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9594B - 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9594B
TWI759594B TW108114724A TW108114724A TWI759594B TW I759594 B TWI759594 B TW I759594B TW 108114724 A TW108114724 A TW 108114724A TW 108114724 A TW108114724 A TW 108114724A TW I759594 B TWI759594 B TW I7595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needle
tip
probes
needle ti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4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4710A (zh
Inventor
許育禎
劉邦順
徐銘達
湯富俊
魏紹倫
谷亞凡
王裕文
Original Assignee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旺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9107734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44764A/zh
Priority to US16/596,087 priority patent/US20200116758A1/en
Priority to IE20190166A priority patent/IE20190166A3/en
Publication of TW202014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4710A/zh
Priority to US17/506,173 priority patent/US20220043027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9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959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33Geometry aspects
    • G01R1/06744Microprobes, i.e. having dimensions as IC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C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 B81C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or systems in or on a substrate
    • B81C1/00015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or systems in or on a substrate for manufacturing microsystems
    • B81C1/00023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or systems in or on a substrate for manufacturing microsystems without movable or flexible elements
    • B81C1/00111Tips, pillars, i.e. raised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C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 B81C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or systems in or on a substrate
    • B81C1/00015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or systems in or on a substrate for manufacturing microsystems
    • B81C1/0013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or systems in or on a substrate for manufacturing microsystems comprising flexible or deformable structures
    • B81C1/0015Cantilev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16Elastic
    • G01R1/06727Cantilever bea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33Geometry aspects
    • G01R1/06738Geometry aspects related to tip por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33Geometry aspects
    • G01R1/0675Needle-lik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01R1/0730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01R1/0730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 G01R1/07342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the body of the probe being at an angle other than perpendicular to test object, e.g. probe car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maintenance of measuring instruments, e.g. of probe t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B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e.g.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 B81B2203/00Basic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tructures
