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7015B - 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7015B
TWI737015B TW108138252A TW108138252A TWI737015B TW I737015 B TWI737015 B TW I737015B TW 108138252 A TW108138252 A TW 108138252A TW 108138252 A TW108138252 A TW 108138252A TW I737015 B TWI737015 B TW I7370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ckup
coordinator
sensor
device identifie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8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9830A (zh
Inventor
姜家安
張家鳴
蕭崇佑
Original Assignee
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6/225,86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575248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9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9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7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701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包括:通過代理介面發布備份裝置資訊的訂閱;接收感測資料;當偵測到與主回程相關的網路斷線事件時,通過代理介面發佈網路斷線事件;根據訂閱發佈網路斷線事件的結果,通過代理介面接收備份裝置資訊並選擇一選取裝置標識符;用表頭封裝感測資料,表頭具有與選取裝置標識符相關的傳送目的地;當發生網路斷線事件時,根據傳送目的地傳輸感測資料以進行數據記錄,而不是通過主回程傳輸。本說明書提供了一種網關裝置和協調器的故障轉移方法。

Description

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電腦技術,尤指一種無線感測網路的通信方法。
隨著智能家居的火熱發展,各種無線技術也開始應運而生,其中ZigBee無線組網技術就是其中一種。ZigBee無線組網技術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多節點等優點而被多數方案廠商應用在智能家居中。ZigBee無線組網技術中一般包括協調器(由閘道構成)及複數感測器節點,而所述感測器節點一般是藉由電池來進行供電。怎樣合理利用電池電量,使得感測器節點能盡可能工作更長的時間是急需克服的一個技術難題。
有鑑於此,本說明書提供了一種用於無線感測網路中的網關裝置和協調器的故障轉移方法。
本發明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包括:通過一代理介面發布一備份裝置資訊的訂閱;接收一感測資料;當沒有網路斷線事件發生時,通過一主回程傳輸上述感測資料以進行資料記錄;偵測與上述主回程相關的網路斷線事件;當偵測到與上述主回程相關的網路斷線事件時,通過上述代理介面發佈上述網路斷線事件;根據訂閱發佈上述網路斷線事件的結果,通過上述代理介面接收一第一備份裝置能力訊息和一第二備份裝置能力訊息以 作為一備份裝置資訊,其中,上述第一備份裝置能力訊息和上述第二備份裝置能力訊息分別包括裝置標識符,計算能力,信道帶寬,裝置工作量,記憶體容量和量測溫度,上述第一備份裝置能力訊息具有一第一裝置標識符,上述第二備份裝置能力訊息具有一第二裝置標識符;根據上述第一備份裝置能力訊息和上述第二備份裝置能力訊息,從上述第一裝置標識符和上述第二裝置標識符中選擇一選取裝置標識符;用一表頭封裝上述感測資料,其中上述表頭具有與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相關的一傳送目的地;以及當發生上述網路斷線事件時,根據上述傳送目的地傳輸上述感測資料以進行數據記錄,而不是通過上述主回程傳輸。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更包括:根據上述第一備份裝置能力訊息中的計算能力,信道帶寬,裝置工作量,記憶體容量和量測溫度的加權和取得上述第一備份裝置能力訊息的一第一分數;根據上述第二備份裝置能力訊息中的計算能力,信道帶寬,裝置工作量,記憶體容量和量測溫度的加權和取得上述第二備份裝置能力訊息的一第二分數;以及根據上述第一分數與上述第二分數之一比較結果從上述第一裝置標識符和上述第二裝置標識符中選擇出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更包括:取得與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對應的一裝置能力;確定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所對應的上述裝置能力是否與一受限備份狀態或一正常備份狀態匹配;以及當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所對應的上述裝置能力與上述受限備份狀態匹配時,廣播一第一命令以致能上述受限備份狀態以限制上述感測資料的傳輸。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更包括:取得與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對應的上述裝置能力;確定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所對應的上述裝置能力是否與上述受限備份狀態或上述正常備份狀態匹配;以及當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所對應的上述裝置能力與上述正常備份狀態匹配時,廣播一第二命令以失能上述受限備份狀態。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更包括:由一第一備份裝置通過一第一代理連接介面發布一斷線資訊之一第一訂閱;由上述第一備份裝置根據上述斷線資訊之上述第一訂閱接收上述網路斷線事件以作為上述第一斷線資訊;以及由上述第一備份裝置通過上述第一代理連接介面發布上述第一備份裝置能力訊息。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更包括:當與上述第一備用裝置關聯的上述第一裝置標識符被選為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時,通過一第一回程傳送傳輸上述感測資料以進行數據記錄。