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9028B - 自攻螺釘之滾軋模 - Google Patents

自攻螺釘之滾軋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9028B
TWI749028B TW106123631A TW106123631A TWI749028B TW I749028 B TWI749028 B TW I749028B TW 106123631 A TW106123631 A TW 106123631A TW 106123631 A TW106123631 A TW 106123631A TW I749028 B TWI749028 B TW I7490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thread
self
rolling
scre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3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8739A (zh
Inventor
若井猛正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若井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若井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若井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8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8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9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9028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自攻螺釘之滾軋模,此自攻螺釘可圓滑地進行擰入,且可有效地防止木質構件之裂紋產生。 用於滾軋自攻螺釘之模11,該自攻螺釘在一端具有尖銳尖端、另一端具有頭部之軸部之設有螺牙之部分,形成有分斷螺牙且到達至螺牙之谷部之深度之切削槽,並且在固定模11a之螺牙加工面12之後端側之位置設置前述切削槽之槽成形部14,該槽成形部14藉由沿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配置之槽加工部分15,與相對於前述槽加工部分15並列配置於螺釘材料之頭部4側之位置、且相對於槽加工部分15之槽加工面15a凹入之退刀槽16而形成。

Description

自攻螺釘之滾軋模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自攻螺釘之滾軋模,該自攻螺釘在軸部之一端具有尖銳尖端、在另一端具有頭部,且在該軸部之外周面自尖銳尖端朝向頭部側設置有螺牙,在前述軸部之設有螺牙部分之中途,形成有分斷螺牙且到達至螺牙之谷部之深度的切削槽。
例如,已知一種自攻螺釘,其在用於木質構件之緊固之螺紋中,在將一端設為尖銳尖端之軸部之外周面,自尖銳尖端朝向頭部側設置螺牙,在該軸部之尖端側或中途之位置,形成切削木質構件之切刃槽及分斷螺牙之切削槽,藉由前述尖銳尖端之侵入性與切刃槽及切削槽之切削作用,可順滑地進行擰入,且可防止木質構件產生裂痕。 又,相對於如上述之尖銳尖端之自攻螺釘,雖亦有提議將軸部之尖端設為平坦面之自攻螺釘,但在擰入如此之自攻螺釘時,有不得不預先在木質構件上穿孔導孔之不便,相對於此,具有尖銳尖端之自攻螺釘由於可直接擰入木質構件,且緊固時之操作性優異故為常用。 自量產性之點出發,如上述之自攻螺釘之製造藉由使用模之滾軋為普遍,但在該形成自攻螺釘之切刃槽及切削槽之方法中,有在螺釘本體之滾軋後進行之切削加工和與在螺釘本體之滾軋工序同時地進行之滾軋形成,前者之切削加工另外須要切削加工設備,且由於工序數之増加,花費多餘之加工時間,造成製品之成本上漲,因此,可解決切削加工之問題點之後者之滾軋形成漸漸成為主流(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3)。 專利文獻1與2係用於製造軸部之尖端為平坦面、在該軸部之尖端部周圍具有複數個切刃槽之自攻螺釘的滾軋模,模包含固定模與移動模之組合,具有在任一者之模之螺牙加工面之中途,在下半部之位置設置有前述切刃槽之成形部之構造。 