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0348B - 蒸氣溫熱面罩 - Google Patents
蒸氣溫熱面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90348B TWI690348B TW105130431A TW105130431A TWI690348B TW I690348 B TWI690348 B TW I690348B TW 105130431 A TW105130431 A TW 105130431A TW 105130431 A TW105130431 A TW 105130431A TW I690348 B TWI690348 B TW I69034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ask
- water vapor
- sheet
- steam
- less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蒸氣溫熱面罩(100)具備:面罩(110),其具備於配戴時覆蓋配戴者之鼻及口之面罩本體部(101)、及設置於面罩本體部(101)之左右兩端之一對掛耳部(102);及水蒸氣產生體(120),其位於面罩本體部(101);且相對於面罩本體部(101)之上述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水蒸氣產生體(120)所占面積之比率為30%以上且80%以下,水蒸氣產生體(120)係於內部收容水蒸氣產生部者,水蒸氣產生體(120)於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上述配戴者側之面具備第1片材,且於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與配戴者側之上述面為相反側之面具備第2片材,上述第1片材之透氣度為7000秒/100 ml以下,上述第2片材之透氣度超過8000秒/100 ml。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蒸氣溫熱面罩。
已知面罩藉由覆蓋口及鼻而遮擋外部大氣中之粉塵、花粉等,從而有預防過敏性鼻炎、感冒等之效果。近年來,覆蓋口及鼻之面罩之功能多樣化,開發有各種面罩。其中,正研究藉由於面罩中組入發熱體,對其賦予加溫鼻或臉頰之功能,而提昇面罩之效果。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設置有加溫片材或保溫片材之面罩。又,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於自面罩本體部之縱中心線左右分離之位置設置有發熱體之面罩。進而,於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於面罩內側收容產生水蒸氣之發熱體,藉由所產生之水蒸氣使發熱體膨脹而密接於鼻之鼻部溫熱具。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20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6-10214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1-13606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4-73828號公報
本發明提供一種蒸氣溫熱面罩(第1發明),其具備: 面罩,其具備於配戴時覆蓋配戴者之鼻及口之面罩本體部、及設置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之左右兩端之一對掛耳部;及 水蒸氣產生體,其位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且 相對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之上述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上述水蒸氣產生體所占面積之比率為30%以上且80%以下, 上述水蒸氣產生體係於內部收容水蒸氣產生部者, 上述水蒸氣產生體於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上述配戴者側之面具備第1片材,且於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與配戴者側之上述面為相反側之面具備第2片材, 上述第1片材之透氣度為7000秒/100 ml以下, 上述第2片材之透氣度超過8000秒/100 ml。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蒸氣溫熱面罩(第2發明),其具備: 面罩,其具備於配戴時覆蓋配戴者之鼻及口之面罩本體部、及設置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之左右兩端之一對掛耳部;及 水蒸氣產生體,其位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且 相對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之上述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上述水蒸氣產生體所占面積之比率為30%以上且80%以下, 上述水蒸氣產生體係於內部收容水蒸氣產生部者, 上述水蒸氣產生體於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上述配戴者側之面具備第1片材,且於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與配戴者側之上述面為相反側之面具備第2片材, 上述第2片材之透氣度為250秒/100 ml以上且8000秒/100 ml以下, 上述第1片材之透氣度相對於上述第2片材之透氣度為20%以下。
本發明者等人對可使人輕鬆地呼吸,且於面罩內積極地產生經加溫之水蒸氣,使人吸入面罩內之絕對濕度經提高之空氣,藉此提昇潤濕喉或鼻之黏膜之效果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 本發明者等人對上述專利文獻所記載之技術進行了研究,發現如專利文獻1之具有發熱功能之面罩由於目的在於加溫而並非積極地產生蒸氣,因此無法充分提高面罩內之絕對濕度。 又,於專利文獻2中,雖記載有發熱體產生水蒸氣,但設置發熱體之區域之面積相對於面罩面之面積之比率較低,有無法獲得充分之發熱效果及水蒸氣產生效果之傾向。 又,於專利文獻3中亦記載有發熱體產生水蒸氣。然而,其係以如下方式設計:將設置於發熱體之與配戴者側為相反側的片材之透氣性設定得較高,對發熱體積極地導入空氣中之氧氣,促進氧化反應,藉由所產生之水蒸氣使發熱體膨脹。因此,其係使面罩以柔軟之觸感密接於臉頰部或鼻部而消除間隙者,並非提高面罩內部之絕對濕度者。 進而,於專利文獻4中,記載有對肌膚供給大量水蒸氣之水蒸氣產生具,亦揭示有作為蒸氣面罩之使用方法。然而,其存在設置發熱體之區域之面積相對於面罩本體部之面積之比率較高的傾向,又,面罩本體部之基重較高而透氣性較低,因此於長時間配戴時會感到悶氣,於該方面存在改善之餘地。 因此,可知對於解決可使人輕鬆地呼吸,且於面罩內積極地產生經加溫之水蒸氣,使人吸入面罩內之絕對濕度經提高之空氣,藉此提昇潤濕喉或鼻之黏膜之效果這一課題,專利文獻1~4所揭示之技術均存在改善之餘地。 本發明者等人對上述課題之解決手段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藉由採用水蒸氣產生體占面罩本體部之面積比率、及採用了特定之片材構成的水蒸氣產生體之構成,而可提供一種可使人輕鬆地呼吸,且可於面罩內積極地產生經加溫之水蒸氣,提高面罩內之絕對濕度,從而提昇喉或鼻之黏膜之潤濕感的蒸氣溫熱面罩。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使人輕鬆地呼吸,且可於面罩內積極地產生經加溫之水蒸氣,提高面罩內之絕對濕度,從而提昇喉或鼻之黏膜之潤濕感的蒸氣溫熱面罩。 以下,使用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所有圖式中,對相同之構成要素標註相同之符號,並適當省略說明。 又,於本說明書中,只要未特別說明,則「~」表示以上至以下。 又,各實施形態所記載之構成、要素只要不損害發明之效果,則亦可適當組合。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片材等之透氣度可以如下方式測量。 透氣度係根據JIS P8117(2009年修訂版)測定之值,定義為於固定之壓力下100 ml之空氣通過6.42 cm2
之面積之時間。因此,透氣度之數值較大則意味著空氣通過花費時間較長、即透氣性較低。相反地,透氣度之數值較小則意味著透氣性較高。如此,透氣度之數值之大小與透氣性之高低表現出相反之關係。透氣度可藉由王研式透氣度計測量。 再者,本說明書中,將該透氣度成為30000秒/100 ml以上者視為「難透氣」,將成為80000秒/100 ml以上者視為「不透氣」。 (第1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中之蒸氣溫熱面罩為以下所示者。 一種蒸氣溫熱面罩,其具備: 面罩,其具備於配戴時覆蓋配戴者之鼻及口之面罩本體部、及設置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之左右兩端之一對掛耳部;及 水蒸氣產生體,其位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且 相對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之上述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上述水蒸氣產生體所占面積之比率為30%以上且80%以下, 上述水蒸氣產生體係於內部收容水蒸氣產生部者, 上述水蒸氣產生體於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上述配戴者側之面具備第1片材,且於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與配戴者側之上述面為相反側之面具備第2片材, 上述第1片材之透氣度為7000秒/100 ml以下, 上述第2片材之透氣度超過8000秒/100 ml。 圖1係表示蒸氣溫熱面罩100之一例之立體圖。蒸氣溫熱面罩100係將面罩110與水蒸氣產生體120組合而成者。圖2係表示蒸氣溫熱面罩100之使用狀態之一例之圖。圖3係自配戴者側之面觀察第1實施形態中之面罩110之一部分之俯視圖。圖4係自上表面(配戴者之眼側)觀察第1實施形態中之面罩之一部分之剖視圖。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蒸氣溫熱面罩100記載為面罩110與水蒸氣產生體120分離,可於收容體104中取放該水蒸氣產生體120者,但蒸氣溫熱面罩100亦可為於面罩110之收容體104內部封入水蒸氣產生體120者。 [面罩] 如圖1、2所示,面罩110具備於配戴時覆蓋鼻及口之面罩本體部101、及設置於該面罩本體部101之左右兩端之一對掛耳部102。 於本實施形態中,面罩110表示為於對應於配戴者之鼻樑之位置具有摺疊線103者,但亦可視用途等而設為不具有該摺疊線103之平坦形狀之面罩110。 以下,以具有該摺疊線103者為例示對面罩110之形狀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中,面罩本體部101為片狀,更具體而言,由一片片材形成,且相對於摺疊線103呈左右對稱地摺疊。使用前,面罩本體部101成為沿摺疊線103山折而被摺疊為平面狀之狀態。 如圖1、2所示,摺疊線103為鼻部成為凸部之大致圓弧狀,上部與下部貼合。面罩本體部101係自與摺疊線103為相反側之邊打開,以重合有片材之內側之面成為配戴者側之面之方式被配戴。摺疊線103於配戴面罩110時向面罩本體部101之前方突出。若存在摺疊線103,則面罩本體部101之上部沿鼻之形狀而密接,因此不易產生間隙,可提高加溫加濕效果,自該方面而言較佳。 形成面罩本體部101之一片片材可為單一結構(即1層(ply)),或亦可為積層複數片片材而成之一體結構(即多層)。藉由使用複數片片材,而可對各片材賦予單獨之功能,藉此可對覆蓋部賦予各種功能,自該方面而言較佳。於使用複數片片材之情形時,各片材彼此可為整面接合之層壓狀態,亦可為片材間分開之狀態。又,於各片材間分開之狀態之情形時,各片材彼此之接合可沿覆蓋部之形狀而密封各片材之邊緣,亦可僅藉由點密封而接合邊緣之一部分。 於本實施形態中,例如如圖4所示,對面罩本體部101為單一結構之例進行說明。 面罩本體部101之材料可使用於面罩之技術領域中自先前起使用者,只要為具有一定之透氣性者則其種類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不織布或紗布等纖維片材,自加工之容易度或經濟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不織布。作為不織布之纖維素材,例如較佳為包含選自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PE(聚乙烯)、PP(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烴;嫘縈;棉等之1種或2種以上之纖維者。又,作為不織布,可使用利用上述1種或2種以上素材之纖維,藉由熱風法、紡黏法、針刺法、熔噴法、梳棉法、熱熔法、水刺法、溶劑接著法等而製造者。 自使自水蒸氣產生體120產生之水蒸氣滯留於面罩110內之觀點、及使呼吸輕鬆之觀點而言,面罩本體部101較佳為具有適度之透氣阻力。 具體而言,面罩本體部101之透氣阻力較佳為5 Pa以上,更佳為20 Pa以上,進而較佳為50 Pa以上。又,面罩本體部101之透氣阻力較佳為200 Pa以下,更佳為190 Pa以下,進而較佳為180 Pa以下。 又,面罩本體部101之透氣阻力較佳為5 Pa以上且200 Pa以下,更佳為20 Pa以上且190 Pa以下,進而較佳為50 Pa以上且180 Pa以下。再者,於面罩本體部101之結構為多層時,成為於將複數片片材全部重合之狀態下測定之透氣阻力。 面罩本體部101之透氣阻力可以如下方式測定。 如圖10所示,於面罩測試機MTS-2(柴田科學公司製造)之透氣阻力評價裝置本體70上部,配置自面罩本體部101之片材材料切出3.5~5 cm見方之尺寸所得之片材101a,藉由片材固定用治具71無遺漏地固定。測定係以試驗面積7 cm2
