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5855B - 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及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及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15855B TWI715855B TW107126031A TW107126031A TWI715855B TW I715855 B TWI715855 B TW I715855B TW 107126031 A TW107126031 A TW 107126031A TW 107126031 A TW107126031 A TW 107126031A TW I715855 B TWI715855 B TW I71585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light source
- light
- reading device
- imaging lens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0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wo components onl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712—Fixed beam scanning
- G06K7/10722—Photodetector array or CCD scann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G06K7/10831—Arrange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mirrors, pris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光學資訊讀取裝置(10)具備:成像透鏡(25)、以保持該成像透鏡(25)的狀態組裝至支架(50)的透鏡保持部(60)。該透鏡保持部(60)設有凸緣下面(63)及端面(61a、61b)作為沿著成像透鏡(25)的光軸(L1)的基準面。在支架(50)作為導引面形成上面(54)及開口(55)的緣面(56a、56b),該導引面在以使通過成像透鏡(25)的光成像於區域感測器(23)的方式組裝透鏡保持部(60)時面接觸凸緣下面(63)及端面(61a、61b),且以沿著光軸(L)的方式使透鏡保持部(60)移動時滑接凸緣下面(63)及端面(61a、61b)。藉此,在使區域感測器與成像透鏡的相對位置變化求出最適焦點位置時關於測定到的解析力的變化抑制了單散景的影響。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及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製造方法。
近年,因應QR code(註冊商標)等二維代碼的普及,在零售店、便利商店等中,將附在票證等的二維代碼以非接觸的方式,例如,以光學讀取的系統的需求一直提高。 因此,今後,藉由使用將攝像元件以二維狀配置的區域感測器,不只是條形碼,也能預想可讀取二維代碼的讀取裝置的導入增加。但在另一方面,依然也有讀取條形碼的需求,即便是可讀取二維代碼的讀取裝置,也要求讀取條形碼。再來,藉由利用公知的記號辨識處理機能(OCR),辨識攝像到的護照的護照資訊等並讀取的需求也一直提高。
因此,在具有區域感測器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中,為了將資訊代碼等在穩定的距離攝像並讀取,作為將區域感測器與用來在該區域感測器使來自資訊代碼等的反射光成像的成像透鏡之間的相對位置調整/維持在預定的焦點位置(最佳焦點)的構件,係採用鏡筒。該鏡筒在外周面形成螺絲部,以在內部組裝成像透鏡的狀態,在螺絲部螺入組裝區域感測器的支架。接著,藉由調整該鏡筒的螺入量,調整區域感測器與成像透鏡的相對位置。作為這種藉由調整螺入量來調整區域感測器與成像透鏡的相對位置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例如,已知有下記專利文獻1揭示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
又,近年來除了上述需求的提高以外,在公共住宿設施、更衣室、鐵路、醫療關連中,將資訊代碼作為加碼化用使用或作為真偽判定用使用等,將資訊代碼作為安全性對策而導入的需求一直增加。在這種用途中,除了作為從前的照明光利用的可見光以外,藉由利用紅外光等不可見光,達到安全性性提升的讀取裝置也存在。又,在通常將可見光作為照明光使用,並讓多數人容易辨視照明光的公共場所等中,為了不使其感到眩光,常切換至紅外光等不可見光使用。
這種作為關於使用2種照明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例如,已知有下記專利文獻2揭示的讀取裝置。該讀取裝置,利用藉由從2個不同光源同時照射近紅外光及紅外光所產生的上轉換(upconversion),在接收來自二維透明條形碼的反射光時讀取具有高輸出且高S/N比的信號成為可能,使得資訊識別能力提升。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14-026371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10-03995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在光學資訊讀取裝置中採用的低價成像透鏡中,會有因製造時的偏差等而引起的在視野周邊的一部分關於成像產生性能降低的部分(以下,單稱為單散景)的情形。在未產生這種單散景的成像透鏡中,因應區域感測器與成像透鏡的相對位置解析力會發生變化,在該相對位置成為最適的焦點位置時測定的解析力有最高的評價。
不過,在產生單散景的成像透鏡中,於將區域感測器與成像透鏡的相對位置因應上述的那種螺入量而調整的構成中,在基於每次變更螺入量而測定的解析力求出最適焦點位置時,單散景部分也在光軸中心旋轉。單散景部分如這樣旋轉移動的話,因應單散景部分的位置解析力也隨著變化,區域感測器與成像透鏡的相對位置即便在最適焦點位置也有測定的解析力為低評價的情形。在這種情形中,具有無法調整至最適焦點位置的第1問題。
另一方面,在搭載照射可見光的光源與照射紅外光等不可見光的光源兩者的讀取裝置中,因為受光感測器與各自的光源間的配置限制等,通常,相對於攝像視野(成像視野)的可見光的照射範圍與不可見光的照射範圍不同。因此,從照射可見光的狀態切換成照射不可見光的狀態時,因為無法辨視不可見光的照射範圍,作為可讀取照射可見光的照射範圍而進行讀取作業的話,因為對該資訊代碼未適切地照射不可見光,會有在照射不可見光的狀態下的讀取失敗的第2問題。該第2問題在同時對資訊代碼照射可見光及不可見光並讀取資訊代碼時也會產生。特別是讀取位於近距離的資訊代碼時,可見光的照射範圍與不可見光的照射範圍的位置偏差變大,上述問題更為顯著。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第1課題而完成者,其目的為提供一種構成,關於使區域感測器與成像透鏡的相對位置變化而求出最適焦點位置時測定到的解析力的變化,能抑制單散景的影響(第1目的)。
本發明為用來解決上述第2課題而完成者,其目的為提供一種構成,即便搭載照射可見光的光源與照射紅外光等不可見光的光源兩者時,也能夠抑制因兩照射範圍的偏差所引起的讀取性能的降低(第2目的)。 [解決問題的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第1目的,根據第1例示的實施例,為一種該光學資訊讀取裝置(10), 具備:將來自資訊代碼的反射光(C)通過成像透鏡(25)受光的區域感測器(23),並基於前述區域感測器輸出的信號光學讀取前述資訊代碼,其中,該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具備: 固定前述區域感測器的支架(50、150、250、350、450); 以保持前述成像透鏡的狀態組裝至前述支架,並設有沿著前述成像透鏡的光軸(L2)的基準面的透鏡保持部(60、160、260、360、460); 在前述支架形成導引面,該導引面在以使通過前述成像透鏡的光成像於前述區域感測器的方式組裝前述透鏡保持部時面接觸前述基準面,且以沿著前述光軸的方式使前述透鏡保持部移動時滑接前述基準面。
根據該第1態樣,在以保持成像透鏡的狀態組裝至固定區域感測器的支架的透鏡保持部,設有沿著成像透鏡的光軸的基準面。接著,在支架形成導引面,該導引面在以使通過成像透鏡的光成像於區域感測器的方式組裝透鏡保持部時面接觸基準面,且以沿著光軸的方式使透鏡保持部移動時滑接基準面。
藉此,當調整區域感測器與成像透鏡的相對位置時,基準面以相對於導引面滑接的方式,使透鏡保持部相對於支架沿著光軸移動。亦即,即便是單散景產生的成像透鏡,因為在使區域感測器與成像透鏡的相對位置變化求出最適焦點位置時單散景部分不旋轉移動,關於測定到的解析力的變化能抑制單散景的影響。
在上述第1態樣中,根據一例,區域感測器具有長方形狀的受光面,能在各成像透鏡掌握單散景產生的位置。接著,透鏡保持部,以單散景產生的視野的部分在受光面的長邊側位於該受光面之外的方式將成像透鏡保持。藉此,與單散景產生的視野的部分以位於受光面的短邊側的方式保持成像透鏡的情形不同,能夠容易使單散景產生的視野的部分位於區域感測器的攝像視野外,能夠抑制單散景的影響使解析力提升。
又根據別例,基準面由平面狀的第1基準面、及與該第1基準面交叉的平面狀的第2基準面構成;導引面由能與第1基準面滑接的平面狀的第1導引面、及能與第2基準面滑接的平面狀的第2導引面構成。藉此,藉由將基準面及導引面分別以2個平面構成,能使透鏡保持部以相對於支架沿著光軸移動的構成簡單地實現。
再來根據別例,透鏡保持部的凸緣部,以成為成像透鏡側的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作為第1基準面作用,且支架在組裝時以透鏡保持部之中比凸緣部還成為成像透鏡側的部分通過開口收容的方式形成,形成該開口的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作為第1導引面作用。藉此,不只是容易實施向支架的透鏡保持部的組裝,在該組裝時也容易使第1基準面與第1導引面面接觸。
再來,更適合為凸緣部在滑接時於成為成像透鏡側的平面以覆蓋開口的方式形成。藉此,因為凸緣部作為防止通過開口的光的入射的遮光部作用,能使支架的遮光性提升。
