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1424B - 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 - Google Patents

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1424B
TWI741424B TW108143846A TW108143846A TWI741424B TW I741424 B TWI741424 B TW I741424B TW 108143846 A TW108143846 A TW 108143846A TW 108143846 A TW108143846 A TW 108143846A TW I741424 B TWI741424 B TW I7414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movable seat
frame body
frame
he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3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9981A (zh
Inventor
諾爾 強生
Original Assignee
喬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喬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喬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43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142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19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9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1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1424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一種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包含有一第一架體及一可在第一架體上沿高度調整方向上下滑移的第二架體,前述第二架體具有沿高度調整方向間隔排列的複數插孔,前述第一架體上設有可壓緊或放鬆第二架體的一施壓件,以及可沿高度調整方向有限位移的一活動座,前述活動座上設有可進退位移的一插銷,當插銷位在前進位置時會卡合第二架體的其中一插孔,使得第二架體與活動座會一同沿高度調整方向在限定範圍內上下位移,當活動座往限定範圍的底端位移時會經由連接臂帶動施壓件壓緊第二架體,當活動座往限定範圍的頂端位移時會帶動施壓件放鬆第二架體。

Description

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
本發明與支架有關,更詳而言之,是關於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
日常生活及各種領域中都經常使用到可供人手動調整相對位置的支架組,以室內運動器材為例,直立式運動腳踏車(upright exercise bike)的座椅支架組通常可供使用者藉以調整座椅的高低位置,而斜躺式運動腳踏車(recumbent exercise bike)的座椅支架組則可供使用者藉以調整座椅的前後位置。常見的前述支架組藉以鎖定可相對位移的二架體的方式,不外乎嵌卡及抵壓兩大類型,其中,利用嵌卡進行鎖定的支架組(例如以第一架體上的一插銷插入第二架體上的複數定位孔之一),架體在鎖定狀態下雖然不會脫離選定位置,但通常因為配合存在餘隙而會微幅鬆動;相對地,利用抵壓進行鎖定的支架組(例如以第一架體上的所謂「快拆(quick release)」機構箍緊或逼緊第二架體),架體在鎖定狀態下雖然沒有鬆動空隙,但在承受較大力量時可能會滑脫,而且快拆機構比較容易意外鬆脫。
當然,如果直接把一種習知的嵌卡式鎖定機構及一種習知的抵壓式鎖定機構同時設置在一支架組上,鎖定時既進行嵌卡又進行抵壓,就能兼具沒有鬆動空隙以及可承受較大力量的優點。然而,有兩組獨立的鎖定機構等於有兩套獨立的操作動作,以習知的插銷機構搭配習知的快拆機構為例,進行鎖定時必須先使插銷插入定位孔,再以不同的動作掣緊快拆機構,解除鎖定時也需要以兩種動作分別將插銷抽離定位孔以及扳鬆快拆機構,操作上不夠簡便。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可供 使用者將其中一架體相對另一架體解除鎖定、改變高度及重新鎖定,而且在鎖定狀態下沒有鬆動空隙,承受向下力量非但不會滑脫或鬆脫,甚至還會更加牢固。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可供使用者將其中一架體相對另一架體解除鎖定、改變高度及重新鎖定,而且在鎖定狀態下沒有鬆動空隙,其中,使用者能以單一、連貫的動作進行鎖定及解除鎖定,操作上較為簡便。
