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8203B - 吸嚐成分產生裝置、控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方法及程式產品 - Google Patents

吸嚐成分產生裝置、控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方法及程式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8203B
TWI728203B TW106137928A TW106137928A TWI728203B TW I728203 B TWI728203 B TW I728203B TW 106137928 A TW106137928 A TW 106137928A TW 106137928 A TW106137928 A TW 106137928A TW I728203 B TWI728203 B TW I7282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tification
power supply
aforementioned
generating device
lo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7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6823A (zh
Inventor
山田学
竹内学
赤尾剛志
中野拓磨
藤田創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624733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728203(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6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6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8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820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24F40/53Monitoring, e.g. fault det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60Devices with integrated user interf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9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batteri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M11/04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the vapou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 A61M11/041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the vapou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using heaters
    • A61M11/042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the vapou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using heaters electric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6Inhaling appliances shaped like cigars, cigarettes or pip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01N21/35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 G01N21/3504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for analysing gases, e.g. multi-gas 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01R19/165Indicating that current or voltage is either above or below a predetermined value or within or outside a predetermined range of valu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4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 G01R31/3646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electrical conditions or variables, e.g. visual or audible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10Devices using liqu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82Internal energy supply devices
    • A61M2205/8206Internal energy supply devices battery-oper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mat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係具有:負載,係藉由來自電源的電力將吸嚐成分源予以氣化或霧化;通知部;以及控制部,係取得表示電源之殘量的值,而且取得對於負載的動作要求信號而產生用以使負載動作的指令。控制部係構成為:當表示電源之殘量的值為第1閾值以上時令通知部進行第1通知。控制部係構成為:當表示電源之殘量的值未達第1閾值而且為較第1閾值小的第2閾值以上時令通知部進行第2通知。控制部係構成為:當表示電源之殘量的值未達第2閾值時令通知部進行第3通知。第1通知、第2通知及第3通知係彼此不同。

Description

吸嚐成分產生裝置、控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方法及程式產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藉由來自電源的電力將吸嚐成分源予以氣化或霧化之負載的吸嚐成分產生裝置。
已有一種取代香煙的吸嚐成分產生裝置(電子香煙)被提出,該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係品嚐經由以加熱器之類的負載將煙草等的香味源或氣膠(aerosol)源予以氣化或霧化所產生的吸嚐成分(專利文獻1至8)。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係包括使香味源及/或氣膠源氣化或霧化的負載、供給電力至負載的電源、及控制負載或電源的控制部。
專利文獻2至7係揭示了具備LED(發光二極體)的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尤其專利文獻4至7係揭示了依據電源的充電率而改變裝置所具備之發光元件(LED)的點亮數或點亮形態。
此外,專利文獻9係揭示了在電源的電壓到達放電終止電壓之前設定對應電源之劣化資訊的管理電壓值。控制部係在電源的電壓成為管理電壓值以下時,執行用以使蓄電池的放電終了的處理。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際公開第2015/165747號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2013/0019887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3:日本國際公開第2015/046386號
專利文獻4:日本國際公開第2015/073975號
專利文獻5:美國專利第2015/0272223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6:日本國際公開第2015/119918號
專利文獻7:日本國際公開第2015/161502號
專利文獻8:日本國際公開第2014/150942號
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2011-53097號
第1特徵之要旨的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係具有:負載,係藉由來自電源的電力將吸嚐成分源予以氣化或霧化;通知部;及控制部,係取得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而且取得對於前述負載的動作要求信號而產生用以使前述負載動作的指令; 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當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為第1閾值以上時令前述通知部進行第1通知;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當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未達第1閾值而且為較前述第1閾值小的第2閾值以上時令前述通知部進行第2通知;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當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未達前述第2閾值時令前述通知部進行第3通知;前述第1通知、前述第2通知及前述第3通知係彼此不同。
第2特徵之要旨為第1特徵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前述通知部具有發光元件;前述第1通知係由前述發光元件的第1發光色所構成;前述第2通知係由前述發光元件的第2發光色所構成;前述第3通知係由前述發光元件的第3發光色所構成;並且,前述第l發光色、前述第2發光色及前述第3發光色係彼此不同。
第3特徵之要旨為第2特徵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前述第1發光色係包含寒色,前述第3發光色係包含暖色,前述第2發光色係包含中間色,該中間色係於色相環中位於前述第1發光色與前述第3發光色之間。
第4特徵之要旨為第2特徵或第3特徵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前述第1發光色的補色與前述第3發光色之間之色相環上的距離,係比前述第1發光色的補色與前述第2發光 色之間之色相環上的距離更短。
第5特徵之要旨為第2特徵至第4特徵中任一者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前述第3發光色的補色與前述第1發光色之間之色相環上的距離,係比前述第3發光色的補色與前述第2發光色之間之色相環上的距離更短。
第6特徵之要旨為第2特徵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相當於前述第2發光色之波長係較相當於前述第3發光色之波長更接近相當於前述第1發光色之波長。
第7特徵之要旨為第2特徵至第6特徵中任一者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包含:具有對吸嚐成分進行吸嚐之吸嚐口之一方的端部;以及與前述吸嚐口為相反側之另一方的端部;前述發光元件係以跨越前述另一方的端部、及延伸於前述一方的端部與前述另一方的端部之間之側面的一部分之方式設置。
第8特徵之要旨為第7特徵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從前述一方的端部至前述另一方的端部為止之長度為58mm以上且為135mm以下。
第9特徵之要旨為第8特徵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從前述一方的端部至前述另一方的端部為止之長度為100mm以上且為135mm以下。
第10特徵之要旨為第2特徵至第6特徵中任一者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包含:具有對吸嚐成分進行 吸嚐之吸嚐口之一方的端部;以及與前述吸嚐口為相反側之另一方的端部;前述發光元件係設在延伸於於前述一方的端部與前述另一方的端部之間之側面。
第11特徵之要旨為第2特徵至第10特徵中任一者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在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為前述第2閾值以上時,前述負載係可從前述吸嚐成分源產生吸嚐成分,前述第1通知與前述第2通知的發光元件的發光形態係相同。
第12特徵之要旨為第1特徵至第11特徵中任一者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在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為前述第2閾值以上時,前述負載係可從前述吸嚐成分源產生吸嚐成分,前述控制部係因應持續取得前述動作要求信號之期間,可變地控制藉由前述通知部進行之前述第1通知及前述第2通知的期間。
