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6407B - 透鏡組合件及可攜式電子元件 - Google Patents

透鏡組合件及可攜式電子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6407B
TWI736407B TW109129703A TW109129703A TWI736407B TW I736407 B TWI736407 B TW I736407B TW 109129703 A TW109129703 A TW 109129703A TW 109129703 A TW109129703 A TW 109129703A TW I736407 B TWI736407 B TW I7364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axis
edge
spac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9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9117A (zh
Inventor
梁召渼
金鎭世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9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9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6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640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透鏡組合件及可攜式電子元件。所述透鏡組合 件包括:多個透鏡,沿光軸彼此間隔開;以及第一間隔件,沿光軸設置於所述多個透鏡中的任意兩個透鏡之間,其中第一間隔件包括:本體部分,包括使光能夠在所述兩個透鏡之間行進的開口;以及延伸部分,自本體部分的一個表面突出且朝向所述兩個透鏡中的一個透鏡延伸,所述一個透鏡是所述兩個透鏡中的任一者,本體部分的所述一個表面與所述一個透鏡間隔開,且延伸部分接觸且支撐所述一個透鏡。

Description

透鏡組合件及可攜式電子元件
本申請案是有關於一種透鏡組合件。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9年8月30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9-0107760號的優先權權益,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的全部揭露內容出於全部目的併入本案供參考。
一段時間以來,在例如智慧型電話等可攜式電子元件中通常提供照相機模組。
照相機模組設置有包括多個透鏡的透鏡組合件,且在透鏡之間設置有維持透鏡之間的預定間距的間隔件(spacer)。
隨著照相機模組及透鏡組合件已小型化,對透鏡之間的間距變化的敏感度增加,且因此需要獲得精確間距的能力。
當製造及組裝包括設置於透鏡之間的間隔件的透鏡組合件時,可能出現製造誤差及/或組裝公差,使得難以獲得透鏡之間的精確間距。
另外,當透鏡中的一些透鏡無意中以傾斜狀態組裝時,傾斜透鏡的光軸與透鏡組合件的光軸不對齊,此導致所捕獲影像的品質劣化,因此需要防止透鏡的傾斜。
此外,為使透鏡組合件小型化,有必要減小間隔件的尺寸,但是當間隔件的尺寸減小時,間隔件的耐久性及可靠性降低。
提供此發明內容是為了以簡化形式介紹下文在實施方式中所進一步闡述的一系列概念。此發明內容並不旨在辨識所主張標的的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亦非旨在用於幫助確定所主張標的的範圍。
在一個一般態樣中,一種透鏡組合件包括:多個透鏡,沿光軸彼此間隔開;以及第一間隔件,沿所述光軸設置於所述多個透鏡中的任意兩個透鏡之間,其中所述第一間隔件可包括:本體部分,包括使光能夠在所述兩個透鏡之間行進的開口;以及延伸部分,自所述本體部分的一個表面突出且朝向所述兩個透鏡中的一個透鏡延伸,所述一個透鏡是所述兩個透鏡中的任一者,所述本體部分的所述一個表面與所述一個透鏡間隔開,且所述延伸部分接觸且支撐所述一個透鏡。
所述延伸部分可包括至少三個突出部,所述至少三個突出部自所述一個表面突出、朝向所述一個透鏡延伸且彼此間隔開,且所述至少三個突出部中的每一者可接觸且支撐所述一個透鏡。
所述延伸部分可包括多個突出部,所述多個突出部自所述一個表面突出、朝向所述一個透鏡延伸且彼此間隔開,所述多個突出部中的每一者在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上的寬度隨著所述多個突出部朝向所述一個透鏡延伸而減小,且所述多個突出部中的每一者的側表面與平行於所述光軸的線之間的角度「a」可滿足條件表達式0.5°≦a≦60°。
所述本體部分可包括:內圓周表面,環繞所述開口;以及外圓周表面,環繞所述本體部分,且所述延伸部分可與所述內圓周表面及所述外圓周表面間隔開。
所述一個透鏡可包括:光學部分,表現出所述第一透鏡的透鏡特性;以及凸緣部分,不表現出所述第一透鏡的所述透鏡特性,且在遠離所述光軸的方向上自所述光學部分的至少部分的邊緣延伸,所述光學部分可包括:第一邊緣與第二邊緣,在第一方向上設置於所述光軸的相對兩側;以及第三邊緣與第四邊緣,在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設置於所述光軸的相對兩側,所述第三邊緣可將所述第一邊緣的第一端連接至所述第二邊緣的第一端,所述第四邊緣可將所述第一邊緣的第二端連接至所述第二邊緣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邊緣與所述第二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可大於所述第三邊緣與所述第四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
所述凸緣部分可包括:第一凸緣部分,自所述光學部分的所述第一邊緣延伸;以及第二凸緣部分,自所述光學部分的所述第二邊緣延伸,且所述延伸部分可接觸且支撐所述第一凸緣部 分及所述第二凸緣部分。
所述本體部分可包括:內圓周表面,環繞所述開口;以及外圓周表面,環繞所述本體部分,且所述內圓周表面與所述外圓周表面可具有不同的形狀。
當在所述光軸的方向上觀察時,所述內圓周表面可具有圓形形狀,且當在所述光軸的所述方向上觀察時,所述外圓周表面可具有非圓形形狀。
