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0706B - 離心式散熱風扇 - Google Patents

離心式散熱風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0706B
TWI710706B TW108118049A TW108118049A TWI710706B TW I710706 B TWI710706 B TW I710706B TW 108118049 A TW108118049 A TW 108118049A TW 108118049 A TW108118049 A TW 108118049A TW I710706 B TWI710706 B TW I7107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ooling fan
impeller
radial dimensio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8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3628A (zh
Inventor
陳宗廷
廖文能
謝錚玟
林光華
陳偉今
王俊傑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80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0706B/zh
Priority to CN201911235150.XA priority patent/CN111980966B/zh
Priority to US16/858,756 priority patent/US20200370563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0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070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43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362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13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uction po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02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18Rotors
    • F04D29/181Axial flow r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Discharge tong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04D29/4246Fan casings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7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by influencing the flow pattern, e.g. suppression of turbule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種離心式散熱風扇,包括殼體以及葉輪。殼體具有至少一入風口與至少一出風口。葉輪配置於殼體內且沿一軸旋轉。入風口位於該軸的軸向而對應葉輪。出風口位於相對於該軸的徑向。入風口沿葉輪的旋轉方向區分為壓縮段與釋放段,其中壓縮段相對於該軸具有均等的第一徑向尺寸。釋放段相對於該軸具有擴張的第二徑向尺寸,且第二徑向尺寸大於第一徑向尺寸。

Description

離心式散熱風扇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風扇,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離心式散熱風扇。
由於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的設計趨勢逐漸朝向輕薄化,因此在內部空間極為有限的情形下,其內安裝的散熱風扇也隨著被要求需以薄型化作為目標,進而造成在空間受限的情況下,散熱風扇的氣流並無法順利地進出散熱風扇,而影響其散熱效率。
以離心式散熱風扇為例,其流道需以類蝸型的漸擴設計方能讓工作流體進出風扇時產生足夠的壓力差變化,以藉由所述壓力差變化使工作流體從軸向進入風扇,而從徑向被排出風扇。然而此舉卻容易在流道漸擴處因工作流體產生高速的轉向(由軸向轉為徑向),而產生噪音。