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更包括:由一第二備份裝置通過一第二代理連接介面發布一第二斷線資訊之一第二訂閱;由上述第二備份裝置根據上述斷線資訊之上述第二訂閱接收上述網路斷線事件以作為上述第二斷線資訊;以及由上述第二備份裝置通過上述第二代理連接介面發布上述第二備份裝置能力訊息。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更包括:當與上述第二備用裝置關聯的上述第二裝置標識符被選為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時,通過一第二回程傳送傳輸上述感測資料以進行數據記錄。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更包括:判斷是否偵測到一協調器;若偵測到上述協調器時,複數感測器向上述協調器發送存取請求以維持上述感測器正常提供資料;若未偵測到上述協調器時,控制上述感測器中的一第一感測器切換為一備選協調器,以接收其餘的第二感測器所傳送之上述存取請求以維持上述第二感測器正常提供資料;以及當上述第一感測器切換為上述備選協調器時,上述第二感測器存取上述備選協調器,且上述第二感測器停止搜索上述協調器,其中上述感測器包括上述第一感測器和一個或多個上述第二感測器。
1:協調器
2a、2b、2c、2d:感測器
3:控制終端
4:第一儲存單元
5:第一處理器
6:第二儲存單元
7:第二處理器
11:第一判斷模組
12:第一模式建立模組
13:第二模式建立模組
14:設定模組
15:計算模組
16:第二判斷模組
17:執行模組
18:查找模組
20:物聯網裝置
30、31、32:網關裝置
40:訊息佇列遙測傳輸伺服器
50:網路
60:外部伺服器
100:通信系統
200、201:回程
301、311、321:消息單元
302:備份解決方案處理單元
303:路由單元
304:代理介面
312、322:代理連接介面
90:電子裝置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大容量儲存器
S1~S14、S400~S404、S500~S508:步驟流程
圖1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的協調器的應用環境圖。
圖2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的無線感測網路的通信系統的功能模組圖。
圖3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的協調器的功能模組圖。
圖4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的無線感測網路的通信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5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的協調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6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的智能家居系統。
圖7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的無線感測網路的通信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8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為了便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和實施本發明,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的詳細描述,應當理解,本發明提供許多可供應用的發明概念,其可以多種特定型式實施。文中所舉例討論的特定實施例僅為製造與使用本發明的特定方式,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範圍。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利用這些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所描述之細節及其他可以利用的結構,邏輯和電性變化,在沒有離開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之下以實施發明。
本發明說明書提供不同的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不同實施方式的技術特徵。其中,實施例中的各元件之配置係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且實施例中圖式標號之部分重複,係為了簡化說明,並非意指不同實施例之間的關聯性。其中,圖示和說明書中使用之相同的元件編號可表示相同或類似之元件。本說明書之圖示為簡化之形式且並未以精確比例繪製。為清楚和方便說明起見,方向性用語(例如頂、底、上、下以及對角)係針對伴隨之圖示說明。 而以下說明所使用之方向性用語在沒有明確使用在以下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時,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範圍。另外,當一個組件被稱為“固定於”另一個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組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設置於”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設置在另一個組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組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豎直的”、“水平的”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在不衝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實施方式及實施方式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圖1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的協調器的應用環境圖。智能家居系統包括協調器1,控制終端3和多個感測器。感測器可以是現有技術的智能家居系統中所使用的感測器,比如,溫度感測器、空氣感測器、門禁感測器、燈光感測器等等,用於感測外界資訊並將感測的外界資訊轉換為電信號。感測器可以藉由電池或其他方式來供電。所述感測器個數並無限定,可以多於四個或者少於四個。以下以感測器的個數為四個為例(即感測器2a、2b、2c、2d)進行說明。
協調器1用於接收並管理每一感測器2a、2b、2c、2d採集的資料,還可以與控制終端3進行通信,並接收控制終端3發送的控制指令。每一感測器2a、2b、2c、2d可以藉由無線方式與協調器1進行通信。感測器2a包括兩種工作模式,即工作模式一和工作模式二。當感測器2a為工作模式一時,感測器2a為常規感測器模式,用於感測外界資訊並將感測的外界資訊轉換為電信號。
