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3553B -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3553B
TWI683553B TW104133687A TW104133687A TWI683553B TW I683553 B TWI683553 B TW I683553B TW 104133687 A TW104133687 A TW 104133687A TW 104133687 A TW104133687 A TW 104133687A TW I683553 B TWI683553 B TW I6835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ommunication device
preamble
transmission period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3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0373A (zh
Inventor
板垣竹識
山浦智也
森岡裕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0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0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3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355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00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可在無線多工通訊中,能夠兼顧 無線通訊資源之有效利用與收訊性能之穩定化的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一種通訊裝置,其係具備:通訊部,係 從複數其他通訊裝置接收含有第1資訊之訊框,將含有表示第1送訊期間之資訊的第1訊框,發送至前記複數其他通訊裝置;和控制部,係基於複數前記第1資訊而決定前記第1送訊期間;和處理部,係生成前記第1訊框。

Description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本揭露係有關於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近年來,隨著以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802.11為代表的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之普及,所被傳送的內容之資訊量及支援無線LAN的產品,都在增加。於是,為了提升網路全體的通訊效率,IEEE802.11的規格現在也正在擴充中。
作為該規格的擴充之一例,在802.11ac規格中係採用,關於下鏈(DL:downlink)的MU-MIMO(Multi-User Multi-Input Multi-Output)。MU-MIMO,係藉由分空多工化而可將複數訊號在同一時間帶中進行送訊的技術,藉由該當技術,例如可提高頻率的利用效率。
可是,複數通訊裝置之每一者所發送的訊框之送訊期間會有不同的情況,此情況下,該當訊框之收訊期間中所被接收之訊框的多工化數,會有所增減。因此,將已被多工化之訊框予以接收的通訊裝置上的收訊功率會 在收訊期間中有所變化,該當收訊功率之變化係可能對收訊性能造成影響。對此,使訊框之送訊期間能夠對齊的手法,已被提出。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係揭露,藉由對送訊期間不同的複數訊框,適宜地追加填補(padding),以使該當複數訊框之送訊期間能夠對齊的通訊裝置。
又,在專利文獻2中係揭露,身為存取點(AP:Access Point)之通訊裝置係發送出用來指定上鏈(UL:uplink)訊框之送訊期間的UL許可資訊,接收到UL許可資訊的通訊裝置係在所被指定的送訊期間中發送UL訊框的通訊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6349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263493號公報
可是,在專利文獻1及2所揭露的發明中,有時候會難以有效率地活用無線通訊資源。例如,在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發明中,會因為不具資料意義的填補,而導致無線通訊資源被消耗。又,在專利文獻2所揭露的發明中,AP在指定UL訊框之送訊期間的時點上,並沒有 掌握到發送UL訊框之通訊裝置之每一者所希望的送訊期間,因此可能會指定成比該當所望送訊期間還長的送訊期間。因此,發送UL訊框的通訊裝置可能全部都會發送出填補。
於是,在本揭露中係提出一種,在無線多工通訊中,能夠兼顧無線通訊資源之有效利用與收訊性能之穩定化的新穎且改良過的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裝置,其係具備:通訊部,係從複數其他通訊裝置接收含有第1資訊之訊框,將含有表示第1送訊期間之資訊的第1訊框,發送至前記複數其他通訊裝置;和控制部,係基於複數前記第1資訊而決定前記第1送訊期間;和處理部,係生成前記第1訊框。
又,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通訊方法,係含有:從複數其他通訊裝置接收含有第1資訊之訊框,將含有表示第1送訊期間之資訊的第1訊框,發送至前記複數其他通訊裝置之步驟;和基於複數前記第1資訊而決定前記第1送訊期間之步驟;和生成前記第1訊框之步驟。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 在無線多工通訊中,能夠兼顧無線通訊資源之有效利用與收訊性能之穩定化的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此外,上記效果並非一定要限定解釋,亦可和上記效果一併、或取代上記效果,而達成本說明書所欲揭露之任一效果、或可根據本說明書來掌握的其他效果。
10‧‧‧通訊裝置
11‧‧‧資料處理部
12‧‧‧通訊部
13‧‧‧調變解調部
14‧‧‧訊號處理部
15‧‧‧頻道推定部
16‧‧‧無線介面部
17‧‧‧控制部
900‧‧‧智慧型手機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體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相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聲器
913‧‧‧無線通訊介面
914‧‧‧天線開關
915‧‧‧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0‧‧‧行車導航裝置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GPS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記憶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揚聲器
933‧‧‧無線通訊介面
934‧‧‧天線開關
935‧‧‧天線
938‧‧‧電池
940‧‧‧車載系統
941‧‧‧車載網路
942‧‧‧車輛側模組
950‧‧‧無線存取點
951‧‧‧控制器
952‧‧‧記憶體
954‧‧‧輸入裝置
955‧‧‧顯示裝置
957‧‧‧網路介面
958‧‧‧有線通訊網路
963‧‧‧無線通訊介面
964‧‧‧天線開關
965‧‧‧天線
〔圖1〕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2〕本揭露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台之概略性機能構成的區塊圖。
〔圖3〕本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圖4〕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上鏈送訊期間通知處理中的母台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圖5〕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上鏈送訊期間通知處理中的子台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圖6〕進行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上鏈多工送訊期間決定處理的母台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圖7〕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中的母台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圖8〕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中的子台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圖9〕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所進行的訊框交換程序之例子的圖示。