(內徑30 mm)、試驗流量10 L/min.進行10秒鐘,根據向片材101a之空氣流入側(入口側)與空氣流出側(出口側)之差壓而求出透氣阻力。 關於面罩本體部101之基重,自防止透視面罩110之內部之觀點或平衡良好地提高保溫性、柔軟性、厚度、片材強度之觀點而言,基重較佳為5 g/m2
以上,更佳為10 g/m2
以上,進而較佳為30 g/m2
以上,又,較佳為200 g/m2
以下,更佳為150 g/m2
以下,進而較佳為120 g/m2
以下。又,基重較佳為5 g/m2
以上且200 g/m2
以下,更佳為10 g/m2
以上且150 g/m2
以下,進而較佳為30 g/m2
以上且120 g/m2
以下。 於本實施形態中,蒸氣溫熱面罩100具備水蒸氣產生體120。水蒸氣產生體120可組入面罩本體部101中,又,亦可為於面罩本體部101具有固定水蒸氣產生體120之固定機構,於使用時固定該水蒸氣產生體120而使用,於本實施形態中為使用時固定者。於圖1、2所示之實施形態中,面罩本體部101係藉由密封部分107而於配戴者側之面設置有收容體104。收容體104取放自如地收容水蒸氣產生體120。藉此,可藉由於使用面罩110後,將水蒸氣產生體120替換為使用前者,而重複多次使用面罩110。 作為收容體104之形成方法,例如可如圖3所示,藉由密封部分107a而形成,該密封部分107a包圍沿橫向排列之2個水蒸氣產生體120之除上部以外之外周。具體而言,可列舉如下之方法等:於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重合構成收容體104之片材,藉由熱熔等而密封圖3所示之密封部分107a;或於製作面罩本體部101時,重合構成收容體104之片材,將面罩本體部101縱中心部之摺疊線103之部分密封,其後將圖3所示之密封部分107a密封。藉此,可形成可自面罩本體101之上方插入水蒸氣產生體120之袋狀收容體104。 再者,收容體104之形成方法並不限定於此。圖5、圖6係自配戴者側之面觀察第1實施形態中之面罩之變化例之俯視圖。即,如圖5、6所示,收容體104亦可藉由密封部分107b、密封部分107c而形成,該等密封部分107b、密封部分107c於固定水蒸氣產生體120之下方之一部分之位置,固著有構成面罩本體部101之片材、及構成收容體104之片材。於圖5中,表示有密封部分107b,其包含沿面罩本體部101之中央部橫向、且以與水蒸氣產生體120之下方相接之方式延伸的直線、及沿水蒸氣產生體120之掛耳部102側之側面下部之一部分延伸的縱向之直線。於圖6中,表示有密封部分107c,其為沿較面罩本體部101之中央部稍上方之橫向、且沿水蒸氣產生體120之下部之形狀而變形的直線狀。 於本實施形態中,自可於特定位置將水蒸氣產生體120固定於面罩本體部101,而容易對配戴者之鼻至臉頰之面罩110內之空間進行加溫加濕的方面而言,較佳為收容體104係固定於面罩本體部101之摺疊線103附近及面罩本體部101之上端部附近。 於本實施形態中,收容體104於上端部或掛耳部102側以可取放水蒸氣產生體120之方式具有開口部,其他端部係固定於面罩本體部101。開口部之位置並無特別限定,只要於配戴面罩110時不使水蒸氣產生體120露出收容體104外即可。又,收容體104之大小只要為可收容水蒸氣產生體120並固定水蒸氣產生體120之位置者即可。 收容體104具有透氣性,可設為與面罩本體部101相同之材料。自防止過度發熱,並對面罩110內有效地賦予水蒸氣產生體120所產生之加溫加濕性能之觀點而言,收容體104之透氣阻力較佳為1 Pa以上且100 Pa以下,更佳為1 Pa以上且50 Pa以下,進而較佳為1 Pa以上且30 Pa以下。 掛耳部102係成對使用,分別設置於面罩本體部101之長邊方向(X方向)之左右端部。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2所示,對掛耳部102係將如橡皮繩般具有伸縮性之繩狀材料形成於面罩本體部101之端部之例進行說明,但亦可使用與面罩本體部101成為一體之具有伸縮性之構件。 掛耳部102可為與面罩本體部101相同之材料,亦可為不同之材料。 [水蒸氣產生體] 水蒸氣產生體120係安裝於面罩本體部101。 經本發明者等人研究發現:將該水蒸氣產生體120之平面形狀之面積相對於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設定為特定比率,並且對於該水蒸氣產生體120,使用具有特定透氣度之片材構成,藉此可適當地使所產生之水蒸氣滯留於面罩110內部,且可確保面罩110之透氣性為不會使配戴者悶氣之程度。 自可於面罩使用時提高面罩110內部之絕對濕度之觀點而言,相對於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水蒸氣產生體120所占面積之比率為30%以上,較佳為40%以上,更佳為45%以上。 又,自作為面罩110確保適當之透氣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水蒸氣產生體120所占面積之比率為80%以下,較佳為70%以下,更佳為65%以下。 自相同之觀點而言,相對於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水蒸氣產生體120所占面積之比率為30%以上且80%以下,較佳為40%以上且70%以下,更佳為45%以上且65%以下。 此處,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係指構成面罩本體部101之片材之整個區域,且係指包含所具備之水蒸氣產生體120之區域在內之面之整個區域,不包含掛耳部102。 更具體而言,係指下述B線至C線之部分:將面罩於中央部縱向摺疊時,將連結上下最遠離之點之線設為A線,將垂直地向前端部方向最遠離該A線之摺疊線上之點設為面罩前端,B線為通過該面罩前端之與上述A線平行之線,C線為向掛耳方向平行地離開該B線7 cm之線。又,於面罩前端之摺疊部分係藉由熱密封等密接之情形時,將該密封寬度部分之掛耳側之端設為前端而測定距離。進而,於褶型面罩之情形時,於將面罩上下撐開而將面罩中央部之折縫部分撐開之狀態下,左右對稱地摺疊而測定上述距離,此時自面罩前端至掛耳側所殘留之褶之折縫部分不計入面積。 再者,即便於掛耳部102包含纖維片材等之情形時,該區域亦不計入該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 另一方面,水蒸氣產生體120之面積係指下述收容水蒸氣產生部121之袋體122之平面形狀下之面積,且係指亦包含構成袋體之片材之密封部分之面積。 於本實施形態中,水蒸氣產生體120係安裝於面罩本體部101。自配戴時於面罩本體部101之肌膚側產生由鼻部與臉頰部之間之臉部之凹處及水蒸氣產生體120包圍之空間,不抑制水蒸氣產生而提高面罩110內之溫度與絕對濕度的觀點而言,水蒸氣產生體120之位置較佳為如圖1、2所示,左右對稱地安裝於面罩本體部101之摺疊線103附近及面罩本體部101之上端附近。摺疊線103附近及面罩本體部101之上端部附近不限定於與摺疊線103及面罩本體部101之上端部相接之情形,而表示摺疊線103及面罩本體部101之上端部周圍之區域,且係安裝於面罩本體部101之水蒸氣產生體120覆蓋配戴者之鼻部之區域。又,水蒸氣產生體120亦可到達配戴者之臉頰部,自配戴時於面罩本體部101之肌膚側產生由鼻部與臉頰部之間之臉部之凹處及水蒸氣產生體120包圍之空間,不抑制水蒸氣產生而提高面罩110內之溫度與絕對濕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並非僅覆蓋臉頰部者。 關於水蒸氣產生體120之位置,自配戴面罩110時不抑制水蒸氣產生而提高面罩110內之溫度與絕對濕度之觀點而言,於水蒸氣產生體120之鼻側端部為直線狀之情形時,該直線之兩端距摺疊線103之各最短距離之平均值較佳為15 mm以下,更佳為1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5 mm以下,又,於水蒸氣產生體120之鼻側端部為曲線狀之情形時,該曲線距摺疊線103之最短距離較佳為15 mm以下,更佳為1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5 mm以下。又,關於水蒸氣產生體120之位置,自相同之觀點而言,水蒸氣產生體120之上側端部距面罩本體部101之上端部的最短距離較佳為15 mm以下,更佳為1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5 mm以下。 又,水蒸氣產生體120之平面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亦可為圓形、多邊形等。自製造效率、操作容易度、加溫加濕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長方形、大致正方形等四邊形,自操作容易度之觀點而言更佳為大致正方形。又,於水蒸氣產生體120之鼻側端部為直線狀之情形時,較佳為面罩本體部101之摺疊線103之與水蒸氣產生體120相接之部分為直線狀。 又,自保持面罩之形狀、提昇面罩內部之絕對濕度之觀點、以及防止因面罩伴隨吸氣貼附於鼻周邊之肌膚而妨礙透氣所導致之悶氣的觀點而言,該水蒸氣產生體120之藉由以下之條件測定之垂直方向之剛性值較佳為30 gf/60 mm寬以上,更佳為60 gf/60 mm寬以上,進而較佳為70 gf/60 mm寬以上。 又,自使配戴時之配戴感良好之觀點而言,該水蒸氣產生體120之垂直方向之剛性值較佳為150 gf/60 mm寬以下,更佳為130 gf/60 mm寬以下,進而較佳為120 gf/60 mm寬以下。 又,該水蒸氣產生體120之藉由以下之條件測定之垂直方向之剛性值較佳為30 gf/60 mm寬以上且150 gf/60 mm寬以下,更佳為60 gf/60 mm寬以上且130 gf/60 mm寬以下,進而較佳為70 gf/60 mm寬以上且120 gf/60 mm寬以下。 [剛性值測定條件] 使用Tensilon萬能試驗機(ORIENTEC RTC-1150A),以跨距間距離30 mm支持水蒸氣產生體,藉由寬度60 mm、前端半徑5 mm之板狀按壓構件,於試驗片(水蒸氣產生體)之中央部以十字頭速度20 mm/min施加負荷。將此時之峰值荷重(3次測量之平均值)設為剛性值。 再者,該測定可將水蒸氣產生體120本身設為測定樣品,亦可將收容有該水蒸氣產生體120之面罩110設為測定樣品。 如圖9所示,水蒸氣產生體120於內部收容有水蒸氣產生部121。於本實施形態中,水蒸氣產生體120具有水蒸氣產生部121、及收容其之袋體122。袋體122於配戴者側(肌膚側)之面具備第1片材122A,且於與配戴者側(肌膚側)之面為相反側之面具備第2片材122B。 再者,水蒸氣產生體120藉由與空氣中之氧氣進行反應,而一面產生水蒸氣一面發熱。 於將水蒸氣產生體120設為可相對於面罩110裝卸之態樣之情形時,水蒸氣產生體120於使用前係裝於氧氣遮斷袋中。 氧氣遮斷袋之整體具有氧氣阻隔性,使水蒸氣產生體120不與空氣中之氧氣接觸。作為氧氣遮斷袋之氧氣阻隔性之材料,例如其氧氣透過係數(ASTM D3985)為10 cm3
・mm/(m2
・day・MPa)以下、尤其為2 cm3
・mm/(m2
・day・MPa)以下者較佳。具體而言,可列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聚丙烯腈等之膜、或於此種膜蒸鍍陶瓷或鋁等而成之膜等。 又,於採用對面罩110封入水蒸氣產生體120之態樣之情形時,只要將該面罩110整體封入氧氣遮斷袋中,避免水蒸氣產生體120與空氣中之氧氣接觸即可。 水蒸氣產生部121可採用各種形態。水蒸氣產生部121例如可為粉體之混合物、抄製片材等片狀、或於基材塗佈分散液等而成之塗佈片材之任一者。 水蒸氣產生部121可列舉包含被氧化性金屬、吸水劑、水、電解質、及其他視需要之反應促進劑等之態樣。 當水蒸氣產生部121與空氣接觸時,其中包含之被氧化性金屬發生氧化反應,從而產生熱。藉由該熱而水蒸氣產生部121所包含之水被加熱,成為特定溫度之水蒸氣,通過袋體122而釋放至外部。水蒸氣係自袋體122中之透氣性部位釋放至外部。 被氧化性金屬為產生氧化反應熱之金屬,例如可列舉選自鐵、鋁、鋅、錳、鎂、及鈣之1種或2種以上之粉末或纖維。其中,自操作性、安全性、製造成本、保存性及穩定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鐵粉。作為鐵粉,例如可列舉選自還原鐵粉及霧化鐵粉之1種或2種以上。 於被氧化性金屬為粉末之情形時,自有效率地進行氧化反應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其平均粒徑為0.1 μm以上,更佳為10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20 μm以上。自相同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00 μm以下,更佳為2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50 μm以下。 進而,自使塗佈性良好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平均粒徑為10 μm以上且200 μm以下,更佳為平均粒徑為20 μm以上且150 μm以下。 又,自使對纖維狀物等保水材之固定性、及反應之控制良好之觀點而言,亦較佳為使用含有粒徑為0.1~150 μm者50質量%以上之被氧化性金屬。 再者,被氧化性金屬之粒徑係指粉體之形態下之最大長度,係藉由利用篩之分級、動態光散射法、雷射繞射-散射法等而測定。 水蒸氣產生部121中之被氧化性金屬之含量以基重表示較佳為100 g/m2
以上,更佳為200 g/m2
以上。又,水蒸氣產生部121中之被氧化性金屬之含量以基重表示較佳為3000 g/m2
以下,更佳為1600 g/m2
以下。 又,較佳為100 g/m2
以上且3000 g/m2
以下,進而較佳為200 g/m2
以上且1600 g/m2