又,根據第2態樣, 一種製造上述光學資訊讀取裝置(10)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製造方法,具備: 將保持前述成像透鏡的前述透鏡保持部,相對於固定前述區域感測器的前述支架以前述基準面面接觸前述導引面的方式組裝的工程; 將可沿著前述光軸移動的臂(510)組裝至前述透鏡保持部的工程; 以前述基準面滑接至前述導引面的方式使前述臂在沿著前述光軸的方向移動,同時依序測定前述區域感測器的解析力的工程; 在測定到的解析力被視為峰值的峰值位置,將組裝有前述臂的狀態的前述透鏡保持部固定於前述支架的工程; 將前述臂從前述透鏡保持部卸下的工程。
在該第2態樣中,將保持成像透鏡的透鏡保持部,相對於固定有區域感測器的支架使基準面以面接觸導引面的方式組裝後,將沿著光軸可移動的臂組裝至透鏡保持部,以基準面滑接於導引面的方式使臂在沿著光軸的方向移動同時依序測定區域感測器的解析力,在測定到的解析力在被視為峰值的峰值位置將以組裝臂的狀態的透鏡保持部黏接固定於支架後,將臂從透鏡保持部卸下。
藉此,在峰值位置將透鏡保持部固定至支架時,因為在透鏡保持部組裝臂,透鏡保持部變得不容易從峰值位置偏移,能夠確實地實施向藉由測定解析力求出的最適焦點位置的調整。
而且,在第2態樣中,例如,將透鏡保持部固定至支架的工程中,藉由使臂在沿著光軸的第1方向移動同時求出峰值位置,以不超過該峰值位置的方式使臂在沿著光軸的第2方向移動後,朝向峰值位置再度使臂在第1方向移動,於該峰值位置將透鏡保持部固定至支架。
將臂的移動方向從第1方向切換至第2方向時,有為了使臂移動的致動器的間隙等所引起的,即便驅動致動器透鏡保持部也不移動的情形,在該種情形中,以朝向在第1方向移動同時找到的峰值位置使透鏡保持部在另一方向移動的方式調整的話,有固定至從峰值位置偏離的位置的可能性。在這裡,在第1方向移動同時求出峰值位置時,以超過該峰值位置的方式使臂在沿著光軸的第2方向移動後,朝向峰值位置使臂在第1方向移動,在該峰值位置將透鏡保持部固定至支架,藉此能夠防止上述那種從峰值位置的偏差的發生,能夠更確實地實施向最適焦點位置的調整。
又例如,依序測定解析力的工程中,使測定到預定值以上的解析力時的臂的移動量,小於測定到未滿預定值的解析力時的臂的移動量。藉此,因為關於到峰值位置附近為止的測定測定時間縮短,關於在峰值位置附近的測定測定精度提高,能夠達成測定時間的縮短及測定精度的提升兩者。
為了達成上述第2目的,根據第3態樣的構成, 一種光學資訊讀取裝置(10),具備將來自資訊代碼(C)的反射光在長方形狀的受光面(23a)受光的區域感測器(23),並基於前述區域感測器輸出的信號光學讀取前述資訊代碼,其中,該光學資訊讀取裝置(10)具備: 朝向前述區域感測器的攝像視野(AR)照射作為照明光的可見光(Lf1)的第1光源(21)及照射不可見光(Lf2)的第2光源(22); 前述第1光源及前述第2光源沿著前述受光面的短邊方向配置成一列。
在該第3態樣中,設有:使來自資訊代碼的反射光在長方形狀的受光面受光的區域感測器、朝向該區域感測器的攝像視野照射可見光作為照明光的第1光源及照射不可見光的第2光源,第1光源及第2光源沿著受光面的短邊方向配置成一列。
藉此,相對於因應受光面的形狀成為長方形狀的攝像視野,可見光的照射範圍與不可見光的照射範圍關於攝像視野的長邊方向變得難以偏移。通常,在讀取如條形碼這種在一方向伸長的資訊代碼時,該資訊代碼的長邊方向以一致於攝像視野的長邊方向,亦即讀取口的長邊方向的方式成為將讀取口朝向資訊代碼的狀態。在該狀態中,因為相對於資訊代碼可見光的照射範圍與不可見光的照射範圍在攝像視野的長邊方向沒有偏移,能夠抑制因兩照射範圍在攝像視野的長邊方向偏移而產生的讀取失敗,例如,能夠制因不可見光照射至資訊代碼的長邊方向一側但未照射至長邊方向的另一側而產生的讀取失敗等。因此,即便搭載照射可見光的第1光源與照射不可見光的第2光源兩者時,也能夠抑制因兩照射範圍的偏差而引起的讀取性能的降低。
而且,在第3態樣中,根據其一例,第1光源及第2光源,以區域感測器的受光光軸位於第1光源與第2光源之間的方式配置。藉此,因為攝像視野的中心與可見光的照射範圍的中心與不可見光的照射範圍的中心,在攝像視野的短邊方向以一致的方式接近,能夠使攝像視野與兩照射範圍間的偏移更為縮小,能提升讀取性能。
又在別的例中,第1光源及第2光源以相對於成像透鏡在受光面的長邊方向偏移的方式配置。藉此,因為即便將第1光源及第2光源以在受光面的短邊方向近接的方式配置也不會干擾成像透鏡,能達到將第1光源及第2光源以近接的方式配置造成的裝置的小型化。
再來在別的例中,第1光源及第2光源因為實裝於同一照明基板上,不只能抑制第1光源與第2光源的位置偏移,也能容易將第1光源與第2光源緊湊地配置,達到裝置的小型化。
再來在別的例中,因為用於第1光源的照明透鏡及用於第2光源的照明透鏡一體成形,不只能刪減關於照明透鏡的部件件數,也能容易將第1光源與第2光源緊湊地配置,達到裝置的小型化。
再來在別的例中,以使用者觀察時第1光源的照射範圍位於比第2光源的照射範圍還下側的方式,配置第1光源及第2光源。 通常,因為將讀取口朝向顯示於預定顯示面的資訊代碼時,使用者通過讀取口觀察資訊代碼同時進行讀取作業,預定的顯示面容易成為相對於受光光軸以其上側從讀取口遠離的方式而相對傾斜的狀態。在該狀態下,因為通過預定的顯示面的折返視野相對於受光光軸成為上側,其用途上,照射光強度比不可見光還強的可見光的第1光源相對於受光光軸位於上側的話,第1光源變得容易進入上述折返視野。亦即,因為在上述預定的顯示面反射的變得容易映入,會有在攝像到的資訊代碼上映入可見光而造成讀取性能降低的可能性。
在此,以從使用者觀者時,藉由讓第1光源的照射範圍位於比第2光源的照射範圍還下側的方式,配置第1光源及第2光源,第1光源變得難以進入通過上述預定的顯示面的折返視野,能夠抑制光強度強的可見光的映入所引起的讀取性能的降低。 此外,上述各括弧內的符號表示與記載於後述實施形態的具體元件間的對應關係。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實施具有用以解決上述課題的構成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及其製造方法的各種態樣的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關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 本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10,作為光學讀取一維代碼及二維代碼等資訊代碼C的資訊讀碼機而構成。在這裡,作為一維代碼,例如,想定成由JAN code、EAN、UPC、ITF code、CODE39、CODE128、NW-7等構成的條形碼。此外,作為二維代碼,例如,想定成QR code、資料矩陣代碼、Maxi code、Aztec code等方形的資訊代碼。
該光學資訊讀取裝置10為在殼CS的內部收容電路部20者,電路部20主要具備:照明光源21、標記光照射部22、區域感測器23等光學系統、記憶體35、控制部40等微電腦(以下稱「微電腦」)系統。
光學系統,分為投光光學系統及受光光學系統。投光光學系統由照明光源21及標記光照射部22構成。照明光源21作為能發出照明光Lf的照明光源作用,例如,由LED及設於該LED的出射側的透鏡構成。
標記光照射部22作為能照射表示區域感測器23的攝像範圍的中心的標記光Lm的標記光源作用,例如,由LED及設於該LED的出射側的透鏡構成。此外,在圖1中,概念地表示向附有資訊代碼C的讀取對象R照射照明光Lf及標記光Lm之例。
受光光學系統由區域感測器23、成像透鏡25等構成。區域感測器23,例如,係作為具有將C-MOS及CCD等固體攝像元件的受光元件以二維配列的長方形狀的受光面23a的受光感測器,以能攝像資訊代碼C的方式構成者,於受光的資訊代碼的各單元(圖案)輸出因應反射光Lr的強度的電信號。該區域感測器23以能接收通過成像透鏡25入射的入射光的方式實裝於感測器基板20a。
成像透鏡25以具有1或2個以上的透鏡的方式構成,作為將從外部通過讀取口13入射的入射光集光並能在區域感測器23的受光面23a成像的成像光學系統作用。在本實施形態中,從照明光源21照射的照明光Lf在資訊代碼C或附有該資訊代碼C的讀取對象R反射,將該反射光Lr在成像透鏡25集光,於區域感測器23的受光面23a使代碼影像成像。
又,在受光光學系統,如圖2~圖4所示,設有固定感測器基板20a的支架50及保持成像透鏡25的透鏡保持部60。此外,將沿著區域感測器23及成像透鏡25的光軸L的方向設為X方向、平行於後述的支架50的上面54與透鏡保持部60的凸緣下面63面接觸的平面並垂直於X方向的方向設為Y方向、垂直於X方向及Y方向的兩者的方向設為Z方向,進行以下說明。
支架50,如圖2(A)~(C)所示,形成略箱狀,一方的端部51以可固定感測器基板20a的方式開口,藉由以覆蓋該開口的方式固定感測器基板20a,將實裝於感測器基板20a的區域感測器23收容於支架50內。又,在支架50中,於區域感測器23的受光面23a所對向的另一方的端部52,設有以區域感測器23的光軸L1為中心的圓狀開口52a。該開口52a為了提高支架50的遮光性,從光軸L1方向觀察時以僅使由透鏡保持部60保持的成像透鏡25及其附近露出的方式形成。
又,支架50的上部,如圖2(A)~(C)所示,設於向X方向延伸的一對緣部53之間的平面狀的上面54沿著區域感測器23的光軸L1形成,在其中央設有矩形狀的開口55。該開口55沿著區域感測器23的光軸L1在Y方向對向且在與上面54垂直的緣面56a、56b滑接於後述的滑動調整時的透鏡保持部60,並以限制在與沿著透鏡保持部60的上述光軸L1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動的方式,設定該Y方向的長度。又,開口55,因應容許滑動調整時的透鏡保持部60的滑動的長度,設定該X方向的長度。又,在一對的緣部53分別形成利用於滑動調整後的黏接固定的黏接用溝53a。此外,上面54可相當於「導引面」及「第1導引面」的一例,緣面56a、56b可相當於「導引面」及「第2導引面」的一例。
透鏡保持部60如圖3(A)~(C)所示,具備保持成像透鏡25的保持部本體61與連結至該保持部本體61的上部的凸緣部62。成像透鏡25如同後述考慮到產生單散景的位置而保持於保持部本體61。保持部本體61,藉由於凸緣部62附近的Y方向側的兩端面61a、61b沿著成像透鏡25的光軸L2而能於開口55的緣面56a、56b滑接,並以垂直凸緣下面63的方式形成。此外,端面61a、61b能相當於「基準面」及「第2基準面」的一例。
凸緣部62為略平板狀,以在滑動調整時滑接於緣部53的方式設定Y方向的長度,成為該成像透鏡25側的平面的凸緣下面63以沿著成像透鏡25的光軸L2的方式形成。凸緣下面63,以在與支架50的上面54面接觸的滑接時成像透鏡25的光軸L2與區域感測器23的光軸L1作為光軸L而一致的方式,設定到成像透鏡25的光軸L2為止的Z方向的長度。又,凸緣部62在滑接時常時地在凸緣下面63以覆蓋開口55的方式,設定該X方向的長度。又,在凸緣部62的上面,形成利用於滑動調整時的一對凹狀的卡合部64、及利用於滑動調整後的黏接固定的一對黏接用溝65。黏接用溝65,以在任何滑動調整位置都能與黏接用溝53a連通的方式,以在X方向比黏接用溝53a還長的方式形成。此外,凸緣下面63能相當於「基準面」及「第1基準面」的一例。
