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7327A - 利用近程通信技术可直接与用户终端联动的独立型IoT网关 - Google Patents

利用近程通信技术可直接与用户终端联动的独立型IoT网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7327A
CN110557327A CN201811067703.0A CN201811067703A CN110557327A CN 110557327 A CN110557327 A CN 110557327A CN 201811067703 A CN201811067703 A CN 201811067703A CN 110557327 A CN110557327 A CN 110557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t
gateway
connection mode
router
standal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677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然珪
秦永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i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ri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ib Corp filed Critical Corib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557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73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3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depending on the request content or context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2Brokering prox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20Binding and programming of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40Remote control systems using repeaters, converters, gateway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40Remote control systems using repeaters, converters, gateways
    • G08C2201/42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remote control signals via a network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90Additional features
    • G08C2201/93Remote control using othe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 PDA,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4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 H04Q2209/43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using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WPAN], e.g. 802.15, 802.15.1, 802.15.4, Bluetooth or ZigBe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利用近程通信技术可直接与用户终端联动的独立型IoT网关。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连接模式判定部,其用于判定第一连接模式及第二连接模式当中的一个,第一服务执行部,其被配置为:当所述连接模式被判定为是第一连接模式时,将从一个以上的IoT(Internet of Things)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通过路由器发送给用户的智能装置,或者,通过所述路由器,从所述用户的智能装置接收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传送给相应的IoT设备及第二服务执行部,其被配置为:当所述连接模式被判定为是第二连接模式时,将从一个以上的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管理服务器,或者,通过所述路由器,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传送给相应的IoT设备。

Description

利用近程通信技术可直接与用户终端联动的独立型IoT网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IoT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进行中介的I oT网关,其可在没有服务器介入的情况下,使IoT设备与用户终端能够直接发送和接收数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智能传感器、智能电视,或者智能汽车等的各类智能装置的互联网连接,智能装置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变得越来越紧密。因此,人均所拥有的智能装置的数量预计会超出当前的数量,将会达到约250亿个装置,并基于无线互联网连接。
借助这些发达的智能装置,近来,开始集中研究对于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对机器)、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I2oT(Intuitive Internet of Things,直觉的物联网)及WoT(Web of Things,物联网)等物联网的研究。物联网通过网络系统将各个传感器连接到外部的网络上,并对于通过传感器而感知到的感知结果进行实时处理和管理。这种物联网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于所有事物赋予计算功能及通信功能,以实现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受网络、设备及服务的影响,而构筑可进行通信的环境。
为了利用这种物联网服务,用户的智能装置是通过外部的服务器,来与IoT设备收发信息。具体而言,位于个人家庭内或者特定空间内的各类IoT设备是通过网络来与外部服务器连接的。用户可利用智能装置,将对于IoT设备的控制指令发送到外部的服务器,或者从外部的服务器接收关于IoT设备的状态信息。
如上所述,用户的智能装置和IoT设备之间所接收和发送的信息必须经由外部的服务器,因此,存在信息传送速度变慢的问题。
另外,包括大容量数据库的服务器存在构筑费用较大及维护费用较大的问题。为了节俭费用,还可考虑利用其他公司的服务器的方法。即便是如此,其虽然不会发生服务器构筑费用及维护费用,但是,会发生因使用其他公司的网络而带来的服务器使用费。而且,其他公司的服务器有可能会收集使用物联网服务的用户个人信息,因此,会加大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需经由服务器,而是利用近程通信技术,就能够独立地提供物联网服务的独立型IoT网关。
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IoT设备与用户的智能装置之间的信息传送速度的独立型IoT网关。
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个人信息泄露予以最小化的独立型IoT网关。
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支持各类通信协议的IoT设备进行通信的独立型IoT网关。
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有为IoT设备或者用户终端提供无线互联网连接的功能的IoT网关。
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供W EB UI的IoT网关,以供用户终端可直接设定其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样态的一种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模式判定部,其用于判定第一连接模式及第二连接模式当中的一个;第一服务执行部,其被配置为:当所述连接模式被判定为是第一连接模式时,将从一个以上的IoT(Internet of Things)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通过路由器发送给用户的智能装置,或者,通过所述路由器,从所述用户的智能装置接收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传送给相应的IoT设备;及第二服务执行部,其被配置为:当所述连接模式被判定为是第二连接模式时,将从一个以上的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管理服务器,或者,通过所述路由器,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传送给相应的I oT设备。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流式传输服务器,其借助所述第一处理器或者所述GPU当中的至少一个执行,所述流式传输服务器被配置为,借助所述第一处理器,设定与客户终端的第一连接,并从所述第二存储器的所述被编码的帧缓存中获取所述被编码的第一等长方体图像帧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将所述被编码的第一等长方体图像帧数据流式传输到所述客户终端。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式判定部,被配置为:初期将所述连接模式判定为所述第一连接模式,当满足连接模式变更条件时,将所述连接模式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所述第二连接模式。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存储器,其用于存储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及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及备份执行部,其用于将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存储数据当中的一部分数据,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管理服务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式判定部,被配置为:初期将所述连接模式判定为是第一连接模式,而当满足备份条件时,将所述连接模式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所述备份执行部,被配置为:当所述连接模式变更为所述第二连接模式时,将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存储数据当中的一部分数据,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管理服务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式判定部,被配置为:其将所述备份条件作为是,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当中的特定IoT设备相关的数据被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式判定部,被配置为:其将所述备份条件作为是,所述存储器中的数据存储空间超过临界值。