以下。藉此,可使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發熱溫度上升至所期望之溫度。 此處,被氧化性金屬之含量可藉由依照JIS P8128之灰分試驗、或熱重量測定器求出。除此以外,可利用當施加外部磁場時產生磁化之性質,藉由振動試樣型磁化測定試驗等而定量。 作為吸水劑,只要為可保持水者則其種類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選自碳成分、纖維狀物、吸水性聚合物、及吸水性之粉體之1種或2種以上。吸水劑係根據水蒸氣產生部121之形態而使用適當者。 作為碳成分,可使用具有保水能力、氧氣供給能力、及觸媒能力者,例如可使用選自活性碳、乙炔黑、及石墨之1種或2種以上。其中,較佳為活性碳,更佳為選自椰子殼碳、木粉碳、及泥碳之1種或2種以上之微細之粉末狀物或小粒狀物。其中,自獲得良好之加溫加濕效果之觀點而言,進而較佳為木粉碳。 吸水劑較佳為平均粒徑為10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12 μm以上。又,吸水劑較佳為平均粒徑為2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0 μm以下。 又,吸水劑較佳為平均粒徑為10 μm以上且200 μm以下,更佳為平均粒徑為12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 再者,吸水劑之平均粒徑係指粉體之形態下之最大長度,係藉由動態光散射法、雷射繞射法等而測定。碳成分較佳為使用粉體狀之形態者,亦可使用粉體狀以外之形態者,例如亦可使用纖維狀之形態者。 作為纖維狀物,可並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天然或合成之纖維狀物。 作為天然之纖維狀物,例如可列舉棉、木棉、木漿、非木漿、花生蛋白纖維、玉米蛋白纖維、大豆蛋白纖維、甘露聚糖纖維、橡膠纖維、麻、馬尼拉麻、瓊麻、紐西蘭麻、羅布麻、椰子、燈心草、麥稈等植物纖維。又,可列舉羊毛、山羊毛、馬海毛、開司米山羊絨、阿爾帕卡毛、安哥拉毛、駱駝毛、駱馬毛、絲綢、羽毛、絨毛、羽毛(feather)、海藻糖纖維、甲殼素纖維、酪蛋白纖維等動物纖維。進而可列舉石棉等礦物纖維。 另一方面,作為合成之纖維狀物,例如可列舉嫘縈、黏液嫘縈、銅氨纖維、乙酸酯、三乙酸酯、氧化乙酸酯、Promix、氯化橡膠、鹽酸橡膠等半合成纖維。又,可列舉尼龍、芳族聚醯胺、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以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聚丙烯腈、丙烯酸系樹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胺基甲酸酯等合成高分子纖維。進而,亦可使用金屬纖維、碳纖維、玻璃纖維等。該等纖維亦可單獨使用或混合使用。該等中,自與被氧化性金屬或反應促進劑之固定性、水蒸氣產生部121之柔軟性、氧氣透過性、片材形態之維持功能、製造成本等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木漿、棉、聚乙烯纖維、聚酯纖維。又,木漿、棉具有擔載、固定化鐵粉等固體物之功能。 作為吸水性聚合物,可列舉可吸收、保持自重之20倍以上之液體之具有交聯結構之親水性聚合物等。 作為吸水性之粉體,可列舉選自蛭石、矽酸鈣、鋸屑、氧化鋁、矽膠、及紙漿粉末之1種或2種以上。 於水蒸氣產生部121為片狀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纖維狀物作為吸水劑。其理由在於,纖維狀物兼具作為保水材之功能、及使水蒸氣產生部121維持片材形態之功能。其結果為,不易發生被氧化性金屬之偏集,水蒸氣產生部121之發熱溫度分佈變得均勻。 於水蒸氣產生部121為包含粉體之混合物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高吸收性聚合物、蛭石、矽酸鈣、矽膠、氧化矽系多孔質物質、氧化鋁、木粉等作為吸水劑。 吸水劑之含量相對於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較佳為0.3質量份以上,更佳為1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3質量份以上。又,吸水劑之含量相對於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較佳為1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8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60質量份以下。 又,吸水劑之含量相對於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較佳為0.3質量份以上且1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質量份以上且8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3質量份以上且60質量份以下。藉此,於所得之水蒸氣產生體120中可儲存使氧化反應持續進行所必需之水分。又,可充分獲得對水蒸氣產生部121之氧氣供給而獲得發熱效率較高之水蒸氣產生體120。又,可將相對於所得之發熱量之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熱容量抑製得較小,因此可使發熱溫度上升變大,獲得所期望之溫度上升,從而促進發熱反應。 再者,吸水劑之含量以基重表示較佳為4 g/m2
以上且290 g/m2
以下,進而較佳為7 g/m2
以上且160 g/m2
以下。藉此,可使水蒸氣產生部121之厚度較薄,作為製品體積不過大,具有柔軟性。例如可將水蒸氣產生部121之厚度設為0.1 mm以上且2 mm以下。 作為電解質,例如可列舉鹼金屬、鹼土類金屬或過渡金屬之硫酸鹽、碳酸鹽、氯化物或氫氧化物等。該等中,自導電性、化學穩定性、生產成本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鹼金屬、鹼土類金屬或過渡金屬之氯化物,尤其較佳為使用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鈣、氯化鎂、氯化亞鐵、氯化鐵。 水蒸氣產生部121包含水。水可為來自電解質水溶液(例如鹼金屬、鹼土類金屬等之水溶液)者,又,亦可為單獨以水添加至水蒸氣產生部121者,並無特別限定。 水蒸氣產生部121中之水分量相對於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較佳為35質量份以上且200質量份以下。藉由將水蒸氣產生部121之水分量設為相對於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為200質量份以下,而使水蒸氣產生部121良好地發熱,使發熱溫度之上升變快(升溫時間變快)。又,藉由將水蒸氣產生部121之水分量設為相對於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為35質量份以上,而可確保水蒸氣產生部121之發熱反應所必需之水分量,從而可使水蒸氣產生部121之發熱反應良好地持續。 如此,藉由將水蒸氣產生部121之水分量設為相對於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為35質量份以上且200質量份以下,而可成為良好之發熱狀態之水蒸氣產生部121。即,水蒸氣產生部121之水分量影響發熱速度。藉由相對於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將水分量設為35質量份以上且200質量份以下而良好地進行發熱,使發熱溫度之上升變快,使發熱溫度持續。 自相同之觀點而言,水蒸氣產生部121之水分量相對於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更佳為4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上。又,水蒸氣產生部121之水分量相對於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較佳為2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5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10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80質量份以下。 又,水蒸氣產生部121之水分量相對於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更佳為40質量份以上且15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上且10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上且80質量份以下。 水蒸氣產生部121除包含上述各成分以外,亦可包含增黏劑、界面活性劑、藥劑、凝聚劑、著色劑、造紙增強劑(paper strengthening agent)、pH值調整劑(例如磷酸三鉀等)、蓬鬆劑等。 作為增黏劑,可使用吸收水分而使稠度增大、或賦予觸變性之物質,可使用選自海藻酸鈉等海藻酸鹽、阿拉伯膠、黃蓍膠、刺槐豆膠、瓜爾膠、角叉菜膠、瓊脂、三仙膠等多糖類系增黏劑;糊精、α化澱粉、加工用澱粉等澱粉系增黏劑;羧甲基纖維素、乙酸乙酯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羥甲基纖維素或羥丙基纖維素等纖維素衍生物系增黏劑;聚乙烯醇(PVA)等增黏劑;硬脂酸鹽等金屬皂系增黏劑;膨潤土等礦物系增黏劑等之1種或2種以上之混合物。其中,自使水蒸氣產生部121中之水分量維持固定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多糖類系增黏劑,且較佳為三仙膠。 於水蒸氣產生部121為塗佈片材之情形時,自塗佈容易度之方面而言,增黏劑之含量相對於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較佳為0.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0.2質量份以上。又,增黏劑之含量相對於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較佳為5質量份以下,更佳為4質量份以下。而且,增黏劑之含量相對於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較佳為0.1質量份以上且5質量份以下,更佳為0.2質量份以上且4質量份以下。 又,於水蒸氣產生部121為片狀之情形時,較佳為形成有多個孔及/或切口。藉此,即便片狀之水蒸氣產生部121較薄亦可獲得充分高之發熱特性,從而可獲得所期望之水蒸氣釋放特性。自獲得充分之發熱特性而言,該孔之面積較佳為0.01~10 mm2
,尤佳為0.1~8 mm2
。出於相同之理由,孔於片狀之水蒸氣產生部121較佳為形成有0.1~20個/cm2
,尤佳為形成有1~15個/cm2
。孔之形狀例如可列舉圓形、矩形、多邊形、橢圓形、長圓形或該等之2種以上之組合等。另一方面,於形成切口之情形時,其長度較佳為1~50 mm,尤佳為5~30 mm。 水蒸氣產生部121係收容於水蒸氣產生體120之具備第1片材122A及第2片材122B之袋體122中。即,水蒸氣產生體120係包含第1片材122A及第2片材122B而構成,藉由將該等第1片材122A與第2片材122B之周緣部較佳為進行密閉接合而構成袋體122。第1片材122A與第2片材122B之周緣部以外之區域為非接合區域,於非接合區域內配置水蒸氣產生部121。 於本實施形態中,對該水蒸氣產生部121採用以下之構成。 即,於水蒸氣產生體120中,於水蒸氣產生部121之配戴者側之面配置第1片材122A,該第1片材122A之透氣度為7000秒/100 ml以下,又,於水蒸氣產生部121之與配戴者側之面為相反側之面上配置第2片材122B,該第2片材122B之透氣度超過8000秒/100 ml。 以下對該等構成進行詳細敍述。 於本實施形態中,水蒸氣產生體120之位於配戴者側之面成為第1片材122A。 此處,第1片材122A之透氣度為7000秒/100 ml以下。自保持由水蒸氣產生體120與鼻部及臉頰部之間之臉之凹處所包圍之空間,確保透氣性,並且使來自水蒸氣產生體120之水蒸氣容易大量釋放至袋體122外部的觀點而言,第1片材122A之透氣度較佳為5000秒/100 ml以下,更佳為2500秒/100 ml以下,進而較佳為1000秒/100 ml以下,進而較佳為600秒/100 ml以下,進而較佳為10秒/100 ml以下,進而較佳為5秒/100 ml以下,進而更佳為0秒/100 ml。 作為具有此種透氣度之第1片材122A,例如較佳為使用雖具有透濕性但不具有透水性之合成樹脂製多孔性片材。具體而言,可使用使聚乙烯含有碳酸鈣等並延伸而成之膜。於使用該多孔性片材之情形時,亦可於多孔性片材之外表面層壓以選自針刺不織布、熱風不織布、及紡黏不織布之1種或2種以上之不織布為代表之各種纖維片材,而提高第1片材122A之質感。 又,第1片材122A只要滿足上述之透氣度,則其一部分亦可為不具有透氣性之不透氣性片材。 第2片材122B之一部分可為具有透氣性之透氣性片材,亦可為不具有透氣性之不透氣性片材,整體而言採用透氣性較低之片材。具體而言,作為該第2片材122B之透氣度,採用超過8000秒/100 ml之條件,自可有效地對面罩本體部101內穩定地加溫加濕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不透氣性片材。 第2片材122B只要滿足上述之透氣度,則亦可視用途為一層或多層之合成樹脂製膜、或於該一層或多層之合成樹脂製膜之外表面層壓以選自針刺不織布、熱風不織布、及紡黏不織布之1種或2種以上之不織布為代表之各種纖維片材,而提高第2片材122B之質感。具體而言,使用包含聚乙烯膜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之2層膜、包含聚乙烯膜及不織布之層壓膜、包含聚乙烯膜及紙漿片材之層壓膜等,特佳為包含聚乙烯膜及紙漿片材之層壓膜。 第2片材122B只要滿足上述之透氣度之值,則可使用與第1片材122A相同之素材,或可使用不同之素材。 又,第2片材122B之透氣性較佳為設為10000秒/100 ml以上,更佳為設為30000秒/100 ml以上,更佳為設為80000秒/100 ml以上。