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7560B - 可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之方法和相關半橋式自舉電路 - Google Patents

可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之方法和相關半橋式自舉電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7560B
TWI737560B TW110100008A TW110100008A TWI737560B TW I737560 B TWI737560 B TW I737560B TW 110100008 A TW110100008 A TW 110100008A TW 110100008 A TW110100008 A TW 110100008A TW I737560 B TWI737560 B TW I7375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witch
rotation speed
duty cycle
motor
minimum du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0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9580A (zh
Inventor
王昶明
鄭宗泰
王孝武
Original Assignee
湛積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湛積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湛積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1103619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7843A/zh
Priority to US17/222,984 priority patent/US20210320649A1/en
Priority to EP21167593.9A priority patent/EP3893381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7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756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39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9580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半橋式自舉電路包含上臂開關、下臂開關,以及一啟動電容,其採用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來限制下臂開關的最少導通時間,以確保啟動電容內存有足夠的電荷以導通上臂開關。此外,依據負載之不同運作階段,本發明可動態地設定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以有效提高負載之最大輸出功率。

Description

可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之方法和相關半橋式自舉電路
本發明相關於一種可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之方法和相關半橋式自舉電路,尤指一種依據負載之運作階段來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之方法和相關半橋式自舉電路。
馬達是一種將電能轉換為動能的電子裝置,常見應用包含直流馬達、交流馬達及步進馬達等。在許多馬達應用範例中,脈寬調變(pulse width modulation)技術常被用來調整流經馬達的電流大小,以此達到節省電能及控制轉速的目的。脈寬調變技術主要是藉由功率開關的高頻切換來調整電源供應器於一週期性方波中輸送能量至負載的時間比,而此輸送能量的時間相對於週期長度的比值又通稱為工作週期(duty cycle)。半橋式自舉(bootstrap)電路常用來驅動馬達,其包含一啟動電容、一上臂開關和一下臂開關。上臂開關和下臂開關以圖騰柱式(totem pole)耦接於一總線電壓和一接地電壓之間,兩開關之間的中間點作為輸出端。當上臂開關截止而下臂開關導通時,直流電源可對啟動電容充電;當上臂開關導通而下臂開關截止時,啟動電容內存能量可將上臂開關維持在導通狀態,進而將總線電壓傳送至輸出端以提供一輸出電壓。
為了確保啟動電容內存有足夠的電荷以導通上臂開關,一般會採用最小工作週期(minimum duty, MD)機制來限制下臂開關的最少導通時間。先前技術半橋式自舉電路會採用固定值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來控制下臂開關,當輸出功率越高時等同限制了馬達的最大輸出功率。因此,需要一種可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之半橋式自舉電路。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之方法,其包含在一充電週期內,透過截止一上臂開關並導通一下臂開關來讓一直流電壓對一電容充電;在接續該充電週期之一放電週期內,透過導通該上臂開關並截止該下臂開關來讓該電容內存能量對該上臂開關之寄生電容充電以將該上臂開關維持在導通,並讓一總線電壓透過導通之該上臂開關傳送到一輸出端以驅動一馬達;依據該輸出端之狀態來調整該上臂開關在該放電週期內的導通時間;以及依據一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來限制該下臂開關在該充電週期內的導通時間。其中,當該馬達之轉速不大於一第一轉速時,該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不大於一最大值;當該馬達之轉速等於該第一轉速時,該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等於該最大值;且當該馬達之轉速大於該第一轉速時,該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不大於該最大值。