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6153B - 滑軌自閉鎖機構 - Google Patents

滑軌自閉鎖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6153B
TWI686153B TW108127235A TW108127235A TWI686153B TW I686153 B TWI686153 B TW I686153B TW 108127235 A TW108127235 A TW 108127235A TW 108127235 A TW108127235 A TW 108127235A TW I686153 B TWI686153 B TW I6861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rail
outer rail
axis direction
inner ra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7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6203A (zh
Inventor
陳萬來
Original Assignee
振躍精密滑軌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振躍精密滑軌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振躍精密滑軌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27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8615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6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615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6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6203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滑軌自閉鎖機構,包括:一滑軌,具有外軌及內軌,內軌能夠沿著縱軸方向和外軌相對活動;一固定座,設置於外軌後端,固定座具有一滑槽,固定座前端具有一開口及一卡合部;一滑塊,容置於滑槽之中,滑塊具有一卡勾部,當滑塊位移到滑槽前端,滑塊能夠朝向卡合部方向擺動,且卡勾部卡合於卡合部;一彈簧,連接於固定座和滑塊之間;一卡摯構件,設置於內軌上,用以使得內軌位移到接近關閉位置時和滑塊結合,並驅動滑塊的卡勾部和卡合部脫離;其中,滑槽的前端相對於固定座卡合部的位置設置一彈性限制構件,且固定座的兩側分別設置用以限制內軌的側面構件。

Description

滑軌自閉鎖機構
本發明涉及一種滑軌自閉鎖機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滾珠滑軌或抽屜滑軌使用的滑軌自閉鎖機構。
市場上一部份的滾珠滑軌或抽屜滑軌設置有自閉鎖機構,用以使得滑軌從伸長狀態復歸到關閉狀態的過程中,能夠透過自閉鎖機構將滑軌的活動軌自動復歸到關閉位置。
然而,現有的滑軌自閉鎖機構通常設置有相當多的活動零件,而使得自閉鎖機構的結構複雜,且容易故障。而且現有的自閉鎖機構通常會因為震動,或者是滑軌的內軌及外軌晃動,而導致自閉鎖機構當中的元件嚙合位置改變,而導致機構失效的情形產生。
由於以上原因,造成現有的滑軌自閉鎖機構的種種缺點。故,如何通過結構設計的改良,來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為該項事業所欲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減少活動零件數量,簡化結構的滑軌自閉鎖機構。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減少自閉鎖機 構失效情形產生的滑軌自閉鎖機構。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滑軌自閉鎖機構,其中包括:一滑軌,所述滑軌具有一外軌及一內軌,所述滑軌能夠定義出一縱軸方向以及和所述縱軸方向垂直的一橫軸方向,所述滑軌在縱軸方向的兩端分別定義為前端及後端,所述內軌設置於所述外軌上,且所述內軌能夠沿著所述縱軸方向,在一伸出於所述外軌前端外側的開啟位置,和一靠近於所述外軌後端的關閉位置之間往復位移;一固定座設置於所述外軌的後端,所述固定座具有一平行於所述縱軸方向的滑槽,所述滑槽前端具有一開口,所述固定座前端位於所述開口在橫軸方向的一側邊形成一卡合部;一滑塊,所述滑塊容置於所述滑槽中,所述滑塊能夠沿著所述縱軸方向在一靠近所述滑槽前端的第一位置和一靠近所述滑槽後端的第二位置往復位移,所述滑塊的前端朝向所述卡合部的一側形