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5419B - 傳輸信號的方法和設備 - Google Patents

傳輸信號的方法和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5419B
TWI745419B TW106128833A TW106128833A TWI745419B TW I745419 B TWI745419 B TW I745419B TW 106128833 A TW106128833 A TW 106128833A TW 106128833 A TW106128833 A TW 106128833A TW I745419 B TWI745419 B TW I7454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nsmissions
frequency band
patent application
sco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8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5093A (zh
Inventor
唐海
許華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5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5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5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541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01Q3/3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 H01Q3/4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with phasing matri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Abstract

一種傳輸信號的方法和設備,該方法包括:第一設備根據傳輸信號所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或工作頻段,確定傳輸該信號所採用的波束數量或確定該信號的傳輸個數N,N為正整數;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與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和設備,能夠根據終端設備與網絡之間的傳輸特性靈活確定用於傳輸信號的波束數量或確定該信號的傳輸個數,以獲得更好的賦形增益。

Description

傳輸信號的方法和設備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傳輸信號的方法和設備。
多天線(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簡稱「MIMO」)技術是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簡稱「LTE」)系統的核心技術之一,可以大幅提高系統的傳輸速率。波束賦形就是一種基於天線陣列的信號預處理技術,通過調整各天線陣元上發送信號的權值,產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
現有技術中,基站和終端設備之間用於傳輸信號的波束數量通常是預配置的,比較單一,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不斷演進,極待一種新的傳輸信號的方法,能夠根據終端設備與基站之間的傳輸特性靈活確定用於傳輸信號的波束數量,以獲得更好的賦形增益。
有鑒於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傳輸信號的方法和設備,能夠根據終端設備與網絡設備之間的傳輸特性靈活確定用於傳輸信號的波束數量或該信號的傳輸個數,以獲得更好的賦形增益。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傳輸信號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第一設備根據傳輸信號所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或工作頻段,確定傳輸該信號所採用的波束數量或確定該信號的傳輸個數N,N為正整數;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與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
根據傳輸信號所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或工作頻段,能夠靈活確定波束數量或信號的傳輸個數,從而可以獲得更好的賦形增益。
可選地,信號的傳輸個數可以使用資源數量表示。例如,信道狀態信息-參考信號(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簡稱「CSI-RS」)資源數量。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該第一設備根據傳輸信號所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或該工作頻段,確定傳輸該信號所採用的波束數量或確定該信號的傳輸個數N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設備從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中確定該基礎參數集,或從至少一個工作頻段中確定該工作頻段。
由於不同的基礎參數集或工作頻段通常對應不同的波束寬度,在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有多個基礎參數集或多個工作頻段時,可以支持不同的波束寬度下使用不同數量的波束進行波束賦形,從而在信號開銷和賦形增益之間進行很好的折中。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設備根據傳輸信號所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或工作頻段,確定傳輸該信號所採用的波束數量或確定該信號的傳輸個數N,包括:該第一設備根據該基礎參數集以及預設的第一對應關係,確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該第一對應關係為該基礎參數集與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的對應關係;或該第一設備根據該工作頻段以及預設的第二對應關係,確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該第二對應關係為該工作頻段與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的對應關係。
可選地,該第一對應關係或該第二對應關係可以由網絡設備和終端設備之間預先約定好,也可以由網絡設備配置,通過信令指示給終端設備。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與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包括: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確定與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對應的物理資源或序列資源;該第一設備在該物理資源上或採用該序列資源與該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
可選地,波束數量或傳輸個數N與物理資源或序列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可以由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預先約定好。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與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包括: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向該第二設備發送經過該波束數量對應的波束賦形之後的該信號;或該第一設備接收該第二設備發送的經過該波束數量對應的波束賦形之後的該信號。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設備根據該傳輸個數N,與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包括:該第一設備根據該傳輸個數N,向該第二設備發送N個該信號;或該第一設備接收該第二設備根據該傳輸個數N發送的N個該信號。
可選地,該N個該信號採用不同的波束進行賦形,其中,N為大於1的正整數。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與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之後,該方法還包括: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接收該第二設備發送的反饋信息,或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向該第二設備發送反饋信息,其中,該反饋信息用於指示該波束數量對應的波束集合中的第一波束,或該傳輸個數N對應的信號集合中的第一信號。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反饋信息包括該第一波束的波束標識和/或與該波束標識對應的信道狀態信息CSI,或該反饋信息包括該第一信號的信號標識和/或與該信號標識對應的信道狀態信息CSI。