為了達成上揭目的,本發明提供的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包含有:一第一架體及一第二架體,二者其中一者可在另一者上沿一高度調整方向滑移;前述第二架體具有沿前述高度調整方向間隔排列的複數卡合部;一活動座,可活動地設在前述第一架體上,可相對於前述第一架體沿前述高度調整方向在一限定範圍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位移;一卡合件,可活動地設在前述活動座上,可相對於前述活動座在一前進位置與一後退位置之間位移;當前述卡合件位在前述前進位置時,會卡合前述第二架體的其中一前述卡合部而限制前述活動座與前述第二架體沿前述高度調整方向相對位移,使得當前述第一架體及前述第二架體其中一者在另一者上沿前述高度調整方向往下滑移時會讓前述活動座往前述限定範圍的第一端對應位移;當前述卡合件位在前述後退位置時,會脫離前述第二架體的前述卡合部;一施壓件,可活動地設在前述第一架體上,可相對於前述第一架體在一壓緊位置與一放鬆位置之間位移;當前述施壓件位在前述壓緊位置時,會沿一大致垂直前述高度調整方向的方向對前述第二架體施加一壓力;當前述施壓件位在前述放鬆位置時,會解除對前述第二架體的前述壓力;至少一連接臂,連接在前述施壓件與前述活動座之間;當前述活動座往前述限定範圍的第一端位移時,會經由前述至少一連接臂帶動前述施壓件往前述壓緊位置位移;當前述活動座往前述限定範圍的第二端位移時,會經由前述至少一連接臂帶動前述施壓件往前述放鬆位置位移。
藉此,例如前述第一架體高度固定,前述第二架體可在第一架體上沿前述高度調整方向滑移,當要鎖定高度時,使用者透過操作使前述卡合件移往前進位置,再放任前述第二架體與前述活動座一起往前述限定範圍的第一端下降,經由前述連接臂帶動前述施壓件移往壓緊位置,即 可使第二架體既被嵌卡又被抵壓,沒有鬆動空隙;要解除鎖定時,使用者透過操作使前述卡合件移往後退位置,並使活動座往上位移而帶動前述施壓件移往放鬆位置即可。
1‧‧‧運動腳踏車
2‧‧‧車架總成
3‧‧‧底座組
4‧‧‧第一支架組
5‧‧‧第二支架組
6‧‧‧座椅組
7‧‧‧握把組
8‧‧‧水平支架組
9‧‧‧水平支架組
10/10’‧‧‧第一架體
11‧‧‧前側壁
12‧‧‧後側壁
13‧‧‧嵌孔
14‧‧‧導引壁
15‧‧‧第一導引孔
16‧‧‧第二導引孔
17‧‧‧長槽孔
18‧‧‧螺絲
20/20’‧‧‧第二架體
21‧‧‧第一側面
22‧‧‧第一受壓面
23‧‧‧第二側面
24‧‧‧第二受壓面
25‧‧‧卡合部
26‧‧‧抵止件
27‧‧‧螺絲
30‧‧‧中介件
31‧‧‧楔形塊
32‧‧‧連結凸條
33‧‧‧梯狀斜面
34‧‧‧凹槽
40‧‧‧活動座
41‧‧‧凸壁
42‧‧‧凹缺
43‧‧‧第一穿孔
44‧‧‧第二穿孔
45‧‧‧容孔
46‧‧‧第一橫銷
47‧‧‧第二橫銷
50‧‧‧卡合件
51‧‧‧凹部
60‧‧‧彈性件
70/70’‧‧‧操作件
71‧‧‧軸孔
72‧‧‧拉提部
73‧‧‧凸部
80‧‧‧施壓件
81‧‧‧接合孔
90‧‧‧連接臂
91‧‧‧頭部
92‧‧‧頸部
93‧‧‧斜邊
94‧‧‧樞接孔
D1/D1’‧‧‧高度調整方向
D2‧‧‧鎖定方向
W1‧‧‧(接合孔)長軸向寬度
W2‧‧‧(接合孔)短軸向寬度
W3‧‧‧(連接臂)頭部寬度
W4‧‧‧(連接臂)頸部寬度
x‧‧‧左右軸向
y‧‧‧上下軸向
z‧‧‧前後軸向
圖1是應用有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一運動腳踏車的側視圖;
圖2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圖3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4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中介件的立體圖;
圖5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活動座的立體圖;
圖6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施壓件的正視圖;
圖7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連接臂的側視圖;
圖8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縱向剖視圖,顯示支架組處於完全鎖定狀態;
圖9類似圖8,但是顯示支架組處於解鎖狀態;
圖10類似圖8,但是顯示支架組處於半鎖定狀態;以及
圖11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橫向剖視圖。
本發明能夠用以作為各種領域中的可供使用者手動調整高度的支架組,以下將以室內運動器材中的直立式運動腳踏車作為應用範例,具體說明本發明的可能實施方式。
圖1顯示一台應用有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直立式運動腳踏車1,其車架總成2包含一設置在地面上的底座組3,以及連結在底座組3上方的一第一支架組4和一第二支架組5(各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其中,第一支架組4用以支撐運動腳踏車1的座椅組6,可供使用者藉以調整座椅組6的高低位置,第二支架組5用以支撐運動腳踏車1的握把組7,可供使用者藉以調整握把組7的高低位置。簡要來說,各支架組4、5包含一固定在底座組3上的管柱狀第一架體10、10’及一可相對於第一架體10、10’向上伸出或向下縮入的管柱狀第二架體20、20’,使用者可操作第一架體10、 10’頂端的一操作件70、70’,藉以將第二架體20、20’鎖定在所需高度,或是解除鎖定而允許第二架體20、20’昇降位移。
圖1左下角的座標系標示出前述運動腳踏車1的上下軸向(y軸)及前後軸向(z軸)。如圖1所示,運動腳踏車1的座椅組6及握把組7分別設在第一支架組4及第二支架組5的可昇降位移的第二架體20、20’頂端,其中,供使用者乘坐的座椅組6會隨著第一支架組4的第二架體20沿一概呈縱向但往後傾斜的高度調整方向D1昇降位移,也就是往上/往下位移的同時也會對應往後/往前位移;相對地,供使用者捉握的握把組7會隨著第二支架組5的第二架體20’沿一概呈縱向但往前傾斜的高度調整方向D1’昇降位移,也就是往上/往下位移的同時也會對應往前/往後位移。此外,座椅組6是透過一水平支架組8設在第一支架組4的第二架體20頂端,可直接相對於第二架體20沿前後軸向(z軸)水平位移及鎖定位置,類似地,握把組7是透過另一水平支架組9設在第二支架組5的第二架體20’頂端,可直接相對於第二架體20’沿前後軸向(z軸)水平位移及鎖定位置。藉此,前述運動腳踏車1的每位使用者均可依據個人體型及習慣等,分別將座椅組6及握把組7調整至適當位置,使能以正確、舒適的姿勢進行運動。
