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9062B - 螢幕保護屏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螢幕保護屏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9062B
TWI739062B TW108103376A TW108103376A TWI739062B TW I739062 B TWI739062 B TW I739062B TW 108103376 A TW108103376 A TW 108103376A TW 108103376 A TW108103376 A TW 108103376A TW I739062 B TWI739062 B TW I7390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covering film
outer covering
suction member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3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7995A (zh
Inventor
李安芳
Original Assignee
群正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正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正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03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9062B/zh
Priority to US16/438,450 priority patent/US11428856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027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7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9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9062B/zh
Priority to US17/707,978 priority patent/US11808958B2/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02B5/1861Reflection gr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step profile, contours of substrate or grooves, pitch variations,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8Coatings for keeping optical surfaces clean, e.g. hydrophobic or photo-catalytic fil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02B5/1866Transmission gr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step profile, contours of substrate or grooves, pitch variations, mater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88Arrangements for carrying or protecting transceiv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207/00Coding scheme for general features or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elements and systems of subclass G02B, but not including elements and systems which would be classified in G02B6/00 and subgroups
    • G02B2207/123Optical louvre elements, e.g. for directional light block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66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volving the reflection of light at a particular angle of incidence, e.g. Brewster's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4Light-guides, e.g. fibre-optic bundles, louvered or jalousie light-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種螢幕保護屏,用以吸附設置於一電子裝置上的一吸附體,以 對應覆蓋於該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螢幕保護屏包括光栅片與第一吸附件彼此邊對邊上下相鄰設置、並包覆於二外覆膜之間。該螢幕保護屏以該吸附件吸附設置於該電子裝置上的該吸附體,使光栅片定義的觀看區對應覆蓋於該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

Description

螢幕保護屏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關於一種保護屏,特別是指一種吸附式螢幕保護屏。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網絡的發達,行動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等)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由於行動裝置携帶十分便利,因此,在辦公場所、公共場所或大衆交通工具等公衆場合都能看到有人使用。
一般來說,市面上之行動裝置的螢幕多不具有防止竊視功能,因此,在公衆場合使用時,周遭的人很容易從旁窺視螢幕的顯示內容,造成用戶的隱私無法受到保護。基於上述問題,目前因應的作法大多是於行動裝置的螢幕上另外黏貼一竊視防護片,以避免旁人輕易窺視。然而,以黏貼的方式固定竊視防護片,使用者在不需使用時需將其撕除,且撕除後容易留下殘膠而造成困擾與再次安裝上的不便。即使在個人空間使用行動裝置,暫時無須考慮隱私保護時,還是無法輕易卸下已固定的竊視防護片。倘若在安全環境中,竊視防護片仍然一直固定於螢幕上,會導致螢幕亮度變暗與畫面銳利度降低,長時間使用下降低了螢幕原本清晰而高對比度的視覺感受,故竊視防護片仍有需要改良突破。
為了解決上述之問題點,近年來已發展出將由具有磁性的功能部件與竊視防護片複合而成的產品,如圖15A所示,此類的竊視防護片是將功能部件B外加在防護片主體A任一面的側邊上,並在電子裝置2的螢幕 周圍的設置相應位置的吸附體3,因此使用者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依照實際需求將竊視防護片固定於螢幕表面或是取下。
然而,由於電子裝置硬件設計的薄型化趨勢,電子裝置如筆記型電腦闔上螢幕(位於上蓋)時,螢幕側內表面與鍵盤側內表面所形成的空間十分局限。如果在竊視防護片的外表面設置裝飾性或功能性的突出結構,將造成筆記型電腦的上蓋無法順利蓋合,也阻礙蓋合上蓋原本會觸發筆記型電腦的相關元件所執行的睡眠程序。再者,由於竊視防護片是利用改變不同視角的可見光穿透度而達到防範竊視的效果,而當將竊視防護片固定於螢幕表面時,突出於防護片主體A的功能部件B可能會使得該防護片主體A朝向未裝設功能部件的另一側傾斜,而無法與螢幕表面平行設置,如圖15B所示,反而會影響使用者觀看螢幕時的清晰可見度。
因為竊視防護片產生視角限制效果的關鍵材料、關鍵技術和量產技術,在過去近20年來是掌握在數家材料大廠手裏,使得竊視防護片對電子裝置螢幕的附著技術發展,只能局限在竊視防護片的外表面附加黏貼凸出結構。是以,各界莫不亟待能夠開發出一種能夠達到容易快速拆裝之效果以外,還能夠達到螢幕保護屏整體薄型化的功效的新穎螢幕保護屏。
有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人等經由潛心研究及尋找用於解決傳統技術之上述問題點的各種可能方案,進而開發出一種能夠將功能部件(例如具鐵磁性質的吸附件)及/或裝飾性部件(如顏料/漆料層或圖案薄膜)與竊視防護片內部的光栅片整合在同一層的新穎技術,以便達到螢幕保護屏整體薄型化的功效,並且解決了將功能部件與光栅片兩個異材質的平面部件整合在同一層時如何不會在交界處傾斜或彎折的技術問題。進而,當螢幕保護屏使用在吸附筆記型電腦的螢幕時,也能讓上蓋順利蓋合、使筆 記型電腦順利觸發睡眠程序。同時,須本發明之螢幕保護屏能夠達到容易快速拆裝之效果,並以無需增加外部突出結構的方案,達到在螢幕保護屏上配置功能部件與裝飾性部件的功效。
換言之,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螢幕保護屏之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螢幕保護屏係外表面平整無斷差,且至少包含第一外覆膜、由光柵片及吸附件所構成的機能層、以及第二外覆膜的積層結構體,用以吸附設置於一電子裝置上的一吸附體,以對應覆蓋於該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該製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驟:片材冲型步驟:將構成該第一外覆膜、該第二外覆膜、該光柵片、以及該吸附件的片材分別裁製成特定尺寸;機能層成型步驟:將該光柵片與該吸附件設置並貼附於該第二外覆膜的前側表面而形成該機能層,並且該吸附件與該光柵片邊對邊相鄰設置;半成品成型步驟:將該第一外覆膜的後側表面與該光柵片和該吸附件貼合而形成半成品;以及加溫加壓脫泡步驟:將該半成品以適當條件進行真空加壓,藉以去除該半成品內部的氣泡,並使該半成品的表面平整,進而獲得該螢幕保護屏。
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在該機能層成型步驟之前,進一步包含黏膠層施加步驟:將具有黏性的附著材料分別施加於第一外覆膜的後側表面及第二外覆膜的前側表面,進而形成第一黏膠層及第二黏膠層。
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在該機能層成型步驟中,該光柵片和該吸附件係透過該第二黏膠層貼附於該第二外覆膜的前側表面;以及該半成品成型步驟中該光柵片和該吸附件係透過該第一黏膠層貼附於該第一外覆膜的後側表面。
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該光柵片於特定角度內具有可視範圍;該光柵片包含外層與光柵層,且該光柵層包括複數個光柵牆。
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其中該吸附件為一個或複數個。