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服务执行部,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其与所述IoT设备当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配对,并与所述至少一个IoT设备连接,所述第二服务执行部,包括:第二通信模块,其与所述I oT设备当中的剩下的IoT设备进行配对,并与所述剩下的IoT设备连接。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服务执行部,包括:MOTT(Message Queuiing TelemetryTransport)代理,其用于处理对于第一IoT设备的Publisher注册及Topic分配,并对于预要获得所述第一IoT设备的状态信息的智能装置进行对于所述Topic的Subscribe处理。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服务执行部,包括:MOTT(Message Queuiing Tele metry Transport)代理,其被配置为,当接收到对于第一IoT设备的控制指令时,以包括指所述第一IoT设备的Topic及所述控制指令的publication请求,来处理所述控制指令。一实施例中Wi-Fi托管部,其包括:DDNS(Dynamic DNS)服务模块、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服务模块及端口转发(Port Forwarding)服务模块。一实施例中所述Wi-Fi托管部,仅包括:DDNS(Dynami c DNS)服务模块、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服务模块及端口转发(Port Forwarding)服务模块。一实施例中包括:Wi-Fi托管部,其仅包括:DDNS(Dynamic DNS)服务模块、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服务模块及端口转发(Port Forwarding)服务模块;第一服务执行部,其通过所述Wi-Fi托管部,将从一个以上的IoT(Internet of Things)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直接发送给所连接的智能装置,或者将从所述智能装置所接收的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传送给相应的IoT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样态的一种独立型IoT网关,包括:第一网关,其被配置为:接通于路由器,将从一个以上的IoT(Internet of Thin gs)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所述用户的智能装置,或者,通过所述路由器,从所述用户的智能装置接收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传送给相应的IoT设备;及第二网关,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网关出现异常时,接通于路由器,将从一个以上的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管理服务器,或者,通过所述路由器,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传送给相应的IoT设备。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关,包括:存储器,其用于存储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及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及备份执行部,其用于将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存储数据当中的一部分数据,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管理服务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网关,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网关发生异常时,所述第二网关被激活,以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进行配对。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关,被配置为:将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变更为可由所述用户的智能装置进行处理的第一数据格式,并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所述用户的智能装置。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网关,被配置为:
将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变更为可由所述管理服务器进行处理的第二数据格式,并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所述管理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无需经由管理服务器,而是利用近程通信技术,就能够使得独立型IoT网关和智能装置直接连接,并接收和发送状态信息及控制指令。据此,根据本发明的IoT服务提供系统具有可提高I oT设备与智能装置之间的信息传送速度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无需必须构筑高额的服务器。另外,即便是利用管理服务器,也只需将最小限度的数据存储于管理服务器上即可,因此,无需设置大容量的数据库。据此,根据本发明的IoT服务提供系统具有能够节俭系统构筑费用的又一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无需必须利用其它公司的服务器,因此,具有能够降低泄漏个人信息的风险的又一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即便是利用其它公司的服务器,也能够仅将由用户选择的部分数据提供给管理服务器。据此,根据本发明的独立型IoT网关能够将个人信息提供予以最小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备份数据存储于单独的服务器中并予以管理,因此,能够避免重要数据的丢失。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IoT网关直接提供无线互联网连接(例如,WI-FI),因此,除了所述IoT网关以外,无需无线路由器等单独的接入点(AP),因此,从用户方便性及经济性方面而言,能够得以改善,而且,由于所述IoT网关提供所述无线互联网连接,因此,所述IoT网关上可配置有WEB UI,因此,用户无需通过服务器,而是仅通过连接到所述WEB UI,就能够简单地设定所述IoT网关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IoT服务提供系统的构成图;
图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独立型IoT网关的方框构成图;
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的IoT服务提供系统的构成图;
图4图示了用于说明图示于图3的IoT服务提供系统的构成要素的两个IoT网关的详细构成的图;
图5图示了用于说明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的独立型IoT网关的系统图;
图6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的IoT设备相关的服务提供方法的顺序图;
图7至图9图示了用于详细说明参照图6进行说明的IoT设备相关的服务提供方法的顺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方法将通过附图以及后续详细说明的实施例得到进一步明确。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下述内容中进行说明的实施例,可采取不同的多种形态实现,下述实施例仅用于使本发明所揭示的内容更加完整,并用于更完整地向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揭示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应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范畴做出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参考符号代表相同的构成要素。
虽然为了对多个元件、构成要素和/或部分进行叙述而使用第1、第2等描述方式,但这些元件、构成要素和/或部分并不受到上述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构成要素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构成要素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下述内容中所记述的第1元件、第1构成要素或第1部分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也可以是第2元件、第2构成要素或第2部分。
元件(elements)或层位于其他元件或层的“上侧(on)”或“上方(on)”,不仅包括紧邻其他元件或层的情况,也包括两者间含有其他层或其他元件的情况。与此相反,元件“直接在...上(directl y on)”或“紧邻于...上”是指两者间未含有其他元件或层的情况。
空间上的相对位置术语“下侧(below)”、“下方(beneath)”、“下部(lower)”、“上侧(above)”、“上不(upper)”等如图所示,用于对一个元件或构成要素和其他元件或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描述。空间上的相对位置术语除了附图中所图示的方向之外,还应理解为代表在使用或运行时元件之间的相互不同的方向。例如,当对附图中所示的元件进行反转时,被记述为位于其他元件“之下(below或beneath)”的元件将位于其他元件“之上(a bove)”。因此,示例性术语“上”可包括上和下两个方向。元件可按照不同的方向进行排列,此时空间上的相对位置术语应按照排列方向得到解释。
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不是对本发明做出的限制。除非另有说明,本说明书中的单数型描述还包括复数型情况。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包含(comprises)”和/或“包含...的(comprising)”不排除在所提及的构成要素、步骤、动作和/或元件中还存在或追加一个以上的其他构成要素、步骤、动作和/或元件的情况。
如果没有特殊的定义,则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及科学术语)以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普遍理解的含义使用。且除非有明确且特殊的定义,被普遍使用且已在词典中做出定义的术语不应被理想化或过度解释。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IoT服务提供系统的构成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IoT服务提供系统100,可包括:路由器110、独立型IoT网关120、智能装置130、多个IoT设备140及管理服务器150。
首先,路由器110用于将智能装置130或管理服务器150与独立型IoT网关120连接。为此,路由器110被配置为,其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连接于智能装置130上,并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接通于独立型IoT网关120。这时,IoT服务提供系统100被配置为,如图1所示,其可包括多个路由器110,但是也可仅包括一个路由器110。在几个例示中,路由器110可以是访问接入点(AP)或者无线路由器。
