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8265B - 供電系統 - Google Patents

供電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8265B
TWI728265B TW107133078A TW107133078A TWI728265B TW I728265 B TWI728265 B TW I728265B TW 107133078 A TW107133078 A TW 107133078A TW 107133078 A TW107133078 A TW 107133078A TW I728265 B TWI728265 B TW I7282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tate
power supply
wire
supply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3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6520A (zh
Inventor
加藤寬滿
中山將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6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6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8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826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2Means for accommodating flexible lead within the hold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4Rails or bus-bars constructed so that the counterparts can be connected thereto at any point along their length
    • H01R25/142Their counter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4Rails or bus-bars constructed so that the counterparts can be connected thereto at any point along their length
    • H01R25/145Details, e.g. end pieces or joi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抑制纜線部溫度上昇之懸吊式的供電系統。供電系統(100)具備:懸吊式的供電纜線裝置(1),具有纜線部(10);以及捲盤裝置(2),安裝於供電纜線裝置(1),並將線材(3)固持成可拉出。纜線部(10)具有以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的方式變形之變形部(103)。變形部(103)於第一狀態下形成環狀。供電纜線裝置(1)之中,相較於變形部(103)的第一狀態而言,於第二狀態下,兩端間的間隔更分開。自捲盤裝置(2)拉出之線材(3)結合至纜線部(10)的變形部(103)的一部分。捲盤裝置(2)藉由線材(3)而固持變形部(103)。

Description

供電系統
本發明一般關於供電系統,更詳細而言,係關於懸吊式的供電系統。
以往,普知有一種頂壁懸吊型插座(供電系統),具備:支持體,固定至頂壁;繩體,自支持體垂下;以及本體,在繩體的前端設置成自由昇降(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2007-193995,以下稱作「文獻1」)。
文獻1之頂壁懸吊型插座具備:捲曲電源線(纜線部);插座部,收納在本體內,使插入式插頭自由插拔地連接。纜線部之中,兩端部以外的部位形成為螺旋狀。纜線部的一端部收納於支持體內,纜線部的另一端部導入至本體內。插座部在本體內連接至纜線部的端部(另一端部)。
此頂壁懸吊型插座,於不使用插座部時可將本體拉起至頂壁附近,於使用之際可適當將本體拉下至任意位置並藉由繩體固持。
文獻1之頂壁懸吊型插座之中,纜線部具有螺旋狀部分,因此例如相較於具有直線狀纜線部之供電纜線而言,於大電流流過時等有纜線部的溫度會上昇之可能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日本專利公開號2007-193995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事由而完成,其目的為提供一種可抑制纜線部溫度上昇之懸吊式的供電系統。 〔解決問題之方式〕
本發明一態樣之供電系統,具備:懸吊式的供電纜線裝置,具有纜線部;以及捲盤裝置,安裝於前述供電纜線裝置,並以可拉出方式固持著線材。前述纜線部具有以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的方式變形之變形部。前述變形部於前述第一狀態下形成環狀。前述供電纜線裝置之中,相較於前述變形部的前述第一狀態而言,於前述第二狀態下,兩端間的間隔更分開。自前述捲盤裝置拉出之前述線材結合至前述纜線部的前述變形部的一部分。前述捲盤裝置藉由前述線材而固持前述變形部。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供電系統具有可抑制纜線部溫度上昇之優點。
〔實施發明之較佳形態〕
下述實施形態等說明之圖1~圖8係示意圖,圖1~圖8中的各構成元素的大小或厚度各者的比,不一定反映實際尺寸比。
(1)概要 本實施形態之供電系統100如圖1~圖5所示,具備懸吊式的供電纜線裝置1、捲盤裝置2。供電纜線裝置1具有纜線部10。纜線部10具有一端(第一端101)及另一端(第二端102)。
