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1064B - 按鍵 - Google Patents

按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1064B
TWI711064B TW108124211A TW108124211A TWI711064B TW I711064 B TWI711064 B TW I711064B TW 108124211 A TW108124211 A TW 108124211A TW 108124211 A TW108124211 A TW 108124211A TW I711064 B TWI711064 B TW I7110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 member
connecting rod
slot
limiting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4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3197A (zh
Inventor
詹金龍
張友志
胡才榮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24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106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10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106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3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319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種按鍵,包含一底板、一鍵帽、一第一支撐件、一第二支撐件、一第一連桿、一第三支撐件、一第四支撐件以及一第二連桿。鍵帽相對底板設置。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第三支撐件與第四支撐件皆設置於鍵帽與底板之間。第一連桿之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第一支撐件與第三支撐件相互抵接,使得第一支撐件與第三支撐件可同步轉動。第二支撐件與第四支撐件相互抵接,使得第二支撐件與第四支撐件可同步轉動。第二連桿之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第三支撐件與第四支撐件。

Description

按鍵
本發明關於一種按鍵,尤指一種可藉由調整連桿長度來調整尺寸之按鍵。
就目前個人電腦的使用習慣而言,鍵盤為不可或缺的輸入設備之一。鍵盤係由複數個按鍵組成,用以輸入文字、符號或數字。按鍵通常包含底板、鍵帽以及設置於鍵帽與底板之間的支撐裝置,使得鍵帽可伴隨支撐裝置相對底板於未按壓位置與按壓位置之間移動。一般而言,鍵盤上大多設置有不同尺寸之按鍵。因此,於開發鍵盤時,便需根據不同尺寸之按鍵設計對應的支撐裝置,使得支撐裝置之模具種類繁雜且模具數量增加,進而增加製造成本。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按鍵,其可藉由調整連桿長度來調整尺寸,以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按鍵包含一底板、一鍵帽、一第一支撐件、一第二支撐件、一第一連桿、一第三支撐件、一第四支撐件以及一第二連桿。鍵帽相對底板設置。第一支撐件設置於鍵帽與底板之間。第二支撐件設置於鍵帽與底板之間。第一連桿之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第三支撐件設置於鍵帽與底板之間且與第一支撐件相對。第一支撐件與第三支撐件相互抵接,使得第一支撐件與第三支撐件可同步轉動。第四支撐件設置於鍵帽與底板之間且與第二支撐件相對。第二支撐件與第四支撐件相互抵接,使得第二支撐件與第四支撐件可同步轉動。第二連桿之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第三支撐件與第四支撐件。
綜上所述,本發明可藉由調整連桿長度來調整二支撐件間之距離,以適用於不同尺寸之按鍵。因此,於開發鍵盤時,可針對不同尺寸之按鍵以具有對應長度的連桿連接二支撐件。藉此,即可有效簡化支撐件之模具種類且減少支撐件之模具數量,進而降低製造成本。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閱第1圖至第7圖,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按鍵1的立體圖,第2圖為第1圖中的按鍵1的爆炸圖,第3圖為第1圖中的按鍵1於另一視角的爆炸圖,第4圖為第1圖中的按鍵1移除鍵帽12後的立體圖,第5圖為第1圖中的按鍵1移除底板10與電路板26後的立體圖,第6圖為第1圖中的按鍵1沿X-X線的剖面圖,第7圖為第6圖中的鍵帽12被按壓時的剖面圖。
如第1圖至第7圖所示,按鍵1包含一底板10、一鍵帽12、一第一支撐件14、一第二支撐件16、一第一連桿18、一第三支撐件20、一第四支撐件22、一第二連桿24以及一電路板26。於實際應用中,電路板26可為一薄膜電路板,但不以此為限。電路板26設置於底板10上。於實際應用中,可將一彈性件(未繪示於圖中)設置於電路板26上。在鍵帽12被使用者按壓後,彈性件即會提供鍵帽12一彈性回復力,使鍵帽12回復至按壓前之位置。上述之彈性件可為一橡膠圓突(rubber dome),但不以此為限。