路由器110被配置为,当从独立型IoT网关120接收到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接通请求时,将多个预定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带宽中的某一个IP带宽分配给独立型IoT网关120,从而,使得独立型IoT网关120能够通过相应IP带宽接通至路由器110上。
独立型IoT网关120将一个以上的IoT设备140通过路由器110连接到智能装备130或者管理服务器150。为此独立型IoT网关120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连接于路由器110。另外,独立型IoT网关120与一个以上的IoT设备140配对(paring),从而,按照IoT设备140与相应的IoT设备140所支持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以下,参照图2,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独立型IoT网关的构成及动作。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独立型IoT网关120,可包括:路由器接通部210、连接模式判定部220、第一服务执行部230及存储器260。几个实施例中,根据本实施例的独立型IoT网关120,还可包括:备份执行部250及第二服务执行部240。
路由器接通部210被配置为利用路由器110的接通信息而接通于路由器110。一实施例中,路由器接通部210可通过对存储器260进行搜索,而获取独立型IoT网关120最终接通的路由器110的接通信息。路由器接通部210通过将最终接通的路由器110的接通信息传送到相应的路由器110,从而传送杜宇相应路由器110的接通请求。据此,由相应的路由器110分配IP带宽,而路由器接通部210则通过被分配的IP带宽,以WIFI方式接通于相应的路由器110上。路由器接通部210可以是以无线通信连接于路由器110的WIFI接口。
另一实施例中,路由器接通部210可或获取由用户预先设定好的路由器110或者由用户选择的路由器110的接通信息。路由器接通部210通过将路由器110的接通信息传送给路由器110,从而传送对于路由器110的接通请求。据此,由路由器110分配IP带宽,路由器接通部210则通过被分配的IP带宽,以WIFI方式接通于路由器110。
这时,独立型IoT网关120最终接通的路由器可以是上述所述的与路由器110等同的路由器,也可以是与路由器110不同的路由器。
连接模式判定部220用于判定路由器第一连接模式及第二连接模式当中的一个。连接模式判定部220可根据通过路由器110所连接的装置,来判定所述第一连接模式及所述第二连接模式当中的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模式是指通过路由器110可与智能装备130连接并动作的模式。所述第二连接模式是指通过路由器110可与管理服务器150连接并动作的模式。即,连接模式判定部220被配置为,当通过路由器110所连接的装置为智能装备130时,判定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模式,来使得独立型IoT网关120动作,而当通过路由器110所连接的装置为管理服务器150时,则判定为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模式,来使得独立型IoT网关120动作。
连接模式判定部220被配置为,初期可将连接模式设定为是第一连接模式。而且,连接模式判定部220被配置为,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可将连接模式从第一连接模式自动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或者可将连接模式从第二连接模式自动变更为第一连接模式。
一实施例中,连接模式判定部220被配置为,当满足用户预先设定的备份条件时,也可将连接模式从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
例如,用户可将一定周期的完成设定为所述备份条件。这种情况下,连接模式判定部220按照用户设定的每个周期将连接模式从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从而,在所述的每个周期都能够将备份数据发送到管理服务器150。
再如,用户也可以利用与特定IoT设备140相关的数据来设定所述备份条件。例如,连接模式判定部220被配置为,当用户所设定的与特定IoT设备140相关的数据每当存储于存储器260时,将所述连接模式从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
又如,用户可将存储器260中所存储的数据所占据的空间超出临界值设定为备份条件。这种情况下,连接模式判定部220被配置为,当存储于存储器260中的数据的存储空间超过临界值时(即,可存储数据的free area的面积降低至既定面积以下时),可将连接模式从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
又如,当独立型IoT网关120的电池电量低于标准值时,连接模式判定部220将连接模式从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从而,也能够将备份数据发送至管理服务器150。如此一来,即便是使用以电池作为电源的独立型IoT网关120,也能够避免存储于独立型IoT网关120的数据因电池没电而丢失。
另一实施例中,连接模式判定部220被配置为,当满足用户预先设定的连接模式变更条件时,可将连接模式从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
例如,用户可将来自管理服务器150的接通请求设定为连接模式变更条件。这种情况下,连接模式判定部220被配置为,当从管理服务器150接收到接通请求时,可将连接模式从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
再如,用户可将来自智能装备130的变更请求设定为连接模式变更条件。这种情况下,连接模式判定部220被配置为,当从智能装备130接收到连接模式变更请求时,可将连接模式从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
又如,用户可将多个IoT设备140当中与特定IoT设备的连接设定为连接模式变更条件。这种情况下,连接模式判定部220被配置为,当接收到所述特定IoT设备的状态信息时,通过将连接模式从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从而,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所述特定IoT设备的状态信息发送到管理服务器150。另外,几个实施例中,连接模式判定部220被配置为,当接收到其他特定IoT设备的状态信息时,通过将连接模式从第二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一连接模式,从而,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所述其他特定IoT设备的状态信息发送至智能装备130。
另外,连接模式判定部220被配置为,当将独立型IoT网关120的连接模式判定为是第一连接模式时,激活第一服务执行部230,以将独立型IoT网关120连接于智能装备130上,以提供IoT服务。另外,连接模式判定部220被配置为,当满足连接模式变更条件,并将独立型IoT网关120的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时,激活第二服务执行部240,以将独立型IoT网关120连接于管理服务器150,以提供IoT服务。另外,连接模式判定部220被配置为,按照备份条件的满足,当将独立型IoT网关120的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时,激活备份执行部250,以将独立型IoT网关120连接于管理服务器150,以执行备份。
第一服务执行部230被配置为,当独立型IoT网关120的连接模式判定为是第一连接模式时,借助连接模式判定部220激活,并执行第一服务。具体地,第一服务执行部230将从一个以上的IoT设备140获取的IoT设备140的状态信息,通过路由器110发送给智能装备130。另外,第一服务执行部230将对于一个以上的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通过路由器110,从智能装备130接收,并传送给相应的IoT设备140。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服务执行部230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通信模块236,以用于与一个以上的IoT设备140进行通信;第一通信模块管理部234及第一连接部232。
各个第一通信模块236通过与IoT设备140配对,以从IoT设备140接收有关IoT设备14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各个第一通信模块236将接收到的状态信息传送给第一通信模块管理部234。
另外,各个第一通信模块236被配置为,将通过第一通信模块管理部234所接收的控制指令传送给相应的IoT设备140。
如图2所示,独立型IoT网关120可包括多个第一通信模块236。这时,所述多个第一通信模块236当中的一部分第一通信模块236与另一部分的第一通信模块236可以是支持相互不同的通信方式。例如,各个第一通信模块236可支持Zeebig、Z-Wave、蓝牙(Bluetooth)、Beacon、Wi-Fi,或者BLE(Bluetooth Low Energy,低功耗蓝牙)等的通信协议当中的一个。
第一通信模块管理部234被配置为,执行各个第一通信模块236与IoT设备140之间的配对。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通信模块管理部234被配置为,将可与IoT设备140进行通信的第一通信模块236与相应的IoT设备140进行配对。
为了实现IoT设备140与第一通信模块236之间的配对,第一通信模块管理部234被配置为,当独立型IoT网关120连接于路由器110时,将各个第一通信模块236设定为配对模式,之后,各个I oT设备140由用户设定为配对模式之后,将对相应的第一通信模块236和IoT设备140进行配对。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管理部234被配置为,当通过路由器110,从用户的智能装备130接收到配对指令时,可将第一通信模块236设定为配对模式。
另外,第一通信模块管理部234被配置为,当从各个第一通信模块236接收到IoT设备140的状态信息时,将该状态信息传送到第一连接部232。另外,第一通信模块管理部234被配置为,当从第一连接部232接收到对于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时,从多个第一通信模块236当中选择应被传送相应的控制指令的第一通信模块236。另外,第一通信模块管理部234将所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变更为可由相应的第一通信模块236予以处理的形态,并传送给相应的第一通信模块236。
第一通信模块管理部234可包括:能够执行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Transpor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代理功能的软件功能单位。以下,对该MQTT代理的动作进行说明。
IoT设备140的状态信息传送到智能装备130的动作的基本架构为:各个IoT设备注册为Publisher(发布)并分配得到Topic(主题)时,预要获取分配得到所述Topic的IoT设备的状态信息的智能装备130对所述Topic进行Subscribe(订阅)即可。这时,MQTT代理所执行的动作为:当从IoT设备140接收到状态信息时,将赋予所述IoT设备140的Topic及所述状态信息传送给对所述Topic进行Subscribe的entity(实体)(即,预要获取IoT设备的状态信息的智能装置)。
反之,对于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可被智能装备130接收,传送到IoT设备140的动作也可通过MQTT代理的动作而实施。当从智能装备130接收到关于特定IoT设备的控制指令时,通过包括指所述控制指令的对象IoT设备的Topic及控制指令的publication请求,来处理所述控制指令。各个IoT设备被配置为,对于指自己的Topic,处理为预先进行Subscribe。最终,各个IoT设备140能够安全地获得对于自己的控制指令。
MQTT代理在较低配置的电子装置上也能够稳定地传送信息。因此,利用该特点,IoT网关能够将来自IoT设备的状态信息发送至预要稳定地接收所述状态信息的智能设备上,并且还能够将以特定IoT设备为对象的控制指令稳定地传送至对象IoT设备上。