如圖1所示,供電纜線裝置1例如以使纜線部10的一端(第一端101)係上側、另一端(第二端102)係下側之方式懸吊使用。例如,將供電纜線裝置1在建築物的房間頂壁所固定之配線導管80,以纜線部10的第一端101係上側、第二端102係下側之方式安裝,且自配線導管80懸吊而使用。使用供電系統100之建築物例如可係工廠、學校、店舗、醫院、及辦公室等非住宅,亦可係獨棟住宅、及集合住宅等住宅。
以下說明之中,配線導管80安裝有供電纜線裝置1之狀態下,相對於水平面而垂直的(正交的)方向(圖1的上下方向)作為「上下方向」、下方(鉛直方向)作為「下方」而說明。其中,此等方向不意在限定供電系統100的使用態樣。
供電纜線裝置1在纜線部10的上側的一端(第一端101)具備連接部11。連接部11安裝於配線導管80,並電性連接至配線導管80的供電通道(導體)81。
又,供電纜線裝置1在纜線部10的下側的一端(第二端102)具備插座部12。插座部12可連接:插頭,連接至電器設備301(參照圖4)。亦即,供電纜線裝置1具有:插座(Outlet)的功能,進行朝往與插座部12連接之電器設備301之電力供給。在此,插座部12係交流200V用,且係可同時連接二個插頭之雙口式插座(插座具有二個用以與插頭連接之連接口120)。與插座部12連接之電器設備301不特別限定。電器設備301例如可係可搬動型的電動工具(參照圖4)、具備保冷庫及保溫庫之電動輔助式的送餐車等可移動之電器設備。或者,電器設備301亦可係裝設在建築物之電動式工具、家電製品、實驗器具等不易攜行的電器設備。
供電纜線裝置1的纜線部10在內部具有電線,且連接部11與插座部12係經由纜線部10的電線而電性連接。藉此,可由配線導管80的導體81所連接之電源(系統電源等)將電力供給至插座部12。亦即,纜線部10係自連接部11往插座部12之電力的供給路徑。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的供電纜線裝置1之中,纜線部10具有變形部103。變形部103具有形狀不同的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變形部103以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的方式變形。如圖1的實線所示,變形部103於第一狀態下構成環(圈)狀。又,如圖1的二點鏈線所示,變形部103於第二狀態下,具有比第一狀態更直徑小的環狀的部分。
纜線部10之中,相較於變形部103的第一狀態而言,變形部103的第二狀態下兩端間(第一端101與第二端102之間)的間隔更分開。亦即,供電纜線裝置1之中,相較於變形部103的第一狀態而言,變形部103的第二狀態下,兩端間的間隔更分開。供電纜線裝置1懸吊於配線導管80之狀態下,變形部103的第二狀態下之插座部12的位置相較於變形部103的第一狀態下之插座部12的位置,位在更下方(參照圖1)。
捲盤裝置2係安裝於供電纜線裝置1。本實施形態之中,將捲盤裝置2設在供電纜線裝置1的纜線部10,更詳細而言設在纜線部10中之第一端101與變形部103之間的部分。捲盤裝置2將線材3固持成可拉出。將自捲盤裝置2拉出之線材3結合(固定)至纜線部10的一部分,更詳細而言,結合(固定)至纜線部10的變形部103的一部分。供電纜線裝置1懸吊於配線導管80之狀態下,變形部103自線材3受到往上的力。藉此,變形部103藉由線材3而固持至捲盤裝置2。
當自捲盤裝置2起算之線材3的拉出量改變時,則纜線部10的變形部103之中結合有線材3之部分(結合部位)上下移動,且變形部103形成之環的大小變化。因此,因應於上述結合部位之上下方向的移動,纜線部10的第二端102的位置(插座部12的位置)上下移動。
如此供電系統100之中,於插座部12使用時(將插頭連接至連接口120時),使用者可將變形部103定為第二狀態,而使插座部12位在(相較於變形部103的第一狀態更)下方。藉此,可使插座部12位在配置電器設備301之使用面300附近(參照圖4)。
又,使用者可於結束插座部12之使用後(自連接口120移出插頭),將變形部103定為第一狀態,而使插座部12位在(相較於變形部103的第二狀態更)上方。藉此,可自使用時插座部12所佔據之空間,使插座部12消失。因此,不使用時,插座部12不易妨礙人的行動,且不易成為限制人的行動範圍之因素(參照圖5)。
(2)細節 以下,參照圖1~圖5,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之供電系統100。
本實施形態之供電系統100如同上述,具備供電纜線裝置1與捲盤裝置2。供電系統100係例如安裝於配線導管80而使用。
(2.1)配線導管 首先,參照圖2說明配線導管80。配線導管80例如在建築物的房間的頂壁,固定成長邊方向沿著頂壁面。
配線導管80具備上述導體(供電通道)81,此外具備導管本體82。
導管本體82係由鋁等金屬形成為兩端開口之長度長的角筒狀(在此係六角筒狀),且表面係利用絕緣性的合成樹脂塗佈。導管本體82具有向下方開放之溝狀的連接凹部821。連接凹部821沿著導管本體82的長邊方向而形成為直線狀。導管本體82的長邊方向的兩側面的下端部設有往連接凹部821的內側突出之一對唇部822。亦即,導管本體82的連接凹部821成為所謂唇溝。
導管本體82的內側沿著長邊方向而配置有三條導體(供電通道)81(811~813)。導體811~813連接至單相三線式的AC100V的電源。導體811相當於單相三線配線的中性線,且配置在導管本體82內的頂面。導體812、813相當於相線,且分別配置在導管本體82內的兩側面。
此外,供電系統100安裝之配線導管80的構造不限於圖示。供電系統100可安裝於任意的配線導管,例如具備單相三線式的電源所連接之三個導體及單相二線式的電源所連接之二個導體(合計五個導體)的配線導管。又,配線導管80不限於設在建築物的室內,亦可設在建築物的室外之屋頂等。
(2.2)供電纜線裝置 供電纜線裝置1如同上述,具備纜線部10、連接部11、插座部12。
如圖2所示,連接部11具備連接體111、殼體112。
