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0646B - 鍛造模具組及其鍛造衝頭 - Google Patents

鍛造模具組及其鍛造衝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0646B
TWI740646B TW109131747A TW109131747A TWI740646B TW I740646 B TWI740646 B TW I740646B TW 109131747 A TW109131747 A TW 109131747A TW 109131747 A TW109131747 A TW 109131747A TW I740646 B TWI740646 B TW I7406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ging
escape
punch
hole
longitudinal ax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1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2025A (zh
Inventor
王文彥
楊俊彬
曾健明
高銘傑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Priority to TW109131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064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0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064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2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2025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鍛造模具包含複數模穴與複數鍛造衝頭,複數模穴用以容置金屬胚料。複數鍛造衝頭個別用以對金屬胚料成形一鍛孔。鍛造衝頭包含一柱狀本體和一第一逃隙。柱狀本體具有一頭部、一衝鍛端、一側周面以及一假想之縱向軸線,側周面的兩端分別連接頭部與衝鍛端,側周面係圍繞縱向軸線。第一逃隙與衝鍛端相距一第一距離,第一逃隙具有一第一表面,第一表面環繞縱向軸線地凹設於柱狀本體之側周面。金屬胚料係依序放置於複數模穴,並由複數鍛造衝頭依序衝鍛,最終成形長徑比大於2.2的孔。

Description

鍛造模具組及其鍛造衝頭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鍛造模具組,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能多道次地對一胚料成形一深孔的鍛造模具組。
鍛造加工係對一金屬胚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的加工技術。冷間鍛造(冷鍛,Cold forging)係在再結晶溫度的30%以下(一般是室溫)進行的鍛造加工,其具有如下優點:能提高鍛件之機械強度與尺寸精度;材料移除率極低,沒有材料浪費的問題;以及生產效率高。
冷間鍛造雖有上述優點,然而要以單一道次對一胚料進行深孔(例如長度與直徑比大於5)成形仍有相當的困難。以鋼質胚料而言,單一道次所能成形的孔的長度與直徑比(Length-to-diameter ratio)宜小於2.2,較佳係小於2,否則在衝鍛過程中極易造成衝頭挫曲斷裂。
此外,當衝頭衝鍛胚料而形成一孔後,胚料會因塑性流動而包覆衝頭的側邊周面,並對側邊周面形成壓應力,當衝頭上升欲脫離胚料的過程中,常因胚料貼合所形成的摩擦力而拉斷衝頭,此現象在孔的長度愈長時愈嚴重。為解決此問題,業界通常會將衝頭設計成有一拔膜角(例如3°),以減少摩擦力作用的時間。惟在孔不適合具有錐度的場合,尚需額外加工削除,導致材料利用率降低且增加製程時間與成本。
由前揭冷間鍛造技術可知,欲以現有模具與衝頭直接在金屬胚料上鍛造成形深孔實有困難,因此,有需要提供新的鍛造模具以解決前述問題。
