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6094B - 自行車用壓力裝置、自行車用碟煞卡鉗、及自行車用碟煞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用壓力裝置、自行車用碟煞卡鉗、及自行車用碟煞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06094B TWI706094B TW106107032A TW106107032A TWI706094B TW I706094 B TWI706094 B TW I706094B TW 106107032 A TW106107032 A TW 106107032A TW 106107032 A TW106107032 A TW 106107032A TW I706094 B TWI706094 B TW I70609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bicycle
- pressure device
- standby position
- disc brak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1/005—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brake elements, e.g. fastening of brake blocks in their hold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16D55/228—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 for each si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38—Slack adjusters
- F16D65/40—Slack adjusters mechanical
- F16D65/42—Slack adjusters mechanical non-automatic
- F16D65/46—Slack adjusters mechanical non-automatic with screw-thread and nu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38—Slack adjusters
- F16D65/40—Slack adjusters mechanical
- F16D65/52—Slack adjusters mechanical self-acting in one direction for adjusting excessive play
- F16D65/54—Slack adjusters mechanical self-acting in one direction for adjusting excessive play by means of direct linear adjus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要提供能給予使用者良好使用感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具備該自行車用壓力裝置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及具備該自行車用碟煞卡鉗的自行車用碟煞裝置。
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具備有:殼體、第1活塞、保持機構、調整機構;上述殼體具有:配置有控制對象的配置部、及腔室;上述第1活塞,至少一部分收容於上述腔室且在上述腔室形成流體室,因應流體對上述流體室的出入而在待機位置與較上述待機位置更接近上述控制對象的作動位置之間移動;上述保持機構,將上述第1活塞保持於上述待機位置,且如果上述第1活塞從上述待機位置起至上述作動位置的移動距離超過預定距離則使上述待機位置移動;上述調整機構用來調整上述預定距離。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自行車用壓力裝置、自行車用碟煞卡鉗、及自行車用碟煞裝置。
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具有活塞,該活塞的一部分收容於殼體。活塞因應殼體的油壓室的油壓而在待機位置、與較待機位置更接近碟煞碟盤的作動位置之間移動。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249190號公報
使用者對於自行車用壓力裝置的使用感的要求,會因應使用環境的狀態、煞車片的狀態、尺寸公差等 的各種因素而變化。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能給予使用者良好使用感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具備該自行車用壓力裝置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及具備該自行車用碟煞卡鉗的自行車用碟煞裝置。
本發明的第1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具備有:殼體、第1活塞、保持機構、調整機構;上述殼體具有:用於配置控制對象的配置部、及腔室;上述第1活塞,至少一部分收容於上述腔室且在上述腔室形成流體室,因應流體對上述流體室的出入而在待機位置與較上述待機位置更接近上述控制對象的作動位置之間移動;上述保持機構,將上述第1活塞保持於上述待機位置,且如果上述第1活塞從上述待機位置起至上述作動位置的移動距離超過預定距離則使上述待機位置移動;上述調整機構用來調整上述預定距離。
藉由上述構造,藉由以調整機構調整預定距離,則能任意調整待機位置的移動(變更)頻率。於是可給予使用者良好的使用感。
在上述第1型態其中的第2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保持機構,具備有:將上述第1活塞朝向上述待機位置彈壓的彈壓構件。