當感測器2a為工作模式二時,感測器2a可以充當備選協調器。此時,感測器2a可以代替協調器1進行工作,接收並管理每一感測器2b、2c、2d採集的 資料。由於感測器2a在充當備選協調器是需要消耗較多的電力,因此感測器2a可以連接直流電源或藉由適配器連接市電來獲取電力信號。感測器2a可以是在現有感測器基礎上增設路由器功能的軟體模組來實現。
協調器1可以是閘道或者其他可以實現建立和管理感測器網路的裝置。控制終端3可以是手機、電腦等設備。藉由手機APP發送一控制指令至協調器1,協調器1再根據該控制指令執行相應操作。
參閱圖2,無線傳感網路的通信系統100包括第一儲存單元4以及第一處理器5。第一儲存單元4包括第一判斷模組11,第一模式建立模組12,第二模式建立模組13和設定模組14。第一判斷模組11用於判斷是否偵測到協調器1。第一模式建立模組12用於在第一判斷模組11判斷偵測到協調器1時,控制複數感測器請求與協調器1建立通信連接。無線感測網路的通信系統100還包括第二模式建立模組13。第二模式建立模組13用於在未偵測到協調器1時,控制感測器2a切換為備選協調器,並控制其餘的感測器2b、2c、2d請求與備選協調器(感測器2a)建立通信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當感測器2b、2c、2d未偵測到協調器1時,感測器2b、2c、2d將會反覆搜尋外界環境中是否存在協調器1的標識資訊,此過程將會極大地消耗其內部電池的電量,導致感測器2b、2c、2d需要頻繁更換電池。利用感測器2a在未偵測到協調器1時切換為備選協調器,從而使得感測器2b、2c、2d可以連接到備選協調器,避免感測器2b、2c、2d反覆搜尋外界環境中的協調器1的標識資訊,節省感測器2b、2c、2d所需的電力消耗。需要說明的是,複數感測器中可以僅設置一個感測器具有兩種工作模式,而其他感測器均只包括感測器模式。
在一實施方式中,第一判斷模組11還用於判斷感測器2a、2b、2c、2d與協調器1是否連接成功。當感測器2a、2b、2c、2d與協調器1連接成功時,感測器2a、2b、2c、2d與協調器1進行通信,以實現智能家居功能。第二模式建立模組13用於當感測器2a與協調器1連接不成功時,控制第一感測器2a切換為備選 協調器。所述第一判斷模組11還用於在感測器2b與協調器1連接不成功時,判斷是否偵測到備選協調器。
所述通信系統100還包括設定模組14,設定模組14用於當未偵測到備選協調器時設定感測器2b於一預設時間後再次偵測並嘗試與協調器1連接。當偵測到備選協調器時,第二模式建立模組13還用於控制感測器2b請求與備選協調器建立通信連接。當感測器2b與備選協調器連接成功時,感測器2b與備選協調器進行通信。當感測器2b與備選協調器連接不成功時,設定模組14還用於設定感測器2b於預設時間後再次偵測協調器1並嘗試與協調器1連接。當感測器2c、2d與協調器1連接不成功時,其處理流程與感測器2b相同,在此不再詳述。
在一實施方式中,第二模式建立模組13還用於當協調器1恢復工作後控制感測器2a由備選協調器切換為感測器模式,使得第一感測器2a斷開與感測器2b、2c、2d的通信連接,進而感測器2a、2b、2c、2d請求與協調器1建立通信連接。
參閱圖3,協調器1包括第二儲存單元6以及第二處理器7。第二儲存單元6包括計算模組15、第二判斷模組16、執行模組17及查找模組18。計算模組15用於接收事件的執行指令並計算執行所述事件所需的執行時間。該執行指令可以是控制終端3發出的。該事件是指執行指令指代的操作,執行時間是協調器1執行完該操作所需要的時間。例如,計算模組15接收一固件升級的執行指令並計算執行所述固件升級所需的執行時間,若完成固件升級所需要的時間為5分鐘,則執行時間為5分鐘,事件為固件升級。需要說明的是,該事件是指協調器1在執行時將會與感測器2a、2b、2c、2d斷開連接的操作,例如,固件升級、軟體更新,系統更新等等。感測器2a、2b、2c、2d可以設定每隔一週期時間更新並回報一次採集的資訊。
第二判斷模組16用於判斷計算模組計算得出的執行時間是否大於第一預設時間。第一預設時間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定,優選依據感測器2a、2b、2c、2d的週期時間來進行設定。若執行時間在該第一預設時間內表明感測 器2a、2b、2c、2d在該執行時間內不會因為無法連接協調器1而出現較大的異常狀態。比如設定第一預設時間為10分鐘。
執行模組17用於在計算模組計算得出的執行時間不大於該第一預設時間時,將該事件通報至每一感測器2a、2b、2c、2d。執行模組17依據執行指令執行該事件。舉例而言,由於固件升級所需要的執行時間為5分鐘,而第一預設時間為10分鐘,因此執行時間小於第一預設時間。執行模組17將接下來要進行固件升級的事件通報至每一感測器2a、2b、2c、2d,並在完成通報後依據接收的固件升級指令執行固件升級。感測器2a、2b、2c、2d接收到執行模組17發出的事件通報後,將會獲知在接下來的5分鐘內不能偵測到協調器1,避免感測器2a、2b、2c、2d在這段時間內由於不能偵測到協調器1,而反覆搜尋外界環境中是否存在協調器1的標識資訊。
在一實施方式中,第二判斷模組16還用於判斷每一感測器2a、2b、2c、2d是否接收到執行模組17將要進行固件升級的事件通報。當判斷每一感測器2a、2b、2c、2d均接收到該事件通報時,執行模組17依據固件升級指令執行固件升級。當存在至少一個感測器2a未接收到該事件通報時,第二判斷模組16還用於判斷該事件的通報時間是否大於第二預設時間。執行模組17還用於在該事件的通報時間大於第二預設時間時,依據固件升級指令執行固件升級,從而來避免由於至少一個感測器的故障或其他異常行為而未接收到該事件通報,而導致執行模組17無法進行固件升級。第二預設時間可以根據時間需要進行設定,例如設定第二預設時間為30秒。
查找模組18用於查找是否存在備選協調器。當存在備選協調器,執行模組17還用於在計算模組15計算得出的執行時間大於第一預設時間時,將該事件通報至備選協調器,並在完成通報後依據執行指令執行該事件。
在一實施方式中,第二判斷模組16還用於判斷備選協調器是否接收到事件通報。當備選協調器接收到該事件通報時,執行模組17依據該執行指令執行所述事件。當備選協調器未接收到該事件通報,第二判斷模組16還用於 判斷該事件的通報時間是否大於第四預設時間。執行模組17還用於在該事件的通報時間大於第四預設時間時,依據該執行指令執行所述事件,從而來避免由於備選協調器的故障或其他異常行為而未接收到該事件通報,而導致執行模組17無法執行所述事件。第四預設時間可以根據時間需要進行設定,例如設定第四預設時間為30秒。舉例而言,當計算模組15接收一軟體更新的執行指令,而執行該軟體更新所需要的執行間為15分鐘,其大於第一預設時間,則感測器2a可以切換為備選協調器。執行模組17還用於將該事件通報至備選協調器,並在完成通報後依據執行指令執行軟體更新。
在一實施方式中,當查找模組18未查找到備選協調器且執行時間大於第一預設時間時,表明感測器2a可能出現異常不能切換為備選協調器或者感測器2a、2b、2c、2d均為普通模式的感測器。第二判斷模組16還用於進一步判斷執行時間是否大於感測器的回報時間。感測器2a、2b、2c、2d的回報時間是指感測器2a、2b、2c、2d在距離最近一次更新並回報的剩餘時間。若該回報時間為3分鐘,即表示感測器2a、2b、2c、2d將在3分鐘後向協調器1回報其採集的資料。在完成回報後,感測器2a、2b、2c、2d又將經歷一個週期時間後向協調器1回報其採集的資料。