要先聲明的是,作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前述第一支架組4及前述第二支架組5僅涵蓋前述昇降位移及鎖定高低位置的對應結構,至於前述水平位移及鎖定前後位置的對應結構(即前述水平支架組8、9,可採用習知結構)則不屬於本實施例的範圍,以下不就該部分進行說明。當然,本實施例的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4、5僅是本發明實施方式的例示而非限定,基於相同的技術手段,本發明也能應用在其他運動器材或其他領域。
因第一支架組4與第二支架組5彼此除了前後方向相反,本身結構實質相同,故以下僅以第一支架組4為代表,就本較佳實施例的構造及工作方式進行詳細解說。請先參閱圖2及圖3,分別為第一支架組4的立體組合圖及立體分解圖(註:圖中適當截除管柱狀的第一架體10及第二架體20的長軸向部分區段;第一架體10及第二架體20的實際長度或長度比例並不影響本發明之實施)。承續圖1當中的上下軸向(y軸)及前後軸向(z軸)設定,圖2右下角的座標系標示出前述運動腳踏車1的上下軸向(y軸)、前後軸向(z軸)及左右軸向(x軸)。圖2及圖3均為等角圖,而且視角相同。
第一支架組4的第一架體10及第二架體20共同構成一常見的兩截式伸縮桿結構,其中,第一架體10為一橫斷面外圍概呈長方形的金屬直管,本例採用方鋼管,其底端固接在前述運動腳踏車1的底座組3(參閱圖1),頂端相對位在底端的後上方,換言之,第一架體10的長軸向為一由下往上同時往後延伸的傾斜直線;第二架體20為一橫斷面外圍概呈八邊形的金屬直管,本例採用鋁擠型管,其長軸向對應於第一架體10的長軸向,管身局部插入於第一架體10的中空內部,可沿著前述長軸向昇降位移;在預設的位移範圍內,第二架體20的底端保持位在第一架體10的內部,第二架體20的頂端保持位在第一架體10的外部,而且頂端設有前述水平支架組8,間接承載前述座椅組6(參閱圖1)。第一架體10及第二架體20的長軸向,亦即第二架體20相對於第一架體10昇降位移的方向,定義為前述高度調整方向D1。本實施例中的高度調整方向D1為一傾斜的直線,但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無圖),高度調整方向(軌跡)可能為一垂直於地面的鉛垂線,或是一縱向延伸的曲線。
管柱狀的第一架體10具有四片沿著長軸向/高度調整方向D1狹長延伸的側壁,包含平行相對的一前側壁11及一後側壁12,以及平行相對的一左側壁(未標號)及一右側壁(未標號)。在此將前側壁11所在的側邊稱為第一側邊,將後側壁12所在的側邊稱為第二側邊;請參閱圖2右下角,前述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的相對方向定義為一鎖定方向D2,前述鎖定方向D2垂直於前述調整方向D1,而且同樣位在y-z平面上。在本發明的共通概念中,架體的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指的是相對方向(前述鎖定方向)垂直於前述高度調整方向的預定二側邊(註:當高度調整方向為弧線時,鎖定方向垂直於高度調整方向的切線),前述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可能前後相對,也可能左右相對。
在第一架體10的頂端,前側壁11上具有一嵌孔13,其孔形呈現橫向較長的長方形,而且左右兩側分別拓展至前述左側壁及右側壁的外側面。相對地,後側壁12上焊接有左右相對的二導引壁14,各導引壁14的上半部及下半部分別具有一第一導引孔15及一第二導引孔16,各導引孔15、16的孔形概呈長方形或長圓形(oblong),其長軸向對應於長度調整方向D1。此外,後側壁12上還具有一介在左、右二導引壁14之間的長槽孔 17,前述長槽孔17的長軸向也是對應於高度調整方向D1。
管柱狀的第二架體20的周面前側(對應於前述第一側邊)及後側(對應於前述第二側邊)分別具有沿著高度調整方向D1狹長延伸的一第一側面21及一第二側面23,而且,第一側面21的左、右二側各鄰接一沿著高度調整方向D1狹長延伸的第一受壓面22,第二側面23的左、右二側各鄰接一沿著長度調整方向D1狹長延伸的第二受壓面24,各受壓面22、24均為平面,其中,偏靠第一側邊的左、右二第一受壓面22愈遠離第一側面21則左右間距愈大,對稱地,偏靠第二側邊的左、右二第二受壓面24愈遠離第二側面23則左右間距愈大。請參閱圖11,在第一架體10的內部,第二架體20的第一側面21及第二側面23分別平行面向且貼近第一架體10的前側壁11及後側壁12的內側面,同時,第二架體20的四個受壓面22、24大致上分別面向第一架體10的四個內角,各受壓面22、24均與第一架體10的前、後、左、右四片側壁呈現斜交關係。第二架體20的第二側邊具有沿著高度調整方向D1等間排列的若干卡合部25,在本較佳實施例中,各卡合部25具體上是一由第二側面23沿著鎖定方向D2穿入第二架體20內部的穿孔;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無圖),各卡合孔可能是一盲孔。第一架體10的後側壁12上的前述長槽孔17正對於第二架體20的該等卡合部25的排列路線。
