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4849B - 發光組件 - Google Patents

發光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4849B
TWI754849B TW108139466A TW108139466A TWI754849B TW I754849 B TWI754849 B TW I754849B TW 108139466 A TW108139466 A TW 108139466A TW 108139466 A TW108139466 A TW 108139466A TW I754849 B TWI754849 B TW I7548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onally
polymer composition
emitting
crys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9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2645A (zh
Inventor
諾曼 路琴爾
林芳建
湯姆 米契爾威廉
斯特凡 洛合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艾芬塔馬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艾芬塔馬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艾芬塔馬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2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2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4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484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2Use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as binders,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DCOMPOUNDS OF ALKALI METALS, i.e. LITHIUM, SODIUM, POTASSIUM, RUBIDIUM, CAESIUM, OR FRANCIUM
    • C01D13/00Compounds of sodium or potassium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DCOMPOUNDS OF ALKALI METALS, i.e. LITHIUM, SODIUM, POTASSIUM, RUBIDIUM, CAESIUM, OR FRANCIUM
    • C01D15/00Lith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DCOMPOUNDS OF ALKALI METALS, i.e. LITHIUM, SODIUM, POTASSIUM, RUBIDIUM, CAESIUM, OR FRANCIUM
    • C01D17/00Rubidium, caesium or francium compounds
    • C01D17/003Compounds of alkali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17/00Compounds of germa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19/00Compounds of t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1/00Compounds of lea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9/00Compounds of bismu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30/00Compounds of antimon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22Luminous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2Use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as binders,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therefor
    • C09K11/025Use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as binders,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therefor non-luminescent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6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germanium, tin or lead
    • C09K11/664Halogen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00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 F21V3/04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 F21V3/10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coatings
    • F21V3/12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coatings the coatings comprising photoluminescent substan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9/0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 F21V9/30Elements containing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distinct from or spaced from the light source
    • F21V9/38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photoluminescent element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7Illumin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Luminescent elements or materials associated to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01L33/50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6Materials, e.g. epoxy or silicone resi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1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active inorganic nanostructures, e.g. luminescent quantum do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41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所描述者係具有優異性能及穩定性之發光組件。發光組件包含第一元件(1)(其包括來自鈣鈦礦晶體類之第一發光晶體(11))、埋置的第一聚合物(P1)、及包含第二固體聚合物組成物之第二元件(2),該第二聚合物組成物可選地包含埋置在第二聚合物(P2)中之第二發光晶體(12)。聚合物(P1)與(P2)不同,並且在申請專利範圍中進一步指明。亦描述用於製造這種組件之方法及包含這種組件之裝置。

Description

發光組件
本發明係關於發光晶體(LC)領域、包含該晶體之組件及裝置。特別地,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光組件、包含這種組件之發光裝置、發光組件之用途、在這種組件中具體聚合物之用途、及用於製造發光組件及發光裝置之方法。
WO2011/053635揭示發光二極體(LED)裝置,其包含氣密式密封的奈米尺寸發光晶體(「LC」)之組成物及容器。 WO2017/106979揭示發光組件,其包含在第一聚合物中以及封裝在聚合物或無機基質中之發光晶體。WO2018/028869揭示鈣鈦礦晶體(perovskite crystal)類之發光材料及其製造。 US20180298278揭示一種複合發光材料,其包含分散在特定基質中之鈣鈦礦奈米粒子。該文件旨在改善已知複合發光材料的缺點,諸如低量子產率及低穩定性,並建議藉由改良的製造方法來克服。儘管合適,但所揭示之製造方法難以用商業規模實施,並且仍然認為量子產率及穩定性不足。
已知的發光組件(特別是當包含鈣鈦礦結構的LC時),可包含阻障膜以改善對氧或濕度的穩定性。儘管適用於許多應用,但是發現這些發光組件及照明裝置缺乏穩定性,特別是在高溫和高濕及藍光輻射方面。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減輕現有技術的這些缺點中之至少一些。特別地,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改良的發光組件,其具有高發光性並且同時顯示出改良的穩定性,特別是對溫度及濕度以及藍光輻射的穩定性。進一步目的在提供新的照明裝置以及用於這種組件及裝置之製造方法,特別是適合於商業生產之製造方法。 這些目的可藉由如請求項2所定義之發光組件、如請求項13所定義之照明裝置及如請求項16所定義之製造方法來達成。在說明書及獨立請求項中揭示本發明之進一步態樣,而在說明書及附屬請求項中揭示較佳的實施例。本發明特別提供: •發光組件及其用途(1st 態樣); •照明裝置(2nd 態樣); •發光組件及裝置之製造(3rd 態樣)。 將於下文中詳細描述本發明。應理解的是,可隨意組合各種實施例、偏好以及範圍,如在本說明書中所提供/揭示者。進一步地,取決於具體實施例,可能不使用所選定義、實施例、或範圍。 除非另有指明,否則下列定義 應使用於此說明書中: 本發明的內容中所使用之用語「一(a)」、「一(an)」、「該(the)」及類似用語被解釋成涵蓋單數及複數兩者,除非本文中另有指明或明顯與內容有矛盾。用語「含有」應包括「包含」、「基本上由…所組成」及「由…所組成」全部。百分比係以重量%給出,除非本文中有另有指明或明顯與上下文有矛盾。「獨立地」意指一個取代基/離子可選自指名取代基/離子之一者或可係上文中多於一者之組合。 用語「發光晶體 (luminescent crystal) 」(LC)係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並且係關於由半導體材料所製成之3至100 nm的晶體。該用語包含一般在3至15 nm範圍內之量子點,及一般在大於15 nm且至多100 nm(較佳地至多50 nm) 範圍內之奈米晶體。較佳地,發光晶體係大約等軸(諸如球形或立方)。如果所有3個正交維度的縱橫比(最長:最短方向)係1至2,則粒子被視為大約等軸。據此,LC之組裝件較佳含有50至100 % (n/n)、較佳係66至100 % (n/n)、更佳係75至100 % (n/n)等軸奈米晶體。 LC(如用語所示)顯示發光。在本發明的內容中,用語發光晶體包括單晶及多晶粒子兩者。在後者之情況中,一個粒子可由數個藉由晶相或非晶相邊界連接之晶疇(crystal domain)(晶粒(grain))所構成。發光晶體係半導體材料,其展現直接能隙(一般在1.1至3.8 eV、更一般地在1.4至3.5 eV、甚至更一般地在1.7至3.2 eV之範圍內)。在以等於或高於能隙之電磁輻射照明後,價帶電子被激發到傳導帶,而在價帶中留下電洞。所形成之激子(電子-電洞對)接著以光致發光形式進行輻射性再結合,其最大強度集中在LC能隙值附近,並且展現至少1%的光致發光量子產率。與外部電子及電洞源接觸下,LC可展現電致發光。在本發明的內容中,LC既不展現機械致發光(mechanoluminescence)(例如,壓致發光(piezoluminescence))、化學發光、電化學發光,亦不展現熱致發光。 用語「量子點 (quantum dot) (QD) 係已知的,且特別係關於半導體奈米晶體,其直徑一般係在3至15 nm之間。在此範圍中,QD之物理半徑小於主體激發波耳(Bohr)半徑,造成量子侷限效應(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佔主導地位。結果,QD之電子態以及因此該能隙係QD組成物及物理尺寸的函數,亦即,吸收/發射的顏色與QD尺寸有關。