另外,本發明還可以提供一種螢幕保護屏,其特徵在於,該螢幕保護屏係外表面平整無斷差,且至少包含第一外覆膜、由光柵片及第一吸附件所構成的機能層、以及第二外覆膜的積層結構體,用以吸附設置於一電子裝置上的一吸附體,以對應覆蓋於該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其中該光栅片用以定義一觀看區,將可穿過的光線限制於一容許視角範圍;該第一吸附件用以定義一吸附區,與該光栅片邊對邊上下相鄰設置,該吸附件位於該光栅片上方;以及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前後包覆該光栅片與該第一吸附件,使該光栅片與該第一吸附件位於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之間。該第一吸附件與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分別具有彼此對應的一開孔,該開孔用以對應並避免覆蓋該電子裝置上的一功能組件,其中該第一吸附件與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的該開孔是封閉的內緣所定義的穿孔(through hole),或是一側開放而由三側內緣所定義的缺口(notch)。該第一吸附件為一間隙(Gap)隔開為二半吸附件左右分置、彼此對齊,且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分別具有一開孔對應於該間隙,該間隙與該開孔用以對應並避免覆蓋該電子裝置上的一功能組件,其中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的該開孔是一側開放而由三側內緣所定義的缺口。螢幕保護屏更包含一第二吸附件,該第二吸附件與該第一吸附件分別對向設置於該光柵片的側邊,與該光栅片邊對邊上下相鄰設置,且該第二吸附件位於該光栅片下方,使該第一吸附件、該光栅片與該第二吸附件由上而下依序排列,並一同設置在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之間。該第一吸附件呈環狀並具有一主開孔供嵌設該光栅片,使該光栅片之外周緣相鄰於該主開孔之內周緣。螢幕保護屏更包含一第三吸附件,且該光栅片底緣轉角處具有內縮的一截邊,該第三吸附件具有一內邊對齊相鄰於該光栅片之該截邊,使該第三吸附件設置於該光栅片底緣轉角處。螢幕保護屏更包含一第三吸附件設置於該光栅片底緣轉角處,且該第三吸附件呈矩形、 直角三角形或L形。該螢幕保護屏更包含一裝飾層設於該第一吸附件的前表面及/或後表面,或位於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的前表面及/或後表面並對應於該第一吸附件。該第一吸附件沿著該光栅片的長邊及/或短邊延伸。該螢幕保護屏更包含透明的一第一黏膠層與一第二黏膠層,分別將該光栅片與該第一吸附件貼附在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之間。該螢幕保護屏,其中該光栅片包含一外層與一光栅層,該光栅層包含複數光栅墻。該螢幕保護屏更包含一耳片,該耳片包含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分別延伸的二凸片。該吸附體為與吸附件對應吸附,且預設於該電子裝置,或自由貼附在該電子裝置的外表面。
又,本發明還可以提供一種螢幕保護屏,其特徵在於,該螢幕保護屏係外表面平整無斷差,且至少包含第一外覆膜、由光柵片、第一吸附件、二第三吸附件所構成的機能層、以及第二外覆膜的積層結構體,用以吸附設置於一電子裝置上的一吸附體,以對應覆蓋於該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其中:該光栅片用以定義一觀看區,將可穿過的光線限制於一容許視角範圍;該第一吸附件用以定義一吸附區,與該光栅片邊對邊上下相鄰設置,該吸附件位於該光栅片上方;該二第三吸附件設置於該光栅片底緣之二轉角處;以及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前後包覆該光栅片、該第一吸附件、與該二第三吸附件,使該光栅片、該第一吸附件、與該二第三吸附件位於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之間。該第一吸附件與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分別具有彼此對應的一開孔,該開孔用以對應並避免覆蓋該電子裝置上的一功能組件,其中該第一吸附件與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的該開孔是封閉的內緣所定義的穿孔(through hole),或是一側開放而由三側內緣所定義的缺口(notch)。該第一吸附件包含一間隙(Gap)隔開的二半吸附件左右分置、彼此對齊,且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分別具有一開孔對應於該間隙,該間隙與該開孔用以對應 並避免覆蓋該電子裝置上的一功能組件,其中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的該開孔是一側開放而由三側內緣所定義的缺口。該光栅片底緣轉角處具有內縮的一截邊,該第三吸附件具有一內邊對齊相鄰於該光栅片之該截邊,使該第三吸附件設置於該光栅片底緣轉角處。該螢幕保護屏更包含一第三吸附件,且該光栅片底緣轉角處具有內縮的一對截邊,該第三吸附件具有一對內邊對齊相鄰於該光栅片之該對截邊,使該第三吸附件設置於該光栅片底緣轉角處;該第三吸附件呈矩形、直角三角形或L形。該螢幕保護屏更包含一裝飾層設於該第一吸附件及/或該第三吸附件的前表面及/或後表面,或位於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的前表面及/或後表面並對應於該第一吸附件及/或該第三吸附件。該第一吸附件沿著該光栅片的長邊或短邊延伸。該吸附體為與吸附件對應吸附,且預設於該電子裝置,或自由貼附在該電子裝置的的外表面。
再者,本發明亦提供一種螢幕保護屏,其特徵在於,該螢幕保護屏係外表面平整無斷差,且至少包含第一外覆膜、由光柵片、第一吸附件所構成的機能層、以及第二外覆膜的積層結構體,用以吸附設置於一電子裝置上的一吸附體,以對應覆蓋於該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其中該一光栅片用以定義一觀看區,將可穿過的光線限制於一容許視角範圍;該第一吸附件用以定義一吸附區,並且與該光栅片邊對邊上下相鄰設置,該吸附件位於該光栅片上方;以及透明的二外覆膜,前後包覆該光栅片與該第一吸附件,使該光栅片與該第一吸附件位於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之間;其中,該第一吸附件包含一間隙隔開的二半吸附件左右分置、彼此對齊,且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分別具有一開孔對應於該間隙,該間隙與該些開孔用以對應並避免覆蓋該電子裝置上的一功能組件,其中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的該些開孔是一側開放而由三側內緣所定義的缺口;其中,該螢幕保護屏以該吸附件吸附設置於該電子裝置上的該 吸附體,使該光栅片對應覆蓋於該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該螢幕保護屏更包含一第二吸附件;該第二吸附件與該第一吸附件分別對向設置於該光柵片的側邊,與該光栅片邊對邊上下相鄰設置,且該第二吸附件位於該光栅片下方,使該第一吸附件、該光栅片與該第二吸附件由上而下依序排列,並一同設置在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之間。該第一吸附件之該二半吸附件沿該光栅片外周緣環設相連而呈環狀,並形成有一主開孔供嵌設該光栅片,使該光栅片之外周緣相鄰於該主開孔之內周緣;該間隙沿著該光栅片的長邊或短邊設置。螢幕保護屏更包含一第三吸附件設置於該光栅片底緣轉角處,且該第三吸附件呈矩形、直角三角形或L形。該螢幕保護屏更包含一裝飾層設於該二半吸附件的前表面及/或後表面,或位於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的前表面及/或後表面並對應於該二半吸附件。該二半吸附件沿著該光栅片的長邊及/或短邊延伸。該吸附體為與吸附件對應吸附,且預設於該電子裝置,或自由貼附在該電子裝置的外表面。
藉此,本發明之螢幕保護屏扭轉數十年未解的外部附加部件的設計方向,將吸附件與光栅片的邊對邊相鄰設置、並以二外覆膜前後貼附,成功地將功能性部件與裝飾性部件整合至與光栅片同一層,在維持其原有快速吸附移除功能與裝飾性需求的前提下,達到螢幕保護屏進一步薄型化的功效。同時,本發明之螢幕保護屏透過二外覆膜加上第一黏膠層與第二黏膠層的前後貼附,可提供足夠的結構强度,使獨立的兩個平面部件光栅片及吸附件不會在交界處傾斜或彎折。
1:螢幕保護屏
1A:吸附區
1B:觀看區
10:光柵片
11:(光柵片的)頂緣
12:(光柵片的)底緣
13A、13B:(光柵片的)側緣
20:第一吸附件
21:(第一吸附件的)頂緣
22:(第一吸附件的)底緣
23A、23B:(第一吸附件的)側緣
24、24’、24”:(第一吸附件的)開孔
30:第一外覆膜
31:(第一外覆膜的)頂緣
32:(第一外覆膜的)底緣
33A、33B:(第一外覆膜的)側緣
34、34’、34”:(第一外覆膜的)開孔
40:第二外覆膜
41:(第二外覆膜的)頂緣
42:(第二外覆膜的)底緣
43A、43B:(第二外覆膜的)側緣
44、44’、44”:(第二外覆膜的)開孔
2:電子裝置
3、3T、3T’:吸附體
4:顯示螢幕
5:視覺傳感器
101、103:(光柵片的)外層
102:光柵層
1021:光柵牆
301:第一黏膠層
301H:(第一黏膠層的)開孔
401:第二黏膠層
401H:(第二黏膠層的)開孔
10’:光柵片
11’:(光柵片的)頂緣
12’:(光柵片的)底緣
13A’、13B’:(光柵片的)側緣
20’:第二吸附件
21’:(第二吸附件的)頂緣
22’:(第二吸附件的)底緣
23A’、23B’:(第二吸附件的)側緣
25:(第一吸附件的)主開孔
251、252、253、254:(第一吸附件的主開孔的)內周緣
341、342、343:(開孔34’的)內緣
241、242、243:(開孔24’的)內緣
441、442、443:(開孔44’的)內緣
24”:間隙
20L、20R:半吸附件
247:(半吸附件20L的)側緣
249:(半吸附件20R的)側緣
347、348、349:(開孔34”的)內緣
447、448、449:(開孔44”的)內緣
118:(光栅片10的)中頂緣
11L:(光栅片10的)左頂緣
11R:(光栅片10的)右頂緣
22L:(半吸附件20L的)底緣
22R:(半吸附件20R的)底緣
21L:(半吸附件20L的)頂緣
21R:(半吸附件20R的)頂緣
31L:(第一外覆膜30的)左頂緣
31R:(第一外覆膜30的)右頂緣
41L:(第二外覆膜40的)左頂緣
41R:(第二外覆膜40的)右頂緣
25:主開孔
14、14’:截邊
50、50’:第三吸附件
51:(第三吸附件50的)內邊
52:(第三吸附件50的)底邊
53:(第三吸附件50的)立邊
51’:(第三吸附件50’的)內邊
52’:(第三吸附件50’的)底邊
53’:(第三吸附件50’的)立邊
141、142:(光栅片10的)對截邊
141’、142’:(光栅片10的)對截邊
511、512:(第三吸附件50的)對內邊
511’、512’:(第三吸附件50’的)對內邊
60:耳片
35:(第一外覆膜30延伸而成的)凸片
45:(第二外覆膜40延伸而成的)凸片
601:縫膠
15:(光栅片10延伸而成的)凸片
71、72:裝飾層
711:(裝飾層的)底緣
111:(光栅片10的)前頂緣
110:(光栅片10的)主頂緣
112:(光栅片10的)後頂緣