第一架體10的頂端設有前後相對的二中介件30,前述中介件30介在第一架體10與第二架體20之間。請搭配參閱圖4,各中介件30以塑膠射出一體成型,具有左右相隔的二楔形塊31及一橫向連結前述二楔形塊31的連結凸條32。請參閱圖11,前述二中介件30的總共四個楔形塊31分別位在第一架體10內部的四個角落,各楔形塊31由第一架體10的頂緣沿著高度調整方向D1往下延伸,各具有彼此直交的二側面(未編號)及一介在前述二側面之間的梯狀斜面33,各楔形塊31的其中一側面平行且貼近第一架體10的前側壁11或後側壁12的內側面,各楔形塊31的另一側面大致平貼於第一架體10的左側壁或右側壁的內側面,同時,各楔形塊31的梯狀斜面33抵接第二架體20對應角落的受壓面22、24。各中介件30的連結凸條32是由其中一楔形塊31的頂緣沿著左右軸向(x軸)延伸至另一楔形塊31的頂緣,而且連結凸條32搭扣在第一架體10的前側壁11或後側壁12 的頂緣上方。此外,左側的楔形塊31的左側面接近底端部位,以及右側的楔形塊31的右側面接近底端部位,各具有一沿著鎖定方向D2延伸預定長度的凹槽34;第一架體10的左側壁及右側壁上各設有尾端分別伸入一前述凹槽34內的二螺絲18。藉由上述配合關係,中介件30被大致定位在第一架體10的頂端,基本上不能沿著高度調整方向D1或左右軸向(x軸)位移,但是可以沿著鎖定方向D2微幅位移。
第一側邊的中介件30的左、右二楔形塊31分別位在第二架體20的第一側面21左、右二側;第二側邊的中介件30的左、右二楔形塊31分別位在第二架體20的第二側面23左、右二側,並且分別位在第一架體10的後側壁12上的前述長槽孔17左、右二側,也就是說,第二側邊的楔形塊31並沒有遮擋到第二架體20的該等卡合部(穿孔)25,也沒有遮擋到第一架體10的長槽孔17。
第二架體20的底端位在中介件30之下,並且利用螺絲27固接一塑膠材質的抵止件26,前述抵止件26的橫斷面外圍概呈長方形,其四邊分別大致平貼於第一架體10前、後、左、右四片側壁的內側面。如圖2所示,抵止件26的四個角落分別凸出於第二架體20的四個受壓面22、24外側,藉此,當第二架體20由第一架體10的頂端開口向上伸出預定長度之後,抵止件26四個角落的頂面會分別抵卡前述四個楔形塊31的底面,制止第二架體20的底端脫出第一架體10內部。
藉由抵止件26四個側面分別大致平貼於第一架體10的四個內側面,以及前述四個楔形塊31以不同面向的梯狀斜面33分別抵接第二架體20四個角落的受壓面22、24,使得第二架體20可以平穩地沿著高度調整方向D1昇降位移。中介件30及抵止件26採用塑膠材質,可使第二架體20昇降位移較為滑順,同時避免金屬磨擦產生噪音及刮痕。
第一架體10頂端外部的前述左、右二導引壁14之間設有一活動座40,前述活動座40的左、右二側面分別平貼於前述二導引壁14的內側面,基本上無法左右位移。請配合參閱圖5,活動座40的上半部具有左右相對的二凸壁41及形成於前述二凸壁41之間的一夾縫狀凹缺42;活動座40的上半部及下半部分別具有沿左右軸向(x軸)貫穿的一第一穿孔43及一第二穿孔44;活動座40的中間部位具有一由前側面沿前述鎖定方向 D2往後方凹入的容孔45,前述容孔45的斷面呈圓形,且其孔徑略大於前述凹缺42的左右寬度;前述凹缺42的底部與容孔45前半段的頂部連通。 一第一橫銷46及一第二橫銷47分別嵌插在活動座40的第一穿孔43及第二穿孔44,各橫銷46、47的左、右二端分別凸出於活動座40的左、右二側面,進而,第一橫銷46的左、右二端分別穿過第一架體10的左、右二導引壁14上半部的第一導引孔15,使第一橫銷46的端部受限於第一導引孔15而僅可沿著前述高度調整方向D1有限度地上下位移;同樣地,第二橫銷47的左、右二端分別穿過前述二導引壁14下半部的第二導引孔16,使第二橫銷47的端部受限於第二導引孔16而僅可沿著前述高度調整方向D1有限度地上下位移。藉此,活動座40可相對於第一架體10沿高度調整方向D1在一限定範圍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位移,例如,圖8顯示活動座40大致位在前述限定範圍的相對較低的第一端(註:依據使用狀況,活動座40可能由圖中位置再往下位移,亦即更靠近前述第一端),圖9顯示活動座40位在前述限定範圍的相對較高的第二端,在本例中,前述限定範圍的相對二端的高度差距大約3公分。無論活動座40位在前述限定範圍內的什麼高度,前述容孔45的所在高度都會位在第一架體10的前述長槽孔17的長度範圍內,亦即容孔45的孔口始終朝向長槽孔17。
活動座40的容孔45前半部容置一卡合件50,在本較佳實施例中,前述卡合件50為一圓柱形插銷,其軸向對應於容孔45的軸向,且其外徑略小於容孔45的內徑,基本上無法相對於活動座40上下位移或左右位移。前述第二架體20上的各卡合部(穿孔)25在前述高度調整方向D1上的孔徑略大於卡合件(插銷)50的外徑。卡合件50可在活動座40上沿著容孔45的軸向(亦即前述鎖定方向D2)前後滑移,換言之,卡合件50可相對於活動座40在一前進位置與一後退位置之間位移,當卡合件50位在前述前進位置時,如圖8所示,卡合件50的前端會穿過第一架體10的長槽孔17並且插入第二架體20的其中一卡合部25,因而限制活動座40與第二架體20沿高度調整方向D1相對位移,使得活動座40與第二架體20會相互帶動而一同相對於第一架體10沿高度調整方向D1在前述限制範圍內位移;當卡合件50位在前述後退位置時,卡合件50的前端會脫離第二架體20的卡合部25,使活動座40與第二架體20可能沿高度調整方向D1相對位移。活動座 40的容孔45後半部容置一彈性件60,前述彈性件60具體為一螺旋壓縮彈簧,其前、後二端分別抵住卡合件50及活動座40,換言之,彈性件60的復元彈力對應於使卡合件50往前述前進位置位移。
前述操作件70可活動地設在活動座40上,並且以可連動的方式與卡合件50連接,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操作件70呈長形,其中一端(以下稱前端)具有一軸孔71,另一端(以下稱後端)形成一拉提部72,操作件70的前端插在活動座40的凹缺42內,左、右二側面分別平貼於左、右二凸壁41的內側面,同時,操作件70的前端以前述軸孔71套設前述第一橫銷46而形成同軸樞接,使得操作件70可相對於活動座40以第一橫銷46為樞軸在一鎖定位置與一解鎖位置之間偏轉;此外,操作件70的前端底側具有一凸部73,前述凸部73嵌合於前述卡合件50頂側的一凹部51,使得操作件70的偏轉位移與卡合件50的進退位移相互帶動。當操作件70位在前述鎖定位置時,如圖8所示,後端的拉提部72相對於活動座40的位置相對較低,而且卡合件50相對於活動座40對應位在前述前進位置;當操作件70位在前述解鎖位置時,如圖9所示,後端的拉提部72相對於活動座40的位置相對較高,而且卡合件50對應位在前述後退位置。如前所述,卡合件50因為受到彈性件60推頂而具有往前進位置位移的傾向,因此,操作件70對應具有往鎖定位置偏轉(圖9中的逆時鐘旋轉)的傾向。
