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7533B - 螢幕旋轉機構與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螢幕旋轉機構與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7533B
TWI767533B TW110102645A TW110102645A TWI767533B TW I767533 B TWI767533 B TW I767533B TW 110102645 A TW110102645 A TW 110102645A TW 110102645 A TW110102645 A TW 110102645A TW I767533 B TWI767533 B TW I7675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rotation mechanism
reference line
area
st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2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3174A (zh
Inventor
陳惟庭
賴自堅
蔡易軒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3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3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7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7533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螢幕旋轉機構,包括螢幕與背板。螢幕具有第一參考線、第二參考線、第三參考線與第一走線區域。背板具有線形軌道、曲線軌道與側緣。螢幕與背板彼此平行地相對旋轉而產生第一狀態或第二狀態。在第一狀態時,第一參考線正投影至背板且通過曲線軌道的一端並平行側緣,第二參考線正投影至背板且通過曲線軌道的該端並垂直側緣。在第二狀態時,第三參考線正投影至背板的側緣。第一走線區域位於第一參考線、第二參考線與第三參考線之間。另揭露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Description

螢幕旋轉機構與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螢幕旋轉機構與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電腦系統已經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隨著技術的進步與不同應用的需求,不只在硬體性能上有快速的進步,在整體架構上也有多元的發展。從桌上型電腦系統到筆記型電腦系統,分別代表著功能性與可攜性的兩種不同方向的需求,而其中又可以再延伸發展出不同的架構。例如,筆記型電腦又繼續細部發展出輕薄筆電或是平板電腦,以利於適應不同的使用需求。
再者,電腦系統也同樣需要隨著現代辦公模式改變而增進。也就是說,目前對於固定式的桌上型電腦系統或是可攜行的筆記型電腦系統、平板電腦系統等,已經無法滿足現代辦公模式的使用環境及需求。據此,如何提供有別於現在的操作機制,而讓電腦系統及其顯示螢幕更能符合使用需求,則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需思考並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螢幕旋轉機構與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在滑轉機構旁提供對應的走線區域,兼具美觀及結構的空間利用率。
本發明的螢幕旋轉機構,包括螢幕與背板。螢幕具有第一參考線、第二參考線、第三參考線與第一走線區域。背板具有線形軌道、曲線軌道與側緣。螢幕與背板彼此平行地相對旋轉而產生第一狀態或第二狀態。在第一狀態時,第一參考線正投影至背板時會通過曲線軌道的一端並平行側緣,第二參考線正投影至背板時會通過曲線軌道的一端並垂直側緣。在第二狀態時,第三參考線正投影至背板的側緣。第一走線區域位於第一參考線、第二參考線與第三參考線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螢幕具有第一導銷,可移動地且可樞轉地連接於線形軌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螢幕具有第二導銷,可移動地且可樞轉地連接於曲線軌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螢幕包括顯示面板與螢幕背板,第一走線區域位於螢幕背板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導銷與第二導銷設置於螢幕背板的一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面板設置於螢幕背 板的另一側,而背對於第一導銷與第二導銷。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螢幕還具有第四參考線,且第一走線區域位於第一參考線、第二參考線、第三參考線與第四參考線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上述的第一狀態時,第四參考線正投影至背板,會通過線形軌道的一端並平行側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二狀態的螢幕相對於第一狀態的螢幕的差異是旋轉角度α,且0°<α<9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旋轉角度α=45°。