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6224B - 光照射裝置以及光照射裝置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照射裝置以及光照射裝置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6224B
TWI686224B TW107147803A TW107147803A TWI686224B TW I686224 B TWI686224 B TW I686224B TW 107147803 A TW107147803 A TW 107147803A TW 107147803 A TW107147803 A TW 107147803A TW I686224 B TWI686224 B TW I6862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rradiation device
emitting elements
light irradiation
h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7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7418A (zh
Inventor
椎橋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麥特拉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麥特拉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麥特拉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7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7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6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622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61N5/0616Skin treatment other than tanning
    • A61N5/0617Hair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45D20/12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nozzles, st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085Devices for generating hot or cold treatment flu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V19/001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the light sources being semiconductors devices, e.g. L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2007/0001Body part
    • A61F2007/0002Head or parts thereof
    • A61F2007/0008Scal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35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body area to be irradiated
    • A61N2005/0643Applicators, probes irradiating specific body areas in close proximity
    • A61N2005/0644Handheld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8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 A61N2005/0662Visible ligh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升用以將光線照射至人體的被照射部位之光照射裝置的功效。
光照射裝置的發光部200係具備有:基板,係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以及下側殼體,係在將與基板的配置面呈鉛直的方向稱為上下方向且將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的一側稱為上側之情形中設置於基板的下方;複數個發光元件各者係以光軸從上下方向傾斜之方式配置;下側殼體係具有:承受部,係從斜下方支撐配置於基板的複數個發光元件各者。

Description

光照射裝置以及光照射裝置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以將光線照射至人體的被照射部位之光照射裝置以及光照射裝置的製造方法。
已知來自紅色LLLT(Low Level Laser Therapy;低能量雷射療法)或者紅色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之紅色光線的照射係具有促進人類的毛髮的成長之功效(參照例如非專利文獻1至非專利文獻3)。認為是藉由紅色光線的照射刺激毛乳頭細胞且使毛乳頭細胞活性化,並促進HGF(Hepatocyte Growth Factor;肝細胞增殖因子)或者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因子)-A等細胞增殖因子的分泌,藉此促進毛髮的成長。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LED應用於毛髮醫療的可能性:紅色LED對於老鼠的毛成長的促進功效及其機制的解析」;作者乾重樹;日本雷射治療學會誌;2012年第11卷第2號第29頁至第32頁。
非專利文獻2:「紅色LED的毛髮成長促進作用的可能性及其機制的解析」;作者乾重樹;皮膚與美容;2013年第45卷第1號第9頁至第12頁。
非專利文獻3:「超窄頻帶LED光源的開發及其皮膚醫學應用」;作者小笠原正弘、平尾孝、藤田靜雄;2015年5月第64卷第5號第405頁至第409頁「材料」。
與人種以及性別等無關地,有毛髮稀疏以及/或者掉毛髮煩惱的人非常的多,許多人都盼望能提供有一種利用了此種紅色光線的長毛以及育毛用的機器。本發明人們係著眼於可提高光線對於人體的被照射部位的照射所致使的功效之技術的開發,經過反復的實驗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有鑑於此種課題而研創,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升用以將光線照射至人體的被照射部位之光照射裝置的功效之技術。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一態樣的光照射裝置係具備有:基板,係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以及下側殼體(case),係在將與基板的配置面呈鉛直的方向稱為上下方向且將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的一側稱為上側之情形中設置於 基板的下方;複數個發光元件各者係以光軸從上下方向傾斜之方式配置;下側殼體係具有:承受部,係從斜下方支撐配置於基板的複數個發光元件各者。
本發明另一態樣為一種光照射裝置的製造方法。光照射裝置的製造方法係用以製造光照射裝置之方法,並具備有下述工序:在將與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的基板的配置面呈鉛直的方向稱為上下方向且將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的一側稱為上側之情形中將基板載置於形成有承受部的下側殼體,前述承受部係用以從斜下方承受配置於基板的複數個發光元件;以及將配置於基板的複數個發光元件抵接至承受部並將複數個發光元件傾斜。
本發明另一態樣為一種光照射裝置。光照射裝置係具備有:基板,係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複數個發光元件係以電極端子的止動(stopper)部位於基板的通孔(through hole)的內部之方式配置。
此外,以上的構成要素的任意的組合以及在方法、裝置、系統、記錄媒體、電腦程式等之間置換本發明的呈現方式亦為本發明的有效態樣。
依據本發明,能提升用以將光線照射至人體的被照射 部位之光照射裝置的功效。
10、200‧‧‧發光部
13‧‧‧配線基板
13j、15j、18j‧‧‧內周部
13k、15k、18k‧‧‧外周部
14‧‧‧電子構件
15‧‧‧罩構件
15a、18a‧‧‧後退區域
15b、18b‧‧‧前進區域
16‧‧‧中孔部
16b‧‧‧出口部
17‧‧‧中間筒部
18‧‧‧蓋構件
19、52a‧‧‧突出部
19b‧‧‧凹部
20、20a、20b、21、22‧‧‧發光元件
20m、91‧‧‧LED
23‧‧‧電極端子
24‧‧‧缺口部
26、226‧‧‧配線孔
28‧‧‧光束
30‧‧‧外殼
32‧‧‧電流限制部
32a‧‧‧感測器部
32b‧‧‧限制器開關
32e‧‧‧前端部
34‧‧‧提醒訊號輸出部
34a‧‧‧計時手段
34b‧‧‧發聲手段
34e‧‧‧蜂鳴音
36‧‧‧第一接點部
38‧‧‧第二接點部
40‧‧‧送風部
40a‧‧‧端部
41‧‧‧馬達
42‧‧‧空氣氣流
43‧‧‧葉輪
44‧‧‧加熱器
50‧‧‧控制部
52‧‧‧開關部
70‧‧‧被照射部
82‧‧‧筒狀部
82a‧‧‧外周面
82b‧‧‧爪部
84‧‧‧嵌合筒部
84a‧‧‧嵌合內周面
84b‧‧‧段部
86、244‧‧‧通氣口
90‧‧‧通孔
92‧‧‧陽極
93‧‧‧陰極
94‧‧‧止動部
100‧‧‧光照射裝置
108‧‧‧握持部
108a‧‧‧開口
110‧‧‧框體
114‧‧‧送出口
116‧‧‧吸入口
118‧‧‧通路部
124‧‧‧電源部
126、128‧‧‧電線
210、230‧‧‧上側殼體
212‧‧‧開口部
220、240‧‧‧下側殼體
222、242‧‧‧筒部
224、234‧‧‧底面部
228‧‧‧卡止部
229、249‧‧‧承受部
232‧‧‧斜面部
236‧‧‧按壓部
C‧‧‧彎曲形狀
P‧‧‧第一方向
X、Y、Z‧‧‧方向
圖1係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2係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的前視圖。
圖3係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的側剖視圖。
圖4係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的蓋(cover)構件的前視圖。
圖5係圖4的蓋構件的側視圖。
圖6係圖4的蓋構件的後視圖。
圖7係蓋構件與發光元件的周邊的放大剖視圖。
圖8係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的罩(hood)構件的前視圖。
圖9係圖8的罩構件的側視圖。
圖10係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的複數個發光元件的前視圖。
圖11係圖10的複數個發光元件的側視圖。
圖12係圖3的筒狀部與嵌合筒部的放大剖視圖。
圖13係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的區塊配線圖。
圖14係用以顯示LED燈的溫度特性之圖。
圖15係用以顯示老鼠的長毛實驗的結果之圖。
圖16係從斜上方觀看本實施例的發光部之俯視立體圖。
圖17中的(a)、(b)、(c)係分別為本實施例的發光部的 俯視圖、前視圖以及後視立體圖。
圖18係用以示意性地顯示本實施例的發光部的構成構件之圖。
圖19中的(a)、(b)、(c)係分別為本實施例的發光部的上側殼體的俯視立體圖、後視立體圖以及俯視圖。
圖20中的(a)、(b)、(c)係分別為本實施例的發光部的配線基板的俯視圖、前視圖以及後視圖。
圖21中的(a)、(b)、(c)係分別為本實施例的發光部的下側殼體的俯視立體圖、前視圖以及後視立體圖。
圖22中的(a)、(b)係分別為本實施例的發光部的配線基板與載置有配線基板之下側殼體的俯視立體圖。
圖23中的(a)、(b)係本實施例的發光部的尺寸圖。
圖24中的(a)、(b)係本實施例的配線基板的尺寸圖。
