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5251B - 一種碳化矽半導體元件 - Google Patents

一種碳化矽半導體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5251B
TWI745251B TW110109092A TW110109092A TWI745251B TW I745251 B TWI745251 B TW I745251B TW 110109092 A TW110109092 A TW 110109092A TW 110109092 A TW110109092 A TW 110109092A TW I745251 B TWI745251 B TW I7452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ench
silicon carbide
layer
horizontal direction
carbide semi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9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8171A (zh
Inventor
洪建中
朱國廷
李傳英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上海瀚薪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上海瀚薪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上海瀚薪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09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525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5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525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8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8171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碳化矽半導體元件,特別是一種整合溝槽式蕭特基二極體及溝槽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的單片集成結構,包括一半導體基底、一溝槽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及一溝槽式蕭特基二極體,該蕭特基二極體具有一垂直地設置並且沿一第一水平方向穿過的溝槽、一填入該溝槽的金屬電極以及複數條分段地設置且沿一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而圍繞該溝槽的摻雜區,該第一水平方向係實質地正交於該第二水平方向,該金屬電極在該溝槽中的一側壁及一底壁形成一蕭特基接面,從該金屬電極流出的電流被限制在相鄰的該摻雜區之間。

Description

一種碳化矽半導體元件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且特別關於一種碳化矽半導體元件。
半導體功率元件在特性上,通常要求高的崩潰電壓 (Breakdown voltage),且具備盡量小的導通電阻、低反向漏電流以及較快的開關速度,以減少操作時的導通損耗(Conduction loss)及切換損耗(Switching loss)。由於碳化矽(Silicon carbide,簡稱SiC)具有寬能隙(Bandgap Eg=3.26eV)、高臨界崩潰電場強度(2.2MV/cm)及高熱導係數(4.9W/cm-K)等特性,被認為是功率開關元件的極佳材料。而在相同崩潰電壓條件下,以碳化矽為基材製成之功率元件的耐壓層(低摻雜濃度之漂移層(Drift layer))厚度僅為矽(Si)功率元件厚度的十分之一,且理論上的導通電阻可達矽的數百分之一。
然而碳化矽因其寬能隙,使碳化矽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SiC MOSFET)之本體二極體(Body diode)導通之臨界電壓約為3V,造成切換時逆向電流回流時產生較大的功率損耗,且限制切換速度。除此之外,碳化矽在沉積漂移層時所產生的磊晶基面差排(Basal plane dislocation),在本體二極體導通時會因為載子的復合(Recombination)而擴張成堆積缺陷(Stacking fault),嚴重時會造成SiC MOSFET失效。因此半導體廠商在製作SiC MOSFET時,會多設計一顆並聯的蕭特基二極體(Schottky diode),以提高操作速度、降低功耗損失並避免堆積缺陷擴張所造成的可靠度問題。類似的先前技術可見於美國專利第US 9,209,293號、第US 9,246,016號、第US 10,418,476號、第US 2018/0358463號等。
本發明有關一種半導體元件,且特別關於一種碳化矽半導體元件。
本發明揭示一種碳化矽半導體元件,包括:一第一碳化矽半導體層,具有一第一導電類型;一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具有該第一導電類型,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設置於該第一碳化矽半導體層上;一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具有一第二導電類型,設置於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的一上表面上;一第一半導體區域,具有該第一導電類型,設置於該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之中;一第一溝槽,垂直地穿透該第一半導體區域以及該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而至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且沿一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一第二溝槽,與該第一溝槽相隔,該第二溝槽垂直地穿透該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而至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之中,且沿該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一第二半導體區域,具有該第二導電類型,該第二半導體區域包括複數條沿一