本發明之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鍛造模具組,其衝頭未設置拔模角,因而可在胚料上鍛出不具錐度的孔,不需要額外加工削除,提高材料利用率且降低製程時間與成本。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鍛造模具組,可藉由鍛造模具組多道次地衝鍛而在一金屬胚料上成形一長徑比(Length-to-diameter ratio)大於2.2的孔。
依據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鍛造衝頭,用以對一金屬胚料成形一鍛孔,前述鍛造衝頭包含:一柱狀本體,其具有一頭部、一衝鍛端、一側周面以及一假想之縱向軸線,前述側周面的兩端分別連接前述頭部與前述衝鍛端,前述側周面係圍繞前述縱向軸線;以及一第一逃隙,其與前述衝鍛端相距一第一距離,前述第一逃隙具有一第一表面,前述第一表面環繞前述縱向軸線地凹設於前述柱狀本體之側周面;當前述鍛造衝頭對前述金屬胚料成形前述鍛孔時,前述第一逃隙使前述鍛造衝頭與前述鍛孔之孔壁的接觸面積減少。
依據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鍛造模具組,用以多道次地對一金屬胚料成形一長徑比大於2.2的孔,前述鍛造模具組包含:複數模穴用以容置前述金屬胚料;以及複數鍛造衝頭,前述複數鍛造衝頭各包含:一柱狀本體,其具有一頭部、一衝鍛端、一側周面以及一假想之縱向軸線,前述側周面的兩端分別連接前述頭部與前述衝鍛端,前述側周面係圍繞前述縱向軸線;以及一第一逃隙,其與前述衝鍛 端相距一第一距離,前述第一逃隙具有一第一表面,前述第一表面環繞前述縱向軸線地凹設於前述柱狀本體之側周面;當前述鍛造衝頭對前述金屬胚料成形前述鍛孔時,前述第一逃隙使前述鍛造衝頭與前述鍛孔之孔壁的接觸面積減少;前述複數鍛造衝頭個別用以對前述金屬胚料成形前述鍛孔;其中,前述金屬胚料係依序放置於前述複數模穴,並由前述複數鍛造衝頭依序衝鍛,最終成形前述長徑比大於2.2的孔。
本發明之鍛造衝頭之側周面形成有一逃隙,能使鍛造衝頭與其所成形之鍛孔孔壁的接觸面積減少,因而減少金屬胚料施予鍛造衝頭側周面的正向壓力(即減少金屬胚料與鍛造衝頭間的摩擦力)。因此,其衝頭無需拔模角,可衝鍛出不具錐度的孔,不需要額外加工削除,提高材料利用率且降低製程時間與成本。此外,本發明藉由具有複數鍛造衝頭與複數模穴的鍛造模具組多道次地衝鍛一金屬胚料而在其上成形一長徑比大於2.2的孔,克服習知技術難以成形深孔的技術問題。
10:機械零件
11:盲孔
200,210,220,230,240:金屬胚料
211,221,231,241:鍛孔
1000:鍛造模具組
1100,1200,1300,1400:鍛造模具
1110,1210,1310,1410:下模
1111,1211,1311,1411:模穴
1120,1220,1320,1420:上模
3100,3200,3300,3400:鍛造衝頭
3110,3210:柱狀本體
3111:頭部
3112,3212:衝鍛端
3113,3213:側周面
3114,3214:縱向軸線
3120,3220:第一逃隙
3230:第二逃隙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R1:第一突脊
R2:第二突脊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T1:第一推拔
T2:第二推拔
θ1:第一錐角
θ2:第二錐角
圖1 為一機械零件之剖面示意圖。
圖2 為本發明鍛造模具組一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3A~3E 為經本發明之鍛造模具組一實施例進行冷鍛成形的金屬胚料剖面示意圖。
圖4 為本發明鍛造模具組一實施例之一鍛造衝頭的示意圖。
圖5A~5C 為本發明鍛造模具組一實施例具有複數第一逃隙之鍛造衝頭之實施方式示意圖。
