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0455B - 驅動單元、具有該驅動單元之電動輔助車輛及該驅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驅動單元、具有該驅動單元之電動輔助車輛及該驅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0455B
TWI690455B TW107127041A TW107127041A TWI690455B TW I690455 B TWI690455 B TW I690455B TW 107127041 A TW107127041 A TW 107127041A TW 107127041 A TW107127041 A TW 107127041A TW I690455 B TWI690455 B TW I6904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circuit
circuit board
holder
hole
scre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7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0197A (zh
Inventor
宇佐美智丈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0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0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0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045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80Accessories, e.g. power sourc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45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55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power-driven at crank shafts par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 H05K5/004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a two-part housing enclosing a PCB
    • H05K5/00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having a two-part housing enclosing a PCB characterized by features for holding the PCB within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Mot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提高基板組裝步驟之作業性、減少組裝後之不良之驅動單元等。 用於電動輔助車輛1之驅動單元51包含:電動馬達25;電子電路基板200,其安裝有控制電動馬達之旋轉之控制電路;固持器100,其覆蓋電子電路基板之全部或一部分,且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及殼體300L,其係收容有電動馬達、電子電路基板及固持器者,且將電子電路基板收容於較固持器深之位置。固持器具有第2孔120a~120d及至少2個爪102a~102c。電子電路基板具有第1孔220a~220d。固持器係使用該爪而被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固持器及電子電路基板藉由貫通第1孔及第2孔之固定構件150a~150d,被固定於殼體。

Description

驅動單元、具有該驅動單元之電動輔助車輛及該驅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電動馬達之驅動單元、具有該驅動單元之電動輔助車輛及該驅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作為藉由電動馬達輔助人力行駛之電動輔助車輛之一例,已知有電動輔助自行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於電動輔助自行車中,使電動馬達產生與騎乘者施加於踏板之人力相對應之驅動力,例如可減輕坡道之行駛時或堆積有荷物時之騎乘者之負擔。
電動馬達收容於動力單元(驅動單元)。驅動單元除了包含電動馬達以外,還包含搭載有控制電動馬達之控制電路、電源電路等電子電路基板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09-22666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驅動單元由於包含多數個機械零件及電子電路零件,故而必須更有效率地進行組裝。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高用於電動輔助車輛之驅動單元之基板組裝步驟之作業性、減少組裝後之不良。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例示性之驅動單元係用於電動輔助車輛者,其具備:電動馬達;電子電路基板,其安裝有控制上述電動馬達之旋轉之控制電路;固持器,其覆蓋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之全部或一部分,且固定於上述電子電路基板;及殼體,其係收容有上述電動馬達、上述電子電路基板及上述固持器者,且將上述電子電路基板收容於較上述固持器深之位置;上述電子電路基板具有第1孔,上述固持器具有第2孔及至少2個爪,上述固持器使用上述至少2個爪而被固定於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且上述電子電路基板及上述固持器藉由貫通上述第1孔及上述第2孔之固定構件而被固定於上述殼體。
藉由設置利用至少2個爪而與電子電路基板固定之固持器,於進行安裝於殼體之作業時,可容易地進行利用固定構件時之定位,而可於安裝後保護電子電路基板。
於某實施形態中,在上述固持器藉由上述至少2個爪而被固定於上述電子電路基板時,上述第1孔及上述第2孔對向。由於電子電路基板之第1孔與固持器之第2孔對向,故而於進行安裝於殼體之作業時,可容易地掌握基板之第1孔之位置。由於藉由固持器保護電子電路基板,故而於使固定構件貫通基板之第1孔時,可大幅度降低工具(tool)錯誤地與電子電路基板上之電子電路零件、配線等接觸之可能性。
於某實施形態中,上述殼體具有第3孔,於上述固持器藉由上述至少2個爪而被固定於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且上述固持器及上述電子電路基板插入於上述殼體時,上述第1孔及上述第3孔對向,且藉由上述固定構件貫通上述第1孔並且進入至上述第3孔,而上述電子電路基板固定於上述殼體。由於基板之第1孔與殼體之第3孔對向,故而於進行安裝於殼體之作業時,可容易地掌握基板之第1孔之位置。
於某實施形態中,上述固定構件為螺絲,且上述第3孔為母螺紋孔。基板之第1孔與固持器之第2孔對向,亦與殼體之第3孔對向。藉此,可極其容易地進行螺固時之定位。
於某實施形態中,上述固持器之上述第2孔為沿著外周設置之切口,且於上述固持器藉由上述至少2個爪而被固定於上述電子電路基板時,自設置有上述切口之上述外周至上述第1孔隔開特定間隔。於固持器之切口部分,電子電路基板與殼體可藉由固定構件、例如螺絲固定。
於某實施形態中,上述特定間隔較產生上述切口與上述螺絲之頭之干涉之間隔寬。
於某實施形態中,上述固持器之上述第2孔為具有錐形狀之螺絲導件。藉由錐形狀,可引導螺絲之姿勢使其不臥倒,從而可使螺絲不易脫落。又,可降低在螺固時工具錯誤地與電子電路基板上之電子電路零件、配線等接觸之可能性。
於某實施形態中,上述固持器覆蓋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之上述第1孔之周邊之區域。固持器覆蓋進行與殼體之緊固之第1孔之周邊之區域。藉此,可避免因工具等而損及電子電路基板。
於某實施形態中,上述固持器於上述外周之至少1個部位進而具有插入導件,且上述插入導件沿著上述殼體之內壁於上述殼體之深度方向上延伸。藉由設置插入導件,於進行安裝於殼體之作業時,可一面沿著殼體之內壁導引電子電路基板及固持器一面插入該等電子電路基板及固持器。
於某實施形態中,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之外緣與上述殼體之內壁面分離,且上述插入導件設置於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之外緣與上述殼體之內壁面之間。由於電子電路基板不與殼體接觸,故而可使電子電路基板與殼體絕緣。
於某實施形態中,上述電子電路基板進而具備與上述電動馬達電性連接之至少1根配線,上述固持器於上述外周之至少1個部位進而具有導線導件,且於上述固持器藉由上述至少2個爪而被固定於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且上述固持器及上述電子電路基板插入於上述殼體時,上述導線導件將上述至少1根配線壓入至上述殼體中。於進行安裝於殼體之作業時,由於將配線(導線)藉由導線導件壓入至殼體中,故而可避免導線夾於殼體與電子電路基板之間。
於某實施形態中,上述導線導件包含相互連接之第1構件及第2構件,上述第1構件沿著上述殼體之內壁於上述殼體之深度方向上延伸,上述第2構件連接於上述第1構件之特定位置,並且於與上述深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延伸,且上述導線導件藉由上述第2構件而將上述至少1根配線壓入至上述殼體中。由於導線導件之第2構件具有在垂直於殼體之深度方向之方向上擴展之面,故而可更確實地將配線壓入至殼體中。
於某實施形態中,驅動單元進而具備曲柄軸,上述電子電路基板及上述固持器具有C字形狀,並以上述曲柄軸為中心包圍上述曲柄軸,且上述導線導件之上述第2構件於與上述殼體之深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上且向上述曲柄軸之方向延伸。
