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9799B - 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及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及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9799B
TWI719799B TW109100422A TW109100422A TWI719799B TW I719799 B TWI719799 B TW I719799B TW 109100422 A TW109100422 A TW 109100422A TW 109100422 A TW109100422 A TW 109100422A TW I719799 B TWI719799 B TW I7197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circuit
emitting diode
pixels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0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7960A (zh
Inventor
紀佑旻
蘇松宇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00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979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9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979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7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796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及一種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包括第一像素單元、第二像素單元、第三像素單元以及第四像素單元。每一像素單元包括寫入電路、驅動電路及發光二極體。第一像素單元與第二像素單元的電路配置經180度旋轉後與第三像素單元與第四像素單元的電路配置相同。

Description

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及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及包含其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特別是關於一種旋轉後電路結構相同,且能減少走線及使左右兩側光場均勻的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及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現有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的驅動電路,大多是採用相同方向配置的電路配置,在驅動電路當中,發光二極體均設置在每一個像素當中相同的位置。但由於發光二極體本身發光的特性,其光場在不同觀察角度下會有細微的不同,若是發光二極體均以同樣方向設置,其製成的面板在兩側可能會產生不同顏色的差異,使得顯示的品質下降。
另外,在顯示面板當中,位達成較大尺寸面板的製作,往往會拼接多個較小尺寸的面板來達到需求尺寸,但在拼接時會有面板邊界區域的問題,難以拼出完整的面板。若將面板翻轉後進行拼接,則在發光二極體設置方向不同的情況下,不同面板產生如上所述的不同顏色或不同顯示效果的問題,難以製成高品質的顯示裝置。
綜觀前所述,習知的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在驅動電路的設計上仍然具有相當之缺陷,因此,本發明藉由設計一種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及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針對現有技術之缺失加以改善,以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進而增進產業上之實施利用。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及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其具有特殊的電路結構,藉此解決現有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左右視角光場不均勻的問題。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之實施例提出一種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其包含第一像素單元、第二像素單元、第三像素單元以及第四像素單元。其中,第一像素單元包含第一寫入電路、第一驅動電路及第一發光二極體,第一寫入電路連接第一資料線及第一掃描線,第一驅動電路連接第一寫入電路及第一電壓源線,第一發光二極體連接第一驅動電路及第二電壓源線。第二像素單元包含第二寫入電路、第二驅動電路及第二發光二極體,第二寫入電路連接第二資料線及第一掃描線,第二驅動電路連接第二寫入電路及第一電壓源線,第二發光二極體連接第二驅動電路及第二電壓源線。第三像素單元包含第三寫入電路、第三驅動電路及第三發光二極體,第三寫入電路連接第二資料線及第二掃描線,第三驅動電路連接第三寫入電路及第三電壓源線,第三發光二極體連接第三驅動電路及第二電壓源線。第四像素單元包含第四寫入電路、第四驅動電路及第四發光二極體,第四寫入電路連接第三資料線及第二掃描線,第四驅動電路連接第四寫入電路及第三電壓源線,第四發光二極體連接第四驅動電路及第二電壓源線。第一像素單元與第二像素單元的電路配置經180度旋轉後與第三像素單元與第四像素單元的電路配置相同。