連接體111具備筒狀體1110、一對端子板1111、一對突出部1112。筒狀體1110例如由樹脂材料形成,且具有電絕緣性。筒狀體1110係形成為筒狀(在此為圓筒狀)。一對端子板1111例如由金屬材料形成。一對端子板1111具有導電性。一對端子板1111各者係形成為板狀。一對端子板1111從筒狀體1110的側面,在與筒狀體1110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彼此往相反方向突出。一對突出部1112例如由樹脂材料形成。一對突出部1112具有電絕緣性。一對突出部1112係形成為板狀。一對突出部1112在筒狀體1110的側面,從端子板1111的下側的部分,在與筒狀體1110的高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彼此往相反方向突出。一對突出部1112係分別與一對端子板1111平行突出。
殼體112例如由合成樹脂等樹脂材料形成,且具有電絕緣性。殼體112係中空的箱狀,且具有寬度不同的二個長方體上下組合之形狀。殼體112的上表面設有連接體111。又如圖1所示,殼體112的底壁的中央形成有用以將纜線部10導入之孔。
連接部11之中,使筒狀體1110自下方導入至連接凹部821內,且使一對端子板1111接觸於配線導管80的導體812、813,並使一對突出部1112載置於一對唇部822,藉以電性且機械性連接至配線導管80。
如圖1、圖2所示,插座部12具備插座殼121、收納至插座殼121之插座本體122。
插座殼121例如由合成樹脂等樹脂材料形成。插座殼121係在一方向(圖1的上下方向)長的縱長形狀,且係在與長邊方向正交之面內在一方向(厚度方向)扁平的形狀。又,插座殼121係其厚度及寬度隨著從長邊方向的第二端1212靠近第一端1211而變小之前端收窄的形狀。插座殼121的外周面從第二端1212至長邊方向的中間部位為止和緩彎曲成往外隆起,從長邊方向的中間部位至第一端1211為止和緩彎曲成往內隆起。再者,將插座殼121的外周面由與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觀察,係全周無落差地連繋之彎曲面。
插座殼121係由主體1213與罩蓋1214之二構件組合而構成。主體1213及罩蓋1214在相互相向之面分別具有開口,且結合成彼此的開口對齊。藉此,在主體1213及罩蓋1214之間形成用以收納插座本體122等之內部空間。主體1213與罩蓋1214例如利用以下方法而相互暫時止固:使主體1213與罩蓋1214中之一者的開口的內周緣所形成之複數個結合孔勾掛有從另一者的開口的內周緣突出之複數個結合爪。此狀態下,將複數個結合螺絲穿通主體1213與罩蓋1214中之一者而緊固於另一者,藉以使主體1213與罩蓋1214結合。
插座殼121的第一端1211形成有用以使纜線部10貫穿至插座殼121內之插穿孔。插穿孔係插座殼121的第一端1211的側壁(上壁)所形成之圓形的孔。本實施形態之中,使主體1213與罩蓋1214所分別形成之半圓狀的一對缺口對齊,而構成圓形的插穿孔。
又,插座殼121的第二端1212形成有用以使插座本體122露出之開口部1215。開口部1215係將插座殼121的第二端1212側的壁(底壁)加以貫穿之孔,且形成為在插座殼121的寬度方向長的矩形狀。此外,開口部1215亦可例如形成在插座殼121的側面。此情形下,插座本體122的連接口120朝往插座殼121的側方。
插座本體122具有合成樹脂製的外殼1220、收納在外殼1220內之刀承構件等內藏零件。插座本體122係以外殼1220的一面(連接面)從開口部1215露出之方式收納至插座殼121。連接面形成有用以使插頭的刀片(或銷)插入之連接口120。插座本體122具有:防脫機構,藉由使插頭旋轉而進行插頭的刀片(或銷)之防脫。
再者,插座本體122具有用以將纜線部10的電線加以連接之端子部。端子部係所謂插入式的速結端子。本實施形態之中,針對插座本體122而連接纜線部10的一對電源線、及接地線(地線),合計三條電線。
纜線部10係利用具有可撓性之電源線或纜線構成。纜線部10具備上述電線(一對電源線、接地線)、及將電線加以被覆之由絕緣材料構成之套。本實施形態之中,各電線係由複數條導線構成之絞線。纜線部10就一例而言係由包膠纜線(二種EP橡膠絕緣氯丁二烯橡膠包膠纜線:2PNCT等)構成。
纜線部10如同上述,具有第一端101、第二端102、及變形部103。纜線部10的第一端101導入至連接部11的殼體112及連接體111內。纜線部10的第一端101(的電源線)電性連接至連接體111的一對端子板1111。纜線部10的第二端102經由插穿孔而貫穿至插座部12的插座殼121內。纜線部10的第二端102(的電線)電性連接至插座本體122(的刀承構件)。
變形部103在纜線部10之中,位在第一端101與第二端102之間。變形部103可變形成各種形狀。變形部103至少可變形為形成環狀(略圓形狀)之第一狀態。本實施形態之中,第一狀態下之變形部103形成一個環(圈)。利用使變形部103的形狀變化,而使纜線部10的第一端101與第二端102之間的間隔(供電纜線裝置1的連接部11與插座部12之間的間隔)變化。
(2.3)捲盤裝置 捲盤裝置2如圖1、圖2所示,具備捲盤殼20、鼓輪21、捲取彈簧22。又,捲盤裝置2將線材3固持成可拉出。
捲盤殼20例如由樹脂材料形成。捲盤殼20係中空,且具有將扁平的矩形箱狀的部分與半圓盤狀的部分加以組合之形狀。捲盤殼20係安裝於纜線部10(固定至纜線部10)。捲盤殼20安裝於纜線部10中之第一端(上側的一端)101與變形部103之間的部分。亦即,捲盤殼20安裝於供電纜線裝置1之連接部11與纜線部10的變形部103之間的部分(較變形部103更上側的部分)。
捲盤殼20內收納有鼓輪21、捲取彈簧22。纜線部10沿著捲盤殼20的一方向的一側邊(圖1右側的邊),而貫穿捲盤殼20。鼓輪21及捲取彈簧22在捲盤殼20內,配置在上述一方向的另一側邊側(圖1的左側)。在捲盤殼20的底壁,鼓輪21的下方形成有圓形的拉出孔203。
捲盤殼20係將第一半體201與第二半體202之二構件加以組合而構成。第一半體201及第二半體202在相互相向的面分別具有開口,且使彼此的開口對齊而結合。第一半體201與第二半體202例如係藉由彼此的相向的開口的緣部所設之嵌合構造而結合。第一半體201及第二半體20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各者之中,開口的緣部形成有半圓狀的缺口。利用第一半體201的上表面所形成之缺口的緣部與第二半體202的上表面所形成之缺口的緣部,而夾入纜線部10。再者,利用第一半體201的下表面所形成之缺口的緣部與第二半體202的下表面所形成之缺口的緣部,而夾入纜線部10。藉此,將捲盤殼20安裝於纜線部10(位置固定至纜線部10)。