本發明之例示性之電動輔助車輛具備:複數個車輪:上述任一驅動單元;及動力傳遞機構,其將上述驅動單元之上述電動馬達所產生之驅動力傳遞至上述複數個車輪中之至少1個車輪。
本發明之方法係用於電動輔助車輛之驅動單元之組裝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準備殼體;準備電子電路基板,該電子電路基板係安裝有控制驅動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電動馬達之旋轉之控制電路者,且具有第1孔;準備具有至少2個爪及第2孔之固持器;使用上述至少2個爪,以覆蓋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之全部或一部分之方式將上述固持器固定於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一面按壓上述固持器一面將上述電子電路基板插入至上述殼體,且將上述電子電路基板收容於較上述固持器深之位置;及使固定構件通過上述第1孔及上述第2孔,而將上述電子電路基板及上述固持器固定於上述殼體。
於藉由至少2個爪將固持器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之後,將電子電路基板安裝於殼體。於進行安裝於殼體之作業時,可容易地進行利用固定構件時之定位。於安裝電子電路基板之後,可藉由固持器保護電子電路基板。 [發明之效果]
於本發明之例示性之實施形態之驅動單元中,設置有藉由至少2個爪而與電子電路基板固定之固持器。藉此,於進行安裝於殼體之作業時,例如可容易地進行利用螺絲等固定構件時之定位,而可於安裝後保護電子電路基板。
對驅動單元之組裝順序中之先前所進行之組裝電子電路基板之作業的順序進行說明。
首先,將電子電路基板暫時設置於預先準備之驅動單元之殼體,使電子電路基板之螺絲孔之位置與切出母螺紋之殼體側之凸座之位置對準。其後,藉由螺絲將電子電路基板緊固於殼體。最後,安裝用於保護電子電路基板之固持器。再者,亦有不存在最後之固持器安裝步驟之情形。
上述作業中之一面進行將螺絲孔之位置與凸座之位置對準之作業一面藉由螺絲將電子電路基板緊固於殼體之作業伴有困難。其原因在於:由於導線之反作用力,故而電子電路基板之位置之調整耗費勞力。於電子電路基板,除了接線有用於接收自電池供給之電力之導線以外,還接線有用於使相對較大之電流流至電動馬達之導線等。複數根導線之各者由於直徑相對較粗且牢固,故而即便為了暫時設置相對較輕之電子電路基板而按壓,亦會因導線之反作用力而移動,從而螺絲孔與殼體側之凸座之位置偏移。因此,線作業者一面以抵抗導線之反作用之力藉由單手按壓電子電路基板,一面將電子電路基板之螺絲孔之位置與殼體側之凸座之位置對準。
若位置對準完成,則作業者藉由另一手操作工具,並藉由螺絲將電子電路基板緊固於殼體。此時,若因作業者之失誤導致手邊之工具之位置偏移而工具之鑽頭自螺絲之頭偏離,則存在鑽頭碰到電子電路基板而損及電子電路基板之情形。因此,將於電子電路基板之螺絲孔之位置開有孔之治具於電子電路基板進行對位而安裝於該電子電路基板,並緊固螺絲。若安裝治具,則即便鑽頭自螺絲之頭偏離治具亦阻止鑽頭,而不會損及電子電路基板。
於藉由螺絲將電子電路基板緊固於殼體時,進而亦可能產生以下問題。即,存在如下情形:於電子電路基板與殼體側之凸座之間,作業者一不注意便夾入導線,而於該狀態下作業者緊固螺絲。其結果,存在於組裝現場產生損及導線之被覆、或導線斷線等不良之可能性。
本發明者致力於解決上述任一問題、較佳解決複數個問題而經銳意研討,完成了以下說明之構成。
以下,對本發明之電動輔助車輛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電動輔助車輛之一例為電動輔助自行車。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之前後、左右、上下係指以騎乘者朝向把手乘坐於電動輔助自行車之鞍座(座位)之狀態為基準之前後、左右、上下。圖式中所標註之符號F、Re、L、R、U、D分別表示前、後、左、右、上、下。以下實施形態係例示,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實施形態。
再者,存在省略超出必要之詳細之說明之情形。例如,存在省略對已眾所周知之事項之詳細說明或實質性相同之構成之重複說明。上述情況係為了避免以下說明不必要地變得冗長而使業者易於理解。本發明人等為了使業者充分理解本發明而提供隨附圖式及以下說明。並非意欲藉此限定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主題。
圖1係表示例示性之實施形態之電動輔助自行車1之側視圖。
電動輔助自行車1具有車體框架11。車體框架11包含頭管12、頂管4、下管5、托架6、鏈條撐桿7、座位管16、座位撐桿19。頭管12配置於車體框架11之前端。把手桿13可旋轉地插入至頭管12。把手14固定於把手桿13之上部。於把手桿13之下部固定前叉15。前叉15之下端部將作為轉向輪之前輪21可旋轉地支持。於前叉15,設置有制動前輪21之刹車8。於把手14,設置有顯示與電動輔助自行車1相關之各種資訊之顯示裝置70。於把手桿13之前方部設置有頭燈2。
下管5自頭管12朝向後方斜下方延伸。座位管16自下管5之後端部朝向上方延伸。鏈條撐桿7自座位管16之下端部向後方延伸。托架6連接下管5之後端部、座位管16之下端部、鏈條撐桿7之前端部。頂管4以將頭管12與座位管16之上部連結之方式設置。
於座位管16插入座位柱17,於座位柱17之上端部設置供騎乘者乘坐之鞍座23。鏈條撐桿7之後端部將作為驅動輪之後輪22可旋轉地支持。座位撐桿19自座位管16之上部朝向後方斜下方延伸。座位撐桿19之下端部連接於鏈條撐桿7之後部。於座位撐桿19,設置有制動後輪22之刹車9。於鏈條撐桿7之後端部,設置有檢測後輪22之旋轉之速度感測器49。
驅動單元51藉由螺栓等緊固並固定於配置於車體框架11之車輛中央部附近之托架6。驅動單元51包含電動馬達25、曲柄軸57、控制裝置60。對電動馬達25等供給電力之電池56搭載於下管5。電池56亦可搭載於托架6或座位管16。電池56可對於電動輔助自行車1裝卸。電池56之充電係例如於已自電動輔助自行車1卸除電池56之狀態下,將電池56連接於外部之充電器(未圖示)而進行。
曲柄軸57於左右方向上貫通於驅動單元51且被支持於該驅動單元51。於曲柄軸57之兩端部設置曲柄臂54。於曲柄臂54之前端,可旋轉地設置踏板55。
控制裝置60控制電動輔助自行車1之動作。典型而言,控制裝置60具有可進行數位信號處理之微控制器、信號處理處理器等半導體積體電路。控制裝置60之實體係下述電子電路基板200及設置於電子電路基板200上之各種電子電路零件、例如上述半導體積體電路。
於騎乘者藉由腳蹬踏踏板55而使之旋轉時產生之曲柄軸57之旋轉輸出經由鏈條36而傳遞至後輪22。控制裝置60以產生與曲柄軸57之旋轉輸出相對應之驅動輔助輸出之方式控制電動馬達25。電動馬達25所產生之輔助力經由鏈條36而傳遞至後輪22。再者,亦可使用皮帶、軸等代替鏈條36。於電動輔助自行車1中,藉由電動馬達25產生輔助騎乘者之人力之輔助力,可減輕騎乘者之負擔。
圖2係表示電動輔助自行車1之機械及電性構成之方塊圖。驅動單元51具備變速機構28、轉矩感測器232、曲柄旋轉感測器48A、單向離合器233、單向離合器244、減速機構24、馬達旋轉感測器254、變速段感測器47、電動馬達25、曲柄軸57、合成機構58、驅動鏈輪59、控制裝置60。驅動單元51係使電動馬達25產生與施加於踏板55(圖1)之騎乘者之人力相對應之驅動輔助輸出之輔助輸出控制系統。
首先,對動力之傳遞路徑進行說明。若騎乘者踏入踏板55(圖1)而使曲柄軸57旋轉,則該曲柄軸57之旋轉經由單向離合器233而傳遞至合成機構58。電動馬達25之旋轉經由減速機構24、單向離合器244而傳遞至合成機構58。
於合成機構58安裝有驅動鏈輪59。合成機構58以與曲柄軸57及驅動鏈輪59相同之旋轉軸為中心而旋轉。
單向離合器233將曲柄軸57之順向旋轉傳遞至合成機構58,不將曲柄軸57之逆向旋轉傳遞至合成機構58。單向離合器244將電動馬達25所產生之使合成機構58順向旋轉之方向上之旋轉傳遞至合成機構58,不將使合成機構58逆向旋轉之方向上之旋轉傳遞至合成機構58。又,於在電動馬達25停止之狀態下騎乘者蹬踏板55而合成機構58旋轉之情形時,單向離合器244不將該旋轉傳遞至電動馬達25。騎乘者施加於踏板55之踏力與電動馬達25所產生之輔助力傳遞至合成機構58進行合成。由合成機構58合成所得之合力經由驅動鏈輪59而傳遞至鏈條36。
鏈條36之旋轉經由從動鏈輪37而傳遞至驅動軸26。驅動軸26之旋轉經由單向離合器27而傳遞至後輪22。
於該例中,驅動鏈輪59係多段鏈輪。變速機構28係根據騎乘者對變速操作器(未圖示)之操作變更變速比之機構。又,變速機構29係根據騎乘者對變速操作器之操作變更變速比之機構。例如變速機構29為外裝變速機,於此情形時,從動鏈輪37為多段鏈輪。再者,電動輔助自行車1所具備之變速機構並不限定於外裝變速機,亦可為內裝變速機。單向離合器27僅於驅動軸26之旋轉速度較後輪22之旋轉速度快之情形時,將驅動軸26之旋轉傳遞至後輪22。於驅動軸26之旋轉速度較後輪22之旋轉速度慢之情形時,單向離合器27不將驅動軸26之旋轉傳遞至後輪22。
藉由此種動力傳遞路徑,騎乘者施加於踏板55之踏力及電動馬達25所產生之輔助力傳遞至後輪22。
再者,將騎乘者之踏力與電動馬達25所產生之輔助力合成之機構並不限定於如上所述之以與曲柄軸57相同之旋轉軸為中心而旋轉之合成機構58。踏力與輔助力亦可於鏈條36中合成。
於本說明書中,存在將如下機械構造稱為「動力傳遞機構」之情況,該機械構造將驅動單元51之電動馬達25所產生之驅動力傳遞至後輪22。於圖2中,例如減速機構24、單向離合器244、合成機構58、驅動鏈輪59、鏈條36、從動鏈輪37、驅動軸26及單向離合器27可構成動力傳遞機構。亦可將曲柄軸57及單向離合器233包含於動力傳遞機構。
圖3係表示驅動單元51之內部構造之剖視圖。圖3示出自上方(U方向)觀察驅動單元51時之剖面。驅動單元51包含電動馬達25、曲柄軸57、固持器100、電子電路基板200、殼體300。殼體300收容有該等之零件群。
殼體300由A-A線分割為2個部分(右殼體300R及左殼體300L)。右殼體300R及左殼體300L嵌合且由未圖示之螺栓固定。
以下,對圖3所示之構造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驅動單元51包含殼體300、曲柄軸57、旋轉軸23、減速機構24及電動馬達25。
殼體300藉由複數個緊固件而固定於托架125。殼體300包含左殼體300L、右殼體300R及外殼213。左殼體300L、右殼體300R及外殼213分別由金屬材料(例如鋁合金)形成。
