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9644B - 一種精油載體顆粒的製備方法、精油載體顆粒及其應用 - Google Patents

一種精油載體顆粒的製備方法、精油載體顆粒及其應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9644B
TWI719644B TW108133882A TW108133882A TWI719644B TW I719644 B TWI719644 B TW I719644B TW 108133882 A TW108133882 A TW 108133882A TW 108133882 A TW108133882 A TW 108133882A TW I719644 B TWI719644 B TW I7196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ssential oil
particles
rose
skin
rose essent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3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2337A (zh
Inventor
郭峻生
Original Assignee
費生恩分子應用股份有限公司
郭峻生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費生恩分子應用股份有限公司, 郭峻生 filed Critical 費生恩分子應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33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964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9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964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12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233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植物精油與荷荷巴脂形成一種具有活性養份的精油載體顆粒,其目的利用化學液-固化原理保留植物精油的天然芳香分子與活性養份,並同時塗抹皮膚達到保濕美白之緩釋功效;且能避免精油暴露於空氣中而氧化,而造成活性成分資源的浪費以及降解其芳香分子與其應有的功效。其特徵為顆粒受皮膚體溫漸漸化開,瞬間分裂成微小顆粒,此顆粒觸碰不到無顆粒感,並舒適的快速融化於皮膚中,且具有緩釋功效。

Description

一種精油載體顆粒的製備方法、精油載體顆粒及其應用
本發明利用植物精油與荷荷巴脂形成一種具有活性養份的精油載體顆粒,其目的利用化學液-固化原理保留植物精油的天然芳香分子與活性養份,並同時塗抹皮膚達到保濕美白之緩釋功效;且能避免精油暴露於空氣中而氧化,而造成活性成分資源的浪費以及降解其芳香分子與其應有的功效。其特徵為顆粒受皮膚體溫漸漸化開,瞬間分裂成微小顆粒,此顆粒觸碰不到無顆粒感,且具有緩釋功效。
近年來,以精油做成膠囊或乳液劑型的專利不少,但無具有緩釋效果之功效,例如:中國專利號第CN 102864016,2013-01-095精油微膠囊,其結構是以單醣加熱後冷卻並冷凍乾燥後,形成晶體將玫瑰精油保留於此結構中,此微膠囊用於煙草再造烘乾過程中以減少精油的損失,且微膠囊玫瑰精油在水中溶解度為100%,此劑型並未具有隨著時間而緩慢釋放玫瑰精油之功效。
又如另一中國專利號第CN 103690425,2014-04-02檸檬精油 亞微米乳液,如專利之摘要所述,在精油溶液乳化時經高壓均質後得粒經均一且粒徑為200~500nm之乳液,因粒徑變小,減少了精油直接作用於肌膚的刺激性,也不適用於緩釋作用之劑型。
脂質體(liposome)也稱為微脂粒,是一種具有靶向藥物功能的新型藥物製劑。脂質體是利用磷脂雙分子層膜所形成的囊泡包覆藥物分子而形成的製劑。由於生物體質膜的基本結構也是磷脂雙分子層膜,脂質體具有與生物體細胞相類似的結構,因此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近年來被使用在醫學美容化妝品上,可降低敏感性並穿透皮膚屏障,促進有效成分的滲透吸收。然而脂質體是一種以視覺無法看到的球狀物質,此技術成本昂貴,必須透過精密設備(如粒徑分析儀)才能去查驗證實產品含有奈米級的脂質體物質。
玫瑰精油為玫瑰鮮花在摘下後1日萃取出黃褐色的精油,大約五噸重的花朵只能提煉出兩磅的玫瑰油,所以是全世界最貴的精油之一。玫瑰精油具有良好的肌膚保濕效果以及分解色素的美白功效。更重要的是,玫瑰精油具有絕佳的滲透性和吸收率,這是因為玫瑰精油為一種分子結構很小的類脂質,能迅速被皮膚所吸收,深入肌膚並與皮膚細胞的細胞膜融合,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能穿透皮膚真皮和皮下組織。該玫瑰精油的種類可選自於法國玫瑰(Rose gallica)(又稱為普羅因玫瑰Provins rose或安納托利亞玫瑰Rose of Anatolia)、千葉玫瑰(Rose of Ispahan)、大馬士革玫瑰(Rosa damascene)等。