成一卡勾部,當所述滑塊位移到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卡勾部能夠凸出於所述開口的外側,並且卡合於所述卡合部;及一凸軸,設置於所述滑塊相對於所述外軌的一側面;一彈簧,連接於所述滑塊後側和所述固定座之間,當所述滑塊位移到所述第一位置的狀態下所述彈簧能夠被拉伸,並且能夠透過所述彈簧拉力帶動所述滑塊位移到所述第二位置;一卡摯構件,設置於所述內軌上對應所述滑塊的位置,所述卡摯構件具有一朝向所述外軌後端的卡槽開口,所述卡摯構件在縱軸方向相對於所述卡槽開口的一端形成一抵頂斜面及一和所述抵頂斜面相對的定位凹部;其中,所述滑塊位移到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彈簧受到所述滑塊帶動而拉伸,且所述滑塊的前端能夠朝向所述卡合部的方向擺動,而使得所述卡勾部卡合於所述卡合部,並且當所述內軌位移接近所述關閉位置時,所述凸軸能夠從所述卡槽開口進入到所述卡摯構件中,且當所述卡摯構件的所述抵頂斜面接觸所述凸軸時,透 過所述抵頂斜面推動所述凸軸,而驅動所述滑塊的前端朝向和所述卡合部相反方向擺動,而使得所述卡勾部脫離所述卡合部,並且所述凸軸卡入所述定位凹部,而使得所述滑塊受到所述彈簧帶動回復到所述第二位置,並且帶動所述內軌位移到所述關閉位置;其中,所述滑槽前端相對於所述卡合部的一側具有一彈性限制構件,當所述滑塊位移到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滑塊能夠受到所述限制構件抵頂,而迫使所述滑塊朝向所述卡合部的方向擺動,以確保所述卡勾部和所述卡合部保持卡合;其中,所述固定座在橫軸方向的兩側分別具有一側面構件,兩所述側面構件分別具有一限位板體,當所述內軌位移到所述關閉位置時,所述內軌在所述橫軸方向的兩側邊接觸於兩所述限位板體的內側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能夠簡化結構,並且防止自閉鎖機構因震動或內外軌晃動而失效。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1:滑軌自閉鎖機構
10:滑軌
11:外軌
111:外軌側壁
112:外軌底板
113:定位插片
114:卡扣孔
12:內軌
121:內軌底板
122:滾珠槽道
123:凸緣部
20:固定座
21:滑槽
211:第一位置
212:第二位置
213:側壁
214:限制導槽
22:開口
23:卡合部
24:彈性限制構件
25:側面構件
251:限位板體
252:限位凸部
26:定位插孔
27:緩衝部
28:卡扣凸部
30:滑塊
31:卡勾部
32:凸軸
33:卡合凸緣
40:彈簧
50:卡摯構件
51:卡槽開口
52:抵頂斜面
53:定位凹部
D1:縱軸方向
D2:橫軸方向
圖1為本發明滑軌自閉鎖機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滑軌自閉鎖機構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採用自閉鎖機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採用自閉鎖機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採用自閉鎖機構於滑塊位移到第一位置狀態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6為圖5所示狀態從另一角度所取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使用內軌後端部分從另一角度所取的立體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滑軌自閉鎖機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
圖9至圖11為卡摯構件和滑塊連動方式的動作示意圖。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所公開有關“滑軌自閉鎖機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本發明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發明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發明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應當可以理解的是,雖然本文中可能會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或者信號,但這些元件或者信號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主要是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或者一信號與另一信號。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參閱圖1至圖11所示,本發明的滑軌自閉鎖機構1主要包括:一滑軌10、一固定座20、一滑塊30、及一彈簧40。
