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8239B - 控制網路系統及其節點裝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網路系統及其節點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8239B
TWI688239B TW105125165A TW105125165A TWI688239B TW I688239 B TWI688239 B TW I688239B TW 105125165 A TW105125165 A TW 105125165A TW 105125165 A TW105125165 A TW 105125165A TW I688239 B TWI688239 B TW I6882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ffice
data
node
network system
node devic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5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1422A (zh
Inventor
久保隅創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富士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富士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富士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1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1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8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823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12/427Loop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04L12/433Loop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with 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e.g. token ring, register inser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12/427Loop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12/422Synchronisation for 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8Timers or timing mechanisms used in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種控制網路系統,需要定期在全節點裝置相 互進行數據交換,能夠在比從前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數據交換。

數據送信部(52)在每個預定的數據交換週 期中(掃描時間內),以在第1計時器(51)藉由所生成的預定的時序,將自裝置的數據送信至鄰接局。

中繼部(53)當接收到來自任意的鄰接局的送信數據時,取得該送信數據並向別的鄰接局中繼。因此,會使全部的節點裝置的上述第1計時器(51)生成的預定時序成為同一時序。

Description

控制網路系統及其節點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利用通信線連接複數節點裝置,在每個預定週期內,進行數據交換控制用的網路集統。
於控制用網路系統(設備控制用傳送系統等)中,構成系統的各機器(節點)需要在保證及時性的情況下相互進行高容量的數據交換。若保證及時性的話,例如,意味著要在定週期的各期間內,完成需要進行數據交換的全部機器之間的數據交換。各機器必須以例如定週期的方式收集表示該時點的該當機器的狀態等數據,並將其傳遞至其他的全部機器。反過來說,就是各機器例如以定週期的方式,取得其他全部機器各自的狀態數據等,利用該取得數據執行各種預定的處理。
此外,上述各機器(節點)為管理各種控制對象機器的裝置等,例如隨時收集顯示控制管理機器的現狀之數據(溫度、壓力、回轉數等)。因此,必須將各機器(節點)的收集數據在全部的機器(節點)間共用。
若採用對應搭載於各機器(節點)的應用程式所致之 存取要求的發生,以事件性地進行相互存取的傳送方式的話,網路負載會依存於應用程式,無法保證及時性。因此,在各機器設置假想的共用記憶體(共享記憶體),各機器在每一通信週期(掃描時間)中,藉由以時間分割多重方式(相互不同的時序的方式)向網路上全部的節點進行自節點數據的送信的傳送方式,實現保證及時性的數據交換方式。此外,各節點,將藉由受信的數據更新上述共享記憶體的該當區域之數據,藉此存取應用程式至共享記憶體,並取得其他節點的最新數據,利用該最近數據執行任何處理。
在為了實現上述數據交換的網路上的有效率之同報通信(廣播通信)方法,已有各種方法被提案,在此說明作為一例的專利文獻1的發明。
專利文獻1的發明,藉由併用各節點的內藏計時器所致的時間分割多重存取方式、及從主節點的同步化訊框所致之副節點的內藏計時器補正,能防止從各節點的送信時序重複,並且能實現高效率地傳送。
或者,例如,專利文獻2也揭示和專利文獻1大致相同的先前技術。
圖14顯示了利用上述專利文獻1、2等的先前技術進行數據交換的具體例。
在該先前技術中,各局(節點)具備週期計時器與發送計時器這2種計時器。週期計時器係為了生成數據交換週期(掃描時間)的計時器,在全局設定為同一時間。在 先前技術中,藉由同步訊框來達成全部局的週期計時器同步化,關於此這裡不特別作說明。
發送計時器係為了生成各局的數據送信時序的計時器,在全部局設定相互不同的值。發送計時器在週期計時器的結束計時時啟動,因為在對應上述設定值的時序結束計時,在全部局以互相不同的時序結束計時。藉此,例如圖14所示,使全部局的數據送信時序互相不同。
以下說明有關圖14的具體例。
藉由上述週期計時器,如圖所示,生成數據交換週期(通信週期)之掃描時間101。掃描時間101,藉由調整時間所使用的圖示之TC頻帶102、及數據交換所使用的圖示之TS頻帶103所構成。而且,有關TC頻帶、TS頻帶,例如與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一樣,在此不特別作說明。
例如,在TC頻帶中,藉由專利文獻2等所記載的節點同步方法等,為了進行時間同步的同步訊框104通過主節點的傳送路上送信,藉此同步化各副節點的週期計時器。因此,在TS頻帶中,各節點在自局所分配的送信時序中,將自局的數據向通信經路上廣播送信。在各個節點,將自局的週期計時器作為源頭,在各通信週期的開始時序啟動自局的發送計時器,而發送計時器的結束計時時序成為上述送信時序。
藉此,如圖14所示,全部局在相互不同的時序將發送計時器結束計時,以互相不同的時序使訊框數據 (107、110等)在未圖示的通信經路上廣播送信。換言之,對掃描時間101利用時間分割的方式將相互不同的送信時槽(105、108等)分配至各局。
在專利文獻1的發明中,將傳送路通過匯流排乃至串列電纜所連接的網路作為其構成,但在最近的產業用網路中,Ethernet的適用也持續發展,也考量到與資訊系機器的協動,在控制器等級的網路中成為主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JP 2005-159754 A
[專利文獻2]WO 2013/121568