鍵帽12相對底板10設置。第一支撐件14、第二支撐件16、第三支撐件20與第四支撐件22皆設置於鍵帽12與底板10之間,其中第三支撐件20與第一支撐件14相對,且第四支撐件22與第二支撐件16相對。第一連桿18之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且第二連桿24之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第三支撐件20與第四支撐件22。第一支撐件14與第三支撐件20相互抵接,使得第一支撐件14與第三支撐件20可同步轉動。第二支撐件16與第四支撐件22相互抵接,使得第二支撐件16與第四支撐件22可同步轉動。藉此,鍵帽12即可伴隨第一支撐件14、第二支撐件16、第三支撐件20與第四支撐件22相對底板10於未按壓位置(如第6圖所示)與按壓位置(如第7圖所示)之間移動。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支撐件14可具有一第一卡合片140,第二支撐件16可具有一第二卡合部160,第三支撐件20可具有一第一卡合部200,且第四支撐件22可具有一第二卡合片220。於組裝第一支撐件14與第三支撐件20時,可將第一卡合片140卡入第一卡合部200,使得第一支撐件14與第三支撐件20相互抵接。於組裝第二支撐件16與第四支撐件22時,可將第二卡合片220卡入第二卡合部160,使得第二支撐件16與第四支撐件22相互抵接。藉此,當鍵帽12被按壓時,第一支撐件14與第三支撐件20即會相互驅動轉動,且第二支撐件16與第四支撐件22即會相互驅動轉動。於此實施例中,第一卡合部200與第二卡合部160可設計為C字形,使得第一卡合部200與第一卡合片140形成類似齒輪的卡合結構,且第二卡合部160與第二卡合片220亦形成類似齒輪的卡合結構。藉此,第一支撐件14與第三支撐件20可更穩定且更順暢地相互驅動轉動,且第二支撐件16與第四支撐件22可更穩定且更順暢地相互驅動轉動。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支撐件14可具有一第一滑動部142以及二第一樞軸144,第二支撐件16可具有一第二滑動部162以及二第二樞軸164,第三支撐件20可具有一第三滑動部202以及二第三樞軸204,且第四支撐件22可具有一第四滑動部222以及二第四樞軸224。鍵帽12可具有對應第一滑動部142之第一滑槽120、對應第二滑動部162之第二滑槽122、對應第三滑動部202之第三滑槽124以及對應第四滑動部222之第四滑槽126。底板10可具有對應二第一樞軸144之二第一樞接孔100、對應二第二樞軸164之二第二樞接孔102、對應二第三樞軸204之二第三樞接孔104以及對應二第四樞軸224之二第四樞接孔106。
第一滑動部142係可滑動地設置於鍵帽12之第一滑槽120中,且第一樞軸144係可轉動地連接於底板10之第一樞接孔100,使得第一支撐件14可相對鍵帽12與底板10轉動。第二滑動部162係可滑動地設置於鍵帽12之第二滑槽122中,且第二樞軸164係可轉動地連接於底板10之第二樞接孔102,使得第二支撐件16可相對鍵帽12與底板10轉動。第三滑動部202係可滑動地設置於鍵帽12之第三滑槽124中,且第三樞軸204係可轉動地連接於底板10之第三樞接孔104,使得第三支撐件20可相對鍵帽12與底板10轉動。第四滑動部222係可滑動地設置於鍵帽12之第四滑槽126中,且第四樞軸224係可轉動地連接於底板10之第四樞接孔106,使得第四支撐件22可相對鍵帽12與底板10轉動。
於此實施例中,鍵帽12可具有複數個第一卡槽128與複數個第二卡槽130,其中第一卡槽238與第二卡槽130相對。第一連桿18可卡入第一卡槽128,且第二連桿24可卡入第二卡槽130,使得第一連桿18與第二連桿24可轉動地固定於鍵帽12上。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支撐件14可具有一第一限位槽146,第二支撐件16可具有一第二限位槽166,第三支撐件20可具有一第三限位槽206,且第四支撐件22可具有一第四限位槽226。鍵帽12可具有對應第一限位槽146之第一限位塊132、對應第二限位槽166之第二限位塊134、對應第三限位槽206之第三限位塊136以及對應第四限位槽226之第四限位塊138。第一限位塊132相對滑動地插入對應的第一限位槽146,使得當第一支撐件14相對於鍵帽12水平滑動時,第一限位塊132相對滑動於第一限位槽146中。第二限位塊134相對滑動地插入對應的第二限位槽166,使得當第二支撐件16相對於鍵帽12水平滑動時,第二限位塊134相對滑動於第二限位槽166中。第三限位塊136相對滑動地插入對應的第三限位槽206,使得當第三支撐件20相對於鍵帽12水平滑動時,第三限位塊136相對滑動於第二限位槽206中。第四限位塊138相對滑動地插入對應的第四限位槽226,使得當第四支撐件22相對於鍵帽12水平滑動時,第四限位塊138相對滑動於第四限位槽226中。