在本發明人之前提交的專利申請案(專利號I648070)中揭露,在肌膚保養品的複合配方中,玫瑰精油可作為有效成分的載體(carrier)。玫瑰精油為一種兩性分子的類脂質,當其分散於水相時,脂質體分子的疏水尾端傾向於聚 集在一起,避開水相,而親水頭部曝露在水相,形成具有雙分子層結構的封閉囊泡(vesicles),在囊泡內水相和雙分子膜內包覆複合配方中的有效成分,形成一超微球結構,又稱為脂質體(liposomes)。由於細胞膜的主要成分為磷脂體,由玫瑰精油所形成的脂質體傾向與同樣是親油性的細胞膜的磷脂質進行融合,而釋放脂質體內的有效成分進入細胞內,穿透並遞送到達皮膚細胞和皮膚組織的深處,以產生顯著且保濕與抗老化功效。
然而,在保養品中有效成分的降解,是一必須克服的難題。許多的有效成分在施用後與空氣接觸即快速的降解,導致其有效作用期間的大幅縮短,甚至在一些情況下,某些有效成分在施用之前(即在保存容器內時)就已經開始降解,顯著地影響這些成分的功效,因此,勢必要發展出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
本發明之目的,主要為一種精油載體顆粒的製備方法,用植物精油與植物脂蠟,形成一種具有活性成分的精油載體顆粒,可顯著地延長其成分的有效作用期間。
為達上述目的並解決習知技術之缺點,本發明為一種精油載體顆粒的製備方法,其顆粒成分包含:植物精油、植物脂蠟、添加成分。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顆粒成分包含:玫瑰精油、荷荷芭脂、添加成分。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添加成分可為:維生素C衍生物、熊果苷、橙花精油、洋甘菊精油、茉莉精油。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玫瑰精油、荷荷芭脂、添加成分的重量比例為1:1.1:1。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攪拌速度為:0~1200rpm。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精油載體顆粒的直徑大小介於0.1毫米與1毫米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精油載體的最佳直徑大小為0.5毫米。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精油載體顆粒的濃度為0.01至1.0重量百分比。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精油載體顆粒的最佳濃度為0.2重量百分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精油載體顆粒的製備方法為,將玫瑰精油作為有效成分的載體(carrier),與荷荷芭脂固體化成微小顆粒(granules),從而達成以下功效:(1)防止顆粒中有效成分與空氣接觸而氧化和降解(degraded)或植物化學活性揮發在空氣中,延長有效作用期間和保存期限;(2)緩慢釋放顆粒中有效成分:當本發明的精油載體顆粒被施用於肌膚上時,可與肌膚的皮脂層混合,精油顆粒會多層次緩慢釋放細小的精油分子穿透並進入深處;(3)多重吸收:當精油顆粒塗抹於肌膚上時,精油顆粒受皮膚溫度影響,使用者感覺不到顆粒感,同時精油顆粒分裂成微小的精油顆粒,以促進精油顆粒的吸收。因此當本發明的精油載體顆粒被施用於肌膚上時,精油顆粒被塗抹成為微小的顆粒後,精油顆粒緩慢釋放顆粒中有效成分,肌膚會對固相顆粒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進行多次的吸收,產生多重吸收的功效。
1:精油載體顆粒溶液
2:錐形瓶器
10:精油載體顆粒
20:液相溶液
30:荷荷芭脂
40:玫瑰精油
50:添加成分
附圖是為了便於對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理解。附圖結合敘述適用於顯示實施方案和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和方法,不應被視為限制本發明未在此詳述的其他具體實施例。
〔第1A圖〕為精油載體顆粒的結構示意圖。
〔第1B圖〕為精油載體顆粒溶液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2A圖〕為精油載體顆粒製備方式之示意圖。
〔第2B圖〕為完成精油載體顆粒製備之示意圖。
〔第3圖〕為精油載體顆粒製備時之攪拌速度與時間的曲線圖。
〔第4圖〕為玫瑰精油載體顆粒在多個時間點對保濕度的影響之柱狀圖。
〔第5圖〕為玫瑰精油自身美白效果之柱狀圖。
〔第6圖〕為玫瑰精油顆粒的緩釋美白效果之柱狀圖。
〔第7圖〕為玫瑰精油顆粒與其他添加成分的協同效果之柱狀圖。
〔第8A圖〕為玫瑰精油載體顆粒的配置流程之示意圖。
