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7369B - 電感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感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7369B
TWI707369B TW109106957A TW109106957A TWI707369B TW I707369 B TWI707369 B TW I707369B TW 109106957 A TW109106957 A TW 109106957A TW 109106957 A TW109106957 A TW 109106957A TW I707369 B TWI707369 B TW I7073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ce
wiring
coupled
wir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6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6612A (zh
Inventor
顏孝璁
陳家源
Original Assignee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6/829,11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00312524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036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6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7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736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01F27/2828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9/00Fixed transformers or mutual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9/04Transformers or mutual inductances suitable for handling frequencies considerably beyond the audio r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2017/007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a special conductive pattern, e.g. flat spi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01F2027/2809Printed windings on stacked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種電感裝置,其包含第一走線、第二走線、第三走線、第四走線及雙環電感。第一走線配置於第一區域,並位於第一層。第二走線配置於第一區域,並耦接於第一走線,且位於第二層。第三走線配置於第二區域,並位於第一層。第四走線配置於第二區域,並耦接於第三走線,且位於第二層。雙環電感配置於第一層,並位於第一走線與第三走線的外圈,且耦接於第一走線與第三走線。

Description

電感裝置
本案係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電感裝置。
現有的各種型態之電感器皆有其優勢與劣勢,諸如螺旋狀電感器(spiral inductor),其品質因素(Q value)較高且具有較大之互感值(mutual inductance)。對螺旋狀變壓器而言,難以避免與其他裝置間的耦合效應。對八字型電感器/變壓器來說,其具有二組線圈,二組線圈之間的耦合發生的狀況較低,然而,八字型電感器/變壓器於裝置中佔用之面積較大。對並置電感器/變壓器(twin inductor/transformer)來說,難以將其設計成對稱結構,且並置電感器的應用頻段較窄。因此,上述電感器之應用範圍皆有所限制。
本案內容之一技術態樣係關於一種電感裝置,其包含第一走線、第二走線、第三走線、第四走線及雙環電感。第一走線配置於第一區域,並位於第一層。第二走線配置於第一區域,並耦接於第一走線,且位於第二層。第三走線配置於第二區域,並位於第一層。第四走線配置於第二區域,並耦接於第三走線,且位於第二層。雙環電感配置於第一層,並位於第一走線與第三走線的外圈,且耦接於第一走線與第三走線。
因此,根據本案之技術內容,本案實施例所示之電感裝置於結構上十分對稱,且僅需兩層結構,而不需第三層結構來進行電路間的連結,因此,可降低電路設計之複雜度以及電感裝置的面積。再者,相較於現有的電感器,電感裝置具有較高的增益(gain)。
1000、1100A-1000D:電感裝置
1100、1200A-1100D:第一走線
1200、1200A-1200D:第二走線
1210:連接件
1220:連接件
1300、1300A-1300D:第三走線
1400、1400A-1400D:第四走線
1410:連接件
1420:連接件
1500、1500A-1500D:雙環電感
1510、1510A-1510D:第五走線
1514:連接件
1516A:部分線段
1520、1520A-1520D:第六走線
1524:連接件
1526A:部分線段
1530、1530A-1530D:第一連接件