圖6 為本發明鍛造模具組一實施例之另一鍛造衝頭的示意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或其他目的、特徵以及特點能更明顯易懂,茲配合圖式將本發明相關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一機械零件之剖面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鍛造模具組一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圖3A~3E為經本發明鍛造模具組一實施例進行冷鍛成形的金屬胚料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鍛造模具組一實施例之一鍛造衝頭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機械零件10其材質為鋼,概呈杯狀,外徑為20mm,長度為100mm,具有一盲孔11,其孔徑為10mm,長(深)度為70mm,長徑比(Length-to-diameter ratio,L/D)為7。受限於模具材料的強度,一般工具鋼所製之鍛造模具要以單一道次對鋼質胚料冷鍛成形一長徑比大於2.2的孔仍相當困難。為能解決此問題,本發明將藉由複數鍛造模具以多道次的方式對鋼質胚料冷鍛成形具有盲孔11的機械零件10。
為避免衝頭挫曲斷裂,鍛造模具的數目將取決於金屬胚料所欲冷鍛成形的孔的長徑比,以鋼質胚料而言,每一鍛造模具所執行的單一道次所能成形的鍛孔的長徑比宜小於2.2,較佳係小於2。依此原則便可推估鍛造模具組所包含的鍛造模具數目。於本實施例,每一鍛造模具所執行的單一道次所能成形的鍛孔的長徑比選擇為2。因此,長(深)度為70mm,直徑為10mm的盲孔11(L/D=7)需要4個道次才能完成。對於其他強度較小的金屬胚料(如鋁合金胚料),鍛造模具所執行的單一道次所能成形的鍛孔的長徑比會大於2.2,熟悉此技術領域之人士應能經由公開之技術文件而得知合理的數據,並能輕易依本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而應用於其他材質的實施。
請同時參考圖1、圖2以及圖3A~3E,為冷鍛成形如圖1所示之機械零件10,本發明之鍛造模具組1000包含4套 鍛造模具1100、1200、1300、1400,經由4個道次對金屬胚料(於本實施例其材質為鋼)200、210、220、230冷鍛而成形長徑比等於7的孔。每一鍛造模具1100、1200、1300、1400各包含一下模1110、1210、1310、1410和一上模1120、1220、1320、1420。諸下模1110、1210、1310、1410係設置於一衝鍛機具(未繪示)的床台(未繪示)上,諸上模1120、1220、1320、1420則固定於衝鍛機具的滑座(未繪示),並隨滑座做往復移動。下模1110、1210、1310、1410各具有一模穴1111、1211、1311、1411,用以容置與成形金屬胚料200、210、220、230,上模1120、1220、1320、1420各固持一鍛造衝頭3100、3200、3300、3400。本實施例所示之機械零件10外表造型簡單是為了說明上之方便,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熟悉此技術領域之人士應能理解,更為複雜的外表造型仍有可能透過合理的模穴設計而以冷鍛技術完成。
圖4為本發明鍛造模具組一實施例之一鍛造衝頭之示意圖,請一併參閱圖2與圖4,鍛造衝頭3100包含一柱狀本體3110和一第一逃隙3120。柱狀本體3110具有一頭部3111、一衝鍛端3112、一側周面3113以及一假想之縱向軸線3114,頭部3111係供嵌設固定於上模1120,衝鍛端3112係供伸入模穴1111對金屬胚料200進行衝鍛。側周面3113的兩端分別連接頭部3111與衝鍛端3112,假想之縱向軸線3114係沿柱狀本體3110之縱軸方向延伸,側周面3113係圍繞縱向軸線3114。本實施例所示之柱狀本體3110的橫截面為一圓形,但實施上不應以此為限。
柱狀本體3110上凹設有第一逃隙3120,第一逃隙3120與衝鍛端3112相距一第一距離d1,第一逃隙3120具有一第一表面S1,第一表面S1環繞縱向軸線3114地凹設於柱狀本體3110之側周面3113。請參考圖4之A-A剖面視圖, 本實施例之第一表面S1為一半徑略小於側周面3113之圓周面,而側周面3113與第一表面S1具有共同的軸心線。當鍛造衝頭3100對金屬胚料200成形鍛孔211時,第一逃隙3120使鍛造衝頭3100與鍛孔211之孔壁的接觸面積減少。較佳地,沿縱向軸線3114之方向,第一逃隙3120(第一表面S1)與第一距離d1之長度比係為8~12。於一實例中,第一距離d1為2mm,側周面3113與第一表面S1的半徑差為0.03mm,沿縱向軸線3114之方向,第一逃隙3120(第一表面S1)的長度為16mm。