左殼體300L對於右殼體300R於左右方向上自左側重合。於此狀態下,左殼體300L藉由複數個緊固件對於右殼體300R固定。其結果,於左殼體300L與右殼體300R之間形成有空間214。
外殼213對於左殼體300L於左右方向上自左側重合。於此狀態下,外殼213藉由複數個緊固件對於左殼體300L固定。其結果,於左殼體300L之外側(左側),形成有由外殼213覆蓋之空間215。
曲柄軸57於車輛之左右方向上貫通殼體300而配置。即,曲柄軸57之中心軸線CL1於左右方向上延伸。中心軸線CL1於自曲柄軸57之軸向(推力方向)觀察之情形時成為曲柄軸57之旋轉中心RC1。曲柄軸57繞中心軸線CL1相對於殼體300旋轉。
曲柄軸57於殼體300內藉由一對軸承(bearing)38L及38R可旋轉地被支持。一對軸承38L及38R之一者(以下稱為「第1軸承」)38L配置於推力方向上之一側(此處為左側)。又,一對軸承38L及38R之另一者(以下稱為「第2軸承」)配置於推力方向上之另一側(此處為右側)。
第1軸承38L為包含內輪381、外輪382及滾動體383之滾動軸承。第1軸承38L以不相對於曲柄軸57於推力方向上移動之方式設置。於圖3所示之例中,第1軸承38L之內輪381被壓入至曲柄軸57。
第2軸承38R亦為包含內輪384、外輪385及滾動體386之滾動軸承。第2軸承38R經由下述單向離合器233之從動構件2332及滑動軸承40L、40R而將曲柄軸57可旋轉地支持。
曲柄軸57貫通旋轉軸23而配置。旋轉軸23收容於殼體300。關於旋轉軸23之詳細情況,將於下文進行敍述。於曲柄軸57安裝左右一對曲柄臂(未圖示)。於曲柄臂安裝踏板(未圖示)。
電動馬達25收容於殼體300。電動馬達25產生用於輔助電動輔助自行車10行駛之驅動力。電動馬達25包含定子251及轉子252。
定子251包含複數個(例如14個)卷取有線圈2511之卷線軸2512。於各卷線軸2512插入有鐵心2513。定子251配置於空間215內。於此狀態下,定子251固定於左殼體300L。
於定子251安裝有支持構件253。支持構件253由樹脂材料形成。於支持構件253埋入有複數個匯流排條25B。該等匯流排條25B之各者連接於對應之線圈2511。藉由控制對匯流排條25B之通電,而於定子251產生磁力。
支持構件253形成為環狀。支持構件253位於在轉子252之軸向上距離第2殼體構件212較距離定子251近之位置。支持構件253包含埋入有匯流排條25B之埋入部2531、及未被埋入匯流排條25B之非埋入部2532。
轉子252配置於定子251之內側。轉子252之中心軸線CL2與曲柄軸57之中心軸線CL1平行。即,轉子252與曲柄軸57平行地配置。中心軸線CL2於自曲柄軸57之軸向觀察時成為轉子252之旋轉中心RC2。
轉子252包含轉子本體2521、及輸出軸2522。以下,對該等進行說明。
於轉子本體2521之外周面,在周向上交替地磁化N極與S極。於本實施形態中,N極及S極之數量分別為7個。
輸出軸2522將轉子本體2521貫通而配置。輸出軸2522固定於轉子本體2521。即,輸出軸2522與轉子本體2521一併旋轉。
輸出軸2522藉由2個軸承42L及42R而可繞中心軸線CL2相對於殼體300旋轉地被支持。軸承42L固定於外殼213。軸承42R配置於較轉子本體2521更靠右端側(軸向另一端側),且固定於左殼體300L。
輸出軸2522將左殼體300L貫通而配置。於輸出軸2522中之位於空間214內之部分形成有輸出齒輪252A。輸出齒輪252A係螺旋齒輪。
減速機構24收容於殼體300。具體而言,減速機構24配置於空間214內。減速機構24包含傳遞軸241、第1傳遞齒輪242及第2傳遞齒輪243。
傳遞軸241配置於殼體300內。傳遞軸241之中心軸線CL3與曲柄軸57之中心軸線CL1平行。即,傳遞軸241相對於曲柄軸57之中心軸線CL1平行地延伸。中心軸線CL3成為傳遞軸241之軸向,即於自曲柄軸57之軸向觀察時成為傳遞軸241之旋轉中心RC3。
傳遞軸241藉由2個軸承44L及44R可繞中心軸線CL3旋轉地被支持。軸承44L固定於左殼體300L。軸承44R固定於右殼體300R。
第1傳遞齒輪242由樹脂材料形成。第1傳遞齒輪242配置於傳遞軸241。第1傳遞齒輪242配置於在傳遞軸241之軸向上距離軸承44L較距離軸承44R近之位置。第1傳遞齒輪242與輸出齒輪252A嚙合。藉此,將由電動馬達25產生之驅動力自輸出齒輪252A傳遞至第1傳遞齒輪242。此處,於第1傳遞齒輪242與傳遞軸241之間配置單向離合器244。藉此,輸出齒輪252A之前轉方向上之旋轉力經由第1傳遞齒輪242而傳遞至傳遞軸241,但輸出齒輪252A之後轉方向上之旋轉力不傳遞至傳遞軸241。第1傳遞齒輪242之直徑大於輸出齒輪252A,且具有較輸出齒輪252A多之齒。即,第1傳遞齒輪242較輸出齒輪252A進而被減速。
第2傳遞齒輪243由金屬材料(例如鐵)形成。第2傳遞齒輪243配置於傳遞軸241。第2傳遞齒輪243配置於在傳遞軸241之軸向上與第1傳遞齒輪242不同之位置。第2傳遞齒輪243藉由鋸齒結合(或壓入)而固定於傳遞軸241。即,第2傳遞齒輪243與傳遞軸241一併旋轉。
旋轉軸23配置於與曲柄軸57同軸上,而可與曲柄軸57一併旋轉。旋轉軸23包含連結軸231及單向離合器233。
連結軸231具有圓筒形狀。於連結軸231插入有曲柄軸57。連結軸231與曲柄軸57同軸地配置。
連結軸231之左端部(軸向一端部)藉由鋸齒結合等而連結於曲柄軸57。其結果,無論曲柄軸57於前轉方向及後轉方向中之何方向上旋轉,連結軸231均與曲柄軸57一併旋轉。
於連結軸231之周圍配置有轉矩感測器232。轉矩感測器232支持於左殼體300L。
轉矩感測器232檢測於騎乘者蹬踏板時在連結軸231產生之轉矩。轉矩感測器232係磁致伸縮式之轉矩感測器。轉矩感測器232配置於連結軸231之周圍。轉矩感測器232將所檢測出之轉矩信號輸出至安裝於電子電路基板200之控制裝置。控制裝置參照轉矩感測器232所檢測出之轉矩信號,掌握騎乘者所進行之腳踏之狀態,而控制電動馬達25。
轉矩感測器232包含安裝軸部2321、線圈2322、檢測元件2323及護板2324。
安裝軸部2321安裝於連結軸231之外周面,且可相對於連結軸231相對地旋轉。線圈2322配置於安裝軸部2321之外周面。對線圈2322施加特定電壓。檢測元件2323檢測因連結軸231之應變而產生之線圈2322之電壓變化。藉此,檢測於連結軸231產生之轉矩、即於與連結軸231一體地旋轉之曲柄軸57產生之轉矩。護板2324防止因外部磁場導致檢測元件2323之檢測精度(檢測線圈2322之電壓變化之精度)降低。護板2324與形成於殼體300(具體而言為左殼體300L)之止擋片236(參照圖4)卡合。即,護板2324不與連結軸231一併旋轉。
單向離合器233配置於在曲柄軸57之軸向上距離右殼體300R較距離轉矩感測器232近之位置。單向離合器233與曲柄軸57同軸地配置。單向離合器233包含驅動構件2331、及從動構件2332。
驅動構件2331具有圓筒形狀。於驅動構件2331之左端部(軸向一端部)插入有連結軸231之右端部(軸向另一端部)。驅動構件2331配置於與連結軸231同軸上。於此狀態下,連結軸231之右端部(軸向另一端部)藉由鋸齒結合等而連結於驅動構件2331之左端部(軸向一端部)。其結果,無論連結軸231於前轉方向及後轉方向中之何方向上旋轉,驅動構件2331均與連結軸231一併旋轉。即,無論曲柄軸57於前轉方向及後轉方向中之何方向上旋轉,驅動構件2331均與柄軸57一併旋轉。連結軸231及驅動構件2331作為與曲柄軸57一體地旋轉之曲柄旋轉輸入軸234發揮功能。
於驅動構件2331之外周面形成有環狀之安裝面233A。安裝面233A於驅動構件2331之徑向上擴展且於周向上延伸。安裝面233A位於較驅動構件2331之左端(軸向一端)更靠右側(軸向另一端側)。安裝面233A形成於在自曲柄軸57之軸向觀察時與電子電路基板200之一部分重疊之位置。
於安裝面233A固定有環形磁鐵46。環形磁鐵46配置於自曲柄軸57之軸向觀察與驅動構件2331重疊之位置。環形磁鐵46配置於自曲柄軸57之軸向觀察與電子電路基板200之一部分重疊之位置。
環形磁鐵46與驅動構件2331一併旋轉。因此,藉由使用設置於電子電路基板200之檢測元件即曲柄旋轉感測器48A(參照圖3、6、12),檢測伴隨著環形磁鐵46之旋轉之磁場之變化,可檢測驅動構件2331(即曲柄軸57)之旋轉。即,實現包括環形磁鐵46、及曲柄旋轉感測器48A在內之曲柄旋轉檢測裝置。
曲柄旋轉感測器48A安裝於電子電路基板200。曲柄旋轉感測器48A配置於在曲柄軸57之軸向上與環形磁鐵46對向之位置。
從動構件2332具有圓筒形狀。於從動構件2332插入有曲柄軸57。於從動構件2332與曲柄軸57之間配置有滑動軸承40L及40R。藉此,從動構件2322配置為可相對於曲柄軸57於同軸上旋轉。
從動構件2332之左端部(軸向一端部)插入至驅動構件2331之右端部(軸向另一端部)。於從動構件2332之左端部(軸向一端部)與驅動構件2331之右端部(軸向另一端部)之間,形成有作為單向離合器機構之棘輪機構。藉此,驅動構件2331之前轉方向上之旋轉力傳遞至從動構件2332,但驅動構件2331之後轉方向上之旋轉力不傳遞至從動構件2332。
從動構件2332藉由第2軸承38R而可繞曲柄軸57之中心軸線CL1相對於殼體300旋轉。第2軸承38R於其內輪384被壓入至單向離合器233之從動構件2332之狀態下,其外輪385與右殼體300R轉動配合。
從動構件2332將殼體構件212貫通而配置。於從動構件2332中之位於殼體300之外側(右側)之部分,經由支持構件而安裝驅動鏈輪59。
從動構件2332具有齒輪2333。齒輪2333與減速機構24所具有之齒輪241A嚙合。齒輪2333之直徑大於齒輪241A且具有較齒輪241A多之齒。即,齒輪2333之旋轉速度較齒輪241A之旋轉速度慢。
藉由從動構件2332,實現將經由單向離合器233輸入之人力(踏板踏力)與經由齒輪2333輸入之馬達驅動力之合力輸出之合力輸出軸235。即,合力輸出軸235包含於旋轉軸23。
包含從動構件2332及齒輪2333之將踏板踏力與馬達驅動力合成之機構相當於圖2之合成機構58。合成機構58例如包含筒狀構件,於該筒狀構件之內部配置曲柄軸57。
圖4係表示收容於左殼體300L內之零件群之立體圖。除曲柄軸57以外,還示出固持器100及電子電路基板200之一部分。
電子電路基板200控制對電動馬達25之電力供給。固持器100及電子電路基板200以自曲柄軸57之軸向觀察包圍曲柄軸57之方式配置。固持器100及電子電路基板200自曲柄軸57之軸向觀察具有大致C字形狀。再者,自曲柄軸57之軸向觀察,固持器100及電子電路基板200不與減速機構24重疊。
於殼體300,形成有用於取出連接於電子電路基板200之配線之取出口52。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對取出口52配置有密封墊52a。密封墊52a由彈性體形成。密封墊52a係為了配線50之保護、防塵及防水而配置。連接於電子電路基板200之配線通過密封墊52a而被取出至驅動單元51之外側。連接於電子電路基板200之配線連接於電池56(參照圖1)。