若利用上述模滾軋自攻螺釘,則利用兩模之螺牙加工面在螺釘材料之軸部形成螺牙,在其中途,成形部為分斷螺牙且以到達至軸部之谷底之深度加工切刃槽者,該成形部以下述方式被固定,即:形成槽加工面之槽形成突起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傾斜角度,前述槽形成突起之頂部自模之螺牙加工面突出,且該成型部納入於設置於模之切口。 專利文獻3係用於製造軸部之一端為尖銳尖端、在前述軸部之中途具有分斷螺牙之切削槽之自攻螺釘的滾軋模,模包含固定模與移動模之組合,採用在任一者之模之螺牙加工面之後端側之位置,沿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設置前述切削槽之成形部之構造。 若利用上述模滾軋自攻螺釘,則利用兩模之螺牙加工面在螺釘材料之軸部形成螺牙,在該結束之工序中,成形部為加工分斷螺牙之切削槽者,前述成形部與模本體一體地設置,或嵌入固定於形成於模之切口,形成切削槽加工面之切削槽形成突起在上下方向上垂直,該切削槽形成突起之頂部自模之螺牙加工面突出。 且說,在上述自攻螺釘之滾軋中,在與相對於螺釘本體之螺牙一起滾軋切刃槽及切削槽之情形下,相對於螺釘本體之軸部,利用槽形成突起及切削槽形成突起壓入意圖形成切刃槽及切削槽之部分而形成,由於被壓入之部分壓入有螺釘材料而被壓潰,故該部分之螺釘材料藉由在軸部之上下軸向上流動,成為形成軸部之材料之一部分。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59-12610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6-27777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實開平1-14364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且說,如專利文獻1與2般,軸部之尖端形成為平坦面,於製造在該軸部之尖端部周圍具有複數個切刃槽之自攻螺釘的滾軋模中,為了在軸部之尖端確保平坦面,一對模之對向之螺牙加工面形成如使下部解放為寬廣、減少軸部尖端之聚攏量而不封閉之構造。 因此,在相對於軸部滾軋切刃槽之情形下,形成切刃槽之部分之被壓入之螺釘材料在軸部之上下軸向上流動,由於在軸部之尖端側沒有模之封閉,故朝向被壓入之螺釘材料之軸部尖端側之流動變得順暢,因此,可使因軸部尖端側之螺釘材料之流入而產生之擴徑力朝尖端側分散,而在切刃槽之滾軋時不對模施加過多之負荷,因此,可維持模之耐久性、防止裂痕產生,從而可製造具有較螺牙之谷底更深之切刃槽的自攻螺釘。 相對於此,在軸部之一端為尖銳尖端之自攻螺釘之滾軋模中,為了成形炮彈形之尖銳尖端,一對模係構成為:其對向之螺牙加工面之下部形成為彼此介以些微之間隙而接近之接近面之構造,且在實質上封閉軸部之尖端側並阻止朝向尖端之螺釘材料之流動來作滾軋。 在利用如此之構造之模,於靠近軸部之尖銳尖端之位置加工較螺牙之谷底更深之切削槽之情形下,相當於切削槽之部分之被壓入之螺釘材料流至切削槽之上部與下部,但如上述般,由於經滾軋之螺釘本體之軸部之尖銳尖端側以不朝軸向尖端側延伸之方式由模封閉,故較所壓入之螺釘材料之切削槽更靠下部處朝向軸部之尖端之流動變得困難從而失去可供流入處,因此,較切削槽更靠下部之螺釘材料朝軸部上方流動。 又,較上述切削槽更靠上部之螺釘材料雖朝軸部之頭部側流動,但由於較軸部之切削槽,上部係夾於模之間,且軸部與螺牙被加工並被滾壓,故在較切削槽更靠上部側吸收意圖較切削槽更朝下部處流動之螺釘材料有所困難,因此,在利用模之下部成形尖銳尖端之部分中,意圖朝尖端側流動之螺釘材料導致尖銳尖端意圖過度地擴徑,由此對模之下部施加過多之擴張力,以此為原因導致模產生裂痕,或即便未產生裂痕之情形下尖銳尖端附近之成形仍出現不良等。 進而,由於模之對向之螺牙加工面之上部成為開狀態,故容許自切削槽朝頭部側之材料之流入,特別是不至於對模施加過多之力,但在加上意圖朝尖端側流動之螺釘材料朝頭部側流入之情形下,有螺紋全長之最終尺寸大幅度混亂之問題,因此,在使用具有尖銳尖端之自攻螺釘之模的滾軋中,在同時地形成切削槽時,有必要儘可能地抑制朝螺釘材料之軸部之流動量產生,因而,先前如專利文獻3般,僅可製造在螺牙上,以分斷該螺牙之方式設有較谷底更淺之切削槽之具有尖銳尖端的自攻螺釘。 並且,如上述般,在螺牙設有較谷底更淺之切削槽之自攻螺釘由於僅僅為分斷螺牙之中途者,故僅有與螺牙之剖面形狀配合之切削功能,在擰入時僅切削螺牙之螺進軌跡之部分,並且,由於沒有使產生之切削屑排出之功能,故切削屑因咬入木質構件與軸部之間從而成為相對於擰入之阻力要素,從而無法使擰入圓滑地進行,或無法充分地達成用於防止木質構件發生裂痕之目的。 此處,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滾軋模,其可利用滾軋製造自攻螺釘,該自攻螺釘在軸部具有較谷部更深之切削槽,可有效地進行擰入時之切削效率之提高與切削屑之處理,且具有可充分達成擰入之圓滑化與防止木質構件之裂紋產生之尖銳尖端。