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3889B - 電感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感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3889B
TWI783889B TW111109691A TW111109691A TWI783889B TW I783889 B TWI783889 B TW I783889B TW 111109691 A TW111109691 A TW 111109691A TW 111109691 A TW111109691 A TW 111109691A TW I783889 B TWI783889 B TW I7838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ce
wiring
cross
coupling
coupl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9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8870A (zh
Inventor
顏孝璁
陳仲君
Original Assignee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096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3889B/zh
Priority to US17/807,378 priority patent/US2023029879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3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388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38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887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1/00Variable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1/12Variable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of the signal type discontinuously variable, e.g. tapp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2017/004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the coil helically wound around an axis without a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2017/007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a special conductive pattern, e.g. flat spi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1/00Variable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1/12Variable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of the signal type discontinuously variable, e.g. tapped
    • H01F2021/125Printed variable inductor with taps, e.g. for VC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Magnetic Head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感裝置包含第一電感、開關以及第二電感。第一電感包含第一走線、第二走線、第三走線及第四走線。第一走線配置於電感裝置之第一區域。第二走線配置於第一走線內。第三走線配置於電感裝置之第二區域。第一區域不同於第二區域。第四走線配置於第三走線內。當開關關閉時,第一走線、第二走線、第三走線及第四走線形成第一路徑。當開關開啟時,第一走線、第三走線及第四走線形成第二路徑。第二電感包含第五走線及第六走線。第五走線配置於電感裝置之第一區域。第六走線配置於電感裝置之第二區域,並耦接於第五走線。

Description

電感裝置
本案係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電感裝置。
對於寬頻帶的電路設計而言,需要具備開關的電感,以藉由開關之狀態切換下,使得電感內走線不同,而衍生出適用於不同寬頻帶的電感。
然而,由於電感內的耦合現象以及不同設計帶給電感的負面影響等等,導致電感的開關不易設計。再者,電感內的開關本身具備電阻,此電阻亦會導致電感的品質因素(Q值)難以維持,甚至會有電感品質因素下降的狀況。
由此可知見,現有方式仍存在不便與缺陷,而有待改進。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相關領域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仍未發展出適當的解決方案。
本案內容之一技術態樣係關於一種電感裝置,此電感裝置包含第一電感、開關以及第二電感。第一電感包含第一走線、第二走線、第三走線及第四走線。第一走線配置於電感裝置之第一區域。第二走線配置於第一走線內。第三走線配置於電感裝置之第二區域。第一區域不同於第二區域。第四走線配置於第三走線內。當開關關閉時,第一走線、第二走線、第三走線及第四走線形成第一路徑。當開關開啟時,第一走線、第三走線及第四走線形成第二路徑。第二電感包含第五走線及第六走線。第五走線配置於電感裝置之第一區域。第六走線配置於電感裝置之第二區域,並耦接於第五走線。
因此,根據本案之技術內容,本案實施例所示之電感裝置可改善其品質因素(Q值)。此外,於電感裝置透過開關而於第一路徑及第二路徑之間進行切換時,依舊得以維持其品質因素。
為了使本揭示內容的敘述更加詳盡與完備,下文針對了本案的實施態樣與具體實施例提出了說明性的描述;但這並非實施或運用本案具體實施例的唯一形式。實施方式中涵蓋了多個具體實施例的特徵以及用以建構與操作這些具體實施例的方法步驟與其順序。然而,亦可利用其他具體實施例來達成相同或均等的功能與步驟順序。
除非本說明書另有定義,此處所用的科學與技術詞彙之含義與本案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理解與慣用的意義相同。此外,在不和上下文衝突的情形下,本說明書所用的單數名詞涵蓋該名詞的複數型;而所用的複數名詞時亦涵蓋該名詞的單數型。