720:(裝飾層72的)外周緣
721:(裝飾層72的)底緣
圖1顯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圖2A顯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2B顯示根據圖2A中區域2H的局部放大圖。
圖2C顯示根據圖2A中區域2I的局部放大圖。
圖3A顯示根據圖1之螢幕保護屏1與電子裝置之立體分解圖。
圖3B顯示根據圖1之螢幕保護屏1與電子裝置之立體分解圖。
圖3C顯示根據圖1之螢幕保護屏1與電子裝置之立體分解圖。
圖4A顯示根據圖1之光栅片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4B顯示根據圖1之光栅片另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5顯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圖6顯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圖7顯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圖8A顯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8B顯示根據圖8A中區域8H的局部放大圖。
圖8C顯示本發明應用圖8A/8B開孔34’/24’/44’方案於圖6螢幕保護屏1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8D顯示本發明應用圖8A/8B開孔34’/24’/44’方案於圖7螢幕保護屏1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9A顯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9B顯示根據圖9A中區域9H的局部放大圖。
圖9C顯示本發明應用圖9A/9B開孔34”/44”與間隙24”方案於圖6螢幕保護屏1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9D顯示本發明應用圖9A/9B開孔34”/44”與間隙24”方案於圖7螢幕保護屏1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10A顯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10B為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11A顯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11B為顯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12A顯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12B顯示根據圖12A中區域12H的局部放大圖。
圖12C顯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13A顯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13B顯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13C顯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14A顯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14B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顯示圖14A方案實現於圖9C實施例時之前側視圖。
圖14C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顯示圖14A方案實現於圖8C實施例時之前側視圖。
圖14D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顯示圖14A方案實現於圖6實施例時之前側視圖。
圖14E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顯示圖14A方案實現於圖9D實施例時之前側視圖。
圖14F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顯示圖14A方案實現於圖8D實施例時之前側視圖。
圖14G為根據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顯示圖14A方案實現於圖7實施例時之前側視圖。
圖15A顯示習知螢幕保護屏之剖面示意圖。
圖15B為顯示圖15A中之區域15H的局部放大圖。
以下配合圖式及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創作為達成欲定創作目的所採取得技術手段,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在本創作下述的說明中,術語“上”、“下”、“左”、“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創作簡化說明,而不是指示的文中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創作的限制。
本發明各實施例揭露的螢幕保護屏,是基於以下的設計考慮。首先,由於電子裝置硬件設計的薄型化趨勢,電子裝置如筆記型電腦闔上螢幕(位於上蓋)時,螢幕側內表面與鍵盤側內表面所定義的空間十分局限。如果在竊視防護片的外表面設置裝飾性或功能性的突出結構,將造成筆記型電腦的上蓋無法順利蓋合,也阻礙蓋合上蓋原本會觸發筆記型電腦的相關硬件軟件所執行的睡眠程序。因此,本發明各實施例的螢幕保護屏傾向不在其外表面附加突出結構,以使螢幕保護屏的厚度進一步薄型化。但是,如此會遭遇重大技術難題。
因為竊視防護片產生視角限制效果的關鍵材料、關鍵技術和量產技術,在過去近20年來是掌握在數家材料大廠手裏,使得竊視防護片對電子裝置螢幕的附著技術發展,只能局限在竊視防護片的外表面附加突出結構。因此本發明的螢幕保護屏,必須克服的是來長期懸而無解的技術發展限制,也就是功能部件(例如具鐵磁性質的吸附件)及/或裝飾性部件(如人工皮革或彩色漆料層)只能在竊視防護片的外部進行設計。為解決此一問題,本發明是將功能部件(例如具鐵磁性質的吸附件)及/或裝飾性部件(如顏料/漆料層或圖案薄膜)與竊視防護片內部的光栅片整合在同一層,以便達到螢幕保護屏整體薄型化的功效。進而,當螢幕保護屏使用在吸附筆記型電腦的螢幕時,也能讓上蓋順利蓋合、使筆記型電腦順利觸發睡眠程序。 同時,須使螢幕保護屏達到容易快速拆裝之效果,並以無需增加外部突出結構的方案,達到在螢幕保護屏上配置功能部件與裝飾性部件的功效。其次,功能部件與光栅片整合在同一層需要克服的另一個技術難題,是異材質且獨立的兩個平面部件如何不會在交界處傾斜或彎折。
本發明以下實施例圖式將以圖1的坐標系統進行說明,將以箭頭L方向代表左側,箭頭R代表右側,箭頭U方向代表上方或頂側,箭頭B方向代表下方或底側,箭頭F方向代表前側或前表面,箭頭R代表背側或後表面。
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一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在本實施例中,螢幕保護屏1概呈矩形,其包括有光栅片10與第一吸附件20設置在透明的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之間。
以下詳細描述本發明的螢幕保護屏的製作方法。該製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片材冲型步驟S1:將構成該第一外覆膜、該第二外覆膜、該光柵片、以及該第一吸附件的片材分別裁製成特定尺寸。
機能層成型步驟S2:將該光柵片與該吸附件設置並貼附於該第二外覆膜的左側表面而形成該機能層,並且該吸附件與該光柵片邊對邊相鄰設置。
半成品成型步驟S3:將該第一外覆膜的下表面與該光柵片和該吸附件貼合而形成半成品。
加溫加壓脫泡步驟S4:將該半成品以適當條件進行真空加壓,藉以去除該半成品內部的氣泡,並使該半成品的表面平整,進而獲得該螢幕保護屏。
在片材冲型步驟S1中,利用冲型機將構成該第一外覆膜30、該第二外覆膜40、該光柵片10、以及該第一吸附件20的片材分別裁製成特 定形狀,冲型機中所使用的刀模刀面高度為在23.6mm,兩側刀鋒的斜度各為15°;另外,在進行該光柵片10冲型時,須依照相應電子裝置的螢幕解析度調整冲型角度,舉例來說,當螢幕解析度為1366×768時,冲型角度為轉11度、當螢幕解析度為1920×1080時,冲型角度為轉15度。另外,螢幕保護屏1的形狀大小是對應搭配的電子裝置之螢幕;在本實施例中,光栅片10與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分別概呈矩形片體,第一吸附件20則為長條片體,其中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為相同尺寸,而該光柵片10、以及該第一吸附件20經組合拼接後的形狀尺寸與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相同。於不同實施例中,螢幕保護屏1實際實現的總厚度較佳只有大約0.4至0.50mm加減5-10%,目視難以辨識其結構。為方便說明,各實施例圖式中螢幕保護屏1結構的幾何比例均經過調整。相較於傳統竊視防護片將功能部件與裝飾部件設置於其外表面的0.95至1.4mm加減10-15%,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大幅删減58%至65%的厚度,確能符合現代電子裝置上薄型化及窄邊框結構的空間運用趨勢。
接著,請一併參考圖1與圖2A/2B/2C及圖3A。圖2A為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圖2B為圖2A中區域2H的局部放大圖;圖2C為圖2A中區域2I的局部放大圖;圖3A為圖1之螢幕保護屏1與電子裝置2之分解立體圖。
在本實施例中,光栅片10與第一吸附件20邊對邊(side-by-side)上下相鄰設置,且第一吸附件20設置於光栅片10上方。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吸附件20的底緣22對齊相鄰光栅片10的頂緣11,二者間可以黏著固定或是僅僅彼此相鄰,且使第一吸附件20在與光柵片10平行的至少一方向上係以遠離光柵片10的方式延伸。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吸附件20係於垂直於底緣22的方向上以遠離光柵片10的方式延伸。於一例示中,第一吸附件20的二側緣23A/23B可以分別與光栅片10的二側緣13A/13B上下對齊。於一 較佳實施例中,吸附件20與光栅片10具有相同或接近的厚度,吸附件20也可以具有較光栅片10小的厚度。
在機能層成型步驟S2中,係當將光栅片10的兩側緣13A/13B、及底緣12分別貼齊於第二外覆膜40的二側緣43A/43B、及底緣42,並將第一吸附件20的二側緣23A/23B、及頂緣21分別與第二外覆膜40的二側緣43A/43B頂段、及頂緣41貼齊,藉此使光柵片10及第一吸附件20於同一平面形成機能層;然後,在半成品成型步驟S3中,係將第一外覆膜30的二側緣33A/33B、及底緣32分別與光栅片10的兩側緣13A/13B、及底緣12貼齊,並將第一外覆膜30的二側緣33A/33B頂段、及頂緣31分別與第一吸附件20的二側緣23A/23B、及頂緣21貼齊,進而形成螢幕保護屏1的半成品。