QD樣本之光學品質係直接與彼等之同質性相關(較單分散QD將具有較小之發射FWHM)。當QD達到比波耳半徑更大的尺寸時,量子侷限效應被阻礙,且因為用於激子再結合(exciton recombination)之非幅射路徑可能變成主導,樣本可能不再發光。因此,QD係尤其藉由其之尺寸及尺寸分布所定義的奈米晶體之特定次群組。 用語「鈣鈦礦晶體 」係已知的,並且特別包括鈣鈦礦結構之結晶化合物。這種鈣鈦礦結構本身係已知的,並且被描述為具有通式M1 M2 X3 之立方、仿立方、正方或斜方晶體,其中在該晶格之立方、仿立方、正方或斜方位置,M1 係配位數12(立方八面體(cuboctaeder))之陽離子,及M2 係配位數6(八面體(octaeder))之陽離子,並且X係陰離子。在這些結構中,所選之陽離子或陰離子可經其他離子(隨機地或規則地至多30原子%)置換,從而得到摻雜的鈣鈦礦或非化學計量的鈣鈦礦,而仍維持其原始結晶結構。此等發光晶體之製造係已知的,例如,來自WO2018 028869。 用語「聚合物 」係已知的,並且包括包含重複單元(「單體」)的有機及無機合成材料。用語聚合物包括均聚物及共聚物。進一步地,包括交聯聚合物及非交聯聚合物。根據本內容,用語聚合物應包括其單體及寡聚物。聚合物包括例如丙烯酸酯聚合物、碳酸酯聚合物、碸聚合物、環氧聚合物、乙烯基聚合物、胺甲酸酯聚合物、醯亞胺聚合物、酯聚合物、呋喃聚合物、三聚氰胺聚合物、苯乙烯聚合物、降莰烯聚合物、聚矽氧聚合物及環狀烯烴共聚物。如所屬技術領域中之習知技術,聚合物可包括其他材料,諸如聚合起始劑、穩定劑、填料、溶劑。 聚合物之特徵進一步在於物理參數,諸如極性、玻璃轉移溫度Tg、楊氏模數及透光率。 穿透率:一般而言,本發明內容中所使用的聚合物對於可見光是透光的,亦即非不透明(non-opaque),使得由發光晶體所發射的光以及可能用於激發發光晶體之光源的光能通過。透光率可藉由白光干涉法或UV-Vis光譜法判定。 玻璃轉移溫度:(Tg)係聚合物領域中公認的參數;其描述非晶或半結晶聚合物從玻璃態(硬態)變成更柔軟、更具順應性或橡膠態的溫度。具有高Tg的聚合物被認為是「硬的」,而具有低Tg的聚合物被認為是「軟的」。在分子層級,Tg不是離散的熱力學轉移,而是一個溫度範圍,在此溫度範圍內聚合物鏈的遷移率顯著增加。然而,習知做法是報告單一溫度,該溫度定義為該溫度範圍的中點,由DSC測量的熱流曲線的兩個平坦區域之切線所界定。可根據DIN EN ISO 11357-2或ASTM E1356使用DSC來判定Tg。若聚合物以塊狀材料形式存在,則該方法係特別合適的。替代地,可根據ISO 14577-1或ASTM E2546-15藉由用微壓痕或奈米壓痕測量隨溫度變化之微硬度(microhardness)或奈米硬度來判定Tg。該方法適合於本文中所揭示之發光組件及照明裝置。合適的分析設備可得自MHT (Anton Paar)、Hysitron TI Premier (Bruker)或Nano Indenter G200 (Keysight Technologies)。藉由溫度控制的微觀及奈米壓痕所獲得的數據可轉換成Tg。一般而言,測量塑性變形功或楊氏模數或硬度隨溫度的變化,而Tg是這些參數發生顯著變化的溫度。 楊氏模數(Young's modulus/Young modulus)或彈性模數係衡量固體材料剛性的機械性質。其定義在單軸變形的線性彈性狀態下材料中的應力(每單位面積的力)與應變(比例變形)之間的關係。 用語「基質 」係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且在本發明的內容中表示涵蓋不連續或顆粒相之連續相。連續材料從而封裝顆粒相。 用語「溶劑 」係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且特別地包括脂族烴、芳族烴、醚(包括二醇醚(glycol-ether))、酯、醇、酮、胺、醯胺、碸、膦、碳酸烷酯(alkylcarbonate)。上述有機物可經一或更多取代基,例如經鹵素(諸如氟基、氯基、碘基或溴基)、羥基、C1-4烷氧基(諸如甲氧基或乙氧基)以及烷基(諸如甲基、乙基、異丙基)取代或未經取代。上述有機物包括直鏈、支鏈及環狀衍生物。在該分子中亦可有不飽和鍵。上述化合物一般具有4至24個碳原子,較佳係8至22個碳原子,最佳係12至20個碳原子。 用語「界面活性劑」「配位基」「分散劑 (dispersant) 」、「分散劑 (dispersing agent) 係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且具有基本上相同意義。在本發明的內容中,這些用語表示除溶劑外的有機物質,將其用於懸浮物或膠體中以改善粒子之分離,並防止凝聚或沉降。不受理論的束縛,據信在添加粒子到溶劑中之前或之後,界面活性劑係物理性地或化學性地附接在粒子表面上,從而提供所欲效果。用語界面活性劑包括聚合物材料及小分子;界面活性劑一般含有極性官能性端基及非極性端基。在本發明的內容中,溶劑(例如,甲苯)不被視為界面活性劑。 用語「懸浮物 (suspension) 」係已知的,並且係關於具有固體內相(internal phase, i.p.)及液體外相(external phase, e.p.)之異質性流體(heterogeneous fluid)。外相包含一或多個分散劑/界面活性劑、可選地一或多個溶劑及可選地一或多個預聚物。 用語「溶液加工 (solution-processing) 」係在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並且表示藉由使用溶液系(=液體)起始材料將塗層或薄膜施加到基材。在本發明的內容中,溶液加工係關於商業產品(諸如電子裝置、光學裝置、及包含(裝飾性)塗層之物品)的製造,並且亦關於包含LC複合材料或LC層之組件/中間產品的製造。一般而言,懸浮物的施加係在環境條件下進行。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態樣 ,提供一種發光組件4。發光組件包含第一元件1(其包括來自鈣鈦礦晶體類之第一發光晶體11)、埋置的第一聚合物P1、及包含第二固體聚合物組成物之第二元件2,該第二聚合物組成物可選地包含埋置在第二聚合物P2中之第二發光晶體12。根據本發明,P1與P2不同。 在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1st元件1及2nd元件2之發光組件4。 該第一元件1包含第一固體聚合物組成物,該第一聚合物組成物包含埋置在第一聚合物P1之第一發光晶體11。該第一發光晶體具有鈣鈦礦晶體結構,並且發射第一波長之光以回應於具有波長短於該第一波長之光的激發。該第一聚合物P1係選自Tg < 95℃(較佳係< 90℃,較佳係< 80℃,最佳係< 70℃)之聚合物的群組。 該第二元件2包含第二固體聚合物組成物,其可選地包含埋置在第二聚合物P2之第二發光晶體12。該可選的第二發光晶體12不同於該第一發光晶體11,並且發射第二波長之光以回應具有波長短於該第二波長之光的激發。該第二聚合物P2選自Tg > 115℃(較佳係> 120℃,較佳係> 130℃,較佳係> 140℃,最佳係> 150℃)之交聯聚合物的群組。第二元件至少部分地覆蓋並從而密封第一元件。 藉由DSC根據DIN EN ISO 11357-2:2014-07來判定各Tg,起始溫度為-90℃,且終止溫度為250℃,並且在氮氣(5.0)氣氛(20 ml/min)中之加熱速率為20 K/min。吹掃氣體係20 ml/min之氮氣(5.0)。在第二加熱循環期間判定Tg 。 在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1st元件1及2nd元件2之發光組件4。 該第一元件1包含第一固體聚合物組成物,該第一聚合物組成物包含埋置在第一聚合物P1之第一發光晶體11。該第一發光晶體具有鈣鈦礦晶體結構,並且發射第一波長之光以回應具有波長短於該第一波長之光的激發。該第一聚合物P1係選自Tg < 95℃(較佳係< 90℃,較佳係< 80℃,最佳係< 70℃)之聚合物的群組。 該第二元件2包含第二固體聚合物組成物,其可選地包含埋置在第二聚合物P2之第二發光晶體12。該可選的第二發光晶體12不同於該第一發光晶體11,並且發射第二波長之光以回應具有波長短於該第二波長之光的激發。該第二聚合物P2係選自WVTR < 1 (g*mm)/(m2*天)(較佳係< 0.5,更佳係< 0.2 (g*mm)/(m2*天))之聚合物的群組。第二元件至少部分地覆蓋並從而密封第一元件。 在該實施例中,P2較佳非係交聯聚合物。 藉由DSC根據DIN EN ISO 11357-2:2014-07來判定各Tg,起始溫度為-90℃,且終止溫度為250℃,並且在氮氣(5.0)氣氛(20 ml/min)中之加熱速率為20 K/min。吹掃氣體係20 ml/min之氮氣(5.0)。在第二加熱循環期間判定Tg 。 藉由ISO 15106-3:2003在40℃/90%r.h.的溫度/相對濕度下來判定各WVTR。 較佳地,第一元件不會自發地但會回應激發而發射一波長之光,並且特別是回應波長短於回應該激發所發射的光之波長的激發。因此,在較佳實施例中,回應具有例如在藍色光譜之光的激發,第一元件發射第一波長之光,例如在綠色光譜之光。 第二元件可包含或可不包含發光晶體。若包含發光晶體,則較佳地第二元件不會自發地但會回應激發而發射一波長之光,並且特別是回應波長短於回應該激發所發射的光之波長的激發。因此,在較佳實施例中,第二元件發射第二波長之光(例如在紅光光譜之光)以回應具有例如在藍光光譜之光的激發。 較佳地,P1及P2在接觸時、至少在室溫下之固相中接觸時不會互相溶解。結果,第一及第二元件在發光組件4內保持為具有一或多個相界的不同相。因此,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具有單獨的表面。藉由適當地選擇個別聚合物材料,第一發光晶體係侷限在第一元件中且無法與第一元件外的其他組件或環境(例如,空氣、水、進一步的發光晶體)進行交互作用。 發現這種發光組件同時顯示出對光輻射(尤其是藍光輻射)有良好的穩定性以及對溫度及濕度有良好的穩定性。此被認為係對先前技術之顯著改良。已知的發光組件顯示對光輻射有良好的穩定性,但是在對溫度及濕度的穩定性方面失效。同樣地,已知發光組件對溫度及濕度顯示出良好的穩定性,但是在對光輻射的穩定性方面失效。滿足穩定性的兩個標準,亦即一側的光穩定性及另一側的溫度/濕度穩定性,係一項重要的成就,其可製造出經改良的發光組件及高品質的照明裝置。不受理論的束縛,據信第一元件提供具有軟機械性質(由P1之低Tg及/或E模數所定義)的封裝,而第二元件提供具有硬機械性質(由P2之高Tg及/或E模數所定義)之密封聚合物。 鑑於以上所述,本發明亦關於聚合物P2在發光組件4中之用途,其中該聚合物P2係選自Tg > 115℃(較佳係> 120℃,較佳係 > 130℃,較佳係> 140℃,最佳係> 150℃)之交聯聚合物的群組,並且該發光組件包含埋置在Tg < 95℃(較佳係< 90℃,較佳係<80℃,最佳係<70℃)之聚合物P1中的鈣鈦礦晶體結構之發光晶體11。 鑑於以上所述,本發明亦關於聚合物P2在發光組件4中之用途,其中該聚合物P2係選自WVTR < 1 (g*mm)/(m2*天)(較佳係< 0.5,更佳係< 0.2 (g*mm)/(m2*天))之聚合物的群組,並且該發光組件包含埋置在Tg < 95℃(較佳係< 90℃,較佳係< 80℃,最佳係< 70℃)之聚合物P1中的鈣鈦礦晶體結構之發光晶體11。在該實施例中,P2較佳非係交聯聚合物。 亦提供者係一種發光組件4之用途,其係用於發射白光以回應被藍光照射的該發光組件4,尤其是作為液晶顯示器中的背光。 本發明之該態樣,特別是第一聚合物、第二聚合物、發光晶體之化學組成以及這種發光組件之合適架構在下文中進一步詳細闡釋。第一聚合物 :第一固體聚合物組成物包含埋置在第一聚合物(P1)中之第一發光晶體。該第一聚合物(P1)可選自如本文中所述之多種聚合物。這些可包括丙烯酸酯聚合物、碳酸酯聚合物、乙烯基聚合物、胺甲酸酯聚合物、酯聚合物、苯乙烯聚合物、烯烴聚合物、矽氧聚合物、環烯烴共聚物。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聚合物P1的玻璃轉移溫度係50℃< Tg < 95℃,較佳係50℃< Tg < 90℃,較佳係50℃< Tg < 80℃,最佳係50℃< Tg < 70℃。據此,P1可被認為是「軟」聚合物,特別是與P2相比時。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聚合物(P1)在100 µm的厚度下以> 70%,較佳係> 80%,最佳係> 90%的透射率透射可見光。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聚合物(P1)係非晶的(非結晶的;非半結晶的)。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聚合物(P1)係交聯聚合物。交聯係形成共價鍵或相對短的化學鍵序列以將兩條聚合物鏈連接在一起之程序的一般用語。交聯聚合物無法溶解於溶劑中而不會在氧化性溶劑中藉由例如氧化破壞共價鍵。然而,交聯聚合物在溶劑中可能會膨脹。在丙烯酸酯的情況下,可例如藉由將至少0.5 wt%的雙官能性及/或多官能性丙烯酸酯預聚物與單官能性丙烯酸酯預聚物的混合物固化來獲得交聯。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聚合物(P1)之(氧+氮+硫+磷+氟+氯+溴+碘)總和與碳的莫耳比係< 0.9,較佳係< 0.4,較佳係< 0.3,最佳係< 0.25。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聚合物(P1)在40℃/90%r.h.的溫度/相對濕度下以(g*mm)/(m2*天)表示的水蒸氣穿透率(WVTR)之WVTR係< 1 (g*mm)/(m2*天),較佳係< 0.5 (g*mm)/(m2*天),最佳係< 0.2 (g*mm)/(m2*天)。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聚合物(P1)在23℃/0%r.h.