〔第8B圖〕為玫瑰精油顆粒溶液的配置流程之示意圖。
〔第8C圖〕為實驗組溶液配置流程之示意圖。
〔第9A圖〕為精油顆粒製備時加入添加成分之流程示意圖。
〔第9B圖〕為含有添加成分的精油顆粒之溶液配置流程之示意圖。
本申請中標題部分,在本文中用於使本說明書容易理解,而不應 被解釋為必要的限制。
現在僅用參考下面非限制性的實施例之方式進一步描述本發明。但是應當理解,下面的實施例僅僅是用做為例證的,不應以任何方式當作上述本發明總體的限制。
荷荷芭(Simmondsia chinensis)是一種沙漠植物,由其種籽壓榨出的油脂,無特殊氣味,是滲透性很強的油脂,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是可以久藏的油。荷荷芭脂(Jojoba Ester)不是真正的油,是一種蠟油,為酒精聚合物與脂肪酸的結合體,基本上被視為一種液態蠟,在低溫15度下容易形成固體,荷荷芭脂成分與皮膚所產生的油脂相似度極高,且具有良好的保濕效果,容易起乳化作用。根據文獻“The Aromatherapy Beauty Guide作者Danielle Sade”中有提到可使用蠟作為乳化劑。
本發明人用植物精油與荷荷巴脂,形成一種具有活性養份的精油載體顆粒(The Carrier of the Essential Oil Granules within active nutrients)。
這一種創新技術表達(1)在視覺上,植物精油為一種揮發性油質,發明此生物技術-THETTM「(傾斜均相乳化技術Tilt Homogeneous Emulsification Technology-名詞與技術發明由費生恩與發明人自創),其創新技術使不同的雙油相成分特徵(two-oils-phases characteristic)透過THET可完全混相成為固體顆粒化(granulation)。
(2)在嗅覺上,精油芳香分子(essential oil aromatic molecules)與荷荷芭脂一起形成固體顆粒,這些天然芳香分子被密封存在精油顆粒裡,以保留植物的天然香氣。
(3)在觸覺上,精油顆粒(essential oil granules)包括活性營養素與 精華液(essence)塗抹於皮膚。精油顆粒受皮膚溫度影響,使用者感覺不到顆粒感,並且在皮膚體感到舒適中快速地融化。另外,使用者同時感覺到顆粒具有高滲透性(high penetration)。植物精油的高滲透性和自身道爾吞(Dalton)單位分子量約為200至300,其天然物理性質為脂質(lipid),它很容易與皮膚磷脂質(skin phospholipid)結合,並通過表皮的微血管進入皮膚細胞。
請參考第1A圖,此為精油載體顆粒的結構示意圖,包含了:精油載體顆粒10、荷荷芭脂30、玫瑰精油40、添加成分50。
該精油載體顆粒的直徑大小約為0.1毫米至1毫米之間的直徑大小,一般來說,約為0.5毫米。
本發明之一種精油載體顆粒的製備方法如下(請參考第2A圖),在一錐形透明容器中,先加入荷荷芭脂30然後再加入玫瑰精油40,因兩者皆為油脂類故分層不明顯,之後將其攪拌(攪拌速度與時間的變化曲線請參考第3圖),攪拌時攪拌中心位於容器中心下方,乳化成一均勻相時,需攪拌均勻以達成混相。玫瑰精油顆粒製程需控制溫度為常溫(25℃±1),並在乳化時調整其攪拌速度(時快時慢),使其轉速(rpm)梯度不同,而攪拌不均勻,使玫瑰精油乳化不完全,攪拌時容器內部分子因向心力作圓周運動,由於錐形容器瓶身為上窄下寬可將分子穩定於底部不斷行圓周運動,不因攪拌產生的渦流影響而聚集於瓶器中心,進而將玫瑰精油固體化成為微小顆粒(granules)。製備完成時,大部分的玫瑰精油已固體化成為玫瑰精油顆粒,瓶器內只剩餘極少量的玫瑰精油(請參考第2B圖)。因攪拌速度與時間梯度的變化,攪拌速度過程中攪拌速度對應時間的過程中必須觀察不同相(或多相化合物)之均勻混合,使其凝結成固態顆粒化,故傾斜攪拌使其玫瑰精油乳化不完全,所形成玫瑰精油載體顆粒化之技術,在經 濟部智慧財產局之專利引索中並無文獻依據,故本發明人取名為傾斜均質乳化(tilted homogenous emulsification technology,THET),顆粒形成後在溶液中為穩定狀態,在常溫下可維持其顆粒型態不崩解(製程步驟請參考第8A圖)。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在精油載體顆粒製備時,可加入其“添加成分”,該添加成分為任何醫學上公認具有美白效果的成分,舉例而言,包括麴酸(kojic acid)、熊果苷(arbution)、鞣花酸(ellagic acid)、洋甘菊精(chamomile)、二丙基聯苯二醇(5,5-dipropyl-biphenyl-2,2-dio)、傳明酸十六烷基酯(cetyl tranexamate hcl)、傳明酸(tranexamic acid)、甲氧基水楊酸鉀(potassium methoxysalicylate、potassium 4-methoxysalicylate、或benzoic acid,2-hydroxy-4-,monopotassium salt)、維生素C及其衍生物,如維生素C磷酸鎂鹽(magnesium ascorbyl phosphate)、維生素C糖苷(ascorbyl glucoside)、維生素C磷酸鈉鹽(sodium ascorbyl phosphate)、3-O-乙基抗壞血酸(3-O-ethyl ascorbic acid或L-ascorbic acid,3-O-ethyl ether)、及抗壞血酸四異棕櫚酸酯等(ascorbyl tetraisopalmitate),又稱為維生素C異棕櫚鹽(vitamin C in palmitate,VCIP)或脂溶性維生素C。