此外,當第一連桿18卡入第一卡槽128時,第一限位塊132與第二限位塊134位於第一連桿18之相對二側,使得第一連桿18限位於第一限位塊132與第二限位塊134之間,如第5圖所示。同理,當第二連桿24卡入第二卡槽130時,第三限位塊136與第四限位塊138位於第二連桿24之相對二側,使得第二連桿24限位於第三限位塊136與第四限位塊138之間,如第5圖所示。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支撐件14可具有複數個第一限位部148,且複數個第一限位部148錯位排列;第二支撐件16可具有複數個第二限位部168,且複數個第二限位部168錯位排列;第三支撐件20可具有複數個第三限位部208,且複數個第三限位部208錯位排列;第四支撐件22可具有複數個第四限位部228,且複數個第四限位部228錯位排列。第一連桿18之相對二端係分別可滑動地夾置於第一限位部148與第二限位部168之間,且第二連桿24之相對二端係分別可滑動地夾置於第三限位部208與第四限位部228之間。藉此,當鍵帽12被按壓時,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即會相對鍵帽12與第一連桿18轉動且滑動。同理,當鍵帽12被按壓時,第三支撐件20與第四支撐件22即會相對鍵帽12與第二連桿24轉動且滑動。
本發明可藉由調整第一連桿18之長度來調整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間之距離,且藉由調整第二連桿24之長度來調整第三支撐件20與第四支撐件22間之距離,以適用於不同尺寸之按鍵。因此,於開發鍵盤時,可針對不同尺寸之按鍵以具有對應長度的第一連桿18與第二連桿24連接第一支撐件14、第二支撐件16、第三支撐件20與第四支撐件22。藉此,即可有效簡化支撐件之模具種類且減少支撐件之模具數量,進而降低製造成本。此外,第一支撐件14與第四支撐件22可具有相同結構,使得第一支撐件14與第四支撐件22可藉由同一模具製造。同理,第二支撐件16與第三支撐件20可具有相同結構,使得第二支撐件16與第三支撐件20可藉由同一模具製造。藉此,即可進一步降低製造成本。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連桿18與第二連桿24可為伸縮桿,使得第一連桿18與第二連桿24可根據不同尺寸之按鍵來調整長度。
請參閱第8圖至第14圖,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按鍵1'的立體圖,第9圖為第8圖中的按鍵1'的爆炸圖,第10圖為第8圖中的按鍵1'於另一視角的爆炸圖,第11圖為第8圖中的按鍵1'移除鍵帽12後的立體圖,第12圖為第8圖中的按鍵1'移除底板10與電路板26後的立體圖,第13圖為第8圖中的按鍵1'沿Y-Y線的剖面圖,第14圖為第13圖中的鍵帽12被按壓時的剖面圖。需說明的是,第8-14圖中與第1-7圖中所示相同標號的元件,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按鍵1'與上述的按鍵1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按鍵1'之鍵帽12不具有上述之第一卡槽128與第二卡槽130,亦即,按鍵1'之第一連桿18與第二連桿24並非固定於鍵帽12上。此外,於按鍵1'中,第一支撐件14之每一個第一限位部148可具有一第一卡槽150,第二支撐件16之每一個第二限位部168可具有一第二卡槽170,第三支撐件20之每一個第三限位部208具有一第三卡槽210,且第四支撐件22之每一個第四限位部228具有一第四卡槽230。因此,可將第一連桿18之相對二端分別卡入第一卡槽150與第二卡槽170,使得第一連桿18之相對二端分別可轉動地夾置於第一限位部148與第二限位部168之間;可將第二連桿24之相對二端分別卡入第三卡槽210與第四卡槽230,使得第二連桿24之相對二端分別可轉動地夾置於第三限位部208與第四限位部228之間。藉此,當鍵帽12被按壓時,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即會藉由第一連桿18的連動相對鍵帽12轉動且滑動。同理,當鍵帽12被按壓時,第三支撐件20與第四支撐件22即會藉由第二連桿24的連動相對鍵帽12轉動且滑動。
此外,當第一連桿18固定於第一支撐件14與第二支撐件16上時,第一滑動部142與第二滑動部162位於第一連桿18之相對二側,使得第一連桿18限位於第一滑動部142與第二滑動部162之間,如第10圖與第12圖所示。同理,當第二連桿24固定於第三支撐件20與第四支撐件22時,第三滑動部202與第四滑動部222位於第二連桿24之相對二側,使得第二連桿24限位於第三滑動部202與第四滑動部222之間,如第10圖與第12圖所示。
綜上所述,本發明可藉由調整連桿長度來調整二支撐件間之距離,以適用於不同尺寸之按鍵。因此,於開發鍵盤時,可針對不同尺寸之按鍵以具有對應長度的連桿連接二支撐件。藉此,即可有效簡化支撐件之模具種類且減少支撐件之模具數量,進而降低製造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1':按鍵 10:底板 12:鍵帽 14:第一支撐件 16:第二支撐件 18:第一連桿 20:第三支撐件 22:第四支撐件 24:第二連桿 26:電路板 100:第一樞接孔 102:第二樞接孔 104:第三樞接孔 106:第四樞接孔 120:第一滑槽 122:第二滑槽 124:第三滑槽 126:第四滑槽 128、150:第一卡槽 130、170:第二卡槽 132:第一限位塊 134:第二限位塊 136:第三限位塊 138:第四限位塊 140:第一卡合片 142:第一滑動部 144:第一樞軸 146:第一限位槽 148:第一限位部 160:第二卡合部 162:第二滑動部 164:第二樞軸 166:第二限位槽 168:第二限位部 200:第一卡合部 202:第三滑動部 204:第三樞軸 206:第三限位槽 208:第三限位部 210:第三卡槽 220:第二卡合片 222:第四滑動部 224:第四樞軸 226:第四限位槽 228:第四限位部 230:第四卡槽 X-X、Y-Y:剖面線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按鍵的立體圖。 第2圖為第1圖中的按鍵的爆炸圖。 第3圖為第1圖中的按鍵於另一視角的爆炸圖。 第4圖為第1圖中的按鍵移除鍵帽後的立體圖。 第5圖為第1圖中的按鍵移除底板與電路板後的立體圖。 第6圖為第1圖中的按鍵沿X-X線的剖面圖。 第7圖為第6圖中的鍵帽被按壓時的剖面圖。 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按鍵的立體圖。 第9圖為第8圖中的按鍵的爆炸圖。 第10圖為第8圖中的按鍵於另一視角的爆炸圖。 第11圖為第8圖中的按鍵移除鍵帽後的立體圖。 第12圖為第8圖中的按鍵移除底板與電路板後的立體圖。 第13圖為第8圖中的按鍵沿Y-Y線的剖面圖。 第14圖為第13圖中的鍵帽被按壓時的剖面圖。