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之半橋式自舉電路,其包含一輸出端、一上臂開關、一下臂開關、一電容,以及一控制電路。該輸出端用來提供一輸出電壓以驅動一馬達。該上臂開關用來選擇性地導通一總線電壓和該輸出端之間的訊號路徑,而該下臂開關用來選擇性地導通該輸出端和一接地電壓之間的訊號路徑。該電容之第一端選擇性地耦接至一直流電壓,而其第二端耦接至該輸出端。該控制電路用來在一充電週期截止該上臂開關並導通該下臂開關以將該輸出端耦接至該接地電壓,並讓該直流電壓對該電容充電;在接續該充電週期之一放電週期內導通該上臂開關並截止該下臂開關以將該輸出端耦接至該總線電壓,並讓該電容內存能量對該上臂開關之寄生電容充電以將該上臂開關維持在導通;依據該輸出端之狀態來調整該上臂開關在該放電週期內的導通時間;以及依據一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來限制該下臂開關在該充電週期內的導通時間。其中,當該馬達之轉速不大於一第一轉速時,該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不大於一最大值;當該馬達之轉速等於該第一轉速時,該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等於該最大值;當該馬達之轉速大於該第一轉速且不大於一第二速度時,該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不大於該最大值;當該馬達之轉速大於該第二轉速時,該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為0;且該第一轉速小於該第二轉速。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可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之半橋式自舉電路100的示意圖。半橋式自舉電路中100包含一功率裝置10、一驅動輸出電路20,以及一控制電路30,可於一輸出端N OUT提供一輸出電壓V OUT以驅動一負載(未顯示於第1圖)。
功率裝置10包含一上臂開關HSW、一下臂開關LSW、電阻R1和R2,以及電容C GSH和C GSL。上臂開關HSW之第一端耦接至一總線電壓V BUS,第二端耦接至輸出端N OUT,而控制端透過電阻R1耦接至驅動輸出電路20以接收控制訊號VGH。下臂開關LSW之第一端耦接至輸出端N OUT,第二端耦接至接地電壓GND,而控制端透過電阻R2耦接至驅動輸出電路20以接收控制訊號VGL。C PH代表上臂開關HSW之控制端和第二端之間的寄生電容,而C PL代表下臂開關LSW之控制端和第二端之間的寄生電容。電容C GSH並聯於上臂開關HSW之寄生電容C PH,而電容C GSL並聯於下臂開關LSW之寄生電容C PL,分別用來防止上臂開關HSW和下臂開關LSW之誤動作與調整開關速度。
驅動輸出電路20包含開關SW1-SW4、電容C1-C2,以及一啟動二極體D BT。啟動二極體D BT之陽極耦接至一直流電壓V DC,而陰極透過電容C1耦接至輸出端N OUT。開關SW1之第一端耦接至啟動二極體D BT之陰極,第二端耦接至功率裝置10中之電阻R1,而控制端耦接至控制電路30。開關SW2之第一端耦接至開關SW1之第二端,第二端耦接至輸出端N OUT,而控制端耦接至控制電路30。開關SW3之第一端耦接至直流電壓V DC,第二端耦接至功率裝置10中之電阻R2,而控制端耦接至控制電路30。開關SW4之第一端耦接至開關SW3之第二端,第二端耦接至接地電壓GND,而控制端耦接至控制電路30。電容C1為啟動電容,其第一端透過啟動二極體D BT耦接至直流電壓V DC,而第二端耦接至輸出端N OUT。電容C2之第一端耦接至直流電壓V DC,而第二端耦接至接地電壓GND。
控制電路30可依據輸出端N OUT之狀態來控制開關SW1-SW4以提供控制訊號VGH和VGL,進而選擇性地導通或截止上臂開關HSW和下臂開關LSW,使得半橋式自舉電路100能交替地在充電週期在放電週期內運作。
在半橋式自舉電路100之每一充電週期內,控制電路30會控制驅動輸出電路20之開關SW1-SW4以輸出具除能電位之控制訊號VGH和具致能電位之控制訊號VGL,進而截止上臂開關HSW並導通下臂開關LSW。在這種情況下,輸出端N OUT會透過導通之開關SW2被耦接至接地電壓GND,而直流電壓V DC會透過順向偏壓之啟動二極體D BT來對電容C1充電。換句話說,每一充電週期內電容C1所能儲存的能量取決於下臂開關LSW之導通時間。
在半橋式自舉電路100之每一放電週期內,控制電路30會控制驅動輸出電路20之開關SW1-SW4以輸出具致能電位之控制訊號VGH和具除能電位之控制訊號VGL,進而導通上臂開關HSW並截止下臂開關LSW。在這種情況下,輸出端N OUT會透過導通之上臂開關HSW被耦接至總線電壓V BUS,同時啟動二極體D BT會因反向偏壓而截止。此時,電容C1在充電週期內所儲存的能量可對上臂開關HSW的寄生電容C PH充電以將上臂開關HSW維持在導通狀態,而總線電壓V BUS可透過導通之上臂開關HSW傳送到輸出端N OUT以提供輸出電壓V OUT。換句話說,輸出電壓V OUT之值取決於每一放電週期內上臂開關HSW之導通時間。
馬達運作所需之電壓通常為正弦波,因此在馬達驅動的應用中,本發明半橋式自舉電路100會提供不同頻率和峰值的正弦波輸出電壓V OUT,讓馬達內部產生磁場吸引磁鐵,進而控制馬達速度。如相關領域具備通常知識者皆知,馬達實際轉動方向會包含正轉與反轉,針對不同應用(例如直流馬達、交流馬達及步進馬達等)可透過相對應方式(例如改變輸入電壓極性、電壓線序或信號命令等)來改變馬達方向。為了簡化說明,下列僅以單一馬達轉向來作說明,本發明也可以相同概念應用在另一馬達轉向。
第2圖顯示了本發明半橋式自舉電路中相關控制電路30運作之訊號圖。控制電路30會依據輸出電壓V OUT和切換訊號V SW之頻率來控制上臂開關HSW和下臂開關LSW之開啟時間和截止時間。切換訊號V SW為具固定頻率和峰值的脈衝訊號,而輸出電壓V OUT之頻率和峰值相關於半橋式自舉電路100之輸出功率(在馬達驅動的應用中相關於馬達轉速)。為了確保輸出電壓V OUT的波形完整性,切換訊號V SW之頻率通常大於輸出電壓V OUT之頻率至少5倍。為了說明目的,第2圖所示之輸出電壓V OUT其頻率逐漸增加,而輸出電壓V OUT和切換訊號V SW具相同峰值。
當切換訊號V SW之準位大於輸出電壓V OUT之準位時,控制電路30會控制驅動輸出電路20以截止上臂開關HSW並導通下臂開關LSW;當切換訊號V SW之準位小於輸出電壓V OUT之準位時,控制電路30會控制驅動輸出電路20以導通上臂開關HSW並截止下臂開關LSW。如第2圖所示,輸出電壓V OUT之峰值越大,上臂開關HSW之導通時間越長。反之輸出電壓V OUT之峰值越低,下臂開關LSW之導通時間越長。另一方面,輸出電壓V OUT之頻率越低,上臂開關HSW之導通時間越長,且開關切換次數越多。
