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2637B - 飛行器 - Google Patents

飛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2637B
TWI742637B TW109114365A TW109114365A TWI742637B TW I742637 B TWI742637 B TW I742637B TW 109114365 A TW109114365 A TW 109114365A TW 109114365 A TW109114365 A TW 109114365A TW I742637 B TWI742637 B TW I7426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wing
frame
wing frame
tube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4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0332A (zh
Inventor
彭文陽
彭駿光
張日陽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TW109114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263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2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263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40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0332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種飛行器,係包括:具承載件之機身組件,以及複數設於該機身組件上之飛行組件,其中,各該飛行組件係包含複數以伸縮方式配置於該承載件上之翼架,以及複數設於該翼架上之旋翼結構,其中,該翼架係沿該承載件之邊緣進行伸縮,以令該翼架可伸出或縮入該機身組件,使該旋翼結構遠離或接近該承載件。

Description

飛行器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飛行器,尤指一種多旋翼無人機型式之飛行器。
目前無人機之用途極為廣泛,如送貨、勘查、救援等,故無人機產業之發展極為快速。
目前業界針對無人機之設計主要係以原地垂直升空之方式,採用多旋翼方式,提供升空及前進之動力。
惟,習知無人機中,其機翼從該機身之中心處以輻射方式相對該機身進行伸縮,故需於該機身之內部配置一用於該機翼伸縮之軌道及相關作動機構,因而佔用該機身極大之配置空間,造成該機身之載物空間縮減,致使不利於如送貨之商業用途,導致用途受限。
因此,如何克服習知技術之缺點,實為目前各界亟欲解決之技術問題。
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種種缺失,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飛行器,係包括:機身組件,係包含承載件;以及複數飛行組件,係設於該機身組件上,且各該飛行組件係包含複數以伸縮方式配置於該承載件上之翼架,以及複數設於該翼架上之旋翼結構,其中,該翼架係沿該承載件之邊緣進行伸縮。
由上可知,本發明之飛行器中,主要藉由將該翼架沿該承載件之邊緣相對該機身組件進行伸縮,使該翼架凸伸出該機身組件,以調整該旋翼結構之位置,故相較於習知技術,於操作本發明之飛行器時,可依需求將本發明之各該翼架伸出至所需之長度,以定位各該旋翼結構之扇葉至最佳之位置上而能平衡該飛行器,藉以提升本發明之飛行器之飛行穩定性。
再者,於存放該飛行器時,可依需求將各該翼架沿該承載件之邊緣縮回該機身組件內,因而不會干涉該飛行器之其它結構,且無需配置繁雜之收合機構,故相較於習知技術,於收合本發明之飛行器時,不僅可使飛行器之體積最小化,且本發明之收合方式及其相關機構簡易,使該飛行組件佔用該承載件極小之配置空間,以增加該機身組件之載物空間,進而有利於如送貨之商業用途,並擴增用途。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發明之其他優點及功效。