1540、1540A-1540D:第二連接件
1550、1550A-1550D:第一輸入輸出端
1560、1560A-1560D:第二輸入輸出端
2000、2000A-2000D:第一區域
3000、3000A-3000D:第二區域
5100-5300:連接點
7100C、7100D:連接點
7200C、7200D:連接點
7300D:連接線段
A-T:節點
為讓本揭露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感裝置的示意圖。
第2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如第1圖所示之電感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第3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如第1圖所 示之電感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第4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如第1圖所示之電感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第5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感裝置的示意圖。
第6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感裝置的示意圖。
第7A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感裝置的示意圖。
第7B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感裝置的示意圖。
根據慣常的作業方式,圖中各種特徵與元件並未依比例繪製,其繪製方式是為了以最佳的方式呈現與本揭露相關的具體特徵與元件。此外,在不同圖式間,以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號來指稱相似的元件/部件。
第1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感裝置的示意圖。如圖所示,電感裝置1000包括第一走線1100、第二走線1200、第三走線1300、第四走線1400及雙環電感1500。
於結構配置上,第一走線1100配置於第一區域2000,並位於第一層。第二走線1200配置於第 一區域2000,並耦接於第一走線1100,且位於第二層。舉例來說,第一走線1100與第二走線1200皆位於左側區域,且第一走線1100與第二走線1200堆疊。第一走線1100位於堆疊結構的下層,而第二走線1200位於堆疊結構的上層。
此外,第三走線1300配置於第二區域3000,並位於第一層。第四走線1400配置於第二區域3000,並耦接於第三走線1300,且位於第二層。舉例而言,第三走線1300及第四走線1400皆位於右側區域,且第三走線1300及第四走線1400堆疊。第三走線1300位於堆疊結構的下層,而第四走線1400位於堆疊結構的上層。
再者,雙環電感1500配置於第一層,並位於第一走線1100與第三走線1300的外圈,且耦接於第一走線1100與第三走線1300。舉例而言,雙環電感1500與第一走線1100與第三走線1300配置於同一層,皆位於電感裝置1000的下層,且雙環電感1500獨立於第一走線1100與第三走線1300,並位於第一走線1100與第三走線1300之外側。
在一實施例中,雙環電感1500包含第五走線1510與第六走線1520。於結構配置上,第五走線1510配置於第一區域2000,並耦接於第一走線1100。第六走線1520配置於第二區域3000,並耦接於第三走線1300。此外,第五走線1510與第六走 線1520於第一區域2000及第二區域3000之交界處耦接。舉例來說,第五走線1510與第六走線1520於交界處耦接於至少兩處。具體而言,第五走線1510與第六走線1520透過雙環電感1500的第一連接件1530於電感裝置1000的第一側(如上側)耦接,另外,第五走線1510與第六走線1520透過雙環電感1500的第二連接件1540於電感裝置1000的第二側(如下側)耦接。
在一實施例中,雙環電感1500更包含第一輸入輸出端1550,其配置於第五走線1510。如第1圖所示,第五走線1510的一端可作為上述第一輸入輸出端1550。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1530配置於第二層,並跨越第一輸入輸出端1550。如第1圖所示,第一輸入輸出端1550位於電感裝置1000的下層,而配置於電感裝置1000上層的第一連接件1530會跨越過第一輸入輸出端1550。
在一實施例中,雙環電感1500更包含第二輸入輸出端1560,其配置於第六走線1520。如第1圖所示,第六走線1520的一端可作為上述第二輸入輸出端1560。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連接件1540配置於第二層,並跨越第二輸入輸出端1560。如第1圖所示,第二輸入輸出端1560位於電感裝置1000的下層,而配置於電感裝置1000上層的第二連接件1540會跨越過第二輸入輸出端1560。
第2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如第1圖所示之電感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第2圖主要繪示了雙環電感1500的結構。雙環電感1500的第五走線1510包含複數個第一次線圈,這些第一次線圈於交界處(如兩線圈1510、1520的中央交界處)交錯耦接。舉例而言,第五走線1510之第一次線圈於交界處透過連接件1512交錯耦接。在一實施例中,第五走線1510的第一次線圈在相對於交界處的第三側交錯耦接。舉例而言,第五走線1510的第一次線圈在相對於中央交界處的左側透過連接件1514交錯耦接。