对于第二服务执行部240说明,还将在后面进行叙述。但,第二服务执行部240并不具备有MQTT代理。第二服务执行部240将来自IoT设备的状态信息原封不定地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50,并将从管理服务器150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发送到其对象IoT设备140上,第二服务执行部240的作用仅此而已。
例如,第一通信模块管理部234通过对于所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分析,以判断相应控制指令所应被传送到的第一通信模块236及相应第一通信模块236所支持的通信协议,并将所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变换为相应的第一通信模块236所支持的通信协议形态,并提供给相应的第一通信模块236。
第一连接部232通过路由器110连接于智能装备130上。第一连接部232被配置为,当从第一通信模块管理部234获得到IoT设备140的状态信息时,将该状态信息变更为可由智能装备130处理的第1数据格式,并通过路由器110发送到智能装备130。另外,第一连接部232通过路由器110接收到来自智能装备130的对于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时,将该控制指令传送到第一通信模块管理部234。
另外,图1所示的IoT服务提供系统100被配置为,其支持:独立型IoT网关120和智能装备130并不经由管理服务器150,而是直接连接,并接收和发送对于IoT设备140的状态信息及对于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据此,IoT服务提供系统100中的IoT设备140与智能装备130之间的数据收发速度相比于传统的需经由管理服务器150的传统技术会提高。另外,还能够节省管理服务器150的构筑及维护费用,并且还能够节省用于在管理服务器150中存储从IoT设备140收集的各类数据所需费用,并且还能够降低管理服务器150的从IoT设备140收集到的各类数据因黑客袭击等而被泄漏的风险。
另外,相比于图2图示的内容所不同的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独立型IoT网关120与智能装备130被直接连接,并仅包括提供第一服务的第一服务执行部230,而可不包括第二服务执行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IoT服务提供系统100被配置为,如图2所示,可包括第二服务执行部240,以通过用户选择,使得独立型IoT网关120经由管理服务器150以与智能装备130连接,并可提供第二服务。
第二服务执行部240被配置为,当满足连接模式变更条件,以当独立型IoT网关120的连接模式被确定为是第二连接模式时,借助连接模式判定部220激活并执行第二服务。具体地,第二服务执行部240被配置为,将从一个以上的IoT设备140所获取的IoT设备140的状态信息,通过路由器110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50。另外,第二服务执行部240被配置为,将对于一个以上的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通过路由器110从管理服务器150接收,并传送到相应的IoT设备140。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服务执行部240被配置为,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通信模块246,用于与一个以上的IoT设备140进行通信;第二通信模块管理部244及第二连接部242。
各个第二通信模块246与IoT设备140配对,并从IoT设备140接收对于IoT设备140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各个第二通信模块246将所接收到的状态信息传送给第二通信模块管理部244。
另外,各个第二通信模块246被配置为,将通过第二通信模块管理部244所接收的控制指令传送给相应的IoT设备140。
如图2所示,独立型IoT网关120可包括多个第二通信模块246。这时,所述多个第二通信模块246当中的一部分第二通信模块246与另一部分的第二通信模块246可被配置为支持相互不同的通信方式。例如,各个第二通信模块246可支持Zeebig、Z-Wave、蓝牙(Bluetooth)、Beacon、Wi-Fi,或者BLE(Bluetooth Low Energy,低功耗蓝牙)等通信协议当中的一个。
图2图示了第一通信模块236及第二通信模块246为物理性地分离的单独的模块,但是,其仅用于方便理解本发明,几个实施例中,独立型IoT网关120被配置为,具备一个以上的第一通信方式的通信模块及一个以上的第二通信方式的通信模块(根据需要,还可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三通信方式的通信接口及一个以上的第四通信方式的通信接口当中的一部分),当独立型IoT网关120的连接模式为第一连接模式时,所述被具备的通信模块可作为第一通信模块236进行动作,当独立型IoT网关120的连接模式为第二连接模式时,所述被具备的通信模块可作为第二通信模块246进行动作。
第二通信模块管理部244执行各个第二通信模块246与IoT设备140之间的配对。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通信模块管理部244被配置为,将可与IoT设备140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模块246与相应的IoT设备140进行配对。
为了执行IoT设备140与第二通信模块246之间的配对,第二通信模块管理部244被配置为,当独立型IoT网关120连接到路由器110时,将各个第二通信模块246设定为配对模式,然后,由用户将各个IoT设备140设定为配对模式之后,将相应的第二通信模块246和IoT设备140进行配对。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模块管理部244被配置为,当通过路由器110,从用户的智能装备130接收到配对指令时,可将第二通信模块246设定为配对模式。
另外,第二通信模块管理部244被配置为,当从各个第二通信模块246接收到IoT设备140的状态信息时,将该状态信息传送到第二连接部242。另外,第二通信模块管理部244被配置为,当从第二连接部242获得对于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时,从多个第二通信模块246当中选择应被传送到相应的控制指令的第二通信模块246。另外,第二通信模块管理部244被配置为,将所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变更为可由相应的第二通信模块246进行处理的形态,并传送给相应的第二通信模块246。
例如,第二通信模块管理部244被配置为,通过对所接收的控制指令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相应的控制指令所应被传送到的第二通信模块246及相应的第二通信模块246所支持的通信协议,并将所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变换为相应的第二通信模块246所支持的通信协议形态,并提供给相应的第二通信模块246。
一实施例中,如上所述般,第二通信模块246与第一通信模块236可以是物理性等同的通信模块。这种情况下,用于控制第二通信模块246的第二通信模块管理部244与用于控制第一通信模块236的第一通信模块管理部234可以是等同的构成。
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通信模块246与第一通信模块236可以是物理性地分离的通信模块。这种情况下,第二通信模块246与多个IoT设备140当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第一通信模块236与多个IoT设备140当中的剩下的IoT设备140连接。例如,当IoT服务提供系统100包括6个IoT设备140时,第二通信模块246与6个IoT设备140当中的2个IoT设备进行通信,而第一通信模块236则与剩下的4个IoT设备进行通信。
第二连接部242通过路由器110与管理服务器150连接。第二连接部242被配置为,当从第二通信模块管理部244获得IoT设备140的状态信息时,将该状态信息变更为可由管理服务器150进行处理的第二数据格式,并通过路由器110发送到管理服务器150。另外,第二连接部242被配置为,通过路由器110从管理服务器150接收到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时,将该控制指令传送到第二通信模块管理部244。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独立型IoT网关120还包括:第二服务执行部240,从而,能够满足希望获得更加稳定的服务的用户需求。即,IoT服务提供系统100被配置为,当独立型IoT网关120与智能装备130之间的直接连接难以实施或者延迟时,通过经由管理服务器150,从而能够提供连接不间断的稳定的服务。
存储器260中记录有从IoT设备140获取的状态信息或者对于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第一服务执行部230被配置为,当从多个IoT设备140接收到状态信息时,将相应的状态信息存储到存储器260中。另外,第一服务执行部230被配置为,当通过路由器110从智能装备130接收到多个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时,将相应的控制指令存储到存储器260中。
第二服务执行部240被配置为,当从多个IoT设备140接收到状态信息时,可将相应的状态信息存储到存储器260中。另外,第二服务执行部240被配置为,当通过路由器110从管理服务器150接收到对于多个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时,可将相应的控制指令存储到存储器260中。
第二服务执行部240被配置为,将从多个IoT设备140接收到的状态信息传送到管理服务器150,并从管理服务器150接收对于多个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即,借助第二服务执行部240所发送或接收到的信息或者指令已经存储于管理服务器150的数据库(未图示)中。因该理由,借助第二服务执行部240所发送或接收到的信息或者指令可无需存储于独立型IoT网关120的存储器260中。
另外,具备于独立型IoT网关120的存储器260的容量用于持续累积从IoT设备140接收到的状态信息而言,其容量有可能不足。因此,独立型IoT网关120还可包括:将备份数据传送到管理服务器150的备份执行部250。
备份执行部250被配置为,当满足备份条件,从而判定独立型IoT网关120的连接模式为第二连接模式时,借助连接模式判定部220激活,并执行备份。具体地,备份执行部250被配置为,将存储于存储器260的数据当中的一部分通过路由器110发送到管理服务器150。
备份执行部250可包括:备份数据选择部254及第三连接部252。备份数据选择部254被配置为,当满足备份条件,从而判定独立型I oT网关120的连接模式为第二连接模式时,将选择存储于存储器260当中的数据当中的一部分作为备份数据。而且,由备份数据选择部254将所被选择的备份数据传送至第三连接部252。
备份数据选择部254被配置为,选择存储于存储器260的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备份数据,并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至管理服务器150。几个实施例中,备份数据选择部254被配置为,可只选择存储于存储器260中的数据当中的一部分,来构成所述备份数据。例如,当因电池电量严重不足,而难以将所有存储于存储器260中的数据发送至管理服务器150,或者,需要遵循由用户所设置的设定时,需要对于存储于存储器260的数据当中的一部分进行备份时,备份数据选择部254通过指选择存储于存储器260当中的数据当中的一部分来构成所述备份数据,从而,不仅能够节省具备于管理服务器150的存储空间的使用费,而且还能够取得几个额外的效果。以下,对于所述介个额外的效果,说明构成备份数据的几个实施例。
一实施例中,备份数据可由从连接于独立型IoT网关120的多个IoT设备140当中的一部分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及对于所述一部分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当中的至少一个构成。所述一部分IoT设备虽然是由用户所指定的,但是,也可以是按照IoT设备的型号所赋予的优先次序大的顺序的靠前的N(N虽然是由用户指定的,但是是以默认值设定的值)台的IoT设备。根据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效果:用户可在未经由管理服务器150情况下,查询通过连接独立型IoT网关120从而所持有的从IoT设备140所获取的状态信息,或者控制器所持有的IoT设备140的同时,当出现满足备份条件的情况时,对于不得丢失数据的重要IoT设备相关的数据则安全地备份到管理服务器150,从而具有保障稳定性的效果。