因此,如何改變現有離心式散熱風扇的相關結構,以利於降低所述噪音問題,實為相關技術人員所需思考的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離心式散熱風扇,其藉由在入風口形成的不同尺寸的壓縮段與釋放段,而據以改善工作流體的路徑,以降低所產生的噪音。
本發明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包括殼體以及葉輪。殼體具有至少一入風口與至少一出風口。葉輪配置於殼體內且沿一軸旋轉。入風口位於該軸的軸向而對應葉輪。出風口位於相對於該軸的徑向。入風口沿葉輪的旋轉方向區分為壓縮段與釋放段,其中壓縮段相對於該軸具有均等的第一徑向尺寸。釋放段相對於該軸具有擴張的第二徑向尺寸,且第二徑向尺寸大於第一徑向尺寸。
基於上述,離心式散熱風扇藉由在入風口形成的不同尺寸的壓縮段與釋放段,其中壓縮段是相對於葉輪的旋轉軸而具有均等的第一徑向尺寸,釋放段是相對於葉輪的旋轉軸而具有擴張的第二徑向尺寸,且第二徑向尺寸大於第一徑向尺寸,進而讓工作流體從釋放段進入殼體時,不需經過葉輪的葉片區而直接被殼體內的氣流直接推向出風口,因此能有效降低工作流體的路徑轉折程度,而據以降低產生的噪音。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200:離心式散熱風扇
110、210:殼體
111、112、211、212:部件
112a、212a:舌部
113a:凹陷
113b:凸部
120:葉輪
121:輪轂
122:葉片
213a:平滑部
213b:徑向凹陷
A1、A2、A3、A4:區域
C1、C2:軸
E1、E3、E4、E7、E4a、E4b、E4c:入風口
E11、E41:壓縮段
E12、E13、E44、E45:釋放段
E2:出風口
E42:第一次段
E43:第二次段
E5:第一出風口
E6:第二出風口
L1:第一徑向尺寸
L2:第二徑向尺寸
L3:第三徑向尺寸
P1、P3、P5:平面
P2、P4、P6:徑向平面
ST1、ST2、ST3、ST4:起點
EN1、EN2、EN3、EN4:終點
θ1、θ2、θ3、θ4、θ5、θ6、θ7:圓心角
圖1A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立體圖。
圖1B是圖1A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爆炸圖。
圖1C是圖1A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俯視圖。
圖2是離心式散熱風扇在殼體內的流場示意圖。
圖3與圖4分別是本發明不同實施例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俯視圖。
圖5A是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立體圖。
圖5B是圖5A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爆炸圖。
圖5C是圖5A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俯視圖。
圖6A與圖6B是離心式散熱風扇的聲音品質量測對照圖。
圖7與圖8分別是本發明不同實施例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俯視圖。
圖9是離心式散熱風扇在殼體內的流場示意圖。
圖10至圖12分別是本發明不同實施例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俯視圖。
圖1A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立體圖。圖1B是圖1A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爆炸圖。圖1C是圖1A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俯視圖。請同時參考圖1A至圖1C,在本實施例中,離心式散熱風扇100包括殼體110與設置其內的葉輪120,其中殼體110由部件111與部件112所構成,部件111具有入風口 E1,部件112具有入風口E3,並在部件111與部件112結合後形成出風口E2。葉輪120在殼體110內沿軸C1旋轉,其包括輪轂121與設置在輪轂121周緣的葉片122,其中入風口E1、E3位在軸C1的軸向上而對應葉輪120,出風口E2位於相對於軸C1的徑向上。當葉輪120旋轉時,工作流體(例如空氣)從入風口E1、E3進入殼體110,並從出風口E2被排出殼體110。
請再參考圖1C,以本實施例的入風口E1為例,其沿著葉輪120的旋轉方向(在圖1C中是逆時針方向)區分為壓縮段E11與釋放段E12,其中壓縮段E11相對於軸C1具有均等的第一徑向尺寸L1,釋放段E12相對於軸C1具有擴張的第二徑向尺寸L2,且第二徑向尺寸L2大於第一徑向尺寸L1。在此,第二徑向尺寸L2是從第一徑向尺寸L1漸擴至最大值後,再漸縮至第一徑向尺寸L1。所述徑向尺寸是入風口E1以軸C1為基準所形成的半徑。當然,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也可改以入風口E1相對於軸C1所具有直徑作為依據。