進而,圖5係收容於左殼體300L內之零件群之分解立體圖。於左殼體300L插入曲柄軸57,進而於曲柄軸57之周圍安裝用於檢測施加於曲柄軸57之轉矩之轉矩感測器232。其後,安裝固定有固持器100之電子電路基板200。最後,藉由將螺絲150a~150d擰緊於殼體300之母螺紋孔350a~350d,而將電子電路基板200與左殼體300L固定。
以下,將固定有固持器100之電子電路基板200稱為「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於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中,固持器100安裝並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200,從而兩者一體化。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以將曲柄軸57作為中心包圍曲柄軸57之方式嵌入至左殼體300L,並使用特定固定構件、例如螺絲而固定於該左殼體300L。
如圖4及圖5所示,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之電子電路基板200收容於較固持器100深之位置。此處所謂「深之位置」係指與圖3所示之左殼體300L與右殼體300R之接合面(A-A線)遠離之方向(左方向)之位置。於驅動單元51之組裝時,作業者一面抓持固持器100,一面自電子電路基板200先將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插入至左殼體300L。
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之固持器100具有複數種導件。各導件之概要如下所述。各導件之詳細內容於下文進行敍述。
(1)固持器100沿著其外周具有一個或複數個插入導件。各插入導件於將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插入(收容)至左殼體300L之方向上延伸。於作業者將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插入至左殼體300L時,各插入導件與左殼體300L之內壁接觸,而以將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沿著內壁插入之方式進行導引。
藉由設置各插入導件,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以預先決定之姿勢插入至固定於左殼體300L之位置。於插入完成時,應由螺絲緊固之電子電路基板200之螺絲孔與左殼體300L之螺絲孔對向。作業者無須進行將電子電路基板200之螺絲孔之位置與左殼體300L之螺絲孔之位置對準之作業,故而可大幅度提高作業效率。
(2)固持器100具有一個或複數個螺絲導件。各螺絲導件係設置於固持器100之供螺絲通過之孔。孔之直徑大於螺絲之直徑。即,固持器100並非由螺絲緊固。「孔」可包含設置為隔開特定間隔以免碰到螺絲之頭之切口。
各螺絲導件設置於在固持器100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200時與設置於電子電路基板200之螺絲孔對向之位置。於作業者將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插入至左殼體300L而暫時設置於該左殼體300L時,可將各螺絲導件之位置作為目標進行螺絲之緊固。與各螺絲導件之位置對向地存在電子電路基板200之螺絲孔,進而,如上所述,與電子電路基板200之螺絲孔對向地存在左殼體300L之螺絲孔。藉此,可提高作業者緊固螺絲之作業效率。
螺絲導件亦可為錐形之孔。藉由螺絲導件為錐形,可於螺絲之插入方向上具有靈活性,故而作業性提高。進而,若為錐形,則即便作業者將手自螺絲離開,螺絲亦自行豎立,故而螺絲不易脫落。
固持器100具有覆蓋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大部分之形狀(輪廓),於其一部分設置螺絲導件。於在螺絲緊固時使用工具之情形時,即便鑽頭自螺絲頭偏離,鑽頭亦碰到固持器100,而不會碰到電子電路基板200。具有螺絲導件之固持器100可防止損及電子電路基板200。
(3)固持器100沿著其外周具有一個或複數個導線導件。導線導件於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插入至左殼體300L時,將電子電路基板200之至少1根導線壓入至左殼體300L之里側。於此狀態下,進行螺絲之緊固,而將電子電路基板200與左殼體300L固定。
藉由設置導線導件,可避免導線夾入於電子電路基板200與左殼體300L之螺絲孔之間,或者可降低夾入之可能性。
再者,固持器100只要具有上述複數種導件中之任一種即可。其原因在於:只要具有任一種導件,便可獲得對應於該導件之作用、效果。請注意並非必須具有所有導件。
以下,對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詳細地進行說明。
圖6示出相互固定之前之固持器100及電子電路基板200。於圖6中,示出固持器100及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之正面。另一方面,圖7示出自背面觀察之固持器100及電子電路基板200。
如上所述,固持器100及電子電路基板200為大致C字形狀。於組裝驅動單元51時,使曲柄軸57通過C字形狀之中央之空間。
固持器100及電子電路基板200可於相互位於特定位置關係時固定。於圖7中,示出為了將固持器100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200而利用之固持器100之複數個爪102a、102b及102c。爪102a、102b及102c例如為樹脂製。再者,爪之數量僅為一例,只要設置至少2個即可。於爪為2個之情形時,2個爪較佳為設置於固持器100之外周上之大致對向之位置。
於固持器100及電子電路基板200位於圖6及圖7所示之位置關係時,固持器100之所有爪102a、102b及102c嚙合於電子電路基板200。
圖8係由爪102a保持之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側視圖。於圖8中,示出圖7之B-B線之部分之側面。如圖示般,固持器100之爪102a嚙合於電子電路基板200,藉此可將固持器100與電子電路基板200固定。
固持器100與電子電路基板200藉由3個爪102a、102b及102c而相互固定。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中,固持器100之肋100a與電子電路基板200接觸。肋100a大致沿著固持器100之周圍而設置,且與電子電路基板200接觸。藉此,固持器100與電子電路基板200可更穩定地相互固定。
再者,圖8所示之爪102a具有凹部100b,但並非必須設置凹部100b。圖9係表示在前端部存在折返之爪102a之構成。只要存在爪102a之折返,則即便不存在凹部100b亦可使固持器100與電子電路基板200嚙合。
由於已確定爪102a、102b及102c嚙合於電子電路基板200之位置,故而作業者可極其容易地使固持器100及電子電路基板200一體化而獲得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
於圖6中,示出設置於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孔220a~220d。於固持器100藉由爪102a、102b及102c而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200時,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孔220a~220d與固持器100之螺絲導件120a~120d(下述)對向。作業者可藉由螺絲導件120a~120d之位置而容易地辨識進行螺絲之擰緊之部位。
於電子電路基板200上配置有電子電路零件、配線等。例如電子電路基板200包含複數個導線201、負端子203a、正端子203b、及電容器203c。導線201係複數根例如3根電流纜線之束,各導線201之一端連接於電子電路基板200上之連接器,另一端連接於電動馬達25(圖1)。
電子電路基板200大致區分為動力塊202a、電源塊202b及控制塊202c。於動力塊202a設置馬達驅動電路(反相器電路)。於電源塊202b設置電源電路。
於控制塊202c,設置用於使電動輔助自行車1動作之控制電路。控制電路例如為微處理器、微電腦等半導體積體電路,根據電動輔助自行車1之行駛速度、由騎乘者施加之轉矩之大小等,決定產生於電動馬達25之輔助力。
藉由使動力塊202a與控制塊202c分離,於動力塊202產生之雜訊不易進入至控制塊202c。藉此,可使控制塊202c之電子電路零件更穩定地動作。又,由於將動力塊202a之反相器電路與電動馬達25配置得較近,故而可縮短連接兩者之導線201,從而可抑制能量損失。
由於電子電路基板200鄰接於曲柄軸57,故而亦可於控制塊202c,設置構成檢測曲柄軸57之旋轉速度之曲柄旋轉檢測裝置之曲柄旋轉感測器48A。進而,於電動輔助自行車中,亦正出現採用加速度感測器者。加速度感測器係檢測電動輔助自行車1之車輛本體之加速度之數毫米見方之微小的電子零件。又,加速度感測器亦可配置於控制塊202c。於圖6中,例示出加速度感測器65之位置。
再者,加速度感測器65例如為壓阻型、靜電電容型或熱偵測型之3軸加速度感測器。3軸加速度感測器可藉由1個而測定正交之3軸(X軸、Y軸、Z軸)之各方向之加速度。XYZ軸之檢測方向係於水平面配置有感測器晶片之狀態成為基準。然而,電子電路基板200可能以垂直地豎立之狀態或傾斜之狀態配置於驅動單元51內部。因此,亦可使上述微處理器等進行運算,而進行感測器晶片檢測之方向之修正。
圖10係用於說明設置於固持器100之複數種導件之立體圖。為了便於說明,於圖10中,圖示出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又,圖11係用於說明設置於固持器100之複數種導件之俯視圖(a)及側視圖(b)。作為參考,亦一併記載有仰視圖及自其他方向之側視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10及圖11,一面對各導件進行說明。
固持器100包含插入導件110a~110c、螺絲導件120a~120d、及導線導件130。
