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6009B - 一種d2d通信的方法、遠程用戶設備及中繼用戶設備 - Google Patents

一種d2d通信的方法、遠程用戶設備及中繼用戶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6009B
TWI766009B TW107113659A TW107113659A TWI766009B TW I766009 B TWI766009 B TW I766009B TW 107113659 A TW107113659 A TW 107113659A TW 107113659 A TW107113659 A TW 107113659A TW I766009 B TWI766009 B TW I7660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relay
remote user
remo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3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40237A (zh
Inventor
楊寧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0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0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6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600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種D2D通信的方法、遠程用戶設備及中繼用戶設備,方法包括:遠程用戶設備接收中繼用戶設備發送的設備到設備(Device-to-Device,D2D)發現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基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向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發送通信請求消息。採用本發明實施例,可降低D2D鏈路的功率消耗。

Description

一種D2D通信的方法、遠程用戶設備及中繼用戶設備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D2D通信的方法、遠程用戶設備及中繼用戶設備。
隨著智能終端的快速普及以及網絡通信容量的爆炸式增長,面向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th Generation ,5G) 的無線通信技術的演進需求也更加明確及迫切,開始受到業界極大關注。在面向5G的無線通信技術的演進中,一方面,傳統的無線通信性能指標,比如網絡容量、頻譜效率等需要持續提升以進一步提高有限且日益緊張的無線頻譜利用率;另一方面,更豐富的通信模式以及由此帶來的終端用戶體驗的提升以及蜂窩通信應用的擴展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演進方向。作為面向5G的關鍵候選技術,設備到設備通信(Device-to-Device,D2D)具有潛在的提高系統性能、提升用戶體驗、擴展蜂窩通信應用的前景,受到廣泛關注。
在移動通信標準化團體(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制定的Release -13標準中,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到網絡中繼的過程,遠程用戶設備(Remote UE)在接入網側是不可見的,其和中繼用戶設備(Relay UE)建立連接通常需要經過D2D發現、D2D通信連接建立以及(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的步驟。但是在Release-14 涉及的全雙工D2D(FeD2D)即增強的UE到網絡中繼的過程中,基於D2D技術的FeD2D進一步拓展了現有的Release -13 UE到網絡的中繼能力,從層3 Relay轉變為層2 Relay,這意味著Remote UE在接入網側是可見的,基站保存有Relay UE和Remote UE的UE上下文(context)。同時,傳統的經過Uu口直連的無線資源控制 (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連接進一步拓展到支持經過PC5端口中繼的RRC連接,這意味著傳統的RRC連接管理方法需要進一步增強。對於FeD2D,低功耗是一個關鍵的優化目標,在傳統的D2D通信技術中,由於用於D2D發現的資源池的週期一般配置較長(以秒為單位),功耗較低,但是對於FeD2D 和車聯網(Vehicle-to-Everything,V2X)通信,由於通信資源池的週期較短(對於V2X來說,資源池可以是在時域上連續分佈的),功耗較高,因此需要進一步優化。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D2D通信的方法、遠程用戶設備及中繼用戶設備,可降低D2D通信的功率消耗。
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種D2D通信的方法,包括:
遠程用戶設備接收中繼用戶設備發送的D2D發現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基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向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發送通信請求消息。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遠程用戶設備接收中繼用戶設備發送的D2D發現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包括:
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獲取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預設域值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D2D發現消息中顯性廣播的非連續接收的信息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獲取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包括:
所述遠程用戶設備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廣播的UE到網絡中繼發現通知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或者
所述遠程用戶設備向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發送UE到網絡中繼發現請求消息,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回復的UE到網絡中繼發現響應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包括:
基於以下任一方式確定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等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由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預設數值取模得到。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包括:
使用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使用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
將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非連續接收的週期取模得到非連續接收開始偏移值,其中,所述非連續接收的週期為所述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中的非連續接收的週期。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遠程用戶設備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在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後發送的通信接受消息。
本發明實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種D2D通信的方法,包括:
中繼用戶設備接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的通信請求消息,獲取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根據所述通信請求消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基於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向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通信請求接受消息。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通信請求消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包括:
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獲取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的預設信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顯性廣播的非連續傳輸的信息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包括:
基於以下任一方式確定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等於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由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預設數值取模得到。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包括:
使用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使用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
將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非連續接收的週期取模得到非連續接收開始偏移值,其中,所述非連續接收的週期為所述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中的非連續接收週期。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所述中繼用戶設備接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的通信請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向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D2D發現消息,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和中繼用戶設備都獲取到對方的非連續傳輸參數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中繼用戶設備重配置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將重配置後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後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發送給所述遠程用戶設備;
基於重配置後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後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與所述遠程用戶設備進行信息傳輸。
本發明實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種遠程用戶設備,包括:
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中繼用戶設備發送的D2D發現消息;