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寫入電路、第二寫入電路、第三寫入電路及第四寫入電路可分別包含電晶體及電容。第一驅動電路、第二驅動電路、第三驅動電路及第四驅動電路可分別包含驅動電晶體。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寫入電路、第二寫入電路、第三寫入電路及第四寫入電路可分別包含第一電晶體、第二電晶體、第一電容及第二電容。第一驅動電路、第二驅動電路、第三驅動電路及第四驅動電路可分別包含驅動電晶體。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可進一步包含第五像素單元以及第六像素單元。第五像素單元包含第五寫入電路、第五驅動電路及第五發光二極體,第五寫入電路連接第三資料線及第一掃描線,第五驅動電路連接第五寫入電路及第一電壓源線,第一發光二極體連接第一驅動電路及第二電壓源線。第六像素單元包含第六寫入電路、第六驅動電路及第六發光二極體,第六寫入電路連接第四資料線及第二掃描線,第六驅動電路連接第六寫入電路及第三電壓源線,第六發光二極體連接第六驅動電路及第二電壓源線。第一像素單元、第二像素單元與第五像素單元的電路配置經180度旋轉後與第三像素單元、第四像素單元與第六像素單元的電路配置相同。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像素單元、第二像素單元、第三像素單元、第四像素單元、第五像素單元及第六像素單元可形成3x2的第一像素矩陣。第一像素矩陣之第一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紅色像素、綠色像素及藍色像素,第一像素矩陣之第二列像素單元依序為藍色像素、綠色像素及紅色像素。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可進一步於第一資料線的延伸方向上設置三個相同的第一像素矩陣,形成3x6的第二像素矩陣。第二像素矩陣之第一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紅色像素、綠色像素及藍色像素,第二像素矩陣之第二列像素單元依序為藍色像素、紅色像素及綠色像素,第二像素矩陣之第三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綠色像素、藍色像素及紅色像素,第二像素矩陣之第四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紅色像素、藍色像素及綠色像素,第二像素矩陣之第五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綠色像素、紅色像素及藍色像素,第二像素矩陣之第六列像素單元依序為藍色像素、綠色像素及紅色像素。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可進一步於第一掃描線的延伸方向上設置兩個相同的第二像素矩陣,形成6x6的第三像素矩陣。第三像素矩陣之第一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紅色像素、綠色像素、藍色像素、紅色像素、綠色像素及藍色像素,第三像素矩陣之第二列像素單元依序為藍色像素、紅色像素、綠色像素、藍色像素、紅色像素及綠色像素,第三像素矩陣之第三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綠色像素、藍色像素、紅色像素、綠色像素、藍色像素及紅色像素,第三像素矩陣之第四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紅色像素、藍色像素、綠色像素、紅色像素、藍色像素及綠色像素,第三像素矩陣之第五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綠色像素、紅色像素、藍色像素、綠色像素、紅色像素及藍色像素,第三像素矩陣一第六列像素單元依序為藍色像素、綠色像素、紅色像素、藍色像素、綠色像素及紅色像素。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之實施例提出一種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其包含第一顯示面板及第二顯示面板,第一顯示面板及第二顯示面板分別包含如上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其中第二顯示面板沿著第二顯示面板的面板中心旋轉180度後與第一顯示面板拼接形成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第一顯示面板的第一位置與第二顯示面板旋轉後對應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具有相同的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的電路配置。
承上所述,依本發明實施例所揭露的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及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可在顯示面板進行180度翻轉後,其像素電路依舊保持原有的電路配置方式,降低因發光二極體設置方向改變造成顯示效果不一致的情況。另外,像素單元之間相反設置方式,使得像素之間能共用電壓源線,降低走線所需空間,降低製程複雜度以提升製作良率。