在一實施例中,雙環電感1500的第六走線1520包含複數個第二次線圈,這些第二次線圈於交界處(如兩線圈1510、1520的中央交界處)交錯耦接。舉例而言,第六走線1520之第二次線圈於交界處透過連接件1522交錯耦接。在另一實施例中,第六走線1520的第二次線圈在相對於交界處的第四側交錯耦接。舉例而言,第六走線1520的第二次線圈在相對於中央交界處的右側透過連接件1524交錯耦接。
第3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如第1圖所示之電感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第3圖主要繪示了第一走線1100與第三走線1300的結構。為利於理解電感裝置1000之結構,請一併參閱第1-3圖,第一走線1100於第一側與第二側分別耦 接於第五走線1510之第一次線圈中位於內圈的第一次線圈。舉例而言,第一走線1100與第五走線1510之內側的第一次線圈在上側的節點A耦接。第一走線1100與第五走線1510之內側的第一次線圈在下側的節點B耦接。
此外,第三走線1300於第一側與第二側分別耦接於第六走線1520的第二次線圈中位於內圈的第二次線圈。舉例而言,第三走線1300與第六走線1520之內側的第二次線圈在上側的節點C耦接。第三走線1300與第六走線1520之內側的第二次線圈在下側的節點D耦接。
請參閱第3圖,第一走線1100包含複數個次線圈1110、1120,第三走線1300包含複數個次線圈1310、1320。如圖所示,於第一走線1100的外側部分,次線圈1110、1120彼此間隔排列,其排列頂序為:「次線圈1110、次線圈1120、次線圈1110、次線圈1120...」,而於第一走線1100的內側部分,則由次線圈1110單獨繞成複數圈。另一方面,於第三走線1300的外側部分,次線圈1310、1320彼此間隔排列,其排列順序為:「次線圈1310、次線圈1320、次線圈1310、次線圈1320...」,而於第三走線1300的內側部分,則由次線圈1310單獨繞成複數圈。
第4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如第 1圖所示之電感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第4圖主要繪示了第二走線1200與第四走線1400的結構。為利於理解電感裝置1000之結構,請一併參閱第1-4圖,第二走線1200之連接件1210之一端與第一走線1100在上側的E點耦接,再者,第一走線1100透過連接件1210與第五走線1510之內側的第一次線圈在上側的節點F耦接。另外,第二走線1200之連接件1220之一端與第一走線1100在下側的G點耦接,再者,第一走線1100透過連接件1220與第五走線1510之內側的第一次線圈在下側的節點H耦接。
此外,第四走線1400之連接件1410之一端與第三走線1300在上側的I點耦接,再者,第三走線1300透過連接件1410與第六走線1520之內側的第二次線圈在上側的節點J耦接。另外,第四走線1400之連接件1420之一端與第三走線1300在下側的K點耦接,再者,第三走線1300透過連接件1420與第六走線1520之內側的第二次線圈在下側的節點L耦接。
請參閱第4圖,第二走線1200包含複數個次線圈1230、1240,第四走線1400包含複數個次線圈1430、1440。如圖所示,於第二走線1200的外側部分,次線圈1230、1240彼此間隔排列,其排列順序為:「次線圈1230、次線圈1240...」,而於第 二走線1200的內側部分,則由次線圈1230單獨繞成複數圈。另一方面,於第四走線1400的外側部分,次線圈1430、1440彼此間隔排列,其排列順序為:「次線圈1430、次線圈1440...」,而於第四走線1400的內側部分,則由次線圈1430單獨繞成複數圈。
請一併參閱第3、4圖,第一走線1100的次線圈1110與第二走線1200的次線圈1230在上側的節點M耦接,此外,第一走線1100的次線圈1110更與第二走線1200的次線圈1230在下側的節點N耦接。另一方面,第一走線1100的次線圈1120與第二走線1200的次線圈1240在下側的節點O耦接,此外,第一走線1100的次線圈1120更與第二走線1200的次線圈1240在下側的節點P耦接。
再者,第三走線1300的次線圈1310與第四走線1400的次線圈1430在上側的節點Q耦接,此外,第三走線1300的次線圈1310更與第四走線1400的次線圈1430在下側的節點R耦接。另一方面,第三走線1300的次線圈1320與第四走線1400的次線圈1440在下側的節點S耦接,此外,第三走線1300的次線圈1320更與第四走線1400的次線圈1440在下側的節點T耦接。然本案不以第1-4圖所示之電感裝置1000之實施例為限,其僅用以例示性地繪示本案的實施方式之一。
如上述第1圖至第4圖所示,電感裝置1000 以線圈1100、1200之交界處為基準而左右對稱,因此,相較於現有的電感器,電感裝置1000於結構上十分對稱。此外,本案之電感裝置1000僅需兩層結構,而不需第三層結構來進行電路間的連結,因此,可降低電路設計之複雜度以及電感裝置1000的面積。再者,相較於現有的電感器,電感裝置1000具有較高的增益(gain)。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走線1100、第二走線1200、第三走線1300與第四走線1400不限於第1-4圖所繪示之線圈態樣,只要第一走線至第四走線1100~1400可提供電感值,第一走線至第四走線1100~1400亦可配置為直線金屬線(metal trace),且不限任何形狀或者繞線方向。