接著,透鏡保持部60,如圖4(A)~(C)所示,在向支架50組裝時,在凸緣下面63與上面54面接觸的同時端面61a、61b與緣面56a、56b分別面接觸的狀態下,比凸緣部62還靠成像透鏡25側的保持部本體61通過開口55收容於支架50內。接著,如同後述以使區域感測器23與成像透鏡25的相對位置成為最適的焦點位置的方式,利用兩卡合部64將透鏡保持部60相對於支架50沿著X方向滑動調整後,藉由從黏接用溝65到黏接用溝53a塗佈UV黏接劑等,以不能滑動的方式將透鏡保持部60組裝至支架50。
微電腦系統由放大電路31、A/D變換器33、記憶體35、位址產生電路36、同步信號產生電路38、控制部40、操作部42、液晶顯示器43、蜂鳴器44、振動器45、發光部46、通信介面48等構成。該微電腦系統,如其名因為能以作為微電腦(資訊處理裝置)作用的控制部40及記憶體35為中心構成,能將藉由上述光學系統攝像到的資訊代碼的影像信號進行硬體及軟體的信號處理。又,控制部40也進行關於該光學資訊讀取裝置10的全體系統的控制。
從光學系統的區域感測器23輸出的影像信號(類比信號)被輸入至放大電路31並以預定的放大率放大後,被輸入至A/D變換器33,從類比信號變換至數位信號。接著,生成經數位化的影像信號,也就是影像資料(影像資訊)被輸入至記憶體35後,蓄積至預定的代碼影像資訊儲存區域。此外,同步信號產生電路38以能產生對區域感測器23及位址產生電路36的同步信號的方式構成,又位址發生電路36基於從該同步信號產生電路38供應的同步信號,以能產生儲存於記憶體35的影像資料的儲存位址的方式構成。
記憶體35為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例如RAM(DRAM、SRAM等)或ROM(EPROM、EEPROM等)與其相當。在該記憶體35之中的RAM中,除了上述代碼影像資訊存放區域以外,控制部40以能確保利用於算術演算及邏輯演算等的各處理時的作業區域或讀取條件表的方式構成。又在ROM中,預先儲存用以光學讀取資訊代碼的能執行讀取處理的讀取用程式、及能控制照明光源21、區域感測器23等各硬體的系統程式等。
控制部40因為以能控制光學資訊讀取裝置10全體的微電腦,由CPU、系統匯流排、輸入輸出介面等構成,能與記憶體35一同構成資訊處理裝置而具有資訊處理機能。該控制部40,以能就由區域感測器23攝像並記憶於記憶體35的資訊代碼的代碼影像進行解讀處理(解碼)的方式作用。又,控制部40通過內藏的輸入輸出介面與各種輸入輸出裝置(周邊裝置)可連接的方式構成,在本實施形態的情形中,連接操作部42、液晶顯示器43、蜂鳴器44、振動器45、發光部46、通信介面48等。
操作部42由複數鍵構成,因應使用者的鍵入操作對控制部40賦予操作信號,控制部40在從操作部42接收操作信號時,進行因應該操作信號的動作。液晶顯示器43由公知的液晶顯示面板構成,藉由控制部40控制顯示內容。蜂鳴器44藉由公知的蜂鳴器構成,因應來自控制部40的動作信號發生預定的聲音。振動器45藉由搭載於携帶機器的公知的振動器構成,因應來自控制部40的驅動信號發生振動。發光部46例如為LED,因應來自控制部40的信號點亮。通信介面48作為用以進行與外部(例如主機裝置)之間的資料通信的介面來構成,與控制部40協動而進行通信處理。
接著,說明關於支架50及透鏡保持部60的詳細構成。 如同上述在成像透鏡中,會有因製造時的偏差等而引起,在視野周邊的一部分關於成像產生性能降低的部分的情形。因此,因應對於保持成像透鏡25的鏡筒B的支架H的螺入量來讀整區域感測器23與成像透鏡25的相對位置的從前構成中,如同圖6例示的攝像視野P那樣,調整時時單散景部分S也以光軸L為中心旋轉(參照圖6的箭頭)。單散景部分S像這樣旋轉移動的話,因應單散景部分S的位置解析力也隨著變化,區域感測器23與成像透鏡25的相對位置即便在最適焦點位置也有測定的解析力為低評價的情形。
在這裡,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採用上述支架50及透鏡保持部60,使成像透鏡25相對於區域感測器23沿著光軸L滑動而調整相對位置。亦即,藉由在凸緣下面63滑接於上面54的同時於兩端面61a、61b分別滑接於開口55的緣面56a、56b的狀態下,以透鏡保持部60相對於支架50在光軸方向(X方向)滑動的方式導引,能以不使成像透鏡25旋轉移動的方式調整成像透鏡25與區域感測器23的相對位置。
接著,以將預定的夾具卡合至形成於凸緣部62的兩卡合部64的狀態使透鏡保持部60對支架50慢慢地滑動並依序測定解析力。因為關於以這樣測定的解析力的變化抑制了單散景的影響,作為解析力為最高評價的滑動位置(相對位置)為最適的焦點位置,在藉此調整後的位置從透鏡保持部60的黏接用溝65到支架50的黏接用溝53a塗佈UV黏接劑等進行黏接固定。藉此,透鏡保持部60於最適的焦點位置以相對於支架50不能滑動的方式組裝。
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在每個成像透鏡25掌握單散景產生的位置,如圖5所例示的攝像視野P可得知,單散景部分S在受光面23a的長邊側以位於該受光面23a之外的方式將成像透鏡25以透鏡保持部60保持。藉此,即便使透鏡保持部60相對於支架50滑動而測定解析力時,也能抑制單散景部分S被攝像到。
如同以上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10,在以保持成像透鏡25的狀態被組裝至支架50的透鏡保持部60中,設有凸緣下面63及端面61a、61b作為沿著成像透鏡25的光軸L1的基準面。接著,在支架50作為導引面形成上面54及開口55的緣面56a、56b,該導引面在以通過成像透鏡25的光成像於區域感測器23的方式組裝透鏡保持部60時面接觸凸緣下面63及端面61a、61b,且以沿著光軸L的方式使透鏡保持部60移動時滑接凸緣下面63及端面61a、61b。
藉此,當調整區域感測器23與成像透鏡25的相對位置時,凸緣下面63及端面61a、61b以分別相對於上面54及開口55的緣面56a、56b滑接的方式,使透鏡保持部60相對於支架50沿著光軸L移動。亦即,即便是產生單散景的成像透鏡25,因為在使區域感測器23與成像透鏡25的相對位置變化並求出最適焦點位置時單散景部分S不旋轉移動,關於測定到的解析力的變化能抑制單散景的影響。
再來,區域感測器23具有長方形狀的受光面23a,能在各成像透鏡25掌握單散景產生的位置。接著,透鏡保持部60,以單散景部分S在受光面23a的長邊側位於該受光面23a之外的方式將成像透鏡25保持。藉此,與單散景部分S以位於受光面的短邊側的方式保持成像透鏡的情形不同,能夠容易使單散景部分S位於區域感測器23的攝像視野外,能夠抑制單散景的影響使解析力提升。
此外,即便無法在各成像透鏡25掌握單散景產生的位置,因為藉由採用上述透鏡保持部60及支架50而讓單散景部分S不旋轉移動,即便假若單散景部分S位於受光面23a的內側,關於測定到的解析力的變化也能抑制單散景的影響。
特別是透鏡保持部60側的基準面,由作為平面狀的第1基準面作用的凸緣下面63、及作為垂直於該第1基準面的平面狀的第2基準面作用的端面61a、61b所構成,支架50側的導引面,由作為第1基準面能滑接的平面狀的第1導引面作用的上面54、及作為第2基準面能滑接的平面狀的第2導引面作用的開口55的緣面56a、56b所構成。因此,藉由將基準面及導引面分別以2種類的平面構成,能使透鏡保持部60以相對於支架50沿著光軸L移動的構成簡素地實現。
此外,將透鏡保持部60側的第1基準面及第2基準面以非90°垂直的方式交叉設置,即便相對於該交叉狀態的第1基準面及第2基準面以可滑接的方式設置支架50側的第1導引面及第2導引面,也能夠簡素地實現使透鏡保持部60相對於支架50沿著光軸L移動的構成。
又,透鏡保持部60的凸緣部62,以成為成像透鏡25側的凸緣下面63作為第1基準面作用,且支架50在組裝時以透鏡保持部60之中比凸緣部62還成為成像透鏡25側的保持部本體61通過開口55收容的方式形成,形成該開口55的上面54作為第1導引面作用。藉此,不只是容易實施向支架50的透鏡保持部60的組裝,在該組裝時也容易使第1基準面與第1導引面面接觸。
再來,凸緣部62在滑接時於凸緣下面63以覆蓋開口55的方式形成。藉此,因為凸緣部62作為防止通過開口55的光的入射的遮光部作用,能使支架50的遮光性提升。
又,因為在透鏡保持部60,設有相對於支架50沿著光軸L移動時利用的一對凹狀的卡合部64,能夠高精度地進行沿著光軸L的透鏡保持部60的相對移動,能確實地實施向最適焦點位置的調整。此外,卡合部64不限於形成凹狀,若是能卡合至滑動調整用的夾具的形狀,例如,形成凸狀也可以。
[第2實施形態] 接著,參照圖7及圖8,說明本第2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 在本第2實施形態中,主要在採用支架150及透鏡保持部160取代上述的支架50及透鏡保持部60的這點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具體來說,如圖7及圖8所示,保持成像透鏡25的透鏡保持部160,以從通過光軸L的面觀察時在成為剖面圓狀的外周面(外面)161的上部設置在光軸方向延伸的凸部162的方式形成。又,在透鏡保持部160的讀取口13側,設有利用於滑動調整時的凸緣部163。
又,固定區域感測器23的支架150,相對於上述的支架50,省去開口55,在端部151形成滑接於透鏡保持部160的外周面161的開口152,在該開口152的上部形成滑接於透鏡保持部160的凸部162的上面及側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153。
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基準面及第2基準面,利用透鏡保持部160的外周面161及設於其外周面161的凸部162而形成,第1導引面及第2導引面,利用設於支架150的開口152的緣面及設於開口152的凹部153而形成。
即便以這樣構成,當調整區域感測器23與成像透鏡25的相對位置時,外周面161及凸部162也能夠以分別相對於開口152及凹部153滑接的方式,使透鏡保持部160相對於支架150沿著光軸L移動。因此,因為在使區域感測器23與成像透鏡25的相對位置變化求出最適焦點位置時單散景部分S不旋轉移動,關於測定到的解析力的變化能抑制單散景的影響。
此外,透鏡保持部160僅在外周面161的下部以滑接於支架150的開口152的方式形成,凸部162的上面及側面以作為第1基準面及第2基準面作用的方式構成也可以。
[第3實施形態] 接著,參照圖9及圖10,說明本第3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 在本第3實施形態中,主要在採用支架250及透鏡保持部260取代上述的支架50及透鏡保持部60的這點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具體來說,如圖9及圖10所示,保持成像透鏡25的透鏡保持部260,以從通過光軸L(L2)的面觀察時在成為剖面圓狀的外周面(外面)261的上部設置在光軸方向延伸的凹部262的方式形成。又,在透鏡保持部160的讀取口13側,設有利用於滑動調整時的凸緣部263。