的溫度/相對濕度下以(cm3*mm)/(m2*天*atm)表示的氧穿透率(OTR)之OTR係> 1 (cm3*mm)/(m2*天*atm),較佳係> 5 (cm3*mm)/(m2*天*atm),較佳係> 25 (cm3*mm)/(m2*天*atm),最佳係> 125 (cm3*mm)/(m2*天*atm)。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聚合物(P1)係選自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群組;較佳係交聯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且第二聚合物(P2)係較佳地選自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群組;較佳係交聯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例如藉由在單官能性丙烯酸酯中使用具有至少0.5 wt%的雙官能性及/或多官能性預聚物來獲得交聯的丙烯酸酯。 在本發明的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第一聚合物(P1)係丙烯酸酯。有利地,第一聚合物含有(亦即包含或由其組成)單官能性丙烯酸酯(III)之重複單元及多官能性丙烯酸酯(V)之重複單元。顧名思義,單官能性丙烯酸酯包含一個丙烯酸酯官能度,而多官能性丙烯酸酯包含2、3、4、5或6個丙烯酸酯官能度。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語丙烯酸酯亦包括(甲基)丙烯酸酯。單官能性丙烯酸酯重複單元(III)及多官能性丙烯酸酯重複單元(V)之量可在廣泛的範圍內變化。合適的係例如包含10至90 wt%、較佳係50至80 wt%的單官能性丙烯酸酯重複單元之第一聚合物。合適的係例如包含10至90 wt%、較佳係20至50 wt%的多官能性丙烯酸酯重複單元之第一聚合物。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重複單元包含式(III)之單官能性丙烯酸酯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 R9 表示H或CH3 , R10 表示環狀、直鏈或支鏈C1-25 烷基;或C6-26 芳基,各者可選地經一或多個環狀、直鏈或支鏈C1-20 烷基、苯基或苯氧基取代, n    表示0或1,及 X    表示來自包含1至8個碳原子及1至4個氧原子之烷氧基化物(alkoxylate)之群組的間隔(spacer)。 用語環狀Cx-y 烷基應包括單環及多環基團,其包括包含x至y個碳原子作為環成員之稠合環系統。環烷基亦可包括具有一個雙鍵之基團。 式(III)化合物包括式(III-1)及(III-2)之丙烯酸酯(其中R9 係H),且式(III-3)及(III-4)之甲基丙烯酸酯(其中R9 係甲基),亦統稱為丙烯酸酯。 進一步地,式(III)化合物亦包括簡單丙烯酸酯(其中n係0且不存在X),式(III-1)及(III-3):
Figure 02_image003
其中R10係如上所定義。 進一步地,式(III)化合物亦包括烷氧基化丙烯酸酯,式(III-2)及(III-4):
Figure 02_image005
其中R10 係如上所定義。 R10 較佳地表示環狀C5-25 烷基、非環狀(直鏈或支鏈)C1-25 烷基、或C6-26 芳基,各者可選地經一或多個環狀、直鏈或支鏈C1-20 烷基、苯基或苯氧基取代, R10 更佳地表示飽和的環狀C5-25 烷基,其中環烷基包括可選地經1至6個取代基取代之單環及多環基團,各取代基獨立地選自C1-4 烷基。 R10 最佳地表示經1至6個取代基取代之飽和多環C6-25 烷基,各取代基獨立地選自C1-4 烷基。 R10 進一步最佳地表示飽和的多環C8-25 烷基,其可選地包含1至6個取代基,各取代基獨立地選自C1-4 烷基。 R10 之具體實例包括異莰基、二環戊基、3,3,5-三甲基環己基、丙烯酸4-三級丁基環己酯。 式(III-1)及(III-3)之丙烯酸酯的具體實例包括:丙烯酸異莰酯(CAS 5888-33-5)、甲基丙烯酸異莰酯(CAS 7534-94-3)、丙烯酸二環戊酯(CAS 79637-74-4,FA-513AS(日立化成,日本))、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CAS 34759-34-7,FA-513M (日立化成,日本))、丙烯酸3,3,5-三甲基環己酯(CAS 86178-38-3)、甲基丙烯酸3,3,5-三甲基環己酯(CAS 7779-31-9)、丙烯酸4-三級丁基環己酯(CAS 84100-23-2)、甲基丙烯酸4-三級丁基環己酯(CAS 46729-07-1)。 式(III-2)及(III-4)之丙烯酸酯的具體實例包括:丙烯酸聚(乙二醇)苯基醚酯(具體係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丙烯酸O-苯基苯氧基乙酯(O-phenyl phenoxyethyl acrylate)、丙烯酸聚乙二醇o-苯基苯基醚酯(Polyethylene glycol o-phenylphenyl ether acrylate) (CAS 72009-86-0)、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乙基醚酯、丙烯酸二(乙二醇)乙基醚酯、丙烯酸聚(環氧乙烷)壬基苯基醚酯、丙烯酸聚(丙二醇)4-壬基苯基醚酯、丙烯酸乙二醇二環戊烯基醚酯、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環戊烯基醚酯。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多官能性單元包含式(V)之雙官能性丙烯酸酯
Figure 02_image007
其中 R21 彼此獨立地表示H或CH3 ; R23 表示環狀、直鏈或支鏈C1-25 烷基、或C6-26 芳基,各者可選地經一或多個環狀、直鏈或支鏈C1-20 烷基、苯基或苯氧基取代; X22 彼此獨立地表示選自烷氧基化物之群組的間隔,其中兩個取代基X22 一起包含8至40個碳原子及2至20個氧原子。 R23 較佳地表示C6-26 芳基,可選地經一或多個環狀、直鏈或支鏈C1-20 烷基、苯基或苯氧基取代。 R23 特佳地表示C6-26 芳基,可選地經一或多個環狀、直鏈或支鏈C1-20 烷基取代。芳基包括單環及多環芳基,其可任選地經1至4個取代基取代,該取代基係選自C1-4 烷基、苯基及苯氧基之群組。 R23 特佳表示苯基、苄基、2-萘基、1-萘基、9-茀基。 R23 最佳地表示雙酚A或茀-9-雙酚。 X22 較佳地表示選自烷氧基化物及/或異丙氧基化物之群組的間隔,其中兩個取代基X22 一起包含8至24個碳原子及4至8個氧原子。 X22 最佳地表示選自烷氧基化物及/或異丙氧基化物之群組的間隔,其中兩個取代基X22 一起包含4至20個碳原子及2至10個氧原子。 較佳的二丙烯酸酯基團係式(V-1)
Figure 02_image009
其中R表示H或CH3 且m+n係在4與10之間。 雙官能性丙烯酸酯之具體實例包括1,10-癸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雙酚A乙氧基化二丙烯酸酯(其包括CAS 64401-02-1,諸如Miramer M240 (Miwon,韓國)、Miramer M2100(Miwon,韓國)、Fancryl FA-324A(日立化成,日本)、Fancryl FA-326A(日立化成,日本)、Fancryl FA-328A(日立化成,日本)、Fancryl FA-321A(日立化成,日本))、雙酚A乙氧基化二甲基丙烯酸酯(諸如Miramer M241(Miwon,韓國)、Miramer M2101(Miwon,韓國)、Fancryl FA-324M(日立化成,日本)、Fancryl FA-326M(日立化成,日本)、Fancryl FA-328M(日立化成,日本)、Fancryl FA-321M(日立化成,日本)、經改質茀-9-雙酚二丙烯酸酯(CAS)、經改質氟-9-雙酚二甲基丙烯酸酯)。 三官能性丙烯酸酯之具體實例包括乙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CAS 28961-43-5)、異丙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CAS 53879-54-2)、異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CAS 52408-84-1)。 四官能性丙烯酸酯之具體實例包括二(三羥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CAS 94108-97-1)、乙氧基化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CAS 51728-26-8)。 五官能性丙烯酸酯之具體實例包括二新戊四醇五丙烯酸酯(CAS 60506-81-2)。 六官能性丙烯酸酯之具體實例包括二新戊四醇六丙烯酸酯(CAS 29570-58-9)。第二聚合物 :第二固體聚合物組成物可選地包含埋置在第二聚合物(P2)中的第二發光晶體。該第二聚合物(P2)可選自如本文中所述之多種聚合物。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二聚合物(P2)之玻璃轉移溫度Tg > 115℃,較佳係> 120℃,較佳係> 130℃,較佳係> 140℃,最佳係> 150℃。P2可被認為是「硬」聚合物,特別是與P1相比時。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二聚合物(P2)在100 µm的厚度下以> 70%、較佳係> 80%、最佳係> 90%的透射率透射可見光,用語光透射率係如上所定義。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二聚合物(P2)係非晶的(非結晶的;非半結晶的)。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二聚合物(P2)係交聯聚合物。用語交聯係如上所述。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二聚合物(P2)之(氧+氮+硫+磷+氟+氯+溴+碘)總和與碳的莫耳比< 0.9,較佳係< 0.4,較佳係< 0.3,最佳係< 0.20。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二聚合物(P2)在40℃/90%r.h.的溫度/相對濕度下具有以(g*mm)/(m2*天)表示的水蒸氣穿透率(WVTR)之WVTR < 1 (g*mm)/(m2*天),較佳係< 0.5 (g*mm)/(m2*天),最佳係< 0.2 (g*mm)/(m2*天)。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二聚合物(P2)在23℃/0%r.h.的溫度/相對濕度下具有以(cm3*mm)/(m2*天*atm)表示的氣穿透率(OTR)之OTR< 50 (cm3*mm)/(m2*天*atm),較佳係< 10 (cm3*mm)/(m2*天*atm),較佳係< 5 (cm3*mm)/ (m2*天*atm),最佳係< 1 (cm3*mm)/(m2*天*atm)。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內容中,多種聚合物適合作為第二聚合物。合適的第二聚合物(P2)包括丙烯酸酯聚合物、碳酸酯聚合物、碸聚合物、伸苯基氧化物(phenylene-oxide)聚合物、環氧聚合物、乙烯基聚合物、胺甲酸酯聚合物、酯聚合物、苯乙烯聚合物、醯亞胺聚合物、降莰烯聚合物及環烯烴共聚物。特別合適的聚合物P2包括環氧聚合物、胺甲酸酯聚合物、及丙烯酸酯聚合物、以及降莰烯聚合物、及環烯烴共聚物、或彼等之共聚物及彼等之混合物(摻合物)。 在本發明的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第二聚合物(P2)係丙烯酸酯。在實施例中,第二聚合物含有單官能性丙烯酸酯(III)之重複單元。有利地,第二聚合物可選地含有單官能性丙烯酸酯(III)之重複單元及多官能性丙烯酸酯(VI)之重複單元;P2之多官能性丙烯酸酯可包含2、3、4、5或6個丙烯酸酯官能度。 單官能性單元具有如上所述之式(III)。在P2的內容中,較佳係式(III-1)及(III-3)之丙烯酸酯。 在P2的內容中,取代基R10 較佳地表示具有C5-25 之環烷基。環烷基包括單環及多環基團且亦包括可選地經取代基團,該經取代基團包含1至6個來自C1-4 烷基群組之取代基。 在P2的內容中,取代基R10 更佳地表示具有C5-25 之多環烷基及在包括經取代基團的環狀環上之不飽和雙鍵,該經取代基團包含1至6個來自C1-4 烷基群組之取代基。 在P2的內容中,取代基R10 甚至更佳地表示異莰基、二環戊基(dicyclopentanyl, di-cp)、3,3,5-三甲基環己基、4-三級丁基環己基。 在P2的內容中,R10 特佳地係二環戊烯基。 在P2的內容中,丙烯酸酯(III)之具體實例包括:丙烯酸異莰酯(CAS 5888-33-5)、甲基丙烯酸異莰酯(CAS 7534-94-3)、丙烯酸二環戊酯(CAS 79637-74-4,FA-513AS(日立化成,日本))、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CAS 34759-34-7,FA-513M(日立化成,日本))、丙烯酸二環戊烯酯(CAS 33791-58-1,FA-511AS(日立化成,日本))、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CAS 31621-69-9)、丙烯酸3,3,5-三甲基環己酯(CAS 86178-38-3)、甲基丙烯酸3,3,5-三甲基環己酯(CAS 7779-31-9)、丙烯酸4-三級丁基環己酯(CAS 84100-23-2)、甲基丙烯酸4-三級丁基環己酯(CAS 46729-07-1)。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多官能性單元包含式(VI)之雙官能性丙烯酸酯
