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6781B - 一種毛細結構元件 - Google Patents

一種毛細結構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6781B
TWI716781B TW107143484A TW107143484A TWI716781B TW I716781 B TWI716781 B TW I716781B TW 107143484 A TW107143484 A TW 107143484A TW 107143484 A TW107143484 A TW 107143484A TW I716781 B TWI716781 B TW I7167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powder
capillary structure
solder material
powder particles
copp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3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2305A (zh
Inventor
陳振賢
Original Assignee
廣州力及熱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廣州力及熱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廣州力及熱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3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678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2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2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6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6781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毛細結構元件,其包含一元件、複數個銅粉顆粒以及一焊錫材料。元件具有一元件可焊性表面;複數個銅粉顆粒位於元件可焊性表面上,每一銅粉顆粒包含一內核以及一氧化物結構,氧化物結構包覆於內核之外,內核之材質係為銅,氧化物結構之材質係為氧化銅;焊錫材料接合於元件可焊性表面與內核之間,亦接合於該等內核之間,以固定銅粉顆粒於元件可焊性表面,藉以於元件上形成一多孔性之毛細結構。本發明藉由焊錫材料與銅粉顆粒的焊接形成毛細結構的孔隙率,並藉由包覆在銅粉顆粒的氧化物結構增強毛細結構的親水性及毛細力。

Description

一種毛細結構元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毛細結構元件;並且特別地,關於一種平板式熱導管內之毛細結構。
電子及手持通訊裝置產品的發展趨勢不斷地朝向薄型化與高功能化,人們對裝置內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運算速度及功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微處理器是電子及通訊產品的核心元件,在高速運算下容易產生熱而成為電子裝置的主要發熱元件,如果沒能即時將熱散去,將產生局部性的處理熱點(Hot Spot)。倘若沒有良好熱管理方案及散熱系統,往往造成微處理器過熱而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功能,甚至影響到整個電子裝置系統的壽命及可靠度。因此,電子產品需要優良的散熱設計,尤其像智能手機(Smartphone)及平板電腦(Tablet PC)這種超薄的電子裝置更需要有優良的散熱能力。目前電子及通訊產品處理熱點(Hot Spot)的解熱及散熱的有效方案是將石墨片(Graphitte sheet)或扁平微熱導管(Flatten Micro Heat Pipe)或均溫板(Vapor Chamber)的一面接觸發熱源而另一面接觸該電子裝置之機殻,希望能以較有效的方式將微處理器所產生的高密度熱量快速傳導並分佈至機殼並藉此將熱輻射至空氣中。
習知微熱導管及均溫板的毛細結構有溝槽(Groove)、纖維 (Fiber)、銅網(Mesh)以及燒結銅粉末(Sintered Powder)四種類型,其中以燒結銅粉末(Sintered Powder)毛細力最佳。在燒結銅粉末的微熱導管(Micro Heat Pipe)毛細結構的製造方式中,將一中心棒置入一銅質管體中心後,於銅質管體內部倒入銅粉末後進行長時的高溫燒結。燒結完成後予以冷卻,再將中心棒從銅質管體中拔出,以形成銅質管體內部管壁上的多孔性毛細結構。而均温板(Vapor Chamber)毛細結構的製造方式是將銅質粉末舖設在一銅板上,通入氮氣進行高温燒結處理,燒結完成後予以冷卻,以形成銅板表面上的毛細結構。由於銅粉末粒徑大小和分佈會影響孔隙率,並且要讓銅粉在部分熔解的狀況下燒結於銅質管體,又要避免孔隙率過低和銅質管體變形,實務上燒結的時間與溫度必須精準的控制。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毛細結構元件,其包含一元件,複數個銅粉顆粒以及一焊錫材料。藉由焊錫材料與銅粉顆粒的結合形成毛細結構的孔隙率,以及包覆在銅粉顆粒的氧化物結構增強毛細結構的親水性及毛細力。