又,固定區域感測器23的支架250,相對於上述的支架50,省去開口55等,在端部251形成滑接於透鏡保持部260的外周面261的開口252,在該開口252的上部形成滑接於透鏡保持部260的凹部262的上面及側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凸部253。
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基準面及第2基準面,利用透鏡保持部260的外周面261及設於其外周面261的凹部262而形成,第1導引面及第2導引面,利用設於支架250的開口252的緣面及設於開口252的凸部253而形成。
即便以這樣構成,當調整區域感測器23與成像透鏡25的相對位置時,外周面261及凹部262也能夠以分別相對於開口252及凸部253滑接的方式,使透鏡保持部260相對於支架250沿著光軸L移動。因此,因為在使區域感測器23與成像透鏡25的相對位置變化並求出最適焦點位置時單散景部分S不旋轉移動,關於測定到的解析力的變化能抑制單散景的影響。
此外,透鏡保持部260僅在外周面261的下部以滑接於支架250的開口252的方式形成,凹部262的底面及側面以作為第1基準面及第2基準面作用的方式構成也可以。
[第4實施形態] 接著,參照圖11及圖12,說明本第4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 在本第4實施形態中,主要在採用支架350及透鏡保持部360取代上述的支架50及透鏡保持部60的這點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具體來說,如圖11及圖12所示,保持成像透鏡25的透鏡保持部360,以從通過光軸L(L2)的面觀察時成為剖面正方形狀的方式形成其上面361、下面362及兩側面363、364。
又,固定區域感測器23的支架350,相對於上述的支架50,省去開口55等,在端部351形成滑接於透鏡保持部360的上面361、下面362及兩側面363、364的正方形狀的開口352。
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基準面及第2基準面,利用透鏡保持部360的上面361、下面362及兩側面363、364而形成,第1導引面及第2導引面,利用設於支架350的開口352的緣面而形成。
即便以這樣構成,當調整區域感測器23與成像透鏡25的相對位置時,上面361、下面362及兩側面363、364也能夠以分別相對於開口352滑接的方式,使透鏡保持部360相對於支架350沿著光軸L移動。因此,因為在使區域感測器23與成像透鏡25的相對位置變化並求出最適焦點位置時單散景部分S不旋轉移動,關於測定到的解析力的變化能抑制單散景的影響。
此外,透鏡保持部360的上面361、下面362及兩側面363、364,不限於從通過光軸L的面觀察時以成為剖面正方形狀的方式形成,例如,以包含剖面長方形狀的形狀及剖面五角形的形狀等成為剖面多角形狀的方式形成也可以。
[第5實施形態] 接著,參照圖13及圖14,說明本第5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 在本第5實施形態中,主要在採用支架450及透鏡保持部460取代上述的支架50及透鏡保持部60的這點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具體來說,如圖13及圖14所示,保持成像透鏡25的透鏡保持部460,以從通過光軸L(L2)的面觀察時成為剖面圓弧狀(剖面弓形狀)的方式在其外周面461的上部側設置平面462而形成。又,在透鏡保持部460的讀取口13側,設有利用於滑動調整時的凸緣部463。
又,固定區域感測器23的支架450,相對於上述的支架50,省去開口55等,在端部451相對於透鏡保持部460的外周面461及平面462於緣面452a及緣面452b滑接的方式形成開口452。
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基準面及第2基準面,利用透鏡保持部460的外周面461及平面462而形成,第1導引面及第2導引面,利用設於支架450的開口452的緣面452a及緣面452b而形成。
即便以這樣構成,當調整區域感測器23與成像透鏡25的相對位置時,外周面461及平面462也能夠以分別相對於開口452的緣面452a及452b滑接的方式,使透鏡保持部460相對於支架450沿著光軸L移動。因此,因為在使區域感測器23與成像透鏡25的相對位置變化並求出最適焦點位置時單散景部分S不旋轉移動,關於測定到的解析力的變化能抑制單散景的影響。
[第6實施形態] 接著,參照圖式,說明本第6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製造方法。 在本第6實施形態中,於構成光學資訊讀取裝置10的透鏡保持部60及支架50的組裝工程中,主要在為了確實地實施向最適焦點位置的調整作業,使而透鏡保持部60對支架50漸漸地滑動並依序測定解析力後採用用於固定的臂及X載台等的這點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
如圖15及圖16所示,在本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10的製造方法中,主要採用具備:載置組裝黏接固定前的透鏡保持部60的支架50載置台501、用以使載置於載置台501的透鏡保持部60相對於支架50移動(滑動)的臂510及X載台520、驅動控制X載台520的控制部530的製造裝置500。接著,使臂510沿著光軸L1的方向移動同時依序測定區域感測器23的解析力,在測定到的解析力被視為峰值的峰值位置,以將透鏡保持部60固定至支架50的方式進行調整焦點位置的調整作業。
載置台501,藉由在預定的位置載置支架50,以來自該支架50的區域感測器23的影像信號能輸出至控制部530的方式構成。
臂510在一端側511的下面設置分別卡合至透鏡保持部60的兩卡合部64的一對卡合突起513,另一端側512相對於X載台520以可裝卸的方式構成。卡合突起513在至少沿著光軸L1的方向(X方向),在卡合的卡合部64之間以無間隙的方式形成。臂510的一端側511在兩卡合突起513分別卡合至對應的卡合部64的狀態,以使兩黏接用溝65露出的方式形成。
X載台520為用來使組裝有另一端側512的臂510沿著光軸L1的方向移動的裝置,該移動方向或移動量以藉由控制部530驅動控制的方式構成。
控制部530藉由進行焦點位置調整處理,因應測定到的區域感測器23的解析力,以固定至支架50的區域感測器23與保持於透鏡保持部60的成像透鏡25的相對位置成為最適焦點位置的方式驅動控制X載台520而構成。該控制部530,例如,也可以作為具備CPU及記憶體等的控制基板而構成,利用安裝於預定終端的應用程式而構成也可以。
接著,具體說明關於將暫組的透鏡保持部60及支架50,以區域感測器23與成像透鏡25的相對位置成為最適焦點位置的方式黏接固定時的製造工程。
首先,將保持成像透鏡25的透鏡保持部60,相對於固定區域感測器23的支架50,以下面63及端面61a、61b分別面接觸上面54及緣面56a、56b的方式暫組。接著,將以此方式暫組的支架50載置於載置台501的預定位置。藉此,成為來自區域感測器23的影像信號對控制部530輸出的狀態。
接著,兩將卡合突起513分別卡合至卡合部64,將組裝至X載台520的臂510組裝至透鏡保持部60。又,如圖15及圖16所示,在區域感測器23的攝像視野內欲調整的焦點位置,配置圖17(A)或圖17(B)例示的圖案M。
在該狀態,開始控制部530的焦點位置調整處理。具體來說,如圖18(A)所例示的,每當驅動控制X載台520使臂510在沿著光軸的一方向因應預先設定的移動量移動,將基於攝像圖案M時的來自區域感測器23的輸出求出的對比值作為解析力測定。其中,上述移動量為了達到測定時間的縮短,如圖18(A)例示的,將以比想定的峰值還低的方式設定的預定值N1作為基準,使測定預定值N1以上的對比值時的移動量X2,小於測定未滿預定值N1的對比值時的移動量X1。
接著,雖然使臂510在上述一方向移動同時測定的對比值,超過峰值開始下降,成為以以前測定到的最大對比值Po作為基準設定的閾值N2以下的話,使X載台520造成的臂510的移動停止。接著,如圖18(B)例示的,使臂510相對於上述一方向沿著成為逆方向的光軸L1的另一方向移動,依序測定對比值。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將在另一方向依序移動時的移動量X3,以比上述移動量X2還更小的方式設定。例如,將在另一方向移動時的移動量X3設為1步驟的話,能將上述移動量X2設為5步驟、上述移動量X1設為10步驟。
接著,使臂510在上述另一方向移動同時測定的對比值,超過峰值開始下降的話,將以前測定到的最大對比值與測定對比值的透鏡保持部60的位置作為峰值Pa及峰值位置Px設定。之後,使其在上述另一方向移動同時測定的對比值,成為以峰值Pa為基準設定的閾值N3以下的話,使X載台520造成的臂510的移動停止。
接著,以透鏡保持部60超過峰值位置Px的方式使臂510在沿著光軸L1的一方向移動後(參照圖18(B)的箭頭F1),向峰值位置Px再度使臂510向另一方向移動(參照圖18(B)的箭頭F2),在該峰值位置Px使X載台520造成的臂510的移動停止。此外,沿著光軸L1的另一方向可相當於「第1方向」的一例,沿著光軸L1的一方向可相當於「第2方向」的一例。
以此方式在峰值位置Px使透鏡保持部60移動後,如圖19所例示的,利用UV黏接劑用的點膠機540從黏接用溝65到黏接用溝53a塗佈UV黏接劑。藉由在該狀態利用UV線等使UV黏接劑固著,以組裝臂510的狀態將透鏡保持部60固定至支架50。在該固著時,臂510也可以從X載台520卸下。
以此方式將透鏡保持部60固定至支架50後,藉由將臂510從透鏡保持部60卸下,完成透鏡保持部60相對於支架50在峰值位置Px固定的受光光學系統。
以上,在本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10的製造方法中,將保持成像透鏡25的透鏡保持部60,相對於固定有區域感測器23的支架50使下面63及端面61a、61b分別以面接觸上面54及緣面56a、56b的方式組裝,將沿著光軸L1可移動的臂510組裝至透鏡保持部60,以下面63及端面61a、61b滑接於上面54及緣面56a、56b的方式使臂510在沿著光軸L1的方向移動同時依序測定區域感測器23的解析力(對比值),在測定到的解析力在被視為峰值的峰值位置Px將以組裝臂510的狀態的透鏡保持部60黏接固定於支架50後,將臂510從透鏡保持部60卸下。
藉此,在峰值位置Px將透鏡保持部60固定至支架50時,因為在透鏡保持部60組裝臂510,透鏡保持部60變得不容易從峰值位置Px偏移,能夠確實地實施向藉由測定解析力求出的最適焦點位置的調整。
特別是在將透鏡保持部60固定至支架50的工程中,藉由使臂510在沿著光軸L1的另一方向(第1方向)移動同時求出峰值位置Px,以超過該峰值位置Px的方式使臂在沿著光軸L1的一方向(第2方向:參照圖18(B)的箭頭F1)移動後,向峰值位置Px使臂510在上述另一方向(第1方向:參照圖18(B)的箭頭F2)移動,在該峰值位置Px將透鏡保持部60固定至支架50。