第5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感裝置的示意圖。相較於第1圖所示之電感裝置1000,第5圖之電感裝置1000A可不需位於外側的連接件,上述連接件可為位於第1圖之電感裝置1000外側的連接件1210、1220、1410、1420、1514、1524。
第5圖之電感裝置1000A是藉由電路設計的方式而不需上述連接件,舉例而言,請參閱第1圖左半部,連接件1210可用以耦接第五走線1510與第一走線1100,並透過第一走線1100耦接至第二走線1200,換言之,連接件1210可用以耦接第五走線1510至第二走線1200。本案第5圖左半部之電感裝置1000A藉由電路設計之方式,將第1圖之連接件 1210向左側移,移至第5圖之連接點5100,連接點5100同樣可耦接第五走線1510A至第二走線1200A。
請參閱繼續第1圖左半部,連接件1514可用以耦接第五走線1510之兩個第一次線圈。本案第5圖左半部之電感裝置1000A可藉由電路設計之方式,將第1圖之連接件1514向下側移,移至第5圖之連接點5200,連接點5200同樣可耦接第五走線1510A之兩個第一次線圈。另外,本案第5圖之電感裝置1000A亦可藉由電路設計之方式,將第1圖之連接件1220向右側移,移至第5圖之連接點5300,由連接點5300耦接第五走線1510A至第二走線1200A。
需說明的是,第5圖之右半部結構與左半部結構對稱,因此,第5圖之右半部結構亦可依照上述第5圖之左半部結構的方式調整,進而不須第1圖右半部之連接件1410、1420、1524。在一實施例中,基於上述電路設計之方式,使得第二走線1200與第五走線1510於上側與下側部分重疊,且使第四走線1400與第六走線1520於上側與下側部分重疊。然本案不以第5圖所示之電感裝置1000A之實施例為限,其僅用以例示性地繪示本案的實施方式之一。
由於第5圖之電感裝置1000A不需上述連接件,因而可減少電感裝置1000A的製作成本,並可降低電感裝置1000A的面積以及電路設計之複雜度, 且進一步提升電感裝置1000A的品質因素(Q)。
第6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感裝置的示意圖。相較於第5圖所示之電感裝置1000A,第6圖之電感裝置1000B可不需第5圖之電感裝置1000A的第五走線1510A之部分線段1516A,因此,位於第二層的第二走線1200A可耦接在一起(如第二走線1200A可由連接點5100直接向下延伸而耦接到連接點5200)。由於位於第二層的第二走線1200A已耦接在一起,因此,可將位於第二層的第二走線1200A的線圈往左移至位於第一層的第五走線1510A上,左移後的結構請參閱第6圖,由第6圖可以看出第二走線1200B已移至第五走線1510B上,使得兩者在相對於中央交界處的左側重疊。
需說明的是,第6圖之右半部結構與左半部結構對稱,因此,第6圖之右半部結構亦可依照上述第6圖之左半部結構的方式調整,不需第5圖之第六走線1520A之部分線段1526A,進而將位於第5圖之第二層的第四走線1400A的線圈往右移至位於第一層的第六走線1520A上,由第6圖可以看出第四走線1400B已移至第六走線1520B上,使得兩者在相對於中央交界處的右側重疊。然本案不以第6圖所示之電感裝置1000之實施例為限,其僅用以例示性地繪示本案的實施方式之一。
綜上所述,第6圖之電感裝置1000B透過 電路設計使得第一層與第二層結構堆疊,由於第一層與第二層結構堆疊的面積增加,因而降低電感裝置1000B於平面上的面積以及電路設計之複雜度,且進一步提升電感裝置1000B的品質因素(Q)。
第7A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感裝置的示意圖。相較於第1圖所示之電感裝置1000,第7A圖之電感裝置1000C可不需位於外側的部分連接件,上述連接件可為位於第1圖之電感裝置1000外側的連接件1210、1220、1410、1420。
第7A圖之電感裝置1000C是藉由電路設計的方式而不需上述連接件,舉例而言,請參閱第1圖左半部,連接件1210可用以耦接第五走線1510與第一走線1100,並透過第一走線1100耦接至第二走線1200,換言之,連接件1210可用以耦接第五走線1510至第二走線1200。本案第7A圖左半部之電感裝置1000C藉由電路設計之方式,將第1圖之連接件1210向左側移,移至第7A圖之連接點7100C,連接點7100C同樣可耦接第五走線1510C至第二走線1200C。另外,本案第7A圖之電感裝置1000C亦可藉由電路設計之方式,將第1圖之連接件1220向右側移,移至第7A圖之連接點7200C,由連接點7200C耦接第五走線1510C至第二走線1200C。
需說明的是,第7A圖之右半部結構與左半部結構對稱,因此,第7A圖之右半部結構亦可依照 上述第7A圖之左半部結構的方式調整,進而不需第1圖右半部之連接件1410、1420。在一實施例中,基於上述電路設計之方式,使得第一走線1100C與第二走線1200C部分重疊,且使第三走線1300C與第四走線1400C部分重疊。然本案不以第7A圖所示之電感裝置1000C之實施例為限,其僅用以例示性地繪示本案的實施方式之一。
由於第7A圖之電感裝置1000C不需上述連接件,因而可減少電感裝置1000C的製作成本,並可降低電感裝置1000C的面積以及電路設計之複雜度,且進一步提升電感裝置1000C的品質因素(Q)。
第7B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感裝置的示意圖。相較於第1圖所示之電感裝置1000,第7B圖之電感裝置1000D可不需位於外側的部分連接件,上述連接件可為位於第1圖之電感裝置1000外側的連接件1210、1220、1410、1420。此外,第7B圖之電感裝置1000D的部分結構連接方式不同,例如第7B圖之電感裝置1000D中之第二連接件1540D與第1圖之電感裝置1000的第二連接件1540之結構連接方式不同。
第7B圖之電感裝置1000D同樣是藉由電路設計的方式而不需位於第1圖之電感裝置1000外側的連接件1210、1220、1410、1420。上述電路設計的方式已於第7A圖的相關實施例中說明,為使本 案之說明簡潔,於此不作贅述。