〔圖10〕本揭露之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上鏈送訊期間通知處理中的母台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圖11〕進行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上鏈多工送訊期間決定處理的母台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圖12〕進行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的子台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圖13〕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所進行的訊框交換程序之例子的圖示。
〔圖14〕本揭露之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所進行的訊框交換程序之例子的圖示。
〔圖15〕智慧型手機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16〕行車導航裝置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圖17〕無線存取點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
以下,一邊參照添附圖式,一邊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疊說明。
又,於本說明書及圖面中,實質上具有相同機能複數構成要素,有時候是在同一符號之後附上不同編 號來區別。例如,實質上具有相同機能的複數構成,會因應需要而以通訊台10#1及10#2等之方式來加以區別。但是,沒有必要區別實質上同一機能構成時,就僅標示同一符號。例如,在不需要特別區分通訊台10#1及10#2時,就簡稱為通訊台10。
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之概要
2.第1實施形態(以分空多工方式進行通訊的例子)
3.第2實施形態(將UL訊框予以分割的例子)
4.第3實施形態(以多點傳播方式進行通訊的例子)
5.第4實施形態(以分頻多工方式進行通訊的例子)
6.應用例
7.總結
<1.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之概要>
首先,參照圖1,說明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中所述之通訊系統之概要。圖1係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之構成例的圖示。
通訊系統,係由複數個通訊裝置(以下亦稱通訊台)10所構成。通訊台10係具有無線通訊機能,進行使用了多工化的通訊。又,通訊台10係成為AP而動作,或成為終端而動作。以下,將成為AP而動作的通訊台亦稱為母台,將成為終端而動作的通訊台亦稱為子台。因此,在通訊系統中,母台與子台之間可進行使用了多工 化的1對多之通訊。此外,從母台往子台之通訊也稱為DL(下鏈),從子台往母台之通訊也稱為UL(上鏈)。
例如,通訊系統,係如圖1所示,可含有複數通訊台10#0~10#4。母台的通訊台10#0與子台的通訊台10#1~10#4,係透過無線通訊而被連接,直接相互進行訊框之收送訊。例如,母台10#0係為符合IEEE802.11ac的通訊台,藉由自適應陣列天線而進行SDMA(分空多元接取)。
此處,一般而言,複數子台之每一者所發送之訊框的送訊期間若為不同,則該當訊框之收訊期間中的訊框之多工化數會有所增減。因此,接收訊框的母台之收訊功率會在收訊期間中有急遽變化,該當收訊功率之變化係可能對母台的收訊性能,造成影響。
對此,由母台來指定UL訊框的送訊期間,使子台把UL訊框的送訊期間對齊成所被指定之送訊期間的手法,已被提出。可是,在該手法中,母台在指定UL訊框之送訊期間的時點上,並沒有掌握到發送UL訊框的子台之每一者所希望的送訊期間,因此可能會指定成比該當所望送訊期間還長的送訊期間。因此,發送UL訊框的子台可能全部都會發送出填補。反之,若被指定了比該當所望送訊期間還短的送訊期間,則應送訊之UL訊框就無法收容在所被指定的送訊期間,可能導致子台難以發送UL訊框。
於是,在本揭露中係提出一種,在無線多工 通訊中,能夠兼顧無線通訊資源之有效利用與收訊性能之穩定化的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以下說明其細節。此外,在圖1中作為通訊系統之一例,是說明通訊台10#0係為母台的例子,但其他通訊台10也可成為母台,或是亦可為,通訊台10#0係為具有與其他通訊台10#1~10#4之複數直接鏈結的通訊台。此外,後者的情況,可將上述的DL改讀成「從1台往複數台之同時送訊」,係將上述的UL改讀成「從複數台往1台之同時送訊」。又,為了說明的方便,將第1~第4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台10之每一者,以通訊台10-1、通訊台10-2的方式,在末尾附加上對應於實施形態的號碼,來做區別。
<2.第1實施形態(以分空多工方式進行通訊的例子)>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之概要。接著說明,本揭露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台10-1。在本實施形態中,通訊台10-1之中的母台,係基於從子台所接收的表示送訊期間之資訊,來決定UL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然後,子台,係基於該當許可送訊期間而發送UL訊框。
<2-1.通訊裝置之構成>
首先,參照圖2,說明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中所述之通訊台10-1的構成。圖2係本揭露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台10-1之概略性機能構成的區塊圖。
通訊台10-1,係如圖2所示,具備:資料處理部11、通訊部12及控制部17。首先說明通訊台10-1的基本機能。
((基本機能))
資料處理部11,係對資料進行收送訊所需之處理。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基於來自通訊上層的資料而生成訊框,將所生成的訊框,提供給後述的變解調部13。例如,資料處理部11,係從資料生成訊框(或封包),對所生成的訊框進行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所需之MAC標頭之附加及錯誤偵測碼之附加等之處理。又,資料處理部11,係從所接收之訊框抽出資料,將所抽出的資料提供給通訊上層。例如,資料處理部11,係針對所接收之訊框,進行MAC標頭之解析、碼錯誤之偵測及訂正、以及重新排序處理等,而取得資料。
通訊部12,係如圖2所示,具備:變解調部13、訊號處理部14、頻道推定部15及無線介面部16。
變解調部13,係針對訊框而進行調變處理等。具體而言,變解調部13,係針對從資料處理部11所提供的訊框,依照被控制部17所設定的編碼及調變方式等,進行編碼、交錯及調變,以生成符碼串流。然後,將所生成的符碼串流,提供給訊號處理部14。又,變解調部13,係針對從訊號處理部14所提供的符碼串流,進行 解調及解碼等而取得訊框,將所取得的訊框,提供給資料處理部11或控制部17。
訊號處理部14,係進行分空多工通訊所涉及之處理。具體而言,訊號處理部14,係針對從變解調部13所提供的符碼串流,進行空間分離所涉及之訊號處理,將處理所得的符碼串流之每一者,分別提供給無線介面部16。又,訊號處理部14,係針對從無線介面部16所得的訊號所涉及的符碼串流,進行空間處理,例如符碼串流之分離處理等,將處理所得的符碼串流,提供給變解調部13。
頻道推定部15,係推定頻道增益。具體而言,頻道推定部15,係在從無線介面部16所得的符碼串流所涉及之訊號之中,根據前文部分或訓練訊號部分而算出複合頻道增益資訊。此外,所被算出的複合頻道增益資訊,係透過控制部17而被提供給變解調部13及訊號處理部14,被利用於調變處理及空間分離處理等。