上述專利文獻1、2等的先前技術,因為將物理層作為匯流排或串列電纜的級聯,能夠藉由廣播一次向全部的其他局發送數據。經廣播送信的數據之受信時序可以想定為各節點同時或可忽略的時間差。
另一方面,將例如100BASE-TX及1000BASE-T等Ethernet作為傳送路的全雙工回線等,而且,當採用作為拓撲的環型或線型時,各局(節點)為了與鄰接局以外的局通信,會藉由以自局與通信對像局之間存在的1個以上的局來中繼作為前提進行傳送。也就是,這種情況下,能與各局直接通信的只有鄰接局而已。在一節點,當從鄰接 局所送信的訊框數據之目標並非自局時,將該數據中繼至別的鄰接局。藉由重複進行這種中繼,最終,訊框數據會到達傳送目標局。
此外,上述鄰接局為與自局直接通過通信線所連接的其他局。此外,因為是全雙工回線,通信線設有上行及下行兩條。也就是說,設置從自局向鄰接局的數據送信用通信線、及從鄰接局接收數據的受信用通信線。
一般當藉由FW或LSI等來將訊框數據中繼至鄰接節點時,因為會發生一定的中繼延遲,當將任意的節點的訊框數據向全節點同報通信時,最多必須要花費「(構成節點數-1)×中繼延遲時間+傳送時間」的時間。
圖15為環型拓撲的全雙工回線所致之控制用網路系統的具體例。
在圖示的例子中,4台的節點(局1、局2、局3、局4)分別藉由上述上行及下行2條通信線,用圖示的方式連接成環型,在網路全體中將右轉(順時針)的通信經路作為回線A,左轉(逆時針)的通信經路作為回線B。當為回線A時,例如從局1的送信數據以局1→局3→局2→局4→局1的方式,經由局3、局2、局4依次中繼,返回局1。同樣地,當為回線B時,例如從局1的送信數據以局1→局4→局2→局3→局1的方式,經由局4、局2、局3依次中繼,返回局1。
圖16顯示了於圖15的系統中,從前的通信方式所致的控制用網路系統的動作一例。此外,雖然圖16為上述 回線A的動作例,但回線B也大致相同。
如同上述,在控制用網路系統中,在定週期的各掃描時間內,全部的局必須將自局的數據傳遞至其他全部的局。若舉例來說,將圖15所示的環型拓撲的構造所實現的動作例以圖16表示。
圖16的例子為符記方式,獲得符記(送信權)的局能夠發送自局的數據,其他的局則進行數據的受信及中繼。
圖示的例中,首先,局1獲得符記,藉此,將自局的數據向下游的鄰接局送信。下游的鄰接局在圖15的回線A時成為局3。當為圖15的回線A時,局1的上游的鄰接局成為局4。此外,於圖16中,矩形表示送受信數據訊框(封包),各個局的上側表示受信,下側表示送信。此外,橫軸為時間。矩形中的數字表示送信源的局,例如若是"1"的話送信源為局1,記成封包"局1"。獲得上述符記的局1,對局3發送封包"局1"。而且,矩形中的"T"意味著符記。
若局3接收到上述封包"局1"的話,取得"局1"並向下游的鄰接局(局2)中繼。接收到該封包"局1"的局2也一樣,取得"局1"並向下游的鄰接局(局4)中繼。接收到該封包"局1"的局4也一樣,取得"局1"並向下游的鄰接局(局1)中繼。
藉此,局1將接收自局的送信數據訊框,而將符記解除。在這裡,符記包含權限局的資訊,在解除時會視為更 新權限局。在這裡,假如權限局以"1"→"2"→"3"→"4"→"1"→"2"→等的方式,在解除時會被更新。在這裡,上述局1的符記解除時,權限局更新成"2"。
藉此,局1的下游鄰接局局3接收到符記,但權限局並不是自局,就原封不動地向自局的下游鄰接局局2中繼。當局2接收到符記時,因為權限局為自局,視為獲得送信權,將自局的數據(封包"局2")送信。這裡當然會向自局的下游鄰接局局4送信。該封包"局2"也大致和上述封包"局1"一樣,以局2→局4→局1→局3的順序依序接收、中繼,最後局2接收到自局的送信數據,而將符記解除。
之後,局3、局4也獲得符記取得送信權,而發送自局的數據,數據藉由其他的局依序中繼返回自局。
以此方式,全部的局1、2、3、4會將自局的數據送信,其他局全部會接收、取得該數據。也就是說,全部的局將自局的數據傳遞到其他全部的局。
於控制網路系統中,例如以定週期,例如在從週期計時器的啟動到結束計時為止的時間(掃描時間)內,必須完成應進行數據交換的全部局(交換)之間的相互數據交換。也就是說,全部的局需要分別將自局的數據傳遞到其他全部的局。將此利用環型拓撲的網路實現時,例如利用符記方式進行時,以上述圖16所示的動作進行。也就是說,當各局的送信封包在一個循環(返回自局為止)所花的時間為Ta,局的台數為M台時,最少也要花上“Ta×M” 的時間。也就是說,非常浪費時間,而使得上述掃描時間需要設定成非常長。換言之,會產生數據交換週期過長的問題。
本發明的課題為提供一種控制網路系統及該節點裝置等,在連接於網路的全節點裝置相互數據交換的控制網路系統中,能夠提高傳送效率且在比從前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數據交換。
本發明的控制網路系統,為利用複數節點裝置相互進行數據交換的控制網路系統,其特徵在於:前述各節點裝置具有下述的各個構成。
在每個預定的數據交換週期中,以預定的時序將自裝置的數據送信至鄰接局的數據送信手段;當接收到任意的鄰接局的送信數據時,取得該送信數據並向別的鄰接局中繼的中繼手段;將全部節點裝置的前述預計時序設為同一時序。
本發明的控制網路系統,根據該節點裝置等,當應數據交換的全節點裝置相互進行數據交換時,能夠在比從前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數據交換。接著,因為使用本發明的控制網路之控制系統,能夠高速化數據更新週期(定期地),能達到控制高速化。再來於顧客系統中也可以期待 生產性的提升等。
10‧‧‧節點
11‧‧‧驅動器
12‧‧‧通信回線
12a、12b、12c、12d‧‧‧通信線
13‧‧‧通信回線
13a、13b、13c、13d‧‧‧通信線
14‧‧‧處理部
15‧‧‧週期計時器
16‧‧‧發送計時器
21‧‧‧掃描時間
22‧‧‧TC頻帶
23‧‧‧TS頻帶
24‧‧‧同步化訊框
26‧‧‧自局數據訊框
31‧‧‧局2A回線訊框
32‧‧‧局2B回線訊框
33‧‧‧濾波器
34‧‧‧局2訊框
41‧‧‧局1A回線訊框
42‧‧‧局1B回線訊框
46‧‧‧通信線
50‧‧‧節點裝置
51‧‧‧第1計時器
52‧‧‧數據送信部
53‧‧‧中繼部
54‧‧‧第2計時器
61‧‧‧通信線
[圖1](a)、(b)為本例的控制網路系統之全體構成圖。
[圖2](a)、(b)為節點驅動器的處理示意流程圖(之1)。
[圖3]節點驅動器的處理示意流程圖(之2)。
[圖4]節點驅動器的處理示意流程圖(之3)。
[圖5]節點處理部的處理示意流程圖。
[圖6]根據本方法之有關網路系統的自局數據送信的動作示意圖。
[圖7]根據本方法之系統全體的數據送受信的動作示意圖(之1)。
[圖8]根據本方法之系統全體的數據送受信的動作示意圖(之2)。
[圖9](a)、(b)為步驟S21、S23、S24、S26的處理圖像。
[圖10]本例的控制網路系統之拓撲的其他例。
[圖11]本例的控制網路系統之機能方塊圖。
[圖12]線型全雙工回線的控制網路系統之構成例。
[圖13]環型一回線的控制網路系統之構成例。
[圖14]表示先前技術所致的數據交換的具體例的圖。
[圖15]環型拓撲的全雙工回線所致之控制用網路系統 的具體例。
[圖16]於圖15的系統中從前的通信方式所致的控制用網路系統的動作一例示意圖。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有關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圖1(a)、(b)為本例的控制網路系統之全體構成圖。
而且,雖然圖1為全雙工回線等且作為拓撲的環型網路系統的例子,但本例的控制網路系統的構成並不以此例為限。例如,非環型的線型也可以,之後圖示的其他型也可以。此外,並不限於全雙工回線。例如以其2倍的回線數(稱為全四工回線)等也可以,當然也可以是1回線。此外,圖1為構成節點為4個的例子,當然,並不以此例為限。
此外,本例的控制網路系統,也如上所述,構成系統的各機器(節點)需要在保證及時性的情況下進行相互的數據交換。因此,例如必須在上述週期計時器所規定的數據交換週期的時間內(掃描時間內)完成全節點間的數據交換。也就是說,在掃描時間內,需要以全節點將自節點的數據傳遞到其他全部的節點為前提。換言之,如以上所述,構成系統的各機器(局;節點)需要以保證及時性的前提下進行相互的數據交換。