為利瞭解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發明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發明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發明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在附圖中,為了淸楚起見,放大了層、膜、面板、區域、導光件等的厚度或寬度。在整個說明書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應當理解,當諸如層、膜、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地,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其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的連接。再者,「電性連接」或「耦合」係可為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此外,應當理解,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在本文中可以用於描述各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其係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區分開。因此,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將其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其順序關係。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通常知識者通常理解的含義。將進一步理解的是,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當被解釋為具有與它們在相關技術和本發明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並且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的或過度正式的意義,除非本文中明確地如此定義。
請參閱第1圖,其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之示意圖。如圖所示,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10包含第一像素單元PX1、第二像素單元PX2、第三像素單元PX3以及第四像素單元PX4。其中,第一像素單元PX1包含第一寫入電路111、第一驅動電路112及第一發光二極體113,第一寫入電路111連接第一資料線D1及第一掃描線SN1,第一驅動電路112連接第一寫入電路111及第一電壓源線VDD1,第一發光二極體113連接第一驅動電路112及第二電壓源線VSS1。第二像素單元PX2包含第二寫入電路121、第二驅動電路122及第二發光二極體123,第二寫入電路121連接第二資料線D2及第一掃描線SN1,第二驅動電路122連接第二寫入電路121及第一電壓源線VDD1,第二發光二極體123連接第二驅動電路122及第二電壓源線VSS1。第二像素單元PX2是位於第一像素單元PX1於第一掃描線SN1的延伸方向上,兩者相鄰設置且共用第一掃描線SN1。
第三像素單元PX3包含第三寫入電路131、第三驅動電路132及第三發光二極體133,第三寫入電路131連接第二資料線D2及第二掃描線SN2,第三驅動電路132連接第三寫入電路131及第三電壓源線VDD2,第三發光二極體133連接第三驅動電路132及第二電壓源線VSS1。第三像素單元PX3是位於第一像素單元PX1於第一資料線D1的延伸方向上,兩者相鄰設置。然而,第一像素單元PX1與第三像素單元PX3具有相反的電路配置,第一寫入電路111連接第一資料線D1,第三寫入電路131則是連接第二資料線D2,但藉由相反的電路配置,第一像素單元PX1與第三像素單元PX3可共用第二電壓源線VSS1,減少走線所需的空間,簡化電路設計。
第四像素單元PX4包含第四寫入電路141、第四驅動電路142及第四發光二極體143,第四寫入電路141連接第三資料線D3及第二掃描線SN2,第四驅動電路142連接第四寫入電路141及第三電壓源線VDD2,第四發光二極體143連接第四驅動電路142及第二電壓源線VSS1。第四像素單元PX4設置在第三像素單元PX3於第二掃描線SN2的延伸方向上,兩者相鄰設置且共用第二掃描線SN2,第四像素單元PX4的電路配置相反於第二像素單元PX2,但可與第二像素單元PX2共用第二電壓源線VSS1。依據上述電路設計,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10的第一像素單元PX1與第二像素單元PX2以電路的中心點P1為準旋轉180度後,與第三像素單元PX3與第四像素單元PX4的電路配置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10為兩電晶體一電容(2T1C)的架構,其中,第一寫入電路111包含第一電晶體T1及第一電容C1,第一電晶體T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資料線D1,控制端連接第一掃描線SN1,第二端連接第一電容C1。通過第一掃描線SN1的掃描訊號開啟第一電晶體T1,將第一資料線D1的灰階訊號寫入,儲存於第一電容C1。第一驅動電路112則包含驅動電晶體TD,其第一端連接於第一電壓源線VDD1,控制端連接於第一電容C1,第二端連接於第一發光二極體113。通過第一寫入電路111提供之灰階位準開啟驅動電晶體TD,使得第一電壓源線VDD1的高壓端能提供電流通過第一發光二極體113至第二電壓源線VSS1的低壓端,使第一發光二極體113發光。同樣地,第二寫入電路121、第三寫入電路131及第四寫入電路141同樣包含電晶體與電容,第二驅動電路122、第三驅動電路132及該第四驅動電路142則分別包含驅動電晶體。
請參閱第2圖,其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之示意圖。如圖所示,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20包含第一像素單元PX1、第二像素單元PX2、第三像素單元PX3以及第四像素單元PX4。其中,第一像素單元PX1包含第一寫入電路211、第一驅動電路212及第一發光二極體213。第二像素單元PX2包含第二寫入電路221、第二驅動電路222及第二發光二極體223,第三像素單元PX3包含第三寫入電路231、第三驅動電路232及第三發光二極體233。第四像素單元PX4包含第四寫入電路241、第四驅動電路242及第四發光二極體243。