鼓輪21例如由樹脂材料而形成為在兩端具有凸緣部之圓筒狀(所謂線軸(bobbin)形狀)。鼓輪21配置在捲盤殼20內,且以其軸向為中心而可旋轉地固持在捲盤殼20。鼓輪21捲繞有線材3。鼓輪21進行線材3的捲取及饋送。亦即,鼓輪21以其軸為中心而順時針方向旋轉,藉以捲取線材3,且鼓輪21逆時針方向旋轉,藉以饋送線材3。
捲取彈簧22係所謂發條彈簧,且係具有彈性之金屬板捲繞成旋渦(spiral)狀而構成。捲取彈簧22在鼓輪21的內部配置成捲取彈簧22的中心軸的方向係沿著鼓輪21中心軸的方向。捲取彈簧22將捲取線材3之朝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之朝向)的彈性力給予至鼓輪21。鼓輪21及捲取彈簧22作為將拉回線材3之張力給予至線材3之張力給予部而發揮功能。
線材3係例如合成樹脂製的絞線。線材3之中,第一端固定至鼓輪21。線材3在鼓輪21(的圓筒狀的部分)的周圍捲繞,此外更從捲盤殼20的拉出孔203拉出至捲盤殼20的外部。線材3的第二端結合至纜線部10的變形部103的一部分(結合部位)。更詳細而言,纜線部10的變形部103安裝有沿著纜線部10的周向之束帶30,且線材3的第二端繫於束帶30,藉以結合至變形部103。線材3的第二端中之線材3的朝向相對於纜線部10的變形部103(相對於束帶30)而言係可變。
可自捲盤裝置2拉出之線材3的拉出長度係第一長度與第二長度之間的範圍(其中,第一長度<第二長度)。在此,線材3的拉出長度意指下者的長度:線材3的全長中之自捲盤殼20拉出之線材3之部分。第一長度係線材3的大致全體捲取在鼓輪21之狀態下自捲盤裝置2拉出之線材3的長度。例如,自捲盤裝置2拉出之線材3的第二端附近設有無法通過拉出孔203之大小之止擋之情形下,第一長度係線材3中之第二端與止擋之間的部分之長度。第二長度係線材3的大致全體已自鼓輪21饋送之狀態下之自捲盤裝置2拉出之線材3的長度。此外,本實施形態之中,將線材3的全長定為第二長度短於纜線部10之中線材3結合之部位(結合部位)與捲盤裝置2安裝之部位之間之纜線部10的長度。
(2.4)供電系統 如圖1所示,供電系統100藉由將連接部11安裝於配線導管80,而安裝於配線導管80。
連接部11安裝於配線導管80之狀態下,供電纜線裝置1自配線導管80懸吊。又,於供電系統100,纜線部10之中第一端101與變形部103之間的部分(較變形部103更上側的部分)安裝有捲盤裝置2。再者,自捲盤裝置2拉出之線材3結合至變形部103的一部分(結合部位),且捲盤裝置2藉由線材3而拉起變形部103的結合部位。
如上所述構成之供電系統100之中,變形部103於藉由捲盤裝置2捲取線材3而使線材3的拉出長度成為第一長度時,係形成環狀(略圓形狀)之第一狀態(參照圖1的實線)。變形部103係第一狀態時,纜線部10的第一端101與第二端102之間的間隔最小。換言之,變形部103係第一狀態時,纜線部10的第二端102位在最上方。
如圖1的實線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中,於變形部103的第一狀態下,變形部103中之與線材3之結合部位係位在較變形部103的中心(成為變形部103的環之部分的中心)更上側。換言之,本實施形態之中,線材3(的第二端)在較變形部103的第一狀態下之環狀的變形部103的中心更上側,結合至變形部103。
又,變形部103的第一狀態下,變形部103的下端部位在較纜線部10的第二端(下側的一端)102更上方,且位在較供電纜線裝置1的下側的一端更上方。換言之,變形部103的第一狀態下,上述結合部位與纜線部10的第二端102之間的上下方向的間隔大於上述結合部位與變形部103的下端部之間的上下方向的間隔。此等間隔係藉由變形部103中之線材3的結合部位而決定。亦即,本實施形態之中,於變形部103的第一狀態下,上述結合部位的位置係定為變形部103的下端部位在較纜線部10的第二端102更上方(位在較供電纜線裝置1的下側的一端更上方)。
變形部103亦可變形為與第一狀態不同的第二狀態。變形部103的第二狀態係纜線部10的第一端101與第二端102之間的間隔較變形部103的第一狀態更分開之狀態(參照圖1的二點鏈線參照)。本實施形態之中,第二狀態下之變形部103具有較第一狀態下之變形部103更為直徑小的環狀的部分。變形部103係第二狀態時之纜線部10的第二端102的位置位在較變形部103係第一狀態時之纜線部10的第二端102的位置更下方。
如圖1的二點鏈線所示,本實施形態之中,變形部103的第二狀態下,上述結合部位係位在較變形部103的中心更上側。又,變形部103的第二狀態下,變形部103的下端部位在較纜線部10的第二端102更上方,且位在較供電纜線裝置1的下側的一端更上方。
圖3A顯示變形部103係第一狀態(收納狀態)時之供電系統100的狀態,且圖3B及圖3C顯示變形部103係第二狀態(使用狀態)時之供電系統100的狀態。
當從圖3A所示之變形部103的第一狀態,使用者例如利用手將插座部12往下方拉伸時,則線材3之自捲盤裝置2起算的拉出量增加,而使變形部103往第二狀態變形,此第二狀態具有較第一狀態更為直徑小之環狀的部分(參照圖3B)。當使用者自此將插座部12往更下方拉伸時,則線材3之自捲盤裝置2起算的拉出量(拉出長度至第二長度為止)更增加,變形部103的圓形狀的部分的直徑變得更小(參照圖3C)。亦即,使用者可於線材3的拉出長度係第一長度~第二長度之間的範圍內,將插座部12拉下至期望高度,且可在期望高度將插頭插入至插座部12的連接口120。
又,本實施形態之中,變形部103的第二狀態下,使捲盤裝置2將線材3固持成線材3承受鼓輪21及捲取彈簧22所成之張力。因此,變形部103的第二狀態(參照圖3B、圖3C)下,當使用者自插座部12離手時,則藉由上述張力而使線材3拉回至捲盤裝置2內。藉此,不使用插座部12時(插頭不連接至連接口120時),變形部103往第一狀態(參照圖3A)變形。故,不使用插座部12時,插座部12不易妨礙人的行動,且不成為限制人的行動範圍之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使用插座部12時(插頭連接至連接口120之狀態),變形部103承受來自插頭之往下的力。藉此,變形部103維持於第二狀態。