Figure 02_image011
其中: R31 彼此獨立地表示H或CH3 ; R33 表示環狀C5-25 烷基、或C6-26 芳基,各者可選地經一或多個環狀、直鏈或支鏈C1-20 烷基、苯基或苯氧基取代, X32 彼此獨立及不存在(R33藉由單鍵直接鍵結至氧)或表示來自烷氧基化物之群組的間隔,其中兩個取代基X32 一起包含1至8個碳原子及1至8個氧原子。 R33 較佳地表示如上R32 所定義的基團。 R33 最佳地表示雙酚A或茀-9-雙酚。 X32 較佳係表示單鍵,從而將R33 直接連接至相鄰的氧。 X32 較佳地表示選自烷氧基化物及/或異丙氧基化物之群組的間隔,其中兩個取代基X32 一起包含1至6個碳原子及1至6個氧原子。 較佳的二丙烯酸酯基團係式(VI-1)
Figure 02_image013
其中R表示H或CH3 且m+n在0與3之間。 雙官能性丙烯酸酯之具體實例包括雙酚A乙氧基化二丙烯酸酯(包括CAS 24447-78-7,Fancryl FA-320A(日立化成,日本))、雙酚A乙氧基化二丙烯酸酯(包括CAS 64401-02-1,Fancryl FA-320AP(日立化成,日本))、三環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CAS 42594-17-2,Miramer M262 (Miwon,韓國))、雙酚A乙氧基化二甲基丙烯酸酯(CAS 24448-20-2,Fancryl FA-320M(日立化成,日本))、雙酚A乙氧基化二甲基丙烯酸酯(CAS 41637-38-1 Fancryl FA-320MP(日立化成,日本))。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多官能性單元包含三、四、五、及六官能性丙烯酸酯。這些多官能性丙烯酸酯增加交聯密度,並且能夠增加第二聚合物之所欲阻障性質。 三官能性丙烯酸酯之具體實例包括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CAS 15625-89-5)、乙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CAS 28961-43-5)、參(2-羥基乙基)三聚異氰酸酯三丙烯酸酯(CAS 40220-08-4)。 四官能性丙烯酸酯之具體實例包括二(三羥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CAS 94108-97-1)、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CAS 4986-89-4)、乙氧基化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CAS 51728-26-8)。 五官能性丙烯酸酯之具體實例包括二新戊四醇五丙烯酸酯(CAS 60506-81-2)。 六官能性丙烯酸酯之具體實例包括二新戊四醇六丙烯酸酯(CAS 29570-58-9)。第一發光晶體 :合適的第一發光晶體11具有鈣鈦礦結構。有利地,該第一發光晶體係選自式(I)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15
其中 A1 表示一或多種有機陽離子,較佳地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甲脒鎓(formamidinium)、銨、胍鎓(guanidinium)、質子化硫脲(protonated thiourea)、咪唑鎓、吡啶鎓、吡咯啶鎓; M1 表示一或多種鹼金屬,較佳地選自Cs、Rb、K、Na、Li; M2 表示M1 以外的一或多種金屬,較佳地選自由Ge、Sn、Pb、Sb、及Bi所組成之群組; X    表示一或多種選自由鹵化物及偽鹵化物(pseudohalide)及硫化物所組成之群組的陰離子,較佳係:氯、溴、碘、氰、硫氰酸鹽、異硫氰酸鹽及硫化物,特佳係一或多種選自由Cl、Br、及I所組成之群組的鹵化物; a    表示1至4,較佳係1; b    表示1至2,較佳係2; c     表示3至9,較佳係3; 其中,存在M1 或A1 、或M1 及A1 。這樣的式(I)化合物本身係已知的並且描述於WO2018/028869中,其內容藉由引用方式包括在內。 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中存在有機陽離子A1 ,而不存在金屬陽離子M1 (A1 ≠0;M1 =0;「有機陽離子鈣鈦礦 」,或簡稱為「有機鈣鈦礦」)。在一個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中不存在有機陽離子A1 ,而存在金屬陽離子M1 (A1 =0;M1 ≠0;「無機陽離子鈣鈦礦 」,或簡稱為「無機鈣鈦礦」)。在一個實施例中,存在有機陽離子A1 及金屬陽離子M1 (A1 ≠0;M1 ≠0,「混合陽離子鈣鈦礦 」,或簡稱為「混合鈣鈦礦」)。 式(I)化合物包括化學計量 (stoichiometric) 以及非化學計量(non-stoichiometric)化合物。如果a、b及c表示自然數(亦即正整數),則式(I)化合物係化學計量的;如果a、b及c表示有理數(排除自然數),則彼等係非化學計量的。 合適的有機陽離子A1 可選自下列所組成之群組:甲脒鎓陽離子(IV-1)、銨陽離子(IV-2)、胍鎓陽離子(IV-3)、質子化硫脲陽離子(IV-4)、咪唑鎓陽離子(IV-5)、吡啶鎓陽離子(IV-6)、吡咯啶鎓陽離子(IV-7),
Figure 02_image017
其中,取代基R彼此獨立地表示氫、或C1-4 烷基、或苯基、或苄基,且如果R連接至碳,則彼額外地彼此獨立地表示鹵化物或偽鹵化物(pseudohalide)。 對於(IV-1),R2 較佳地表示氫;且R1 較佳地表示甲基或氫或鹵化物或偽鹵化物。較佳的陽離子係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乙脒鎓、甲脒鎓(FA)。FA係較佳的陽離子。 對於(IV-2),R較佳地表示氫及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三級丁基、苯基、苄基。較佳的陽離子係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苄基銨、異丁基銨、正丁基銨、三級丁基銨、二乙基銨、二甲基銨、乙基銨、甲基銨(MA)、苯乙基銨、異丙基銨、正丙基銨。MA係較佳的陽離子。 對於(IV-3),R2 較佳地表示氫,得到母化合物(parent compound),胍鎓陽離子。 對於(IV-4),R2 較佳地表示氫,得到母化合物,質子化硫脲陽離子。 對於(IV-5),R2 較佳地表示甲基或氫。咪唑鎓係較佳的陽離子。 對於(IV-6),R2 較佳地表示甲基或氫。吡啶鎓係較佳的陽離子。 對於(IV-7),R2 較佳地表示甲基或氫。吡咯啶鎓係較佳的陽離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之LC,其中A1 = FA。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之LC,其中M1 = Cs。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之LC,其中M2 = Pb。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之LC,其中X係至少兩種選自Cl、Br、I列表的元素之組合。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之LC/QD,其中X表示選自Cl、Br、及I列表之單一元素。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式(I)之LC,該式(I)係選自FA1 Pb1 X3 ,特別係FAPbBr3 、FAPbBr2 I。 在一個進一步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進一步包括摻雜劑 之式(I)之LC,亦即,其中部分的M1 係由其他鹼金屬置換、或其中部分的M2 係由其他過渡金屬或稀土元素置換、或其中部分的X係由其他鹵化物(halogenide)置換、或其中部分的A1 係由其他如本文中所定義之陽離子置換。相對於摻雜劑所置換之離子,摻雜劑(亦即,置換用離子)通常係以小於1%的量存在。第二發光晶體 :如上所示,可能存在或可能不存在進一步類別的LC,即第二發光晶體12。第二發光晶體12(若存在)係埋置在第二聚合物P2中。這樣的第二LC可選自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的多種已知LC。合適的第二LC (12)可選自核-殼QD及微米尺寸磷光體中之一或多者。特別合適的係核-殼QD,諸如CdSe或InP系QD (InP-based QD),最佳係InP系QD。 特別合適的微米尺寸磷光體係選自KSF (K2 SiF6 : Mn4+ )。 有利地,第二發光晶體12不具有鈣鈦礦結構。據此,第二發光晶體12排除如本文中所述之式(I)化合物。第三發光晶體 :可能存在或可能不存在進一步類別的LC,即第三發光晶體13。第三發光晶體13(若存在)係埋置在第一聚合物P1中。這樣的第三LC可選自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的各種已知LC。第三LC (12)可選自核-殼QD及微米尺寸磷光體及鈣鈦礦中之一或多者。特別合適的係核-殼QD,諸如CdSe或InP系QD (InP-based QD),最佳係InP系QD。 特別合適的微米尺寸磷光體係選自KSF (K2 SiF6 : Mn4+ )。 第三發光晶體13可具有鈣鈦礦結構。據此,第三發光晶體13包括如本文中所述之式(I)化合物,但與第一發光晶體不同並因此具有不同的發光波長。此係藉由為該第三發光晶體選擇與該第一發光晶體相比係不同之化學組成及/或不同之尺寸而達成。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發光組件包含總體在2至30個之間、較佳係2至5個不同的發光晶體11(及12、13,若存在),而得到該發光組件的可調式發射光譜。 發光晶體11(及12、13,若存在)之濃度可在廣泛的範圍內變化。在發光組件僅包含第一LC但無2nd 或3rd LC的例子中,在發光組件中不是僅提供單一第一LC,而是提供多個1st LC,以增強其亮度。在發光組件僅包含第一LC及第二LC但無3rd LC的例子中,在發光組件中提供多個第一LC及多個第二LC,以增強其亮度。在發光組件包含第一LC、第二LC及第三LC之例子中,可在發光組件中提供多個第一LC、多個第二LC、及多個各種類的進一步LC,以增進其亮度。較佳地,相對於P1,第一發光晶體的濃度在0.01 wt%與10.0 wt%之間,較佳地在0.02 wt%與7.6 wt%之間,最佳地在0.05 wt%與1.0 wt%之間。另外材料 :第一元件可含有另外材料。此類另外材料包括溶劑、塑化劑、穩定劑(例如,界面活性劑、配位基、分散劑)、黏度改質劑、催化劑(例如,聚合起始劑)、未反應的單體、抗塑化劑。這樣的另外材料係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的。其類型及數量的選擇係具有通常知識者之例行工作。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元件1含有包含第一聚合物P1及溶劑 ,特別係沸點(bp) > 100℃的非極性溶劑之封裝材料。較佳地該非極性溶劑係具有4至24個碳原子,較佳係8至22個碳原子,最佳係12至20個碳原子之脂族溶劑。溶劑的存在量可係< 20 wt%,較佳係< 10wt%,最佳係< 5 wt%。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聚合物P1額外地包含用於降低Tg的塑化劑 化合物。這種塑化劑化合物可係反應性的(可聚合的)或非反應性的(不可聚合的)。反應性塑化劑包括丙烯酸酯,諸如例如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十八酯(stearyl-acrylate)。非反應性塑化劑包括酯,諸如例如酞酸雙(2-乙基己基)酯。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聚合物P1額外包含抗塑化劑 化合物。抗塑化劑係任何小分子或寡聚物添加劑,其在一定濃度下可提高楊氏模數,同時降低玻璃轉移溫度。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二元件由第二聚合物P2組成。 在一個替代實施例中,第二元件2含有另外材料。此類另外材料包括溶劑、穩定劑(例如,界面活性劑、配位基、分散劑)、黏度改質劑、催化劑(例如,聚合起始劑)、未反應的單體、散射粒子。這樣的另外材料係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的,並且亦在上述第一元件1的內容中進行討論。其類型及數量的選擇係具有通常知識者之例行工作。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二元件2含有包含第二聚合物P2但無溶劑之封裝材料。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二元件2含有第二聚合物P2及選自有機及無機散射粒子之群組的散射粒子 。用於散射粒子的材料包括聚矽氧(例如,有機聚矽氧烷)、二氧化鈦、氧化鋯、氧化鋁、二氧化矽。