圖1(a)所示的控制網路系統和上述圖5一樣,圖 示的4台節點10(局1、局2、局3、局4)藉由全雙工的通信回線12、13連接,在網路全體中將右轉(順時針)的通信經路作為回線A,左轉(逆時針)的通信經路作為回線B。如圖15所說明的,通信回線12、13例如是上行及下行的通信線,例如局1與局2之間的通信,經由通信回線12從局1向局2發送數據,經由通信回線13從局2向局1發送數據。
更詳言之,如圖1(b)所示,各節點10例如具有驅動器11,和上述回線A相關的通信回線12(12a、12b、12c、12d),及和上述回線B相關的通信回線13(13a、13b、13c、13d)分別如圖示的方式連接至各節點10的驅動器11。
在此,通信回線12、13不是由1條通信線(串列線等),而是由複數通信線(串列線等)構成。也就是說,例如通信回線12是由圖示的通信線12a、12b、12c、12d所構成。各通信線將任意的2個節點10之間連接。在圖示的例中,通信線12a連接局1-局2之間,通信線12b連接局2-局3之間、通信線12c連接局3-局4之間、通信線12d連接局4-局1之間。
有關以下的通信回線13也一樣。也就是說,通信回線13是由圖示的通信線13a、13b、13c、13d所構成。各通信線將任意的2個節點10之間連接。在圖示的例中,通信線13a連接局1-局2之間,通信線13b連接局2-局3之間、通信線13c連接局3-局4之間、通信線13d連接局 4-局1之間。
因此,例如有關局1-局2之間的通信,局1藉由通信線12a向局2發送數據訊框(封包),局2藉由通信線13a向局1發送數據訊框(封包)。藉此,就算局1和局2相互同時地發送封包,因為所使用的通信線相異,並不會引起封包衝突。有關其他局之間的通信也一樣,作為網路系統全體,就算全局同時發送封包,因為各個封包送信所使用的通信線相異,並不會引起封包衝突。
此外,各節點10除了上述驅動器11以外,還具有:處理部14、週期計時器15、發送計時器16。關於週期計時器15、發送計時器16已在上述專利文獻1、2中說明,在此省略說明。處理部14執行節點10的主處理,例如有未圖示的控制對象機器之控制,顯示該狀態的數據等的收集,週期計時器15、發送計時器16的設定‧啟動的管理,送信數據訊框(封包)的生成等,進行種種的處理。
驅動器11為,例如是因應上述處理部14的要求,將上述送信數據訊框送信至其他節點,接收到來自其他節點送信數據訊框並將其傳遞至處理部14等,經由通信回線12、13進行通信處理的處理部(通信專用處理器等)。
驅動器11在判定任何由通信回線12、13所接收到的來自上游側發送的封包為中繼物時,向下游側送出。例如,以局1為例,關於回線A:局4成為上游側,局2成為下游側,關於回線B:局4成為下游側,局2成為上游 側。
藉此,當局1的驅動器11經由通信線12d接收到來自局4的送信封包(數據訊框)並將其中繼時,經由通信線12a向局2轉送。此外,在中繼時,取得數據訊框的內容(數據),視其必要向處理部14傳遞。同樣地,經由通信線13a接收到來自局2的封包並將其中繼時,經由通信線13d向局4送信。此外,局1發送自局的數據時,局1的驅動器11將該數據訊框向回線A、回線B兩個系統送出。也就是說,在該數據訊框經由通信線12a向局2送信的同時,經由通信線13d向局4送信。
圖2(a)、(b)為節點10的處理示意流程圖。
圖2(a)表示自局數據送信時的驅動器11處理。
具有節點10的上述處理部14(CPU/MPU等)藉由預定的軟體(程式)等來執行,執行預定的控制處理等。因此,將該處理的1個作為自局的數據送信的事件發生時,將該數據與送信要求傳遞至驅動器11。
當驅動器11接收到上述數據及送信要求(步驟S11),將該數據訊框發送至上述回線A、回線B的兩個系統(步驟S12)。這跟上述一樣,兩方一起向下游側送信。接著,局1的情形,有關回線A為經由通信回線12a向局2送信,有關回線B為經由通信回線13d向局4送信。
若上述所送信的自局數據(封包)正常的話,會經由網路一循環而返回自局。此外,也會有接收到其他局的送 信數據(封包)之情形。
圖2(b)表示數據受信時的驅動器11處理。
當驅動器11經由上述回線A、B的任一者接收到任意的封包的話,執行圖2(b)的處理。首先,檢查受信封包的送信源,若送信源是自局時(步驟S21,NO),將該封包丟棄(步驟S23)。因為這種情形應該是自局經上述步驟S12所發送的封包,經由網路一循環而返回的封包。
另一方面,受信封包的送信源為其他局(自局以外)時(步驟S21,YES),將受信封包中繼(步驟S22)。也就是說,將受信封包轉送至下游的鄰接局。當然,由回線A受信時向於回線A的下游中繼,由回線B受信時向於回線B的下游中繼。此外,中繼時也會將受信封包留在不圖示的緩衝部等,於後述的步驟S24、S25的處理時利用。
進行步驟S22的處理時,再來,判定該受信封包是否與已經完成受信的封包同一(步驟S24)。在本例中,因為送信源節點在上述步驟S12中發送封包至回線A、回線B的兩個系統,正常的話,其他局會接收到這2個封包。因此,之後就不再需要受信的封包。藉此,在接收到與已經完成受信的封包相同的封包時(步驟S24,YES),將該受信封包丟棄(步驟S26)。
此外,例如,送信源節點在上述步驟S12時,在所發送的2個封包(數據訊框)附加同一訊框編號。通常,在 每一數據訊框送信附加訊框編號並送信。訊框編號於每一送信時被更新(例如+1增量)。藉此,在步驟S24的處理中,例如,當受信封包與已完成受信的封包其送信源節點相同且訊框編號相同時,判定兩者為同一。但是,這僅為一例,並不以此例為限。
另一方面,受信封包在當上述的2個封包中之任一者為先受信封包時(步驟S24,NO),將該受信封包的數據傳遞至處理部14(步驟S25)。而處理部14會利用該數據做何種處理與本案關係不大,在此省略說明。
在此,數據受信時驅動器11的處理,並不限於上述圖2(b)的處理例,例如也可以是圖3或圖4所示的處理。
圖3為數據受信驅動器11的處理示意流程圖(之2)。
圖4為數據受信驅動器11的處理示意流程圖(之3)。
以下,首先說明圖3。
當驅動器11經由上述回線A、B的任一者接收到任意的封包,執行圖3的處理。首先,檢查受信封包的送信源,若送信源是自局時(步驟S31,NO),將該封包丟棄(步驟S35)。此外,步驟S31、S35的處理可以與上述步驟S21,S23的處理相同。
另一方面,當受信封包的送信源為其他局時(步驟S31,YES),接著,判定受信封包是否與已經完成受信 的封包相同(步驟S32)。該處理可以與上述步驟S24相同,在此不特別作說明。因此,在接收到與已經完成受信的封包相同的封包時(步驟S32,YES),將受信封包丟棄(步驟S35)。步驟S35可以與上述步驟S26相同,再來步驟S26也可以與步驟S23相同。藉此,將圖3中的"丟棄"處理整理成1個來表示。
另一方面,受信封包在當步驟S24所說明的2個封包中之任一者為先受信封包時(步驟S32,NO),將該受信封包(先到封包)中繼(步驟S33)且將該數據傳遞至處理部14(步驟S34)。
步驟S33、S34可以與上述步驟S22,S25相同。
上述圖3的處理與圖2(b)的處理不同的是,受信封包的送信源為其他局,而且,接收到最初的封包時,會進行該封包的中繼處理。
也就是說,在圖3的處理中,即使受信封包的送信源為其他局,接收到與已經完成受信的封包相同的封包時,不進行該封包的中繼。另一方面,在圖2(b)的處理中,即使是這種情形也會進行封包的中繼。圖3的處理相較於圖2(b)的處理,可以減少作為系統全體的中繼次數。圖3的處理例如在當任意的節點10將發送至回線A、回線B的兩個系統的數據中最先到達自局的數據(先到封包)中繼,但也可以將之後到達自局的數據(後到封包)視為不中繼封包。
有關於此,例如,有關局1向兩個系統發送的封包在 局3進行圖3的處理時,假如,以局1→局2→局3為路徑的封包先到達局3,在之後,將以局1→局4→局3為路徑的封包視為後來到達局3的封包。在這種情形時,在圖3的處理中,後來到達的封包就不在局2進行中繼。不過,因為局2在以上述局1→局2→局3為路徑的封包已經完成受信,不會發生問題。
接著,說明圖4的處理。
此外,圖4的處理與圖2的處理相異的點為:以執行步驟S41的處理來代替步驟S21;其他的處理(步驟S42、S43、S44、S45)可以與圖2的步驟S22、S24、S25、S23(或是S26)相同,在此就不特別作說明。