藉由上述構造,藉由彈壓構件能使第1活塞穩定而保 持在待機位置。
在上述第2型態其中的第3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彈壓構件為波形墊圈。
藉由上述構造,藉由波形墊圈能以簡單構造使第1活塞穩定而保持在待機位置。
在上述第2或3型態其中的第4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第1活塞具有第1凸緣部,該第1凸緣部配置於上述腔室,上述保持機構具有可相對於上述第1活塞移動的第2活塞;上述第1活塞插入於上述第2活塞且在上述第2活塞與上述第1凸緣部之間形成配置空間,上述彈壓構件配置於上述配置空間。
藉由上述構造,可簡單地配置彈壓構件。
在上述第4型態其中的第5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保持機構,進一步具有:在上述配置空間配置於上述彈壓構件與上述第2活塞之間,以張力被支承於上述腔室的內周面的支承構件;上述預定距離,在上述第1活塞的軸方向以上述第1凸緣部與上述支承構件的距離所限定。
藉由上述構造,藉由變更支承構件的位置使彈壓構件的彈性變形量變化,則能變更預定距離。
在上述第5型態其中的第6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支承構件,是具有較上述腔室的內徑更大的外徑的C形環。
藉由上述構造,藉由C形環簡易地構成支承構件。
在上述第5或6型態其中的第7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調整機構,藉由使上述第2活塞對於上述第1活塞移動,則相對於上述第1凸緣部使上述支承構件移動。
藉由上述構造,藉由使第2活塞移動,則能使支承構件簡單地移動。
在上述第7型態其中的第8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調整機構,包含:形成於上述第1活塞的外周面的第1螺紋部、與用來螺合於上述第1螺紋部而形成於上述第2活塞的內周面的第2螺紋部。
藉由上述構造,藉由使第1螺紋部與第2螺紋部相對旋轉,則能使支承構件簡單地移動。
在上述第8型態其中的第9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第1活塞,進一步具有第2凸緣部,該第2凸緣部,配置於上述配置部而可藉由操作者操作。
藉由上述構造,操作者藉由操作第2凸緣部,則能使支承構件簡單地移動。
在上述第9型態其中的第10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第2凸緣部,其外周面具有凹凸形狀。
藉由上述構造,藉由凹凸形狀讓操作者可簡單地操作第2凸緣部。
在上述第2型態其中的第11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彈壓構件,配置在上述第1活塞的外周面與上述腔室的內周面之間。
藉由上述構造,由於在第1活塞的外周面與腔室的內周面之間配置彈壓構件,所以能簡化配置彈壓構件用的構造。
在上述第11型態其中的第12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彈壓構件是彈性構件。
藉由上述構造,藉由彈性構件的彈性力可變更第1活塞的待機位置。
在上述第12型態其中的第13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調整機構,包含控制構件,該控制構件,設置於上述殼體,在上述第1活塞的軸方向與上述彈壓構件相對向且藉由使上述彈壓構件對於上述殼體移動,來調整上述預定距離。
藉由上述構造,藉由使控制構件移動,則能使彈壓構件簡單地移動。
在上述第13型態其中的第14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殼體,具有第1螺紋部,上述控制構件,包含與上述第1螺紋部螺合的第2螺紋部。
藉由上述構造,藉由使第1螺紋部與第2螺紋部相對旋轉,則能使支承構件簡單地移動。
在上述第13或14型態其中的第15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控制構件具有:插入上述第1活塞的貫穿孔、及包含上述貫穿孔的開口部且與上述彈壓構件相對向的相對向面;上述相對向面,其內徑及外徑的至少任一方小於上述控制構件的其他部分。
藉由上述構造,藉由將控制構件的相對向面做得較小,則能防止因其與相對向面的接觸導致對彈壓構件變形的影響。
在上述第15型態其中的第16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控制構件,進一步具有傾斜面,該傾斜面,與上述相對向面連續且隨著朝向上述彈壓構件而朝上述控制構件的徑向傾斜。
藉由上述構造,在隨著第1活塞的移動讓彈壓構件變形的情況,彈壓構件能沿著傾斜面傾斜。
在上述第13至15型態任一型態其中的第17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控制構件,具有:配置於上述配置部而可藉由操作者操作的凸緣部。
藉由上述構造,操作者藉由操作凸緣部,則能使控制構件簡單地移動。
在上述第17型態其中的第18型態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上述凸緣部,在其外周面具有凹凸形狀。
藉由上述構造,藉由凹凸形狀讓操作者可簡單地操作凸緣部。
本發明的第19型態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具備有:上述第1至18型態中任一記載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及在上述控制對象與上述第1活塞之間配置於上述配置部的煞車片;上述控制對象為碟煞碟盤。
藉由上述構造,能使用來制動碟煞碟盤的煞車片適當地動作。
本發明的第20型態的自行車用碟煞裝置,具備有:上述第19型態記載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及使上述流體出入於上述流體室的操作裝置。
藉由上述構造,藉由操作裝置能使煞車片適當地動作。