圖25係配置於配線基板的發光元件的概略剖視圖。
圖26係用以示意性地顯示發光部的其他實施例的構成構件之圖。
圖27中的(a)、(b)、(c)係別為本實施例的發光部的上側殼體的俯視立體圖、後視立體圖以及俯視圖。
圖28中的(a)、(b)、(c)係別為本實施例的發光部的下側殼體的俯視立體圖、前視圖以及後視立體圖。
以下,以適當的實施形態為基礎並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於各個圖式中所示的相同或者同等的構成要素、構件附 上相同的元件符號並適當地省略重複的說明。此外,為了容易地理解,各個圖式中的構件的尺寸係適當地放大、縮小顯示。此外,在各個圖式中將說明實施形態時不重要的構件的一部分省略地表示。
將下述光照射裝置作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光照射裝置係用以一邊從LED將可促進長毛以及育毛之638nm左右的波長的紅色光線照射至人體的頭皮等的被照射部位,一邊將適當溫度的空氣送風至被照射部位。
本發明人們係在開發證明了非專利文獻1至非專利文獻3等的論文具有促進長毛以及育毛的功效之用以照射638nm左右的波長的紅色光線之光照射裝置時,以問卷調查了光照射裝置的使用者期望在何種時候使用。問卷的對象者為期望毛髮稀疏照護以及/或者頭髮照護之男性15名以及女性6名,合計21名;平均年齡為47.5歲。問卷的結果如下所述。
(1)期望在使用吹風機時順便實施:15名(71.4%)。
(2)期望在使用洗手台時實施:3名(14.3%)。
(3)亦可耗費毛髮稀疏照護以及/或者頭髮照護用的專用的時間:3名(14.3%)。
此外,已知全員期望正在進行毛髮稀疏照護或者頭髮照護的事情「不想讓家人知道」或者「儘可能地不想讓家人知道」。
從上述問卷調查的結果可知,即使有在意毛髮稀疏而期望毛髮稀疏照護以及/或者頭髮照護的人,但期望專程為此撥出時間的人很少,大多數的人期望在日常性的行動中實施毛髮稀疏照護以及/或者頭髮照護。依據70歲以下的日本人男女性的吹風機的使用狀況的調查結果,「經常使用吹風機」或者「偶爾使用吹風機」的人的比例為女性91.8%、男性為61.6%,可認為在使用吹風機時實施毛髮稀疏照護以及/或者頭髮照護係符合日常生活的行動。此外,依據其他的調查結果,在意毛髮稀疏導致的毛髮量減少的人不論男女皆在40歲前後變多,而60歲的女性亦有95%、男性亦有78.8%,可見對未來的毛髮稀疏持續抱持著不安,約87%的人期望毛髮稀疏照護以及/或者頭髮照護。
本發明人們係依據上述問卷調查的結果,試作已將高能量密度紅色LED單元組入至吹風機之光照射裝置,並實施老鼠以及人類的長毛實驗。關於長毛實驗的詳細說明係在後面的實施例中詳述。
由老鼠的長毛實驗可知,雖然僅照射紅色光線亦能獲得長毛以及育毛功效,但藉由一邊送風已加溫至體溫程度的溫度之溫風一邊照射紅色光線,藉此能獲得比僅照射紅色光線的情形時更高的長毛以及育毛功效。在人類的長毛實驗中,亦能藉由一邊送風已加溫至體溫程度的溫度之溫風一邊照射紅色光線,藉此所有的被實驗者皆能獲得顯著的長毛以及 育毛功效。
已揭示有頭皮的按摩所為之伸展刺激能抑制IL-6(interleukin-6;介白素-6)以及TNT-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腫瘤壞死因子-α)等的掉毛因子且對於毛周期的正常化以及毛髮的再生非常有效(例如參照「標準化頭皮按摩通過誘導拉伸力到皮下組織中的真皮乳頭細胞導致頭髮厚度增加」(原文章名稱為「Standardized Scalp Massage Results in Increased Hair Thickness by Inducing Stretching Forces to Dermal Papilla Cells in the Subcutaneous Tissue)」);作者Taro Koyama、Kazuhiro Kobayashi、Takanori Hama、Kasumi Murakami、Rei Ogawa;開放式刊物;2016年1月25日)。認為藉由適度的送風亦能對頭皮施加與按摩同樣的刺激並發揮掉髮因子的抑制功效。
認為即使不加溫空氣而是直接以室溫送風亦能對頭皮施加與按摩同樣的刺激並獲得掉髮因子的抑制功效,但是由於藉由送風已適度加溫的溫風能提高皮膚的角質層的透過率,因此能期待更高的功效。此外,如上所述,大多數的使用者期望在洗髮後使頭髮乾燥時以及外出前整理頭髮時等能在使用吹風機時順便實施紅色光線的照射所為之毛髮稀疏照護以及/或者頭髮照護;並且,在為了頭髮的乾燥或者頭髮的整理而使用吹風機的情形中,由於送風已適度加溫的溫風所致使之乾燥或者頭髮的整理的功效會比直接送風室溫的空氣所致使之乾燥或者頭髮的整理的功效還高,因此期 望在毛髮稀疏照護以及/或者頭髮照護的光照射裝置中亦具有送風已適度加溫的溫風之功能。從促進長毛以及育毛之觀點來看,由於將已加溫至體溫程度的溫風送風至頭皮的方式存在能藉由舒緩(relaxation)功效來提高掉髮因子的抑制功效之可能性,且亦有能活化細胞增殖因子之可能性,因此有藉由相乘功效進一步地促進長毛以及育毛之可能性。
然而,在用以從LED照射紅色光線之光照射裝置搭載用以送風溫風之功能的情形中,會產生LED的熱度弱且因為溫度而使特性變化這種新的課題。由於以充分的照度將已知對長毛以及育毛具有功效之638nm左右的波長的光線照射至被照射部位是很重要的事情,因此當因為溫風使LED的溫度上升且所發出的光線的波長從638nm左右偏移或者使所發出的光線的強度減少時,會使被照射部位中的長毛以及育毛的功效減退,故本末倒置。
為了解決此種課題,且在使用光照射裝置的環境中從發光部對被照射部位照射可促進被照射部位中的長毛或者育毛之波長以及照射能量的光線,本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係由下述各種構成要素等所構成:光照射裝置的LED;電路,係對LED供給電力;送風部,係送出溫風;溫度調整部,係用以調整溫風的溫度;以及控制部,係控制這些構件。更具體而言,波長係包含有638nm之預定範圍的波長,例如為634nm至639nm的波長。藉由送風部所送出的空氣的溫度係 能讓使用者感到舒適且能期待提高角質層的皮膚透過率的功效之體溫附近的溫度,例如為35℃至45℃。
在本實施形態中,為了以照射至被照射部位之光線成為包含有可促進被照射部位中的長毛或者育毛的638nm之預定範圍的波長以及照射能量之方式構成光照射裝置,提案以下三種態樣的光照射裝置。
[態樣一]
使用具有下述溫度特性的LED:在從光照射裝置的送風部所送出的空氣的溫度的範圍中具有輸出包含有638nm之預定範圍的波長的光線。或者,搭載有下述電路:可以從LED輸出包含有638nm之預定範圍的波長的光線之方式補償LED的溫度特性。
[態樣二]
以下述位置關係搭載送風部以及LED:LED不會被從光照射裝置的送風部所送出的空氣加溫或者不容易被加溫。
[態樣三]
偵測照射至被照射部位或者被照射部位附近之光線的波長或者照射能量,依據所偵測的波長或者照射能量主動地控制從LED輸出之光線的波長或者照射能量。
[光照射裝置的構成例]
首先,顯示本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的構成例。之後,詳細地說明上述態樣一至態樣三的光照射裝置。
圖1係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100的分解立體圖,圖2係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100的前視圖,圖3係示意性地顯示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100的側剖視圖。以下,以XYZ正交座標系統為基礎來說明。方向X係與水平的左右方向對應,方向Y係與水平的前後方向對應,方向Z係與鉛直的上下方向對應。方向Y以及方向Z係分別與方向X正交。方向X亦有稱為左方向或者右方向之情形,方向Y亦有稱為前方向或者後方向之情形,Z方向亦有稱為上方向或者下方向之情形。
後述中亦記載有半徑方向。
與這些方向無關,光照射裝置100係能以任意的姿勢來使用。
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100的說明係以對作為屬於被照射部之皮膚或者體毛的一例之頭皮或者頭髮使用具有吹風機形狀之光照射裝置作為例子來說明。光照射裝置100亦能針對眉毛以及鬍鬚等頭髮以外的部位中的體毛以及該體毛附近的皮膚來使用。
如圖3所示,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100係具備有:送風部40,係用以送出朝第一方向P流動的空氣氣流42;以及發光部10,係輸出用以照射屬於被照射部70的一例的頭皮或者頭髮之光束28;發光部10係設置於送風部40 的第一方向P的一側。
認為當在將光照射裝置100放置於被照射部70附近的狀態下對被照射部70照射光束28時,被照射部70的溫度會上升。此外,認為在使用中光照射裝置100本身發熱亦會使被照射部70的溫度上升。因此,在光照射裝置100中,送風部40係構成為朝被照射部70送出空氣氣流42。被照射部70接受到空氣氣流42,藉此能緩和溫度上升。此外,由於被照射部70接受到非加溫的涼風能舒緩使用者的緊張並改善血流,因此亦能期待頭皮接受到光束28與空氣氣流42時的相乘功效。
(蓋構件)
接著,參照圖4至圖6說明蓋構件18。圖4係蓋構件18的前視圖,圖5係蓋構件18的側視圖,圖6係蓋構件18的後視圖。當複數個發光元件20直接接觸至屬於被照射部70的一例的頭皮或者頭髮時,會有皮脂等異物會附著至複數個發光元件20而使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表面不清晰之情形。認為當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表面不清晰時會使輸出的光量減少。因此,期望複數個發光元件20不直接接觸至被照射部70。因此,在光照射裝置100中,於發光部10可更換地設置有可讓光束28透過之蓋構件18。在此情形中,在異物附著至蓋構件18時能將蓋構件18取下並洗淨。蓋構件18亦可不使用工具而是以可手動更換之方式安 裝。亦可於蓋構件18設置有可容易地安裝以及取下的卡合部。
(突出部)
在蓋構件的前側的表面為平坦之情形中,認為由於蓋構件按壓頭髮而使頭髮聚集,因此光束照射到頭髮的比例增加且到達至頭皮的比例變小。因此,在光照射裝置100中,蓋構件18係具有:複數個突出部19,係突出至第一方向側,用以接觸至被照射部70。在此情形中,突出部19係分別插入至頭髮之間,突出部19的前端部係接近頭皮,因此光束28係有效地到達至頭皮。突出部19的前端亦可抵接至頭皮。藉由突出部19的前端抵接至頭皮,能對頭皮施加適度的刺激而可促進血流。
從抑制大型化的觀點來看,期望發光部的前後方向的尺寸小。因此,如圖7所示,在光照射裝置100中,於蓋構件18設置有用以收容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至少一部分之凹部19b。於凹部19b收容例如發光元件20的前端部,藉此能將發光部10的前後方向的尺寸小型化。凹部19b亦可與突出部19對應地設置。
期望光束28所含有之有害的紫外線光線係儘可能地少。因此,在光照射裝置100中,蓋構件18係由用以使紫外線光線衰減之材料所形成。在此情形中,由於已透過蓋 構件18之光束28所含有的紫外線光線少,因此使用者能安心地使用。
頭部為略球狀等且被照射部彎曲的情形很多。因此,期望蓋構件的形狀係與被照射部的彎曲形狀對應地設定。因此,如圖5所示,在光照射裝置100中,蓋構件18係包含有:後退區域18a,係在屬於第一方向P之前後方向後退至送風部40之側;以及前進區域18b,係比後退區域18a還在第一方向P前進至前方。在此情形中,能將蓋構件18的後退區域18a以及前進區域18b與被照射部70的彎曲形狀C對應地配置。
(罩構件)
接著,參照圖8以及圖9說明罩構件15。圖8係罩構件15的前視圖,圖9係罩構件15的側視圖。
認為當光束28的一部分洩漏至外側時洩漏的光線會進入眼睛。因此,在光照射裝置100中,於發光部10設置有罩構件15,罩構件15係在第一方向P側圍繞光束28。藉由設置罩構件15,能減少洩漏至外側的光量。此外,以接觸至被照射部70之方式設置罩構件15,藉此能進一步地減少洩漏至外側的光量。罩構件15亦可以比蓋構件18的突出部19還突出至前方之方式設置。於罩構件15設置有:後退區域15a,係與蓋構件18的後退區域18a對應;以及前進區域15b,係與前進區域18b對應。前進區域15b 係在第一方向P比後退區域15a還前進至前方。
接著,參照圖10以及圖11說明複數個發光元件20。圖10係已安裝至配線基板13的狀態下的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前視圖,圖11為已安裝至配線基板13的狀態下的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側視圖。
從使用者的便利的觀點來看,期望光照射裝置能廣泛為地照射光束。因此,如圖10所示,在光照射裝置100中,發光部10係包含有複數個發光元件20。能使用LED或者LD(diode laser;二極體雷射)作為複數個發光元件20。在光照射裝置100中,複數個發光元件20係以圍繞空氣氣流42的周圍之方式配置。尤其,複數個發光元件20係在送風部40的第一方向P之側中例如環狀地排列配置於避開空氣氣流42的中心部並圍繞空氣氣流42之位置。複數個發光元件20亦可配置成圍繞空氣氣流42之圓形狀、橢圓(oval)形狀或者多邊形狀。