步驟S41的處理為檢查受信封包的送信源,判定送信源是否為自局下游的鄰接局所發送的訊框。因此,當送信源為自局下游的鄰接局所送信的訊框時(步驟S41,YES),將該受信封包丟棄,若不是的話(步驟S41,NO)將其移至步驟S42。
而且,更不用說,在各封包(數據訊框)附加送信源節點的識別編號(局ID等)。此外,例如,各節點10會預先記憶網路構成資訊。網路構成資訊在各個節點10包含自節點的上游側與下游側的鄰接局的上述局ID等的資訊。此網路構成資訊例如可以經由開發者等預先以任意方式作成並記憶於各節點10,但並不以此例為限。例如,不允許送信源節點以外來丟棄,在一定要中繼的同時,預先準備附加中繼時的中繼局之上述局ID等之用來決定的 特殊封包。任意的節點10具有特性時(例如空頻帶),例如發送上述特殊封包,經過一循環後返回送信源節點,送信源節點根據上述所附加的局ID,能夠判別是上游側或下游側的鄰接局。
圖2(b)或圖3的情形,當自局經步驟S12所發送的封包,是經由環型網路一循環而返回的封包的話,將丟棄之。不過,並不以此例為限,由自局的前1個其他局來丟棄也可以,圖4的處理可以因應這種例子。
此外,不限於圖4之例,例如於圖3的處理中,也可以用步驟S41的處理來代替步驟S31。
以上,整理圖2、圖3、圖4的處理,例如以下述的方式。
若是封包經由環型網路的各節點10的一個循環的話,也就是需要進行數據交換的全節點10都受信的話,會丟棄之。進行丟棄的可以是封包送信源的節點10,在其之前的1個節點10(在送信源節點進行封包中繼的節點10)也可以。
送信源節點將上述封包發送至回線A、回線B的兩個系統。其他各節點10從兩個系統接收到封包。其他各節點10的驅動器11將最初受信的封包傳遞至處理部14(實質上接收),但不將第2次受信的封包傳遞至處理部14(實質上不接收)。
上述其他的各節點可以中繼上述第2次受信的封包,也可以不中繼。
圖5為節點10處理部14的處理示意流程圖。
圖5的處理為隨時執行,基本上處於等待任何的事件之狀態(步驟S51),每當發生任何事件(步驟S52,YES)時,因應所發生的事件內容執行處理。
當所發生的事件為週期計時器15的結束計時(週期T.O.)時(步驟S53,YES),在發送計時器16設定預定的設定值(步驟S54),啟動發送計時器16(步驟S55)。
當所發生的事件為發送計時器16的結束計時(發送T.O.)時(步驟S56,YES),發送自局的數據(步驟S57)。這是將上述自局的數據與送信要求傳遞至驅動器11。藉此,如以上所述,驅動器11會接收到上述步驟S11的數據&送信要求,將該數據發送至上述回線A、回線B的兩個系統(步驟S12)。
而且,基本上,上述步驟S55所啟動的發送計時器16在結束計時時,上述步驟S56會成為YES。
此外,所發生的事件為共享記憶體訊框受信時(步驟S58,YES),將該共享記憶體訊框的數據儲存於不圖示的共享記憶體的該當區域中(步驟S59)。此外,在這裡,將因應上述步驟S57的處理之送信訊框稱為共享記憶體訊框。藉由上述圖2(b)等的處理,任意的其他局利用驅動器11接收到由上述步驟S57的處理所致之送信共享記憶體訊框,將其藉由驅動器11傳遞至上述步驟S25所致之處理部14,判定上述步驟S58為YES。
此外,當受信訊框不是共享記憶體訊框,而是例如是同步化訊框時,執行以下所說明的處理。
也就是說,主節點並非只是上述共享記憶體訊框,在別的時序中,也有發送為了使週期計時器15的同步化的同步化訊框之情形。這是對任意的目標節點送信。目標節點以外的各節點10接收到該同步化訊框,將其中繼。目標節點接收到該同步化訊框的話,不將其中繼,將同步回應訊框送回至送信源節點(主節點)。該處理為圖5所示的步驟S60、S61的處理。
也就是說,當所發生的事件為自局目標的同步化訊框的受信時(步驟S60,YES),將上述同步應答訊框傳遞至驅動器11,向送信源節點(主節點)發送(步驟S61)。
此外,判定構成系統的複數節點10中的任1局(一例為局1、局2、局3、局4的任一者)是否作為上述主節點動作的方式預先設定,或是以局編號或MAC位址等的昇順或降順等進行優先度判定,作為上述主節點動作。主節點以外的節點10其本上全部作為副節點動作。因此,主節點根據上述同步化訊框等,將全部的副節點的週期計時器15同步到自節點的週期計時器15。有關於此,已記載於先前技術文獻等,在此不做更詳細的說明。
此外,作為一例,例如上述主節點發送上述同步化訊框時,例如藉由圖2(a)的步驟S12的處理向回線A、回線B兩個系統發送。藉此,目標副節點接收到先到的同步 化訊框,例如圖3、圖5的處理情形,驅動器11藉由步驟S34的處理將同步化訊框傳遞至處理部14,因而處理部14在上述步驟S60會成為YES,進行步驟S61的處理。藉此,驅動器11藉由上述步驟S12的處理,將該上述同步應答訊框發送至兩個系統。因此,於主節點中,先到的同步應答訊框藉由步驟S34的處理,傳遞到處理部14。此外,主節點、目標副節點兩者一起將後到的訊框及自局的送信訊框丟棄(步驟S35)。
根據以上的處理,最終,在主節點-目標副節點之間使訊框以最短路徑往復。
因此,在主節點量測該最短路徑上訊框往復所需要的時間,將該量測時間的一半作為主節點-目標副節點之間的通信時間(通信延遲時間)算出。有關利用該通信延遲時間來達成週期計時器15的同步化處理,為先前技術,在此不特別作說明。
此外,當所發生的事件不屬於上述各種事件時(步驟S60,NO),因應所發生的事件執行處理,但在此不作特別的圖示與說明。
在此,如同圖14所說明的,先前技術中發送計時器的設定值在全部的局設定成不同的值。相對於此,在本方法中,作為一例,全部的局設定為同一設定值(不限於完全同一,大致同一也可以。也就是,存在些許差異也可以)。
換言之,在先前技術的情形,步驟S54的發送計時器 設定值在各個節點,以下述的算式作為一例來決定。
設定值=TC頻帶時間+(槽單位時間×自局的分配槽編號)
槽單位時間為上述送信時槽(105、108等)的長度,作為一例為槽單位時間=TS頻帶時間÷局數等。此外,分配槽編號為「"0"與自然數」,例如作為局數=N台時,將0、1、2、‧‧‧、N-1的任一者以在各局不重複的方式分配。
另一方面,在本方法的情形,作為一例預先設定全部的節點為同一發送計時器設定值。其一例由以下所示。
設定值=TC頻帶時間+α(α;0或任意的正值)。
圖6為根據本方法之有關網路系統的自局數據送信的動作示意圖。
如圖所示,在各個節點10藉由週期計時器15在每個所生成的掃描時間21(數據交換週期)執行上述步驟S54、S55的處理,發送計時器16開始動作。如同上述,因為全部的節點10的發送計時器16設定成任意的同一值,如圖6所示全部的發送計時器16在同一時序結束計時。藉此,在全部的節點10同時進行上述步驟S57的處理(自局數據訊框26的送信)。
但是,這只是一例,並不以此例為限。基本上,如果能夠在全部的節點10同時進行上述步驟S57的處理(自局數據訊框26的送信)的話,利用怎樣的方法都可以。此外,本情形的"同時"並不是指完全同時,有多少的偏差也無妨。
為了將上述自局數據同時送信,例如像上述一樣,全部的發送計時器16在同一時序結束計時,作為實現此方式的一例,在達成週期計時器15的同步化以後,將全部的節點10的發送計時器16設定為同一值,但並不以此例為限。
例如作為一例,從發送計時器16的啟動開始到結束計時為止的時間(計數等)可以是同一,實現方法的一例和上述一樣將設定值設為同一,但並不以此例為限。例如,若各發送計時器16的初期值(啟動時之值)相異的話,當然,設定值也會不同。例如將上述計數作為"1000"時,例如局1的發送計時器16的初期值為"0",局2的發送計時器16的初期值為"1000",局3的發送計時器16的初期值為"2000",局4的發送計時器16的初期值為"3000"。在此情形時,使各發送計時器16的上述步驟S54所設定的設定值在局1為"1000",局2為"2000",局3為"3000",局4為"4000"的話,在全部的節點10中,到發送計時器16的結束計時為止的計數會成為"1000"。藉此,全部的發送計時器16會在同一時序結束計時。
如同上述,在本方法中,作為一例,可以使全部的發送計時器16在同一時序結束計時,且並不限於達到此方式的其他方法。例如,全部的節點10的發送計時器16藉由在同一時序啟動且在同一時間後結束計時,只要使全部的發送計時器16在同一時序結束計時的話都可以。此外,並不限於此例。