與前述實施例類似,第一寫入電路211連接第一資料線D1及第一掃描線SN1,第一驅動電路212連接第一寫入電路211及第一電壓源線VDD1,第一發光二極體213連接第一驅動電路212及第二電壓源線VSS1。第二寫入電路221連接第二資料線D2及第一掃描線SN1,第二驅動電路222連接第二寫入電路221及第一電壓源線VDD1,第二發光二極體223連接第二驅動電路222及第二電壓源線VSS1。第三寫入電路231連接第二資料線D2及第二掃描線SN2,第三驅動電路232連接第三寫入電路231及第三電壓源線VDD2,第三發光二極體233連接第三驅動電路232及第二電壓源線VSS1。第四寫入電路241連接第三資料線D3及第二掃描線SN2,第四驅動電路242連接第四寫入電路241及第三電壓源線VDD2,第四發光二極體243連接第四驅動電路242及第二電壓源線VSS1。依據上述電路設計,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20的第一像素單元PX1與第二像素單元PX2以電路的中心點P2為準旋轉180度後,與第三像素單元PX3與第四像素單元PX4的電路配置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10為三電晶體二電容(3T2C)的架構,其中,第一寫入電路211包含第一電晶體T1、第二電晶體T2、第一電容C1及第二電容C2,第一電晶體T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資料線D1,控制端連接第一掃描線SN1,第二端連接第一電容C1。第二電晶體T2的第一端連接第一電容C1,控制端連接第一輔助線A1,第二端連接第二電容C2。通過第一掃描線SN1的掃描訊號開啟第一電晶體T1,將第一資料線D1的灰階訊號寫入,儲存於第一電容C1。第一驅動電路212則包含驅動電晶體TD,其第一端連接於第一電壓源線VDD1,控制端連接於第二電容C2,第二端連接於第一發光二極體213。第一寫入電路211提供之灰階位準預先儲存於第一電容C1,通過輔助線A1開啟第二電晶體T2後,讓第二電容C2能具備第一電容C1的位準來開啟驅動電晶體TD,使得第一電壓源線VDD1的高壓端能提供電流通過第一發光二極體213至第二電壓源線VSS1的低壓端,使第一發光二極體213發光。同樣地,第二寫入電路221、第三寫入電路231及第四寫入電路241同樣包含兩個電晶體與兩個電容,第二驅動電路222、第三驅動電路232及該第四驅動電路242則分別包含驅動電晶體。
本揭露是以上述的2T1C或3T2C為例來說明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的電路配置,但本發明不侷限於此,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也可為4T2C、7T2C等不同的電路配置,也應包含於本發明當中。
請參閱第3圖,其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一像素矩陣之示意圖。如圖所示,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包含由第一像素單元PX1、第二像素單元PX2、第三像素單元PX3、第四像素單元PX4、第五像素單元PX5及第六像素單元PX6組成3x2的第一像素矩陣30。本實施例是以半導體製程將寫入電路、驅動電路及發光二極體等結構設置於電路板上之示意圖,其中第一像素單元PX1、第二像素單元PX2、第三像素單元PX3及第四像素單元PX4與前述實施例類似,相同內容不再重複描述。第五像素單元PX5是在第一掃描線SN1的延伸方向上相鄰設置於第二像素單元PX2,第六像素單元PX6是在第二掃描線SN2的延伸方向上相鄰設置於第四像素單元PX4。第一像素單元PX1、第二像素單元PX2與該第五像素單元PX5的電路配置,以第一像素矩陣30的中心點P3為準旋轉180度後,會與第三像素單元PX3、第四像素單元PX4與第六像素單元PX6的電路配置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像素矩陣30的第一列像素單元當中,第一像素單元PX1為紅色像素,第二像素單元PX2為綠色像素,第五像素單元PX5為藍色像素。第一像素矩陣30的第二列像素單元當中,第三像素單元PX3為藍色像素,第四像素單元PX4為綠色像素,第六像素單元PX6為紅色像素。這樣的設置使得第一像素矩陣30在經過180度翻轉後,其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呈現完全相同的電路配置。除此之外,由於第一像素矩陣30當中,第一列像素單元與第二列像素單元的配置是相反的,因此其中的發光二極體也會設置在相反的位置上,由於發光二極體本身在不同角度的視角具有不同光場,本揭露的設置能在發光二極體發光時,讓不同顏色的發光二極體達到光場均勻的效果,請參閱第4圖,其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光場量測結果之示意圖。如圖所示,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當中,不論是紅色像素、綠色像素或是藍色像素,在顯示面板左右側角度所測量到的光強度是一致的,顯示時不會因為視線角度的不同而產生顯示上的差異。
請參閱第5圖,其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二像素矩陣之示意圖。如圖所示,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包含在資料線D延伸方向上設置三個3x2之第一像素矩陣,形成3x6的第二像素矩陣40。在第二像素矩陣40當中,第一像素區域31、第二像素區域32以及第三像素區域33分別為與前述實施例之第一像素矩陣30具有類似之電路配置,其中相同的電路元件不再重複描述。本揭露是以2T1C的寫入電路與驅動電路為例來說明矩陣結構,但本發明不侷限於此,其他類型的寫入電路與驅動電路也適用於本揭露的矩陣結構。第一像素區域31、第二像素區域32以及第三像素區域33當中,兩列像素單元共用同低電壓端的電壓源線VSS,第一像素區域31與第二像素區域32、第二像素區域32與第三像素區域33之間則可共用高電壓端的電壓源線VDD。相較於每一個像素單元都要配置高電壓端與低電壓端的電壓源線,本揭露確實能有效節省所需配置線路的數量,進而節省所需空間。