如上所述,由於頭部為略球狀,因此被照射部彎曲的情形很多。因此,期望各個發光元件的位置係與被照射部的彎曲形狀對應地設定。因此,如圖11所示,在光照射裝置100中,複數個發光元件20係在屬於第一方向P的前後方向中包含有:發光元件20a,係在第一方向P中後退至送風部一側;以及發光元件20b,係在第一方向P中比後 退的發光元件20a還前進。亦即,在光照射裝置100中,複數個發光元件20各者係以沿著頭部的彎曲形狀C之方式使前後方向的位置變化地配置。作為一例,在光照射裝置100中,在沿著方向Z(上下方向)中,中央附近的發光元件21係在屬於第一方向P之前後方向中配置於比兩側(上側以及下側)的發光元件22還後退至後側。複數個發光元件20各者距離頭部表面的差變小,能有效地照射光束28。
期望在被照射部內所接受的光量係在被照射部內各者的部位中的偏差小。因此,在光照射裝置100中,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至少一部分係相對於屬於第一方向P之前後方向傾斜地設置。亦即,在光照射裝置100中,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至少一部分係以光軸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之方式設置。作為一例,在光照射裝置100中,複數個發光元件20係以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光軸在前方交叉之方式向內傾斜。尤其,複數個發光元件20係在避開空氣氣流42的中心部之位置以該發光元件20的光軸朝向被照射部70中之被空氣氣流42的中心部碰觸的部分之方式傾斜地設置。複數個發光元件20亦可以發光元件20的光軸在前方開放之方式向外傾斜。此種傾斜的方向係能與發光元件的指向性對應地設定。此種傾斜係能設定在例如3°至30°的範圍。在光照射裝置100中,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光軸係相對於前後方向以向內傾斜3°之方式設置。
在輸出大的光量的光束之情形中,有發光部的發光元件以及發光元件的周邊的電子構件的溫度上升之疑慮。由於這些構件會因為使用溫度變高而縮短發光元件以及電子構件的壽命,因此期望一邊冷卻一邊使用發光元件以及發光元件的周邊的電子構件。因此,如圖3所示,在光照射裝置100中,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空氣氣流42通過的區域。亦即,複數個發光元件20係配置於從送出口114朝前方延長的範圍。在此情形中,藉由從送出口114送出的空氣氣流42冷卻複數個發光元件20從而抑制溫度上升。
此外,如圖3所示,在光照射裝置100中,發光部10中之電性連接至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任一個發光元件20之電子構件14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空氣氣流42通過的範圍。亦即,電子構件14的至少一部分係以藉由空氣氣流42促進散熱之方式配置。在此情形中,由於電子構件14被空氣氣流碰觸,因此電子構件14被冷卻從而抑制溫度上升。
期望減少發光部10所輸出的光束28進入到眼睛的可能性。因此,如圖3所示,在光照射裝置100中具備有:電流限制部32,係構成為當發光部10從被照射部70離開至預定的距離以上時阻斷或者減少供給至發光部10的電流。亦即,在光照射裝置100中,構成為在發光部10接近 被照射部70的狀態下發光部10被通電並輸出光束28,而在遠離被照射部70時則實質性地停止通電。電流限制部32亦可構成為例如檢測與發光部10之間的距離,並因應檢測的距離控制對於發光部10的通電。此外,電流限制部32亦可構成為在發光部10接觸至被照射部70或者被照射部70的周邊之情形中對發光部10通電。由於當發光部10離開頭部時會自動地減少光束28的輸出,因此能減少光束28進入到眼睛的可能性。此外,為了容易理解,在圖1以及圖2中省略電流限制部32的記載。
(提醒訊號輸出部)
光照射裝置係有例如將頭部區分成複數個被照射部並針對各個被照射部分別使用預定的時間之情形。從使用自由度的觀點來看,對於各個被照射部的使用時間較佳為能設定在3秒至30秒的範圍,更加為能設定在5秒至20秒的範圍。在光照射裝置的光束大時對於各個被照射部的使用時間變短,在光照射裝置的光束小時對於各個被照射部的使用時間變長。當針對此種使用時間輸出提醒訊號時,對於使用者而言是便利的。因此,如圖3所示,在光照射裝置100中具備有:提醒訊號輸出部34,係構成為以預定的時間點輸出使用者能察覺的提醒訊號。作為一例,提醒訊號輸出部亦可在每個設定的時間(例如10秒)輸出屬於提醒訊號之蜂鳴(beep)音34e。使用者係能在提醒訊號的時間點更換使用位置來使用。作為提醒訊號,只要使用者能察 覺則無特別限定。此外,為了容易理解,在圖1以及圖2中省略提醒訊號輸出部34的記載。
期望對於各個被照射部的使用時間係一致。因此,在光照射裝置100中,提醒訊號輸出部34係構成為在從開始對發光部10供給電流經過預定的時間之時間點輸出使用了聲音、振動以及光線的至少任一種的提醒訊號。作為一例,提醒訊號輸出部34亦可構成為在開始對發光部10供給電流經過設定的時間(例如5秒)之時間點輸出屬於提醒訊號之蜂鳴音34e。使用者係能在蜂鳴音34e的時間點更換使用位置。在此情形中,對於各個被照射部的使用時間容易變得一致。
光照射裝置係能分離成幾個區塊,因此在收納方面變得輕巧且易於攜帶。另一方面,期望光照射裝置能僅對發光部與送風部的一者供電就能對另一者也供電。因此,在光照射裝置100中,發光部10係可裝卸地安裝至送風部40的第一方向P之側。尤其,發光部10係可不使用工具地以手動的方式安裝至送風部40以及從送風部40取下。發光部10係具有:第二接點部38,係用以接受來自送風部40所供給的電流。送風部40係具有:第一接點部36,係在安裝有發光部10時電性地連接至第二接點部38。藉由此種構成,光照射裝置100係能分離成發光部10以及送風部40來收納。此外,光照射裝置100係能藉由將發光部 10安裝至送風部40而僅對送風部40之側供電,並經由第一接點部36與第二接點部38而亦對發光部10供電。第一接點部36係能設置於送風部40中的屬於外殼的框體110中之接近空氣氣流42之內部側或者與空氣氣流42為相反側的外部側。作為一例,在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100中,第一接點部36係設置於後述的框體110中的屬於第一方向端之筒狀部82的外周部。
接著,說明光照射裝置100的具體性的構造。
(送風部)
如圖3所示,送風部40係包含有框體110、握持部108、吸入口116、送出口114、葉輪(impeller)43、馬達41、加熱器44、控制部50、開關部52、通路部118、第一接點部36、電源部124以及筒狀部82。
框體110係送風部40的外殼,且內部收容並保持送風部40的主要構成要素。框體110係中空的略圓筒狀的構件,且能以樹脂材料藉由模塑(mold)成形工序形成。握持部108係用以讓使用者以手握持之部分,並以從框體110中之靠近後部的外周下表面朝下方突出之方式安裝。握持部108亦可經由可彎曲的樞接(hinge)手段連接至框體110。
吸入口116係用以將進行送風之空氣從環境空間導入 至框體110內之開口,且設置於例如框體110的後方側。亦可於吸入口116設置有用以抑制異物的侵入之網狀構件(未圖示)。送出口114係用以將空氣氣流42送出之開口,且設置於框體110的前方側。亦可於送出口114設置有用以抑制異物的侵入之網狀構件(未圖示)。
葉輪43係用以藉由旋轉而將後方的空氣推出至前方之葉片構件,且能以例如樹脂材料藉由模塑成形工序所形成。葉輪43係於框體110內設置於吸入口116的前方側。馬達41係用以旋轉驅動葉輪43之電性馬達,且藉由被控制部50供給電流而旋轉。馬達41係設置於框體110內的葉輪43的前方側,且馬達41的旋轉軸(未圖示)係被固定於葉輪43的中心部。
加熱器44係用以加熱被葉輪43推出的空氣氣流之電性加熱器,並藉由被控制部50供給電流而發熱。加熱器44係設置於框體110的馬達41的前方側。控制部50係構成為控制從電源部124所供給的電力,並因應開關部52的狀態對馬達41、加熱器44以及發光部10各者供給電流。控制部50係被收容並固定於握持部108內。控制部50亦可收容於框體110內。從限制對於被照射部70過度的照射之觀點來看,亦可設置有用以限制發光部10的照射光量之手段。作為一例,控制部50亦可構成為將對於發光部10的供給電流與供給時間作為參數,並依據預定的運算所取 得的值來限制對於發光部10的供電。
開關部52係用以切換光照射裝置100的動作模式之構件。開關部52係能包括具有機械接點之機械式開關以及檢測手指的接觸並電性地切換之電子式開關。開關部52係以突出部52a突出於握持部108的前方側的開口108a之方式安裝於握持部108。開關部52係構成為藉由將突出部52a壓入至後方來切換複數個模式。例如,在全體關斷(OFF)狀態下,藉由第一次壓入對馬達41供給電流從而開始送風,藉由第二次壓入對發光部10供給電流從而開始發光,藉由第三次壓入將發光部10的電流關斷並對加熱器44供給電流從而開始加熱,藉由第四次的壓入設定成全體關斷狀態。開關部52係能包含有複數個電性開關。開關部52亦可包含有用以開始或者停止對於發光部10的供電之發光控制開關,該發光控制開關亦可構成為因應光照射裝置100的姿勢開始或者停止供電。作為一例,發光控制開關亦可構成為在光照射裝置100為預定的姿勢(例如發光部10朝向頭部的姿勢)下開始對發光部10供電。
於送風部40設置有電線126,電線126係在裝設有發光部10時對該發光部10供給電流。第一接點部36係具有用以與第二接點部38電性連接之接點,並藉由電線126電性地連繫至控制部50的輸出部。通路部118係用以保護從控制部50連繫至發光部10之電線126不受加熱器44的熱 能影響之通路。尤其,電線126係通過設置於送風部40中之屬於外殼的框體110的例如內側之管狀的通路部118而配線。為了收容電線126,通路部118係設置於框體110的下方。
電源部124係用以將從電源線(未圖示)所供給的電力輸送至控制部50之電性電路,且收容並固定於握持部108。電源部124亦可包含有整流電路以及/或者平滑電路。
筒狀部82係中空筒狀的部位,且設置於送風部40的第一方向P側端部(亦參照圖1)。於筒狀部82的內側形成有用以送出空氣氣流42之送出口114。筒狀部82係與後述的發光部10的嵌合筒部84嵌合。尤其,筒狀部82的至少前端部係收容於嵌合筒部84的內側。圖12係筒狀部82與後述的嵌合筒部84的放大剖視圖。於筒狀部82設置有裝卸機構,裝卸機構係以可安裝以及可取下之方式將發光部10裝設至送風部40。尤其,於筒狀部82設置有:嵌合外周面82a,係設置於框體110的前方;以及爪部82b,係設置於嵌合外周面82a。嵌合外周面82a係例如形成為比嵌合外周面82a的後方側的區域還小徑。爪部82b亦可於嵌合外周面82a設置一個或者複數個(例如兩個)。嵌合外周面82a係構成為嵌合至嵌合筒部84的嵌合內周面84a。爪部82b係構成為嵌合至後述的嵌合筒部84的段部84b。
(發光部)
如圖3所示,發光部10係包含有外殼(housing)30、通氣口86、蓋構件18、罩構件15、配線基板13、電子構件14、複數個發光元件20、第二接點部38以及嵌合筒部84。
外殼30係中空的略圓筒狀的構件,用以於外殼30的內部收容並保持發光部10的主要構成要素。外殼30係包含有:收容筒部31,係收容環狀的配線基板13,該環狀的配線基板13係用以固定複數個發光元件20;嵌合筒部84,係嵌合於筒狀部82,該筒狀部82係設置於送風部40的第一方向P側的端部40a;以及中間筒部17,係設置於收容筒部31與嵌合筒部84之間。如圖3所示,中間筒部17係具有比配線基板13的外徑還小的內徑。與內徑大之情形相比,能減少空氣氣流42碰觸到配線基板13的內側並擴散之比例。中間筒部17係具有比送風部40的筒狀部82的前方端的外徑還小的內徑。與內徑大的情形相比,中間筒部17係能抑制空氣氣流42的擴散並集中至靠近中心部。將空氣氣流42集中至靠近中心部,藉此能有效率地將空氣氣流42輸送至被光束28照射的被照射部70。
通氣口86係用以連通外殼30的內部與外部之開口,並於外殼30的中間筒部17的外周部形成有一個或者複數個(例如四個)。藉由設置通氣口86,能促進外殼30的內部 的空氣的換氣,並能抑制被照射部70的溫度上升。外殼30係能以例如樹脂材料藉由模塑成形工序所形成。
如圖5至圖7所示,蓋構件18係相對於前後方向(方向X)垂直地設置之略圓盤狀的構件,並具有內周部18j與外周部18k。蓋構件18係形成為在送風部40的第一方向P側中圍繞空氣氣流42的周圍之形狀。蓋構件18亦可形成為中空環狀。藉由蓋構件18形成為中空,能抑制空氣氣流42的阻抗。蓋構件18係能以例如光的透過性良好的樹脂材料藉由模塑成形工序所形成。於蓋構件18的前方側設置有朝前方突出之複數個(例如24個)突出部19。突出部19係具有將半球結合至圓筒的前端之砲彈形狀。如圖6所示,蓋構件18係具有用以收容複數個發光元件20各者的前端部之複數個凹部19b。凹部19b係在蓋構件18的後方側以朝前方側凹陷之方式設置有複數個(例如24個)。凹部19b係與突出部19對應。換言之,蓋構件18係於與設置有複數個凹部19b之面相反側的面具有朝第一方向P側突出之複數個突出部19。