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之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藝之人士之瞭解與閱讀,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之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之實質意義,任何結構之修飾、比例關係之改變或大小之調整,在不影響本發明所能產生之功效及所能達成之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發明所揭示之技術內容得能涵蓋之範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之如「上」、「下」、「左」、「右」、「前」、「後」、「第一」、「第二」及「一」等之用語,亦僅為便於敘述之明瞭,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之範圍,其相對關係之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視為本發明可實施之範疇。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發明之其他優點及功效。
第1、1’及1”圖係為本發明之飛行器1之示意圖。如第1、1’及1”圖所示,所述之飛行器1係包括一機身組件1a、以及複數以伸縮方式設於該機身組件1a上之飛行組件1b。
於本實施例中,基於該飛行器1之配置,各圖式中之箭頭方向X係表示前、後方向,各圖式中之箭頭方向Y係表示左、右方向,各圖式中之箭頭方向Z係表示上、下方向。
所述之機身組件1a係包含一承載件10以及一設於該承載件10上之框架11。該框架11係包含第一樑體11a及第二樑體11b。該飛行組件1b係包含翼架12a、12b以及旋翼結構13。
於本實施例中,如第1’圖所示,該承載件10係為一如矩形或方形之多邊形板材,其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10a與第二表面10b,且令該框架11設於該承載件10之第一表面10a上並對應該第一表面10a之邊緣10c作配置。
再者,該框架11係包含複數(如四條)相堆疊之第一樑體11a及第二樑體11b,如第1A及1B圖所示,其中,該第一樑體11a係固定於該承載件10之第一表面10a之相對兩邊緣10c處上(如第1”圖所示之接觸該承載件10),且兩個第一樑體11a互相平行,而兩個該第二樑體11b係跨設該些第一樑體11a上以位於該承載件10之第一表面10a之另兩邊緣10c處上方(如第1”圖所示之相對該承載件10懸空),使上方兩條第二樑體11b疊設於下方兩條第一樑體11a上,以令該些第一樑體11a及第二樑體11b構成矩形之框架11。具體地,任一第一樑體11a及其相鄰之第二樑體11b在空間中係互相垂直,且任一第一樑體11a的兩端部係分別接觸兩個第二樑體11b的端部,並且採用金屬連接之方式,例如金屬焊接或螺栓固定,以強化該框架11之整體結構剛性。
又,如第1C圖所示,係為第一樑體11a之局部斷面示意圖,該第一樑體11a與該第二樑體11b的結構係相同,該第一樑體11a與該第二樑體11b內設有複數相鄰並排之軌道111、112。例如,該第一樑體11a及第二樑體11b之斷面係大致呈H形,使該兩軌道111、112並排於該第一樑體11a或第二樑體11b內之同一直線上,且該兩軌道111、112具有一共用壁110且位於該共用壁110之兩側。應可理解地,有關該軌道111、112之斷面型態種類繁多,其係配合該第一樑體11a及第二樑體11b之斷面設計,如矩形(如第1C圖所示)、三角狀(如第1C’圖所示)、弧狀(如第1C”圖所示)或其它形狀。具體地,翼架12a、12b係位於該兩軌道111、112中,且藉由該兩軌道111、112,使該翼架12a、12b的伸縮移動方向為平行且反向。如第1C’圖所示,該兩軌道111、112之截面為三角形凹槽,且該翼架12a、12b之截面為梯形。如第1C”圖所示,該兩軌道111、112之截面為半圓形或弧狀,且該翼架12a、12b之截面為半圓形或弧狀。
另外,如第1’圖所示,該承載件10之第二表面10b可依需求配置一組腳座1c,其包含四根斜置之腳架14及複數固接該些腳架14之強化支架17,以利於起降該飛行器1。例如,可沿該承載件10之第二表面10b之對角線之方向,於該四根腳架14上藉由固定件14a或其它固定方式(如焊接、螺接或其它適當方式等)架設該些強化支架17,且該些強化支架17藉由另一固定件17a或其它固定方式(如焊接、螺接或其它適當方式等)相連接於相交處,以令該些強化支架17呈交叉狀或十字狀排設。具體地,如第1’’圖所示,該腳座1c復可依需求配置一由複數桿件15a、15b所構成之載物架15,其中,四個桿件15a係配置為方框形狀,並使該四個桿件15a之兩端固定於該強化支架17上,且其它各桿件15b 之一端係固定於該腳架14上,而另一端係固定於該強化支架17上,故該四個桿件15a 所形成的平面與該承載件10係於空間中相互平行,以令該承載件10之第二表面10b之下方構成一容置空間S,供置放所需之物品(如貨物或電池16),其中,該載物架15藉由複數其它固定件15’或其它固定方式(如焊接、螺接或其它適當方式等)架設於該腳架14與該些強化支架17上。應可理解地,有關腳座1c或載物架15之態樣繁多,並不限於上述。