無線介面部16,係具備天線,透過天線而進行訊號之收送訊。具體而言,無線介面部16,係將從訊號處理部14所提供的符碼串流所涉及之訊號,轉換成類比訊號,進行增幅、濾波、及頻率升轉。然後,無線介面部16,係透過天線,將該當已被處理過的訊號,予以發送。又,無線介面部16,係針對從天線所得的訊號,進行與訊號送訊之際相反之處理,例如進行頻率降轉及數位訊號轉換等,將處理所得的訊號,提供給頻道推定部15 及訊號處理部14。
此外,子台係亦可具備訊號處理部14、頻道推定部15及第2個無線介面部16。又,以下亦將變解調部13、訊號處理部14、頻道推定部15及無線介面部16,總稱為通訊部12。
控制部17,係整體控制通訊台10-1之動作。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進行各機能間的資訊之收授、通訊參數之設定、及資料處理部11中的訊框(或封包)之排程等之處理。
((身為母台而動作時的機能))
接著,詳細說明通訊台10-1身為母台而動作時的機能。
(上鏈送訊期間通知處理所涉及之機能)
資料處理部11,係對使用分空多工化之通訊的事前通訊所涉及之訊框。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生成,向子台要求含有用來推定分空多工化中所被使用之天線權重所需之參照訊號的訊框之送訊的訊框。例如,資料處理部11,係生成TRQ(Training Request)訊框。
然後,資料處理部11,係將表示TRQ訊框之目的地之複數子台的資訊,包含在TRQ訊框中。例如,資料處理部11,係可將表示子台之MAC位址、或將子台予以分群之群組識別元之其中1者的資訊,包含在TRQ 訊框中。此外,假設群組識別元係對子台而言為已知。
又,資料處理部11係含有,用來將作為往TRQ訊框之回應而從子台所發送之訊框,例如TFB(Training Feedback)訊框之每一者予以分離所需之資訊。例如,資料處理部11,係可將指定用來把TFB訊框中所含之參照訊號進行正交化所需之編碼方法的資訊,包含在TRQ訊框中。此外,TFB訊框的分離方法係不限於上記方法,亦可利用一般的各種方法。
又,資料處理部11,係從通訊部12所接收的TFB訊框,取得天線權重。具體而言,一旦藉由通訊部12而接收到TFB訊框,則通訊部12係基於將編碼方法予以指定的資訊和TFB訊框中所含之已被編碼的參照訊號,而將TFB訊框予以分離。然後,資料處理部11,係基於所被分離的TFB訊框的參照訊號之每一者,而取得各子台的天線權重。此外,所被取得的天線權重,係被控制部17所管理。
通訊部12係進行,對分空多工通訊的事前通訊所涉及之訊框的收送訊。具體而言,通訊部12,係將資料處理部11所生成的TRQ訊框,發送至子台之每一者,作為對TRQ訊框之回應,將TFB訊框從子台之每一者予以接收。
(上鏈多工送訊期間決定處理所涉及之機能)
控制部17係基於從複數子台所得的作為第1資訊的 表示送訊期間(以下亦稱為要求送訊期間)的資訊(以下亦稱為RDR(Reverse Direction Request)資訊)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此處,RDR資訊係表示,希望被使用於各子台所保持之使用者資料之送訊的時間長度。又,使用者資料,係可為資料訊框,或可為管理訊框。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基於,藉由通訊部12而從複數子台所接收之TFB訊框中所含之RDR資訊之每一者所示的送訊期間之中比其他送訊期間還長的送訊期間(以下亦稱為Rmax),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
例如,控制部17係基於式子Rmax+Tack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此處,Tack係表示從母台往子台的對觸發訊框的確認回應(以下亦稱為ACK)訊框的送訊期間(以下亦稱為ACK送訊期間)。此外,假設確認回應訊框的調變方式或調變速度係在各子台中為相同。
此外,在上記中雖然說明,控制部17係基於Rmax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的例子,但控制部17係亦可基於,從複數子台所接收之TFB訊框中所含之RDR資訊之每一者所示的送訊期間之中的最頻值,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此情況下,隨著RDR資訊所示之送訊期間之變異,相較於使用基於Rmax亦即最大值之許可送訊期間而從子台發送UL訊框時,可更加提升無線通訊資源之利用效率。
又,控制部17係亦可為,若所被決定的許可送訊期間是大於閾值,則將許可送訊期間決定成該當閾值 以下之送訊期間。例如,控制部17,係若所被決定之許可送訊期間Rmax+Tack是超過閾值Glimit,則將閾值Glimit決定成許可送訊期間。換言之,控制部17係例如基於式子min(Glimit,Rmax+Tack)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此情況下,藉由把許可送訊期間抑制在閾值以下,就可在隨著無線通訊資源之狀況或母台之通訊原則等而可分配給子台之送訊期間是受到限制時,仍可對應之。
甚至,閾值Glimit係亦可基於表示無線頻道之空閒時間的資訊、或表示涉及本台之通訊之流量的資訊,而被決定。例如,無線通訊資源的狀況,係可以用本台中的載波感測結果被判定為閒置或忙碌的時間率(以下亦稱為閒置時間率)、或與本台所連接之通訊台的流量等,來表示之。然後,為了不會對來自子台之UL訊框送訊對分配過多資源而導致其他通訊受阻,閾值Glimit係基於上記的閒置時間率或流量等而被設定。
又,在上記中雖然說明,RDR資訊係為表示送訊期間之資訊的例子,但RDR資訊係亦可為可算出送訊期間的資訊。例如,RDR資訊係亦可為表示所被發送之資料的量之資訊及表示調變速度之資訊的組合。又,在上記中雖然說明,RDR資訊係為表示送訊期間本身之資訊的例子,但RDR資訊係亦可為,送訊期間被量化成所定之粒度而得的資訊。
(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所涉及之機能)
資料處理部11,作為處理部,係將含有表示作為第1送訊期間之許可送訊期間的資訊(以下亦稱為RDG(Reverse Direction Grant)資訊)的訊框,當作第1訊框而加以生成。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將含有表示控制部17所決定之許可送訊期間的RDG資訊的DL訊框,針對每一子台而加以生成。此外,該當DL訊框係會成為關於子台之UL訊框之送訊的觸發,因此以下亦稱為觸發訊框。
例如,資料處理部11,係在觸發訊框之MAC標頭之Duration/ID欄位等中,可含有RDG資訊。此外,RDG資訊之附加方法係不限定於此。例如,資料處理部11,係亦可對觸發訊框追加另外的欄位,在所被追加的欄位中,包含有RDG資訊。又,以下假設,該當觸發訊框係為資料訊框來說明,但不限定於此,亦可為控制訊框或管理訊框等之其他訊框。
通訊部12,係藉由將含有表示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的訊框進行多工化,而向複數子台發送該當訊框。具體而言,通訊部12,係使用透過TFB訊框所被通知的各子台之天線權重,而將資料處理部11所生成的含有表示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的訊框之每一者,進行分空多工化。
((身為子台而動作時的機能))
接著,詳細說明通訊台10-1身為子台而動作時的機 能。
(上鏈送訊期間通知處理所涉及之機能)
資料處理部11係生成,對於從母台所接收的,對分空多工方式的事前通訊所涉及之訊框的回應之訊框。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取得從母台所接收之訊框中所含之表示該當訊框之目的地子台的資訊,判定該當資訊是否包含本台。若該當資訊是把本台當作目的地而包含,則資料處理部11,作為該當訊框之回應,係生成含有參照訊號的訊框。例如,資料處理部11,作為對從母台所接收之TRQ訊框之回應,係生成TFB訊框。此外,參照訊號係可被插入在前文部分。
然後,資料處理部11,係基於用來把TFB訊框進行分離所需之資訊,而對參照訊號施加處理。例如,資料處理部11,係依照TRQ訊框中所含之編碼方法,而將TFB訊框中所含之參照訊號予以編碼。
又,資料處理部11係在TFB訊框中,包含入RDR資訊。例如,資料處理部11,係基於控制部17所決定的送訊期間而生成RDR資訊,將所生成的RDR資訊,包含在TFB訊框中。此處,RDR資訊係表示,希望被使用於各子台所保持之使用者資料之送訊的時間長度。又,使用者資料,係可為資料訊框,或可為管理訊框。
通訊部12係和母台同樣地,進行對分空多工通訊的事前通訊所涉及之訊框的收送訊。具體而言,通訊 部12,係從母台接收TRQ訊框,從TRQ訊框之收訊起經過所定時間後,將資料處理部11所生成的TFB訊框,發送至母台。該當所定之時間,係在各子台上為相同的時間,例如可為SIFS(Short Inter-Frame Space)等。此外,該當所定之時間係亦可為,透過TRQ訊框等而被從母台所通知,並預先被子台所記憶的時間。