    • B81B2203/01Suspended structures, i.e. structures allowing a movement
    • B81B2203/0118Canti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B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e.g.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 B81B2203/00Basic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tructures
    • B81B2203/03Static structures
    • B81B2203/0361Tips,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B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e.g.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 B81B2207/00Microstructural systems or auxiliary parts thereof
    • B81B2207/05Arrays
    • B81B2207/053Arrays of movable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C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 B81C220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 B81C2201/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in or on a substrate
    • B81C2201/0101Shaping material; Structuring the bulk substrate or layers on the substrate; Film patterning
    • B81C2201/0128Processes for removing material
    • B81C2201/0143Focussed beam, i.e. laser, ion or e-bea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一種探針模組,包含有一電路基板以及至少一藉由微機電製程形成於電路基板一植針表面的微機電探針,微機電探針包含有一針身以及一針尖,針身包含有第一、二端部以及一縱長部,縱長部具有面向相反之第一、二方向的第一、二表面,針尖自針身朝第一方向延伸而出且更經由雷射切割成漸縮狀而具有一尖端,第一、二端部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朝第二方向凸出於第二表面之支撐座,支撐座連接於植針表面而使縱長部及針尖懸空於植針表面上方;藉此,該微機電探針之針尖的尖端微小而可適用於微小電子元件之檢測,且製造方法省時並具有高良率。

Description

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與探針卡之探針模組有關,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以及該探針模組之製造方法。
習知探針卡之探針依形狀主要可分為兩種,亦即垂直式探針以及懸臂式探針,而此兩種探針皆可依製造方式而再分為兩種,亦即機械加工而成之傳統探針以及微機電製程製造之微機電探針。然而,對於現今日趨微小化之電子元件而言,由於其導電墊片之尺寸及間距相當微小,其檢測作業所需之探針卡的探針模組必須具有針尖微小且位置精度高的探針,但目前現有之探針難以達到此需求。雖然微機電製程可製造出位置精度較佳之探針,但微機電製程若要製作出呈漸縮狀之探針針尖,則必須要重覆進行相當多次的光微影及電鑄步驟,不但費時、良率低,且仍難以形成相當微小之針尖尖端。因此,目前現有之探針卡的探針模組已難以適用於微小電子元件(例如微發光二極體)之檢測。
舉例而言,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之導電墊片可供探針點觸之範圍的直徑約僅有4微米;習用之垂直式探針,包含傳統探針(例如Cobra成型針)及微機電探針,應用於探針卡時皆需穿設於具有導引孔之導板,其一般位置精度為±12.5μm;習用之傳統懸臂式探針的一般位置精度為±5μm,而習用之懸臂式微機電探針的一般位置精度為±3μm。由於前述之位置精度範圍都大於微發光二極體之導電墊片可供探針點觸之範圍,因此習知採用前述探針之探針模組皆不適用於微發光二極體之檢測。
有鑑於上述缺失,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以及該探針模組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微機電探針之針尖的尖端微小而可適用於微小電子元件之檢測,且該製造方法省時並具有高良率。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包含有一電路基板,以及至少一藉由微機電製程形成於該電路基板之一植針表面的微機電探針,該微機電探針包含有一針身以及一針尖,該針身包含有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以及一自該第一端部沿一縱長軸延伸至該第二端部之縱長部,該縱長部具有一面向一實質上垂直於該縱長軸之第一方向的第一表面,以及一面向一與該第一方向相反之第二方向的第二表面,該針尖係自該針身朝該第一方向延伸而出,且該針尖更經由雷射切割成漸縮狀而具有一尖端,該第一端部及該第二端部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朝該第二方向凸出於該第二表面之支撐座,該支撐座係連接於該電路基板之植針表面而使該縱長部及該針尖懸空於該植針表面上方。
在只有該第一端部具有該支撐座的情況下,該微機電探針係概呈N字形,其第二端部係懸空於該植針表面上方,該針尖係自該第二端部朝該第一方向延伸而出。而在該第一端部及該第二端部皆具有該支撐座的情況下,探針之兩端部皆固定於電路基板上而使位於兩端部之間的縱長部及針尖懸空,亦即形成一橋式結構。無論為前述之何種情況,該針尖皆因由雷射切割所形成而具有相當微小之尖端,以微觀而言,該針尖的尖端具有一弧面,該弧面之寬度可小於5微米。因此,本發明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可適用於微小電子元件之檢測。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更提供前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的製造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