如同上述,本實施形態的供電系統100,於使用插座部12時,可將插座部12拉下至任意位置。又,於不使用時插座部12,可先拉起插座部12,因此不易成為限制人的行動範圍之主要因素。再者,本實施形態的供電系統100之中,例如無須如同文獻1的頂壁懸吊型插座將纜線部加工成螺旋狀,不易於製造纜線部10上費工。又,本實施形態的供電系統100之中,變形部103於第一狀態下形成環狀,且變形部103的第二狀態下之纜線部10的兩端間的間隔較變形部103的第一狀態更分開(變形部103具有一個環狀的部分)。因此,由一方向(例如沿著水平面的方向)觀察時,在纜線部10之中與纜線部10之其他部分重疊的部分變少。因此,相較於具備卷線之文獻1的頂壁懸吊型插座而言,可抑制纜線部10的溫度上昇。
(3)變形例 上述實施形態僅係本發明各種實施形態之一種。上述實施形態,只要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則可因應於設計等而進行各種變更。以下,列舉上述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以下將上述實施形態稱作「基本例」。以下說明之變形例及基本例可適當組合而使用。
(3.1)變形例1 參照圖6說明本變形例的供電系統100。
本變形例之中,線材3的第二長度(可自捲盤裝置2拉出之線材3的長度)長於基本例,此點與基本例相異。詳細而言,本變形例將線材3的全長規定為第二長度長於纜線部10之中線材3結合之部位(結合部位)與捲盤裝置2安裝之部位之間之纜線部10的長度。
因此,本變形例之中,可自例如圖3C所示之狀態起,將插座部12拉至更下方,藉以使纜線部10變化成直線狀的狀態(參照圖6)。亦即,本變形例之中,變形部103的第二狀態包含沿著上下方向之直線狀的狀態。
此外,本變形例之中,變形部103從具有圓形之狀態變形成直線狀時,纜線部10有產生扭曲之可能性。因此,本變形例之中,供電纜線裝置1宜具有將扭曲加以吸收之扭曲吸收機構。扭曲吸收機構亦可例如由具有可扭曲之撓性之纜線部10所構成。
(3.2)變形例2 參照圖7說明本變形例的供電系統100。
本變形例之中,捲盤裝置2設在連接部11,此點與基本例相異。亦即,本變形例之中,鼓輪21及捲取彈簧22收納在連接部11的殼體112內。而且,線材3係自連接部11的殼體112所設之拉出孔1120拉出至殼體112的外部。
本變形例之中,亦可使變形部103以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的方式變形,藉以調整插座部12的高度(上下方向的位置)。又,不使用插座部12時,可先拉起插座部12,插座部12不易成為限制人的行動範圍之主要因素。又,相較於具備卷線之文獻1之頂壁懸吊型插座而言,從一方向觀察時,在纜線部10之中與纜線部10之其他部分重疊的部分變少,因此可抑制纜線部10之溫度上昇。
(3.3)變形例3 參照圖8說明本變形例的供電系統100。
本變形例之中,捲盤裝置2不收納在連接部11的殼體112內,而係懸吊於殼體112,此點與變形例2相異。亦即,本變形例的供電系統100之中,連接部11的殼體112的下表面設有鉤113,且捲盤裝置2的捲盤殼20的上表面(與設有線材3所貫穿之拉出孔203的面係相反側的面)設有環204。而且,在捲盤裝置2的環204(圖示例之中,經由S字鉤205即連結構件)而將連接部11的鉤113加以勾掛,藉以使捲盤裝置2懸吊於連接部11。藉此,捲盤裝置2安裝於連接部11。
本變形例之中,亦可使變形部103以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的方式變形,藉以調整插座部12的高度(上下方向的位置)。又,捲盤裝置2不安裝於纜線部10,而係安裝於連接部11,因此捲盤裝置2的載重不易加載至纜線部10。又,因為捲盤裝置2安裝於連接部11,所以即使於例如使用者將插座部12拉伸至下方之情形,捲盤裝置2亦不易受影響。
本變形例之中,將捲盤裝置2安裝於連接部11之構造不限於圖8的構造。例如,鉤113可係環鉤,且可無連結構件205。又,可非鉤,而係夾具或螺固等其他安裝構造。
(3.4)其他變形例 捲盤裝置2亦可具備:鎖定機構,將變形部103之從第二狀態至第一狀態之變形加以控制。鎖定機構亦可例如具備:止擋,配置在捲盤殼20內,可在容許鼓輪21旋轉之位置與禁止鼓輪21旋轉之位置之間移動。例如可係以下構成:鼓輪21的凸緣部形成有凹部,上述止擋可在進入上述凹部內之位置與自上述凹部退出之位置之間移動。此情形下,捲盤裝置2亦可設有因應於使用者的操作而使止擋移動至自上述凹部退出之位置(例如連接至止擋之拉繩、鈕等)。或者,捲盤裝置2亦可具有例如如同捲簾或回縮式纜線所使用之構造,可維持線材3之拉出長度,並因應於線材3的拉操作而自動使線材3收納至捲盤殼20內。
供電系統100亦可具有複數個捲盤裝置2與變形部103之組合。例如,亦可在纜線部10的第一端101與第二端102之間設有複數個捲盤裝置2與變形部103之組合。
供電纜線裝置1亦可不具備連接部11。例如,纜線部10的第一端101亦可直接連接至建築物的房間的頂壁所設之埋入型插座等。
供電纜線裝置1亦可不具備插座部12。例如,纜線部10的第二端102亦可設有可連接專用電源連接器之連接器部,來取代可連接通用插頭之插座部12。
插座部12所具備之連接口120的個數不限於二個,可係一個、亦可係三個以上。插座部12亦可不具有作為插頭防脫之防脫機構。插座部12亦可係例如交流100V用或直流用的插座。又,插座部12亦可係可藉由磁力而與電器設備301所連接之插頭結合之所謂的磁力插座。
連接部11的殼體112、插座部12的插座殼121、捲盤裝置2的捲盤殼20等形狀亦可因應於需要而適當變更。
安裝於配線導管80之供電系統100的個數不限於一個,亦可將二個以上的供電系統100安裝於配線導管80。