控制部17,係決定對母台通知的要求送訊期間。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基於應送訊之資料的量,來決定要求送訊期間。例如,控制部17,係藉由參照送訊用緩衝區,以算出應送訊之資料的量。然後,控制部17,係基於所被算出之資料量及調變方式,來決定要求送訊期間。
(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所涉及之機能)
資料處理部11,係基於許可送訊期間而生成訊框。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以使得送訊期間會是許可送訊期間的方式,而生成訊框。更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將對從母台所接收之觸發訊框的確認回應訊框所被連結而成的UL訊框,以使得UL訊框之送訊期間會是許可送訊期間的方式,而加以生成。
例如,資料處理部11,係首先基於應送訊之資料而生成資料訊框,接著,生成對觸發訊框的ACK訊框。然後,資料處理部11,係藉由將資料訊框與ACK訊框進行連結,以生成UL訊框。此外,UL訊框中的ACK 訊框之位置係為任意。
然後,資料處理部11,係若UL訊框之送訊期間是未滿許可送訊期間,則藉由對UL訊框追加填補,以使UL訊框之送訊期間與許可送訊期間一致。
此外,上記雖然說明,所被生成之UL訊框之送訊期間是許可送訊期間以下的例子,但資料處理部11係在所被生成之UL訊框之送訊期間是超過許可送訊期間的情況下,亦可調整UL訊框。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將UL訊框之中的資料訊框,予以分割。
例如,資料處理部11係算出UL訊框之送訊期間減去ACK送訊期間而得的送訊期間(以下亦稱為使用可能送訊期間),判定資料訊框之送訊期間是否超過使用可能送訊期間。若判定資料訊框之送訊期間是超過使用可能送訊期間,則資料處理部11係使用斷片化等之方法,將資料訊框予以分割以使得送訊期間會是使用可能送訊期間以下。此外,資料處理部11係在資料訊框是應用程式訊框時,亦可藉由針對資料訊框的子訊框之一部分來解除連結,以變更資料訊框以使得資料訊框之送訊期間會是使用可能送訊期間以下。
此情況下,即使要求送訊期間之通知後發生新的送訊要求時,或母台中許可送訊期間是被抑制成閾值以下等時,仍可確保送訊之機會,可提升通訊效率。
<2-2.通訊裝置之處理>
接著,參照圖3~圖8,說明本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及通訊台10-1之處理。首先,參照圖3,說明通訊系統之處理的流程。圖3係本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處理全體之流程)
首先,在通訊系統中,會進行上鏈送訊期間通知處理(步驟S101)。具體而言,從母台往子台發送TRQ訊框,作為對該當TRQ訊框之回應,含有表示要求送訊期間之RDR資訊的TFB訊框,係從子台被發送給母台。例如,進行如圖4及圖5所示的處理。
接著,在通訊系統中,進行上鏈多工送訊期間決定處理(步驟S102)。具體而言,於母台中,基於從子台所接收之TFB訊框中所含之RDR資訊而決定許可送訊期間。例如,進行如圖6所示的處理。
接著,通訊系統中,進行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步驟S103)。具體而言,從母台往子台發送含有表示許可送訊期間之RDG資訊的觸發訊框,從子台之每一者往母台會基於許可送訊期間而發送UL訊框。例如,進行如圖7及圖8的處理。
(上鏈送訊期間通知處理之流程)
接下來,說明圖3中的步驟S101之處理也就是上鏈送訊期間通知處理的細節。首先,參照圖4,說明上鏈送 訊期間通知處理中的母台之處理。圖4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上鏈送訊期間通知處理中的母台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首先,母台係生成TRQ訊框(步驟S201)。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生成含有:表示TRQ訊框之目的地子台之資訊、和表示參照訊號之編碼方法之資訊的TRQ訊框。
接著,母台係發送TRQ訊框(步驟S202)。具體而言,通訊部12,係將資料處理部11所生成的TRQ訊框,發送至子台之每一者。
接著,母台係判定是否在所定之時間內接收到TFB訊框(步驟S203)。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為了接收TFB訊框而待機所定之時間。然後,控制部17,係在該當所定之時間經過後,判定是否有從TRQ訊框之目的地子台之每一者接收到TFB訊框。例如,通訊部12,係在該當所定之時間中接收到TFB訊框,則依照透過TRQ訊框而通知給子台的編碼方法,將TFB訊框予以分離。然後,控制部17係在該當所定之時間經過後,判定分離所得的TFB訊框是否為從TRQ訊框之全部目的地子台所獲得。
若判定為未在所定之時間內接收到TFB訊框,則母台係判定TRQ訊框的重送次數是否為所定之次數以下(步驟S204)。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若判定為未在所定之時間內從TRQ訊框的任一目的地子台接收到 TFB訊框,則判定TRQ訊框的重送次數是否為所定之次數以下。
若判定為TRQ訊框的重送次數是所定之次數以下,則母台係回到步驟S202,進行TRQ訊框之重送。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在判定TRQ訊框的重送次數是所定之次數以下時,令通訊部12向有關未收訊之TFB訊框的子台,重送TRQ訊框。此外,TRQ訊框係亦可被重送給原本的TRQ訊框的所有目的地子台。
於步驟S203中,若判定在所定之時間內有接收到TFB訊框,則母台係繼續處理,使處理進入下個處理也就是上鏈多工送訊期間決定處理。此外,於步驟S204中,若判定TRQ訊框的重送次數超過所定之次數,則母台係不進行TRQ訊框之重送,結束處理。
接下來,參照圖5,說明上鏈送訊期間通知處理中的子台之處理。圖5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上鏈送訊期間通知處理中的子台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首先,子台係判定是否有接收到給本台的TRQ訊框(步驟S301)。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一旦藉由通訊部12而接收到TRQ訊框,則參照TRQ訊框中所含之表示目的地子台的資訊,判定該當TRQ訊框是否為給本台的TRQ訊框。
若判定為有接收到給本台的TRQ訊框,則子台係算出應發送給TRQ送訊源的資料的量(步驟S302)。具體而言,一旦接收到給本台的TRQ訊框,則 控制部17係藉由參照送訊用緩衝區,以算出應送訊之資料的量。
接著,子台係基於資料量及調變方式來決定要求送訊期間(步驟S303)。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基於所被算出的資料的量與所被選擇的調變方式,來決定要求送訊期間。例如,控制部17,係基於由資料的量與調變方式而定的調變速度,來決定要求送訊期間。
接著,子台係生成含有表示要求送訊期間之資訊的TFB訊框(步驟S304)。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生成表示控制部17所決定之要求送訊期間之RDR資訊。然後,資料處理部11係生成,含有:依照透過TRQ訊框所被通知之編碼方法而被編碼的參照訊號、和RDR資訊的TFB訊框。
接著,子台係在從TRQ訊框之收訊起算經過所定之時間後,發送TFB訊框(步驟S305)。具體而言,藉由控制部17,從TRQ訊框被收訊起算經過所定之時間後,通訊部12係將TFB訊框發送至母台。
(上鏈多工送訊期間決定處理之流程)
接下來,參照圖6,說明圖3中的步驟S102之處理也就是上鏈多工送訊期間決定處理的細節。圖6係進行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上鏈多工送訊期間決定處理的母台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首先,母台係從各TFB訊框取得天線權重及 要求送訊期間(步驟S401)。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基於被通訊部12所分離的TFB訊框之參照訊號,而算出天線權重。又,資料處理部11係從TFB訊框取得表示要求送訊期間之資訊。
接著,母台係在所取得的要求送訊期間之中,特定出最大值(步驟S402)。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將從TFB訊框所取得的要求送訊期間之每一者進行比較,在該當要求送訊期間之每一者之中,特定出最大值Rmax
接著,母台係判定許可送訊期間之閾值是否存在(步驟S403)。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判定許可送訊期間之閾值有無設定。此外,許可送訊期間之閾值的設定之有無及值,係亦可預先被記憶在通訊台10-1的另外具備的記憶部等,也可隨著無線通訊資源之狀況或母台之通訊原則等而變化。此處,無線通訊資源之狀況係可用例如:本台中的載波感測之每單位時間的閒置時間率、或本台與所正連接之對象的流量等來表示。然後,為了不讓對來自子台之UL訊框送訊對使用過多資源而導致其他通訊受阻,閾值Glimit係基於上記的閒置時間率或流量等而被設定。又,若閾值之有無是固定,則亦可不進行本處理。