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螢幕還具有第五參考線,且第一走線區域位於第一參考線、第二參考線、第三參考線、第四參考線與第五參考線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螢幕與背板彼此平行地相對旋轉而產生第三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上述的第三狀態時,第五參考線正投影至背板的側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狀態的螢幕相對於第一狀態的螢幕的差異是旋轉角度β,且旋轉角度β=9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旋轉角度α與旋轉角度β的旋轉方向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從上述的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的過程中,第一導銷從線形軌道的該端移至線形軌道的另 一端,第二導銷從曲線軌道的該端移至曲線軌道的轉折點。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從上述的第二狀態轉換至第三狀態時,第一導銷從線形軌道的另一端移回線形軌道的該端,第二導銷從曲線軌道的轉折點移至曲線軌道的另一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曲線軌道的轉折點,位於曲線軌道的該端與曲線軌道的另一端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曲線軌道的轉折點與線形軌道共線。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曲線軌道的轉折點相對於線形軌道的另一端的相對距離,等於曲線軌道的該端相對於線形軌道的該端的相對距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曲線軌道的轉折點相對於線形軌道的另一端的相對距離,等於曲線軌道的另一端相對於線形軌道的該端的相對距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背板具有第六參考線、第七參考線與第二走線區域,且第二走線區域位於第六參考線、第七參考線與曲線軌道所圍繞的區域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六參考線通過曲線軌道的該端,且平行線形軌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七參考線通過曲線軌道的另一端,且平行線形軌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線形軌道的延伸線通過 曲線軌道的轉折點,將曲線軌道區分為前段與後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曲線軌道的該端至曲線軌道的轉折點是前段,且第二走線區域位於第七參考線、前段與線形軌道所環繞的區域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曲線軌道的轉折點至曲線軌道的另一端是後段,且第二走線區域位於第六參考線、後段與線形軌道所環繞的區域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纜線,纜線的一端電性連接螢幕,纜線的另一端依序穿過第一走線區域與第二走線區域而電性連接至電腦主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纜線的可拉伸量是在第二狀態時,第一走線區域與第二走線區域的聯集區域的尺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纜線,纜線的一端電性連接螢幕,纜線的另一端穿過第一走線區域而電性連接至電腦主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處於上述第一狀態的螢幕與處於第三狀態的螢幕相互的正投影形成第一重疊區域,且線形軌道、曲線軌道與第二走線區域分別位於第一重疊區域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螢幕呈矩形而具有四個端點,該四個端點在第一狀態與第三狀態的轉換過程形成四個移動距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重疊區域呈矩形, 矩形的兩對角線將第一重疊區域區分為四個等腰三角形區域,分別對應四個移動距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曲線軌道的至少局部,位於對應至四個移動距離之最小者的等腰三角形區域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彼此對應的等腰三角形區域與移動距離中,等腰三角形區域的底位於等腰三角形區域的頂角與對應的移動距離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對應至四個移動距離之最小者的等腰三角形區域,藉由其頂角的角平分線而分隔出彼此對稱的一對直角三角形區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對應四個移動距離之第二大者為第一直角三角形區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螢幕相對於背板沿第一方向旋轉,而從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三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直角三角形區域沿第二方向旋轉而形成逆向直角三角形區域,且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彼此相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直角三角形區域與逆向直角三角形區域形成第二重疊區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曲線軌道的局部位於第二重疊區域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曲線軌道的該端、轉折 點與另一端位於第二重疊區域外。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線形軌道位於側緣與曲線軌道之間。