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毛細結構元件包含一元件,複數個銅粉顆粒以及一焊錫材料。元件具有一元件可焊性表面。複數個銅粉顆粒位於元件可焊性表面上,每一銅粉顆粒包含內核以及氧化物結構,氧化物結構包覆於內核之外。內核之材質係為銅,氧化物結構之材質包含有氧化銅(CuO)。焊錫材料接合於元件可焊性表面與內核之間及接合於不同內核之間,以固定銅粉顆粒於元件可焊性表面,藉以於元件上形成多孔性之毛細結構。
該焊錫材料被一氧化物所包覆,該氧化物之材質包含有二氧化錫(SnO2)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其中焊錫材料係與銅粉顆粒之內核接合而內核由氧化銅(CuO)所包覆。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其中毛細結構係由塗佈一漿料於元件可焊性表面,再加熱漿料與元件至一溫度後形成,且漿料包含有焊錫材料粉末以及一銅粉末。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其中形成毛細結構之溫度介於焊錫材料粉末之熔點以及銅粉末之熔點之間。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其中漿料係以鋼板印刷(Stencil Printing)、網版印刷(Screen Printing)或噴塗(Spray Coating)之方式塗佈於元件可焊性表面。
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其中毛細結構係由舖置一混合粉末於元件可焊性表面,再加熱混合粉末與元件後形成,且混合粉末包含有焊錫材料粉末以及一銅粉末。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其中元件之材質係為銅(Cu),且毛細結構之銅粉顆粒之形狀係為非正圓形。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其中每一銅粉顆粒之氧化物結構中具有複數個微小孔隙。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其中毛細結構係為一微熱導管元件(Micro Heat Pipe)之一內表面結構。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其中毛細結構係為一均溫板元件(Vapor Chamber)之一內表面結構。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其中該焊錫材料之表面形成有二氧化錫。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一種毛細結構元件藉由焊錫材料結合銅粉顆粒所形成的多孔性的毛細結構以及包覆於銅粉顆粒的氧化物結構,以具親水性及毛細力之毛細結構。
1‧‧‧毛細結構元件
12‧‧‧元件
121‧‧‧元件可焊性表面
14、14’、14”、184、194‧‧‧銅粉顆粒
141、141’、141”‧‧‧內核
142、142’、142”‧‧‧氧化物結構
144‧‧‧孔洞
16、186、196‧‧‧焊錫材料
17‧‧‧孔隙
18‧‧‧漿料
187‧‧‧助焊劑
19‧‧‧混合粉末
圖1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毛細結構元件之結構示意圖。
圖2a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毛細結構中銅粉顆粒之結構示意圖。
圖2b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毛細結構中銅粉顆粒之結構示意圖。
圖2c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毛細結構中銅粉顆粒之結構示意圖。
圖3a係繪示根據圖2a之具體實施例之銅粉顆粒之焊接示意圖。
圖3b係繪示根據圖2b之具體實施例之銅粉顆粒之焊接示意圖。
圖3c係繪示根據圖2c之具體實施例之銅粉顆粒之焊接示意圖。
圖4a至4b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毛細結構元件之製程示意圖。
圖5a至5b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毛細結構元件之製程示意圖。
圖6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毛細結構元件之結構示意圖。
為了讓本發明的優點,精神與特徵可以更容易且明確地了解,後續將以具體實施例並參照所附圖式進行詳述與討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具體實施例僅為本發明代表性的具體實施例,其中所舉例的特定方法、裝置、條件、材質等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或對應的具體實施例。又,圖中各裝置僅係用於表達其相對位置且未按其實際比例繪述,合先敘明。
請參考圖1、圖2a、圖2b以及圖2c。圖1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毛細結構元件1之結構示意圖。圖2a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毛細結構中銅粉顆粒14之結構示意圖。圖2b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毛細結構中銅粉顆粒14’之結構示意圖。圖2c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毛細結構中銅粉顆粒14”之結構示意圖。本具體實施例之一種毛細結構元件1,其包含有一元件12、複數個銅粉顆粒14以及一焊錫材料16。元件12具有一元件可焊性表面121;複數個銅粉顆粒14位於元件可焊性表面121上,每一銅粉顆粒14包含一內核141以及一氧化物結構142,氧化物結構142包覆於內核141之外,內核141的材質係為銅,氧化物結構142之材質包含有氧化銅(CuO);焊錫材料16接合於元件可焊性表面121與內核141之間及接合於不同內核141之間,以固定銅粉顆粒14於元件可焊性表面121,藉以於元件12上形成多孔性之毛細結構。而焊錫材料被一氧化物所包覆,氧化物之材質包含有二氧化錫(SnO2)。