請再一併參考圖2、圖3A、圖3B以及圖4,當鍛造衝頭3100對金屬胚料200進行衝鍛成形鍛孔211的過程中,胚料200受到模穴1111與鍛造衝頭3100的擠壓而塑性變形,並順著模穴1111與鍛造衝頭3100之間的空間向上流動而逐漸包覆鍛造衝頭3100的局部。為了避免金屬胚料200填入第一逃隙3120而導致鍛造衝頭3100被卡住而無法脫離鍛孔211,較佳地,第一表面S1靠近衝鍛端3112的一側與側周面3113的連接處形成一第一推拔T1,第一表面S1靠近頭部3111的一側與側周面3113的連接處形成一第二推拔T2。第一推拔T1和第二推拔T2分別具有一第一錐角θ1和一第二錐角θ2,第一錐角θ1和第二錐角θ2的角度可選擇為大於等於10°且小於等於15°。於一實例中,第一逃隙3120的第一錐角θ1和第二錐角θ2皆選擇為10°。
圖5A~5C顯示本發明鍛造模具組一實施例具有複數第一逃隙之鍛造衝頭之實施方式示意圖。請一併參考圖4與圖5A,在其他應用上,鍛造衝頭3100可包含複數第一逃隙3120,並皆與衝鍛端3112相距第一距離d1,複數第一逃隙3120各具有一第一表面S1,複數第一表面S1係間隔環繞縱向軸線3114地凹設於柱狀本體3110之側周面3113。圖5A所示的第 一逃隙3120數目為三,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考圖5B,圖5B所示的複數第一逃隙3120各具有一第一表面S1,兩相鄰之第一表面S1係相連接,複數第一表面S1環繞縱向軸線3114地凹設於柱狀本體3110之側周面3113。圖5B所示的第一逃隙3120數目為四,但不以此為限,四個第一表面S1圍成一正方形,且兩相鄰之第一表面S1的連接線係位於側周面3113上,而成為側周面3113的內接正方形。
請參考圖5C,圖5C所示的複數第一逃隙3120各具有一第一表面S1,兩相鄰之第一表面S1係相連接,複數第一表面S1環繞縱向軸線3114地凹設於柱狀本體3110之側周面3113。圖5C所示的第一逃隙3120數目為六,但不以此為限,六個第一表面S1圍成一六邊形,且兩相鄰之第一表面S1的連接線係位於側周面3113內側。當然亦可將六個第一表面S1所圍成的六邊形整個視為一第一表面S1。
本發明係藉由複數鍛造模具進行多道次衝鍛而成形一長孔,因此各鍛造衝頭3100、3200、3300、3400除了長度與直徑之尺寸略有差異外,前述技術特徵皆存在於各鍛造衝頭3100、3200、3300、3400,今僅以鍛造衝頭3100進行說明,熟悉此技術領域之人士應能經由前面的說明而理解其餘鍛造衝頭3200、3300、3400的實施方式。
圖6為本發明之鍛造模具組實施例之另一鍛造衝頭之示意圖。隨著衝鍛道次增加,鍛孔的深度會越深,鍛造衝頭受到胚料包覆的長度也會越大,增加了摩擦面積。請參閱圖6,鍛造衝頭3200除包含一第一逃隙3220外,更包含一第二逃隙3230。第二逃隙3230與衝鍛端3212相距一第二距離d2,第二逃隙3230具有一第二表面S2,第二表面S2環繞縱向軸線3214地凹設於柱狀本體3210之側周面3213。當鍛造 衝頭3200對金屬胚料210成形鍛孔221時,第二逃隙3220使鍛造衝頭3200與鍛孔221之孔壁的接觸面積減少。於一實例中,第二距離d2為20mm,側周面3213與第二表面S2的半徑差為0.03mm,沿縱向軸線3214之方向,第二逃隙3220(第二表面S2)的長度為16mm。
相同地,第二表面S2靠近衝鍛端3212的一側與側周面3213的連接處亦可形成一第一推拔T1,第二表面S2靠近頭部3211的一側與側周面3213的連接處形成一第二推拔T2。第一推拔T1和第二推拔T2分別具有一第一錐角θ1和一第二錐角θ2,第一錐角θ1和第二錐角θ2的角度可選擇為大於等於10°且小於等於15°。而圖5A~5C所示之具有複數第一逃隙之實施方式亦能應用於第二逃隙3220。於一實例中,第二逃隙3220的第一錐角θ1和第二錐角θ2皆選擇為10°。