藉由本發明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具備該自行車用壓力裝置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及具備該自行車用碟煞卡鉗的自行車用碟煞裝置,能給予使用者良好使用感。
20:自行車用碟煞裝置
22:操作裝置
22A:流體室
24:碟煞碟盤
30:卡鉗(自行車碟煞卡鉗)
32:煞車片
40、40A:自行車用壓力裝置
42:殼體
50:配置部
52:腔室
52A:流體室
S:配置空間
44、80:第1活塞
62:第1凸緣部
64:第2凸緣部
66:第1螺紋部
46、82:保持機構
68、86:彈壓構件
70:支承構件
72:第2活塞
74:第2螺紋部
48、84:調整機構
90:控制構件
92:貫穿孔
94:相對向面
96:傾斜面
98:第2螺紋部
100:凸緣部
第1圖是搭載第1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碟煞裝置的自行車的局部側視圖。
第2圖是第1圖的自行車用碟煞裝置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的俯視圖。
第3圖為沿著第1圖的3-3線的剖面圖。
第4圖是第3圖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的第1活塞在待機位置的狀態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的局部剖面圖。
第5圖是第3圖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的第1活塞在作動位置的狀態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的局部剖面圖。
第6圖是第4圖的第1活塞的待機位置移動到配置部
側的狀態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的局部剖面圖。
第7圖是第4圖的第2活塞移動到配置部相反側的狀態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的局部剖面圖。
第8圖是第2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的第1活塞在待機位置的狀態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的局部剖面圖。
第9圖是第8圖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的第1活塞在作動位置的狀態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的局部剖面圖。
第10圖是第8圖的第1活塞的待機位置移動到配置部側的狀態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的局部剖面圖。
第11圖是第8圖的第2活塞移動到配置部相反側的狀態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的局部剖面圖。
參考第1圖,針對搭載第1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碟煞裝置20的自行車10來說明。
自行車10具備有:框架12、車輪14、輪轂16、及碟煞裝置20。框架12包含:安裝輪轂16的端部12A。框架12的端部12A,是前叉(省略圖示)的叉架終端、或鏈條支架(省略圖示)的後端部。
碟煞裝置20具備有:自行車用碟煞卡鉗30(以下僅稱為「卡鉗30」)、與操作裝置22(參考第2圖)。碟煞裝置20進一步具備有碟煞碟盤24。在一個例子,操作裝置22設置於自行車10的車把桿(省略圖示)。
碟煞碟盤24可相對於框架12旋轉。碟煞碟盤24,經由輪轂16安裝於車輪14,可與輪轂殼罩(省略圖示)一體旋轉。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卡鉗30安裝於框架12的端部12A。卡鉗30具備有:自行車用壓力裝置40、煞車片32。煞車片32,在自行車用壓力裝置40的控制對象與第1活塞44之間配置於配置部50。自行車用壓力裝置40的控制對象是碟煞碟盤24。
卡鉗30,根據操作裝置22的操作以一對煞車片32夾住碟煞碟盤24來將車輪14制動。一對煞車片32分別具備有:摩擦構件(來令片)34、及支承部(背板)36。摩擦構件34形成為板狀。摩擦構件34藉由金屬材料、或包含金屬材料的樹脂材料所形成。支承部36形成為板狀。在各支承部36的內側安裝有摩擦構件34。也可將兩個支承部36互相連接。碟煞裝置20藉由油壓方式動作。
如第3圖所示,自行車用壓力裝置40具備有:殼體42、第1活塞44、保持機構46、調整機構48。
殼體42具有配置部50及腔室52。殼體42進一步具有:流體的流路42R、及用來安裝於框架12的安裝部54。殼體42具備有第1殼體58及第2殼體60。藉由將第1殼體58及第2殼體60組合成:讓形成於第1殼體 58的凹部58A與形成於第2殼體60的凹部60A互相相對向,在殼體42形成配置部50。在配置部50,配置有控制對象也就是碟煞碟盤24的外周部。
腔室52分別形成於第1殼體58及第2殼體60。在一對腔室52分別收容著:第1活塞44的至少一部分、保持機構46的至少一部分、及調整機構48的至少一部分。第1活塞44、保持機構46、調整機構48,在第1殼體58的腔室52及第2殼體60的腔室52,隔著配置部50構成面對稱。相對向的一對腔室52、及配置在該處的一對第1活塞44、保持機構46、及調整機構48的構造分別相同,所以這裡僅針對其中一種說明。在腔室52形成有封入流體的流體室52A。流體為制動流體。第2圖所示的操作裝置22的流體室22A、與流體室52A,藉由將操作裝置22與殼體42連接的軟管H、及在殼體42內部形成的流路42R所連接。操作裝置22使流體出入於流體室52A。具體來說,伴隨操作裝置22的槓桿22B的操作而按壓將流體室22A區劃的缸體22C,讓流體室22A的體積減少。結果,讓操作裝置22的流體室22A內部的流體經由軟管H流入到卡鉗30的流體室52A。而且伴隨恢復到未操作操作裝置22的槓桿22B的狀態而拉動將流體室22A區劃的缸體22C,讓流體室22A的體積增大。結果,讓卡鉗30的流體室52A內部的流體經由軟管H流出到操作裝置22的流體室22A。