在本發明的幾個實施例中,是以熊果苷(arbutin)或維生素C異棕櫚鹽(VCIP)作為該添加成分。該添加成分也可包括任何可能具有美白效果的成分,舉例來說,包括橙花精油、洋甘菊精油及茉莉精油等。然而上述添加成分的選擇提供本發明多種實施方案,不應該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維生素C異棕櫚鹽(VCIP),是維生素C磷酸鹽與棕櫚油所提煉出來的成分,屬於親油性的左旋維他命C衍生物。一般來說,維生素C衍生物可以分為親水性維生素C(即水溶性的)和親油性維生素C(即脂溶性的)兩種。一般天然的維生素C是親水性的,由於細胞質的主要成分是水份,因此親水性的維生素C通 常存在於細胞質。皮膚的細胞膜主要成分為磷脂質,為一種脂質成分,因此一般天然親水性的維生素C難以滲入細胞膜,然而親油性的維生素C(例如維生素C異棕櫚鹽,VCIP)可以穿透進入皮膚的細胞膜,輕易進入皮膚細胞內部發揮活性。皮膚對於親油性維生素C的吸收與滲透優於一般的親水性的維生素C,而維生素C異棕櫚鹽(VCIP)則更優於其他類型的親油性維生素C。維生素C異棕櫚鹽於皮膚容易吸收,對皮膚滲透力佳,應用在化妝生技上採用凝膠或霜狀形式展現其特性。
熊果苷(Arbutin,C12H16O7),亦作熊果素,是一種由杜鵑花科植物“熊果葉”中萃取出的成分,在梨、小麥等植物中也有發現,因為能抑制酪胺酸酶(tyrosinase)的活性,進而阻礙黑色素的形成,對美白頗具功效,因而被用於化妝及保養品中。熊果苷有α和β兩型,α型對酪胺酸酶活性的抑制力比β型強約10倍,因此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是以α-熊果苷為該美白成分。
橙花精油具有美白功效,並促進肌膚細胞再生,增強肌膚活力的同時也能夠幫助有效美白祛斑、舒緩皺紋。而且橙花精油具有很好的潤膚效果,特別適合乾性皮膚使用。
洋甘菊精油能夠被肌膚快速吸收,幫助排出沉積的毒素,還能夠為肌膚強效補充水份,美白肌膚的同時也能夠讓肌膚由內向外的得到改善。
茉莉精油能夠改善肌膚乾燥、缺水、過油及敏感的狀況,美白淡化妊娠紋與疤痕,增加皮膚彈性。
該維生素C衍生物於實施例的添加濃度範圍為0.01至1重量百分比,最佳地該維生素C衍生物的添加濃度為0.2重量百分比。
該α-熊果苷於實施例的添加濃度範圍為0.01至1重量百分比,最佳 地該α-熊果苷的添加濃度為0.2重量百分比。
該橙花精油於實施例的添加濃度範圍為0.01至1重量百分比,最佳地該橙花精油的添加濃度為0.2重量百分比。
該洋甘菊精油於實施例的添加濃度範圍為0.01至1重量百分比,最佳地該洋甘菊精油的添加濃度為0.2重量百分比。
該茉莉精油於實施例的添加濃度範圍為0.01至1重量百分比,最佳地該茉莉精油的添加濃度為0.2重量百分比。
請參考第8B圖,含有精油載體顆粒的溶液配置。在一實施例中,將精油載體顆粒製備完成後,取0.1%或0.2%的重量百分濃度,之後再加入水補足至100重量百分比,之後加入增稠劑與介面活性劑,使溶液均勻並成勻向,且讓精油載體顆粒懸浮於溶液中。
請參考第8C圖,含有精油或其他單一添加成分的配置。在一實施例中,將單一成分取0.1%或0.2%的重量百分濃度,之後再加入水補足至100重量百分比,之後加入增稠劑與介面活性劑並攪拌,使溶液均勻並成勻向。
玫瑰精油顆粒於多個時間點對保濕度的影響:
分析本發明的精油載體顆粒於多個時間點對保濕度的影響,如第4圖和表1所示。在14個人的臉部肌膚上塗抹各成分以及成分組合後立即地、8小時後以及16小時後,以SK-03膚質檢測計測量肌膚保濕度。
“無施用”表示受試者的臉部肌膚上並未塗覆任何物質。
“水”表示受試者的臉部肌膚僅塗覆有清水(100%水)。
“玫瑰精油”表示受試者的臉部肌膚上塗覆有0.1%的玫瑰精油溶液(0.1%玫瑰精油+99.9%水)。
請參考第8A圖“玫瑰精油+玫瑰精油顆粒”表示受試者的臉部肌膚上塗覆有0.1%的玫瑰精油+玫瑰精油顆粒的溶液(0.1%「玫瑰精油+玫瑰精油顆粒」+99.9%水)。
“玫瑰精油”與“玫瑰精油+玫瑰精油顆粒”兩組所含有的玫瑰精油濃度均為0.1%,差異在於玫瑰精油顆粒組中大多數的玫瑰精油已固體化形成顆粒,只剩下極少量玫瑰精油。在同濃度下比較將精油顆粒化後對保濕度的影響。
Figure 108133882-A0305-02-0013-1
Figure 108133882-A0305-02-0013-2
根據第4圖和表1,可發現在臉部塗覆清水後0小時,肌膚保濕度輕微地上升,但在8小時和16小時之後,保濕度與未塗水的控制組大致相同,代表僅塗水對於肌膚的保濕度在長時間後幾乎無任何效果。
在臉部塗覆“玫瑰精油”後0小時,肌膚保濕度顯著地上升,8小 時和16小時之後,保濕度隨著時間遞減下降,代表塗覆玫瑰精油具有保濕的功效,但其保濕功效會因為時間而逐漸失去效用。
