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1694B - 通用序列匯流排線纜 - Google Patents

通用序列匯流排線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1694B
TWI721694B TW108144924A TW108144924A TWI721694B TW I721694 B TWI721694 B TW I721694B TW 108144924 A TW108144924 A TW 108144924A TW 108144924 A TW108144924 A TW 108144924A TW I721694 B TWI721694 B TW I7216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interface
cable
usb cable
shielding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4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3259A (zh
Inventor
趙晉東
Original Assignee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44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169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1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169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3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325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種通用序列匯流排線纜,透過非屏蔽雙絞線電纜的第一屏蔽層於其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分叉並與第一接地線的第一傳導線連接,且其外圍的第一絕緣層與第一接地線的第五絕緣層連接;每一屏蔽差分線電纜的第二屏蔽層於其第三位置分叉且相連接,於其第四位置分叉且相連接,並形成與第一及第二傳輸介面連接的第二傳導線,包覆第二屏蔽層的該些第二絕緣層相連接;及第一位置與第一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第二位置與第二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每一第三位置與第一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及每一第四位置與第二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其對應的預設長度。

Description

通用序列匯流排線纜
本發明涉及一種線纜,特別是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線纜。
傳統業界測試主機板或安裝在主機板上的小卡(DAUGHTER BOARD)的方法通常係採用人工視覺檢查(Manual Visual Inspection,MVI)與電氣測試,進行製造缺陷分析(Manufacturing Defect Analysis,MDA)、線上測試(In Circuit Test,ICT)與功能板測試(Function board test,FBT)。然而,隨著主機板逐漸向小型化、密集化、多層化的方向發展,主機板或安裝在主機板上的小卡的體積越來越小,電路的密度越來越大,電路的複雜程度越來越高,使得前述的測試方法已不足夠,尤其功能板測試僅從功能角度出發制定測試方案,僅能確認待測主機板或小卡的功能,但無法精確定位待測主機板或小卡的具體引腳且無法保證對其電源線與接地線的測試覆蓋率。因此,為了保證電路功能的正確性以及具有較高的可靠性,業界改採用邊界掃描方案對主機板或安裝在主機板上的小卡進行測試,以增強測試定位精度並有效提高對其電源線與接地線的測試覆蓋率。
初期業界採用邊界掃描測試方案時其所使用的線材通常使用功能板測試所運用的線材,但實際的測試覆蓋率無法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為了改善上述問題,業界嘗試將線材中的信號線、電源線與接地線個別連接,採用腳位對腳位(PIN to PIN)的方式設計線材,然而,此線材經驗證後發現測試穩定性較差,無法滿足產線生產所要求的直通率(First Pass Yield,FPY),故多數業者仍繼續使用功能板測試所運用的線材進行邊界掃描測試。
當對待測主機板或小卡進行邊界掃描測試所採用的線材為USB傳輸線時,由於USB傳輸線所包括的對USB線纜通常包括多個接地線,其中,該些接地線通過內部的屏蔽層整個連接在一起,因此,存在邊界掃描測試因USB線纜的規格(即該些接地線通過內部的屏蔽層整個連接在一起)而導致對USB線纜中的該些接地線的測試覆蓋率缺失。
本發明揭露一種USB線纜。