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一沿該第一水平方向延伸設置於位在該第一溝槽下方的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之中的第二部分;一閘極部,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溝槽之中的閘極絕緣層以及一埋入該第一溝槽之中且形成於該閘極絕緣層上的複晶閘極;以及一金屬電極,係與該第一半導體區域和該閘極部接觸,且埋入該第二溝槽之中而和該第二半導體區域及該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電性接觸,該金屬電極的一側壁以及一底壁在該第二溝槽之中與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形成一蕭特基接面;其中,該第二半導體區域的該第一部分定義出一圍繞該第一溝槽而連接至該第二部分的拾取區以及一圍繞該第二溝槽而連接至該拾取區的片段區,以讓從該金屬電極流出的電流被限制在相鄰的該片段區之間。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整合間段包圍式溝槽蕭特基二極體及溝槽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的元件,包括:一半導體基底;一形成於該半導體基底上的溝槽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以及一形成於該半導體基底上的溝槽式蕭特基二極體,該溝槽式蕭特基二極體具有一垂直地設置並且沿一第一水平方向穿過的溝槽、一填入該溝槽的金屬電極以及複數條間段地設置且沿一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而圍繞該溝槽的摻雜區,該第一水平方向係實質地正交於該第二水平方向,該金屬電極在該溝槽中的一側壁以及一底壁形成一蕭特基接面,從該金屬電極流出的電流被限制相鄰的該摻雜區之間。
在本文中,對各種實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特定示例的目的,而並非旨在進行限制。
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地表明,或非刻意限定元件的數量,否則本文所用的單數形式「一」、 「一個」及「該」也包含複數形式。另一方面,術語「包括」和「包含」旨在被包括在內,意指可存在除列出的元件之外的附加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表述為「連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時,該元件可以直接或通過中間元件連接或耦接至該另一元件;當描述層、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時,係指可直接在該另一元件上或彼此間可存在一中間元件,相對來說,當元件被稱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時,彼此間不存在該中間元件;另外,各實施例的描述的順序不應被解釋為暗示操作或步驟必須依賴於字面上的順序,另選實施方案可使用與本文描述的順序不同的順序來執行步驟、操作、方法等。
在本文中,各層和/或區域被表徵為具有如n型或p型的導電類型,其指的是層和/或區域中的多數載子種類,n型材料包括一平衡過量電子,而p型材料包括一平衡過量電洞。一些材料可用「+」或「-」(如n+、n-、p+、p-)標示以指示與另一層或區域相比具有相對較大(+)或較小(-)的多數載子濃度,該記號並不代表載子的具體濃度。在圖示中,各層和/或區域之厚度被放大以使圖示更加清楚。
本發明提供一種碳化矽半導體元件,具體上為一種整合間段包圍式溝槽蕭特基二極體及溝槽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的結構(A monolithically integrated trench MOSFET with segmentally surrounded Schottky diode),請參閱『圖1A』以及『圖1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基於方便理解的考量,『圖1A』係省略『圖1B』的部分元件,而『圖1B』則將部分元件以虛線呈現。該碳化矽半導體元件包括一第一碳化矽半導體層10、一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20、一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30、一第一半導體區域40、一第二半導體區域50、一閘極部60以及一金屬電極70。
該第一碳化矽半導體層10具有一第一導電類型,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導電類型為n型,而該第一碳化矽半導體層10為一n+碳化矽基板,該第一碳化矽半導體層10上方提供有一緩衝層11,該第一碳化矽半導體層10下方提供有一金屬汲極層12,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20提供於該緩衝層11上,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20包括一n−漂移層20a以及一n型電流擴散層20b,該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30提供於該n型電流擴散層20b上,該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30是一p型基極區域,設置於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20的一上表面21上,該第一半導體區域40形成於該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30中,該第一半導體區域40是一n+源極區域。該n−漂移層20a具有一介於5E14至5E16之間的摻雜濃度,n型電流擴散層具有一介於1E16至5E18之間的摻雜濃度,該p型基極區域具有一介於1E17至5E19之間的摻雜濃度,該n+源極區域具有一介於1E18至5E20之間的摻雜濃度。於一實施例中,該緩衝層11、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20、該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30係採用磊晶成長而為一磊晶層。