1:按鍵
10:底板
14:第一支撐件
16:第二支撐件
18:第一連桿
20:第三支撐件
22:第四支撐件
24:第二連桿
26:電路板
100:第一樞接孔
102:第二樞接孔
104:第三樞接孔
106:第四樞接孔
140:第一卡合片
142:第一滑動部
144:第一樞軸
146:第一限位槽
148:第一限位部
160:第二卡合部
162:第二滑動部
164:第二樞軸
166:第二限位槽
168:第二限位部
200:第一卡合部
202:第三滑動部
204:第三樞軸
206:第三限位槽
208:第三限位部
220:第二卡合片
222:第四滑動部
224:第四樞軸
226:第四限位槽
228:第四限位部

Claims (6)

  1. 一種按鍵,包含: 一底板; 一鍵帽,相對該底板設置; 一第一支撐件,設置於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 一第二支撐件,設置於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 一第一連桿,該第一連桿之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該第一支撐件與該第二支撐件; 一第三支撐件,設置於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且與該第一支撐件相對,該第一支撐件與該第三支撐件相互抵接,使得該第一支撐件與該第三支撐件可同步轉動; 一第四支撐件,設置於該鍵帽與該底板之間且與該第二支撐件相對,該第二支撐件與該第四支撐件相互抵接,使得該第二支撐件與該第四支撐件可同步轉動;以及 一第二連桿,該第二連桿之相對二端分別連接於該第三支撐件與該第四支撐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其中該第一支撐件具有一第一卡合片,該第三支撐件具有一第一卡合部,該第一卡合片卡入該第一卡合部,使得該第一支撐件與該第三支撐件相互抵接;該第二支撐件具有一第二卡合部,該第四支撐件具有一第二卡合片,該第二卡合片卡入該第二卡合部,使得該第二支撐件與該第四支撐件相互抵接。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其中該鍵帽具有複數個第一卡槽與複數個第二卡槽,該複數個第一卡槽與該複數個第二卡槽相對,該第一連桿卡入該複數個第一卡槽,該第二連桿卡入該複數個第二卡槽。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其中該第一支撐件具有複數個第一限位部,該複數個第一限位部錯位排列,該第二支撐件具有複數個第二限位部,該複數個第二限位部錯位排列,該第一連桿之相對二端分別夾置於該複數個第一限位部與該複數個第二限位部之間;該第三支撐件具有複數個第三限位部,該複數個第三限位部錯位排列,該第四支撐件具有複數個第四限位部,該複數個第四限位部錯位排列,該第二連桿之相對二端分別夾置於該複數個第三限位部與該複數個第四限位部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按鍵,其中該第一連桿之相對二端分別可滑動地夾置於該複數個第一限位部與該複數個第二限位部之間;該第二連桿之相對二端分別可滑動地夾置於該複數個第三限位部與該複數個第四限位部之間。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按鍵,其中每一該第一限位部具有一第一卡槽,每一該第二限位部具有一第二卡槽,該第一連桿之相對二端分別卡入該第一卡槽與該第二卡槽;每一該第三限位部具有一第三卡槽,每一該第四限位部具有一第四卡槽,該第二連桿之相對二端分別卡入該第三卡槽與該第四卡槽。
TW108124211A 2019-07-10 2019-07-10 按鍵 TWI7110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4211A TWI711064B (zh) 2019-07-10 2019-07-10 按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4211A TWI711064B (zh) 2019-07-10 2019-07-10 按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1064B true TWI711064B (zh) 2020-11-21
TW202103197A TW202103197A (zh) 2021-01-16

Family

ID=74202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4211A TWI711064B (zh) 2019-07-10 2019-07-10 按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10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21500B2 (en) 2021-04-07 2023-08-08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assembly and support mechanism thereof