所述外圓周表面可包括:第一外表面與第二外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設置於所述光軸的相對兩側;以及第三外表面與第四外表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設置於所述光軸的相對兩側,所述第三外表面可將所述第一外表面的第一端連接至所述第二外表面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外表面可將所述第一外表面的第二端連接至所述第二外表面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外表面與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間的最短距離可大於所述第三外表面與所述第四外表面之間的最短距離。
所述第一外表面與所述內圓周表面之間的距離以及所述第二外表面與所述內圓周表面之間的距離可大於所述第三外表面與所述內圓周表面之間的距離以及所述第四外表面與所述內圓周表面之間的距離。
所述延伸部分可設置於所述第一外表面與所述內圓周表面之間以及所述第二外表面與所述內圓周表面之間。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0.05毫米≦w≦3毫米,其中w 是所述第三外表面與所述內圓周表面之間以及所述第四外表面與所述內圓周表面之間的所述距離。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0.00333<h2/h1<0.667,其中h1是包括所述本體部分及所述延伸部分的所述第一間隔件在所述光軸的方向上的高度,且h2是所述延伸部分在所述光軸的所述方向上的高度。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0.1毫米≦h1≦3毫米及0.01毫米≦h2≦2毫米。
所述透鏡組合件可更包括設置於所述一個透鏡與所述第一間隔件之間的第二間隔件。
所述第二間隔件在所述光軸的方向上的高度可小於所述第一間隔件在所述光軸的所述方向上的高度。
所述第一間隔件與所述第二間隔件可由不同的材料製成。
一種可攜式電子元件可包括包含以上所述的所述一個一般態樣的透鏡組合件的照相機模組。
在另一一般態樣中,一種透鏡組合件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沿光軸與所述第一透鏡間隔開;以及間隔件,沿所述光軸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之間,其中當在所述光軸、與所述光軸相交且垂直於所述光軸的第一軸以及與所述光軸相交且垂直於所述光軸及所述第一軸的第二軸的方向上觀察時,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及所述間隔件中的每一者具有非圓 形形狀,所述第一軸的長度大於所述第二軸的長度,所述間隔件可包括:本體部分,包括使光能夠在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之間行進的開口;以及第一延伸部分,自所述本體部分的一個表面突出且朝向所述第一透鏡延伸,所述本體部分的所述一個表面與所述第一透鏡間隔開,且所述第一延伸部分接觸且支撐所述第一透鏡。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0.00333<h2/h1<0.667,其中h1是包括所述本體部分及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所述間隔件在所述光軸的方向上的高度,且h2是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在所述光軸的所述方向上的高度。
所述間隔件可更包括自所述本體部分的另一表面突出且朝向所述第二透鏡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分,所述另一表面位於所述本體部分的與所述一個表面相對的一側上,所述本體部分的所述另一表面可與所述第二透鏡間隔開,且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可接觸且支撐所述第二透鏡。
一種可攜式電子元件可包括包含以上所述的另一一般態樣的透鏡組合件的照相機模組。
藉由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其他特徵及態樣將顯而易見。
1、2:透鏡組合件
10:光學部分
11:第一邊緣
12:第二邊緣
13:第三邊緣
14:第四邊緣
21:第一側表面
22:第二側表面
23:第三側表面
24:第四側表面
30:凸緣部分
31:第一凸緣部分
32:第二凸緣部分
100:第一透鏡
200:第二透鏡
300:間隔件/第一間隔件
310:第一本體部分
311、331:內圓周表面
312、332:外圓周表面
312a:第一外側表面
312b:第二外側表面
312c:第三外側表面
312d:第四外側表面
313、333:延伸部分
330:第二本體部分
350:開口
400:鏡頭鏡筒
500:第二間隔件
1000:可攜式電子元件
2000:照相機模組
A:部分
a:角度/傾斜角/長軸
b:短軸
h1、h2:高度
w:距離/寬度
圖1是透鏡組合件的實例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2是圖1所示部分A的放大圖。
圖3是透鏡的實例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4是透鏡的實例的示意性平面圖。
圖5及圖6是示出間隔件的實例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7及圖8是示出間隔件的實例的示意性側表面圖。
圖9是示出間隔件的實例的部分的側視圖。
圖10是透鏡組合件的另一實例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11是可攜式電子元件的實例的示意性平面圖。
在所有圖式中且在詳細說明通篇中,相同的參考編號指代相同的組件。圖式可能並非按比例繪製,且為清晰、例示及方便起見,可誇大圖式中的組件的相對尺寸、比例及繪示。
提供以下詳細說明以幫助讀者獲得對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各種改變、潤飾及等效形式將顯而易見。舉例而言,本文中所述的操作順序僅為實例,且不旨在限於本文中所述操作順序,而是如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除必需以特定次序進行的操作以外,亦可有所改變。此外,為提高清晰性及簡潔性,可省略對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功能及構造的說明。