另一实施例中,从连接于独立型IoT网关120的多个IoT设备140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当中,也可以仅将与用户的个人信息具有距离的信息构成为备份数据。例如,当所述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包括:室内气温信息、室内湿度信息、室内电力使用量信息及用户血压信息时,也可由除了作为用户重要的个人信息的血压信息以外的室内气温信息、室内湿度信息及室内电力使用量信息构成备份数据。根据本实施例,作为用户的个人信息,当泄漏到外部时波及效果效果较大的仅存储于独立型IoT网关120内部,并且从根本上切断信息外流,从而具有能够避免因黑客袭击等引起的信息泄露的效果。
第三连接部252通过路由器110与管理服务器150连接。第三连接部252被配置为,当从备份数据选择部254获得备份数据时,将该备份数据变更为可供管理服务器150进行处理的第二数据格式,并通过路由器110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50。
目前为止,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独立型IoT网关120的备份相关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因具备于IoT网关120的存储器260存储容量有限,因此,可以理解为,通过将存储于存储器260的至少一部分的数据存档(archive)于管理服务器150,从而避免数据的丢失。
虽然未在图2中图示,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独立型IoT网关120还可向路由器管理服务器150发送障碍诊断信息。所述障碍诊断信息可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来自管理服务器150的障碍诊断请求信息,而被发送至管理服务器150,或者,随着障碍诊断周期的到来,而作为自觉执行的自我障碍诊断逻辑的结果,被发送至管理服务器150,或者,响应于要求障碍诊断的几个既定事件的发生,并作为自觉执行的自我障碍诊断逻辑的结果,被发送至管理服务器150。所述自我障碍诊断信息包括关于障碍诊断的结果,例如,可包括:当IoT网关120处理数据时,用于判断其处理速度是否为增加,还是无法处理的状态与否的信息。
几个实施例中,所述障碍诊断信息可包括:如RAM使用量或者CPU温度等的独立型IoT网关120的执行环境信息。管理服务器150被配置为,可基于从独立型IoT网关120接收的障碍诊断信息,来判断独立型IoT网关120的障碍发生与否。管理服务器150被配置为,当RAM使用量超过临界值或者CPU温度超过临界值时,可判断为相应的独立型IoT网关120发生了障碍。
再如,所述障碍诊断信息被配置为,当RAM使用量或者CPU温度超过临界值时,可包括障碍发生信息。即,独立型IoT网关120自觉地判断障碍发生与否,而当发生障碍时,可将障碍发生信息发送至管理服务器150。
重新参照图1,用户的智能装备130并不经由管理服务器150,而是通过路由器110与独立型IoT网关120连接。智能装备130被配置为,直接连接于路由器110(例如,当路由器执行AP的功能时),或者通过互联网等的网络能够连接于路由器110。用户的智能装备130上可设置有用于接通独立型IoT网关120的应用程序。
用户的智能装备130被配置为,当判断为独立型IoT网关120与路由器110接通时,为了IoT设备140与独立型IoT网关120之间的配对,将通过装载于智能装备130的应用程序,来生成配对指令,并发送至独立型IoT网关120。为此,用户的智能装备130利用所装载的应用程序,将所述路由器配对指令发送至路由器独立型IoT网关120。
另外,用户的智能装备130被配置为,通过所装载的应用程序,来生成用于控制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并将所生成的控制指令直接接通到路由器110,以通过路由器110发送至独立型IoT网关120。用户的智能装备130通过路由器110接收来自独立型IoT网关120的IoT设备140的状态信息,并将所接收到的状态信息提供给用户。
即,通过用户的智能装备130所生成的控制指令将通过路由器110发送至独立型IoT网关120,而借助独立型IoT网关120汇集的IoT设备140的状态信息则通过路由器110提供至用户的智能装备130。
另外,显而易见地,用户的智能装备130被配置为,可利用由管理服务器150所提供的IoT设备管理服务来控制IoT设备,或者可查询借助IoT设备而生成的状态信息或者检测信息。
一实施例中,用户的智能装备130可根据用户选择而接通到管理服务器150上。另一实施例中,用户的智能装备130被配置为,当与独立型IoT网关120的接通失败时,作为第二方案,可自动接通到管理服务器150上。具体地,用户的智能装备130可向独立型IoT网关120发送接通请求信息。用户的智能装备130被配置为,当在一定时间内,接收到来自独立型IoT网关120的对于接通请求的响应信息时,可直接接通到路由器110上。相反,用户的智能装备130被配置为,当在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来自独立型IoT网关120的对于接通请求的响应信息时,则无法向管理服务器150发送接通请求信息。用户的智能装备130被配置为,在一定时间内,接收到来自管理服务器150的对于接通请求的响应信息时,则可接通到管理服务器150。
一实施例中,智能装备130可由智能手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体现。
IoT设备140被配置为,按照由独立型IoT网关120所发送的控制指令进行动作,并生成对于自身状态的状态信息,以周期性地或者非周期性地传送给独立型IoT网关120。为此,IoT设备140上内置有用于与独立型IoT网关120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未图示),其内置的通信模式与独立型IoT网关120的第一通信模块236和第二通信模块246配对。
这种IoT设备140可以是门锁、IoT开关、IoT传感器、监控、煤气阀、照明控制器、IoT插头、电视、冰箱、音响等。
管理服务器150被配置为,通过路由器110接收来自于独立型IoT网关120的IoT设备140的状态数据,并直接处理或者提供给用户的智能装备130。另外,管理服务器150被配置为,当从用户的智能装备130接收到用于控制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时,通过路由器110将该指令控制指令传送给独立型IoT网关120。
另外,管理服务器150被配置为,通过路由器110将来自独立型IoT网关120的备份数据存储于数据库(未图示)。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IoT服务提供系统100被配置为,其一个网关120包括:第一服务执行部230及第二服务执行部240,但并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IoT服务提供系统100被配置为,其第一服务执行部230及第二服务执行部240可分别包括于单独的网关。有关于此,将参照图3及图4进行详细说明。
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的IoT服务提供系统的构成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IoT服务提供系统100可包括:路由器110、第一网关122、第二网关124、智能装备130、多个IoT设备140及管理服务器150。包括于图3的IoT服务提供系统100的路由器110、智能装备130、多个IoT设备140及管理服务器150的动作与参照图1及图2所说明的路由器110、智能装备130、多个IoT设备140及管理服务器150的动作实质上类似,因此,关于其重复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网关122被配置为,将一个以上的IoT设备140通过路由器110连接到智能装备130上。为此,第一网关122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连接到路由器110。另外,第一网关122与一个以上的IoT设备140配对(paring),并按照IoT设备140与该IoT设备140所支持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第二网关124被配置为,将一个以上的IoT设备140通过路由器110连接到管理服务器150上。为此,第二网关12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连接到路由器110。另外,第二网关124与一个以上的IoT设备140配对(paring),并按照IoT设备140与该IoT设备140所支持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以下,对于第一网关122及第二网关124的构成,参照图4,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第一网关122被配置为,通过路由器110直接向智能装备130发送多个IoT设备140的状态信息,或者从智能装备130直接接收对于多个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第一网关122‘直接’与智能装备130发送和接收数据可以理解为是,在所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过程中,不经由管理服务器150的意思。
第一网关122包括:第一路由器接通部210、第一服务执行部230及存储器260。几个实施例中,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网关122还可包括:备份执行部250。对于第一路由器接通部210、备份执行部250及存储器260的动作的说明,可分别参照通过参照图2说明过的路由器接通部210的动作说明、备份执行部250的动作说明及存储器260的动作说明,关于其重复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曾参照图2进行过说明的独立型IoT网关120的第一服务执行部230被配置为,当连接模式判定部220判定为第一连接模式时,会被激活并动作,而虽然图示于图4的第一网关122的第一服务执行部230被配置为,当借助第一路由器接通部210而接通到路由器110时,执行第一服务的这一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除此以外的动作及构成则均等同,因此,对其重复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网关124为,当第一网关122出现异常时,会被激活的装置。被激活之前的第二网关124可执行对于第一网关122是否进行正常动作与否的监控,或者可仅执行用于接收激活控制信号的动作。
所述监控可周期性地执行,当通过所述所述监控确认到第一网关122的正常动作状态时,第二网关124重新进入到休眠状态,从而能够将电能损耗最小化。第二网关124作为一种辅助网关,其并不使用恒定电源,而是基于电池电源进行动作的,因此,从其使用性侧面而言,是可取的。第二网关124仅执行对于第一网关122的监控,因此仅利用电池也能够进行长时间的正常动作。
第二网关124被配置为,从第一网关122以p2p(peer-to-peer)的通信方式接收heart-beat信号,从而,当并未在所定义的时间内接收到heart-beat信号时,判定为异常,或者,通过检测记录于路由器110中的第一网关122和路由器110之间的数据收发履历,当并未在所定义的时间内存在数据收发履历时,则判定为异常,或者,当识别到路由器110中预先承诺好的形态的第一网关异常信息时,则判定为异常等,可利用多种方法执行所述监控。
当判定为第一网关122的动作异常时,第二网关124会被激活并通过路由器110将多个IoT设备140的状态信息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50,或者从管理服务器150接收对于多个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网关124包括:第二路由器接通部270及第二服务执行部240。关于第二服务器执行部240的动作及构成可参照,通过参照图2进行说明的独立型IoT网关120的第二服务执行部240的动作及构成,对其重复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路由器接通部270提供对于路由器110的通信连接。例如,第二路由器接通部270可以是对于包括访问接入点(AP)功能的路由器110提供接通的WI-FI接口模块。第二路由器接通部270被配置为,通过p2p通信,从第一网关122接收关于第一网关122所接通的路由器110的接通信息,或者,在初期设定时从外部装置接收得到,并可将路由器接通信息存储于内部存储工具(未图示)中。即,第二路由器接通部270通过利用所述接通信息接通于路由器110,而接通到未能确认连续的持续性的路由器,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造成动作的不稳定性。