若判定為許可送訊期間之閾值是不存在,則母台係基於要求送訊期間的最大值及ACK送訊期間,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步驟S404)。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將要求送訊期間之最大值Rmax與ACK送訊期間Tack之 和,決定成許可送訊期間。
若判定為許可送訊期間之閾值是存在,則母台係基於要求送訊期間的最大值、ACK送訊期間及閾值,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步驟S405)。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將要求送訊期間之最大值Rmax及ACK送訊期間Tack之和、或許可送訊期間之閾值Glimit之中的值較小之一方,決定成許可送訊期間。
(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之流程)
接下來,說明圖3中的步驟S103之處理也就是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的細節。首先,參照圖7,說明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中的母台之處理。圖7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中的母台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首先,母台係生成含有表示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的觸發訊框(步驟S501)。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生成表示控制部17所決定之許可送訊期間的RDG資訊,並生成含有所被生成之RDG資訊的觸發訊框。
接著,母台係將使用天線權重而被分空多工化的觸發訊框,予以發送(步驟S502)。具體而言,通訊部12係使用所被算出的天線權重而針對觸發訊框進行分空多工化所需之處理,將處理過的觸發訊框,發送給子台。
接著,母台係判定是否在所定之時間內接收 到UL訊框(步驟S503)。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為了接收UL訊框而待機所定之時間。此時,控制部17係保持,於觸發訊框之送訊中所被使用的天線權重。然後,控制部17,係在該當所定之時間經過後,判定是否有從觸發訊框的目的地子台之每一者接收到UL訊框。例如,通訊部12,係在該當所定之時間中接收到UL訊框,則使用所被保持的天線權重而將UL訊框予以分離。然後,控制部17係在該當所定之時間經過後,判定分離所得的UL訊框是否為從觸發訊框的全部目的地子台所獲得。此外,於本處理中,資料處理部11係亦可從UL訊框取得資料。
若判定為在所定之時間內接收到UL訊框,則母台係發送對所接收之UL訊框的ACK訊框(步驟S505)。具體而言,若判定為在所定之時間內接收到UL訊框,則資料處理部11係生成對應於該當UL訊框之每一者的ACK訊框。然後,通訊部12,係使用所被保持的天線權重,針對所被生成之ACK訊框進行分空多工化所需之處理,將已被處理的ACK訊框發送至子台。
若判定為未在所定之時間內接收到UL訊框,則母台係判定觸發訊框的重送次數是否為所定之次數以下(步驟S505)。若判定該當重送次數為所定之次數以下,則母台係回到步驟S502而重送觸發訊框。此外,關於處理的細節詳細,係和圖4中的步驟S204之處理實質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接下來,參照圖8,說明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中的子台之處理。圖8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中的子台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首先,子台係等待直到接收到觸發訊框為止(步驟S601)。
一旦接收到觸發訊框,則子台係從所接收之觸發訊框,取得許可送訊期間(步驟S602)。具體而言,通訊部12係一旦接收到觸發訊框,就利用該當觸發訊框之前文(PHY(physical layer)前文等)中的訊號,來補正對母台的基準發振器之頻率偏置。這是因為,若母台及子台的頻率不吻合,則可能會難以從所接收之送訊波中正確取出訊號。然後,資料處理部11,係從該當觸發訊框,取得表示許可送訊時間的RDG資訊。
接著,子台係基於許可送訊期間而算出資料訊框的使用可能送訊期間(步驟S603)。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藉由計算許可送訊期間與ACK送訊期間的差,以算出資料訊框的使用可能送訊期間。
接著,子台係判定,資料訊框之送訊期間是否為使用可能送訊期間以下(步驟S604)。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判定,資料訊框之送訊期間是否為所被算出的使用可能送訊期間以下。
若資料訊框之送訊期間並非使用可能送訊期間以下,則子台係將資料訊框之送訊期間調整成使用可能送訊期間以下(步驟S605)。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 11,係以使得將資料訊框斷片化所得的任一資料訊框之一部分,其送訊期間會是使用可能送訊期間以下的方式,而進行斷片化。
接著,子台係生成,由對所接收之觸發訊框的ACK訊框與資料訊框所構成的UL訊框(步驟S606)。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若資料訊框之送訊期間是使用可能送訊期間以下,則生成資料訊框,並生成對觸發訊框的ACK訊框。然後,資料處理部11係藉由將資料訊框及ACK訊框予以連結,以生成UL訊框。
接著,子台係判定UL訊框之送訊期間是否未滿許可送訊期間(步驟S607)。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判定UL訊框之送訊期間是否未滿許可送訊期間。
若判定UL訊框之送訊期間是未滿許可送訊期間,則子台係對UL訊框插入填補(步驟S608)。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若判定UL訊框之送訊期間是未滿許可送訊期間,則對UL訊框插入填補,直到UL訊框之送訊期間長度是和許可送訊期間長度一致為止。
接著,子台係在從觸發訊框之收訊經過所定之時間後,發送UL訊框(步驟S609)。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在從觸發訊框之收訊起經過所定之時間的情況下,令通訊部12將所生成之UL訊框,往母台進行送訊。
(本實施形態中的訊框交換程序)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之處理。接著,參照圖9,說明在通訊系統中所被進行的訊框之收送訊。圖9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所進行的訊框交換程序之例子的圖示。
首先,母台10-1#0係將TRQ訊框,發送至子台10-1#1~#4之每一者。例如,TRQ訊框係使用廣播或多點傳播等,而被發送。
接著,子台10-1#1~#4之每一者,係發送身為TRQ訊框之回應的TFB訊框。例如,TFB訊框之每一者,係如圖9所示,含有位於參照訊號之位置的訓練訊號部Trainning#1~#4之任一者和RDR資訊。此外,訓練訊號部係被編碼。
接著,母台10-1#0,係使用分空多工化而將觸發訊框發送至子台10-1#1~#4之每一者。例如,觸發訊框之每一者,係如圖9,含有資料部DATA#01~#04之任一者和RDG資訊。
接著,子台10-1#1~#4之每一者,係將UL訊框發送至母台10-1#0。例如,子台10-1#2的UL訊框,係由於子台10-1#2的TFB訊框中的RDR資訊所示之要求送訊期間為最大,因此如圖9,僅由ACK訊框及資料訊框所構成。相對於此,子台10-1#1、#3及#4的UL訊框,係為了彌補送訊期間之不足,而被追加了填補。
接著,母台10-1#0,係將對所接收之UL訊框的ACK訊框,發送至子台10-1#1~#4。
如此,若依據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則母台係從複數子台接收含有第1資訊之訊框,將含有表示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的第1訊框,發送至複數子台。又,母台係基於複數第1資訊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生成該當第1訊框。因此,可決定出適合子台之狀況的許可送訊期間,使得所被發送之訊框的送訊期間會對齊成該當許可送訊期間,藉此,可以兼顧無線通訊資源之有效利用與收訊性能之穩定化。又,藉由在母台側決定許可送訊期間並通知給子台,在子台側上不須進行決定送訊期間的處理,可實現子台上的處理之簡化及省電力化。