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如上述之課題,技術方案1之發明係一種模,該模係用於滾軋自攻螺釘者,該自攻螺釘在一端具有尖銳尖端、另一端具有頭部之軸部之外周面,自尖銳尖端朝向頭部側設置有螺牙,在前述軸部之設有螺牙之部分之中途,形成有分斷螺牙且到達至螺牙之谷部之深度之切削槽,並且前述模包含固定模與移動模之組合,在任一者之模之螺牙加工面之後端側之位置設置前述切削槽之成形部,該成形部藉由沿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而配置之槽加工部分,與相對於前述槽加工部分配置於螺釘材料之頭部側之位置、相對於槽加工部分之槽加工面凹入之退刀槽而形成。 技術方案2之發明係上述成形部採用以下配置者,即將上述槽加工部分設置於模之上部與下部之位置,下部槽加工部分與上部槽加工部分夾著設置於其間之退刀槽而上下地分斷。 技術方案3之發明係上述成形部之槽加工部分具有形成槽加工面之槽形成突起之頂部自模之螺牙加工面突出之高度者。 技術方案4之發明係上述槽加工部分之槽加工面沿相對於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自上游側至下游側,形成為上行傾斜部與中間平坦部及下行傾斜部,前述上行傾斜部設定於1~2.5°之範圍,下行傾斜部設定於2~4°之範圍者。 技術方案5之發明係上述槽加工部分之槽加工面之沿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之長度在將下行傾斜部之長度設為1之情形下,將上行傾斜部設定為1.5~2倍之長度,將中間平坦部設定為2.4~3倍之長度者。 技術方案6之發明係沿上述退刀槽之螺釘材料之軸向之寬度設定為滾軋之自攻螺釘之螺牙之1節距以上且未達3節距者。 技術方案7之發明係上述槽加工部分與退刀槽相對於模配置於自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之後半直至即將到達最終工序前為止之間,在該退刀槽之後端與模之螺牙加工面之後端之間設置有精加工用螺牙加工面者。 此處,上述固定模與移動模按照各自之螺牙加工面以可加工自攻螺釘之軸部之間隔而對向之方式配置,兩螺牙加工面之螺釘材料之相當於尖端側之下部以可成形尖銳尖端方式呈彼此接近之形狀,該螺牙加工面係以下述狀態設置,即用於將谷部精加工為特定之直徑而形成螺牙之突起部與谷槽交互地並列之狀態,且前述突起部與谷槽在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上呈特定之傾斜角度。 上述槽加工部分之槽加工面係將以較模之突起部更陡之角度傾斜之槽形成突起與谷槽沿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交互地並列設置而形成,該槽加工部分與退刀槽具有軸部沿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旋轉數周之長度,該等槽加工部分與退刀槽一體地形成而成為角形之塊狀,另一方面,以容納於模之在螺牙加工面上設置於滾軋方向之後端側之凹缺部或角孔之方式固定配置,槽加工部分對螺釘材料,在經過螺牙形成之後半直至即將到達最終工序前為止之間,形成分斷螺牙且到達至螺牙之谷部而凹入之深度之切削槽。 [發明之效果] 根據該發明,在用於滾軋具有尖銳尖端之自攻螺釘之模中,由於在模之螺牙加工面之後端側之位置設置切削槽之成形部,且將該成形部利用槽加工部分與相對於前述槽加工部分滾軋之設置於螺釘之頭部側之位置之退刀槽而形成,故在利用螺釘材料之軸部,於尖銳尖端側之位置加工在槽加工部分到達至螺牙之谷部之深度之切削槽之情形下,由於相對於軸部、前述切削槽之頭部側之位置成為退刀槽,故在槽形成時可藉由退刀槽確保不對軸部施加壓入壓力之部分,且被壓入之螺釘材料可流動至該部分,因此可抑制朝尖銳尖端側之材料之流動,而不對形成兩模之尖銳尖端之部分施加過度之壓力,且可防止模之裂痕之產生及尖銳尖端之成形不良之產生,從而具有在尖銳尖端之附近分斷螺牙且到達至該螺牙之谷部而凹入之深度之切削槽的自攻螺釘之滾軋成為可能。 又,即便加工到達至螺牙之谷部而凹入之深度之切削槽,亦可利用軸部之退刀槽在未施加滾壓之部分高效地阻止壓潰之材料之流動,藉此,可抑制相對於螺釘之軸部全長之尺寸混亂之產生,從而可滾軋具有長度精度優異之尖銳尖端的自攻螺釘。 進而,在退刀槽之後端與模之螺牙加工面之後端之間,藉由設置精加工用螺牙加工面,即便退刀槽導致螺釘材料流入未施以滾壓之部分,仍可在前述加工面最終地修正相當於退刀槽之部分之螺牙與谷徑,從而可滾軋具有各部之尺寸精度提高且品質優異之尖銳尖端的自攻螺釘。