本文中所述特徵可以不同形式實施,且不被理解為限於 本文中所述實例。相反,提供本文中所述的實例僅是為了例示實施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諸多可能方式中的一些,所述方式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
在本文中,應注意關於實例或實施例使用用語「可」(例如,關於實例或實施例可包括或實施什麼)意指存在其中包括或實施此種特徵的至少一個實例或實施例,而所有實例及實施例並非僅限於此。
在說明書通篇中,當例如層、區域或基板等組件被闡述為位於另一組件「上」、「連接至」或「耦合至」另一組件時,所述組件可直接位於所述另一組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所述另一組件,或者可存在介於其間的一或多個其他組件。反之,當一組件被闡述為「直接位於」另一組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另一組件時,則可不存在介於其間的其他組件。
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及/或」包括相關列出項中的任意一項或者相關列出項中的任意兩項或更多項的任意組合。
儘管本文中可能使用例如「第一(first)」、「第二(second)」及「第三(third)」等用語來闡述各種組件,然而該些組件不受該些用語限制。相反,該些用語僅用於區分各個組件。因此,在不背離實例的教示內容的條件下,本文中所述實例中所提及的第一組件亦可被稱為第二組件。
在本文中,為易於說明,可使用例如「上方」、「上部的」、 「下方」及「下部的」等空間相對性用語來闡述圖中所示的一個組件相對於另一組件的關係。此種空間相對性用語旨在除圖中所繪示定向以外亦囊括元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舉例而言,若翻轉圖中的裝置,則被闡述為相對於另一組件位於「上方」或「上部」的組件此時將相對於所述另一組件位於「下方」或「下部」。因此,用語「上方」同時囊括視元件空間定向而定的上方與下方兩種定向。所述元件亦可以其他方式定向(例如,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定向),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性用語要相應地進行解釋。
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闡述各種實例,而並非用於限制本揭露。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則冠詞「一(a、an)」及「所述(the)」旨在亦包括複數形式。用語「包括(comprises)」、「包含(includes)」及「具有(has)」規定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操作、構件、組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數目、操作、構件、組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由於製造技術及/或容差,圖式中所示形狀可能發生變化。因此,本文中所述實例不限於圖式中所示的特定形狀,而是包括在製造期間發生的形狀變化。
如將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顯而易見,本文中所述實例的特徵可以各種方式加以組合。此外,如將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顯而易見,儘管本文中所述實例具有多種配置,然而可能存在其他配置。
圖1是透鏡組合件的實例的示意性剖視圖,圖2是圖1所示部分A的放大圖,圖3是透鏡的實例的示意性立體圖,且圖4是透鏡的實例的示意性平面圖。
參照圖1,透鏡組合件1包括第一透鏡100、第二透鏡200、間隔件300及鏡頭鏡筒400。儘管圖1示出透鏡組合件1僅包括兩個透鏡(即第一透鏡100及第二透鏡200),然而此僅為實例,且本揭露不限於任何特定數目的透鏡。即,除第一透鏡100及第二透鏡200之外,透鏡組合件1可更包括其他透鏡。
第一透鏡100與第二透鏡200在光軸方向上彼此間隔開預定距離。
若透鏡組合件1更包括其他透鏡,則包括第一透鏡100、第二透鏡200及其他透鏡在內的所有透鏡在光軸方向上彼此間隔開預定距離。
間隔件300設置於第一透鏡100與第二透鏡200之間。
間隔件300維持第一透鏡100與第二透鏡200之間的預定距離,且阻擋不必要的光。舉例而言,間隔件300可設置有光吸收層以阻擋不必要的光。光吸收層可為黑色膜或黑色氧化鐵。
間隔件300可由塑膠或金屬製成。
第一透鏡、第二透鏡200及間隔件300設置於鏡頭鏡筒400內部。第一透鏡100與第二透鏡200在鏡頭鏡筒400內部在光軸方向上彼此間隔開預定距離,且間隔件300設置於第一透鏡100與第二透鏡200之間。鏡頭鏡筒400可具有中空圓柱形狀。
若透鏡組合件1更包括其他透鏡,則包括第一透鏡100、第二透鏡200及其他透鏡在內的所有透鏡以及間隔件300設置於鏡頭鏡筒400中,且所有所述透鏡在鏡頭鏡筒400內部在光軸方向上彼此間隔開預定距離。
當在光軸方向上觀察時,第一透鏡100及第二透鏡200具有非圓形形狀。
若透鏡組合件1更包括其他透鏡,則當在光軸方向上觀察時,第一透鏡100及第二透鏡200可具有非圓形形狀,且當在光軸方向上觀察時,其他透鏡可具有圓形形狀。作為另一選擇,當在光軸方向上觀察時,其他透鏡亦可具有非圓形形狀。
塑膠注入模製透鏡(plastic injection-molded lens)具有非圓形形狀此一陳述意指塑膠注入模製透鏡的除塑膠注入模製透鏡的澆口(gate)之外的部分具有非圓形形狀。換言之,若塑膠注入模製透鏡的唯一具有非圓形形狀的部分是塑膠注入模製透鏡的澆口,則塑膠注入模製透鏡不具有如本申請案中所定義的非圓形形狀。
具有非圓形形狀的第一透鏡100及第二透鏡200具有四個側表面,且所述四個側表面中的兩者彼此面對且具有相同的形狀。
參照圖3,當在光軸方向上觀察第一透鏡100時,第一透鏡100的第一側表面21及第二側表面22具有弧形形狀,且第一透鏡100的第三側表面23及第四側表面24具有實質上直的形 狀。儘管圖式中未示出,然而第一側表面21或第二側表面22上可形成有澆口,所述澆口是樹脂材料經由其被注入至模具中以形成第一透鏡100的通道。
第三側表面23及第四側表面24將第一側表面21與第二側表面22彼此連接。另外,第三側表面23與第四側表面24關於光軸對稱,且彼此平行。
當在光軸方向上觀察時,第一透鏡100及第二透鏡200可具有非圓形形狀。在下文中,為便於說明,將僅闡述第一透鏡100。