安裝部54設置於第1殼體58。在安裝部54 形成有用來插入螺栓B(參考第1圖)的孔部54A。在將螺栓B插入孔部54A的狀態,藉由將螺栓B旋入於框架12,將卡鉗30安裝於框架12。
如第4圖所示,第1活塞44具有:配置於腔室52的第1凸緣部62。第1活塞44進一步具有第2凸緣部64及第1螺紋部66。第1活塞44,藉由在軸方向連續的第1部分44A及第2部分44B所構成。第1凸緣部62,形成在第1部分44A之中與第2部分44B相反側的端部。第1部分44A及第2部分44B,藉由未圖示的螺栓等的固定構件或黏接劑等的任意手段互相固定。第1部分44A及第2部分44B構成為一體物。第2凸緣部64,形成在第2部分44B之中與第1部分44A相反側的端部。第1螺紋部66形成於第1活塞44的外周面。具體來說,在第1活塞44之中的軸方向形成於第1凸緣部62與第2凸緣部64之間的部分的外周面。第2凸緣部64,用來按壓煞車片32而與煞車片32相接。
第1活塞44,其至少一部份收容於腔室52而用來在腔室52形成流體室52A。腔室52形成為圓柱狀。第1凸緣部62的外徑小於腔室52的內徑。因此,第1活塞44,能在第1凸緣部62收容於腔室52的狀態朝軸方向移動。第1活塞44,因應流體對流體室52A的出入,而在待機位置P1(參考第4圖)、與較待機位置P1更接近控制對象的作動位置P2(參考第5圖)之間移動。第2凸緣部64,配置於配置部50而可藉由操作者操作。如第 2圖所示,第2凸緣部64在其外周面具有凹凸形狀。
保持機構46具備有:彈壓構件68、支承構件70、及第2活塞72。
第2活塞72形成為圓筒狀。第2活塞72具有第2螺紋部74。
在第2活塞72插入第1活塞44而在第2活塞72與第1凸緣部62之間形成配置空間S。具體來說,是在中空筒狀的第2活塞72的內部,配置第1活塞44的第1凸緣部62與第2凸緣部64之間的部分。第2螺紋部74形成於第2活塞72的內周面用來螺合於第1螺紋部66。第2活塞72可對於第1活塞44移動。在第2活塞72的外周部與腔室52之間配置有密封構件56。密封構件56形成為環狀。密封構件56嵌入於在第2活塞72的外周部形成的環狀的凹部72A。密封構件56可滑動地與腔室52的內周面相接。密封構件56用來限制流體室52A的流體朝較密封構件56更靠近配置部50側移動。而且在第1活塞44與第2活塞72之間設置有密封構件57。密封構件57嵌入於在第1活塞44的第2部分44B的外周面形成的環狀的凹部44C。密封構件57用來限制流體室52A的流體從第1活塞44與第2活塞72之間朝配置部50側移動。
彈壓構件68配置於配置空間S。彈壓構件68將第1活塞44朝向待機位置P1彈壓。彈壓構件68為波形墊圈。在其他例子,彈壓構件68為橡膠構件。彈壓構 件68,插入於第1活塞44的外周部而與第1活塞44的第1凸緣部62的第2凸緣部64側的面接觸。
支承構件70,在配置空間S配置於彈壓構件68與第2活塞72之間。支承構件70,插入於第1活塞44的外周部而與彈壓構件68的第2凸緣部64側的面接觸。支承構件70,是具有較腔室52的內徑更大外徑的C形環。支承構件70以張力支承於腔室52的內周面。支承構件70,在配置於腔室52內的狀態,其外周面與腔室52的內周面接觸。因此,在配置於腔室52內的狀態,支承構件70的外徑被壓縮,變得與腔室52的內徑實質相等。藉由朝讓支承構件70的外徑變大的方向的張力,保持支承構件70在腔室52內部的位置。
如第4圖所示,在第1活塞44在待機位置P1的情況,在摩擦構件34與碟煞碟盤24之間形成有間隙C。保持機構46,將第1活塞44保持在待機位置P1,且如果從第1活塞44的待機位置P1起至作動位置P2的移動距離DA超過預定距離DP的話則使待機位置P1移動。移動距離DA,相等於:從第1活塞44位於待機位置P1時的摩擦構件34起算,直到摩擦構件34與碟煞碟盤24相接停止為止的距離。第5圖的實線的第2凸緣部64及煞車片32,表示第1活塞44位於作動位置P2的狀態,第5圖的兩點鏈線的第2凸緣部64及煞車片32,與第4圖相同表示第1活塞44位於待機位置P1的狀態。如第4圖所示,預定距離DP,在第1活塞44的軸方向以第1凸 緣部62與支承構件70的距離所限定。更詳細來說,預定距離DP,是在處於待機位置P1的狀態的第1活塞44的軸方向,從第1凸緣部62與支承構件70的距離減去彈壓構件68的厚度所限定。彈壓構件68的厚度相當於彈壓構件68的壓縮量為最大壓縮量的情況的彈壓構件68的厚度。
參考第4圖~第6圖,針對保持機構46的作用來說明。
如第4圖所示,在未操作操作裝置22(參考第2圖)的狀態,第1活塞44,藉由彈壓構件68及支承構件70被保持在待機位置P1。在第1活塞44位於待機位置P1的狀態藉由操作操作裝置22,將流體供給到流體室52A。結果,當流體室52A的壓力高於彈壓構件68的彈壓力時,則第1活塞44朝向配置部50移動。
如第5圖的實線所示,藉由讓第1活塞44移動到配置部50側,讓摩擦構件34與碟煞碟盤24接觸。因此,開始進行碟煞碟盤24及車輪14(參考第1圖)的制動,讓第1活塞44進一步移動至作動位置P2。作動位置P2,為在摩擦構件34停止朝碟煞碟盤24側移動的狀態的第1活塞44的位置。然後藉由恢復未操作操作裝置22的狀態,從流體室52A排出流體,藉由彈壓構件68的彈壓力讓第1活塞44回復到第4圖的待機位置P1。為了將煞車片32或第1活塞44有效率地回復到待機位置P1,也可設置外加彈壓構件(回復彈簧)。
在該制動動作,摩擦構件34因為磨耗而成為較厚度HA(參考第4圖)更小的厚度HB(參考第6圖),從待機位置P1起至作動位置P2的移動距離DA會變長。在從待機位置P1起至作動位置P2的移動距離DA超過預定距離DP的情況,在第1活塞44從待機位置P1移動到作動位置P2的過程,彈壓構件68的壓縮量達到最大壓縮量。在該狀態,進一步讓第1活塞44朝向配置部50移動的情況,經由彈壓構件68施加到支承構件70的力會超過藉由支承構件70的張力所產生的支承構件70的外周面與腔室52的內周面的摩擦力。結果讓支承構件70朝向配置部50移動。而藉由恢復未操作操作裝置22的狀態,從流體室52A排出流體,藉由彈壓構件68的彈壓力讓第1活塞44回復到第6圖的待機位置P1。此時,支承構件70的軸方向的位置,藉由支承構件70的張力保持在移動後的位置,所以第6圖的待機位置P1,位於較第4圖的待機位置P1更靠近配置部50側。在藉由讓待機位置P1移動而摩擦構件34的厚度變化的情況,讓從位於待機位置P1時的摩擦構件34起至碟煞碟盤24的移動距離DA維持在預定範圍內。
