償裝置及其稜鏡承載機構
本發明涉及攝像裝置防手震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以物理性調整光軸進行影像補償而達到光學防手震的影像補償裝置及其稜鏡承載機構。
攝像裝置通常具有防手震的機構,其用於使用者在拍攝影像時可以針對使用者手握的震動進行補償,而得到品質良好的影像。現有的防手震的影像補償機構是利用物理性調整光軸的光學方式進行影像補償,如中國大陸專利CN 103348287A所揭露者,兩個楔形稜鏡分別設置於兩個稜鏡支承部上,然後以電磁驅動的方式使稜鏡支承部於基座部上移動,對應於使用者的手震方向,而使楔形稜鏡以光軸為中心旋轉,從而使光軸產生偏移以調整成像位置,從而達到光學防手震的效果。
上述專利的稜鏡支承部與基座部分別設置導槽,而且在稜鏡支承部與基座部間設置球體,稜鏡支承部與基座部的導槽與球體滾動結合,使稜鏡支承部相對基座部在低摩擦力的狀態下移動。但是這種稜鏡支承部與基座部間以球體結合的結構,容易造成球體滑動、球體卡在導槽中或是球體空轉,從而造成稜鏡支承部無法確實地依照控制指令移動到預定位置,而會有無法精確地達到影像補償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影像補償裝置及其稜鏡承載機構,解決目前稜鏡支承部與基座部間的球體產生滑移或阻滯而導致稜鏡支承部無法確實移動到預定位置所產生的無法精確進行影像補償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是以如下所述的方式實現:
本發明提供一種稜鏡承載機構,其包括一底座以及一對稜鏡承載件。底座包括一底座本體、一設置於底座本體的透光孔和多個固設於底座本體的同側的第一滑動組接部。每個稜鏡承載件包括一承載件本體、一設置於承載件本體且與透光孔對應的稜鏡安裝部和多個一體成型於承載件本體同側的第二滑動組接部,一對稜鏡承載件的稜鏡安裝部彼此相對且軸向錯位設置,多個第二滑動組接部分別與多個第一滑動組接部滑動組接,使一對稜鏡承載件可個別繞通過透光孔的中心的軸線移動。
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補償裝置,其包括上述的稜鏡承載機構、一對驅動模組和一對楔形稜鏡。每個驅動模組包括一設置在底座的驅動件和一設置在每個稜鏡承載件的從動件,驅動件驅動從動件使稜鏡承載件繞軸線移動。一對楔形稜鏡分別設置在一對稜鏡承載件的稜鏡安裝部,且一個楔形稜鏡的厚端與另一個楔形稜鏡的薄端對應。
本發明的稜鏡承載機構藉由在底座設置第一滑動組接部,在稜鏡承載件設置第二滑動組接部,而且第一滑動組接部與第二滑動組接部滑動組接,使得稜鏡承載件通過驅動模組的驅動而沿著底座移動。由於第一滑動組接部設置在底座,且第二滑動組接部設置在稜鏡承載件的承載件本體上,因此稜鏡承載件沿著底座移動時,第一滑動組接部與底座會同步移動,且第二滑動組接部與稜鏡承載件也會同步移動,從而第二滑動組接部與第一滑動組接部間不會有滑移或阻滯的情況發生,因此稜鏡承載件可精確地依照控制指令沿底座移動到預定的位置,準確地達到影像補償的效果。
以下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申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圖2、圖3、圖4和圖5,其中圖1為本發明的影像補償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1的影像補償裝置的部分立體分解圖和本發明的稜鏡承載機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3的稜鏡承載機構的立體分解圖和4的稜鏡承載機構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影像補償裝置1包括稜鏡承載機構10、一對驅動模組20和一對楔形稜鏡30。本實施例的影像補償裝置1還包括覆蓋稜鏡承載機構10的殼體50和設置在稜鏡承載機構10下方的電路板60。楔形稜鏡30承載於稜鏡承載機構10,驅動模組20與電路板60電性連接,電路板60上設有控制器,可以控制驅動模組20驅動稜鏡承載機構10移動而使楔形稜鏡30繞其光軸移動,使光軸產生偏移以調整成像位置,從而達到光學防手震的效果。
如圖4和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稜鏡承載機構10,其包括一底座11以及一對稜鏡承載件12。底座11包括一底座本體111、一設置於底座本體111的透光孔112和固設於底座本體111的同側的多個第一滑動組接部113,本實施例的多個第一滑動組接部113是一體成型在底座本體111上。雖然本實施例的第一滑動組接部113是一體成型在底座本體111上,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一滑動組接部113也可以是以卡合機構卡固在底座本體111上或以螺紋結構螺合在底座本體111上。底座本體111以透光孔112為中心分成左右兩半部,分別對應於一對稜鏡承載件12。多個第一滑動組接部113設置於底座本體111的上表面。另外,底座本體111還設有安裝孔1112,用於設置驅動模組20的驅動件21。