第1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感裝置1000的示意圖。如圖所示,電感裝置1000包含第一電感1100、開關SW以及第二電感1200。第一電感1100包含第一走線1110、第二走線1120、第三走線1130及第四走線1140。第二電感1200包含第五走線1210及第六走線1230。
於結構設置上,第一走線1110配置於電感裝置1000之第一區域2000。第二走線1120配置於第一走線1110內。第三走線1130配置於電感裝置1000之第二區域3000。第一區域2000不同於第二區域3000。第四走線1140配置於第三走線1130內。此外,第五走線1210配置於電感裝置1000之第一區域2000。第六走線1230配置於電感裝置1000之第二區域3000,並耦接於第五走線1210。
當開關SW關閉(或稱未導通)時,第一走線1110、第二走線1120、第三走線1130及第四走線1140形成第一路徑。當開關SW開啟(或稱導通)時,第一走線1110、第三走線1130及第四走線1140形成第二路徑。
為使本案之電感裝置1000的結構易於理解,請一併參閱第2圖,第2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如第1圖所示之電感裝置1000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第一電感1100更包含第七走線1150。第七走線1150配置於第三走線1130內。此外,開關SW耦接於第四走線1140及第七走線1150。
當開關SW關閉(或稱未導通)時,第一走線1110、第二走線1120、第三走線1130、第四走線1140及第七走線1150形成第一路徑。另外,當開關SW開啟(或稱導通)時,第一走線1110、第三走線1130及第四走線1140形成第二路徑。
在一實施例中,第四走線1140及第七走線1150位於第一層。在另一實施例中,第四走線1140及第七走線1150不重疊。
在一實施例中,電感裝置1000更包含第一連接件1310及第二連接件1320。第一連接件1310耦接於第二走線1120及第七走線1150。第二連接件1320耦接於第二走線1120及第四走線1140。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1310及第二連接件1320位於第二層,其中第一層不同於第二層。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1310跨過第一走線1110、第二走線1120、第三走線1130、第五走線1210、第六走線1230及第七走線1150。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連接件1320跨過第一走線1110、第二走線1120、第三走線1130、第四走線1140、第五走線1210、第六走線1230及第七走線1150。
在一實施例中,電感裝置1000更包含第一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410、1420)及第二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430、1440)。第一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410、1420)用以耦接第一走線1110及第三走線1130。第二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430、1440)用以耦接第三走線1130、第四走線1140及第七走線1150。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交錯耦接部包含第一交錯耦接件1410及第二交錯耦接件1420,此外,第二交錯耦接部包含第三交錯耦接件1430及第四交錯耦接件1440。
在一實施例中,電感裝置1000更包含第三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450、1460)以及第一連通柱1600。第一連通柱1600與第三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450、1460)一同耦接第一走線1110。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三交錯耦接部包含第五交錯耦接件1450及第六交錯耦接件1460。
在一實施例中,電感裝置1000更包含第四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470、1480)以及第二連通柱1700。第二連通柱1700與第四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470、1480)一同耦接第三走線1130。在另一實施例中,第四交錯耦接部包含第七交錯耦接件1470及第八交錯耦接件1480。在又一實施例中,第三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450、1460)及第四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470、1480)位於電感裝置1000之同一側(如圖中右側),換言之,第五交錯耦接件1450、第六交錯耦接件1460、第七交錯耦接件1470及第八交錯耦接件1480於電感裝置1000之同一側(如圖中右側)。
在一實施例中,電感裝置1000更包含第一輸入輸出端1500,此第一輸入輸出端1500配置於電感裝置1000之第一區域2000,並耦接於第一走線1110。
為使本案之電感裝置1000的結構易於理解,請一併參閱第3圖,第3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如第1圖所示之電感裝置1000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第二電感1200更包含第八走線1220及第九走線1240。第八走線1220配置於第五走線1210內。第九走線1240配置於第六走線1230內。
在一實施例中,電感裝置1000更包含第五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810~1840),此第五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810~1840)用以耦接第五走線1210及第六走線1230,並相鄰於第1圖所示之第一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410、1420)。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五交錯耦接部包含第九交錯耦接件1810、第十交錯耦接件1820、第十一交錯耦接件1830及第十二交錯耦接件1840。