本發明揭露一種USB線纜,其一端組裝有第一傳輸介面,另一端組裝有第二傳輸介面。USB線纜包括:電源線、第一接地線、非屏蔽雙絞線(Unshielded Twisted Pair,UTP)電纜、兩條屏蔽差分線(Shielded Differential Pair,SDP)電纜、填充材料、屏蔽外皮與絕緣外皮。其中,電源線的一端連接第一傳輸介面,另一端連接第二傳輸介面;第一接地線包括第一傳導線與包覆第一傳導線的第五絕緣層,第一傳導線的一端連接第一傳輸介面,另一端連接第二傳輸介面。UTP電纜包括非屏蔽雙絞線、包覆非屏蔽雙絞線的第一屏蔽層及包覆第一屏蔽層的第一絕緣層;非屏蔽雙絞線包括兩第一傳輸線,每一第一傳 輸線的一端連接第一傳輸介面,另一端連接第二傳輸介面;第一屏蔽層於其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分叉並與第一傳導線連接,且其外圍的第一絕緣層與第五絕緣層連接,第一位置與第一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第一預設長度,第二位置與第二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第二預設長度。每一SDP電纜包括兩條相互絕緣的屏蔽差分線、包覆該兩條屏蔽差分線的第二屏蔽層及包覆第二屏蔽層的第二絕緣層;每一屏蔽差分線的一端連接第一傳輸介面,另一端連接第二傳輸介面;每一屏蔽差分線電纜所包括的第二屏蔽層於其第三位置分叉且相連接形成第一連接點,於其第四位置分叉且相連接形成第二連接點,由第一連接點與第二連接點向外延伸以在USB線纜的兩端形成分別與第一傳輸介面及第二傳輸介面連接的第二傳導線,且包覆第二屏蔽層的該些第二絕緣層相連接,每一第三位置與第一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第三預設長度,每一第四位置與第二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第四預設長度。填充材料用以包覆電源線、第一接地線、UTP電纜與該兩條SDP電纜;屏蔽外皮用以包覆填充材料;絕緣外皮用以包覆屏蔽外皮。
在一實施例中,USB纜線的長度小於八十公分且大於十公分。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預設長度為一公分。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預設長度為一公分。
在一實施例中,第三預設長度為一公分。
在一實施例中,第四預設長度為一公分。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屏蔽層與每一第二屏蔽層的材質為銅箔或鋁箔。
在一實施例中,USB線纜為符合USB 3.0標準規範的線纜。
在一實施例中,屏蔽外皮由金屬絲編織而成。
本發明所揭露之USB線纜如上,與先前技術的差異在於本發明是透過非屏蔽雙絞線電纜的第一屏蔽層於其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分叉並與第一接地線的第一傳導線連接,且其外圍的第一絕緣層與第一接地線的第五絕緣層連接;每一屏蔽差分線電纜的第二屏蔽層於其第三位置分叉且相連接,於其第四位置分叉且相連接,並形成與第一及第二傳輸介面連接的第二傳導線,包覆第二屏蔽層的該些第二絕緣層相連接;及第一位置與第一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第二位置與第二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每一第三位置與第一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及每一第四位置與第二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其對應的預設長度。
透過上述的技術手段,當對待測主機板或小卡進行邊界掃描測試所採用的線材為包括本發明的USB線纜的USB傳輸線時,因USB線纜中非屏蔽雙絞線電纜所包括的第一屏蔽層與第一絕緣層和第一接地線的連接關係以及每一屏蔽差分線電纜所包括的第二屏蔽層與第二絕緣層的連接關係(即USB線纜的所有接地線保持開路),故可有效提高對其USB線纜的接地線的測試覆蓋率,且可改善克服原有腳位對腳位方式設計的線材所存在測試穩定性較差,無法滿足工業現場的邊界掃描測試實施的問題,進而改正測試整合方案在硬體方面的短處,滿足產線生產使用。
此外,當第一位置與第一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每一第三位置與第一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第二位置與第二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以及每一第四位置與第二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分別小於或等於其對應的預設長度時,能夠達到較為理想的屏蔽效果,確保USB線纜的信號傳輸可靠性,進而使邊界掃描測試的結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30a、30b:第一傳輸線
32:第一屏蔽層
34:第一絕緣層
40a、40b:屏蔽差分線
42:第二屏蔽層
44:第二絕緣層
50:第一傳輸介面
60:第二傳輸介面
74:第五絕緣層
82:第三絕緣層
84:第四絕緣層
90:第一傳導線
91:第二傳導線
92:第三傳導線
94:第六絕緣層
100、200:USB線纜
110:電源線
120:第一接地線
130:UTP電纜
140:SDP電纜
150:填充材料
160:屏蔽外皮
170:絕緣外皮
D1、D2、D3、D4:距離
G:第三位置
H:第四位置
L:長度
M:第一位置
N:第二位置
P1:第一連接點
P2:第二連接點
第1圖為本發明USB線纜兩側組裝有第一傳輸介面與第二傳輸介面之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USB線纜之第一視角截面結構示意圖。
第3圖為第2圖的USB線纜之第二視角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USB線纜之第一視角截面結構示意圖。