又,第1資訊係含有,表示複數子台所希望被使用於使用者資料之送訊的送訊期間之資訊。因此,藉由隨著子台所預定的送訊期間而直接決定許可送訊期間,可簡化母台側的許可送訊期間之決定處理。
又,上記的送訊期間,係基於應送訊之資料的量而被決定。因此,許可送訊期間是可隨著可能變動的送訊資料量而被變更,藉此可使許可送訊期間的決定處理帶有彈性。
又,母台係基於第1資訊之各者所示的送訊期間之中比其他送訊期間還長的送訊期間,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因此,要求了比其他子台還大的送訊期間的子台之UL訊框之送訊期間係不會發生過與不足,藉此可以抑制所被使用的無線通訊資源之浪費。
又,含有第1資訊之訊框,係含有參照訊 號;母台係將表示含有第1資訊之訊框的送訊要求的訊框,發送至複數子台。因此,用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所需之資訊的取得,是在多工通訊所需之既存的TRQ/TFB訊框之交換處理中被進行,藉此可提升通訊的效率性。
又,含有第1資訊之訊框,係藉由參照訊號之編碼而被多工化。因此,子台之每一者係可在相同時序上發送TFB訊框,可縮短TRQ/TFB訊框之交換處理中所被佔用的送訊期間,因而可降低所被使用之無線通訊資源。
又,母台係基於該當參照訊號而取得天線權重,將第1訊框,使用該當天線權重而進行分空多工化,發送至複數子台。因此,觸發訊框是在相同時序上被發送,藉此可提升頻率的利用效率及通訊效率。
又,若依據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則子台係將含有第1資訊之訊框發送至母台,將含有表示基於複數第1資訊而被母台所決定之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又,子台係基於表示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而生成訊框。因此,藉由指定適合於子台之狀況的送訊期間,就可以兼顧母台側的收訊功率之穩定與無線通訊資源之有效利用。
又,子台係以使得送訊期間會是許可送訊期間的方式,而生成訊框。因此,從子台被發送的訊框之送訊期間是被統一成許可送訊期間,藉此,可抑制母台上的多工化之訊框的收訊中的收訊功率的急遽變化,可使收訊 性能穩定化。
又,子台係生成,作為對第1訊框之確認回應的訊框所被連結而成的訊框。因此,與確認回應訊框和資料訊框是被分別獨立發送的情況不同,不必設置各訊框的送訊間隔,可縮短兩訊框之送訊所涉及的期間。
又,子台係在送訊期間是未滿許可送訊期間時,對訊框追加填補。因此,即使在只有資料訊框而難以使得送訊期間一致於許可送訊期間的情況下,仍可使收訊性能穩定化。
<2-3.變形例>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此外,本實施形態係不限定於上述的例子。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第1~第3變形例。
(第1變形例)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母台係亦可令要求比閾值還長之送訊期間的子台,不要發送UL訊框。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對含有表示比閾值還長之要求送訊期間之RDR資訊的訊框的送訊源之子台,控制資料處理部11或通訊部12而使其不發送出觸發訊框。
例如,控制部17係亦可令資料處理部11,使其不會生成要給比閾值還長之要求送訊期間所涉及之子台收的觸發訊框,也可將比閾值還長之要求送訊期間所涉及 之子台,排除在觸發訊框的目的地之外。又,控制部17係亦可令資料處理部11,生成不含表示許可送訊期間之RDG資訊的訊框來代替觸發訊框,也可令通訊部12不要發送所生成之訊框。
如此,若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則控制部17係對含有表示比閾值還長之要求送訊期間之RDR資訊的訊框的送訊源之子台,控制資料處理部11而使其不發送出觸發訊框。因此,於子台中,在比要求送訊期間還短之許可送訊期間被決定時不須設置用來調整應送訊之UL訊框的處理,可簡化子台的處理。
(第2變形例)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子台之UL訊框之送訊時所被使用的送訊功率係亦可被控制。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將用來指定送訊功率的資訊,包含在觸發訊框中。
例如,控制部17,係基於前次從子台所接收到的訊框之每一者的收訊功率,而生成用來向各子台指定送訊功率的資訊。此外,指定送訊功率的資訊,係亦可僅針對複數子台之其中一部分而被生成。
接著,資料處理部11,係將用來指定子台的UL訊框之送訊時所被使用的送訊功率之資訊,包含在觸發訊框中。然後,通訊部12係將資料處理部11所生成的觸發訊框,予以發送。
接收到含有指定送訊功率之資訊的觸發訊框的子台,係依照觸發訊框中所含之該當資訊來設定送訊功率。然後,子台係使用所被設定的送訊功率,將UL訊框發送至母台。
如此,若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則母台中的資料處理部11,係將用來指定從複數子台對母台所發送之訊框中所被使用之送訊功率的資訊,包含在觸發訊框中。因此,可動態變更送訊功率,藉此可使母台的收訊性能穩定化。
又,送訊功率係被指定成,使得在從前記複數其他通訊裝置對本台所發送之訊框之每一者之間,各訊框在本台上的收訊功率之差異會變小。因此,在送訊功率是隨每一子台而不同的情況下,可以防止使用比其他子台還小之送訊功率的送訊波被其他子台的送訊波削弱,導致UL訊框的通訊品質降低。
此外,在上記中,雖然說明了由母台來指定送訊功率的例子,但子台係即使在沒有從母台指定送訊功率的情況下,仍亦可進行送訊功率之控制。例如,控制部17係基於事前所取得之母台中的收訊功率之資訊,來推定送訊波的傳播損失。此外,收訊功率之資訊係亦可被包含在觸發訊框中。接下來,控制部17係基於所推定的傳播損失,以使得母台側上的收訊功率會成為所定之值的方式,設定送訊功率。然後,通訊部12係使用所被設定的送訊功率,將UL訊框發送至母台。此情況下,不需要進 行用來指定送訊功率所需之通訊,可將無線通訊資源活用在其他目的或用途。
(第3變形例)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第3變形例,母台係亦可使用從已被分空多工化之UL訊框所得的天線權重,來將該當UL訊框予以分離。具體而言,UL訊框係含參照訊號,通訊部12係將所接收之已被多工化之UL訊框中所含之參照訊號,予以分離。然後,資料處理部11係根據所分離之參照訊號而算出天線權重,通訊部12係使用所算出之天線權重,來型已被多工化之UL訊框的分離。此外,參照訊號,係為了可以被分離,而可使用每台子台不同的正交碼等來加以編碼。
更具體而言,子台係將含有藉由被TRQ訊框等而事前從母台所指定的編碼方法所編碼之參照訊號的UL訊框,發送至母台。
在母台中,一旦從子台接收到UL訊框,則通訊部12係依照子台所使用的編碼方法,而將UL訊框之參照訊號予以分離。接下來,資料處理部11係基於所被分離之參照訊號而算出天線權重,控制部17係將所被保持的天線權重,例如在上述TRQ/TFB訊框交換之際,將天線權重,更新成所被算出的天線權重。然後,通訊部12係使用已被更新的天線權重,來進行已被分空多工化之UL訊框的分離。
如此,若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第3變形例,則母台係使用從已被分空多工化之UL訊框所得的天線權重,來將該當UL訊框予以分離。因此,即使事前無法獲得天線權重的情況下,仍可進行已被分空多工化之訊框的分離。又,即使事前可以獲得天線權重的情況下,仍可使用較新的天線權重來進行訊框的分離處理,可提升通訊品質。
<3.第2實施形態(將UL訊框予以分割的例子)>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之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裝置10-1。接著說明,本揭露之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裝置10-2。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裝置10-2之中的子台,係將UL訊框分割成確認回應訊框與資料訊框,將所被分割之訊框在分別獨立的送訊期間,發送給母台。
<3-1.通訊裝置之構成>
通訊裝置10-2的機能構成係和第1實施形態所述的機能構成實質相同,但在母台及子台之雙方中,資料處理部11及控制部17之機能係有部分不同。此外,與第1實施形態的機能實質相同的機能係省略說明。
((身為母台而動作時的機能))
首先,詳細說明通訊台10-2身為母台而動作時的機能。