a) 利用微機電製程在該電路基板之植針表面上形成出至少一針體,該針體包含有該針身以及一自該針身朝該第一方向延伸而出之加工預留部;
b) 在該加工預留部上定義出一尖端位置;以及
c) 對該加工預留部進行雷射切割而形成出該針尖,使得該針尖之尖端位於該尖端位置。
藉此,該製造方法可製造出如前述之針尖尖端微小的微機電探針,且該製造方法較為省時並具有較高之良率。尤其,該製造方法更可在同一流程中製造出複數該微機電探針,並藉由絕對座標之加工方式形成出該等微機電探針之針尖,使得該等針尖具有較佳之位置精度而更適用於微小電子元件之檢測。
有關本發明所提供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及其製造方法的詳細構造、特點、組裝或使用方式,將於後續的實施方式詳細說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發明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能瞭解,該等詳細說明以及實施本發明所列舉的特定實施例,僅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
申請人首先在此說明,在以下將要介紹之實施例以及圖式中,相同之參考號碼,表示相同或類似之元件或其結構特徵。需注意的是,圖式中的各元件及構造為例示方便並非依據真實比例及數量繪製,且若實施上為可能,不同實施例的特徵係可以交互應用。
請參閱圖1,本發明一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探針模組10包含有一電路基板20,以及十四個設於該電路基板20上的微機電探針31(在本說明書中亦將微機電探針簡稱為探針)。本發明之探針模組中探針之數量並無限制,只要有至少一探針即可。以下將說明該探針模組10之製造方法,並同時說明該探針模組10之結構特徵。該探針模組10之製造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
如圖2至圖6所示,步驟a是利用微機電製程在該電路基板20之一植針表面21上形成出至少一針體310(如圖6所示,且其數量與微機電探針31之數量相同),該針體310包含有一針身40,以及一自該針身40朝一第一方向D1延伸而出之加工預留部312。
在此須先說明的是,圖2至圖7所示之電路基板20、針體310及探針31的形狀並未對應圖1所示之探針31的形狀,圖1所示者係較為接近實際之形狀,圖2至圖7則是為了簡化圖式而改變了比例,藉以縮短針體長度並將結構特徵放大顯示。此外,該等微機電探針31之製造方法皆相同,且其針體310可在同一微機電製程中形成,以下僅以單一微機電探針31之製造過程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該電路基板20具有一貫穿其植針表面21及一連接表面22之長形穿孔23,藉以在探針31受力而彎曲變形時供探針31之局部進入該穿孔23,該穿孔23可在此製造過程之前已事先形成,或者可在此製造過程之後再加工形成。事實上,該電路基板20之植針表面21及連接表面22皆設有多數電性接點(為簡化圖式,在圖式中未顯示),且該電路基板20內部設有多數連接植針表面21之電性接點與連接表面22之電性接點的線路(為簡化圖式,在圖式中未顯示),該等電性接點相當薄而幾乎不會呈凸出狀,因此植針表面21及連接表面22實質上呈平坦狀。植針表面21之電性接點係用以與微機電探針31直接電性連接,而連接表面22之電性接點則是用以與一探針卡之主電路板(圖中未示)或一設於該主電路板與該電路基板20之間的空間轉換器(圖中未示)直接電性連接,以使探針31與該主電路板間接電性連接。該電路基板20可採用習知多層陶瓷板(Multi-layer Ceramic board;簡稱MLC)、多層有機板(Multi-layer Organic board;簡稱MLO)或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簡稱PCB)。
在本發明之圖式中,該植針表面21係朝上而該連接表面22係朝下,此方向係對應在製造過程中的狀態,而非對應使用狀態。一般而言,供探針31形成之植針表面21在使用狀態時係朝下,以使探針31可向下點觸待測物(圖中未示),而在製造過程中該植針表面21係朝上,以便將探針31形成於該植針表面21上。
此步驟a之微機電製程係指利用光微影技術(photolithography)在該電路基板20之植針表面21上形成出一層又一層在特定位置具有開口51的犧牲層52(材質可為容易去除之金屬或光阻),並在各個犧牲層52之開口51內進行電鍍而成型出金屬材質(例如鎳鈷合金)之微機電探針31的各個部分,例如本實施例之此步驟a的微機電製程係形成出四犧牲層52,並在每一犧牲層52形成後進行一次電鍍而形成一部份之探針31,如圖2至圖5所示。然後,去除該等犧牲層52,即可在該電路基板20之植針表面21上留下所需之針體310,如圖6所示。此部分的微機電製程係屬於習知技術,可參考我國專利編號為I413775之專利說明書,容申請人在此不詳加敘述。
如圖6所示,該針體310係區分為針身40及加工預留部312,該針身40係直接作為微機電探針31之針身而不再另行加工,而該加工預留部312則將於後續步驟中進行加工。本實施例之針體310係呈習知懸臂式微機電探針的形狀(亦稱為N型針),該針身40包含有一第一端部41、一第二端部42,以及一自該第一端部41沿一縱長軸A延伸至該第二端部42之縱長部43。該第一端部41具有一直接連接於該電路基板20之植針表面21的支撐座411,係在如圖2所示之第一次電鍍過程所形成,更明確地說,該支撐座411係連接於該植針表面21之電性接點,該針體310之其他部分則是自該支撐座411往上堆疊而懸空於該植針表面21上方。該縱長部43具有一面向實質上垂直於該縱長軸A之第一方向D1的第一表面431,以及一面向一與該第一方向D1相反之第二方向D2的第二表面432,該支撐座411係朝該第二方向D2凸出於該第二表面432。該第二端部42具有一朝該第一方向D1凸出於該第一表面431之針尖座421,該加工預留部312係自該針尖座421之一頂面422的局部朝該第一方向D1凸伸而出。該針尖座421及該加工預留部312之形狀實際上係如圖8所示,該針尖座421係呈較寬之柱狀而具有面積較大之頂面422,而該加工預留部312係自該頂面422一端之一圓形範圍延伸而出進而呈圓柱狀。
步驟b是在該加工預留部312上定義出一尖端位置P。如圖8所示,該尖端位置P可(但不限於)係定義於該加工預留部312之頂面中心。
步驟c如圖7所示,對該加工預留部312進行雷射切割而形成出一針尖60,使得該針尖60呈漸縮狀而具有一位於該尖端位置P之尖端62,如圖9所示。
如圖7所示,進行雷射切割之雷射光束53係根據所需之尖端位置P而傾斜地切入該加工預留部312,在本實施例中,該雷射光束53切入該加工預留部312並轉一圈,即可產生如圖9所示之呈圓錐狀之針尖60。值得一提的是,該雷射光束53在理想狀況下僅切割該加工預留部312,然而,因為雷射光束53之傾斜角度及能量的緣故,有80%之機率會切割到該針尖座421而產生如圖7所示之縫隙423,由於該針體310具有該針尖座421,可避免雷射光束53切割到縱長部43,因此可避免縱長部43因具有雷射光束53產生之縫隙而在彎曲變形時斷裂。