參照圖3及圖4,第一透鏡100包括光學部分10及凸緣部分30。
光學部分10是第一透鏡100的其中第一透鏡100表現出第一透鏡100的透鏡特性的部分。舉例而言,自對象反射的光可在穿過光學部分10的同時被折射。
光學部分10可具有折射力(refractive power),且可具有非球面表面。
凸緣部分30是用於將第一透鏡100附接至另一組件(例如,附接至鏡頭鏡筒400或間隔件300)的部分。第一透鏡100在凸緣部分30中不表現出第一透鏡100的透鏡特性。
凸緣部分30自光學部分10的至少部分的周邊延伸,且可與光學部分10一體地形成。
光學部分10及凸緣部分30具有非圓形形狀。舉例而言, 當在光軸方向上觀察時,光學部分10及凸緣部分30具有非圓形形狀。作為另一選擇,當在光軸方向上觀察時,光學部分10可具有圓形形狀,且當在光軸方向上觀察時,凸緣部分30可具有非圓形形狀。
光學部分10包括第一邊緣11、第二邊緣12、第三邊緣13及第四邊緣14,且第一邊緣11與第二邊緣12被定位成彼此面對,且第三邊緣13與第四邊緣14被定位成彼此面對。
第三邊緣13及第四邊緣14將第一邊緣11與第二邊緣12彼此連接。
當在光軸方向上觀察時,第一邊緣11及第二邊緣12具有弧形形狀,且第三邊緣13及第四邊緣14具有實質上直的形狀。第三邊緣13與第四邊緣14關於光軸對稱,且彼此平行。
光學部分10具有長軸(a)及短軸(b)。舉例而言,當在光軸方向上觀察光學部分時,在穿過光軸的同時將第三邊緣13與第四邊緣14彼此連接的最短線段是短軸(b),且在穿過光軸的同時將第一邊緣11與第二邊緣12彼此連接且垂直於短軸(b)的線段是長軸(a)。
光學部分10的長軸(a)的長度較光學部分10的短軸(b)的長度長。
凸緣部分30包括第一凸緣部分31及第二凸緣部分32。第一凸緣部分31遠離光學部分10的第一邊緣11延伸,且第二凸緣部分32遠離光學部分10的第二邊緣12延伸。
光學部分10的第一邊緣11鄰近第一凸緣部分31,且光學部分10的第二邊緣12鄰近第二凸緣部分32。
光學部分10的第三邊緣13不鄰近凸緣部分30的任何部分,且光學部分10的第四邊緣14不鄰近凸緣部分30的任何部分。
第一透鏡100由塑膠材料製成,且是在注入模製操作中形成。第一透鏡100的第三邊緣13及第四邊緣14不是藉由在注入模製操作之後切掉透鏡的一部分而形成,而是在注入模製操作中被形成為具有實質上直的形狀。
當在注入模製操作中形成透鏡之後,所述透鏡的部分被切掉時,所述透鏡可能由於施加至所述透鏡的切割力而變形,且因此所述透鏡的光學效能可能改變。
然而,由於第一透鏡100在注入模製操作期間被形成為具有非圓形形狀,因此在可減小第一透鏡100的尺寸的同時可確保第一透鏡100的光學效能。
圖5及圖6是示出間隔件的實例的示意性立體圖,且圖7及圖8是示出間隔件的實例的示意性側表面圖。
第一透鏡100與第二透鏡200之間設置有間隔件300。
間隔件300包括彼此連接的第一本體部分310與第二本體部分330。第一本體部分310面對第一透鏡100,且第二本體部分330面對第二透鏡200。
間隔件300具有供光從中穿過的開口350。開口350由 第一本體部分310的內圓周表面311及第二本體部分330的內圓周表面331形成。即,由第一本體部分310的內圓周表面311及第二本體部分330的內圓周表面331環繞的空間是開口350。
當在光軸方向上觀察時,第一本體部分310的內圓周表面311及第二本體部分330的內圓周表面331是圓形的。然而,當在光軸方向上觀察時,第一本體部分310的外圓周表面312及第二本體部分330的外圓周表面332是非圓形的。因此,內圓周表面311及331的形狀不同於外圓周表面312及332的形狀。
第一本體部分310的外圓周表面312的形狀可對應於第一透鏡100的形狀。舉例而言,第一本體部分310的外圓周表面312包括對應於第一透鏡100的第一側表面21的第一外側表面312a、對應於第一透鏡100的第二側表面22的第二外側表面312b、對應於第一透鏡100的第三側表面23的第三外側表面312c以及對應於第一透鏡100的第四側表面24的第四外側表面312d。
第一外側表面312a與第二外側表面312b彼此面對且具有相反的形狀,且第三外側表面312c與第四外側表面312d彼此面對且具有相同的形狀。
當在光軸方向上觀察時,第一外側表面312a及第二外側表面312b具有弧形形狀,且第三外側表面312c及第四外側表面312d具有實質上直的形狀。
第三外側表面312c及第四外側表面312d將第一外側表面312a與第二外側表面312b彼此連接。
另外,第三外側表面312c與第四外側表面312d關於光軸對稱,且彼此平行。
除第二本體部分330的外徑小於第一本體部分310的外徑之外,第二本體部分330可具有與第一本體部分310大體上相同的形狀。即,第二本體部分330的外圓周表面332的形狀可對應於第一本體部分310的外圓周表面312的形狀。
間隔件300的面對第一透鏡100的表面並非整個與第一透鏡100接觸,而是其僅一部分與第一透鏡100接觸。
為此,第一本體部分310上形成有延伸部分313。舉例而言,延伸部分313自第一本體部分310的一個表面突出,且朝向第一透鏡100延伸。
延伸部分313包括彼此間隔開的多個突出部。舉例而言,延伸部分313包括至少三個突出部。
第一本體部分310與第一透鏡100間隔開預定距離,且延伸部分313被配置成接觸且支撐第一透鏡100。
具體而言,延伸部分313接觸且支撐第一透鏡100的凸緣部分30。當延伸部分313包括三個突出部時,一個突出部接觸且支撐第一凸緣部分31,且其他兩個突出部接觸且支撐第二凸緣部分32。作為另一選擇,兩個突出部接觸且支撐第一凸緣部分31,且另一突出部接觸且支撐第二凸緣部分32。
當延伸部分313包括四個突出部時,兩個突出部接觸且支撐第一凸緣部分31,且其他兩個突出部接觸且支撐第二凸緣部 分32。
延伸部分313自第一本體部分310的一個表面突出,且與第一本體部分310的內圓周表面311及外圓周表面312間隔開。
由於在製造及組裝間隔件300的過程中出現的製造誤差及/或組裝公差,可能難以在第一透鏡100與第二透鏡200之間獲得精確的預定距離。
間隔件300與第一透鏡100之間的接觸表面越大,則製造誤差及/或組裝公差對第一透鏡100與第二透鏡200之間的距離的影響越大。
然而,由於間隔件300僅藉由延伸部分313接觸第一透鏡100,因此僅需要將接觸第一透鏡100的延伸部分313的表面製成為平坦的且垂直於光軸,以使得能夠在第一透鏡100與第二透鏡200之間獲得精確的距離,且防止第一透鏡100以傾斜狀態組裝。
此外,由於間隔件300的僅一部分接觸且支撐第一透鏡100,因此間隔件300的其餘部分在光軸方向上的高度可減小。
因此,透鏡組合件1使得能夠在減小間隔件300的整體尺寸的同時在第一透鏡100與第二透鏡200之間獲得精確的距離。
此外,如圖8中所示,第二本體部分330的一個表面上亦可設置有延伸部分333。
即,間隔件300的面對第二透鏡200的表面並非整個與 第二透鏡200接觸,而是其僅一部分與第二透鏡200接觸。