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像素區域31、第二像素區域32以及第三像素區域33當中的像素顏色排列方式有所不同,第一像素區域31的第一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紅色像素R、綠色像素G及藍色像素B,第二列像素單元依序為藍色像素B、紅色像素R及綠色像素G。第二像素區域32的第一列像素單元(即第二像素矩陣40的第三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綠色像素G、藍色像素B及紅色像素R,第二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紅色像素R、藍色像素B及綠色像素G。第三像素區域33的第一列像素單元(即第二像素矩陣40之第五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綠色像素G、紅色像素R及藍色像素B,第二列像素單元依序為藍色像素B、綠色像素G及紅色像素R。依據上述的像素顏色設置,若將第二像素矩陣40以中心點P4為準旋轉180度,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的電路配置仍然完全相同。換句話說,當顯示面板包含第二像素矩陣40的情況下,當顯示面板旋轉180度後,顯示面板的像素矩陣具有相同的像素電路,整體的發光二極體配置位置與呈現的顏色也完全相同。
請參閱第6圖,其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三像素矩陣之示意圖。如圖所示,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包含在掃描線SN延伸方向上設置兩個3x6之第二像素矩陣,形成6x6的第三像素矩陣50。在第三像素矩陣50當中,第四像素區域41與第五像素區域42分別為與前述實施例之第二像素矩陣40具有類似之電路配置,其中相同的電路元件不再重複描述。第四像素區域41與第五像素區域42當中分別具有第一像素區域31、第二像素區域32以及第三像素區域33,其像素顏色也可與前述的第二像素相同。本揭露同樣以2T1C的寫入電路與驅動電路為例來說明矩陣結構,但本發明不侷限於此,其他類型的寫入電路與驅動電路也適用於本揭露的矩陣結構。
依據上述設置,第三像素矩陣50的第一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紅色像素R、綠色像素G、藍色像素B、紅色像素R、綠色像素G及藍色像素B;第三像素矩陣50的第二列像素單元依序為藍色像素B、紅色像素R、綠色像素G、藍色像素B、紅色像素R及綠色像素G;第三像素矩陣50的第三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綠色像素G、藍色像素B、紅色像素R、綠色像素G、藍色像素B及紅色像素R;第三像素矩陣50的第四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紅色像素R、藍色像素B、綠色像素G、紅色像素R、藍色像素B及綠色像素G;第三像素矩陣50的第五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綠色像素G、紅色像素R、藍色像素B、綠色像素G、紅色像素R及藍色像素B;第三像素矩陣50的第六列像素單元依序為藍色像素B、綠色像素G、紅色像素R、藍色像素B、綠色像素G及紅色像素R。
依據上述的像素顏色設置,若將第三像素矩陣50以中心點P5為準旋轉180度,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的電路配置仍然完全相同。換句話說,當顯示面板包含第三像素矩陣50的情況下,當顯示面板旋轉180度後,顯示面板的像素矩陣具有相同的像素電路,整體的發光二極體配置位置與呈現的顏色也完全相同。本揭露以3x6的第二像素矩陣40及6x6的第三像素矩陣50為例說明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的配置結構,其可進一步延伸至顯示面板所需的尺寸,使得面板在經過180度旋轉後,內部電路結構、位置及發光二極體的顏色、光場等,不會因為旋轉後而有所改變。
請參閱第7圖,其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之示意圖。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通常具有一定的尺寸規格,但在顯示面板尺寸要求逐漸變大的趨勢下,大尺寸的顯示面板可考慮由多個較小尺寸的面板拼接來製成。如圖所示,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60可包含第一顯示面板61及第二顯示面板62,第一顯示面板61及第二顯示面板62包含前述實施例中所述的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通過將第一顯示面板61與第二顯示面板62拼接,可形成較大尺寸的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60。
然而,第一顯示面板61在周圍需設置對應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的控制裝置,不論是控制接點、控制晶片,都需在周圍保留預定的邊界區域71來設置這些元件,第二顯示面板62也同樣具備類似的邊界區域72。若是直接將第一顯示面板61與第二顯示面板62進行拼接,其邊界區域72將使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60產生明顯的邊界線,於顯示畫面時造成影像切割的效果。若是將第二面板62依據面板中心P6翻轉180度,使得邊界區域71、72位於面板的兩側,則拼接處的邊界可明顯減少,使得邊界線不明顯。但由於發光二極體本身發光的特性,不同角度具有不同光場,使得面板兩側觀察有細微的差異,當第二顯示面板62翻轉使得其中驅動電路的配置改變後,可能造成第一顯示面板61與第二顯示面板62的顏色或光強度不一致,產生色場不均勻的效果,同樣降低了顯示的品質。