在實際應用中,毛細結構是將複數個銅粉顆粒14以及焊錫材料16置於元件12之可焊元件表面121上,並經過加熱烘烤後焊錫材料熔融後進行焊接而形成。在加熱的過程中,焊錫材料16會熔解並焊接兩個或兩 個以上的銅粉顆粒14。更準確地說,熔解後的焊錫材料16焊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銅粉顆粒14的銅材質部分。相較於習知技術,在本發明形成毛細結構元件1的加熱過程中不須通入氮氣,僅需通入空氣,也就是說,當含有銅粉顆粒14以及焊錫材料16的元件12加熱時,空氣中的氧氣也會與銅粉顆粒14以及焊錫材料16加熱進而產生化學反應。由於銅粉顆粒14經過加熱後,在銅粉顆粒14的表面會氧化而形成氧化物結構142(氧化銅),使得銅粉顆粒14形成內部的內核141以及外部的氧化物結構142,由於氧化物的表面形成帶有極性基團的分子,對水有大的親和能力,使得銅粉顆粒14更具有親水性。此外,氧化銅不溶於水,在熱導管或均溫板元件中可以維持毛細結構的功能並且不會破壞銅粉顆粒14的結構。當包含複數個銅粉顆粒14以及焊錫材料16之元件12經過加熱烘烤後,各銅粉顆粒14因受到焊錫材料16的焊接而形成一焊接結構。在複數個銅粉顆粒14形成焊接結構時,熔解後的焊錫材料16同時也將銅粉顆粒14焊接於元件12之元件可焊性表面121上,更準確地說,熔解後的焊錫材料16將銅粉顆粒14的銅材質部分焊接於元件12之元件可焊性表面121。當焊錫材料16焊接銅粉顆粒14時,焊錫材料16僅焊接銅粉顆粒14的一部份,即銅粉顆粒14的內核141。此時,銅粉顆粒14與焊錫材料16所形成的焊接結構包含複數個孔隙17;相同地,當焊接結構被焊錫材料16焊接於元件12之可焊元件表面121時,焊錫材料16僅焊接銅粉顆粒14的一部份於元件12之可焊元件表面121上而形成孔隙17。而當含有焊接結構的元件12經過冷卻後,形成具有多孔性的毛細結構元件1。因此,毛細結構元件1的多孔性的毛細結構以及銅粉顆粒14的氧化物結構142皆能使該毛細結構具有毛細力。
由於銅粉顆粒14的大小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加熱烘烤的過程中,各銅粉顆粒14的加熱程度亦不相同。在一具體實施例中,銅粉顆粒14僅形成較薄的氧化物結構142包覆於銅粉顆粒的內核141(如圖2a所示)。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當顆粒較小的銅粉顆粒14’、14”加熱時,其氧化物結構142’、142”的厚度大於內核141’、141”(如圖2b及圖2c所示)。另一方面,焊錫材料也會於一具體實施例中,當加熱烘烤至一定溫度時,焊錫材料16的表面亦會形成二氧化錫,因此,焊錫材料16和銅粉顆粒14經加熱烘烤後形成氧化物的結構。由於焊錫材料16和銅粉顆粒14經加熱後所形成的氧化物結構的熔點高於焊錫材料16和銅粉顆粒14的熔點,因此經由加熱烘烤後所形成的毛細結構更不易被逼受後續熱導管(Heat Pipe)或均溫板(Vapor Chamber)元件焊接的加溫製程而被破壞。
請參考圖3a、圖3b以及圖3c。圖3a係繪示根據圖2a之具體實施例之銅粉顆粒14之焊接示意圖。圖3b係繪示根據圖2b之具體實施例之銅粉顆粒14’之焊接示意圖。圖3c係繪示根據圖2c之具體實施例之銅粉顆粒14”之焊接示意圖。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焊錫材料16係與銅粉顆粒14之內核141接合,而被氧化物結構142包覆。在實際應用中,當複數個銅粉顆粒14以及焊錫材料16加熱烘烤時,焊錫材料16熔解並接觸銅粉顆粒14之間的一部份。此時,銅粉顆粒14與焊錫材料16接觸的部份,經過加熱烘烤後,焊錫材料呈熔融狀態,經冷卻後焊錫材料16凝固為固體並焊接銅粉顆粒14,此時,銅粉顆粒14未焊接的部份則暴露於含氧的空氣之中而與氧產生反應形成氧化物結構142(氧化銅),也就是說,銅粉顆粒14形成銅質的內核141以及氧化銅質的氧化物結構142。因此,當焊錫材料16焊接銅粉顆粒14時,焊錫 材料16係焊接銅粉顆粒14的內核141,而銅粉顆粒14的未焊接處則形成氧化物結構142。加熱烘烤後的銅粉顆粒14,除了在表面形成氧化銅(CuO),亦可能會形成過氧化銅(Cu2O)。在此具體實施例中,銅粉顆粒14之間由焊錫材料16焊接後並在銅粉顆粒14表面形成較薄的氧化物結構142(如圖3a所示)。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當焊錫材料16焊接顆粒較小的銅粉顆粒14’、14”時,焊錫材料16焊接銅粉顆粒14’、14”的一部份,而銅粉顆粒14’、14”表面所形成的氧化物結構142’、142”的厚度大於甚至遠大於內核141’、141”(如圖3b及圖3c所示)。在本發明中,形成過氧化銅亦具有類似氧化銅的效果。
請參考圖4a以及圖4b。圖4a至4b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毛細結構元件1之製程示意圖。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毛細結構係由塗佈一漿料18於元件可焊性表面121,再加熱漿料18與元件12至一溫度後形成,且漿料18包含有焊錫材料186以及一銅粉末184。其中,漿料18係以鋼板印刷(Stencil Printing)、網版印刷(Screen Printing)或噴塗(Spray Coating)之方式塗佈於元件可焊性表面121;且溫度介於焊錫材料186之熔點以及銅粉末184之熔點之間。