為此,第二本體部分330上形成有延伸部分333。舉例而言,延伸部分333自第二本體部分330的一個表面突出,且朝向第二透鏡200延伸。
延伸部分333包括彼此間隔開的多個突出部。作為實例,延伸部分333包括至少三個突出部。
第二本體部分330與第二透鏡200間隔開預定距離,且延伸部分333被配置成接觸且支撐第二透鏡200。
圖9是示出間隔件的實例的部分的側表面圖。
參照圖9,間隔件300被形成為使得第一本體部分310的外圓周表面312的至少部分與第一本體部分310的內圓周表面311的至少部分相對於彼此傾斜。
舉例而言,外圓周表面312的第三外側表面312c與內圓周表面311相對於彼此在相反的方向上傾斜,使得第三外側表面312c與內圓周表面311在其接近第一本體部分310的上面形成有延伸部分313的表面時變得彼此更靠近。
若外圓周表面312相對於平行於光軸的線的傾斜角及內圓周表面311相對於平行於光軸的線的傾斜角中的每一者是「a」,則「a」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1。
0.5°≦a≦60° (條件表達式1)
隨著突出部遠離第一本體部分310的表面延伸,延伸部分313的每一突出部的寬度可減小。舉例而言,突出部的側表面 可相對於平行於光軸的線傾斜。
延伸部分313的突出部的側表面相對於平行於光軸的線的傾斜角亦可滿足條件表達式1。
間隔件300在光軸方向上具有高度h1,且延伸部分313在光軸方向上具有高度h2。
間隔件300的高度h1是包括自第一本體部分310的表面突出的延伸部分313的高度h2的高度。
延伸部分313的高度h2對間隔件300的高度h1的比率h2/h1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2。
0.00333<h2/h1<0.667 (條件表達式2)
此外,以毫米為單位的間隔件300的高度h1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3,且以毫米為單位的延伸部分313的高度h2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4。
0.1毫米≦h1≦3毫米 (條件表達式3)
0.01毫米≦h2≦2毫米 (條件表達式4)
在間隔件300中,外圓周表面312與內圓周表面311之間的距離(以下稱為間隔件300的寬度w)可沿內圓周表面311的圓周方向變化。
舉例而言,間隔件300具有最大寬度wmax及最小寬度wmin。
最大寬度wmax是第一外側表面312a或第二外側表面312b與內圓周表面311之間的寬度,且最小寬度wmin是第三外 側表面312c或第四外側表面312d與內圓周表面311之間的寬度。
以毫米為單位的間隔件300的最小寬度wmin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5。
0.05毫米≦w≦3毫米 (條件表達式5)
圖10是透鏡組合件的另一實例的示意性剖視圖。
參照圖10,除第一透鏡100與第一間隔件300之間進一步設置有第二間隔件500之外,透鏡組合件2與圖1所示透鏡組合件1相同。
第一間隔件300與以上參照圖1至圖9闡述的間隔件300相同。
參照圖10,第二間隔件500設置於第一透鏡100與第一間隔件300之間。
因此,第一間隔件300藉由第二間隔件500間接支撐第一透鏡100。
第二間隔件500在光軸方向上的高度小於第一間隔件300在光軸方向上的高度。
第一間隔件300與第二間隔件500由不同的材料製成。舉例而言,第一間隔件300由塑膠或金屬材料製成,且第二間隔件500由膜材料(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膜)製成。
圖11是配備有照相機模組的可攜式電子元件的實例的示意性平面圖。
參照圖11,可攜式電子元件1000在可攜式電子元件1000的後表面上配備有照相機模組2000。可攜式電子元件1000可為配備有照相機模組的任何可攜式電子元件,例如行動通訊終端、智慧型電話或平板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
儘管圖11示出可攜式電子元件1000配備有一個照相機模組2000,然而此僅為實例,且可攜式電子元件1000可配備有二、三、四或更多個照相機模組。照相機模組可具有不同的成像特性,例如不同的焦距、不同的視角及不同的畫素數目。
儘管圖11示出照相機模組2000位於可攜式電子元件1000的後表面上,然而此僅為實例,且可攜式電子元件1000亦可在可攜式電子元件的前表面上配備有照相機模組。
照相機模組2000包括透鏡組合件,所述透鏡組合件可為上述透鏡組合件1或透鏡組合件2。
在上述實例中,透鏡組合件能夠準確地維持透鏡之間的距離,藉此改善透鏡組合件的耐久性及可靠性。
儘管本揭露包括具體實例,然而將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顯而易見,在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可對該些實例作出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本文中所闡述的實例欲被視為僅為闡述性的,而非用於限制目的。對每一實例中的特徵或態樣的說明欲被視為適用於其他實例中的相似特徵或態樣。若所闡述的技術被以不同的次序執行,及/或若所闡述的系統、架構、裝置或電路中的組件被以不同的方式組合 及/或被其他組件或其等效物替換或補充,則可達成適合的結果。因此,本揭露的範圍不由詳細說明界定,而是由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界定,且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及其等效範圍內的所有變型均欲被理解為包括於本揭露中。
1:透鏡組合件
100:第一透鏡
200:第二透鏡
300:間隔件/第一間隔件
400:鏡頭鏡筒
A:部分

Claims (21)