第6圖的兩點鏈線,是表示摩擦構件34為厚度HB且與第4圖的第1活塞44位於相同待機位置P1的假設的第1活塞144的第2凸緣部64及煞車片132。假設的第1活塞144,其從待機位置P1起至作動位置P2的移動距離DAX超過預定距離DP。因此,在假設的第1活
塞144從待機位置P1移動到作動位置P2之後,再回到待機位置P1的情況,則維持在第6圖的實線所示的第1活塞44的待機位置P1。由於摩擦構件34漸漸磨耗,所以每次移動距離DA超過距離DP則待機位置P1移動。因此,通常使用時並不會形成移動距離DA大幅超過預定距離DP的第6圖的兩點鏈線所示的假設的第1活塞144的狀態。
調整機構48用來調整預定距離DP。調整機構48,藉由相對於第1活塞44使第2活塞72移動,而相對於第1凸緣部62使支承構件70移動。調整機構48包含:在第1活塞44的外周面形成的第1螺紋部66、在第2活塞72的內周面形成的第2螺紋部74。
參考第4圖及第7圖,針對調整機構48的作用來說明。
操作者藉由用手指壓在第2凸緣部64的外周面的凹凸使第2凸緣部64旋轉,讓第1活塞44旋轉。此時,第2螺紋部74繞著第1螺紋部66旋轉,使第2活塞72相對於第1活塞44朝軸方向移動。
第2活塞72從第4圖所示的狀態接近第1凸緣部62移動到第7圖所示的狀態時,配置空間S的第1活塞44的軸方向的大小變小,彈壓構件68的壓縮量增大。因此,彈壓構件68到最大壓縮量之前的剩餘量變小。因此,在第1活塞44從待機位置P1移動到作動位置P2(參考第5圖)的情況,彈壓構件68到達最大壓縮量
之前第1活塞44移動的預定距離DP變小。因此支承構件70的移動頻率變多。
第2活塞72從第7圖所示的狀態離開第1凸緣部62移動到第4圖所示的狀態時,配置空間S的第1活塞44的軸方向的大小變大,彈壓構件68的壓縮量減少。因此,彈壓構件68到最大壓縮量之前的剩餘量變大。因此,在第1活塞44從待機位置P1移動到作動位置P2(參考第5圖)的情況,彈壓構件68到達最大壓縮量之前第1活塞44移動的預定距離DP變大。因此支承構件70的移動頻率變少。
參考第8圖~第11圖針對第2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40A加以說明。針對在第2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共通的部分,加上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圖號。在第2實施方式,與第1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40相比只有保持機構82及調整機構84的構造不同,其他構造相同,所以針對同樣的部分省略說明,僅針對不同的部分說明。
如第8圖所示,自行車用壓力裝置40A具備有:殼體42、第1活塞80、保持機構82、調整機構84。
第1活塞80形成為圓柱狀。第1活塞80,其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殼體42的腔室52。在第1活塞80的配置部50側的端部,安裝有煞車片32(參考第2圖)。
第1活塞80,其至少一部份收容於腔室52而用來在腔室52形成流體室52A(參考第3圖)。腔室52形成為圓柱狀。第1活塞80的外徑小於腔室52的內徑。因此,第1活塞80,能在其一部分收容於腔室52的狀態朝軸方向移動。第1活塞80,因應流體對流體室52A的出入,而在待機位置P1(參考第8圖)、與較待機位置P1更接近控制對象的作動位置P2(參考第9圖)之間移動。
保持機構82,將第1活塞80保持在待機位置P1,且如果從第1活塞80的待機位置P1起至作動位置P2的移動距離DA超過預定距離DP的話則使待機位置P1移動。
保持機構82具備有彈壓構件86。保持機構82進一步具備有調整構件88。彈壓構件86為彈性構件。彈壓構件86形成為圓環狀。彈壓構件86配置在第1活塞80的外周面與腔室52的內周面之間。具體來說,彈壓構件86的外周部,嵌入於凹部52B,該凹部52B在腔室52的內周面形成為環狀。凹部52B的軸方向的大小大於彈壓構件86的軸方向的大小。彈壓構件86的內周部固定於第1活塞80的外周部。調整構件88,是配置在彈壓構件86、及凹部52B的與配置部50為相反側的端部之間。調整構件88用來保持彈壓構件86的軸方向的位置。調整構件88例如為波形墊圈。
調整機構84用來調整預定距離。調整機構84包含控制構件90。控制構件90,設置在殼體42,在第1活塞80的軸方向與彈壓構件86相對向且藉由使彈壓構件86對於殼體42移動來調整預定距離。
控制構件90具有:貫穿孔92、相對向面94、傾斜面96、及第2螺紋部98、及凸緣部100。
殼體42具有第1螺紋部42A。第1螺紋部42A,形成在腔室52之中較凹部52B更靠近配置部50側的內周面。第2螺紋部98形成於控制構件90的外周面。第2螺紋部98螺合於第1螺紋部42A。
貫穿孔92於軸方向貫穿控制構件90。第1活塞80插入於貫穿孔92。相對向面94包含貫穿孔92的開口部且與彈壓構件86相對向。傾斜面96,與相對向面94連續且隨著朝向彈壓構件86而朝控制構件90的徑向傾斜。相對向面94,其內徑及外徑的至少任一方小於控制構件90的其他部分。在一個例子,傾斜面96,隨著朝向彈壓構件86而從徑向的內側朝向外側傾斜。在該情況,相對向面94的內徑,小於控制構件90的其他部分。
凸緣部100,配置於配置部50而可藉由操作者操作。凸緣部100在其外周面具有凹凸形狀。
保持機構82,將第1活塞80保持在待機位置P1,且如果從第1活塞80的待機位置P1起至作動位置P2的移動距離DA超過預定距離DP的話則使待機位置P1移動。預定距離DP,是根據在第1活塞80的軸方向從彈壓構件86起至控制構件90的相對向面94的距離所限 定。
在第1活塞80的軸方向從彈壓構件86起至控制構件90的相對向面94的距離越小,在第1活塞80移動到作動位置P2的情況,控制構件90與彈壓構件86越容易接觸。因此,容易抑制彈壓構件86之中與腔室52的內周面接觸的部分的彈性變形。因此,彈壓構件86不易從腔室52的內周面分離,讓彈壓構件86與腔室52的內周面之間的磨擦力不易降低。在第1活塞80的軸方向從彈壓構件86起至控制構件90的相對向面94的距離越小則預定距離DP越大。