藉由如此設定第2片材122B之透氣性,而可使水蒸氣產生部121所產生之蒸氣高效率地自第1片材122A側釋放,從而可抑制水蒸氣產生體120之膨脹。 其中,自使被氧化性金屬之氧化反應良好,容易自第1片材122A側產生大量水蒸氣之觀點而言,特佳為將第1片材122A之透氣度設為2500秒/100 ml以下,且將第2片材122B之透氣度設為80000秒/100 ml以上。 於該情形時,於水蒸氣產生部121之與位於配戴者側之面為相反側之面上、即自水蒸氣產生部121至水蒸氣產生體120之與配戴者為相反側之最外層之間配置有不透氣性或難透氣性之片材、更佳為不透氣性之片材。藉此,可抑制藉由水蒸氣產生部121產生之水蒸氣洩漏至面罩110之外部,從而對面罩110內部、即配戴者側賦予水蒸氣。 以下,對水蒸氣產生部121之製造方法之例進行說明。 於水蒸氣產生部121例如為片狀之情形時,例如可使用本申請人之先前之申請案即日本專利特開2003-102761號公報所記載之濕式抄製法、或使用模嘴塗佈機之擠壓塗佈法。於該情形時,首先,藉由濕紙抄製法形成包含被氧化性金屬、吸水劑及反應促進劑之成形片材,並對該成形片材添加電解質水溶液,藉此而獲得片狀之水蒸氣產生部121。所得之片狀之水蒸氣產生部121可使用1片,或亦可重疊複數片使用。或亦可將1片水蒸氣產生部121摺疊,重疊經摺疊之複數片水蒸氣產生部121而使用。 於水蒸氣產生部121包含粉體之情形時,藉由將構成材料均勻混合,而獲得粉體之水蒸氣產生部121。更具體而言,首先,將高吸收性聚合物等吸水劑與被氧化性金屬均勻混合,於其中添加電解質水溶液,使被氧化性金屬附著於吸水劑之表面。其後,藉由添加作為剩餘材料之反應促進劑等而製備水蒸氣產生部121。藉由如此製備水蒸氣產生部121,而使氧化反應之上升時間變快,每單位時間之水蒸氣之蒸散量容易成為最大。 又,於水蒸氣產生部121包含塗佈片材之情形時,例如亦可為藉由本申請人之先前之申請案即日本專利特開2013-146554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於保水片材塗佈發熱粉體水分散液,將具備發熱層及保水片材之發熱物之連續長條物裁斷為任意大小所得者。水蒸氣產生部121可以1片、亦可以積層複數片之多層狀態收容。 此處,對水蒸氣產生部121包含塗佈片材之情形時之水蒸氣產生體120之構成進行以下說明。 如圖9所示,水蒸氣產生部121於基材層121B與保水片材121C之間包含水蒸氣產生層121A。水蒸氣產生層121A與保水片材121C直接接觸。水蒸氣產生體120於具有第1片材122A及第2片材122B之袋體122內,以保水片材121C側、即第1片材122A側位於配戴者之肌膚側,且基材層121B配置於第2片材122B側之方式具備水蒸氣產生部121。藉此可將來自水蒸氣產生部121之蒸氣自第1片材122A高效率地排出。 再者,水蒸氣產生層121A可設置於保水片材121C之一面,亦可以夾於保水片材121C及基材層121B之形式設置。於圖9中,表示水蒸氣產生層121A以夾於保水片材121C與基材層121B之形式設置之例。 保水片材121C含有水。水之含量例如可設為該保水片材121C之最大吸水量之10質量%以上且45質量%以下。 保水片材121C之最大吸水量可以如下之方式計算出。 測定將保水片材121C切割為25 cm2
之尺寸後之質量(W0
)後,浸漬於5質量%氯化鈉水溶液中5分鐘。以鑷子取出,於空氣中垂吊放置1分鐘而使多餘之水分滴落後,測定質量(W1
),藉由下述式計算出最大吸水量(Wmax
)。 Wmax
=W1
-W0
又,保水片材121C所包含之水分量以基重表示較佳為50~350 g/m2
,進而更佳為180~260 g/m2
。由於保水片材121C所包含之水分量成為水蒸氣產生源,因此藉由將保水片材121C所包含之水分量以基重表示較佳為設為50 g/m2
以上,而可確保良好之蒸氣產生量。又,保水片材121C會因吸水而產生透氣阻力(因吸水膨潤而與乾燥時相比透氣性下降)。因此,藉由以基重表示較佳為設為350 g/m2
以下,而可使蒸氣容易自保水片材121C釋放,而且由於充分確保向水蒸氣產生層121A之透氣性,因此可充分獲得氧氣供給而獲得發熱效率較高之水蒸氣產生體120。 又,保水片材121C之透氣度以包含水分之狀態之透氣度計較佳為500秒/100 ml以下,考慮到透氣性、及蒸氣之透過容易度,則更佳為300秒/100 ml以下,進而較佳為50秒/100 ml以下。 再者,包含水分之狀態(即,水分量為該保水片材121C之最大吸水量之15質量%以上且30質量%以下)之透氣度下限值例如為1秒/100 ml。 此處,作為保水片材121C,使用可吸收保持水分,且具有柔軟性之片材材料。作為此種材料,例如可列舉以纖維為原料之紙、不織布、梭織物、編織物等纖維片材。又,可列舉海綿等多孔體等。作為上述纖維,例如可列舉以植物纖維或動物纖維等天然纖維為主成分者或以化學纖維為主成分者。作為植物纖維,例如可列舉選自棉、木棉、木漿、非木漿、花生蛋白纖維、玉米蛋白纖維、大豆蛋白纖維、甘露聚糖纖維、橡膠纖維、麻、馬尼拉麻、瓊麻、紐西蘭麻、羅布麻、椰子、燈心草、麥稈之1種或2種以上。作為動物纖維,例如可列舉選自羊毛、山羊毛、馬海毛、開司米山羊絨、阿爾帕卡毛、安哥拉毛、駱駝毛、駱馬毛、絲綢、羽毛、絨毛、羽毛(feather)、海藻糖纖維、甲殼素纖維、酪蛋白纖維之1種或2種以上。作為化學纖維,例如可列舉選自嫘縈、乙酸酯、纖維素之1種或2種以上。 其中,作為保水片材121C,較佳為含有包含上述纖維之纖維材料、及吸水性之聚合物者。 作為吸水性聚合物,較佳為使用可吸收、保持自重之20倍以上之液體且可凝膠化之水凝膠材料,其原因在於,可將保水片材121C所包含之水之含量維持為保水片材121C之最大吸水量之15~30質量%。 作為吸水性聚合物之粒子之形狀,可列舉球狀、塊狀、葡萄串狀、纖維狀等。 又,自製造時之操作容易度之觀點而言,吸水性聚合物之粒子之粒徑較佳為1 μm以上,更佳為10 μm以上。又,自吸水速度之觀點而言,吸水性聚合物之粒子之粒徑較佳為1000 μm以下,更佳為500 μm以下。 又,吸水性聚合物之粒子之粒徑較佳為1 μm以上且1000 μm以下,更佳為10 μm以上且500 μm以下。 再者,吸水性聚合物粒子之粒徑係藉由動態光散射法、雷射繞射法等測定。 作為吸水性聚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選自澱粉、交聯羧甲基化纖維素、丙烯酸或丙烯酸鹼金屬鹽之聚合物或共聚物等、聚丙烯酸及其鹽以及聚丙烯酸鹽接枝聚合物之1種或2種以上。其中,較佳為使用丙烯酸或丙烯酸鹼金屬鹽之聚合物或共聚物等、聚丙烯酸及其鹽以及聚丙烯酸鹽接枝聚合物。 基材層121B係設置於水蒸氣產生層121A之與保水片材121C為相反側之表面。基材層121B與水蒸氣產生層121A直接接觸,被覆水蒸氣產生層121A。該基材層121B較佳為不透氣性或難透氣性之片材,例如較佳為使用樹脂片材。藉由設為不透氣性或難透氣性之片材(50000秒/100 ml以上,較佳為80000秒/100 ml以上),不僅可使蒸氣自保水片材121C側更確實地釋放,而且可防止氣化熱被基材層121B側奪走。 作為基材層121B,例如可列舉合成樹脂膜,且可列舉聚乙烯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等。 再者,於將保水片材121C形成於水蒸氣產生層121A上,且未設置基材層121B之情形時,有水蒸氣產生部121與第2片材122B直接接觸之可能性,因此較佳為第2片材122B係設為具有耐水性之片材。 自對面罩配戴者賦予適度之蒸氣感之觀點而言,本實施形態之水蒸氣產生體120之水蒸氣產生量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整體,較佳為30 mg/單元・10 min以上,更佳為50 mg/單元・10 min以上,進而較佳為150 mg/單元・10 min以上,進而較佳為250 mg/單元・10 min以上,進而更佳為300 mg/單元・10 min以上。 又,自抑止面罩中之結露之觀點而言,本實施形態之水蒸氣產生體120之水蒸氣產生量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整體,較佳為1200 mg/單元・10 min以下,更佳為1000 mg/單元・10 min以下,進而較佳為800 mg/單元・10 min以下,進而較佳為700 mg/單元・10 min以下,進而更佳為500 mg/單元・10 min以下。 又,本實施形態之水蒸氣產生體120之水蒸氣產生量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整體,較佳為30 mg/單元・10 min以上且1200 mg/單元・10 min以下,更佳為50 mg/單元・10 min以上且1000 mg/單元・10 min以下,進而較佳為150 mg/單元・10 min以上且800 mg/單元・10 min以下,進而較佳為250 mg/單元・10 min以上且700 mg/單元・10 min以下,進而更佳為300 mg/單元・10 min以上且500 mg/單元・10 min以下。 又,自對面罩配戴者賦予適度之蒸氣感之觀點而言,本實施形態之水蒸氣產生體120之每單位面積之水蒸氣產生量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整體,較佳為1 mg/cm2
・10 min以上,更佳為1.5 mg/cm2
・10 min以上,進而較佳為5 mg/cm2
・10 min以上,進而較佳為7 mg/cm2
・10 min以上,進而更佳為9 mg/cm2
・10 min以上。 又,自抑止面罩中之結露之觀點而言,本實施形態之水蒸氣產生體120之每單位面積之水蒸氣產生量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整體,較佳為20 mg/cm2
・10 min以下,更佳為18 mg/cm2
・10 min以下,進而較佳為15 mg/cm2
・10 min以下。 又,本實施形態之水蒸氣產生體120之每單位面積之水蒸氣產生量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整體,較佳為1 mg/cm2
・10 min以上且20 mg/cm2
・10 min以下,更佳為1.5 mg/cm2
・10 min以上且18 mg/cm2
・10 min以下,進而較佳為5 mg/cm2
・10 min以上且15 mg/cm2
・10 min以下,進而較佳為7 mg/cm2
・10 min以上且15 mg/cm2
・10 min以下,進而更佳為9 mg/cm2
・10 min以上且15 mg/cm2
・10 min以下。 [水蒸氣產生量測定法] 此處,水蒸氣產生體120或蒸氣溫熱面罩100之水蒸氣產生量係使用圖11所示之裝置30,以如下方式測定之數值。圖11所示之裝置30包含鋁製測定室(容積2.1 L)31、使除濕空氣(濕度未達2%,流量2.1 L/分鐘)流入測定室31之下部之流入路32、使空氣自測定室31之上部流出之流出路33、設置於流入路32之入口溫濕度計34與入口流量計35、設置於流出路33之出口溫濕度計36與出口流量計37、及設置於測定室31內之溫度計(熱敏電阻)38。作為溫度計38,使用溫度解析力為0.01℃左右者。 水蒸氣產生體120或蒸氣溫熱面罩100之位於肌膚側之面之表面溫度之測定係於測定環境溫度30℃(30±1℃)下,將水蒸氣產生體120自氧氣遮斷袋取出,使水蒸氣產生體120或蒸氣溫熱面罩100之位於肌膚側之面、即水蒸氣釋放面向上而載置於測定室31,將裝有金屬球(4.5 g)之溫度計38放置於其上而進行測量。又,於該狀態下,自下部流入除濕空氣,根據由入口溫濕度計34與出口溫濕度計36所測量之溫度及濕度,求出空氣流入測定室31前後之絕對濕度之差,進而,根據由入口流量計35與出口流量計37所測量之流量,計算出水蒸氣產生體120或蒸氣溫熱面罩100所釋放之水蒸氣量。再者,本說明書中之水蒸氣產生量係指以將水蒸氣產生體120自氧氣遮斷袋取出之時點為起點至10分鐘後測定之總量。 又,自對面罩配戴者賦予適度之蒸氣感之觀點而言,本實施形態之蒸氣溫熱面罩100之水蒸氣產生量較佳為60 mg/10 min以上,更佳為100 mg/10 min以上,進而較佳為300 mg/10 min以上,進而較佳為500 mg/10 min以上,進而更佳為600 mg/10 min以上。 又,自抑止面罩中之結露之觀點而言,本實施形態之蒸氣溫熱面罩100之水蒸氣產生量較佳為2000 mg/10 min以下,更佳為1400 mg/10 min以下,進而較佳為1000 mg/10 min以下。 又,本實施形態之蒸氣溫熱面罩100之水蒸氣產生量較佳為60 mg/10 min以上且2000 mg/10 min以下,更佳為100 mg/10 min以上且1400 mg/10 min以下,進而較佳為300 mg/10 min以上且1000 mg/10 min以下,進而較佳為500 mg/10 min以上且1000 mg/10 min以下,進而更佳為600 mg/10 min以上且1000 mg/10 min以下。 繼而,對蒸氣溫熱面罩100所產生之效果進行說明。 蒸氣溫熱面罩100係將上述面罩110與水蒸氣產生體120組合而成者,水蒸氣產生體120之位於配戴者側之面係藉由具有7000秒/100 ml以下之透氣度之片材覆蓋,且於水蒸氣產生體120之與位於配戴者側之面為相反側之面上配置有具有超過8000秒/100 ml之透氣度之片材。 即,藉由將第1片材122A之透氣度設為7000秒/100 ml以下,且將第2片材122B之透氣度設為超過8000秒/100 ml,可抑制藉由水蒸氣產生部121產生之水蒸氣洩漏至面罩110之外部,而可對面罩110內部、即配戴者側賦予水蒸氣。 而且,藉由相對於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將水蒸氣產生體120所占面積之比率設定為30%以上且80%以下,而可不對配戴者造成悶氣地提高面罩110內部之絕對濕度。 藉由該等效果之協同效應,而可使人輕鬆地呼吸,可於面罩內積極地產生經加溫之水蒸氣,提高面罩內之絕對濕度,從而可提昇加溫加濕所產生之舒適感與喉或鼻之黏膜之潤濕感。又,藉由此種效果,減少因鼻塞等造成之不快感,藉此獲得使呼吸輕鬆,提高黏膜纖毛輸送功能,促進異物排出功能之效果。 蒸氣溫熱面罩100例如係以如下方式使用。 即,於面罩110與水蒸氣產生體120分離之情形時,蒸氣溫熱面罩100係開封氧氣遮斷袋取出水蒸氣產生體120,將其固定於面罩110之特定位置。面罩110係將各掛耳部102掛於配戴者之耳,將面罩本體部101以覆蓋配戴者之口與鼻之方式配戴。 又,於將水蒸氣產生體120封入於面罩110中之收容體104之情形時,通常,作為蒸氣溫熱面罩100整體封入氧氣遮斷袋中。作為該情形時之使用方法,開封該氧氣遮斷袋後,取出蒸氣溫熱面罩100,將各掛耳部102掛於配戴者之耳,將面罩本體部101以覆蓋配戴者之口與鼻之方式配戴。 水蒸氣產生體120與空氣中之氧氣反應而發熱並且產生水蒸氣。然後,面罩110內產生之水蒸氣自配戴者之口與鼻被吸入,可緩和低溫低濕環境所造成之咽喉、鼻之乾燥感,減少鼻塞等所造成之不快感,獲得放鬆效果,使人感到舒適。又,亦引發入睡感。進而,由於鼻腔之黏膜被加溫加濕,因此異物排出功能提高,可期待預防感冒等之效果。 又,唇部分由於角質層較薄,因此對溫度敏感,容易因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發熱接觸到唇部分而過於敏感地感覺到熱,針對於此,藉由對鼻之兩側部分進行加溫而可抑制該問題。 於本實施形態中,自為配戴者帶來舒適之蒸氣之觀點而言,蒸氣溫熱面罩100使用中之面罩內之絕對濕度之最大值較佳為12 g/m3