為了確保在放電週期時電容C1內存有足夠的電荷以將上臂開關HSW維持在導通狀態,本發明控制電路30會依據一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來限制在充電週期時下臂開關LSW的最少導通時間,也就是確保電容C1在充電週期能儲存足夠能量。更詳細地說,若控制訊號VGL具致能電位之時間不小於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導通時間,則可提供最大化的功率輸出。
第3圖顯示了本發明半橋式自舉電路100所驅動之馬達其運作特性圖。橫軸為馬達轉速、左方縱軸為力矩(torque)、右方縱軸為輸出功率,TR代表馬達之力矩隨轉速變化之曲線,Po代表馬達之輸出功率隨轉速變化之曲線,其中輸出功率Po之值約略等於馬達轉速和力矩之乘積。在轉折速度N1之前的區域稱為定扭力區(constant torque),而在轉折速度N1之後的區域稱為定功率區(constant power)。當馬達轉速在定扭力區時,力矩TR會維持在一固定值之最大扭力TR MAX。當馬達轉速進入定功率區後(也就是馬達的速度到達轉折速度N1後),力矩TR之值會隨著馬達轉速增加而減少,而輸出功率Po之值會維持在一固定值之最大輸出功率P MAX。轉折速度N1之值相關於總線電壓V BUS,總線電壓V BUS越大,轉折速度N1越大。
第4圖顯示了本發明半橋式自舉電路100之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運作的示意圖。橫軸為馬達轉速,左方縱軸為MD值、右方縱軸為輸出功率,MD1代表本發明半橋式自舉電路100所採用之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的其中一個實施例,MD2代表先前技術所採用之固定最小工作週期曲線,Po代表以本發明半橋式自舉電路100馬達來驅動之馬達其輸出功率隨轉速變化之曲線,Po’代表以先前技術驅動之馬達其輸出功率隨轉速變化之曲線。如第3圖和第4圖所示,當本發明半橋式自舉電路100應用在馬達驅動時,在馬達不同運作階段需要的MD值不同,因此本發明半橋式自舉電路100中的控制電路30會採用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其中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之最大值為MD MAX
當馬達轉速小於轉折速度N1時,因輸出功率尚未到達定功率區之限制,相對應輸出電壓V OUT之峰值會小於切換訊號V SW之峰值,因此下臂開關LSW之導通時間較長,電容C1會有足夠時間來充電,此時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之值可為小於最大值MD MAX之任意值。當馬達轉速介於0和N0之間時,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對馬達輸出功率的限制尚未出現效果,此時馬達之輸出功率Po會隨著其轉速而增加。當馬達轉速接近轉折速度N1而達到N0時,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之值已足以限制馬達之輸出功率Po,此時馬達之輸出功率Po會提前達到定功率區之限制,其中N0和N1之間的差距由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之設定值來決定。在第4圖所示之實施例中,當馬達轉速小於轉折速度N1時,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之值隨著馬達轉速增加而呈線性增加。在其它實施例中,當馬達轉速小於轉折速度N1時,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之值可隨著馬達轉速增加而以多項式、指數、步階方式或其它比例而增加。
當馬達轉速等於轉折速度N1時,其輸出功率會到達定功率區之限制,相對應輸出電壓V OUT之峰值約等於切換訊號V SW之峰值,因此下臂開關LSW之導通時間會變短。為了避免在較短充電時間下電容C1無法充以足夠的電荷來在下個週期導通上臂開關HSW,此時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會設為最大值MD MAX。由於轉折速度N1之值相關於總線電壓V BUS之值,一般設計時會在以最低總線電壓V BUS來提供最高輸出功率之最嚴苛條件來決定轉折速度N1,再採用最大值MD MAX以確保下臂開關LSW有足夠開啟時間,進而使電容C1有足夠充電時間。
如前所述,輸出電壓V OUT和切換訊號V SW之準位和頻率取決於馬達轉速,當馬達轉速介於N1和N2之間使得輸出電壓V OUT和切換訊號V SW具相同峰值時,當馬達轉速越高,輸出電壓V OUT之頻率越大,而下臂開關LSW所需切換的次數越小,此時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之值可設成隨著馬達轉速增加而降低。在第4圖所示之實施例中,當馬達轉速介於N1和N2之間時,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之值隨著馬達轉速增加而呈線性減少。在其它實施例中,當馬達轉速介於N1和N2之間時,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之值可隨著馬達轉速增加而以多項式、指數、步階方式或其它比例而減少。
當馬達轉速介於0和N1和介於N1和N2之間時,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之上升斜率和下降斜率可依據總線電壓V BUS之值、電容C1之值、上/下臂開關的特性、驅動輸出電路20之漏電流,及/或PWM切換方式來決定。總線電壓V BUS之值正比於轉折速度N1,本發明可依據不同應用下總線電壓V BUS之值來決定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曲線。電容C1內可儲存的最高容量相關於其擺放位置、環境溫度和運作空間,本發明可依據電容C1之儲存容量來決定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曲線。上/下臂開關在運作時會週期性地對其寄生電容進行充電與放電,本發明可依據不同應用下開關種類與並聯電容數量所造成之寄生電容來決定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曲線。由於驅動輸出電路20之漏電流會消耗電容C1之內存能量,本發明可依據驅動輸出電路20之漏電流來決定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曲線。在PWM架構下,開關切換次數越高造成的切換損失越大,而不同調變會在峰值產生不同的耗能需求,最直接差異為切換次數,因此本發明可依據PWM切換方式來決定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曲線。