請再參考圖6,由於第一逃隙3220與第二逃隙3230皆是凹設於側周面3213,因此第一逃隙3220與衝鍛端3212之間形成一第一突脊R1,第一逃隙3220與第二逃隙3230之間形成一第二突脊R2。沿縱向軸線3214之方向,第一逃隙3220與第一突脊R1之長度比係為8~12,第一逃隙3220或第二逃隙3230與第二突脊R2之長度比係為8~12。第一表面S1與第一突脊R1的連接處形成第一推拔T1,第一表面S1與第二突脊R2的連接處形成第二推拔T2,第一推拔T1和第二推拔T2分別具有一第一錐角θ1和一第二錐角θ2,第一錐角θ1和第二錐角θ2的角度可選擇為大於等於10°且小於等於15°。
當鍛孔的深度逐漸加深,為了進一步減少鍛造衝頭與鍛孔孔壁的接觸面積,鍛造衝頭可視實際需要設置第三逃隙、第四逃隙等,這是熟悉本領域的技藝人士經由以上說明可以理解的。
本實施例的鍛造模具組係由四組鍛造模具組成,每一上模和下模各具有一鍛造衝頭與一模穴。在其他應用上,複數鍛造衝頭可設置於單一上模,複數模穴則設置於單一下模內,而形成本發明的鍛造模具組,一樣可以達成本發明之功效。
請參閱圖2、圖3A~3E以及圖4,當欲以本實施例的鍛造模具組1000對金屬胚料200進行4個道次的冷鍛以成形機械零件10時,其步驟如下:
首先,將金屬胚料200(圖3A)置入鍛造模具1100的模穴1111,一衝鍛機具的滑座帶動上模1120往下移動,固持於上模1120的鍛造衝頭3100伸入模穴1111對金屬胚料200進行第一道次衝鍛,而成形出具有鍛孔211金屬胚料210(圖3B)。在鍛造衝頭3100對金屬胚料200進行衝鍛成形鍛孔211的過程中,胚料200受到模穴1111與鍛造衝頭3100的擠壓而塑性變形,並順著模穴1111與鍛造衝頭3100之間的空間向上流動而逐漸包覆鍛造衝頭3100的側周面3113局部。由於側周面3113凹設有第一逃隙3120,能使鍛造衝頭3100與鍛孔211孔壁的接觸面積減少,當上模1120往上移動時,鍛造衝頭3100能順利與鍛孔211脫離。鍛造衝頭3100離開模穴1111後,金屬胚料210被頂出而能離開模穴1111。於本實施例中,金屬胚料210的外徑為20mm,長度約87.58mm,鍛孔211之孔徑約10mm,孔深為20mm。
請參閱圖2、圖3A~3E以及圖6,接著,金屬胚料210被置入鍛造模具1200的模穴1211,衝鍛機具的滑座帶動上模1220往下移動,固持於上模1220的鍛造衝頭3200伸入模穴1211對金屬胚料210進行第二道次衝鍛,而成形出具有鍛孔221金屬胚料220(圖3C)。同樣地,鍛造衝頭3200的側周面3213凹設有第一逃隙3220和第二逃隙3230,能使 鍛造衝頭3200與鍛孔221孔壁的接觸面積減少,當上模1220往上移動時,鍛造衝頭3200能順利與鍛孔221脫離。鍛造衝頭3200離開模穴1211後,金屬胚料220被頂出而能離開模穴1211。於本例,金屬胚料220的外徑為20mm,長度約92.58mm,鍛孔221之孔徑約10mm,孔深為40mm。
第三、第四道次衝鍛類此,鍛造衝頭3300成形出具有鍛孔231金屬胚料230(圖3D),金屬胚料230再被置入模穴1411,由鍛造衝頭3400成形出具有鍛孔241金屬胚料240(圖3E)。金屬胚料240概呈杯狀,外徑為20mm,長度約為100.2mm,具有一鍛孔241,其孔徑為10mm,孔深約為70.2mm,削去杯口多餘部份(0.2mm)即可得到如圖1之機械零件10。
本發明具有下列功效:1.金屬胚料係依序放置於複數模穴,並由複數鍛造衝頭以多道次依序衝鍛,最終成形長徑比大於2.2的孔;及2.由於鍛造衝頭的側周面凹設有至少一第一逃隙,能使鍛造衝頭與鍛孔孔壁的接觸面積減少,鍛造衝頭能易與鍛孔脫離,其鍛造衝頭未設置拔模角,因而可鍛出不具錐度的孔,不需要額外加工削除,提高材料利用率且降低製程時間與成本。
綜上所述,乃僅記載本發明為呈現解決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手段之較佳實施方式或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專利實施之範圍。即凡與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文義相符,或依本發明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發明專利範圍所涵蓋。
3100:鍛造衝頭
3110:柱狀本體
3111:頭部
3112:衝鍛端