(4)態樣 如可由以上說明之基本例及變形例瞭解,第一態樣之供電系統(100)具備:懸吊式的供電纜線裝置(1),具有纜線部(10);以及捲盤裝置(2),安裝於供電纜線裝置(1),並將線材(3)固持成可拉出。纜線部(10)具有:變形部(103),以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的方式變形。變形部(103)於第一狀態下形成環狀。供電纜線裝置(1)之中,相較於變形部(103)的第一狀態而言,於第二狀態下,兩端間的間隔更分開。自捲盤裝置(2)拉出之線材(3)結合至纜線部(10)的變形部(103)的一部分。捲盤裝置(2)藉由線材(3)而固持變形部(103)。
依據此構成,使用者可適當變更纜線部(10)的下端部的高度。又,不使用供電系統(100)時,可利用將變形部(103)定為第一狀態而(相較於變形部103的第二狀態而言)使纜線部(10)的下端部位在上方,因此不易成為限制人的行動範圍之主要因素。又,不須將纜線部(10)中之兩端部以外的部分形成為螺旋狀,因此相較於文獻1之頂壁懸吊型插座而言,不易於製造纜線部(10)上費工。又,相較於文獻1的頂壁懸吊型插座而言,由一方向觀察時,在纜線部10之中與纜線部10之其他部分重疊的部分變少,因此可抑制纜線部10溫度上昇。又,因為捲盤裝置(2)安裝於供電纜線裝置(1),所以不須將捲盤裝置(2)安裝於外部(例如頂壁或壁面、配線導管80等),容易替換供電系統(100)。又,於第一狀態下,變形部(103)形成環狀(略圓形狀),因可使供電纜線裝置(1)的尺寸(變形部103的直徑方向的尺寸)縮小。
第二態樣之供電系統(100),係於第一態樣下,使供電纜線裝置(1)在纜線部(10)的上側的一端(第一端101)更具備連接部(11)。連接部(11)安裝於配線導管(80)而電性連接至配線導管(80)的供電通道(導體81)。捲盤裝置(2)設在連接部(11)。
依據此構成,則可使包含供電纜線裝置(1)及捲盤裝置(2)之供電系統(100)的尺寸縮小。又,因為連接部(11)設有捲盤裝置(2),所以可僅藉由將連接部(11)自配線導管(80)拆開,而使供電系統(100)自配線導管(80)取下,容易進行供電系統(100)之替換。
第三態樣之供電系統(100),係於第一態樣下,使供電纜線裝置(1)在纜線部(10)的上側的一端(第一端101)更具備連接部(11)。連接部(11)安裝於配線導管(80)而電性連接至配線導管(80)的供電通道(導體81)。捲盤裝置(2)設在纜線部(10)。
依據此構成,則相較於捲盤裝置(2)安裝於外部之情形而言,可縮小供電系統(100)的尺寸。又,纜線部(10)設有捲盤裝置(2),因此可僅藉由將連接部(11)自配線導管(80)拆開而將供電系統(100)自配線導管(80)取下,容易進行供電系統(100)的替換。
第四態樣之供電系統(100),係於第一~第三態樣之中任一者,使供電纜線裝置(1)在纜線部(10)的下側的一端(第二端102)更具備插座部(12)。
依據此構成,則可經由纜線部(10)而將電力供給至插座部(12)所連接之電器設備(301)。
第五態樣之供電系統(100),係於第一~第四態樣之中任一者,使第一狀態下之變形部(103)的下端部位在比供電纜線裝置(1)的下側的一端(插座部12的下端)更上方。
依據此構成,則於變形部(103)的第一狀態下,纜線部(10)不易成為限制人的行動範圍之主要因素。
第六態樣之供電系統(100),係於第一~第五態樣中任一者,使線材(3)在較第一狀態下之環狀的變形部(103)的中心更上側結合至變形部(103)。
依據此構成,則相較於線材在第一狀態下之變形部的中心更下側結合至變形部之情形而言,捲盤裝置(2)可穩定固持變形部(103)。
第七態樣之供電系統(100),係於第一~第六態樣之中任一者,使捲盤裝置(2)具有:張力給予部(鼓輪21、捲取彈簧22),將拉回線材(3)之張力給予至線材(3)。
依據此構成,則因為將線材(3)拉回至捲盤裝置(2)內,所以變形部(103)由線材(3)拉引而自第二狀態變形成第一狀態。因此,不使用供電系統(100)時,纜線部(10)不易成為限制人的行動範圍之主要因素。
第八態樣之供電系統(100),於第七態樣下,使捲盤裝置(2)具有:鎖定機構,侷限變形部(103)之自第二狀態往第一狀態之變形。
依據此構成,則可使變形部(103)維持第二狀態。
第九態樣之供電系統(100),於第七態樣下,使捲盤裝置(2)將線材(3)固持成於變形部(103)的第二狀態下使線材(3)承受上述張力。
依據此構成,則可使變形部(103)自第二狀態變形成第一狀態。
100‧‧‧供電系統1‧‧‧供電纜線裝置10‧‧‧纜線部101‧‧‧第一端(上側的一端)102‧‧‧第二端(下側的一端)103‧‧‧變形部11‧‧‧連接部111‧‧‧連接體112‧‧‧殼體1110‧‧‧筒狀體1111‧‧‧一對端子板1112‧‧‧一對突出部12‧‧‧插座部120‧‧‧連接口121‧‧‧插座殼122‧‧‧本體1213‧‧‧主體1214‧‧‧罩蓋1215‧‧‧開口部1220‧‧‧外殼113‧‧‧鉤2‧‧‧捲盤裝置20‧‧‧捲盤殼201‧‧‧第一半體202‧‧‧第二半體203‧‧‧拉出孔204‧‧‧環205‧‧‧S字鉤(連結構件)21‧‧‧鼓輪(張力給予部)22‧‧‧捲取彈簧(張力給予部)3‧‧‧線材30‧‧‧束帶300‧‧‧使用面301‧‧‧電器設備80‧‧‧配線導管81‧‧‧導體(供電通道)811~813‧‧‧導體82‧‧‧導管本體821‧‧‧凹部822‧‧‧唇部
圖1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供電系統及配線導管的立體圖。 圖2關於如同上者之供電系統及配線導管,且係將供電系統自配線導管移出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3A~圖3C關於如同上者之供電系統及配線導管,且係將供電系統的各不同狀態加以顯示之立體圖。 圖4關於如同上者之供電系統的一使用例,且係將變形部處於第二狀態時的狀態加以顯示之說明圖。 圖5關於如同上者之供電系統的一使用例,且係將變形部處於第一狀態時的狀態加以顯示之說明圖。 圖6關於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的變形例1之供電系統及配線導管,且係將變形部處於第二狀態時的狀態加以顯示之立體圖。 圖7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的變形例2之供電系統及配線導管的立體圖。 圖8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的變形例3之供電系統及配線導管的立體圖。