可選地,該CSI可以是秩指示(rank indication,簡稱「RI」)、預編碼矩陣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簡稱「PMI」)、信道質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簡稱「CQI」)等中的至少一種。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信號包括以下信號中的至少一種信號:同步信號、廣播信號、隨機接入信號和下行參考信號。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基礎參數集包括以下至少一個參數:子載波間隔、系統帶寬對應的子載波數、物理資源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簡稱「PRB」)對應的子載波數、正交頻分復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簡稱「OFDM」)的符號長度、生成OFDM信號所用的快速傅里葉變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簡稱「FFT」)或快速傅里葉逆變換(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簡稱「IFFT」)的點數、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簡稱「TTI」)包含的該OFDM符號數、預定時間段內包含的該TTI個數和信號前綴類型。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設備從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中確定該基礎參數集,包括:該第一設備根據該第二設備發送的指示信息,確定該基礎參數集,該指示信息用於指示該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中的一個基礎參數集;或,該第一設備根據傳輸數據的業務類型或工作頻點,從該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中確定該基礎參數集;或,該第一設備通過盲檢該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確定該基礎參數集。
可選地,基礎參數集也可以是網絡設備預配置的,基礎參數集也可以通過盲檢獲得。
可選地,該第一設備為網絡設備,該第二設備為終端設備;或該第一設備為終端設備,該第二設備為網絡設備;或該第一設備為終端設備,該第二設備為終端設備。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終端包括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單元。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網絡設備,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終端包括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單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設備,該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收發器和總線系統。其中,存儲器、處理器和收發器通過總線系統相連,該存儲器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用於執行該存儲器存儲的指令,當該指令被執行時,該處理器執行第一方面的方法,並控制收發器接收輸入的數據和信息,輸出操作結果等數據。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存儲介質,用於儲存為上述方法所用的計算機軟件指令,其包含用於執行上述方面所設計的程式。
本發明中,終端設備、網絡設備的名字對設備本身不構成限定,在實際實現中,這些設備可以以其他名稱出現。只要各個設備的功能和本發明類似,屬於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
本發明的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實施例的描述中會更加簡明易懂。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圖式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所描述的圖式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圖式獲得其他的圖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圖式,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應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各種通信系統,例如:全球移動通訊(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簡稱「GSM」)系統、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CDMA」)系統、寬帶碼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WCDMA」)系統、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簡稱「GPRS」)、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簡稱「LTE」)系統、LTE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簡稱「FDD」)系統、LTE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簡稱「TDD」)、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簡稱「UMTS」)、全球互聯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簡稱「WiMAX」)通信系統或未來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簡稱「5G」)系統等。
特別地,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各種基於非正交多址接入技術的通信系統,例如稀疏碼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簡稱「SCMA」)系統、低密度簽名(low density signature,簡稱「LDS」)系統等,當然SCMA系統和LDS系統在通信領域也可以被稱為其他名稱;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採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技術的多載波傳輸系統,例如採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技術正交頻分復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簡稱「OFDM」)、濾波器組多載波(filter bank multi-carrier,簡稱「FBMC」)、通用頻分復用(generaliz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簡稱「GFDM」)、濾波正交頻分復用(filtered-OFDM,簡稱「F-OFDM」)系統等。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終端設備可以指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簡稱「UE」)、接入終端、用戶單元、用戶站、移動站、移動台、遠方站、遠程終端、移動設備、用戶終端、終端、無線通信設備、用戶代理或用戶裝置。接入終端可以是蜂窩電話、無繩電話、會話啓動協議(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簡稱「SIP」)電話、無線本地環路(wireless local loop,簡稱「WLL」)站、個人數字處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簡稱「PDA」)、具有無線通信功能的手持設備、計算設備或連接到無線調制解調器的其它處理設備、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未來5G網絡中的終端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公用陸地移動通信網絡(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簡稱「PLMN」)中的終端設備等,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定。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網絡設備可以是用於與終端設備通信的設備,該網絡設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簡稱「BTS」),也可以是WCDMA系統中的基站(nodeB,簡稱「NB」),還可以是LTE系統中的演進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簡稱「eNB」或「eNodeB」),還可以是雲無線接入網絡(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簡稱「CRAN」)場景下的無線控制器,或者該網絡設備可以為中繼站、接入點、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以及未來5G網絡中的網絡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PLMN網絡中的網絡設備等,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定。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第一設備可以是網絡側設備,也可以是終端設備;第二設備可以是網絡側設備,也可以是終端設備,本發明對此不夠成限定。