進一步地說,葉片122具有相對於軸C1的第三徑向尺寸L3,而對於入風口E1而言,經由入風口E1進入殼體110的工作流體,其經由壓縮段E11進入者會隨著葉輪120旋轉而被壓縮。壓縮段E11是以對應殼體110的舌部112a處為起點ST1,且代表以起點ST1開始直至壓縮段E11的終點EN1,在此範圍內進入殼體110的工作流體皆會受到葉輪120的壓縮。在本實施例中,壓縮段E11相對於軸C1所具有的圓心角θ1為175度至215度(從 起點ST1至終點EN1),且在本實施例中,在壓縮段E11處,葉片122所具有的第三徑向尺寸L3大於壓縮段E11的第一徑向尺寸L1(L3>L1),此舉避免工作流體在壓縮段E11進入殼體110的同時存在從相同處洩漏的情形。
接著,隨著工作流體在殼體110內持續地受葉輪120旋轉而被壓縮,直到當本實施例的葉輪120的葉片122行經釋放段E12時,由於釋放段E12具有可變且擴張的第二徑向尺寸L2,因此逐漸降低第三徑向尺寸L3與第二徑向尺寸L2的差異,直至釋放段E12的局部會暴露出葉片122的末端,也就是圖1C所示區域A1,以使經由區域A1流入殼體110的工作流體不會接觸葉輪120的葉片122,而改以被殼體110內已壓縮的工作流體驅動,進而從出風口E2排出殼體110。在本實施例中,釋放段E12的起點ST2即是壓縮段E11的終點EN1,而釋放段E12的起點ST2至釋放段E12的終點EN2相對於軸C1具有的圓心角θ2為40度至130度。
換句話說,若以出風口E2所在平面P1為基準,釋放段E12的起點ST2是以相對於軸C1的徑向平面P2為基準,並進行沿軸C1旋轉圓心角θ3的位置,此處圓心角θ3為20度,其中所述徑向平面P2平行於出風口E2所在平面P1,且所述旋轉20度的方向是逆向於葉輪120的旋轉方向(圖1C中為順時針方向)。在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也可以圓心角θ3(20度)而順向於葉輪120的旋轉方向來取得釋放段E12的起點ST2,亦即起點ST2所在位置是以相對於軸C1的徑向平面P2為基準,並進行+/-20度 的旋轉範圍。同時,本實施例的入風口E1,其第二徑向尺寸L2是第一徑向尺寸L1的1.2倍至1.5倍,而第一徑向尺寸L1的設計是以葉片122的第三徑向尺寸L3的70%至85%為依據。
此外,請再參考圖2,本實施例在入風口E3處也存在與前述類似的擴張結構(釋放段E12)。換句話說,凡在入風口E1或E3處設置具有擴張的第二徑向尺寸L2的釋放段E12,皆可適用於本實施例。
基於上述構件配置與構件的尺寸對應關係,離心式散熱風扇100將能在釋放段E12處達到降低工作流體的路徑轉折程度的效果。也就是說,相較於現有技術的離心式散熱風扇是從軸向入風後需受葉片驅動並轉折成從徑向排風的傳送路徑,本實施例在釋放段E12處減少或避免工作流體與葉片122的接觸,而改以提高或完全讓從釋放段E12進入殼體110的工作流體是被在壓縮段E11處已壓縮的工作流體驅動而排出殼體110,更能有效地降低工作流體因行經葉片122並與其接觸而產生的噪音。
圖2是離心式散熱風扇在殼體內的流場示意圖。請參考圖2並對照圖1C,圖2所繪示的流場中,由淺至深的繪示方式即代表工作流體在殼體110內的流速,其中越深的灰階即代表流速越快。換句話說,本實施例在圖1A至圖1C所示的構件配置與尺寸對應關係,也就是入風口E1在其壓縮段E11與釋放段E12的設置以及其與葉片122的對應關係,即是根據圖2所示工作流體在殼體110內流場的流速而定。簡而言之,本實施例對於釋放段E12 的設置,即是對應工作流體在殼體110內的流速具有最大值處。反過來說,也就是讓釋放段E12所具有第二徑向尺寸L2的最大值發生處是工作流體之流速的最大值發生處,並依據流場的流速變化趨勢,而順利地定義出釋放段E12的範圍(起點ST2、終點EN2與圓心角θ2)。相當於讓前述區域A1是對應至圖2所示灰階最深者。
依據上述的流場流速變化所定義的釋放段,即能從中形成不同的變化輪廓。圖3與圖4分別是本發明不同實施例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俯視圖。請先參考圖3,在本實施例中,入風口E1的壓縮段E11一如前述實施例,而不同處在於釋放段E13,本實施例的釋放段E13呈鋸齒狀而具有凹陷113a與凸部113b,由圖3能清楚得知,葉片122在行經釋放段E13時,其仍會被凸部113b遮蔽,但卻能從凹陷113a1被暴露出,其中凸部113b可視為前述實施例中,葉片122在釋放段E12處仍被入風口E1遮蔽的部分,而凹陷113a則可視為前述實施例中,葉片122在釋放段E12處能從入風口E1處被暴露出的部分,也就是相當於區域A1的部分。
接著請參考圖4,有別於前述實施例的入風口E1是呈漸擴後再漸縮的尺寸外形,本實施例的入風口在其釋放段E14是呈現徑向尺寸均等的狀態,也就是每一個行經釋放段E14的葉片122,皆呈現從入風口E1暴露出的狀態。