然後,在加溫加壓脫泡步驟S4中,將該半成品施以適當的壓力P及溫度T進行真空加壓持續時間X,藉以去除該半成品內部的氣泡,並使該半成品的表面平整,進而獲得該螢幕保護屏1。其中,壓力P、溫度T、及時間X取決於片材的厚度及材質;舉例來說,壓力P一般為在0.5~30Kg/cm2之範圍;較佳為在0.5~25Kg/cm2之範圍;更佳為在2.5~20Kg/cm2之範圍;最佳為在2.5~15Kg/cm2之範圍;另外,溫度T一般為在30~90℃之範圍;較佳為在35~80℃之範圍;更佳為在35~75℃之範圍;最佳為在35~75℃之範圍;以及時間X一般為在10~100分鐘之範圍;較佳為在10~90分鐘之範圍;更佳為在20~90分鐘之範圍;最佳為在25~80分鐘之範圍。
經由上述步驟,第一外覆膜30頂段區域、第一吸附件20以及第二外覆膜40頂段區域形成依序層疊、面積對應的吸附區1A,而位在吸附區1A下方的,也就是第一外覆膜30主要區域、光栅片10以及第二外覆膜40主要區域也形成依序層疊、面積對應的觀看區1B。
藉此,如圖3A所示,即能透過在螢幕保護屏1的吸附區1A設有第一吸附件20,使螢幕保護屏1能以第一吸附件20對應吸附於電子裝置2上顯示螢幕4外側的吸附體3。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為一筆記型電腦,吸附體3設置在電子裝置2的內部且位於顯示螢幕4上方,供對位於螢幕保護屏1的吸附件20。圖3A中,螢幕保護屏1的吸附件20與電子裝置2的吸附體3可分別為不同磁極的磁性材料(例如為鐵氧體、鋁鎳鈷合金、或稀土磁鐵的群組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或者,第一吸附件20與吸附體3的其中一者為磁鐵,另一者為鐵磁件(例如鐵、鎳或鈷等可受磁力吸引的單金屬件或多金屬合金件,可作為一部份機殼或結構部件),使第一吸附件20與吸附體3能相互吸引。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吸附件20可由薄型化的狹長金屬片/金屬帶、磁性/鐵磁性的薄片,或是含有金屬或磁性/鐵磁性材料的塗層所實現。藉此,當螢幕保護屏1以第一吸附件20靠近電子裝置2的吸附體3時,可利用磁吸原理使第一吸附件20吸附於吸附體3,而將螢幕保護屏1的吸附區1A固定於電子裝置2上,並使螢幕保護屏1的觀看區1B覆蓋於電子裝置2的顯示螢幕4,以達到避免他人窺視之效果。此外,當使用者有拆卸的需求時,僅需施力將螢幕保護屏1的吸附件20脫離電子裝置2的吸附體3即可立即取下,達到拆裝容易且快速之優點。
參考圖3B與圖3C,分別為圖1之螢幕保護屏1與電子裝置2之分解立體圖。與圖3A不同的是,圖3B及圖3C中電子裝置2上顯示螢幕4外側並不具有吸附體3,相對的螢幕保護屏1進一步包括分離獨立的一吸附體3T或二吸附體3T’,吸附體3T/3T’具有鐵磁性質且具有膠面以便黏附於電子裝置2上顯示螢幕4外側。圖3B及圖3C中,螢幕保護屏1的吸附件20與吸附體3T/3T’可分別為不同磁極的磁性材料(例如為鐵氧體、鋁鎳鈷合金、或稀土磁鐵的群組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或者,第一吸附件20與吸附體3T/3T’的其中一者為磁鐵,另一者為鐵磁件(例如鐵、鎳或鈷等可受磁力吸 引的單金屬件或多金屬合金件),使吸附件20與吸附體3T/3T’能相互吸引。在一些實施例中,吸附件20與吸附體3T/3T’的鐵磁性質可由薄型化的狹長金屬片/金屬帶、磁性/鐵磁性的薄片,或是含有金屬或磁性/鐵磁性材料的塗層所實現。在一些實施例中,吸附件20的厚度例如可為0.1至0.5mm加減5-20%範圍內;較佳為0.2至0.35mm加減5-20%範圍內;更佳為0.30至0.35mm加減5-20%範圍內。在不同實施例中,吸附件的厚度例如可為0.4至0.7mm之間,或於0.4、0.5、0.6或0.7mm加減5-20%範圍內。
另外,圖3A中螢幕保護屏1的吸附件20可開設有一開孔24以對應於電子裝置2的視覺傳感器5(visual sensor;例如包含CCD或CMOS組件的攝像頭),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也分別設置開孔34/44對應於第一吸附件的開孔24。如此,透過依序貫通的開孔34、開孔24及開孔44所構成的中空通道,可避免螢幕保護屏1安裝於電子裝置2後,視覺傳感器5受到螢幕保護屏1的覆蓋而喪失其功能。前述的開孔34、開孔24及開孔44分別是以封閉的內緣所定義的穿孔(through hole)。當然,第一吸附件20的開孔24與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的開孔34/44可開設為不同形狀或位於不同位置,亦可視需要增加開設其他孔洞,以便對應於電子裝置2的視覺傳感器5或其他功能組件(如光源、耳機孔或功能按鍵)。於圖3B中,吸附體3T具有對應於吸附件20的形狀與尺寸(呈帶狀沿著光栅片10的長邊延伸),且吸附體3T具有開孔3T0對應於吸附件20的開孔24與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的開孔34/44,以對應於電子裝置2的視覺傳感器5避免將其覆蓋。於圖3C中,寬度及長度均不及吸附件20一半的二吸附體3T’先貼附於電子裝置2的顯示螢幕4外側、視覺傳感器5的左右兩側,避免覆蓋視覺傳感器5,並可與吸附件20對應吸附。換言之,本發明實施例的吸附體為與吸附件對應吸附,且可以預設於電子裝置,或可自由貼附在電子裝置的外表面。
參閱圖4A與4B,圖4A為圖1之光栅片10一實施例之剖視圖,圖4B為圖1之光栅片10另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如圖4A所示,光栅片10包括有二外層101、103與光栅層102,但光栅片10亦可僅具有一外層103,如圖4B所示,本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其中,外層101、103可為高透光材料製成之樹脂層,例如外層101、103為聚醯亞胺(Polyimide,PI)、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三醋酸纖維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TAC所製成,光栅層102是固定於二外層101、103之間,例如圖4A外層101、103分別黏著於光栅層102的相對二表面上;或者如圖4B,光栅層102是固定於外層103上。
圖4A與4B中,光栅片10的光栅層102包括有複數個不透光之光栅墻1021,採用超微細百葉窗(Micro-louver)原理設置而成,藉由各光栅墻1021平行且等距的設置(即直立百葉窗結構),能把光線限制在特定角度α內。光栅墻1021可以立體印刷方式直接打印於外層103上(圖4B),或是需要於光栅墻1021成形後,貼附外層101而使光栅層102(光栅墻1021)位於二外層101、103之間。於另一實施例中,光栅層102可以由反覆層疊的透明與不透明材料縱切形成;於其他實施例中,光栅層102與外層101、103之間可以分別由一黏著層來貼合;光栅片10與吸附件20具有相同或接近的厚度,於一些實施例中,光栅片10的整體厚度位於0.25,0.30至0.35mm加減5-20%範圍內。在不同實施例中,吸附件的厚度例如可為0.25至0.7mm之間,或於0.4,0.5,0.6或0.7mm加減5-20%範圍內。如此,光栅片10只能提供一定角度α的可視範圍,如圖中箭號V所示,為正視光栅層102之角度(即零角度),因光線無受阻隔,故能見度不受影響,倘若角度α偏差愈大,亮度則愈低,如此,即可充分達到防範竊視與信息保密的效果。光栅片10 的視角變化之所以能夠產生防範竊視的效果,與各種視角下光栅片10的可見光穿透率息息相關。例如在一組實施例中,取550nm波長的可見光對螢幕保護屏1的觀看區1B進行實驗。在視角0度時,可得到52.13%,54.16%,56.66%,59.86%,61.55%及64.22%等數組穿透率數據;在視角15度時,光線穿透率數據仍可達33.10%,37.28%或46.8%的水平;但是一旦到達左/右視角30度時,光線穿透率數據驟減至10%以下,例如2.55%,5.10%或8.63%。在這些實施例中,螢幕保護屏1的觀看區1B的容許視角範圍僅有左右各約30度,總計約60度的總容許視角範圍。換言之,光栅片10及其光栅層102是用以將穿過觀看區1B的光線限制於一容許視角範圍。
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例如可由透明的聚醯亞胺(PI)、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三醋酸纖維素(TAC)所製成,並且構成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的材質可以是相同或相異。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的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厚度例如可分別為0.05、0.075、0.10、或0.125mm加減5-20%範圍內,其中可以包括或不包括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本身與一或多層塗層(Coating)的厚度。光栅片10本身,尤其是僅具有單一外層103提供光栅層102支撑表面時,光栅片10本身不具有將螢幕保護屏1維持在平直平面的足夠結構强度。因此,有了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的前後貼附,可以使光栅片10及吸附件20維持在平直平面,也就是螢幕保護屏1整體可以維持在平直平面,符合平貼於電子裝置2的顯示螢幕4上而不翹曲的功能需求。更重要的是,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的前後貼附,必須提供足夠的結構强度,使獨立的兩個平面部件光栅片10及吸附件20不會在交界處傾斜或彎折。此外,為了滿足用戶使用上不留指紋、低眩光、低反射光、抗刮痕等的需求,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的內表面及/或外表面可具有一或多層塗層 (Coating),該塗層可選自抗指紋塗層(超低摩擦係數)、抗眩光塗層(Anti-Glare Coating)、抗反射塗層(Anti-Reflection Coating)、抗藍光塗層(Anti-Bluelight)、和硬質塗層(Hard Coating)的群組組合其中一個或其任意組合。在一些實驗例中,抗反射塗層可將螢幕保護屏1的穿透率提升8-12%,改善傳統螢幕保護屏1的穿透率偏低問題。
另外,請參閱圖5。圖5為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在此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螢幕保護屏的另一製作方法如下:
片材冲型步驟M1:將構成該第一外覆膜、該第二外覆膜、該光柵片、以及該第一吸附件的片材分別裁製成特定尺寸。
黏膠層施加步驟M2:將具有黏性的附著材料分別施加於第一外覆膜的後側表面及第二外覆膜的前側表面,進而形成第一黏膠層及第二黏膠層。
機能層成型步驟M3:將該光柵片與該吸附件設置並貼附於該第二外覆膜的前側表面而形成該機能層,並且該吸附件與該光柵片邊對邊相鄰設置。
半成品成型步驟M4:將該第一外覆膜的後側表面與該光柵片和該吸附件貼合而形成半成品。
加溫加壓脫泡步驟M5:將該半成品以適當條件進行真空加壓,藉以去除該半成品內部的氣泡,並使該半成品的表面平整,進而獲得該螢幕保護屏。