3113:側周面
3114:縱向軸線
3120:第一逃隙
d1:第一距離
S1:第一表面
T1:第一推拔
T2:第二推拔
θ1:第一錐角
θ2:第二錐角

Claims (8)

  1. 一種鍛造衝頭,用以對一金屬胚料成形一鍛孔,前述鍛造衝頭包含:一柱狀本體,其具有一頭部、一衝鍛端、一側周面以及一假想之縱向軸線,前述側周面的兩端分別連接前述頭部與前述衝鍛端,前述側周面係圍繞前述縱向軸線;以及一第一逃隙,其與前述衝鍛端相距一第一距離,前述第一逃隙具有一第一表面,前述第一表面環繞前述縱向軸線地凹設於前述柱狀本體之側周面;其中當前述鍛造衝頭對前述金屬胚料成形前述鍛孔時,前述第一逃隙使前述鍛造衝頭與前述鍛孔之孔壁的接觸面積減少;以及其中前述鍛造衝頭包含複數第一逃隙,並皆與前述衝鍛端相距前述第一距離,前述複數第一逃隙各具有一第一表面,前述複數第一表面係間隔環繞前述縱向軸線地凹設於前述柱狀本體之側周面。
  2. 一種鍛造衝頭,用以對一金屬胚料成形一鍛孔,前述鍛造衝頭包含:一柱狀本體,其具有一頭部、一衝鍛端、一側周面以及一假想之縱向軸線,前述側周面的兩端分別連接前述頭部與前述衝鍛端,前述側周面係圍繞前述縱向軸線;以及一第一逃隙,其與前述衝鍛端相距一第一距離,前述第一逃隙具有一第一表面,前述第一表面環繞前述縱向軸線地凹設於前述柱狀本體之側周面;其中當前述鍛造衝頭對前述金屬胚料成形前述鍛孔時,前述第一逃隙使前述鍛造衝頭與前述鍛孔之孔壁的接觸 面積減少;以及其中前述鍛造衝頭包含複數第一逃隙,並皆與前述衝鍛端相距前述第一距離,前述複數第一逃隙各具有一第一表面,兩相鄰之前述第一表面係相連接,前述複數第一表面環繞前述縱向軸線地凹設於前述柱狀本體之側周面。
  3. 一種鍛造衝頭,用以對一金屬胚料成形一鍛孔,前述鍛造衝頭包含:一柱狀本體,其具有一頭部、一衝鍛端、一側周面以及一假想之縱向軸線,前述側周面的兩端分別連接前述頭部與前述衝鍛端,前述側周面係圍繞前述縱向軸線;以及一第一逃隙,其與前述衝鍛端相距一第一距離,前述第一逃隙具有一第一表面,前述第一表面環繞前述縱向軸線地凹設於前述柱狀本體之側周面;其中當前述鍛造衝頭對前述金屬胚料成形前述鍛孔時,前述第二逃隙使前述鍛造衝頭與前述鍛孔之孔壁的接觸面積減少;一第二逃隙,其與前述衝鍛端相距一第二距離,前述第二逃隙具有一第二表面,前述第二表面環繞前述縱向軸線地凹設於前述柱狀本體之側周面;其中當前述鍛造衝頭對前述金屬胚料成形前述鍛孔時,前述第二逃隙使前述鍛造衝頭與前述鍛孔之孔壁的接觸面積減少;以及其中前述鍛造衝頭包含複數第二逃隙,並皆與前述衝鍛端相距前述第二距離,前述複數第二逃隙各具有一第二表面,前述複數第二表面係間隔環繞前述縱向軸線地 凹設於前述柱狀本體之側周面。
  4. 一種鍛造衝頭,用以對一金屬胚料成形一鍛孔,前述鍛造衝頭包含:一柱狀本體,其具有一頭部、一衝鍛端、一側周面以及一假想之縱向軸線,前述側周面的兩端分別連接前述頭部與前述衝鍛端,前述側周面係圍繞前述縱向軸線;以及一第一逃隙,其與前述衝鍛端相距一第一距離,前述第一逃隙具有一第一表面,前述第一表面環繞前述縱向軸線地凹設於前述柱狀本體之側周面;其中當前述鍛造衝頭對前述金屬胚料成形前述鍛孔時,前述第二逃隙使前述鍛造衝頭與前述鍛孔之孔壁的接觸面積減少;一第二逃隙,其與前述衝鍛端相距一第二距離,前述第二逃隙具有一第二表面,前述第二表面環繞前述縱向軸線地凹設於前述柱狀本體之側周面;其中當前述鍛造衝頭對前述金屬胚料成形前述鍛孔時,前述第二逃隙使前述鍛造衝頭與前述鍛孔之孔壁的接觸面積減少;以及其中前述鍛造衝頭包含複數第二逃隙,並皆與前述衝鍛端相距前述第二距離,前述複數第二逃隙各具有一第二表面,兩相鄰之前述第二表面係相連接,前述複數第二表面環繞前述縱向軸線地凹設於前述柱狀本體之側周面。
  5.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鍛造衝頭,其中前述第一逃隙與前述衝鍛端之間形成一第一突脊,前述第一逃隙與前述第二逃隙之間形成一第二突脊。
  6.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鍛造衝頭,其中沿前述縱向軸線 之方向,前述第一逃隙與前述第一突脊之長度比係為8~12,前述第一逃隙或前述第二逃隙與前述第二突脊之長度比係為8~12。