在臉部塗覆“玫瑰精油+玫瑰精油顆粒”後0小時,肌膚保濕度更顯著地提升,在8小時和16小時之後,保濕度雖然也隨著時間下降,在表1中可看出塗覆“玫瑰精油”經過16小時後下降值為13.21,塗覆“玫瑰精油+玫瑰精油顆粒”經過16小時後下降值為14.07略高於玫瑰精油組,但玫瑰精油顆粒組在0小時塗抹於臉部肌膚上時保濕度為33.86比玫瑰精油組在0小時保濕度為27還高出許多,故應計算其保濕度下降百分比,而非下降數值。
根據表2之保濕度下降百分比(%)所示,在經過8小時後,“玫瑰精油”保濕度下降了36%,“玫瑰精油+玫瑰精油顆粒”保濕度下降了24%。經過16小時後,“玫瑰精油”保濕度下降了48%,“玫瑰精油+玫瑰精油顆粒”保濕度下降了41%,表示塗覆“玫瑰精油+玫瑰精油顆粒”保濕度下降百分比皆小於單獨使用玫瑰精油的保濕度下降百分比。
這可能是因為當本發明的精油載體顆粒溶液被施用於肌膚上時,精油顆粒於肌膚上受體溫加熱並且被塗抹成微小的顆粒後,精油顆粒緩慢釋放顆粒中有效成分,肌膚會對固相顆粒中的所含有的有效成分進行多次的吸收。除此之外,玫瑰精油顆粒具有緩慢釋放玫瑰精油分子的功效,可延長有效作用期間,因此即便經過16小時,其仍然具有高度的保濕效果。本發明人認為,顆粒化的玫瑰精油顆粒緩慢釋放顆粒中的成分,當本發明的精油載體顆粒被施用於肌膚上時,精油顆粒混合在皮膚上的皮脂層中,形成保護層。存在於皮質層中的精油顆粒會緩慢釋放細小的精油分子依序穿透表皮層的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狀層、基底層,進入真皮層的乳狀層和網狀層,甚至到達皮下組織, 通過緩慢釋放的機制長效地作用於真皮層內的纖維母細胞,增加彈性纖維、膠原蛋白和玻尿酸的含量,而增加肌膚保水功能。
本發明人進一步的實驗研究玫瑰精油顆粒的緩慢釋放機制不但可以增進保濕功效亦可增強其美白效果,並且得到以下美白實驗的進一步證實。
各種成分的精油載體顆粒對細胞黑色素抑制的影響:
黑色素抑制的分析是依照Yokozawa等人所使用的方法。在24孔培養盤置入細胞(5×104 cells/well),於100nM α-MSH的培養基中。之後放置於37°C和5% CO2的條件下的培養箱中培養24小時。隨後將黑色素細胞以不同濃度的各成分以及成分組合處理24小時(實驗一和實驗三)或處理16及36小時(實驗二),每孔洞以PBS緩衝液清洗兩次,在使用Trypsin EDTA將細胞脫離,以12000rpm轉速離心30分鐘,在每個孔洞加入1N的100μl NaOH溶液後放置於60℃、1小時後,吸取80μl的溶解出的黑色素放置於96孔盤之孔洞中,測定波長OD405nm的吸光值,計算出各組的黑色素含量(Yokozawa&Kim,2007,Antimelanogenic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gallic acid.Biol.Pharm Bull.30(6):1052-5)。
二甲基亞碸(Dimethyl sulfoxide,DMSO)為一種無質子極性溶劑,能有效溶解眾多有機和無機化合物。由於具備優秀的安全特性,因此已作為廣泛用途,尤其是電子元件的清潔劑,以及藥品和農業化學品的反應溶劑,當使用於皮膚上時,能深入滲透但不破壞皮膚與其他皮膜,而且可攜帶其他物質深入生物系統中。
實驗一:玫瑰精油的自身美白效果:
在實驗一各組的配置,請參考第8C圖。
在第5圖和表3中,“控制組”表示黑色素細胞僅加入二甲基亞碸 (Dimethyl sulfoxide,DMSO)作為未處理的控制組(100%DMSO)。
“α-熊果苷”表示以重量百分濃度0.1%與0.2%的α-熊果苷處理黑色素細胞(0.1%α-熊果苷+99.9%DMSO,0.2%α-熊果苷+99.8%DMSO)。
“VCIP”表示以重量百分濃度0.1%與0.2%的維生素C異棕櫚鹽處理黑色素細胞(0.1%VCIP+99.9%DMSO,0.2%VCIP+99.8%DMSO)。
“玫瑰精油”表示以重量百分濃度0.1%與0.2%的玫瑰精油處理黑色素細胞(0.1%玫瑰精油+99.9%DMSO,0.2%玫瑰精油+99.8%DMSO)。
“茉莉精油”表示以重量百分濃度0.1%與0.2%的茉莉精油處理黑色素細胞(0.1%茉莉精油+99.9%DMSO,0.2%茉莉精油+99.8%DMSO)。
Figure 108133882-A0305-02-0016-3
根據第5圖和表3,可發現在黑色素細胞中加入醫學上公認具有美白效果的α-熊果苷和維生素C異棕櫚鹽之後,無論是在0.1%的濃度之下還是在0.2%的濃度之下,皆顯現出了顯著的黑色素抑制。在黑色素細胞中加入0.1%和0.2%濃度的玫瑰精油和茉莉精油之後,也顯現出黑色素抑制效果,其中玫瑰精油的黑色素抑制的功效雖未及α-熊果苷和維生素C異棕櫚鹽但優於茉莉精油。本實驗證明了玫瑰精油的美白效果。
實驗二:玫瑰精油顆粒的緩釋美白效果:
在第6圖和表4中,“控制組”表示黑色素細胞僅加入二甲基亞碸(Dimethyl sulfoxide,DMSO)作為未處理的控制組(100%DMSO)。
一般顆粒的製備請參考第8圖的流程,將玫瑰精油改為芝麻油,調整攪拌速度使其固體化形成顆粒。
“一般顆粒”表示以重量百分濃度0.1%的一般常見市售的顆粒處理黑色素細胞,其中所述的一般顆粒的成分如包括植物脂質(如有機芝麻油、荷荷芭脂)等(0.1%一般顆粒+99.9%DMSO)。
“玫瑰精油顆粒”表示以重量百分濃度0.1%的玫瑰精油顆粒處理黑色素細胞(0.1%玫瑰精油顆粒+99.9%DMSO)。
“VCIP”表示以重量百分濃度0.1%的維生素C異棕櫚鹽處理黑色素細胞(0.1%VCIP+99.9%DMSO)。