第13特徵之要旨為第1特徵至第12特徵中任一者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在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為前述第2閾值以上時,前述負載係可從前述吸嚐成分源產生吸嚐成分,檢測到前述動作要求信號時之前述第1通知及前述第2通知之通知時序及通知期間之至少一方係彼此相同。
第14特徵之要旨為第1特徵至第13特徵中任一者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控制前述通知部進行前述第3通知達預定期間,其中該預定期間未依存於持續取得前述動作要求信號之期間。
第15特徵之要旨為第14特徵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前述通知部進行前述第1通知及前述第2通知之期間係較前述預定期間更短。
第16特徵之要旨為第1特徵至第15特徵中任一者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前述第1閾值為可變值。
第17特徵之要旨為一種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係包含:負載,係藉由來自電源的電力將吸嚐成分源予以氣化或霧化;通知部;及控制部,係取得對於前述負載的動作要求信號而產生用以使前述負載動作的指令,該控制部係可控制前述通知部使其以通常使用模式、充電要求模式及異常通知模式的任一者動作;前述通常使用模式、前述充電要求模式及前述異常通知模式中之前述通知部之通知係彼此不同。
第18特徵之要旨為一種控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方法,該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係具有藉由來自電源的電力將吸嚐成分源予以氣化或霧化的負載;該控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方法係具有:取得表示電源之殘量的值的取得步驟;取得對於前述負載的動作要求信號而產生用以使前述負載動作的指令的步驟; 當在前述取得步驟中取得之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為第1閾值以上時進行第1通知之步驟;當在前述取得步驟中取得之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為未達前述第1閾值,且為較前述第1閾值小的第2閾值以上時進行第2通知的步驟;及當在前述取得步驟中取得之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未達前述第2閾值時進行第3通知的步驟;前述第1通知、前述第2通知及前述第3通知係彼此不同。
第19特徵之要旨為一種控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方法,該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係具有藉由來自電源的電力將吸嚐成分源予以氣化或霧化的負載;該控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方法係具有:取得對於前述負載的動作要求信號而產生用以使前述負載動作的指令的步驟;及以通常使用模式、充電要求模式及異常通知模式之任一者進行通知之步驟;前述通常使用模式、前述充電要求模式及前述異常通知模式中之前述通知部的通知係彼此不同。
第20特徵之要旨為一種程式,係使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執行第18特徵或第19特徵所述的方法。
10‧‧‧電源
20‧‧‧吸嚐感測器
21‧‧‧感測器本體
22‧‧‧罩蓋
22A‧‧‧開口
23‧‧‧基板
30‧‧‧按鈕
40‧‧‧通知部
50‧‧‧控制部
52‧‧‧計數器
54‧‧‧計時器
58‧‧‧記憶體
62‧‧‧累計放電電流導出部
64‧‧‧累計充電電流導出部
66‧‧‧阻抗測量部
68‧‧‧累計消耗容量導出部
69‧‧‧每一抽吸消耗電力導出部
70‧‧‧劣化狀態推算部
72、74‧‧‧映射
79‧‧‧破壞部
100‧‧‧吸嚐成分產生裝置
110‧‧‧電氣設備單元
110t、120t‧‧‧連接端子
111、121‧‧‧連接部分
120‧‧‧霧化單元
121P‧‧‧儲存器
121Q‧‧‧吸液芯
121R‧‧‧負載
122A‧‧‧流入孔
124‧‧‧側面
125‧‧‧空氣導入孔
126‧‧‧間隔壁構件
130‧‧‧香味單元
131‧‧‧筒體
132‧‧‧過濾器
133‧‧‧膜構件
140‧‧‧開關
141‧‧‧吸嚐口
142‧‧‧吸嘴
150、240‧‧‧電壓感測器
152、230‧‧‧電流感測器
154‧‧‧溫度感測器
200‧‧‧充電器
210‧‧‧外部電源
250‧‧‧處理器
A‧‧‧預定方向
E1‧‧‧吸口端(一方之端部)
E2‧‧‧非吸口端(另一方之端部)
第1圖係為一實施形態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的示意 圖。
第2圖係為一實施形態之霧化單元的示意圖。
第3圖係為顯示一實施形態之吸嚐感測器之構成之一例的示意圖。
第4圖係為吸嚐成分產生裝置的方塊圖。
第5圖係為顯示連接有負載之狀態的霧化單元及電氣設備單元之電路的圖。
第6圖係為顯示連接有充電器之狀態的充電器及電氣設備單元之電路的圖。
第7圖係為顯示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控制方法之一例的流程圖。
第8圖係為顯示與使用者所進行之抽吸動作的次數、及表示電源之殘量的值的關係的圖表。
第9圖係為顯示通常使用模式及充電要求模式中之發光元件之發光形態之一例的圖。
第10圖係為顯示異常通知模式中之發光元件之發光形態之一例的圖。
第11圖係為顯示閾值變更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
第12圖係顯示用以實施既定的演算法之控制部之方塊圖的一例。
第13圖係顯示用以實施既定的演算法之控制部之方塊圖的另一例。
第14圖係為顯示閾值變更處理之另一例的流程圖。
第15圖係為顯示在電源的電壓達到放電終止電壓之 前開始充電時之電源之電壓值之情形的圖表。
第16圖係顯示用以實施既定的演算法之控制部之方塊圖的另一例。
第17圖係顯示用以實施平滑化處理之控制部之方塊圖的一例。
第18圖係顯示在長期間閒置之後進行閾值變更處理時之用以實施第1閾值之修正之控制部之方塊圖的一例。
第19圖係為顯示異常判定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
以下說明實施形態。另外,在以下圖式的記載中,對於相同或類似的部分係賦予相同或類似的符號。惟,圖式僅係為示意者,應注意各尺寸的比率等會有與實際物品不同的情形。
因此,具體的尺寸等應參考以下的說明來判斷。此外,在圖式彼此間當然亦有包含彼此尺寸的關係或比率不同之部分的情形。
[揭示之概要]
專利文獻7係揭示在蓄電池之枯竭時改變LED的點亮形態。然而,在例如電子香煙之類的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中,若因電源之枯竭而導致裝置突然無法使用,則會給使用者帶來強烈地不適感。尤其在攜帶型的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中,在未攜帶充電器之狀態下裝置的電源臨時枯竭時,就可能會產生無法將電源充電之狀況。
依據一態樣,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係具有:負載,係藉由來自電源的電力將吸嚐成分源予以氣化或霧化;通知部;及控制部,係取得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而且取得對於前述負載的動作要求信號而產生用以使前述負載動作的指令。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當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為第1閾值以上時令前述通知部進行第1通知。再者,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當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為未達第1閾值而且為較前述第1閾值小的第2閾值以上時令前述通知部進行第2通知。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當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未達前述第2閾值時令前述通知部進行第3通知。前述第1通知、前述第2通知及前述第3通知係彼此不同。
依據上述態樣,通知部係可依據電源的殘量而通知第1通知、第2通知及第3通知。亦即,在知會電源之殘量為最少之第3通知之前,可藉由第2通知來知會電源之殘量正在減少。因此,可在電源之殘量枯竭之前將要求電源之充電之通知提供給使用者。
依據另一態樣,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係包含:負載,係藉由來自電源的電力將吸嚐成分源予以氣化或霧化;通知部;及控制部,係取得對於前述負載的動作要求信號而產生用以使前述負載動作的指令,該控制部係可控制前述通知部使其以通常使用模式、充電要求模式及異常通知模式的任一者動作。前述通常使用模式、前述充電要求模式及前述異常通知模式中之前述通知部的通知係 彼此不同。
依據上述態樣,通知部可藉由彼此不同之通知來知會使用者通常使用模式、充電要求模式及異常通知模式的差異。因此,在使用者介面(U/I)及配置(L/O)的限制特別嚴格之電子香煙之類的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中,可有效地令使用者辨識該等應識別之三種模式。
[第1實施形態] (吸嚐成分產生裝置)
以下說明第1實施形態的吸嚐成分產生裝置。第1圖係為顯示一實施形態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的分解圖。第2圖係為顯示一實施形態之霧化單元的圖。第3圖係為顯示一實施形態之吸嚐感測器之構成之一例的示意圖。第4圖係為吸嚐成分產生裝置的方塊圖。第5圖係為顯示連接有負載之狀態的霧化單元及電氣設備單元之電路的圖。第6圖係為顯示連接有充電器之狀態的充電器及電氣設備單元之電路的圖。
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係可為以不伴隨燃燒之方式對吸嚐成分(吸入香味成分)進行吸嚐的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係可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而延伸的形狀,該預定方向A係為從非吸口端E2朝向吸口端E1的方向。此時,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係可包含:具有對吸嚐成分進行吸嚐之吸嚐口141之一方的端部E1、及與吸嚐口成為相反側之另一方的端部E2。
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係可具有電氣設備單元110及霧化單元120。霧化單元120係可構成為:可透過機械式的連接部分111、121而相對於電氣設備單元110裝卸。在霧化單元120與電氣設備單元110彼此機械性地連接時,霧化單元120內之後述的負載121R係透過電氣式的連接端子110t、120t而電性連接於設在電氣設備單元110的電源10。亦即,電氣式的連接端子110t、120t係構成可電氣式接通斷開負載121R與電源10的連接部。
霧化單元120係具有被使用者吸嚐的吸嚐成分源、及藉由來自電源10的電力將吸嚐成分源予以氣化或霧化的負載121R。吸嚐成分源係可包含產生氣膠的氣膠源、及/或產生香味成分的香味源。
負載121R只要是可藉由接收電力而從氣膠源及/或香味源產生氣膠及/或香味成分的元件即可。例如,負載121R係可為加熱器(heater)之類的發熱元件、或超音波產生器之類的元件。以發熱元件而言,例如有發熱電阻體、陶瓷加熱器(ceramic heater)、及感應加熱式的加熱器等。
以下一面參照第1圖及第2圖一面說明霧化單元120之更詳細的一例。霧化單元120係可具有儲存器(reservoir)121P、吸液芯(wick)121Q、及負載121R。儲存器121P係可構成為貯存液狀的氣膠源或香味源。儲存器121P係可為例如由樹脂網狀物(web)等材料所構成的多孔質體。吸液芯121Q係可為利用毛細管現象從儲存器 121P引進氣膠源或香味源的液體保持構件。吸液芯121Q係可藉由例如玻璃纖維或多孔質陶瓷等而構成。
負載121R係將保持於吸液芯121Q的氣膠源霧化或將保持於吸液芯121Q的香味源加熱。負載121R係藉由例如捲繞於吸液芯121Q的電阻發熱體(例如電熱線)而構成。
從流入孔122A流入的空氣係通過霧化單元120之內的負載121R附近。經由負載121R所產生的吸嚐成分係與空氣一同往吸口的方向流通。
氣膠源係可在常溫下為液體。例如,以氣膠源而言,可使用多元醇(alcohol)。氣膠源本身亦可具有香味成分。或者,氣膠源係可包含藉由加熱將吸入香味成分釋出的煙草原料或源自於煙草原料的萃取物。
另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已就常溫下為液體的氣膠源之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取而代之,氣膠源亦可使用常溫下為固體者。
霧化單元120係可包括構成為可更換的香味單元130。香味單元130係具有收容香味源的筒體131。筒體131係可包含膜構件133與過濾器132。香味源亦可設在藉由膜構件133與過濾器132所構成的空間內。
霧化單元120係可包含破壞部90。破壞部90係為用以破壞香味單元130之膜構件133之一部分的構件。破壞部90係可藉由用以分隔霧化單元120與香味單元130的間隔壁構件126來保持。間隔壁構件126係例如為 聚縮醛樹脂(polyacetal resin)。破壞部90係例如為圓筒狀的中空針。藉由將中空針的前端刺穿膜構件133,形成空氣上連通霧化單元120與香味單元130的空氣流路。在此,在中空針的內部,係以設置具有香味源不會通過的程度之粗細的網眼為佳。