此外,第7B圖之電感裝置1000D的第二連接件1540D之結構連接方式不同,於第1圖之電感裝置1000中,第五走線1510與第六走線1520透過雙環電感1500的第二連接件1540於電感裝置1000的第二側(如下側)耦接,且第二連接件1540會跨越過第二輸入輸出端1560,而於第7B圖之電感裝置1000D中,第二連接件1540D是用以將第二輸入輸出端1560D拉出到電感裝置1000D的外側,而第五走線1510D與第六走線1520D透過雙環電感1500D的連接線段7300D於電感裝置1000的第二側(如下側)耦接。然本案不以第7B圖所示之電感裝置1000D之實施例為限,其僅用以例示性地繪示本案的實施方式之一。
由於第7B圖之電感裝置1000D不需上述連接件,因而可減少電感裝置1000D的製作成本,並可降低電感裝置1000D的面積以及電路設計之複雜度,且進一步提升電感裝置1000D的品質因素(Q)。
1000:電感裝置
1100:第一走線
1200:第二走線
1210:連接件
1220:連接件
1300:第三走線
1400:第四走線
1410:連接件
1420:連接件
1500:雙環電感
1510:第五走線
1514:連接件
1520:第六走線
1524:連接件
1530:第一連接件
1540:第二連接件
1550:第一輸入輸出端
1560:第二輸入輸出端
2000:第一區域
3000:第二區域

Claims (10)

  1. 一種電感裝置,包括:一第一走線,配置於一第一區域,並位於一第一層;一第二走線,配置於該第一區域,並耦接於該第一走線,且位於一第二層;一第三走線,配置於一第二區域,並位於該第一層;一第四走線,配置於該第二區域,並耦接於該第三走線,且位於該第二層;以及一雙環電感,配置於該第一層,並位於該第一走線與該第三走線的外圈,且耦接於該第一走線與該第三走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感裝置,其中該雙環電感包含:一第五走線,配置於該第一區域,並耦接於該第一走線;以及一第六走線,配置於該第二區域,並耦接於該第三走線。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感裝置,其中該第五走線與該第六走線於該第一區域及該第二區域之一交界處耦接,其中該第五走線與該第六走線於該交界處耦接於至少兩處,其中該雙環電感更包含:一第一連接件,於該電感裝置之一第一側耦接於該第五走線與該第六走線;以及一第二連接件,於該電感裝置之一第二側耦接於該第五 走線與該第六走線。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感裝置,其中該雙環電感更包含:一第一輸入輸出端,配置於該第五走線,其中該第一連接件配置於該第二層,並跨越該第一輸入輸出端。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感裝置,其中該雙環電感更包含:一第二輸入輸出端,配置於該第六走線,其中該第二連接件配置於該第二層,並跨越該第二輸入輸出端。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感裝置,其中該第五走線包含複數個第一次線圈,其中該第六走線包含複數個第二次線圈,其中該些第一次線圈在相對於該交界處的一第三側交錯耦接,其中該些第二次線圈在相對於該交界處的一第四側交錯耦接。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感裝置,其中該第一走線包含至少一線圈,該第一走線於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分別耦接於該些第一次線圈中位於內圈的該第一次線圈,其中該第三走線包含至少一線圈,該第三走線於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分別耦接於該些第二次線圈中位於內圈的第二次線圈。
  8.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感裝置,其中該第二走線包含至少一線圈,該第二走線與該第五走線於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部分重疊,其中該第四走線包含至少一線圈,該第四走線與該第六走線於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部分重疊。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感裝置,其中該第二走線與該第五走線在相對於該交界處的一第三側重疊,其中該第四走線與該第六走線在相對於該交界處的一第四側重疊。
  10.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感裝置,其中該第一走線與該第二走線部分重疊,該第三走線與該第四走線部分重疊。
TW109106957A 2019-03-29 2020-03-03 電感裝置 TWI707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829,112 US20200312524A1 (en) 2019-03-29 2020-03-25 Inductor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26286P 2019-03-29 2019-03-29
US62/826,286 2019-03-29
US201962871263P 2019-07-08 2019-07-08
US62/871,263 2019-07-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6612A TW202036612A (zh) 2020-10-01