在本實施例中,螢幕保護屏1更包含透明的第一黏膠層301與第二黏膠層401,分別用以將光栅片10及第一吸附件20貼附在第一外覆膜30與第二外覆膜40之間,使螢幕保護屏1整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强度而能維持在平直平面。更重要的是,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加上第一黏膠層301與第二黏膠層401的前後貼附,可以進一步提供足夠的結構强度, 使獨立的兩個平面部件光栅片10及第一吸附件20不會在交界處傾斜或彎折。為達此目的,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加上第一黏膠層301與第二黏膠層401的整體厚度,至少須達到光栅片10及第一吸附件20厚度的1/8。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加上第一黏膠層301與第二黏膠層401的整體厚度,可以達到光栅片10及第一吸附件20厚度的1/7、1/6、1/5、1/4、1/3、1/2或與其1/1等厚度,關鍵是整體厚度越薄,就需要使用結構强度越高的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和第一黏膠層301及第二黏膠層401,而第一黏膠層301及第二黏膠層401使用固化後硬度越高的光學固化黏膠,也有助於降低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和第一黏膠層301及第二黏膠層401的個別與整體厚度。第一黏膠層301與第二黏膠層401的外周緣與第一黏膠層301及第二黏膠層401的外周緣相對應。第一黏膠層301位於外覆膜30與光栅片10/吸附件20之間,用以將光栅片10及第一吸附件20黏著之外覆膜30上;第二黏膠層401位於光栅片10及第一吸附件20與外覆膜40之間,用以將光栅片10及第一吸附件20黏著之外覆膜40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黏膠層301與第二黏膠層401是由透明的光學膠(Optical Clear Adhesive)所實現,例如可為夾設於兩離型膜之間的光學壓克力膠,並且可利用冲型機材切成型。加工時將其一離型膜撕去,進行第一面貼附後、再撕去另一離型膜,進行第二次面貼附。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黏膠層301與第二黏膠層401厚度約0.025、0.035、0.05、或0.075mm加減5-20%範圍內。於圖5中,第一黏膠層301與第二黏膠層401分別設有開孔301H及401H,其尺寸形狀位置對應於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的開孔34/44、以及吸附件20的開孔24。與開孔34、開孔24及開孔44類似,開孔301H及401H也分別是以封閉的內緣所定義的穿孔。另外,在完成真空加壓後,還可以進一步以UV燈照射加強螢幕保護屏整體的結構強度。
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周緣的吸附體及視覺傳感器(或其他功能組件)的配置位置/尺寸/形狀是可能有所不同的。因此,為了讓螢幕保護屏1能對應吸附在顯示螢幕周緣的吸附體、使觀看區1B對應於顯示螢幕、而吸附區1A的開孔34、開孔24及開孔44可以對應視覺傳感器(或其他功能組件),螢幕保護屏1的結構需要略作調整,透過以下各實施例和相關圖式進一步說明。
圖6為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於圖6中,螢幕保護屏1包括有由上而下依序排列的第一吸附件20、光栅片10’與第二吸附件20’設置在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之間;具體而言,光栅片10’設置於第一吸附件20與第二吸附件20’之間,再一起被包覆於透明的第一黏膠層301與第二黏膠層401之間,然後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再貼附於第一黏膠層301與第二黏膠層401外。其中,第二吸附件20’位於光栅片10’下方,這樣的設置是為了讓螢幕保護屏1也能對應吸附設置在電子裝置的內部且位於顯示螢幕下方的吸附體(圖未示)。第一黏膠層301與第二黏膠層401的外周緣與第一黏膠層301/第二黏膠層401的外周緣相對應;第一黏膠層301與第二黏膠層401的結構與相對關係既然已經敘述如上,為方便說明,以下對其他部件結構關係的對應描述中,省略第一黏膠層301與第二黏膠層401。如圖6所示,第一吸附件20、光栅片10’與第二吸附件20’邊對邊(side-by-side)上下相鄰設置;也就是,第一吸附件20的底緣22對齊相鄰光栅片10’的頂緣11’,二者間可以黏著固定或是僅僅彼此相鄰,而第二吸附件20’的頂緣21’對齊相鄰光栅片10’的底緣12’,二者間可以黏著固定或是僅僅彼此相鄰。圖6中,第一外覆膜30的二側緣33A/33B頂段、第一吸附件20的二側緣23A/23B與第二外覆膜40的二側緣43A/43B頂段,分別依序前後對齊;第一外覆膜30的二側緣33A/33B主段、光栅片10’的兩側緣13A’/13B’與第二外覆膜40的二側緣43A/43B主段,分別依序前後對齊。而 第一外覆膜30的二側緣33A/33B下段、第二吸附件20’的二側緣23A’/23B’與第二外覆膜40的二側緣43A/43B下段,分別依序前後對齊。類似地,第一外覆膜30的頂緣31、第一吸附件20的頂緣21與第二外覆膜40的頂緣41,分別依序前後對齊。類似地,第一外覆膜30的底緣32、第二吸附件20’的底緣22’與第二外覆膜40的底緣42,分別依序前後對齊。圖3B的技術方案經過調整,可以適用於圖6的實施例,也就是對於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外側沒有吸附體的情况,圖6螢幕保護屏1除了可以進一步包括圖3B分離獨立的一吸附體3T供貼附於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頂側、並對應於圖6第一吸附件20的形狀尺寸,還可包括另一吸附體供貼附於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底側、並對應於圖6第二吸附件20’的形狀尺寸而可彼此吸附。類似的,圖3C的技術方案經過調整,可以適用於圖6的實施例,也就是對於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外側沒有吸附體的情况,圖6螢幕保護屏1除了可以進一步包括圖3C分離獨立的二吸附體3T’供對應吸附於圖6第一吸附件20,還可包括另一吸附體對應於圖6第二吸附件20’的形狀尺寸而可彼此吸附。
圖7為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圖7中不同處在於,第一吸附件20為概呈矩形環狀片體,具有一主開孔25(Main Opening)供嵌設光栅片10”,使光栅片10”的外周緣包括頂緣11”、底緣12”、二側緣13A”/13B”,皆對齊相鄰在第一吸附件20的主開孔25的內周緣包括四個內緣251/252/253/254。如此,當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四周圍皆設有吸附體時,圖7中的螢幕保護屏1即能以其矩形環狀的第一吸附件20對應吸附,此矩形環狀的吸附件20搭配對應尺寸形狀的光栅片10,可以替代對應構件而實現在圖1、圖2A、圖3A的螢幕保護屏1,與該各圖中的不同技術方案共同實現。圖3B的技術方案經過調整,可以適用於圖7的實施例,也就是對於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外側沒有吸附體的情况,圖7螢幕保護屏1可以進一步包括圖3B分離獨立的一吸附體3T呈矩形環狀片體供貼附於電子裝置 的顯示螢幕外側、並對應於圖7吸附件20的形狀尺寸而可彼此吸附。類似的,圖3C的技術方案經過調整,可以適用於圖7的實施例,也就是對於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外側沒有吸附體的情况,圖7螢幕保護屏1可以進一步包括圖3C分離獨立的一或多個吸附體3T’供貼附於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每一邊外側、並對應吸附於圖7的第一吸附件20。
參考圖8A與8B,圖8A為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圖8B為圖8A中區域8H的局部放大圖。本實施例與圖2A/2B實施例的差異在於,開孔34’、開孔24’及開孔44’分別為一側開放而由三側內緣341/342/343、內緣241/242/243、內緣441/442/443所定義的缺口(notch),開孔34’、開孔24’及開孔44’三者尺寸形狀位置彼此前後對應,可概呈梯形或矩形。圖8A與8B中的開孔34’、開孔24’及開孔44’,可以替代對應構件而實現在圖1、圖2A/2B、圖3A、圖6/7的螢幕保護屏1,與該各圖中的不同技術方案共同實現;應用於圖6/7時,第一黏膠層301與第二黏膠層401的開孔301H及401H(圖未示)其尺寸形狀位置對應於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的開孔34’/44’、以及吸附件20的開孔24’。開孔34’、開孔24’及開孔44’類似,此例子下開孔301H及401H也分別是一側開放而由三側內緣所定義的矩形或梯形缺口,如圖8C(應用圖8A/8B的開孔34’/24’/44’方案於圖6實施例)與圖8D(應用圖8A/8B的開孔34’/24’/44’方案於圖7實施例)所示。圖3B的技術方案經過調整,可以適用於圖8A/8B的實施例,也就是對於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外側沒有吸附體的情况,圖8A/8B螢幕保護屏1可以進一步包括圖3B分離獨立的一吸附體3T,其供貼附於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頂側、並對應於圖8A/8B吸附件20的形狀尺寸(呈帶狀沿著光栅片10長邊延伸,且開孔3T0改為缺口以與圖8A/8B)而可彼此吸附。類似的,圖3C的技術方案經過調整,可以適用於圖8A/8B的實施例,也就是對於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外側沒有吸附體的情况,圖8A/8B螢幕保護屏1可以進一步包括圖3C分離 獨立的一或多個吸附體3T’供貼附於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頂側、並對應吸附於圖8A/8B的吸附件20。
參考圖9A及9B,圖9A為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圖9B為圖9A中區域9H的局部放大圖,二圖省略未顯示第一黏膠層301與第二黏膠層401。本實施例與圖8A/8B實施例的差異在於,原本整體的第一吸附件20被間隙(Gap)24”隔開而形成二個半吸附件20L/20R,定義於左側半吸附件20L與右側半吸附件20R之間,使半吸附件20L與20R完全斷開而左右分置、彼此對齊。間隙24”的垂直深度等於半吸附件20L及20R的短邊長度;而半吸附件20L及20R的長邊長度不及光栅片10長邊長度的一半。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分別具有開孔34”/44”,分別與間隙24”的尺寸形狀位置彼此前後對應,均可概呈梯形或矩形。開孔34”/44”分別為一側開放而由三側內緣347/348/349、內緣447/448/449所定義。而半吸附件20L與半吸附件20R之間的間隙24”則由半吸附件20L的側緣247、半吸附件20R的側緣249,以及光栅片10的中頂緣118所定義。半吸附件20L、半吸附件20R分別與光栅片10邊對邊(side-by-side)上下相鄰設置;也就是,半吸附件20L的底緣22L上下對齊相鄰光栅片10的左頂緣11L,二者間可以黏著固定或是僅僅彼此相鄰,而半吸附件20R的底緣22R對齊相鄰光栅片10的右頂緣11R,二者間可以黏著固定或是僅僅彼此相鄰。第一外覆膜30的左頂緣31L、半吸附件20L的頂緣21L與第二外覆膜40的左頂緣41L,分別依序前後對齊。類似地,第一外覆膜30的右頂緣31R、半吸附件20R的頂緣21R與第二外覆膜40的右頂緣41R,分別依序前後對齊。