如圖1及圖2所示,其中滑軌10具有一外軌11及一內軌12,內軌12以能夠和外軌11相對滑動方式設置於外軌11上。為便於說明起見,以下將和滑軌10的中心軸線相平行的方向定義為縱軸方向D1,並且將滑軌10的寬度方向定義為橫軸方向D2,所述縱軸方向D1和橫軸方向D2相互垂直,同時將滑軌10在縱軸方向D1的兩端分別定義為前端及後端。
本實施例中,外軌11是由金屬板體輥壓方式製成,外軌11包括位於橫軸方向D2兩端的外軌側壁111,以及位於兩外軌側壁111之間的外軌底板112。所述內軌12容置於外軌11的兩外軌側壁111之間,內軌12具有一內軌底板121,以及位於內軌底板在橫軸方向D2兩側的兩滾珠槽道122。本實施例中,內軌12透過滾珠安裝於外軌內側,而能夠沿著縱軸方向D1和外軌11相對滑動,而在一遠離外軌11後端,且伸出於外軌11外側的開啟位置,和一靠近於外軌11後端的關閉位置之間往復位移。
如圖3至圖6所示,固定座20為採用塑膠射出一體成型方式製成。固定座20大致上呈矩形的殼體,固定座20設置於外軌底板112上靠近於外軌11後端的位置,固定座20的殼體上設置有多個呈狹長矩形的定位插孔26,每一定位插孔26垂直於外軌底板112並且貫穿固定座20的上下面。同時,外軌底板112上對應多個定位插孔26的位置設置多個定位插片113,多個定位插片113分別能夠插入於多個定位插孔26中,並且和定位插孔26以緊密配合方式結合在一起,藉以將固定座20安裝並且定位在外軌底板112的後端位置。
請參閱圖2配合圖4及圖6所示,本發明在每一定位插片113上分別設置一卡扣孔114,並且在每一定位插孔26的內側壁對應於卡扣孔114的位置分別設置一卡扣凸部28,當定位插片113插入於定位插孔26內時,能夠透過卡扣凸部28卡合於卡扣孔114中,而使得定位插片113不易和定位插孔26脫離,藉以增進固定座20定位的穩固性。
固定座20的中心具有一平行於縱軸方向D1的滑槽21,滑槽21為呈長矩形的凹槽,滑槽21在橫軸方向的兩側邊具有相對的兩側壁213,並且在兩側壁分別設置一平行於縱軸方向的限制導槽214。固定座20在滑槽21的前端形成一連通於滑槽的開口22,並且固定座20的前端面在橫 軸方向D2位於開口22的一側邊的位置形成了一卡合部23。此外,在滑槽21前端相對於卡合部23的一側設置有一彈性限制構件24,本實施例中,彈性限制構件24一體成型連接於滑槽21相對於卡合部23一側的側壁213前端的彈片,並且朝向卡合部23和固定座20前端的方向傾斜。
如圖4至圖6所示,所述滑塊30容置於固定座20的滑槽21中,並且能夠受滑槽21引導,而沿著縱軸方向D1在一靠近滑槽21前端的第一位置211和一靠近滑槽後端的第二位置212之間往復位移。所述彈簧40連接於滑塊30的後端和固定座20的後端之間,當滑塊30位移到第一位置211時,彈簧40能夠被拉伸而蓄積彈力,且當滑塊30不被定位在第一位置211時,則能夠透過彈簧40的拉力將滑塊30帶回到第二位置212。此外,滑槽21的後端設置一緩衝部27,當滑塊30被彈簧40帶回到第二位置212時,滑塊30的後端能夠接觸緩衝部27,因此能夠透過緩衝部27吸收滑塊30撞擊的力量。更詳細地說,本實施例中緩衝部27為一體成型設置於固定座20上位於滑槽後端邊緣的弧形彈片,並且所述弧形彈片的是朝向滑槽21前端的方向凸出,因此能夠用以吸收滑塊30撞擊的衝擊力。
如圖3及圖4所示,滑塊30的本體概略形成前端寬度較窄,而後端寬度較寬的楔形體,因此使得滑塊30的前端能夠在滑槽21中沿著橫軸方向D2擺動。此外,為了增進滑塊30在滑槽21中位移的穩定性,本實施例的滑塊30在橫軸方向D2的兩側邊分別設置一能夠卡合於兩限制導槽214中的卡合凸緣33,透過卡合凸緣33和限制導槽214卡合,使得滑塊30能夠被限制在滑槽21中而不會脫落。
如圖4至圖6所示,滑塊30的前端朝向卡合部23的一側形成一卡勾部31,卡勾部31朝向卡合部23的方向延伸,且凸出於滑塊30朝向卡合部23的一側。並且卡勾部31的厚度和固定座前端的開口22的寬度配合,而 能夠從開口22伸出。如圖3及圖9至圖11所示,當滑塊30在滑槽21中位移時,卡勾部31能夠容置於滑槽21之中,並且當滑塊位移到第一位置211時,所述卡勾部31能夠穿過開口22且凸出於所述缺口部的外側。在此狀態下,滑塊30由於受到彈簧40的扭力以及彈性限制構件24的抵頂,會使得滑塊30的前端朝向卡合部23的方向擺動,而使得卡勾部31的後緣位移到卡合部23的前方,並且和卡合部23相卡合。當卡勾部31卡合於卡合部23後,便能夠將滑塊30定位在第一位置211。滑塊30相對於外軌11的一側面設置一圓柱狀的凸軸32,凸軸32的作用為和一設置在內軌12上的卡摯構件50配合,而使得滑塊30能夠和內軌12連動。
如圖2、圖7、圖8以及圖9至圖11所示,本實施例中,卡摯構件50是由一設置於內軌底板121上朝向外軌11方向彎折的凸緣部123所形成。所述卡摯構件50設置於內軌底板121朝向外軌11和固定座20的一側面,卡摯構件50設置的位置靠近內軌12的後端,卡摯構件50主要包括一卡槽開口51、一抵頂斜面52、以及一定位凹部53。其中卡槽開口51形成於卡摯構件50的後端抵頂斜面52形成於卡摯構件50前端且朝向固定座20的卡合部23的一側,而所述定位凹部53則形成於卡摯構件50的前端相對於抵頂斜面52的一側。