有鑑於此,本揭露設計了如前述實施例所示的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其具有依據面板中心翻轉180度後,仍具有相同電路配置及像素配置的特性。如本實施例之第二顯示面板62,以面板中心P6為準翻轉180度後,第二顯示面板62當中的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仍與第一顯示面板61的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具有相同電路配置。換言之,當第一顯示面板61與翻轉的第二顯示面板62拼接後,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60會具有相同電路配置,進而使得其中的發光二極體能呈現相同顏色及相同光場,同時亦解決拼接處邊界的問題,使得整體顯示效果更為提升。另外,顯示面板的拼接數量不侷限於本實施例所述的兩個,其可依據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所需尺寸來決定拼接數量。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0、20: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 30:第一像素矩陣 31:第一像素區域 32:第二像素區域 33:第三像素區域 40:第二像素矩陣 41:第四像素區域 42:第五像素區域 50:第三像素矩陣 60: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61:第一顯示面板 62:第二顯示面板 71、72:邊界區域 111、211:第一寫入電路 112、212:第一驅動電路 113、213:第一發光二極體 121、221:第二寫入電路 122、222:第二驅動電路 123、223:第二發光二極體 131、231:第三寫入電路 132、232:第三驅動電路 133、233:第三發光二極體 141、241:第四寫入電路 142、242:第四驅動電路 143、243:第四發光二極體 A1:第一輔助線 B:藍色像素 C1:第一電容 C2:第二電容 D:資料線 D1:第一資料線 D2:第二資料線 D3:第三資料線 G:綠色像素 P1、P2、P3、P4、P5:中心點 P6:面板中心 PX1:第一像素單元 PX2:第二像素單元 PX3:第三像素單元 PX4:第四像素單元 PX5:第五像素單元 PX6:第六像素單元 R:紅色像素 SN:掃描線 SN1:第一掃描線 SN2:第二掃描線 T1:第一電晶體 T2:第二電晶體 TD:驅動電晶體 VDD、VSS:電壓源線 VDD1:第一電壓源線 VSS1:第二電壓源線 VDD2:第三電壓源線
為使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更為顯而易見,茲將本發明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之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之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一像素矩陣之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光場量測結果之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二像素矩陣之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第三像素矩陣之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之示意圖。
10: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
111:第一寫入電路
112:第一驅動電路
113:第一發光二極體
121:第二寫入電路
122:第二驅動電路
123:第二發光二極體
131:第三寫入電路
132:第三驅動電路
133:第三發光二極體
141:第四寫入電路
142:第四驅動電路
143:第四發光二極體
C1:第一電容
D1:第一資料線
D2:第二資料線
D3:第三資料線
P1:中心點
PX1:第一像素單元
PX2:第二像素單元
PX3:第三像素單元
PX4:第四像素單元
SN1:第一掃描線
SN2:第二掃描線
T1:第一電晶體
TD:驅動電晶體
VDD1:第一電壓源線
VSS1:第二電壓源線
VDD2:第三電壓源線

Claims (11)

  1. 一種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其包含: 一第一像素單元,包含一第一寫入電路、一第一驅動電路及一第一發光二極體,該第一寫入電路連接一第一資料線及一第一掃描線,該第一驅動電路連接該第一寫入電路及一第一電壓源線,該第一發光二極體連接該第一驅動電路及一第二電壓源線; 一第二像素單元,包含一第二寫入電路、一第二驅動電路及一第二發光二極體,該第二寫入電路連接一第二資料線及該第一掃描線,該第二驅動電路連接該第二寫入電路及該第一電壓源線,該第二發光二極體連接該第二驅動電路及該第二電壓源線; 一第三像素單元,包含一第三寫入電路、一第三驅動電路及一第三發光二極體,該第三寫入電路連接該第二資料線及一第二掃描線,該第三驅動電路連接該第三寫入電路及一第三電壓源線,該第三發光二極體連接該第三驅動電路及該第二電壓源線;以及 一第四像素單元,包含一第四寫入電路、一第四驅動電路及一第四發光二極體,該第四寫入電路連接一第三資料線及該第二掃描線,該第四驅動電路連接該第四寫入電路及該第三電壓源線,該第四發光二極體連接該第四驅動電路及該第二電壓源線; 其中,該第一像素單元與該第二像素單元的電路配置經180度旋轉後與該第三像素單元與該第四像素單元的電路配置相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其中該第一寫入電路、該第二寫入電路、該第三寫入電路及該第四寫入電路分別包含一電晶體及一電容,該第一驅動電路、該第二驅動電路、該第三驅動電路及該第四驅動電路分別包含一驅動電晶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其中該第一寫入電路、該第二寫入電路、該第三寫入電路及該第四寫入電路分別包含一第一電晶體、一第二電晶體、一第一電容及一第二電容,該第一驅動電路、該第二驅動電路、該第三驅動電路及該第四驅動電路分別包含一驅動電晶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進一步包含: 