處理單元,用於根據所述D2D發現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發送單元,用於基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向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發送通信請求消息。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
獲取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預設域值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D2D發現消息中顯性廣播的非連續接收的信息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獲取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時,所述接收單元具體用於:
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廣播的UE到網絡中繼發現通知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或者
所述發送單元具體用於向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發送UE到網絡中繼發現請求消息,所述接收單元具體用於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回復的UE到網絡中繼發現響應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
基於以下任一方式確定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等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由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預設數值取模得到。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
使用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使用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
將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非連續接收的週期取模得到非連續接收開始偏移值,其中,所述非連續接收的週期為所述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中的非連續接收的週期。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所述接收單元還用於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在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後發送的通信接受消息。
本發明實施例第四方面一種遠程用戶設備,包括:
處理器、存儲器、收發器和總線,所述處理器、存儲器和收發器通過總線連接,其中,所述收發器用於收發信號,與中繼用戶設備進行通信,所述存儲器用於存儲一組程序代碼,所述處理器用於調用所述存儲器中存儲的程序代碼,執行以下操作:
通過所述收發器接收中繼用戶設備發送的D2D發現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基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通過所述收發器向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發送通信請求消息。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器具體用於:
獲取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預設域值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D2D發現消息中顯性廣播的非連續接收的信息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其中,在獲取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時,所述處理器具體用於:
通過所述收發器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廣播的UE到網絡中繼發現通知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或者
通過所述收發器向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發送UE到網絡中繼發現請求消息,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回復的UE到網絡中繼發現響應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器具體用於:
基於以下任一方式確定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等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由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預設數值取模得到。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器具體用於:
使用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使用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
將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非連續接收的週期取模得到非連續接收開始偏移值,其中,所述非連續接收的週期為所述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中的非連續接收的週期。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所述處理器還用於:
通過所述收發器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在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後發送的通信接受消息。
本發明實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種中繼用戶設備,包括:
接收單元,用於接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的通信請求消息,獲取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處理單元,用於根據所述通信請求消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發送單元,用於基於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向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通信請求接受消息。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根據所述通信請求消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
獲取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的預設信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顯性廣播的非連續傳輸的信息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
基於以下任一方式確定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等於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由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預設數值取模得到。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
使用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使用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
將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非連續接收的週期取模得到非連續接收開始偏移值,其中,所述非連續接收的週期為所述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中的非連續接收週期。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所述接收單元接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的通信請求消息之前,所述發送單元還用於向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D2D發現消息,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和中繼用戶設備都獲取到對方的非連續傳輸參數之後,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重配置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所述發送單元還用於將重配置後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後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發送給所述遠程用戶設備;
所述接收單元和所述發送單元還用於基於重配置後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後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與所述遠程用戶設備進行信息傳輸。
本發明第六方面提供一種中繼用戶設備,包括:
處理器、存儲器、收發器和總線,所述處理器、存儲器、收發器通過總線連接,其中,所述收發器用於收發信號,與遠程用戶設備進行通信,所述存儲器用於存儲一組程序代碼,所述處理器用於調用所述存儲器中存儲的程序代碼,執行以下操作:
通過所述收發器接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的通信請求消息,獲取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根據所述通信請求消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通過所述收發器基於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向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通信請求接受消息。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根據所述通信請求消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器具體用於:
獲取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的預設信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顯性廣播的非連續傳輸的信息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器具體用於:
基於以下任一方式確定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等於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由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預設數值取模得到。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器具體用於:
使用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使用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
將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非連續接收的週期取模得到非連續接收開始偏移值,其中,所述非連續接收的週期為所述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中的非連續接收週期。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所述收發器接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的通信請求消息之前,所述處理器還用於:
通過所述收發器向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D2D發現消息,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和中繼用戶設備都獲取到對方的非連續傳輸參數之後,所述處理器還用於:
重配置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通過所述收發器將重配置後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後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發送給所述遠程用戶設備;
通過所述收發器,基於重配置後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後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與所述遠程用戶設備進行信息傳輸。
本發明實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一種計算機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存儲介質包括一組程序代碼,用於執行如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任一實現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一種計算機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存儲介質包括一組程序代碼,用於執行如本發明實施例第二方面任一實現方式所述的方法。
實施本發明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遠程用戶設備通過接收中繼用戶設備發送的D2D發現消息,從中獲取中繼用戶設備的DRX參數,從而可以根據中繼用戶設備的DRX參數來發送通信請求消息,提升了信息傳輸的有效性和效率,同時降低了D2D鏈路的功耗,確保D2D中繼通信高效且穩定的進行,利於提升5G系統的工作效率。
本發明的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及上述圖示中的術語“包括”和“具有”以及它們任何變形,意圖在於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驟或單元的過程、方法、系統、產品或裝置沒有限定於已列出的步驟或單元,而是可選地還包括沒有列出的步驟或單元,或可選地還包括對於這些過程、方法、產品或裝置固有的其它步驟或單元。
D2D通信技術是指兩個對等的用戶節點之間直接進行通信的一種通信方式。在由D2D通信用戶組成的分布式網絡中,每個用戶節點都能發送和接收信號,並具有自動路由(轉發消息)的功能。網絡的參與者共享它們所擁有的一部分硬件資源,包括信息處理、存儲以及網絡連接能力等。這些共享資源向網絡提供服務和資源,能被其它用戶直接訪問而不需要經過中間實體。在D2D通信網絡中,用戶節點同時扮演服務器和客戶端的角色,用戶能夠意識到彼此的存在,自組織地構成一個虛擬或者實際的群體。在D2D的標準化過程中向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引入了PC5端口作為終端直接通信端口。在針對一些信息傳輸速度較快的技術如V2X技術進行研究時,現有的D2D技術並不能滿足車聯網通信的需求,因此需要在基於PC5端口的D2D技術的基礎上針對車聯網高速移動和連接點數眾多等特點進行增強。這就要求一種更為準確的DRX機制。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D2D通信的方法,使得遠程用戶設備和中繼用戶設備可以通過信息交互,獲知對方的DRX參數,從而根據對方的DRX參數靈活的選擇時間點來發送和接收消息,以此優化系統效率,降低D2D鏈路的功率消耗。為了便於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以5G系統來進行描述,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實施方式同樣可適用于未來更高級別如6G、7G的通信系統,本發明實施例不作任何限定。
在本發明實施例的通信系統中,可以包括遠程用戶設備(Remote UE)和中繼用戶設備(Relay UE)。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也可以稱之為終端。
其中,中繼用戶設備可以與網絡建立連接,遠程用戶設備可以通過D2D發現機制和D2D中繼通信機制與具備網絡連接的中繼用戶設備建立通信連接,實現中繼通信。
下面結合圖示對本發明實施例的D2D通信的方法及設備進行詳細說明。
請參照圖1,為本發明D2D通信的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D2D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1,遠程用戶設備接收中繼用戶設備發送的D2D發現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為了避免建立D2D鏈路的過程中,遠程用戶設備發送的信息不能被中繼用戶設備正常接收的情況發生,遠程用戶設備需要獲知中繼用戶設備的DRX參數,然後根據中繼用戶設備的DRX參數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信息傳輸,確保中繼用戶設備處於喚醒狀態,可以正常接收遠程用戶設備發送的信息。
可選地, D2D發現過程中傳輸的D2D發現消息可以是UE到網絡中繼發現通知消息,也可以是UE到網絡中繼發現響應消息。遠程用戶設備可以從這些D2D發現消息中攜帶的信息獲取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參數。
可選地,所述遠程用戶設備接收中繼用戶設備發送的D2D發現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可以採用以下任一方式:
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獲取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預設域值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D2D發現消息中顯性廣播的非連續接收的信息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可選地,在獲取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時,所述遠程用戶設備可以通過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廣播的UE到網絡中繼發現通知(UE-to-Network Relay Discovery Announcement)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或者所述遠程用戶設備可以向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發送UE到網絡中繼發現請求(UE-to-Network Relay Discovery Solicitation)消息,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回復的UE到網絡中繼發現響應(UE-to-Network Relay Discovery Response)消息,從UE到網絡中繼發現響應消息中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在具體計算確定中繼用戶設備的DRX參數時,可以根據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基於以下任一方式確定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drxStartOffset):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等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由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預設數值取模得到。
或者,還可以基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使用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使用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在這些非連續配置中,包括了DRX的週期長度和定時器長度等具體參數信息。
將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非連續接收的週期取模得到非連續接收開始偏移值,其中,所述非連續接收的週期為所述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中的非連續接收的週期。
除了上述通過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其DRX參數之外,還可以通過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預設域值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如通過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用戶信息標識(User Info ID)或者中繼服務碼(Relay Service Code)等確定。具體確定的方式可以參照使用層2用戶標識確定的過程,此處不再贅述。
或者,還可以對D2D發現消息進行改進,使用D2D發現消息直接廣播DRX的信息,這樣遠程用戶設備便可以通過所述D2D發現消息中顯性廣播的非連續接收的信息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S102,基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向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發送通信請求消息。
在本實施例中,遠程用戶設備通過接收中繼用戶設備發送的D2D發現消息,從中獲取中繼用戶設備的DRX參數,從而可以根據中繼用戶設備的DRX參數來發送通信請求消息,提升了信息傳輸的有效性和效率,同時降低了D2D鏈路的功耗,確保D2D中繼通信高效且穩定的進行,利於提升5G系統的工作效率。
請參照圖2,為本發明D2D通信的方法的第二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D2D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201,遠程用戶設備接收中繼用戶設備發送的D2D發現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S202,基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向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發送通信請求消息。
其中,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這些相關信息可以就是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也可以是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的其他信息如序列號(Sequence Number),用戶信息(User Info),IP地址配置(IP Address Config),最大不活動週期(Maximum Inactivity Period),本地連接的IPv6地址(Link Local IPv6 Address),本發明實施例不作任何限定。
S203,所述遠程用戶設備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在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後發送的通信接受(DIRECT_COMMUNICATION _ACCEPT)消息。
中繼用戶設備根據上述遠程用戶設備的DRX的相關信息可以確定遠程用戶設備的DRX參數,然後根據遠程用戶設備的DRX參數,選擇合適的時間點來發送通信接受消息,在降低功耗的同時,避免遠程用戶設備處於休眠狀態無法正常接收到信息的情況發生。
在本實施例中,遠程用戶設備通過獲取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並獲取到中繼用戶設備的DRX參數,從而可以根據中繼用戶設備的DRX參數來發送通信請求消息,中繼用戶設備也可以通過通信請求消息獲取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以及DRX參數,最終實現遠程用戶設備和中繼用戶設備都瞭解對方的DRX參數,從而可以根據DRX參數進行信息傳輸,提升了信息傳輸的有效性和效率,同時降低了D2D鏈路的功耗,確保D2D中繼通信高效且穩定的進行,利於提升5G系統的工作效率。