“VCIP+一般顆粒”的配置請參考第9A圖與第9B圖。
“VCIP+一般顆粒”表示以重量百分濃度0.1%的維生素C異棕櫚鹽與一般常見市售的顆粒處理黑色素細胞(0.1%「VCIP+一般顆粒」+99.9%DMSO)。
“玫瑰精油”表示以及重量百分濃度0.1%的玫瑰精油處理黑色素細胞(0.1%玫瑰精油+99.9%DMSO)。
玫瑰精油+玫瑰精油顆粒”表示以重量百分濃度0.1%玫瑰精油與玫瑰精油顆粒處理黑色素細胞(0.1%「玫瑰精油+玫瑰精油顆粒」+99.9%DMSO)。
〔表4〕
Figure 108133882-A0305-02-0018-4
在第6圖和表4中,控制組與“一般顆粒組”基本上不具有任何黑色素抑制的效果。而根據“VCIP組”,可發現在黑色素細胞中加入醫學上公認具有美白效果的維生素C異棕櫚鹽之後,顯現出了顯著的黑色素抑制。然而在黑色素細胞中加入維生素C異棕櫚鹽和一般顆粒之後,並未觀察到黑色素抑制的效果有任何顯著的差異,並且當將16小時後與36小時後的實驗數據相比較,發現黑色素抑制的效果顯著地隨著時間降低。
總和上述結果可得知:(1)一般顆粒本身不具美白功效(2)一般顆粒對於維生素C異棕櫚鹽美白效果並無顯著的助益(3)一般顆粒不具有緩慢釋放機制,無法使得保養品複合結構具有緩釋美白功效。
然而當將“玫瑰精油顆粒組”、“玫瑰精油組”和“玫瑰精油顆粒+玫瑰精油組”的結果相比較可以發現,在16小時後,三組別的黑色素抑制效果並無顯著的差異,但是當在36小時後“玫瑰精油組”的黑色素抑制效果明顯地隨著時間降低,而相反地“玫瑰精油顆粒組”和“玫瑰精油顆粒+玫瑰精油組”在36小時黑色素抑制效果明顯地隨著時間增加,因此所述玫瑰精油顆粒具有顯著緩慢釋放的長效美白功效,從而證明發明人上述的推論:顆粒化的玫 瑰精油顆粒的緩慢釋放機制同樣也可以增進發明的保養品複合結構的美白功效,即當本發明的精油載體顆粒被施用於肌膚上時,玫瑰精油顆粒混合在皮膚上的皮脂層中,形成保護層。由於精油分子小,存在於皮質層中的精油顆粒會緩慢釋放細小的精油分子,通過此緩慢釋放的機制長效地美白肌膚。
實驗三:玫瑰精油顆粒與其他添加成分的協同效果:
玫瑰精油顆粒與添加成分的組合配置方式,請參考第9A圖與第9B圖。
在第7圖和表5中,“控制組”表示黑色素細胞僅加入二甲基亞碸(Dimethyl sulfoxide,DMSO)作為未處理的控制組(100%DMSO)。
“α-熊果苷”表示以重量百分濃度0.1%與0.2%的α-熊果苷處理黑色素細胞(0.1%α-熊果苷+99.9%DMSO,0.2%α-熊果苷+99.8%DMSO)。
“VCIP”表示以重量百分濃度0.1%與0.2%的維生素C異棕櫚鹽處理黑色素細胞(0.1%VCIP+99.9%DMSO,0.2%VCIP+99.8%DMSO)。
“玫瑰精油顆粒”表示以重量百分濃度0.1%與0.2%的玫瑰精油顆粒處理黑色素細胞(0.1%玫瑰精油顆粒+99.9%DMSO,0.2%玫瑰精油顆粒+99.8%DMSO)。
添加成分+玫瑰精油顆粒的配置請參考第9A圖與第9B圖。
“VCIP+玫瑰精油顆粒”表示以重量百分濃度0.1%與0.2%的“VCIP+玫瑰精油顆粒”處理黑色素細胞(0.1%「VCIP+玫瑰精油顆粒」+99.9%DMSO,0.2%「VCIP+玫瑰精油顆粒」+99.8%DMSO)。
“橙花精油+玫瑰精油顆粒”表示以重量百分濃度0.1%與0.2%的“橙花精油+玫瑰精油顆粒”處理黑色素細胞(0.1%「橙花精油+玫瑰精油顆粒」+99.9%DMSO,0.2%「橙花精油+玫瑰精油顆粒」+99.8%DMSO)。
“洋甘菊精油+玫瑰精油顆粒”表示以重量百分濃度0.1%與0.2%的“洋甘菊精油+玫瑰精油顆粒”處理黑色素細胞(0.1%「洋甘菊精油+玫瑰精油顆粒」+99.9%DMSO,0.2%「洋甘菊精油+玫瑰精油顆粒」+99.8%DMSO)。
“茉莉精油+玫瑰精油顆粒”表示以重量百分濃度0.1%與0.2%的“茉莉精油+玫瑰精油顆粒”處理黑色素細胞(0.1%「茉莉精油+玫瑰精油顆粒」+99.9%DMSO,0.2%「茉莉精油+玫瑰精油顆粒」+99.8%DMSO)。
Figure 108133882-A0305-02-0020-5
根據第7圖和表5,可發現在黑色素細胞中加入醫學上公認具有美白效果的α-熊果苷和維生素C異棕櫚鹽之後,無論是在0.1的濃度之下還是在0.2%的濃度之下,皆顯現出了顯著的黑色素抑制。在黑色素細胞中加入玫瑰精油顆 粒後,顯示出黑色素抑制(雖未及α-熊果苷和維生素C異棕櫚鹽的色素抑制功效)。
然而當在黑色素細胞中加入“VCIP+玫瑰精油顆粒”之後,顯現出增強黑色素抑制的效果,遠高於單獨使用α-熊果苷和維生素C異棕櫚鹽的黑色素抑制效果。
由於“VCIP+玫瑰精油顆粒”與單獨使用α-熊果苷和維生素C異棕櫚鹽相比之下,具有更加的美白效果。本發明人推測在形成玫瑰精油顆粒時加入維生素C異棕櫚鹽,玫瑰精油顆粒將維生素C異棕櫚鹽包覆,防止顆粒中維生素C異棕櫚鹽降解,延長有效作用期間,同時緩慢釋放顆粒中有效成分,從而進一步強化了維生素C異棕櫚鹽的美白功效,產生協同作用(synergetic effect)。
至於在形成玫瑰精油顆粒時,加入可能具有美白效果的添加成分(例如:橙花精油、洋甘菊精油以及茉莉精油)時,玫瑰精油顆粒同樣將添加成分(例如:橙花精油、洋甘菊精油以及茉莉精油)包覆,因此所產生的黑色素抑制效果,與控制組以及單獨使用玫瑰精油顆粒相比之下,都具有較佳的黑色素抑制效果。推測當玫瑰精油顆粒與添加成分(例如:橙花精油、洋甘菊精油以及茉莉精油)結合時,也可產生協同作用(synergetic effect)。