如圖4和圖5所示,一對稜鏡承載件12彼此共平面設置,但不限於此。每個稜鏡承載件12包括一承載件本體121、一設置於承載件本體121且與透光孔112對應的稜鏡安裝部122和固設於承載件本體121同側的多個第二滑動組接部123,本實施例的多個第二滑動組接部123是一體成型在承載件本體121上,一對稜鏡承載件12的稜鏡安裝部122彼此相對且軸向錯位設置。雖然本實施例的第二滑動組接部123是一體成型在底座本體111上,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二滑動組接部123也可以是以卡合機構卡固在承載件本體121上或以螺紋結構螺合在承載件本體121上。本實施例的稜鏡安裝部122為設置於承載件本體121邊緣的圓弧形凹口,其用於配合楔形稜鏡30的邊緣。承載件本體121還設有安裝孔1212,用於設置驅動模組20的從動件22。本實施例的楔形稜鏡30的外周緣具有多個線形邊緣31,每個稜鏡安裝部122具有與楔形稜鏡30的線形邊緣31對應的線形安裝邊1221,使楔形稜鏡30便於定位於稜鏡安裝部122。凹口中還設有與稜鏡安裝部122軸向上下相鄰設置的點膠槽1222和溢膠槽1223,便於使楔形稜鏡30與稜鏡安裝部122以膠水黏著固定。
如圖3、圖4和圖5所示,每個驅動模組20包括前述設置在底座11的驅動件21和前述設置在每個稜鏡承載件12的從動件22,驅動件21驅動從動件22使稜鏡承載件12沿底座11繞軸線L移動。本實施例的驅動件21包括線圈211與位於線圈211一側的導磁片212,本實施例的從動件22包括永久磁鐵。舉例來說,線圈211位在導磁片212與從動件22的永久磁鐵之間。當線圈211通電時會依據電流方向產生不同磁力方向的磁場,並與從動件22的永久磁鐵產生磁力交互作用,使從動件22根據線圈211產生的磁場而被朝不同方向推動;導磁片212與從動件22的永久磁鐵則會持續相吸,無論線圈211通電與否,導磁片212與從動件22的磁吸作用會使底座11與稜鏡承載件12在任何時刻維持相吸,無論光軸朝向任何方向、無論影像補償裝置1如何擺放以及無論稜鏡承載件12是否繞軸線L相對於底座11旋轉,導磁片212與從動件22的永久磁鐵會使底座11與稜鏡承載件12在軸線L上的相對距離維持不變(例如底座11與稜鏡承載件12通過第一滑動組接部113與第二滑動組接部123持續接觸而不會分離),使整體穩定運行。在運作時,線圈211會產生足夠磁場以克服導磁片212與從動件22的永久磁鐵之間的吸力,從而推動從動件22移動。
如圖4和圖5所示,左邊的稜鏡承載件12的稜鏡安裝部122是位在凹口的下半部,因此楔形稜鏡30是安裝在左邊的稜鏡承載件12的下半部。同樣地,右邊的稜鏡承載件12的稜鏡安裝部122是位在凹口的上半部,因此楔形稜鏡30是安裝在右邊的稜鏡承載件12的上半部,而如前所述,稜鏡承載件12是彼此共平面設置,因此右邊的稜鏡承載件12移動上方的楔形稜鏡30,左邊的稜鏡承載件12移動下方的楔形稜鏡30。此處所稱的左邊及右邊是以圖4和圖5所示的方向而言,靠近讀者的為右邊,遠離讀者的為左邊。但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是右邊的稜鏡承載件12移動下方的楔形稜鏡30,左邊的稜鏡承載件12移動上方的楔形稜鏡30。在上下設置的楔形稜鏡30中,一個楔形稜鏡30的厚端與另一個楔形稜鏡30的薄端對應。
如圖5所示,多個第二滑動組接部123設置在每個稜鏡承載件12的承載件本體121的下表面,而且分別與多個第一滑動組接部113滑動組接,使一對稜鏡承載件12可個別繞通過透光孔112的中心的軸線L移動。軸線L可以是攝像裝置的透鏡組的光軸延伸的軸線。因此本發明的第一滑動組接部113與底座11一體化的結構和第二滑動組接部123與稜鏡承載件12一體化的結構,使得當稜鏡承載件12沿著底座11移動時,第一滑動組接部113與底座11會同步移動,且第二滑動組接部123與稜鏡承載件12也會同步移動,從而第二滑動組接部123與第一滑動組接部113間不會有滑移或阻滯的情況發生,因此稜鏡承載件12可精確地依照控制指令沿底座11移動到預定的位置,準確地達到影像補償的效果。
由於左右的稜鏡承載件12可個別控制沿底座11移動,而左方的稜鏡承載件12用於旋轉移動下方的楔形稜鏡30,右方的稜鏡承載件12用於旋轉移動上方的楔形稜鏡30,使用情境有九種情境:(1) 左順時鐘轉右不轉,(2) 左逆時鐘轉右不轉,(3) 左不轉右不轉,(4) 左順時鐘轉右順時鐘轉,(5) 左逆時鐘轉右順時鐘轉,(6) 左不轉右順時鐘轉,(7) 左順時鐘轉右逆時鐘轉,(8) 左逆時鐘轉右逆時鐘轉,(9) 左不轉右逆時鐘轉。藉此可以對應於各種防手震的影像補償。
本實施例的第一滑動組接部113為一圓弧形導槽,每個圓弧形導槽所對應的圓心與透光孔112的中心重合,每個第二滑動組接部123為一凸部。更進一步說,本實施例的圓弧形導槽具有兩相對側壁和一底壁,兩相對側壁與底壁間都具有大於90度的傾斜角,因此本實施例的圓弧形導槽的橫截面呈倒梯形。本實施例的凸部呈半球形。藉由凸部與橫截面呈倒梯形的圓弧形導槽滑動組接,可以有效減少接觸面積,減少摩擦力,在相同推力之下,可旋轉角度增加,提高稜鏡承載件12沿底座11移動的靈敏度,提高光學防手震的功效。
如圖4和圖5所示,第一滑動組接部113的數量為至少三個,而與其對應的第二滑動組接部123也是至少三個。至少其中一個第一滑動組接部113和其他第一滑動組接部113與透光孔112的中心具有不同的距離藉由每個稜鏡承載件12都具有三個第二滑動組接部123而與第一滑動組接部113滑動組接,可同時兼具使稜鏡承載件12與底座11間保持水平而且也可以節省成本。另外,本實施例的三個第一滑動組接部113的圓弧形導槽,其中一個圓弧形導槽距離透光孔112的中心較遠,另外兩個圓弧形導槽則靠近透光孔112的邊緣而且與透光孔112的中心的距離相同。較靠近透光孔112的兩個圓弧形導槽的總長度大於較遠離透光孔112的圓弧形導槽的長度,因為第二滑動組接部123的半球形凸部對較遠的圓弧形導槽的力臂較長,所造成之力矩較小,使第二滑動組接部123的半球形凸部對圓弧形導槽所造成的撞擊力會較小,在此情況下,當稜鏡承載件12相對於底座11旋轉到最大旋轉角度時,離透孔112較遠的第二滑動組接部123的半球形凸部會先接觸對應的第一滑動組接部113的圓弧形導槽的端部而被止擋,可有效減少碰撞耗損,使特性較穩定。