本發明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包括基座、轉軸與上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基座具有凹陷。轉軸連接在基座與背板之間,背板及螢幕通過轉軸而移出凹陷或容納於凹陷。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轉軸連接至背板的另一側緣而與背板的側緣彼此相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螢幕的第一狀態呈現直式定向(portrait orientation),螢幕的第二狀態呈現橫式定向(landscape orientation)。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基座是牆壁或隔板。
基於上述,螢幕旋轉機構或應用其的電子裝置,螢幕藉由滑轉機構而能相對於背板旋轉。再者,螢幕朝向背板的一側(背側)還進一步地提供走線區域,以作為從螢幕拉出的纜線的通行空間。在此,所需的走線空間能受背板的遮蔽而不致暴露出,故能讓螢幕旋轉機構或電子裝置具有美觀性。
進一步地說,上述實施例敘明了藉由螢幕相對於背板滑轉的過程,同時通過第一導銷與第二導銷分別在線形軌道與曲線軌道上的對應位置以及背板的側緣,而得以在螢幕背側取得走線區域的邊界,這些邊界能讓走線區域得以優化,除順利讓纜線通過且不致影響螢幕旋轉之外,還能提高背板與螢幕之間的可利用 空間,作為適配其他結構之用。
100:電子裝置
110:基座
120:轉軸
130:電腦主板
140:螢幕
141:第一導銷
142:第二導銷
143:背板
143a:第一走線區域
144:顯示面板
150:背板
151:線形軌道
152:曲線軌道
153:第二走線區域
154:側緣
160:纜線
A1:第一重疊區域
A2:第二重疊區域
CR、Q1、Q2、F1、F2:區域
C1:第一方向
C2:第二方向
d1、d2、d3、d4:移動距離
E1、E2、E3、E4:端點
E5:轉折點
F3:位移
H1:高
H2:斜邊
IT1、IT2:等腰三角形區域
L1:第一參考線
L2:第二參考線
L3:第三參考線
L4:第四參考線
L5:第五參考線
L6:第六參考線
L7:第七參考線
R1:凹陷
RA:螢幕旋轉機構
RT1:第一直角三角形區域
RT2:逆向直角三角形區域
RT3:第二直角三角形區域
X-Y-Z:直角座標
θ1、θ2:頂角
圖1A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1B是圖1A的電子裝置於另一狀態的示意圖。
圖2A是螢幕旋轉機構的前視圖。
圖2B是圖2A的螢幕旋轉機構的剖視圖。
圖3A至圖3D繪示走線區域的設計流程。
圖4A至圖4C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走線區域的設計流程。
圖5A至圖5C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走線區域的設計流程。
圖6A與圖6B是螢幕旋轉機構的相關結構條件示意圖。
圖6C是線形軌道與曲線軌道對應相關結構條件的示意圖。
圖6D與圖6E繪示背板的走線區域的設計流程示意圖。
圖7A是螢幕旋轉機構的相關結構條件示意圖。
圖7B是背板的線形軌道、曲線軌道與走線區域對應相關結構條件的示意圖。
圖1A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電子裝置於另一狀態的示意圖。圖2A是螢幕旋轉機構的前視圖。在此同時提供直角座標X-Y-Z以利於構件描述。請 同時參考圖1A、圖1B與圖2,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包括基座110、螢幕旋轉機構RA以及轉軸120,其中螢幕旋轉機構RA包括螢幕140與背板150,螢幕140例如是觸控式螢幕,基座110具有凹陷R1,轉軸120連接在基座110與背板150之間,背板150及螢幕140通過轉軸120而相對於基座110沿Y軸旋轉,以移出凹陷R1或容納於凹陷R1。
在此,基座110例如是牆壁或隔板,其藉由凹陷R1容納螢幕140與背板150,而產生隱藏式螢幕的設計概念,也就是說,螢幕140不但可以被視為嵌設於牆壁或隔板,也可因使用者的需求而從牆壁或隔板掀出而利於讓使用者進行操作。
更進一步地說,如圖1A與圖1B所示,從凹陷R1移出的螢幕旋轉機構RA,還能進一步地沿Z軸進行自體旋轉(此時將螢幕旋轉機構RA視為已相對於基座110沿Y軸旋轉90度),以讓螢幕140能在圖1A所示的第一狀態,也就是直式定向(portrait orientation),在此視為0度,轉換至圖1B所示的第三狀態,也就是橫式定向(landscape orientation),在此視為90度,也就是兩種狀態的差異為螢幕140旋轉90度。此外,螢幕140還存在第二狀態,也就是處於圖1A的0度與圖1B的90度之間,而本實施例則是繪示其旋轉45度的狀態。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狀態的螢幕140及第三狀態的螢幕140是第一狀態的螢幕140沿相同方向旋轉不同角度所致。後續會有進一步說明。
圖2B是圖2A的螢幕旋轉機構的剖視圖。請同時參考圖 2A與圖2B並對照圖1A或圖1B,在本實施例中,螢幕140包括顯示面板144、螢幕背板143、第一導銷141與第二導銷142,其中顯示面板144配置在螢幕背板143的一側且具有背對螢幕背板143的顯示面,第一導銷141與第二導銷142設置在螢幕背板143的另一側而背對顯示面板144。背板150具有線形軌道151與曲線軌道152,第一導銷141可移動地且可樞轉地連接於線形軌道151,第二導銷142可移動地且可樞轉地連接於曲線軌道152,以使螢幕140與背板150彼此平行地沿Z軸相對旋轉,而在0度、旋轉45度與旋轉90度時產生上述的第一狀態、第二狀態與第三狀態。
圖3A至圖3D繪示走線區域的設計流程。請先參考圖3A,因視角原因,在此僅繪示螢幕140的螢幕背板143並作為螢幕140的例示。需先說明的是,在螢幕140從第一狀態轉換至第二狀態、第三狀態的過程中,第一導銷141實質上是從線形軌道151的端點E1(第一狀態)移至線形軌道151的端點E2(第二狀態),而後再移回端點E1(第三狀態),而第二導銷142實質上是從曲線軌道152的端點E3(第一狀態)移至曲線軌道152的轉折點E5(第二狀態),而後再移至曲線軌道152的端點E4(第三狀態)。對於曲線軌道152而言,轉折點E5位於端點E3、E4之間。
經上述確定運動行程後,本實施例還存在前提,即是讓設計出的第一走線區域143a不可暴露出背板150之外,以維持螢幕旋轉機構RA與電子裝置100的美觀性。
