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4887B - 方法、系統及設備 - Google Patents

方法、系統及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4887B
TWI734887B TW107100077A TW107100077A TWI734887B TW I734887 B TWI734887 B TW I734887B TW 107100077 A TW107100077 A TW 107100077A TW 107100077 A TW107100077 A TW 107100077A TW I734887 B TWI734887 B TW I7348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ams
target cell
user device
cell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0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2606A (zh
Inventor
提摩 寇斯基拉
薩姆立海基 圖提南
貝諾斯特皮爾 西伯爾
茱荷米可歐斯卡利 皮斯卡南
Original Assignee
芬蘭商諾基亞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777762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734887(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芬蘭商諾基亞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芬蘭商諾基亞科技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2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2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4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488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7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access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49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im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方法,其中提供關於一目標小區之一個以上的目標波束之交遞資訊。該等目標波束之波束品質係與該目標小區之一個以上的其他波束之波束品質一起被判定。與該等目標波束關聯的專用上行鏈路資源及共用上行鏈路資源係與該等其他波束關聯。根據待使用之該等目標波束與其他波束的該波束品質判定是否要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Description

方法、系統及設備
本發明係關於在使用傳輸之波束成行及/或接收波束之情境中之方法、系統及設備,尤其是不完全僅是關於交遞情境。
一種通信系統可視為藉由提供通信路經中所涉各實體間載波得以達成兩個以上實體如使用者終端、基地台/存取點及/或其他節點間的通信會話之設施。可例如藉由通信網路及一個以上相容通信裝置提供通信系統。通信會話可包括例如用於攜載通信如語音、電子郵件(email)、文字訊息、多媒體及/或內容資料等之資料通信。所提供之非限制性服務示例包括雙向或多向傳呼、資料通信或多媒體服務及對資料網路系統如網際網路之存取。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在至少兩個台間之至少一部分通信會話係透過無線鏈路進行。
使用者可藉由適當的通信裝置或終端存取通信系統。使用者之通信裝置通常稱之為使用者設備(UE)或使用者裝置。通信裝置具有使能通信之適當信號接收 與發送設備,例如始能存取通信網路或直接與其他使用者通信。通信裝置可存取由一台或存取點提供之載波,並發送及/或接收載波上的通信。
通信系統及相關裝置一般係依照一給定標準或規範操作,其中律定了允許系統相關聯之各實體可做什麼及如何得以達成。一般亦應定義連接用之通信協定及/或參數。一通信系統示例係UTRAN(3G無線電)。嘗試解決與容量需求增加關聯之示例係一已知為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長期演進(LTE)之架構。另一示例通信系統係所謂的5G無線電存取技術。已利用波束成行技術提出5G無線電存取技術及LTE-A(長期演進-先進)演進。
在採用波束成形之情境中,可能出現關於交遞的議題,例如因在無線電環境中的相當快速變化所致。
依照一態樣,提供一種方法,其包括:在一使用者裝置處接收交遞資訊,該交遞資訊包括關於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之資訊,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係一目標小區之目標波束;判定與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與該目標小區之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關聯的波束品質,該等第二波束係不同於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與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關聯的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以及共用上行鏈路資源係與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關聯;且取決於該經判定波束品質,使用該目標小區之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或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要啟動對 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判定該使用者裝置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可包括判定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是否將被使用。
該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要啟動進行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可包括比較該經判定波束品質與至少一個臨限值。
僅在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高於該至少一個臨限值之一第一臨限值時,該使用者裝置可使用該目標小區之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啟動進行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要啟動進行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可包括比較該經判定波束品質與至少一個臨限值。
僅在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高於該至少一個臨限值之一第一臨限值時,該使用者裝置可使用該目標小區之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啟動進行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至少一個臨限值可係一固定值與一可變值中之一者。
僅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高於該至少一個臨限值之一第二臨限值時,該使用者裝置可使用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第二臨限值可相依於該第一臨限值。
該第二臨限值可高於該第一臨限值。
該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要使用該目標小區之一個以上的波束啟動進行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可相依於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之經判定波束品質與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之經判定波束品質。
若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高於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則該使用者裝置可使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僅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較該目標小區之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大一第一偏移量時,該使用者裝置可使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當判定該使用者裝置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且在一第一時間週期內尚未自該目標小區接收到一個別回應訊息時,該方法可包括藉由該使用者裝置與一來源小區通信。
該交遞資訊可包括關於複數個第一波束之資訊,且該方法可包括使用用於該等第一波束之一者以上之優先權資訊判定該等第一波束中的哪一個或哪幾個將被由該使用者裝置使用來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交遞資訊可包括關於複數個第一波束之資訊,且該方法可包括使用用於該等第一波束之一者以上之時間資訊判定該等第一波束中的哪一個或哪幾個將被由該使用者裝置使用來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方法可包括使用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啟 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方法可包括使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等專用上行鏈路資源可係無競爭的隨機存取資源。