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聚合物組成物除了包含硬化/固化的聚合物及各自類型的發光晶體外,還包含一或多種選自由非離子(non-ionic)、陰離子、陽離子及兩性離子界面活性劑所組成之群組的界面活性劑 ;係較佳地選自兩性離子界面活性劑之群組。 考慮到預期的用途,包含硬化/固化聚合物P1及P2的第一及第二聚合物組成物較佳係透光的,亦即非不透明,使得由發光晶體所發射的光以及可能用於激發發光晶體之光源的光能通過。其他元件: 除第一及第二元件外,發光組件可進一步包含其他元件,諸如保護層、基材。保護層 :保護層的一種選擇係阻障層。發光組件4可選地包含一或多個阻障層5。這種阻障層其係位於發光組件的其他暴露表面的頂部。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在矩形、片狀發光組件的例子中,阻障膜可被附接至發光組件的兩側。 這樣的保護層(例如,阻障膜)在所屬技術領域中係已知的;一般包含具有低水蒸氣穿透率(WVTR)及/或低氧穿透率(OTR)之材料/材料組合。藉由選擇這樣的材料,可減少或甚至避免因暴露於水蒸氣及/或氧而使組分中的LC劣化。阻障層或阻障膜較佳地在40℃/90% r.h.的溫度/相對濕度及大氣壓力下之WVTR係< 10 (g)/(m^2*天),更佳係小於1 (g)/(m^2*天),且最佳係小於0.1 (g)/(m^2*天)。 在一個實施例中,阻障膜對於氧氣可係滲透的。在一個替代性實施例中,阻障膜在23℃/90%r.h的溫度/相對濕度及大氣壓力下對於氧係不可滲透的,並且具有< 10 (mL) /(m^2*天)之OTR(氧穿透率),更佳係< 1 (mL)/(m^2*天),最佳係< 0.1 (mL)/(m^2*天)。 在一個實施例中,阻障膜對於光係透射的,亦即可見光穿透率> 80%,,較佳係> 85%,最佳係> 90%。 合適的阻障膜可以單層形式存在。這種阻障膜係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並且含有玻璃、陶瓷、金屬氧化物及聚合物。合適的聚合物可選自由聚偏二氯乙烯(PVdC)、環烯烴共聚物(COC)、乙烯乙烯醇(EVOH)、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聚丙烯(PP)所組成之群組;合適的無機材料可選自由金屬氧化物、SiOx 、Six Ny 、AlOx 所組成之群組。最佳地,聚合物防潮材料(humidity barrier material)含有選自PVdC及COC之群組的材料。 最佳地,聚合物氧阻障材料含有選自EVOH聚合物之材料。 合適的阻障膜可以多層形式存在。這種阻障膜在所屬技術領域中係已知的,並且通常包含諸如厚度在10至200 µm範圍內的PET之基材,以及包含來自SiOx 及AlOx 之群組的材料之薄無機層或基於液晶之有機層,該等液晶係埋置在聚合物基質或具有所欲阻障性質之聚合物的有機層中。用於這種有機層之可能的聚合物包含例如PVdC、COC、EVOH。基材 :發光組件4可選地包含基材3。這種基材在所屬技術領域中係已知的,且包括特別適合於膜及基質之平坦基材(圖2、圖3A)(如下所示)及特別適合於像素的結構化基材(圖3B)(如下所示)。架構 :發光組件可以各種架構存在,其包括膜(參見圖2)、像素(參見圖3)及基材(參見圖4)。為了實現有益的效果,特別是對溫度及濕度的穩定性,第二元件至少部分地覆蓋從而密封該第一元件。藉由這種措施,減少或甚至避免了第一元件與環境的直接接觸。取決於組件及裝置的架構,第一元件的選定表面被第二元件覆蓋。例如,覆蓋一個表面(例如,像素狀結構的頂表面)。替代地,覆蓋兩個表面(例如,膜狀結構的兩側)。據此,表述「至少部分地覆蓋」係指第一元件的表面之至少50%且至多100%。有利地,第二元件係與第一元件直接接觸,從而實現密封效果。 在一個實施例中,配置發光組件使得第二元件覆蓋第一元件(或第一元件,若存在多於一個元件)之總表面的> 50%,較佳係> 70%,較佳係> 90%,最佳係> 99%。為了進一步說明此情況,基於圖2A:給出10 cm x 10 cm膜形式的發光組件(4),在其表面上包含第一元件(1)作為夾在兩個第二元件(2)之間的100 μm厚度的層,這種第二元件將覆蓋第一元件的99.8%,0.2%未被覆蓋(邊緣)。 在一個實施例中,發光組件可具有 之形狀,亦即發光組件的長度及寬度超過厚度,且較佳地超過厚度至少十倍。該膜或層的厚度可在廣泛的範圍內變化,但一般係1至500微米。在一個實施例中,如本文中所述之發光組件係呈薄膜形式,該薄膜包含下列層狀結構: • 第一元件層-第二元件層(亦即P1的一側用P2覆蓋);或 • 第二元件層-第一元件層-第二元件層(亦即P1的兩側皆用P2覆蓋);或 • 阻障層(5)-第二元件層-第一元件層-第二元件層-阻障層(5)(亦即P1的兩側皆用P2覆蓋,並且在兩側皆由阻障層額外地保護)。 • 阻障層(5)-埋置在第二元件中之第一元件層-阻障層(5)(亦即P1用P2完全覆蓋,並且在兩側由阻障層額外地保護)。 在膜狀組件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元件在膜的邊緣處未被第二元件覆蓋(第一元件暴露於空氣中)。 這種膜特別係用作LCD顯示器中的QD背光膜或降頻膜(down conversion film)。 在一個實施例中,膜狀組件之第二元件的厚度係> 1 µm,較佳係> 10 µm,較佳係> 30 µm,較佳係> 50 µm,最佳係> 100 µm。 在一個實施例中,膜狀組件之第二元件含有在0.1與30 wt%之間的散射粒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特別地,發光組件可具有像素的形狀,其中 • 一或多個第一元件(1)係配置在基材(3)上並且由包含該第二元件(2)的層覆蓋;或 •   包含該第一元件(1)的層係配置在基材(3)上並且由包含該第二元件(2)的層塗佈。 在一個實施例中,發光組件可具有基質的形式,其中複數個第一元件(1)分散在基質中並且由第二元件(2)完全覆蓋。較佳地,第一元件的平均直徑係在1 µm與500 µm之間,較佳地在5 µm與100 µm之間。較佳地,2nd 元件完全包圍第一元件。 本發明組件4顯示良好的穩定性 。本發明組件4之實施例在例如90℃/環境濕度(亦即< 5%r.h.)下顯示出改良的熱穩定性及在例如280 mW/cm2(460 nm波長)下之改良的藍光輻射穩定性。本發明組件4之實施例在例如60℃/90%r.h.下針對濕度顯示出改良的穩定性及在例如280 mW/cm2(460 nm波長)下之改良的藍光輻射穩定性。 本發明組件4之實施例顯示出量子產率 > 60%,且較佳係> 80%,最佳係> 90%,較佳地當藉由藍光激發時。此外,歸功於材料選擇、晶體尺寸、及第一LC的嚴格覆蓋,在發射光中可實現尖銳的波長分佈,使得所得發射光的品質優越。較佳地,對於可見光發射,元件之各者的固體聚合物組成物的FWHM(半高寬,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係< 50 nm,較佳係< 40 nm,且最佳係< 30 nm。例如,可觀察到在525 nm之發射峰的23 nm FWMH,同時測量組件的高發光量子產率為例如86%(參見實例4)。 本發明組件4之實施例符合歐盟命令的「危害性物質限制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RoHS )。在本專利申請案申請時,適用之指令2011/65/EU通常限制下列元素的使用:鉛(Pb) <1000 ppm重量計、汞(Hg) <1000 ppm、鎘(Cd) <100 ppm、六價鉻(Cr6+) < 1000 ppm、多溴聯苯(PBB) < 1000 ppm、多溴二苯醚(PBDE) <1000 ppm。一方面,此係藉由選擇仍提供優異量子產率/性能之不含Cd材料來達成。根據RoHS命令第2版(2011/65/EU)之Pb限值係小於1000 ppm,其係組件本身以總量達到。較佳地,本實施例之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總共的Pb濃度係低於1000 ppm,更佳地在30 ppm與小於1000 ppm之間,且最佳地在100 ppm與900 ppm之間。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本實施例之第一元件總共的Pb濃度係低於1000 ppm,更佳地在30 ppm與小於1000 ppm之間,且最佳地在100 ppm與900 ppm之間。符合RoHS標準可藉由分別選擇第一發光晶體及可能的第二發光晶體或第三發光晶體的適當濃度來達成,並且較佳地藉由選擇在組件中元件的適當濃度來達成。可藉由MS或XRF測量法來測量目標濃度。 綜上所述,觀察到有益性質-包括兼具高量子產率、符合RoHS標準、在發射光譜中的穩定峰位置及窄FWHM、及對溫度 濕度以及 高藍光輻射的高度穩定性-表示本發明優於現有技術的重要成就。 為了進一步指明光學性質,較佳地發光組件之霧度係在10%與95%之間,較佳地係在80%與95%之間。可藉由具有RI > 2.0及尺寸為100至1000 nm的散射粒子、或藉由微結構或微結晶聚合物結構、或藉由微米尺寸第二發光晶體、或藉由元件本身引入霧度。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態樣 ,提供一種發光裝置。發光組件較佳係中間產品,其與其他組件一起組裝成發光裝置,諸如顯示器或照明裝置。據此,發光裝置包含根據前述實施例中任一者之發光組件及用於發射藍光之光源。光源被配置用於激發發光組件。據此,光源與發光組件光學連通。藍光被視為具有在400與490 nm之間的範圍內之波長。據此,建構裝置以發射由發光組件之發光晶體所定義之波長的光。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本文中所述的發光裝置係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顯示器(特別是液晶顯示器、OLED顯示器、QLED顯示器(電致發光)、微LED顯示器);及照明裝置(特別是LED、OLED、QLED)。因此,作為LCD、OLED、LED或微LED之部件,組件可貢獻給(例如,移動或固定計算裝置、通訊裝置、或電視機裝置)的這種顯示器或這種照明裝置。 在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中,光源係OLED堆疊體。在此例子中,發光組件較佳地經配置以覆蓋整個OLED堆疊體或至少其之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前述實施例之任一者的發光組件係用於發射白光以回應被藍光照射的發光組件,尤其是作為液晶顯示器中之背光。為了此目的,可於裝置中提供藍色光源,以用於在發光組件中激發發光反應。如果發光組件包含發射綠光的第一元件及發射紅光的第二元件,連同光源的藍光發射,則發光組件發射白光,得到呈分別回應於在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中的發光晶體的激發之紅光及綠光之發射、以及來自從光源產生之藍光的傳輸的組合,該藍光亦用來激發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所發射之紅光、綠光及藍光的強度比例較佳地係在各1/3的範圍內。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態樣 ,提供一種用於製造發光組件之方法及發光裝置。這種製造遵循用於製備膜或像素之已知方法。合適的是例如塗佈及印刷技術。可使用已知的製造設備來製備本發明之發光組件及照明裝置被認為是有利的。廣義而言,製造包含(i)提供及固化第一元件,接著用第二元件塗佈/印刷及固化,或(ii)提供及固化第二元件,接著用第一元件塗佈/印刷及固化。 在一個實施例(方法A)中,用於製造發光組件 4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 提供可選地經一或多層塗佈的基材; • 將包含第一聚合物P1之單體或寡聚物、第一發光晶體11、可選地溶劑、可選地另外材料、可選地第三發光晶體13的第一液體聚合物組成物施加到該基材上; • 可選地在升高的溫度下加熱該液體第一聚合物組成物以移除揮發性溶劑。 • 使該第一液體聚合物組成物固化以獲得第一元件; • 將包含第二聚合物P2之單體或寡聚物、可選地第二發光晶體12、可選地溶劑、可選地另外材料之第二液體聚合物組成物施加到由此獲得的該第一元件之硬化表面上; • 可選地在升高的溫度下加熱該液體第二聚合物組成物以移除揮發性溶劑。 • 使該液體第二聚合物組成物固化以獲得第二元件,該第二元件覆蓋並從而密封該第一元件; • 可選地施加進一步塗佈或加工步驟。 根據該實施例,首先製造第一元件,接著製造第二元件,從而獲得發光組件。 在一個實施例(方法B)中,用於製造發光組件 4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 提供可選地經一或多層塗佈的基材; • 將如上所定義之第二液體聚合物組成物施加到該基材上; • 可選地在升高的溫度下加熱該液體第二聚合物組成物以移除揮發性溶劑。 • 使該第二聚合物組成物固化以獲得第二元件; • 將如上所定義之第一液體聚合物組成物施加到由此獲得的該第二元件之硬化表面上; • 可選地在升高的溫度下加熱該液體第一聚合物組成物以移除揮發性溶劑。 • 固化該液體第一聚合物組成物以獲得第一元件,該第一元件被該第二元件覆蓋並從而在其下表面上被密封; • 施加進一步塗佈或加工步驟。 根據該實施例,首先製造第二元件,接著製造第一元件,從而獲得發光組件。 在一個實施例(方法C)中,用於製造發光組件 4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 提供兩個基材,其各自塗佈有第二元件層 • 用這些經塗佈基材層壓第一元件層。 根據該實施例,第一元件係夾在兩個第二元件之間。 在一個實施例(方法D)中,用於製造發光組件 4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 提供如上所定義之第一液體聚合物組成物,其係藉由 • a)或b)之一者: a)  藉由噴霧乾燥、或沉澱中之一者,從該第一液體聚合物組成物取出複數個第一元件(1),或 b)  將第一液體聚合物組成物硬化成第一固體聚合物組成物,並且將第一固體聚合物組成物粉碎得到複數個第一元件(1), • 將由此獲得的第一元件(1)混入如上所定義之第二液體聚合物組成物中,及 •   提供可選地經一或多層塗佈的基材; •   將含有第一元件(1)之該第二液體聚合物組成物施加到該基材上; •   可選地在升高的溫度下加熱該液體第二聚合物組成物以移除揮發性溶劑。 •   使該液體第二聚合物組成物固化以獲得第二元件,該第二元件覆蓋並從而密封該第一元件; •   可選地施加進一步塗佈或加工步驟。 根據該實施例,可獲得如圖4所示之組件4。 個別步驟諸如施加(例如,塗佈、印刷)、聚合(例如,放射聚合、熱聚合、催化聚合)、加工(例如,塗佈其他層)本身係已知的,但尚未應用於本文中所使用的特定起始原料。 可藉由將包含發光晶體11之預濃縮物與包含第一聚合物P1之單體或寡聚物的組成物組合來製備上述第一液體聚合物組成物(包含第一聚合物P1之單體或寡聚物、第一發光晶體11、可選地溶劑、可選地另外材料、可選地第三發光晶體13)。這種預濃縮物較佳係包含選自界面活性劑、分散劑、配位基類別的其他材料。這種預濃縮物亦為本發明的標的。