當馬達轉速到達N2時,下臂開關LSW所需切換的次數已經少到能讓電容C1所儲存之電荷足夠滿足上臂驅動的需求,此時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曲線之值會設至0。
如第4圖所示,先前技術採用固定值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2,在驅動馬達時會大幅限制其最大輸出功率(如曲線Po’所示)。相較之下,本發明採用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MD1,其值可依據馬達之不同運作階段來設定,因此可提高馬達之最大輸出功率(如曲線Po所示),其中馬達輸出功率之提昇幅度可由曲線Po和Po’之間的斜線區域表示。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上臂開關HSW、下臂開關LSW,和開關SW1-SW4可為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雙極性接面型電晶體(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BJT),或其它具類似功能的元件。對N型電晶體來說,致能電位為高電位,而除能電位為低電位;對P型電晶體來說,致能電位為低電位,而除能電位為高電位。然而,上述開關之種類並不限定本發明之範疇。
綜上所述,本發明半橋式自舉電路會採用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來限制下臂開關的最少導通時間,以確保啟動電容內存有足夠的電荷以導通上臂開關。此外,依據負載之不同運作階段,本發明可動態地設定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以有效提高負載之最大輸出功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功率裝置 20:驅動輸出電路 30:控制電路 100:半橋式自舉電路 HSW:上臂開關 LSW:下臂開關 SW1-SW4:開關 R1、R2:電阻 C GSH、C GSL、C1、C2:電容 C PH、C PL:寄生電容 D BT:啟動二極體 N OUT:輸出端 GND:接地電壓 V DC:直流電壓 V BUS:總線電壓 V OUT:輸出電壓 V SW:切換訊號 MD1、MD2:最小工作週期曲線 Po、Po’:馬達輸出功率曲線 TR:馬達力矩曲線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可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之半橋式自舉電路的示意圖。 第2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半橋式自舉電路中相關控制電路運作之訊號圖。 第3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半橋式自舉電路所驅動之馬達其運作特性圖。 第4圖顯示了本發明實施例半橋式自舉電路之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運作的示意圖。
MD1、MD2:最小工作週期曲線
Po、Po’:馬達輸出功率曲線
TR:馬達力矩曲線

Claims (13)

  1. 一種可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minimum duty)之方法,其包含: 在一充電週期內,透過截止一上臂開關並導通一下臂開關來讓一直流電壓對一電容充電; 在接續該充電週期之一放電週期內,透過導通該上臂開關並截止該下臂開關來讓該電容內存能量對該上臂開關之寄生電容充電以將該上臂開關維持在導通,並讓一總線電壓透過導通之該上臂開關傳送到一輸出端以驅動一馬達; 依據該輸出端之狀態來調整該上臂開關在該放電週期內的導通時間;以及 依據一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來限制該下臂開關在該充電週期內的導通時間,其中: 當該馬達之轉速不大於一第一轉速時,該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不大於一最大值; 當該馬達之轉速等於該第一轉速時,該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等於該最大值; 當該馬達之轉速大於該第一轉速時,該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不大於該最大值。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當該馬達之轉速不大於該第一轉速時,該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隨著該馬達之轉速增加而增加。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當該馬達之轉速不大於該第一轉速時,該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係隨著該馬達之轉速增加而呈線性、多項式、指數或步階方式增加。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另包含: 依據該總線電壓之值、該電容之值、該上臂開關之特性、該下臂開關之特性、該上臂開關之切換方式,及/或該下臂開關之切換方式來決定該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在該馬達之轉速不大於該第一速度時之一上升斜率。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當該馬達之轉速大於該第一轉速時,該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隨著該馬達之轉速增加而減少。