所述之飛行組件1b係包含複數(如八根)以伸縮方式配置於該第一樑體11a與第二樑體11b上之翼架12a、12b以及複數(如八組)設於該些翼架12a、12b上之旋翼結構13。
如第1D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該些翼架12a、12b均以可位移方式設於該第一樑體11a或第二樑體11b之該軌道111、112上,使同一第一樑體11a(或同一第二樑體11b)上之翼架12a、12b能朝不同方向位移。例如,單一第一樑體11a(或單一第二樑體11b)上之翼架12a、12b係分別沿該軌道111、112朝反方向直線位移以凸出(或縮入)該承載件10之邊緣10c,如第1D圖所示之翼架12a之伸出方向F1與該翼架12b之伸出方向F2(或該翼架12a之縮入方向P1與該翼架12b之縮入方向P2),其中,其中一翼架12a之伸出方向F1與另一翼架12b之伸出方向F2係相互平行且相反,且其中一翼架12a之縮入方向P1與另一翼架12b之縮入方向P2係相互平行且相反,即單一第一樑體11a(或單一第二樑體11b)上之兩翼架12a、12b之伸縮方向係互呈相反方向狀態。具體地,如第1E圖所示,該些翼架12a、12b之其中一端部(如旋翼端121)係伸縮活動於該第一樑體11a(或第二樑體11b)外,且該些翼架12a、12b之另一端部(如第1E圖所示之止擋端122)係活動於該第一樑體11a(或第二樑體11b)內而不會脫離該軌道111、112,意即,該兩翼架12a、12b係位於該兩軌道111、112中,且各翼架12a、12b之止擋端122於該軌道111、112內滑行或進行定位。在其中一實施例中,該翼架12a、12b之長度係大於、小於或等於該承載件10之邊緣10c的長度;或者,該翼架12a、12b之長度係大於、小於或等於該第一樑體11a(或第二樑體11b)之長度。在一實施例中,較長的翼架12a、12b係能提升載重能力與抗風能力,故設計為翼架12a、12b之長度係大於該第一樑體11a(或第二樑體11b)之長度,在收納時,翼架12a、12b能收入第一樑體11a(或第二樑體11b)內,降低收納空間,故能同時兼顧兩種情境。
再者,如第1’’圖所示,該翼架12a、12b係相對該承載件10之第一表面10a平行位移;或者,可調整該軌道111、112相對該承載件10之第一表面10a之角度(如仰角e),如第1D’圖所示,使該軌道111,112與該承載件10之第一表面10a呈非平行狀態,以令該翼架12a,12b可相對該承載件10之第一表面10a傾斜伸縮,如第1D’圖所示之斜上之伸縮方向F或斜下之伸縮方向P。
又,該翼架12a,12b係為直桿臂型式,其斷面輪廓係對應該軌道111、112之型態,如第1C、1C’及1C”圖所示。應可理解地,該翼架12a,12b之斷面輪廓係配合該軌道111,112之型態作變化,並無特別限制。
另外,如第1E圖所示,該旋翼結構13係包含一配置於該翼架12a,12b端部之扇葉130、一作動該扇葉130之馬達131以及一將該馬達131架設於該翼架12a,12b上之安裝件132。例如,該安裝件132係以其定位柱132a插設於該些翼架12a,12b之旋翼端121之定位孔120中,且該馬達131係固定於該安裝件132之頂部上並軸接該扇葉130,以轉動該扇葉130。具體地,如第1A圖所示,於該框架11或該承載件10之各角落或各邊緣10c上係配置有兩旋翼結構13(或扇葉130),故該第一樑體11a或第二樑體11b之長度L係大於或等於該扇葉130之寬度w(或單一葉片130之長度d之兩倍,即L≧w=2d),如第1A圖所示,以避免位於該承載件10之同一邊緣10c之兩扇葉130相互干涉。
因此,藉由該翼架12a、12b沿該承載件10之邊緣10c相對該框架11進行伸縮,以令該些翼架12a、12b可伸出或縮回該機身組件1a,使該些旋翼結構13遠離或接近該承載件10而變化該些扇葉130之位置(等同改變翼臂長度),且藉由該框架11之配置,使該承載件10之角落處之兩翼架12a、12b之伸縮方向相互垂直,如第1A圖所示,因而該承載件10之角落處之兩翼架12a、12b於伸縮時不會相互干涉,故於操作該飛行器1時,可依需求將各該翼架12a、12b伸出至所需之長度,以定位各該扇葉130至最佳之位置上而能平衡該飛行器1,藉以提升該飛行器1之飛行穩定性。