再來,在本方法中,並不一定要求全部的發送計時器16在同一時序結束計時,只要最終全部的節點10的自局數據送信時序為同一的話都可以。
因此,上述"同一時序"並不是指完全同一時序,有多少的偏差也無妨。
此外,圖示中的例子,節點10為5台,圖示的第1發送計時器~第5發送計時器意味著該當5台的節點10各自的發送計時器16。
此外,為了在上述同一時序進行數據送信,會以全部節點的週期計時器為同步為前提,但因為這可以由上述專利文獻1、2等的先前技術來實現,在此就不特別作詳細說明,但以下簡單地說明一下。
首先,為了使上述週期計時器同步,先前技術求出主節點與各副節點之間的傳送延遲時間。這是實測特定的封包在主節點-副節點之間往復所花的時間,將該實測值的一半作為傳送延遲時間。各副節點一接收到上述特定封包,就馬上向主節點回送。本方法也一樣,基本上進行與此同樣的處理,求出傳送延遲時間。也就是說,當是特定封包的情形時,因為並非使環型網路一循環,而將各副節點作為順序目標,使特定封包中繼到目標副節點為止。因此,目標副節點一接收到特定封包,就馬上將其回送至主節點。
但是,本例的情形,主節點向回線A、回線B的兩個系統發送上述特定封包,目標副節點將特定封包會經由2 個通信經路進行2次受信。目標副節點只對最初受信的特定封包進行上述回送處理,將第2次受信的特定封包丟棄。也就是說,求出主節點-各副節點之間最短路徑的傳送延遲時間。
此外,在本說明中特別將主節點、副節點不作區別說明,在此假設圖1的局1為主節點。因此,當局1例如將目標設為局2的特定封包向回線A、回線B的兩個系統發送時,局2首先通過通信線12a接收特定封包,並馬上將此經由通信線13a向局1回送。之後,局2經由回線B藉由局4、局3將所中繼的特定封包通過通信線13b受信,但將該特定封包丟棄。
以此方式求出主節點(局1)-局2之間的傳送延遲時間,也就是說,求出經由最短路徑的局1-局2之間的通信所花費的時間。局1-局3之間、局1-局4之間的傳送延遲時間也一樣由相同方法求出。
如圖6所示,數據交換週期之掃描時間21由調整時間所使用的TC頻帶22、及數據交換所使用的TS頻帶23所構成。在TC頻帶22中,例如藉由專利文獻2的節點同步方法等,為了進行時間同步的同步訊框24藉由主節點向傳送路上送信。各副節點基於該同步訊框24的受信時序與上述傳送延遲時間,將自局的週期計時器15與主節點的週期計時器15同步化。該處理為圖5所示的步驟S62、S63的處理。也就是說,所發生的事件為同步訊框的受信時(步驟S62,YES),將週期計時器同步化(步 驟S63)。
此外,上述的同步化訊框為上述特定封包的一例,但同步化訊框與同步訊框24不同。
此外,於圖6中僅顯示週期計時器15的1個動作,但各節點10係分別基於自局的週期計時器15動作。如同上述,因為以全部的週期計時器15同步為前提,所以只顯示1個。
圖7顯示本方法所致的系統全體的數據送受信動作。
此外,圖7在圖1所示的局1與局4之間更設有局5,作為全體由5台的節點10的構造中的動作表示。
此外,於圖7也與圖16一樣,圖示的矩形表示送受信數據(封包),各個局的上側表示受信,下側表示送信。此外,橫軸為時間。此外,在矩形內記述送信源的局。此外,圖7從上述發送計時器16結束計時的時點開始顯示。藉此,如圖上左端所示,各局同時將自局的數據發送。例如,局1在圖示的矩形內發送"局1"的數據。
於TS頻帶進行全節點10之間相互的數據交換。各節點10於上述圖6所示的送信時序中,向回線A及回線B發送同一訊框(自局數據)。各節點10從上游的鄰接節點(鄰接局)接收到所傳遞的訊框時,除了送信源為自局以外的情形,將受信的訊框對下游的鄰接節點中繼。
此外,如同上述,向回線A與回線B的兩個系統數據送信,藉此,圖7顯示了回線A、回線B各自的數據送受信動作,在這裡為了簡單化,只說明回線A,回線B可 以視為與回線A一樣。
在此,有關回線A,假設以局1為基準考慮的話,以局1→局2→局3→局4→局5→局1的順序循環封包。
也就是說,有關回線A,從局1觀察時,下游側的鄰接局為局2,上游側的鄰接局為局5。藉此,有關圖7所示的回線A動作時,局1的送信數據(其中為"局1"的矩形)由局2所受信。此外,局1在該"局1"的數據送信中,如圖所示,使"局5"數據成為受信開始。“局1”數據與“局5”數據的送信時序相同,但因通信路延遲等原因,受信時序多少會延遲。
有關上述局1的動作,在其他局也一樣,例如局3將自局數據向局4送信,該數據送信中如圖所示,使"局2"數據成為受信開始。
因此,例如局1完成上述"局5"數據受信時,馬上將該"局5"數據轉送至局2。也就是將"局5"數據中繼。此外,直到接收到全部的受信數據為止,無法將該受信數據轉送。因此,局1在該當"局5"數據的轉送處理中,如圖所示使這次從局5所轉送而來的"局4"數據成為受信開始。因此,若完成受信的話,馬上開始轉送"局4"數據。
在之後,局1如圖所示,依序中繼(受信並轉送)"局3"數據、"局2"數據,再來之後如圖所示,接收"局1"數據。也就是說,自局數據經由回線A一循環而返回。在此情況下,在局1中,上述步驟S21的判定成為NO,而進行上述步驟S23的處理(將接受的"局1"數據丟棄)。
有關其他局也一樣,進行與上述局1大致相同的動作,最後會接收到自局的送信數據,並將其丟棄。當然,這只是圖2(b)中所示的一例,如同上述,並不以此例為限。
如此方式,如圖7所示,全部的節點10以幾乎沒有空餘時間的方式,執行送受信處理,與上述圖16所示的先前技術相比,明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全部節點之間的數據交換。因此,與從前相比,可以增加數據量,或是也可以將週期計時器15的設定值減小,縮短掃描時間。
因為不會如先前技術在各節點之間的通信頻帶成為未使用狀態,在全節點間為了相互進行數據交換所需要的時間被減縮,而且在剩下的頻帶時間中也可以進行數據交換,能夠增加在網路上的數據量。此外,藉由將該殘留的頻帶時間作為下一次的掃描時間使用,能夠實現數據交換週期的高速化。
此外,在此如上述的方式說明有關回線A的動作,有關回線B也一樣,封包也在環型網路一循環。因此,若正常的話會與上述一樣,各節點10會從回線A與回線B的兩方接收到相同封包。因此,較後接收到的封包,會執行上述步驟S26的處理並被丟棄。
例如局1將與上述回線A相關的"局5"數據藉由局5→局1的方式受信,會在較早的階段受信。另一方面,將與回線B相關的"局5"數據藉由局5→局4→局3→局2→局1的方式受信,會在終盤受信。也就是說,局1將" 局5"數據從回線A進行第1次受信,從回線B進行第2次受信,第1次進行步驟S25的處理,第2次進行步驟S26的處理。但是,這只是一例,並不限於此例,例如,第1次進行步驟S26的處理,第2次進行步驟S25的處理也可以。藉此,在同一訊框經由2次受信的情形時,以先到優先或後到優先的方式將一方丟棄,接收另一方。
此外,圖7所示的例子顯示全部的節點10的送信數據量相同的情形,但本方法在當各局的送信數據量相異的情況下,也可以得到上述效果。關於此,在圖8以具體例說明。
此外,在這裡1個封包所能發送的數據量有上限,若送信數據量很多的情形時會以複數封包分送。因此,圖8所示的例中,局1與局4僅發送1個封包,局2發送3個封包,局3發送2個封包。也就是,局2的送信數據量最多,次多的是局4。
此外,圖8和圖7不同,顯示於圖1所示的構造中的動作。藉此,節點10數為4台(局1、局2、局3、局4)。因此,在這裡,僅顯示與回線A相關的動作,省略與回線B相關的動作。在回線A中,例如封包以局1→局2→局3→局4→局1的順序一循環。
在圖8中,4台的各局(局1、局2、局3、局4),各自藉由例如在TS頻帶的最初將自局的發送計時器16結束計時,將自局的數據開始送信。以局1為例,開始發送自局的數據("局1"數據),在該送信動作中,"局4"數 據受信開始。完成"局1"數據的送信之後,完成"局4"數據受信後馬上將"局4"數據開始轉送至局2。之後,2個"局3"數據依序受信,也將該等依序向局2中繼。之後,3個"局2"數據依序受信,也將該等依序向局2中繼。之後,若接收到"局1"數據的話,將其如上述的方式丟棄之(圖2(b)之例時)。
接著,說明有關圖8所示的局2動作。
因為上述的情形,局2將3個自局數據("局2"數據)發送。在此,當例如驅動器11為具備後述的FIFO記憶體與送信專用晶片(IC等)的構成時,驅動器11將上述3個"局2"數據儲存於FIFO記憶體中。送信專用晶片將FIFO記憶體的儲存數據依序取出並發送。首先,在上述3個“局2”數據中最初的“局2”數據取出,並送信開始。圖示的例中,該送信處理中將"局1"數據受信開始,若"局1"數據完成受信時,將其儲存於FIFO記憶體。再來,之後,"局4"數據受信開始,在"局4"數據完成受信之後,將其儲存於FIFO記憶體。