圖1是本發明一個應用場景的示意圖。圖1中的通信系統可以包括終端設備10和網絡設備20。網絡設備20用於為終端設備10提供通信服務並接入核心網,終端設備10通過搜索網絡設備20發送的同步信號、廣播信號等而接入網絡,從而進行與網絡的通信。圖1中所示出的箭頭可以表示通過終端設備10與網絡設備20之間的蜂窩鏈路進行的上/下行傳輸。
在5G系統中,需要支持在高頻段(中心頻率在6GHz以上,典型的比如28GHz)進行數據傳輸,以達到5G對傳輸速率的要求。在高頻段進行數據傳輸時,為了達到更高的傳輸速率,需要採用多天線(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簡稱「MIMO」)技術。在高頻採用MIMO技術對天線的射頻器件要求很高,天線的硬件成本(比如模/數A/D,數/模D/A轉換器)也會大大增加。為了降低成本,在高頻段通常採用混合波束賦形的方式來減少收發射頻單元的數量。如圖2所示,數據信號在經過數字波束賦形後,形成每個射頻單元的數字發送信號,通過數模轉換器變成模擬信號。每個射頻單元對應的模擬信號經過不同的相移器,形成模擬賦形信號在不同的天線單元上傳輸,從而實現在模擬域進行波束賦形。通過這種混合波束賦形的方法可以降低射頻通道的數量,從而降低硬件成本,同時還能獲得賦形增益。不僅在發送端,在接收端也可以採用類似的方法通過模擬接收賦形來降低接收通道數量。
一般情況下,波束越寬,需要的波束越少;反之,則需要的波束越多。而波束的寬度則與採用的子載波間隔和工作頻段等因素有關,例如,工作頻段越高則相應波束寬度越窄,故需要的波束也越多。
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信號的方法100的示意性框圖。如圖3所示,該方法100包括下列步驟:
S110,第一設備根據傳輸信號所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或工作頻段,確定傳輸該信號所採用的波束數量或確定所述信號的傳輸個數N,N為正整數;
S120,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與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
首先,需要說明以下幾點:
一、這裡的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可以分別是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也可以分別是終端設備和終端設備,為了描述方面,下面以在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之間傳輸信號為例進行說明。
二、這裡的信號可以是上行信號,也可以是下行信號。可以是同步信號、可以是如物理廣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簡稱「PBCH」)、系統信息塊(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簡稱「SIB」)等廣播信號、也可也以是隨機接入信號、還可以是CSI-RS、解調參考信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簡稱「DMRS」)等下行參考信號。
三、這裡的波束數量和傳輸個數N是一一對應的。具體地,經過N個波束可以獲得N個波束賦形的信號。
四、這裡的與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是指跟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收發。可以是第一設備接收第二設備發送的該信號,也可以是第一設備向第二設備發送該信號。
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演進,未來通信系統中需要多樣化的業務種類,LTE系統中採用單一的子載波寬度已經無法滿足通信需求。與LTE系統不同,為了保持系統靈活性和前向兼容性,5G等未來無線通信系統中一個載波/小區/無線傳輸節點(transmit receive point,簡稱「TRP」)中可以有多種基礎參數集(numerology)或工作頻段。例如,不同的numerology通常採用不同的載波間隔,因此,不同的基礎參數集或不同的工作頻段對應不同的波束寬度,在5G等未來無限通信系統中,則需要一種新的傳輸信號的方法,能夠支持在不同波束寬度下使用不同數量的波束進行波束賦形,從而在信號開銷和賦形增益之間進行很好的折中。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在該第一設備根據傳輸信號所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或該工作頻段,確定傳輸該信號所採用的波束數量或確定該信號的傳輸個數N之前,該方法100還包括:該第一設備從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中確定該基礎參數集,或從至少一個工作頻段中確定該工作頻段。
具體地,該第一設備從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中確定該基礎參數集,包括:該第一設備根據該第二設備發送的指示信息,確定該基礎參數集,該指示信息用於指示該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中的一個基礎參數集;或該第一設備根據傳輸數據的業務類型或工作頻點,從該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中確定該基礎參數集;或該第一設備通過盲檢該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確定該基礎參數集。
應理解,上述基礎參數集可以是由第一設備根據自身傳輸參數(比如說當前信號的業務類型或工作頻點)確定的,也可以是從配置在第一設備的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中選出來的,還可以是由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預先約定好的,還可以是第二設備將從配置在第二設備的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中選出來的基礎參數集並告知第一設備等,上述基礎參數集也可以是由第一設備通過盲檢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獲得,本發明對第一設備獲取基礎參數集的方式不作限定。舉例來說,終端設備可以從一個預定義的子載波間隔集合中,分別盲檢其中的每個子載波間隔,直到檢測出採用某個子載波間隔傳輸的信號。又例如,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可以預先約定不同的工作頻點對應的基礎參數集,終端設備可以根據當前傳輸數據的工作頻點確定對應的基礎參數集。
還應理解,上述工作頻段即當前傳輸信號所用的頻帶或頻點範圍或某個頻點,比如可以是0~6GHz,6~28GHz,28~40GHz,40~60GHz及60GHz以上等。
可選地,上述基礎參數集可以包括至少一個參數,具體包括以下參數中的至少一種:
子載波間隔、特定帶寬下的子載波數目、物理資源塊PRB中的子載波數、正交頻分復用OFDM符號的長度、用於生成OFDM信號的傅里葉變換例如快速傅里葉變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簡稱「FFT」)或傅里葉逆變換例如快速逆傅里葉變換(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簡稱「IFFT」)的點數、傳輸時間間隔TTI中的OFDM符號數、特定時間長度內包含的TTI的個數和信號前綴類型。更具體地,該至少一個參數可以為用於確定傳輸信號的時頻資源的參數。
其中,子載波間隔指相鄰子載波的頻率間隔,例如15kHz,60kHz等;特定帶寬下的子載波數目例如為每個可能的系統帶寬對應的子載波數;PRB中包含的子載波數例如典型的可以是12的整數倍;TTI中包含的OFDM符號數例如典型的可以是14的整數倍;一定時間單位內包含的TTI數可以指1ms或者10ms的時間長度內包含的TTI數目;信號前綴長度例如信號的循環前綴的時間長度,或者循環前綴使用常規CP還是使用擴展CP。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第一設備根據傳輸信號所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或該工作頻段,確定傳輸該信號所採用的波束數量或確定所述信號的傳輸個數N,包括:該第一設備根據該基礎參數集以及預設的第一對應關係,確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該第一對應關係為該基礎參數集與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的對應關係;或該第一設備根據該工作頻段以及預設的第二對應關係,確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該第二對應關係為該工作頻段與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的對應關係。
可選地,該第一設備還可以根據所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工作頻段以及第三對應關係,確定波束數量或傳輸個數N。該第三對應關係可以是基礎參數集、工作頻段以及波束數量這三者的對應關係,也可以是基礎參數集、工作頻段以及信號數量這三者的對應關係。
應理解,上述對應關係可以由網絡設備指示給終端設備,也可以是由網絡設備和終端設備預先約定好。下面以表1~表3中的對應關係為例進行詳細說明。 【表1】
Figure 106128833-A0304-0001
【表2】
Figure 106128833-A0304-0002
【表3】
Figure 106128833-A0304-0003