  1. 一種透鏡組合件,包括:多個透鏡,沿光軸彼此間隔開;以及第一間隔件,沿所述光軸設置於所述多個透鏡中的任意兩個透鏡之間,其中所述第一間隔件包括:本體部分,包括使光能夠在所述兩個透鏡之間行進的開口;以及延伸部分,自所述本體部分的一個表面突出且朝向所述兩個透鏡中的一個透鏡延伸,所述一個透鏡是所述兩個透鏡中的任一者,所述本體部分的所述一個表面與所述一個透鏡間隔開,且所述延伸部分接觸且支撐所述一個透鏡;且其中所述一個透鏡包括:光學部分,表現出所述一個透鏡的透鏡特性;以及凸緣部分,不表現出所述一個透鏡的所述透鏡特性,且在遠離所述光軸的方向上自所述光學部分的至少部分的邊緣延伸,所述光學部分包括:第一邊緣與第二邊緣,在第一方向上設置於所述光軸的相對兩側;以及第三邊緣與第四邊緣,在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設置於所述光軸的相對兩側, 所述第三邊緣將所述第一邊緣的第一端連接至所述第二邊緣的第一端,所述第四邊緣將所述第一邊緣的第二端連接至所述第二邊緣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邊緣與所述第二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大於所述第三邊緣與所述第四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鏡組合件,其中所述延伸部分包括至少三個突出部,所述至少三個突出部自所述一個表面突出、朝向所述一個透鏡延伸且彼此間隔開,且所述至少三個突出部中的每一者接觸且支撐所述一個透鏡。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鏡組合件,其中所述延伸部分包括多個突出部,所述多個突出部自所述一個表面突出、朝向所述一個透鏡延伸且彼此間隔開,所述多個突出部中的每一者在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上的寬度隨著所述多個突出部朝向所述一個透鏡延伸而減小,且所述多個突出部中的每一者的側表面與平行於所述光軸的線之間的角度「a」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0.5°≦a≦60°。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鏡組合件,其中所述本體部分包括:內圓周表面,環繞所述開口;以及外圓周表面,環繞所述本體部分,且 所述延伸部分與所述內圓周表面及所述外圓周表面間隔開。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鏡組合件,其中所述凸緣部分包括:第一凸緣部分,自所述光學部分的所述第一邊緣延伸;以及第二凸緣部分,自所述光學部分的所述第二邊緣延伸,且所述延伸部分接觸且支撐所述第一凸緣部分及所述第二凸緣部分。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鏡組合件,其中所述本體部分包括:內圓周表面,環繞所述開口;以及外圓周表面,環繞所述本體部分,且所述內圓周表面與所述外圓周表面具有不同的形狀。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透鏡組合件,其中當在所述光軸的方向上觀察時,所述內圓周表面具有圓形形狀,且當在所述光軸的所述方向上觀察時,所述外圓周表面具有非圓形形狀。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透鏡組合件,其中所述外圓周表面包括:第一外表面與第二外表面,在第一方向上設置於所述光軸的相對兩側;以及第三外表面與第四外表面,在第二方向上設置於所述光軸的相對兩側, 所述第三外表面將所述第一外表面的第一端連接至所述第二外表面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外表面將所述第一外表面的第二端連接至所述第二外表面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外表面與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間的最短距離大於所述第三外表面與所述第四外表面之間的最短距離。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透鏡組合件,其中所述第一外表面與所述內圓周表面之間的距離以及所述第二外表面與所述內圓周表面之間的距離大於所述第三外表面與所述內圓周表面之間的距離以及所述第四外表面與所述內圓周表面之間的距離。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透鏡組合件,其中所述延伸部分設置於所述第一外表面與所述內圓周表面之間以及所述第二外表面與所述內圓周表面之間。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透鏡組合件,其中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0.05毫米≦w≦3毫米,其中w是所述第三外表面與所述內圓周表面之間以及所述第四外表面與所述內圓周表面之間的距離。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鏡組合件,其中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0.00333<h2/h1<0.667,其中h1是包括所述本體部分及所述延伸部分的所述第一間 隔件在所述光軸的方向上的高度,且h2是所述延伸部分在所述光軸的所述方向上的高度。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透鏡組合件,其中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0.1毫米≦h1≦3毫米,且0.01毫米≦h2≦2毫米。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鏡組合件,更包括設置於所述一個透鏡與所述第一間隔件之間的第二間隔件。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透鏡組合件,其中所述第二間隔件在所述光軸的方向上的高度小於所述第一間隔件在所述光軸的所述方向上的高度。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透鏡組合件,其中所述第一間隔件與所述第二間隔件由不同的材料製成。
  17. 一種可攜式電子元件,包括包含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鏡組合件的照相機模組。