該共用上行鏈路資源可係基於競爭的隨機存取資源。
依照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在一使用者裝置中之設備,其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與至少一個記憶體,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包含用於一個以上的程式之電腦碼,該至少一個記憶體與經組態之該電腦碼併同該至少一處理器使得該設備至少進行:接收交遞資訊,該交遞資訊包括關於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之資訊,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係一目標小區之目標波束;判定與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及該目標小區之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關聯之波束品質,該等第二波束係不同於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係與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關聯,且共用上行鏈路資源係與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關聯;且取決於該經判定波束品質,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要使用該目標小區之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或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可與經組態之該電腦碼併同該至少一處理器使得以使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至少一個記憶體與經組態之該電腦碼併同 該至少一處理器使得以比較該經判定波束品質與至少一個臨限值。
僅在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高於該至少一個臨限值之一第一臨限值時,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可與經組態之該電腦碼併同該至少一處理器使得該使用者裝置使用該目標小區之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啟動進行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至少一個臨限值可係一固定值與一可變值中之一者。
僅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高於該至少一個臨限值之一第二臨限值時,該使用者裝置可使用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第二臨限值可相依於該第一臨限值。
該第二臨限值可高於該第一臨限值。
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可與經組態之該電腦碼併同該至少一處理器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要啟動進行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相依於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之經判定波束品質與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之經判定波束品質。
若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高於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則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可與經組態之該電腦碼併同該至少一處理器使得該使用者裝置使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僅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 品質較該目標小區之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大一第一偏移量時,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可與經組態之該電腦碼併同該至少一處理器使得該使用者裝置可使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當判定該使用者裝置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且在一第一時間週期內尚未自該目標小區接收到一個別回應訊息時,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可與經組態之該電腦碼併同該至少一處理器使得該使用者裝置與一來源小區通信。
該交遞資訊可包括關於複數個第一波束之資訊,且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可與經組態之該電腦碼併同該至少一處理器,以使用用於該等第一波束之一者以上之優先權資訊判定該等第一波束中的哪一個或哪幾個將被由該使用者裝置使用來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交遞資訊可包括關於複數個第一波束之資訊,且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可與經組態之該電腦碼併同該至少一處理器,以使用用於該等第一波束之一者以上之時間資訊判定該等第一波束中的哪一個或哪幾個將被由該使用者裝置使用來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可與經組態之該電腦碼併同該至少一處理使用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可與經組態之該電腦碼併同該至少一處理使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啟動對該目 標小區之連接。
該等專用上行鏈路資源可係無競爭的隨機存取資源。
該共用上行鏈路資源可係基於競爭的隨機存取資源。
依照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在一使用者裝置中之設備,其包括:用於接收交遞資訊之機制,該交遞資訊包括關於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之資訊,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係一目標小區之目標波束;用於判定與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及該目標小區之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關聯之波束品質之機制,該等第二波束係不同於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係與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關聯,且共用上行鏈路資源係與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關聯;及用於取決於該經判定波束品質,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要使用該目標小區之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或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之機制。
用於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之該判定機制可用於判定是否使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
用於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之該判定機制可用於比較該經判定波束品質與至少一個臨限值。
僅在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高於該至少一個臨限值之一第一臨限值時,用於判 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之該判定機制可用於判定該使用者裝置使用該目標小區之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啟動進行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至少一個臨限值可係一固定值與一可變值中之一者。
僅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高於該至少一個臨限值之一第二臨限值時,用於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之該判定機制可用於判定是否使用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第二臨限值可相依於該第一臨限值。
該第二臨限值可高於該第一臨限值。
用於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之該判定機制可用於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要啟動進行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相依於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之經判定波束品質與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之經判定波束品質。