基於上述,首先在第一狀態時,螢幕140具有第一參考線L1與第四參考線L4,其中第一參考線L1正投影至背板150會通過曲線軌道152的端點E3,而第四參考線L4正投影至背板150會通過線形軌道151的端點E1,且第一參考線L1與第四參考線L4分別平行於背板150的側緣154,以藉由第一參考線L1與第四參考線L4之間的相對距離來初步確定第一走線區域143a的尺寸,也就是初步將第一參考線L1與第四參考線L4視為第一走線區域143a的邊界線。在此,線形軌道151位於側緣154與曲線軌道152之間,且如圖1A所示,所述側緣154與轉軸120所連接處實為背板150的相對兩側緣。在此,本實施例所述參考線皆為直線。
接著,請參考圖3B,同樣在第一狀態下,螢幕140還具有第二參考線L2,其正投影至背板150時會通過曲線軌道152的端點E3,且第二參考線L2垂直於背板150的側緣154。在此,第二參考線L2也被視為第一走線區域143a的另一邊界。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易於辨識,故以區域CR(虛線繪示者)作為例示。屆此,第一參考線L1、第二參考線L2與第四參考線L4代表第一走線區域143a於三個不同方位的限制邊界。
接著,請參考圖3C,將螢幕140相對於背板150旋轉至第二狀態(45度),且讓前述第一參考線L1、第二參考線L2、第四參考線L4與區域CR也隨之旋轉。在第二狀態下,背板150的側緣154正投影至螢幕140時會位於螢幕140的第三參考線L3 上。屆此,第三參考線L3視為第一走線區域143a的另一邊界。
最後,請參考圖3D,螢幕140相對於背板150旋轉至第三狀態(90度),且讓前述第一參考線L1、第二參考線L2、第四參考線L4、第三參考線L3與區域CR也隨之旋轉。在第三狀態時,背板150的側緣154正投影至螢幕140時會位於螢幕140的第五參考線L5上。屆此,所取得的第一參考線L1、第二參考線L2、第三參考線L3、第四參考線L4與第五參考線L5構件出五邊形區域即是第一走線區域143a的可配置區域,而圖3B至圖3D所示的區域CR明顯位於所述可配置區域之內。換句話說,本實施例藉由線形軌道151、曲線軌道152與背板150的側緣154,搭配螢幕140相對於背板150的旋轉行程,而有效地在螢幕140的螢幕背板143設計出第一走線區域143a的可配置區域。
圖4A至圖4C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走線區域的設計流程。請參考圖4A至圖4C,與前述圖3A至圖3D的實施例類似,本實施例以相同流程來設計第一參考線L1~第五參考線L5,其中不同的是,本實施例於圖4A是以呈方形的區域Q1作為初步限定範圍,而當如圖4B所示的第二狀態時,區域Q1明顯已超出背板150的側緣154,故而此時需對區域Q1進行限縮至區域Q2。最後,如圖4C所示,限縮後的區域Q2在第三狀態時仍未超出第五參考線L5,因此區域Q2即可成為本實施例所採之第一走線區域143a。
圖5A至圖5C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走線區域的設計流程。請參考圖5A至圖5C,與前述圖3A至圖3D、圖4A至圖4C 的實施例類似,其中差異在於本實施例所採初步限定的區域F1,但其在圖5A所示的第一狀態時仍符合在第一參考線L1、第二參考線L2與第四參考線L4的邊界之內。接著,如圖5B所示,當螢幕140相對於背板150旋轉至第二狀態時,區域F1明顯已超出背板150的側緣154,因此如同前述圖4A至圖4C的實施例,需將其限縮至區域F2。最後,如圖5C所示的第三狀態,區域F2並未超出第五參考線L5的範圍而可成為本實施例所採之第一走線區域143a。
從上述不同實施例可清楚得知本發明以第一參考線L1~第五參考線L5作為第一走線區域143a之邊界技術特徵。也就是說,螢幕140與背板150的側緣154搭配不同狀態所各自產生的參考線構件了第一走線區域143a的可配置範圍,也因此讓第一走線區域143a相對於背板150的線形軌道151、曲線軌道152及側緣154經歷上述過程而產生了優化的效果。如此一來,除能避免第一走線區域143a暴露而保持結構的美觀性之外,在前述邊界範圍內儘可能擴大走線區域面積而供較粗的纜線160獲較多的纜線160通過而提高構件配置效率。同時,相關設計人員也能依據上述邊界而有效配置第一走線區域143a,進而避免額外的研發時間與人力,以提高螢幕旋轉機構RA與電子裝置100的研發效率。
以下針對線形軌道151與曲線軌道152的設計流程提供進一步說明。
圖6A與圖6B是螢幕旋轉機構的相關結構條件示意圖。 在此先行說明取得軌道設計之前所需要的結構條件,且為了利於辨識,相關圖式僅繪示螢幕140的螢幕背板143而作為例示。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相關結構條件是以螢幕140的螢幕背板143在從第一狀態(0度)旋轉至第三狀態(90度)後進一步產生位移F3作為前提。在此,螢幕140(及其螢幕背板143)是沿第一方向C1旋轉不同角度而轉換至第二狀態(45度)與第三狀態(90度,如圖中虛線繪示的螢幕背板143)。反之沿第二方向C2則能在轉回第一狀態。
首先,本實施例中處於第一狀態的螢幕140的螢幕背板143與處於第三狀態的螢幕140的螢幕背板143相互的正投影形成第一重疊區域A1。同時,本實施例的螢幕140的螢幕背板143是呈矩形而具有四個端點,在前述從第一狀態旋轉至第三狀態後,這四個端點在旋轉前後即形成四個移動距離d1、d2、d3、d4,且在本實施例中這四個移動距離存在相對關係d1>d2>d4>d3。
接著,在圖6B,螢幕背板143因上述旋轉90度而形成的第一重疊區域A1也呈矩形,在此進一步地以所述矩形的對角線將第一重疊區域A1劃分為四個等腰三角形區域,且四個等腰三角形區域分別對應前述四個移動距離d1~d4,其中等腰三角形區域IT1對應於所述四個移動距離d1~d4的最小者,也就是移動距離d3,而等腰三角形區域IT2則對應所述四個移動距離d1~d4的第二大者,也就是移動距離d2。在此所謂對應,即是在彼此對應的等腰三角形區域與移動距離中,等腰三角形區域的底是位於等腰 三角形區域的頂角與對應的移動距離之間。舉例來說,如圖6B所示,等腰三角形區域IT1的底是位於等腰三角形區域IT1的頂角θ1與移動距離d3之間,故而描述等腰三角形區域IT1是對應於移動距離d3。等腰三角形區域IT2的底是位於等腰三角形區域IT2的頂角θ1與移動距離d2之間,故而描述等腰三角形區域IT2是對應於移動距離d2。
接著,將等腰三角形區域IT1藉由其頂角θ1的角平分線(也就是高H1)而分隔出彼此對稱的一對直角三角形區域,其中對應四個移動距離d1~d4之第二大者(也就是移動距離d2)為第一直角三角形區域RT1。另外,對於等腰三角型區域IT2而言,其頂角θ2的角平分線也分隔出彼此對稱的一對直角三角形區域,其中對應四個移動距離d1~d4之最小者(也就是移動距離d3)為第二直角三角形區域RT3。