依據較佳之實施形態的一例,香味單元130內的香味源係對於經由霧化單元120之負載121R所產生的氣膠賦予吸入香味成分。藉由香味源對氣膠賦予的香味,係被運送至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的吸口。如此,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係可具有複數個吸嚐成分源。取而代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亦可僅具有1個吸嚐成分源。
香味單元130內的香味源係可在常溫下為固體。舉一例而言,香味源係藉由對於氣膠賦予吸入香味成分之植物材料的原料片而構成。以構成香味源的原料片而言,係可使用將煙絲或煙草原料之類的煙草材料成形為粒狀的成形體。取而代之,香味源亦可為將煙草材料成形為片狀的成形體。此外,構成香味源的原料片還可藉由煙草以外的植物(例如薄荷(mint)、香草(herb)等)來構成。亦可將薄荷腦(menthol)等香料施加至香味源中。
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係可包含具有用以供使用者對吸嚐成分進行吸嚐之吸嚐口141的吸嘴(mouthpiece)142。吸嘴142係可構成為可相對於霧化單元120或香味單元130裝卸,亦可構成為一體不可分割。
電氣設備單元110係可具有電源10、吸嚐 感測器20、按鈕30、通知部40及控制部50。電源10係蓄積對於香味吸嚐器100之動作所需的電力。電源10係可為可相對於電氣設備單元110裝卸。電源10係可為例如鋰離子(lithium-ion)蓄電池之類的可再度充電的電池。
霧化單元120連接於電氣設備單元110時,設於霧化單元120的負載121R係與電氣設備單元110的電源10電性連接(參照第5圖)。
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係可包含可將負載121R與電源10電性連接及切斷的開關140。開關140係藉由控制部50而開閉。開關140係可藉由例如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而構成。
當開關140導通(ON)時,電力從電源10供給至負載121R。另一方面,當開關140斷開(OFF)時,停止從電源10供給電力至負載121R。開關140的ON/OFF係藉由控制部50而控制。
控制部50係可包含檢測出與使用者之作動要求有關聯之動作的作動要求感測器。作動要求感測器係可例如為供使用者按壓的按鈕30、或檢測出使用者之吸嚐動作的吸嚐感測器20。控制部50係取得對於負載121R的動作要求信號而產生用以使負載121R動作的指令。在具體的一例中,控制部50係將用以使負載121R動作的指令輸出至開關140,開關140依據此指令而成為ON。如此,控制部50係構成為控制從電源10對於負載121R的供電。 當電力從電源10供給至負載121R時,吸嚐成分源即被負載121R氣化或霧化。
再者,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係可依據需要而包含電壓感測器150、電流感測器152及溫度感測器154之中的至少一者。另外,為了方便起見,第5圖及第6圖中並未顯示溫度感測器154。
電壓感測器150係可構成為可檢測出電源10的電壓。電流感測器152係可構成為可檢測出從電源10流出的電流量及流入於電源10的電流量。溫度感測器154係可構成為可檢測出例如電源10附近的溫度。控制部50係構成為可取得電壓感測器150、電流感測器152及溫度感測器154的輸出。控制部50係使用此等的輸出而進行各種控制。
吸嚐感測器20係可為輸出依據從非吸口側朝向吸口側被吸引之空氣的流量(亦即使用者的抽吸(puff)動作)而變化之值(例如電壓值或電流值)的感測器。以此種感測器而言,例如可舉出電容器式麥克風感測器(condenser microphone sensor)或公知的流量感測器等。
第3圖係顯示吸嚐感測器20之具體的一例。第3圖所例示的吸嚐感測器20係具有感測器本體21、罩蓋(cover)22、及基板23。感測器本體21係例如藉由電容器而構成。感測器本體21的電氣容量,係因為由從空氣導入孔125被吸引之空氣(亦即從非吸口側朝向吸口側被吸引的空氣)所產生的振動(壓力)而變化。罩蓋22係相對 於感測器本體21設於吸口側,且具有開口22A。藉由設置具有開口22A的罩蓋22,感測器本體21的電氣容量會易於變化,而提升感測器本體21的響應特性。基板23係輸出顯示感測器本體21(電容器)之電氣容量的值(在此為電壓值)。
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更具體而言,為電氣設備單元110)係可構成為可與將電氣設備單元110內之電源10予以充電的充電器200連接(參照第6圖)。充電器200連接於電氣設備單元110時,充電器200係與電氣設備單元110的電源10電性連接。
電氣設備單元110係可具有判定是否連接有充電器200的判定部。判定部係可為:例如根據充電器200所連接之一對電氣端子彼此之間之電位差的變化,而判定是否有連接充電器200的手段。判定部不限定於此手段,只要是可判定是否有連接充電器200,則可為任何手段。
充電器200係具有用以將電氣設備單元110內之電源10予以充電的外部電源210。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係可與充電器200的處理器(processor)250通訊。處理器250係可構成為:可控制從電源10對於外部電源210的放電、及從外部電源210對於電源10之充電的至少一方。此外,充電器200係可具有取得充電電流之值的電流感測器230、及取得充電電壓之值的電壓感測器240。
控制部50係可具有計數所檢測出之使用者 之抽吸動作之次數的計數器(counter)52。此外,控制部50係可具有計時器(timer)54,該計時器54係測量從使用者之抽吸動作的檢測(亦即從對於負載121R之動作要求信號的取得)起所經過的時間。
通知部40係發出用以將各種資訊知會使用者的通知。通知部40係可為例如LED之類的發光元件。取而代之,通知部40亦可為產生聲音的元件、或振動器(vibrator)。控制部50係可構成為:可控制通知部40以通常使用模式、充電要求模式及異常通知模式之任一者動作。關於通常使用模式、充電要求模式及異常通知模式將於後陳述。
當通知部40包含發光元件時,發光元件係以設在延伸於吸口端E1與非吸口端E2之間的側面124為佳(參照第1圖)。此時,從吸口端E1至發光元件為止的長度較佳為58mm以上,更佳為100mm以上。再者,從一方之端部E1至另一方之端部E2為止的長度係以135mm以下為佳。
此外,發光元件係可以跨越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之非吸口端E2、及延伸於吸口端E1與非吸口端E2之間之側面124的一部分之方式設置。此時,從一方的端部E1至另一方之端部E2為止的長度,亦即從吸口端E1至發光元件為止的大致長度較佳為58mm以上,更佳為100mm以上。再者,從一方之端部E1至另一方之端部E2為止的長度係以135mm以下為佳。此長度可依模仿廣為流 通之香煙之形狀的觀點或通知部40會在使用者將端部E1銜於嘴中時進入使用者之視野內的觀點而設定。
藉此,當使用者銜住吸口端E1而使用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時,可確保從使用者的眼睛至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之另一方的端部E2(亦即至發光元件)為止的距離。若假定一般使用者之兩眼間的距離為100mm,並考慮到周邊視覺的想法,則當發光元件以紫色發光時,即使是處於從吸口端E1至發光元件為止的長度為58mm以上且使用者的視線朝向前方中央的狀態下,使用者也可開始辨識發光元件的顏色。亦即,使用者即使不注視發光元件也可易於辨識發光元件之顏色的不同。此外,從吸口端E1至發光元件為止的長度為100mm以上時,使用者對於紫色的辨識率會超過50%。另外,顏色的辨識係指可區別特定的顏色與其他顏色。此外,未必要可區別屬於同色系的複數個顏色,只要至少可區分不屬同色系而且易於區別的複數個顏色即可。
惟應注意之點為:上述之使用者可開始辨識發光元件之顏色的長度、或使用者對於顏色之辨識率超過50%的長度,係為發光元件以紫色發光之一例中的值。換言之,亦可根據發光元件之發光色之中特別欲令使用者辨識的顏色,來決定從吸口端E1至發光元件為止的長度。
此外,當發光元件設於延伸於吸口端E1與非吸口端E2之間之側面124的一部分時,係具有使用者在銜住吸嚐成分產生裝置的狀態下易於辨識發光元件之顏 色的優點。
第7圖係為顯示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控制方法之一例的流程圖。第8圖係顯示使用者進行之抽吸動作的次數及表示電源之殘量的值的關係。
在以下之一連串處理的期間,計數器52係以測量使用者進行抽吸動作的次數為佳。
控制部50係監視是否已藉由充電器200進行了電源10的充電(步驟S100)。是否已進行了充電的判定,係可藉由監視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來進行。例如,當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增加至預定量以上時,控制部50可判斷為已進行了充電。或者,取而代之,亦可為:當設於電氣設備單元110的電流感測器152偵測到對電源10充電的充電電流時,判斷為已進行了充電。或者,取而代之,亦可為:當藉由未圖示的通訊手段傳達已執行從充電器200對電氣設備單元110充電的要旨時,判斷為已進行了充電,其中該通訊手段可使電氣設備單元110與充電器200之間進行通訊。此外,取而代之,亦可為:當已傳送了要求從電氣設備單元110對充電器200充電的信號時,判斷為已進行了充電。另外,電氣設備單元110與充電器200之間的通訊,亦可不使用專用的通訊手段,而藉由透過電路進行的電力線通訊(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來進行。
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係可為例如電源10的電壓、電源10的充電率(SOC)或電源的殘餘容量。電源 10的電壓可為未將負載121R電性連接於電源10而取得的開路電壓(OCV),亦可為將負載電性連接於電源而取得的閉路電壓(CCV)。惟從電源10之殘量之推算之精確度的觀點來看,為了排除伴隨負載121R的電性連接所產生的電壓下降或伴隨放電所產生的內部電阻或溫度之變化的影響,比起藉由閉路電壓(CCV)規定,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以藉由開路電壓(OCV)規定為佳。
當已進行了充電時,控制部50將計數器52的值設定為「0」為佳(步驟S102)。藉此,計數器52可測量從進行充電後至目前為止之抽吸動作的次數。
此外,當已進行了充電時,控制部50亦可視需要實施閾值變更處理S104。關於閾值變更處理S104,將在以下詳細說明。
此外,控制部50係待機至取得對於負載121R的動作要求信號為止(步驟S106)。對於負載121R的動作要求信號係依據使用者的動作而從前述的作動要求感測器輸入至控制部50。
當取得對於負載121R的動作要求信號時,控制部50係取得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步驟S108)。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之例係如前所述。所取得之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係被記憶於記憶體(memory)58。
當所取得之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未達第2閾值時,控制部50係以異常通知模式控制通知部40,且令通知部40進行第3通知(步驟S110、S112)。異常通知 模式係為顯示電源10的殘量為0或極低,負載121R無法從吸嚐成分源正常產生吸嚐成分的模式。
第2閾值係可例如以相當於0或0附近之電源之殘量的值來規定。當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為電源10的電壓時,第2閾值係可例如以放電終止電壓、或較放電終止電壓稍大的電壓來規定。當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為電源10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時,第2閾值係可例如以相當於放電終止電壓、或較放電終止電壓稍大的電壓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來規定。
控制部50係可在異常通知模式下待機而不進行對於負載121R的電力供給。取而代之,當進入異常通知模式時,控制部50亦可自動地將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設為關斷。
較佳為:當進入異常通知模式時,控制部50視需要執行閾值變更處理(步驟S114)。關於閾值變更處理S114的詳細內容將於後陳述。
當所取得之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為較第2閾值更大的第1閾值以上時,控制部50係以通常使用模式控制通知部40,且令通知部40進行第1通知(步驟S110、S116、S118)。通常使用模式係為電源10的殘量夠多而可藉由負載121R從吸嚐成分源產生吸嚐成分的模式。第1閾值係用以區別通常使用模式與後述的充電要求模式。
在通常使用模式中,控制部50係取得對於 負載121R的動作要求信號而產生用以使負載121R動作的指令。開關140根據此指令而成為ON,藉此對於負載121R供給電力(步驟S120)。藉此,負載121R從吸嚐成分源產生吸嚐成分。所產生的吸嚐成分係經由吸口而被使用者吸入。控制部50係可藉由脈衝(pulse)寬度控制(PWM)來控制供給至負載121R的電力量。