由前述內容可得知,本發明之微機電探針31係在微機電製程所形成之針體310的局部(亦即加工預留部312)進一步地進行雷射切割而形成針尖60,並藉由此雷射切割程序而產生位於預定位置(亦即尖端位置P)之尖端62,如此產生之尖端62相當微小,明確地說,該針尖60之尖端62具有一弧面622,如圖10所示(圖10中弧面622繪製得較大,以便說明),該弧面622之寬度w小於5微米。如此一來,該針尖60之尖端62可用以點觸微小之待測物的導電墊片,因此本發明之探針模組10及微機電探針31可適用於微小電子元件之檢測。
如圖11及圖12所示,在前述之步驟a中所形成之加工預留部312的形狀亦可呈一多角柱(例如圖11中所示之四角柱),且該加工預留部312經由步驟c之雷射切割後所形成之針尖60的形狀可呈一多角錐(例如圖12中所示之四角錐)。事實上,本發明之微機電探針的針尖60形狀只要呈漸縮狀而具有微小之尖端62即可,例如可呈圖13(a)~(h)所示之針尖60,如圖13(a)、(b)所示,該針尖60可呈複數階段式漸縮狀,如圖13(c)、(d)所示,該針尖60可具有複數尖端62,如圖13(e)~(h)所示,該針尖60可呈對稱或不對稱之形狀。
該加工預留部312之形狀只要可加工成所需之針尖形狀即可,可呈一圓柱、一橢圓柱、一多角柱等等。再者,該加工預留部312之形狀不限於在該針尖座421之頂面422呈凸出狀,亦可與該針尖座421形狀連續地自該針尖座421延伸而出,如圖14所示,更明確地說,該針體310在進行雷射切割之前具有自該縱長部43之第一表面431朝該第一方向D1形狀連續地凸伸而出之凸柱314,該凸柱314即包含針尖座421與加工預留部312,如圖15所示,該凸柱314之局部(亦即加工預留部312)進行雷射切割後成為漸縮狀之針尖60,而該凸柱314底部未被切割的部分即可視為針尖座421。該凸柱314亦可完全為加工預留部312,亦即該凸柱314在進行雷射切割之後可在底部未留有任何未切割部分,換言之,該針體310可不具有針尖座421而使加工預留部312直接連接於第一表面431,雷射切割完成之後,針尖60即直接連接於第一表面431。
以上主要說明單一微機電探針31的製造過程及結構特徵,而在該探針模組10具有複數微機電探針31的情況下,通常會有至少一部份之探針31係以其縱長軸A相互平行且其針尖60排成一直線的方式形成於該電路基板20上。例如圖1所示之探針模組10,其中七個探針31排成一直線,另七個探針31亦排成一直線。該等探針31之針體310可同時在前述之步驟a中形成,然後,再以絕對座標之定位方式進行雷射切割。
詳而言之,圖16所示為圖1中其中一排探針31對應之針體310(包含針體310A~C)在進行雷射切割之前的狀態,在步驟b中,先定義一假想直線L,使得該等針體310之加工預留部312沿該假想直線L排列;再選定一該針體310作為一參考針體310A,並在該參考針體310A之加工預留部312定義出一位於該假想直線L之參考原點(亦即座標(0,0)),且定義該參考原點為該參考針體310A之尖端位置P;然後,根據該參考原點而以絕對座標之方式在該假想直線L上定義出其餘各該針體310之尖端位置P,亦即,以預設之該等探針31之尖端62的間距設定各該針體310之尖端位置P,例如,針體310B與針體310A所對應之探針的預設尖端間距為d1,則定義該針體310B之尖端位置P的座標為(0,d1),又,針體310C與針體310B所對應之探針的預設尖端間距為d2,則定義該針體310C之尖端位置P的座標為(0,d1+d2),以此類推。然後,步驟c則對該等針體310之加工預留部312進行雷射切割而形成出該等針體310之針尖60,使得該等針尖60之尖端62分別位於該等尖端位置P。
步驟a之微機電製程所形成之針體310的一般位置精度為±3μm,而步驟b及c以絕對座標方式進行雷射切割加工之精度一般為±1.5μm,因此,藉由步驟b及c可修正步驟a所形成之針體310的位置誤差,使得該等針尖60之尖端62實質上位於預設之位置,進而使該探針模組10更適用於微小電子元件之檢測。在探針31數量不多的情況下,可選擇任一針體310作為參考針體310A,然而,在探針31數量很多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可能有部分針體310的位置誤差過大而造成以絕對座標之方式無法將其尖端位置P定義在其加工預留部312上,因此,參考針體310A係以較為接近中間位置之針體為較佳之選擇。更佳地,在步驟b)中,可將該等針體310依排列順序(例如圖16中由上而下之順序)定義為第1〜n根針體,在n為單數之情況下,該參考針體310A為第
Figure 02_image001
根針體,在n為雙數之情況下,該參考針體為第
Figure 02_image003
根針體或第
Figure 02_image005
根針體,亦即以最中間的針體310作為參考針體310A,例如在本實施例中n=7,該參考針體310A為第4根針體。
換言之,除了參考針體310A的尖端位置P(0,0)可直接定義在其加工預留部312之頂面313的中心點之外,其他的針體之尖端位置P係由絕對座標之方式定義,因此不一定會在其加工預留部312之頂面313的中心點C,也不一定會在其縱長軸A上,亦即,微觀來看,如圖27所示,部分之針體的尖端位置P係偏離其加工預留部312之頂面313的中心點C,且距離該參考針體310A越遠的針體之尖端位置P係越偏離其加工預留部312之頂面313的中心點C,例如圖27中,針體310C之尖端位置P的偏心情況會比針體310B之尖端位置P的偏心情況更為明顯,且針體310D之尖端位置P的偏心情況會比針體310C之尖端位置P的偏心情況更為明顯,以此類推。更進一步而言,探針的針尖60具有一底面64(如圖7所示),亦即連接於針身40(在本實施例中是連接於針尖座421的頂面422)且面向第二方向D2之表面,亦為加工預留部312之相對於頂面313的另外一面,針尖60的底面64係相對於針尖60的尖端62設置,如前述之以絕對座標定義尖端位置P之方式,部分之針體的尖端位置P會有偏心情況,因此,在該等探針之針尖60加工完成後,其中一探針的針尖60尖端62係位於該針尖60底面64的中心投影處,亦即該尖端62與該底面64之中心位在同一垂直於縱長軸A的假想直線L’上,如圖7所示,例如參考針體310A,參考針體310A的針尖尖端位置P(0,0)係位於針尖底面64的中心投影處(亦即參考針體310A的加工預留部312之頂面313的中心點C),而至少其中另一探針的針尖60尖端62位置係偏離該針尖60底面64的中心投影處,例如針體310B~D,針體310B~D的針尖尖端位置P係偏離針尖60底面64的中心投影處(亦即針體310B~D的加工預留部312之頂面313的中心點C)。
圖17及圖18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探針模組的其中三個微機電探針32A~C,係表示該探針模組之兩排微機電探針的針尖60可沿同一假想直線L排列,而非如圖1所示者排成二直線,換言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沿該假想直線L排列且相鄰之針尖60所屬之微機電探針係分別朝假想直線L二側延伸,例如,第一探針32A之縱長部43係自第二端部42朝一實質上垂直於該假想直線L之第三方向D3延伸,而與第一探針32A針尖相鄰之第二探針32B之縱長部43係自第二端部42朝一與第三方向D3相反之第四方向D4延伸,而與第二探針32B針尖相鄰之第三探針32C又與第一探針32A相同,其縱長部43係自第二端部42朝第三方向D3延伸,以此類推。