如圖2以及圖9至圖11所示,卡摯構件50設置於當內軌12沿著縱軸方向移動到接近滑軌10後端時能夠和滑塊30的凸軸32產生干涉的位置。並且卡摯構件50的寬度大於凸軸32的直徑,且當卡摯構件50隨著內軌12向後位移的行程中,凸軸32能夠進入到卡摯構件50的卡槽開口51中,而使得卡摯構件50和凸軸32相互銜接。
如圖9所示,當滑塊30位於第一位置211,且卡勾部31卡合於固定座前端的卡合部23的狀態下,當內軌12沿著縱軸方向D1向後位移到 接近關閉位置的狀態下,卡摯構件50隨著內軌12向後位移,將使得滑塊30側面的凸軸32進入到卡槽開口51中,並且卡摯構件50的抵頂斜面52能夠接觸到凸軸32。接著如圖10所示,隨著卡摯構件50繼續向後移動,凸軸32受到抵頂斜面52抵壓會產生一分力,而將凸軸32朝向和卡合部23相反的方向推頂,因此使得滑塊30的前端產生擺動且使得卡勾部31脫離卡合部23。且當凸軸32被抵頂斜面52推頂後,能夠繼續沿著卡摯構件50的邊緣滑動而卡入到定位凹部53中。特別說明,當滑塊30前端朝向和卡合部23相反方向擺動時,彈性限制構件24會受到滑塊30擠壓,但由於彈性限制構件24為一彈片,因此受到滑塊30擠壓時會產生彎曲,而不會阻礙到滑塊30搖擺的動作。
如圖11所示,當凸軸32卡入定位凹部53內以後,將使得滑塊30和內軌12透過凸軸32和卡摯構件50卡合而結合在一起,並且此時滑塊30因卡勾部31和卡合部23脫離後不受到限制,因此使得滑塊30能夠受到彈簧40拉力帶動,而位移到第二位置212,並且內軌12也隨著滑塊30位移而復歸到關閉位置。
因此,透過卡摯構件50和滑塊30的凸軸32配合,能夠形成內軌12和滑塊30的連動機構,使得內軌12位移到接近關閉位置時,能夠驅動滑塊30的卡勾部31脫離固定座20的卡合部23,而且使得滑塊30和內軌12結合在一起,而使得內軌12能夠受到彈簧40的拉力帶動而自動地復歸到關閉位置。反之,當內軌12從關閉位置向前位移時,能夠帶動滑塊30向前位移而離開第二位置212,並且當滑塊30被帶動到第一位置211時,滑塊30會朝向卡合部23的方向偏擺,而使得卡勾部31卡合於卡合部23上,並且凸軸32脫離卡摯構件50的定位凹部53,而使得凸軸32能夠從卡槽開口51退出到卡摯構件50外側,而使得內軌12能夠不受限制而位移到開啟位置。
此外,本發明為避免因內軌12和外軌11相對晃動而導致卡摯構件50和滑塊30脫離,導致閉鎖機構失效的情形產生,本實施例在固定座20橫軸方向D2的兩側邊分別設置一側面構件25,兩所述側面構件25的底部連接於固定座20在橫軸方向D2的兩側壁,並且沿著橫軸方向D2向外延伸,並且在兩側面構件25的末端分別具有一限位板體251,兩限位板體251相互平行,兩限位板體251的內側面彼此相對,並且兩限位板體251的內側面的間距和內軌12在橫軸方向D2的寬度相配合,使得內軌12退回到關閉位置時,內軌12的後端能夠容置在兩限位板體251的內側面之間。並且兩限位板體251的內側面對應於內軌12的兩滾珠槽道122的位置,還分別具有一限位凸部252,用以和內軌12的兩滾珠槽道122相銜接,藉以增加內軌12和限位板體251結合的穩固性。
更詳細地說,本實施例中,限位板體251內側的限位凸部252為和內軌12的兩滾珠槽道122形狀互補的凸肋,當內軌12位移到接近關閉位置,而使得卡摯構件50和滑塊30的凸軸32開始銜接的狀態下,兩限位凸部252能夠卡合到內軌12的兩滾珠槽道122中,因此當內軌12的後端和兩限位板體251以及限位凸部252銜接以後,內軌12的後端便無法朝向橫軸方向D2和與外軌底板112相垂直的方向擺動,而使得內軌12的後端被穩固定位,藉以避免卡摯構件50和滑塊30的凸軸32因內軌12的後端晃動而脫離。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有益效果主要如下:
1、本發明的滑軌自閉鎖機構1的結構中,僅有滑塊30為活動零件,因此相較於現有的滑軌自閉鎖機構的結構大幅簡化。
2、本發明的滑軌自閉鎖機構1在滑槽21的前端設置有彈性限制構件24,因此當滑軌伸長狀態下,能夠透過彈性限制構件24抵頂住滑塊30, 使得滑塊30的卡勾部31受到震動時不易脫落而導致失效,因此增進了本發明結構的可靠性。
3、透過固定座20上的側面構件25的限制作用,能夠避免滑軌關閉狀態下因內軌12和外軌11相對晃動而導致自閉鎖機構脫離的情形產生,因此更進一步增進其使用的可靠性。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20:固定座
21:滑槽
211:第一位置
212:第二位置
213:側壁
214:限制導槽
22:開口
23:卡合部
24:彈性限制構件
25:側面構件
251:限位板體
252:限位凸部
26:定位插孔
27:緩衝部
28:卡扣凸部
30:滑塊
31:卡勾部
32:凸軸
33:卡合凸緣
40:彈簧

Claims (9)