當控制部50根據來自作動要求感測器的動作要求信號而判斷為使用者的作動要求動作(吸嚐動作)已完成時,就藉由將開關140設為OFF而停止對於負載121R的電力供給(步驟S122、步驟S124)。此外,當使用者的作動要求動作(吸嚐動作)超過了預定的期間而持續進行時,控制部50可強制停止對於負載121R的電力供給。用以強制停止對於負載121R之電力供給的上述預定期間係可根據通常之使用者之1次吸入動作的期間而設定,例如可設定為2至4秒的範圍。
當根據來自作動要求感測器的動作要求信號偵測到使用者的抽吸動作時,控制部50將測量抽吸動作之次數之計數器52的值加1。再者,控制部50係重設計時器54,且藉由計時器54測量經過時間(步驟S128)。藉此,控制部50係可使用計時器54測量不供給電力至負載121R的期間亦即閒置時間。
當對於負載121R的電力供給停止時即返回待機狀態,控制部50會再度監視是否已進行了充電(步驟S100)、及是否已取得了對於負載121R的動作要求信號(步 驟S106)。
當在步驟S108中所取得之表示電源之殘量的值未達第1閾值而且為第2閾值以上時,控制部50係以充電要求模式控制通知部40,且令通知部40進行第2通知(步驟S110、S116、S119)。充電要求模式雖可藉由對於負載121R的電力供給而產生吸嚐成分,但其係為了知會使用者電源10之殘量的減少,向使用者要求充電而設置。
即使在充電要求模式中,控制部50亦會與通常使用模式同樣地取得對於負載121R的動作要求信號而產生用以使負載121R動作的指令。開關140根據此指令而成為ON,藉此對於負載121R供給電力(步驟S120)。藉此,負載121R係從吸嚐成分源產生吸嚐成分。充電要求模式中之從對於負載121R之電力供給的開始至結束為止的步驟(步驟S120、S122、S124)係如前所述,可與通常使用模式同樣地進行。此外,當偵測到使用者的抽吸動作時,即使是在充電要求模式中,控制部50亦會將計數器52的值加1(步驟S126)。再者,控制部50係重設計時器54,且藉由計時器54測量經過時間(步驟S128)。藉此,控制部50係可使用計時器54測量不供給電力至負載121R的期間亦即閒置時間。
前述的第1閾值係為可根據控制部50所取得之對於負載121R的動作要求信號而變更的可變值。亦即,切換通常使用模式與充電要求模式的條件係根據動作要求信號而變更。第1閾值的變更係在例如前述的閾值變 更處理中藉由控制部50而自動地進行。較佳為,第1閾值係根據關於從電源10對於負載121R供電的值而變更。關於此供電的值,係可為電源10的電壓、電源10的充電率、或電源的殘餘容量等。更具體而言,第1閾值只要根據例如每一抽吸之電源10的電壓下降量、每一抽吸之電源10之充電率的減少量、或每一抽吸之電源10之殘餘容量的減少量而變更即可。
在此,第8圖所示之顯示表示電源之殘量的值與抽吸動作之次數之關係性的曲線,係依據抽吸動作的方式(吸嚐時間及吸嚐量)或電源10之劣化的程度等而變化。
動作要求信號係輸出對應使用者之使用方式的信號。例如,吸嚐感測器20係輸出對應使用者之每一抽吸的吸嚐量及吸嚐時間的輸出信號(動作要求信號)(參照第9圖及第10圖上段的圖表)。
因此,當第1閾值可根據對於負載121R的動作要求信號(例如關於對於負載121R之供電的值)而變更時,第1閾值即成為可依據負載121R的使用方式而變更。藉此,通知第2通知的時序係成為可依使用者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的使用方式而變更。因此,依據本態樣,可依據使用者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的使用方式而在更適當的時序通知第2通知。
(通知部所進行之通知的態樣)
前述的第1通知、第2通知及第3通知係彼此不同。亦即,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通常使用模式、充電要求模式及異常通知模式中之通知部40的通知係彼此不同。因此,通知部40係可藉由對應電源10之殘量的至少3種不同的通知,而令使用者辨識電源10的殘量及/或模式的區別。
藉此,通知部40係可藉由彼此不同的通知而將通常使用模式、充電要求模式及異常通知模式的差異知會使用者。如電子香煙之類的的吸嚐成分產生裝置雖然包含貯存或收容氣膠源或/及香味源的儲存器121P及香味單元130、或如電源10般之難以小型化的零件作為必要的構成要素,但又必須模仿廣為流通之香煙的形狀、重量。因此,使用者介面(U/I)及配置(L/O)的限制特別嚴格。在此種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中,通知部40係可利用彼此不同的通知(例如通知之態樣的差異),而有效地令使用者辨識通常使用模式、充電要求模式及異常通知模式的差異。
再者,在第3通知之前藉由第2通知知會電源10的殘量已減少,藉此可在電源10的殘量枯竭之前將要求電源10之充電的通知提供給使用者。在此,已知當電源10的殘量枯竭時會促進電源10的劣化。依據本態樣,可在電源10的殘量枯竭之前,藉由催促電源10的充電而將電源10之劣化的促進予以抑止。
通知部40係以包含發光元件為佳。此時,第1通知、第2通知及第3通知係可分別藉由發光元件的 第1發光色、第2發光色及第3發光色而構成。在此,第1發光色、第2發光色及第3發光色係彼此不同。
更佳為第1發光色係包含寒色,第2發光色係包含中間色,第3發光色係包含暖色。在此,作為第2發光色的「中間色」係以位於色相環中屬於「寒色」的第1發光色與屬於「暖色」的第3發光色之間的顏色來規定。
「色相環」係例如藉由將曼塞爾(Munsell)表色系中的色相建立順序並排列成圓環狀而成的色相環來規定。「暖色」係可藉由在曼塞爾表色系中具有10RP至10Y之色相的區域、或在570nm至830nm的波長帶具有光頻譜峰值(spectrum peak)的光來規定。「暖色」係例如可例示紅色。「寒色」係可藉由在曼塞爾表色系中具有5BG至5PB之色相的區域、或在450nm至500nm的波長帶具有光頻譜峰值的光來規定。「寒色」係例如可例示藍色。「中間色」係可藉由在曼塞爾表色系中具有5PB至5RP之色相的區域、或在380至450nm的波長帶具有光頻譜峰值的光來規定。「中間色」係例如可例示紫色。
藉由異常通知模式中的第3發光色包含暖色,即可有效地令使用者意識到已產生異常(具體而言係電源10之殘量已耗盡)。另一方面,藉由通常使用模式中的第1發光色包含寒色,即可令使用者意識到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無問題地動作。再者,藉由充電要求模式中之第2發光色為第1發光色與第3發光色之間的中間色,即可 令使用者意識到正在從電源10之殘量充足的通常使用模式往電源10之殘量已枯竭之異常通知模式遷移。
較佳為,第1發光色的補色與第3發光色之間的色相環上的距離較第1發光色的補色與第2發光色之間的色相環上的距離更短。較佳為:取而代之或者再附加,使第3發光色的補色與第1發光色之間的色相環上的距離較第3發光色的補色與第2發光色之間的色相環上的距離更短。
在此,所謂某色的「補色」,係指在色相環上位於與該顏色完全相反(換言之在對角線上)之位置的顏色。某色與其補色的組合係相當於突顯彼此顏色之顏色的組合。因此,當第3發光色比起第2發光色在色相環上更接近第1發光色的補色時,使用者可從第1發光色更容易區別出第3發光色。藉此,即可令使用者意識到:與第3發光色有關聯的模式係為與第1發光色有關聯之通常使用模式完全相反的模式(亦即異常通知模式)。
此外,相當於第2發光色之光的波長係可較相當於第3發光色之光的波長更接近相當於第1發光色之光的波長。尤其是當發光元件為例如LED般具有在特定的波長帶突出的光頻譜峰值者時,各發光色中之光的波長係以滿足此種關係為佳。
作為較佳態樣的一例,第1通知係可藉由發光元件的藍色光而構成,第2通知係可藉由發光元件的紫色光而構成,而且第3通知係可藉由發光元件的紅色光 而構成。
接著,參照第9圖及第10圖來說明發光元件之發光形態之例。第9圖係為顯示通常使用模式及充電要求模式中之發光元件之發光形態之一例的圖。第10圖係為顯示異常通知模式中之發光元件之發光形態之一例的圖。在第9圖及第10圖中,上段的圖表係顯示動作要求感測器(例如吸嚐感測器20)之輸出值的時間依存性。在第9圖及第10圖中,中段的圖表係顯示對於發光元件之電力供給的時間依存性。在第9圖及第10圖中,下段的圖表係顯示對於負載121R之電力供給的時間依存性。
發光元件係可在通常使用模式、充電要求模式及異常通知模式的各者中一直持續發光,或者反覆進行發光與不發光而閃爍。在圖示之例中,在通常使用模式及充電要求模式中,發光元件係於所期望的期間發光。另一方面,發光元件係在異常通知模式中反覆進行發光與不發光。
控制部50只要可在通常使用模式、充電要求模式及異常通知模式的各者中以動作要求信號為觸發而使發光元件開始發光即可。例如,當動作要求感測器為輸出與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內之流速有關聯之值的吸嚐感測器20時,如第9圖及第10圖所示,在吸嚐感測器20的輸出值超過了預定的閾值時,控制部50只要開始供給電力至發光元件而使發光元件開始發光即可。
再者,控制部50在通常使用模式及充電要 求模式中判斷為使用者的作動要求動作(吸嚐動作)完成時,只要使發光元件的發光結束即可。例如,當動作要求感測器為輸出與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內之流速有關聯之值的吸嚐感測器20時,如第9圖所示,在吸嚐感測器20的輸出值低於另一預定的閾值時,控制部50只要停止對於發光元件之電力的供給且使發光元件成為不發光即可。亦即,控制部50係依據持續取得來自吸嚐感測器20之動作要求信號的期間,可變地控制藉由通知部40所進行的第1通知及第2通知的期間。在此,雖已說明了根據來自吸嚐感測器20的動作要求信號而控制通知部40的方法,但動作要求信號亦可從吸嚐感測器20以外的感測器輸出。例如,當利用按鈕30時,控制部50亦可依據持續取得來自按鈕30之動作要求信號的期間,可變地控制藉由通知部40所進行之第1通知及第2通知的期間。
通常使用模式中的第1通知及充電要求模式中的第2通知中之發光元件的發光形態以相同為佳(參照第9圖)。具體而言,控制部50偵測到動作要求信號時之第1通知與第2通知的通知時序及通知期間的至少一方相同,更佳為兩方彼此相同。雖將第2通知中的發光色設定為與第1通知不同,但藉由在第1通知與第2通知中將通知形態(發光形態)設為相同,即可令使用者易於辨識到:在第2通知(亦即充電要求模式)中,係與第1通知(亦即通常使用模式)同樣地可從吸嚐成分源產生吸嚐成分。
此外,如第9圖所示,使由通知部40進行 之第1通知及第2通知開始的時序及結束的時序係可與對於負載121R開始供給電力的時序及結束供給電力的時序相同。
取而代之,亦可為:充電要求模式中之結束第2通知的時序較結束對於負載121R之電力供給的時序更長,更佳為較結束抽吸動作的時序更長。
控制部50係可構成為控制通知部40進行第3通知達預定期間,其中該預定期間未依存於持續取得動作要求信號的期間(參照第10圖)。亦即,通知部40只要不受到使用者之抽吸動作的時間影響,可進行第3通知達預定期間即可。此時,通知部40進行第1通知及第2通知的期間係以較進行第3通知的上述預定期間更短為佳。進行第3通知的預定期間只要例如設定為較通常之使用者的1次吸入動作的期間更長即可,例如亦可設定為4.5至6秒的範圍。
依據上述態樣,異常通知模式中的第3通知係易於與通常使用模式中的第1通知及充電要求模式中的第2通知區別。此外,由於較通常使用模式中的第1通知及充電要求模式中的第2通知更長的第3通知會持續進行,因此可有效地將處於必須充電的狀態之情形對使用者傳達。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已針對通常使用模式中的第1通知係藉由發光元件的藍色光所構成,充電要求模式中的第2通知係藉由發光元件的紫色光所構成, 異常通知模式中的第3通知係藉由發光元件的紅色光所構成的態樣進行了說明。惟亦可取代此態樣,在各通知中使發光元件藉由複數個發光色構成。更具體而言,亦可為:即使在相同的模式內也依據開始各通知之後的經過時間改變發光元件的發光色。此外,發光元件亦可同時藉由複數個發光色發光。
亦即,在通常使用模式中之第1通知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間中,發光元件的至少一部分係藉由藍色光而構成,在充電要求模式中之第2通知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間中,發光元件的至少一部分係藉由紫色光而構成,在異常通知模式中之第3通知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間中,發光元件的至少一部分係藉由紅色光而構成。
(閾值變更處理)
茲詳細說明前述的閾值變更處理。第11圖係顯示閾值變更處理之流程圖的一例。控制部50較佳為:當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成為第2閾值以下時,執行閾值變更處理S114。
在閾值變更處理中,係根據既定的演算法導出一次第1閾值(步驟S200)。第12圖係顯示用以實施本例之既定的演算法之控制部的方塊圖。
在第12圖所示之例中,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係以電源10的電壓來規定。此時,亦可為:滿充電係以滿充電電壓來規定,第2閾值係以放電終止電壓來規 定。此外,此時,在第7圖所示的流程圖中,控制部50係取得電源10的電壓作為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電源10的電壓係以在將開關140設為OFF的狀態下所取得的開路電壓(OCV)為佳。開路電壓(OCV)係依每次進行抽吸動作儲存於記憶體58。
本例中之既定的演算法,係當電源10的電壓成為放電終止電壓以下時執行。在此演算法中,第1閾值係根據下述電壓的值而變更者:電源10的電壓到達放電終止電壓時之往前達既定次數時之使負載121R動作的電源10之電壓。具體而言,控制部50係從記憶體58取得自充電進行後所測量之抽吸動作的次數(N)起往前達既定次數(Nre)時所取得之電源10的電壓(OCV(N-Nre)),且設定作為一次第1閾值(參照第12圖)。
當未滿足第1預定條件時,控制部50係將一次第1閾值設定為新的第1閾值(步驟S202、S208)。當滿足第1預定條件時,控制部50係將使一次第1閾值經過平滑化處理所得的值設定為第1閾值(步驟S202、S204、S206)。在此,第1預定條件係例如後述,可為電源10的劣化狀態未超過預定的判定狀態而繼續進行的條件。關於平滑化處理將於後陳述。
既定次數(Nre)係可為預先設定的固定值,亦可為可經由使用者所設定的可變值。作為具體的一例,既定次數(Nre)雖未特別限制,但較佳為15至35次,更佳為20至30次。