該碳化矽半導體元件包括複數個溝槽T,該溝槽T是利用蝕刻製程形成,該溝槽T包括一第一溝槽T1以及一第二溝槽T2,該第一溝槽T1以及該第二溝槽T2相隔地設置且沿一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穿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水平方向為圖中的Y軸,且該第一溝槽T1垂直地穿透該第一半導體區域40以及該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30而至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20,且該第二溝槽T1垂直地穿透該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30而至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20。根據應用或製造方法的選擇,該第一溝槽T1和該第二溝槽T2的深度以及寬度可能相同或相異,舉例來說,該第一溝槽T1具有一介於1 um至2.5 um之間的深度以及一介於0.5 um至1.5 um之間的寬度,該第二溝槽T2具有一介於1 um至2.5 um之間的深度以及一介於0.5 um至2 um之間的寬度。此外,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半導體區域40是以離子佈植(Ion implantation)形成於該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30的部分上表面,如『圖1A』及『圖1B』所示。
進一步參閱『圖2』、『圖3』,分別為『圖1B』的前視示意圖、『圖1A』的俯視示意圖;以及『圖5』、『圖6A』、『圖7』,分別為『圖1A』沿A-A、B-B、C-C的立體剖面示意圖。該第二半導體區域50包括一第一部分51以及一第二部分52,該第一部分51為一間隔設置的條狀佈植區域(segmental implant region),間段地(segmentally)佈植且形成於該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30以及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20之中,該第一部分51沿一第二水平方向延伸,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水平方向為圖中的X軸。進一步地,每一個該第二半導體區域50的該第一部分51分別定義出複數個拾取區(pickup regions)51a以及複數個片段區(slice regions)51b。其中,圍繞該第一溝槽T1的該第一部分51為該拾取區51a,圍繞該第二溝槽T2的該第一部分51為該片段區51b,該第二半導體區域50具有一從該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30的一上表面31(參『圖1A』)至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20之中的佈植深度(從某些方面來看,該上表面31可對應至該第一半導體區域40的頂面),該佈植深度介於0.8 um至3.0 um之間。
在『圖1A』至『圖3』的實施例中,該拾取區51a的一寬度511a以及一深度512a相同於該片段區51b的一寬度511b以及一深度512b,在一實施例中,該寬度511a以及該寬度511b介於0.5 um至1.5 um之間,該深度512a以及該深度512b介於0.8 um至2.5 um之間;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該拾取區51a的該寬度511a可相異於該片段區51b的該寬度511b,例如『圖4』,該寬度511b大於該該寬度511a,藉此進一步限制漏電。然而,根據不同的應用,該寬度511a亦可小於該寬度511b,且該拾取區51a的該深度512a可大於或小於該深度512b,此外,該拾取區51a的摻雜濃度可相等、大於或小於該片段區51b,該摻雜濃度介於1E18至5E20之間。此外,該拾取區51a彼此間具有一間隔D1,該間隔D1介於0.5 um至3 um之間,該片段區51b彼此間具有一間隔D2,該間隔D2介於0.5 um至3 um之間。
該第二部分52形成在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20位於該第一溝槽T1下方的區域,且沿該第一水平方向延伸,該第二部分52具有一從該上表面31至一最低處的深度521,該深度521介於1.3至3 um之間,該第二部分52係做為一p+屏蔽區(p+ shield),該第二部分52具有一介於1E18至5E20之間的摻雜濃度,可以理解的是,該第二部分52的該深度521大於該拾取區51a的該深度512a以及/或該片段區51b的該深度512b。參閱『圖1B』以及『圖2』,該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30以及該第一半導體區域40的表面上形成有一金屬矽化物層(metal silicide)80,且該金屬矽化物層80上以及該第二溝槽T2的內壁面形成有一金屬層81,在本實施例中,該金屬矽化物層80為鎳矽化物(nickel silicide,NiSi),該金屬層81為一合金,例如Ti/TiN,而該金屬電極70為AuCu。該閘極部60包括一閘極絕緣層61以及一複晶閘極62 (Poly gate),該閘極絕緣層61形成於該第一半導體區域40的部分表面上,且沿著該第一溝槽T1的側壁縱向地延伸而覆蓋於該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30以及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20的部分表面,該複晶閘極62則形成於該閘極絕緣層61上,該金屬電極70覆蓋於該閘極絕緣層61以及該金屬層81的上表面,且填入該第二溝槽T2,該金屬層81的一側壁以及一底壁在該第二溝槽T2之中與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20形成一蕭特基接面(Schottky junction), 該金屬電極70覆蓋在金屬層81之上。
參閱『圖6B』以及『圖6C』,在本發明中,可定義在該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20的該上表面21之下的該第二溝槽T2的內壁面具有一第一面積A1(包括部分的該片段區51b的表面),而該蕭特基接面為一第二面積A2(不包括部分的該片段區51b的表面),該第二面積A2小於該第一面積A1。回到『圖3』,可見該碳化矽半導體元件的一第一區域R1對應一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一第二區域R2對應一接面位障蕭基二極體(Junction Barrier Schottky diode,JBS)。此外,該第一半導體區域40形成於該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30的位置是根據MOSFET的設置而決定。