請參照圖3,為本發明D2D通信的方法的第三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D2D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301,遠程用戶設備向中繼用戶設備發送UE到網絡中繼發現請求(UE-to-Network Relay Discovery Solicitation)消息。
S302,中繼用戶設備返回UE到網絡中繼發現響應(UE-to-Network Relay Discovery Response)消息。
S303,遠程用戶設備從UE到網絡中繼發現響應消息獲取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以及DRX參數。
可選地,步驟S301和步驟S302也可以使用中繼用戶設備廣播UE到網絡中繼發現通知(UE-to-Network Relay Discovery Announcement)替代,遠程用戶設備可以從這兩種D2D發現消息中獲取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以及根據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信息確定中繼用戶設備的DRX參數。
例如,可以通過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預設域值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D2D發現消息中顯性廣播的非連續接收的信息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在根據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其DRX參數時,可以使用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
根據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和/或,所述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基於以下任一方式確定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等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由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預設數值取模得到;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由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非連續接收的週期取模得到,其中,所述非連續接收的週期為所述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中的非連續接收的週期。
S304,基於中繼用戶設備的DRX參數發送通信請求(DIRECT_COMMUNICATION_REQUEST)消息,攜帶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以及遠程用戶設備的DRX參數的相關信息。
S305,從通信請求消息獲取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以及遠程用戶設備的DRX參數。
獲取遠程用戶設備DRX參數的方式可以參照步驟S203中的方式,此處不再贅述。
S306,基於遠程用戶設備的DRX參數發送通信接受(DIRECT_COMMUNICATION _ACCEPT)消息。
執行到步驟S306後,此時遠程用戶設備及中繼用戶設備都獲知了對方的層2用戶標識和DRX參數,此時便可以執行步驟S309。
當然,如果存在更好的參數配置或組合,此時也可以執行步驟S307-S308,對至少一個設備的DRX參數進行重配置,從而實現兩個設備之間的參數優化,進一步提升D2D鏈路的工作效率並降低D2D鏈路的功率消耗。
S307,重配置遠程用戶設備和/或中繼用戶設備的DRX參數。
S308,將重配置的DRX參數發送給遠程用戶設備。
S309,基於確定的DRX參數進行信息傳輸。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描述了遠程用戶設備與中繼用戶設備之間的具體的D2D發現過程和建立D2D連接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二者可以通過信息交互獲知對方的層2用戶標識以及DRX參數,從而基於獲取到得參數進行信息傳輸,降低D2D鏈路的功率消耗;且中繼用戶設備還可以對至少一個設備的DRX參數進行優化,從而可以進一步降低功耗,同時利於提升系統的效率。
請參照圖4,為本發明D2D通信的方法的第四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401,中繼用戶設備接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的通信請求消息,獲取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S402,根據所述通信請求消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S403,基於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向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通信請求接受消息。
可選地,所述根據所述通信請求消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包括:
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獲取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的預設信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顯性廣播的非連續傳輸的信息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可選地,所述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包括:
基於以下任一方式確定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等於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由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預設數值取模得到。
可選地,所述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包括:
使用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使用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
將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非連續接收的週期取模得到非連續接收開始偏移值,其中,所述非連續接收的週期為所述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中的非連續接收週期。
圖4為中繼用戶設備側的實施例描述,其具體過程可參見圖1所示遠程用戶設備側的實施例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請參見圖5,為本發明D2D通信的方法的第五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501-S503與圖4步驟S401-S403相同,此處不再贅述,在步驟S501之前,還包括步驟:
S500,中繼用戶設備向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D2D發現消息。
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在步驟S503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
S504,所述中繼用戶設備重配置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S505,將重配置後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後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發送給所述遠程用戶設備。
S506,基於重配置後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後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與所述遠程用戶設備進行信息傳輸。
圖5為中繼用戶設備側的實施例描述,其具體過程可參見圖2和圖3所示的遠程用戶設備與中繼用戶設備進行信息交互的實施例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請參照圖6,為本發明遠程用戶設備的第一實施例的組成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遠程用戶設備包括:
接收單元100,用於接收中繼用戶設備發送的D2D發現消息;
處理單元200,用於根據所述D2D發現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發送單元300,用於基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向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發送通信請求消息。
可選地,在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單元200具體用於:
獲取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預設域值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D2D發現消息中顯性廣播的非連續接收的信息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可選地,在獲取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時,所述接收單元100具體用於:
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廣播的UE到網絡中繼發現通知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或者
所述發送單元300具體用於向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發送UE到網絡中繼發現請求消息,所述接收單元100具體用於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回復的UE到網絡中繼發現響應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可選地,在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單元200具體用於:
基於以下任一方式確定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等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由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預設數值取模得到。
可選地,在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單元200具體用於:
使用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使用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
將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非連續接收的週期取模得到非連續接收開始偏移值,其中,所述非連續接收的週期為所述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中的非連續接收的週期。
可選地,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所述接收單元100還用於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在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後發送的通信接受消息。
請參照圖7,為本發明遠程用戶設備的第二實施例的組成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遠程用戶設備包括:
處理器110、存儲器120、收發器130和總線140,所述處理器110、存儲器120和收發器130通過總線140連接,其中,所述收發器130用於收發信號,與中繼用戶設備進行通信,所述存儲器120用於存儲一組程序代碼,所述處理器110用於調用所述存儲器120中存儲的程序代碼,執行以下操作:
通過所述收發器130接收中繼用戶設備發送的D2D發現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基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通過所述收發器130向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發送通信請求消息。
可選地,在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器110具體用於:
獲取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預設域值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D2D發現消息中顯性廣播的非連續接收的信息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可選地,在獲取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時,所述處理器110具體用於:
通過所述收發器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廣播的UE到網絡中繼發現通知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或者
通過所述收發器向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發送UE到網絡中繼發現請求消息,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回復的UE到網絡中繼發現響應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可選地,在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器110具體用於:
基於以下任一方式確定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等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由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預設數值取模得到。
可選地,在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器110具體用於:
使用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使用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
將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非連續接收的週期取模得到非連續接收開始偏移值,其中,所述非連續接收的週期為所述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中的非連續接收的週期。
可選地,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所述處理器110還用於:
通過所述收發器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在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後發送的通信接受消息。
請參照圖8,為本發明中繼用戶設備的第一實施例的組成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包括:
接收單元400,用於接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的通信請求消息,獲取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處理單元500,用於根據所述通信請求消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發送單元600,用於基於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向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通信請求接受消息。
可選地,在根據所述通信請求消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單元500具體用於:
獲取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的預設信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顯性廣播的非連續傳輸的信息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可選地,在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單元500具體用於:
基於以下任一方式確定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等於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由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預設數值取模得到。
可選地,在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單元500具體用於:
使用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使用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
將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非連續接收的週期取模得到非連續接收開始偏移值,其中,所述非連續接收的週期為所述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中的非連續接收週期。
可選地,在所述接收單元接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的通信請求消息之前,所述發送單元600還用於向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D2D發現消息,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可選地,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和中繼用戶設備都獲取到對方的非連續傳輸參數之後,所述處理單元500還用於:重配置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所述發送單元400還用於:將重配置後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後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發送給所述遠程用戶設備;
所述接收單元500和所述發送單元400還用於:基於重配置後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後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與所述遠程用戶設備進行信息傳輸。
請參照圖9,為本發明中繼用戶設備的第二實施例的組成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包括:
處理器210、存儲器220、收發器230和總線240,所述處理器210、存儲器220、收發器230通過總線240連接,其中,所述收發器230用於收發信號,與遠程用戶設備進行通信,所述存儲器220用於存儲一組程序代碼,所述處理器210用於調用所述存儲器220中存儲的程序代碼,執行以下操作:
通過所述收發器230接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的通信請求消息,獲取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根據所述通信請求消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通過所述收發器230基於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向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通信請求接受消息。
可選地,在根據所述通信請求消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器210具體用於:
獲取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的預設信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
通過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顯性廣播的非連續傳輸的信息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可選地,在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器210具體用於:
基於以下任一方式確定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等於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
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由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預設數值取模得到。
可選地,在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時,所述處理器210具體用於:
使用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使用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
將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非連續接收的週期取模得到非連續接收開始偏移值,其中,所述非連續接收的週期為所述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中的非連續接收週期。
可選地,在所述收發器接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的通信請求消息之前,所述處理器210還用於:
通過所述收發器向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D2D發現消息,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可選地,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和中繼用戶設備都獲取到對方的非連續傳輸參數之後,所述處理器210還用於:
重配置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
通過所述收發器230將重配置後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後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發送給所述遠程用戶設備;
通過所述收發器230,基於重配置後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後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與所述遠程用戶設備進行信息傳輸。
本發明實施例中介紹的遠程用戶設備可以用以實施本發明結合圖1-圖3介紹的方法實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流程,以及執行本發明結合圖6介紹的裝置實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本發明實施例中介紹的中繼用戶設備可以用以實施本發明結合圖4-圖5介紹的方法實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流程,以及執行本發明結合圖8介紹的裝置實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在此不再贅述。