當計算模組15計算得出的執行時間不大於回報時間時,執行模組17依據該執行指令執行所述事件。當計算模組15計算得出的執行時間大於回報時間時,執行模組17還用於等待接收感測器2a、2b、2c、2d的資訊回報,並在接收到感測器2a、2b、2c、2d的資訊回報後,再依據該執行指令執行所述事件。當等待時間大於第三預設時間且仍未接收到感測器2a、2b、2c、2d的資訊回報時,執行模組17依據該執行指令執行所述事件,從而避免無限期等待接收感測器2a、2b、2c、2d的資訊回報,而導致執行模組17無法執行所述事件。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第三預設時間優選大於該回報時間。例如,若回報時間為3分鐘,則第三預設時間可以設置為3分30秒或者4分鐘。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無線感測網路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圖。本通信方法可以運行在圖2所示的無線感測網路的通信系統100中。
步驟S400,第一判斷模組11判斷是否偵測到協調器1。步驟S402,若偵測到協調器1,第一模式建立模組12控制複數感測器2a、2b、2c、2d與協調器1建立通信連接。步驟S404,若未偵測到協調器1,第二模式建立模組13控制感測器2a切換為備選協調器,並與其餘的感測器2b、2c、2d建立通信連接。
在一實施方式中,感測器2a具有兩種工作模式,當感測器2a為工作模式一時,感測器2a為常規感測器模式,用於感測外界資訊並將感測的外界資訊轉換為電信號。當感測器2a為工作模式二時,感測器2a可以充當備選協調器,此時感測器2a可以代替協調器1進行工作,接收並管理其餘感測器2b、2c、2d採集的資料。感測器2b、2c、2d可以是現有技術的智能家居系統中所使用的感測器,用於感測外界資訊並將感測的外界資訊轉換為電信號。
在一實施方式中,第一判斷模組11還判斷感測器2a、2b、2c、2d與協調器1是否連接成功,當感測器2a、2b、2c、2d與協調器1連接成功時,感測器2a、2b、2c、2d與協調器1進行通信。當感測器2a與協調器1連接不成功時,第二模式建立模組13控制第一感測器2a切換為備選協調器。
當感測器2b與協調器1連接不成功,第一判斷模組11還判斷是否偵測到備選協調器。當未偵測到備選協調器時,設定模組14還用於設定感測器2b於一預設時間後再次偵測並嘗試與協調器1連接。當偵測到備選協調器時,第二模式建立模組13還控制感測器2b請求與備選協調器建立通信連接。當感測器2b與備選協調器連接成功時,感測器2b與備選協調器進行通信。當感測器2b與備選協調器連接不成功時,設定模組14還用於設定感測器2b於一預設時間後再次偵測協調器1並嘗試與協調器1連接。感測器2c、2d與協調器1連接不成功時,其處理流程與感測器2b相同,在此不再詳述。
在一實施方式中,當協調器1恢復工作後,第二模式建立模組13還控制感測器2a由備選協調器切換為感測器模式,使得第一感測器2a斷開與感測器 2b、2c、2d的通信連接,進而感測器2a、2b、2c、2d重新請求與協調器1建立通信連接。
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協調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步驟S500,計算模組15接收事件的執行指令並計算執行所述事件所需的執行時間。步驟S502,第二判斷模組16判斷所述執行時間是否大於第一預設時間。步驟S504,若所述執行時間不大於所述第一預設時間,執行模組17將所述事件通報至每一感測器2a、2b、2c、2d,並依據所述執行指令執行所述事件。步驟S506,若所述執行時間大於所述第一預設時間,查找模組18查找是否存在備選協調器。步驟S508,若存在備選協調器,執行模組17將所述事件通報至備選協調器,並依據所述執行指令執行所述事件。
在一實施方式中,第二判斷模組16還判斷每一感測器2a、2b、2c、2d是否接收到執行模組17發送的事件通報,當判斷每一感測器2a、2b、2c、2d均接收到該事件通報時,執行模組17依據該執行指令執行該事件。當存在至少一個感測器2a未接收到該事件通報時,第二判斷模組16還用於判斷該事件的通報時間是否大於第二預設時間,執行模組17還用於在該事件的通報時間大於第二預設時間時,依據該執行指令執行該事件。
在一實施方式中,若所述執行時間大於所述第一預設時間且查找模組18查找到備選協調器時,第二判斷模組16還用於判斷備選協調器是否接收到事件通報,當備選協調器接收到該事件通報時,執行模組17依據該執行指令執行所述事件。當備選協調器未接收到該事件通報,第二判斷模組16還用於判斷該事件的通報時間是否大於第四預設時間,執行模組17還用於在該事件的通報時間大於第四預設時間時,依據該執行指令執行所述事件。
在一實施方式中,若所述執行時間大於所述第一預設時間且查找模組18未查找到備選協調器時,第二判斷模組16還用於進一步判斷執行時間是否大於感測器的回報時間。當計算模組15計算得出的執行時間不大於回報時間時,執行模組17依據該執行指令執行所述事件。當計算模組15計算得出的執行 時間大於回報時間時,執行模組17還用於等待接收感測器2a、2b、2c、2d的資訊回報,並在接收到感測器2a、2b、2c、2d的資訊回報後,再依據該執行指令執行所述事件。當執行模組17等待的等待時間大於第三預設時間且仍未接收到感測器2a、2b、2c、2d的資訊回報時,執行模組17依據該執行指令執行所述事件,從而避免執行模組17無限期等待接收感測器2a、2b、2c、2d的資訊回報,而導致執行模組17無法執行所述事件。
參照圖6,無線感測網路包括物聯網(IoT)裝置20,網關裝置30,31和32,訊息佇列遙測傳輸(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MQTT)伺服器40和外部伺服器60。網關裝置30連接到訊息佇列遙測傳輸(MQTT)伺服器40。訊息佇列遙測傳輸(MQTT)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標準ISO/IEC 20922發布的消息傳遞協議。候選網關裝置31和32可以連接到訊息佇列遙測傳輸(MQTT)伺服器40。多個物聯網(IoT)裝置20連接到網關裝置30,並將感測資料傳輸到網關裝置30的路由單元303。網關裝置30中的路由單元303通過回程(backhaul)200和網路50將感測器數據傳輸到外部伺服器60。外部伺服器60可以存儲並進一步處理感測資料,諸如通過圖形用戶界面呈現感測資料。例如,伺服器40可以使用感測資料來訓練一個或多個機器學習模型,並將訓練後的模型用於人工智能服務。
圖7顯示網關裝置30中的消息單元301,該消息單元301通過代理介面304向佇列遙測傳輸(MQTT)伺服器40發布對備份裝置資訊的訂閱(步驟S1)。在本說明書的實施例中,備份裝置資訊包括網關裝置30的備份裝置的能力資訊。候選網關裝置31和32是網關裝置30的備份裝置。在本說明書的另一實施例中,備份裝置資訊包括協調器1的備份裝置的能力資訊。感測器2a和2b是協調器1的備份裝置。消息單元301作為MQTT客戶端。候選網關裝置31中的消息單元311通過代理連接介面312向佇列遙測傳輸(MQTT)伺服器40發布用於斷線資訊的第一訂閱(步驟S2)。消息單元311作為MQTT客戶端。候選網關裝置32中的消 息單元321通過代理連接介面322向佇列遙測傳輸(MQTT)伺服器40發布斷線資訊的第二訂閱(步驟S3)。消息單元321作為MQTT客戶端。
網關裝置30中的路由單元303繼續從物聯網(I0T)裝置20接收感測資料。在本說明書的實施例中,物聯網(IoT)裝置20可以包括協調器1和感測器2a-2d。在本說明書的實施例中,網關裝置30作為控制器3。在一個實施例中,感測器2a和感測器2b中的分別包括兩種操作模式。