若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高於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則用於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之該判定機制可用於判定該使用者裝置使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僅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較該目標小區之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大一第一偏移量時,用於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 否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之該判定機制可用於判定使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設備可包括當判定該使用者裝置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且在一第一時間週期內尚未自該目標小區接收到一個別回應訊息時,使得該使用者裝置與一來源小區通信之機制。
該交遞資訊可包括關於複數個第一波束之資訊,且用於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啟動連接之該判定機制可使用用於該等第一波束之一者以上之優先權資訊判定該等第一波束中的哪一個或哪幾個將被由該使用者裝置使用來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交遞資訊可包括關於複數個第一波束之資訊,且用於判定該使用者裝置是否啟動連接之該判定機制可使用用於該等第一波束之一者以上之時間資訊判定該等第一波束中的哪一個或哪幾個將被由該使用者裝置使用來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該設備可包括用於使用該一個以上的第一波束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之機制。
該設備可包括用於使用該一個以上的第二波束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之機制。
該等專用上行鏈路資源可係無競爭的隨機存取資源。
該共用上行鏈路資源可係基於競爭的隨機存取資源。
一可提供一電腦程式包括程式碼意謂經調適 以施行該(該等)方法。可藉由載波媒體儲存及/或嵌入電腦程式。可於暫態電腦程式攜載媒體上提供電腦程式。
以上以描述許多不同實施例。應理解可由上述實施例之任兩個以上之組合提供進一步實施例。
在以下實施方式與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亦有描述各種其他態樣及進一步實施例。
S1‧‧‧步驟
S2‧‧‧步驟
S3‧‧‧步驟
S4‧‧‧步驟
S5‧‧‧步驟
S6‧‧‧步驟
S7‧‧‧步驟
S8‧‧‧步驟
S9‧‧‧步驟
10‧‧‧使用者設備
22‧‧‧致動器按鈕
23‧‧‧無線電方塊
24‧‧‧顯示螢幕
25‧‧‧處理器
26‧‧‧資料處理實體
27‧‧‧電路板
28‧‧‧記憶體
29‧‧‧記憶體
30‧‧‧控制設備
31‧‧‧記憶體
32‧‧‧資料處理單元
33‧‧‧資料處理單元
34‧‧‧輸入/輸出介面
50‧‧‧使用者裝置
60‧‧‧來源小區
62‧‧‧目標小區
400‧‧‧步驟
402‧‧‧步驟
404‧‧‧步驟
406‧‧‧步驟
408‧‧‧步驟
410‧‧‧步驟
412‧‧‧步驟
414‧‧‧步驟
第1圖顯示波束掃描概念。
第2圖顯示波束特定RACH資源之闡釋。
第3圖顯示具波束報告之交遞傳訊示例。
第4圖顯示在一使用者裝置中實施之方法步驟。
第5圖顯示依照一些實施例之控制設備簡圖。
第6圖顯示可能的通信裝置簡圖。
下文參考可經由無線蜂巢式系統通信之行動通信裝置及服務此類行動通信裝置之行動通信系統解釋某些示例實施例。在詳細解釋示例實施例前,將參考第5及6圖簡要解釋無線通信系統、其存取系統及行動通信裝置之某些一般原理,以幫助了解突顯所述示例之技術。
可經由提供無線電存取系統之存取點之基地台或類似的無線發射機及/或接收機節點提供如第6圖所示通信裝置10或終端無線存取。
存取點如基地台可在給定時間提供指向通信 裝置10方向之至少一個天線波束。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波束可自一個以上的存取點指向通信裝置。天線波束可由存取點之天線陣列之適當元件提供。例如存取點(AP)與使用者設備(UE)間存取鏈路可由主動天線陣列提供。此類陣列可動態形成及操縱窄的傳輸/接收波束,且因而服務UE並追蹤其位置。此已知為使用者設備特定波束成形。主動天線陣列可用於存取點及使用者裝置兩者,以進一步增強波束成性的可能性。每一存取點及/或天線陣列可提供不只一個波束。
存取點及因而通過該處的通信通常係受控於至少一個適當的控制器設備,使得其得以操作及管理與其通信之行動通信裝置。第5圖顯示用於節點之控制設備示例,例如與存取點整合、耦合及/或以其他方式用於控制存取點。控制設備30可經配置以提供對存取點經由天線波束之通信及操作如存取點間交遞之控制。為此,控制設備包括至少一個記憶體31、至少一個資料處理單元32、33,及一輸入/輸出介面34。控制設備經由介面可耦合至存取點的相關其他部件。控制設備可經構造成執行適當的軟體碼以提供控制功能。應理解可在網路系統中其他地方提供的控制設備如核心網路實體中提供類似的部件。控制設備可與其他控制實體互連。控制設備及功能可分布在數個控制單元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基地台可包括一控制設備。在替代實施例中,兩個以上基地台可共用一控制設備。
存取點及相關控制器可經由固定線路連接及 /或無線電介面彼此通信。基地台節點間邏輯連接可由例如X2或類似的介面提供。此介面可用於例如台操作協調。
通信裝置或使用者設備(UE)10可包括至少接收資料之無線通信之任何適當的裝置。例如裝置可為配備有無線電接收機、資料處理與使用者介面設備之手持式資料處理裝置。非限制性示例包含行動台(MS)如行動電話或已知的「智慧型手機」;具有無線介面卡或其他無線介面設施之可攜式電腦如膝上型或平板電腦如;具有無線通信能力之個人資料助理(PDA),或這些或類似物之任何組合。其他示例包含配戴式無線裝置如與手錶或智慧型手表、眼鏡、頭盔、帽子、服裝、具無線連接性之耳機、珠寶等整合者,具無線能力之通用串列匯流排(USB)棒、數據機資料卡、機器型裝置或這些或類似物之任何組合。
第6圖顯示可能的通信裝置簡圖。具體而言,顯示手持式或其他行動通信裝置(或使用者設備UE)10。行動通信裝置具有無線通信能力及用以達成其操作之適當的電子控制設備。因此,所顯示之通信裝置10具有至少一個資料處理實體26如中央處理單元及/或核心處理器,至少一個記憶體28及其他可能的部件如附加處理器25與記憶體29,設計用於實施軟體與硬體輔助執行任務。可於適當的電路板27上及/或晶片組中提供資料處理、儲存及其他相關控制設備。依據稍後將於文中描述之某些實施例,通信裝置之控制設備提供之資料 處理及記憶體功能經組態導致控制與傳訊操作。使用者可藉由適當的使用者介面如觸敏式顯示幕或墊24及/或鍵盤、多個制動器按鈕22之一者、語音命令,這些或類似物之組合控制通信裝置操作。一般亦提供擴音機及麥克風。此外,行動通信裝置可包括對其他裝置及/或用於連接外部配件如免提設備至其上之適當連接器(有線或無線)。
通信設備可經由用於接收及發射信號之適當設備無線通信。第6圖概略顯示連接至裝置之控制設備之無線電方塊23。無線電方塊可包括無線部部分及相關天線配置。天線配置可配置在通信裝置內或外部。天線配置可包括可波束成形操作之元件。
一些實施例係關於具波束成形技術之行動通信網路。例如5G無線電存取技術及LTE-A(長期演進-先進)演進已提出利用波束成形技術。應理解其他實施例可併同採用波束成形之任何其他通信系統使用。例如一些無線區域網路可使用波束成形。
5G無線電系統可使用自400MHz至100GHz之頻率。因涵蓋問題,在得以使用較高頻帶上,波束成形被認為是理想的。應理解其他實施例可使用不同頻率範圍。
一些收發信機(例如混和收發信機架構)可使用類比波束成形,亦可意謂大量的窄波束,因為此與天線元件數及載波頻率相依。應理解其他實施例可併同數位波束成形收發信機架構或所謂的混合收發信機架構使 用,其中該混合收發信機架構使用數位基頻帶處理(諸如MIMO多輸入多輸出及/或數位預編碼)與類比波束成形之混合。應理解該等實施例可併同任何波束成形方法使用。
為補償在較高頻率操作時增加的路徑損耗,已提出波束成形提供有效率的5G小區涵蓋。前述收發信機架構提供用於施行波束形之措施。舉例而言,用於較低頻率(~次6GHz)之系統可利用全數位架構達成,而小區涵蓋所需天線元件數自數十至數百之較高頻率可利用混合架構甚或全類比架構達成。
可在存取點(例如具有64個天線元件之18dB)及使用者裝置(例如具有8個天線元件之9dB)兩者達成相當大的天線陣列增益,以補償傳播損耗及/或例如因雨及氧吸收所致損耗。不同的實施例當然可在不同載波頻率下操作。
一些實施例可使用28GHz載波頻率及100MHz系統頻寬。但此僅係示例,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用不同載波頻率及/或頻寬。
第1圖顯示波束掃描概念。第1圖顯示對一給定小區CELL1之N個傳輸及接收點TRP。具體而言,顯示TRP1、TRP2、TRP3與TRPN。N可為任何適合的整數。TRP係由可為例如基地台之存取點提供。為了在較高頻率下涵蓋一個小區,需要多重波束。每一TRP點可涵蓋一個特定小區區段。一個TRP可被分配一個特定頻率。
在第1圖所示示例中,由單一存取點/基地台提供N個TRP。一個AP可具有一個以上可或可不共址之TRP。每一TRP可使用一個以上波束涵蓋一個小區或一個小區的部分。可由一個以上TRP涵蓋一區段或任何涵蓋區域。
為能達成系統存取,可能需要每方向上的周期性系統資訊傳輸,其中一個以上波束涵蓋一小區的一特定區域。對應方向可能需被涵蓋以提供用於系統存取之資源。當一存取點在一時間間隔期間(諸如符號持續時間、兩個符號或N個符號持續時間,其中N為整數)以一組波束涵蓋一特定區域時,稱之為掃描方塊或同步信號方塊(SS方塊)。在單一SS方塊中,系統可發射同步信號及波束參考信號至一個以上方向。一掃瞄子訊框或所謂的SS突波可以波束成形提供用於共同控制通道傳訊之涵蓋。SS圖波可由SS方塊(或掃描方塊)組組成。
在本文件中,使用術語SS方塊及SS突波。但術語掃描方塊及掃瞄子訊框適用於SS方塊及SS突波之個別替代術語。
涵蓋所需小區面積所需之波束總數可較存取點可形成之同時啟動波束的數量多。因此,存取點需藉由啟動在每一掃描方塊上之不同組波束而在時域中掃描穿越小區涵蓋面積。視每一SS方塊之啟動波束的數量及涵蓋一小區面積所需波束的總數,在單一SS突波中可能需要兩個以上SS方塊。此外,每一子訊框之SS方塊數受限於每一掃描的長度,例如一個SS方塊持續時間可為 一個以上符號(例如OFDM(正交分頻多工)符號),且若每一子訊框有14個符號。則掃描子訊況(亦即SS突波)將可容納7或14個SS方塊。視涵蓋一小區所需的SS方塊數,可需複數個SS突波。但此僅係示例,在不同實施例中可使用不同組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提供之啟動與關閉波束的數量亦可因時而異。存取點及/或TRP之啟動波束的數量可變。
啟動波束可供發射或接收資訊之用。當啟動波束正在發射資訊時,SS突波可因而被定義為下行鏈路SS突波,或者當啟動波束正在接收資訊時,SS突波可被定義為上行鏈路SS突波。此外,假設一TDD(分時雙工)系統及下行鏈路與上行鏈路通道間的互易性,為以每一SSB之相同波束組態涵蓋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方向上的小區面積,可於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方向上定義相同SSB。