插入導件110a~110c設置於固持器100之外周。插入導件110a~110c向圖式之下方向延伸。該方向係將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插入(收容)至左殼體300L之方向。
於將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插入至左殼體300L時,插入導件110a~110c碰到左殼體300L之內壁,藉此限制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之移動。藉由設置插入導件,可使左殼體300L內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之插入位置之擺動、及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之晃動變得非常小。
圖12主要示出收容於左殼體300L內之電子電路基板200。於圖12中,將右殼體300R卸除,進而,僅示出固持器100之插入導件110a~110c。再者,於圖3中,以假想線表示驅動構件2331。
根據圖12,可理解固持器100之插入導件110a~110c存在於電子電路基板200與左殼體300L之間。利用剖視圖進一步進行說明。
圖13係插入導件110a之剖視圖。於圖13中,示出沿著圖12之C-C線之剖面。如下所述,插入導件110a亦作為構成導線導件130之構件130a發揮功能。又,圖14係插入導件110b之剖視圖。於圖14中,示出沿著圖12之D-D線之剖面。再者,插入導件110c之剖面由於與插入導件110b之剖面大致相同,故而省略圖示及說明。
藉由所有插入導件110a~110c碰到左殼體300L之內壁面,固持器100與左殼體300L之內壁面完全吻合。藉此,可使上述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之插入位置之擺動、及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之晃動變得非常小。
再者,如圖13所示,插入導件110a位於電子電路基板200與左殼體300L之間,而電子電路基板200與左殼體300L分開距離S之程度。換言之,插入導件110a設置為較電子電路基板200向外側突出距離S之程度。其原因係為了絕緣。由於在電子電路基板200中電流流動,故而電子電路基板200必須與金屬製之左殼體300L以不接觸之方式固定。因此,以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外緣自左殼體300L之內壁面分開距離S之程度之方式進行設計。作業者一面使插入導件110a~110c碰到左殼體300L之內壁面,一面將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嵌入至左殼體300L。藉此,可將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正好嵌入至左殼體300L。
於本實施形態中,距離S為1 mm。又,除各插入導件110a~110c以外,固持器100之外緣與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外緣大致一致。電子電路基板200自左殼體300L之內壁面維持間隙為距離S之程度。但是距離S無須固定。亦可局部地更寬。
於完成將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嵌入至左殼體300L時,以應由螺絲緊固之電子電路基板200之螺絲孔與左殼體300L之螺絲孔對向之方式預先進行設計。由於作業者無須進行將電子電路基板200之螺絲孔之位置與左殼體300L之螺絲孔之位置對準之作業(定位作業),故而可使作業效率大幅度提高。
再者,設置插入導件之數量為任意數量。只要設置至少1個插入導件即可。但是較佳為如本實施形態般設置3個插入導件,或者設置4個以上之插入導件。其原因在於:若設置3個以上之插入導件,則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之姿勢穩定,而可更容易且確實地進行定位。
於本實施形態中,插入導件110a構成下述導線導件130之一部分。
螺絲導件120a~120d設置於在固持器100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200時與設置於電子電路基板200之螺絲孔對向之位置。於圖示之例中,螺絲導件120a、120c及120d係具有半圓形(非圓形)之切口之孔,螺絲導件120b係圓形之孔。
圖15係螺絲導件120b之剖視圖。於圖15中,示出沿著圖10之E-E線之剖面。又,圖16係螺絲導件120c之剖視圖。於圖16中,示出沿著圖10之F-F線之剖面。再者,螺絲導件120a及120d根據採取剖面之方法,亦能夠以圖15及圖16之任一者表現。
如圖15所示,螺絲導件120b之孔、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孔及左殼體300L之母螺紋孔350b對向。藉由設置螺絲導件120b,作業者可容易地視認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孔,並且將螺絲150b容易地插入至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孔。螺絲150b貫通作為孔之螺絲導件120b、及與螺絲導件120b對向之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孔,而緊固於左殼體300L之母螺紋孔350b(圖5)。
圖16之例亦相同。即便為具有切口之孔120c,亦容易視認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孔。又,可沿著不存在切口之固持器100將螺絲150b容易地插入至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孔。螺絲150a、150c及150d貫通與螺絲導件120a、120c及120d對向之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孔,而緊固於左殼體300L之母螺紋孔350a、350c及350d(圖5)。自構成切口之外周至電子電路基板200上之孔之距離係設計為隔開如緊固螺絲時不接觸螺絲之頭之間隔。
以如上方式使用螺絲150a~150d,可將電子電路基板200固定於左殼體300L。
螺絲導件120a~120d可為於固持器100穿通之圓柱狀之孔,亦可並非完全之圓柱形狀。例如,螺絲導件亦可為切取圓柱之一部分所得之形狀(切口形狀)。此種螺絲導件係設置於固持器100之「孔」。即便開口之形狀為1/4圓或半圓,此種螺絲導件亦為設置於固持器100之「孔」之範疇。圖10及圖11所示之本實施形態之螺絲導件120a~120d之開口之形狀為半圓或相較於半圓更接近於圓。此種螺絲導件120a~120d係設置於固持器100之「孔」。再者,開口之形狀相較於1/4圓較佳為半圓,相較於半圓更佳為接近於圓。
進而,螺絲導件120a~120d亦可為錐形之孔(包含切口)。
以下,一面參照圖17至圖19,一面對螺絲導件120b為錐形之孔之例進行說明。
圖17係包含錐形之螺絲導件120b之固持器100、電子電路基板200及左殼體300L之剖視圖。如上所述,於固持器100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200之狀態下,螺絲導件120b之孔與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孔220b對向。進而,於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插入於左殼體300L之狀態下,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孔220b與母螺紋孔350b對向。於該狀態下,螺絲150b容易貫通固持器100及電子電路基板200,並且插入至左殼體300L之母螺紋孔350b,從而可將電子電路基板200與左殼體300L固定。圖18表示由螺絲150b固定之電子電路基板200及左殼體300L。
圖19係用於說明藉由錐形之螺絲導件120b防止螺絲150b之脫落之圖。藉由螺絲導件120b為錐形,即便作業者將手自螺絲150b離開,螺絲150b亦留在螺絲導件120b。因此,螺絲150b不易脫落至圖式下方之左殼體300L內等。
藉由使螺絲導件120b形成為錐形,亦可使作業者進行之螺絲150b之插入作業容易化。作業者只要將螺絲150b之前端插入至具有較螺絲150b之直徑寬之開口之螺絲導件120b中即可。於將螺絲150b之前端插入之後,螺絲150b沿著螺絲導件120b之錐面(內周面)被導引,而確實地到達至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孔220b。
又,螺絲導件120a、120c及/或120d亦可形成為錐形。其原因在於:無論錐面之面積之大小如何,錐面均至少可作為螺絲150b之導件發揮功能。因此,即便開口為例如1/4圓程度,亦只要具有錐面便為本實施形態中之螺絲導件之範疇。但是開口越接近於圓則越能更強地發揮作為導件之功能。因此,錐形之螺絲導件較佳為具有半圓以上之開口。只要具有半圓以上之開口,此種錐形之螺絲導件便可作為上述導件充分發揮功能。
其次,一面再次參照圖10一面對導線導件130進行說明。
導線導件130於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插入至左殼體300L時,將配置於電子電路基板200之背面側之至少1根導線壓入至左殼體300L之里側。
導線導件130包含相互連接之2個構件130a及130b。構件130a作為插入導件110a發揮功能。另一方面,構件130b於與構件130a正交之方向上延伸。於本實施形態中,構件130b向供曲柄軸57通過之C字形狀之中央之空間之方向延伸。
圖20示出固持器100嵌入於左殼體300L時之螺絲150a之下端位置、構件130b之下端位置及導線260之位置關係。
注意由虛線表示之部分P。若對螺絲150a之下端位置與構件130b之下端位置進行比較,則構件130b之下端位置距導線260更近。因此,若由作業者將固持器100向圖式中之箭頭之朝向按壓,則構件130b先於螺絲150a與導線260接觸。若由作業者將固持器100向圖式中之箭頭之朝向進一步按壓,則導線260由構件130b進一步壓入至左殼體300L中(圖式之下方)。