  7.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鍛造衝頭,其中前述第一表面與前述第一突脊之連接處形成一第一推拔,前述第一表面與前述第二突脊之連接處形成一第二推拔,前述第一推拔和前述第二推拔分別具有一第一錐角和一第二錐角,前述第一錐角和前述第二錐角的角度選擇為大於等於10°且小於等於15°。
  8. 一種鍛造模具組,用以多道次地對一金屬胚料成形一長徑比大於2.2的孔,前述鍛造模具組包含:複數模穴,用以容置前述金屬胚料;以及複數如請求項第1項至第7項之任一項的鍛造衝頭,前述複數鍛造衝頭個別用以對前述金屬胚料成形前述鍛孔;其中,前述金屬胚料係依序放置於前述複數模穴,並由前述複數鍛造衝頭依序衝鍛,最終成形前述長徑比大於2.2的孔。
TW109131747A 2020-09-15 2020-09-15 鍛造模具組及其鍛造衝頭 TWI7406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1747A TWI740646B (zh) 2020-09-15 2020-09-15 鍛造模具組及其鍛造衝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1747A TWI740646B (zh) 2020-09-15 2020-09-15 鍛造模具組及其鍛造衝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0646B true TWI740646B (zh) 2021-09-21
TW202212025A TW202212025A (zh) 2022-04-01

Family

ID=78777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1747A TWI740646B (zh) 2020-09-15 2020-09-15 鍛造模具組及其鍛造衝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4064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3296A (en) * 1964-04-15 1968-01-16 Olin Mathieson Shaping tubular shells and ammunition cartridges
US20130333813A1 (en) * 2010-12-20 2013-12-19 Showa Denko K.K. Punch for cold backward extrusion forging
CN207188718U (zh) * 2017-06-14 2018-04-06 江苏森威精锻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节叉冷锻反挤的冲头模具
CN208643981U (zh) * 2018-05-02 2019-03-26 江苏翔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锻造用冲头
CN208840433U (zh) * 2018-09-07 2019-05-10 谷城民远顺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加工扳手用热锻模具冲头
TWM605134U (zh) * 2020-09-15 2020-12-11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鍛造模具組及其鍛造衝頭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3296A (en) * 1964-04-15 1968-01-16 Olin Mathieson Shaping tubular shells and ammunition cartridges
US20130333813A1 (en) * 2010-12-20 2013-12-19 Showa Denko K.K. Punch for cold backward extrusion forging
CN207188718U (zh) * 2017-06-14 2018-04-06 江苏森威精锻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节叉冷锻反挤的冲头模具