如圖8以及圖9所示,罩構件15係於前後方向(方向X)延伸之中空圓筒形狀的構件,並具有內周部15j與外周部15k。罩構件15係能以例如樹脂材料藉由模塑成形工序所形成。罩構件15亦可由光透過性比蓋構件18還低的材料所形成。亦可於罩構件15的內表面形成有反射面。罩構 件15亦可在已與蓋構件18一體化的狀態下可安裝以及可取下地形成於發光部10。
發光部10係包含有屬於印刷配線板的配線基板13,該配線基板13係用以固定複數個發光元件20。如圖11所示,配線基板13係具有相對於前後方向垂直地設置之略圓板形狀。配線基板13係具有在送風部40的第一方向P側中圍繞空氣氣流42的周圍之環形狀(亦參照圖1以及圖3)。配線基板13係具有內周部13j與外周部13k。配線基板13的外周部13k係藉由螺栓鎖固或者接著之方式固定於外殼30的段部。電子構件14亦可包含有用以限制於複數個發光元件20流動的電流之電阻以及用以平滑電壓之電容器等。電子構件14係藉由焊接固定於例如配線基板13的前面部以及/或者後面部。
如圖10以及圖11所示,複數個發光元件20係包含有略等間隔地配置於配線基板13的前面側的周方向之複數個(例如24個)LED20m。作為LED20m並無特別的限制,但在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100中選擇波長為620nm至670nm(紅色)的LED。已獲得一種獨特的見解,亦即當將例如638nm的紅色光線在每一平方公分的光量時間積為1J(=W.s)至1.5J(=W.s)的範圍中使用對於皮下組織的活性化具有功效。在此情形中,期望藉由調整照射時間將光量控制在被照射部70不會受到曬傷等損傷的程度的範圍 內,更佳為控制在使用者不會感到痛癢的程度的範圍內。此外,亦可將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光量設定在一部位的一次的照射時間在3秒至30秒的範圍內,更佳為將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光量設定在一部位的一次的照射時間在5秒至20秒的範圍內,藉此獲得前述光量時間積。
如圖13所示,第二接點部38係具有用以與第一接點部36電性連接之接點,並藉由電線128電性地連繫至複數個發光元件20。第二接點部38係設置於例如嵌合筒部84的內周部。在將發光部10安裝至送風部40的狀態下,第二接點部38的兩個接點係分別電性地連接至第一接點部36的兩個接點。
如圖12所示,於嵌合筒部84設置有裝卸機構,該裝卸機構係用以將發光部10可安裝以及可取下地裝設於送風部40。亦可於嵌合筒部84設置有:嵌合內周面84a,係設置於外殼30的後方;以及段部84b,係形成於嵌合內周面84a。亦可於嵌合內周面84a設置有一個或者複數個(例如兩個)段部84b。嵌合內周面84a係構成為嵌合至筒狀部82的嵌合外周面82a。段部84b係構成為嵌合至筒狀部82的爪部82b。
(電流限制部)
電流限制部32係構成為當發光部10從被照射部70離 開至預定的距離以上時阻斷或者減少供給至發光部10的電流。電流限制部32係包含有感測器部32a,並構成為因應感測器部32a的狀態阻斷或者減少供給至發光部10的電流。感測器部32a係能採用與機械式的接觸對應而使輸出狀態變化之限制器開關(limiter switch)或者利用了光線或音波的距離感測器。如圖3所示,在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100中,感測器部32a係安裝於外殼30的外周部。感測器部32a係具有屬於伸出部的前端部32e,該前端部32e係在發光部10中朝第一方向P側伸出。感測器部32a係內置有限制器開關32b,該限制器開關32b係在前端部32e接觸並被壓入至被照射部70時變成導通(ON)。
如圖13所示,限制器開關32b係串聯連接至發光部10,在非使用時關斷,當前端部32e接觸至被照射部70時變成導通而對發光部10通電。亦即,發光部10係構成為在前端部32e接觸至被照射部70的時間點開始發光。藉由調整前端部32e的位置,能將通電與非通電的切換距離設定成期望的距離。此外,作為一例,發光部10亦可構成為當從前端部32e接觸至被照射部70的時間點起經過預先設定的計時時間時停止發光。此外,作為另一例,發光部10亦可在屬於伸出部的前端部32e接觸至被照射部70的時間點起經過預先設定的計時時間時輸出使用了聲音、振動以及光線的至少任一者之提醒訊號。藉由具備後述的提醒訊號輸出部34,能輸出此種提醒訊號。此外,作為這些構件 的動作時間點,亦可使用前端部32e已接近被照射部70達至預先設定的距離以下之時間點以取代前端部32e已接觸至被照射部70之時間點。
(提醒訊號輸出部)
提醒訊號輸出部34係構成為在預定的時間點輸出使用了聲音、振動以及光線的至少任一者之提醒訊號。提醒訊號輸出部34係設置於發光部10或者送風部40。如圖3所示,在光照射裝置100中,提醒訊號輸出部34係設置於外殼30的外周部。在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100中,提醒訊號輸出部34係構成為在從開始對發光部10供給電流經過預定的時間之時間點輸出提醒訊號。如圖13的區塊配線圖所示,提醒訊號輸出部34係包含有:計時手段34a,係當開始對發光部10通電後經過設定的計時時間時,將輸出狀態從關斷變化成導通;以及發聲手段34b,係在計時手段34a的輸出狀態為導通時產生蜂鳴音34e。計時手段34a係藉由發光部10變成通電狀態而變成作動,開始時間計數。計時手段34a係在經過預定的時間計數時,對發聲手段34b通電並使發聲手段34b發出蜂鳴音34e。當發光部10變成非通電狀態時,計時手段34a係被重置(reset),發聲手段34b係停止。再者,當發光部10變成通電狀態時,計時手段34a係作動,提醒訊號輸出部34係重複上述動作。
接著,說明使用以此種方式構成的光照射裝置100之 方法。
(1)第一使用形態
第一使用形態係送風部40為非稼動狀態,僅使用發光部10的發光功能。將此模式稱為第一模式。首先,操作開關部52,將光照射裝置100切換成第一模式。在此狀態下,電流限制部32動作,發光部10處於非發光狀態。當使發光部10接近至頭部且前端部32e接觸至被照射部70時,發光部10係被通電而開始發光,並對被照射部70照射光束28。與此同時,計時手段34a啟動,當經過例如設定的10秒時,從發聲手段34b產生蜂鳴音34e。使用者係因應蜂鳴音34e暫時將發光部10從頭部離開。在此狀態下,停止發光以及蜂鳴音34e。使用者係使發光部10預先接近至頭部的其他位置的被照射部70,當前端部32e接觸至被照射部70時,重複與前述同樣的動作。重複這些動作,藉此能在頭部的期望的範圍接受光束28。
(2)第二使用形態
第二使用形態係將送風部40設定成用以送風非加熱的涼風之狀態,並與發光部10的發光功能一起使用。將此模式稱為第二模式。首先,操作開關部52,將光照射裝置100切換成第二模式。在此狀態下,送風部40所送出的非加熱的空氣氣流42係通過發光部10的中孔部16並從出口部16b吹出。當使發光部10接近至頭部時,空氣氣流42係碰觸到頭部。再者,當使發光部10接近至頭部且前端部 32e接觸至被照射部70時,發光部10係被通電並開始發光,且對被照射部70照射光束28。亦即,在此狀態下,非加熱的空氣氣流42與光束28同時碰觸到被照射部70。與第一使用模式同樣地,提醒訊號輸出部34稼動,藉此在預定的時間點產生蜂鳴音34e。使用者係因應蜂鳴音34e,將發光部10放置於頭部的其他位置的被照射部70,藉此重複與上述同樣的動作。藉由重複這些動作,使用者係能在頭部的期望的範圍同時接受非加熱的空氣氣流42與光束28。
(3)第三使用形態
第三使用形態係將送風部40設定成用以送風已加溫的溫風之狀態,並與發光部10的發光功能一起使用。將此模式稱為第三模式。首先,操作開關部52,將光照射裝置100切換成第三模式。在此狀態下,送風部40所送出的已加溫的空氣氣流42係通過發光部10的中孔部16並從出口部16b吹出。與第二使用模式同樣地,藉由重複這些動作,能在頭部的期望的範圍同時接受已加溫的空氣氣流42與光束28。
(4)第四使用形態
第四使用形態係將發光部10設定成非稼動狀態,且僅使用送風部40的送風功能。在此情形中,發光部10係可在已從送風部40取下的狀態下使用,亦可在已安裝的狀態 下使用。以下,說明在已安裝的狀態下使用的例子。將此模式稱為第四模式。首先,操作開關部52,將光照射裝置100切換成第四模式。在此狀態下,送風部40所送出的非加熱或者已加溫的空氣氣流42係通過發光部10的中孔部16並從出口部16b吹出。依據第四使用形態,使用者能在頭部的期望的範圍接受非加熱或者已加溫的空氣氣流42。此外,在第四使用形態中,可使用亦可不使用提醒訊號輸出部34。
光照射裝置100亦可在已將發光部10中之屬於第一方向P側的前方側的至少一部分接觸至頭部的狀態下使用。尤其,在上述第一使用形態至第三使用形態中,能在已將光照射裝置100的一部分接觸至頭部的狀態下使用。藉由以此種方式使用,能減少洩漏至外側的光量。
接著,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100的特徵。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蓋構件18係於與設置有複數個凹部19b之面為相反側的面具有朝第一方向P側突出之複數個突出部19。依據此構成,突出部19係分別插入至頭髮等體毛之間而能緩和頭髮等體毛的密集。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中間筒部17係具有比送風部40的第一方向端的外徑還小的內徑。依據此構成,將空氣氣流42縮窄並聚集至靠近中心部,藉此能將空氣氣流42 照射至光束28並有效率地輸送至被照射部70。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於中間筒部17設置有一個或者複數個屬於開口之通氣口86,該通氣口86係用以連通該中間筒部的內部與外部。依據此構成,能促進外殼30的內部的空氣的換氣並能抑制發光部10的溫度上升。
光照射裝置100係具備有:送風部40,係用以送出朝第一方向P流動的空氣氣流42;以及發光部10,係輸出用以照射屬於被照射部70的皮膚或者體毛之光束28;發光部10係設置於送風部40的第一方向P側。藉由此構成,在光照射裝置100中,被照射部70係能接受光束28。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由於送風部40係構成為朝被照射部70送出空氣氣流42,因此被照射部70係能一起接受光束28以及空氣氣流42。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由於在發光部10以可更換之方式設置有使光束28透過之蓋構件18,因此能減少複數個發光元件20直接接觸至被照射部70之可能性。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由於蓋構件18具有朝第一方向P側突出之複數個突出部19,因此突出部19分別插入至頭髮之間而能緩和頭髮的密集。此外,在光照射裝置100中, 由於在蓋構件18設置有用以收容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至少一部分之凹部19b,因此能將發光元件20的前端部收容於凹部19b。此外,在光照射裝置100中,由於蓋構件18係由使紫外線光線衰減之材料所形成,因此蓋構件18係能使光束28的紫外線光線衰減。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蓋構件18係包含有:後退區域18a,係在屬於第一方向P之前後方向中後退至送風部40側;以及前進區域18b,係在第一方向P中比後退區域18a還前進至前方;因此,蓋構件18係能與被照射部70的彎曲形狀對應。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由於在發光部10設置有用以在第一方向P側圍繞光束28之罩構件15,因此罩構件15能遮蔽光束28。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由於發光部10包含有複數個發光元件20,因此發光部10係能藉由複數個發光元件20而發光。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複數個發光元件20係在屬於第一方向P之前後方向中包含有:發光元件20a,係在第一方向P中後退至送風部側;以及發光元件20b,係在第一方向P中比後退的發光元件20a還前進;因此,複數個發 光元件20係能與被照射部70的彎曲形狀對應。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由於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至少一部分係相對於屬於第一方向P之前後方向傾斜地設置,因此複數個發光元件20係能包含有從第一方向P傾斜之發光元件。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由於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空氣氣流42通過的區域,因此複數個發光元件20係能包含有已配置於空氣氣流42通過的區域之發光元件。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由於發光部10中之與複數個發光元件20中的任一者電性連接之電子構件14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空氣氣流42通過的範圍,因此發光部10係能包含有被配置於空氣氣流42通過的區域之電子構件。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具備有電流限制部32,該電流限制部32係構成為當發光部10從被照射部70離開至預定的距離以上時阻斷或者減少供給至發光部10的電流,因此能在發光部10從被照射部70離開之情形中使發光部10的電流變化。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具備有提醒訊號輸出部34,該提 醒訊號輸出部34係構成為在預定的時間點輸出使用者能察覺的提醒訊號,因此使用者能藉由提醒訊號察覺預定的時間點的到來。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提醒訊號輸出部34係構成為在開始對發光部10供給電流經過預定的時間之時間點輸出使用了聲音、振動以及光線的至少任一者的提醒訊號,因此使用者能藉由聲音、振動以及光線的至少任一者察覺已經過預定的時間之時間點的到來。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發光部10係以相對於送風部40可安裝以及可取下之方式安裝;送風部40係具有用以對發光部10供給電流之第一接點部36;發光部10係具有用以在已安裝至送風部40的狀態下電性地連接至第一接點部36之第二接點部38;因此,光照射裝置100係能將發光部10取下。