以下基於附圖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之形態。 圖1顯示意圖利用本發明之滾軋模製造之具有尖銳尖端之自攻螺釘1之一例,具有特定之長度與直徑之軸部2在一端具有圓錐形或炮彈型之尖銳尖端3、在另一端具有頭部4,在前述軸部2之外周面,自尖銳尖端3至頭部4側之中途之範圍設有螺牙5,螺牙5與頭部4之間成為較螺牙5之最大外徑為稍小徑之無螺紋部7,在前述軸部2之設置有螺牙5之部分之中途,於接近前述尖銳尖端3之位置與自該位置朝頭部4側之以螺牙之數節距遠離之位置之兩處,形成有分斷螺牙5之中途且到達至谷部5a而凹入之深度之切削槽6。 在圖示之情形下,顯示了自攻螺釘1之螺牙5係設定為大徑螺牙與小徑螺牙之雙螺紋,設置於自尖銳尖端3朝頭部4側之中途之範圍,且在尖銳尖端3之部分,高度朝向尖端漸減者,但亦可為將螺牙5設為單螺紋者。 上述之切削槽6係沿軸部2之軸向之長度設定為螺牙之1節距以上3節距以下,且長度方向相對於軸部2之軸向,以頭部4側之端部相對於螺牙5之擰入旋轉方向以位於擰入旋轉之後方般之1~25°之範圍之角度傾斜,進而,相對於谷部5a之凹入深度設定為0.2~0.3 mm程度,該切削槽6相對於軸部2之周向在三或四處位置分別以等間隔配置。 如此之切削槽6之長度與傾斜角度、深度及周向之配置數之設定在利用自攻螺釘1進行木質構件之緊固之情形下,係自可有效地獲得擰入時之切削效率之提高與切削屑之處理之條件推導出的較佳之一例。 圖2顯示用於滾軋上述自攻螺釘1之模11,該模11包含在螺釘材料之滾軋方向成為長之長方形的固定模11a與移動模11b之組合,設有滾壓螺釘之軸部2之間隔而對向之兩者之螺牙加工面12,係以分別形成螺牙5與谷部5a之突起部12a和谷槽12b交互地並列之狀態設置,前述突起部12a具有用於成形谷部5a之頂部為平坦之梯形之剖面形狀,相鄰之該突起部12a間成為成形螺牙5之V字狀之谷槽12b,突起部12a與谷槽12b呈沿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降低之特定之傾斜角度。 又,在固定模11a與移動模11b中,螺牙加工面12之下部位置如圖2(b)所示般,為了形成自攻螺釘1之尖銳尖端3,而沿長度方向之全長朝對方模側隆起,而成為用於使固定模11a與移動模11b之螺牙加工面12間接近之接近部13,前述螺牙加工面12之下部係突起部12a與谷槽12b之下端成為弧狀而移行至接近部13,而可在軸部2之尖端於尖銳尖端3與其之外周面加工螺牙5。 另一個模,圖示之情形係在固定模11a中,在螺牙加工面12之後端側之位置設置有切削槽6之槽成形部14,在相對於螺釘材料之螺牙形成之後半直至即將到終段工序前之間,形成分斷螺牙5且到達至谷部5a而凹入之深度之切削槽6。 上述槽成形部14由下述部分形成,即:沿螺牙加工面12之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配置於相對於軸部2之靠近尖銳尖端3之位置的槽加工部分15;相對於前述槽加工部分15並列配置於螺釘材料之頭部4側之位置,且相對於槽加工部分15之槽加工面15a凹入之退刀槽16;及相對於該退刀槽16配置於螺釘材料之頭部4側之位置之上部之槽加工部分17;且形成為下部之槽加工部分15與上部之槽加工部分17夾著退刀槽16在螺釘材料之軸向上分斷之配置。 上述槽加工部分15與17及其之間之退刀槽16成為由同一材料一體地形成且全體為角形之塊狀,相對於固定模11a以收納於設置於其後部之凹缺部或角孔18內之狀態被固定化,前述凹缺部或角孔18藉由在後端側留存固定模11a之一部分,從而抑制該固定模11a之強度降低之產生。 上述槽成形部14之槽加工部分15與17之槽形成突起19成為與上述突起部12a相同之剖面為梯形或頂部為圓弧之山形,相對於固定模11a之上下方向傾斜,該槽形成突起19之頂部具有自固定模11a之螺牙加工面12突出之高度,且該突出高度決定相對於切削槽6之谷部5a之深度。 如圖2(c)所示般,上述槽加工面15a、17a沿相對於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自上游側至下游側,形成為上行傾斜部a與中間平坦部b及下行傾斜部c,且分別設定為前述上行傾斜部a在1~2.5°範圍內、中間平坦部b與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平行、下行傾斜部c在2~4°之範圍內,並且上行傾斜部a之始端與下行傾斜部c之後端與固定模11a之螺牙加工面12一致。 進而,槽加工面15a、17a之沿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之長度在將下行傾斜部c之長度設為1之情形下,將上行傾斜部a設為1.5~2倍之長度,將中間平坦部b設為2.4~3倍之長度。 