如圖4所示,底座11還包括設置於所述底座本體111的一對止擋件114,一對止擋件114位於透光孔112的相對側,一對稜鏡承載件12分別設置在一對止擋件114的連線的兩側,承載件本體121與稜鏡安裝部122相鄰的兩個端緣124可分別抵接於一對止擋件114。本實施例的一對止擋件114分別設置在透光孔112的邊緣且彼此相距180度的角距離。每個止擋件114為四角柱狀且凸出於透光孔112的邊緣。止擋件114可以防止稜鏡承載件12過度旋轉造成兩個稜鏡承載件12相互碰撞。止擋件114與底座本體111亦為一體成型之構造。
請參閱圖6和圖7,其是本發明的稜鏡承載機構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和圖6的稜鏡承載機構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本實施例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為部分相同,因此相同的元件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第一滑動組接部113與第一實施例的第一滑動組接部113具有相同的結構,而本實施例的第二滑動組接部123為半膠囊形,這裡所稱的半膠囊形是指兩端為半球形連接兩個半球形的中間部分為另一部分球形或圓柱形的結構。本實施例的半膠囊形的第二滑動組接部123的兩個1/4球形的端部是抵接於的兩側壁。
請參閱圖8和圖9,其是本發明的稜鏡承載機構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和圖8的稜鏡承載機構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本實施例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為部分相同,因此相同的元件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第一滑動組接部113為圓弧形導槽,且其兩相對側壁與底壁為垂直,即圓弧形導槽的橫截面為U形。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滑動組接部113的圓弧形導槽的底壁是平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滑動組接部113的圓弧形導槽的底壁是弧面。而本實施例的第二滑動組接部123為其軸向與承載件本體121的表面平行的半圓柱形的凸部,且凸部的兩個軸向端面分別對滑動抵接於第一滑動組接部113的圓弧形導槽的兩個相對的側壁。
請參閱圖10和圖11,其是本發明的稜鏡承載機構的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和圖10的稜鏡承載機構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本實施例的結構與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為部分相同,因此相同的元件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第一滑動組接部113為圓弧形導槽,且其兩相對側壁與底壁為垂直,即圓弧形導槽的橫截面為U形。而本實施例的第二滑動組接部123為其軸向與承載件本體121的表面垂直的半圓柱形的凸部,且凸部的外圓周面滑動抵接於第一滑動組接部113的圓弧形導槽的兩個相對的側壁。
請參閱圖12和圖13,其是本發明的稜鏡承載機構的第五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和圖12的稜鏡承載機構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本實施例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為部分相同,因此相同的元件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第一滑動組接部113為圓弧形導槽,且其橫截面為楔形,即圓弧形導槽的一個側壁具有較大的高度,另一相對的側壁具有較小的高度。本實施例的第二滑動組接部123為軸向與承載件本體121的表面相交的半圓柱形,即半圓柱形的兩的端面的高度不同,且凸部的兩個軸向端面分別滑動抵接於圓弧形導槽的相對的側壁。
雖然以上的各實施例,而稜鏡承載件12的第二滑動組接部123為凸部,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底座11的第一滑動組接部113也可以是凸部,而稜鏡承載件12的第二滑動組接部123也可以是圓弧形導槽,兩者同樣可以構成滑動組接的結構。
另外,雖然以上的各實施例,底座11的第一滑動組接部113的圓弧形導槽為盲導槽,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圓弧形導槽也可以貫穿底座11的貫通槽。