另一方面,於存放該飛行器1時,可依需求將各該翼架12a、12b沿該承載件10之邊緣10c縮入至該框架11之軌道111、112中,因而不會干涉該腳座1c,且無需於該承載件10之第一表面10a或第二表面10b上配置繁雜之收合機構,故於收合該飛行器1時,不僅該飛行器1之體積能最小化,且收合方式及其相關機構極為簡易,因而該飛行組件1b佔用該承載件10極小之配置空間,以增加該機身組件1a之容置空間S(或載物空間),進而有利於如送貨之商業用途,並擴增該飛行器1之用途,如送貨、勘查、救援等。
第2A至2C圖係為本發明之飛行器2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差異在於飛行組件2b之翼架22之態樣,其它結構大致相同,故以下不再贅述相同處。
如第2A至2C圖所示,該翼架22係為伸縮桿型式,且該翼架22係包含第一管體22a及設於該第一管體22a內之第二管體22b。該第一管體22a的管徑(直徑)係大於該第二管體22b的管徑。
於本實施例中,該機身組件2a係包含一框架21與該承載件10,該框架21係包含第一樑體21a及第二樑體21b,該第一樑體21a及/或該第二樑體21b的管徑係大於該第一管體22a的管徑,且該第一樑體21a及/或該第二樑體21b的內壁係作為該第一管體22a之軌道210,而該第一管體22a之內壁係作為該第二管體22b之軌道。例如,兩個第一樑體21a係以互相平行之方式位於該承載件10之相對兩邊緣10c,且兩個第二樑體21b係堆疊於該第一樑體21a上,以令兩個第二樑體21b分別位於該承載件10之另外兩邊緣10c,使任一第一樑體21a與相鄰之第二樑體21b在空間中互相垂直。具體地,該機身組件2a之框架21之第一樑體21a及第二樑體21b係為管狀樑體,以令該翼架22套入該第一樑體21a及第二樑體21b中,使該第一樑體21a及第二樑體21b之內壁作為軌道210,使該第一管體22a在該軌道210上滑行或移動,且該第一管體22a之旋翼端221與第二管體22b之旋翼端221上均配置有該旋翼結構13,但該第一管體22a與該第二管體22b係於該承載件10之不同側上配置該旋翼結構13,其中,各第一管體22a係包含旋翼端221與止擋端222,而各第二管體22b亦包含旋翼端221’與止擋端222’。應可理解地,在收納狀態時,於同一樑體(第一樑體21a或第二樑體21b)內之該第一管體22a之旋翼端221與該第二管體22b之止擋端222’係位於該第一樑體21a(或第二樑體21b)之同一端處(或該承載件10之同一側),且於同一樑體內之該第二管體22b之旋翼端221’與該第一管體22a之止擋端222也位於該第一樑體21a(或第二樑體21b)之同一端處(或該承載件10之同一側)。
再者,在飛行狀態下或飛行準備時,該第一管體22a與第二管體22b可沿該承載件10之邊緣10c相對該框架21(或該承載件10)進行伸縮,且於同一樑體內之該第一管體22a與第二管體22b之伸縮方向係呈相反狀態(如第2C圖所示之第一管體22a之伸出方向F1與第二管體22b之伸出方向F2係相互平行且相反,且該第一管體22a之縮入方向P1與第二管體22b之縮入方向P2係相互平行且相反),以令該些翼架22凸伸出該機身組件2a,使該旋翼結構13遠離或接近該承載件10而變化該些旋翼結構13之扇葉130之位置。具體地,在伸縮狀態時,該第一管體22a之止擋端222係於該第一樑體21a或第二樑體21b之內壁(軌道210)中滑行移動或進行定位,且該第二管體22b之止擋端222’係於該第一管體22a之內壁中滑行移動或進行定位,其中,該些止擋端222、222’的位置不超出該第一樑體21a或第二樑體21b之兩端,以避免該翼架22脫落。
因此,如第2C圖所示,藉由伸縮桿型翼架22之設計及該框架21之配置,使該承載件10之角落處之第一樑體21a內的第一管體22a與第二樑體21b內的第二管體22b之伸縮方向相互垂直,且同一樑體中(第一樑體21a或第二樑體21b)之其中一端係延伸出該第一管體22a(粗管徑者),而另一端則延伸出該第二管體22b(細管徑者),並使兩者於同一樑體中具有同一虛擬軸心。整體而言,該第一管體22a(粗管徑者)與該第二管體22b(細管徑者)係交替配置,且該第一管體22a係與兩第二管體22b相鄰配置。在一角落中,相鄰的第一管體22a(粗管徑者)與第二管體22b(細管徑者)在空間中係互相垂直,以提升結構剛性與平衡配重,且該承載件10之角落處之第一管體22a與第二管體22b於伸縮時不會相互干涉,故於操作該飛行器2時,可依需求將各該翼架22之第一管體22a與第二管體22b伸出至所需之長度,以定位各該扇葉130至最佳之位置上而能平衡該飛行器2,藉以提升該飛行器2之飛行穩定性。
另一方面,於存放該飛行器2時,可依需求將各該翼架22之第一管體22a沿該承載件10之邊緣10c縮入至該框架21之第一樑體21a及/或第二樑體21b中,且將該第二管體22b縮入至該第一管體22a中,因而不會干涉該腳座,且無需於該承載件10之第一表面10a或第二表面10b上配置繁雜之收合機構,故於收合該飛行器2時,不僅該飛行器2之體積能最小化,且收合方式及其相關機構極為簡易,因而該飛行組件2b佔用該承載件10極小之配置空間,以增加該機身組件2a之容置空間(或載物空間),進而有利於如送貨之商業用途,以擴增該飛行器2之用途,如送貨、勘查、救援等。