上述的肌膚保濕分析與黑色素抑制分析的實驗數據顯示(如第4圖至第7圖所示),在使用玫瑰精油顆粒時,可增加肌膚保濕度,並具有緩釋長效美白的效果,當與其他添加成分一同使用時,玫瑰精油顆粒能與其他有美白效果的添加成分產生協同作用(synergetic effect),且增加美白效果的功效,然而不應受上述理論所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以本專利申請的申請專利範圍之請求項為主。
在整個本申請中,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可以以一個範圍的形式存在。應當理解,以一範圍形式的描述僅僅是因為方便及簡潔,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範圍的硬性限制。因此,應當認為該範圍描述已經具體公開所有可能的子範圍以及該範圍內的單一數值。
所屬領域之技術人員當可了解,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下,依據本發明實施樣態所能進行的各種變化。因此,顯見所列之實施態樣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而是企圖在所申請專利範圍的定義下,涵蓋於本發明的精神與範疇中所作的修改。
本領域技術人員將了解本發明不局限於在上文中已經被特別顯示和描述的事物。而本發明的範圍包括上文描述的各種特徵的組合盒子組合以及修改形式,其可被本領域技術人員了解,當閱讀前面的非習知描述。
10:精油載體顆粒
30:荷荷芭脂
40:玫瑰精油
50:添加成份成分

Claims (8)

  1. 一種精油載體顆粒的製備方法,包含:一混合步驟,於一容器中加入玫瑰精油及荷荷芭脂成分而成一混合物;一攪拌步驟,以使該玫瑰精油不完全乳化的方式對該混合物進行攪拌,於小於或等於25℃的溫度下交互進行高速攪拌及低速攪拌直到該混合物凝結成固態顆粒化,其中該攪拌步驟中使該容器傾斜以進行。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備方法,於混合步驟中進一步加入一添加成分,該添加成分係選自維生素C衍生物、熊果苷及植物精油中至少一種。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玫瑰精油、該荷荷芭脂及該添加成分的重量比例為1:1.1:1。
  4. 一種藉由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備方法所製成的精油載體顆粒,其中該精油載體顆粒中的該玫瑰精油不完全乳化,且該精油載體顆粒的直徑大小為0.1毫米至1毫米。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精油載體顆粒,其最佳直徑大小為0.5毫米。
  6. 一種精油載體顆粒溶液,包含如請求項4所述的精油載體顆粒及水,其中該精油載體顆粒的濃度為0.01至1重量百分比。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精油載體顆粒溶液,其中精油載體顆粒的最佳濃度為0.2重量百分比。
  8. 一種如請求項4所述的精油載體顆粒,在製作化妝品及保養品的應用。
TW108133882A 2019-09-19 2019-09-19 一種精油載體顆粒的製備方法、精油載體顆粒及其應用 TWI7196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3882A TWI719644B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種精油載體顆粒的製備方法、精油載體顆粒及其應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3882A TWI719644B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種精油載體顆粒的製備方法、精油載體顆粒及其應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9644B true TWI719644B (zh) 2021-02-21
TW202112337A TW202112337A (zh) 2021-04-01

Family

ID=75745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3882A TWI719644B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種精油載體顆粒的製備方法、精油載體顆粒及其應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964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0746B1 (en) * 1997-10-17 2001-08-28 International Flora Technologies Ltd. Dry emollient compositions