100‧‧‧供電系統
1‧‧‧供電纜線裝置
10‧‧‧纜線部
101‧‧‧第一端(上側的一端)
102‧‧‧第二端(下側的一端)
103‧‧‧變形部
11‧‧‧連接部
12‧‧‧插座部
120‧‧‧連接口
121‧‧‧插座殼
122‧‧‧本體
1213‧‧‧主體
1214‧‧‧罩蓋
1215‧‧‧開口部
1220‧‧‧外殼
2‧‧‧捲盤裝置
20‧‧‧捲盤殼
203‧‧‧拉出孔
21‧‧‧鼓輪(張力給予部)
22‧‧‧捲取彈簧(張力給予部)
3‧‧‧線材
30‧‧‧束帶
80‧‧‧配線導管
81‧‧‧導體(供電通道)
82‧‧‧導管本體

Claims (9)

  1. 一種供電系統,包含:懸吊式的供電纜線裝置,具有成為電力的供給路徑之纜線部;以及捲盤裝置,安裝於該供電纜線裝置,並以可拉出方式固持著線材;且該纜線部具有以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的方式變形之變形部,該變形部於該第一狀態下形成環狀,該供電纜線裝置,藉由縮小該第一狀態之環狀的直徑,使於該第二狀態下,該變形部之兩端間的間隔分開,自該捲盤裝置拉出之該線材結合至該纜線部的該變形部的一部分,該捲盤裝置藉由該線材而固持該變形部,且該變形部位在該捲盤裝置的外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供電系統,其中,該供電纜線裝置在該纜線部的上側的一端更具有:連接部,安裝於配線導管,而電性連接至該配線導管的供電通道;且該捲盤裝置設在該連接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供電系統,其中,該供電纜線裝置在該纜線部的上側的一端更具有:連接部,安裝於配線導管,而電性連接至該配線導管的供電通道;且該捲盤裝置設在該纜線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供電系統,其中, 該供電纜線裝置在該纜線部的下側的一端更具有插座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供電系統,其中,該第一狀態下之該變形部的下端部,位在較該供電纜線裝置的下側的一端更上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供電系統,其中,該線材在較該第一狀態之該環狀的該變形部的中心更上側,結合至該變形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供電系統,其中,該捲盤裝置具有:張力給予部,將拉回該線材之張力給予至該線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供電系統,其中,該捲盤裝置具有:鎖定機構,限制該變形部由該第二狀態往該第一狀態之變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供電系統,其中,該捲盤裝置將該線材固持成於該變形部的該第二狀態下使該線材承受該張力。
TW107133078A 2017-09-22 2018-09-20 供電系統 TWI7282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3056 2017-09-22
JP2017183056A JP7122565B2 (ja) 2017-09-22 2017-09-22 給電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6520A TW201916520A (zh) 2019-04-16
TWI728265B true TWI728265B (zh) 2021-05-21

Family

ID=65841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3078A TWI728265B (zh) 2017-09-22 2018-09-20 供電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22565B2 (zh)
CN (1) CN109546483A (zh)
TW (1) TWI7282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14743B2 (ja) * 2019-09-25 2023-07-26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ダクト用リール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3363A (ja) * 1992-10-28 1994-05-31 Nippon Densetsu Kogyo Kk 昇降式コンセント
CN101246261A (zh) * 2007-02-15 2008-08-20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指示器
CN201113026Y (zh) * 2007-10-24 2008-09-10 天宇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卷线功能的可携式电能供应模组
CN102157848A (zh) * 2011-03-25 2011-08-17 广西贵港东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途插板
TWM410736U (en) * 2011-03-28 2011-09-01 Wanshih Electronic Co Ltd Improved wire winder structure
CN202772386U (zh) * 2012-09-04 2013-03-06 唐扬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供电插头