  18. 一種透鏡組合件,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沿光軸與所述第一透鏡間隔開;以及間隔件,沿所述光軸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之間,其中當在所述光軸、與所述光軸相交且垂直於所述光軸的第一軸以及與所述光軸相交且垂直於所述光軸及所述第一軸的第二 軸的方向上觀察時,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及所述間隔件中的每一者具有非圓形形狀,所述第一軸的長度大於所述第二軸的長度,所述間隔件包括:本體部分,包括使光能夠在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之間行進的開口;以及第一延伸部分,自所述本體部分的一個表面突出且朝向所述第一透鏡延伸,所述本體部分的所述一個表面與所述第一透鏡間隔開,且所述第一延伸部分接觸且支撐所述第一透鏡。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透鏡組合件,其中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0.00333<h2/h1<0.667,其中h1是包括所述本體部分及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的所述間隔件在所述光軸的方向上的高度,且h2是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在所述光軸的所述方向上的高度。
  20.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透鏡組合件,其中所述間隔件更包括自所述本體部分的另一表面突出且朝向所述第二透鏡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分,所述另一表面位於所述本體部分的與所述一個表面相對的一側上,所述本體部分的所述另一表面與所述第二透鏡間隔開,且所述第二延伸部分接觸且支撐所述第二透鏡。
  21. 一種可攜式電子元件,包括包含如請求項18所述的透鏡組合件的照相機模組。
TW109129703A 2019-08-30 2020-08-31 透鏡組合件及可攜式電子元件 TWI7364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07760 2019-08-30
KR20190107760 2019-08-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9117A TW202109117A (zh) 2021-03-01
TWI736407B true TWI736407B (zh) 2021-08-11

Family

ID=74679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9703A TWI736407B (zh) 2019-08-30 2020-08-31 透鏡組合件及可攜式電子元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4029B2 (zh)
KR (2) KR102534260B1 (zh)
CN (2) CN112526694B (zh)
TW (1) TWI7364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34260B1 (ko) * 2019-08-30 2023-05-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조립체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35525A (en) * 2007-12-19 2009-08-16 Heptagon Oy Spacer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pacer element
TWM479421U (zh) * 2013-12-04 2014-06-0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鏡頭
US9016876B2 (en) * 2011-06-07 2015-04-28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ens module having light-shielding spacer
TW201602665A (zh) * 2014-06-17 2016-01-16 豪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凹形間隔件晶圓孔洞及形成於其中之晶圓級光學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5660A (en) * 1996-04-30 2000-06-13 Minolta Co., Ltd. Noncircular lens positioning structure and its method
JP3954332B2 (ja) 2000-07-17 2007-08-08 株式会社東芝 光学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4771031B2 (ja) * 2001-02-20 2011-09-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成形レンズ、成形レンズ金型、成形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1196601B (zh) * 2006-12-08 2010-07-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KR100973005B1 (ko) * 2008-08-04 2010-07-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US9465187B2 (en) * 2010-11-15 2016-10-11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MEMS Thermal despace compens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13228610A (ja) * 2012-04-26 2013-11-07 Panasonic Corp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3852851A (zh) 2012-12-06 2014-06-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
KR20140136726A (ko) 2013-05-21 2014-12-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모듈용 렌즈유닛