本發明的稜鏡承載機構藉由在底座設置第一滑動組接部,在稜鏡承載件設置第二滑動組接部,而且第一滑動組接部與第二滑動組接部滑動組接,使得稜鏡承載件通過驅動模組的驅動而沿著底座移動。由於第一滑動組接部設置在底座,且第二滑動組接部設置在稜鏡承載件的承載件本體上,因此稜鏡承載件沿著底座移動時,第一滑動組接部與底座會同步移動,且第二滑動組接部與稜鏡承載件也會同步移動,從而第二滑動組接部與第一滑動組接部間不會有滑移或阻滯的情況發生,因此稜鏡承載件可精確地依照控制指令沿底座移動到預定的位置,準確地達到影像補償的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用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該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結合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本發明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申請宗旨和申請專利範圍所保護的範圍情況下,還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屬於本發明的保護之內。
1:影像補償裝置 10:稜鏡承載機構 11:底座 12:稜鏡承載件 20:驅動模組 21:驅動件 22:從動件 30:楔形稜鏡 31:線形邊緣 50:殼體 60:電路板 111:底座本體 112:透光孔 113:第一滑動組接部 114:止擋件 121:承載件本體 122:稜鏡安裝部 123:第二滑動組接部 124:端緣 211:線圈 212:導磁片 1112:安裝孔 1212:安裝孔 1221:線形安裝邊 1222:點膠槽 1223:溢膠槽 L:軸線
此處所說明的圖式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 圖1為本發明的影像補償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圖1的影像補償裝置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發明的稜鏡承載機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4為圖3的稜鏡承載機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5為圖4的稜鏡承載機構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6為本發明的稜鏡承載機構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7為圖6的稜鏡承載機構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8為本發明的稜鏡承載機構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9為圖8的稜鏡承載機構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10為本發明的稜鏡承載機構的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11為圖10的稜鏡承載機構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12為本發明的稜鏡承載機構的第五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13為圖12的稜鏡承載機構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11:底座
12:稜鏡承載件
21:驅動件
22:從動件
30:楔形稜鏡
111:底座本體
112:透光孔
114:止擋件
121:承載件本體
122:稜鏡安裝部
123:第二滑動組接部
211:線圈
212:導磁片
1221:線形安裝邊
1222:點膠槽
1223:溢膠槽
L:軸線

Claims (13)

  1. 一種稜鏡承載機構,其包括:一底座,其包括一底座本體、一設置於所述底座本體的透光孔和多個固設於所述底座本體的同側的第一滑動組接部;以及一對稜鏡承載件,每個所述稜鏡承載件包括一承載件本體、一設置於所述承載件本體且與所述透光孔對應的稜鏡安裝部和多個固設於所述承載件本體同側的第二滑動組接部,所述一對稜鏡承載件的所述稜鏡安裝部彼此相對且軸向錯位設置,所述多個第二滑動組接部分別與所述多個第一滑動組接部滑動組接,使所述一對稜鏡承載件可個別繞通過所述透光孔的一中心的一軸線移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稜鏡承載機構,其中所述多個第一滑動組接部的每個皆為一圓弧形導槽,所述多個第二滑動組接部的每個皆為一凸部;或,所述每個第一滑動組接部的每個皆為一凸部,所述多個第二滑動組接部的每個皆為一圓弧形導槽,其中,每個所述圓弧形導槽所對應的圓心與所述透光孔的所述中心重合。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稜鏡承載機構,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圓弧形導槽的兩相對側壁與底壁具有大於等於90度的傾斜角。