當沒有網路斷線事件發生時,路由單元303通過主回程200將接收到的感測資料傳送到外部伺服器60以進行數據記錄。在本說明書的實施例中,當主回程200斷線時,消息單元301檢測與主回程200相關聯的網路斷線事件(步驟S4),並且通過代理介面304將網路斷線事件發佈到佇列遙測傳輸(MQTT)伺服器40(步驟S5)。佇列遙測傳輸(MQTT)伺服器40將與主回程200相關聯的網路斷線事件發布給候選網關裝置31和32(步驟S6和S7)。候選網關裝置31中的消息單元311根據斷線資訊的第一訂閱來接收網路斷線事件以作為斷線資訊(步驟S6)。當接收到網路斷線事件時,候選網關裝置31中的消息單元311通過代理連接介面312將第一備份裝置能力消息發布給佇列遙測傳輸(MQTT)伺服器40(步驟S8)。候選網關裝置32中的消息單元321根據斷線資訊的第二訂閱來接收網路斷線事件以作為斷線資訊(步驟S7)。當接收到網路斷線事件時,候選網關裝置32中的消息單元321通過代理連接介面322將第二備份裝置能力消息發布給佇列遙測傳輸(MQTT)伺服器40(步驟S9)。佇列遙測傳輸(MQTT)伺服器40將第一備份裝置能力消息和第二備份裝置能力消息發佈到網關裝置30。
根據訂閱網路斷線事件的發布的結果,消息單元301通過代理介面304接收第一備份裝置能力消息和第二備份裝置能力消息作為備份裝置資訊。第一備份裝置能力消息和第二備份裝置能力消息分別包括設備標識符、計算能力、信道帶寬、裝置工作量、記憶體容量和量測溫度。第一備用裝置能力消息具有第一設備標識符、計算能力、信道帶寬,裝置工作量,記憶體容量和候選網關 裝置31的量測溫度。第二備用裝置能力消息具有第二設備標識符、計算能力、信道帶寬、裝置工作量、記憶體容量和候選網關裝置32的量測溫度。
備份解決方案處理單元302基於第一備份裝置能力消息和第二備份裝置能力消息,從第一裝置標識符和第二裝置標識符中選擇選取裝置標識符,並指示路由單元303以表頭(header)封裝感測資料,其中表頭具有與所選裝置標識符相關聯的傳送目的地(步驟S12)。表頭中的傳送目的地代表所選的候選網關裝置。表頭中的發送目的地可以由選取裝置標識符來表示。選取裝置標識符可以包括從產品序列號,媒體訪問控制(MAC)地址和網路協議(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等。網關裝置30中的路由單元303繼續從物聯網(IoT)裝置20接收感測資料(步驟S13)。
當發生網路斷線事件時,路由單元303將接收到的感測資料通過傳送目的地傳輸到外部伺服器60以進行數據記錄,而不是通過主回程200(步驟S14)。在選擇候選網關裝置31的第一裝置標識符作為選取裝置標識符的條件下,傳送目的地以候選網關裝置31為目標。候選網關裝置31通過第一候選回程接收感測資料並將其傳輸至外部伺服器60。在選擇候選網關裝置32的第二裝置標識符作為選取裝置標識符的條件下,傳送目的地以候選網關裝置32為目標。候選網關裝置32通過第二候選回程接收感測資料並將其傳輸至外部伺服器60。
在步驟S12中,備份解決方案處理單元302從第一備份裝置能力消息取得計算能力,信道帶寬,裝置工作量,記憶體容量和量測溫度的加權和中獲得第一備份裝置能力消息的第一分數,並從第二備份裝置能力消息取得計算能力,信道帶寬,裝置工作量,記憶體容量和量測溫度的加權和中獲得第二備份裝置能力消息的第二分數。備份解決方案處理單元302基於第一分數和第二分數的比較結果從第一裝置標識符和第二裝置標識符中選出一者作為選取裝置標識符。用於計算候選網關裝置的分數S的公式如下:S=w1*B-w2*1/e+w3*C+w4*1/L+w5*M+w6*1/T (1)
其中,參數w1,w2,w3,w4,w5和w6為權重。權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變化。變量B是備用裝置的可用信道帶寬,例如,以兆位每秒(Mbps)為單位。變量e是從G/A’獲得的電池壽命,其中G是電池容量或備用裝置,例如,以安培小時(Ah)為單位,而變量A'是備用裝置消耗的電流。請注意,如果裝置已插入電源插頭,則e=∞。變量C是備用裝置的中央處理單元(CPU)頻率,例如以兆赫(MHz)為單位。變量L是備用裝置的CPU工作量,例如,以百分比(%)度量。變量M是備用裝置的剩餘記憶體容量,例如,以兆位元組(MB)為單位。變量T是備用裝置的CPU溫度,例如,以攝氏度為單位。
候選網關裝置31的信道帶寬B可以是第一候選回程的可用帶寬。在其他實施例中,候選網關裝置31的信道帶寬B可以是候選網關裝置31與網關裝置30之間的第一連接的可用帶寬。此外,候選網關裝置31的信道帶寬B可以小於從第一候選回程的可用帶寬或第一連接的可用帶寬。類似地,候選網關裝置32的信道帶寬B可以是第二候選回程的可用帶寬。在其他實施例中,候選網關裝置32的信道帶寬B可以是候選網關裝置32與網關裝置30之間的第一連接的可用帶寬。此外,候選網關裝置32的信道帶寬B可以小於從第二候選回程的可用帶寬或第二連接的可用帶寬。
當候選網關裝置31的分數大於候選網關裝置32的分數時,備用解決方案處理單元302可以選擇第一裝置標識符作為選取裝置標識符。當候選網關裝置32的分數大於候選網關裝置31的分數時,備用解決方案處理單元302可以選擇第二裝置標識符作為選取裝置標識符。
備份解決方案處理單元302可以取得與選取裝置標識符對應的裝置能力,並且確定選取裝置標識符所對應的設備能力是否與受限備份狀態(restricted backup status)或正常備份狀態(normal backup status)匹配。當選取裝置標識符所對應的設備能力與受限備份狀態匹配時,備份解決方案處理單元302指示消息單元301廣播命令以致能(enable)受限備份狀態以限制感測資料的傳輸。收到命令後,每個物聯網裝置都會限制感測資料的生成。如果將感測資料分類為 不同的類別,則物聯網(IoT)裝置會根據致能受限備份狀態的命令優先傳送具有優先級較高的感測資料,並延遲傳輸具有較低優先級的感測資料。
備份解決方案處理單元302可以取得與選取裝置標識符對應的裝置能力,並且確定選取裝置標識符所對應的設備能力是否與受限備份狀態(restricted backup status)或正常備份狀態(normal backup status)匹配。當選取裝置標識符所對應的設備能力與正常備份狀態匹配時,備份解決方案處理單元302指示消息單元301廣播命令以失能(disable)受限備份狀態。
在本說明書的另一個實施例中,協調器1的備用裝置通過佇列遙測傳輸(MQTT)伺服器40發布對斷線資訊的訂閱。當回程201斷線時,消息單元301檢測與回程201相關聯的網路斷線事件,並且通過代理介面304將網路斷線事件發佈到佇列遙測傳輸(MQTT)伺服器40。佇列遙測傳輸(MQTT)伺服器40將與主回程201相關聯的網路斷線事件發佈到協調器1的備用裝置。
協調器1的每個備用裝置根據斷線資訊的訂閱來接收網路斷線事件以作為斷線資訊,並通過佇列遙測傳輸(MQTT)伺服器40發布備用裝置的能力消息以作為回應。例如,根據訂閱網路斷線事件的發布,消息單元301通過代理介面304接收第三備份裝置能力消息和第四備份裝置能力消息作為備份裝置資訊。第三備用裝置能力消息和第四備用裝置能力消息中皆包括裝置標識符、計算能力、信道帶寬、裝置工作量、記憶體容量和量測溫度。第三備用裝置能力消息具有第三裝置標識符、計算能力、信道帶寬、裝置工作量、記憶體容量以及感測器2a的量測溫度。第四備用裝置能力消息具有第四裝置標識符、計算能力、信道帶寬、裝置工作量、記憶體容量和感測器2b的測量溫度。
備份解決方案處理單元302基於第三備份裝置能力消息和第四備份裝置能力消息,從第三裝置標識符和第四裝置標識符中選取一者作為選取裝置標識符,並指示感測器2a-2d以表頭封裝感測數據,其中表頭具有與選取裝置標識符相關聯的傳送目的地。備份解決方案處理單元302可基於公式(1)從第三備份裝置能力消息中取得第三分數。類似地,備份解決方案處理單元302可以基 於公式(1)從第四備份裝置能力消息取得第四分數。備用解決方案處理單元302基於第三得分和第四得分之間的比較從第三裝置標識符和第四裝置標識符中選取一者作為選取裝置標識符。