另一方面,在第1活塞80的軸方向從彈壓構件86起至控制構件90的相對向面94的距離越大,在第1活塞80移動到作動位置P2的情況,控制構件90與彈壓構件86越不易接觸。因此,彈壓構件86之中與腔室52的內周面接觸的部分容易彈性變形。因此,彈壓構件86容易從腔室52的內周面分離,讓彈壓構件86與腔室52的內周面之間的磨擦力容易降低。在第1活塞80的軸方向從彈壓構件86起至控制構件90的相對向面94的距離越大則預定距離DP越小。
參考第8圖~第10圖,針對保持機構82的作用來說明。
如第8圖所示,在未操作操作裝置22(參考第2圖)的狀態,第1活塞80,藉由彈壓構件86被保持在待機位置P1。在第1活塞80位於待機位置P1的狀態操作操作裝置22時,將流體供給到流體室52A(參考第3圖)。結果,當流體室52A的壓力變高時,伴隨彈壓構件86的變形且第1活塞80朝向配置部50移動。
如第9圖所示,藉由摩擦構件34與碟煞碟盤24的接觸將碟煞碟盤24及車輪14(參考第1圖)制動,讓第1活塞80移動到作動位置P2。而藉由恢復未操作操作裝置22的狀態,從流體室52A排出流體,藉由彈壓構件86的復原力讓第1活塞80回復到第8圖的待機位置P1。
在摩擦構件34因為磨耗而成為較厚度HA(參考第4圖)更小的厚度HB(參考第6圖)時,從待機位置P1起至作動位置P2的距離會變長。在從待機位置P1起至作動位置P2的距離超過預定距離的情況,在第1活塞80從待機位置P1移動到作動位置P2的過程,彈壓構件86的變形量達到最大變形量。在該狀態,在進一步讓第1活塞80朝向配置部50移動的情況,從第1活塞80施加到彈壓構件86的力會超過彈壓構件86的外周面與腔室52的內周面的摩擦力。結果讓彈壓構件86朝向配置部50移動。而藉由恢復未操作操作裝置22的狀態,從流體室52A排出流體,藉由彈壓構件86的復原力讓第1活塞80回復到第10圖的待機位置P1。此時,彈壓構件86的軸方向的位置,藉由彈壓構件86的彈力保持在移動後的位置,所以第10圖的待機位置P1,位於較第8圖的待機位置P1更靠近配置部50側。
參考第8圖及第11圖,針對調整機構84的作用來說明。
操作者藉由用手指壓在凸緣部100的外周面的凹凸使凸緣部100旋轉,讓控制構件90旋轉。此時,第2螺紋部98繞著第1螺紋部42A旋轉,使控制構件90相對於彈壓構件86朝軸方向移動。
當控制構件90從第8圖所示的狀態移動到第11圖所示的狀態時,相對向面94從彈壓構件86分離。因此,如第11圖的兩點鏈線所示,在第1活塞80移動到作動位置P2的情況,彈壓構件86容易變形。因此彈壓構件86容易開始移動。
當控制構件90從第11圖所示的狀態移動到第8圖所示的狀態時,相對向面94接近彈壓構件86。因此,如第9圖所示在第1活塞80移動到作動位置P2的情況,彈壓構件86與相對向面94容易接觸,彈壓構件86不易變形。因此彈壓構件86不易開始移動。
關於上述各實施方式的說明,是本發明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及具備該卡鉗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及自行車用碟煞裝置所採取型態的例子,並非要限制其形態。本發明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及具備該卡鉗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及自行車用碟煞裝置,可採取例如以下所示的上述各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及將未相互矛盾的至少兩個變形例組合的型
態。在以下的變形例,針對與實施方式共通的部分,加上與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省略其說明。
自行車用壓力裝置40、40A也可適用於將自行車用碟煞碟盤24以外作為控制對象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例如也可適用於輪圈煞車。也可適用於懸吊裝置。
也可將自行車用壓力裝置40、40A的流體取代煞車流體而使用氣體。
24‧‧‧碟煞碟盤
30‧‧‧卡鉗(自行車碟煞卡鉗)
32‧‧‧煞車片
34‧‧‧摩擦構件(來令片)
36‧‧‧支承部(背板)
40‧‧‧自行車用壓力裝置
42‧‧‧殼體
44‧‧‧第1活塞
44A‧‧‧第1部分
44B‧‧‧第2部分
44C‧‧‧凹部
46‧‧‧保持機構
48‧‧‧調整機構
50‧‧‧配置部
52A‧‧‧流體室
56‧‧‧密封構件
57‧‧‧密封構件
62‧‧‧第1凸緣部
64‧‧‧第2凸緣部
66‧‧‧第1螺紋部
68‧‧‧彈壓構件
70‧‧‧支承構件
72‧‧‧第2活塞
72A‧‧‧凹部
74‧‧‧第2螺紋部
C‧‧‧間隙
DA‧‧‧移動距離
DP‧‧‧預定距離
HA‧‧‧厚度
P1‧‧‧待機位置
S‧‧‧配置空間
Claims (20)
- 一種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具備有:殼體、第1活塞、保持機構、調整機構;上述殼體具有:用於配置控制對象的配置部、及腔室;上述第1活塞,至少一部分收容於上述腔室且在上述腔室形成流體室,因應流體對上述流體室的出入而在待機位置與較上述待機位置更接近上述控制對象的作動位置之間移動;上述保持機構,將上述第1活塞保持於上述待機位置,且如果上述第1活塞從上述待機位置起至上述作動位置的移動距離超過預定距離則使上述待機位置移動;上述調整機構用來調整上述預定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其中,上述保持機構,具備有:將上述第1活塞朝向上述待機位置彈壓的彈壓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其中,上述彈壓構件為波形墊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其中,上述第1活塞具有第1凸緣部,上述第1凸緣部配置於上述腔室,上述保持機構具有可相對於上述第1活塞移動的第2活塞;上述第1活塞插入於上述第2活塞且在上述第2活塞與上述第1凸緣部之間形成配置空間, 上述彈壓構件配置於上述配置空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其中,上述保持機構進一步具有:在上述配置空間配置於上述彈壓構件與上述第2活塞之間,以張力被支承於上述腔室的內周面的支承構件;上述預定距離,是在上述第1活塞的軸方向以上述第1凸緣部與上述支承構件的距離所限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其中,上述支承構件,是具有較上述腔室的內徑更大的外徑的C形環。