因此,需在時域中使用不同波束子組掃描小區。一個SS方塊106具有一組啟動波束,在不同SS方塊中啟動不同波束。一SS突波104包括一組SS方塊106。一SS突波可為一個子訊框或時槽。一個SS突波組102定義SS突波束及一個SS方塊之週期。例如SS突波及SS方塊週期兩者均可為5ms、10ms或任何其他適當的週期。或者,SS突波係每5ms發射而SS方塊係每20ms發射,使得系統在每20ms中有4個不同的SS突波發射所有需要的不同SS方塊。突波及週期數係由示例給定, 可使用任何適當的突波及週期數。
SS突波週期係視以一所需SS方塊傳輸週期涵蓋一小區所需SS方塊數而定義。SS方塊週期經定義以提供在給定環境中用於UE之同步用之足夠頻繁之同步信號傳輸、波束偵測及測量目的。所需SS方塊週期相依於例如環境、預期UE行動性及目標行動性效能。SS方塊106定義啟動何組波束(例如SSB 0或SSB 5)。在SSB期間,僅有一些波束啟動,其他波束則關閉。
在第1圖中,TRP1與SS方塊SSB0及SSB1關聯。TRP2與SS方塊SSB2、SSB3及SSB4關聯。TRP3與SS方塊SSB5及SSB6關聯。TRPN與SS SSBN關聯。
各種控制信號如同步信號(SS)、波束特定參考信號(RS)、實體廣播通道(PBCH)、PBCH解調變參考信號(PBCH-DMRS)、通道狀態資訊參考信號(CSI-RS)、波束特定CSI-RS、行動性參考信號(MRS)等可由BS發射,一般一次僅發射一組波束或一個SS方塊。在一示例中,同步信號SS可包括主要SS(PSS)、次要SS(SSS)及附加同步信號如TSS/ESS(第三同步信號、擴展式同步信號)之一或多者。PSS和SSS可編碼小區識別(諸如PCI、實體小區ID),而附加同步信號可編碼SS方塊標別符。或者,除PSS和SSS外,ESS亦可編碼小區ID之擴展。
SS方塊可包含波束特定參考信號,使得UE能區別及測量在一特定SS方塊中的不同波束。在一示例中,可以不同方式發射一SS方塊之不同信號:同步信號 SS/PBCH或其他信號可使用一SS方塊之所有波束發射,而波束特定信號使用個別波束發射。在SS方塊中發射之PBCH可攜載一個以上參數如系統訊框數(SFN)、擴展式實體小區ID、SS方塊傳輸週期、系統資訊廣播之傳輸方法與傳輸排程,及預設組態ID。擴展式實體小區ID可併同PSS與SSS使用來擴展實體小區ID以明確識別UE所在處之小區。UE可使用SS方塊之傳輸週期判定由TRP發射之可能的波束,以確保已偵測及測量所有可能的波束。UE可自預設組態ID選擇其用於例如隨機存取程序中之正確預設組態。
在上行鏈路方向中,SS突波可容納用於隨機存取通道或其他上行鏈路通道之需定期可得的資源如SR(排程請求)。
SS方塊內每一波束具有與其關聯之一特定隨機存取通道RACH前導碼或前導碼組。或者,前導碼或前導碼組可係波束特定。每一前導碼或前導碼組應對於一特定BS下行鏈路波束或波束組。此概略示於第2圖。此處例如SSB0包括4個獨立波束,其繼而具有一相關連RACH資源時槽108之一。一時槽可由一、二或多個前置碼組成。SSB1亦具有四個波束及四個相關連RACH資源時槽108等,用於SS突波內之其他SS方塊。可在下行鏈路傳輸波束間分配每一SS方塊之RACH前置碼空間。使用者裝置可藉由發射與一較佳波束相關聯之RACH前置碼而指示一較佳波束連接至且接收與該較佳波束相符之隨機存取回應RAR訊息。在假設DL與UL 通道間具互易性之情況下,亦可假設較佳或最佳DL發射波束是最佳UL接收波束。在非互易性的假設情況下,一RA(隨機存取)程序亦可用於識別最佳UL波束。
或者,每一SS方塊可共用RACH前置碼。使用者裝置接著可隨機選擇一RACH前置碼,且網路可根據前置碼接收而判定用於RAR訊息之最強波束,例如目前SS方塊的哪個波束接收最強前置碼信號。BS可進一步在一回應訊息或與前置傳輸關聯之任何其他傳訊訊息中將此傳輸至UE。每一個別UE可具有自己的索引,其可用以指代一特定BS下行鏈路波束。
波束之非限制性定義係波束特定參考信號如BRS或CSI RS等之偵測。在一示例中,一波束特定參考信號BRS映對於一天線埠,其映對於至少一個,一般為複數個天線元件。通向天線元件之信號經個別加權(此取決於架構而可為類比或數位加權),以形成一特定輻射圖案。
多個天線埠可被定義(因而可形成多個輻射圖案),而該等天線埠係由不同的波束特定參考信號之偵測所識別。這些輻射圖案可具相同形狀但可能指向不同方向。
單波束特定參考信號可被映對至兩個以上天線埠,其可或可不應對至相同天線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天線元件可動態映對至不同埠。一示例係使用兩天線埠發射一波束特定參考信號,其中天線元件特定加權相通,但第一天線埠映對至水平偏振(H偏振)之元件,且 第二天線映對至垂直偏振(V偏振)之元件。因此,第一與第二埠之元件輻射圖案相同,但由於經過兩埠發射相同波束特定參考信號,因此被視為單一波束。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兩個以上埠發射一波束特定參考信號,其中天線元件特定加權不同(不同輻射圖案)。
在由多個波束提供小區涵蓋之波束成形系統中,例如藉由使用波束特定參考信號使得使用者裝置能施行波束級偵測/分離且施行波束特定參考信號測量而識別一單一波束是有益的。測量可判定指示符,諸如但不限於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參考信號接收品質(RSRQ)、接收信號強度指示符(RSSI)、通道品質指示符(CQI)等之一或多者。識別不同波束可係有益的,例如當使用者裝置在初始存取期間指示網路存取點較佳通信波束時,或在對網路存取點報告測量時映對一測量至一共用參考索引期間。
這些參考信號在每一小區中的傳輸可為周期性或非週期性(亦即依據排程)。使用者裝置接著可測量這些信號以判定每一小區內之個別波束品質。此允許使用者裝置判定不同波束並藉由相關邏輯波束索引來引用一特定波束。在一示例中,波束索引是專屬於一小區之邏輯索引。UE可能能夠基於例如實體小區識別區隔屬於不同小區的波束。可使用小區識別作為輸入來導出小區(及波束)特定參考信號,或者可以小區特定識別符或一些其他措施對信號進行加擾。這些僅是示例。
為了識別一波束,製作了下列映對:例如若每 一SSB發射八個不同波束參考信號,則接收機可能能夠測出八個不同的信號索引(波束或波束索引)。八個不同BRS信號對映於八個天線埠。相同的波束特定參考信號天線埠可在下一個SS中再使用,因此可能需判定SSB ID以能判定波束索引。可使用天線埠及SSB索引導出波束索引。一示例是可藉由下列方式計算波束索引:波束索引=最大BRS/CSI-RS天線埠數*SS方塊索引+BRS/CSI-RS信號/埠id
上述計算波束索引方式僅是示例,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用不同方式判定用於一小區之波束索引。在另一示例中,一網路可將UE組態程僅測量及報告波束特定信號(例如波束特定CSI-RS等),其可或可不為小區特定。UE可測量經組態信號(例如不同天線埠)並將結果回饋給網路。
若SS方塊僅傳達一個以上資訊MIB、SIB、DL CTRL(下行鏈路控制)、DL DATA(下行鏈路資料)及/或類似者,則SS方塊索引可被明確傳訊。或者或此外,SS方塊可包含一特定序號以識別該方塊。
UE因此可判定不同波束並藉由SS方塊索引及/或埠索引及/或參考信號埠索引及/或參考信號所定義的波束索引來引用他們。
使用者裝置可例如判定用於各波束之波束狀態資訊(BSI),用以導出用於一小區之品質值。可藉由在波束索引中添加參考信號參考功率(RSRP)或參考信號參考品質(RSRQ)而判定BSI。小區品質值可用以觸發測量 報告,用以判定使用者裝置自一小區至另一小區之交遞。
參考第3圖顯示在使用者裝置50、來源小區60與目標小區62間具有波束報告之交遞傳訊。
在步驟S1中,使用者裝置50正在接收用於來源小區60之參考信號。
在步驟S2中,使用者裝置正在接收用於來源小區60之參考信號。
步驟S1與S2可依序或近乎同時發生。利用個別波束品質(例如可為波束索引與品質資訊如RSRP/RSRQ之組合的BSI波束狀態資訊,UE導出品質值(例如Q_cell1)。在一示例中,UE可選擇一最佳參考如RSRP測量來表示小區品質或者其可使用N個最強波束RSRP的平均值。替代方法如可替代使用在一最強波束之給定偏移內N個最強或N個最強波束RSRP的平均的功率和。
在步驟S3中,使用者裝置判定發生測量報告觸發事件,例如在一給定時間長度下,目標單元62品質(Q_cell2)高於來源小區60品質(Q_cell1)一給定量。在其他實施例中,任何其他適合的觸發事件均可導致測量報告。
在步驟S4中,使用者設備產生無線電資源控制(RRC)測量報告,其被傳送至來源小區(小區1)。此RRC報告可包含以下之一個一上:服務中的小區之小區品質值相關資訊;相鄰小區之小區品質值相關資訊;及用於高於一特定絕對臨限值或例如對最高品質波束等之相對 臨限值之每一報告之小區或波束之N個最高品質BSI。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服務中的(來源)小區可能已經由例如L1/L2傳訊而具有與其關聯之BSI資訊時,可忽略該BSI資訊。RRC報告內容可由網路組態定義,在另一示例中。可視網路組態在個別訊息中報告小區品質及波束特定資訊。
在步驟S5中,來源小區60接著基於測量報告中的資訊判定是否將使用者裝置交遞至目標小區62。來源小區可根據小區品質及視需要根據個別波束品質判定是否交遞至目標小區。
若判定需進行交遞,則在步驟S6中,來源小區在一交遞請求訊息中通知目標小區交遞請求。使用者裝置所報告之波束資訊可納入交遞請求訊息中。
在步驟S7中,目標小區62可基於來源小區報告的資訊分配波束特定無競爭RACH資源,或者可如前述般分配SS方塊特定RACH資源。此資訊係以例如交遞確認訊息提供給來源小區。或者或此外,無競爭資源可為上行鏈路傳訊資源或資料資源。UL傳訊資源之一示例可為可自相同資源池或與上行鏈路上的RACH資源相同的SS方塊指定之SR(排程請求)。在一切情況中,這些資源可為與RACH資源多工之頻率或時間(例如用於對映上行鏈路SS方塊/掃描方塊之多重符號)。用於SR的這些資源可視組態而為SS方塊特定或波束特定。或者,亦可在上行鏈路控制通道如PUCCH上排程SR資源。另一UL傳訊資源示例可為SRS(探測參考信號)。資料資源 可為用於UE之上行鏈路上之專用資源分配。在一示例中,當UE不需獲得與目標小區之時間對齊時,可使用專用SR資源(或異於RACH前置碼的資源)。
在步驟S8中,來源小區60對使用者裝置報告所分配的資源。這些資源可經由具交遞命令之RRC(無線電資源重組態)訊息指示使用者裝置。或者,MAC傳訊可被用以啟始交遞至新目標小區。
但在一些情境中,使用者裝置無法使用目標小區提供之無競爭RACH組態接至目標小區,因為目標單元波束或在該組態中給定之SS方塊惡外。由於高工作頻率及塑形波束之使用,波束品質變化可能較目前以較低操作頻率(例如低於6GHz)之單一區段波束操作之蜂巢系統快。隨著5F標準之相對高資料率及相對低延遲需求,需避免與重建立連接相關之任何延滯。在一些實施例中由使用者設備施行之交遞處理示如第3圖之S9。UE已因而以用於對目標小區之特定波束/SS方塊之專用隨機存取資源接收交遞命令。UE將接著判定個別專用資源低於一經組態第一threshold_1(可為絕對或相對臨限值)之波束之波束品質,並考量目標小區之波束品質高於第二threshold_2之替代波束,其中係以基於競爭之隨機存取資源用於交遞完成。或者,UE可根據判定RACH所需估計之上行鏈路傳輸功率超過UE及/或小區之最大允許傳輸功率,評估無法以專用隨機存取資源對波束進行隨機存取。UE可根據最新的路徑耗損估計來估計所需上行鏈路功率。UE可根據例如由無線電存取網路指示之BRS/CSI-RS及/或目標RSRP值進行估計。使用者裝置可 依據該評估取消對具有UE專用資源之波束的隨機存取,並接著啟始對具有基於競爭之隨機存取資源之波束的隨機存取。僅在未自目標小區偵測到波束的情況下,UE始將啟始交遞錯誤程序。此導致與小區選擇之連接重新建立。