第一架體10的前側壁11上的前述嵌孔13嵌置有一施壓件80,前述施壓件80為一板面平行於前側壁11的金屬板塊,其板面形狀概呈橫向較長的長方形,頂邊及底邊分別鄰靠嵌孔13的頂緣及底緣,左端及右端則分別凸出於第一架體10的左側壁及右側壁外側(參閱圖2及圖11)。施壓件80相對於第一架體10可沿著嵌孔13穿通前側壁11的方向(亦即前述鎖定方向D2)微幅位移,換言之,施壓件80可在一較靠近後側壁12的位置(以下稱壓緊位置)與一較遠離後側壁12的位置(以下稱放鬆位置)之間微幅位移。至少在施壓件80位於前述壓緊位置時,施壓件80的內側面會向後超過前側壁11的內側面,亦即進入第一架體10的內部空間,並且抵接第一側邊的中介件30的左、右二楔形塊31對應部位。請搭配參閱圖6,施壓件80本身具有穿通相對二側面的左、右二接合孔81,各接合孔81在板面長軸向上的寬度(以下稱長軸向寬度)W1大於在板面短軸向上的寬度(以下稱短軸 向寬度)W2。左側接合孔81的左端及右側接合孔81的右端分別露出於第一架體10的左側壁及右側壁外側。
第一架體10的左、右二側各設有一連接臂90,各連接臂90為一板面平行於第一架體10的左側壁/右側壁的金屬板片,其板面形狀呈長條形,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本例為前端)及一第二端(本例為後端)。請搭配參閱圖7,各連接臂90的第一端(前端)具有一位在最前方的頭部91及一位在頭部91後方的頸部92,前述頭部91在板面短軸向上的寬度(以下稱頭部寬度)W3大於前述頸部92在板面短軸向上的寬度(以下稱頸部寬度)W4。連接在頭部91與頸部92之間的部位呈現由前往後逐漸窄縮的形狀,使其具有上、下二斜邊93。此外,前述頭部寬度W3小於前述施壓件80的接合孔81的長軸向寬度W1,但是大於接合孔81的短軸向寬度W2;前述頸部寬度W4小於接合孔81的短軸向寬度W2。另一方面,各連接臂90的第二端(後端)具有穿通相對二側面的一樞接孔94。左、右二連接臂90的第一端(前端)分別連接在施壓件80的左、右二端,詳而言之,如圖8所示,各連接臂90的頸部92穿插在施壓件80對應一端的接合孔81內,連接臂90的頭部91卡在施壓件80的外側面之前,無法向後抽脫。
本實施例中的連接臂90及施壓件80採用上揭形狀及接合結構,具有減少構件、方便組裝、降低成本的優點,亦即,組裝時,在施壓件80嵌置於第一架體10的嵌孔13之前,先使連接臂90的板面短軸向對應於施壓件80的板面長軸向,將連接臂90的頭部91穿過施壓件80的接合孔81之後再相對扭轉90度,使頭部91卡在接合孔81前方,然後才將施壓件80嵌置於第一架體10的嵌孔13,讓左、右二連接臂90分別大致平貼於第一架體10的左側壁及右側壁的外側面,相對於施壓件80無法扭轉及向後抽脫。基於連接臂90及施壓件80的上揭接合結構,因為連接臂90的前述上、下二斜邊93會分別抵卡施壓件80的接合孔81前端開口的頂緣及底緣,所以連接臂90向後位移會迫使施壓件80沿著前述鎖定方向D2向後位移,此外,連接臂90的第二端(後端)能夠大致以第一端(前端)的頸部92為軸,在y-z平面上有限度地上下偏轉。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無圖),連接臂的第一端可能以其他方式與施壓件連接,例如彼此之間依一對應於左右軸向(x軸)的軸線樞接。
各連接臂90的第二端(後端)以前述樞接孔94套設前述第一橫銷46的最外端而形成同軸樞接,使得連接臂90的第二端會隨著活動座40沿前述長度調整方向D1在前述限定範圍內上下位移,而且連接臂90可相對於活動座40以第一橫銷46為樞軸有限度地偏轉。如圖9所示,當活動件40位在前述限定範圍的相對較高的第二端時,連接臂90的前、後二端在前述高度調整D1方向上的位置大致相同,換言之,此時的連接臂90的長軸向大致對應於前述鎖定方向D2;如圖8所示,當活動件40大致位在前述限定範圍的相對較低的第一端時,連接臂90的後端明顯低於前端。藉此,當活動座40往前述限定範圍的第一端位移時,會經由左、右二連接臂90帶動前述施壓件80往前述壓緊位置位移;當活動座40往前述限定範圍的第二端位移時,會經由左、右二連接臂90帶動前述施壓件80往前述放鬆位置位移。
接著說明本較佳實施例的第一支架組4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圖8顯示第一支架組4處於完全鎖定的狀態,其中的第二架體20同時被以嵌卡及抵壓兩種方式鎖定,完全無法動彈,詳而言之,此時的活動座40上的卡合件50被彈性件60推頂在前述前進位置,卡合件50的前端插入第二架體20的其中一卡合部(穿孔)25,卡合件50與卡合部25在前述高度調整方向D1上的間隙很小,同時,卡合件50的後半部仍然嵌插在活動座40的前述容孔45內,因而限制活動座40與第二架體20沿前述高度調整方向D1相對位移,此外,此時的活動座40相對於第一架體10位在前述限定範圍的較低一端(第一端),經由連接臂90將施壓件80保持在前述壓緊位置,使施壓件80由其所在的第一側邊往相反的第二側邊(亦即沿前述鎖定方向D2)對第二架體20施加一壓力。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施壓件80是透過前述中介件30的楔形塊31對第二架體20施壓。如圖11所示,第一側邊(圖11左側)的各楔形塊31分別介在施壓件80與第二架體20的一第一受壓面22之間,會隨施壓件80往前述壓緊位置位移而以前述梯狀斜面33擠壓前述第一受壓面22;相對地,第二側邊(圖11右側)的各楔形塊31分別介在第一架體10的後側壁12與第二架體20的第二受壓面24之間,同樣以梯狀斜面33抵接第二受壓面24。當施壓件80位在前述壓緊位置時,前述四個楔形塊31分別緊密擠塞在第一架體10與第二架體20之間的四個角落,使得第二 架體20被進一步抵壓定位,尤其在垂直於高度調整方向D1的平面上沒有任何鬆動空隙。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無圖),施壓件可能直接抵壓第二架體。