以上,更佳為13 g/m3
以上,進而較佳為15 g/m3
以上,進而較佳為20 g/m3
以上,進而更佳為25 g/m3
以上。 又,自防止面罩內之結露之觀點而言,蒸氣溫熱面罩100使用中之面罩內之絕對濕度之最大值較佳為50 g/m3
以下,更佳為45 g/m3
以下,進而較佳為40 g/m3
以下,進而更佳為35 g/m3
以下。 又,蒸氣溫熱面罩100使用中之面罩內之絕對濕度之最大值較佳為12 g/m3
以上且50 g/m3
以下,更佳為13 g/m3
以上且45 g/m3
以下,進而較佳為15 g/m3
以上且40 g/m3
以下,進而較佳為20 g/m3
以上且35 g/m3
以下,進而更佳為25 g/m3
以上且35 g/m3
以下。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自為配戴者帶來舒適之蒸氣之觀點而言,蒸氣溫熱面罩100使用中之面罩內之絕對濕度之平均值較佳為11.7 g/m3
以上,更佳為12 g/m3
以上,進而較佳為13 g/m3
以上,進而較佳為15 g/m3
以上,進而更佳為19 g/m3
以上。 又,自防止面罩內之結露之觀點而言,蒸氣溫熱面罩100使用中之面罩內之絕對濕度之平均值較佳為35 g/m3
以下,更佳為30 g/m3
以下,進而較佳為25 g/m3
以下。 又,自為配戴者帶來舒適之蒸氣之觀點而言,蒸氣溫熱面罩100使用中之面罩內之絕對濕度之平均值較佳為11.7 g/m3
以上且35 g/m3
以下,更佳為12 g/m3
以上且30 g/m3
以下,進而較佳為13 g/m3
以上且25 g/m3
以下,進而較佳為15 g/m3
以上且25 g/m3
以下,進而更佳為19 g/m3
以上且25 g/m3
以下。 再者,蒸氣溫熱面罩100使用時之絕對濕度可以如下方式測定。 [絕對濕度測定條件] 於20℃60%RH之環境下,於使用DIGITAL HUMAN TECHNOLOGY股份有限公司之男性人頭資料(52名日本人成年男性平均)製作之人體頭部模型之鼻下部安裝溫濕度感測器(Sensirion公司製造之SHT71),自頭部模型之鼻部使用通風機(HARVARD APPARATUS DUAL PHASE CONTROL RESPIRATOR(HARVARD APPARATUS公司製造)),模擬人之呼吸節奏,以1分鐘15次、每次500 ml之頻度進行吸氣。於該狀態下,將蒸氣溫熱面罩100安裝於人體模型,測量溫濕度變化並記錄。作為記錄計,例如使用Sensirion公司製造之EK-H4等。根據溫度與相對濕度,計算出絕對濕度,求出10分鐘之最大絕對濕度與平均絕對濕度。 (第2實施形態) 於第1實施形態中,對第1片材之透氣度為7000秒/100 ml以下,且第2片材之透氣度超過8000秒/100 ml之例進行了說明,於第2實施形態中,將該等第1片材與第2片材之透氣度設為以下構成。 即,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片材之透氣度為250秒/100 ml以上且8000秒/100 ml以下,且第1片材之透氣度相對於第2片材之透氣度為20%以下。 以下,對本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再者,適當省略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效果之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片材122B可一部分為具有透氣性之透氣性片材,亦可一部分為不具有透氣性之不透氣性片材,但作為整體,採用250秒/100 ml以上且8000秒/100 ml以下之條件作為該第2片材122B之透氣度。 自防止水蒸氣產生體之異常發熱之觀點、及適當地分配自水蒸氣產生部121產生之水蒸氣而使水蒸氣充分應用於配戴者側之觀點而言,第2片材122B之透氣度較佳為4000秒/100 ml以上且7500秒/100 ml以下,更佳為5000秒/100 ml以上且7000秒/100 ml以下。 第2片材122B只要滿足上述之透氣度,則亦可視用途為一層或多層之合成樹脂製膜、或於該一層或多層之合成樹脂製膜之外表面層壓以選自針刺不織布、熱風不織布、及紡黏不織布之1種或2種以上之不織布為代表之各種纖維片材,而提高第2片材122B之質感。具體而言,使用包含聚乙烯膜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之2層膜、包含聚乙烯膜及不織布之層壓膜、包含聚乙烯膜及紙漿片材之層壓膜等,特佳為包含聚乙烯膜及紙漿片材之層壓膜。 於本實施形態中,水蒸氣產生體120之位於配戴者側之面之第1片材122A之透氣度為該第2片材122B之透氣度之20%以下。 自適當地分配自水蒸氣產生部121產生之水蒸氣而使水蒸氣充分應用於配戴者側之觀點、及抑制水蒸氣產生體之膨脹而防止蒸氣溫熱面罩配戴時之悶氣之觀點而言,第1片材122A之透氣度較佳為第2片材122B之透氣度之10%以下,更佳為5%以下,進而較佳為3%以下,進而較佳為1%以下,進而更佳為0%。 第1片材122A之透氣度可自滿足為該第2片材122B之透氣度之20%以下之條件者中適當選擇,自適當地分配自水蒸氣產生部121產生之水蒸氣而使水蒸氣充分應用於配戴者側之觀點、及抑制水蒸氣產生體之膨脹而防止蒸氣溫熱面罩配戴時之悶氣之觀點而言,更具體而言,較佳為1600秒/100 ml以下,更佳為1000秒/100 ml以下,進而較佳為250秒/100 ml以下,進而較佳為10秒/100 ml以下,進而較佳為5秒/100 ml以下,進而更佳為0秒/100 ml。 作為具有此種透氣度之第1片材122A,例如較佳為使用雖具有透濕性但不具有透水性之合成樹脂製多孔性片材。具體而言,可使用使聚乙烯含有碳酸鈣等並進行延伸而成之膜。於該多孔性片材之情形時,亦可於多孔性片材之外表面層壓選自針刺不織布、熱風不織布、及紡黏不織布之1種或2種以上之不織布等各種纖維片材,而提高第1片材122A之質感。 又,第1片材122A只要滿足上述之透氣度,則其一部分亦可為不具有透氣性之不透氣性片材。 繼而,對本實施形態之蒸氣溫熱面罩100所產生之效果進行說明。 即,本實施形態之蒸氣溫熱面罩100係將第2片材122B之透氣度設為8000秒/100 ml以下,且將第1片材122A之透氣度設為第2片材122B之透氣度之20%以下,藉此可抑制藉由水蒸氣產生部121產生之水蒸氣洩露至面罩110之外部,而對面罩110內部、即配戴者側賦予水蒸氣。 而且,藉由相對於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將水蒸氣產生體120所占面積之比率設定為30%以上且80%以下,而可不對配戴者造成悶氣地提高面罩110內部之絕對濕度。 藉由該等效果之協同效應,而可使人輕鬆地呼吸,可於面罩內積極地產生經加溫之水蒸氣而提高面罩內之絕對濕度,從而可提昇加溫加濕所產生之舒適感與喉或鼻之黏膜之潤濕感。又,藉由此種效果,減少因鼻塞等造成之不快感,藉此獲得使呼吸輕鬆,提高黏膜纖毛輸送功能,促進異物排出功能之效果。 (第3實施形態) 於第1實施形態中,對使用收容體104作為固定機構之例進行了說明,於第3實施形態中,對使用黏著劑作為固定機構之例進行說明。以下,適當省略對與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效果之說明。 圖7係於第3實施形態中之面罩安裝水蒸氣產生體前之自配戴者側之面觀察之局部俯視圖。圖8係自上表面(配戴者之眼側)觀察第3實施形態中之面罩之一部分之剖視圖。 [面罩] 面罩本體部101可使用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素材。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7所示,較佳為於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以表明貼附水蒸氣產生體120之位置之方式形成有標記區域105。如圖8所示,於標記區域105上,經由黏著劑106而將水蒸氣產生體120固定於面罩本體部101。標記區域105可藉由印刷而改變區域內之顏色,亦可實施壓紋加工。又,標記區域105亦可為於周圍設置實線、虛線等線而成者。 又,自提高配戴感之觀點而言,亦可於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第1片材122A與配戴者之間,配置作為質感良好之片材材料之熱風不織布等不織布(未圖示)。於該情形時,較佳為不織布具有不妨礙水蒸氣之通過之程度之透氣性。又,進而更佳為具有撥水性,而使不織布不會因被水蒸氣沾濕而阻礙水蒸氣通過或阻礙空氣流入。 此種不織布可為形成於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第1片材122A上者,亦可為開閉自如地安裝於面罩110之配戴者側之面而於貼附水蒸氣產生體120後閉合者。 [黏著劑]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水蒸氣產生體120之與配戴者側為相反之面、即第2片材122B之與配戴者側為相反之面設置有黏著劑106。藉此,可將水蒸氣產生體120穩定地固定於面罩110。 黏著劑106至少可將水蒸氣產生體120固定於面罩本體部101即可,大小、形狀並無特別限定。 作為黏著劑106,較佳為使用熱熔黏著劑。熱熔黏著劑通常含有黏著基劑、黏著賦予樹脂及軟化劑作為構成成分。作為熱熔黏著劑之種類,例如包含合成橡膠系、聚烯烴系(Polyethylene(PE,聚乙烯)系、Ethylene Vinyl Acetate(EVA,乙烯乙酸乙烯酯)系、Ethylene-Ethyl-Acrylate(EEA,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系、Atactic Polypropylene(APP,無規聚丙烯)系、Amorphous PolyAlpha Olefin(APAO,非晶α-烯烴共聚物)系等)、聚醯胺系(尼龍系、聚醯胺系等)、聚酯系、丙烯酸系等。該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尤其,自保存性、黏著力、安全性等方面而言,較佳為合成橡膠系、聚烯烴系、丙烯酸系、醯胺系,尤其較佳為合成橡膠系。 黏著劑106於蒸氣溫熱面罩100之使用前之狀態下藉由剝離紙保護並且不附著於外部。剝離紙可並無特別限定地使用。 再者,亦可於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設置有黏著劑。具體而言,於面罩本體部101之摺疊線103附近及面罩本體部101之上端部附近,左右對稱地設置有一對。藉此,容易表明水蒸氣產生體120之固定位置。於該情形時,較佳為可重複使用之黏著劑。 以上,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敍述,該等為本發明之例示,亦可採用上述以外之各種構成。 例如,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水蒸氣產生體120係於面罩110分開貼附有2個之例進行了說明,亦可為2個水蒸氣產生體120藉由一個袋體相連之結構。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面罩本體部101係由一片片材形成,且以摺疊線103呈左右對稱地摺疊之例進行了說明,面罩本體部101亦可為藉由重合相同形狀之兩片片材,且將一邊貼合而形成摺疊線103者。於該情形時所使用之片材可使用與上述各實施形態所說明者相同者。 關於上述實施形態,本發明進而揭示以下之組合物、製造方法、或用途。 <1> 一種蒸氣溫熱面罩,其具備: 面罩,其具備於配戴時覆蓋配戴者之鼻及口之面罩本體部、及設置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之左右兩端之一對掛耳部;及 水蒸氣產生體,其位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且 相對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之上述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上述水蒸氣產生體所占面積之比率為30%以上且80%以下, 上述水蒸氣產生體係於內部收容水蒸氣產生部者, 上述水蒸氣產生體於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上述配戴者側之面具備第1片材,且於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與配戴者側之上述面為相反側之面具備第2片材, 上述第1片材之透氣度為7000秒/100 ml以下, 上述第2片材之透氣度超過8000秒/100 ml。 <2> 一種蒸氣溫熱面罩,其具備: 面罩,其具備於配戴時覆蓋配戴者之鼻及口之面罩本體部、及設置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之左右兩端之一對掛耳部;及 水蒸氣產生體,其位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且 相對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之上述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上述水蒸氣產生體所占面積之比率為30%以上且80%以下, 上述水蒸氣產生體係於內部收容水蒸氣產生部者, 上述水蒸氣產生體於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上述配戴者側之面具備第1片材,且於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與配戴者側之上述面為相反側之面具備第2片材, 上述第2片材之透氣度為250秒/100 ml以上且8000秒/100 ml以下, 上述第1片材之透氣度相對於上述第2片材之透氣度為20%以下。 <3> 如<1>或<2>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水蒸氣產生體之垂直方向之剛性值較佳為30 gf/60 mm寬以上,更佳為60 gf/60 mm寬以上,進而較佳為70 gf/60 mm寬以上。 <4> 如<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水蒸氣產生體之垂直方向之剛性值較佳為150 gf/60 mm寬以下,更佳為130 gf/60 mm寬以下,進而較佳為120 gf/60 mm寬以下。 <5> 如<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蒸氣溫熱面罩之使用中之面罩內之絕對濕度之最大值較佳為12 g/m3