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設備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中,應理解,上述各過程的序號的大小並不意味著執行順序的先後,各過程的執行順序應以其功能和內在邏輯確定,而不應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實施過程構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術語“系統”和“網絡”在本文中常可互換使用。應理解,本文中術語“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對象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況。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後關聯對象是一種“或”的關係。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實施例中,應理解,“與A相應的B”表示B與A相關聯,根據A可以確定B。但還應理解,根據A確定B並不意味著僅僅根據A確定B,還可以根據A和/或其它信息確定B。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設備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會理解,本發明的各個方面、或各個方面的可能實現方式可以被具體實施為系統、方法或者計算機程序產品。此外,本發明的各方面、或各個方面的可能實現方式可以採用計算機程序產品的形式,計算機程序產品是指存儲在計算機可讀介質中的計算機可讀程序代碼。
計算機可讀介質可以是計算機可讀數據介質或者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包含但不限於電子、磁性、光學、電磁、紅外或半導體系統、 設備或者裝置,或者前述的任意適當組合,如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唯讀存儲器(ROM)、電子抹除式可編程唯讀存儲器(EPROM或者快閃存儲器)、光纖、便攜式唯讀存儲器(CD-ROM)。
計算機中的處理器讀取存儲在計算機可讀介質中的計算機可讀程序代碼,使得處理器能夠執行在流程圖中每個步驟、或各步驟的組合中規定的功能動作;生成實施在框圖的每一塊、或各塊的組合中規定的功能動作的裝置。
計算機可讀程序代碼可以完全在用戶的計算機上執行、部分在用戶的計算機上執行、作為單獨的軟件包、部分在用戶的本的計算機上並且部分在遠程計算機上,或者完全在遠程計算機或者服務器上執行。也應該注意,在某些替代實施方案中,在流程圖中各步驟、或框圖中各塊所注明的功能可能不按圖中注明的順序發生。例如,依賴於所涉及的功能,接連示出的兩個步驟、或兩個塊實際上可能被大致同時執行,或者這些塊有時候可能被以相反順序執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以所述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為准。
S101、S102、S201、S202、S203、S301、S302、S303、S304、S305、S306、S307、S308、S309、S401、S402、S403、S500、S501、S502、S503、S504、S505、S506‧‧‧步驟 100、400‧‧‧接收單元 200、500‧‧‧處理單元 300、600‧‧‧發送單元 110、210‧‧‧處理器 120、220‧‧‧存儲器 130、230‧‧‧收發器 140、240‧‧‧總線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圖示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圖示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圖示獲得其他的圖示。 【圖1】為本發明D2D通信的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D2D通信的方法的第二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D2D通信的方法的第三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D2D通信的方法的第四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D2D通信的方法的第五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遠程用戶設備的第一實施例的組成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遠程用戶設備的第二實施例的組成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中繼用戶設備的第一實施例的組成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中繼用戶設備的第二實施例的組成示意圖。
S101、S102‧‧‧步驟

Claims (7)

  1. 一種D2D通信的方法,其中,包括:遠程用戶設備接收中繼用戶設備發送的D2D發現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包括: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獲取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通過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預設域值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通過所述D2D發現消息中顯性廣播的非連續接收的信息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其中,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獲取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包括:所述遠程用戶設備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廣播的UE到網絡中繼發現通知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或者所述遠程用戶設備向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發送UE到網絡中繼發現請求消息,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回復的UE到網絡中繼發現響應消息,獲取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以及基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向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發送通信請求消息。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包括:基於以下任一方式確定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等於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由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預設數值取模得到。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過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包括: 使用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使用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將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非連續接收的週期取模得到非連續接收開始偏移值,其中,所述非連續接收的週期為所述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中的非連續接收的週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遠程用戶設備接收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在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後發送的通信接受消息。
  5. 一種D2D通信的方法,其中,包括:中繼用戶設備接收遠程用戶設備發送的通信請求消息,獲取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根據所述通信請求消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包括: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獲取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通過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包含的預設信息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或者通過所述通信請求消息中顯性廣播的非連續傳輸的信息確定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其中,所述通過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確定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包括基於以下任一方式確定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等於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所述非連續傳輸開始偏移值由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預設數值取模得到;或者,使用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使用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將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層2用戶標識與非連續接收的週期取模得到非連續接收開始偏移值,其中,所述非連續接收的週期為所述蜂窩網絡的非連續接收配置或者網絡指定的非連續接收配置中的非連續接收週期;以及 基於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向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通信請求接受消息。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中繼用戶設備接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的通信請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中繼用戶設備向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發送D2D發現消息,所述D2D發現消息中包含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的相關信息。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所述遠程用戶設備和中繼用戶設備都獲取到對方的非連續傳輸參數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中繼用戶設備重配置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將重配置後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後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發送給所述遠程用戶設備;以及基於重配置後的所述中繼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和/或重配置後的所述遠程用戶設備的非連續接收參數,與所述遠程用戶設備進行信息傳輸。
TW107113659A 2017-04-28 2018-04-23 一種d2d通信的方法、遠程用戶設備及中繼用戶設備 TWI7660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CN2017/082486 2017-04-28
PCT/CN2017/082486 WO2018195947A1 (zh)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d2d通信的方法、远程用户设备及中继用户设备