在前述之針尖相鄰之探針朝相反方向延伸的情況下,該等探針更可呈如圖17及圖18所示,係第二端部42末端寬度較小、其他部分寬度較大之形狀,更明確地說,該等探針32A~C之第二端部42分別具有一直接與針尖60連接之連接區塊424,以及分別位於該連接區塊424二側之二凹槽425,該第一探針32A及該第三探針32C之連接區塊424係分別局部地位於該第二探針32B之該二凹槽425內,該第二探針32B之連接區塊424亦局部地位於該第一探針32A之一該凹槽425內及該第三探針32C之一該凹槽425內。
藉此,該等探針32A~C可在其除了第二端部42末端以外的部分具有較大之寬度進而具有較佳之結構強度,但仍可避免因此而無法達到較小之針尖60間距需求,亦即可藉由第二端部42之凹槽425讓針尖60較為靠近。如此之功效亦可藉由以下列舉之第三至五較佳實施例的結構來達成。
圖19及圖20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三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探針模組的其中二個微機電探針,其中第一探針33A及第二探針33B係類同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一探針32A及第二探針32B,惟第二、三較佳實施例之探針的第二端部42形狀不同,且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第一探針33A之第二端部42與第二探針33B之第二端部42係隔著一絕緣層71而相互結合,使得第一、二探針33A、33B結合成一雙探針之探針組單元72。詳而言之,該等探針33A、33B形狀完全相同,其第二端部42具有一實質上沿縱長軸A凸出之凸塊426以及一與該凸塊426相鄰之缺口427,該等探針33A、33B之針尖60分別位於該等凸塊426上,該第一探針33A之凸塊426係隔著該絕緣層71而設於該第二探針33B之缺口427內,該第二探針33B之凸塊426係隔著該絕緣層71而設於該第一探針33A之缺口427內,換言之,該二探針33A、33B之第二端部42係藉由該絕緣層71而互補地結合成完整形狀,如此之探針33A、33B亦可藉由製造得較寬而達到較佳之結構強度,並藉由第二端部42之結構達到較小之針尖60間距需求。
圖21及圖22係顯示本發明一第四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探針模組的其中三個微機電探針,其中第一至第三探針34A~C係類同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第一至第三探針32A~C,惟第二、四較佳實施例之探針的第二端部42形狀不同,且第四較佳實施例之該等探針34A~C之第二端部42係隔著一絕緣層71而相互結合,使得該等探針34A~C結合成一三探針之探針組單元73,且該第三探針34C之第一端部41及縱長部43亦隔著該絕緣層71而分別與該第一探針34A之第一端部41及縱長部43相結合。詳而言之,第一、三探針34A、34C係呈相互對稱之形狀,且其第二端部42分別具有一實質上沿縱長軸A凸出之凸塊426以及一與該凸塊426相鄰之缺口427,該第二探針34B具有一實質上沿縱長軸A凸出之凸塊426,該等探針34A~C之針尖60係分別位於該等凸塊426上,第一、三探針34A、34C之缺口427共同形成一凹槽428,該第二探針34B之凸塊426係隔著該絕緣層71而設於該凹槽428內。如此之探針34A~C亦可藉由製造得較寬而達到較佳之結構強度,並藉由第二端部42之結構達到較小之針尖60間距需求,且第一、三探針34A、34C在其第一、二端部41、42及縱長部43皆相結合,如此亦可增加結構強度。
圖23及圖24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五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探針模組的其中四個微機電探針,其結構即為將兩個如前述之雙探針之探針組單元72隔著另一絕緣層74而相結合。可想而知,亦可將兩個如前述之三探針之探針組單元73隔著另一絕緣層而相結合;此外,藉由此方式,可結合更多個探針組單元72或73。
前述各實施例中的微機電探針皆為懸臂式探針(亦稱為N型針),其縱長部43、第二端部42及針尖60皆懸空於電路基板20的植針表面21上方,其中,第三至第五較佳實施例中複數探針因其第二端部42相結合而形成橋式結構。在本發明中亦可將單一探針製造成如前述之橋式結構,亦即,如圖25及圖26所示之本發明一第六較佳實施例,其中該探針模組10之各微機電探針36的第一、二端部41、42皆具有連接於電路基板20之植針表面21的支撐座411、429,亦即第一、二端部41、42可呈相同之形狀,而該微機電探針36之針尖座44及針尖60係位於第一、二端部41、42之間,該針尖座44係自該縱長部43之第一表面431朝該第一方向D1延伸而出,該針尖60係自該針尖座44朝該第一方向D1延伸而出。
不論是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單一探針所形成的橋式結構,或是第三至第五較佳實施例之複數探針所形成的橋式結構,當其中之微機電探針的針尖60因點觸待測物之導電墊片而朝該電路基板20之穿孔23內移動時(縱長部43朝該第二方向D2彎曲變形),不像第一及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針尖60的移動路徑略呈弧形,第三至第六較佳實施例之探針因前述之橋式結構而使得針尖60之移動路徑是實質上朝該第二方向D2直線移動,亦即,針尖60移動時僅垂直位置改變,水平位置則不會偏移,如此一來,針尖60點觸待測物之位置更為準確,因此更適用於微小電子元件之檢測。
最後,必須再次說明,本發明於前揭實施例中所揭露的構成元件,僅為舉例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案之範圍,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變化,亦應為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0:探針模組 20:電路基板 21:植針表面 22:連接表面 23:穿孔 31:微機電探針 310:針體 310A:針體(參考針體) 310B~C:針體 312:加工預留部 313:頂面 314:凸柱 32A~C:微機電探針(第一〜三探針) 33A~B:微機電探針(第一〜二探針) 34A~C:微機電探針(第一〜三探針) 36:微機電探針 40:針身 41:第一端部 411:支撐座 42:第二端部 421:針尖座 422:頂面 423:縫隙 424:連接區塊 425:凹槽 426:凸塊 427:缺口 428:凹槽 429:支撐座 43:縱長部 431:第一表面 432:第二表面 44:針尖座 51:開口 52:犧牲層 53:雷射光束 60:針尖 62:尖端 622:弧面 64:底面 71:絕緣層 72、73:探針組單元 74:絕緣層 A:縱長軸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d1、d2:間距 L、L’:假想直線 P:尖端位置 w:寬度 C:中心點