以上,更佳為13 g/m3
以上,進而較佳為15 g/m3
以上,進而較佳為20 g/m3
以上,進而更佳為25 g/m3
以上。 <6> 如<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蒸氣溫熱面罩之使用中之面罩內之絕對濕度之最大值較佳為50 g/m3
以下,更佳為45 g/m3
以下,進而較佳為40 g/m3
以下,進而更佳為35 g/m3
以下。 <7> 如<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面罩本體部之透氣阻力較佳為5 Pa以上,更佳為20 Pa以上,進而較佳為50 Pa以上。 <8> 如<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面罩本體部之透氣阻力較佳為200 Pa以下,更佳為190 Pa以下,進而較佳為180 Pa以下。 <9> 如<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面罩本體部之基重較佳為5 g/m2
以上,更佳為10 g/m2
以上,進而較佳為30 g/m2
以上。 <10> 如<1>至<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面罩本體部之基重較佳為200 g/m2
以下,更佳為150 g/m2
以下,進而較佳為120 g/m2
以下。 <11> 如<1>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水蒸氣產生部包含被氧化性金屬、吸水劑、水、及電解質。 <12> 如<11>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吸水劑之含量相對於上述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較佳為0.3質量份以上,更佳為1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3質量份以上。 <13> 如<11>或<12>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吸水劑之含量相對於上述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較佳為1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8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60質量份以下。 <14> 如<11>至<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水分量相對於上述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較佳為35質量份以上,更佳為40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上。 <15> 如<11>至<1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水分量相對於被氧化性金屬100質量份,較佳為2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5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100質量份以下,進而更佳為80質量份以下。 <16> 如<1>至<1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水蒸氣產生體之水蒸氣產生量作為水蒸氣產生體整體,較佳為30 mg/單元・10 min以上,更佳為50 mg/單元・10 min以上,進而較佳為150 mg/單元・10 min以上,進而較佳為250 mg/單元・10 min以上,進而更佳為300 mg/單元・10 min以上。 <17> 如<1>至<1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水蒸氣產生體之水蒸氣產生量作為水蒸氣產生體整體,較佳為1200 mg/單元・10 min以下,更佳為1000 mg/單元・10 min以下,進而較佳為800 mg/單元・10 min以下,進而較佳為700 mg/單元・10 min以下,進而更佳為500 mg/單元・10 min以下。 <18> 如<1>至<1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水蒸氣產生體之每單位面積之水蒸氣產生量作為水蒸氣產生體整體,較佳為1 mg/cm2
・10 min以上,更佳為1.5 mg/cm2
・10 min以上,進而較佳為5 mg/cm2
・10 min以上,進而較佳為7 mg/cm2
・10 min以上,進而更佳為9 mg/cm2
・10 min以上。 <19> 如<1>至<1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水蒸氣產生體之每單位面積之水蒸氣產生量作為水蒸氣產生體整體,較佳為20 mg/cm2
・10 min以下,更佳為18 mg/cm2
・10 min以下,進而較佳為15 mg/cm2
・10 min以下。 <20> 如<1>至<1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蒸氣溫熱面罩之水蒸氣產生量較佳為60 mg/10 min以上,更佳為100 mg/10 min以上,進而較佳為300 mg/10 min以上,進而較佳為500 mg/10 min以上,進而更佳為600 mg/10 min以上。 <21> 如<1>至<2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蒸氣溫熱面罩之水蒸氣產生量較佳為2000 mg/10 min以下,更佳為1400 mg/10 min以下,進而較佳為1000 mg/10 min以下。 <22> 如<1>至<2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蒸氣溫熱面罩之使用中之面罩內之絕對濕度之平均值較佳為11.7 g/m3
以上,更佳為12 g/m3
以上,進而較佳為13 g/m3
以上,進而較佳為15 g/m3
以上,進而更佳為19 g/m3
以上。 <23> 如<1>至<2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蒸氣溫熱面罩之使用中之面罩內之絕對濕度之平均值較佳為35 g/m3
以下,更佳為30 g/m3
以下,進而較佳為25 g/m3
以下。 [實施例] 藉由以下實施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一步進行具體說明。實施例係用於說明者,並不限定本發明之範圍。 [實施例A] (實施例A1) 製作與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者相同之蒸氣溫熱面罩100。具體如下所述。 <水蒸氣產生部121之製作> 按以下步驟製備表1所示之組成之發熱組合物。 將增黏劑溶解於水中,繼而,溶解磷酸三鉀而準備水溶液。另一方面,準備將鐵粉、活性碳預混合而成之粉體,於上述水溶液中放入預混合粉體,藉由圓盤渦輪型攪拌翼,以150 rpm攪拌10分鐘,獲得漿狀之發熱組合物。 然後,於基材層121B之單面,使用模嘴塗佈法,以每個水蒸氣產生部121(4.9 cm×4.9 cm;面積24.0 cm2
)成為1.4 g之方式塗佈所得之發熱組合物。進而,於塗佈面上,以每個水蒸氣產生部121(同上)成為0.07 g之方式散佈食鹽(藥典氯化鈉(大塚製藥公司製造))而形成水蒸氣產生層121A,於其上重疊保水片材121C而製作水蒸氣產生部121。 作為基材層121B,使用基重27 g/m2
之聚乙烯膜。作為保水片材121C,使用將木漿製紙(秤量20 g/m2
,伊野紙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吸水性聚合物(聚丙烯酸鈉,球狀,平均粒徑300 μm,秤量50 g/m2
,Aqualic CA,日本觸媒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及木漿製紙(基重30 g/m2
,伊野紙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積層並一體化而成之聚合物片材。 將以此種方式獲得之水蒸氣產生部121以保水片材121C配置於肌膚側(第1片材122A側)之方式重疊2層(質量3.43 g)。剛製作後之水蒸氣產生部121中之水分量相對於鐵粉100質量份為62質量份。 [表1]
<水蒸氣產生體120之製作> 藉由包含表3中記載之透氣度之第1片材122A、及第2片材122B之袋體122被覆所得之水蒸氣產生部121整體,製作水蒸氣產生體120。具體而言,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第1片材122A(以下相同),設為積層2層TMS不織布(熱黏合(PET/PE)-熔噴(聚丙烯)-紡黏(聚丙烯)積層一體型,基重50 g/m2
,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透氣度0秒/100 ml之片材。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第2片材122B(以下相同),設為將聚乙烯100質量%之膜與紙漿片材層壓而成之基重40 g/m2
之不透氣性片材。 於第1片材122A與第2片材122B之間配置水蒸氣產生部121,將周緣部密閉密封,獲得水蒸氣產生體120。此時,水蒸氣產生部121之基材層121B係配置於第2片材122B側。此時,包含透氣面與密封部之第1片材122A之面積為39.7 cm2
(6.3 cm×6.3 cm)。 水蒸氣產生體120於實施下述評價前係放入氧氣遮斷袋中保存。 <蒸氣溫熱面罩100之製作> 作為構成面罩110之面罩本體部101之片材,以SMS不織布(紡黏(聚丙烯)-熔噴(聚丙烯)-紡黏(聚丙烯)積層一體型,基重50 g/m2
)成為外側,基重25g之紡黏不織布(聚丙烯)成為內側(配戴者側)之方式重疊2層。此時之面罩本體部101之0.3 μm以上粒子之遮斷率為25%。隔著面罩本體部101之縱中心之摺疊線103而於兩側之上方,將收容體104之面罩上部以外熱熔,各製作1個(計2個)收容水蒸氣產生體120之收容體104。於面罩本體部101之端部安裝具有伸縮性之橡皮繩狀之掛耳部102,製作成為立體形狀之面罩110。於收容體部分測量面罩本體部101之透氣阻力,結果為148 Pa/30 mmΦ・壓差。再者,於下述評價中,自面罩本體部101之2片不織布未被熱熔之面罩110之上側,於收容體104中各放入1個(計2個)水蒸氣產生體120,於面罩本體部101之摺疊線103附近及面罩本體部101之上端部附近(鼻側),左右對稱地安裝一對水蒸氣產生體120,設為蒸氣溫熱面罩100。 於本實施例中,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係藉由以下之方法計算。 將面罩本體部101於中央部縱向摺疊,將自連結上下最分開之點之線(A線)垂直地向前端部方向最遠離之摺疊線上之點且密封部之掛耳側端部設為面罩前端,沿自通過該面罩前端之與上述A線平行之線(B線)向掛耳方向平行離開7 cm之線(C線)進行切取,進而,切取密封部。對所切取之面罩本體之單面,將外周複寫於A4紙(TOPPAN FORMS公司製造,recycle cut規格G80A4W,基重64 g/m2
,21.0 cm×29.7 cm:面積623.7 cm2
),以剪刀切取該外周部,測量所切取之紙之質量。根據A4紙之總質量與切取之紙之質量之2倍量、及A4紙之總面積換算,結果為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為152.0 cm2
,左右2個水蒸氣產生體120之面積相對於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的比為52%。 (實施例A2及A3) 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第1片材122A,使用透氣度4.0秒/100 ml、基重40 g/m2
(商品名:Eleven MOA,TOKAI PULP公司製造)之合成紙漿紙,於實施例A2重疊1片該合成紙漿紙,於實施例A3中重疊2片。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A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 (實施例A4~A8) 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第1片材122A,使用具有表3記載之透氣度之基重50 g/m2