在一實施例中,電感裝置1000更包含連接部(如結構1850、1860)及第三連通柱1750。連接部(如結構1850、1860)相鄰於第1圖所示之第二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430、1440)。第三連通柱1750與連接部一同耦接第九走線1240。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部包含第十三交錯耦接件1850及第十四交錯耦接件1860。
在一實施例中,電感裝置1000更包含第六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870、1880)及第七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890、1895)。第六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870、1880)用以耦接第五走線1210及第八走線1220,並相鄰於第1圖所示之第三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450、1460)。第七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890、1895)用以耦接第六走線1230及第九走線1240,並相鄰於第1圖所示之第四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470、1480)。在另一實施例中,第六交錯耦接部包含第十五交錯耦接件1870及第十六交錯耦接件1880。此外,第七交錯耦接部包含第十七交錯耦接件1890及第十八交錯耦接件1895。
在一實施例中,第六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870、1880)及第七交錯耦接部(如結構1890、1895)位於電感裝置1000之同一側(如圖中右側),換言之,第十五交錯耦接件1870、第十六交錯耦接件1880、第十七交錯耦接件1890及第十八交錯耦接件1895位於電感裝置1000之同一側(如圖中右側)。
在一實施例中,電感裝置1000更包含中央抽頭端1900,此中央抽頭端1900配置於電感裝置1000之第一區域2000,並耦接於第五走線1210。
在一實施例中,電感裝置1000更包含第二輸入輸出端1950,此第二輸入輸出端1950配置於電感裝置1000之第二區域3000,並耦接於第六走線1230。
由上述本案實施方式可知,應用本案具有下列優點。本案實施例所示之電感裝置可改善其品質因素(Q值)。此外,於電感裝置透過開關而於第一路徑及第二路徑之間進行切換時,依舊得以維持其品質因素。
雖然上文實施方式中揭露了本案的具體實施例,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案,本案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悖離本案之原理與精神的情形下,當可對其進行各種更動與修飾,因此本案之保護範圍當以附隨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0:電感裝置 1100:第一電感 1110:第一走線 1120:第二走線 1130:第三走線 1140:第四走線 1150:第七走線 1200:第二電感 1210:第五走線 1220:第八走線 1230:第六走線 1240:第九走線 1310:第一連接件 1320:第二連接件 1410:第一交錯耦接件 1420:第二交錯耦接件 1430:第三交錯耦接件 1440:第四交錯耦接件 1450:第五交錯耦接件 1460:第六交錯耦接件 1470:第七交錯耦接件 1480:第八交錯耦接件 1500:第一輸入輸出端 1600:第一連通柱 1700:第二連通柱 1750:第三連通柱 1810:第九交錯耦接件 1820:第十交錯耦接件 1830:第十一交錯耦接件 1840:第十二交錯耦接件 1850:第十三交錯耦接件 1860:第十四交錯耦接件 1870:第十五交錯耦接件 1880:第十六交錯耦接件 1890:第十七交錯耦接件 1895:第十八交錯耦接件 1900:中央抽頭端 1950:第二輸入輸出端 2000:第一區域 3000:第二區域 SW:開關
為讓本揭露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感裝置的示意圖。 第2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如第1圖所示之電感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第3圖係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繪示一種如第1圖所示之電感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根據慣常的作業方式,圖中各種特徵與元件並未依比例繪製,其繪製方式是為了以最佳的方式呈現與本揭露相關的具體特徵與元件。此外,在不同圖式間,以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號來指稱相似的元件/部件。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000:電感裝置
1100:第一電感
1110:第一走線
1120:第二走線
1130:第三走線
1140:第四走線
1150:第七走線
1200:第二電感
1210:第五走線
1220:第八走線
1230:第六走線
1240:第九走線
1310:第一連接件
1320:第二連接件
1410:第一交錯耦接件
1420:第二交錯耦接件
1430:第三交錯耦接件
1440:第四交錯耦接件
1450:第五交錯耦接件
1460:第六交錯耦接件
1470:第七交錯耦接件
1480:第八交錯耦接件
1500:第一輸入輸出端
1600:第一連通柱
1700:第二連通柱
1750:第三連通柱
1810:第九交錯耦接件
1820:第十交錯耦接件
1830:第十一交錯耦接件
1840:第十二交錯耦接件
1850:第十三交錯耦接件
1860:第十四交錯耦接件
1870:第十五交錯耦接件
1880:第十六交錯耦接件
1890:第十七交錯耦接件
1895:第十八交錯耦接件
1900:中央抽頭端
1950:第二輸入輸出端
2000:第一區域
3000:第二區域
SW:開關

Claims (10)