第4圖中更詳細描述使用者裝置施行之方法步驟。
首先在400處,使用者裝置以用於目標小區之特定波束或SS方塊之專用隨機資源接收交遞命令。例如當以在RRC測量報告中報告目標小區波束測量且接收到建立對目標小區之連接之RACH組態RRC重組態訊息時,UE將在HO期間施行波束管理。
在402處,使用者裝置評估在交遞命令中識別之SS方塊或波束之波束品質。
該方法接著進行到步驟404,其中使用者裝置接著比較經判定波束之波束品質與第一臨限值TH_1。在交遞期間,當波束品質(RSRP/RSRQ)低於一網路組態threshold_1(TH_1)或無法被偵測時,可將目標波束視為被阻擋。此值可為一預組態值(例如RSRP臨限值)或可被明確傳訊。此值可為例如相對於先前報告之測量之相對值(例如是否對映於無競爭RACH資源之波束品質已降低N dB)。TH_1的值可併同交遞命令在RRC重組態訊息中傳訊。
若波束品質高於TH_1,則該方法進行至步驟406之交遞。
但若波束品質已自交遞判定前之BSI之第一判定改變,則波束品質可能低於第一臨限值。若在步驟404處,使用者裝置判定波束品質低於第一臨限值TH_1,則該方法接著進行至步驟408,其中使用者裝置判定是否有來自目標小區之任何其他波束高於一第二臨限值TH_2。當使用者裝置接收到專用前置碼組態且對應於該資源組態之波束被視為被阻擋時,使用者裝置啟始基於競爭之RACH程序已判定在下一SS突波集(掃描周期)期間之一個以上的替代/最強的經偵測之波束。該至少一個替代最強的經偵測之波束亦可具有一第二臨限值TH_2需求。TH_2可能等於或大於TH_1。在其他實施例中,TH_2可能小於TH_1。
或者或此外,取代基於競爭之RACH程序,使用者裝置可啟始無競爭RACH程序(若經組態)以在次一SS突波集期間指示一個以上替代/最強的經偵測波束。使用者裝置可視需要觸發一波束報告(報告例如測量到N個最高BSI)。此可為例如在一msg3或RRC連接請求中。或者或此外,若掃描週期,亦即SS方塊集週期(SS方塊週期/SS突波集週期)相當長(例如40/80/120ms等),則在偵測到一個以上的波束具有適切的信號位準之情況下,使用者裝置可僅收聽一部份SS突波集(SS突波集之一個以上但非所有SS突波)且進行RACH嘗試。此位準亦可經重組態。或者或此外,該位準可相依於傳輸延滯需求。
若無波束高於第二臨限值TH_2,則方法進行 至410,其中施行交遞錯誤程序。
若在步驟408處,使用者裝置判定有來自目標小區之至少一個其他波束高於第二臨限值TH_2,則該方法接著進行至步驟412。在步驟412處,使用者裝置取消對目標小區之先前已保留使用者裝置專用資源之波束之隨機存取。
該方法接著進行至步驟414,其中使用者裝置啟始對經判定具有高於第二臨限值TH_2之品質之波束之隨機存取。此不具先前用於使用者裝置之經分配資源之經判定波束,需要基於競爭之RACH處理以供使用者裝置建立一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與第二臨限值可相互關聯,例如可利用TH_1及一偏移參數導出TH_2。在其他實施例中,TH_1與TH_2可能無關聯。
TH_1可為一預組態值,例如一RSRP臨限值,或可由目標小區或來源小區明確傳訊。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於RRC重組態訊息中傳訊TH_1。TH_1亦可為一相對值,例如可由對應於無競爭RACH資源之波束品質降低一預定量來判定TH_1。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交遞期間,使用者裝置可測量波束品教具專用RACH資源之波束高一第一偏移offset_1之替代波束。此可併同第4圖之方法施行,例如在步驟404後施行,其中波束品質大於臨限值TH_1,或可在不具第4圖之其他步驟下施行。
若使用者裝置偵測到此一波束,則使用者裝 置可在經測量波束品質較具專用RACH資源之波束的波束品質高至少offset_1之波束集以外之對應於最高品質波束之資源上啟始基於競爭之RACH程序。
或者,使用者裝置可隨機選擇波束品質較具專用RACH資源之波束的波束品質高至少offset_1之波束集以外之一前置碼,且在對應於所選前置碼之波束上施行RACH存取。
offset_1的值可為預組態值或可相依於一個以上網路條件。可在由目標小區發射之RRC重組態訊息中,或可經由RRC傳訊而由來源小區或在任何其他適當的訊息中傳訊offset_1的值。
可就具專用RACH資源之最強波束或SS方塊評估offset_1。在評估係於SS區塊位準上進行的情況下,UE可測量在方塊層集(利用一波束集)如同步信號上發射之信號。在評估係於波束層集上進行的情況下,UE可測量波束特定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可在交遞期間以一第一計時Timer_1組態使用者裝置。在該計時之持續時間內,在目標小區波束或多個波束具有的無競爭RACH資源被視為被降級/被阻擋之情況下,使用者裝置可繼續測量目標小區波束。此可例如係在第4圖之步驟408之內文中。
可併同用於來源小區之無競爭RACH資源組態該計時。當計時隨時間而逝且使用者裝置因目標小區波束被降級或被阻擋而尚未自目標小區接收到RAR回應 時,使用者裝置接著可啟始對來源小區上專用資源之RACH存取。
或者,該計時可經組態使得使用者裝置在目標小區已經組態具有一專用前置碼資源下,即不啟始對目標小區之無競爭RACH存取。若接著計時過期且專用RACH資源被阻擋,則使用者裝置可接著進一步啟始無競爭RACH。
在一些實施例中,網路可在交遞期間以一第二計時Timer_2組態使用者裝置。此可係在Timer_1之外或作為其替代。在Timer_2的時間週期期間,無競爭隨機存取資源與特定波束/SS方塊關聯。Timer_2一過期後,網路即確保在目標小區之所有波束或SS方塊中可得到經組態之無競爭RACH資源。網路可藉由在這些資源上未組態其他UE而確保可得性。當計時2正在進行中(對該持續時間),可組態其他UE,但當計時2過期時,UE可假設在每一方塊可得到無競爭資源。
在此實施例中,網路可在第二計時期間使用用於其他使用者裝置之給定隨機存取資源,而在第二計時週期過期後,使用者裝置具有在目標小區之任何波束或SS方塊中之無競爭RACH資源。
第二計時可較判定交遞程序完成或錯誤之RRC計時(timer_1)低。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者裝置可能已報告多重波束並已接收到對應於不同經報告波束之多個專用前置碼資源。使用者裝置亦可接收具有基於競爭之對於一 個以上經報告波束之分配之資源組態。
網路可優先化被指定之之前置碼資源。此優先化可針對包括無競爭前置碼之一群組,並可個別針對包括競爭前置碼之一群組進行。
網路可隱式(例如按其被傳訊之順序)或明確(例如具有被傳訊之優先順序資訊)優先化每一群組內之一特定波束。此通知使用者裝置存取一特定波束(若可行),及嘗試存取後續波束(若可行)之順序。
或者或此外,當使用一個以上波束時,可能有經定義之延滯量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啟始隨機存取用於設定多重/雙重連接性或在載波聚合中之附加上行鏈路載波,要求個別計時進展及因此一隨機存取程序。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交遞期間,具多重連接性能力之使用者裝置可能報告多重波束,且可接收對應於不同經報告波束之多個專用前置碼資源。若使用者具備能力(例如使用者裝置可具有具兩個接收機鏈之混合接收機使其可同時自多個方向接收),使用者裝置即可啟始RACH程序於不同方向上的兩個以上資源。每一接收機鏈可與不同波束方向關聯。
網路可選擇使用哪一個波束發射RAR訊息。
使用者裝置可選擇對應於N個最強波束之前置碼。
網路可經組態以具有用於專用前置碼資源之一波束特定RAR回應窗。使用者裝置可能能夠使用時域 監視圖案監視用於RAR訊息之兩個以上方向。
可藉由一個一上資料處理器提供所需資料處理設備及功能。可在通信裝置中、控制設備中及/或存取點中提供該設備。在各處所述功能可由個別處理器或一整合之處理器提供。資料處理器可為適於當地技術環境之任何類型處理器,並可包含以下之一個以上:通用電腦、專用電腦、微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閘級電路及基於處理器之多核心處理器架構,以上所示係非限制性示例。可跨越數個資料處理模組分配資料處理。資料處理器可由例如至少一個晶片提供。適當的記憶體容量亦可於相關裝置中提供。記憶體可為適於當地技術環境之任何類型,並可利用任何適合的資料儲存技術如基於半導體之記憶體裝置、磁性記憶體裝置及系統、光學記憶體裝置及系統、固定記憶體及可移動式記憶體施行。
概言之,可於硬體或專用電路、軟體、邏輯或其任何組合中施行各種實施例。本發明之一些態樣可於硬體中施行,而其他態樣可於可由一控制器、微處理器或其他計算裝置執行之韌體或軟體中施行,但本發明不以之為限。雖可由方塊圖、流程圖或利用一些其他圖示圖解與描述本發明之各態樣,已熟知此處所述之這些方塊、設備、系統、技術或方法,可由下列非限制性示例施行:硬體、軟體、韌體、專用電路或邏輯、通用硬體或控制器或其他計算裝置,或其一些組合。軟體可儲存於實體媒體如記憶體晶片,或處理器內施行之記憶體方 塊,磁性媒體如硬碟或軟碟,及光學媒體如DVD與其資料變體CD。
前述已藉由示例性且非限制性示例提供本發明之示例實施例之充分且廣泛描述。但熟悉相關技術者就前述併同閱讀隨附圖式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時可明瞭各種修改及調適。但本發明之教導之所有此類及類似修改仍在如本發明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精神與範疇內。確實存在包括一個以上任何其他前述實施例之組合之進一步實施例。
400‧‧‧步驟
402‧‧‧步驟
404‧‧‧步驟
406‧‧‧步驟
408‧‧‧步驟
410‧‧‧步驟
412‧‧‧步驟
414‧‧‧步驟

Claims (12)

  1. 一種通訊方法,其包括:在一使用者裝置處,接收交遞資訊,該交遞資訊包括關於一或多個第一波束之資訊,該一或多個第一波束係一目標小區之目標波束;在該使用者裝置處,判定與該一或多個第一波束及該目標小區之一或多個第二波束關聯的波束品質,該等第二波束係不同於該一或多個第一波束,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係與該一或多個第一波束關聯以及共用上行鏈路資源係與該一或多個第二波束關聯;且在該使用者裝置處,在該一或多個第一波束的波束品質低於一第一臨限值時以及在該一或多個第二波束之該者的波束品質高於一第二臨限值時,使用與該一或多個第二波束之一者關聯的一共用上行鏈路資源判定要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2. 如請求項1之通訊方法,其中在該一或多個第一波束之該者之該經判定波束品質高於該第一臨限值時,該使用者裝置使用與該目標小區之該一或多個第一波束之一者關聯的一專用上行鏈路資源啟動進行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3. 如請求項1之通訊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個臨限值係一固定值與一可變值中之一者。
  4. 如請求項1之通訊方法,其中該第二臨限值相依於該第一臨限值。
  5. 如請求項4之通訊方法,其中該第二臨 限值等於或高於該第一臨限值。