接著,如圖6C所示(並對照圖6A與圖6B),對於背板150而言,線形軌道151明顯具備下述特徵:線形軌道151位於第一重疊區域A1內,其中對於線形軌道151的端點E1而言,其位於第一重疊區域A1之內,位於對應至四個移動距離之最小者(移動距離d3)的等腰三角型區域IT1內,位於對應至四個移動距離之第二大者(移動距離d2)的第一直角三角形區域RT1內。再者,對於線形軌道151的端點E2而言,其位於第一重疊區域A1內,位於對應至四個移動距離之第二大者(移動距離d2)的等腰三角型區域IT2內,位於對應至四個移動距離之最小者(移動距離d3) 的第二直角三角形區域RT3內。
此外,曲線軌道152明顯具備下述特徵:曲線軌道152位於第一重疊區域A1內,曲線軌道的端點E3以及轉折點E5位於等腰三角形區域IT1內,曲線軌道的轉折點E5還位於直角三角形區域RT1內,曲線軌道152的轉折點E5與線形軌道151共線。另一方面,對於線形軌道151與曲線軌道152之間還存在下述關係:曲線軌道152的轉折點E5相對於線形軌道151的端點E2的相對距離,等於曲線軌道152的端點E3相對於線形軌道151的端點E1的相對距離,以及曲線軌道152的轉折點E5相對於線形軌道151的端點E2的相對距離,等於曲線軌道152的端點E4相對於線形軌道151的端點E1的相對距離。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曲線軌道152的至少局部位於對應至四個移動距離之最小者(移動距離d3)的等腰三角形區域IT1內。
請再參考圖6C至圖6E,背板150還具有第二走線區域153,以利從螢幕140接出的纜線160能依序通過第一走線區域143a與第二走線區域153而電性連接至電腦主板130,如圖1A或圖1B所示。以下說明第二走線區域153的設計流程。完成前述線形軌道151與曲線軌道152後,便能進一步據以進行第二走線區域153的設計。
首先參考圖6C,背板150具有第七參考線L7以通過曲線軌道152的端點E3且平行於線形軌道151。背板150還具有第六參考線L6以通過曲線軌道152的端點E4且平行於線形軌道 151。接著,在第六參考線L6、第一直角三角形區域RT1的斜邊H2、第七參考線L7與曲線軌道152所圍繞的區域中取多個點,並將其作為螢幕140在第一狀態(0度)時的參考點。接著,請參考圖6D,將圖6C所取的點隨著螢幕140旋轉而以相同間隔角度取得所述參考點的M個位置,且讓這些M個位置的點形成候選面積,如圖6B所示,故總和便會取得N個面積。最後,在這些面積中選擇最小者,即是優化後的第二走線區域153,例如圖6C所示位置P10的點隨著螢幕140旋轉而在圖6D產生多個點以概括出一個區域,而如前述取多個點時,即能在圖6D產生多個(N個)區域。設計者即能在下一步驟選擇其中最小者。
基於上述,最終即如圖6E所示,第二走線區域153明顯具備下述特徵:第二走線區域153不重疊於線形軌道151與曲線軌道152,第二走線區域153位於第一重疊區域A1內,也位於第六參考線L6、第七參考線L7與曲線軌道152所圍繞的區域內,且也未超過背板150的邊緣。再者,還可進一步地將曲線軌道152區分為前段與後段,其中前段即是從端點E3至轉折點E5,而後段即是從轉折點E5至端點E4,故而第二走線區域153位於第七參考線L7、前段與線形軌道151所圍繞的區域內,或第二走線區域153位於第六參考線L6、後段與線形軌道151所圍繞的區域內。
再者,同時參考圖6E與圖3A至圖3D的任一即可清楚瞭解,對於纜線160而言,第一走線區域143a與第二走線區域153皆秉持作為纜線160的通行空間,且還能維持讓第一走線區域143a 不會暴露出背板150的美觀效果,進而使纜線160的可通行空間即是第一走線區域143a與第二走線區域153的聯集區域,也就是讓所述聯集區域的尺寸作為纜線160的最大可拉伸量來使用。
圖7A是螢幕旋轉機構的相關結構條件示意圖。圖7B是背板的線形軌道、曲線軌道與走線區域對應相關結構條件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7A與圖7B,其中將前述的第一直角三角形區域RT1沿第二方向C2旋轉以形成逆向直角三角形區域RT2,且第一直角三角形區域RT1與逆向直角三角形區域RT2會形成第二重疊區域A2,而第一方向C1與第二方向C2彼此相反。也就是說,逆向直角三角形區域RT2是相當於將第一直角三角形區域RT1隨著螢幕140的螢幕背板143從第三狀態旋轉回第一狀態,第一直角三角形區域RT1的旋轉中心與螢幕140的螢幕背板143的旋轉中心一致。據以讓第一直角三角形區域RT1在旋轉後形成逆向直角三角形區域RT2而相對於旋轉前而形成第二重疊區域A2。屆此,即完成螢幕旋轉機構RA的相關結構條件描述。
基於上述,本實施例於圖7B中還可得知,線形軌道151的端點E1位於第二重疊區域A2內,線形軌道151的端點E2位於第二重疊區域A2外,曲線軌道152的端點E3、端點E4、轉折點E5位於第二重疊區域A2外。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藉由螢幕相對於背板滑轉的過程,同時通過第一導銷與第二導銷分別在線形軌道與曲線軌道上的對應位置以及背板的側緣,而得以在螢幕背側取 得走線區域的邊界,這些邊界能讓走線區域得以優化,除順利讓纜線通過且不致影響螢幕旋轉之外,還能提高背板與螢幕之間的可利用空間,作為適配其他結構之用。
進一步地說,螢幕除藉由背板及轉軸而得以相對於基座旋轉以移出凹陷或移入凹陷之外,螢幕在其背板上還設置有第一導銷與第二導銷,以搭配前述連接有轉軸的背板上的線形軌道與曲線軌道,進而設計出在螢幕的背板上的走線區域,而使走線區域不致被暴露出背板,以提高螢幕旋轉機構與電子裝置的美觀性,同時所設計出的五條參考線邊界得以限制走線區域,以在邊界範圍內儘可能擴大走線區域面積而供較粗的纜線或獲較多的纜線通過而提高構件配置效率外。相關設計人員也能依據這五條參考線邊界而有效配置走線區域,進而避免額外的研發時與人力,以提高螢幕旋轉機構與電子裝置的研發效率。
100:電子裝置
110:基座
120:轉軸
130:電腦主板
140:螢幕
150:背板
151:線形軌道
152:曲線軌道
153:第二走線區域
160:纜線
R1:凹陷
RA:螢幕旋轉機構
X-Y-Z:直角座標

Claims (47)