TWI707369B true TWI707369B (zh) 2020-10-11

Family

ID=71896257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1274A TWI703591B (zh) 2019-03-29 2019-11-13 電感裝置
TW108145177A TWI703592B (zh) 2019-03-29 2019-12-10 電感裝置
TW108145176A TWI694475B (zh) 2019-03-29 2019-12-10 電感裝置
TW108145174A TWI703588B (zh) 2019-03-29 2019-12-10 電感裝置
TW109106957A TWI707369B (zh) 2019-03-29 2020-03-03 電感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1274A TWI703591B (zh) 2019-03-29 2019-11-13 電感裝置
TW108145177A TWI703592B (zh) 2019-03-29 2019-12-10 電感裝置
TW108145176A TWI694475B (zh) 2019-03-29 2019-12-10 電感裝置
TW108145174A TWI703588B (zh) 2019-03-29 2019-12-10 電感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12530A1 (zh)
CN (5) CN111755222B (zh)
TW (5) TWI70359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3639B (zh) * 2020-12-29 2021-07-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電感裝置
TWI733640B (zh) * 2020-12-30 2021-07-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變壓裝置
TWI769112B (zh) * 2021-11-17 2022-06-2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電感裝置
TWI783889B (zh) * 2022-03-16 2022-11-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電感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6401B (zh) 2020-08-25 2021-08-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電感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1562B2 (ja) * 1992-05-27 2001-03-0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薄膜トランス装置
JP4622367B2 (ja) * 2004-07-27 2011-02-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US7808356B2 (en) * 2004-08-31 2010-10-05 Theta Microelectronics, Inc. Integrated high frequency BALUN and inductors
KR100886351B1 (ko) * 2007-01-24 2009-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변압기 및 밸룬
WO2009144211A1 (en) * 2008-05-29 2009-12-03 Nxp B.V. Radio frequency eight-shaped balun
JP2010154517A (ja) * 2008-11-19 2010-07-08 Fujikura Ltd 樹脂多層デバイス
US9312060B2 (en) * 2012-09-20 2016-04-12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Transformer circuits having transformers with figure eight and double figure eight nested structures
CN203746603U (zh) * 2014-03-14 2014-07-30 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对称电感器结构
TWI469160B (zh) * 2014-04-23 2015-01-1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積體變壓器
TWI553676B (zh) * 2015-07-07 2016-10-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式變壓器及平衡不平衡轉換器之結構
TWI591800B (zh) * 2015-10-06 2017-07-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積體電感結構及積體變壓器結構
CN108022913B (zh) * 2016-11-01 2019-11-0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变压器