應可理解地,本發明之飛行器1,2以對稱形體為較佳者,故有關該飛行器1,2之承載件10之第一表面10a之形狀種類繁多,如三角形(如第3圖所示之承載件30及各框架內之翼架之伸出方向F3,F3’,F3”)或其它多邊形,並不限於上述之如正方形之矩形。此實施例中,三個樑體的個別實際結構如第1C、1C’、1C’’、1D、1D’、1E、2A的型態,具有平行且伸縮的機翼。另,各個樑體的的配置係一樑體的一端在鄰近樑體的上方,該樑體的另一端在另一鄰近樑體的下方,藉此達到機身配重平衡,承載件連接三個樑體,且承載件係為三角形板材,各樑體分別位於三角形板材之邊緣上。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飛行器,主要藉由將該翼架沿該承載件之邊緣相對該框架進行伸縮,使該翼架凸伸出該機身組件,以調整該扇葉之位置,故於操作該飛行器時,可依需求將各該翼架伸出至所需之長度,以定位各該扇葉至最佳之位置上而能平衡該飛行器,藉以提升該飛行器之飛行穩定性。
再者,於存放該飛行器時,可依需求將各該翼架沿該承載件之邊緣縮入至該框架中,因而不會干涉該飛行器之其它結構,且無需配置繁雜之收合機構,故於收合該飛行器時,不僅該飛行器之體積能最小化,且收合方式及其相關機構極為簡易,因而該飛行組件佔用該承載件極小之配置空間,以增加該機身組件之容置空間(或載物空間),進而有利於如送貨之商業用途,以擴增該飛行器之用途。
上述實施例係用以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2:飛行器 1a,2a:機身組件 1b,2b:飛行組件 1c:腳座 10:承載件 10a:第一表面 10b:第二表面 10c:邊緣 11,21:框架 11a,21a:第一樑體 11b,21b:第二樑體 110:共用壁 111,112,210:軌道 12a,12b,22:翼架 120:定位孔 121,221,221’:旋翼端 122,222,222’:止擋端 13:旋翼結構 130:扇葉 131:馬達 132:安裝件 132a:定位柱 14:腳架 14a,15’,17a:固定件 15:載物架 15a,15b:桿件 16:電池 17:強化支架 22a:第一管體 22b:第二管體 e:仰角 F:斜上之伸縮方向 F1,F2,F3,F3’,F3”:伸出方向 L,d:長度 P:斜下之伸縮方向 P1,P2:縮入方向 S:容置空間 w:寬度 X,Y,Z:箭頭方向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飛行器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1’圖係為第1圖之分解示意圖。
第1”圖係為第1圖之局部前視示意圖。
第1A圖係為第1圖之局部上視平面示意圖。
第1B圖係為第1圖之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1C圖係為第1圖之局部斷面示意圖。
第1C’及1C”圖係為第1C圖之其它態樣示意圖。
第1D圖係為第1圖之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1D’圖係為第1D圖之另一態樣之側面示意圖。
第1E圖係為第1圖之局部分解示意圖。
第2A圖係為本發明之飛行器之第二實施例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2B圖係為第2A圖之局部斷面示意圖。
第2C圖係為本發明之飛行器之第二實施例之上視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飛行器之其它實施例之局部上視示意圖。
1:飛行器
1a:機身組件
1b:飛行組件
1c:腳座
10:承載件
11:框架
11a:第一樑體
11b:第二樑體
12a,12b:翼架
13:旋翼結構
14:腳架
15:載物架
15a,15b:桿件
16:電池
17:強化支架
X,Y,Z:箭頭方向

Claims (18)