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稜鏡承載機構,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圓弧形導槽的橫截面為倒梯形,與橫截面為倒梯形的所述至少一個圓弧形導槽滑動組接的至少一個所述凸部為半球形或半膠囊形。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稜鏡承載機構,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圓弧形導槽的兩相對側壁與底壁互相垂直且橫截面為U形,與橫截面為U形的所述至少一個圓弧形導槽滑動組接的至少一個所述凸部為圓柱形。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稜鏡承載機構,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圓弧形導槽的橫截面為U形,與橫截面為U形的所述至少一個圓弧形導槽滑動組接的至少一個所述凸部為其軸向與所述承載件本體的表面平行的半圓柱形,且所述至少一個凸部的兩個軸向端面分別滑動抵接於至少一個所述圓弧形導槽的相對的側壁。
  7. 如請求項2所述的稜鏡承載機構,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凸部為其軸向與所述承載件本體的表面垂直的半圓柱形,且與呈現半圓柱形的所述至少一個凸部滑動組接的至少一個所述圓弧形導槽的橫截面為楔形,所述至少一個凸部的兩個軸向端面分別滑動抵接於所述至少一個圓弧形導槽的相對的側壁。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稜鏡承載機構,其中所述底座還包括設置於所述底座本體的一對止擋件,所述一對止擋件位於所述透光孔的相對側,所述一對稜鏡承載件設置在所述一對止擋件的連線的兩側,所述承載件本體與所述稜鏡安裝部相鄰的兩個端緣可分別抵接於所述一對止擋件。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稜鏡承載機構,其中所述多個第一滑動組接部的數量為至少三個,至少其中一個所述第一滑動組接部和其他所述第一滑動組接部與所述透光孔的所述中心具有不同的距離。
  10. 一種影像補償裝置,其包括: 一如請求項1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稜鏡承載機構;一對驅動模組,所述一對驅動模組的每個包括一設置在所述底座的驅動件和一設置在每個所述稜鏡承載件的從動件,所述驅動件驅動所述從動件使所述稜鏡承載件繞所述軸線移動;以及一對楔形稜鏡,分別設置在所述一對稜鏡承載件的所述稜鏡安裝部,且所述一對楔形稜鏡的其中一個的厚端與另一個的薄端對應。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影像補償裝置,其中所述一對楔形稜鏡的每個的外周緣具有多個線形邊緣,所述稜鏡安裝部具有與多個所述線形邊緣對應的線形安裝邊。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影像補償裝置,其中所述驅動件包括一線圈與一導磁片,所述從動件包括一永久磁鐵,所述線圈位在所述導磁片與所述永久磁鐵之間。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影像補償裝置,其中所述導磁片與所述永久磁鐵彼此磁吸,使所述底座與每個所述稜鏡承載件在所述軸線的相對距離維持不變。
TW110115183A 2021-04-27 2021-04-27 影像補償裝置及其稜鏡承載機構 TWI7688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5183A TWI768850B (zh) 2021-04-27 2021-04-27 影像補償裝置及其稜鏡承載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5183A TWI768850B (zh) 2021-04-27 2021-04-27 影像補償裝置及其稜鏡承載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4764A TW202134764A (zh) 2021-09-16
TWI768850B true TWI768850B (zh) 2022-06-21

Family

ID=78777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5183A TWI768850B (zh) 2021-04-27 2021-04-27 影像補償裝置及其稜鏡承載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885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6803A (zh) * 2005-07-11 2007-01-17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稳定器,透镜装置以及成像器装置
TW201716847A (zh) * 2015-11-02 2017-05-16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驅動模組及應用該電磁驅動模組之相機裝置