既定次數(Nre)係以較未使用之吸嚐成分源的可使用次數更小為佳。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具有複數個吸嚐成分源時,既定次數係以較複數個吸嚐成分源中之最小之未使用者所由來的可使用次數更小為佳。例如,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包含含有氣膠源的霧化單元120及含有香味源的香味單元130時,既定次數係可設定為較霧化單元120與香味單元130中之可使用次數較小一方的值更小。
在此,可使用次數係可為依據霧化單元120或香味單元130的設計而預先設定的值。可使用次數係可為例如依每一吸嚐成分源預先使每一抽吸之吸嚐煙量在設計範圍內時的最大使用次數、及使每一抽吸之吸嚐成分在設計範圍內時的最大使用次數。
藉由使既定次數(Nre)較未使用之吸嚐成分源的可使用次數更小,可抑止霧化單元120或香味單元130的更換時期在充電要求模式期間到來。因此,可抑制充電要求模式中可進行抽吸動作達既定次數程度這樣的認知被推翻的事態。
控制部50係以視需要實施平滑化處理為佳,該平滑化處理係使經由既定的演算法所導出的一次第1閾值接近先前所變更之複數個第1閾值中的至少一者(步驟S204)。此時,控制部50係根據藉由實施平滑化處理所導出的值而設定第1閾值(步驟S206)。
另外,第1閾值係以依每次變更記憶於記 憶體58為佳(步驟S210)。亦即,記憶體58係記憶第1閾值的歷程。藉由上述的閾值變更處理,令在第7圖所示的流程中所使用之第1閾值的值變更。
當第1閾值變更時,係以視需要實施異常診斷處理S300為佳。關於異常診斷處理S300將於後陳述。
藉由本例的閾值變更處理來變更第1閾值,即可藉此在從充電要求模式直到轉移至異常通知模式為止確保既定次數程度的抽吸動作。亦即,不會受到使用者之抽吸動作的方式(動作要求信號的形態)或電源10的劣化的影響,而可確保在充電要求模式中可進行之抽吸動作的次數。藉此,可提供一種可防止在進入充電要求模式後突然無法使用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且對於使用者而言便利性高的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
(既定之演算法的另一例)
接著說明既定之演算法的另一例。第13圖係顯示本例之用以實施既定之演算法之控制部的方塊圖。
在第13圖所示之例中,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係以電源10的充電率(SOC)或殘餘容量來規定。此時,第2閾值係可為電源之電壓成為放電終止電壓時之電源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此外,此時,在第7圖所示的流程圖中,控制部50係取得電源10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作為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所取得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係依每次進行抽吸動作儲存於記憶體58。此外,當使用電源 10的充電率(SOC)作為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時,步驟S110中的第2閾值與步驟S116中的第1閾值係成為適於與充電率(SOC)比較的值,而其度量方式(單位)會成為(%)。另一方面,當使用電源10的殘餘容量作為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時,步驟S110中的第1閾值與步驟S116中的第2閾值係成為適於與殘餘容量比較的值,而其度量方式(單位)會成為(Wh)。
本例之既定的演算法係以電源10的充電率成為相當於放電終止電壓的充電率以下時執行為佳。在此演算法中,第1閾值係根據對第2閾值加計為了使負載121R動作達相當於前述既定次數之量所需之電源10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所得的值而變更。
電源10的充電率(SOC)或殘餘容量,係可藉由例如公知的SOC-OCV法或電流累計法(庫侖累計(Coulomb Counting)法)等來推算。第13圖顯示使用SOC-OCV法的一例。在此方法中,控制部50係具有推算電源10之劣化狀態的劣化狀態推算部70。再者,控制部50係具有累計放電電流導出部62、累計充電電流導出部64、阻抗(impedance)測量部66及累計消耗容量導出部68。累計放電電流導出部62及累計充電電流導出部64係使用電流感測器152,分別算出從電源10流出之電流的累計值、及流入至電源10之電流的累計值。阻抗測量部66係使用電壓感測器150及電流感測器152而測量阻抗(內部電阻)。劣化狀態推算部70係藉由公知的方法,根據從電源 10所流出之電流的累計值、流入至電源10之電流的累計值、阻抗、及使用溫度感測器154所測量的溫度而取得電源10的劣化狀態(SOH)。
控制部50係藉由映射(mapping)72而從電源10的劣化狀態(SOH)取得電源10的滿充電容量。使用藉由累計消耗容量導出部68所導出之電源10的累計消耗容量與滿充電容量,而導出用以使負載121R動作達相當於前述之既定次數的量所需之電源10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從使用電源10的充電率(SOC)與電源10之開路電壓的映射74所導出之所需之電源10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導出作為一次第1閾值的開路電壓(Vth1)。
已知電源10之充電率(SOC)與電源10之開路電壓的映射74係取決於電源10的劣化狀態,因此對應電源之劣化狀態的複數個映射74以預先記憶於記憶體58為佳。
綜上所述,在SOC-OCV法中可利用充電率與電源之電壓具有一對一的關係性,且預先使用對應電源種類的充電率與電源之電壓的映射而從使用時所取得之電源的電壓來推算充電率。在此,電源的電壓係以開路電壓為佳。
在本例中,係已詳細說明了導出開路電壓作為一次第1閾值的演算法。取而代之,亦可為:當使用電源10的充電率(SOC)或殘餘容量作為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時,使用在第13圖所示之映射74的前段所導出之 「用以使負載121R動作達相當於既定次數之量所需之電源10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作為一次第1閾值。或者取而代之,亦可為:使用映射74或滿充電容量、及利用在映射74所導出的開路電壓而導出之「用以使負載121R動作達相當於既定次數之量所需之電源10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作為一次第1閾值。
此外,在本例中,導出一次第1閾值的演算法雖與前述之例不同,但閾值變更處理係可依照第11圖所示的流程圖來執行。
(閾值變更處理的另一例)
茲詳細說明閾值變更處理的另一例。第14圖係顯示閾值變更處理之流程的一例。控制部50較佳為:當在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成為未達第2閾值之前進行了電源10的充電時,執行閾值變更處理S104。另外,第15圖係顯示當電源10的電壓到達第2閾值(例如到達放電終止電壓)之前已開始充電時之電源之電壓值的情形。
在本例的閾值變更處理中,當未滿足第2預定條件時,係以第1閾值不變更,且結束閾值變更處理為佳(步驟S220、S222)。
在一態樣中,第2預定條件係為:電源10之充電開始時或開始前為止之負載121R的動作量或藉由負載121R所產生之吸嚐成分的產生量為基準量以上的條件。亦即,當電源10之充電開始時或開始前為止之負載 121R的動作量或藉由負載121R所產生之吸嚐成分的產生量未達基準量時,第1閾值不會變更。在此,負載121R的動作量或藉由負載121R所產生之吸嚐成分的產生量,係從先前進行過充電的時間點算出。
在另一態樣中,第2預定條件係為:在電源10之充電開始時或開始前由控制部50所取得之值未達第1閾值的條件。亦即,當電源10之充電開始時或開始前由控制部50所取得之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為第1閾值以上時,第1閾值不會變更。更具體而言,當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為第1閾值以上時,即使電源10已被充電,第1閾值亦以不變更為佳。
在前述的第2預定條件中,係意味著電源10的殘量較多(亦即抽吸動作次數較少)的條件。因此,區隔通常使用模式與充電要求模式的第1閾值,可認為是即使不變更也仍維持設定於較適當之值的狀態。
在又一態樣中,第2預定條件係為:不供給電力至負載121R的期間亦即閒置時間為未達既定時間的條件。亦即,當不供給電力至負載121R的期間亦即閒置時間為既定時間以上時,第1閾值不會變更。閒置時間係可藉由前述的計時器54來測量。
當閒置時間變大至既定時間以上時,就會產生因為自然放電而導致之顯著的電壓下降。因此,就會有使藉由閾值變更處理(更具體而言,藉由既定的演算法)所導出之一次第1閾值之值的精確度降低的情形。當使用 此種一次第1閾值變更第1閾值時,區隔通常使用模式與充電要求模式的第1閾值就有從適當的值偏移的可能性。因此,在如前所述因為自然放電而產生顯著的電壓下降的事例中,係以不變更第1閾值為佳。
在閾值變更處理中,當滿足第2預定條件時,係根據既定的演算法而導出一次第1閾值(步驟S200)。在本例中,第1閾值係根據較第2閾值大了相當於電源10之電壓的下述下降量的量的值而變更者:使負載121R動作達相當於既定次數之量時的該電源10之電壓的下降量。在此,使負載121R動作達相當於既定次數之量時的電源10之電壓的下降量,係可為藉由控制部50所推算的值。亦即,電源10之電壓的下降量,係根據電源的充電開始時或開始前由控制部50所取得之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來推算。亦即,在本例中,第1閾值係變更成使充電要求模式中可進行既定次數程度的抽吸動作。
具體而言,控制部50係依每一抽吸動作而取得電源10的電壓以作為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藉此,控制部50可取得每一抽吸動作的電壓下降量△V(i)。在此,「i」係為表示抽吸動作之次數的指標。
當電源10已被充電時,控制部50係取得每一抽吸動作之電壓下降量的平均值VAVE。在此,每一抽吸動作之電壓下降量的平均值VAVE亦可涵蓋先前電源10充電後所進行之抽吸動作的次數而算出。
取而代之,每一抽吸動作之電壓下降量的 平均值VAVE亦可涵蓋電源10之電壓低於預定值後所進行之抽吸動作的次數而算出。此時,預定值係可為目前所設定的第1閾值。此時,當在電源10的電壓低於第1閾值之前已開始了電源10的充電時,控制部50亦可不變更第1閾值。
控制部50係使用電壓下降量的平均值VAVE而推算充電開始時之剩餘的抽吸次數。所謂剩餘的抽吸次數,係為在充電開始時之電源的殘量下還可進行多少次抽吸動作的指標。剩餘的抽吸次數係例如可藉由假定電源10的電壓會隨著抽吸動作而直線性地減少來推算。此時,剩餘的抽吸次數(puffremain)係可藉由下式來取得:puffremain=(V(N)-放電終止電壓)/VAVE。在此,V(N)係指充電開始時之電源10的電壓。
控制部50只要如下進行即可:使用以上述方式所推算之剩餘的抽吸次數puffremain,從記憶體58取得由自充電進行後所測量之抽吸動作的次數(N)與剩餘的抽吸次數(puffremain)的和起往前既定次數(Nre)所取得之電源10的電壓(OCV(N+puffremain-Nre)),設定作為一次第1閾值。
如前所述,當未滿足第1預定條件時,控制部50係將一次第1閾值設定為新的第1閾值(步驟S202、S208)。當滿足第1預定條件時,控制部50係將使一次第1閾值經過平滑化處理所得的值設定為第1閾值(步驟S202、S204、S206)。在此,第1預定條件係可為例如 電源10的劣化狀態未超過預定的判定狀態而繼續進行的條件。
如前所述,既定次數(Nre)係可為預先設定的固定值,亦可為可由使用者所設定的可變值。
(既定之演算法之再一例)
接著說明既定之演算法的再一例。第16圖係顯示本例之用以實施既定之演算法之控制部的方塊圖。
在第16圖所示之例中,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係以電源10的充電率(SOC)或殘餘容量來規定。此時,第2閾值係可為電源的電壓成為放電終止電壓時之電源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此外,此時,在第7圖所示的流程圖中,控制部50係取得電源10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作為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所取得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係依每次進行抽吸動作儲存於記憶體58。此外,當使用電源10的充電率(SOC)作為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時,步驟S110中的第2閾值與步驟S116中的第1閾值係成為適於與充電率(SOC)比較的值,而其度量方式(單位)則成為(%)。另一方面,當使用電源10的殘餘容量作為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時,步驟S110中的第1閾值與步驟S116中的第2閾值係成為適於與殘餘容量比較的值,而其度量方式(單位)則成為(Wh)。
本例之既定的演算法較佳為:當電源10的充電率成為相當於放電終止電壓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以下 時執行。在此演算法中,第1閾值係根據較第2閾值大了相當於電源10之充電率或殘餘容量的下述下降量的量的值而變更者:使負載121R動作達相當於既定次數之量時的該電源10之充電率或殘餘容量的下降量。電源10之充電率或殘餘容量的下降量,只要根據電源10的充電開始時或開始前由控制部50所取得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來推算即可。