使用者要調整第二架體20的高度(亦即調整述座椅組6的高度)時,以一手(假設左手)捉扶第二架體20,或是捉扶前述座椅組6,以另一手(假設右手)將操作件70後端的拉提部72往上拉提,使操作件70由前述鎖定位置偏轉至前述解鎖位置,帶動卡合件50由前述前進位置位移至前述後退位置(彈性件60會對應壓縮),同時,使用者往上拉提操作件70的動作會一併或順勢將活動座40往上拉提,使活動座40相對於第一架體10往前述限定範圍的較高一端(第二端)位移,經由連接臂90帶動施壓件80往前述壓緊位置位移,使第一支架組4呈現如圖9所示的解鎖狀態,亦即第二架體20既沒受到卡合件50嵌卡,也沒受到施壓件80抵壓,可以自如地沿著高度調整方向D1上下滑移。在前述解鎖狀態下,使用者一手(右手)持續拉住操作件70的拉提部72使其保持在解鎖位置,以另一手(左手)使第二架體20上昇或下降,到達所需高度附近放開操作件70,必要時再稍微上下挪移第二架體20,使(持續受到彈性件60推頂的)卡合件50插入第二架體20對應高度的卡合部25,如圖10所示;接著,使用者放手讓第二架體20藉著自身及所承受的重量而沿高度調整方向D1下降,帶動活動座40相對於第一架體10移往前述限定範圍的較低一端(第一端),經由連接臂90帶動施壓件80移往前述壓緊位置。第二架體20所承受的向下力量(例如前述運動腳踏車1的使用者的體重)會持續將活動座40往前述限定範圍的較低一端施力,該力量經由連接臂90帶動施壓件80往第二架體20的方向施壓,使第二架體20沒有鬆動間隙而保持穩固。
本發明還可以在前述活動座40與前述第一架體10之間增設一彈性件(圖中未示),前述彈性件的復元彈力對應於使活動座往前述限定範圍的較低一端(第一端)位移,例如,將一拉伸彈簧的一端鉤在活動座,另一端鉤在活動座下方的第一架體適當部位,持續將活動座往下拉引,如此,在調整高度的過程或鎖定狀態下,前述彈性件可協助使活動座移往前述第一端或維持在前述第一端。
以上即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構造及工作原理,依據相同 的原理,本發明也可能實施成設有卡合部的架體(於前例中為第二架體)作為高度固定的基架,而設有活動座及施壓件的架體(於前例中為第一架體)可供調整高度並用以承受重量。舉例而言,讀者不妨將圖8的圖面旋轉180度作為參考,想像上揭較佳實施例的結構上下顛倒,亦即第二架體改成相對在下且高度不變(例如底端固接在前述運動腳踏車1的底座組3),而第一架體改成相對在上且可調整高度(例如頂端承接前述運動腳踏車1的座椅組6或握把組7),其中,第二架體具有沿一高度調整方向間隔排列的複數卡合部,第一架體可在第二架體上沿前述高度調整方向滑移,而且,第一架體上設有可沿前述高度調整方向在一限定範圍的較高一端(第一端)與較低一端(第二端)之間位移的活動座,而前述活動座上設有可在一前進位置與一後退位置之間位移的卡合件,此外,第一架體上還設有可在一壓緊位置與一放鬆位置之間位移的施壓件,前述施壓件與前述活動座之間連接有連接臂;如此,當活動座上的卡合件位在前進位置而卡合第二架體特定高度的卡合部時,活動座無法相對於第二架體上下位移,等於活動座高度固定,如果此時的活動座相對於第一架體是位在前述限定範圍的較低一端(例如圖10上下顛倒所示的狀態),則承受重量的第一架體往下滑移會使活動座相對往前述限定範圍的較高一端位移(例如成為圖8上下顛倒所示的狀態),因為活動座與施壓件相對遠離,所以連接其間的連接臂會帶動施壓件往壓緊位置位移,藉此將第一架體鎖定於對應高度;要調整高度時,按壓操作件的尾端以帶動卡合件位移至後退位置,即可解除第一架體的鎖定狀態。
4‧‧‧第一支架組
10‧‧‧第一架體
11‧‧‧前側壁
12‧‧‧後側壁
13‧‧‧嵌孔
14‧‧‧導引壁
15‧‧‧第一導引孔
16‧‧‧第二導引孔
17‧‧‧長槽孔
20‧‧‧第二架體
21‧‧‧第一側面
23‧‧‧第二側面
25‧‧‧卡合部
30‧‧‧中介件
31‧‧‧楔形塊
32‧‧‧連結凸條
40‧‧‧活動座
42‧‧‧凹缺
43‧‧‧第一穿孔
44‧‧‧第二穿孔
45‧‧‧容孔
46‧‧‧第一橫銷
47‧‧‧第二橫銷
50‧‧‧卡合件
51‧‧‧凹部
60‧‧‧彈性件
70‧‧‧操作件
71‧‧‧軸孔
72‧‧‧拉提部
73‧‧‧凸部
80‧‧‧施壓件
81‧‧‧接合孔
90‧‧‧連接臂
91‧‧‧頭部
92‧‧‧頸部
93‧‧‧斜邊
94‧‧‧樞接孔

Claims (10)

  1. 一種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包含有:
    一第一架體及一第二架體,二者其中一者可在另一者上沿一高度調整方向滑移;前述第二架體具有沿前述高度調整方向間隔排列的複數卡合部;
    一活動座,可活動地設在前述第一架體上,可相對於前述第一架體沿前述高度調整方向在一限定範圍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位移;
    一卡合件,可活動地設在前述活動座上,可相對於前述活動座在一前進位置與一後退位置之間位移;當前述卡合件位在前述前進位置時,會卡合前述第二架體的其中一前述卡合部而限制前述活動座與前述第二架體沿前述高度調整方向相對位移,使得當前述第一架體及前述第二架體其中一者在另一者上沿前述高度調整方向往下滑移時會讓前述活動座往前述限定範圍的第一端對應位移;當前述卡合件位在前述後退位置時,會脫離前述第二架體的前述卡合部;
    一施壓件,可活動地設在前述第一架體上,可相對於前述第一架體在一壓緊位置與一放鬆位置之間位移;當前述施壓件位在前述壓緊位置時,會沿一大致垂直前述高度調整方向的方向對前述第二架體施加一壓力;當前述施壓件位在前述放鬆位置時,會解除對前述第二架體的前述壓力;以及