  6. 如請求項1之通訊方法,其中當判定該使用者裝置要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且在一第一時間週期內尚未自該目標小區接收到一個別回應訊息時,該方法包括藉由該使用者裝置與一來源小區通信。
  7. 如請求項1之通訊方法,其中該交遞資訊包括關於複數個第一波束之資訊,該方法包括使用用於該等第一波束之一或多者之優先權資訊判定該等第一波束中的哪一個或哪幾個將被該使用者裝置使用來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8. 如請求項1之通訊方法,其中該交遞資訊包括關於複數個第一波束之資訊,該方法包括使用用於該等第一波束之一或多者之時間資訊判定該等第一波束中的哪一個或哪幾個將被該使用者裝置使用來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9. 如請求項1之通訊方法,其中該等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係無競爭的隨機存取資源,且該共用上行鏈路資源係基於競爭的隨機存取資源。
  10. 如請求項1之通訊方法,其中該波束品質包含接收功率或接收品質。
  11. 一種電腦程式,包括電腦可執行碼,當在至少一個處理器上運行該電腦可執行碼時,該電腦程式經組態使得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方法被執行。
  12. 一種在使用者裝置中之設備,其包括至 少一個處理器與至少一個記憶體,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包含用於一或多個程式之電腦碼,該至少一個記憶體與該電腦碼經組態,配合該至少一處理器,使得該設備至少進行:接收交遞資訊,該交遞資訊包括關於一或多個第一波束之資訊,該一或多個第一波束係一目標小區之目標波束;判定與該一或多個第一波束及該目標小區之一或多個第二波束關聯之波束品質,該等第二波束係不同於該一或多個第一波束,專用上行鏈路資源係與該一或多個第一波束關聯,且共用上行鏈路資源係與該一或多個第二波束關聯;且在該一或多個第一波束的波束品質低於一第一臨限值時以及在該一或多個第二波束之該者的波束品質高於一第二臨限值時,判定該使用者裝置要使用與該一或多個第二波束之一者關聯的一共用上行鏈路資源啟動對該目標小區之連接。
TW107100077A 2017-01-05 2018-01-02 方法、系統及設備 TWI734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7/000009 2017-01-05
PCT/EP2017/000009 WO2018127264A1 (en) 2017-01-05 2017-01-05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beam for handover
WOPCT/EP2017/000009 2017-0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2606A TW201832606A (zh) 2018-09-01
TWI734887B true TWI734887B (zh) 2021-08-01

Family

ID=57777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0077A TWI734887B (zh) 2017-01-05 2018-01-02 方法、系統及設備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1026137B2 (zh)
EP (3) EP3566488B1 (zh)
JP (1) JP6913171B2 (zh)
CN (1) CN110169126B (zh)
ES (1) ES2925865T3 (zh)
PL (2) PL4090075T3 (zh)
TW (1) TWI734887B (zh)
WO (1) WO20181272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8442A1 (en) * 2017-01-05 2018-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and paging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terminal in power saving state
PL4090075T3 (pl) * 2017-01-05 2024-05-13 Nokia Technologies Oy Sposób, program komputerowy i urządzenie do wyboru wiązki do przekazywania
US11147000B2 (en) * 2017-01-06 2021-10-12 Apple Inc. Generation Node-B (GNB),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s for handover in new radio (NR) systems
US10993174B2 (en) * 2017-01-06 2021-04-27 Ntt Docomo, Inc. User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preamble transmission method
KR102264029B1 (ko) * 2017-02-16 2021-06-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 단말 간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WO2018160008A1 (ko) * 2017-03-02 2018-09-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변 대역폭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AU2017403651C1 (en) * 2017-03-15 2022-09-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EP3603300A1 (en) * 2017-03-24 2020-02-05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on a wirel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4786269A (zh) 2017-03-27 2022-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物理资源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EP3619818A4 (en) 2017-05-04 2020-10-21 Motorola Mobility LLC DETERMINATION OF A BEAM FOR A PREAMBLE TRANSMISSION
WO2018201457A1 (en) * 2017-05-05 2018-11-08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Handling of intermittent disconnection in a millimeter wave (mmw) system
CN110603853B (zh) 2017-05-05 2020-1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传送同步信号定时信息的技术
KR102363564B1 (ko) * 2017-06-15 2022-02-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랜덤억세스 및 핸드오버 수행 방식
CN109151923B (zh) * 2017-06-16 2023-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RU2737868C1 (ru) 2017-06-27 2020-12-04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в новом радио, основанной на управляемом сетью луче
CA3071092A1 (en) * 2017-07-27 2019-01-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CN109392186B (zh) * 2017-08-10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00053438A (ko) 2017-09-21 2020-05-18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자원 선택 방법, 기기 및 컴퓨터 저장 매체
WO2019080999A1 (en) * 2017-10-25 2019-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EAM LEARNING FOR A RADIO TRANSCEIVER DEVICE
BR112020013297A2 (pt) 2018-01-12 2020-1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s de operação de um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de um nó de rádio,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nó de rádio, produto de programa, e, arranjo de mídia portadora
US11088750B2 (en) * 2018-02-16 2021-08-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of beam switch time capability
US10651998B2 (en) * 2018-08-03 2020-05-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ourc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EP3609232B1 (en) * 2018-08-09 2022-02-16 Nokia Technologies Oy Handover management
CN111132245B (zh) * 2018-10-31 2022-04-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存储介质