在習知技術中,JBS的漏電發生在上述的該第一面積A1,然而,根據本發明提出的整合間段包圍式溝槽蕭特基二極體及溝槽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的元件(A monolithically integrated trench MOSFET with segmentally surrounded Schottky diode),JBS的漏電將被侷限在僅發生在上述的該第二面積A2。故在一樣的尺寸條件下,本發明的元件的漏電可以獲得改善,可以有比較低的反向二極體導通電壓(Vsd);另一方面,本發明的碳化矽半導體元件可以增加單元密度,即降低單元間距(cell pitch)。
『圖8A』至『圖8H』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製造流程示意圖,參閱『圖8A』,先提供一半導體基底90,該半導體基底90之中形成有一漂移層90a、一電流散佈層90b以及一基層90c,該漂移層90a以及該電流散佈層90b具有一第一導電類型,該基層90c具有一第二導電類型,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導電類型以及該第二導電類型分別為n型和p型,而該漂移層90a、該電流散佈層90b以及該基層90c是利用磊晶成長的方式得到。接著參閱『圖8B』,在該半導體基底90上佈植複數條間段地(segmentally)設置且沿一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摻雜區91,該第一摻雜區91具有一至少穿過該基層90c的深度911,且該第一摻雜區91彼此相隔一間距912,該深度911以及該間距912的參數可以參閱前述實施例。該第一摻雜區91可預先地定義出包括複數個拾取區91a以及複數個片段區91b,該拾取區91a對應MOSFET的區域,而該片段區91b對應JBS的區域。參閱『圖8C』,在該基層90c的部分上表面區域,即對應MOSFET的區域,形成一源區90d,該源區90d具有該第一導電類型。
參閱『圖8D』,在該半導體基底90上以蝕刻方式形成一第一溝槽T1,該第一溝槽T1沿著該第二水平方向相隔地設置且沿一第一水平方向穿過,該第一水平方向實質地正交於該第二水平方向,該第一溝槽T1垂直地穿透至該電流散佈層90b。接下來參閱『圖8E』,在該第一溝槽T1下方的該電流散佈層90b佈植一第二摻雜區92,該第二摻雜區92和該第一摻雜區91具有相同的導電類型。然後在該第一溝槽T1內形成一閘極部,參閱『圖8F』,先在該第一溝槽T1的底壁、側壁以及該源區90d鄰近該第一溝槽T1的上表面形成一第一閘極絕緣層61a,接著在該第一溝槽T1中形成一複晶閘極62在該第一閘極絕緣層61a上,參閱『圖8G』。參閱『圖8H』,在該半導體基底90上形成一第二溝槽T2,該第二溝槽T2和該第一溝槽T1沿著該第二水平方向相隔地設置且沿該第一水平方向穿過,該第二溝槽T2垂直地穿透至該電流散佈層90b。之後再形成該金屬矽化物層80、該金屬層81以及該金屬電極70等元件,可參閱上述的『圖1A』以及『圖1B』。
根據以上的製造方法,該第一摻雜區91即該第二半導體區域50的該第一部分51,該第二摻雜區92即該第二半導體區域50的該第二部分52。本實施例中,該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以及該接面位障蕭基二極體的該第一摻雜區91係可以透過同一光罩進行離子佈植,可以提升製程和元件配置的精確度。
10:第一碳化矽半導體層 11:緩衝層 12:金屬汲極層 20: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 20a:n−漂移層 20b:n型電流擴散層 21:上表面 30: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 31:上表面 40:第一半導體區域 50:第二半導體區域 51:第一部分 51a:拾取區 511a:寬度 512a:深度 51b:片段區 511b:寬度 512b:深度 52:第二部分 521:深度 60:閘極部 61:閘極絕緣層 61a:第一閘極絕緣層 62:複晶閘極 70:金屬電極 80:金屬矽化物層 81:金屬層 90:半導體基底 90a:漂移層 90b:電流散佈層 90c:基層 90d:源區 91:第一摻雜區 91a:拾取區 91b:片段區 911:深度 912:間距 92:第二摻雜區 A1:第一面積 A2:第二面積 D1:間隔 D2:間隔 R1:第一區域 R2:第二區域 T:溝槽 T1:第一溝槽 T2:第二溝槽
『圖1A』至『圖1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B』的前視示意圖。 『圖3』,為『圖1A』的俯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圖5』,為『圖1A』沿A-A的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6A』至『圖6C』,,為『圖1A』沿B-B的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7』,為『圖1A』沿C-C的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8A』至『圖8H』,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製造流程示意圖。
10:第一碳化矽半導體層
11:緩衝層
12:金屬汲極層
20:第二碳化矽半導體層
20a:n-漂移層
20b:n型電流擴散層
21:上表面
30:第三碳化矽半導體層
40:第一半導體區域
51a:拾取區
51b:片段區
52:第二部分
A2:第二面積
T1:第一溝槽
T2:第二溝槽

Claims (3)

  1. 一種碳化矽半導體元件,包括: 一半導體基底; 一形成於該半導體基底上的溝槽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以及 一形成於該半導體基底上的溝槽式蕭特基二極體,該溝槽式蕭特基二極體具有一垂直地設置並且沿一第一水平方向穿過的溝槽、一填入該溝槽的金屬電極以及複數條間段地設置且沿一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而圍繞該溝槽的摻雜區,該第一水平方向係實質地正交於該第二水平方向,該金屬電極在該溝槽中的一側壁以及一底壁形成一蕭特基接面,從該金屬電極流出的電流被限制在相鄰的該摻雜區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元件,其中該摻雜區之間的間距介於0.5 um至3 um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元件,該摻雜區具有一介於0.5 um至1.5 um之間的寬度。