(商品名:TSF-EU,興人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含碳酸鈣聚乙烯膜,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A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 (實施例A9~A11) 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第2片材122B,使用具有表3記載之透氣度之基重50 g/m2
(商品名:TSF-EU,興人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含碳酸鈣聚乙烯膜,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A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 (實施例A12、A13及比較例A1) 使用將實施例A1之水蒸氣產生部121(4.9 cm×4.9 cm;面積24.0 cm2
)切斷為3.3 cm×3.3 cm(面積10.9 cm2
)之大小者作為水蒸氣產生部。又,於水蒸氣產生體之製作中,將第1片材與第2片材之大小,於實施例A12中設為4.8 cm×4.8 cm(面積23.0 cm2
),於實施例A13中設為5.5 cm×5.5 cm(面積30.3 cm2
),於比較例A1中設為3.9 cm×3.9 cm(面積15.2 cm2
),於各個片材之間配置水蒸氣產生部121,將周緣部密閉密封,獲得水蒸氣產生體120。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A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藉此將水蒸氣產生體120之面積相對於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的比設為表3所記載者。 (實施例A14、A15及比較例A2) 於水蒸氣產生部121之製作中,以如下方式進行製作:於將發熱組合物模嘴塗佈於基材層121B之單面時,將1個水蒸氣產生部121之大小,於實施例A14中設為4.9 cm×6.5 cm(面積31.9 cm2
),於實施例A15中設為4.9 cm×7.5 cm(面積36.8 cm2
),於比較例A2中設為4.9 cm×8.5 cm(面積41.7 cm2
),且發熱組合物之塗佈量成為與實施例A1者相同厚度(換算為每4.9 cm×4.9 cm時為1.4 g)。又,於水蒸氣產生體之製作中,將第1片材與第2片材之大小,於實施例A14中設為6.3 cm×8.4 cm(面積52.9 cm2
),於實施例A15中設為6.3 cm×9.6 cm(面積60.5 cm2
),於比較例A2中設為6.4 cm×10.6 cm(面積67.8 cm2
),於各個片材之間配置水蒸氣產生部121,將周緣部密閉密封,獲得水蒸氣產生體120。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A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藉此將水蒸氣產生體120之面積相對於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的比設為表3所記載者。 (實施例A16及A17) 作為水蒸氣產生部,僅使用1層實施例A1所使用之水蒸氣產生部121,又,使用表3所示之透氣度之第1片材,除此以外,依照實施例A1製作水蒸氣產生體120。對於實施例A16,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A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對於實施例A17,於製作蒸氣溫熱面罩時,除所製作之水蒸氣產生體以外,還以與水蒸氣產生體之第2片材相接之方式積層1片切取為63 mm見方之大小的ADVANTEC(註冊商標)定性濾紙No.2,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 (實施例A18及A19) 作為水蒸氣產生部,以如下步驟製作表2所示之組成之粉體狀之發熱組合物。 於氮氣氣流下,將鐵粉、水、食鹽、吸水聚合物及活性碳混合至均勻,製作粉體狀之水蒸氣產生部。於水蒸氣產生體120之製作中,對於實施例A18,替換為實施例A1中之片狀之水蒸氣產生部121,對於實施例A19,替換為實施例A8中之片狀之水蒸氣產生部121,分別使用2.8 g上述粉體狀之水蒸氣產生部,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A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 [表2]
(比較例A3及A4) 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第1片材122A,使用基重50 g/m2
、TSF-EU、興人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含碳酸鈣聚乙烯膜,對於比較例A3,使用透氣度8000秒/100 ml之膜,對於比較例A4,使用透氣度10000秒/100 ml之膜,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A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 開封氧氣遮斷袋(包裝材),取出所製作之水蒸氣產生體120,迅速安裝於面罩110,進行以下之評價。將結果表示於表3中。 [水蒸氣產生體之剛性值之測定] 使用Tensilon萬能試驗機(ORIENTEC RTC-1150A),測定面罩組件之彎曲剛性值。切取面罩本體之摺疊線而使用面罩單側,於將1單元之水蒸氣產生體插入面罩收容體中之狀態下測量彎曲剛性值。測定條件為以跨距間距離30 mm支持水蒸氣產生體,藉由寬度60 mm、前端半徑5 mm之板狀之按壓構件,對試驗片(水蒸氣產生體)之中央部以十字頭速度20 mm/min施加負荷。將此時之峰值荷重(3次測量之平均值)設為剛性值。 [水蒸氣產生量之測定(水蒸氣產生體)] 準備內容積為4.2升、內部之濕度為1 RH%以下,可對密閉系統內供給2.1升/min之乾燥空氣之試驗機,於其內部,以使水蒸氣可進行蒸散之方式靜置特定尺寸之水蒸氣產生體120並使其發熱。然後,以濕度計測定排出至上述密閉系統外之空氣之濕度,使用下述式(1)求出發熱開始後產生之水蒸氣之量,設為每單位時間之水蒸氣量。e為水蒸氣壓(Pa),es為飽和水蒸氣壓(Pa:引用自JIS Z8806),T為溫度(℃:乾球溫度),s為取樣週期(秒)。 相對濕度U(%RH)=(e/es)×100 絕對濕度D(g/m3
)=(0.794×10-2
×e)/(1+0.00366T) =(0.794×10-2
×U×es)/[100×(1+0.00366T)] 單位空氣容積P(升)=(2.1×s)/60 每單位時間之水蒸氣之產生量A(g)=(P×D)/1000・・・(1) [水蒸氣發熱體之膨脹] 於20℃60%RH之環境下,於使用DIGITAL HUMAN TECHNOLOGY股份有限公司之男性人頭資料(52名日本人成年男性平均)製作之人體頭部模型(以下稱「人體模型」)配戴面罩30分後,自面罩本體取出水蒸氣產生體,以注射器抽吸水蒸氣產生體內部(以肌膚側片材及外側片材封閉之內部)之氣體,測定體積。進行2次測定,取其平均值設為測定值。 [水蒸氣產生量之測定(蒸氣溫熱面罩)] 藉由對水蒸氣產生體進行之上述之水蒸氣產生量之測定方法,進行水蒸氣產生量之測定。 [面罩本體部101之透氣阻力之測定] 面罩本體部101之透氣阻力係使用面罩測試機MTS-2(柴田科學)進行測定。於面罩測試機MTS-2(柴田科學製)之本體上部,配置自面罩本體部101之片材材料切出為3.5 cm×3.5~5 cm×5 cm之尺寸之片材,藉由片材固定用治具無遺漏地固定。測定係以試驗面積7 cm2
(3 cmΦ)、試驗流量10 L/min.進行,測定進行10秒鐘。透氣阻力係根據對片材之空氣流入側(入口側)與空氣流出側(出口側)之差壓求出,結果為148 Pa。 [面罩內絕對濕度之測量] 於20℃60%RH之環境下,於人體模型之鼻下部,安裝溫濕度計(Sensirion公司製造之SHT75),自頭部模型之鼻部使用通風機(HARVARD APPARATUS DUAL PHASE CONTROL RESPIRATOR(HARVARD APPARATUS公司製造)),模擬人之呼吸節奏,以1分鐘15次、每次500 ml之頻度進行吸氣。於該狀態下,將蒸氣溫熱面罩100配戴於人體模型,測量溫濕度變化。根據溫度與相對濕度,計算出絕對濕度,求出10分鐘之最大絕對濕度與平均絕對濕度。 [面罩配戴感評價(溫感、持續性、蒸氣感(濕潤感)、悶氣度)] 於22℃之環境下,使5名男性官能檢查員評價面罩之配戴感。對配戴面罩之狀態下之溫感、持續性、蒸氣感(濕潤感)及悶氣度,按照以下之基準進行評價,選擇人數最多之分數進行得分化。 溫感 1:與單獨面罩本體相比,難以感受到溫暖程度之差 2:與單獨面罩本體相比,較溫暖 3:與單獨面罩本體相比,明顯溫暖且為適度之溫感 4:與單獨面罩本體相比,明顯溫暖但稍熱 5:與單獨面罩本體相比,明顯溫暖但較熱 持續性 1:舒適之溫感及蒸氣感之持續時間未達5分鐘 2:舒適之溫感及蒸氣感之持續時間為5分鐘以上且未達10分鐘 3:舒適之溫感及蒸氣感之持續時間為10分鐘以上 蒸氣感(濕潤感) 1:與單獨面罩本體相比,於喉或鼻之黏膜難以感受到濕潤感之差 2:與單獨面罩本體相比,於喉或鼻之黏膜感受到略有濕潤感 3:與單獨面罩本體相比,於喉或鼻之黏膜感受到濕潤感 4:與單獨面罩本體相比,喉或鼻之黏膜之濕潤感優異 5:與單獨面罩本體相比,喉或鼻之黏膜之濕潤感非常優異 悶氣度 1:與面罩本體相比,非常悶氣 2:與面罩本體相比,較為悶氣 3:與面罩本體相比,略感悶氣 4:與面罩本體相比,幾乎未感到悶氣 5:與面罩本體相同,完全未感到悶氣 [表3]
[實施例B] (實施例B1) 製作與上述實施例A相同之形狀之蒸氣溫熱面罩100。具體如下所述。 <水蒸氣產生部121之製作> 使用表1所示之組成之發熱組合物,藉由與上述實施例A1相同之方法製作水蒸氣產生部121。 <水蒸氣產生體120之製作> 藉由包含表4所記載之透氣度之第1片材122A、及第2片材122B之袋體122被覆所得之水蒸氣產生部121整體,製作水蒸氣產生體120。具體而言,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第1片材122A(以下相同),設為將TMS不織布(熱黏合(PET/PE)-熔噴(聚丙烯)-紡黏(聚丙烯)積層一體型,基重50 g/m2
,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積層2層,且透氣度0秒/100 ml之片材。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第2片材122B(以下相同),使用透氣度7000秒/100 ml、基重50 g/m2
(商品名:TSF-EU,興人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含碳酸鈣聚乙烯膜。於第1片材122A與第2片材122B之間配置水蒸氣產生部121,將周緣部密閉密封,獲得水蒸氣產生體120。此時,水蒸氣產生部121之基材層121B係配置於第2片材122B側。此時,使透氣面(第1片材122A)之面積成為6.3 cm×6.3 cm(面積39.7 cm2
)(水蒸氣產生部121占透氣面之面積之面積率為60.5%)。 水蒸氣產生體120於實施下述評價前係裝入氧氣遮斷袋中保存。 <蒸氣溫熱面罩100之製作> 藉由與上述實施例A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 (實施例B2及B3) 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第1片材122A,使用透氣度4.0秒/100 ml、基重40 g/m2
(商品名:Eleven MOA,TOKAI PULP公司製造)之合成紙漿紙,於實施例B2中,將該合成紙漿紙重疊1片,於實施例B3中重疊2片。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B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 (實施例B4) 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第1片材122A,使用透氣度250秒/100 ml、基重50 g/m2
(商品名:TSF-EU,興人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含碳酸鈣聚乙烯膜。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B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 (實施例B5~B9) 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第2片材122B,使用具有表4所記載之透氣度之基重50 g/m2
(商品名:TSF-EU,興人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含碳酸鈣聚乙烯膜,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B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 (實施例B10、B11及比較例B1) 使用將實施例B1之水蒸氣產生部121(4.9 cm×4.9 cm;面積24.0 cm2
)切斷為3.3 cm×3.3 cm(面積10.9 cm2
)之大小者作為水蒸氣產生部。又,於水蒸氣產生體之製作中,將第1片材與第2片材之大小,於實施例B10中設為4.8 cm×4.8 cm(面積23.0 cm2
),於實施例B11中設為5.5 cm×5.5 cm(面積30.3 cm2
),於比較例B1中設為3.9 cm×3.9 cm(面積15.2 cm2
),於各個片材之間配置水蒸氣產生部121,將周緣部密閉密封,獲得水蒸氣產生體120。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B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藉此將水蒸氣產生體120之面積相對於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的比設為表4所記載者。 (實施例B12、B13及比較例B2) 於水蒸氣產生部121之製作中,以如下方式進行製作:於基材層121B之單面模嘴塗佈發熱組合物時,將1個水蒸氣產生部121之大小,於實施例B12中設為4.9 cm×6.5 cm(面積31.9 cm2