  1. 一種飛行器,係包括:機身組件,係包含承載件;以及複數飛行組件,係組設於該機身組件上,且各該飛行組件係包含複數以伸縮方式配置於該承載件上之翼架,以及複數設於該翼架上之旋翼結構,其中,該翼架係沿該承載件之邊緣進行伸縮;其中,該機身組件復包含設於該承載件上之一框架,該框架係具有至少兩軌道,各該軌道係呈H形,且該至少兩軌道係具有一共用壁且位於該共用壁之兩側,以令該翼架以可位移之方式設於該框架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兩翼架係位於該至少兩軌道中,各該翼架之其中一端部係伸縮活動於該軌道外,而另一端部係活動於該軌道內而不會脫離該軌道,且該至少兩軌道係於空間中平行,以令該翼架沿該軌道位移。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框架係包含複數相互堆疊之第一樑體及第二樑體,且該第一樑體及該第二樑體係於空間中互相垂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承載件之同一邊緣上係配置有兩該翼架,且令兩該翼架之伸縮方向係相互平行且互為相反方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承載件係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以令該複數飛行組件配置於該承載件之第一表面上,使該翼架沿該承載件之第一表面之邊緣進行伸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翼架係相對該承載件之第一表面平行位移。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翼架係相對該承載件之第一表面以具有夾角之非平行方式進行位移,以令該翼架相對該承載件之第一表面傾斜伸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承載件之第二表面上係配置有腳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翼架係為直桿臂型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翼架之其中一端部係伸縮活動於該機身組件外,而另一端部係活動於該機身組件內而不會脫離該機身組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旋翼結構係包含配置於該翼架端部之扇葉與作動該扇葉之馬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框架係包含至少一管狀樑體,且該翼架係為伸縮桿型式,以令該翼架位於該管狀樑體中。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翼架係具有第一管體及設於該第一管體內之第二管體,且該管狀樑體之直徑係大於該第一管體之直徑,而該第一管體之直徑係大於該第二管體之直徑,以令該管狀樑體之內壁作為該第一管體之軌道,且該第一管體之內壁作為該第二管體之軌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第一管體與該第二管體係於該承載件之不同側上配置該旋翼結構,該第一管體具有一位於該管狀樑體之該內壁中的止擋端,且該第二管體具有另一位於該第一管體之內壁中的止擋端。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第一管體與該第二管體之伸縮方向係相互平行且互為相反方向。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承載件係為矩形板材或三角形板材。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翼架之長度係大於或等於該承載件之該邊緣的長度。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飛行器,其中,該翼架之長度係小於該承載件之該邊緣的長度。
TW109114365A 2020-04-29 2020-04-29 飛行器 TWI742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4365A TWI742637B (zh) 2020-04-29 2020-04-29 飛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4365A TWI742637B (zh) 2020-04-29 2020-04-29 飛行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2637B true TWI742637B (zh) 2021-10-11
TW202140332A TW202140332A (zh) 2021-11-01

Family