實例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提供下列實例。這些實例係在不意圖限制本發明之範疇下提供。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所有化學藥品均購自Aldrich。實例 1 至實例 4 :根據本發明之發光組件的合成(在P2中完全覆蓋的P1,參見圖2D,用於比較的實例1、2及3,根據本發明的實例4。)油墨調配物 :三溴化甲脒鎓鉛(FAPbBr3 )係藉由將PbBr2 及FABr軋磨(mill)而合成。亦即,將16 mmol PbBr2 (5.87 g, 98% ABCR, Karlsruhe (DE))及16 mmol FABr (2.00 g, Greatcell Solar Materials, Queanbeyan, (AU))用經釔穩定的氧化鋯珠(zirconia bead)(直徑5 mm)軋磨6小時,以獲得純立方FAPbBr3 ,藉由XRD確認。將橘色FAPbBr3 粉末添加到油胺(80至90,Acros Organics,Geel (BE))(重量比FAPbBr3 :油胺= 100:15)及甲苯(>99.5 %,特純(puriss),Sigma Aldrich)。FAPbBr3 的最終濃度係1wt%。接著將混合物使用直徑尺寸為200 µm之經釔穩定的氧化鋯珠在環境條件(若未另外定義,則所有實驗的環境條件係:35℃,1 atm,於空氣中)下藉由球磨(ball mill)達1小時的時間而分散,得到綠色發光之油墨。膜形成 :對於第一膜(P1-玻璃),將0.1 g綠色油墨與含有1wt%光起始劑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TCI歐洲,荷蘭)之UV可固化單體/交聯劑混合物(0.7g FA-513AS,日立化成,日本/0.3g Miramer M240,Miwon,韓國)在高速混合器中混合,並在室溫下藉由真空(<0.01 mbar)蒸發甲苯。將所得混合物在厚度為大約100 µm的兩個載玻片(18x18 mm)之間於UV(配備有汞燈及石英過濾器之UVAcube100,Hoenle,德國)中固化60秒。如上用0.1g綠色油墨與含有1wt%光起始劑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之UV可固化單體/交聯劑混合物(0.7g FA-DCPA,日立化成,日本/0.3g FA-320M,日立化成,日本)製備第二膜(P2-玻璃)。藉由如上對第一膜所述之製備膜製備第三膜(P1/P1-玻璃),但接著將該膜從兩個載玻片上剝層。然後將此獨立膜塗佈在含有1wt%光起始劑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之相同基質(0.7g FA-513AS,日立化成,日本/0.3g Miramer M240,Miwon,韓國)中的兩個載玻片之間,並且如上所述將其固化。藉由如上對第一膜所述之製備膜製備第四膜(P1/P2-玻璃),但接著將該膜從兩個載玻片上剝層。然後將此獨立膜塗佈在含有1wt%光起始劑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之不同基質(0.7g FA-DCPA,日立化成,日本/0.3g FA-320M,日立化成,日本)中的兩個載玻片之間,並且如上所述將其固化。塗佈第三及第四膜,使得基質完全覆蓋獨立膜(free-standing film)。分析 :表1顯示最初獲得的膜以及劣化150小時後,對樣本進行高溫測試(90℃/乾燥)(亦即環境濕度,大約2%的相對濕度)、高溫度/高濕度測試(60℃/90%rH)及高通量測試(藍色LED燈,460 nm藍色發射,280mW/cm2,50℃,LEDcube100,Hoenle,德國)之光學性質。用配備有VIS面積感測器(Hoenle,德國)之UV計測量光強度。用配備有積分球(Quantaurus絕對PL量子產率測量系統C1134711,Hamamatsu)之光譜螢光計(spectrofluorimeter)測量膜的所得光學性質。
Figure 02_image019
結論 :這些結果顯示,在所有測試條件下加速劣化後,本發明中所述之發光組件(實例4)展現出優異的初始性質並保持高光學性能(圖5)。實例1及實例3在90℃/乾燥及60℃/90%rH下劣化後顯示較差的性能,實例2在(高通量)劣化後的性能較差,使得這些組件不適合應用於電視或類似者中。實例 5 至實例 6 根據本發明之發光組件的合成(在P2中完全覆蓋的P1部件,參見圖4;用於比較的實例5,根據本發明的實例6)。油墨調配物 :如實例1至實例4中所述製備油墨。膜形成 :類似於實例1之第一膜製備第一膜(P1-玻璃)。藉由如上對第一膜所述之製備膜製備第二膜(P1/P2-玻璃)。然後將該膜從兩個載玻片中剝層(delaminated),並切成尺寸為大約0.5 mm x 0.5 mm x 0.1 mm的小部件。然後將這些P1部件混入含有1wt%光起始劑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之(0.7g FA-DCPA,日立化成,日本/0.3g FA-320M,日立化成,日本)基質中,其重量比為1:3(P1部件/基質),且隨後如上所述進行塗佈及固化。塗佈第二膜,使得基質完全覆蓋P1部件。分析 :表2顯示最初獲得的膜以及劣化150小時後,對樣本進行高溫測試(90℃/乾燥)(亦即環境濕度,大約2%的相對濕度)、高溫度/高濕度測試(60℃/90%rH)及高通量測試(藍色LED燈,460 nm藍色發射,350mW/cm2,50℃,LEDcube100,Hoenle,德國)之光學性質。用配備有VIS面積感測器(Hoenle,德國)之UV計測量光強度。用配備有積分球(Quantaurus絕對PL量子產率測量系統C1134711,Hamamatsu)之光譜螢光計(spectrofluorimeter)測量膜的所得光學性質。
Figure 02_image021
結論 :這些結果顯示,在所有測試條件下加速劣化後,本發明中所述之發光組件(實例6)展現出優異的初始性質並保持高光學性能(圖6)。實例5在90℃/乾燥下劣化後顯示出顯著較差的性能,使得該組件不適合應用於電視或類似者中。實例 7 至實例 10 :根據本發明的發光組件之合成(在P2中部分覆蓋的P1,參見圖2A、2B、2C)。用於比較的實例7、8及9,根據本發明的實例10。油墨調配物 :如實例1至實例4中所述製備油墨。膜形成 :對於第一膜(P1-阻障),將0.3 g來自實例5至實例6之綠色油墨與含有1wt%光起始劑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TCI歐洲,荷蘭)之UV可固化單體/交聯劑混合物(2.1g FA-513AS,日立化成,日本/0.9g Miramer M240,Miwon,韓國)在高速混合器中混合,且隨後在室溫下藉由真空(<0.01 mbar)蒸發甲苯。在兩個阻障膜(TBF1004,i-components,韓國)之間用100 µm的厚度塗佈所得混合物。基於製造商的檢查報告,該阻障膜之WVTR係0.022 g/(m2*天)(Mocon測試)。在配備有兩盞汞燈及石英過濾器之UV輸送帶(BE20/120W/II,Beltron,德國)中完成固化。固化條件係兩盞燈的燈強度皆為31%及線速度為4.1 m/min,用D型UV積分器(Beltron,德國)測量所得UV能量為約850 mJ/cm2。 如上用0.3 g綠色油墨與含有1wt%光起始劑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之UV可固化單體/交聯劑混合物(2.1g FA-DCPA,日立化成,日本/0.9g FA-320M,日立化成,日本)製備第二膜(P2-阻障)。塗層厚度係100 µm且固化條件係兩盞燈的燈強度皆為75%及線速度為5 m/min,得到約1700 mJ/cm2的UV能量。 藉由在兩個單獨的阻障膜(TBF1004,i-components,韓國)上用含有1wt%光起始劑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TCI歐洲,荷蘭)之UV可固化單體/交聯劑混合物(2.1g FA-513AS,日立化成,日本/0.9g Miramer M240,Miwon,韓國)先塗佈30 µm保護膜來製備第三膜(P1/P1-阻障)。保護膜覆蓋有乙酸纖維素視箔,且隨後用UV輸送帶在兩盞燈皆為31%的燈強度及8.2 m/min的線速度下完成固化,得到約425 mJ/cm2的UV能量。然後將0.3 g綠色油墨與含有1wt%光起始劑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之UV可固化單體/交聯劑混合物(2.1g FA-513AS,日立化成,日本/0.9g Miramer M240,Miwon,韓國)混合且如上所述蒸發甲苯。將該混合物塗佈在兩個經外塗的阻障膜之間(厚度為100 µm),並用兩盞燈皆為31%的燈強度及1.0 m/min的線速度進行固化,得到約3400 mJ/cm2的UV能量。 藉由在兩個阻障膜(TBF1004,i-components,韓國)上用含有1wt%光起始劑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TCI歐洲,荷蘭)之UV可固化單體/交聯劑混合物(2.1g FA-DCPA,日立化成,日本/0.9g FA-320M,日立化成,日本)先塗佈30 µm保護膜來製備第四膜(P2/P1-阻障)。保護膜覆蓋有乙酸纖維素視箔,且隨後用UV輸送帶在兩盞燈皆為31%的燈強度及8.2 m/min的線速度下完成固化,得到約425 mJ/cm2的UV能量。然後將0.3 g綠色油墨與含有1wt%光起始劑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之UV可固化單體/交聯劑混合物(2.1g FA-513AS,日立化成,日本/0.9g Miramer M240,Miwon,韓國)混合且如上所述蒸發甲苯。將該混合物塗佈在兩個經外塗的阻障膜之間(厚度為100 µm),並用兩盞燈皆為31%的燈強度及1.0 m/min的線速度進行固化,得到約3400 mJ/cm2的UV能量。從所有四個膜上切割出尺寸為3 cm × 3 cm的樣本,並測試其劣化。藉由從第三膜(P1/P1-阻障)及第四膜(P2/P1-阻障層)切割樣本,含有LC之P1層在切割表面處經受環境影響。分析 :表3顯示最初獲得的膜以及劣化500小時後,對樣本進行高溫測試(90℃/乾燥)(亦即環境濕度,大約2%的相對濕度)、高溫度/高濕度測試(60℃/95%rH)及高通量測試(藍色LED燈,460 nm藍色發射,280mW/cm2,50℃,LEDcube100,Hoenle,德國)之光學性質。用配備有VIS面積感測器(Hoenle,德國)之UV計測量光強度。藉由將樣本放置在品紅色背光單元上,並用分光輻射計(CS-2000, Konica Minolta)測量光學性質來獲得膜的性能。
Figure 02_image023
Tg 分析: 藉由DSC根據DIN EN ISO 11357-2:2014-07判定本發明中所述之發光組件的元件玻璃轉移溫度,起始溫度為-90℃,且終止溫度為250℃,並且在氮氣氣氛(20 ml/min)中之加熱速率為20 K/min。吹掃氣體係20 ml/min之氮氣(5.0)。使用DSC系統DSC 204 F1 Phoenix (Netzsch)。在第二加熱循環時判定Tg (-90℃至250℃之第一加熱除了玻璃轉移之外還顯示出重疊效應)。類似於上述來自實施例7之膜製備第一樣本(P1+LC),其係藉由將0.3 g來自實例1至實例4之綠色油墨與含有1wt%光起始劑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TCI歐洲,荷蘭)之UV可固化單體/交聯劑混合物(2.1g FA-513AS,日立化成,日本/0.9g Miramer M240,Miwon,韓國)在高速混合器中混合,且隨後在室溫下藉由真空(<0.01 mbar)蒸發甲苯。在兩個100 µm的乙酸纖維素視箔(viewfoil)之間用30至40 µm的厚度塗佈所得混合物。在配備有兩盞汞燈及石英過濾器之UV輸送帶(BE20/120W/II,Beltron,德國)中完成固化。固化條件係兩盞燈的燈強度皆為31%及線速度為1.0 m/min,用D型UV積分器(Beltron,德國)測量所得UV能量為約3400 mJ/cm2。類似於上述來自實例10之膜製備第二樣本(P2),其係藉由將含有1wt%光起始劑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TCI歐洲,荷蘭)之UV可固化單體/交聯劑混合物(2.1g FA-DCPA,日立化成,日本/0.9g FA-320M,日立化成,日本)在高速混合器中混合。在兩個100 µm的乙酸纖維素視箔(viewfoil)之間用30至40 µm的厚度塗佈所得混合物。在配備有兩盞汞燈及石英過濾器之UV輸送帶(BE20/120W/II,Beltron,德國)中完成固化。第一固化條件係兩盞燈的燈強度皆為31%及線速度為1.0 m/min(UV能量約3400 mJ/cm2)。對於兩個樣本(P1+LC)及(P2),皆移除了視箔,並使餘留的膜一式兩份地經歷Tg 分析。(P1+LC)之Tg 係77℃及74℃,而(P2)之Tg 係143℃及142℃。結論 :這些結果顯示,在所有測試條件下加速劣化後,本發明中所述之發光組件(實例10)展現出優異的初始性質並保持高光學性能(圖7)。實例7在(90℃/乾燥)及(60℃/90%rH)下劣化後顯示較差的性能,且實例8在(高通量)劣化後的性能顯著變差,而實例9在(90℃/乾燥)中顯示出明顯的劣化,使得這些膜系統不適合應用於電視或類似者中。