  1. 一種滑軌自閉鎖機構,其中包括:一滑軌,所述滑軌具有一外軌及一內軌,所述滑軌能夠定義出一縱軸方向以及和所述縱軸方向垂直的一橫軸方向,所述滑軌在所述縱軸方向的兩端分別定義為前端及後端,所述內軌設置於所述外軌上,且所述內軌能夠沿著所述縱軸方向,在一遠離所述外軌後端的開啟位置,和一靠近於所述外軌後端的關閉位置之間往復位移;一固定座設置於所述外軌的後端,所述固定座具有一平行於所述縱軸方向的滑槽,所述滑槽前端具有一開口,所述固定座前端位於所述開口在橫軸方向的一側邊形成一卡合部;一滑塊,所述滑塊容置於所述滑槽中,所述滑塊能夠沿著所述縱軸方向在一靠近所述滑槽前端的第一位置和一靠近所述滑槽後端的第二位置之間往復位移,所述滑塊的前端朝向所述卡合部的一側形成一卡勾部,當所述滑塊位移到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卡勾部能夠凸出於所述開口的外側,並且卡合於所述卡合部,及一凸軸,設置於所述滑塊相對於所述外軌的一側面;一彈簧,連接於所述滑塊後側和所述固定座之間,當所述滑塊位移到所述第一位置的狀態下所述彈簧能夠被拉伸,並且能夠透過所述彈簧拉力帶動所述滑塊位移到所述第二位置;一卡摯構件,設置於所述內軌上對應所述滑塊的位置,所述卡摯構件具有一朝向所述外軌後端的卡槽開口,所述卡摯構件在縱軸方向相對於所述卡槽開口的一端形成一抵頂斜面及一和所述抵頂斜面相對的定位凹部;其中,所述滑塊位移到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彈簧受到所述滑塊帶動而拉伸,且所述滑塊的前端能夠朝向所述卡合部的方 向擺動,而使得所述卡勾部卡合於所述卡合部,在此狀態下,所述滑塊的所述凸軸的位置和所述卡槽開口相互對應,並且當所述內軌位移接近所述關閉位置時,所述凸軸能夠從所述卡槽開口進入到所述卡摯構件中,且當所述卡摯構件的所述抵頂斜面接觸所述凸軸時,透過所述抵頂斜面推動所述凸軸,而驅動所述滑塊的前端朝向和所述卡合部相反方向擺動,而使得所述卡勾部脫離所述卡合部,並且所述凸軸卡入所述定位凹部,而使得所述滑塊受到所述彈簧帶動回復到所述第二位置,並且帶動所述內軌位移到所述關閉位置;其中,所述滑槽前端相對於所述卡合部的一側具有一彈性限制構件,當所述滑塊位移到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滑塊能夠受到所述限制構件抵頂,而迫使所述滑塊朝向所述卡合部的方向擺動,以確保所述卡勾部和所述卡合部保持卡合;其中,所述固定座在橫軸方向的兩側分別具有一側面構件,兩所述側面構件分別具有一限位板體,當所述內軌位移到所述關閉位置時,所述內軌在所述橫軸方向的兩側邊接觸於兩所述限位板體的內側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滑軌自閉鎖機構,其中所述彈性限制構件為一朝向所述固定座前端且同時朝向所述卡合部的方向傾斜的彈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滑軌自閉鎖機構,其中所述滑槽在所述橫軸方向的兩側具有相對的兩側壁,兩所述側壁分別形成一和所述縱軸方向平行的限制導槽,所述滑塊在所述橫軸方向的兩側對應於兩所述限制導槽的位置分別具有一卡合凸緣,所述卡合凸緣卡合於所述限制導槽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滑軌自閉鎖機構,其中所述固定座在所述滑槽的後端設置一緩衝部,當所述滑塊位移到所述第 二位置時,所述滑塊的後端接觸所述緩衝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滑軌自閉鎖機構,其中所述緩衝部為設置於所述滑槽後端,且朝向所述滑槽的前端凸出的弧形彈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滑軌自閉鎖機構,其中所述外軌在所述橫軸方向的兩側分別具有相對的兩外軌側壁,以及連接於兩所述外軌側壁之間的外軌底板,所述固定座容置於兩所述外軌側壁之間且貼靠於所述外軌底板;所述固定座設置多個和所述外軌底板垂直的定位插孔,所述外軌底板對應多個所述定位插孔的位置設置多個定位插片,多個所述定位插片插入於多個所述定位插孔中,藉以將所述固定座設置於所述外軌底板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滑軌自閉鎖機構,其中每一所述定位插片分別設置一卡扣孔,每一所述定位插孔的一內側壁對應於所述卡扣孔的位置分別設置一卡扣凸部,當所述定位插片插入於所述定位插孔中時,所述卡扣凸部卡合於所述卡扣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滑軌自閉鎖機構,其中所述內軌在所述橫軸方向的兩側分別具有一滾珠槽道,兩所述限位板體對應於兩所述滾珠槽道的位置分別具有一限位凸部,當所述內軌的後端和兩所述限位板體銜接時,兩所述限位凸部能夠卡入到兩所述滾珠槽道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滑軌自閉鎖機構,其中所述內軌具有一平行於所述外軌底板的內軌底板,所述內軌底板靠近後端位置設置一垂直於所述內軌底板且朝向所述外軌底板方向彎折的凸緣部,所述凸緣部構成所述卡摯構件。