在實際應用中,漿料18可包含焊錫材料186、銅粉末184以及助焊劑187。其中,焊錫材料186可為一錫基合金,例如含鉛之63/37比例的錫鉛合金或無鉛之96.5/3/0.5比例的錫銀銅合金,且焊錫材料186的形狀可為膏狀、粉末狀或顆粒狀;助焊劑187為含有樹脂、表面活性劑、添加劑、有機溶劑等之混合溶劑。當漿料18與元件12加熱烘烤時,焊錫材料186會熔解,且助焊劑187內有機溶劑會因加熱而揮發,表面活性劑使得焊接材料186更容易焊接銅粉末184以及銅粉末184與元件12之元件可焊性表面121。
由於漿料18通常呈現為膠狀,因此,可使用鋼板印刷(Stencil Printing)、網版印刷(Screen Printing)或噴塗(Spray Coating)之方式將漿料18塗佈在元件12之元件可焊性表面121。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焊錫(錫銀銅合金)的熔點為218℃,而銅的熔點為1085℃。當漿料18與元件12加熱達到或超過218℃且低於1085℃時,焊錫材料186熔解並接觸於銅粉末184,而銅粉末184因未達到熔點而仍為顆粒狀。當漿料18與元件12加熱烘烤後,焊錫材料186焊接銅粉末184以及銅粉末184與元件可焊性表面121。因此,當漿料18與元件12加熱烘烤的溫度介於焊錫材料186之熔點以及銅粉末184之熔點之間時,即可形成毛細結構。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由於要考量後續製作扁型熱導管或均溫板元件之硬焊密合焊接製程,漿料18與元件12加熱烘烤的溫度可高達640℃以上。
請參考圖5a以及圖5b。圖5a至5b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毛細結構元件1之結構示意圖。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毛細結構係由舖置一混合粉末19於元件可焊性表面121,再加熱混合粉末19與可焊元件表面121後形成,且混合粉末19包含有一焊錫材料196以及一銅粉末194。在實際應用中,混合粉末19中的焊錫材料196的材料可為一錫基合金,例如:含鉛的63/37比例的錫鉛合金,或無鉛的96.5/3/.05比之錫銀銅合金等。當混合粉末19與元件12加熱烘烤後,混合粉末19中的焊錫材料196熔解並焊接銅粉末194以及銅粉末194與元件12之元件可焊性表面121,進而形成毛細結構。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元件之材質係為銅(Cu),且毛細結構之 銅粉顆粒之形狀係為非正圓形。於實際應用中,當含有銅粉顆粒以及焊錫材料的元件加熱至一定溫度時,除了焊錫材料熔解之外,銅粉顆粒的表面也可能會熔解,因此,當銅粉顆粒以及焊錫材料冷卻後形成毛細結構元件時,銅粉顆粒的形狀可能是各種不同形狀,包括圓形、橢圓形或其他不規則形,而大部份皆為非正圓形。
請參考圖6。圖6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之毛細結構元件1之結構示意圖。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每一銅粉顆粒14之氧化物結構142具有複數個微小孔隙144。因此,毛細結構元件1的多孔性毛細結構除了由銅粉顆粒14、焊錫材料16以及元件可焊性表面121所形成的孔隙17之外,銅粉顆粒14本身氧化銅的微小孔隙144也是形成多孔性毛細結構的因素之一,而這些多孔性的結構皆有助於毛細結構的毛細力。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毛細結構係為一扁平微熱導管元件(Flattern Micro Heat Pipe)之一內表面結構。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其中該毛細結構係為一均溫板元件(Vapor Chamber)之一內表面結構。在實際應用中,毛細結構元件可為微熱導管元件或均溫板元件,毛細結構元件藉由多孔性毛細結構的毛細力將冷凝端的工作流體快速引導至吸熱端。而圖4a、圖4b、圖5a、圖5b之製程示意圖可以應用在製作微熱導管元件或均溫板元件當中的毛細結構。而本發明之毛細結構元件1可為微熱導管元件或均溫板元件的一部份。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一種毛細結構元件係一種藉由焊錫材料結合銅粉顆粒所形成的多孔性的毛細結構,並且於銅粉顆粒內核表面形成氧化銅材質的氧化物結構,以增強毛細結構的親水性及毛細力。這樣的 毛細結構元件可作為微熱導管元件或均溫板元件的一部份。相較於習知技術中製作微熱導管元件毛細結構的方法係為通入氮氣燒結純銅質粉末或是塞入金屬網,本發明之製作毛細結構的方法更為便利,且有助於薄型熱導管或均溫板的量產效率。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所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應該根據上述的說明作最寬廣的解釋,以致使其涵蓋所有可能的改變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1‧‧‧毛細結構元件
12‧‧‧元件
121‧‧‧元件可焊性表面
14‧‧‧銅粉顆粒
16‧‧‧焊錫材料
17‧‧‧孔隙

Claims (10)