藉由設定如此之自上游側至下游側之條件,可緩和由槽形成突起19導致之切削槽6之形成時之壓入螺釘材料之衝擊產生,且可使相對於槽成形部14與固定模11a之負荷之產生有所緩和。 又,沿上述退刀槽16之螺釘材料之軸向之寬度設定為滾軋之自攻螺釘1之螺牙5之1節距以上且未達3節距,並且退刀槽16之表面高度設定為與固定模11a之螺牙加工面12之谷槽12b相同或較其更低,在螺釘材料之軸部通過槽成形部14時,使在模11之螺牙加工面12形成之螺牙5不變形或是損傷,且使模11之滾軋壓力不施加於面臨前述軸部2之退刀槽16之部分,在槽形成突起19咬入軸部2時,使朝面臨軸部2之退刀槽16之部分之螺釘材料之流動變得容易,減少朝尖銳尖端3之螺釘材料之流動量,藉此不對成形兩模11a與11b之尖銳尖端3之部分施加過度之壓力,從而提高模11a與11b之耐久性及防止裂痕之產生及尖銳尖端3之成形不良之產生。 在圖示之情形下,自攻螺釘1顯示為在尖銳尖端3側之位置與頭部4側以螺牙之1~3節距遠離之位置形成切削槽6者,滾軋該自攻螺釘1之模11顯示了其槽成形部14以槽加工部分15與17夾著退刀槽16而在螺釘材料之軸向上分斷之方式配置之例,但自攻螺釘1亦可為僅在靠近尖銳尖端3之1處之位置形成切削槽6者,滾軋如此之自攻螺釘1時之設置於模之槽成形部14省略圖2(a)之上部之槽加工部分17,只要為包含下部之槽加工部分15與退刀槽16之構造即可,相對於下部之槽加工部分15,退刀槽16位於相對於螺釘材料之軸部2加工切削槽6之部分之頭部4側,由於意圖不對軸部2之該部分施加模11之滾軋壓力,故與上述相同地,具有尖銳尖端3且凹入谷部5a之深度之切削槽6之自攻螺釘1可利用模11進行滾軋。 上述槽加工部分15、17及退刀槽16相對於模11之螺牙加工面12配置於自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之後半至即將到達最終工序前為止之間,在該退刀槽16之後端與模11之螺牙加工面12之後端之間設置精加工用螺牙加工面20,該精加工用螺牙加工面20以螺牙加工面12之突起部12a與谷槽12b為延長狀之配置留存,利用螺釘材料之軸部2修正通過退刀槽16之部分之谷部5a與螺牙5而進行精加工。 該發明之模11係如上述般之構成,在移動模11b位於退動位置之狀態下,在固定模11a與移動模11b之間,供給預先對頭部4施以加工之螺釘材料,若使移動模11b移動至前進位置,則被兩模11a與11b夾著之螺釘材料之軸部2一邊滾動一邊在兩模11a與11b之螺牙加工面12接受滾壓,藉由谷部5a聚攏而材料之一部分流入谷槽12b從而形成螺牙5,與此一起地,軸部2之尖端側在螺牙加工面12之下部聚攏,逐漸形成尖銳尖端3。另外,對於在滾軋工序之中途逐漸形成於螺釘材料之軸部、螺牙、切削槽等,賦予與完成之自攻螺釘1之該部位相同之符號予以說明。 若對螺釘材料之螺牙5之加工接近後半程,則螺釘材料之軸部2一邊滾動一邊進入槽成形部14,在朝固定模11a之後端移動期間,形成下部之槽加工部分15與上部之槽加工部分17之槽加工面15a、17a之槽形成突起19咬入軸部2而壓潰,從而形成分斷螺牙5之中途且較谷部5a更深之切削槽6。 上述槽加工部分15與17係形成槽加工面15a、17a之槽形成突起19之頂部具有自固定模11a之螺牙加工面12突出之高度,由於該槽加工面15a、17a沿相對於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自上游側至下游側形成為上行傾斜部a與中間平坦部b及下行傾斜部c,故可利用上行傾斜部a使對槽加工面15a、17a之螺牙5之咬入開始時之衝擊發生緩和而分斷螺牙5,其次,中間平坦部b在螺牙5之分斷之部分形成較谷部5a更深之切削槽6,最後,藉由利用下行傾斜部c使槽形成突起19自切削槽6遠離,從而圓滑地且高精度地逐漸形成切削槽6。 如上述般,在槽成形部14之朝軸部2之切削槽6之成型時,軸部2係槽成形部14之上下被兩模11a、11b滾壓而繼續尖銳尖端3與螺牙5之形成,在如此之狀態下,如上述般,若槽加工部分15與上部槽加工部分17之槽形成突起19咬入軸部2,則螺釘材料之壓入部分在軸向上流動。 此時,槽成形部14由於在槽加工部分15與17之間設置有退刀槽16,故相對於軸部2產生在形成切削槽6之位置相鄰且不利用兩模11a、11b被滾壓之部分,因此,按壓之螺釘材料朝軸部2之面臨前述退刀槽16之部分之流動變得容易,藉此,在利用槽成形部14進行之切削槽6之形成中,可降低朝螺釘材料之軸部2之尖銳尖端3側之流動量,藉此,不會在尖銳尖端3之成形工序中對兩模11a、11b施加過度之壓力,從而可防止兩模11a、11b之裂痕之產生及尖銳尖端3之成形不良之產生。 又,在利用上部之槽加工部分17進行之朝軸部2之中途之切削槽6之形成中,由於利用切削槽6,頭部4側被兩模11a、11b滾壓,故朝軸部2之面臨退刀槽16之部分之螺釘材料之流動變得容易,可降低螺釘材料之朝軸部2之頭部4側之流入量,因此,可抑制軸部2之長度尺寸產生變動。 