圖1為本發明一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2至圖7為剖視示意圖,係顯示本發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探針模組的製造過程。 圖8及圖9分別為本發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探針模組的微機電探針在進行雷射切割之前及之後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10為該微機電探針的局部示意圖。 圖11及圖12分別為另一態樣之該微機電探針在進行雷射切割之前及之後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13(a)~(h)分別為另八個不同態樣之該微機電探針的局部示意圖。 圖14及圖15分別為又一不同態樣之該微機電探針在進行雷射切割之前及之後的局部示意圖。 圖16概為圖1之探針模組的一部分微機電探針在進行雷射切割之前的局部頂視圖。 圖17及圖18分別為本發明一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探針模組的三微機電探針之局部立體示意圖及局部頂視示意圖。 圖19為本發明一第三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探針模組的二微機電探針之立體示意圖。 圖20為圖19之局部放大圖。 圖21為本發明一第四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探針模組的三微機電探針之立體示意圖。 圖22為圖21之局部放大圖。 圖23為本發明一第五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探針模組的四微機電探針之立體示意圖。 圖24為圖23之局部放大圖。 圖25為本發明一第六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26為本發明該第六較佳實施例所提供之探針模組的微機電探針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27概為圖16之局部放大圖,惟顯示部分針體之針尖位置偏離其加工預留部中心點的情況。
10:探針模組
20:電路基板
21:植針表面
22:連接表面
23:穿孔
31:微機電探針
40:針身
41:第一端部
411:支撐座
42:第二端部
421:針尖座
43:縱長部
60:針尖

Claims (23)

  1. 一種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包含有:一電路基板,具有一植針表面;以及至少一微機電探針,係藉由微機電製程形成於該電路基板之植針表面,該微機電探針包含有一針身及一針尖,該針身包含有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以及一自該第一端部沿一縱長軸延伸至該第二端部之縱長部,該縱長部具有一面向一垂直於該縱長軸之第一方向的第一表面,以及一面向一與該第一方向相反之第二方向的第二表面,該針尖係自該針身朝該第一方向延伸而出,且該針尖更經由雷射切割成漸縮狀而具有一尖端,該第一端部及該第二端部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朝該第二方向凸出於該第二表面之支撐座,該支撐座係連接於該電路基板之植針表面而使該縱長部及該針尖懸空於該植針表面上方;其中該探針模組包含有複數該微機電探針,各該微機電探針的針尖具有一底面,該底面相對於尖端設置,其中一該微機電探針的針尖尖端位置位於該針尖底面的中心投影處,其中另一該微機電探針的針尖尖端位置偏離該針尖底面的中心投影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其中該微機電探針之針尖的尖端具有一弧面,該弧面之寬度小於5微米。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其中該針尖之形狀係呈一圓錐及一多角錐二者其中之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其中該第一端部具有該支撐座,該第二端部係懸空於該植針表面上方,該針尖係自該第二端部朝該第一方向延伸而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其中該第二端部具有一朝該第一方向凸出於該第一表面之針尖座,該針尖係自該針尖座延伸而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其中該探針模組包含有複數該微機電探針,該等微機電探針中包含一第一探針及一第二探針,該第一探針之針尖及該第二探針之針尖係相鄰且沿一假想直線排列,該第一探針之縱長部係自第二端部朝一垂直於該假想直線之第三方向延伸,該第二探針之縱長部係自第二端部朝一與該第三方向相反之第四方向延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其中該第一探針之第二端部及該第二探針之第二端部分別具有一直接與針尖連接之連接區塊,以及分別位於該連接區塊二側之二凹槽,該第一探針之連接區塊係局部位於該第二探針之一該凹槽內,該第二探針之連接區塊係局部位於該第一探針之一該凹槽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其中該探針模組包含有一探針組單元,該探針組單元包含有一該第一探針及一該第二探針,該第一探針之第二端部與該第二探針之第二端部係隔著一絕緣層而相結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其中該第一探針之第二端部及該第二探針之第二端部係呈相同之形狀,且分別具有一沿縱長軸凸出之凸塊以及一與該凸塊相鄰之缺口,該第一探針之針尖及該第二探針之針尖分別位於該等凸塊上,該第一探針之凸塊係隔著該絕緣層而設於該第二探針之缺口內,該第二探針之凸塊係隔著該絕緣層而設於該第一探針之缺口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其中該探針組單元更包含有一第三探針,該第三探針之針尖與該第二探針之針尖係相鄰且沿該假想直線排列,該第三探針之第二端部係隔著該絕緣層而與該第二探針之第二端部相結合,且該第三探針之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縱長部係隔著該絕緣層而分別與該第一探針之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縱長部相結合。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其中該第一探針之第二端部及該第三探針之第二端部係呈相互對稱之形狀,且分別具有一沿縱長軸凸出之凸塊以及一與該凸塊相鄰之缺口,該第二探針具有一沿縱長軸凸出之凸塊,該第一探針之針尖、該第二探針之針尖及該第三探針之針尖係分別位於該等凸塊上,該第一探針之缺口與該第三探針之缺口共同形成一凹槽,該第二探針之凸塊係隔著該絕緣層而設於該凹槽內。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其中該探針模組包含有二該探針組單元,該二探針組單元係隔著另一絕緣層而相結合。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其中該第一端部及該第二端部皆具有該支撐座,該針尖係位於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二端部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其中該針身更包含有一自該縱長部之第一表面朝該第一方向延伸而出之針尖座,該針尖係自該針尖座延伸而出。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14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其中該針尖座具有一由雷射切割該針尖所形成之縫隙。