圖9A與9B中的完全斷開左右分置的半吸附件20L與半吸附件20R、第一外覆膜30開孔34”/間隙24”/第二外覆膜40開孔44”的技術方案,可適用於圖1、圖2A/2B、圖3A、圖5/6/7的螢幕保護屏1;圖9A與9B中的技術方案應用於圖5/6/7時,第一黏膠層301與第二黏膠層401的開孔 301H及401H(圖未示)其尺寸形狀位置對應於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的開孔34”/44”、以及半吸附件20與半吸附件20’間的間隙24”。圖9A與9B中的技術方案應用於圖5/6時,圖5/6開孔301H及401H與圖9A與9B中的開孔34”、開孔24”及開孔44”類似,亦即圖5/6開孔301H及401H也分別是一側開放而由三側內緣所定義的矩形或梯形缺口,如圖9C所示。圖9A與9B中的技術方案應用於圖7時,二半吸附件20L/20R沿該光栅片10”外周緣環設相連而呈環狀,並形成有一主開孔25供嵌設該光栅片10”,使該光栅片10”之外周緣相鄰於二半吸附件20L/20R的主開孔20之內周緣,如圖9D所示。
圖10A為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圖10A與圖9A的主要差異在於,圖10A中螢幕保護屏1的光栅片10底緣12的一或多個轉角處截斷內縮成為一個或兩個截邊14/14’(圖10A中呈直線狀,位於二個半吸附件20L/20R的相對側),且螢幕保護屏1更包含一或多個第三吸附件50/50’分別對齊光栅片10而相鄰設置於光栅片10的截邊14/14’外。其中第三吸附件50具有內邊51(圖10A中呈直線狀),以及分別連接內邊51兩外端、並彼此概呈垂直的底邊52與立邊53(使第三吸附件50概呈三角形);第三吸附件50’具有內邊51’(圖10A中呈直線狀),以及分別連接內邊51’兩外端、並彼此概呈垂直的底邊52’與立邊53’(使第三吸附件50’概呈三角形)。並且,光栅片10的截邊14對齊相鄰第三吸附件50的內邊51,二者間可以黏著固定或是僅僅彼此相鄰;而光栅片10的截邊14’對齊相鄰第三吸附件50’的內邊51’,二者間可以黏著固定或是僅僅彼此相鄰。第三吸附件50/50’分別被黏著於圖10A中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之間的兩個底側轉角處;圖10A中,第一外覆膜30的二側緣33A/33B下段、第三吸附件50/50’的立邊53/53’與第二外覆膜40的二側緣43A/43B下段,分別依序前後對齊;類似地,第一外覆膜30的底緣32兩外段、第三吸附件50/51’的底邊52/52’與第二外覆膜40的底緣42兩外段,分別依序前後對齊。
雖然二個半吸附件20L/20R、光栅片10、第三吸附件50/50’為獨立的構件,但是同時黏著於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之間時,能維持一定的結構強度,而使螢幕保護屏1得以保持平直平面不至於翹曲。該第三吸附件50/50’防止螢幕保護屏1翹曲的效果,在大尺寸(例如對角線超過20吋)的螢幕保護屏1實現上顯得特別突出;當然,如果電子裝置2的顯示螢幕4在底側轉角處設置有吸附體3,第三吸附件50/50’即能供對應吸附於電子裝置2的顯示螢幕4在底側轉角處的吸附體3。
圖10A具有底側轉角內縮的截邊14/14’的光栅片10,搭配前述具有立邊53/53’、底邊52/52’與內邊51/51’的第三吸附件50/50’的技術方案,可以替代對應構件而實現在圖1、圖2A/2B、圖3A、圖5/8A/9A的螢幕保護屏1,與該各圖中的不同技術方案共同實現;其中,應用於圖8A的實施例時如圖10B所示。
圖11A為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圖11A與圖10A的主要差異在於,第三吸附件50/50’整體概呈L形片體。具體來說,圖11A中螢幕保護屏1的光栅片10底緣12的一側或多側轉角處缺角而成為一對或多對彼此約略垂直的對截邊141/142及/或141’/142’(圖11A中分呈倒L形),且螢幕保護屏1更包含一或多個第三吸附件50/50’分別對齊光栅片10而相鄰設置於光栅片10的對截邊141/142及/或141’/142’外。其中第三吸附件50具有對內邊511/512(圖10A中呈倒L形),以及分別連接對內邊511/512兩外端、並彼此概呈垂直的底邊52與立邊53(使第三吸附件50概呈矩形);第三吸附件50’具有對內邊511’/512’(圖10A中呈倒L形),以及分別連接內邊511’/512’兩外端、並彼此概呈垂直的底邊52’與立邊53’(使第三吸附件50’概呈矩形)。並且,光栅片10的對截邊141/142分別對齊相鄰第三吸附件50的對內邊511/512,二者間可以黏著固定或是僅僅彼此相鄰;而光栅 片10的對截邊141’/142’分別對齊相鄰第三吸附件50’的對內邊511’/512’,二者間可以黏著固定或是僅僅彼此相鄰。
圖11A具有底側缺角的對截邊141/142與141’/142’的光栅片10,搭配前述具有立邊53/53’、底邊52/52’與對內邊511/512及511’/512’的第三吸附件50/50’的技術方案,也可以替代對應構件而實現在圖1、圖2A/2B、圖3A、圖5/6/7/8A/9A/10A的螢幕保護屏1,與該各圖中的不同技術方案共同實現;其中,圖11A應用於圖8A的實施例時如圖11B所示。雖然圖10A/11A的第三吸附件50/50’為直角三角形或L形,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三吸附件50/50’亦可為不同長寬比例的矩形或其他多邊形。
參考圖12A與12B,圖12A為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圖12B為圖12A中區域12H的局部放大圖。本實施例與圖8A/8B實施例的差異在於,螢幕保護屏1具有一耳片60,其形狀可呈矩形、梯形或其他多角形。圖12A與12B中,耳片60可由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延伸而成的凸片35/45前後加壓貼合而成,位置在於光栅片10外側;由於光栅片10並未向外延伸,因此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凸片35/45前後貼合成耳片60時會形成縫隙,此時可以縫膠601(例如透明光學膠OCA)填補。參考圖12C,是本發明螢幕保護屏另一實施例之局部放大立體圖。圖12C中,耳片60可由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延伸而成的凸片35/45、以及光栅片10延伸的凸片15前後加壓貼合而成。此外,在不同實施例中,耳片60除了可以設置於光栅片10外側的任一側邊,也可以設於吸附件20外側的任一側邊,或者位於光栅片10與吸附件20交界處外側的任一側邊。
請參閱圖13A/13B/13C,圖13A為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局部放大立體圖,圖13B為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局部放大立體圖,圖13C為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局部放大立體圖。圖13A顯示螢幕保護屏1在光栅片10與吸附件20交界處,依序由外覆膜30、 第一黏膠層301、上下鄰接的吸附件20與光栅片10、第二黏膠層401及外覆膜40疊合的立體結構,與圖5、圖6揭露的結構相似。圖13B顯示螢幕保護屏1更包含一裝飾層71位於第一黏膠層301後側與吸附件20前側之間,其形狀與位置與吸附件20相仿。裝飾層71可於加工前以顏料塗布或漆料噴布或印刷圖案於吸附件20前表面,或貼附具有印刷圖案的薄膜於吸附件20表面而實現。裝飾層71具有外周緣710對齊於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的頂緣31/41、側緣33A/33B與43A/43B、第一吸附件20的頂緣21與側緣23B。同時,裝飾層71具有底緣711對齊相鄰於光栅片10的前頂緣111,吸附件20底緣22仍對齊相鄰於光栅片10的主頂緣110,也就是裝飾層71底緣711與吸附件20的底緣22共同對齊相鄰於光栅片10頂緣11(前頂緣111與主頂緣110)。如此可使裝飾部件亦能實現於螢幕保護屏1的內部,也就是與光栅片10位於同一層,達到螢幕保護屏1薄型化的功效。
圖13C與圖13B不同之處在於,螢幕保護屏1更包含與裝飾層71相似的另一裝飾層72位於第一吸附件20的後表面與第二黏膠層401前表面之間,雖然就裝飾上使用的材料、加工方式、圖案和顏色等視覺元素可能不同,裝飾層71與裝飾層72均是裝飾用途。裝飾層72具有外周緣720對齊於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的頂緣31/41、側緣33A/33B與43A/43B、第一吸附件20的頂緣21與側緣23B。同時,裝飾層72具有底緣721對齊相鄰於光栅片10的後頂緣112,第一吸附件20底緣22仍對齊相鄰於光栅片10的主頂緣110,也就是裝飾層71底緣711、第一吸附件20的底緣22與裝飾層72底緣721,三者共同對齊相鄰於光栅片10頂緣11(前頂緣111、主頂緣110與後頂緣112)。如此,螢幕保護片1的使用上即無正面背面之分,利於使用者的自由應用。
圖13B/13C中的裝飾層71及/或72設置於吸附件20的前表面及/或後表面,此方案可以替代對應構件而實現在圖1、圖2A/2B、圖3A、 圖5/6/7、圖8A/8B、圖9A/9B、圖10A/11、圖12A/12B/C的螢幕保護屏1,與該各圖中的不同技術方案共同實現。例如,裝飾層71及/或72也可以設置於前述第一吸附件、第二吸附件及/或第三吸附件的前表面及/或後表面。圖13B與圖13C裝飾層71/72除了設置在第一吸附件20的前表面/後表面之外,於其他實施例中,裝飾層71/72亦可以分別設置在第一外覆膜30及第二外覆膜40的前表面及/或後表面,具有與吸附件20概約對應的尺寸形狀位置。
參閱圖14A,為本發明螢幕保護屏1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圖14A的螢幕保護屏1與前述各圖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吸附件20沿著光栅片10的短邊延伸,開孔34/301H/24/401H/44位於螢幕保護屏1或光栅片10短邊上的第一吸附件20,而其適用的電子裝置2為平板電腦,其視覺傳感器5位於電子裝置2與顯示螢幕4的短邊上。
圖14A中的開孔34/301H/24/401H/44位於螢幕保護屏1或光栅片10短邊上的吸附件20,此方案可以替代對應構件而實現在圖1、圖2A/2B、圖3A/3B/3C、圖5/6/7、圖8A/8B、圖9A/9B、圖10A/11/12/13的螢幕保護屏1,與該各圖中的不同技術方案共同實現。圖14B為圖14A方案實現於圖9C實施例時之前側視圖;圖14C為圖14A方案實現於圖8C實施例時之前側視圖;圖14D為圖14A方案實現於圖6實施例時之前側視圖;圖14E為圖14A方案實現於圖9D實施例時之前側視圖;圖14F為圖14A方案實現於圖8D實施例時之前側視圖;圖14G為圖14A方案實現於圖7實施例時之前側視圖。
接著,進行螢幕保護屏的彎曲挺度測試,測試樣品、測試方法、及結果說明如下:
《實施例1》
樣品A為本發明之螢幕保護屏,其結構如圖5所示;樣品B為如圖15所示之結構的螢幕保護屏;樣品C為市售不具有吸附件的螢幕保護 屏。樣品A、樣品B、及樣品C三者的尺寸皆為29.5cmx20cm、厚度皆為450μm,並且在靠近一長邊的中間位置設有開孔。