(上鏈送訊期間通知處理所涉及之機能)
資料處理部11,係將TRQ訊框,針對送訊目標之每一子台而加以生成。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將TRQ訊框之目的地設成單一子台,僅將可特定單一子台的資訊,例如單一MAC位址等,包含在TRQ訊框中。此外,資料處理部11,係亦可與實施形態1不同,可以不必將表示TFB訊框之參照訊號之編碼所涉及之編碼方法的資訊,包含在TRQ訊框中。這是因為,是每單一子台地進行TRQ/TFB訊框交換。
控制部17,係將TRQ/TFB訊框交換處理,針對每一對象子台而進行之。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令資料處理部11針對每一通訊對象之子台而生成TRQ訊框,令通訊部12發送所被生成之TRQ訊框。
(上鏈多工送訊期間決定處理所涉及之機能)
控制部17,係對子台有指示UL訊框之分割時,決定2種類的許可送訊期間。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在含有RDR資訊的TFB訊框之任一者,是表示子台不發送身為觸發訊框之回應之UL訊框的意旨時,則針對確認回應訊框及UL訊框分別決定許可送訊期間。
例如,控制部17係判定,從子台所接收之TFB訊框中所含之RDR資訊所示之要求送訊期間,是否0或相當於0之值。若判定要求送訊期間是0或相當於0之 值,則控制部17係將ACK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決定成Tack,將UL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基於式子Rmax+TIFS+Tack而決定之。此處,TIFS係表示ACK訊框與後續的資料訊框之間的送訊間隔IFS(Inter-Frame Space)。此外,表示ACK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亦稱為RDG0,表示UL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亦稱為RDG1
此外,針對許可送訊期間而設有閾值的情況下,控制部17係亦可將UL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基於式子min(Glimit,Rmax+TIFS+Tack)而加以決定。
(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所涉及之機能)
資料處理部11,係將指示子台所送訊之UL訊框之分割的資訊,包含在觸發訊框中。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在含有RDR資訊的TFB訊框之任一者,是表示子台不發送身為觸發訊框之回應之UL訊框的意旨時,則將指示在獨立之送訊期間中發送對觸發訊框之確認回應訊框的資訊,包含在觸發訊框中。
例如,觸發訊框係可含有旗標Split_Ack_Flag,來作為指示在獨立的送訊期間中發送對觸發訊框之ACK訊框的資訊。資料處理部11係判定,從子台所接收之TFB訊框中所含之RDR資訊所示之要求送訊期間,是否0或相當於0之值。若判定要求送訊期間為0或相當於0之值,則資料處理部11係可將旗標為ON,亦即Split_Ack_Flag=1的旗標,插入在觸發訊框的所定 之位置,例如MAC標頭內的Reserved領域之一部分中。此外,該當旗標的插入位置係沒有限定,例如亦可在觸發訊框中追加其他專用之欄位,在所被追加的欄位中插入該當旗標。
此外,上記雖然說明了,要求送訊期間為0時,旗標是被觸發訊框所包含的例子,但資料處理部11,係亦可在未接收到含有表示要求送訊期間之RDR資訊的TFB訊框時,將該當旗標包含在觸發訊框中。
又,資料處理部11,係將表示2種類的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包含在觸發訊框中。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將表示控制部17所決定的ACK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及UL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的RDG資訊,包含在觸發訊框中。
此外,若ACK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在子台中係為已知,則資料處理部11係亦可不將表示ACK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包含在觸發訊框中。又,資料處理部11,係亦可使要求送訊期間為0的子台所涉及的觸發訊框中,不包含UL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
((身為子台而動作時的機能))
接著,詳細說明通訊台10-2身為子台而動作時的機能。
(上鏈送訊期間通知處理所涉及之機能)
資料處理部11,係除了不將TFB訊框中所含之參照訊號予以編碼以外,其他均和第1實施形態的機能實質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控制部17,係若應送訊之資料是不存在時,則將要求送訊期間決定成0。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若送訊用緩衝區中沒有應送訊之資料存在時,則將要求送訊期間決定成0或相當於0之值。此外,控制部17係亦可控制成,若沒有應送訊之資料存在,則令資料處理部11不生成TFB訊框、或令通訊部12不發送TFB訊框。又,控制部17,係亦可在沒有應送訊之資料存在時,令資料處理部11生成含有表示沒有應送訊之資料存在之意旨、或表示不發送UL訊框之意旨等之資訊的TFB訊框。
(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所涉及之機能)
資料處理部11,係若指示UL訊框之分割的資訊是被包含在觸發訊框中,則將UL訊框予以分割。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若用來指示在獨立的送訊期間中發送對觸發訊框之確認回應的資訊,是被包含在觸發訊框中時,則生成會被單獨送訊之作為該當確認回應的訊框。
例如,資料處理部11,係一旦接收到觸發訊框,就判定是否含有旗標、或旗標之內容是否為所定之內容,例如旗標是否為ON,亦即Split_Ack_Flag=1。若判定旗標是ON,則資料處理部11係首先,將對觸發訊框的ACK訊框,基於ACK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而加以生成。
接著,資料處理部11係判定應送訊之資料是否存在,亦即TFB訊框中所含之RDR資訊所示的要求送訊期間是否為0。若判定應送訊之資料係為存在,則資料處理部11係將資料訊框基於UL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而加以生成。此時,考慮ACK訊框與資料訊框之送訊間隔TIFS,而生成資料訊框。此外,若判定應送訊之資料係不存在,則資料訊框係不被生成,也不被發送。
控制部17,係若UL訊框有被分割,則令通訊部12將所被分割的訊框之每一者,在各自的許可送訊期間中進行送訊。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若ACK訊框及資料訊框之雙方是被別個生成時,則令通訊部12,首先,僅將ACK訊框,以和其他子台相同的送訊期間,亦即ACK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發送至母台。又,控制部17,係從該當ACK訊框之送訊起經過所定之送訊間隔後,令通訊部12以許可送訊期間將資料訊框發送至母台。
此外,上記雖然展示了,ACK訊框是在資料訊框之前被發送的例子,但ACK訊框係亦可在資料訊框之後被發送。
<3-2.通訊裝置之處理>
接著,參照圖10~圖12,說明本實施形態中的通訊台10-1之處理。此外,僅說明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的處理。
(上鏈送訊期間通知處理之流程)
首先,參照圖10,說明上鏈送訊期間通知處理中的母台之處理。圖10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上鏈送訊期間通知處理中的母台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首先,母台係生成TRQ訊框(步驟S211)。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生成,含有表示TRQ訊框之目的地的單一子台之資訊的TRQ訊框。此外,和第1實施形態不同,在TRQ訊框中係不含表示參照訊號之編碼方法的資訊。
接著,母台係發送TRQ訊框(步驟S212),判定是否在所定之時間內接收到TFB訊框(步驟S213)。
若判定為未在所定之時間內接收到TFB訊框,則母台係判定TRQ訊框的重送次數是否為所定之次數以下(步驟S214),若該當重送次數是所定之次數以下,則重送TRQ訊框。