  16.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的製造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a)利用微機電製程在該電路基板之植針表面上形成出複數個針體,各該針體包含有該針身以及一自該針身朝該第一方向延伸而出之加工預留部;b)在該加工預留部上定義出一尖端位置,各該針體之加工預留部的一頂面上能定義出一中心點,至少一該針體之尖端位置係偏離其加工預留部之頂面的中心點;以及c)對該加工預留部進行雷射切割而形成出該針尖,使得該針尖之尖端位於該尖端位置。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步驟a所形成之該針身具有一朝該第一方向凸出於該第一表面之針尖座,該加工預留部係自該針尖座之一頂面的局部朝該第一方向凸伸而出。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加工預留部之形狀係呈一圓柱、一橢圓柱及一多角柱三者其中之一。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步驟a所形成之該針身具有一朝該第一方向凸出於該第一表面之針尖座,該加工預留部係與該針尖座形狀連續地自該針尖座朝該第一方向延伸而出。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步驟a中,該等針體之縱長軸係相互平行; 在步驟b中,先定義一假想直線,使得該等針體之加工預留部沿該假想直線排列;再選定一該針體作為一參考針體,並在該參考針體之加工預留部定義出一位於該假想直線之參考原點,且定義該參考原點為該參考針體之尖端位置;然後,根據該參考原點而以絕對座標之方式在該假想直線上定義出其餘各該針體之尖端位置;步驟c係對該等針體之加工預留部進行雷射切割而於該等針體上形成出該針尖,使得該等針尖之尖端分別位於該等尖端位置。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步驟b中,該等針體係依排列順序定義為第1~n根針體,在n 為單數之情況下,該參考針體為第
    Figure 108114724-A0305-02-0022-5
    根針體,在n為雙數之情況下,該參考 針體為第
    Figure 108114724-A0305-02-0022-6
    根針體及第
    Figure 108114724-A0305-02-0022-3
    根針體二者其中之一。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距離該參考針體越遠的針體之尖端位置係越偏離其加工預留部之頂面的中心點。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c對該加工預留部進行雷射切割而形成出該針尖時更於該針尖座形成一縫隙。
TW108114724A 2018-10-12 2019-04-26 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TWI7595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3442.2A CN111044764A (zh) 2018-10-12 2019-08-21 具有微机电探针的探针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US16/596,087 US20200116758A1 (en) 2018-10-12 2019-10-08 Probe module having microelectromechanical prob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IE20190166A IE20190166A3 (en) 2018-10-12 2019-10-08 Probe module having microelectromechanical prob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7/506,173 US20220043027A1 (en) 2018-10-12 2021-10-20 Probe module having microelectromechanical prob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44661P 2018-10-12 2018-10-12
US62/744,661 2018-10-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4710A TW202014710A (zh) 2020-04-16
TWI759594B true TWI759594B (zh) 2022-04-01

Family

ID=71130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4724A TWI759594B (zh) 2018-10-12 2019-04-26 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43027A1 (zh)
IE (1) IE20190166A3 (zh)
TW (1) TWI7595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84832B1 (ko) * 2017-11-29 2020-03-04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광섬유 프로브
TWI837548B (zh) * 2021-11-18 2024-04-01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元件檢測治具
CN115754388B (zh) * 2022-10-19 2023-09-29 深圳锐盟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探针卡、芯片测试方法、测试机及存储介质