一第五像素單元,包含一第五寫入電路、一第五驅動電路及一第五發光二極體,該第五寫入電路連接該第三資料線及該第一掃描線,該第五驅動電路連接該第五寫入電路及該第一電壓源線,該第一發光二極體連接該第一驅動電路及該第二電壓源線;以及 一第六像素單元,包含一第六寫入電路、一第六驅動電路及一第六發光二極體,該第六寫入電路連接一第四資料線及該第二掃描線,該第六驅動電路連接該第六寫入電路及該第三電壓源線,該第六發光二極體連接該第六驅動電路及該第二電壓源線; 其中,該第一像素單元、該第二像素單元與該第五像素單元的電路配置經180度旋轉後與該第三像素單元、該第四像素單元與該第六像素單元的電路配置相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其中該第一像素單元、該第二像素單元、該第三像素單元、該第四像素單元、該第五像素單元及該第六像素單元形成3x2的一第一像素矩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其中該第一像素矩陣之一第一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紅色像素、綠色像素及藍色像素,該第一像素矩陣之一第二列像素單元依序為藍色像素、綠色像素及紅色像素。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進一步於該第一資料線的延伸方向上設置三個相同的該第一像素矩陣,形成3x6的一第二像素矩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其中該第二像素矩陣之一第一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紅色像素、綠色像素及藍色像素,該第二像素矩陣之一第二列像素單元依序為藍色像素、紅色像素及綠色像素,該第二像素矩陣之一第三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綠色像素、藍色像素及紅色像素,該第二像素矩陣之一第四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紅色像素、藍色像素及綠色像素,該第二像素矩陣之一第五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綠色像素、紅色像素及藍色像素,該第二像素矩陣之一第六列像素單元依序為藍色像素、綠色像素及紅色像素。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進一步於該第一掃描線的延伸方向上設置兩個相同的該第二像素矩陣,形成6x6的一第三像素矩陣。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其中該第三像素矩陣之一第一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紅色像素、綠色像素、藍色像素、紅色像素、綠色像素及藍色像素,該第三像素矩陣之一第二列像素單元依序為藍色像素、紅色像素、綠色像素、藍色像素、紅色像素及綠色像素,該第三像素矩陣之一第三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綠色像素、藍色像素、紅色像素、綠色像素、藍色像素及紅色像素,該第三像素矩陣之一第四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紅色像素、藍色像素、綠色像素、紅色像素、藍色像素及綠色像素,該第三像素矩陣之一第五列像素單元依序為綠色像素、紅色像素、藍色像素、綠色像素、紅色像素及藍色像素,該第三像素矩陣之一第六列像素單元依序為藍色像素、綠色像素、紅色像素、藍色像素、綠色像素及紅色像素。
  11. 一種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其包含一第一顯示面板及一第二顯示面板,該第一顯示面板及該第二顯示面板分別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其中該第二顯示面板沿著該第二顯示面板的一面板中心旋轉180度後與該第一顯示面板拼接形成該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該第一顯示面板的一第一位置與該第二顯示面板旋轉後對應該第一位置的一第二位置具有相同的該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的電路配置。
TW109100422A 2020-01-07 2020-01-07 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及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TWI7197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0422A TWI719799B (zh) 2020-01-07 2020-01-07 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及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0422A TWI719799B (zh) 2020-01-07 2020-01-07 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及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9799B true TWI719799B (zh) 2021-02-21
TW202127960A TW202127960A (zh) 2021-07-16

Family

ID=75745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0422A TWI719799B (zh) 2020-01-07 2020-01-07 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及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979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37509B (en) * 2001-08-15 2005-08-01 Clairvoyant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ub-pixel rendering with gamma adjustment and adaptive filtering