將臂的移動方向從第1方向切換至第2方向時,有為了使臂510移動而作為致動器作用的X載台520的間隙等所引起的,即便驅動X載台520透鏡保持部60也不移動的情形,在該種情形中,以朝向在第1方向移動同時找到的峰值位置Px使透鏡保持部60在另一方向移動的方式調整的話,有固定至從峰值位置Px偏離的位置的可能性。在這裡,使其在第1方向移動同時求出峰值位置Px時,以超過該峰值位置Px的方式使臂510在沿著光軸L1的第2方向移動後,朝向峰值位置Px使臂510在上述第1方向移動,在該峰值位置Px將透鏡保持部60固定至支架50,藉此能夠防止上述那種從峰值位置Px的偏差的發生,能夠更確實地實施向最適焦點位置的調整。
再來,在依序測定解析力(對比值)的工程中,使測定預定值N1以上的解析力時的移動量,如同上述移動量X2、X3,比測定未滿預定值N1的解析力時的移動量X1還小。藉此,因為關於到峰值位置Px附近為止的測定測定時間縮短,關於在峰值位置Px附近的測定測定精度提高,能夠達成測定時間的縮短及測定精度的提升兩者。
此外,利用上述臂510等的受光光學系統的製造方法也能夠適用於其他的實施形態。
此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例如,以以下的方式具體化也可以。
(1)在上述第2~5實施形態的透鏡保持部160、260、360、460中,因為確實地實施向最適焦點位置的調整,如同透鏡保持部60的一對卡合部64那樣,形成利用於滑動調整時的卡合部也可以。
(2)本發明不限於適用於將資訊代碼光學讀取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藉由利用公知的記號辨識處理功能(OCR)而將文字資訊等光學讀取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也可以適用,除了將資訊代碼等光學讀取的機能以外具有其他的機能,例如,兼具無線通信媒體與無線通信的無線通信機能等的資訊讀取裝置也可以適用。
[第7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關於本發明的第7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 圖20~圖23所示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610,作為將1或2個以上的資訊代碼(一維代碼及二維代碼等)光學讀取的讀碼機而構成者,形成所謂的槍型態樣的外觀,在由ABS樹脂等合成樹脂構成的殼611內部收容由各種電子元件等構成的電路部20。
光學資訊讀取裝置610,如圖20~圖22所示,具備:在端部形成使照明光及其反射光通過的讀取口613而成的本體部612、在本體部612連結至與形成讀取口613的部位不同的部位而由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615。讀取口613,如圖22所示,以左右方向的長度比上下方向的長度還短的方式以略長方形狀開口而形成。在本體部612中的讀取口613的下部設有延出部614,該延出部614,使該延出端部614a即便接觸至附有資訊代碼的讀取對象也能從上方辨視資訊代碼及後述的標記光的方式,以上部開口的略U字狀的方式形成。把持部615從本體部12的下側的壁部向下方延伸,把持部615的上端部附近配置可按壓操作的觸發開關642,在把持部615的下端部附近成為組裝介面用的電纜(圖示略)的構造。
接著,參照圖23說明關於光學資訊讀取裝置10的電性構成。該電性構成的各要素,雖能夠與前述圖2所示的電性構成中的各要素發揮幾乎相同的機能,但因為使用不同的參照符號,因此再度進行說明。 該如圖23所示,收容於殼611內的電路部620主要具備:第1光源621、第2光源622、區域感測器623、成像透鏡625等光學系統、記憶體635、控制部640等微電腦(以下稱「微電腦」)系統。
光學系統,分為投光光學系統及受光光學系統。投光光學系統具備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作為一對光源而構成。第1光源621具備照射例如波長380nm~750nm的可見光Lf1的LED621a及設於該LED621a的出射側的照明透鏡而構成。又,第2光源622具備照射如波長750nm以上的紅外光等無法辨視的不可見光Lf2的LED622a及設於該LED622a的出射側的照明透鏡而構成。
受光光學系統由區域感測器623、成像透鏡25等構成。區域感測器623,例如,係作為具有將C-MOS及CCD等固體攝像元件即受光元件二維配列的長方形狀的受光面623a的受光感測器,以能攝像資訊代碼C的方式構成者,輸出在接收到的資訊代碼的各單元(圖案)因應反射光Lr的強度的電信號。該區域感測器623以能接收通過成像透鏡625入射的入射光的方式實裝於感測器基板651。
成像透鏡625以具有1或2個以上的透鏡的方式構成,作為將從外部通過讀取口613入射的入射光集光並能在區域感測器623的受光面623a成像的成像光學系統作用。在本實施形態中,將資訊代碼C及附有該資訊代碼C的來自預定顯示面R的反射光Lr在成像透鏡625集光,於區域感測器623的受光面623a使代碼影像成像。關於這樣構成的光學系統的詳細配置構成於後述。
微電腦系統由放大電路631、A/D變換電路633、記憶體635、位址產生電路636、同步信號產生電路638、控制部640、觸發開關642、發光部643、蜂鳴器644、振動器645、通信介面648等構成。
從光學系統的區域感測器623輸出的影像信號(類比信號)被輸入至放大電路631並以預定增益放大,之後,被輸入至A/D變換電路633,從類比信號變換至數位信號。接著,經數位化的影像信號,也就是影像資料(影像資訊)被輸入至由ROM、RAM等公知的記憶媒體構成的記憶體635,蓄積至預定的儲存區域。此外,同步信號產生電路638以能產生對區域感測器623及位址產生電路636的同步信號的方式構成,又位址發生電路636基於從該同步信號產生電路638供應的同步信號,以能產生儲存於記憶體635的影像資料的儲存位址的方式構成。
控制部640因為以能控制光學資訊讀取裝置610全體的微電腦,由CPU、系統匯流排、輸入輸出介面等構成,能與記憶體635一同構成資訊處理裝置而具有資訊處理機能。該控制部640,以能就由區域感測器623攝像並記憶於記憶體635的資訊代碼的代碼影像進行解讀處理(解碼)的方式作用。又,控制部640通過內藏的輸入輸出介面與各種輸入輸出裝置(周邊裝置)可連接的方式構成,在本實施形態的情形中,連接觸發開關642、發光部643、蜂鳴器644、振動器645、通信介面648等。藉此,例如,能進行觸發開關642的監視或管理、發光部643的點亮、非點亮、能產生嗶聲或警告音的蜂鳴器644的嗚動的開啟關閉、振動器45的驅動控制、通信介面648的控制等。
接著,參照圖24~圖28詳述有關如同上述設置的光學系統的詳細配置構成等。此外,將受光面623a的短邊方向設為X方向、受光面623a的長邊方向設為Y方向、與X方向及Y方向的雙方垂直的方向(受光光軸方向)設為Z方向,進行以下說明。
本實施形態的光學系統,在支架650的預定位置的固定實裝有區域感測器623的感測器基板651或實裝有LED621a的第1照明基板652、實裝有LED622a的第2照明基板653等。藉此,以圖24及圖25所示的位置關係,配置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或區域感測器623及成像透鏡25。
更具體來說,如圖25所示,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沿著受光面623a的短邊方向(X方向)呈一列,從第1光源621與第2光源622在等間隔的位置配置成像透鏡25,藉此讓區域感測器623的受光光軸L位於第1光源621與第2光源622之間。因此,受光光軸L與第1光源621的投光光軸L1與第2光源622的投光光軸L2在受光面623a的短邊方向一致。亦即,以從LED621a到受光光軸L的距離與從LED622a到受光光軸L的距離相等的方式,配置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
以上述那種位置關係固定感測器基板651與第1照明基板652及第2照明基板653等的支架650,以受光面623a的長邊方向(Y方向)與讀取口613の左右方向呈略平行的方式收容於殼611內。藉此,因應受光面623a的形狀成為長方形狀的區域感測器623的攝像視野AR,與讀取口613一樣,左右方向成為長邊方向,可見光Lf1的照射範圍與不可見光Lf2的照射範圍,其中心位置在左右方向略一致而變得難以偏離,而上下方向成為偏離的狀態。
通常,在讀取如條形碼這種在一方向伸長的資訊代碼時,該資訊代碼的長邊方向以一致於攝像視野AR的長邊方向,亦即讀取口613的長邊方向的方式成為將讀取口613朝向資訊代碼的狀態。因此,與本實施形態不同,兩照射範圍在攝像視野AR的長邊方向偏移的話,例如,會因不可見光Lf2照射至條形碼的長邊方向的一側但不照射至長邊方向的另一側,而有讀取失敗的情形。
針對該問題,在本實施形態中,因為相對於資訊代碼C可見光Lf1的照射範圍與不可見光Lf2的照射範圍在攝像視野AR的長邊方向沒有偏移,能夠抑制因兩照射範圍在攝像視野AR的長邊方向偏移而產生的上述讀取失敗等。
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以使用者觀察時第1光源621的照射範圍位於比第2光源622的照射範圍還下側的方式,配置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亦即,以使第1光源621比第2光源622還位於下側的方式將支架50收容於殼11內。
其中,關於如同上述使第1光源621位於比第2光源622還下側的理由,參照圖26~圖28進行說明。 通常,將讀取口613朝向標籤等顯示於預定顯示面R的資訊代碼C時,使用者通過讀取口613觀察資訊代碼C同時進行讀取作業。因此,例如,如圖26(A)所示讀取手持的標籤等的預定的顯示面R的資訊代碼C的情形及如圖26(B)所示讀取桌子上的標籤等的預定的顯示面R的資訊代碼C的情形時,預定的顯示面R容易成為以相對於受光光軸L該上側從讀取口613遠離的方式相對傾斜的狀態。
在該狀態下,關於攝像視野AR因為通過預定的顯示面R的折返視野AR1相對於受光光軸L成為上側,如圖27(B)所示,其用途上,照射光強度比不可見光Lf2還強的可見光Lf1的第1光源21相對於受光光軸L位於上側的話,第1光源621變得容易進入折返視野AR1。亦即,因為在上述預定的顯示面R反射的可見光Lf1變得容易映入,如圖28(B)所示,會有在攝像到的資訊代碼C上映入可見光Lf1而造成讀取性能降低的可能性。
在此,因為使第1光源621相對於受光光軸L位於下側,以使用者觀察時第1光源621的照射範圍位於比第2光源622的照射範圍還下側的方式,配置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參照圖25)。藉此,如圖27(A)所示,第1光源621變得難以進入通過預定的顯示面R的折返視野AR1,如圖28(A)所示,可見光Lf1不會映入至攝像到的資訊代碼C上,能夠抑制光強度強的可見光Lf1的映入所引起的讀取性能的降低。