電源10的充電率(SOC)或殘餘容量,係可藉由例如公知的SOC-OCV法或電流累計法(庫倫累計法)等來推算。第16圖顯示使用SOC-OCV法的一例。在此方法中,控制部50係具有推算電源10之劣化狀態的劣化狀態推算部70。再者,控制部50係具有累計放電電流導出部62、累計充電電流導出部64、阻抗測量部66及每一抽吸消耗電力導出部69。
累計放電電流導出部62及累計充電電流導出部64係使用電流感測器152,分別算出從電源10流出之電流的累計值、及流入至電源10之電流的累計值。阻抗測量部66係使用電壓感測器150及電流感測器152以測量阻抗(內部電阻)。劣化狀態推算部70係藉由公知的方法,根據從電源10所流出之電流的累計值、流入至電源10之電流的累計值、阻抗、及使用溫度感測器154所測量的溫度而取得電源10的劣化狀態(SOH)。
控制部50係藉由映射72而從電源10的劣化狀態(SOH)取得電源10的滿充電容量。此外,控制部50 係使用以電源10之劣化狀態(SOH)為根據之適當的映射74,從充電開始時之電源10的電壓值導出電源10的充電率(%)。控制部50係將所取得的滿充電容量與電源10的充電率(SOC)相乘,藉此可推算出充電開始時之電源10的殘餘容量。
再者,控制部50係藉由將由每一抽吸消耗電力導出部69所導出之每一抽吸之電力消耗量的累積值除以抽吸次數所得的值,導出1抽吸動作所需之電力消耗量的推算值。控制部50可藉由將充電開始時之電源10的殘餘容量除以1抽吸動作所需之電力消耗量的推算值,來推算剩餘的抽吸次數(puffremain)。
控制部50只要如下進行即可:使用以上述方式所推算之剩餘的抽吸次數puffremain,從記憶體58取得由自充電進行後所測量之抽吸動作的次數(N)與剩餘的抽吸次數(puffremain)的和起往前既定次數(Nre)所取得之電源10的電壓(OCV(N+puffremain-Nre)),設定作為一次第1閾值。
如前所述,當未滿足第1預定條件時,控制部50係將一次第1閾值設定為新的第1閾值(步驟S202、S208)。當滿足第1預定條件時,控制部50係將使一次第1閾值經過平滑化處理所得的值設定為第1閾值(步驟S202、S204、S206)。在此,第1預定條件係可為例如電源10的劣化狀態未超過預定的判定狀態而繼續進行的條件。
既定次數(Nre)係可為如前所述預先設定的固定值,亦可為可由使用者所設定的可變值。
在本例中,係已詳細說明了導出開路電壓作為一次第1閾值的演算法。取而代之,亦可為:當使用電源10的充電率(SOC)或殘餘容量作為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時,使用在第16圖之映射74的前段所導出之「用以使負載121R動作達相當於既定次數之量所需之電源10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作為一次第1閾值。或者,取而代之,亦可為:使用映射74或/及滿充電容量、及利用在映射74所導出之開路電壓而導出的「用以使負載121R動作達相當於既定次數之量所需之電源10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作為一次第1閾值。
此外,在本例中,導出一次第1閾值的演算法雖與前述之例不同,但閾值變更處理係可依照例如第14圖所示的流程圖來執行。
(外部處理器所進行的控制)
在前述的例中,係由控制部50使用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而藉由既定的演算法進行所有變更第1閾值的處理。取而代之,亦可為:該處理的至少一部分藉由外部電源的處理器250(例如充電器200的處理器)來進行。
作為一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係可與可推算放電開始時或開始前之電源10的殘量之外部電源的處理器250進行通訊。處理器250只要可推算電源10 之充電開始時或開始前之電源10的殘量,且將推算後之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傳送至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即可。
處理器250係可根據表示從電源10放電至外部電源210之電力量的值、及表示從外部電源210充電至電源10之電力量的值的至少一方,而推算電源10的殘量。此等電力量係可使用電流感測器230及電壓感測器240來導出。
藉由處理器250所進行的電源10的殘量之推算,係可藉由公知的任意方法來進行。例如,在電源10連接於充電器200時,可藉由將電源10放電至放電終止電壓的放電電力量及將電源10從放電終止電壓充電至滿充電電壓的充電電力量的比,來推算電源10的殘量。此時,放電電力量與充電電力量的導出,係例如可藉由將一端電源10在放電至放電終止電壓之後充電至滿充電電壓而獲得。
當藉由處理器250推算電源10的殘量時,控制部50只要根據從處理器250所取得之電源10的殘量而變更第1閾值即可。具體而言,控制部50係可使用從處理器250所取得之電源10的殘量而應用既定的演算法的任一者,藉此導出一次第1閾值。
(平滑化處理)
第17圖顯示用以實施平滑化處理之控制部之方塊圖的一例。平滑化處理係可為例如採用在過去變更的複數個 第1閾值中最接近的預定個第1閾值的移動平均的處理。亦即,平滑化處理係為儲存於記憶體58的複數個第1閾值(Vth1)中,從較新者起依順序抽出之預定個第1閾值的平均值。
如前所述,既定的演算法係根據電源10之電壓的值而導出一次第1閾值。然而,電源10之電壓的值可包含因為溫度條件等之各種環境所導致的變化或誤差,因此當單純地將一次第1閾值設定作為第1閾值時,第1閾值會有從先前的第1閾值大幅變化的情形。藉由將對於一次第1閾值施行平滑化處理所得的值設定為新的第1閾值,可減輕因為溫度條件等之各種環境所導致的變化或誤差。同時,可減輕因為使用者的每一吸嚐之吸嚐方式的細部差異、或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的製品誤差或經時變化對於新的第1閾值造成的影響。此外,藉由抑制新設定的第1閾值的大幅變化,還可減輕對於使用者所造成的不適感。
在一例中,平滑化處理的強度只要根據之前所變更的第1閾值的數量(具體而言係儲存於記憶體58之第1閾值的數量)變更即可。例如,當已儲存於記憶體58之第1閾值的數量為0時,控制部50不進行平滑化處理,而將藉由既定的演算法所導出的一次第1閾值設定作為第1閾值。亦即在此時,使用於平滑化處理之第1閾值的數量(n1)係為0。
此外,當已儲存於記憶體58之第1閾值的 數量為1個時,控制部50只要將已儲存於記憶體58的第1閾值、及藉由既定的演算法所導出之一次第1閾值的平均值設定作為第1閾值即可。亦即,在此時,使用於平滑化處理之第1閾值的數量(n1)係為1。
再者,當已儲存於記憶體58之第1閾值的數量為2個以上時,控制部50只要將已儲存於記憶體58的2個第1閾值、及藉由既定的演算法所導出之一次第1閾值的平均值設定作為第1閾值即可。亦即,在此時,使用於平滑化處理之第1閾值的數量(n1)係為2。
如此,依據已儲存於記憶體58之第1閾值的數量變更為了採用移動平均所使用之值的數量,藉此即可適當地設定平滑化處理的強度。藉此,即可抑制因為平滑化處理過強而無法適當地變更第1閾值,並且可抑制因為平滑化處理處理過弱而使處理無法發揮功能。
再者,平滑化處理的強度亦可根據電源10的劣化狀態(SOH)而變更。具體而言,平滑化處理的強度係以隨著電源10的劣化狀態繼續進行而減弱為佳。具體而言,只要隨著電源10的劣化狀態繼續進行而減少使用於平滑化處理之第1閾值的數量(n2)即可。更佳為:在平滑化處理中所使用之第1閾值的數量,係可為對應已儲存於記憶體58之第1閾值的數量的數量(n1)、及根據電源10的劣化狀態(SOH)所獲得的數量(n2)中較小的一者(參照第17圖)。
例如,當電源10的劣化狀態(SOH)為第1 判定狀態以下時,控制部50只要將已儲存於記憶體58的2個第1閾值、及藉由既定的演算法所導出之一次第1閾值的平均值設定作為第1閾值即可。不過,若儲存於記憶體58之第1閾值的數量未達2個,亦可依據儲存於記憶體58之第1閾值的數量而減少使用於平滑化處理之第1閾值的數量。同樣地,若於記憶體58未儲存第1閾值,則亦可不執行平滑化處理。
此外,當電源10的劣化狀態(SOH)超過第1判定狀態而繼續進行,且為第2判定狀態以下時,控制部50只要將已儲存於記憶體58的1個第1閾值、及藉由既定的演算法所導出之一次第1閾值的平均值設定作為第1閾值即可。不過,若於記憶體58未儲存第1閾值,則亦可不執行平滑化處理。
再者,當電源10的劣化狀態(SOH)超過第2判定狀態而繼續進行時,控制部50係以將第1閾值設定為藉由既定的演算法所導出的一次第1閾值為佳(步驟S202、S208)。
隨著電源10劣化,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例如電源10的電壓、電源10的充電率、電源10的殘餘容量的值)會有急遽變化的情形。在此種情形下,藉由減弱平滑化處理的強度、或是不進行平滑化處理,可在閾值變更處理中將第1閾值設定為已反映出電源10之劣化狀態後的值。
控制部50係以在平滑化處理中僅使用對於 連接端子120t安裝負載121R之後所獲得的第1閾值為佳。此外,控制部50係可根據負載121R對於連接端子120t的裝卸,而使記憶於記憶體58中之第1閾值的至少一部分(較佳為全部)無法使用或被抹除。藉此,控制部50就可設為:在平滑化處理中,不使用在對於連接端子120t安裝負載121R之前所獲得的第1閾值。
另外,在本例中,作為對於一次第1閾值之平滑化處理,係已針對採用一次第1閾值與儲存於記憶體58中之第1閾值的移動平均值的處理進行了詳細說明。取而代之,亦可使用藉由儲存於記憶體58的複數個第1閾值、或對該第1閾值加上一次第1閾值而得之資料群的最小平方法所進行的平滑化處理。或者亦可在平滑化處理中進行:使在儲存於記憶體58之第1閾值中愈接近者就賦予愈大權重所得的加權移動平均或指數移動平均。
此外,在本例中,係已針對不將在第11圖與第14圖之步驟S200中所導出的一次第1閾值儲存於記憶體58,而將一次第1閾值作為控制流程中之暫時性的變數進行處理的演算法進行了詳細說明。惟取而代之,亦可將在第11圖與第14圖之步驟S200中所導出的一次第1閾值於施行平滑化處理之前儲存於記憶體58。換言之,在第17圖中,直到施行平滑化處理之前,儲存於記憶體58中的最新的資料Vth1(n)係成為在第11圖與第14圖的步驟S200中所導出的一次第1閾值。因此,在根據前述之儲存於記憶體58中之第1閾值的數量或電源10的劣化狀態 (SOH)而設定平滑化處理的強度時,最低限度也有1個資料儲存於記憶體58。此時,在平滑化處理中,必須涵蓋所有儲存於記憶體58的第1閾值,將對應儲存於記憶體58之第1閾值之數量的數量(n1)增加1。同樣地,必須涵蓋所有電源10的劣化狀態(SOH),將根據電源10的劣化狀態(SOH)所獲得的數量(n2)增加1。再者,必須注意之點為:要以藉由平滑化處理所獲得的新的第1閾值將儲存於記憶體58中的一次第1閾值Vth1(n)予以覆寫。
此外,在本例中,係已針對使用電源10的電壓作為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一次第1閾值及第1閾值時的平滑化處理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取而代之,亦可使用電源10的充電率(SOC)或殘餘容量作為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一次第1閾值及第1閾值。
(長期閒置對策)
當將電源10閒置長期間後進行前述的閾值變更處理時,上述之既定的演算法的精確度有時會因為自然放電而降低。因此,控制部50係以對應閒置時間修正根據動作要求信號而變更的第1閾值為佳。在此,如前所述,閒置時間係以不供給電力至負載121R的期間而規定,可藉由計時器54來測量。
第18圖係顯示在閒置長期間之後進行閾值變更處理時用以實施第1閾值之修正之控制部的方塊圖的一例。在本例中,控制部50係藉由以下的修正式來修正經 由既定的演算法所導出的一次第1閾值(Vth1)。
Vth1_amend=Vth1-α1+α2×α3
在此,Vth1_amend係為修正後的一次第1閾值。Vth1係為修正前的一次第1閾值,亦即經由前述之既定的演算法所獲得的一次第1閾值。α1、α2、α3係分別為修正係數。
修正係數α1係為用以補償伴隨著電源10的閒置所導致之電源10之電壓的自然下降的係數。依據上述既定的演算法,當不進行依據閒置時間的修正時,有時一次第1閾值會被設定為高達因為自然放電所導致之電壓下降程度的值。因此,可設定修正係數α1,以取消因為自然放電所導致的電壓下降。亦即,控制部50係以依據閒置時間將一次第1閾值修正為較小的值為佳。
修正係數α2、α3係為用以補償伴隨電源10之閒置所導致之電源10的容量劣化(換言之為滿充電容量的降低)的係數。一般而言,已知當電源10長期閒置時,劣化就會繼續進行,且滿充電容量會降低。再者,其降低的程度係取決於閒置時之電源10的殘量。依據上述的既定的演算法,當不進行依據閒置時間的修正時,一次第1閾值有時會被設定為低至滿充電容量降低的值。因此,為了考慮伴隨長期閒置所導致之滿充電容量的降低,較佳為進行以修正係數α2、α3為根據的修正。
修正係數α3係為負載121R在動作或產生吸嚐成分時之對應電源10之殘量的值。更具體而言,修正 係數α3係為在電源10閒置後使負載121R動作時之對應電源10之殘量的值。如前所述,伴隨長期閒置所導致之電源10的滿充電容量的降低,係取決於閒置時之電源的殘量。尤其當在相當於滿充電容量或放電終止電壓之殘量附近長期閒置電源10時,電源10的滿充電容量即易於降低。從此種觀點而言,較佳為:當閒置時之電源10的殘量愈接近滿充電容量或放電終止電壓,就將一次第1閾值修正為愈大的值。
再者,伴隨著電源10的閒置所導致之蓄電容量(≒可進行抽吸動作的次數)的降低,也會受到閒置時間長度的影響。因此,控制部50只要將以電源10閒置時之殘量為根據的修正係數α2與修正係數α3的乘積加在一次第1閾值,藉此修正一次第1閾值即可。
另外,修正係數α1、α2與閒置時間的關係性,係由所使用之電源10的種類(設計)所決定。同樣地,修正係數α3與放電電壓、電源的充電率或殘餘容量的關係性,係由所使用之電源10的種類(設計)所決定。因此,修正係數α1、α2、α3係可針對所使用的電源10預先以實驗來導出。
控制部50係將以此方式修正後的值設定為第1閾值。此外,如前所述,可將對於以此方式修正後的值進行平滑化處理所獲得的值設定為第1閾值。