ID=80782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4365A TWI742637B (zh) 2020-04-29 2020-04-29 飛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4263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212755A1 (en) * 2019-03-14 2019-07-11 Intel Corporation Drone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downwash of drones
CN110072775A (zh) * 2016-12-13 2019-07-30 瑞安·埃瓦里斯托·平托 用于捕获和释放固定翼飞机的系统和方法
CN110217379A (zh) * 2019-05-26 2019-09-10 苏州科技大学 伸缩型无人机
US20200017218A1 (en) * 2016-09-26 2020-01-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rone forklift
EP3097014B1 (en) * 2014-01-20 2020-03-18 Robodub Inc. Multicopters with variable flight characteristic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97014B1 (en) * 2014-01-20 2020-03-18 Robodub Inc. Multicopters with variable flight characteristics
US20200017218A1 (en) * 2016-09-26 2020-01-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rone forklift
CN110072775A (zh) * 2016-12-13 2019-07-30 瑞安·埃瓦里斯托·平托 用于捕获和释放固定翼飞机的系统和方法
US20190212755A1 (en) * 2019-03-14 2019-07-11 Intel Corporation Drone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downwash of drones
CN110217379A (zh) * 2019-05-26 2019-09-10 苏州科技大学 伸缩型无人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0332A (zh) 2021-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2375B (zh) 垂直升降滑动折叠框架
CN108749702B (zh) 可折叠房车车厢
US2021038024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 cargo aircraft
TWI742637B (zh) 飛行器
CN202248814U (zh) 用于建筑和室内装修的便携式折叠升降架
JP2015000704A (ja) 車両荷台のステップ付アオリ
CN111137341B (zh) 一种集装卸运一体的无人机机翼托架
CN112647599A (zh)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
US20230180945A1 (en) Unfolding play yard
WO2023103588A1 (zh) 可折叠式户外推车
CN107178306B (zh) 一种用于桥梁检测的装配式楼梯及其使用方法
TWI793828B (zh) 飛行器
CN212691692U (zh) 一种折叠伸缩架
CN109018436B (zh) 一种地外星球近地飞行器机架系统及飞行器
CN114735212A (zh) 一种仿生可有序折叠的扑翼机器人扑翼机构及控制方法
CN210502742U (zh) 一种球类运输折叠推车
CN111934079A (zh) 一种环形可展开天线周边桁架结构
CN213865114U (zh) 一种快速装配门吊起重支架
JP3000901B2 (ja) 高所作業構台
CN219451624U (zh) 一种钢结构支架
JP3225188U (ja) 折り畳み式昇降可能な支持装置
CN213862659U (zh) 一种视觉引导可精准降落的物流无人机
CN213746527U (zh) 一种便于运输的太阳能航空障碍灯
CN216783551U (zh) 一种可移动多层货物拣选车
CN218522165U (zh) 一种高空施工操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