  1. 一種毛細結構元件,其包含:一元件,具有一元件可焊性表面;複數個銅粉顆粒,位於該元件可焊性表面上,每一銅粉顆粒包含一內核以及一氧化物結構,該氧化物結構包覆於該內核之外,該內核之材質係為銅,該氧化物結構之材質包含有氧化銅(CuO);以及一焊錫材料,該焊錫材料接合於該元件可焊性表面與該內核之間且該焊錫材料接合於該等內核之間,以固定該等銅粉顆粒於該元件可焊性表面,藉以於該元件上形成多孔性之一毛細結構。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毛細結構元件,其中該毛細結構係由塗佈一漿料於該元件可焊性表面,再加熱該漿料與該元件至一溫度後形成,且該漿料包含有該焊錫材料、一銅粉末以及一助焊劑。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一種毛細結構元件,其中形成毛細結構之該溫度介於該焊錫材料之熔點以及該銅粉末之熔點之間。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一種毛細結構元件,其中該漿料係以鋼版印刷(Stencil Printing)、網版印刷(Screen Printing)或噴塗(Spray Coating)之方式塗佈於該元件可焊性表面。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毛細結構元件,其中該毛細結構係由舖置一混合粉末於該元件可焊性表面,再加熱該混合粉末與該元件後形成,且該混合粉末包含有該焊錫材料以及一銅粉末。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毛細結構元件,其中該元件之材質係為銅(Cu),且該毛細結構之該等銅粉顆粒之形狀係為非正圓形。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毛細結構元件,其中每一銅粉顆粒之該氧化物結構具有複數個微小孔隙。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毛細結構元件,其中該毛細結構係為一微熱導管元件(Micro Heat Pipe)之一內表面結構。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毛細結構元件,其中該毛細結構係為一均溫板元件(Vapor Chamber)之一內表面結構。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毛細結構元件,其中該焊錫材料之表面形成有一氧化物,該氧化物為二氧化錫(SnO2)。
TW107143484A 2018-12-04 2018-12-04 一種毛細結構元件 TWI7167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3484A TWI716781B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種毛細結構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3484A TWI716781B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種毛細結構元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2305A TW202022305A (zh) 2020-06-16
TWI716781B true TWI716781B (zh) 2021-01-21

Family

ID=72175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3484A TWI716781B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種毛細結構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67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6533B (zh) * 2020-08-14 2024-01-02 广州力及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薄型均温板毛细结构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743945B (zh) * 2020-08-14 2021-10-21 大陸商廣州力及熱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薄型均溫板毛細結構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07006Y (zh) * 2007-09-28 2008-08-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泡沫铜-相变材料储能构件及采用它的温控装置
TW201116649A (en) * 2009-09-16 2011-05-16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Metal copper film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metal copper pattern and conductor wiring using the same, metal copper bump, heat conducting path, bonding material, and liquid composition
CN103044061A (zh) * 2011-10-11 2013-04-17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成形体、包覆体、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及绝热方法