CN208643981U (zh) * 2018-05-02 2019-03-26 江苏翔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锻造用冲头
CN208840433U (zh) * 2018-09-07 2019-05-10 谷城民远顺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加工扳手用热锻模具冲头
TWM605134U (zh) * 2020-09-15 2020-12-11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鍛造模具組及其鍛造衝頭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2025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3090B (zh) 管坯料一步多向复合成形中部法兰管接头的装置及方法
KR101808998B1 (ko) 금속 단부 단면 외주의 가공 방법 및 그 가공 방법에 의해서 얻어지는 금속 부품과 타부재의 접합 방법
US8341997B2 (en) Method of forging bevel gear
JP2006266286A5 (zh)
KR20130115363A (ko) 치형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치형 부품의 제조 장치
JP5300275B2 (ja) 複数の突部を備えた金属部材の製造方法
TWM605134U (zh) 鍛造模具組及其鍛造衝頭
TWI740646B (zh) 鍛造模具組及其鍛造衝頭
US20090282885A1 (en) Method of forming spring washer blind-holes into a piston for an automobile transmission
CN109127909B (zh) 变薄翻孔冲头及冲头设计方法
JP4801187B2 (ja) アンダーカット部の形成方法、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レス加工部品
US20040081513A1 (en) Process for forming an internally splined part
CN105363816B (zh) 一种微细孔冲压成形工艺
JP2007125599A (ja) V型溝プレス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RU48287U1 (ru) Штамп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олых деталей с отводами
CN110170566B (zh) 一种高强钢薄片多齿结构精密冲压成形模具及方法
CN113617924A (zh) 一种用于耐高温传感器的316Ti螺母的加工工艺及冷镦模具
CN102151786A (zh) 梅花头螺钉头模锻装置及其模锻方法
JP3341262B1 (ja) スペーサの製造方法
RU2710616C1 (ru) Способ штамповки-вытяжки оболочечных листовых деталей пластичной средой
CN109108195B (zh) 一种带法兰筒体与椭圆封头一体化锻件的锻造方法
RU2365460C2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шестерни стеклоподъемника
CN220804986U (zh) 一种用于薄壁管类锻件的挤压模具
RU2326777C2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яги стеклоочистителя и ее конструкция
JP5757920B2 (ja) インサート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