US11735379B2 (en) 2021-04-07 2023-08-22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assembly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4653A (zh) * 2011-09-26 2012-02-2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CN103065841A (zh) * 2012-12-28 2013-04-2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其平衡杆
CN103390514A (zh) * 2013-06-26 2013-11-1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03531390A (zh) * 2013-09-16 2014-01-2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低行程按键及包含该低行程按键的键盘
TW201805981A (zh) * 2016-08-12 2018-02-16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按鍵裝置及其多腳支撐平衡桿結構
WO2019052377A1 (zh) * 2017-09-15 2019-03-21 陈�峰 一种采用薄型剪刀支撑的键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4653A (zh) * 2011-09-26 2012-02-2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CN103065841A (zh) * 2012-12-28 2013-04-2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其平衡杆
CN103390514A (zh) * 2013-06-26 2013-11-1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03531390A (zh) * 2013-09-16 2014-01-2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低行程按键及包含该低行程按键的键盘
TW201805981A (zh) * 2016-08-12 2018-02-16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按鍵裝置及其多腳支撐平衡桿結構
WO2019052377A1 (zh) * 2017-09-15 2019-03-21 陈�峰 一种采用薄型剪刀支撑的键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3197A (zh) 2021-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78085B2 (en) Inpu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711064B (zh) 按鍵
TW201804493A (zh) 按鍵、鍵盤及其按鍵製造方法
TWI587337B (zh) 按鍵及其鍵盤
US6781077B2 (en) Keyswitch and actuator structure
US20130334018A1 (en) Keyboard with Storable Keys
TW202009959A (zh) 鍵盤
US10340100B1 (en) Keyboard device
TWI692789B (zh) 按鍵
US11670465B2 (en) Key structure
CN110504122B (zh) 按键
US9633800B1 (en) Key structure
CN111354592B (zh) 键盘
US20030136650A1 (en) Two-stage touch switch
TWI378485B (en) Keyboard with adjustable key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112289613B (zh) 按键
CN105788900A (zh) 按键及其键盘
TW202131362A (zh) 按鍵
JP3431404B2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
US20110226597A1 (en) Ultra-Thin Dynamically Self-Stabilizing Elastic Keyswitch
US20080041706A1 (en) Operating button device
CN107632723B (zh) 可调整按压手感的鼠标
TWI832473B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I665699B (zh) 按鍵結構及其升降機構
TWI649774B (zh) 按鍵製造方法及其按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