1:第一元件 2:第二元件 3:基材 4:發光組件 5:保護層 11:第一發光晶體 12:第二發光晶體 13:第三發光晶體 31:基材 32:基材 51:保護層 52:保護層 P1:第一聚合物 P2:第二聚合物
本發明之實施例、實例、表示或導致實施例之實驗、態樣及優點將從下列其詳細說明而更佳理解。這種說明參考所附圖式,其中: [圖1]繪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發光組件(4)的示意圖。A:僅第一發光晶體(11),B:第一(11)及第二(12)發光晶體,C:第一(11)及第三(13)發光晶體。 [圖2]繪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膜形式之發光組件(4)的示意圖,這種組件特別適合於顯示裝置。A:無額外的阻障;B:透明的單層阻障(無次結構);C:透明的多層阻障(具有次結構);D:片狀組件,其中第一元件用第二元件完全覆蓋,在兩側均具有額外的阻障。 [圖3]繪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離散元件形式的發光組件的示意圖。A:具有平坦基材(3)的組件,特別適合於照明裝置;B:具有結構化基材(3)的組件,特別適合於像素。 [圖4]繪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基質型(matrix type)的發光裝置。 [圖5]繪示包括根據本發明之組件的選定發光組件劣化150小時後的相對光致發光量子產率(PLQY)變化(實例4)。 [圖6]繪示包括根據本發明之組件的選定發光組件劣化150小時後的相對光致發光量子產率(PLQY)變化(實例6)。 [圖7]繪示包括根據本發明之組件所選的發光組件劣化500小時後之Δy(CIE 1931色彩空間色度圖之色彩坐標y的變化)(實施例10)。
1:第一元件
2:第二元件
4:發光組件
11:第一發光晶體
12:第二發光晶體
13:第三發光晶體
P1:第一聚合物
P2:第二聚合物

Claims (20)

  1. 一種聚合物(P2)在發光組件(4)中之用途,其中‧該聚合物(P2)係選自Tg>115℃之交聯聚合物的群組,及‧該發光組件包含埋置在Tg<95℃之聚合物(P1)中的鈣鈦礦晶體結構之發光晶體(11);其中根據DIN EN ISO 11357-2:2014-07測量各Tg,並從-90℃開始至多250℃、以20K/min之加熱速率施加。
  2. 一種發光組件(4),其包含第一元件(1)及第二元件(2),其中:‧該第一元件(1)包含第一固體聚合物組成物,該第一聚合物組成物包含埋置在第一聚合物(P1)中之第一發光晶體(11),其中▪該第一發光晶體(11)具有鈣鈦礦晶體結構,並且發射第一波長之光以回應具有波長短於該第一波長之光的激發,▪該第一聚合物(P1)係選自Tg<95℃之聚合物的群組;‧該第二元件(2)包含第二固體聚合物組成物,該第二聚合物組成物可選地包含埋置在第二聚合物(P2)中之第二發光晶體(12),其中▪該可選的第二發光晶體(12)不同於該第一發光晶體(11),並且發射第二波長之光以回應 具有波長短於該第二波長之光的激發,▪該第二聚合物(P2)係選自Tg>115℃之交聯聚合物的群組;且其中該第二元件至少部分地覆蓋並從而密封該第一元件;及該Tg係如請求項1所定義來測量。
  3. 如請求項2之發光組件,其中,P1及/或P2符合下列一或多個參數:‧P1之(氧+氮+硫+磷+氟+氯+溴+碘)總和與碳的莫耳比係<0.9;‧P2之(氧+氮+硫+磷+氟+氯+溴+碘)總和與碳的莫耳比係<0.9;‧P1之水蒸氣穿透率(WVTR)係<1(g*mm)/(m2*天);‧P2之水蒸氣穿透率(WVTR)係<1(g*mm)/(m2*天);‧P1之氧穿透率(OTR)係>1(cm3*mm)/(m2*天*atm);‧P2之氧穿透率(OTR)係<50(cm3*mm)/(m2*天*atm);‧在100μm的厚度下,P1及P2之透光率係>70%;其中該第一聚合物(P1)不可溶於該第二聚合物(P2),反之亦然。
  4. 如請求項2或3之發光組件,其中該第一 聚合物(P1)係選自丙烯酸酯聚合物之群組,且其中該第二聚合物(P2)係選自丙烯酸酯聚合物之群組。
  5. 如請求項2或3之發光組件,其中該第一聚合物(P1)包含式(III)及(V)之重複單元及/或該第二聚合物(P2)包含式(VI)及可選地式(III)之重複單元:
    Figure 108139466-A0305-02-0059-1
    ,其中:R9 表示H或CH3,R10 表示環狀、直鏈或支鏈C1-25烷基;或C6-26芳基,各者可選地經一或多個環狀、直鏈或支鏈C1-20烷基、苯基或苯氧基取代,n 表示0或1,及X 表示來自包含1至8個碳原子及1至4個氧原子之烷氧基化物(alkoxylate)之群組的間隔;
    Figure 108139466-A0305-02-0059-2
    ,其中:R21 彼此獨立地表示H或CH3;R23 表示環狀、直鏈或支鏈C1-25烷基、或C6-26芳基,各者可選地經一或多個環狀、直鏈或支鏈C1-20烷基、苯基或苯氧基取代;X22 彼此獨立地表示選自烷氧基化物之群組的間隔, 其中兩個取代基X22一起包含8至40個碳原子及2至20個氧原子;
    Figure 108139466-A0305-02-0060-3
    ,其中:R31 彼此獨立地表示H或CH3;R33 表示環狀C5-25烷基、或C6-26芳基,各者可選地經一或多個環狀、直鏈或支鏈C1-20烷基、苯基或苯氧基取代,X32 係彼此獨立及不存在或表示來自烷氧基化物之群組的間隔,其中兩個取代基X32一起包含1至8個碳原子及1至8個氧原子。
  6. 如請求項5之發光組件,其中該第一發光晶體(11)係選自式(I)化合物:[M1A1]aM2 bXc (I),其中:A1 表示一或多種有機陽離子,M1 表示一或多種鹼金屬,M2 表示M1以外之一或多種金屬,X 表示一或多個選自由鹵化物、偽鹵化物及硫化物所組成之群組的陰離子;a 表示1至4,b 表示1至2,c 表示3至9;及其中,存在M1或A1、或M1及A1; 及/或其中,該第一發光晶體(11)之尺寸係在3與100nm之間。
  7. 如請求項2或3之發光組件,其中,該第二發光晶體(12)係選自核-殼QD及微米尺寸磷光體中之一或多者。
  8. 如請求項2或3之發光組件,其進一步包含選自鈣鈦礦晶體、核-殼QD及微米尺寸磷光體中之一或多者之第三發光晶體(13)。
  9. 如請求項5之發光組件,其呈膜之形式,該膜包含下列層狀結構:‧第一元件層(1)-第二元件層(2);或‧第二元件層(2)-第一元件層(1)-第二元件層(2);或‧保護層(5)-第二元件層(2)-第一元件層(1)-第二元件層(2)-保護層(5)。
  10. 如請求項9之發光組件,其中,該膜是QD背光膜或降頻膜。
  11. 如請求項9之發光組件,其中,該保護層係選自:‧玻璃;‧具有防潮性質之聚合物;‧具有氧阻障性質之聚合物;‧塗佈有氧化物層之聚合物。
  12. 如請求項11之發光組件,其中,該保護層係塗佈有SiOx或AlOx之PET。
  13. 如請求項2或3之發光組件,其中‧一或多個第一元件(1)係配置在基材(3)上並且由包含該第二元件(2)的層覆蓋;或‧包含該第一元件(1)的層係配置在基材(3)上並且由包含該第二元件(2)的層塗佈。
  14. 如請求項2或3之發光組件,其中‧複數個第一元件(1)係分散在基質(5)中,並且被第二元件(2)完全覆蓋。
  15. 一種發光裝置,其包含‧如請求項2至14中任一項之發光組件,‧用以發射藍光之光源,其中該光源經配置用於激發該發光組件。
  16. 如請求項15之發光裝置,其係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顯示器;及‧照明裝置。
  17. 如請求項16之發光裝置,其係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液晶顯示器、OLED顯示器、QLED顯示器、微LED顯示器;及‧LED、OLED、QLED。
  18. 一種如請求項2至14中任一項之發光組 件之用途,其係用於發射白光以回應被藍光照射的該發光組件(4)。
  19. 如請求項18之發光組件之用途,其係用於作為液晶顯示器中的背光。
  20. 一種用於製造如請求項2至14中任一項之發光組件之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方法A-‧提供可選地經一或多層塗佈的基材;‧將包含第一聚合物P1之單體或寡聚物、第一發光晶體11、可選地溶劑、可選地另外材料、可選地第三發光晶體13的第一液體聚合物組成物施加到該基材上;‧可選地在升高的溫度下加熱該第一液體聚合物組成物以移除揮發性溶劑;‧使該第一液體聚合物組成物固化以獲得第一元件;‧將包含第二聚合物P2之單體或寡聚物、可選地第二發光晶體12、可選地溶劑、可選地另外材料之第二液體聚合物組成物施加到由此獲得的該第一元件之硬化表面上;‧可選地在升高的溫度下加熱該第二液體聚合物組成物以移除揮發性溶劑;‧使該第二液體聚合物組成物固化以獲得第二元件,該第二元件覆蓋並從而密封該第一元件; ‧可選地施加進一步塗佈或加工步驟;或-方法B-‧提供可選地經一或多層塗佈的基材;‧將如上所定義之第二液體聚合物組成物施加到該基材上;‧可選地在升高的溫度下加熱該第二液體聚合物組成物以移除揮發性溶劑;‧使該第二聚合物組成物固化以獲得第二元件;‧將如上所定義之第一液體聚合物組成物施加到由此獲得的該第二元件之硬化表面上;‧可選地在升高的溫度下加熱該第一液體聚合物組成物以移除揮發性溶劑;‧固化該第一液體聚合物組成物以獲得第一元件,該第一元件被該第二元件覆蓋並從而在其下表面上被密封;施加進一步塗佈或加工步驟;或-方法C-‧提供兩個基材,其各自塗佈有第二元件層;‧層壓具有這些經塗佈基材的第一元件之層;或-方法D-‧提供包含第一聚合物P1之單體或寡聚物、第一發光晶體11、可選地溶劑、可選地另外材料、可選地第三發光晶體13之第一液體聚合物組成物;‧下列之一者 a)藉由噴霧乾燥、或沉澱中之一者,從該第一液體聚合物組成物取出複數個第一元件(1),或b)將第一液體聚合物組成物硬化成第一固體聚合物組成物,並且將第一固體聚合物組成物粉碎得到複數個第一元件(1),‧將該第一元件(1)混入如上所定義之第二液體聚合物組成物中,及‧提供可選地經一或多層塗佈的基材;‧將含有該第一元件(1)之該第二液體聚合物組成物施加到該基材上;‧可選地在升高的溫度下加熱該第二液體聚合物組成物以移除揮發性溶劑。‧使該第二液體聚合物組成物固化以獲得第二元件,該第二元件覆蓋並從而密封該第一元件;‧可選地施加進一步塗佈或加工步驟,其中該另外材料包括塑化劑、穩定劑、黏度改質劑、催化劑、未反應的單體及抗塑化劑。
TW108139466A 2019-06-17 2019-10-31 發光組件 TWI7548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80680.1A EP3753994B1 (en) 2019-06-17 2019-06-17 Luminescent component
EP19180680.1 2019-06-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2645A TW202102645A (zh) 2021-01-16
TWI754849B true TWI754849B (zh) 2022-02-11

Family

ID=669518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9466A TWI754849B (zh) 2019-06-17 2019-10-31 發光組件
TW109120392A TWI838544B (zh) 2019-06-17 2020-06-17 發光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0392A TWI838544B (zh) 2019-06-17 2020-06-17 發光組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4) US11008508B2 (zh)
EP (3) EP3940038B1 (zh)
JP (3) JP2022529079A (zh)
KR (3) KR102185153B1 (zh)
CN (3) CN112103394B (zh)
TW (2) TWI754849B (zh)
WO (1) WO20202542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5818A (zh) * 2018-10-22 2021-06-11 夏普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以及光学装置
EP3940038B1 (en) * 2019-06-17 2024-01-31 Avantama AG Luminescent component
TWI753624B (zh) * 2020-10-26 2022-01-21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可靠性的光學膜及其製作方法