當發生網路斷線事件時,感測器2a-2d通過傳送目的地將感測資料傳輸到外部伺服器60以進行數據記錄,而不是通過主回程201。在選擇感測器2a的第三裝置標識符作為選取裝置標識符的條件下,發送目的地以感測器2a為目標。感測器2a通過第三候選回程和網關裝置30接收感測資料並將其傳輸到外部伺服器60。在選擇感測器2b的第四裝置標識符作為選取裝置標識符的條件下,發送目的地以感測器2b為目標。感測器2b通過第四候選回程和網關裝置30接收感測資料並將其傳輸到外部伺服器60。
模塊301-304、311、312、321和322可以包括計算機代碼形式的一個或多個軟件程序。計算機化的代碼可包括由處理器所執行的指令,以為模塊301-304、311、312、321和322提供功能。
參照圖8,本說明書所公開的方法可通過儲存在儲存媒體中的計算機程序來實現,例如電子裝置900中的大容量儲存器903。當計算機程序由處理器901加載到記憶體902中時,使得電子裝置900中的處理器901執行本說明書所揭露的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處理器901通過網路介面904與其他實體進行通信。圖6中的網關裝置30、31、32和佇列遙測傳輸(MQTT)伺服器40,皆可為電子裝置900的實施例。在其他實施例,圖6中的網關裝置30、31、32和佇列遙測傳輸(MQTT)伺服器40之組合可由電子裝置900之一或多個虛擬機中運行。
本說明書提供了一種用於無線感測網路中的網關裝置和協調器的故障轉移方法。
綜上所述,本發明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該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本發明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方式為限,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爰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20:物聯網裝置
30、31、32:網關裝置
40:訊息佇列遙測傳輸伺服器
50:網路
60:外部伺服器
200:回程
301、311、321:消息單元
302:備份解決方案處理單元
303:路由單元
304:代理介面
312、322:代理連接介面

Claims (9)

  1. 一種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包括:通過一代理介面發布一備份裝置資訊的訂閱;接收一感測資料;當沒有網路斷線事件發生時,通過一主回程傳輸上述感測資料以進行資料記錄;偵測與上述主回程相關的網路斷線事件;當偵測到與上述主回程相關的網路斷線事件時,通過上述代理介面發佈上述網路斷線事件;根據訂閱發佈上述網路斷線事件的結果,通過上述代理介面接收一第一備份裝置能力訊息和一第二備份裝置能力訊息以作為一備份裝置資訊,其中,上述第一備份裝置能力訊息和上述第二備份裝置能力訊息分別包括裝置標識符,計算能力,信道帶寬,裝置工作量,記憶體容量和量測溫度,上述第一備份裝置能力訊息具有一第一裝置標識符,上述第二備份裝置能力訊息具有一第二裝置標識符;根據上述第一備份裝置能力訊息和上述第二備份裝置能力訊息,從上述第一裝置標識符和上述第二裝置標識符中選擇一選取裝置標識符;用一表頭封裝上述感測資料,其中上述表頭具有與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相關的一傳送目的地;以及當發生上述網路斷線事件時,根據上述傳送目的地傳輸上述感測資料以進行數據記錄,而不是通過上述主回程傳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更包括:根據上述第一備份裝置能力訊息中的計算能力,信道帶寬,裝置工作量,記憶體容量和量測溫度的加權和取得上述第一備份裝置能力訊息的一第一分數; 根據上述第二備份裝置能力訊息中的計算能力,信道帶寬,裝置工作量,記憶體容量和量測溫度的加權和取得上述第二備份裝置能力訊息的一第二分數;以及根據上述第一分數與上述第二分數之一比較結果從上述第一裝置標識符和上述第二裝置標識符中選擇出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更包括:取得與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對應的一裝置能力;確定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所對應的上述裝置能力是否與一受限備份狀態或一正常備份狀態匹配;以及當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所對應的上述裝置能力與上述受限備份狀態匹配時,廣播一第一命令以致能上述受限備份狀態以限制上述感測資料的傳輸。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更包括:取得與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對應的上述裝置能力;確定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所對應的上述裝置能力是否與上述受限備份狀態或上述正常備份狀態匹配;以及當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所對應的上述裝置能力與上述正常備份狀態匹配時,廣播一第二命令以失能上述受限備份狀態。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更包括:由一第一備份裝置通過一第一代理連接介面發布一斷線資訊之一第一訂閱;由上述第一備份裝置根據上述斷線資訊之上述第一訂閱接收上述網路斷線事件以作為上述第一斷線資訊;以及 由上述第一備份裝置通過上述第一代理連接介面發布上述第一備份裝置能力訊息。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更包括:當與上述第一備用裝置關聯的上述第一裝置標識符被選為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時,通過一第一回程傳送傳輸上述感測資料以進行數據記錄。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更包括:由一第二備份裝置通過一第二代理連接介面發布一第二斷線資訊之一第二訂閱;由上述第二備份裝置根據上述斷線資訊之上述第二訂閱接收上述網路斷線事件以作為上述第二斷線資訊;以及由上述第二備份裝置通過上述第二代理連接介面發布上述第二備份裝置能力訊息。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更包括:當與上述第二備用裝置關聯的上述第二裝置標識符被選為上述選取裝置標識符時,通過一第二回程傳送傳輸上述感測資料以進行數據記錄。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更包括:判斷是否偵測到一協調器;若偵測到上述協調器時,複數感測器向上述協調器發送存取請求以維持上述感測器正常提供資料;若未偵測到上述協調器時,控制上述感測器中的一第一感測器切換為一備選協調器,以接收其餘的第二感測器所傳送之上述存取請求以維持上述第二感測器正常提供資料;以及 當上述第一感測器切換為上述備選協調器時,上述第二感測器存取上述備選協調器,且上述第二感測器停止搜索上述協調器,其中上述感測器包括上述第一感測器和一個或多個上述第二感測器。