以上通过参照图3至图4进行说明的IoT提供系统的效果在于,在不经由管理服务器150的情况下,用户的智能装置130能够直接从第一网关122接收IoT设备140的状态数据,或者,通过第一网关122直接控制IoT设备的同时,当第一网关122因多种原因出现异常动作时,也能够通过第二网关124提供无障碍的服务。
第二网关124被配置为,并不如同第一网关122般,用于存储IoT设备140的状态数据,而是将从IoT设备140接收到的状态数据传送到管理服务器150。另外,第二网关124被配置为,并不如同第一网关122般,将对于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直接从用户的智能装置130接收,并对其进行解析,以使得IoT设备140能够按照用户的用意被控制的,而是通过利用借助管理服务器150而生成的控制指令,使得IoT设备140能够按照用户的用意被控制。从这一点来看,第二网关124相比于第一网关其所执行的功能受一定限制。但是,因额外地配置第二网关124,使得即便第一网管122的动作出现了障碍,用户也能够无间断地对IoT设备140进行控制以及对其状态值进行查询。
以下,参照图5,说明根据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的IoT网关。根据本实施例的IoT网关不同于通过图1至图4所说明的IoT网关,根据本实施例的IoT网关可不经由路由器110就能够直接连接于用户的智能装置130上。即,根据本实施例的IoT网关将会部分性地执行作为访问接入点(AP)的功能。为此,根据本实施例的IoT网关可具备有Wi-Fi托管部,该Wi-Fi托管部包括:DDNS(Dynamic DNS)服务模块、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Protocol)服务模块、及端口转发(Port Forwarding)服务模块。根据本实施例的IoT网关可具备用于互联网连接的有线LAN端口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本实施例的IoT网关并不需要起到作为完全(Full-size)的访问接入点的功能,从这一点来看,所述Wi-Fi托管部可被配置为,只包括:所述DDNS服务模块、所述DHCP服务模块、及端口转发服务模块。因为只要有所述DDNS服务模块、所述DHCP服务模块、及端口转发服务模块,智能装置130就能够通过Wi-Fi直接接通到所述IoT网关并接收和发送数据。
根据本实施例的IoT网关因具备Wi-Fi托管功能,作为其附属效果,可提供Web UI,以用于IoT网关的设定(configuration)。智能装备130被配置为,通过接通到所述Web UI的网址,从而能够显示IoT网关的设定画面。通过所述设定画面,可提供i)IoT网关的连接模式变更,或者ii)备份条件被设定,或者iii)配对对象IoT设备被选择,或者iv)进行IoT网关的用户注册等的多种设定功能。
根据本实施例,无需额外的有线无线路由器,而只需要有IoT网关装置,就能够利用传统的IoT设备构筑IoT环境,从这一点来讲,可从使用便利性及经济性的侧面获得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的IoT网关可被配置为,包括:Wi-Fi托管部,其仅包括:DDNS(Dynamic DNS)服务模块、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服务模块、及端口转发(Port Forwarding)服务模块;及第一服务执行部,其通过所述Wi-Fi托管部,将从一个以上的IoT(Internet of Things)设备所获得的状态信息直接发送至所连接到的智能装置,或者将从所述智能装置所接收到的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传送至相应的IoT设备。
以下,参照图6至图9,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的IoT设备相关的服务提供方法。
图示于图6至图9的动作方法,可借助具备有数据接收和发送及数据演算能力的电子装置而执行。所述电子装置可以理解为是,例如图示于图1及图2的独立型IoT网关120。
首先,如图6所示,独立型IoT网关120接通路由器110(S501)。
独立型IoT网关120获取路由器110的接通信息。一实施例中,独立型IoT网关120可获取最终接通的路由器110的接通信息。独立型IoT网关120可加载记录于存储器260上的独立型IoT网关120最终接通过的路由器110的接通信息。另一实施例中,独立型IoT网关120可借助用户预先设定的或者由用户所选择的路由器110的接通信息。
独立型IoT网关120将路由器110的接通信息传送给路由器110,并从路由器110分配得到IP带宽并接通到路由器。
之后,独立型IoT网关120将连接模式设定为第一连接模式(S502),并对一个以上的IoT设备和智能装置之间提供第一IoT服务(S503)。以下,参照图7,说明提供所述第一IoT服务的过程当中所能够执行的几个动作。
参照图7,当第一服务执行部230被激活时(S601),独立型IoT网关120通过路由器110从用户的智能装置130接收配对指令。独立型IoT网关120被配置为,按照配对指令,将用于与作为配对对象的IoT设备140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设定为配对模式。而且,独立型IoT网关120被配置为,当作为配对对象的IoT设备设定为配对模式时,将设定为配对模式的IoT设备与相应通信模块进行配对。
然后,独立型IoT网关120从被配对的IoT设备140定期地接收状态信息(S602)。
然后,独立型IoT网关120将所接收的状态信息转换为可由智能装置130进行处理的第一数据格式(S603),并通过路由器110将其发送至智能装置130(S604)。
另外,独立型IoT网关120通过路由器110,可从智能装置130接收用于控制IoT设备的控制指令(S605)。
独立型IoT网关120被配置为,当从路由器110接收对于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时,首先,从包括于独立型IoT网关120的多个通信模块中选择应获得相应控制指令的通信模块之后,将所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可由相应的通信模块进行处理的形态之后,传送至相应的通信模块(S606)。
例如,独立型IoT网关120被配置为,通过对于所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应获得相应控制指令的通信模块及相应通信模块所支持的通信协议,并将所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相应通信模块所支持的通信协议形态,并传送至相应的通信模考。
然后,独立型IoT网关120将所被转换的控制指令发送给IoT设备(S607)。
重新参照图6进行说明。独立型IoT网关120被配置为,当满足连接模式变更条件时,将连接模式从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S507及S508)。
这时,连接模式变更条件可由用户预先设定。例如,用户可将来自管理服务器150的接通请求接收设定为连接模式变更条件。这时,独立型IoT网关120被配置为,当从管理服务器150接收到接通请求时,可将连接模式从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
再如,用户可将来自智能装置130的变更请求接收设定为连接模式变更条件。这时,独立型IoT网关120被配置为,当从智能装置130接收到连接模式变更请求时,可将连接模式从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
又如,用户可将与多个IoT设备140当中的特定IoT设备之间的连接设定为连接模式变更条件。这时,独立型IoT网关120被配置为,当接收到特定IoT设备140的状态信息时,可将连接模式从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
之后,独立型IoT网关120被配置为,当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时,提供第二IoT服务(S509)。以下,参照图8,说明提供所述第二IoT服务的过程当中所能够执行的几个动作。
参照图8,当第二服务执行部230被激活时(S701),独立型IoT网关120通过路由器110从用户的智能装置130接收配对指令。独立型IoT网关120被配置为,按照配对指令,将用于与作为配对对象的IoT设备140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设定为配对模式。而且,独立型IoT网关120被配置为,当作为配对对象的IoT设备设定为配对模式时,将设定为配对模式的IoT设备与相应通信模块进行配对。
然后,独立型IoT网关120从被配对的IoT设备140定期地接收状态信息(S702)。
然后,独立型IoT网关120将所接收的状态信息转换为可由管理服务器150进行处理的第二数据格式(S703),并通过路由器110将其发送至智能装置150(S704)。
另外,独立型IoT网关120通过路由器110,可从管理服务器150接收用于控制IoT设备的控制指令(S705)。
独立型IoT网关120被配置为,当从路由器110接收对于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时,首先,从包括于独立型IoT网关120的多个通信模块中选择应获得相应控制指令的通信模块之后,将所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可由相应的通信模块进行处理的形态之后,传送至相应的通信模块(S706)。
例如,独立型IoT网关120被配置为,通过对于所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应获得相应控制指令的通信模块及相应通信模块所支持的通信协议,并将所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相应通信模块所支持的通信协议形态,并传送至相应的通信模考。
然后,独立型IoT网关120将所被转换的控制指令发送给IoT设备(S707)。
重新参照图6进行说明。独立型IoT网关120被配置为,当满足备份条件时,将连接模式从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S504及S505)。
这时,备份条件可由用户预先设定。例如,用户可将一定周期的完成设定成为所述备份条件,或者,利用特定IoT设备140相关的数据,来设定所述备份条件,或者,将独立型IoT网关120的存储器260的数据存储空间超过临界值作为备份条件进行设定。
之后,独立型IoT网关120被配置为,当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时,执行备份(S506)。以下,参照图9,说明备份过程当中所能够执行的几个动作。
参照图9,当备份执行部250被激活时(S801),备份执行部250选择存储于存储器260的数据当中的一部分作为备份数据(S802)。
备份执行部250可选择从多个IoT设备140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及对于多个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当中的一部分,而作为备份数据。一实施例中,可构成备份数据的为:从连接于独立型IoT网关120多个IoT设备140当中的一部分既定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及对于所述一部分IoT设备140的控制指令当中的至少一个,另一实施例中,可构成备份信息的为:从连接于独立型IoT网关120的多个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当中,仅选择与用户个人信息存在距离的信息,作为备份信息,该内容已在前面进行说明。
然后,备份执行部250将备份数据转换为可由管理服务器150进行处理的第二数据格式(S803),并将其通过路由器110发送给管理服务器(S804)。
上面,结合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可以再不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进行变更的情况下以其他具体形态实现。因此,上述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目的而不是对本发明做出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包括:
连接模式判定部,其用于判定第一连接模式及第二连接模式当中的一个;
第一服务执行部,其被配置为:当所述连接模式被判定为是第一连接模式时,将从一个以上的IoT(Internet of Things)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通过路由器发送给用户的智能装置,或者,通过所述路由器,从所述用户的智能装置接收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传送给相应的IoT设备;及
第二服务执行部,其被配置为:当所述连接模式被判定为是第二连接模式时,将从一个以上的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管理服务器,或者,通过所述路由器,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传送给相应的IoT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服务执行部,被配置为:
将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变更为可由所述用户的智能装置进行处理的第一数据格式,并将该第一数据格式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所述用户的智能装置,
所述第二服务执行部,被配置为:
将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变更为可由所述管理服务器进行处理的第二数据格式,并将该第二数据格式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所述管理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模式判定部,被配置为:
初期将所述连接模式判定为所述第一连接模式,当满足连接模式变更条件时,将所述连接模式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所述第二连接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存储器,其用于存储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及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及
备份执行部,其用于将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存储数据当中的一部分数据,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管理服务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模式判定部,被配置为:初期将所述连接模式判定为是第一连接模式,而当满足备份条件时,将所述连接模式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变更为第二连接模式,
所述备份执行部,被配置为:当所述连接模式变更为所述第二连接模式时,将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存储数据当中的一部分数据,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管理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模式判定部,被配置为:其将所述备份条件作为是,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当中的特定IoT设备相关的数据被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模式判定部,被配置为:其将所述备份条件作为是,所述存储器中的数据存储空间超过临界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服务执行部,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其与所述IoT设备当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配对,并与所述至少一个IoT设备连接,
所述第二服务执行部,包括:第二通信模块,其与所述IoT设备当中的剩下的IoT设备进行配对,并与所述剩下的IoT设备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服务执行部,包括:
MOTT(Message Queuiing Telemetry Transport)代理,其用于处理对于第一IoT设备的Publisher注册及Topic分配,并对于预要获得所述第一IoT设备的状态信息的智能装置进行对于所述Topic的Subscribe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服务执行部,包括:
MOTT(Message Queuiing Telemetry Transport)代理,其被配置为,当接收到对于第一IoT设备的控制指令时,以包括指所述第一IoT设备的Topic及所述控制指令的publication请求,来处理所述控制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Wi-Fi托管部,其包括:DDNS(Dynamic DNS)服务模块、DHCP(Dynamic HostConfiguration Protocol)服务模块及端口转发(Port Forwarding)服务模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Wi-Fi托管部,仅包括:DDNS(Dynamic DNS)服务模块、DHCP(Dynamic HostConfiguration Protocol)服务模块及端口转发(Port Forwarding)服务模块。
13.一种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包括:
Wi-Fi托管部,其仅包括:DDNS(Dynamic DNS)服务模块、DHCP(Dynamic HostConfiguration Protocol)服务模块及端口转发(Port Forwarding)服务模块;
第一服务执行部,其通过所述Wi-Fi托管部,将从一个以上的IoT(Internet ofThings)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直接发送给所连接的智能装置,或者将从所述智能装置所接收的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传送给相应的IoT设备。
14.一种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网关,其被配置为:接通于路由器,将从一个以上的IoT(Internet of Things)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所述用户的智能装置,或者,通过所述路由器,从所述用户的智能装置接收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传送给相应的IoT设备;及
第二网关,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网关出现异常时,接通于路由器,将从一个以上的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管理服务器,或者,通过所述路由器,从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传送给相应的IoT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关,包括:
存储器,其用于存储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及对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的控制指令;及
备份执行部,其用于将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存储数据当中的一部分数据,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管理服务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网关,被配置为:
当所述第一网关发生异常时,所述第二网关被激活,以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进行配对。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关,被配置为:
将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变更为可由所述用户的智能装置进行处理的第一数据格式,并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所述用户的智能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独立型IoT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网关,被配置为:
将从所述一个以上的IoT设备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变更为可由所述管理服务器进行处理的第二数据格式,并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给所述管理服务器。
CN201811067703.0A 2018-05-31 2018-09-13 利用近程通信技术可直接与用户终端联动的独立型IoT网关 Pending CN1105573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62767A KR102076276B1 (ko) 2018-05-31 2018-05-31 근거리 통신기술을 이용하여 사용자 단말과 직접 연동 가능한 독립형 IoT 게이트웨이
KR10-2018-0062767 2018-05-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7327A true CN110557327A (zh) 2019-12-10

Family

ID=63642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67703.0A Pending CN110557327A (zh) 2018-05-31 2018-09-13 利用近程通信技术可直接与用户终端联动的独立型IoT网关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73081A1 (zh)
EP (1) EP3576066B1 (zh)
KR (1) KR102076276B1 (zh)
CN (1) CN110557327A (zh)
HU (1) HUE051856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4069A (zh) * 2022-07-29 2022-11-25 合壹(上海)展览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联动遥控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9200432A1 (en) * 2018-12-07 2020-06-25 Fleet Space Technologies Pty Ltd Remote LPWAN gateway with backhaul over a high-lat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030217B2 (ja) * 2019-01-28 2022-03-0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メッセージ送受信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767595A (zh) * 2019-10-09 2021-12-0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设备监视方法、设备监视装置以及程序
CN111541606B (zh) * 2020-04-17 2022-09-30 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网关处理方法、网关设备和网关系统