首先,將100克重的砝碼分別固定於樣品A、樣品B及樣品C的一側表面並靠近短邊的位置上做為負重端;接著,將樣品A、樣品B及樣品C的負重端自桌面伸出11公分,使負重端騰空,負重端受到砝碼施加的力量會向下彎曲,而樣品A、樣品B及樣品C的另一端則以1000克重的砝碼固定於桌面。
然後,以游標尺量測樣品A、樣品B及樣品C的負重端與桌面的垂直距離並記錄於表1,再將水平桌面設為0度,換算出負重端與水平桌面的夾角角度,即為各樣品的垂度,數值如表1所示。
接著,以0度為100%、90度為0%,將樣品A、樣品B、及樣品C的垂度換算成彎曲挺度(%),並記錄於表1。
Figure 108103376-A0305-02-0031-1
由上述表1的結果可知,樣品A的彎曲挺度較樣品B增加13.5%、較樣品C增加約15.6%,可見本發明之螢幕保護屏具有明顯優於先前技術之螢幕保護屏的抗彎曲強度,不易受到外力作用而變形。
《實施例2》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的樣品與測試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差異點在於在進行測試時,是將樣品A、樣品B及樣品C的負重端自桌面伸出14.9cm公分,約為樣品長邊的中線位置,也是開孔的設置位置。各樣品的負重端與桌面的垂直距離、垂度、及彎曲挺度(%)如表2所示。
Figure 108103376-A0305-02-0032-2
比較表1及表2的結果可知,樣品A、樣品B、及樣品C的彎曲挺度皆較實施例1中樣品A、樣品B、及樣品C降低,除了因為負重端延伸出的長度較長以外,樣品長邊的中線位置因設置有開孔,也會使得受力不平均導致彎曲挺度下降。而在本實施例中,樣品A的彎曲挺度較樣品B增加14.1%、較樣品C增加約18.6%,其增加幅度皆優於實施例1所示之結果,顯示即便是在設置有開孔的位置,本發明之螢幕保護屏仍然具有明顯優於先前技術之螢幕保護屏的抗彎曲強度,不易受到外力作用而變形。
綜上,本發明實施例之螢幕保護屏扭轉數十年未解的外部附加部件的設計方向,將吸附件與光栅片的邊對邊相鄰設置、並以二外覆膜前後貼附,成功地將功能性部件與裝飾性部件整合至與光栅片同一層,在維持其原有快速吸附移除功能與裝飾性需求的前提下,達到螢幕保護屏進一步薄型化的功效。同時,本發明實施例之螢幕保護屏透過二外覆膜加上第一黏膠層與第二黏膠層的前後UV固化貼附,可提供足夠的結構强度,使獨立的兩個平面部件光栅片及吸附件不會在交界處傾斜或彎折。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是為了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况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1:螢幕保護屏
10:光柵片
11:(光柵片的)頂緣
12:(光柵片的)底緣
13A、13B:(光柵片的)側緣
20:第一吸附件
21:(第一吸附件的)頂緣
22:(第一吸附件的)底緣
23A、23B:(第一吸附件的)側緣
24:(第一吸附件的)開孔
30:第一外覆膜
32:(第一外覆膜的)底緣
33A、33B:(第一外覆膜的)側緣
34:(第一外覆膜的)開孔
40:第二外覆膜
41:(第二外覆膜的)頂緣
42:(第二外覆膜的)底緣
43A、43B:(第二外覆膜的)側緣
44:(第二外覆膜的)開孔

Claims (29)

  1. 一種螢幕保護屏之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螢幕保護屏係外表面平整無斷差,且至少包含第一外覆膜、由光柵片及吸附件所構成的機能層、以及第二外覆膜的積層結構體,用以吸附設置於一電子裝置上的一吸附體,以對應覆蓋於該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該製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驟:片材冲型步驟:將構成該第一外覆膜、該第二外覆膜、該光柵片、以及該吸附件的片材分別裁製成特定尺寸;黏著固定步驟:將該吸附件的一末端邊緣黏著固定於該光柵片的一末端邊緣,使該第一吸附件在與該光柵片平行的至少一方向上係以遠離該光柵片的方式延伸;機能層成型步驟:將該光柵片與該吸附件設置並貼附於該第二外覆膜的前側表面而形成該機能層,並且該吸附件與該光柵片邊對邊相鄰設置;半成品成型步驟:將該第一外覆膜的後側表面與該光柵片和該吸附件貼合而形成半成品;以及加溫加壓脫泡步驟:將該半成品以適當條件進行真空加壓,藉以去除該半成品內部的氣泡,並使該半成品的表面平整,進而獲得該螢幕保護屏;其中該光柵片於特定角度內具有可視範圍。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之製作方法,其中在該機能層成型步驟之前,進一步包含黏膠層施加步驟:將具有黏性的附著材料分別施加於第一外覆膜的後側表面及第二外覆膜的前側表面,進而形成第一黏膠層及第二黏膠層。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之製作方法,其中在該機能層成型步驟中,該光柵片和該吸附件係透過該第二黏膠層貼附於該第二外 覆膜的前側表面;以及該半成品成型步驟中該光柵片和該吸附件係透過該第一黏膠層貼附於該第一外覆膜的後側表面。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之製作方法,其中該光柵片包含外層與光柵層,且該光柵層包括複數個光柵牆。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之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外覆膜及/或該第二外覆膜的表面塗布有至少一層塗層,該塗層為選自抗指紋塗層(超低摩擦係數)、抗眩光塗層(Anti-Glare Coating)、抗反射塗層(Anti-Reflection Coating)抗藍光塗層(Anti-Bluelight)、硬質塗層(Hard Coating)、及其組合中之任一個。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製作方法,其中該吸附件為一個或複數個。
  7. 一種螢幕保護屏,其特徵在於,該螢幕保護屏係外表面平整無斷差,且至少包含第一外覆膜、由光柵片及第一吸附件所構成的機能層、以及第二外覆膜的積層結構體,用以吸附設置於一電子裝置上的一吸附體,以對應覆蓋於該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其中:該光栅片係用以定義一觀看區,將可穿過的光線限制於一容許視角範圍;該第一吸附件係用以定義一吸附區,並且與該光栅片邊對邊相鄰設置構成該機能層,該第一吸附件的末端邊緣係固接於該光柵片的末端邊緣,且該第一吸附件在與該光柵片平行的至少一方向上係以遠離該光柵片的方式延伸;以及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係前後包覆該機能層,使該機能層中之該光栅片與該第一吸附件位於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之間,該第一吸附件與該光柵片之鄰接處係夾設於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該第一吸附件、該第一外覆膜、該第二外覆膜分別具有彼此對應的一開孔,該開孔用以對應並避免覆蓋該電子裝置上的一功能組件,其中該第一吸附件、該第一外覆膜、以及該第二外覆膜的該開孔是封閉的內緣所定義的穿孔(through hole),或是一側開放而由三側內緣所定義的缺口(notch)。
  9.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該第一吸附件為一間隙(Gap)隔開為二半吸附件左右分置、彼此對齊,且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分別具有一開孔對應於該間隙,該間隙與該開孔用以對應並避免覆蓋該電子裝置上的一功能組件,其中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的該開孔是一側開放而由三側內緣所定義的缺口。
  10.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更包含一第二吸附件,該第二吸附件與該第一吸附件分別對向設置於該光栅片的側邊,並一同設置在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之間。
  11.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該第一吸附件呈環狀並具有一主開孔供嵌設該光栅片,使該光栅片之外周緣相鄰於該主開孔之內周緣。
  12.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該吸附體為與該第一吸附件對應吸附,且預設於該電子裝置,或自由貼附在該電子裝置的外表面。
  13. 如請求項7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更包含一第三吸附件,且該光栅片底緣轉角處具有內縮的一截邊,該第三吸附件具有一內邊對齊相鄰於所記載光栅片之該截邊,使該第三吸附件設置於該光栅片底緣轉角處。
  14.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該第三吸附件呈矩形、直角三角形或L形。
  15.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該吸附體為與第一吸附件、及第三吸附件對應吸附,且預設於該電子裝置,或自由貼附在該電子裝置的外表面。
  16.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更包含一裝飾層設於該第一吸附件的至少一側表面,或位於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的至少一側表面並對應於該第一吸附件。
  17.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該第一吸附件沿著該光栅片的長邊及/或短邊延伸。
  1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更包含一第一黏膠層與一第二黏膠層,分別將該光栅片與該第一吸附件貼附在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之間。
  19.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該光栅片包含一外層與一光栅層,該光栅層包含複數光栅墻。
  20.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更包含一耳片,該耳片包含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分別延伸的二凸片。
  21.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更包含一裝飾層設於該第一吸附件及/或該第三吸附件的任一側表面,或位於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的任一側表面並對應於該第一吸附件及/或該第三吸附件。