以上已依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這些實施形態為例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理解能在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化以及變更,且這些變化例以及變更亦包含在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中。因此,本說明書中的記載以及圖式並非是限定性質而僅是例示性質。
(變化例1)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雖然已針對使用用以輸出紅色光線之LED的例子,但並未限定於此。例如亦可使用用以輸出綠色或者藍色的光線之LED,亦可組合使用用以輸出不同顏色的光線之LED。
(變化例2)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雖然已說明使用LED或者LD作為發光元件的例子,但並未限定於此。例如亦可使用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元件等其他種類的發光元件。
(變化例3)
在光照射裝置100中,雖然已說明送風部40主要具有手持式的吹風機的形態的例子,但並未限定於此。光照射裝置的送風部亦可被支架(stand)支撐。此外,光照射裝置亦可具有用以收容頭部的至少一部分之碗形的收容部,且亦可將送風部與發光部設置於該收容部內。
(變化例4)
在光照射裝置100的發光部10中,雖然已針對複數個發光元件20實質性地在旋轉對稱的位置中配置成一圈的圓環狀的例子進行說明,但並未限定於此。複數個發光元件亦可配置成多圈的環狀。複數個發光元件亦可配置於點 對稱或者線對稱的位置。複數個發光元件亦可配置於不是點對稱也不是線對稱之非對稱的位置。複數個發光元件亦可包含有配置成陣列狀或者矩陣狀的部分。
(變化例5)
本發明的光照射裝置亦可具備有下述手段等:用以送出包含有負離子的空氣之手段;以及/或者用以送出已將水或者美容液等液體微粒化的霧氣之手段。
[態樣一]
針對以下述方式構成上述光照射裝置的態樣:被照射至被照射部位之光線係變成包含有可促進被照射部位中的長毛或者育毛之638nm之預定範圍的波長以及照射能量。
態樣一的光照射裝置係可使用具有下述溫度特性的LED:在從送風部所送出的空氣的溫度的範圍中具有輸出包含有638nm之預定範圍的波長的光線;或者,態樣一的光照射裝置係可搭載有下述電路:以從LED輸出包含有638nm之預定範圍的波長的光線之方式補償LED的溫度特性。
作為具有此種溫度特性的LED,例如可使用可商業性取得的LED燈。圖14係顯示此種LED燈的溫度特性。本發明人係藉由實驗來驗證此種LED燈所具有之標榜的溫度特性。將環境周邊溫度設定成25℃、35℃、45℃以及55 ℃,將30mA、40mA以及50mA的電流供給至LED並使LED連續點亮120分鐘,藉由功率測量計測量光強度,並藉由分光器測量光線的波長。於圖14顯示了供給屬於最大額定之50mA的電流時的各個環境周邊溫度中的光強度的時間變化以及波長的峰值的時間變化。雖然波長的峰值會隨著溫度的上升而朝長波長側偏移,但不論在何種環境周邊溫度中波長的峰值皆位於包含有638nm之634nm至639nm的範圍。此外,光強度係與環境周邊溫度無關地皆大致保持一定。如此,藉由使用上述型號的LED,確認到在從送風部所送出的空氣的溫度的範圍中輸出包含有638nm之預定範圍的波長的光線。
在態樣一的光照射裝置中使用具有下述溫度特性的LED:在從送風部所送出的空氣的溫度的範圍中具有輸出包含有638nm之預定範圍的波長的光線;或者,在態樣一的光照射裝置中搭載有下述電路:可以從LED輸出包含有638nm之預定範圍的波長的光線之方式補償溫度特性;因此,即使從送風部所送出的空氣碰觸到LED且LED被從送風部所送出的空氣加溫亦不會有問題。因此,如上述光照射裝置100般,態樣一的光照射裝置係可於從送風部所送出的空氣氣流的外側的外周部設置有發光部,反之亦可於空氣氣流的內側的中央附近設置有發光部,亦可於送風口的全面設置有發光部。發光部亦可設置於在將光線照射至被照射部位時變成在送風部與被照射部位之間的位置。
[態樣二]
態樣二的光照射裝置係以下述位置關係搭載送風部以及LED:LED不會被從光照射裝置的送風部所送出的空氣加溫或者不容易被加溫。亦即,發光部係設置於在將光線照射至被照射部位時從送風部與被照射部位之間離開的位置。例如,如上述光照射裝置100所示,亦可於從送風部所送出的空氣氣流的外側的外周部設置有發光部。
由於態樣二的光照射裝置係於不易受到從送風部所送出的空氣氣流的溫度的影響之位置配置有LED,因此只要為在常溫中輸出包含有638nm之預定範圍的波長的光線之LED,即能使用具有在從送風部所送出的空氣氣流的溫度中輸出從包含有638nm之預定範圍偏移的波長的光線這種溫度特性的LED。
[態樣三]
態樣三的光照射裝置係偵測照射至被照射部位或者被照射部位附近之光線的波長或者照射能量,依據所偵測的波長或者照射能量主動地控制從LED輸出之光線的波長或者照射能量。
態樣三的光照射裝置係具備有:光偵測部,係用以偵測照射至被照射部位之光線的波長或者照射能量。控制部係 依據光偵測部所偵測之照射至被照射部位之光線的波長或者照射能量,以照射至被照射部位之光線變成預定的波長以及照射能量之方式控制發光部或者電路。藉此,即使LED的特性因為溫度等的影響而變化且照射至被照射部位之光線從預定的波長以及照射能量的範圍偏移,亦能藉由主動地控制LED以及/或者用以對LED供給電力之電路使照射至被照射部位之光線變成預定的波長以及照射能量,因此能發揮被照射部位中的長毛以及育毛的功效。
態樣一至態樣三的光照射裝置亦可具備有:溫度偵測部,係用以偵測被照射部位的溫度。在此情形中,控制部係依據溫度偵測部所偵測之被照射部位的溫度,以被照射部位的溫度變成預定範圍的溫度之方式控制發光部、送風部或者電路。藉此,能將被照射部位的溫度保持在可提高長毛以及育毛的功效之溫度。此外,以被照射部位的溫度不會因為光線的照射而上升並產生燙傷等之方式適當地控制溫度。
態樣一至態樣三的光照射裝置亦可具備有:間隔件(spacer),係在對被照射部位照射光線時抵接至被照射部位的周圍的部位,用以將被照射部位與發光部以及送風部之間隔離。在此情形中,光偵測部或者溫度偵測部亦可設置於間隔件。藉此,能在更接近被照射部位的位置偵測被照射的光線以及溫度,而能更精確地控制光線的波長、照度 以及溫度。
[實施例一:老鼠的長毛實驗]
試作上述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使用試作機來實施老鼠的長毛實驗。試作機的發光部的波長域為620nm至640nm,照射能量為1.0J/cm2,所送出的溫風的溫度在室溫下為約42℃。
購入六週齡的C3H/He系雄性老鼠(日本SLC,Inc.),預先飼育一週後,從七週齡開始實驗。將被實驗群組一、被實驗群組二以及控制群組這三個群組各六隻老鼠收容於聚碳酸酯製的籠子(cage),在室溫23℃±3℃中每日照明12小時進行飼育。控制成能自由地攝取日本農產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標準資料以及水。
首先,將各個個體的體幹背部覆毛剪除,從實驗開始起的第一天、第三天、第六天、第八天、第十天、第十三天、第十五天、第十七天、第二十天、第二十二天、第二十四天、第二十七天、第二十九天、第三十一天、第三十四天、第三十六天、第三十八天分別對被實驗群組一照射一分鐘的LED光線並送風溫風,於與被實驗群組一同樣的天數對被實驗群組二照射一分鐘的LED光線但不進行送風,對控制群組則是不照射LED光線也不進行送風。從實驗開始起的第十天、第十七天、第二十二天、第二十七天、 第三十四天、第四十一天拍攝剪毛部,使用影像解析軟體算出長毛部相對於剪毛部的面積比例並作為育毛率。
圖15係顯示老鼠的長毛實驗的結果。在被實驗群組一以及被實驗群組二的個體中確認到從第十七天起長毛。在第三十四天,被實驗群組一的個體的育毛率相對於控制群組顯現出有意義的差異。在第四十一天,被實驗群組二的個體的育毛率亦相對於控制群組顯現出有意義的差異。可知被實驗群組一的個體的育毛率係比被實驗群組二的個體的育毛率還高。如此,確認到除了照射紅色的LED光線之外還送風溫風的情形係比僅照射紅色LED光線的情形對於毛的成長還更有效。
藉由光學顯微鏡拍攝各個實驗群組的實驗開始前的毛與第四十一天的毛並進行比較。比較從實驗開始前的老鼠的剃毛無差別選取的毛以及從實驗開始第四十一天的相同的老鼠的長毛部的毛的前端部、毛乳頭、毛幹部的影像。關於毛前端,在被實驗群組一與被實驗群組二中,毛前端裂開成兩條至三條的現象改善,尤其在被實驗群組一中直至毛前端皆為強韌狀態。關於毛乳頭,在被實驗群組一中,觀察到濃厚且清晰的組織影像。在被實驗群組二中,雖然存在比實驗開始前還改善的傾向,但教示了透過率較高且組織密度低的情形。關於毛幹部,在被實驗群組一中,於全部的毛幹部觀察到濃密且清晰的影像。在被實驗群組二 中,除了一部分之外觀察到清晰的影像。從這些結果確認到藉由紅色LED光線的照射改善毛質,能獲得頭髮照護功效。此情形被認為是揭示了毛成長因子積極地作用於毛質的改善之可能性。關於毛質的改善功效亦揭示了除了照射紅色的LED光線之外還送風溫風的情形係比僅照射紅色LED光線的情形還更有效。
[實施例二:人類的長毛實驗]
使用與實施例一同樣的試作機,實施人類的長毛實驗。募集期望實施毛髮稀疏照護以及/或者頭髮照護且未罹患生活習慣疾病等被實驗者,將12名女性(38歲至55歲)8名男性(41歲至67歲)共計20名(平均年齡46.5歲)作為對象實施實驗。此外,由於實驗開始時的被實驗者的頭髮的狀態的個人差異大且毛髮稀疏經歷亦大幅不同難以同一背景,因此不考慮這些個人差異。
本實驗係遵循2013年所修正的赫爾辛基(Helsinki)宣言而執行。實驗期間中亦持續被實驗者的通常的生活習慣且未進行特別的限制,但禁止保健食品(supplement)的攝取以及開始新的運動。
關於全部的被實驗者,從實驗開始經過兩個月至三個月係作為控制用的安慰劑效應(placebo),宣告照射不可視光線的主旨,暗示該不可視光線對稀疏毛髮照護以及/或 者頭髮照護有效之可能性,但實際上則使用未照射LED光線的實驗機。之後,交換成與實施例一同樣的試作機並持續使用,進行紅色LED光線的照射與溫風的送風。由於試作機的紅色LED光線的照射時間以及使用次數沒有設定限制,因此照射能量取決於各個被實驗者的吹風機的使用習慣。
從所拍攝的被實驗者的頭髮的影像觀察到:從開始使用試作機起約兩個月至三個月後,全部的被實驗者皆長毛以及增毛。
在以往的長毛實驗的解析中,在實驗開始前將被實驗者的體毛剃毛並於皮膚附上標記,藉此確認測量部位的再現性,然而此種解析手法對於被實驗者的負擔大且對於社會生活亦帶來困擾。因此,在本實驗中,進行色相直方圖(hue histogram)法所為的解析作為第一解析手法。將拍攝被實驗者的頭部所得的影像解析成色相,將色相予以二值化,藉此算出頭髮的面積比率。雖然第一解析手法適合定性地觀察長毛以及增毛,但由於難以每次重現攝影條件,因此難以定量的解析。
因此,進行二值化網格法所為的解析作為更適合定量的解析之第二解析手法。藉由被實驗者的耳朵的位置與被實驗者的橫臥位置的物理性的空間座標,各個被實驗者設 定被實驗者的攝影對象的頭頂部的攝影位置,且每次使用相同的攝影裝置進行拍攝,藉此提高再現性。
頭髮的毛髮間隔係於頭頂部以及側頭部等部位存在差異,然而不論男女皆為700μm至1200μm左右,平均為780μm±180μm。將被實驗者的測量部位的影像分割成毛間隔的網格,以於各個網格是否存在有來自毛孔的毛髮之方式予以二值化,藉此表現出長毛狀況。依據此種解析手法,可知能不受毛髮染色等的影響地解析長毛狀況。