),於實施例B13中設為4.9 cm×7.5 cm(面積36.8 cm2
),於比較例B2中設為4.9 cm×8.5 cm(面積41.7 cm2
),且發熱組合物之塗佈量成為與實施例B1者相同厚度(換算為每4.9 cm×4.9 cm時為1.4 g)。又,於水蒸氣產生體之製作中,將第1片材與第2片材之大小,於實施例B12中設為6.3 cm×8.4 cm(面積52.9 cm2
),於實施例B13中設為6.3 cm×9.6 cm(面積60.5 cm2
),於比較例B2中設為6.4 cm×10.6 cm(面積67.8 cm2
),於各個片材之間配置水蒸氣產生部121,將周緣部密閉密封,獲得水蒸氣產生體120。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B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藉此將水蒸氣產生體120之面積相對於面罩本體部101之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的比設為表4所記載者。 (實施例B14及B15) 作為水蒸氣產生部,僅使用1層實施例B1所使用之水蒸氣產生部121,又,使用表4所示之透氣度之第1片材,除此以外,按照實施例B1製作水蒸氣產生體120。對於實施例B14,除此以外按照與實施例B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對於實施例B15,於製作蒸氣溫熱面罩時,除所製作之水蒸氣產生體以外,還以與水蒸氣產生體之第2片材相接之方式積層1片切取為63 mm見方大小之ADVANTEC(註冊商標)定性濾紙No.2,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 (實施例B16) 作為水蒸氣產生部,按以下步驟製作表2所示之組成之粉體狀之發熱組合物。 於氮氣氣流下,將鐵粉、水、食鹽、吸水聚合物及活性碳混合至均勻,製作粉體狀之水蒸氣產生部。於水蒸氣產生體120之製作中,替換為實施例B1中之片狀之水蒸氣產生部121,使用2.8 g上述粉體狀之水蒸氣產生部,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B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 (比較例B3及B4) 作為水蒸氣產生體120之第1片材122A及第2片材122B,使用表4所示之透氣度、基重50 g/m2
、TSF-EU、興人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含碳酸鈣聚乙烯膜,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B1相同之方法製作蒸氣溫熱面罩100。 開封氧氣遮斷袋(包裝材),取出所製作之水蒸氣產生體120,迅速安裝於面罩110,進行與實施例A相同之評價。將結果表示於表4中。 [表4]
30‧‧‧裝置31‧‧‧測定室32‧‧‧流入路33‧‧‧流出路34‧‧‧入口溫濕度計35‧‧‧入口流量計36‧‧‧出口溫濕度計37‧‧‧出口流量計38‧‧‧溫度計70‧‧‧透氣阻力評價裝置本體71‧‧‧片材固定用治具100‧‧‧蒸氣溫熱面罩101‧‧‧面罩本體部101a‧‧‧片材102‧‧‧掛耳部103‧‧‧摺疊線104‧‧‧收容體105‧‧‧標記區域106‧‧‧黏著劑107‧‧‧密封部分107a‧‧‧密封部分107b‧‧‧密封部分107c‧‧‧密封部分110‧‧‧面罩120‧‧‧水蒸氣產生體121‧‧‧水蒸氣產生部121A‧‧‧水蒸氣產生層121B‧‧‧基材層121C‧‧‧保水片材122‧‧‧袋體122A‧‧‧第1片材122B‧‧‧第2片材
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係藉由以下敍述之較佳之實施形態、及其隨附之以下之圖式而進一步闡明。 圖1係表示蒸氣溫熱面罩之一例之立體圖。 圖2係表示蒸氣溫熱面罩之使用狀態之一例之圖。 圖3係自配戴者側之面觀察第1實施形態中之面罩之一部分之俯視圖。 圖4係自上表面(配戴者之眼側)觀察第1實施形態中之面罩之一部分之剖視圖。 圖5係自配戴者側之面觀察第1實施形態中之面罩之變化例之俯視圖。 圖6係自配戴者側之面觀察第1實施形態中之面罩之變化例之俯視圖。 圖7係於第3實施形態中之面罩安裝水蒸氣產生體前之自配戴者側之面觀察之局部俯視圖。 圖8係自上表面(配戴者之眼側)觀察第3實施形態中之面罩之一部分之剖視圖。 圖9係表示水蒸氣產生體之一例之剖視圖。 圖10係表示透氣阻力測定裝置之模式圖。 圖11係表示測定水蒸氣產生量之裝置之模式圖。
100‧‧‧蒸氣溫熱面罩
101‧‧‧面罩本體部
102‧‧‧掛耳部
103‧‧‧摺疊線
104‧‧‧收容體
107‧‧‧密封部分
110‧‧‧面罩
120‧‧‧水蒸氣產生體
Claims (6)
- 一種蒸氣溫熱面罩,其具備: 面罩,其具備於配戴時覆蓋配戴者之鼻及口之面罩本體部、及設置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之左右兩端之一對掛耳部;及 水蒸氣產生體,其位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且 相對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之上述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上述水蒸氣產生體所占面積之比率為30%以上且80%以下, 上述水蒸氣產生體係於內部收容水蒸氣產生部者, 上述水蒸氣產生體於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上述配戴者側之面具備第1片材,且於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與配戴者側之上述面為相反側之面具備第2片材, 上述第1片材之透氣度為7000秒/100 ml以下, 上述第2片材之透氣度超過8000秒/100 ml。
- 一種蒸氣溫熱面罩,其具備: 面罩,其具備於配戴時覆蓋配戴者之鼻及口之面罩本體部、及設置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之左右兩端之一對掛耳部;及 水蒸氣產生體,其位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且 相對於上述面罩本體部之上述配戴者側之面整體之面積,上述水蒸氣產生體所占面積之比率為30%以上且80%以下, 上述水蒸氣產生體係於內部收容水蒸氣產生部者, 上述水蒸氣產生體於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上述配戴者側之面具備第1片材,且於上述水蒸氣產生部之與配戴者側之上述面為相反側之面具備第2片材, 上述第2片材之透氣度為250秒/100 ml以上且8000秒/100 ml以下, 上述第1片材之透氣度相對於上述第2片材之透氣度為20%以下。
- 如請求項1或2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水蒸氣產生體之垂直方向之剛性值為30 gf/60 mm寬以上且150 gf/60 mm寬以下。
- 如請求項1或2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蒸氣溫熱面罩之使用中之面罩內之絕對濕度之最大值為12 g/m3 以上且50 g/m3 以下。
- 如請求項1或2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面罩本體部之透氣阻力為5 Pa以上且200 Pa以下。
- 如請求項1或2之蒸氣溫熱面罩,其中上述蒸氣溫熱面罩之水蒸氣產生量為60 mg/10 min以上且2000 mg/10 min以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30431A TWI690348B (zh) | 2016-09-21 | 2016-09-21 | 蒸氣溫熱面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30431A TWI690348B (zh) | 2016-09-21 | 2016-09-21 | 蒸氣溫熱面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13687A TW201813687A (zh) | 2018-04-16 |
TWI690348B true TWI690348B (zh) | 2020-04-11 |
Family
ID=62639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30431A TWI690348B (zh) | 2016-09-21 | 2016-09-21 | 蒸氣溫熱面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9034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93083B (zh) * | 2019-05-21 | 2020-05-11 |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口罩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73828A (ja) * | 2002-06-20 | 2004-03-11 | Kao Corp | 水蒸気発生具 |
JP2006102145A (ja) * | 2004-10-05 | 2006-04-20 | Uni Charm Corp | マスク |
TWM336785U (en) * | 2008-03-03 | 2008-07-21 | Univ Da Yeh | Warmed respirator |
WO2008149476A1 (ja) * | 2007-06-04 | 2008-12-11 |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 マスク |
WO2009145134A1 (ja) * | 2008-05-30 | 2009-12-03 |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 吸収性コア、及びこれを収容するマスク |
JP2011136060A (ja) * | 2009-12-28 | 2011-07-14 | Kao Corp | マスク用鼻部温熱具 |
CN104510031A (zh) * | 2014-12-26 | 2015-04-15 | 王彤 | 加湿片和包含该加湿片的加湿口罩 |
-
2016
- 2016-09-21 TW TW105130431A patent/TWI690348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73828A (ja) * | 2002-06-20 | 2004-03-11 | Kao Corp | 水蒸気発生具 |
JP2006102145A (ja) * | 2004-10-05 | 2006-04-20 | Uni Charm Corp | マスク |
TW200624137A (en) * | 2004-10-05 | 2006-07-16 | Uni Charm Corp | Mask |
TWI312694B (zh) * | 2004-10-05 | 2009-08-01 | Uni Charm Corporatio | |
WO2008149476A1 (ja) * | 2007-06-04 | 2008-12-11 |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 マスク |
TWM336785U (en) * | 2008-03-03 | 2008-07-21 | Univ Da Yeh | Warmed respirator |
WO2009145134A1 (ja) * | 2008-05-30 | 2009-12-03 |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 吸収性コア、及びこれを収容するマスク |
JP2011136060A (ja) * | 2009-12-28 | 2011-07-14 | Kao Corp | マスク用鼻部温熱具 |
CN104510031A (zh) * | 2014-12-26 | 2015-04-15 | 王彤 | 加湿片和包含该加湿片的加湿口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13687A (zh) | 2018-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10275392A1 (en) | Steam heating mask | |
JP6742374B2 (ja) | 蒸気温熱マスク | |
JP6997545B2 (ja) | 蒸気温熱具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 |
JP6859116B2 (ja) | 蒸気温熱具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 |
JP7229049B2 (ja) | 温熱具 | |
JP2011136060A (ja) | マスク用鼻部温熱具 | |
TWI690348B (zh) | 蒸氣溫熱面罩 | |
JP2020114957A (ja) | 蒸気温熱マスク | |
RU2768577C2 (ru) | Маска с паровым обогревом | |
WO2022168435A1 (ja) | マスク | |
TW202211886A (zh) | 溫熱器具 | |
CN116829015A (zh) | 面罩 | |
TW202432077A (zh) | 溫熱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