如以上說明的,在本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610中,設有:使來自資訊代碼C的反射光在長方形狀的受光面623a受光的區域感測器623、朝向該區域感測器623的攝像視野AR照射可見光Lf1作為照明光的第1光源621及照射不可見光Lf2的第2光源622,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沿著受光面623a的短邊方向(X方向)配置成一列。
藉此,相對於因應受光面623a的形狀成為長方形狀的攝像視野AR,可見光Lf1的照射範圍與不可見光Lf2的照射範圍關於攝像視野AR的長邊方向變得難以偏移,能夠抑制因兩照射範圍在攝像視野AR的長邊方向偏移而產生的讀取失敗。因此,即便搭載照射可見光Lf1的第1光源621與照射不可見光Lf2的第2光源622兩者時,也能夠抑制因兩照射範圍的偏差而引起的讀取性能的降低。
再來,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以區域感測器623的受光光軸L位於第1光源621與第2光源622之間的方式配置。藉此,因為攝像視野AR的中心與可見光Lf1的照射範圍的中心與不可見光Lf2的照射範圍的中心,在攝像視野AR的短邊方向以一致的方式接近,能夠使攝像視野AR與兩照射範圍間的偏移更為縮小,能提升讀取性能。
特別是在以使用者觀察時第1光源621的照射範圍位於比第2光源622的照射範圍還下側的方式,配置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藉此,如同上述第1光源21變得難以進入通過預定的顯示面R的折返視野AR1,能夠抑制光強度強的可見光Lf1的映入所引起的讀取性能的降低。
[第8實施形態] 接著,參照圖29及圖30,說明本第8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 在本第8實施形態中,主要在將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實裝於同一基板上這點與上述第7實施形態不同。
具體來說,如圖29及圖30所示,藉由在照明基板654上實裝LED621a及LED622a,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以沿著受光面623a的短邊方向(X方向)為一列,相對於成像透鏡625在受光面623a的長邊方向(Y方向)偏移並互相近接,從LED621a到受光光軸L的距離與從LED622a到受光光軸L的距離成為相等的方式配置。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中,因為以這樣使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近接配置,採用第1光源621的照明透鏡與第2光源622的照明透鏡一體成形的照明透鏡627。此外,在圖29及圖30中,以虛線圖示照明透鏡627的概略位置。
以此於此,藉由使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以相對於成像透鏡625在受光面623a的長邊方向偏移的方式配置,比上述第7實施形態的情形的將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在受光面623a的短邊方向接近配置,還更不容易干擾成像透鏡625。藉此,隨著將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近接配置造成的支架650的省空間化,能達到光學資訊讀取裝置610的小型化。
再來,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因為實裝於同一照明基板654上,不只能抑制第1光源621與第2光源622的位置偏移,也能容易將第1光源621與第2光源622緊湊地配置,達到光學資訊讀取裝置610的小型化。
再來,因為用於第1光源621的照明透鏡及用於第2光源622的照明透鏡作為照明透鏡627一體成形,不只能刪減關於照明透鏡的部件件數,也能容易將第1光源621與第2光源622緊湊地配置,達到光學資訊讀取裝置610的小型化。
此外,將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實裝於同一基板上的構成或將用於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的照明透鏡一體成形的構成等也能夠適用於其他實施形態等。
此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例如,以以下的方式具體化也可以。
(1)如圖25或圖30所示,不限於使第1光源621配置於位於比第2光源622的下側,例如,在通過預定的顯示面R的折返視野AR1相對於受光光軸L容易成為下側的讀取作業環境等中,使第1光源621配置於位於比第2光源622還上側也可以。
(2)第1光源621及第2光源622,以沿著受光面623a的短邊方向(X方向)呈一列配置時,不限於如上述以從LED621a到受光光軸L的距離與從LED622a到受光光軸L的距離成為相等的方式配置,以從LED621a到受光光軸L的距離比從LED622a到受光光軸L的距離還長的方式配置也可以,相反地以從LED622a到受光光軸L的距離比從LED621a到受光光軸L的距離還長的方式配置也可以。
(3)本發明不限於適用在具有槍型外觀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也能適用於具有各種外觀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例如,也可以適用於具有略箱狀的外觀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又,本發明不限於適用於將資訊代碼光學讀取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藉由利用公知的記號辨識處理功能(OCR)而將文字資訊等光學讀取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也可以適用,除了將資訊代碼等光學讀取的機能以外具有其他的機能,例如,兼具無線通信媒體與無線通信的無線通信機能等的資訊讀取裝置也可以適用。
10‧‧‧光學資訊讀取裝置23‧‧‧區域感測器23a‧‧‧受光面25‧‧‧成像透鏡50、150、250、350、450‧‧‧支架53‧‧‧緣部54‧‧‧上面(導引面、第1導引面)55‧‧‧開口56a、56b‧‧‧緣面(導引面、第2導引面)60、160、260、360、460‧‧‧透鏡保持部61‧‧‧保持部本體61a、61b‧‧‧端面(基準面、第2基準面)62‧‧‧凸緣部63‧‧‧凸緣下面(基準面、第1基準面)500‧‧‧製造裝置510‧‧‧臂520‧‧‧X載台530‧‧‧控制部L、L1、L2‧‧‧光軸S‧‧‧單散景部分610‧‧‧光學資訊讀取裝置621‧‧‧第1光源622‧‧‧第2光源623‧‧‧區域感測器623a‧‧‧受光面625‧‧‧成像透鏡AR‧‧‧攝像視野AR1‧‧‧折返視野C‧‧‧資訊代碼Lf1‧‧‧可見光Lf2‧‧‧不可見光R‧‧‧預定的顯示面
在附圖中: [圖1]概略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構成的區塊圖。 [圖2]表示第1實施形態中支架的構成的圖,圖2(A)表示正視圖,圖2(B)表示平面圖,圖2(C)表示側視圖。 [圖3]表示第1實施形態中透鏡保持部的構成的圖,圖3(A)表示正視圖,圖3(B)表示平面圖,圖3(C)表示側視圖。 [圖4]表示第1實施形態中將透鏡保持部組裝至支架的狀態的圖,圖4(A)表示正視圖,圖4(B)表示平面圖,圖4(C)表示將一部分剖面圖示的側視圖。 [圖5]說明使本發明的成像透鏡對區域感測器相對移動時的相對於攝像視野的單散景部分的位置的說明圖。 [圖6]說明使先前技術的成像透鏡對區域感測器相對移動時的相對於攝像視野的單散景部分的位置的說明圖。 [圖7]表示第2實施形態中支架的構成的圖,圖7(A)表示正視圖,圖7(B)表示平面圖,圖7(C)表示側視圖。 [圖8]表示第2實施形態中將透鏡保持部組裝至支架的狀態的圖,圖8(A)表示正視圖,圖8(B)表示平面圖,圖8(C)表示側視圖。 [圖9]表示第3實施形態中支架的構成的圖,圖9(A)表示正視圖,圖9(B)表示平面圖,圖9(C)表示側視圖。 [圖10]表示第3實施形態中將透鏡保持部組裝至支架的狀態的圖,圖10(A)表示正視圖,圖10(B)表示平面圖,圖10(C)表示側視圖。 [圖11]表示第4實施形態中支架的構成的圖,圖11(A)表示正視圖,圖11(B)表示平面圖,圖11(C)表示側視圖。 [圖12]表示第4實施形態中將透鏡保持部組裝至支架的狀態的圖,圖12(A)表示正視圖,圖12(B)表示平面圖,圖12(C)表示側視圖。 [圖13]表示第5實施形態中支架的構成的圖,圖13(A)表示正視圖,圖13(B)表示平面圖,圖13(C)表示側視圖。 [圖14]表示第5實施形態中將透鏡保持部組裝至支架的狀態的圖,圖14(A)表示正視圖,圖14(B)表示平面圖,圖14(C)表示側視圖。 [圖15]概略表示利用於第6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製造方法的製造裝置的平面圖。 [圖16]概略表示利用於第6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製造方法的製造裝置的側視圖。 [圖17]圖17(A)為表示測定對比值的圖案的一例的說明圖,圖17(B)為測定對比值的圖案的其他例的說明圖。 [圖18]圖18(A)為表示在一方向使臂移動時的對比值的測定結果的說明圖,圖18(B)為表示在另一方向使臂移動時的對比值的測定結果的說明圖。 [圖19]表示對在峰值位置移動的透鏡保持部與支架於黏接用溝塗佈UV黏接劑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20]表示第7實施形態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斜視圖。 [圖21]圖20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右側視圖。 [圖22]圖20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正視圖。 [圖23]概略表示圖20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電構成的區塊圖。 [圖24]說明第7實施形態中與受光光軸垂直的方向,即從第1光源側觀察到的第1光源與區域感測器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圖25]說明第7實施形態中從讀取口側觀察到的兩光源與區域感測器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圖26]說明讀取作業時的預定的顯示面的資訊代碼與光學資訊讀取裝置間的角度的說明圖,圖26(A)表示讀取手持的標籤等的預定的顯示面的資訊代碼的情形,圖26(B)表示讀取桌子上的標籤等的預定的顯示面的資訊代碼C的情形。 [圖27]說明通過預定的顯示面的折返視野與受光光軸的關係的說明圖,圖27(A)表示第1光源相對於受光光軸位於下側的狀態,圖27(B)表示第1光源相對於受光光軸位於上側的狀態。 [圖28]圖28(A)為說明在圖27(A)的狀態攝像資訊代碼的攝像狀態的說明圖,圖28(B)為說明在圖27(B)的狀態攝像資訊代碼的攝像狀態的說明圖。 [圖29]說明第8實施形態中與受光光軸垂直的方向,即從第1光源側觀察到的第1光源與區域感測器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圖30]說明第8實施形態中從讀取口側觀察到的兩光源與區域感測器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20a‧‧‧感測器基板