TW110109092A 2020-10-22 2020-10-22 一種碳化矽半導體元件 TWI7452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9092A TWI745251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種碳化矽半導體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9092A TWI745251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種碳化矽半導體元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5251B true TWI745251B (zh) 2021-11-01
TW202218171A TW202218171A (zh) 2022-05-01

Family

ID=79907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9092A TWI745251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種碳化矽半導體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4525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02868A (en) * 2006-04-29 2008-01-01 Alpha & Amp Omega Semiconductor Ltd Enhancing schottky breakdown voltage (BV) without affecting an integrated mosfet-schottky device layout
TW201222828A (en) * 2010-11-18 2012-06-01 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 ACCUFET with integrated clamping circu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517280A (zh) * 2013-09-20 2015-05-01 Cree Inc 具有一電流分散層的半導體裝置
US20170077299A1 (en) * 2015-09-11 2017-03-1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2006956A (zh) * 2018-07-12 2020-02-01 美商瑞薩電子美國有限公司 具有整合的偽肖特基二極體於源極接觸溝槽之功率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02868A (en) * 2006-04-29 2008-01-01 Alpha & Amp Omega Semiconductor Ltd Enhancing schottky breakdown voltage (BV) without affecting an integrated mosfet-schottky device layout
TW201222828A (en) * 2010-11-18 2012-06-01 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 ACCUFET with integrated clamping circu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517280A (zh) * 2013-09-20 2015-05-01 Cree Inc 具有一電流分散層的半導體裝置
US20170077299A1 (en) * 2015-09-11 2017-03-1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2006956A (zh) * 2018-07-12 2020-02-01 美商瑞薩電子美國有限公司 具有整合的偽肖特基二極體於源極接觸溝槽之功率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8171A (zh) 2022-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38069B (zh) 半导体装置
US904117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9755321B (zh) 绝缘栅型碳化硅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3462506B2 (ja) 炭化ケイ素金属絶縁体半導体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の単位セ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炭化ケイ素金属絶縁体半導体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US771438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9443972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field electrode
KR101396611B1 (ko) 반도체 장치
JP2018186270A (ja) トレンチ下部にオフセットを有するSiC半導体デバイス
JP2012059841A (ja) 半導体装置
JP2006269720A (ja) 半導体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32549B2 (ja) 半導体装置
JP7006280B2 (ja) 半導体装置
US1090335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1802419B1 (ko) 트렌치형 필러 옥사이드를 이용한 탄화규소 슈퍼정션 모스펫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660046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3998454B2 (ja) 電力用半導体装置
KR102100863B1 (ko) SiC MOSFET 전력 반도체 소자
JP6448513B2 (ja) 半導体装置
TWI745251B (zh) 一種碳化矽半導體元件
TWI729952B (zh) 一種碳化矽半導體元件
JP2019096794A (ja) 半導体装置
JP2023530711A (ja) ハイブリッド・ゲート構造を有するパワー・デバイス
TWI801783B (zh) 碳化矽半導體元件
JP2022007788A (ja) 半導体装置
US2015008712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emiconductor Regions Including Impur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