    至少一連接臂,連接在前述施壓件與前述活動座之間;
    當前述活動座往前述限定範圍的第一端位移時,會經由前述至少一連接臂帶動前述施壓件往前述壓緊位置位移;當前述活動座往前述限定範圍的第二端位移時,會經由前述至少一連接臂帶動前述施壓件往前述放鬆位置位移。
  2. 如請求項1的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其中,前述第二架體可在前述第一架體上沿前述高度調整方向滑移;前述限定範圍的第一端低於第二端。
  3. 如請求項2的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其中,還包含有一操作件,可活動地設在前述活動座上,並且以可連動的方式與前述卡合件連接;當前述卡合件位在前述前進位置且前述活動座位在前述限定範圍的第一端時, 施力將前述操作件往上拉提會帶動前述卡合件往前述後退位置位移,並且使前述活動座往前述限定範圍的第二端位移。
  4. 如請求項3的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其中,前述操作件相對於前述活動座以一第一橫銷為樞軸在一鎖定位置與一解鎖位置之間偏轉,而且,前述操作件具有一供使用者施力往上拉提的拉提部;當前述操作件位在前述鎖定位置時,前述拉提部相對於前述活動座的位置相對較低,而且前述卡合件相對於前述活動座對應位在前述前進位置;當前述操作件位在前述解鎖位置時,前述拉提部相對於前述活動座的位置相對較高,而且前述卡合件對應位在前述後退位置。
  5. 如請求項1的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其中,還包含有一操作件,以可連動的方式與前述卡合件連接,用以供使用者操作以改變前述卡合件相對於前述活動座的位置。
  6. 如請求項1的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其中,前述卡合件可供使用者操作以改變其相對於前述活動座的位置。
  7. 如請求項1的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其中,還包含有一彈性件,設在前述活動座與前述卡合件之間,前述彈性件的復元彈力對應於使前述卡合件往前述前進位置位移。
  8. 如請求項1的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其中,還包含有一彈性件,設在前述第一架體與前述活動座之間,前述彈性件的復元彈力對應於使前述活動座往前述限定範圍的第一端位移。
  9. 如請求項1的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其中,前述第一架體及前述第二架體定義有一垂直於前述高度調整方向的鎖定方向,而且各具有在前述鎖定方向上相對的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前述施壓件位在前述第一架體的第一側邊,前述壓緊位置較靠近前述第二側邊,前述放鬆位置較遠離前述第二側邊;前述活動座及前述卡合件位在前述第一架體的第二側邊,前述前進位置較靠近前述第一側邊,前述後退位置較遠離前述第一側邊。
  10. 如請求項1的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其中,前述支架組應用在一運動器材,用以將前述運動器材的使用者的身體局部支撐在所需高度,前述第一架體及前述第二架體當中可沿前述高度調整方向滑移的一者用以承受 前述使用者身體的向下施力。
TW108143846A 2019-11-28 2019-11-28 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 TWI741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3846A TWI741424B (zh) 2019-11-28 2019-11-28 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3846A TWI741424B (zh) 2019-11-28 2019-11-28 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9981A TW202119981A (zh) 2021-06-01
TWI741424B true TWI741424B (zh) 2021-10-01

Family

ID=77516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3846A TWI741424B (zh) 2019-11-28 2019-11-28 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4142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3560B2 (en) * 2001-09-26 2005-07-05 Brunswick Corporation Stationary bike
TWI279240B (en) * 2004-09-10 2007-04-21 Cateye Co Ltd Training apparatus
US20080156962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Chao-Ken Chen Telescopic adjustable positioning device
US8272999B2 (en) * 2007-03-29 2012-09-25 Brunswick Corporation Seat mechanisms