例如,若由終端設備向網絡設備傳輸隨機接入信號,且此時終端設備根據自身的傳輸特性,或者通過盲檢多個子載波間隔,能夠確定出傳輸該隨機接入信號所採用的子載波間隔是15kHz,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可以預先約定好上述表1並存儲在終端設備和/或網絡設備中,從而終端設備和/或網絡設備可以根據表1確定出傳輸該隨機接入信號所採用的波束數量或者傳輸該隨機接入信號所對應的傳輸個數為4。再例如,若由網絡設備向終端設備傳輸下行參考信號,如CSI-RS,網絡設備可以根據自身的傳輸特性,或者通過盲檢多個子載波間隔,確定出傳輸該CSI-RS所採用的工作頻段為6-28GHz,類似地,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可以預先約定好上述表3並存儲在終端設備和/或網絡設備中,從而終端設備和/或網絡設備可以根據表3確定出傳輸該CSI-RS所採用的波束數量或者傳輸該CSI-RS所對應的傳輸個數為32。
應理解,信號的傳輸個數N可以通過信號所用資源的方式表示。例如,該信號可以通過CSI-RS資源表示,此時傳輸個數N就是CSI-RS資源數量,或者可以從CSI-RS資源數量中獲取。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與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包括: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確定與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對應的物理資源或序列資源;該第一設備在該物理資源上或採用該序列資源與該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
具體地,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之間可以提前約定好每個波束對應信號所用的物理資源,終端設備和/或網絡設備根據波束數量或傳輸個數N確定要發送給的波束對應信號,並且在各個波束對應信號所用的物理資源上進行相應信號的收發。舉例來說,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可以提前約定好波束數量或傳輸個數N為4所對應的物理資源為1~4(假設將所有的物理資源劃分為20個,並且不同標號的物理資源對應的位置唯一),那麼當終端設備需要傳輸隨機接入信號時,即可根據波束數量或傳輸個數N確定物理資源1~4進行該隨機接入信號的傳輸。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還可以提前約定好每個波束對應信號所用的序列資源,其中,序列資源可以是用於確定傳輸該信號所採用的序列。應理解,上述僅僅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示意,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於此。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與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包括: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向該第二設備發送經過該波束數量對應的波束賦形之後的該信號;或該第一設備接收該第二設備發送的經過該波束數量對應的波束賦形之後的該信號。
可選地,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設備根據該傳輸個數N,與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包括:該第一設備根據該傳輸個數N,向該第二設備發送N個該信號;或該第一設備接收該第二設備根據該傳輸個數N發送的N個該信號。
應理解,傳輸通常包括收發,換句話說,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傳輸包括第一設備發送信號,和第一設備接收信號。並且第一設備是根據所確定的波束數量或傳輸個數N向第二設備發送經過波束賦形之後的信號,或第一設備接收第二設備根據所確定的波束數量或傳輸個數N發送的經過波束賦形之後的信號。
可選地,該N個該信號採用不同的波束進行賦形,其中,N為大於1的正整數。具體是指該信號可以採用不同的波束賦形,也可以是指採用不同的波束進行發送賦形。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在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與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之後,該方法100還包括: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接收該第二設備發送的反饋信息,或該第一設備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向該第二設備發送反饋信息,其中,該反饋信息用於指示該波束數量對應的波束集合中的第一波束,或該傳輸個數N對應的信號集合中的第一信號。
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波束賦形技術可以根據信道信息的反饋方式分為基於碼本的(codebook based)和基於信道互易性兩種方式。前者基於終端反饋的碼本信息,由網絡設備確定下一次傳輸採用的預編碼碼本;後者則根據上行發送的探測參考信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簡稱「SRS」),利用信道互易性得到下行信道信息,並進行下行需要的預編碼矩陣計算與選擇。舉例來說,如果網絡設備採用N個波束進行賦形,則終端設備通常會根據波束數量上報一個波束索引或者該波束索引對應的CSI-RS資源的索引等,以用於網絡設備進行對後續數據進行波束賦形。通常,終端設備上報的波束索引可以是網絡設備採用多波束發送的下行信號中信號質量最好的信號所採用的波束,也可以是信號質量排第二的,或其他的波束索引,本發明對此並不構成限定。
可選地,該反饋信息包括該第一波束的波束標識和/或與該波束標識對應的信道狀態信息CSI,或該反饋信息包括該第一信號的信號標識和/或與該信號標識對應的信道狀態信息CSI。
第一設備根據所述波束數量可以進行波束標識(例如波束索引)的反饋。每個波束標識指示了一個波束在波束數量對應的所有波束中的標識,例如,假設波束數量為N,則一個波束標識的比特數可以為log2(N)。所述終端可以根據波束數量接收各波束對應的信號,從而上報波束標識。第一設備還可以同時進行波束標識對應的CSI的反饋。具體的,第一設備除了反饋用於指示某個波束的信息外,還需要反饋基於該波束測量得到的CSI。例如,該CSI包括秩指示RI、預編碼矩陣指示PMI和信道質量指示CQI中的至少一種。
第一設備根據所述信號數量進行信號標識的反饋。每個所述信號標識指示了一個信號在信號數量對應的所有信號中的標識,例如,假設信號數量為N,則一個信號標識的比特數可以為log2(N)。這裡的信號可以通過信號所用資源的方式表示,所以信號標識也可以是信號資源標識,比如CSI-RS資源標識。例如,第一設備確定CSI-RS資源的數量為4個,則分別對4個CSI-RS資源上的CSI-RS信號進行檢測,得到檢測的信號中信號質量最好的CSI-RS信號,將所述CSI-RS信號對應的CSI-RS資源的索引作為信號標識反饋給第二設備。第一設備還可以同時進行信號標識對應的CSI的反饋。具體的,第一設備除了反饋資源標識外,還需要反饋基於資源標識所對應的信號進行測量得到的CSI。例如,該CSI包括秩指示RI、預編碼矩陣指示PMI和信道質量指示CQI中的至少一種。
應理解,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第一設備可以為網絡設備或終端設備,該第二設備也可以為網絡設備或終端設備,並且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終端設備和終端設備、以及網絡設備和網絡設備之間的交互可以具體參照上述技術方案。
上文中詳細描述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信號的方法100,下面將結合圖4和圖5,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信息的裝置,方法100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特徵適用於以下裝置實施例。
圖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信號的設備200。其中,該設備200為第一設備,如圖4所示,該設備200包括:
第一確定單元210,用於根據傳輸信號所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或工作頻段,確定傳輸該信號所採用的波束數量或確定該信號的傳輸個數N,N為正整數;
傳輸單元220,用於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與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
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傳輸信號的設備200,根據傳輸信號所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或工作頻段,能夠靈活確定波束數量或信號的傳輸個數,從而可以獲得更好的賦形增益。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設備200還包括:
第二確定單元230,用於從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中確定該基礎參數集,或從至少一個工作頻段中確定該工作頻段。
由於不同的基礎參數集或工作頻段通常對應不同的波束寬度,在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有多個基礎參數集或多個工作頻段時,可以支持不同的波束寬度下使用不同數量的波束進行波束賦形,從而在信號開銷和賦形增益之間進行很好的折中。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第一確定單元210具體用於:
根據該基礎參數集以及預設的第一對應關係,確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該第一對應關係為該基礎參數集與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的對應關係;或根據該工作頻段以及預設的第二對應關係,確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該第二對應關係為該工作頻段與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的對應關係。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傳輸單元220具體用於:
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確定與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對應的物理資源或序列資源;在該物理資源上或採用該序列資源與該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傳輸單元220具體用於:
根據該波束數量,向該第二設備發送經過該波束數量對應的波束賦形之後的該信號;或接收該第二設備發送的經過該波束數量對應的波束賦形之後的該信號。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傳輸單元220具體用於:
根據該傳輸個數N,向該第二設備發送N個該信號;或接收該第二設備根據該傳輸個數N發送的N個該信號。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N個該信號採用不同的波束進行賦形,其中,N為大於1的正整數。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傳輸單元220還用於:
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接收該第二設備發送的反饋信息;或
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向該第二設備發送反饋信息;其中,該反饋信息用於指示該波束數量對應的波束集合中的第一波束,或該傳輸個數N對應的信號集合中的第一信號。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反饋信息包括該第一波束的波束標識和/或與該波束標識對應的信道狀態信息CSI,或該反饋信息包括該第一信號的信號標識和/或與該信號標識對應的信道狀態信息CSI。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CSI包括秩指示RI、預編碼矩陣指示PMI和信道質量指示CQI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第二確定單元230具體用於:
根據該第二設備發送的指示信息,確定該基礎參數集,該指示信息用於指示該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中的一個基礎參數集;或根據傳輸數據的業務類型或工作頻點,從該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中確定該基礎參數集;或通過盲檢該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確定該基礎參數集。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信號包括以下信號中的至少一種信號:同步信號、廣播信號、隨機接入信號和下行參考信號。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基礎參數集包括以下至少一個參數:子載波間隔、系統帶寬對應的子載波數、物理資源塊PRB對應的子載波數、正交頻分復用OFDM的符號長度、生成OFDM信號所用的FFT或IFFT的點數、傳輸時間間隔TTI包含的該OFDM符號數、預定時間段內包含的該TTI個數和信號前綴類型。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第一設備為網絡設備,該第二設備為終端設備;或該第一設備為終端設備,該第二設備為網絡設備;或該第一設備為終端設備,該第二設備為終端設備。
應理解,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信號的設備200可對應於本發明方法實施例中的第一設備,並且設備200中的各個單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別為了實現圖3中的方法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如圖5所示,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傳輸信號的設備300,該設備300為第一設備,該設備300包括:處理器310、存儲器320、總線系統330和收發器340,其中,該處理器310、該存儲器320和該收發器340通過該總線系統330相連,該存儲器320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310用於執行該存儲器320存儲的指令,以控制該收發器340發送信號;其中,該處理器310用於:根據傳輸信號所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或工作頻段,確定傳輸該信號所採用的波束數量或確定該信號的傳輸個數N,N為正整數;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與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
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傳輸信號的設備300,根據傳輸信號所採用的基礎參數集和/或工作頻段,能夠靈活確定波束數量或信號的傳輸個數,從而可以獲得更好的賦形增益。
應理解,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處理器310可以是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簡稱「CPU」),該處理器310還可以是其他通用處理器、數字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簡稱「DSP」)、專用集成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簡稱「ASIC」)、現成可編程門陣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簡稱「FPGA」)或者其他可編程邏輯器件、分立門或者晶體管邏輯器件、分立硬件組件等。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310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
該存儲器320可以包括唯讀存儲器和隨機存取存儲器,並向處理器310提供指令和數據。存儲器320的一部分還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隨機存取存儲器。例如,存儲器320還可以存儲設備類型的信息。
該總線系統330除包括數據總線之外,還可以包括電源總線、控制總線和狀態信號總線等。但是為了清楚說明起見,在圖中將各種總線都標為總線系統330。
在實現過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驟可以通過處理器310中的硬件的集成邏輯電路或者軟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結合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為硬件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處理器310中的硬件及軟件模塊組合執行完成。軟件模塊可以位於隨機存儲器,閃存、唯讀存儲器,可編程唯讀存儲器或者電子抹除式可編程存儲器、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存儲介質中。該存儲介質位於存儲器320,處理器310讀取存儲器320中的信息,結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驟。為避免重複,這裡不再詳細描述。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處理器310還用於:從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中確定該基礎參數集,或從至少一個工作頻段中確定該工作頻段。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處理器310具體用於:根據該基礎參數集以及預設的第一對應關係,確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該第一對應關係為該基礎參數集與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的對應關係;或根據該工作頻段以及預設的第二對應關係,確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該第二對應關係為該工作頻段與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的對應關係。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處理器310具體用於: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確定與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對應的物理資源或序列資源;在該物理資源上或採用該序列資源與該第二設備進行該信號的傳輸。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處理器310具體用於:根據該波束數量,向該第二設備發送經過該波束數量對應的波束賦形之後的該信號;或接收該第二設備發送的經過該波束數量對應的波束賦形之後的該信號。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處理器310具體用於:根據該傳輸個數N,向該第二設備發送N個該信號;或接收該第二設備根據該傳輸個數N發送的N個該信號。