  1. 一種螢幕旋轉機構,包括:一螢幕,具有一第一參考線、一第二參考線、第三參考線與一第一走線區域;以及一背板,具有一線形軌道、一曲線軌道與一側緣,其中,該螢幕與該背板彼此平行地相對旋轉,而產生一第一狀態或一第二狀態;在該第一狀態時,該第一參考線正投影至該背板,會通過該曲線軌道的一端,並平行該側緣,該第二參考線正投影至該背板,會通過該曲線軌道的該端,並垂直該側緣;在該第二狀態時,該第三參考線正投影至該背板的該側緣;其中,該第一走線區域位於該第一參考線、該第二參考線與該第三參考線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螢幕具有一第一導銷,可移動地且可樞轉地連接於該線形軌道。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螢幕具有一第二導銷,可移動地且可樞轉地連接於該曲線軌道。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螢幕包括一顯示面板與一螢幕背板,且該第一走線區域位於該螢幕背板上。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第一導銷與該第二導銷設置於該螢幕背板的一側。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顯示面板設置於該螢幕背板的另一側,而背對於該第一導銷與該第二導銷。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螢幕還具有一第四參考線,且該第一走線區域位於該第一參考線、該第二參考線、該第三參考線與該第四參考線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在該第一狀態時,該第四參考線正投影至該背板,會通過該線形軌道的一端,並平行該側緣。
  9. 如請求項3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第二狀態的該螢幕相對於該第一狀態的該螢幕的差異是旋轉角度α,且0°<α<90°。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旋轉角度α=45°。
  11. 如請求項7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螢幕還具有一第五參考線,且該第一走線區域位於該第一參考線、該第二參考線、該第三參考線、該第四參考線與該第五參考線之間。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該螢幕與該背板彼此平行地相對旋轉,而產生一第三狀態。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在該第三狀態時,該第五參考線正投影至該背板的該側緣。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第三狀態的該螢幕相對於該第一狀態的該螢幕的差異是旋轉角度β,且該旋轉角度β=90°。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旋轉角度α與旋轉角度β的旋轉方向相同。
  16.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在從該第一狀態轉換至該第二狀態的過程中,該第一導銷從該線形軌道的一端移至該線形軌道的另一端,該第二導銷從該曲線軌道的一端移至該曲線軌道的一轉折點。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在從該第二狀態轉換至該第三狀態時,該第一導銷從該線形軌道的該另一端移回該線形軌道的該端,該第二導銷從該曲線軌道的該轉折點移至該曲線軌道的另一端。
  18. 如請求項16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曲線軌道的該轉折點,位於該曲線軌道的該端與該曲線軌道的該另一端之間。
  19. 如請求項16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曲線軌道的該轉折點與該線形軌道共線。
  20. 如請求項16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曲線軌道的該轉折點相對於該線形軌道的該另一端的相對距離,等於該曲線軌道的該端相對於該線形軌道的該端的相對距離。
  21. 如請求項16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曲線軌道的該轉折點相對於該線形軌道的該另一端的相對距離,等於該曲線軌道的該另一端相對於該線形軌道的該端的相對距離。
  22. 如請求項16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背板具有一第六參考線、一第七參考線與一第二走線區域,且第二走線區域位於該第六參考線、該第七參考線與該曲線軌道所圍繞的區域內。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第六參考線通過該曲線軌道的該端,且平行該線形軌道。
  24. 如請求項23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第七參考線通過該曲線軌道的該另一端,且平行該線形軌道。
  25. 如請求項22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線形軌道的延伸線通過該曲線軌道的該轉折點,將該曲線軌道區分為一前段與一後段。
  26. 如請求項25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曲線軌道的該端至該曲線軌道的該轉折點是該前段,且該第二走線區域位於該第七參考線、該前段與該線形軌道所環繞的區域內。
  27. 如請求項25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曲線軌道的該轉折點至該曲線軌道的該另一端是該後段,且該第二走線區域位於該第六參考線、該後段與該線形軌道所環繞的區域內。
  28. 如請求項22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還包括一纜線,該纜線的一端電性連接該螢幕,該纜線的另一端依序穿過該第一走線區域與該第二走線區域而電性連接至一電腦主板。
  29. 如請求項28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纜線的可拉伸量是在該第二狀態時,該第一走線區域與該第二走線區域的聯集區域的尺寸。