KR20150092458A (ko) 2014-02-05 2015-08-1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CN105093467B (zh) 2014-05-09 2018-01-0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具有调校倾斜度的凸台的镜头
US9341813B1 (en) * 2014-11-19 2016-05-1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KR20160068508A (ko) 2014-12-05 2016-06-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JP6564936B2 (ja) * 2016-03-23 2019-08-21 ナンチャン オー−フィルム オプティカル−エレクトロニック 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6944283B2 (ja) * 2017-06-27 2021-10-0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KR102108199B1 (ko) 2017-12-12 2020-05-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108200B1 (ko) 2017-12-12 2020-05-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US10996421B2 (en) 2017-12-12 2021-05-0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assembly and camera module
US10473880B2 (en) 2017-12-12 2019-11-1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lens assembly
CN207965293U (zh) 2018-02-01 2018-10-1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KR102534260B1 (ko) * 2019-08-30 2023-05-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조립체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35525A (en) * 2007-12-19 2009-08-16 Heptagon Oy Spacer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pacer element
US9016876B2 (en) * 2011-06-07 2015-04-28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ens module having light-shielding spacer
TWM479421U (zh) * 2013-12-04 2014-06-0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鏡頭
TW201602665A (zh) * 2014-06-17 2016-01-16 豪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凹形間隔件晶圓孔洞及形成於其中之晶圓級光學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05654U (zh) 2021-04-06
CN112526694A (zh) 2021-03-19
KR20230074084A (ko) 2023-05-26
US20210063675A1 (en) 2021-03-04
KR20210027195A (ko) 2021-03-10
TW202109117A (zh) 2021-03-01
CN112526694B (zh) 2023-12-29
US11934029B2 (en) 2024-03-19
KR102534260B1 (ko) 2023-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6421B2 (en) Lens assembly and camera module
US10656377B2 (en) Imaging lens set with plastic lens element,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444585B1 (ko) 렌즈 모듈
US7755857B2 (en) Lens module
US11327270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lens assembly
KR102426205B1 (ko) 렌즈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US11703655B2 (en) Lens assembly
TW202307510A (zh) 光學成像系統
CN213659063U (zh) 镜头组件
TWI736407B (zh) 透鏡組合件及可攜式電子元件
US11762164B2 (en) Lens and lens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40184079A1 (en) Lens assembly
US20130044253A1 (en) Optical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same
KR20190005571A (ko)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렌즈 모듈
CN113433770B (zh) 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KR20220029924A (ko) 카메라 모듈
CN214409532U (zh) 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US20200409017A1 (en) Lens module
CN220367434U (zh) 透镜和透镜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