圖5A是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立體圖。圖5B是圖5A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爆炸圖。圖5C是圖5A 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俯視圖。請同時參考圖5A至圖5C,有別於前述是以單一出風口為例,本實施例的離心式散熱風扇200的殼體210由部件211、212構成,且結合後具有第一出風口E5以及第二出風口E6,其中在葉輪120旋轉時,工作流體從入風口E4、E7流入殼體210,並從出風口E5、E6流出殼體210,而入風口E4、E7的對應關係一如前述的入風口E1、E3的對應關係,因此後續僅以入風口E4為例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存在第一出風口E5以及第二出風口E6,因此需對應地調整入風口E4的壓縮段E41與釋放段予以調整。進一步地說,本實施例的釋放段區分為第一次段E42與第二次段E43,第一次段E42對應第一出風口E5,第二次段E43對應第二出風口E6,沿葉輪120的旋轉方向上(在圖5C中,採逆時針方向旋轉),第一次段E42連接在壓縮段E41與第二次段E43之間。
詳細而言,壓縮段E41是以殼體210的舌部212a對應處作為起點ST3,也就是流入殼體210的工作流體將以舌部212a作為其開始被葉輪120壓縮的起點(壓縮段E412的起點ST3)。壓縮段E41的終點EN3即是釋放段(以第一次段E42為基準)的起點ST4,其中壓縮段E41相對於軸C2的圓心角θ4為85度至125度。接著,釋放段的起點ST4即是壓縮段E41的終點EN3,而釋放段的終點EN4則是以起點ST4算起經過旋轉圓心角θ5處,在此,圓心角θ5為40度至220度。
另一方面,類似前述實施例,本實施例也可以第一出風口E5作為定義釋放段之起點ST4的基準。舉例來說,以軸C2所產生的徑向平面P4為基準,使其逆向於葉輪120旋轉方向進行旋轉圓心角θ6處,即是釋放段的起點ST4。在此,圓心角θ6為20度,且徑向平面P4平行於第一出風口E5所在的平面P3。此外,對於第二出風口E6而言,也能以相同方式(即第二出風口E6所在的平面P5以及徑向平面P6)取得釋放段的起點ST4,惟尚需考慮的是,由於第一出風口E5與第二出風口E6之間存在角度變化,如圖5C所示,兩者之間存在90度的圓心角差異,因此在以徑向平面P6為基準,而逆向於葉輪120旋轉方向進行旋轉圓心角θ7時,尚須加上所述90度的圓心角差異,也就是當圓心角θ7為20度時,其需以徑向平面P6逆向於葉輪120旋轉方向旋轉110度(20度加90度)來取得釋放段的起點ST4。
在本實施例中,關於壓縮段E41的第一徑向尺寸一如前述壓縮段E11的第一徑向尺寸L1,釋放段(第一次段E42與第二次段E43)的第二徑向尺寸也一如前述釋放段E12的第二徑向尺寸L2,而葉片122也具備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的第三徑向尺寸L3,故對於相關徑向尺寸等對應關係便不再贅述。另需說明的是,與前述實施例同樣地,離心式散熱風扇200也是以殼體210內的流場流速作為釋放段的分段依據,其中釋放段的第二徑向尺寸是從壓縮段E41的第一徑向尺寸漸擴至第一次段E42,再從第二次段E43漸縮至壓縮段E41的第一徑向尺寸,且工作流體在第一次段 E42與第二次段E43分別具有流速最大值,進而形成圖5C所示的區域A2,也就是讓釋放段會暴露出葉片122的範圍。
圖6A與圖6B是離心式散熱風扇的聲音品質量測對照圖。請同時參考圖6A與圖6B,在此是以圖5A至圖5C所示雙出口的離心式散熱風扇200為例,圖6A是以尚未存在擴張的釋放段為例,以量測其聲音頻譜圖,而圖6B則是以設置有圖5A至圖5C所示的擴張的釋放段為例,量測其所產生的聲音頻譜圖。對於葉輪120的葉片122而言,在此是以葉片122數量是59片,且轉速為3100rpm為例,離心式散熱風扇200因轉速而產生的頻率為51.67rps,接著,進一步將59*51.67=3048.63(Hz),也就是將量測到的聲音頻譜圖(圖6A、圖6B)中尋找對應3048.63(Hz)的聲壓,以代表該處聲壓是由離心式散熱風扇200所產生者。
承上,由此可知,在圖6A所示對應頻率3048.63(Hz)處存在聲壓為22.18dB(A),而在圖6B所示對應頻率3048.63(Hz)處存在聲壓為19.12dB(A)。換句話說,在總聲壓差異不大(圖6A所示AES1=45.8dB(A),AES2=44.1dB(A),圖6B所示AES1=45.9dB(A),AES2=44.2dB(A),其中AES1與AES2分別代表左、右耳或左右聲道所量測到的聲壓)的情形下,圖5A至圖5C所示具有擴張的釋放段將能有效地減少噪音(從22.18dB(A)降低至19.12dB(A))。
圖7與圖8分別是本發明不同實施例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俯視圖。請先參考圖7,本實施例的釋放段E44存在多個平滑 部213a與多個徑向凹陷213b,且兩者是環繞軸C2呈交錯排列,其中當葉片122行經釋放段E44時,平滑部213a會遮蔽葉片122,而徑向凹陷213b會暴露出葉片122,其類似於圖3所示實施例。