表1係顯示人類的長毛實驗的結果。表1係顯示已計數了未生出頭髮的網格的數量之結果。由於計數值愈少則頭髮生出的部分愈多,因此計數值的減少係顯示具有長毛增毛功效。從表1可知,在全部的被實驗者中確認到長毛增毛功效。被照射部位係平均每一人為3.5部位,平均照射時間為每一部位約10秒。沒有被實驗者投訴有任何的副作用以及不舒適感,女性的被實驗者全員皆表示具有「變成鮮豔的頭髮」、「頭髮變得容易梳理」等頭髮照護的功效。
Figure 107147803-A0202-12-0046-1
Figure 107147803-A0202-12-0047-2
如此,藉由本發明人們所進行的實驗,確認到本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具有促進頭髮的長毛以及育毛的功效。
(發光部)
接著,說明發光部的其他例子。圖16係從斜上方觀看 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之俯視立體圖。發光部200亦可取代圖1至圖3所示的發光部10搭載至光照射裝置100,亦可與構成發光部10之罩構件15以及外殼30等構件一起搭載至光照射裝置100。
在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中,複數個發光元件20係以圍繞空氣氣流42之方式環狀地配置,並以光軸傾斜之方式配置於將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位置作為頂點之多邊形的內側。藉此,由於能將複數個發光元件20所發出的光線聚光並照射至被照射部位,因此能提升光線的照射效率。較佳為複數個發光元件20係配置於正多邊形的頂點的位置,且各個發光元件20的光軸係以構成將正多邊形作為底面之正多邊椎的側稜之方式設置。此外,較佳為在從複數個發光元件20對被照射部位照射光線時,以被照射部位變成正多邊錐的頭頂部的位置之方式進行調整。因此,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光軸的角度亦可因應由複數個發光元件20所形成的正多邊形的外接圓的半徑以及由正多邊形所規定的平面至被照射部位為止的距離來制定。
複數個發光元件20亦可配置成環狀、半圓狀、圓弧狀。亦可進一步地將複數個發光元件20配置於將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位置作為頂點之多邊形的內側。例如,亦可以構成已配置成同心圓狀的複數個環之方式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20。此外,亦可以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光軸集中 於一點之方式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20,亦可以存在有兩個以上的交點之方式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20。亦可以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光軸的交點與空氣氣流42的中心重疊之方式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20,亦可以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光軸的交點未與空氣氣流42的中心重疊之方式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20。在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光軸的交點存在有複數個之情形中,亦可以這些交點的重心與空氣氣流42的中心重疊之方式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20。
圖17中的(a)、(b)、(c)係分別為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的平面圖、前視圖以及後視立體圖。發光部200係具備有:上側殼體210以及下側殼體220,係夾持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配線基板13。於上側殼體210中之與複數個發光元件20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開口部212。複數個發光元件20係以砲彈形的封裝部的至少一部分從開口部212突出之方式設置。
圖18係示意性地顯示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的構成構件。由於圖18係示意性地顯示用以構成發光部200之複數個構件的配置關係,因此各個構件的方向以及縮尺等無須精確。發光部200係從接近被照射部位之一側依序具備有上側殼體210、配線基板13以及下側殼體220。
發光部200係以接近被照射部位之上側殼體210之一 側成為前方且遠離被照射部位之下側殼體220之一側成為後方之方式搭載至光照射裝置100,但在組裝上述複數個構件並製造發光部200時,由於在下側殼體200上依序層疊配線基板13以及上側殼體210,因此在下述說明中如同圖18所示般,將與配線基板13的配置面呈鉛直的方向稱為上下方向,將配置有發光元件20之一側稱為上側。
圖19中的(a)、(b)、(c)係分別為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的上側殼體210的俯視立體圖、後視立體圖以及俯視圖。於上側殼體210中之與發光元件20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開口部212。上側殼體210的上表面係以從外周側朝中心側變低之方式設置。亦即,上側殼體210的上表面係以外周側朝被照射部位的方向前進且中心側朝送風部40的方向後退之方式形成。此外,上側殼體210的開口部212的中心側的側面212j係以面向斜上方之方式呈現傾斜。藉此,能降低從複數個發光元件20朝被照射部位往斜前方發出的光線的一部分被上側殼體210遮蔽或者擴散。此外,能防止以光軸朝向環的中心的方向傾斜之方式設置的複數個發光元件20與上側殼體210接觸而使光軸的方向偏移。
圖20中的(a)、(b)、(c)係分別為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的配線基板13的俯視圖、前視圖以及後視圖。配線基板13係具有甜甜圈狀的形狀,且複數個發光元件20係以圍繞空氣氣流42之方式配置成環狀。於配線基板13配置有 複數個發光元件20時,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光軸係以朝向鉛直上方之方式配置於配線基板13的上表面,然而如後述般,在組裝發光部200時,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電極端子23係以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光軸朝向環的中心的方向傾斜之方式彎曲。於配線基板13設置有缺口部24,該缺口部24係用以將配線基板13與下側殼體220位置對合。此外,於配線基板13設置有配線孔26,該配線孔26係用以使用以將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電極端子23連接至控制部50之配線通過。
圖21中的(a)、(b)、(c)係分別為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的下側殼體220的俯視立體圖、前視圖以及後視立體圖。下側殼體220係具備有:底面部224,係用以載置配線基板13;以及筒部222,係在底面部224載置有配線基板13時被插嵌於配線基板13的內側的開口。於筒部222設置有承受部229,該承受部229係用以從將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位置作為頂點之多邊形的內側的斜下方承受複數個發光元件20各者。於底面部224設置有:配線孔226,係用以使用以將配線基板13與控制部50連接之配線通過;以及卡止部228,係將配線基板13的缺口部24卡止。
圖22中的(a)、(b)、(c)係分別為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的配線基板13與載置有配線基板13的下側殼體220的俯視立體圖。以設置於配線基板13的複數個缺口部24被卡 止於設置在下側殼體220的複數個卡止部228之方式將配線基板13載置於下側殼體220的底面部224。此時,配線基板13的配線孔26與下側殼體220的配線孔226係構成為於相同的位置重疊。因此,能將來自配線基板13的配線通過配線孔26與配線孔226連接至下側殼體220的後方的控制部50。
下側殼體220的底面部224係以覆蓋配線基板13之方式構成。藉此,由於能以空氣氣流42不會直接碰觸到配線基板13之方式保護配線基板13,因此能抑制發光元件20被已加熱的空氣氣流42加熱且能抑制異物等隨著空氣氣流42碰觸至配線基板13。此外,能將在配線基板13中所產生的熱能經由下側殼體220的底面部224效率佳地散熱。為了不使空氣氣流42中所含有的水分於配線基板13以及發光元件20產生結露等,下側殼體220亦可被施予防水加工。
承受部229係具有半圓筒的一部分以與發光元件20相同的角度傾斜之凹面的形狀俾能使發光元件20的砲彈形的封裝部的側面的一部分抵接,半圓筒係具有與封裝部的外徑大致相同的內徑或者比封裝部的外徑稍大的內徑。藉此,由於能將在發光元件20中所產生的熱能經由承受部229從下側殼體220效率佳地散熱,因此能抑制因為發光元件20的溫度上升導致被照射至被照射部位的光線的波 長偏移。此外,由於承受部229從斜下方支撐發光元件20,因此能抑制發光元件20進一步朝環的中心側傾斜導致光軸偏移。承受部229亦可以使發光元件20的封裝部以外的任意的部位抵接之方式設置。同樣地,亦可以上側殼體210與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至少一部分抵接之方式設置。
較佳為上側殼體210以及下側殼體220係由熱傳導率高的樹脂所形成。藉此,由於能將在配線基板13以及發光元件20中產生的熱能效率佳地散熱至外部,因此能抑制配線基板13以及發光元件20的溫度上升導致的故障。此外,即使在被加熱的空氣氣流42朝向被照射部位送出的情形中,由於能將上側殼體210、下側殼體220、配線基板13以及發光元件20達至熱平衡狀態的時間增長,因此亦能將發光元件20維持在本來的壽命。上側殼體210或者下側殼體220亦可由具有比一般使用於砲彈形的LED的封裝部之環氧樹脂還高的熱傳導率之樹脂所形成,亦可由例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resin)樹脂所形成。上側殼體210或者下側殼體220亦可由熱傳導率為0.2[W/m.K]以上的樹脂所形成,較佳為由熱傳導率為0.21[W/m.K]以上的樹脂所形成,更佳為由熱傳導率為0.22[W/m.K]以上的樹脂所形成,進一步更佳為由熱傳導率為0.25[W/m.K]以上的樹脂所形成。作為用以形成上側殼體210以及下側殼體220之樹脂,較佳為因應上側殼體210以及下 側殼體220的表面積、體積、樹脂的熱傳導率、樹脂的比熱、送風至被照射部位之空氣氣流42的溫度、發光元件20以及配線基板13的額定溫度等來選擇能獲得所需的冷卻功效的樹脂。
用以形成上側殼體210或者下側殼體220之樹脂亦可為白色的樹脂。例如,由白色的樹脂形成下側殼體220,藉此能使下側殼體220吸收從下側殼體220的後方送出之已被加熱的空氣氣流42的輻射熱能。此外,亦可於下側殼體220的背面形成有鏡面。藉此,能進一步抑制配線基板13以及發光元件20的溫度上升。
圖23中的(a)、(b)係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的尺寸圖。圖24中的(a)、(b)係本實施例的配線基板13的尺寸圖。圖中所示的尺寸為一例,可因應光照射裝置100的尺寸以及用途等而適當地變更。
圖25係配置於配線基板13的發光元件20的概略剖視圖。圖中係顯示將砲彈形的LED91作為發光元件20來使用的例子。如圖25中的(a)所示,LED91的陽極92與陰極93這兩個電極端子係被插入至配線基板13的通孔90。於陽極92以及陰極93設置有止動部94。止動部94係從LED91從連結棒(tie bar)切離時所形成,寬度比陽極92以及陰極93的其他部分還寬,並形成於複數個LED91中共通的位 置。在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中,以止動部94位於配線基板13的通孔90的內部之方式調整LED91的高度並焊接至配線基板13。複數個發光元件20亦可使用插入裝置(inserter)等自動地配置於配線基板13。