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其中,上述調整機構,藉由使上述第2活塞對於上述第1活塞移動,來使上述支承構件相對於上述第1凸緣部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其中,上述調整機構包含:形成於上述第1活塞的外周面的第1螺紋部、與用來螺合於上述第1螺紋部而形成於上述第2活塞的內周面的第2螺紋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其中,上述第1活塞進一步具有第2凸緣部,上述第2凸緣部,配置於上述配置部而可藉由操作者操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其中,上述第2凸緣部,其外周面具有凹凸形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其 中,上述彈壓構件,配置在上述第1活塞的外周面與上述腔室的內周面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其中,上述彈壓構件是彈性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其中,上述調整機構包含控制構件,上述控制構件,設置於上述殼體,在上述第1活塞的軸方向與上述彈壓構件相對向且藉由使上述彈壓構件對於上述殼體移動,來調整上述預定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其中,上述殼體具有第1螺紋部,上述控制構件,包含與上述第1螺紋部螺合的第2螺紋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其中,上述控制構件具有:插入上述第1活塞的貫穿孔、及包含上述貫穿孔的開口部且與上述彈壓構件相對向的相對向面;上述相對向面,其內徑及外徑的至少任一方小於上述控制構件的其他部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其中,上述控制構件,進一步具有傾斜面,上述傾斜面,與上述相對向面連續且隨著朝向上述彈壓構件而朝上述控制構件的徑向傾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 其中,上述控制構件具有:配置於上述配置部而可藉由操作者操作的凸緣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其中,上述凸緣部,在其外周面具有凹凸形狀。
- 一種自行車用碟煞卡鉗,具備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行車用壓力裝置、及在上述控制對象與上述第1活塞之間配置於上述配置部的煞車片;上述控制對象為碟煞碟盤。
- 一種自行車用碟煞裝置,具備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自行車用碟煞卡鉗、及使上述流體出入於上述流體室的操作裝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07032A TWI706094B (zh) | 2017-03-03 | 2017-03-03 | 自行車用壓力裝置、自行車用碟煞卡鉗、及自行車用碟煞裝置 |
DE102018103830.5A DE102018103830A1 (de) | 2017-03-03 | 2018-02-21 | Fahrraddruckvorrichtung, fahrradscheibenbremssattel und fahrradscheibenbremsvorrichtung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07032A TWI706094B (zh) | 2017-03-03 | 2017-03-03 | 自行車用壓力裝置、自行車用碟煞卡鉗、及自行車用碟煞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33451A TW201833451A (zh) | 2018-09-16 |
TWI706094B true TWI706094B (zh) | 2020-10-01 |
Family
ID=63171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07032A TWI706094B (zh) | 2017-03-03 | 2017-03-03 | 自行車用壓力裝置、自行車用碟煞卡鉗、及自行車用碟煞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DE (1) | DE102018103830A1 (zh) |
TW (1) | TWI706094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7381A (ja) * | 1993-03-03 | 1995-01-20 | Procopis Melas | モーターバイク等のためのフィードバックピストン手段を備えた線状浮動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キャリパ |
EP0621172B1 (en) * | 1993-04-22 | 1997-06-18 | Hayes Industrial Brake, Inc. | Hydraulic caliper brake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TW536492B (en) * | 2002-04-02 | 2003-06-11 | Ching-Huan Tseng | Automatic slack adjuster for hydraulic brake |