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處理器310具體用於:該N個該信號採用不同的波束進行賦形,其中,N為大於1的正整數。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處理器310還用於: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接收該第二設備發送的反饋信息;或根據該波束數量或該傳輸個數N,向該第二設備發送反饋信息;其中,該反饋信息用於指示該波束數量對應的波束集合中的第一波束,或該傳輸個數N對應的信號集合中的第一信號。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反饋信息包括該第一波束的波束標識和/或與該波束標識對應的信道狀態信息CSI,或該反饋信息包括該第一信號的信號標識和/或與該信號標識對應的信道狀態信息CSI。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CSI包括秩指示RI、預編碼矩陣指示PMI和信道質量指示CQI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處理器310具體用於:根據該第二設備發送的指示信息,確定該基礎參數集,該指示信息用於指示該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中的一個基礎參數集;或根據傳輸數據的業務類型或工作頻點,從該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中確定該基礎參數集;或通過盲檢該至少一個基礎參數集,確定該基礎參數集。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信號包括以下信號中的至少一種信號:同步信號、廣播信號、隨機接入信號和下行參考信號。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基礎參數集包括以下至少一個參數:子載波間隔、系統帶寬對應的子載波數、物理資源塊PRB對應的子載波數、正交頻分復用OFDM的符號長度、生成OFDM信號所用的FFT或IFFT的點數、傳輸時間間隔TTI包含的該OFDM符號數、預定時間段內包含的該TTI個數和信號前綴類型。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第一設備為網絡設備,該第二設備為終端設備;或該第一設備為終端設備,該第二設備為網絡設備;或該第一設備為終端設備,該第二設備為終端設備。
應理解,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傳輸信號的設備300可對應於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第一設備以及設備200,並可以對應於執行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中的第一設備,並且設備300中的各個單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別為了實現圖3中的方法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應理解,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與A相應的B」表示B與A相關聯,根據A可以確定B。但還應理解,根據A確定B並不意味著僅僅根據A確定B,還可以根據A和/或其它信息確定B。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件、計算機軟件或者二者的結合來實現,為了清楚地說明硬件和軟件的可互換性,在上述說明中已經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組成及步驟。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還是軟件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發明的範圍。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為了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該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外,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介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也可以是電的,機械的或其它的形式連接。
該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發明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採用硬件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
該集成的單元如果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該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SB硬碟、移動硬碟、唯讀存儲器(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式代碼的介質。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各種等效的修改或替換。
10‧‧‧終端設備20‧‧‧網絡設備100‧‧‧方法S110、S120‧‧‧步驟200‧‧‧設備210‧‧‧第一確定單元220‧‧‧傳輸單元230‧‧‧第二確定單元300‧‧‧設備310‧‧‧處理器320‧‧‧存儲器330‧‧‧總線系統340‧‧‧收發器
圖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可能的應用場景的示意圖。
圖2示出了一種可能的波束賦形的示意圖。
圖3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傳輸信號的方法的示意性框圖。
圖4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傳輸信號的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圖5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傳輸信號的設備的另一示意性框圖。
100‧‧‧方法
S110、S120‧‧‧步驟

Claims (27)

  1. 一種傳輸信號的方法,其中,包括:一第一設備根據傳輸一信號所採用的一子載波間隔和一工作頻段,確定所述信號的一傳輸個數N,N為正整數,其中,所述信號包括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廣播信道),所述工作頻段為所述PBCH的傳輸信號的頻段;以及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傳輸個數N,與一第二設備進行所述信號的傳輸,包括: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傳輸個數N,將所述信號傳輸至所述第二設備;其中,當所述子載波間隔在所述工作頻段下為15KHZ時,所述述傳輸個數N為4,當所述子載波間隔在所述工作頻段下為30KHZ時,所述述傳輸個數N為8。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設備根據傳輸所述信號所採用的所述子載波間隔和所述工作頻段,確定所述信號的所述傳輸個數N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一設備從一至少一個子載波間隔中確定所述子載波間隔,以及從一至少一個工作頻段中確定所述工作頻段。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根據傳輸所述信號所採用的所述子載波間隔和所述工作頻段,確定確定所述信號的所述傳輸個數N,還包括: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子載波間隔、所述工作頻段以及預設的對應關係,確定所述傳輸個數N,所述對應關係為所述子載波間隔、所述工作頻段與所述傳輸個數N的對應關係。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傳輸個數N,與所述第二設備進行所述信號的傳輸,包括: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傳輸個數N,確定與所述傳輸個數N對應的一物理資源或一序列資源;以及所述第一設備在所述物理資源上或採用所述序列資源與所述第二設備進行所述信號的傳輸。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傳輸個數N,與所述第二設備進行所述信號的傳輸,包括: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傳輸個數N,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一N個所述信號。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N個所述信號採用不同的波束進行賦形,其中,N為大於1的正整數。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傳輸個數N,與所述第二設備進行所述信號的傳輸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傳輸個數N,接收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的一反饋信息;或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傳輸個數N,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所述反饋信息;其中,所述反饋信息用於指示所述傳輸個數N對應的信號集合中的一第一信號。