25‧‧‧成像透鏡
50‧‧‧支架
51‧‧‧端部
52‧‧‧端部
52a‧‧‧開口
53‧‧‧緣部
53a‧‧‧黏接用溝
54‧‧‧上面(導引面、第1導引面)
55‧‧‧開口
56a、56b‧‧‧緣面(導引面、第2導引面)
60‧‧‧透鏡保持部
61‧‧‧保持部本體
61a、61b‧‧‧端面(基準面、第2基準面)
62‧‧‧凸緣部
63‧‧‧凸緣下面(基準面、第1基準面)
64‧‧‧卡合部
65‧‧‧黏接用溝
L、L1、L2‧‧‧光軸
Claims (18)
- 一種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具備將來自資訊代碼的反射光,通過成像透鏡受光的區域感測器,並基於前述區域感測器輸出的信號光學讀取前述資訊代碼,其中,該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具備:固定前述區域感測器的支架;以保持前述成像透鏡的狀態組裝至前述支架,並設有沿著前述成像透鏡的光軸的基準面的透鏡保持部;在前述支架形成導引面,該導引面在以使通過前述成像透鏡的光成像於前述區域感測器的方式組裝前述透鏡保持部時面接觸前述基準面,且以沿著前述光軸的方式使前述透鏡保持部移動時滑接前述基準面;前述區域感測器具有長方形狀的受光面;在每個前述成像透鏡,掌握關於成像於通過前述成像透鏡的視野的一部分產生導致性能降低的單散景的位置;前述透鏡保持部保持前述成像透鏡,使得產生前述單散景的視野的部分在前述受光面的長邊側位於該受光面之外。
-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基準面由平面狀的第1基準面、及與該第1基準面交叉的平面狀的第2基準面構成;前述導引面由能與前述第1基準面滑接的平面狀的第1 導引面、及能與前述第2基準面滑接的平面狀的第2導引面構成。
- 如請求項2所記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透鏡保持部具有凸緣部;前述凸緣部,其成為成像透鏡側的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作為前述第1基準面作用;前述支架,在前述組裝時以前述透鏡保持部之中比前述凸緣部還更靠成像透鏡側的部分通過開口收容的方式形成,設有前述開口的平面的至少一部分作為前述第1導引面作用。
- 如請求項3記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凸緣部,在前述滑接時於成為前述成像透鏡側的平面以覆蓋前述開口的方式形成。
- 如請求項2記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第1基準面及前述第2基準面利用設於前述透鏡保持部的外面的凸部形成;前述第1導引面及前述第2導引面利用設於前述支架的凹部形成。
- 如請求項2記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第1基準面及前述第2基準面利用設於前述透鏡保持部的外面 的凹部形成;前述第1導引面及前述第2導引面利用設於前述支架的凸部形成。
- 如請求項2記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透鏡保持部,以從前述光軸通過的面觀察時成為剖面多角形狀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作為前述第1基準面及前述第2基準面作用的方式形成。
- 如請求項1記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透鏡保持部,以從前述光軸通過的面觀察時成為剖面圓弧狀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作為前述基準面作用的方式形成。
- 如請求項1記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透鏡保持部,設有相對於前述支架以沿著前述光軸的方式使其移動時利用的卡合部。
- 一種製造如請求項1記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製造方法,具備:將保持前述成像透鏡的前述透鏡保持部,相對於固定前述區域感測器的前述支架以前述基準面面接觸前述導引面的方式組裝的工程;將可沿著前述光軸移動的臂組裝至前述透鏡保持部的工程; 以前述基準面滑接至前述導引面的方式使前述臂在沿著前述光軸的方向移動,同時依序測定前述區域感測器的解析力的工程;在測定到的解析力被視為峰值的峰值位置,將組裝有前述臂的狀態的前述透鏡保持部固定於前述支架的工程;將前述臂從前述透鏡保持部卸下的工程。
- 如請求項10記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將前述透鏡保持部固定至前述支架的工程中,藉由使前述臂在沿著前述光軸的第1方向移動同時求出前述峰值位置,以不超過該峰值位置的方式使前述臂在沿著前述光軸相對於前述第1方向呈逆方向的第2方向移動後,朝向前述峰值位置再度使前述臂在前述第1方向移動,於該峰值位置將前述透鏡保持部固定至前述支架。
- 如請求項10記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依序測定前述解析力的工程中,使測定到預定值以上的解析力時的前述臂的移動量,小於測定到未滿前述預定值的解析力時的前述臂的移動量。
- 一種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具備將來自資訊代碼的反射光在長方形狀的受光面通過成像透鏡受光的區域感測器,並基於前述區域感測器輸出的信號光學讀取前述資訊代碼,其中,該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具備: 保持前述成像透鏡的保持部;朝向前述區域感測器的攝像視野照射作為照明光的可見光的第1光源及照射不可見光的第2光源;前述第1光源及前述第2光源,在前述受光面的前述成像透鏡的長邊方向的一側,沿著該受光面的短邊方向配置成一列;在每個前述成像透鏡,掌握關於成像於通過前述成像透鏡的視野的一部分產生導致性能降低的單散景的位置;前述透鏡保持部保持前述成像透鏡,使得產生前述單散景的視野的部分在前述受光面的長邊側位於該受光面之外。
- 如請求項13記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第1光源及前述第2光源以使前述區域感測器的受光光軸位於前述第1光源與前述第2光源之間的方式配置。
- 如請求項13記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具備:將來自前述資訊代碼的反射光集光並使其成像於前述受光面的成像透鏡;前述第1光源及前述第2光源以相對於前述成像透鏡在前述受光面的長邊方向偏移的方式配置。
- 如請求項13~15中任一項記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其中,前述第1光源及前述第2光源實裝於同一基板上。
- 如請求項13~15中任一項記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其中,用於前述第1光源的照明透鏡與用於前述第2光源的照明透鏡以一體成形。
- 如請求項13~15中任一項記載的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其中,以使用者觀察時前述第1光源的照射範圍位於比前述第2光源的照射範圍還下側的方式,配置前述第1光源及前述第2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46512 | 2017-07-28 | ||
JP2017-146512 | 2017-07-28 | ||
JP2017163043A JP6888479B2 (ja) | 2017-08-28 | 2017-08-28 |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
JP2017-163043 | 2017-08-28 | ||
JP2018-019580 | 2018-02-06 | ||
JP2018019580A JP6904277B2 (ja) | 2017-07-28 | 2018-02-06 |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及び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11114A TW201911114A (zh) | 2019-03-16 |
TWI715855B true TWI715855B (zh) | 2021-01-11 |
Family
ID=66589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26031A TWI715855B (zh) | 2017-07-28 | 2018-07-27 | 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及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31185B2 (zh) |
CN (1) | CN110998591B (zh) |