此外,在本例中,係已針對使用電源10的電壓作為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一次第1閾值及第1 閾值時的平滑化處理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取而代之,亦可使用電源10的充電率(SOC)或殘餘容量作為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一次第1閾值及第1閾值。
(異常判定處理)
第19圖係為顯示異常判定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當所變更的第1閾值為預定的判定值以上時,控制部50係偵測電源10的劣化或異常(步驟S302)。
在已劣化的電源10中,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係隨著抽吸動作的次數急遽降低。因此,當欲根據可使負載121R動作或可產生吸嚐成分達到相當於既定次數的量的值而變更第1閾值時,第1閾值會隨著電源10的劣化而變大。因此,當所變更的第1閾值為預定的判定值以上時,可認為是電源10已劣化,或電源10已產生了異常。
在此,預定的判定值係可設定為被認為是電源10之劣化或電源10之異常的程度之預先決定的值。當表示電源10之殘量的值為電源的電壓,且使用鋰離子蓄電池作為電源10時,預定的判定值係可為例如3.7至3.9V的範圍。
當偵測到電源10的劣化或異常時,控制部50係控制通知部40以進行第4通知(步驟S306)。第4通知係以與前述的第1通知、第2通知及第3通知不同為佳。當通知部40為發光元件時,第4通知中之發光元件的發光 色及/或發光形態係可與第1通知、第2通知及第3通知中之發光元件的發光色及/或發光形態不同。
亦可為:當偵測到異常時,控制部50停止吸嚐成分產生裝置100所有的動作。
[其他實施形態]
本發明雖已藉由上述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構成其揭示之一部分的論述及圖式不應理解為用以限定本發明者。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從此揭示明瞭各種替代實施形態、實施例及運用技術。
例如,上述各實施形態所記載的構成,係可盡可能地彼此組合、及/或置換。
此外請注意,用以使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執行藉由控制部50所進行之前述各種方法的程式亦包含於本發明的範圍中。
10‧‧‧電源
20‧‧‧吸嚐感測器
30‧‧‧按鈕
40‧‧‧通知部
50‧‧‧控制部
100‧‧‧吸嚐成分產生裝置
110‧‧‧電氣設備單元
111、121‧‧‧連接部分
120‧‧‧霧化單元
A‧‧‧預定方向
E1‧‧‧吸口端(一方之端部)
E2‧‧‧非吸口端(另一方之端部)

Claims (16)

  1. 一種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係具有:負載,係藉由來自電源的電力將吸嚐成分源氣化或霧化;通知部;及控制部,係取得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而且取得對於前述負載的動作要求信號而產生用以使前述負載動作的指令;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當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為第1閾值以上時令前述通知部進行第1通知;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當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未達前述第1閾值而且為較前述第1閾值小的第2閾值以上時令前述通知部進行第2通知;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當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未達前述第2閾值時令前述通知部進行第3通知;前述第1通知、前述第2通知及前述第3通知係彼此不同;前述第1閾值係可根據與從前述電源對前述負載之供電有關的值而自動地變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前述通知部具有發光元件;前述第1通知係由前述發光元件的第1發光色所構成;前述第2通知係由前述發光元件的第2發光色所 構成;前述第3通知係由前述發光元件的第3發光色所構成;前述第1發光色、前述第2發光色及前述第3發光色係彼此不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前述第1發光色係包含寒色,前述第3發光色係包含暖色,前述第2發光色係包含中間色,該中間色係於色相環中位於前述第1發光色與前述第3發光色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前述第1發光色的補色與前述第3發光色之間之色相環上的距離,係比前述第1發光色的補色與前述第2發光色之間之色相環上的距離更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前述第3發光色的補色與前述第1發光色之間之色相環上的距離,係比前述第3發光色的補色與前述第2發光色之間之色相環上的距離更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相當於前述第2發光色之波長係較相當於前述第3發光色之波長更接近相當於前述第1發光色之波長。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包含:具有對吸嚐成分進行吸嚐之吸嚐口之一方的端部;以及與前述吸嚐口為相反側之另一方的端部; 前述發光元件係以跨越前述另一方的端部、及延伸於前述一方的端部與前述另一方的端部之間之側面的一部分之方式設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從前述一方的端部至前述另一方的端部為止之長度為58mm以上且為135mm以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從前述一方的端部至前述另一方的端部為止之長度為100mm以上且為135mm以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包含:具有對吸嚐成分進行吸嚐之吸嚐口之一方的端部;以及與前述吸嚐口為相反側之另一方的端部;前述發光元件係設在延伸於前述一方的端部與前述另一方的端部之間之側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在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為前述第2閾值以上時,前述負載係可從前述吸嚐成分源產生吸嚐成分,前述控制部係因應持續取得前述動作要求信號之期間,可變地控制藉由前述通知部進行之前述第1通知及前述第2通知的期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其中,在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為前述第2閾值以上時,前述負載係可從前述吸嚐成分源產生吸嚐成分,檢測到前述動作要求信號時之前述第1通知及前 述第2通知之通知時序及通知期間之至少一方係彼此相同。
  13. 一種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係包含:負載,係藉由來自電源的電力將吸嚐成分源予以氣化或霧化;通知部;及控制部,係取得對於前述負載的動作要求信號而產生用以使前述負載動作的指令,該控制部係可控制前述通知部使其以通常使用模式、充電要求模式及異常通知模式的任一者動作;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當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為第1閾值以上時使前述通知部以通常使用模式動作;前述通常使用模式、前述充電要求模式及前述異常通知模式中之前述通知部之通知係彼此不同;前述第1閾值係可根據與從前述電源對於前述負載之供電有關的值而自動地變更。
  14. 一種控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方法,該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係具有藉由來自電源的電力將吸嚐成分源予以氣化或霧化的負載;該控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方法係具有:取得表示電源之殘量的值的取得步驟;取得對於前述負載的動作要求信號而產生用以使前述負載動作的指令的步驟; 當在前述取得步驟中取得之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為第1閾值以上時進行第1通知之步驟;當在前述取得步驟中取得之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為未達前述第1閾值,且為較前述第1閾值小的第2閾值以上時進行第2通知的步驟;及當在前述取得步驟中取得之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未達前述第2閾值時進行第3通知的步驟;前述第1通知、前述第2通知及前述第3通知係彼此不同;前述第1閾值係可根據與從前述電源對於前述負載之供電有關的值而自動地變更。
  15. 一種控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方法,該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係具有藉由來自電源的電力將吸嚐成分源予以氣化或霧化的負載;該控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方法係具有:取得對於前述負載的動作要求信號而產生用以使前述負載動作的指令的步驟;及以通常使用模式、充電要求模式及異常通知模式之任一者進行通知之步驟;當表示前述電源之殘量的值為第1閾值以上時通知通常使用模式之步驟;前述通常使用模式、前述充電要求模式及前述異常通知模式中之通知係彼此不同;前述第1閾值係可根據與從前述電源對於前述負 載之供電有關的值而自動地變更。
  16. 一種程式產品,係使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4或15項所述的控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方法。
TW106137928A 2017-10-23 2017-11-02 吸嚐成分產生裝置、控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方法及程式產品 TWI7282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17/038224 2017-10-23
PCT/JP2017/038224 WO2019082250A1 (ja) 2017-10-23 2017-10-23 吸引成分生成装置、吸引成分生成装置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6823A TW201916823A (zh) 2019-05-01
TWI728203B true TWI728203B (zh) 2021-05-21

Family

ID=66247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7928A TWI728203B (zh) 2017-10-23 2017-11-02 吸嚐成分產生裝置、控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方法及程式產品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432590B2 (zh)
EP (1) EP3701817B1 (zh)
JP (1) JP6746009B2 (zh)
KR (1) KR102436732B1 (zh)
CN (1) CN111278313B (zh)
CA (1) CA3079379C (zh)
EA (1) EA202091024A1 (zh)
TW (1) TWI728203B (zh)
WO (1) WO20190822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9239548A1 (ja) * 2018-06-14 2021-06-17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電源ユニット、香味生成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44664B2 (ja) * 2019-09-25 2023-03-22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ユニット、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5803703A (zh) 2021-04-28 2023-03-14 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吸取装置、显示方法以及程序
EP4338628A1 (en) * 2021-05-10 2024-03-20 Japan Tobacco, Inc. Power supply unit for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TW202300040A (zh) * 2021-06-18 2023-01-01 瑞士商傑太日煙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氣溶膠產生裝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524313A (ja) * 2011-08-16 2014-09-22 プルーム,インク. 低温電子気化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方法