圖21示出已由導線導件130壓入之導線260。省略了左殼體300L之記載。藉由設置導線導件130,導線260與電子電路基板200之背面不密接,而確保與導線導件130之構造相對應之距離以上之間隔。其結果,不存在如下情況:於將螺絲150a緊固於母螺紋孔350a時,導線260夾於電子電路基板200與母螺紋孔350a之間。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構件130b於半徑方向(曲柄軸57之方向)上突出,故而導線260與構件130b確實地接觸。因此,儘管固持器100被壓入,但是亦不存在導線260保持著不被構件130b壓入之狀態留在圖示之位置之情況。因此,不存在導線260夾於電子電路基板200與母螺紋孔350a之間之情況。藉此,可大幅度降低如下擔憂:於已夾入之狀態下作業者一不注意便將螺絲緊固而損及導線。
如上所述,於沿著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外緣部設置導線之情形時,即,於沿著C字形狀之圓周部分設置導線之情形時,藉由構件130b於半徑方向(曲柄軸57之方向)上突出,可更確實地壓入導線。
於圖20及圖21中,假定導線為複數個電池電流線(正(+)信號線及負(-)信號線)。然而,於本發明中,壓下之導線並不限於電池電流線,亦可為其他種類之導線。例如為3根馬達電流線、複數根轉矩感測器信號線。導線之粗細根據種類而不同。例如電流線相對較粗,轉矩感測器信號線相對較細。於如電流線之相對較粗之導線被夾入於電子電路基板與母螺紋孔之間之情形時,作業者容易注意到。因此,錯誤地緊固螺絲而損及導線之可能性相對地小。另一方面,於如轉矩感測器信號線之較細之導線被夾入於電子電路基板與母螺紋孔之間之情形時,作業者不易注意到。其結果,錯誤地緊固螺絲而損及導線之可能性相對地大。如電池電流線之相對較粗之導線自不必說,構件130b亦可將如轉矩感測器信號線之相對較細之導線壓入至殼體內。因此,可充分降低損及導線之可能性。
再者,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插入導件110a兼作導線導件130,但亦可設置為不同之獨立之構件。
以上對驅動單元51之構成進行了說明。
藉由利用上述固持器100組裝驅動單元51,可大幅度提高作業性。組裝之順序如下所述。即,使用固持器100之爪102a、102b及102c,以固持器100覆蓋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全部或一部分之方式將固持器100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200。藉此,獲得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繼而,將向另外準備之左殼體300L按壓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之固持器100一面按壓,一面先自電子電路基板200插入。繼而,於左殼體300L內,將電子電路基板200收容於較固持器100深之位置。繼而,使螺絲通過固持器100之孔120b及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孔220b,進而,使固定構件通過左殼體300L之母螺紋孔350b,而將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固定於左殼體300L。藉此,可將電子電路基板200組入至殼體300。
於上述實施形態之說明中,電子電路基板200設為大致C字形狀,但該形狀為一例。作為其他例,電子電路基板亦可為圓形、半圓形、扇形、矩形等。只要對應於電子電路基板之形狀亦同樣地變更固持器100之形狀即可。而且,只要於任一固持器均設置將固持器與電子電路基板固定之2個以上之爪,並且於任一固持器均設置插入導件、螺絲導件及導線導件之至少1種即可。
再者,無須將固持器100之形狀設為與電子電路基板之形狀大致相同或大致相似形狀。即便設為兩者之形狀相差較大,亦只要藉由2個以上之爪固定兩者並設置插入導件、螺絲導件及導線導件之至少1種即可。
作為一例對插入導件進行研究。如上所述,插入導件係為了於將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嵌入至殼體時,不產生插入位置之變動、使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0之晃動消除、或變得非常小、以及將電子電路基板與殼體絕緣而設置。因此,只要以將插入導件設置於固持器之2個部位或3個部位以上、更佳為均等地設置於電子電路基板之外緣之方式,調整固持器之形狀即可。又,例如於電子電路基板小型化從而至殼體之內壁面之距離S為數mm或1 cm左右而相對較長之情形時,亦可變更插入導件之形狀。具體而言,亦可設置並非如於本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薄板形狀而是塊形狀之插入導件。
本發明之例示性之驅動單元係用於電動輔助車輛1之驅動單元51,其包含:電動馬達25;電子電路基板200,其安裝有控制電動馬達之旋轉之控制電路;固持器100,其覆蓋電子電路基板之全部或一部分,且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及殼體300(300L),其係收容有電動馬達、電子電路基板及固持器者,且將電子電路基板收容於較固持器深之位置。電子電路基板具有第1孔220a~220d。固持器具有第2孔120a~120d及至少2個爪102a~102c。固持器使用至少2個爪而被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電子電路基板及固持器藉由貫通第1孔及第2孔之固定構件150a~150d而固定於殼體。藉由設置利用至少2個爪而與電子電路基板固定之固持器,於進行安裝於殼體之作業時,可容易地進行利用固定構件時之定位,而可於安裝後保護電子電路基板。
於某實施形態中,在固持器藉由至少2個爪而被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時,第1孔及第2孔對向。由於電子電路基板之第1孔與固持器之第2孔對向,故而於進行安裝於殼體之作業時,可容易地掌握基板之第1孔之位置。由於藉由固持器保護電子電路基板,故而於使固定構件貫通基板之第1孔時,可大幅度降低工具(tool)錯誤地與電子電路基板上之電子電路零件、配線等接觸之可能性。
於某實施形態中,殼體具有第3孔350a~350d。於固持器藉由至少2個爪而被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且固持器及電子電路基板插入於殼體時,第1孔及第3孔對向。藉由固定構件貫通第1孔並且進入至第3孔,而電子電路基板固定於殼體。由於基板之第1孔與殼體之第3孔對向,故而於進行安裝於殼體之作業時,可容易地掌握基板之第1孔之位置。
於某實施形態中,固定構件為螺絲,第3孔為母螺紋孔。基板之第1孔與固持器之第2孔對向,亦與殼體之第3孔對向。藉此,可極其容易地進行螺固時之定位。
於某實施形態中,固持器之第2孔係沿著外周設置之切口120a、120c、120d,於固持器藉由至少2個爪而被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時,自設置有切口之外周至第1孔隔開特定間隔。於固持器之切口部分,電子電路基板與殼體可藉由固定構件、例如螺絲而固定。
於某實施形態中,特定間隔較產生切口與螺絲之頭之干涉之間隔寬。
於某實施形態中,固持器之第2孔為具有錐形狀之螺絲導件。藉由錐形狀,可對螺絲以不臥倒之方式導引其姿勢,而可使螺絲不易脫落。又,可降低在螺固時工具錯誤地與電子電路基板上之電子電路零件、配線等接觸之可能性。
於某實施形態中,固持器覆蓋電子電路基板之第1孔之周邊之區域。固持器覆蓋進行與殼體之緊固之第1孔之周邊之區域。藉此,可避免因工具等而損及電子電路基板。
於某實施形態中,固持器於外周之至少1個部位進而具有插入導件110a~110c。插入導件沿著殼體之內壁於殼體之深度方向上延伸。藉由設置插入導件,於進行安裝於殼體之作業時,可一面沿著殼體之內壁導引電子電路基板及固持器一面插入該等電子電路基板及固持器。
於某實施形態中,電子電路基板之外緣自殼體之內壁面分離,插入導件設置於電子電路基板之外緣與殼體之內壁面之間。由於電子電路基板不與殼體接觸,故而可使電子電路基板與殼體絕緣。
於某實施形態中,電子電路基板進而具有與電動馬達電性連接之至少1根配線260。固持器於外周之至少1個部位進而具有導線導件130a、130b。於固持器藉由至少2個爪而被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且固持器及電子電路基板插入於殼體時,導線導件將至少1根配線壓入至殼體中。於進行安裝於殼體之作業時,由於將配線(導線)藉由導線導件壓入至殼體中,故而可避免導線夾於殼體與電子電路基板之間。
於某實施形態中,導線導件包含相互連接之第1構件130a及第2構件130b。第1構件沿著殼體之內壁於殼體之深度方向上延伸。第2構件連接於第1構件之特定位置,並且於與深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延伸。導線導件藉由第2構件將至少1根配線壓入至殼體中。由於導線導件之第2構件具有在垂直於殼體之深度方向之方向上擴展之面,故而可更確實地將配線壓入至殼體中。
於某實施形態中,驅動單元進而具有曲柄軸57。電子電路基板及固持器具有C字形狀,並以曲柄軸為中心包圍曲柄軸,導線導件之第2構件於與殼體之深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上且向曲柄軸之方向延伸。
本發明之例示性之電動輔助車輛具備複數個車輪、上述任一驅動單元51、將驅動單元之電動馬達所產生之驅動力傳遞至複數個車輪21、22中之至少1個車輪22之動力傳遞機構(45、44、58、59、24、25、26、27)。
本發明之方法係用於電動輔助車輛1之驅動單元51之組裝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準備殼體300(300L);準備電子電路基板200,該電子電路基板200係安裝有控制驅動電動輔助車輛之電動馬達25之旋轉之控制電路者,且具有第1孔220a~220d;準備具有至少2個爪102a~102c及第2孔120a~120d之固持器100;使用至少2個爪,以覆蓋電子電路基板之全部或一部分之方式將固持器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一面按壓固持器一面將電子電路基板插入至殼體,且將電子電路基板收容於較固持器深之位置;及使固定構件150a~150d通過第1孔及第2孔,而將電子電路基板及固持器固定於殼體。
於藉由至少2個爪將固持器固定於電子電路基板之後,將電子電路基板安裝於殼體。於進行安裝於殼體之作業時,可容易地進行利用固定構件時之定位。於安裝電子電路基板之後,可藉由固持器保護電子電路基板。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例示性之組裝方法於將電子電路基板固定於殼體而組裝驅動單元時有用。