TWI598899B (zh) * 2017-05-11 2017-09-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電感裝置
CN108962563B (zh) * 2017-05-19 2020-07-28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装置
CN108933030A (zh) * 2017-05-26 2018-12-04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变压器
CN107731793B (zh) * 2017-09-14 2019-12-17 建荣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片上集成的8字形电感结构及半导体结构
TWI643216B (zh) * 2017-11-10 2018-12-0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積體電感
TWI643218B (zh) * 2018-01-05 2018-12-0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堆疊型電感裝置
TWI643217B (zh) * 2018-01-15 2018-12-0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八字形電感性線圈裝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3639B (zh) * 2020-12-29 2021-07-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電感裝置
TWI733640B (zh) * 2020-12-30 2021-07-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變壓裝置
TWI769112B (zh) * 2021-11-17 2022-06-2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電感裝置
TWI783889B (zh) * 2022-03-16 2022-11-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電感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3591B (zh) 2020-09-01
TWI703592B (zh) 2020-09-01
CN111755226A (zh) 2020-10-09
CN111755222A (zh) 2020-10-09
CN111755225B (zh) 2021-09-28
CN111755222B (zh) 2021-09-28
CN111755224A (zh) 2020-10-09
US20200312530A1 (en) 2020-10-01
TW202036610A (zh) 2020-10-01
TW202036606A (zh) 2020-10-01
CN111755227A (zh) 2020-10-09
CN111755225A (zh) 2020-10-09
TWI703588B (zh) 2020-09-01
TW202036609A (zh) 2020-10-01
TW202036605A (zh) 2020-10-01
CN111755226B (zh) 2021-09-14
CN111755227B (zh) 2021-10-22
CN111755224B (zh) 2021-09-24
TW202036612A (zh) 2020-10-01
TWI694475B (zh) 2020-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7369B (zh) 電感裝置
US11636973B2 (en) Common mode filter
TWI591800B (zh) 積體電感結構及積體變壓器結構
US7812701B2 (en) Compact multiple transformers
US11373795B2 (en) Transformer device
US11631517B2 (en) 8-shaped inductive coil device
TWI643216B (zh) 積體電感
US11615910B2 (en) Transformer structure
TW201743347A (zh) 交錯式變壓器及其製造方法
JP4807397B2 (ja) バルントランス
US11250985B2 (en) Semiconductor element
US11916098B2 (en) Highly symmetric integrated inductor
TWI715510B (zh) 電感裝置
US11783991B2 (en) Inductor device
KR20190046664A (ko) 평형 불평형 (밸런) 변압기
US9013248B2 (en) Filter circuit
CN105810385B (zh) 共模扼流器
TWI727815B (zh) 積體電路
US20100109793A1 (en) Thin film balun
US20230042967A1 (en) Overlapped inductor structure
TWI763560B (zh) 電感裝置
US20230223180A1 (en) Common mode filter
TWI763531B (zh) 電感裝置
TWI816539B (zh) 共模濾波器
TWI730788B (zh) 電感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