再者,請參考圖8,本實施例的釋放段E45則是呈現尺寸均等的狀態,也就是行經釋放段E45的葉片122皆會被釋放段E45所暴露,其類似於圖4所示實施例。
圖9是離心式散熱風扇在殼體內的流場示意圖。請參考圖9並對照圖5C,類似於前述圖2所示,圖9所示即是代表圖5A至圖5C的雙出風口的離心式散熱風扇200對於擴張的釋放段的設置依據。也就是說,從圖9可清楚得知流場的流速最高處的位置,因而設計者便能據以在入風口E4的對應處設置釋放段,以讓工作流體在殼體210內的流速在第一次段E42與第二次段E43分別具有最大值,而讓從該處流入殼體210的工作流體能不接觸葉片122而有效解決噪音問題。
圖10至圖12分別是本發明不同實施例的離心式散熱風扇的俯視圖。請先參考圖10,在本實施例中,有別於圖5C所示是連續的區域A2,本實施例相當於將入風口E4所述區域A2區分為兩個分開的區域A3、A4,也就是說,對於入風口E4a而言,屬於擴張徑向口徑的區域A3是對應第一出風口E5,而另一具有擴張徑向口徑的區域A4則是對應第二出風口E6,也就是讓區域A3、A4之間的部分(不具擴張徑向口徑處)仍能作為從外部環境補充工作流體之用。
依據圖10所示邏輯,即能清楚圖11與圖12所示實施例,其中圖11的入風口E4b,主要以區域A3作為對應第一出風口之用E5,而圖12的入風口E4c,則主要以區域A4作為對應第二出風口E6之用,其仍能藉由具備擴張徑向口徑而對其所對應的出風口提供與前述實施例相同效果。另需說明的是,圖10至圖12所示入風口的徑向口徑變化及其範圍(對應的圓心角)仍一如前述實施例所述,因此便不再贅述。還需說明的是,雖然圖10至圖12所示是以雙出風口的風扇為例,但其仍能應用於單出風口的風扇。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離心式散熱風扇藉由在入風口形成的不同尺寸的壓縮段與釋放段,其中壓縮段是相對於葉輪的旋轉軸而具有均等的第一徑向尺寸,釋放段是相對於葉輪的旋轉軸而具有擴張的第二徑向尺寸,且第二徑向尺寸大於第一徑向尺寸,進而讓工作流體從釋放段進入殼體時,不需經過葉輪的葉片區而直接被殼體內的氣流直接推向出風口,因此能有效降低工作流體的路徑轉折程度,而據以降低工作流體與葉輪接觸所產生的噪音。
進一步地說,無論是單出風口結構或是雙出風口結構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其對於釋放段的設置相同,均需以工作流體在殼體內所形成流場的流速為依據,使流場的流速發生處對應至入風口的擴張徑向尺寸的最大值發生處,以確保從該處流入的工作流體能被已壓縮的工作流體所推動。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 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離心式散熱風扇
110:殼體
120:葉輪
E1:入風口
E2:出風口
C1:軸

Claims (17)

  1. 一種離心式散熱風扇,包括:一殼體,具有至少一入風口與至少一出風口;以及一葉輪,配置於該殼體內且沿一軸旋轉,該入風口位於該軸的軸向而對應該葉輪,該出風口位於相對於該軸的徑向,該入風口沿該葉輪的旋轉方向區分為一壓縮段與一釋放段,其中該壓縮段相對於該軸具有均等的一第一徑向尺寸,該釋放段相對於該軸具有擴張的一第二徑向尺寸,該釋放段呈鋸齒狀,且該第二徑向尺寸大於該第一徑向尺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其中該葉輪旋轉而造成一工作流體經由該入風口流進該殼體,並經由該出風口流出該殼體,且該工作流體在該殼體內的流速在該釋放段具有最大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其中該葉輪旋轉而造成一工作流體經由該入風口流進該殼體,並經由該出風口流出該殼體,該第二徑向尺寸是從該第一徑向尺寸漸擴至最大值後,再漸縮至該第一徑向尺寸,且該第二徑向尺寸的最大值發生處是該工作流體之流速的最大值發生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其中該第二徑向尺寸呈均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其中該第二徑向尺寸是該第一徑向尺寸的1.2倍至1.5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其中該葉輪的葉片相對於該軸具有一第三徑向尺寸,且該第一徑向尺寸是該第三徑向尺寸的70%至85%。