1‧‧‧電動輔助自行車2‧‧‧頭燈4‧‧‧頂管5‧‧‧下管6‧‧‧托架7‧‧‧鏈條撐桿8‧‧‧刹車9‧‧‧刹車11‧‧‧車體框架12‧‧‧頭管13‧‧‧把手桿14‧‧‧把手15‧‧‧前叉16‧‧‧座位管17‧‧‧座位柱19‧‧‧座位撐桿21‧‧‧前輪22‧‧‧後輪23‧‧‧鞍座24‧‧‧減速機構25‧‧‧電動馬達25B‧‧‧匯流排條26‧‧‧驅動軸27‧‧‧單向離合器28‧‧‧變速機構29‧‧‧變速機構36‧‧‧鏈條37‧‧‧從動鏈輪38L‧‧‧第1軸承38R‧‧‧第2軸承40L‧‧‧滑動軸承40R‧‧‧滑動軸承42L‧‧‧軸承42R‧‧‧軸承44L‧‧‧軸承44R‧‧‧軸承46‧‧‧環形磁鐵47‧‧‧變速段感測器48A‧‧‧曲柄旋轉感測器49‧‧‧速度感測器51‧‧‧驅動單元52‧‧‧取出口52a‧‧‧密封墊54‧‧‧曲柄臂55‧‧‧踏板56‧‧‧電池57‧‧‧曲柄軸58‧‧‧合成機構59‧‧‧驅動鏈輪60‧‧‧控制裝置65‧‧‧加速度感測器70‧‧‧顯示裝置100‧‧‧固持器100a‧‧‧肋100b‧‧‧凹部102a‧‧‧爪102b‧‧‧爪102c‧‧‧爪110a‧‧‧插入導件110b‧‧‧插入導件110c‧‧‧插入導件120a‧‧‧螺絲導件120b‧‧‧螺絲導件120c‧‧‧螺絲導件120d‧‧‧螺絲導件130‧‧‧導線導件130a‧‧‧構件130b‧‧‧構件150a‧‧‧螺絲150b‧‧‧螺絲150c‧‧‧螺絲150d‧‧‧螺絲200‧‧‧電子電路基板201‧‧‧導線202a‧‧‧動力塊202b‧‧‧電源塊202c‧‧‧控制塊203a‧‧‧負端子203b‧‧‧正端子203c‧‧‧電容器213‧‧‧外殼214‧‧‧空間215‧‧‧空間220a‧‧‧第1孔220b‧‧‧第1孔220c‧‧‧第1孔220d‧‧‧第1孔231‧‧‧連結軸232‧‧‧轉矩感測器233‧‧‧單向離合器233A‧‧‧安裝面234‧‧‧曲柄旋轉輸入軸235‧‧‧合力輸出軸236‧‧‧止擋片241‧‧‧傳遞軸241A‧‧‧齒輪242‧‧‧第1傳遞齒輪243‧‧‧第2傳遞齒輪244‧‧‧單向離合器250‧‧‧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251‧‧‧定子252‧‧‧轉子252A‧‧‧輸出齒輪253‧‧‧支持構件254‧‧‧馬達旋轉感測器260‧‧‧導線300‧‧‧殼體300L‧‧‧左殼體300R‧‧‧右殼體350a‧‧‧母螺紋孔350b‧‧‧母螺紋孔350c‧‧‧母螺紋孔350d‧‧‧母螺紋孔381‧‧‧內輪382‧‧‧外輪383‧‧‧滾動體384‧‧‧內輪385‧‧‧外輪386‧‧‧滾動體2321‧‧‧安裝軸部2322‧‧‧線圈2323‧‧‧檢測元件2324‧‧‧護板2331‧‧‧驅動構件2332‧‧‧從動構件2333‧‧‧齒輪2511‧‧‧線圈2512‧‧‧卷線軸2513‧‧‧鐵心2521‧‧‧轉子本體2522‧‧‧輸出軸2531‧‧‧埋入部2532‧‧‧非埋入部CL1‧‧‧曲柄軸之中心軸線CL2‧‧‧轉子之中心軸線CL3‧‧‧傳遞軸之中心軸線P‧‧‧部分RC1‧‧‧曲柄軸之旋轉中心RC2‧‧‧轉子之旋轉中心RC3‧‧‧傳遞軸之旋轉中心S‧‧‧距離
圖1係表示例示性之實施形態之電動輔助自行車之側視圖。 圖2係表示電動輔助自行車之機械及電性構成之方塊圖。 圖3係表示驅動單元51之內部構造之剖視圖。 圖4係表示收容於左殼體內之零件群之立體圖。 圖5係收容於左殼體內之零件群之分解立體圖。 圖6係表示相互固定之前之固持器及電子電路基板之圖。 圖7係表示自背面觀察之固持器及電子電路基板之圖。 圖8係表示由爪102a保持之電子電路基板200之構成之圖。 圖9係表示不存在凹部且於前端部存在折返之爪102a之構成之圖。 圖10係用於說明設置於固持器之複數種導件之立體圖。 圖11係用於說明設置於固持器100之複數種導件之俯視圖(a)及側視圖(b)。 圖12係主要表示收容於左殼體300L內之電子電路基板200之圖。 圖13係插入導件110a之剖視圖。 圖14係插入導件110b之剖視圖。 圖15係螺絲導件120b之剖視圖。 圖16係螺絲導件120c之剖視圖。 圖17係包含錐形之螺絲導件之固持器、電子電路基板及左殼體之剖視圖。 圖18係表示由螺絲固定之電子電路基板及左殼體之圖。 圖19係用於說明藉由錐形之螺絲導件而防止螺絲之脫落之圖。 圖20係表示固持器100嵌入於左殼體300L時之螺絲150a之下端位置、構件130b之下端位置及導線260之位置關係的圖。 圖21係表示藉由導線導件130被壓入之導線260之圖。
100‧‧‧固持器
110a‧‧‧插入導件
110b‧‧‧插入導件
110c‧‧‧插入導件
120a‧‧‧螺絲導件
120b‧‧‧螺絲導件
120c‧‧‧螺絲導件
120d‧‧‧螺絲導件
130‧‧‧導線導件
130a‧‧‧構件
130b‧‧‧構件
150a‧‧‧螺絲
150b‧‧‧螺絲
150c‧‧‧螺絲
150d‧‧‧螺絲
200‧‧‧電子電路基板
250‧‧‧附固持器之電子電路基板

Claims (15)

  1. 一種驅動單元,其係用於電動輔助車輛者,且具備:電動馬達;電子電路基板,其安裝有控制上述電動馬達之旋轉之控制電路;固持器,其覆蓋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之全部或一部分,且固定於上述電子電路基板;及殼體,其係收容有上述電動馬達、上述電子電路基板及上述固持器者,且將上述電子電路基板收容於較上述固持器深之位置;上述電子電路基板具有第1孔,上述固持器具有第2孔及至少2個爪,上述固持器係使用上述至少2個爪而被固定於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且上述電子電路基板及上述固持器藉由貫通上述第1孔及上述第2孔之固定構件而被固定於上述殼體。
  2. 如請求項1之驅動單元,其中於上述固持器藉由上述至少2個爪而被固定於上述電子電路基板時,上述第1孔及上述第2孔對向。
  3. 如請求項2之驅動單元,其中上述殼體具有第3孔,於上述固持器藉由上述至少2個爪而被固定於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且上述固持器及上述電子電路基板插入於上述殼體時,上述第1孔及上述第3孔對向,且藉由上述固定構件貫通上述第1孔並且進入至上述第3孔,使上述電子電路基板被固定於上述殼體。
  4. 如請求項3之驅動單元,其中上述固定構件為螺絲,且上述第3孔為母螺紋孔。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驅動單元,其中上述固持器之上述第2孔為沿著外周設置之切口,且於上述固持器藉由上述至少2個爪而被固定於上述電子電路基板時,自設置有上述切口之上述外周至上述第1孔隔開特定間隔。
  6. 如請求項5之驅動單元,其中上述特定間隔較產生上述切口與上述螺絲之頭之干涉之間隔寬。
  7. 如請求項4之驅動單元,其中上述固持器之上述第2孔為具有錐形狀之螺絲導件。
  8. 如請求項1之驅動單元,其中上述固持器覆蓋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之上述第1孔之周邊之區域。
  9. 如請求項1之驅動單元,其中上述固持器於上述外周之至少1個部位進而具有插入導件,且上述插入導件沿著上述殼體之內壁於上述殼體之深度方向上延伸。
  10. 如請求項9之驅動單元,其中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之外緣與上述殼體之 內壁面分離,且上述插入導件設置於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之外緣與上述殼體之內壁面之間。
  11. 如請求項1之驅動單元,其中上述電子電路基板進而具備與上述電動馬達電性連接之至少1根配線,上述固持器於上述外周之至少1個部位進而具有導線導件,且於上述固持器藉由上述至少2個爪而被固定於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且上述固持器及上述電子電路基板插入於上述殼體時,上述導線導件將上述至少1根配線壓入至上述殼體中。
  12. 如請求項11之驅動單元,其中上述導線導件包含相互連接之第1構件及第2構件,上述第1構件沿著上述殼體之內壁於上述殼體之深度方向上延伸,上述第2構件連接於上述第1構件之特定位置,並且於與上述深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延伸,且上述導線導件藉由上述第2構件而將上述至少1根配線壓入至上述殼體中。
  13. 如請求項12之驅動單元,其進而具備曲柄軸,上述電子電路基板及上述固持器具有C字形狀,並以上述曲柄軸為中心包圍上述曲柄軸,且上述導線導件之上述第2構件於與上述殼體之深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上 且向上述曲柄軸之方向延伸。
  14. 一種電動輔助車輛,其具備:複數個車輪;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驅動單元;及動力傳遞機構,其將上述驅動單元之上述電動馬達所產生之驅動力傳遞至上述複數個車輪中之至少1個車輪。
  15. 一種驅動單元之組裝方法,其係用於電動輔助車輛之驅動單元之組裝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準備殼體;準備電子電路基板,該電子電路基板係安裝有控制驅動上述電動輔助車輛之電動馬達的旋轉之控制電路者,且具有第1孔;準備具有至少2個爪及第2孔之固持器;使用上述至少2個爪,以覆蓋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之全部或一部分之方式將上述固持器固定於上述電子電路基板;一面按壓上述固持器一面將上述電子電路基板插入至上述殼體,且將上述電子電路基板收容於較上述固持器深之位置;及使固定構件通過上述第1孔及上述第2孔,將上述電子電路基板及上述固持器固定於上述殼體。
TW107127041A 2017-08-09 2018-08-03 驅動單元、具有該驅動單元之電動輔助車輛及該驅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TWI6904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4822 2017-08-09
JP2017154822A JP6976103B2 (ja) 2017-08-09 2017-08-09 駆動ユニット、当該駆動ユニットを有する電動補助車両および当該駆動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0197A TW201910197A (zh) 2019-03-16