??PCT/CN2017/082486 2017-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0237A TW201840237A (zh) 2018-11-01
TWI766009B true TWI766009B (zh) 2022-06-01

Family

ID=63919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3659A TWI766009B (zh) 2017-04-28 2018-04-23 一種d2d通信的方法、遠程用戶設備及中繼用戶設備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3573B2 (zh)
EP (2) EP3609234B1 (zh)
CN (2) CN110583048B (zh)
AU (1) AU2017411529A1 (zh)
BR (1) BR112019022085A2 (zh)
CA (1) CA3060010A1 (zh)
MX (1) MX2019012565A (zh)
RU (1) RU2738260C1 (zh)
SG (1) SG11201909784XA (zh)
TW (1) TWI766009B (zh)
WO (1) WO2018195947A1 (zh)
ZA (1) ZA2019074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71007B2 (en) * 2017-08-04 2021-07-20 Apple Inc. Cross functional signaling in off grid radio service devices for reduced over-the-air overhead
US11252777B2 (en) * 2019-01-27 2022-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 with upper layer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procedures
US11516876B2 (en) * 2019-08-19 2022-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onfiguration for sidelink
CN113260026B (zh) * 2020-02-10 2022-08-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非连续接收处理方法、终端、装置以及介质
US11589414B2 (en) * 2020-03-12 2023-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ayer 2 user equipment relay procedure
CN115802509A (zh) * 2020-03-26 2023-03-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071408A (zh) * 2020-08-10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226733A1 (en) * 2020-10-08 2023-08-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e discovery procedur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4392A (zh) * 2008-09-05 2011-09-28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将drx的间歇时段用于小区中的直接对等通信
US20140248915A1 (en) * 2011-11-07 2014-09-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adio Impacts Due To Group Triggering And Paging And Solutions For Group Triggering And Paging
CN106464478A (zh) * 2014-06-16 2017-02-22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设备对设备终端的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050586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6576354A (zh) * 2014-07-07 2017-04-1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设备对设备通信的无线接入系统中通过中继终端发送和接收d2d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520097A (ja) * 2010-02-12 2013-05-30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マシンタイプ通信のためのグループページング
JP5767394B2 (ja) * 2011-04-01 2015-08-19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マシンタイプ通信デバイスをトリガして同期させ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30229931A1 (en) * 2012-03-02 2013-09-0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s of managing terminal performed i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US9723558B2 (en) * 2012-04-27 2017-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in dense network operations
KR20150067202A (ko) * 2012-10-09 2015-06-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간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307575B2 (en) * 2012-11-13 2016-04-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upporting UE relay functions
RU2629430C2 (ru) 2013-01-16 2017-08-29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Пэйтент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Генерация и прием сигнала обнаружения
US9504090B2 (en) * 2013-01-17 2016-11-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in proximity-based service
US9807811B2 (en) * 2013-10-03 2017-10-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dication for D2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050392A1 (en) * 2013-10-03 2015-04-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miting resources for device-to-device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00810B2 (en) * 2013-10-03 2018-02-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adio resources for device-to-device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717714A (zh) 2013-12-17 2015-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信息发送、接收的方法、装置及路由信息处理系统
KR102309294B1 (ko) * 2014-01-29 2021-10-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D2d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mac pdu를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414517B1 (ko) * 2014-02-02 2022-06-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동작에 대한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967850B2 (en) * 2014-02-04 2018-05-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tifying out-of-coverage for D2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92744B2 (en) 2014-02-24 2018-06-05 Intel Corporation Mechanisms to optimize and alig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onfiguration of device to-device capable user equipment
US10212642B2 (en) * 2014-02-27 2019-02-19 Nokia Technology Oy Device-to-device based user equipment to network relay
CN104936294B (zh) 2014-03-20 2020-05-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蜂窝通信和设备到设备通信共存的方法及系统、装置
EP2922360B1 (en) * 2014-03-21 2019-01-02 Sun Patent Trust Scheduling request procedure for d2d communication
EP3155854B1 (en) * 2014-05-08 2021-03-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activity state of a wireless device hav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EP3160201B1 (en) * 2014-06-20 2019-03-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source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3162141B1 (en) * 2014-06-27 2022-05-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esource pool acces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US9369946B2 (en) * 2014-07-02 2016-06-14 Sony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system information of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6261745B2 (ja) * 2014-08-08 2018-01-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ユーザ端末、プロセッサ、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9992652B2 (en) * 2014-09-11 201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 priority hand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4216654A1 (en) * 2014-09-26 2023-07-26 Sun Patent Trust Improv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WO2016076782A1 (en) * 2014-11-10 2016-05-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gnaling and using crs muting in shared cell for positioning