以下將配合圖式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藉此對本發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並達成技術功效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並據以實施。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USB線纜兩側組裝有第一傳輸介面與第二傳輸介面之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USB線纜100的一端組裝有第一傳輸介面50,另一端組裝有第二傳輸介面60。其中,第一傳輸介面50與第二傳輸介面60可利用表面黏著技術(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分別焊設於USB線纜100的兩端,也可利用夾持的方式分別固設於USB線纜100的兩端,實際第一傳輸介面50與第二傳輸介面60分別組裝於USB線纜100的兩端的方式可依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傳輸介面50可為但不限於符合USB 3.0標準規範的公頭連接器;第二傳輸介面60可為但不限於符合USB 3.0標準規範的母頭 連接器;USB線纜100可為符合USB 3.0標準規範的線纜,其可兼容USB 2.0標準規範,但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實際第一傳輸介面50的型態、第二傳輸介面60的型態與USB線纜100所符合的標準規範可依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請參閱「第1圖」、「第2圖」與「第3圖」,「第2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USB線纜之第一視角截面結構示意圖,「第3圖」為「第2圖」的USB線纜之第二視角剖面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USB線纜100可包括:電源線110、第一接地線120、UTP電纜130、兩條SDP電纜140、填充材料150、屏蔽外皮160與絕緣外皮170。其中,電源線110的一端連接第一傳輸介面50,另一端連接第二傳輸介面60。需注意的是,USB線纜100的長度L係指其最外圍的絕緣外皮170的長度(如「第1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USB線纜100的長度L可小於八十公分且大於十公分。
在本實施例中,UTP電纜130可包括非屏蔽雙絞線(即沿著UTP電纜130的長度方向相互纏繞在一起的兩條第一傳輸線30a、30b,第一傳輸線30a與第一傳輸線30b分別在其外圍包覆有第三絕緣層82)、包覆該屏蔽雙絞線的第一屏蔽層32及包覆第一屏蔽層32的第一絕緣層34,UTP電纜130所包括的第一傳輸線30a與第二傳輸線30b其一端連接第一傳輸介面50,另一端連接第二傳輸介面60,UTP電纜130可通過第一屏蔽層32將第一傳輸線30a與第二傳輸線30b圍繞在第一屏蔽層32形成的空間裡;每一SDP電纜140可包括兩條相互絕緣的屏蔽差分線(分別為屏蔽差分線40a與屏蔽差分線40b,屏蔽差分線40a與屏蔽差分線40b分別在其外圍包覆有第四絕緣層84)、包覆屏蔽差分線40a與屏蔽差分線40b的第二屏蔽層42及包覆第二屏蔽層42的第二絕緣層44,每一屏蔽差分線(即屏蔽差分線40a與屏蔽差分線40b)的一端連接第一傳輸介面50,另一端連接第二傳 輸介面60,每一SDP電纜140可通過第二屏蔽層42將屏蔽差分線40a與屏蔽差分線40b圍繞在第二屏蔽層42形成的空間裡;第一接地線120可包括第一傳導線90與包覆第一傳導線90的第五絕緣層74,第一傳導線90的一端連接第一傳輸介面50,另一端連接第二傳輸介面60;電源線110可包括第三傳導線92與包覆第三傳導線92的第六絕緣層94,第三傳導線92的一端連接第一傳輸介面50,另一端連接第二傳輸介面60。其中,第一屏蔽層32與每一第二屏蔽層42的材質可為但不限於銅箔或鋁箔。
在本實施例中,UTP電纜130所包括的第一屏蔽層32於其第一位置M與第二位置N分叉並與第一傳導線90連接,且其外圍的第一絕緣層34與第五絕緣層74連接。每一SDP電纜140所包括的第二屏蔽層42於其第三位置G分叉並相連接形成第一連接點P1,於其第四位置H分叉且相連接形成第二連接點P2,由第一連接點P1與第二連接點P2向外延伸以在USB線纜100的兩端形成分別與第一傳輸介面50及第二傳輸介面60連接的第二傳導線91,且與包覆第二屏蔽層42的該些第二絕緣層44相連接(如「第3圖」所示)。其中,所述第二傳導線91係用以接地。
在本實施例中,UTP電纜130所包括的第一屏蔽層32與第一絕緣層34和第一接地線120的連接關係(即UTP電纜130所包括的第一屏蔽層32於其第一位置M與第二位置N分叉並與第一傳導線90連接,且其外圍的第一絕緣層34與第五絕緣層74連接)以及每一SDP電纜140所包括的第二屏蔽層42與第二絕緣層44的連接關係(即每一SDP電纜140所包括的第二屏蔽層42於其第三位置G分叉並相連接形成第一連接點P1,於其第四位置H分叉且相連接形成第二連接點P2,由第一連接點P1與第二連接點P2向外延伸以在USB線纜100的兩端形成分別與第 一傳輸介面50及第二傳輸介面60連接的第二傳導線91,且與包覆第二屏蔽層42的該些第二絕緣層44相連接),可使第一傳導線90與第二傳導線91保持開路(即USB線纜100的所有接地線保持開路)。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位置M與第一傳輸介面50之間的距離D1可小於或等於第一預設長度;第二位置N與第二傳輸介面60之間的距離D2可小於或等於第二預設長度;每一第三位置G與第一傳輸介面50之間的距離D3可小於或等於第三預設長度;每一第四位置H與第二傳輸介面60之間的距離D4可小於或等於第四預設長度。其中,第一位置M與第一傳輸介面50之間的距離D1係為第一絕緣層34與外界環境接觸的邊緣與第一位置M之間的最短距離(如「第3圖」所示);第二位置N與第二傳輸介面60之間的距離D2係為第一絕緣層34與外界環境接觸的邊緣與第二位置N之間的最短距離(如「第3圖」所示);每一第三位置G與第一傳輸介面50之間的距離D3係為第二絕緣層44與外界環境接觸的邊緣與該第三位置G之間的最短距離(如「第3圖」所示);每一第四位置H與第二傳輸介面60之間的距離D4係為第二絕緣層44與外界環境接觸的邊緣與該第四位置H之間的最短距離(如「第3圖」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預設長度可為但不限於一公分,第二預設長度可為但不限於一公分,第三預設長度可為但不限於一公分,第四預設長度可為但不限於一公分,實際第一預設長度、第二預設長度、第三預設長度與第四預設長度可依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需注意的是,當第一位置M與第一傳輸介面50之間的距離D1、第二位置N與第二傳輸介面60之間的距離D2、每一第三位置G與第一傳輸介面50之間的距離D3以及每一第四位置H與第二傳輸介面60之間的距離D4分別小於或等於其對應的預設長度時,能夠達到較為理想的屏蔽效果, 確保USB線纜100的信號傳輸可靠性,進而使邊界掃描測試的結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在本實施例中,填充材料150可用以包覆電源線110、第一接地線120、UTP電纜130與每一SDP電纜140;屏蔽外皮160可用以包覆填充材料150,且可由金屬絲編織而成;絕緣外皮170可用以包覆屏蔽外皮160。