TWI690455B true TWI690455B (zh) 2020-04-11

Family

ID=63174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7041A TWI690455B (zh) 2017-08-09 2018-08-03 驅動單元、具有該驅動單元之電動輔助車輛及該驅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5147B2 (zh)
EP (1) EP3441297B1 (zh)
JP (1) JP6976103B2 (zh)
CN (1) CN109383700B (zh)
TW (1) TWI6904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0056A (zh) * 2016-02-03 2017-08-11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及其定子
US11901261B2 (en) * 2019-02-22 2024-02-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Reusable holding component for heatsink
US11903157B2 (en) * 2019-02-22 2024-02-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Reusable holding component for heatsink
TW202229083A (zh) * 2019-12-27 2022-08-0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人力驅動車用之罩
USD1029697S1 (en) * 2020-08-27 2024-06-04 Robert Bosch Gmbh Bicycle frame element
JP7502179B2 (ja) 2020-12-28 2024-06-18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用の電子装置、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TWI779912B (zh) * 2021-10-29 2022-10-01 智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電子換檔及具車輛姿態感測之裝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55731B (en) * 1996-10-17 1999-04-11 Mitsuba Corp Assembly arrangement for engine starters
EP2394903A1 (en) * 2010-06-11 2011-12-14 Shimano Inc. Motor-integrated bicycle hub
TWI418474B (zh) * 2009-03-31 2013-12-11 Honda Motor Co Ltd 車輛
WO2014125817A1 (ja) * 2013-02-13 2014-08-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TWI461616B (zh) * 2005-12-09 2014-11-21 Fallbrook Ip Co Llc 連續可變變速器
WO2016067199A1 (en) * 2014-10-31 2016-05-06 Piaggio & C. S.P.A. Propulsion unit for an electric pedal- assisted cycle and pedal-assisted cycle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1055B2 (ja) 1996-02-22 2005-04-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補助自転車
JP2003164104A (ja) * 2001-11-27 2003-06-06 Moric Co Ltd 電動駆動装置の端子連結構造
JP2011096636A (ja) 2009-09-30 2011-05-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回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動車両
JP5185360B2 (ja) * 2010-12-24 2013-04-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モータ内蔵自転車用ハブ
US9428246B2 (en) * 2011-12-09 2016-08-30 Shimano Inc. Bicycle generator and/or shifting device
JP6267433B2 (ja) 2013-03-29 2018-01-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駆動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補助自転車
CN104925209A (zh) * 2015-06-25 2015-09-23 太仓市荣驰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和电机一体化的电动自行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55731B (en) * 1996-10-17 1999-04-11 Mitsuba Corp Assembly arrangement for engine starters
TWI461616B (zh) * 2005-12-09 2014-11-21 Fallbrook Ip Co Llc 連續可變變速器
TWI418474B (zh) * 2009-03-31 2013-12-11 Honda Motor Co Ltd 車輛
EP2394903A1 (en) * 2010-06-11 2011-12-14 Shimano Inc. Motor-integrated bicycle hub
WO2014125817A1 (ja) * 2013-02-13 2014-08-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WO2016067199A1 (en) * 2014-10-31 2016-05-06 Piaggio & C. S.P.A. Propulsion unit for an electric pedal- assisted cycle and pedal-assisted cycl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55147B2 (en) 2020-12-01
EP3441297A1 (en) 2019-02-13
US20190052153A1 (en) 2019-02-14
CN109383700A (zh) 2019-02-26
JP2019033650A (ja) 2019-02-28
JP6976103B2 (ja) 2021-12-08
CN109383700B (zh) 2020-08-04
TW201910197A (zh) 2019-03-16
EP3441297B1 (en) 2020-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0455B (zh) 驅動單元、具有該驅動單元之電動輔助車輛及該驅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US9071113B2 (en) Drive unit terminal holder
CN107336789B (zh) 驱动单元以及电动辅助自行车
TWI709506B (zh) 自行車用組件
CN107336795B (zh) 电动辅助自行车
US9231449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CN113247167B (zh) 自行车用驱动单元及具备该驱动单元的自行车用驱动系统
JP2019202658A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自転車
TWI785124B (zh) 自行車用驅動單元
TW201922569A (zh) 自行車用驅動單元的安裝方法及自行車用框架
US9533736B2 (en) Bicycle drive unit
JP6218167B2 (ja) 駆動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補助自転車
JP2008029090A (ja) 電動機
US20170152945A1 (en) Rotation detecting device
EP3750735A1 (en) In-wheel motor unit and electric vehicle
JP4900780B2 (ja) 電動機
JP6254865B2 (ja) センサ収容体
EP3882120A1 (en) Electric bicycle motive force transmission unit and electric bicycle
TWI675779B (zh) 驅動單元及電動輔助自行車
JP7502179B2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電子装置、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TWM553291U (zh) 自行車用變速單元
JP2021062689A (ja) 駆動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動補助自転車
JP7221327B2 (ja) 電動モータを有している自転車及びその駆動ユニット
US20230043659A1 (en) Motor unit and power-assisted bicycle
CN210517981U (zh) 轮毂电机的快拆结构以及婴儿推车和电动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