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反饋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波束的一波束標識和/或與所述波束標識對應的信道狀態信息CSI,或所述反饋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信號的一信號標識和/或與所述信號標識對應的信道狀態信息CSI。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SI包括秩指示RI、預編碼矩陣指示PMI和信道質量指示CQI中的至少一種。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從所述至少一個子載波間隔中確定所述子載波間隔,包括: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的指示信息,確定所述子載波間隔,所述指示信息用於指示所述至少一個子載波間隔中的一個子載波間隔;或所述第一設備根據傳輸數據的業務類型或工作頻點,從所述至少一個子載波間隔中確定所述子載波間隔;或所述第一設備通過盲檢所述至少一個子載波間隔,確定所述子載波間隔。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號還包括以下信號中的至少一種信號:同步信號、隨機接入信號和下行參考信號。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為網絡設備,所述第二設備為終端設備;或所述第一設備為終端設備,所述第二設備為網絡設備;或所述第一設備為終端設備,所述第二設備為終端設備。
  13. 一種傳輸信號的設備,其中,所述設備為一第一設備,所述設備包括: 一第一確定單元,用於根據傳輸一信號所採用的一子載波間隔和一工作頻段,確定所述信號的一傳輸個數N,N為正整數,其中,所述信號包括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廣播信道),所述工作頻段為所述PBCH的傳輸信號的頻段;以及一傳輸單元,用於根據所述傳輸個數N,與一第二設備進行所述信號的傳輸,包括: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傳輸個數N,將所述信號傳輸至所述第二設備;其中,當所述子載波間隔在所述工作頻段下為15KHZ時,所述述傳輸個數N為4,當所述子載波間隔在所述工作頻段下為30KHZ時,所述述傳輸個數N為8。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設備還包括:一第二確定單元,用於從一至少一個子載波間隔中確定所述子載波間隔,和從一至少一個工作頻段中確定所述工作頻段。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確定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所述子載波間隔、所述工作頻段以及預設的一對應關係,確定所述傳輸個數N,所述對應關係為所述子載波間隔、所述工作頻段與所述傳輸個數N的對應關係。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傳輸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所述傳輸個數N,確定與所述傳輸個數N對應的一物理資源或一序列資源;以及 在所述物理資源上或採用所述序列資源與所述第二設備進行所述信號的傳輸。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傳輸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所述傳輸個數N,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一N個所述信號。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N個所述信號採用不同的波束進行賦形,其中,N為大於1的正整數。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傳輸單元還用於:根據所述傳輸個數N,接收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的一反饋信息;或根據所述傳輸個數N,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所述反饋信息;其中,所述反饋信息用於指示所述波束數量對應的波束集合中的一第一波束,或所述傳輸個數N對應的信號集合中的一第一信號。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反饋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波束的一波束標識和/或與所述波束標識對應的信道狀態信息CSI,或所述反饋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信號的一信號標識和/或與所述信號標識對應的信道狀態信息CSI。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CSI包括秩指示RI、預編碼矩陣指示PMI和信道質量指示CQI中的至少一種。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二確定單元具體用於: 根據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的指示信息,確定所述子載波間隔,所述指示信息用於指示所述至少一子載波間隔中的一個子載波間隔;或根據傳輸數據的業務類型或工作頻點,從所述至少一個子載波間隔中確定所述子載波間隔;或通過盲檢所述至少一個子載波間隔,確定所述子載波間隔。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信號還包括以下信號中的至少一種信號:同步信號、隨機接入信號和下行參考信號。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設備為網絡設備,所述第二設備為終端設備;或所述第一設備為終端設備,所述第二設備為網絡設備;或所述第一設備為終端設備,所述第二設備為終端設備。
  25. 一種傳輸信號的設備,包括:一存儲器;以及一處理器,用於執行所述存儲器中存儲的指令以使得所述設備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26. 一種計算器程式產品,包括一具有在其上存儲的一指令集合的計算器可讀介質,所述指令集合可由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執行,當所述指令集合被執行時,使得所述計算器程式產品可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27. 一種計算機可讀介質,所述計算機可讀介質存儲有一程式,所述程式用於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TW106128833A 2016-09-19 2017-08-24 傳輸信號的方法和設備 TWI7454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99397 2016-09-19
PCT/CN2016/099397 WO2018049693A1 (zh) 2016-09-19 2016-09-19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WOPCT/CN2016/099397 2016-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5093A TW201815093A (zh) 2018-04-16
TWI745419B true TWI745419B (zh) 2021-11-11

Family

ID=61619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8833A TWI745419B (zh) 2016-09-19 2017-08-24 傳輸信號的方法和設備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2) US11095341B2 (zh)
EP (1) EP3503428A4 (zh)
JP (2) JP2020504464A (zh)
KR (1) KR102507510B1 (zh)
CN (2) CN109716669B (zh)
AU (1) AU2016423250B2 (zh)
BR (1) BR112019005244B1 (zh)
CA (1) CA3037334C (zh)
IL (1) IL265407B2 (zh)
MX (1) MX2019003064A (zh)
PH (1) PH12019500582A1 (zh)
RU (1) RU2722992C1 (zh)
TW (1) TWI745419B (zh)
WO (1) WO2018049693A1 (zh)
ZA (1) ZA2019019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22992C1 (ru) * 2016-09-19 2020-06-05 Гуандун Оппо Мобайл Телекоммьюникейшнз Корп.,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US10222817B1 (en) * 2017-09-29 2019-03-05 Cavium, Llc Method and circuit for low voltage current-mode bandgap
WO2018127833A1 (en) * 2017-01-06 2018-07-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umerology combination sets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MX2019008470A (es) * 2017-01-17 2019-09-1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y aparato para la transmisión de señales.