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方法,其中當該馬達之轉速大於該第一轉速時,該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係隨著該馬達之轉速增加而呈線性、多項式、指數或步階方式減少。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方法,其另包含: 依據該總線電壓之值、該電容之值、該上臂開關之特性、該下臂開關之特性、該上臂開關之切換方式,及/或該下臂開關之切換方式來決定該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在該馬達之轉速大於該第一轉速時之一下降曲線。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另包含: 當該馬達之轉速大於一第二轉速時,該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為0,其中該第一轉速小於該第二轉速。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另包含: 提供具固定頻率和峰值之一切換訊號,其中該切換訊號之頻率大於該輸出端上一輸出電壓之頻率; 當該切換訊號之準位大於該輸出電壓之準位時,截止該上臂開關並導通該下臂開關;以及 當該切換訊號之準位小於該輸出電壓之準位時,導通該上臂開關並截止該下臂開關。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下臂開關在該充電週期內的導通時間不小於該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導通時間。
  11. 一種可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之半橋式自舉電路,其包含: 一輸出端,用來提供一輸出電壓以驅動一馬達; 一上臂開關,用來選擇性地導通一總線電壓和該輸出端之間的訊號路徑; 一下臂開關,用來選擇性地導通該輸出端和一接地電壓之間的訊號路徑; 一電容,其包含: 一第一端,選擇性地耦接至一直流電壓;以及 一第二端,耦接至該輸出端;以及 一控制電路,用來: 在一充電週期截止該上臂開關並導通該下臂開關以將該輸出端耦接至該接地電壓,並讓該直流電壓對該電容充電; 在接續該充電週期之一放電週期內導通該上臂開關並截止該下臂開關以將該輸出端耦接至該總線電壓,並讓該電容內存能量對該上臂開關之寄生電容充電以將該上臂開關維持在導通; 依據該輸出端之狀態來調整該上臂開關在該放電週期內的導通時間;以及 依據一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來限制該下臂開關在該充電週期內的導通時間,其中: 當該馬達之轉速不大於一第一轉速時,該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不大於一最大值; 當該馬達之轉速等於該第一轉速時,該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等於該最大值; 當該馬達之轉速大於該第一轉速且不大於一第二轉速時,該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不大於該最大值; 當該馬達之轉速大於該第二轉速時,該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值為0;且 該第一轉速小於該第二轉速。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半橋式自舉電路,其另包含一啟動二極體,其陽極耦接至該直流電壓,其陰極耦接至該電容之第一端,其中: 該上臂開關包含: 一第一端,耦接至該總線電壓; 一第二端,耦接至該輸出端;以及 一控制端,用來接收一第一控制訊號;且 該下臂開關包含: 一第一端,耦接至該輸出端; 一第二端,耦接至該接地電壓;以及 一控制端,用來接收一第二控制訊號。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半橋式自舉電路,其中該下臂開關在該充電週期內的導通時間不小於該動態最小工作週期曲線之導通時間。
TW110100008A 2020-04-12 2021-01-04 可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之方法和相關半橋式自舉電路 TWI7375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1983.1A CN113517843A (zh) 2020-04-12 2021-04-02 可动态控制最小工作周期的方法和相关半桥式升压电路
US17/222,984 US20210320649A1 (en) 2020-04-12 2021-04-05 Method of dynamically controlling minimum duty cycle and related half-bridge bootstrap circuit
EP21167593.9A EP3893381B1 (en) 2020-04-12 2021-04-09 Method of dynamically controlling minimum duty cycle and related half-bridge bootstrap circui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08823P 2020-04-12 2020-04-12
US63/008,823 2020-04-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7560B true TWI737560B (zh) 2021-08-21
TW202139580A TW202139580A (zh) 2021-10-16

Family