TW108138252A 2018-12-19 2019-10-23 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 TWI737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225,866 2018-12-19
US16/225,866 US10575248B2 (en) 2016-12-28 2018-12-19 Wireless sens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9830A TW202029830A (zh) 2020-08-01
TWI737015B true TWI737015B (zh) 2021-08-21

Family

ID=71186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8252A TWI737015B (zh) 2018-12-19 2019-10-23 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43700A (zh)
TW (1) TWI7370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1011B (zh) * 2020-07-04 2023-12-08 华电联合(北京)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事故信息收集方法、收集装置、收集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04720B (zh) * 2020-09-03 2024-04-26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边缘物联终端的MQTT双Broker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28361B1 (en) * 2004-03-17 2008-03-0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for connecting devices to a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
KR101169086B1 (ko) * 2004-12-08 2012-07-26 마이크로소프트 코포레이션 웹 서비스 환경에서 신뢰성 있는 메시지 전달시 연결지속성을 검증 및 유지하는 방법
WO2014016729A1 (en) * 2012-07-24 2014-01-3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ensing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its use in urban service planning system
JP5826932B2 (ja) * 2011-07-20 2015-12-02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Qualcomm Incorporated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電力セーブプロキシ
US10051060B2 (en) * 2015-12-04 2018-08-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nsor data segmentation and virtualiz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65711B2 (en) * 2010-06-03 2013-10-22 Broadcom Corporation SAW-less receiver including an IF frequency translated BPF
US9749880B2 (en) * 2010-06-30 2017-08-29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Base station failover using neighboring base stations as relays
CN102387514B (zh) * 2010-08-27 2016-06-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的备份方法及系统
CN103973476A (zh) * 2013-02-06 2014-08-06 上海杰之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关、网关热备份系统及方法
CN104601682B (zh) * 2014-12-31 2018-05-22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物联网网关的方法及相关装置和系统
US9923821B2 (en) * 2015-12-23 2018-03-20 Intel Corporation Managing communication congestion for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CN105915400A (zh) * 2016-06-28 2016-08-31 北京神州绿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6304241B (zh) * 2016-09-09 2021-07-06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转发器及网关
US10194387B2 (en) * 2016-12-28 2019-01-29 Nanning Fugui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Coordinato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ireless sens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7483330B (zh) * 2017-07-20 2020-07-03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器桥接方法和网关