  1. 一種電感裝置,包含: 一第一電感,包含: 一第一走線,配置於該電感裝置之一第一區域; 一第二走線,配置於該第一走線內; 一第三走線,配置於該電感裝置之一第二區域,其中該第一區域不同於該第二區域;以及 一第四走線,配置於該第三走線內; 一開關,其中當該開關關閉時,該第一走線、該第二走線、該第三走線及該第四走線形成一第一路徑,其中當該開關開啟時,該第一走線、該第三走線及該第四走線形成一第二路徑;以及 一第二電感,包含: 一第五走線,配置於該電感裝置之該第一區域;以及 一第六走線,配置於該電感裝置之該第二區域,並耦接於該第五走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感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感更包含: 一第七走線,配置於該第三走線內,其中該開關耦接於該第四走線及該第七走線,其中當該開關關閉時,該第一走線、該第二走線、該第三走線、該第四走線及該第七走線形成該第一路徑。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感裝置,其中該第四走線及該第七走線位於一第一層,其中該第四走線及該第七走線不重疊。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感裝置,更包含: 一第一連接件,耦接於該第二走線及該第七走線;以及 一第二連接件,耦接於該第二走線及該第四走線,其中該第一連接件及該第二連接件位於一第二層,其中該第一層不同於該第二層。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感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件跨過該第一走線、該第二走線、該第三走線、該第五走線、該第六走線及該第七走線,其中該第二連接件跨過該第一走線、該第二走線、該第三走線、該第四走線、該第五走線、該第六走線及該第七走線。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感裝置,更包含: 一第一交錯耦接部,用以耦接該第一走線及該第三走線; 一第二交錯耦接部,用以耦接該第三走線、該第四走線及該第七走線; 一第三交錯耦接部;以及 一第一連通柱,與該第三交錯耦接部一同耦接該第一走線。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感裝置,更包含: 一第四交錯耦接部;以及 一第二連通柱,與該第四交錯耦接部一同耦接該第三走線,其中該第三交錯耦接部及該第四交錯耦接部位於該電感裝置之同一側。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感裝置,其中該第二電感更包含: 一第八走線,配置於該第五走線內; 一第九走線,配置於該第六走線內;以及 一第五交錯耦接部,用以耦接該第五走線及該第六走線,並相鄰於該第一交錯耦接部。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感裝置,更包含: 一連接部,相鄰於該第二交錯耦接部; 一第三連通柱,與該連接部一同耦接該第九走線; 一第六交錯耦接部,用以耦接該第五走線及該第八走線,並相鄰於該第三交錯耦接部;以及 一第七交錯耦接部,用以耦接該第六走線及該第九走線,並相鄰於該第四交錯耦接部,其中該第六交錯耦接部及該第七交錯耦接部位於該電感裝置之同一側。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感裝置,更包含: 一中央抽頭端,配置於該電感裝置之該第一區域,並耦接於該第五走線; 一第一輸入輸出端,配置於該電感裝置之該第一區域,並耦接於該第一走線;以及 一第二輸入輸出端,配置於該電感裝置之該第二區域,並耦接於該第六走線。
TW111109691A 2022-03-16 2022-03-16 電感裝置 TWI7838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9691A TWI783889B (zh) 2022-03-16 2022-03-16 電感裝置
US17/807,378 US20230298796A1 (en) 2022-03-16 2022-06-16 Inductor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9691A TWI783889B (zh) 2022-03-16 2022-03-16 電感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3889B true TWI783889B (zh) 2022-11-11
TW202338870A TW202338870A (zh) 2023-10-01

Family

ID=85794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9691A TWI783889B (zh) 2022-03-16 2022-03-16 電感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98796A1 (zh)
TW (1) TWI78388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7369B (zh) * 2019-03-29 2020-10-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電感裝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7369B (zh) * 2019-03-29 2020-10-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電感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8870A (zh) 2023-10-01
US20230298796A1 (en) 2023-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98347B1 (ko) 온-칩 신호 변환 디바이스 및 이의 생산 방법
US8049589B2 (en) Balun circuit manufactured by integrate passive device process
US11302470B2 (en) Semiconductor element
TWI722946B (zh) 半導體裝置
TWI783889B (zh) 電感裝置
TWI692781B (zh) 電感裝置
TWI727904B (zh) 電感裝置
US6798327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transformer
TWI722974B (zh) 電感裝置
TWI779854B (zh) 變壓裝置
US11670669B2 (en) Integrated transformer
CN111933434A (zh) 一种平面变压器
TWI792936B (zh) 電感裝置
TWI763560B (zh) 電感裝置
TW202331757A (zh) 電感裝置
TWI739600B (zh) 電感裝置
TWI789104B (zh) 電感裝置
TWI681419B (zh) 電感裝置
TWI733640B (zh) 變壓裝置
US20220399151A1 (en) Inductor device
CN116844820A (zh) 电感器装置
TW202207251A (zh) 變壓器以及電感裝置
TW202309942A (zh) 電感裝置
CN107705966A (zh) 一种新型滤波器结构
JPS61293013A (ja) バランコイ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