ID=78283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0008A TWI737560B (zh) 2020-04-12 2021-01-04 可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之方法和相關半橋式自舉電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3756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69069B (zh) * 1994-06-10 1996-01-2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N100517971C (zh) * 2004-11-17 2009-07-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自举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104680746A (zh) * 2015-01-30 2015-06-03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载信息终端报警的自举电路
CN106685194A (zh) * 2017-01-05 2017-05-17 江苏中科君芯科技有限公司 Ipm马达驱动应用中的自举电路
US10389282B2 (en) * 2015-09-07 2019-08-20 Hitachi-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DC power supply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using same
TW201935855A (zh) * 2018-01-31 2019-09-0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位準偏移器電路、閘極驅動器電路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69069B (zh) * 1994-06-10 1996-01-2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N100517971C (zh) * 2004-11-17 2009-07-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自举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104680746A (zh) * 2015-01-30 2015-06-03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载信息终端报警的自举电路
US10389282B2 (en) * 2015-09-07 2019-08-20 Hitachi-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DC power supply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using same
CN106685194A (zh) * 2017-01-05 2017-05-17 江苏中科君芯科技有限公司 Ipm马达驱动应用中的自举电路
TW201935855A (zh) * 2018-01-31 2019-09-0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位準偏移器電路、閘極驅動器電路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9580A (zh) 2021-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21781A1 (en)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harge pump circuit
JP2006508629A (ja) スイッチング回路のためのドライバおよび駆動方法
US20220094258A1 (en) Gate drive adapter
JP5937455B2 (ja) Led駆動回路
WO2005096480A1 (ja) 電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5133629B (zh) 充电控制电路、控制方法以及锂电池高边驱动电路
TWI737560B (zh) 可動態控制最小工作週期之方法和相關半橋式自舉電路
CN113517843A (zh) 可动态控制最小工作周期的方法和相关半桥式升压电路
EP2391184A2 (en) Led driver circuit
US6222744B1 (en) Isolated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a floating gate driver
US7405595B2 (en) High-side transistor driver having positive feedback for improving speed and power saving
US6813169B2 (en) Inverter device capable of reducing through current
US20030210021A1 (en) Switch mode power supply and driving method for efficient RF amplification
CN215912038U (zh) 驱动电路和整流电路
WO2021179769A1 (zh) 驱动电路、功率电路以及投影设备
JP4319336B2 (ja) Mosスイッチング回路
CN219760853U (zh) 一种驱动电路、无线充电电路、电机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US6639366B2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a 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N115102376B (zh) 一种低压输入的高低压驱动电路
US11641161B1 (en) Charge pump circuit
CN217362941U (zh) 电机调速装置、电机和车辆
TWI826902B (zh) 電荷泵電路
CN219554947U (zh) 一种低成本的mos管驱动电路
JP2006149125A (ja) Dc−dcコンバータ
US7495401B2 (en) Control systems and switch devices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