EP4101856A1 (en) * 2021-06-09 2022-12-14 Avantama AG Modified luminescent component
JP7335520B2 (ja) 2021-06-21 2023-08-30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発光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3655658A (zh) * 2021-07-27 2021-11-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CN113956866B (zh) * 2021-09-27 2023-08-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掺杂的准二维钙钛矿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发光二极管
KR102648964B1 (ko) * 2021-09-29 2024-03-20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우수한 광투과도, 내수분침투성 및 내산소침투성을 구비한 플렉서블 투명전극 구조 및 그 제조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유기광전자소자
EP4180499A1 (en) * 2022-10-27 2023-05-17 Avantama AG Color conversion film with separation laye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2247A1 (en) * 2002-01-28 2003-12-04 Putman Everly Dean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luminescent products having long afterglow
US20140022779A1 (en) * 2011-04-01 2014-01-23 Kai Su White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201422774A (zh) * 2012-10-23 2014-06-16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螢光體、led發光元件及光源裝置
US20150034875A1 (en) * 2012-02-01 2015-02-05 Lms Co., Ltd Composition Comprising Quantum Dot and Device Using Same
TW201802227A (zh) * 2015-12-23 2018-01-16 艾芬塔馬公司 發光組件
TW201816074A (zh) * 2016-08-11 2018-05-01 瑞士商艾芬塔馬公司 發光晶體及其製造
TW201829728A (zh) * 2016-08-11 2018-08-16 瑞士商艾芬塔馬公司 固體聚合物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37393A1 (ja) * 2005-09-29 2007-04-05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多層膜の製造方法及び多層膜、並びに多層膜光学素子
KR100887869B1 (ko) * 2006-08-03 2009-03-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내화학성이 향상된 다층 플라스틱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8246862A (ja) * 2007-03-30 2008-10-1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樹脂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12187A (ja) * 2007-06-29 2009-01-22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8021666A1 (de) * 2008-04-30 2009-11-05 Ledon Lighting Jennersdorf Gmbh Lichtemittieren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lichtemittierenden Vorrichtung
GB0916700D0 (en) * 2009-09-23 2009-11-04 Nanoco Technologies Ltd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based materials
JP2013509714A (ja) 2009-10-30 2013-03-14 ナノシス・インク. ナノ結晶を含む発光ダイオード(led)デバイス
CN105210204A (zh) * 2012-12-20 2015-12-30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伊森姆研究发展有限公司 钙钛矿肖特基型太阳能电池
CN109456753B (zh) * 2013-08-14 2022-02-25 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多相树脂的量子点膜
EP3070109B1 (en) * 2015-03-16 2018-12-05 Rohm and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LLC Multilayer polymer composite for encapsulating quantum dots
CN104861958B (zh) 2015-05-14 2017-02-1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钙钛矿/聚合物复合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6399982B2 (ja) * 2015-08-28 2018-10-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401680B2 (ja) * 2015-08-28 2018-10-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の転写方法
EP3184602B1 (en) * 2015-12-23 2018-07-04 Avantama AG Luminescent component
JP7014718B2 (ja) * 2015-12-23 2022-02-01 アファンタマ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
US10585228B2 (en) * 2015-12-29 2020-03-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Quantum dots, production methods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the same
US10907092B2 (en) * 2016-07-07 2021-02-02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Methods of making highly stable perovskite-polymer composites and structures using same
WO2018017513A1 (en) * 2016-07-20 2018-01-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tabilizing styrenic polymer for quantum dots
CN106750427B (zh) * 2016-11-11 2020-08-11 致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钙钛矿量子点/聚合物复合荧光膜的制备方法
EP3339394B1 (en) * 2016-12-22 2018-12-12 Avantama AG Luminescent composite materials
EP3630919A1 (en) * 2017-09-22 2020-04-08 Nexdot Metastable aggregate and uses thereof
EP3940038B1 (en) 2019-06-17 2024-01-31 Avantama AG Luminescent compone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2247A1 (en) * 2002-01-28 2003-12-04 Putman Everly Dean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luminescent products having long afterglow
US20140022779A1 (en) * 2011-04-01 2014-01-23 Kai Su White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150034875A1 (en) * 2012-02-01 2015-02-05 Lms Co., Ltd Composition Comprising Quantum Dot and Device Using Same
TW201422774A (zh) * 2012-10-23 2014-06-16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螢光體、led發光元件及光源裝置
TW201802227A (zh) * 2015-12-23 2018-01-16 艾芬塔馬公司 發光組件
TW201816074A (zh) * 2016-08-11 2018-05-01 瑞士商艾芬塔馬公司 發光晶體及其製造
TW201829728A (zh) * 2016-08-11 2018-08-16 瑞士商艾芬塔馬公司 固體聚合物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58997B2 (en) 2024-04-16
WO2020254236A1 (en) 2020-12-24
JP2022529079A (ja) 2022-06-16
JP2023083268A (ja) 2023-06-15
US20240218241A1 (en) 2024-07-04
US20220252941A1 (en) 2022-08-11
JP2021006900A (ja) 2021-01-21
CN115651635A (zh) 2023-01-31
EP3753994A1 (en) 2020-12-23
CN112103394A (zh) 2020-12-18
JP7312146B2 (ja) 2023-07-20
KR102185153B1 (ko) 2020-12-02
EP3753994B1 (en) 2021-06-23
TW202108739A (zh) 2021-03-01
CN114040960B (zh) 2022-10-28
EP3940038B1 (en) 2024-01-31
EP3959289A1 (en) 2022-03-02
US11708528B2 (en) 2023-07-25
EP3959289B1 (en) 2022-04-27
TW202102645A (zh) 2021-01-16
US20210238475A1 (en) 2021-08-05
TWI838544B (zh) 2024-04-11
EP3940038A1 (en) 2022-01-19
KR20220003109A (ko) 2022-01-07
US11008508B2 (en) 2021-05-18
CN112103394B (zh) 2024-04-05
US20200392402A1 (en) 2020-12-17
EP3940038C0 (en) 2024-01-31
KR102520198B1 (ko) 2023-04-12
CN114040960A (zh) 2022-02-11
KR20230051716A (ko)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4849B (zh) 發光組件
US10829687B2 (en) Additive stabilized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US10836960B2 (en) Additive stabilized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TWI818279B (zh) 固體聚合物組成物、自支撐膜及發光裝置
JP7425823B2 (ja) 改良ルミネッセントコンポーネント
JP2023544924A (ja) 発光コンポーネント及び発光デバイ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