進而,在模11之螺牙5之成形之滾軋工序之後半,藉由設置於固定模11a之槽成形部14,相對於面臨位於切削槽6與其之間之退刀槽16之部分的螺牙5之成形僅為移動模11b,但由於在軸部2之面臨退刀槽16之部分使材料流入而增多,故可使面臨退刀槽16之部分之螺牙5形成為與其他部分大致相同之高度。 又,在槽成形部14之切削槽6之形成中,在利用槽加工部分15與17加工至凹入谷部5a之深度之情形下,相由於對於固定模11a之螺牙加工面12,槽加工部分15與17之槽加工面15a、17a變高,故在螺牙5進入槽加工部分15與17時,有對槽成形部14施加大的負荷之憂慮。 相對於此,在本發明中,槽加工部分15與17之槽加工面15a、17a沿相對於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自上游側至下游側,藉由上行傾斜部a與中間平坦部b及下行傾斜部c形成為梯形,藉此可緩和因上行傾斜部a導致之軸部2之進入時之衝擊之產生,並減少槽成形部14之裂痕等之產生,且由於螺牙5自槽成形部14遠離時成為下行傾斜部c,故可防止螺牙5咬入模11。 進而,設置於退刀槽16之後端與模11a之螺牙加工面12之後端之間之精加工用螺牙加工面20即便退刀槽16導致螺釘材料流入未施加滾壓之部分,仍可利用前述加工面20最終地修正相當於退刀槽16之部分之螺牙5與谷部5a之徑。 自上述之固定模11a之後端側排出完成之自攻螺釘1如圖1所示般,在軸部2之一端具有尖銳尖端3、在另一端具有頭部4,在軸部2之外周面,於設有螺牙5之部分之靠近尖銳尖端3之位置與自該位置在頭部4側以螺牙之數節距遠離之位置之兩處,具有形成有分斷螺牙5之中途且到達至谷部5a之深度之切削槽6的構造。 如此之自攻螺釘1利用尖銳尖端3提高擰入位置之精度及擰入初期之螺進性,又,由於設置於螺牙5之中途之切削槽6為分斷螺牙5且凹入谷部5a之深度,故分斷螺牙5之部分之擰入旋轉之後方緣成為刃尖,在朝木質構件擰入時切削螺牙5之螺進部分,且由於凹入谷部5a之部分之擰入旋轉之後方緣成為刃尖,切削軸部2之進入部分,故可謀求切削量之増大化,並且,切削槽6收納切削屑,可抑制朝木質構件與自攻螺釘1間之切削屑之咬入所導致之擰入阻力增大。 進而,切削槽6之長度方向相對於軸部2之軸向傾斜,且其長度設定為螺牙5之1節距以上3節距以下,若長度為1節距以下則無法收納充分之量之切削屑,又,若長度為3節距以上,則朝軸部2之面臨退刀槽16之部分之材料之流入量變少,可防止該部分之中央附近之螺牙5之高度降低此問題產生。 如上述般,利用該發明之模11製造之自攻螺釘1藉由尖銳尖端3與設為在軸部2分斷螺牙5而到達至谷部5a且凹入之深度之切削槽6之相乘效果,可圓滑地進入擰入且有效地防止木質構件之裂痕產生。
1‧‧‧自攻螺釘2‧‧‧軸部3‧‧‧尖銳尖端4‧‧‧頭部5‧‧‧螺牙5a‧‧‧谷部6‧‧‧切削槽7‧‧‧無螺紋部11‧‧‧模11a‧‧‧固定模11b‧‧‧移動模12‧‧‧螺牙加工面12a‧‧‧突起部12b‧‧‧谷槽13‧‧‧接近部14‧‧‧槽成形部15‧‧‧槽加工部分15a‧‧‧槽加工面16‧‧‧退刀槽17‧‧‧槽加工部分17a‧‧‧槽加工面18‧‧‧角孔19‧‧‧槽形成突起20‧‧‧精加工用螺牙加工面a‧‧‧箭頭b‧‧‧箭頭c‧‧‧箭頭
圖1(a)係利用本發明之模製造之具有尖銳尖端之自攻螺釘之前視圖,圖1(b)係圖1(a)之箭頭b-b之擴大橫剖視圖。 圖2(a)係顯示本發明之模之一個模之前視圖,圖2(b)係圖2(a)之箭頭b-b之擴大縱剖側視圖,圖2(c)係圖2(a)之箭頭c-c之擴大之橫剖視圖。
11‧‧‧模
11a‧‧‧固定模
11b‧‧‧移動模
12‧‧‧螺牙加工面
12a‧‧‧突起部
12b‧‧‧谷槽
13‧‧‧接近部
14‧‧‧槽成形部
15‧‧‧槽加工部分
15a‧‧‧槽加工面
16‧‧‧退刀槽
17‧‧‧槽加工部分
17a‧‧‧槽加工面
18‧‧‧角孔
19‧‧‧槽形成突起
20‧‧‧精加工用螺牙加工面
a‧‧‧箭頭
b‧‧‧箭頭
c‧‧‧箭頭

Claims (7)

  1. 一種自攻螺釘之滾軋模,該模係用於滾軋自攻螺釘者,該自攻螺釘在一端具有尖銳尖端、另一端具有頭部之軸部之外周面,自尖銳尖端朝向頭部側設置有螺牙,在前述軸部之設有螺牙之部分之中途,形成有分斷螺牙且到達至螺牙之谷部之深度之切削槽,並且前述模包含固定模與移動模之組合,在任一者之模之螺牙加工面之後端側之位置設置前述切削槽之成形部,該成形部藉由沿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而配置之槽加工部分,與相對於前述槽加工部分並列配置於螺釘材料之頭部側之位置、且相對於槽加工部分之槽加工面凹入之退刀槽而形成。
  2. 如請求項1之自攻螺釘之滾軋模,其中上述成形部採用以下配置,即將上述槽加工部分設置於模之上部與下部之位置,下部槽加工部分與上部槽加工部分夾著設置於其之間之退刀槽而上下地分斷。