CN111200847A (zh) * 2018-11-16 2020-05-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491154B (zh) * 2019-02-15 2024-03-0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波束成形的已知小区定义
EP3716682A1 (en) * 2019-03-26 2020-09-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Updating contention free random access resources during conditional handover
US20200313755A1 (en) * 2019-03-28 2020-10-01 Mediatek Inc. Assistance Information For Doppler Compensation In Non-Terrestrial Networks
EP3963749A1 (en) * 2019-04-30 2022-03-09 Smartsky Network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ation of beamforming based on user experience
CN112544105B (zh) * 2019-07-22 2024-0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波束管理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US11234176B2 (en) * 2019-09-09 2022-0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based beam determination for make-before-break (MBB) handover
CN112787702B (zh) * 2019-11-08 2022-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3141617A (zh) * 2020-01-20 202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CN115362706A (zh) * 2020-04-08 2022-11-18 苹果公司 Ue上行链路面板选择框架
US11736256B1 (en) * 2020-05-01 2023-08-22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Dynamic beam sweeping based on content usage
CN111818603B (zh) * 2020-06-19 2022-07-1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波束切换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22193261A1 (en) * 2021-03-19 2022-09-22 Zte Corporation Resource distribution sche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923946B2 (en) 2021-05-28 2024-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measurement reporting on sidelink channel
US11950121B2 (en) 2021-05-28 2024-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beam measurement reporting
CN113316266B (zh) * 2021-05-28 2023-04-07 成都蒙特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网络的音视频流传输方法及系统
US11967770B2 (en) 2022-01-21 2024-04-2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polarization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WO2024036436A1 (en) * 2022-08-15 2024-02-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 alignment with dual-polarized antenna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43345A1 (en) * 2012-06-20 2013-12-26 Esmael Hejazi Dinan Handover Signal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5147717A1 (en) * 2014-03-25 2015-10-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based physical random-access
US20160007261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59652B2 (en) * 2000-08-02 2005-02-22 Mobile Satellite Ventures, Lp Integrated or autonomous system and method of satellite-terrestrial frequency reuse using signal attenuation and/or blockage, dynamic assignment of frequencies and/or hysteresis
JP5588594B2 (ja) * 2007-12-26 2014-09-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方法並びに無線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US20090180440A1 (en) * 2008-01-16 2009-07-16 Snrlabs Corporation Client-Based Multimode Handover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828837B1 (ko) * 2011-09-29 2018-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 포밍을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짧은 핸드오버 지연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144082B2 (en) * 2012-06-13 2015-09-22 All Purpose Networks LLC Locating and tracking user equipment in the RF beam areas of an LTE wireless system employing agile beam forming techniques
KR101957783B1 (ko) * 2012-09-12 2019-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2169662B1 (ko) * 2014-03-10 2020-10-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JP6482179B2 (ja) * 2014-03-20 2019-03-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US9414285B2 (en) 2014-06-30 2016-08-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ver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beam train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0136329B2 (en) * 2014-08-06 2018-1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60381611A1 (en) 2014-08-28 2016-12-29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EP3225070A1 (en) * 2014-11-26 2017-10-04 IDAC Holdings, Inc. Initial access in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systems
KR101810633B1 (ko) * 2014-12-19 2017-12-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셀룰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시스템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CN104735738B (zh) * 2015-04-21 2018-03-0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gmr‑1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方法
WO2017034509A1 (en) * 2015-08-26 2017-03-02 Intel IP Corporation Managing aspects of receive beamforming
US10097316B2 (en) * 2015-10-05 2018-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Q handling at inter-beam handover
US10700752B2 (en) 2016-01-14 2020-06-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tracking and beam feedback operation in a beam-forming based system