CN103043996A (zh) * 2011-10-11 2013-04-17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TW201704483A (zh) * 2015-03-23 2017-02-01 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板及散熱零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07006Y (zh) * 2007-09-28 2008-08-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泡沫铜-相变材料储能构件及采用它的温控装置
TW201116649A (en) * 2009-09-16 2011-05-16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Metal copper film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metal copper pattern and conductor wiring using the same, metal copper bump, heat conducting path, bonding material, and liquid composition
CN103044061A (zh) * 2011-10-11 2013-04-17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成形体、包覆体、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及绝热方法
CN103043996A (zh) * 2011-10-11 2013-04-17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TW201704483A (zh) * 2015-03-23 2017-02-01 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零件用銅合金板及散熱零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2305A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97710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heat conducting structure
TWI716781B (zh) 一種毛細結構元件
JP6447782B2 (ja) はんだ付け方法
CN107222982B (zh) 一种smt贴片工艺
CN102139412B (zh) 一种激光焊接方法
JP2008010703A (ja) 半導体装置の部品間接合方法
CN111128435A (zh) 混合两种不同熔点金属粉末的电子浆料
JP2014180690A (ja) シート状高温はんだ接合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ダイボンディング方法
CN108550558B (zh) 封装结构及焊接方法
JP2005005570A (ja) はんだ付け接続とそのはんだ付け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部品の製造装置
WO2018176628A1 (zh) 一种超声波无钎剂铝管钎焊方法及装置
CN113319454B (zh) 一种表贴自带固态焊料连接器焊端焊料预置方法
CN111273750A (zh) 一种毛细结构元件
TW202006308A (zh) 一種製作毛細結構的方法
TWI736183B (zh) 結合散熱器的碳化矽模組
TW202018015A (zh) 混合兩種不同熔點金屬粉末之電子漿料
WO2016052124A1 (ja) 配管接合方法、継手および配管接合構造
CN114145080A (zh) 芯片部件、芯片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Dušek et al. Effect of reflow technology and surface finishes of PCB on solder spreading
Prabhu et al. Effect of purging gas on wetting behavior of Sn-3.5 Ag lead-free solder on nickel-coated aluminum substrate
CN107755842A (zh) 一种加热炉的真空炉腔
JPH11191601A (ja)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気密封止用リッド
US20210387276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bump electrode substrate
WO2023218999A1 (ja) 放熱部付き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Zhou et al. Fluxes effective in suppressing non-wet-open at BGA assem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