CN111787122A (zh) * 2020-07-22 2020-10-16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农业物联网无线组网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2311636A (zh) * 2020-11-18 2021-02-02 科通工业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网关及其操作方法
CN112506704B (zh) * 2020-12-05 2022-01-18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网关的配置信息备份方法及装置
US20230065780A1 (en) * 2021-08-27 2023-03-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ssage management via a universal interface apparatus
CN114384818A (zh) * 2022-01-19 2022-04-22 张兴文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设备的控制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16163A (ko) * 2006-08-17 2008-02-21 주식회사 렉터슨 전력선 통신을 이용한 홈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수집장치의 데이터 저장 방법
CN102984039A (zh) * 2012-11-06 2013-03-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网关、智能家居系统及家电设备的智能控制方法
US20160351036A1 (en) * 2015-05-29 2016-12-01 Resolution Products, Inc. Security systems
KR101723984B1 (ko) * 2017-01-31 2017-04-06 (주)그립 IoT 게이트웨이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06657155A (zh) * 2017-02-08 2017-05-10 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ot物联网账号管理同步配置方法
KR20180051888A (ko) * 2016-11-09 2018-05-17 주식회사 엔플러그 컨트롤러 또는 센서로 사용될 수 있는 다용도 사물 인터넷 디바이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물인터넷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07380545U (zh) * 2017-11-22 2018-05-18 广州市天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网关及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91935A1 (en) * 2012-03-30 2013-09-30 Disternet Technology, Inc. Transcoding system and method
US10805147B2 (en) * 2015-08-26 2020-10-13 Tatung Company Fail recovery method and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and charg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KR102056240B1 (ko) * 2016-04-06 2020-01-22 현대일렉트릭앤에너지시스템(주) 이중화 게이트웨이 시스템
US10305916B2 (en) * 2017-01-02 2019-05-28 Monument Labs, Inc. Personal cloud device for digital media
US10708360B2 (en) * 2017-03-14 2020-07-07 Infiswif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transport agnostic communication between internet of things client and brok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16163A (ko) * 2006-08-17 2008-02-21 주식회사 렉터슨 전력선 통신을 이용한 홈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수집장치의 데이터 저장 방법
CN102984039A (zh) * 2012-11-06 2013-03-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网关、智能家居系统及家电设备的智能控制方法
US20160351036A1 (en) * 2015-05-29 2016-12-01 Resolution Products, Inc. Security systems
KR20180051888A (ko) * 2016-11-09 2018-05-17 주식회사 엔플러그 컨트롤러 또는 센서로 사용될 수 있는 다용도 사물 인터넷 디바이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물인터넷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723984B1 (ko) * 2017-01-31 2017-04-06 (주)그립 IoT 게이트웨이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06657155A (zh) * 2017-02-08 2017-05-10 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ot物联网账号管理同步配置方法
CN207380545U (zh) * 2017-11-22 2018-05-18 广州市天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网关及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4069A (zh) * 2022-07-29 2022-11-25 合壹(上海)展览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联动遥控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94069B (zh) * 2022-07-29 2024-04-09 上海合壹未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联动遥控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UE051856T2 (hu) 2021-03-29
EP3576066A1 (en) 2019-12-04
KR102076276B1 (ko) 2020-02-12
US20190373081A1 (en) 2019-12-05
KR20190136712A (ko) 2019-12-10
EP3576066B1 (en) 2020-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57327A (zh) 利用近程通信技术可直接与用户终端联动的独立型IoT网关
US10855811B2 (en) Network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20230247388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miniature intelligent sensor
US9792129B2 (en) Network range extender with multi-RF radio support for plurality of network interfaces
TW201722110A (zh) 錯誤恢復方法及應用其之物聯網系統與充電系統
US20160330688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Operable in an Active Mode and in an Idle Mode,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xecuting the Method, and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Operable in an Active Mode and in an Idle Mode
CN110167043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物联网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67140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ost and operative system agnostic management of connected devices through network controlled state alteration
US20130235774A1 (en) Energy-saving mobile node control method using wireless multi-interfaces
CN106341468B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远程唤醒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602760B1 (ko) p2p 연결을 이용한 클라우드 서비스 트래픽의 절감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1909400B1 (ko) 네트워크 트래픽을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5093943A (zh) 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数据处理和后台控制服务方法
US10356236B2 (en)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building-external communication server and a building-internal communication entity
CN204719436U (zh) 能够实现后台控制服务的智能家居系统
EP3110074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terminal, and system
US10051561B2 (en) Methods and nodes for M2M communication
CN112469055A (zh) 设备配网方法、相关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744463A (zh) 专用网络中的数据动态分配方法和相关电子设备
JP2006525729A (ja)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そのコンフィギュレーション管理方法
TWI643518B (zh) 協調器及其控制方法、無線傳感網路的通信系統及方法
TWI737015B (zh) 無線感測網路通信方法
KR10200981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630424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转发器及网关
KR20110016525A (ko) 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과, p2p 서버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