TW108127235A 2019-07-31 2019-07-31 滑軌自閉鎖機構 TWI686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7235A TWI686153B (zh) 2019-07-31 2019-07-31 滑軌自閉鎖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7235A TWI686153B (zh) 2019-07-31 2019-07-31 滑軌自閉鎖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6153B true TWI686153B (zh) 2020-03-01
TW202106203A TW202106203A (zh) 2021-02-16

Family

ID=70766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7235A TWI686153B (zh) 2019-07-31 2019-07-31 滑軌自閉鎖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8615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51524U (en) * 2004-01-20 2004-12-01 Jiun-Lung Yang Drawer rail with automatic return device
TW201540232A (zh) * 2014-04-18 2015-11-01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自閉合滑軌總成及其自閉合機構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51524U (en) * 2004-01-20 2004-12-01 Jiun-Lung Yang Drawer rail with automatic return device
TW201540232A (zh) * 2014-04-18 2015-11-01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自閉合滑軌總成及其自閉合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6203A (zh) 202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6853B2 (en) Opening device for a slide assembly
JP4324611B2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のストッパ装置
US7435079B2 (en) Angular ejector mechanism and injection mold with the same
US8899703B2 (en) Pressing-type unlocking track
US9231346B2 (en) Connector
KR101031856B1 (ko) 푸쉬 래치 장치를 구비한 서랍 슬라이드
US8382498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ejector
US9167717B2 (en) Connection device for cable management arm and slide assembly
JP2010511993A5 (zh)
KR20000071741A (ko) 차량용 인출장치
TWI609654B (zh) 限制裝置
TWI686153B (zh) 滑軌自閉鎖機構
TWI690284B (zh) 滑軌閉鎖緩衝機構
KR100813330B1 (ko) 슬라이딩 수납장용 3단레일
US8303322B1 (en) Card connector anti-misinserting a micro SD card
TWI421046B (zh) 滑軌總成的開啟機構
TWM474400U (zh) 滑軌復歸結構
WO2007139364A1 (en) Self closing device for a slide
JP2001118633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3909243B2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
KR101090563B1 (ko) 전방 해제 버클
JP3040202U (ja) 引出しのスライドレール
JP2004236973A (ja) 引き込み機能付スライドレール
EP2371241A1 (en) Slide assmebly with an opening device
CN218773590U (zh) 连接扣块、滑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