  30. 如請求項1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還包括一纜線,該纜線的一端電性連接該螢幕,該纜線的另一端穿過該第一走線區域而電性連接至一電腦主板。
  31. 如請求項22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處於該第一狀態的該螢幕與處於該第三狀態的該螢幕相互的正投影形成一第一重疊區域,且該線形軌道、該曲線軌道與該第二走線區域分別位於該第一重疊區域內。
  32. 如請求項31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螢幕呈矩形而具有四個端點,該四個端點在該第一狀態與該第三狀態的轉換過程形成四個移動距離。
  33. 如請求項32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第一重疊區域呈矩形,該矩形的兩對角線將該第一重疊區域區分為四個等腰三角形區域,分別對應該四個移動距離。
  34. 如請求項33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該曲線軌道的至少局部,位於對應至該四個移動距離之最小者的該等腰三角形區域內。
  35. 如請求項33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在彼此對應的該等腰三角形區域與該移動距離中,該等腰三角形區域的底位於該等腰三角形區域的頂角與對應的該移動距離之間。
  36. 如請求項33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對應至該四個移動距離之最小者的該等腰三角形區域,藉由其頂角的角平分線而分隔出彼此對稱的一對直角三角形區域。
  37. 如請求項36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對應該四個移動距離之第二大者為第一直角三角形區域。
  38. 如請求項37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螢幕相對於該背板沿一第一方向旋轉,而從該第一狀態轉換至該第三狀態。
  39. 如請求項38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第一直角三角形區域沿一第二方向,旋轉而形成逆向直角三角形區域,且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彼此相反。
  40. 如請求項39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第一直角三角形區域與該逆向直角三角形區域形成一第二重疊區域。
  41. 如請求項40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曲線軌道的局部位於該第二重疊區域內。
  42. 如請求項40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曲線軌道的一端、一轉折點與另一端位於該第二重疊區域外。
  4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其中該線形軌道位於該側緣與該曲線軌道之間。
  44. 一種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凹陷;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3之任一項所述的螢幕旋轉機構;以及一轉軸,連接在該基座與該背板之間,該背板及該螢幕通過該轉軸而移出該凹陷或容納於該凹陷。
  45. 如請求項44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轉軸連接至該背板的另一側緣,而與該背板的該側緣彼此相對。
  46. 如請求項44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螢幕的該第一狀態呈現直式定向(portrait orientation),該螢幕的該第二狀態呈現橫式定向(landscape orientation)。
  47. 如請求項44所述的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基座是一牆壁或一隔板。
TW110102645A 2020-07-08 2021-01-25 螢幕旋轉機構與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TWI7675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49123P 2020-07-08 2020-07-08
US63/049,123 2020-07-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3174A TW202203174A (zh) 2022-01-16
TWI767533B true TWI767533B (zh) 2022-06-11

Family

ID=8078761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2645A TWI767533B (zh) 2020-07-08 2021-01-25 螢幕旋轉機構與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TW110102644A TWI798626B (zh) 2020-07-08 2021-01-25 螢幕旋轉機構與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TW110102647A TWI764537B (zh) 2020-07-08 2021-01-25 螢幕旋轉機構與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2644A TWI798626B (zh) 2020-07-08 2021-01-25 螢幕旋轉機構與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TW110102647A TWI764537B (zh) 2020-07-08 2021-01-25 螢幕旋轉機構與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3) TWI7675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5585B (zh) * 2022-03-22 2024-03-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與抵接切面的計算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7228A1 (en) * 2001-02-20 2002-08-29 Peterson Lee M Continuous advertising medium and medium display device