WO2016080900A1 (en) * 2014-11-19 2016-05-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2d discovery
CN105828453A (zh) * 2015-01-04 2016-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6126189A1 (en) * 2015-02-02 2016-08-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ell search for d2d enabled ues in out of network coverage
KR101974948B1 (ko) * 2015-03-25 2019-05-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접근성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6158996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US20180110037A1 (en) * 2015-03-31 2018-04-19 Ntt Docomo, Inc. U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WO2016163733A1 (en) * 2015-04-06 2016-10-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lay request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337198B2 (ja) * 2015-04-10 2018-06-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プロセッサ及び制御方法
WO2016182375A1 (ko) 2015-05-12 2016-11-1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D2d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EP3308601B1 (en) * 2015-06-11 2020-02-12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for layer 3 relay selection
EP3125643B1 (en) * 2015-07-31 2019-04-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scheduling mechanism for prose relays serving remote ues
US10588031B2 (en) * 2015-08-09 2020-03-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relay functions at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7026791A1 (en) * 2015-08-12 2017-02-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iscoveering relay ue via d2d link at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7132899A1 (en) * 2016-02-03 2017-08-10 Nokia Technologies Oy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timer operation for changed tti length
CN107241786B (zh) * 2016-03-28 2020-10-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通信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7241678B (zh) * 2016-03-28 2019-08-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通信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EP3229549B1 (en) * 2016-04-08 2018-11-2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rocedures for grouping wearable devices with lte master ues
CN115243233A (zh) * 2016-06-21 2022-10-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确定与无线装置的覆盖级别相关联的报告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WO2018084788A1 (en) * 2016-11-02 2018-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relaying
EP3536083B1 (en) * 2016-11-03 2021-03-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for side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8207017B (zh) * 2016-12-20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处理寻呼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164552A1 (ko) * 2017-03-10 2018-09-13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를 통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8169343A1 (ko) * 2017-03-17 2018-09-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페이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기지국, 페이징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엔티티
CN109565743B (zh) * 2017-03-24 2020-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512120B2 (en) * 2017-04-11 2019-12-17 Wilson Electronics, Llc Signal booster with coaxial cable connections
US11159276B2 (en) * 2017-04-19 2021-10-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4392A (zh) * 2008-09-05 2011-09-28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将drx的间歇时段用于小区中的直接对等通信
US20140248915A1 (en) * 2011-11-07 2014-09-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adio Impacts Due To Group Triggering And Paging And Solutions For Group Triggering And Paging
CN106464478A (zh) * 2014-06-16 2017-02-22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设备对设备终端的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6576354A (zh) * 2014-07-07 2017-04-1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设备对设备通信的无线接入系统中通过中继终端发送和接收d2d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050586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09234A1 (en) 2020-02-12
WO2018195947A1 (zh) 2018-11-01
EP3609234A4 (en) 2020-03-25
EP4164295A1 (en) 2023-04-12
CN116133097A (zh) 2023-05-16
CN110583048A (zh) 2019-12-17
US10893573B2 (en) 2021-01-12
AU2017411529A1 (en) 2019-11-28
MX2019012565A (es) 2019-12-02
TW201840237A (zh) 2018-11-01
ZA201907400B (en) 2021-04-28
RU2738260C1 (ru) 2020-12-11
CN110583048B (zh) 2024-03-12
BR112019022085A2 (pt) 2020-05-05
EP3609234B1 (en) 2023-01-04
CA3060010A1 (en) 2018-11-01
US20200120745A1 (en) 2020-04-16
SG11201909784XA (en) 2019-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6009B (zh) 一種d2d通信的方法、遠程用戶設備及中繼用戶設備
TWI681687B (zh) 處理尋呼的方法和裝置
CN102340876B (zh) 设备发起的向非许可频带的卸载的方法和装置
TWI747056B (zh) 常駐協定資料單元會話之處理方法及其裝置
EP2803244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tdls) session between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4823517B (zh) 用于设置wi-fi直连服务系统中的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185867A1 (zh) 一种进行业务传输的方法和终端
US11172530B2 (en) Communica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terminal
WO2018058636A1 (zh) 一种传输响应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JP578457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4522166A (ja) 近接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無線通信におけるデバイス/サービス探索及びチャンネルアクセス制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6377761B2 (ja) ネイバーアウェア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独立基本サービスセットに基づくデータ経路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021512B2 (en) Switching to advertising locator after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US20180332519A1 (en)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 Method And Device
US8547938B2 (en) Data flow transfer between wireless connections
WO2014110938A1 (zh) 终端直达通信中发现信号的发送方法、通信终端及系统
WO2013149428A1 (zh) 一种实现切换到设备间通信模式的方法、网络装置和终端
CN11229175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1159869A1 (zh) 信息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