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其中該葉輪旋轉而造成一工作流體經由該入風口流進該殼體,並經由該出風口流出該殼體,當該葉輪的葉片行經該釋放段時,該釋放段的至少局部暴露出該葉片的末端,以使該工作流體從所述至少局部流入該殼體的部分並未接觸該葉輪的葉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其中該殼體具有一舌部,在該葉輪的旋轉方向上,該舌部對應至該壓縮段的起點,且從該壓縮段的起點至該壓縮段的終點相對於該軸具有的圓心角為175度至215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其中該殼體具有一舌部,在該葉輪的旋轉方向上,該舌部對應至該壓縮段的起點,該釋放段的起點是該壓縮段的終點,且該釋放段的起點至該釋放段的終點相對於該軸具有的圓心角為40度至130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其中該釋放段的起點是以相對於該軸的一徑向,並進行沿該軸旋轉+/-20度的位置,該徑向平行於該出風口所在平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其中該殼體具有一第一出風口與一第二出風口,該釋放段區分為一第一次段與一第二次段,該第一次段對應該第一出風口,該第二次段 對應該第二出風口,沿該葉輪的旋轉方向上,該第一次段連接在該壓縮段與該第二次段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離心式散熱風扇,且該工作流體在該殼體內的流速在該第一次段與該第二次段分別具有最大值。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其中該葉輪旋轉而造成一工作流體經由該入風口流進該殼體,並經由該出風口流出該殼體,該第二徑向尺寸是從該第一徑向尺寸漸擴至該第一次段,再從該第二次段漸縮至該第一徑向尺寸,且該工作流體在該第一次段與該第二次段分別具有流速最大值。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其中該釋放段具有多個徑向凹陷,該葉輪的葉片在行經各該徑向凹陷時被暴露出。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其中該殼體具有一舌部,在該葉輪的旋轉方向上,該舌部對應至該壓縮段的起點,且從該壓縮段的起點至該壓縮段的終點相對於該軸具有的圓心角為85度至125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其中該殼體具有一舌部,在該葉輪的旋轉方向上,該舌部對應至該壓縮段的起點,該釋放段的起點是該壓縮段的終點,且該釋放段的起點至該釋放段的終點相對於該軸具有的圓心角為40度至220度。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離心式散熱風扇,其中該釋放段的起點是以相對於該軸的一徑向,並進行沿該軸旋轉+/-20度的位置,該徑向平行於該出風口所在平面。
TW108118049A 2019-05-24 2019-05-24 離心式散熱風扇 TWI7107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8049A TWI710706B (zh) 2019-05-24 2019-05-24 離心式散熱風扇
CN201911235150.XA CN111980966B (zh) 2019-05-24 2019-12-05 离心式散热风扇
US16/858,756 US20200370563A1 (en) 2019-05-24 2020-04-27 Centrifugal heat dissipation fa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8049A TWI710706B (zh) 2019-05-24 2019-05-24 離心式散熱風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0706B true TWI710706B (zh) 2020-11-21
TW202043628A TW202043628A (zh) 2020-12-01

Family

ID=73441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8049A TWI710706B (zh) 2019-05-24 2019-05-24 離心式散熱風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70563A1 (zh)
CN (1) CN111980966B (zh)
TW (1) TWI7107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36286B2 (en) * 2020-07-30 2022-12-2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airflow in a centrifugal blower
TWI825681B (zh) * 2022-04-19 2023-12-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離心式散熱風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19407A (zh) * 2011-11-09 2013-05-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離心式風扇