因為送信專用晶片將FIFO記憶體的儲存數據以儲存依序取出並發送,如上述例的圖示一樣,首先,將上述3個"局2"數據依序送信,接著,發送"局1"數據,之後,發送"局4"數據。此外,“局1”數據、“局4”數據的送信為中繼(轉送)處理。而且,送信目標為下游的鄰接局局3。
局2甚至也依序接收到2個"局3"數據,該等也在完 成已經完成受信的其他局數據中繼之後,進行中繼。再來,也依序接收到3個自局數據("局2"數據),但將其全部藉由上述步驟S23來丟棄。
此外,上述的例中,接收到自局數據的話就將其丟棄,但並不以此例為限。例如,自局的下游側的鄰接局接收到送信源的封包的話,雖取得該封包的數據但不進行中繼(例如丟棄)也可以。當然,送信源並沒有必要取得該封包的數據,因為僅如上述步驟S23的方式單純丟棄,將該封包中繼的處理都是無用的浪費,為了節省浪費也可以進行上述處理。藉此,可以在更短時間內完成全節點的數據交換。
有關局3、局4的動作也和上述局1、局2大致相同,在此省略說明。
在此,利用圖1(b)所示的構成,更詳細說明圖8的動作。
首先,圖1(b)所示的驅動器11具備未圖示的FIFO記憶體與送信專用晶片。FIFO記憶體與送信專用晶片(IC等)分別設有回線A用及回線B用。例如,回線A用的送信專用晶片在回線A用的FIFO記憶體有任意1個以上的數據訊框時,將其依序發送到回線A上。例如,局2的情形,向通信線12b上(也就是相對局3)發送數據訊框。
另一方面,驅動器11本體在進行上述步驟S12或步驟S22的處理時,進行將自局數據訊框或受信的數據訊框 儲存於FIFO記憶體的處理。以上述圖8所說明的局2為例子的話,局2首先以步驟S12的處理將3個數據訊框所構成的自局數據發送至回線A、回線B的兩個系統。在這裡僅說明有關回線A,在對應回線A的FIFO記憶體,將上述3個"局2"數據訊框依序儲存。
藉此,對應回線A的送信專用晶片將該3個"局2"數據訊框依序發送至通信線12b上。藉此,如圖8所說明的,局2將3個自局數據("局2"數據)依序發送至局3。因此,在該處理中,如圖8所說明的,局2依序接收"局1"數據、"局4"數據等,將該等經由步驟S22的中繼處理,依序儲存至對應回線A的FIFO記憶體。藉此,如圖8所說明的,若局2完成3個"局2"數據訊框的送信,接著會依序發送"局1"數據、"局4"數據等。
但是,並不限於上述之例,FIFO記憶體也可以儲存顯示各數據儲存處所之資訊(指標等)。送信專用晶片從FIFO記憶體將指標等依序取出,將顯示所取出的指標等記憶區域的數據發送。在該情況下,例如,中繼處理時,在受信用的預定記憶區域(受信緩衝器等)儲存受信數據,完成受信的話(受信數據儲存完成的話),將顯示該記憶區域(受信緩衝器等)的指標等儲存至FIFO記憶體。
圖9(b)顯示上述步驟S21、S23的處理圖像,圖9(a)顯示上述步驟S24、S26的處理圖像。
在此,將各節點10作為具有圖示的濾波器33的機能 來說明。藉由濾波器33來實現上述步驟S21、S23的處理及步驟S24、S26的處理。此外,在此僅顯示局1及局2,但其他的局也可以(視為省略之物也可以)。因此,說明有關在局1封包受信的動作例。
首先,如圖9(a)所示,當局2發送自局數據時,將其通過回線A、回線B向局1傳遞。將從該等兩個系統的2個封包由局1所受信的是圖示的局2A回線訊框31、局2B回線訊框32。濾波器33將該等2個數據訊框31、32中任一者以先到優先或後到優先的方式,作為圖示的局2訊框34向自局內存取。
此外,在圖9(b)中,局1將自局數據向回線A、回線B的兩個系統發送,該等經由局2等的其他局來中繼且最終返回局1的是圖示的局1A回線訊框41、局1B回線訊框42。在此情況下,藉由濾波器33,將該等2個數據訊框41、42兩者一起藉由上述步驟S23丟棄。
此外,本方法的適用對象之網路拓撲並不於上述環型及線型之例。例如作為一例,是圖10所示的網路拓撲也可以。此外,於圖10中連接任意的2個節點10之間的各通信線46,可以視為相當於上述通信線12a、12b、12c、12d或通信線13a、13b、13c、13d。此外,本例的控制網路系統,並不限於乙太網路。
圖11為本例的控制網路系統之機能方塊圖。
圖11的控制網路系統由複數節點裝置50所形成,例如概略地說,是複數節點裝置50同時數據送信也不會引 起通信干擾的網路系統。
更詳言之,適用本方法的對象之網路,例如,由複數通信線61構成,為各通信線以點對點的關係將任意的2個節點裝置50之間連接而成的網路。再來是全雙工回線。也就是說,由上行用通信線與下行用通信線構成。也就是說,是各節點裝置50同時數據送信也不會引起封包衝突的網路構成。再來,藉由通信線61未直接連接的節點裝置50之間的通信,也可以由其他的節點裝置50進行中繼來實現的網路。
因此,圖11所示的例中,各節點裝置50分別具有第1計時器51、數據送信部52、中繼部53。再來也可以具有第2計時器54。第1計時器51的一例是上述發送計時器16、將第2計時器54的一例視為上述週期計時器15也可以。
數據送信部52在每個預定的數據交換週期中(掃描時間內),以藉由第1計時器51所生成的預定的時序,將自裝置的數據送信至鄰接局。而且,送信目標為下游的鄰接局。
中繼部53當接收到任意(上游的)鄰接局的送信數據時,取得該送信數據並向別的鄰接局中繼。
因此,其特徵為使全部的節點裝置50的上述第1計時器51生成之預定時序成為同一時序。因此,同一並不是指完全同一,有多少的偏差也無妨。也就是說,同一也包含幾乎同一的情形。
例如,因為使全部的節點裝置50的第1計時器51的設定值為同一,所以全部的節點裝置50的上述第1計時器51生成之預定時序為同一時序,但並不以此例為限。此外,作為前提,例如,需要將全部的節點裝置50的上述第2計時器54同步,但並不以此例為限。同步方法如同上述,為先前技術。藉由該第2計時器54生成數據交換週期。
此外,例如,因為各節點裝置50藉由數據送信部52所發送的數據全部藉由其他節點裝置50的中繼部53來中繼,在數據交換週期內由全部的其他節點裝置50受信‧取得,完成全節點裝置之間相互的數據交換。此外,受信‧取得例如是受信且取得的意思,但並不以此例為限。
此外,例如,圖11所示的例子的控制網路系統由複數上述節點裝置50及複數通信線61所形成,各通信線61將任意的2個節點裝置50之間連接。因此,各節點裝置50能與藉由自裝置及通信線所連接的其他節點裝置50之上述鄰接局通信。藉由通信線不連接的節點裝置之間的通信,也可以由其他1個以上的節點裝置50經由上述中繼部53的中繼來實現。
此外,上述通信線61例如為全雙工回線。
此外,例如,圖11的控制網路系統為環型或線型的網路,但不以此例為限。
或者,例如,圖11的控制網路系統為於環型或線型的拓撲中藉由全雙工的通信回線,來使前述各節點裝置連 接的網路。因此,例如,數據送信部52將自裝置的數據送信至該全雙工的兩個系統。
此外,圖1以環型例示全雙工回線。線型全雙工回線之例由圖12表示。圖12的構成,也可以視為於圖1(b)中不在通信線12d及通信線13d的構成。這種線型構成的情形,各節點10的送信數據不返回自局,以到達兩端的節點10(該例中為局1、局4)之時點為中繼結束。
此外,例如,中繼部53,在當所受信的數據之送信源為自裝置時,不進行中繼,將該受信數據丟棄。
或者,例如,中繼部53,在當所受信的數據之送信源為下游側的鄰接局時,不進行中繼,將該受信數據丟棄。
例如,在上述數據交換週期內,藉由對全部的節點裝置50的送信數據分別重複進行上述中繼來讓全部的其他節點裝置50受信,以完成全部節點裝置間的數據交換。
此外,節點裝置50具備CPU/MPU等的演算處理器及記憶體等的記憶部。記憶部預先記憶預定的應用程式。演算處理器藉由執行應用程式,實現上述數據送信部52及中繼部53的處理機能。或者也可以說,演算處理器藉由執行該應用程式,實現上述圖2(a)、(b)、圖3、圖4、圖5所示的流程圖處理。
如同上述的方式,在本方法中,利用藉由例如專利文獻2等的節點同步方法將主節點的計時器同步之計時器, 構成網路的全部節點10同時在相鄰的兩個鄰接節點進行自局數據的送信。完成自局數據送信後,全節點10各自將自節點從一方的鄰接節點所受信的訊框數據對另一方的鄰接節點中繼。藉此,同時使用構成節點之間的全雙工回線的傳送頻帶,可以提高傳送效率,並能夠實現網路全體傳送量的大容量化及數據交換週期的高速化。藉此,例如,在環型拓撲或線型拓撲的全雙工回線的網路系統中,能夠增加網路上的數據量,並能實現數據交換週期的高速化。