請參閱「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USB線纜之第一視角截面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上一實施例的差異點在於上一實施例的USB線纜100為扁線;本實施例的USB線纜200為圓線,其他內部線路設計並無差異,在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可知本發明與先前技術之間的差異在於透過非屏蔽雙絞線電纜的第一屏蔽層於其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分叉並與第一接地線的第一傳導線連接,且其外圍的第一絕緣層與第一接地線的第五絕緣層連接;每一屏蔽差分線電纜的第二屏蔽層於其第三位置分叉且相連接,於其第四位置分叉且相連接,並形成與第一及第二傳輸介面連接的第二傳導線91,包覆第二屏蔽層的該些第二絕緣層相連接;及第一位置與第一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第二位置與第二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每一第三位置與第一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及每一第四位置與第二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其對應的預設長度。
透過上述的技術手段,當對待測主機板或小卡進行邊界掃描測試所採用的線材為包括本發明的USB線纜的USB傳輸線時,因USB線纜中非屏蔽雙絞線電纜所包括的第一屏蔽層與第一絕緣層和第一接地線的連接關係以及每一屏蔽差分線電纜所包括的第二屏蔽層與第二絕緣層的連接關係(即USB線纜的所有接地線保持開路),故可有效提高對其USB線纜的接地線的測試覆蓋率, 且可改善克服原有腳位對腳位方式設計的線材所存在測試穩定性較差,無法滿足工業現場的邊界掃描測試實施的問題,進而改正測試整合方案在硬體方面的短處,滿足產線生產使用。
此外,當第一位置與第一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每一第三位置與第一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第二位置與第二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以及每一第四位置與第二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分別小於或等於其對應的預設長度時,能夠達到較為理想的屏蔽效果,確保USB線纜的信號傳輸可靠性,進而使邊界掃描測試的結果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30a、30b:第一傳輸線
32:第一屏蔽層
34:第一絕緣層
40a、40b:屏蔽差分線
42:第二屏蔽層
44:第二絕緣層
74:第五絕緣層
82:第三絕緣層
84:第四絕緣層
90:第一傳導線
91:第二傳導線
92:第三傳導線
94:第六絕緣層
100:USB線纜
110:電源線
120:第一接地線
130:UTP電纜
140:SDP電纜
150:填充材料
160:屏蔽外皮
170:絕緣外皮
D1、D2、D3、D4:距離
G:第三位置
H:第四位置
M:第一位置
N:第二位置
P1:第一連接點
P2:第二連接點

Claims (9)

  1. 一種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線纜,其一端組裝有一第一傳輸介面,另一端組裝有一第二傳輸介面,該USB線纜包括: 一電源線,其一端連接該第一傳輸介面,另一端連接該第二傳輸介面; 一第一接地線,包括一第一傳導線與包覆該第一傳導線的一第五絕緣層,該第一傳導線的一端連接該第一傳輸介面,另一端連接該第二傳輸介面; 一非屏蔽雙絞線(Unshielded Twisted Pair,UTP)電纜,其包括一非屏蔽雙絞線、包覆該屏蔽雙絞線的一第一屏蔽層及包覆該第一屏蔽層的一第一絕緣層,其中,該非屏蔽雙絞線包括兩第一傳輸線,每一該第一傳輸線的一端連接該第一傳輸介面,另一端連接該第二傳輸介面;該第一屏蔽層於其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分叉並與該第一傳導線連接,且其外圍的該第一絕緣層與該第五絕緣層連接,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一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一第一預設長度,該第二位置與該第二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一第二預設長度; 兩條屏蔽差分線(Shielded Differential Pair,SDP)電纜,每一該屏蔽差分線電纜包括兩條相互絕緣的屏蔽差分線、包覆該兩條屏蔽差分線的一第二屏蔽層及包覆該第二屏蔽層的一第二絕緣層,其中,每一該屏蔽差分線的一端連接該第一傳輸介面,另一端連接該第二傳輸介面;每一該屏蔽差分線電纜所包括的該第二屏蔽層於其一第三位置分叉且相連接形成一第一連接點,於其一第四位置分叉且相連接形成一第二連接點,由該第一連接點與該第二連接點向外延伸以在該USB線纜的兩端形成分別與該第一傳輸介面及該第二傳輸介面連接的一第二傳導線,且包覆該第二屏蔽層的該些第二絕緣層相連接,每一該第三位置與該第一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一第三預設長度,每一該第四位置與該第二傳輸介面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一第四預設長度; 填充材料,用以包覆該電源線、該第一接地線、該UTP電纜與該兩條SDP電纜; 一屏蔽外皮,用以包覆該填充材料;以及 一絕緣外皮,用以包覆該屏蔽外皮。