TW (1) | TWI7158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320747A (zh) * | 2023-05-19 | 2023-06-23 | 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图像传感器与镜头水平校验的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282458A (ja) * | 2007-05-08 | 2008-11-20 | Sony Corp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
JP2009042820A (ja) * | 2007-08-06 | 2009-02-26 | Denso Wave Inc |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
JP2010097315A (ja) * | 2008-10-15 | 2010-04-30 | Denso Wave Inc | 光学情報読取装置 |
JP3166849U (ja) * | 2011-01-13 | 2011-03-24 | 茂森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 面発光レーザーバーコードスキャナ |
JP2011123791A (ja) * | 2009-12-14 | 2011-06-23 | Denso Wave Inc |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
CN103109299A (zh) * | 2010-07-12 | 2013-05-15 | 讯宝科技公司 | 电光读取器中具有集成的物体传感器的扫描引擎 |
JP2014026371A (ja) * | 2012-07-25 | 2014-02-06 | Denso Wave Inc |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73953A2 (en) * | 2001-03-08 | 2002-09-19 | Hand Held Products, Inc. | Optical reader imaging module |
US20080302873A1 (en) * | 2003-11-13 | 2008-12-11 | Metrologic Instruments, Inc. | Digital image capture and processing system supporting automatic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testing/detection and system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SCP) programming |
WO2006060785A2 (en) * | 2004-12-01 | 2006-06-08 | Datalogic Scanning, Inc. | Triggering illumination for a data reader |
JP2010039958A (ja) | 2008-08-07 | 2010-02-18 | Osaka Univ | 情報記録媒体、その読取装置及びその読取方法 |
-
2018
- 2018-07-25 CN CN201880048904.8A patent/CN110998591B/zh active Active
- 2018-07-25 US US16/634,840 patent/US11531185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7-27 TW TW107126031A patent/TWI715855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282458A (ja) * | 2007-05-08 | 2008-11-20 | Sony Corp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
JP2009042820A (ja) * | 2007-08-06 | 2009-02-26 | Denso Wave Inc |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
JP2010097315A (ja) * | 2008-10-15 | 2010-04-30 | Denso Wave Inc | 光学情報読取装置 |
JP2011123791A (ja) * | 2009-12-14 | 2011-06-23 | Denso Wave Inc |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
CN103109299A (zh) * | 2010-07-12 | 2013-05-15 | 讯宝科技公司 | 电光读取器中具有集成的物体传感器的扫描引擎 |
JP3166849U (ja) * | 2011-01-13 | 2011-03-24 | 茂森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 面発光レーザーバーコードスキャナ |
JP2014026371A (ja) * | 2012-07-25 | 2014-02-06 | Denso Wave Inc |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98591A (zh) | 2020-04-10 |
US11531185B2 (en) | 2022-12-20 |
US20200393645A1 (en) | 2020-12-17 |
CN110998591B (zh) | 2023-10-10 |
TW201911114A (zh) | 2019-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045047A (en) | Two-dimensional part reader having a focussing guide | |
US9811703B2 (en) | Attachment including a targeting optic system that directs illumination from a white light source towards a target area | |
US5786586A (en) | Hand-held optical reader having a detachable lens-guide assembly | |
CN106415590B (zh) | 作为用于条形码扫描仪的距离传感器的瞄准图案形状 | |
EP2463804A1 (en) |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reading visible and/or invisible code symbols in a user-transparent manner using visible/invisible illumination source switching during data capture and processing operations | |
US8618468B2 (en) | Imaging module with folded illuminating and imaging paths | |
US8876006B2 (en) | Compact imaging module with adjustable aiming pattern and arrangement for and method of spatially adjusting the aiming pattern | |
US9886611B2 (en) | Stationary-type information code reading apparatus | |
EP3647989B1 (en) | Handheld id-reading system with integrated illumination | |
US11449696B2 (en) | Alternative illuminator assembly and mobile imaging apparatus for improved direct part marking reading | |
JP2006244139A (ja) | 光学情報読取装置 | |
TWI715855B (zh) | 光學資訊讀取裝置及光學資訊讀取裝置的製造方法 | |
US20090059616A1 (en) | Illumination light assembly with self-retaining lightpipe for minimizing specular reflection in electro-optical reader | |
US8752767B2 (en) | Illumination system with prism for use in imaging scanner | |
CN107016308B (zh) | 光学信息读取装置 | |
US11308295B2 (en) | Handheld optical information reading device | |
JP6904277B2 (ja) |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及び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の製造方法 | |
WO2019022153A1 (ja) |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及び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10231437A (ja) | コードシンボル読取装置 | |
JP6888479B2 (ja) |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 |
US12067450B2 (en) | Near co-axial polarized illuminator apparatuses and uses thereof | |
JP4103445B2 (ja) | 手持ち式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 |
JP6455373B2 (ja) |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 |
JP7067001B2 (ja) |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 |
JP4103398B2 (ja) | 光学式情報読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