US20060188533A1 (en) * 2005-01-26 2006-08-24 Brown J S Delivery of bio-available compounds with anhydrous topical preparatio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0746B1 (en) * 1997-10-17 2001-08-28 International Flora Technologies Ltd. Dry emollient compositions
US20060188533A1 (en) * 2005-01-26 2006-08-24 Brown J S Delivery of bio-available compounds with anhydrous topical prepar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2337A (zh)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73683B2 (ja) 化粧料的に又は医薬的に活性な化合物を与えられている多孔性粒子
JP5600005B2 (ja) 水溶性電界紡糸シート
JP4647706B2 (ja) α−リポ酸ナノ粒子およびその調製方法
US20050232953A1 (en) Microemulsions having a binary phase differentiability and active substance differentiability,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their use, particularly for the topical supply of oxygen
Khezri et al. An emerging technology in lipid research for targeting hydrophilic drugs to the ski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pigmentation disorders: kojic acid-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chafer et al. Natural ingredients of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as permeation enhancers of active substances through the stratum corneum
JP2006028148A (ja) 外用組成物
JP6959596B2 (ja) 皮膚外用剤および皮膚バリア機能改善剤
TWI719644B (zh) 一種精油載體顆粒的製備方法、精油載體顆粒及其應用
JP4294885B2 (ja) 複合エマルション及びそれからなる皮膚外用剤
WO2015147137A1 (ja) セラミド配合外用剤組成物
KR20100039937A (ko) 기능성 물질을 포집한 고형왁스 마이크로캡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JP5863225B2 (ja) 美肌用組成物
JP4594661B2 (ja) 油溶性アスコルビン酸誘導体を含有した乳化組成物
FR3010306A1 (fr) Composition cosmetique comprenant un systeme lamellaire
TW200916118A (en) External preparation for skin
JP2006273820A (ja) ヒドロキシ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を用いてナノ乳化粒子を安定化させる方法及びナノ乳化粒子を含有する皮膚外用剤
JP3746260B2 (ja) 皮膚外用剤
TW202000177A (zh) 含有精油載體顆粒並具有緩釋功效的保養品複合結構
JP2017081883A (ja) 皮膚外用剤
KR100737391B1 (ko) 알로에젤을 함유한 주름개선용 나노입자 조성물 및 그를함유한 화장료
Markowska-Radomska et al. Multiple emulsions for simultaneous active agents delivery in a skin topical application
JP2013103908A (ja) 生体組織用薬剤
Ali et al. Emulsification technology for cosmetics preparation
Hans et al. A Review on Microsponge Delivery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