如圖25中的(b)所示,在製造發光部200時,在止動部94中將陽極92以及陰極93彎曲,將LED91的光軸傾斜。由於在寬度寬的止動部94中將電極端子彎曲,因此能更容易地將LED91傾斜。此外,由於能藉由通孔90保護被彎曲的部分,因此能抑制製造後傾斜角度變化導致光軸偏移。止動部94亦可形成為比電極端子的其他部分還薄。藉此,能更容易地將止動部94彎曲。
說明用以製造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的方法。首先,如上所述,將複數個發光元件20配置於配線基板13,以止動部94位於通孔90的內部之方式進行調整並藉由焊接而固定,將多餘的電極端子切斷。接著,將配線基板13載置於下側殼體220的底面部224上,藉由卡止部228將缺口部24卡止並將配線基板13固定至下側殼體220。接著,從環的外側的斜上方將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封裝部按壓至下側殼體220的承受部229,藉此在止動部94中將各個發光元件20的電極端子23彎曲,使發光元件20傾斜至預定的傾斜角度。配合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傾斜角度形成承受部229,藉此能僅藉由將發光元件20按壓至承受部229 而使發光元件20精確地傾斜成期望的傾斜角度。雖然亦可逐一地將發光元件20按壓至承受部229,但亦可使用用以將複數個發光元件20一起按壓至承受部229之按壓構件。該按壓構件係具有圓錐台的側面的形狀,圓錐台的上表面的半徑係比外接至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封裝部之外接圓還稍小,圓錐台的底面的半徑係比外接圓稍大。使用此種按壓構件從上方將複數個發光元件20按壓至承受部229,藉此能使複數個發光元件20同時地傾斜。藉此,能容易且精確地使複數個發光元件20傾斜成預定的傾斜角度。最後,從上方將上側殼體210蓋上並固定至下側殼體220。
圖26係示意性地顯示發光部200的其他實施例的構成構件之圖。由於圖26亦為示意性地顯示用以構成發光部200之複數個構件的配置關係,因此各個構件的方向以及縮尺等無須精確。發光部200係於從接近被照射部位之側起依序具備有上側殼體230、配線基板13以及下側殼體240。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的上側殼體230係兼具有上述按壓構件的功能。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的配線基板13係與圖20所示的配線基板13同樣。於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的下側殼體220設置有通氣口244。主要說明與圖18至圖22所示的發光部200的構成的差異點。
圖27中的(a)、(b)、(c)係分別為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的上側殼體230的俯視立體圖、後視立體圖以及俯視圖。 上側殼體230中之比上表面的開口212還內側係與圖19所示的上側殼體210同樣地以從外周側朝中心側變低之方式設置。於上側殼體230中之比上表面的開口部212還外側設置有圓錐台狀的斜面部232以及比開口部212的內側還低的底面部234。於斜面部232的背面形成有按壓部236,按壓部236係用以從環的外側的斜上方將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封裝部的側面按壓至下側殼體240的承受部。
圖28中的(a)、(b)、(c)係分別為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的下側殼體240的俯視立體圖、前視圖以及後視立體圖。下側殼體240係具備有:底面部224,係用以載置配線基板13;以及筒部242,係在配線基板13載置於底面部224時被插嵌於配線基板13的內側的開口。於筒部242設置有承受部249,承受部249係用以從環的中心側的斜下方承受複數個發光元件20各者。與圖21所示的下側殼體220相比,由於本實施例的下側殼體240的筒部242的外徑大,因此承受部249的半圓筒狀的凹面形成為更大。藉此,由於與發光元件20的封裝部之間的接觸面積變得更大,因此能更效率佳地將發光元件20的熱能傳達至下側殼體240,並能更強力地支撐發光元件20。
於下側殼體240的筒部242中之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頂部所抵接之位置附近設置有通氣口244,通氣口244係用以將來自後方的空氣氣流42的一部分取入至下側殼體 240與上側殼體230之間的空間。從通氣口244流入的空氣係碰觸至上側殼體230的背面並朝複數個發光元件20以及配線基板13吹下。藉此,能效率佳地冷卻複數個發光元件20以及配線基板13。此外,送出被加熱的空氣氣流42後,由於能將包含有上側殼體230、下側殼體240、配線基板13以及發光元件20的系統達至熱平衡狀態為止的熱常數設定成更大,因此能更長地維持發光元件20的壽命。通氣口亦可為任意的形狀,且亦可設置於下側殼體240或者上側殼體230的任意的位置。亦可於下側殼體240與上側殼體230之間設置間隙作為通氣口。
與圖21所示的下側殼體220同樣地,在本實施例的下側殼體240中亦以覆蓋配線基板13之方式設置有底面部224,並阻斷空氣從後方直接流入至配線基板13。因此,雖然於下側殼體240的筒部242設置通氣口244,但亦可以不阻斷空氣流入至配線基板13之方式構成下側殼體240。
亦可於上側殼體230的開口部212或者空氣的流出口設置用以藉由空氣的流動產生聲音之隙縫(slit)或者導片(lead)。例如,亦可構成為能產生送風部40的馬達41的旋轉頻率的同相位低頻的聲音,藉此能產生配合馬達41的動作音之合音。藉此,能柔和刺耳的動作音。或者,亦可構成為能產生與馬達41的動作音相反相位的聲音。藉此,能將馬達41的動作音消音或者降低。
在送出較快速的流速的空氣氣流42之情形中,亦可利用空氣氣流42的周圍所產生的負壓,使空氣從設置於上側殼體230或者下側殼體240的開口流入至上側殼體230與下側殼體240之間的空間。
說明用以製造本實施例的發光部200的方法。首先,將複數個發光元件20配置於配線基板13,並以止動部94位於通孔90的內部之方式進行調整並藉由焊接而固定,將多餘的電極端子切斷。接著,將配線基板13載置並固定於下側殼體240的底面部224上。接著,從上方蓋上上側殼體230。此時,由於上側殼體230的按壓部236從環的外側的斜上方將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封裝部按壓至下側殼體240的承受部249,因此在止動部94中將複數個發光元件20的電極端子23一起彎曲,使發光元件20傾斜至預定的傾斜角度。如此,依據本實施例的構成,能容易地製造發光部200,該發光部200係藉由蓋上上側殼體230並固定於下側殼體240而使複數個發光元件20傾斜成預定的傾斜角度。
以上雖然已說明將光照射裝置使用於用以促進頭髮等體毛的長毛以及育毛的例子,但本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亦可使用於其他的用途。
例如,可將光照射裝置利用於以緩和疼痛為目的而對患部照射光線。在此情形中,只要使用用以輸出例如790nm至904nm的波長的光線之LED即可。在此情形中,藉由將溫風送風至患部,藉此能改善患部的血液運行,提高患部的舒緩功效,並能提高角質層的透過率。在此情形中,亦可以照射至患部的光線變成上述預定波長以及照射能量之方式來構成光照射裝置。
此外,可將光照射裝置作為用以治療白斑以及乾癬等之紫外線治療器來利用。在此情形中,只要使用用以輸出例如308nm左右的波長的光線之LED即可。在此情形中,藉由將溫風送風至患部,藉此能改善患部的血液運行,提高患部的舒緩功效,並能提高角質層的透過率。在此情形中,亦可以照射至患部的光線變成上述預定波長以及照射能量之方式來構成光照射裝置。
在以促進長毛以及育毛為目的使用本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的情形中、在以緩和疼痛為目的使用本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的情形中、以治療皮膚疾患為目的使用本實施形態的光照射裝置的情形中,亦可一邊使從發光元件20所照射的光線的強度在預定範圍內變化一邊照射至被照射位置。相較於連續地照射一定強度的光線,一邊使光線的強度變化一邊照射係能對被照射部位持續地施予新的刺激,可期待獲得更高的功效。此外,亦可一邊使從送風部 40送出的空氣氣流的風量在預定範圍內變化一邊送出至被照射部位。例如,亦可以成為1/f前後的風量送出空氣氣流。藉此,可期待獲得更高的舒緩功效。
200‧‧‧發光部
20‧‧‧發光元件

Claims (17)

  1. 一種光照射裝置,係具備有:基板,係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以及下側殼體,係在將與前述基板的配置面呈鉛直的方向稱為上下方向且將配置有複數個前述發光元件的一側稱為上側之情形中設置於前述基板的下方;複數個前述發光元件各者係以光軸從前述上下方向傾斜之方式配置;前述下側殼體係具有:承受部,係從斜下方支撐配置於前述基板的複數個前述發光元件各者。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照射裝置,其中複數個前述發光元件各者係以光軸朝向以複數個前述發光元件的位置作為頂點的多邊形的內側傾斜之方式配置;前述承受部係以從前述多邊形的內側的斜下方支撐前述發光元件之方式設置。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光照射裝置,其中前述承受部係具有面向斜上方之凹面;前述發光元件的側面係以抵接至前述承受部的前述凹面之方式構成。
  4.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光照射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有:上側殼體,係設置於前述基板的上方;前述上側殼體係具有:按壓部,係用以從前述多邊形的外側的斜上方將複數個前述發光元件各者按壓至前述承受部。
  5.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光照射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有:送風部,係朝人體的被照射部位送出空氣氣流;前述發光元件係配置於前述空氣氣流的外側。
  6.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光照射裝置,其中前述下側殼體或者前述上側殼體係具有:通氣口,係用以使空氣流入至前述下側殼體與前述上側殼體之間的空間。
  7.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光照射裝置,其中前述下側殼體或者前述上側殼體係由具有比構成封裝前述發光元件的封裝部之樹脂還高的熱傳導率之樹脂所形成。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光照射裝置,其中前述下側殼體或者前述上側殼體係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所形成。
  9.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光照射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有:加熱部,係用以加熱前述送風部所送出的空氣氣流。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光照射裝置,其中前述下側殼體或者前述上側殼體係由白色的樹脂所形成。
  11.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照射裝置,其中構成為從前述發光元件將可促進人體的被照射部位中的長毛或者育毛的波長以及照射能量的光線照射至前述被照射部位。
  12.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光照射裝置,其中構成為對前述被照射部位照射包含有638nm的預定範圍的波長的光線。
  13. 一種光照射裝置的製造方法,係用以製造光照射裝置之方法,並具備有下述工序:在將與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的基板的配置面呈鉛直的方向稱為上下方向且將配置有複數個前述發光元件的一側稱為上側之情形中將前述基板載置於形成有承受部的下側殼體,前述承受部係用以從斜下方承受配置於前述基板的複數個前述發光元件;以及將配置於前述基板的複數個前述發光元件按壓至前述承受部並將複數個前述發光元件傾斜。
  14.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光照射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將前述發光元件傾斜之工序係包含有下述工序:從前述基板的上方蓋上具有按壓部的上側殼體,前述按壓部係用以從斜上方將複數個前述發光元件各者按壓至前述承受部。