此外,對象為控制用網路系統,如上所述,需要在每個預定的數據交換週期(掃描時間內)完成全部節點之間的數據交換,而必須要以構成系統的各節點相互的數據交換在保證及時性的條件下進行為前提。
此外,本方法並不限於上述實施例。例如,適用對象並不限於上述"環型拓撲或線型拓撲的全雙工回線的網路系統"。拓撲不限於環型及線型之例已於上述說明過。而且,並不限於全雙工回線。多工回線(稱為全四工回線)也可以,也可以是1回線。
當為一回線時,例如僅有圖1所示的回線A、回線B的各通信回線12、13中任一方存在。例如,僅有通信回線12存在。該種構成例顯示於圖13。
此外,1回線的情形,為了使週期計時器15同步,例如作為最初如圖1所示的2回線的構成將週期計時器15同步之後,變更為1回線的構成,並運用1回線,但 不以此例為限。例如作為其他例,在全部的節點10設置電波表,藉由在各節點10將週期計時器15合致於自己的電波表時刻,最終將全節點的週期計時器15同步也可以。
此外,一回線時(在此,只有回線A),各節點10的處理,基本上與上述圖2(a)、圖3、圖4、圖5的處理大致相同,但一部分不同。也就是說,首先,上述步驟S12的處理為只在回線A進行數據送信的處理。此外,關於受信處理,因為不會從兩個系統接收2個封包,因此刪除步驟S24、步驟S43的處理。
本發明的控制網路系統,根據該節點10等,當應數據交換的全節點10相互進行數據交換時,能夠在比從前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數據交換。接著,因為使用本發明的控制網路之控制系統,能夠高速化數據更新週期(定期地),能達到控制高速化。再來於顧客系統中也可以期待生產性的提升等。
50:節點裝置
51:第1計時器
52:數據送信部
53:中繼部
54:第2計時器
61:通信線

Claims (12)

  1. 一種利用複數節點裝置相互進行數據交換的控制網路系統,其特徵在於:前述各節點裝置,具有:在每個預定的數據交換週期中,以預定的時序將自裝置的數據送信至鄰接局的數據送信手段;當接收到來自任意鄰接局的送信數據時,取得前述送信數據並向別的鄰接局中繼的中繼手段;生成前述預定時序的第1計時器;前述全部的節點裝置的前述第1計時器藉由在同一時序啟動且在同一時間後結束計時,將前述全部節點裝置的前述預定時序設為同一時序。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控制網路系統,其中,在前述數據交換週期內,藉由對全部的前述節點裝置的送信數據分別進行前述中繼來讓全部的其他節點裝置受信,以完成全部節點裝置間的相互數據交換。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控制網路系統,其中,前述中繼手段,在當前述受信數據的送信源為自裝置時,不進行前述中繼,而將前述受信數據丟棄。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控制網路系統,其中,前述中繼手段,在當前述受信數據的送信源為下游側的鄰接局時,不進行前述中繼,而將前述受信數據丟棄。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控制網路系統,其中,前述各節點裝置更具有第2計時器; 藉由前述第2計時器生成前述數據交換週期;使全部的節點裝置的第2計時器同步。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控制網路系統,其中,藉由使全部的節點裝置的前述第1計時器的設定值成為同一值,將前述全部的節點裝置的前述第1計時器生成之前述預計時序設為同一時序。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控制網路系統,其中,與任意的前述節點裝置相關的前述鄰接局為:藉由通信線與前述節點裝置連接,並與前述節點裝置能直接通信的其他節點裝置。
  8.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控制網路系統,其中,前述控制網路系統為一種網路,其由複數前述節點裝置與複數通信線所構成,各通信線將任意的2個節點裝置間連接,各節點裝置能與通過前述通信線所連接的其他節點裝置即前述鄰接局通信,而未經通信線所連接的節點裝置之間的通信,則藉由其他1個以上的節點裝置中繼來實現。
  9.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控制網路系統,其中,前述控制網路系統為環型或線型的網路。
  10.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控制網路系統,其中,前述控制網路系統為於環型或線型的拓撲中藉由全雙工的通信回線來使前述各節點裝置連接的網路;前述數據送信手段將前述自裝置的數據送信至前述全雙工的兩個系統。
  11.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控制網路系統,其中,前述 控制網路系統為即使是複數前述節點裝置同時數據送信也不會引起通信干擾的控制網路系統。
  12. 一種於控制網路系統中的節點裝置,其利用複數前述節點裝置相互進行數據交換,其特徵在於,具有:在每個預定的數據交換週期中,以預定的時序將自裝置的數據送信至鄰接局的數據送信手段;當接收到來自任意鄰接局的送信數據時,取得前述送信數據並向別的鄰接局中繼的中繼手段;生成前述預定時序的第1計時器;前述全部的節點裝置的前述第1計時器藉由在同一時序啟動且在同一時間後結束計時,將前述全部的節點裝置的前述預定時序設為同一時序。
TW105125165A 2015-08-12 2016-08-08 控制網路系統及其節點裝置 TWI6882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9659 2015-08-12
JP2015-159659 2015-08-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1422A TW201711422A (zh) 2017-03-16
TWI688239B true TWI688239B (zh) 2020-03-11

Family

ID=57983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5165A TWI688239B (zh) 2015-08-12 2016-08-08 控制網路系統及其節點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242445B1 (zh)
JP (1) JP6528847B2 (zh)
KR (1) KR101947569B1 (zh)
CN (1) CN107210940B (zh)
TW (1) TWI688239B (zh)
WO (1) WO2017026180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3289A (ja) * 2004-07-14 2006-02-02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2410697A1 (en) * 2010-07-20 2012-01-25 ABB Research Ltd. Frame 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209468A (zh) * 2012-01-17 2013-07-1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CN103249116A (zh) * 2012-02-13 2013-08-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确定邻居站点的方法、站点、接入点和通信系统