CN1619459A (zh) * 2003-11-18 2005-05-25 株式会社东芝 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CN104854864A (zh) * 2012-10-02 2015-08-19 瑞尔D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横向操作模式和纵向操作模式的时间多路复用显示器
TWI669595B (zh) * 2017-12-08 2019-08-21 朱衛 Transmission for expanding the displ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2021B2 (ja) * 1994-08-22 2002-09-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情報機器
US7042711B2 (en) * 2003-11-18 2006-05-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ulti-functional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continuously accessible pointing device
CN201162764Y (zh) * 2007-12-18 2008-12-10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枢纽器
JP2011049806A (ja) * 2009-08-27 2011-03-10 Funai Electric Co Ltd 携帯端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7228A1 (en) * 2001-02-20 2002-08-29 Peterson Lee M Continuous advertising medium and medium display device
CN1619459A (zh) * 2003-11-18 2005-05-25 株式会社东芝 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CN104854864A (zh) * 2012-10-02 2015-08-19 瑞尔D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横向操作模式和纵向操作模式的时间多路复用显示器
TWI669595B (zh) * 2017-12-08 2019-08-21 朱衛 Transmission for expanding the displ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8626B (zh) 2023-04-11
TW202203174A (zh) 2022-01-16
TW202202971A (zh) 2022-01-16
TWI764537B (zh) 2022-05-11
TW202202775A (zh) 2022-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36383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ultiple screens
US1170390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3840323B2 (ja) ポータブルコンピュータ用の連結型可動ディスプレイスクリーンの位置決め方法
TWI488026B (zh) 可折疊電子裝置
US826482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djustable operation modes
TWI669593B (zh) 可調式顯示器殼體總成
US935466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M592109U (zh) 電腦
WO2020108278A1 (zh) 摄像头组件及终端设备
TW201011504A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767533B (zh) 螢幕旋轉機構與具可旋轉螢幕的電子裝置
TWM593574U (zh) 電腦
TWI548969B (zh) 電子裝置
US2020028527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667567B (zh) 攜帶式電子裝置
TWI727805B (zh) 筆記型電腦
US908404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ulti-directional adjustable speaker
JP2012141656A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102004519A (zh) 可调整操作模式的电子装置
TWI821927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727601B (zh) 電子裝置
KR20080013267A (ko) 휴대용 컴퓨터
TWM539065U (zh) 電子裝置
TWI806779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CN110456863A (zh) 一种带有屏幕的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