CN105947668A (zh) * 2016-06-27 2016-09-21 贵州省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吸附吊具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234U (zh) * 1979-07-14 1981-02-09
JPS57143276A (en) * 1981-02-28 1982-09-0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eiling suspension type power plug socket
JPS5929343Y2 (ja) * 1981-04-30 1984-08-2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天井吊下型電源コンセント
CN2417612Y (zh) * 2000-04-12 2001-01-31 钟玉麟 一种电源转换器的输出引线结构
CN2736322Y (zh) * 2004-02-27 2005-10-26 魏国扬 用以容置集线器的装置
JP2008084586A (ja) 2006-09-26 2008-04-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天井吊り下げ型情報コンセント
JP2009009945A (ja) 2008-07-18 2009-01-15 Hitachi Densen Mekutekku Kk 給電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給電システム
JP2014110656A (ja) 2012-11-30 2014-06-12 Chuo Spring Co Ltd 充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3363A (ja) * 1992-10-28 1994-05-31 Nippon Densetsu Kogyo Kk 昇降式コンセント
CN101246261A (zh) * 2007-02-15 2008-08-20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指示器
CN201113026Y (zh) * 2007-10-24 2008-09-10 天宇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卷线功能的可携式电能供应模组
CN102157848A (zh) * 2011-03-25 2011-08-17 广西贵港东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途插板
TWM410736U (en) * 2011-03-28 2011-09-01 Wanshih Electronic Co Ltd Improved wire winder structure
CN202772386U (zh) * 2012-09-04 2013-03-06 唐扬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供电插头
CN105947668A (zh) * 2016-06-27 2016-09-21 贵州省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吸附吊具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6520A (zh) 2019-04-16
JP7122565B2 (ja) 2022-08-22
CN109546483A (zh) 2019-03-29
JP2019059556A (ja) 2019-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9170B2 (en) Strap for suspending wires that is reconfigurable for various attachment systems
TWI728265B (zh) 供電系統
CN101459328A (zh) 可减少摩擦阻力的电源线卷收装置
US9190824B2 (en) Cord reel
TWI684304B (zh) 懸吊式插座系統
KR101143877B1 (ko) 배전 케이블 고정장치
JP6719083B2 (ja) 吊下型コンセント
KR100477531B1 (ko) 전원코드 내장형 콘센트 유닛
KR200440626Y1 (ko) 전선 정리 장치
US6059080A (en) Wire wheel with continuous electrical connection
US8816202B2 (en) Shape-holding electrical cord
TWI691131B (zh) 懸吊式電氣器具
KR102202164B1 (ko) 서스펜드형 콘센트
KR101042267B1 (ko) 이중 콘센트
KR100932693B1 (ko) 변압기의 부하 감시 장치
KR101477982B1 (ko) 전선의 정리가 가능한 전선 연장 장치
JP6675080B2 (ja) 吊下型コンセント
JP3574880B2 (ja) 天井コンセント
CN219009586U (zh) 一种收纳结构及电器设备
KR200205460Y1 (ko) 전선의 여장수단을 구비한 매입형 콘센트
KR101149793B1 (ko) 케이블 방향전환장치.
KR200212260Y1 (ko) 전선 보관구
CN116142896A (zh) 一种收纳结构及电器设备
KR20160000774A (ko) 휴대용 전선 테이핑 장치
KR20130135740A (ko) 멀티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