KR20170085426A (ko) 2016-01-14 2017-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측정 정보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CN105682111B (zh) * 2016-01-25 2019-07-26 协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切换的方法、移动卫星终端及关口站
US10575338B2 (en) * 2016-02-04 2020-0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E signal transmission in 5G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CN109196791B (zh) * 2016-03-07 2022-02-1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支持ue的方法和接入节点、ue和由ue执行的方法
JP2019083358A (ja) * 2016-03-17 2019-05-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EP3198940B1 (en) * 2016-04-01 2020-06-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handover of terminal device
US10425200B2 (en) * 2016-04-13 2019-09-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adjustment request
US10615862B2 (en) * 2016-04-13 2020-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adjustment request
US10630410B2 (en) * 2016-05-13 2020-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367677B2 (en) * 2016-05-13 2019-07-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9219931B (zh) * 2016-06-07 2022-02-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作为无线网络中的波束切换或节点切换的输入的多普勒位移或多普勒扩展
US10356641B2 (en) * 2016-06-15 2019-07-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link reporting using multiple symbol sequences
WO2018058515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based mobility
US10736010B2 (en) 2016-10-07 2020-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beam for event trigger in mobility management
JP7027662B2 (ja) * 2016-10-13 2022-03-02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測定報告方法および関連デバイス
CN108235444B (zh) * 2016-12-12 2021-09-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基站设备、用户设备
AU2016432962A1 (en) * 2016-12-20 2019-07-1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PL4090075T3 (pl) * 2017-01-05 2024-05-13 Nokia Technologies Oy Sposób, program komputerowy i urządzenie do wyboru wiązki do przekazywania
WO2018201670A1 (en) 2017-05-05 2018-1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 selection of common and dedicated rach resources
WO2019028733A1 (en) 2017-08-10 2019-02-14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BEAM REPORT REPORTING
EP4027701A1 (en) 2017-09-28 2022-07-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beam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handover execution
US11109417B2 (en) * 2018-08-08 2021-08-3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TB size mismatch during a random-access proced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43345A1 (en) * 2012-06-20 2013-12-26 Esmael Hejazi Dinan Handover Signal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5147717A1 (en) * 2014-03-25 2015-10-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based physical random-access
US20160007261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 "RACH Procedures for Unified Single and Multiple Beam Based Access ", R1-1611669,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7, Reno, USA, November 14 - 18, 2016
Mitsubishi Electric, "Beam control operation for common channels/signals in NR", R1-166228, 3GPP TSG-RAN , Gothenburg, Sweden,22– 26August, 2016 Samsung, "RACH resource for MSG1 transmission", R1-1612460, 3GPP TSG RAN , Reno, USA, 14th– 18th November 2016 Huawei, HiSilicon, "RACH Procedures for Unified Single and Multiple Beam Based Access ", R1-1611669,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7, Reno, USA, November 14 - 18, 2016 *
Mitsubishi Electric, "Beam control operation for common channels/signals in NR", R1-166228, 3GPP TSG-RAN WG1 86, Gothenburg, Sweden,22– 26August, 2016
Samsung, "RACH resource for MSG1 transmission", R1-1612460, 3GPP TSG RAN WG1 87, Reno, USA, 14th– 18th November 20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27264A1 (en) 2018-07-12
JP2020505819A (ja) 2020-02-20
US20210274402A1 (en) 2021-09-02
EP4090075B1 (en) 2024-03-06
US20190387441A1 (en) 2019-12-19
US11026137B2 (en) 2021-06-01
EP3566488A1 (en) 2019-11-13
PL4090075T3 (pl) 2024-05-13
EP4090075C0 (en) 2024-03-06
EP3566488B1 (en) 2022-06-29
CN110169126B (zh) 2021-10-01
TW201832606A (zh) 2018-09-01
PL3566488T3 (pl) 2022-10-03
EP4333501A2 (en) 2024-03-06
ES2925865T3 (es) 2022-10-20
EP4090075A1 (en) 2022-11-16
JP6913171B2 (ja) 2021-08-04
CN110169126A (zh) 2019-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4887B (zh) 方法、系統及設備
JP7321707B2 (ja) 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
US11653346B2 (en) Beam selec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beam-form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CN107852217B (zh) 无线网络中的波束检测与跟踪
WO2016044991A1 (zh) 终端、基站、基站控制器及毫米波蜂窝通信方法
US20190058518A1 (en) Beam base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JP2019519958A (ja) 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済み信号を利用した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初期アタッチメント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0523282B2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GB2551476A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JP2021083108A (ja) 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