CA3164544A1 (en) * 2019-12-09 2021-06-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andidate beam selection for a terminal device
WO2023236161A1 (zh) * 2022-06-09 2023-12-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波束管理方法、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56120A1 (en) * 2011-12-19 2013-06-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ference symbol transmission in an ofdm system
US20160080060A1 (en) * 2014-09-16 2016-03-17 Mediatek In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eamform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91237A1 (en) 1998-09-30 2000-04-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method with time-frequency differential encoding
KR100376298B1 (ko) * 1999-09-13 2003-03-17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무선통신시스템
ES2358102T3 (es) 2002-10-16 2011-05-05 Bioject, Inc. Conjunto de cartucho para medicamentos y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ón.
US7151951B2 (en) * 2002-12-23 2006-12-19 Telefon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ing beamforming and 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 in a multi-beam antenna system
CN100495951C (zh) 2005-05-09 2009-06-03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选择阵列天线结构的方法
KR100996023B1 (ko) * 2005-10-31 2010-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7586989B2 (en) * 2005-11-22 2009-09-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beam-forming weight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network
EP1959700A4 (en) * 2006-01-19 2009-07-08 Panasonic Corp RADIO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TW200929917A (en) * 2007-09-19 2009-07-01 Agency Science Tech & Res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to a receiver
US8276043B2 (en) 2008-03-01 2012-09-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mory system
US8265646B2 (en) 2008-11-10 2012-09-11 Viasat, Inc. Dynamic frequency assignment in a multi-beam system
CN101814939B (zh) * 2009-02-23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及装置
CN101614939A (zh) 2009-07-28 2009-12-30 北京派瑞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实现隐身的复合材料层
US8502860B2 (en) * 2009-09-29 2013-08-06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Tema)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and associated methodology of adapting 3D panoramic views of vehicle surroundings by predicting driver intent
US9473229B2 (en) 2012-10-05 2016-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gh-throughput beamforming MIMO receiver for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and method
US9392639B2 (en) 2013-02-27 2016-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ounding in beamformed massive MIMO systems
CN109495231B (zh) 2013-04-25 2023-05-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WO2015119359A1 (ko) 2014-02-04 2015-08-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데이터 단위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004634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for enb, ue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10411780B2 (en) * 2014-12-31 2019-09-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ast association in millimeter wav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s
US10306597B2 (en) * 2015-07-21 2019-05-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level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mobility in cellular network
CN107733545B (zh) 2016-08-11 2019-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RU2722992C1 (ru) * 2016-09-19 2020-06-05 Гуандун Оппо Мобайл Телекоммьюникейшнз Корп.,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56120A1 (en) * 2011-12-19 2013-06-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ference symbol transmission in an ofdm system
US20160080060A1 (en) * 2014-09-16 2016-03-17 Mediatek In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eamforming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四)引證文件 : 1、Convida Wireless, Discussion on Beamforming Initial Access Operation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 R1-167840, Gothenburg, Sweden 22nd - 26th August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3gpp.org/DynaReport/TDocExMtg--R1-86--31663.Htm *
(四)引證文件 : 1、Convida Wireless, Discussion on Beamforming Initial Access Operation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 R1-167840, Gothenburg, Sweden 22nd - 26th August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3gpp.org/DynaReport/TDocExMtg--R1-86--31663.Ht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95341B2 (en) 2021-08-17
MX2019003064A (es) 2019-07-08
CA3037334A1 (en) 2018-03-22
US11736155B2 (en) 2023-08-22
CN112134601A (zh) 2020-12-25
EP3503428A4 (en) 2019-08-07
TW201815093A (zh) 2018-04-16
CN109716669A (zh) 2019-05-03
CN112134601B (zh) 2023-02-28
ZA201901968B (en) 2019-11-27
IL265407B2 (en) 2023-04-01
US20210359725A1 (en) 2021-11-18
AU2016423250A1 (en) 2019-04-18
IL265407B (en) 2022-12-01
US20190199407A1 (en) 2019-06-27
WO2018049693A1 (zh) 2018-03-22
EP3503428A1 (en) 2019-06-26
AU2016423250B2 (en) 2022-03-17
BR112019005244B1 (pt) 2024-01-09
JP2022009429A (ja) 2022-01-14
CA3037334C (en) 2021-07-13
KR102507510B1 (ko) 2023-03-07
IL265407A (en) 2019-05-30
BR112019005244A2 (pt) 2019-06-04
RU2722992C1 (ru) 2020-06-05
CN109716669B (zh) 2020-11-03
KR20190054080A (ko) 2019-05-21
JP2020504464A (ja) 2020-02-06
PH12019500582A1 (en) 2019-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536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TWI745419B (zh) 傳輸信號的方法和設備
TWI746711B (zh) 傳輸信號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
TWI733818B (zh) 傳輸資料的方法和裝置
WO2018137397A1 (zh) 一种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095852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参考信号之间进行复用的方法及其装置
JP2020502831A (ja) 信号送信方法、端末機器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TWI759558B (zh) 用於傳輸信號的方法、網路設備和終端設備
TW201828672A (zh) 信號傳輸方法和設備
TWI764918B (zh) 傳輸信號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
WO202302873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dsch based csi measurement
US1198566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DSCH based CSI measur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