CN107360034B (zh) * 2017-07-25 2021-03-19 美智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关恢复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CN109039840A (zh) * 2018-08-06 2018-12-18 上海顺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Zigbee组网方法及接入点网关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28361B1 (en) * 2004-03-17 2008-03-0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for connecting devices to a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
KR101169086B1 (ko) * 2004-12-08 2012-07-26 마이크로소프트 코포레이션 웹 서비스 환경에서 신뢰성 있는 메시지 전달시 연결지속성을 검증 및 유지하는 방법
JP5826932B2 (ja) * 2011-07-20 2015-12-02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Qualcomm Incorporated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電力セーブプロキシ
WO2014016729A1 (en) * 2012-07-24 2014-01-3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ensing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its use in urban service planning system
US10051060B2 (en) * 2015-12-04 2018-08-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nsor data segmentation and virtualiz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9830A (zh) 2020-08-01
CN111343700A (zh) 2020-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8973B2 (en) Wireless sens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445566B2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wearable devic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elated device
EP3847781B1 (en) Applica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for building predictive models enabling smart fail over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 media types
US9920948B2 (en) Asynchronous reporting system
US20230247388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miniature intelligent sensor
CN110167043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物联网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691787A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cooperative positioning or learn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TWI737015B (zh) 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
CN110557327A (zh) 利用近程通信技术可直接与用户终端联动的独立型IoT网关
US11706625B2 (en) Malicious black hole node detection and circumvention
US8484323B2 (en) Network system connected with multiple master device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TWI643518B (zh) 協調器及其控制方法、無線傳感網路的通信系統及方法
JP2006525729A (ja)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そのコンフィギュレーション管理方法
US20140304544A1 (en) Network system, node device group, sensor device group,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ensor data
WO2005104435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ing a node affiliation protocol for monitoring and/or controlling networkable devices
KR20190078677A (ko) 원격 검침 시스템, 그 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원격검침단말장치 및 원격검침단말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09561482B (zh)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数据获取装置及智能终端
US20230180026A1 (en) Node control unit and network-service device
CN100349420C (zh) 网络监视控制系统和网络监视控制方法
JP7114223B2 (ja)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無線端末及び制御装置
JP591575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109168188B (zh) 无线网关分配方法、无线网关、无线接入模块和物联网设备
KR20170092646A (ko) 애플리케이션 통지 자원의 구축 방법 및 장치
US20200037052A1 (en)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WO2016098321A1 (ja) 機器管理装置、機器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機器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