  3. 如請求項1或2之自攻螺釘之滾軋模,其中上述成形部之槽加工部分具有形成槽加工面之槽形成突起之頂部自模之螺牙加工面突出之高度。
  4. 如請求項1或2之自攻螺釘之滾軋模,其中上述槽加工部分之槽加工面沿相對於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自上游側至下游側,形成為上行傾斜部與中間平坦部及下行傾斜部,前述上行傾斜部設定於1~2.5°之範圍,下行傾斜部設定於2~4°之範圍。
  5. 如請求項4之自攻螺釘之滾軋模,其中上述槽加工部分之槽加工面之沿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之長度在將上述下行傾斜部之長度設為1之情形下,將上述上行傾斜部設定為1.5~2倍之長度,將上述中間平坦部設定為2.4~3倍之長度。
  6. 如請求項1或2之自攻螺釘之滾軋模,其中沿上述退刀槽之螺釘材料之軸向之寬度設定為滾軋之自攻螺釘之螺牙之1節距以上且未達3節距。
  7. 如請求項1或2之自攻螺釘之滾軋模,其中上述槽加工部分與退刀槽相對於模配置於自螺釘材料之滾動方向之後半直至即將到達最終工序前為止之間,在該退刀槽之後端與模之螺牙加工面之後端之間設置有精加工用螺牙加工面。
TW106123631A 2017-04-28 2017-07-14 自攻螺釘之滾軋模 TWI7490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9126 2017-04-28
JP2017089126 2017-04-28
JP2017117635A JP6894592B2 (ja) 2017-04-28 2017-06-15 自穿孔ねじの転造ダイス
JP??2017-117635 2017-06-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8739A TW201838739A (zh) 2018-11-01
TWI749028B true TWI749028B (zh) 2021-12-11

Family

ID=64477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3631A TWI749028B (zh) 2017-04-28 2017-07-14 自攻螺釘之滾軋模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94592B2 (zh)
TW (1) TWI7490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9555B (zh) * 2020-10-16 2022-07-01 精法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扣件製造方法
DE102020130085B3 (de) 2020-11-13 2022-04-28 Essence Method Refine Co., Ltd. Methode zur herstellung eines multifunktionellen befestigungselement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8070A (en) * 1983-07-01 1989-01-17 Colt Industries Operating Corporation Combined thread rolling dies
US5182937A (en) * 1991-09-17 1993-02-02 Quamco, Inc. Seam-free thread rolling dies
TW385264B (en) * 1997-08-08 2000-03-21 Pcc Spec Prod Inc Flat thread rolling die for pointed screws
TW561078B (en) * 2001-06-07 2003-11-11 Fairchild Holding Corp Improved thread roll dies
JP2015199096A (ja) * 2014-04-08 2015-11-12 株式会社NejiLaw 両ねじ体転造用ダイス構造、両ねじ体調整用ダイス構造、両ねじ体転造方法、両ねじ体調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8918Y2 (zh) * 1988-03-29 1992-09-11
JPH02280935A (ja) * 1989-04-19 1990-11-16 O S G Kk 転造ダイス