US8705343B2 (en) * 2006-11-17 2014-04-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ouble ring network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transmission station, and program for transmission st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8388A (ja) * 1997-09-08 1999-03-30 Toshiba Corp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
US6891828B2 (en) * 2001-03-12 2005-05-10 Network Excellence For Enterprises Corp. Dual-loop bus-based network switch using distance-value or bit-mask
JP5351607B2 (ja) * 2009-05-22 2013-11-27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ノード
EP2566110B1 (de) * 2011-08-30 2014-10-0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Telegrammen in einem Automatisierungssystem
JP5930767B2 (ja) 2012-02-23 2016-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デバイス、通信制御方法
JP5631351B2 (ja) 2012-03-28 2014-1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JP5817785B2 (ja) * 2013-05-29 2015-11-18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産業用デバイス、コントローラ、データ転送方法及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3289A (ja) * 2004-07-14 2006-02-02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705343B2 (en) * 2006-11-17 2014-04-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ouble ring network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transmission station, and program for transmission stations
EP2410697A1 (en) * 2010-07-20 2012-01-25 ABB Research Ltd. Frame 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209468A (zh) * 2012-01-17 2013-07-1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CN103249116A (zh) * 2012-02-13 2013-08-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确定邻居站点的方法、站点、接入点和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47569B1 (ko) 2019-02-14
TW201711422A (zh) 2017-03-16
EP3242445B1 (en) 2020-08-19
JP6528847B2 (ja) 2019-06-12
JPWO2017026180A1 (ja) 2017-11-09
CN107210940A (zh) 2017-09-26
EP3242445A4 (en) 2018-03-28
EP3242445A1 (en) 2017-11-08
WO2017026180A1 (ja) 2017-02-16
KR20180030458A (ko) 2018-03-23
CN107210940B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8511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me-synchronization in ad hoc network
KR100695074B1 (ko)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의 시각 동기화 방법
Suethanuwong Scheduling time-triggered traffic in TTEthernet systems
CN101002413A (zh) 端点分组调度系统
JP2017098588A (ja) 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1698787B (zh) 调度规则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EP2628274B1 (en) Reducing continuity check message (ccm) bursts in 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 (cfm) maintenance association (ma)
TWI688239B (zh) 控制網路系統及其節點裝置
JP6687114B2 (ja) 制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そのノード装置
CN101478826B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调度方法及系统
KR101991114B1 (ko) 제어 네트워크 시스템, 그 노드 장치
US11442432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within a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945296B2 (en) Synchronization and reservation based on sub timeslots for unalign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3114465A1 (ja) 無線マルチホップ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KR102595945B1 (ko) 산업용 IoT에서 사용되는 TSN 네트워크를 위한 비결정적 중단을 제거하는 공동 트래픽 라우팅 및 스케줄링 방법
Scharbarg et al. Interconnecting can busses via an ethernet backbone
JP5677155B2 (ja) データ送受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送受信方法
JP2004048491A (ja) PON(PassiveOpticalNetwork)システム
CN115396371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