  22. 一種螢幕保護屏,其特徵在於,該螢幕保護屏係外表面平整無斷差,且至少包含第一外覆膜、由光柵片、第一吸附件所構成的機能層、以及第二外覆膜的積層結構體,用以吸附設置於一電子裝置上的一吸附體,以對應覆蓋於該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其中:該光栅片係用以定義一觀看區,將可穿過的光線限制於一容許視角範圍; 該第一吸附件係用以定義一吸附區,與該光栅片邊對邊(side-by-side)相鄰設置構成該機能層,該第一吸附件的末端邊緣係固接於該光柵片的末端邊緣,且該第一吸附件在與該光柵片平行的至少一方向上係以遠離該光柵片的方式延伸;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係前後包覆該光栅片與該第一吸附件,使該光栅片與該第一吸附件位於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之間,該第一吸附件與該光柵片之鄰接處係夾設於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之間;以及該第一吸附件包含一間隙(Gap)隔開的二半吸附件左右分置、彼此對齊,且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分別具有一開孔對應於該間隙,該間隙與該開孔用以對應並避免覆蓋該電子裝置上的一功能組件,其中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的該開孔是一側開放而由三側內緣所定義的缺口。
  23. 如請求項22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更包含一第二吸附件,該第二吸附件與該第一吸附件分別對向設置於該光栅片的側邊,並一同設置在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之間。
  24. 如請求項22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該第一吸附件之該二半吸附件沿該光栅片外周緣環設相連而呈環狀,並形成有一主開孔供嵌設該光栅片,使該光栅片之外周緣相鄰於該主開孔之內周緣。
  25. 如請求項22或24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該間隙沿著該光栅片的長邊或短邊設置。
  26. 如請求項22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更包含一第三吸附件設置於該光栅片底緣轉角處,且該第三吸附件呈矩形、直角三角形或L形。
  27. 如請求項22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更包含一裝飾層設於該二半吸附件的至少一側表面,或位於該第一外覆膜、及該第二外覆膜的至少一側表面並對應於該二半吸附件。
  28. 如請求項22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該二半吸附件沿著該光栅片的長邊及/或短邊延伸。
  29. 如請求項22所記載之螢幕保護屏,其中該吸附體為與第一吸附件對應吸附,且預設於該電子裝置,或自由貼附在該電子裝置的外表面。
TW108103376A 2019-01-29 2019-01-29 螢幕保護屏及其製作方法 TWI739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3376A TWI739062B (zh) 2019-01-29 2019-01-29 螢幕保護屏及其製作方法
US16/438,450 US11428856B2 (en) 2019-01-29 2019-06-11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creen protector having grating sheet
US17/707,978 US11808958B2 (en) 2019-01-29 2022-03-30 Screen protector having grating sheet which limits viewing angle rang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3376A TWI739062B (zh) 2019-01-29 2019-01-29 螢幕保護屏及其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7995A TW202027995A (zh) 2020-08-01
TWI739062B true TWI739062B (zh) 2021-09-11

Family

ID=71731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3376A TWI739062B (zh) 2019-01-29 2019-01-29 螢幕保護屏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1428856B2 (zh)
TW (1) TWI7390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48742B2 (en) * 2019-06-07 2022-02-15 Filippo Gioco Device and method of attaching screen protectors to mobile devices, tablets, and computers
CN212647472U (zh) * 2020-06-03 2021-03-02 东莞市建扬光电有限公司 防窥贴片
TWI736479B (zh) * 2020-11-23 2021-08-11 群正有限公司 附著位置可調式膜片
CN116648649A (zh) * 2020-12-21 2023-08-25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将覆盖层附着到电子显示器的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25051A (zh) * 2012-12-10 2014-07-01 Nitto Denko Corp 附雙面黏著劑之光學薄膜、及使用其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TWM482106U (zh) * 2014-01-17 2014-07-11 Ytdiamond Co Ltd 防窺保護結構
TWM494083U (zh) * 2014-09-19 2015-01-21 Right Group Advertising & Printing Co Ltd 磁吸防窺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29364B2 (en) * 2003-11-19 2009-05-05 Imbibo, Inc. Protective cov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WO2005064451A1 (ja) * 2003-12-26 2005-07-14 Nissha Printing Co., Ltd. 保護パネル付き電子機器、保護パネル及び保護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EP2728762A2 (en) * 2012-11-02 2014-05-07 Newvit Co., Ltd. Protection cover for mobile device
US10380383B2 (en) * 2016-12-09 2019-08-13 Right Group Central Co., Ltd. Screen protection filter
CN206251154U (zh) * 2016-12-09 2017-06-13 李权恩 屏幕保护屏
JP6554190B2 (ja) * 2017-05-25 2019-07-31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視野角変更フィルム及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25051A (zh) * 2012-12-10 2014-07-01 Nitto Denko Corp 附雙面黏著劑之光學薄膜、及使用其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TWM482106U (zh) * 2014-01-17 2014-07-11 Ytdiamond Co Ltd 防窺保護結構
TWM494083U (zh) * 2014-09-19 2015-01-21 Right Group Advertising & Printing Co Ltd 磁吸防窺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08958B2 (en) 2023-11-07
US11428856B2 (en) 2022-08-30
US20220221632A1 (en) 2022-07-14
TW202027995A (zh) 2020-08-01
US20200241181A1 (en) 2020-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9062B (zh) 螢幕保護屏及其製作方法
CN206251154U (zh) 屏幕保护屏
US20240023265A1 (en) Offset control for assemb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US9444508B2 (en) Magnetic privacy filter
TWI736479B (zh) 附著位置可調式膜片
JP6895524B2 (ja) ディスプレイ画面組立品、ディスプレイ画面組立品の組立て方法、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JP2010525397A (ja) ベゼルレスの表示システム
KR101577336B1 (ko)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00333844A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1097677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03789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10012601A (ja) ハウジングケース、及び、ハウジングケースの製造方法
WO2020083063A1 (zh) 电子设备
US20120026662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N208673031U (zh) 一种直角三角形结构的正投影光学屏幕和投影显示系统
TWM553826U (zh) 具有吸附元件的螢幕膜片
TWM594173U (zh) 磁吸式螢幕膜片
WO2020154887A1 (zh) 萤幕保护屏
US20120320507A1 (en) Display and electronic unit
WO2021042609A1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EP2530554A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4705237U (zh) 附着位置可调式膜片
JP3221576U (ja) スクリーン保護フィルタ
TWM629917U (zh) 磁吸式行動電話防摔保護殼
TWM650001U (zh) 掛架式螢幕保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