TW201219252A (en) * | 2010-08-26 | 2012-05-16 | Gustav Magenwirth Gmbh & Amp Co Kg | Master cylinder and hydraulic disk brake |
US20150360746A1 (en) * | 2014-06-11 | 2015-12-17 | Shimano Inc. | Bicycle Disc Brake Caliper |
US20150360744A1 (en) * | 2013-06-28 | 2015-12-17 | Shimano Inc. | Bicycle brake caliper assembly |
-
2017
- 2017-03-03 TW TW106107032A patent/TWI706094B/zh active
-
2018
- 2018-02-21 DE DE102018103830.5A patent/DE102018103830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7381A (ja) * | 1993-03-03 | 1995-01-20 | Procopis Melas | モーターバイク等のためのフィードバックピストン手段を備えた線状浮動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キャリパ |
EP0621172B1 (en) * | 1993-04-22 | 1997-06-18 | Hayes Industrial Brake, Inc. | Hydraulic caliper brake assembly for a bicycle |
TW536492B (en) * | 2002-04-02 | 2003-06-11 | Ching-Huan Tseng | Automatic slack adjuster for hydraulic brake |
TW201219252A (en) * | 2010-08-26 | 2012-05-16 | Gustav Magenwirth Gmbh & Amp Co Kg | Master cylinder and hydraulic disk brake |
US20150360744A1 (en) * | 2013-06-28 | 2015-12-17 | Shimano Inc. | Bicycle brake caliper assembly |
US20150360746A1 (en) * | 2014-06-11 | 2015-12-17 | Shimano Inc. | Bicycle Disc Brake Calip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8103830A1 (de) | 2018-09-06 |
TW201833451A (zh) | 2018-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51254B2 (en) | Apparatus for a disk brake | |
US8678144B2 (en) | Hydraulic caliper brake for a bicycle | |
EP1970298B1 (en) | Adjustable modulator for hydraulic brake lever assembly | |
KR101577922B1 (ko) | 캘리퍼 브레이크 장치 | |
CA2846019C (en) | Caliper brake apparatus | |
US8205724B2 (en) | Disc brake device | |
WO2014024775A1 (ja) | キャリパブレーキ装置 | |
JP2017521616A (ja) | ブレーキ・ディスクから離れるようパッドを移動させるデバイスを備えたアッセンブリ | |
TWI706094B (zh) | 自行車用壓力裝置、自行車用碟煞卡鉗、及自行車用碟煞裝置 | |
CN106812839B (zh) | 电动摩托车用的鼓刹分泵及鼓刹系统 | |
US20160039492A1 (en) | Bicycle hydraulic quick-release apparatus and bicycle frame | |
JP2011080568A (ja)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 |
US20140054117A1 (en) | Caliper brake device for vehicle | |
US20060180410A1 (en) | Oil brake driving device | |
KR20200099739A (ko) | 차량용 드럼브레이크 | |
TWI848601B (zh) | 半油壓碟剎雙缸式調整結構 | |
JPS6319639Y2 (zh) | ||
JP7253404B2 (ja) |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 |
KR100349539B1 (ko) | 디스크 브레이크 | |
KR100579746B1 (ko) | 자동차의 디스크브레이크 구조 | |
KR100466131B1 (ko) | 디스크브레이크의 저더 저감장치 | |
JP5066118B2 (ja) | 車両用ブレーキ液圧装置 | |
JPH08159179A (ja) | 立式リーチフォークリフトの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 |
KR100270585B1 (ko) | 프론트 브레이크의 진동 방지장치 | |
KR20140036631A (ko) | 차량용 주차 브레이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