US20150272223A1 (en) * 2014-03-28 2015-10-01 Aaron Arye Weigensber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battery voltage indication in an electronic vapor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8594A (en) * 1991-03-11 1995-02-14 Philip Morris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smoking system for delivering flavor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JPH08191502A (ja) * 1995-01-09 1996-07-23 Suzuki Motor Corp 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残存容量表示装置
JP3269996B2 (ja) * 1997-09-25 2002-04-02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携帯無線電話機
JP2008072870A (ja) * 2006-09-15 2008-03-27 Canon Inc 電子機器、電池残量表示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2100525A1 (en) 2008-03-14 2009-09-16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Electrically heated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US8547240B2 (en) 2008-09-05 2013-10-01 Controlled Entry Distributors, Inc. Transmitter with battery status indicator
JP2010104310A (ja) * 2008-10-31 2010-05-13 Samuraing Co Ltd 擬似喫煙具
US8851068B2 (en) 2009-04-21 2014-10-07 Aj Marketing Llc Personal inhalation devices
JP2011053097A (ja) 2009-09-02 2011-03-17 Panasonic Corp 放電管理回路、及び電池パック
JP5532966B2 (ja) * 2010-01-29 2014-06-25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平滑電流算出装置、平滑電流算出方法、電池監視モジュール
WO2011127644A1 (zh) 2010-04-13 2011-10-20 Liu Qiuming 一种电子烟
CN102132957A (zh) * 2011-01-26 2011-07-27 唐群 一种能够显示电池电量的电子烟
CN201938354U (zh) * 2011-01-26 2011-08-24 唐群 一种能够显示电池电量的电子烟
US8816868B2 (en) 2011-06-06 2014-08-26 Apple Inc. Adaptive low-battery warnings for battery-powered electronic devices
JP5674697B2 (ja) * 2012-03-14 2015-02-25 田中貴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フューエルセンダ用摺動子に好適な接点材料及びフューエルセンダ用摺動子
US20140053856A1 (en) * 2012-08-21 2014-02-27 Qiuming Liu Electronic Cigarette Device
CN103107376B (zh) * 2013-01-25 2016-09-14 胡朝群 电子烟电池的电量查询方法、系统及电子烟
JP2014150942A (ja) 2013-02-07 2014-08-25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UA115358C2 (uk) 2013-03-15 2017-10-25 Олтріа Клайєнт Сервісиз Ллк Система та спосіб одержання даних про профіль паління
US10036548B2 (en) * 2013-04-07 2018-07-31 Huizhou Kimre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Branch Electronic-cigarette box, LED light guide piece and box body
CN203388261U (zh) * 2013-06-29 2014-01-15 袁树松 电子烟
JP6274046B2 (ja) 2013-07-29 2018-02-07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光源ユニット
EP3039973B1 (en) * 2013-09-30 2019-09-18 Japan Tobacco Inc. Non-burning type flavor inhaler
GB2519101A (en) 2013-10-09 2015-04-15 Nicoventures Holdings Ltd Electronic vapour provision system
JP2015073975A (ja) 2013-10-11 2015-04-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乾式クリーニング筐体、乾式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乾式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WO2015069914A1 (en) 2013-11-08 2015-05-14 NWT Holdings, LLC Portable vaporizer and method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CN203563689U (zh) * 2013-11-11 2014-04-30 马克.安东尼.西卡雷洛 一种手机保护套式电子烟
WO2015073975A1 (en) 2013-11-15 2015-05-21 VMR Products, LLC Vaporizer with cover sleeve
JP6227398B2 (ja) 2013-12-25 2017-11-08 志村 征男 車いす
US9451791B2 (en) 2014-02-05 2016-09-27 Rai Strategic Holdings, Inc.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with an illuminated outer surface and related method
JP6313609B2 (ja) 2014-02-25 2018-04-18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硝酸塩粒子測定装置及びその測定方法
JP6295726B2 (ja) 2014-03-03 2018-03-20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
CN203776161U (zh) * 2014-03-12 2014-08-20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色的电子烟
CN105011373B (zh) * 2014-04-25 2018-04-06 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及电子烟充电提醒方法
US10193364B2 (en) * 2014-04-25 2019-01-29 Shenzhen Kimsen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method for reminding charging therein
SG11201605880XA (en) 2014-04-30 2016-11-29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with battery indication
JP6540128B2 (ja) * 2014-06-04 2019-07-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TWI601485B (zh) * 2014-11-10 2017-10-11 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及控制方法
CN205197002U (zh) * 2015-11-28 2016-05-04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明火卷烟加热装置
CN205233470U (zh) * 2015-12-14 2016-05-18 北京希格玛和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烟和用于电子烟的显示组件
US9936734B2 (en) * 2016-03-11 2018-04-10 Altria Client Services, Llc. Personal carrying case for electronic vaping device
US20170258135A1 (en) * 2016-03-11 2017-09-14 Altria Client Services Llc Personal charging case for electronic vaping device
CN106714288A (zh) 2016-12-16 2017-05-24 广东美晨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电量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524313A (ja) * 2011-08-16 2014-09-22 プルーム,インク. 低温電子気化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方法
US20150272223A1 (en) * 2014-03-28 2015-10-01 Aaron Arye Weigensber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battery voltage indication in an electronic vapor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01817A1 (en) 2020-09-02
US20200245690A1 (en) 2020-08-06
US11432590B2 (en) 2022-09-06
WO2019082250A1 (ja) 2019-05-02
EA202091024A1 (ru) 2020-07-24
JPWO2019082250A1 (ja) 2020-04-02
CA3079379C (en) 2023-04-11
KR102436732B1 (ko) 2022-08-26
EP3701817B1 (en) 2023-02-22
TW201916823A (zh) 2019-05-01
CN111278313A (zh) 2020-06-12
JP6746009B2 (ja) 2020-08-26
EP3701817A4 (en) 2021-07-14
CN111278313B (zh) 2023-04-18
CA3079379A1 (en) 2019-05-02
KR20200072521A (ko) 2020-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33241B1 (ko) 흡인 성분 생성 장치, 흡인 성분 생성 장치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억 매체
TWI732966B (zh) 吸嚐成分產生裝置、外部電源的處理器、控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TWI728203B (zh) 吸嚐成分產生裝置、控制吸嚐成分產生裝置之方法及程式產品
JP7148754B2 (ja) 吸引成分生成装置
JP7005706B2 (ja) 吸引成分生成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JP6748328B2 (ja) 吸引成分生成装置、吸引成分生成装置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02110B2 (ja) 吸引成分生成装置
JP7228740B2 (ja) 吸引成分生成装置
JP7116853B2 (ja) 吸引成分生成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JP7285974B2 (ja) 吸引成分生成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JP2023112064A (ja) 吸引成分生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