CN107041156A (zh) * 2014-01-08 2017-08-11 威动光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的透镜组件和致动器及其方法
US20180267294A1 (en) * 2014-10-08 2018-09-20 Optotune Ag Device for tilting an optical element, particularly a mirror
CN210042053U (zh) * 2019-05-30 2020-02-07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装置以及投影装置
TWM617312U (zh) * 2021-04-27 2021-09-21 台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 影像補償裝置及其稜鏡承載機構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6803A (zh) * 2005-07-11 2007-01-17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稳定器,透镜装置以及成像器装置
CN107041156A (zh) * 2014-01-08 2017-08-11 威动光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的透镜组件和致动器及其方法
US20180267294A1 (en) * 2014-10-08 2018-09-20 Optotune Ag Device for tilting an optical element, particularly a mirror
TW201716847A (zh) * 2015-11-02 2017-05-16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驅動模組及應用該電磁驅動模組之相機裝置
CN210042053U (zh) * 2019-05-30 2020-02-07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装置以及投影装置
TWM617312U (zh) * 2021-04-27 2021-09-21 台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 影像補償裝置及其稜鏡承載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4764A (zh) 202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2712B2 (en) Lens shifting structure for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US9256047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WO2021253520A1 (zh) 镜头模组
WO2021072820A1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111142319A (zh) 反射模组及潜望式摄像头
TWI768850B (zh) 影像補償裝置及其稜鏡承載機構
TWM617312U (zh) 影像補償裝置及其稜鏡承載機構
US20220342127A1 (en) Image compensation device and prism carrying mechanism thereof
US20230164440A1 (en) Camera assembly
CN114355552B (zh) 光学单元
WO2020243867A1 (zh) 摄像模组和潜望式摄像头
US20050076353A1 (en) Objective lens-driving apparatus
CN213876258U (zh) 光学防抖驱动装置和摄像头模组
CN114721107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4507207U (zh) 影像补偿装置及其棱镜承载机构
CN100369129C (zh) 物镜驱动装置
JP7489530B1 (ja) 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H0833385A (ja) ボイスコイルモータの制御装置
JPH0833386A (ja) ボイスコイルモ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653360B2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H06168456A (ja) 光学手段傾角調整装置
JP2023155194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720108B2 (ja) ブレ補正装置
CN113900215A (zh) 光学单元
JP2529393Y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