TWM516104U (zh) * 2015-09-22 2016-01-21 Power Electric Co Ltd A 風扇及其扇框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53360B1 (en) * 2002-10-02 2019-05-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TWI330223B (en) * 2005-01-27 2010-09-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Blower
CN103104555B (zh) * 2011-11-09 2015-10-28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风扇
CN107387457B (zh) * 2017-07-25 2023-12-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式蜗壳组件和风道组件
CN108087334A (zh) * 2018-02-01 2018-05-29 温岭市欧创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及其风叶
CN108591098B (zh) * 2018-06-01 2024-02-20 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低噪防爆风机
CN108869405B (zh) * 2018-06-05 2020-08-14 广东海信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双进风离心风机和吸油烟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19407A (zh) * 2011-11-09 2013-05-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離心式風扇
TWM516104U (zh) * 2015-09-22 2016-01-21 Power Electric Co Ltd A 風扇及其扇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3628A (zh) 2020-12-01
CN111980966A (zh) 2020-11-24
CN111980966B (zh) 2022-10-21
US20200370563A1 (en)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0706B (zh) 離心式散熱風扇
JP5753199B2 (ja) 非周期的な遠心圧縮機ディフューザ
TWI458892B (zh) 離心式風扇
US20150016061A1 (en) Centrifugal fan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centrifugal fan module
JP5524010B2 (ja) 可変容量タービン
KR20060103175A (ko) 헤어드라이어
TWM545286U (zh) 葉片模組及應用其之風扇
US11353041B2 (en) Blade and fan structure
US20090000774A1 (en) Integrated heat exchanger and diffuser
RU2617636C1 (ru) Рабочее колесо радиального вентилятора
TWI751392B (zh) 散熱風扇
WO2017072843A1 (ja) 回転機械
JP2006329097A (ja) 多翼羽根車構造
JP5805413B2 (ja) 遠心式ファン
US11078915B2 (en) Contra-rotating fan structure
CN112460065B (zh) 叶轮及其风扇
US20050238487A1 (en) Turbulent flow blower
EP4269808A1 (en) Centrifugal heat dissipation fan
TWI832499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離心式散熱風扇
CN218514740U (zh) 风扇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775035B (zh) 散熱風扇
TWM540198U (zh) 離心式風扇
TWI745927B (zh) 離心式散熱風扇
JP6234343B2 (ja) 回転機械
JPWO2019082391A1 (ja) 遠心送風機及び送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