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USB線纜,其中,該USB纜線的長度小於八十公分且大於十公分。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USB線纜,其中,該第一預設長度為一公分。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USB線纜,其中,該第二預設長度為一公分。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USB線纜,其中,該第三預設長度為一公分。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USB線纜,其中,該第四預設長度為一公分。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USB線纜,其中,該第一屏蔽層與每一該第二屏蔽層的材質為銅箔或鋁箔。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USB線纜,其中,該USB線纜為符合USB 3.0標準規範的線纜。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USB線纜,其中,該屏蔽外皮由金屬絲編織而成。
TW108144924A 2019-12-09 2019-12-09 通用序列匯流排線纜 TWI7216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4924A TWI721694B (zh) 2019-12-09 2019-12-09 通用序列匯流排線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4924A TWI721694B (zh) 2019-12-09 2019-12-09 通用序列匯流排線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1694B true TWI721694B (zh) 2021-03-11
TW202123259A TW202123259A (zh) 2021-06-16

Family

ID=76035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4924A TWI721694B (zh) 2019-12-09 2019-12-09 通用序列匯流排線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216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2248B (zh) * 2021-03-23 2023-02-11 大陸商鵬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傳輸線及其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2248B (zh) * 2021-03-23 2023-02-11 大陸商鵬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傳輸線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3259A (zh) 2021-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9315B (zh) Cable termination structure
TWM555549U (zh) 線纜
TW201409848A (zh) 軟性電路排線插接結構
JP2011171123A (ja) レセプタクル、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電子機器
CN104425949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TWM496274U (zh) 連接器之改良
TWI721694B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線纜
US900493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I616134B (zh) 電路板高頻焊墊區之接地圖型結構
TWM588381U (zh) 電連接器(一)
CN106549269A (zh) 电连接器
CN204858149U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112885505B (zh) 通用串行总线线缆
TWI698889B (zh) 串列先進技術安裝線纜
CN207868561U (zh) 数据传输线结构
TWI396339B (zh) 連接器
CN112885527B (zh) 串行先进技术安装线缆
TWI574473B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I614768B (zh) 資料傳輸線及資料傳輸裝置
TWM461896U (zh) 電連接器之印刷電路板結構
TWI701878B (zh) 電連接器
TWM592608U (zh) 一種高頻電連接器
CN206506774U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pcb板以及移动终端
TWI710169B (zh) 電連接器(一)
TWI707509B (zh) 一種高頻電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