JP4145716B2 (ja) * 2003-05-23 2008-09-03 若井産業株式会社 深溝付きスクリュウの転造ダイスと深溝付きスクリュウの製造方法
KR20090015444A (ko) * 2007-08-08 2009-02-12 진 배 김 태핑나사가공용 평판형 전조다이스
JP2017067190A (ja) * 2015-09-30 2017-04-06 若井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木ね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8070A (en) * 1983-07-01 1989-01-17 Colt Industries Operating Corporation Combined thread rolling dies
US5182937A (en) * 1991-09-17 1993-02-02 Quamco, Inc. Seam-free thread rolling dies
TW385264B (en) * 1997-08-08 2000-03-21 Pcc Spec Prod Inc Flat thread rolling die for pointed screws
TW561078B (en) * 2001-06-07 2003-11-11 Fairchild Holding Corp Improved thread roll dies
JP2015199096A (ja) * 2014-04-08 2015-11-12 株式会社NejiLaw 両ねじ体転造用ダイス構造、両ねじ体調整用ダイス構造、両ねじ体転造方法、両ねじ体調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94592B2 (ja) 2021-06-30
JP2018187674A (ja) 2018-11-29
TW201838739A (zh) 2018-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94430A (en) Thread-forming screw with step taper
TWI749028B (zh) 自攻螺釘之滾軋模
KR20130030280A (ko) 체결 나사
US3218905A (en) Self-tapping or thread-forming screw
CN105937534B (zh) 一种自攻螺钉以及制造所述自攻螺钉的方法
CN204449526U (zh) 劈挤压丝锥
US4546639A (en) Thread rolling dies for forming self tapping screws and the like
CN104668672B (zh) 一种劈挤压丝锥
US10337548B2 (en) Crack-proof screw
US4259758A (en) Method of making a self-tapping screw
JP2013238282A (ja) アンカービス及びねじ転造平ダイス
KR101197169B1 (ko) 나사부 절단 금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크류 전조 금형 장치
TWI611112B (zh) 自攻螺絲結構
TWI766157B (zh) 平模
JP4145716B2 (ja) 深溝付きスクリュウの転造ダイスと深溝付きスクリュウの製造方法
GB2063740A (en) Milling thread rolling dies
WO2016148031A1 (ja) H形鋼の製造方法
JP3960845B2 (ja) 深溝付きスクリュウの転造ダイスと深溝付きスクリュウの製造方法
JP7148588B2 (ja) 拡孔部を有するネジ
JP6889348B2 (ja) ドリルねじの転造ダイス
AU738734B2 (en) Flat thread rolling die for pointed screws
US3167979A (en) Dies for rotary die thread rolling machines
RU2354487C1 (ru)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накатывания резьбы
JP5923820B2 (ja) 雄ねじ製造方法
CA1124964A (en) Dies for making thread-forming screw with step t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