CN202715185U (zh) * 2012-05-31 2013-02-06 力山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运动器材的座椅调整机构
CN204709705U (zh) * 2015-05-13 2015-10-21 如亚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健身车的套管组
TW201716716A (zh) * 2015-11-05 2017-05-16 Johnson Health Tech Co Ltd 可無段調整的支架組
TWM548001U (zh) * 2017-04-27 2017-09-01 Land America Health & Fitness Co Ltd 調節座椅的拉銷桿固定結構
TW201934919A (zh) * 2018-02-06 2019-09-01 喬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調整相對位置的支架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3560B2 (en) * 2001-09-26 2005-07-05 Brunswick Corporation Stationary bike
TWI279240B (en) * 2004-09-10 2007-04-21 Cateye Co Ltd Training apparatus
US20080156962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Chao-Ken Chen Telescopic adjustable positioning device
US8272999B2 (en) * 2007-03-29 2012-09-25 Brunswick Corporation Seat mechanisms
CN202715185U (zh) * 2012-05-31 2013-02-06 力山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运动器材的座椅调整机构
CN204709705U (zh) * 2015-05-13 2015-10-21 如亚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健身车的套管组
TW201716716A (zh) * 2015-11-05 2017-05-16 Johnson Health Tech Co Ltd 可無段調整的支架組
TWM548001U (zh) * 2017-04-27 2017-09-01 Land America Health & Fitness Co Ltd 調節座椅的拉銷桿固定結構
TW201934919A (zh) * 2018-02-06 2019-09-01 喬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調整相對位置的支架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9981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26908A (en) Retractable handle assembly for a suitcase
US7179200B1 (en) Wheelchair
TWI343304B (zh)
US8777318B2 (en)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armrest
KR101141825B1 (ko) 안장조절장치
US7331567B2 (en) Coupling device for two connecting poles
ES2341914T3 (es) Conjunto de cajon.
TWI741424B (zh) 可調整高度的支架組
EP1552775A1 (en) Coupling device for a foldable frame
CA3081216A1 (en) Chair backrest adjustment mechanism
TWI656296B (zh) 可調整相對位置的支架組
US20220175142A1 (en) Cam adjustment device for lifting and lowering armrest and chair having the same
US6030032A (en) Armrest for a chair
US11065502B2 (en) Position adjusting device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CN112999573B (zh) 可调整高度的支架组
CN110124265B (zh) 可调整相对位置的支架组
US6339863B1 (en) Multi-step positioning device of trunk pull rod
TWI826326B (zh) 椅具扶手組裝結構
CN114147644B (zh) 一种方便调节间距的lcd用卡夹装置
US20240099465A1 (en) Quick-assembly structure for chassis and back frame of chair and chair
TWI577913B (zh) Adjustable stent group
KR102355041B1 (ko) 간격 조정이 가능한 스패너
TWI465630B (zh) 把手組
CN211961495U (zh) 一种带有可拆卸靠背的板凳
TWI345517B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