CN115661483B (zh) * 2022-11-14 2023-05-16 杭州长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识别开尔文探针中心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5438A (zh) * 2005-06-23 2006-12-27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微尖端线列器件
CN1936593A (zh) * 2006-10-19 2007-03-28 上海交通大学 简支梁型微电子机械系统探卡及其制备方法
US20070096749A1 (en) * 2004-01-16 2007-05-03 Yoshiei Hasegawa Electrical connecting apparatus and contact
TWM557828U (zh) * 2017-11-01 2018-04-01 Chunghwa Precision Test Tech Co Ltd 探針卡裝置及其信號傳輸模組與矩形探針
KR101865756B1 (ko) * 2017-06-28 2018-06-11 (주) 마이크로프랜드 짧은 스크럽마크를 위한 프로브 카드의 다중 캔틸레버 빔 구조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44191B1 (ko) * 2003-03-17 2004-08-21 주식회사 파이컴 프로브 포지셔닝 및 본딩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7459795B2 (en) * 2004-08-19 2008-12-02 Formfactor, Inc. Method to build a wirebond probe card in a many at a time fashion
US7355422B2 (en) * 2005-09-17 2008-04-08 Touchdown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ly enhanced probe align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96749A1 (en) * 2004-01-16 2007-05-03 Yoshiei Hasegawa Electrical connecting apparatus and contact
CN1885438A (zh) * 2005-06-23 2006-12-27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微尖端线列器件
CN1936593A (zh) * 2006-10-19 2007-03-28 上海交通大学 简支梁型微电子机械系统探卡及其制备方法
KR101865756B1 (ko) * 2017-06-28 2018-06-11 (주) 마이크로프랜드 짧은 스크럽마크를 위한 프로브 카드의 다중 캔틸레버 빔 구조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TWM557828U (zh) * 2017-11-01 2018-04-01 Chunghwa Precision Test Tech Co Ltd 探針卡裝置及其信號傳輸模組與矩形探針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E20190166A3 (en) 2022-10-26
IE20190166A1 (en) 2020-06-24
TW202014710A (zh) 2020-04-16
US20220043027A1 (en) 2022-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9594B (zh) 具有微機電探針之探針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US7047638B2 (en) Method of making microelectronic spring contact array
US20060211234A1 (en) Re-assembly process for mems structures
CN102832149B (zh) 使用导向板提升组件机构形成探头的方法
US9194887B2 (en) Fine pitch probes for semiconductor testing, and a method to fabricate and assemble same
US20070057685A1 (en) Lateral interposer contact design and probe card assembly
JP5261325B2 (ja) 電気的接続体
KR20010076422A (ko) 접촉 구조 및 그 생산 방법
US10436818B2 (en) Probe module having cantilever MEMS prob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EP3715866A1 (en) Probe head and probe card
JP2009162483A (ja) 電気的接続装置
US20110001505A1 (en) Test sockets fabricated by mems technology for test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8640324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compliant membrane probe
CN111044764A (zh) 具有微机电探针的探针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JPWO2005106504A1 (ja) 電気的接続装置
KR20070117974A (ko) 마이크로 프로브 제조
KR100880088B1 (ko) 마이크로 전자 스프링 접촉부 상의 기준 정렬 마크
JP4439360B2 (ja) 電気的接続装置
KR101086006B1 (ko) 프로브 및 프로브 유닛 제조 방법 및 프로브 유닛
JP5285469B2 (ja) 超小型電子ばね接触子の基準位置合わせ目標
KR101066551B1 (ko) 프로브 카드 제조에 사용되는 핀 어레이 틀
KR100446551B1 (ko) 화산형 프로브,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프로브카드
KR20170017152A (ko) 복수의 소켓 팁이 결합된 테스트 소켓 모듈 및 테스트 소켓 모듈의 조립 방법
CN115598392A (zh) 垂直式探针头
CN116888481A (zh) 用于生产探针卡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