  15. 如請求項13或14所記載之光照射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於將前述基板載置於前述下側殼體之工序之前進一步具備有下述工序:將複數個前述發光元件的電極端子插入至前述基板的通孔;以及以前述電極端子的止動部位於前述通孔的內部之方式調整複數個前述發光元件的高度。
  16. 一種光照射裝置,係具備有:基板,係配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 複數個前述發光元件係以電極端子的止動部位於前述基板的通孔的內部之方式配置。
  17.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光照射裝置,其中複數個前述發光元件的電極端子係在前述止動部中被彎曲;複數個前述發光元件係配置成光軸從與前述基板的配置面呈鉛直的方向傾斜。
TW107147803A 2018-07-31 2018-12-28 光照射裝置以及光照射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6862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4072 2018-07-31
JP2018144072 2018-07-31
JP2018227463A JP6488056B1 (ja) 2018-07-31 2018-12-04 光照射装置及び光照射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8-227463 2018-1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7418A TW202007418A (zh) 2020-02-16
TWI686224B true TWI686224B (zh) 2020-03-01

Family

ID=65802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7803A TWI686224B (zh) 2018-07-31 2018-12-28 光照射裝置以及光照射裝置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3) JP6488056B1 (zh)
KR (1) KR102465910B1 (zh)
CN (1) CN111246913B (zh)
TW (1) TWI686224B (zh)
WO (1) WO20200265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8056B1 (ja) * 2018-07-31 2019-03-20 メトラス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及び光照射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1840808B (zh) * 2019-04-26 2022-09-16 复旦大学 一种促进毛发生长的方法及装置
CN116390671A (zh) * 2020-10-19 2023-07-04 夏普株式会社 美容设备
JP7125067B2 (ja) * 2020-12-28 2022-08-24 公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市立大学 紫外線治療器
CN114938624B (zh) * 2021-03-24 2023-09-22 深圳汝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辐射组件、干燥设备和反光座
CN113975654B (zh) * 2021-12-09 2024-02-06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长度可调的环状光疗装置
WO2023232592A1 (en) * 2022-06-03 2023-12-07 Ams International Ag Picture recording arrangement, light sour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icture recording arrangem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2053A (ja) * 1997-05-16 1998-12-04 Ichikoh Ind Ltd 発光素子の取付構造
JP2008078066A (ja) * 2006-09-25 2008-04-03 Kyoto Denkiki Kk リング状照明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10052A (ja) * 2008-06-30 2010-01-14 Yamaha Corp 複数の発光素子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CN106512228A (zh) * 2016-11-29 2017-03-22 上海发则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辅助生发混合光线照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42869B1 (ko) * 1996-10-22 2006-05-23 로무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포토인터럽터
JPH11242905A (ja) * 1998-02-25 1999-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装置
JP4366923B2 (ja) * 2002-04-10 2009-11-18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80019142A1 (en) * 2006-06-29 2008-01-24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Lamp assembly adapted to illuminate a backlit sign
JP2009054293A (ja) * 2007-08-23 2009-03-12 Olympus Corp Led照明装置
JP4968138B2 (ja) * 2008-03-31 2012-07-04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用光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検査装置
US8449129B2 (en) * 2011-08-02 2013-05-28 Xicato, Inc. LED-based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color converting surfaces
JP6214050B2 (ja) * 2014-08-27 2017-10-18 株式会社イマック 検査照明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112121B1 (ko) * 2015-04-27 2020-06-04 메트라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광조사 장치
CN204922839U (zh) * 2015-09-06 2015-12-30 吴迪 一种电子蜡烛
JP6488056B1 (ja) * 2018-07-31 2019-03-20 メトラス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及び光照射装置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22053A (ja) * 1997-05-16 1998-12-04 Ichikoh Ind Ltd 発光素子の取付構造
JP2008078066A (ja) * 2006-09-25 2008-04-03 Kyoto Denkiki Kk リング状照明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10052A (ja) * 2008-06-30 2010-01-14 Yamaha Corp 複数の発光素子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CN106512228A (zh) * 2016-11-29 2017-03-22 上海发则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辅助生发混合光线照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36941A (ja) 2020-03-12
CN111246913A (zh) 2020-06-05
JP6488056B1 (ja) 2019-03-20
TW202007418A (zh) 2020-02-16
KR20200058492A (ko) 2020-05-27
CN111246913B (zh) 2021-10-26
JP2020022718A (ja) 2020-02-13
JP2020024898A (ja) 2020-02-13
KR102465910B1 (ko) 2022-11-18
JP6619528B1 (ja) 2019-12-11
WO2020026510A1 (ja) 2020-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6224B (zh) 光照射裝置以及光照射裝置的製造方法
RU2732116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ухода за кожей и способы применения
JP6714606B2 (ja) 脳の非侵襲的神経刺激療法のための方法、システム及び装置
CA2998840C (e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light therapy
KR101585151B1 (ko) 맞춤형 복합자극이 가능한 피부 기능 개선용 입체 음압 복합 자극기 모듈
KR101863698B1 (ko) 이온도입 기능을 갖는 led 마스크 시스템
EP3289912A1 (en) Light irradiation device
JP5551682B2 (ja) レーザー脱毛症治療器
US20110197466A1 (en) Hair dryer
US20060206173A1 (en) Devices, Methods and Kits for Radiation Treatment via a Target Body Surface
US20080275533A1 (en) Display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and therapeutic light
KR101705067B1 (ko) 피부관리장치
CN104334233A (zh) 使用led光的用于皮肤的光束辐照器
KR20120049085A (ko) 엘이디 패치를 구비하는 미용 마스크
KR102147529B1 (ko) 두피 케어 장치
CN109498409B (zh) 面膜仪
US20210370090A1 (en)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photo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skin
JP6129392B1 (ja) ヘアケア装置
TW201540227A (zh) 除毛器
KR20190048086A (ko) 두피 케어 장치
CN209770847U (zh) 面膜仪
CN220938806U (zh) 一种指甲辅助治疗装置
RU198011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от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й терапии
KR20230079538A (ko) 육모 기기
KR20240033741A (ko) 피부 관리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