TW200923477A (en) * 2007-11-29 2009-06-01 Kuan-Han Qiu Large-scale TFT-LCD display device
CN106683615A (zh) * 2015-11-11 2017-05-1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TW201719881A (zh) * 2015-11-23 2017-06-01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TW201737482A (zh) * 2016-03-16 2017-10-16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Oled顯示面板以及oled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
TW202017172A (zh) * 2018-10-26 2020-05-01 日商日本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37509B (en) * 2001-08-15 2005-08-01 Clairvoyant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ub-pixel rendering with gamma adjustment and adaptive filtering
TW200923477A (en) * 2007-11-29 2009-06-01 Kuan-Han Qiu Large-scale TFT-LCD display device
CN106683615A (zh) * 2015-11-11 2017-05-1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TW201719881A (zh) * 2015-11-23 2017-06-01 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TW201737482A (zh) * 2016-03-16 2017-10-16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Oled顯示面板以及oled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
TW202017172A (zh) * 2018-10-26 2020-05-01 日商日本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7960A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22869B2 (ja) アレイ基板、表示パネル、スプライシング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TWI759327B (zh) 顯示裝置
TWI742705B (zh) 顯示裝置
US11611024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4157246A (zh) 可挠式显示面板
TWI644298B (zh) 畫素結構基板及其顯示面板
US10991301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TWI768594B (zh) 透明顯示裝置
US20220293051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179833A1 (zh) 像素结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11175553B2 (en) Circuit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4011776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74689B (zh) 显示面板
WO2024022069A1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TWI719799B (zh) 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及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EP4319536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18959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031245A1 (zh) 阵列基板及oled显示装置
US1160022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31066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ile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23184577A1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082596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2241747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133822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061543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