若判定為在所定之時間內接收到TFB訊框,則母台係判定是否從觸發訊框的全部送訊對象台都接收到TFB訊框(步驟S215)。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基於過去的TFB訊框之收訊結果,來判定是否從觸發訊框的全部送訊對象台都有接收到TFB訊框。若判定為沒有從所有的送訊對象台接收到TFB訊框,則控制部17係回到步驟S211或步驟S212而向TFB訊框未收訊之子台,進行 TRQ訊框的送訊。
(上鏈多工送訊期間決定處理之流程)
接下來,參照圖11,說明上鏈多工送訊期間決定處理。圖11係進行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上鏈多工送訊期間決定處理的母台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首先,母台係從各TFB訊框取得天線權重及要求送訊期間(步驟S411),在所被取得的要求送訊期間之中,特定出最大值(步驟S412)。
接著,母台係判定許可送訊期間之閾值是否存在(步驟S413),若判定為許可送訊期間之閾值是不存在,則基於要求送訊期間的最大值及ACK送訊期間,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步驟S414)。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判定許可送訊期間的閾值是否存在,若閾值存在,則決定表示ACK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的RDG0資訊和表示資料訊框之送訊期間的RDG1資訊。
此外,若判定為許可送訊期間之閾值是存在,則母台係基於要求送訊期間的最大值、ACK送訊期間及閾值,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步驟S415)。
接著,母台係判定要求送訊期間為0的TFB訊框是否存在(步驟S416)。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判定,RDR資訊所示之要求送訊期間為0或相當於0之值的TFB訊框,是否存在。
若判定要求送訊期間為0的TFB訊框為存 在,則母台係將旗標決定成ON(步驟S417),若為相反的情況,則將旗標決定成OFF(步驟S418)。具體而言,若藉由控制部17,判定有要求送訊期間為0或相當於0之值的TFB訊框存在,則資料處理部11係將值為ON,亦即Split_Ack_Flag=1的旗標,插入在觸發訊框中。反之,資料處理部11係將值為OFF亦即Split_Ack_Flag=0的旗標,插入在觸發訊框中。
(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之流程)
接下來,參照圖12,說明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圖12係進行本實施形態所述之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的子台之處理的概念性表示的流程圖。
首先,母台係等待直到接收到觸發訊框為止(步驟S611),一旦接收到觸發訊框,則從該當觸發訊框取得旗標及許可送訊期間(步驟S612)。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從觸發訊框,取得旗標Split_Ack_Flag及表示許可送訊期間的RDG資訊。
接著,母台係判定旗標是否為ON(步驟S613),若判定旗標為ON,則基於許可送訊期間之ACK送訊期間,而發送ACK訊框(步驟S614)。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判定,所被取得之旗標是否為ON,亦即Split_Ack_Flag=1。若判定旗標是ON,則資料處理部11係僅生成ACK訊框,控制部17係令通訊部12,在ACK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Tack,發送ACK訊框。此外,旗標 被判定為OFF時的處理(步驟S617~S620),係和第1實施形態實質相同之處理,因此省略說明。
接著,母台係判定資料訊框是否存在(步驟S615),若判定有資料訊框存在,則基於資料訊框來生成UL訊框(步驟S616)。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參照送訊用緩衝區等,判定應送訊之資料是否存在,若有資料存在,則生成資料訊框。然後,控制部17係若有資料訊框存在,則令通訊部12,在UL訊框之許可送訊期間,例如期間Rmax+TIFS+Tack之經過後,發送該當資料訊框。
接著,母台係判定UL訊框之送訊期間是否未滿許可送訊期間(步驟S621),若判定該當送訊期間是未滿許可送訊期間,則對UL訊框插入填補(步驟S622)。
接著,母台係發送UL訊框(步驟S623)。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若旗標為ON,則從ACK訊框之送訊起經過所定之時間後,令通訊部12發送UL訊框。此外,若旗標為OFF,則控制部17係在從觸發訊框之送訊起經過所定之時間後,令通訊部12發送由ACK訊框與資料訊框所構成的UL訊框。
(本實施形態中的訊框交換程序)
以上說明了本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之處理。接著,參照圖13,說明在通訊系統中所被進行的訊框之收送訊。圖13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所進行的訊框交 換程序之例子的圖示。此外,與第1實施形態實質相同的部分係省略說明。
首先,母台10-2#0係將TRQ訊框,發送至子台10-2#1。例如,TRQ訊框係使用單點傳播等而被發送,子台10-2#1,作為TRQ訊框之回應係發送TFB訊框。該TRQ/TFB訊框交換係針對其他子台10-2#2~#4之每一者分別被進行。
接著,母台10-2#0,係使用分空多工化而將觸發訊框發送至子台10-2#1~#4之每一者。
接著,子台10-2#1~#4之每一者,係首先將ACK訊框發送至母台10-2#0。然後,子台10-2#1及#2,係接著在經過所定之時間後,將僅含資料訊框的UL訊框發送至母台,子台10-2#3及#4係不發送後續的UL訊框。這是因為,子台10-2#3及#4係沒有應送訊之資料。
接著,母台10-2#0,係將對所接收之UL訊框的ACK訊框,發送至子台10-2#1及#2。
如此,若依據本揭露之第2實施形態則,母台係在含有第1資訊之訊框之任一者,是表示子台不發送身為觸發訊框之回應之UL訊框的意旨時,則將指示在獨立之送訊期間中發送對觸發訊框之確認回應的資訊,包含在第1訊框中。
此處,若對通訊對象的所有子台一律地決定許可送訊期間,則沒有應送訊之資料存在的子台,係會在其他子台插入資料訊框的位置上,插入填補,導致送訊期 間無意義地變長,亦即浪費電力。相對於此,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則不存在有應送訊之資料的子台係只要發送ACK訊框即可,因此送訊期間係被合理化,可降低子台上的消費電力量。
又,表示上記共通之送訊期間的資訊,係被包含在表示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中。因此,即使可分配給子台的ACK訊框的送訊期間有所變動的情況下,子台仍可對應該當變動,可提高對通訊狀況之變化的彈性。
<3-3.變形例>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此外,本實施形態係不限定於上述的例子。以下說明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子台係即使在表示了不發送身為觸發訊框之回應的UL訊框之意旨的情況下,亦可仍發送UL訊框。具體而言,子台係在表示了不發送身為觸發訊框之回應的UL訊框的意旨後,變成發送UL訊框的情況下,接收到含有表示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的訊框時,則在該當許可送訊期間中發送UL訊框。
例如,於子台中,資料處理部11係生成含有表示要求送訊期間是0或相當於0之值之資訊的TFB訊框,藉由通訊部12而將該當TFB訊框發送至母台。
接收到該當TFB訊框的母台,係基於其他子台的要求送訊期間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將含有表示所決 定之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的觸發訊框,發送至子台之每一者。
於子台中一旦接收該當觸發訊框,則在TFB訊框送訊後,若發生了應送訊之資料,則資料處理部11係基於該當觸發訊框中所含之表示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而生成UL訊框。然後,控制部17係在該當許可送訊期間中,發送UL訊框。
如此,若依據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則子台係在表示了不發送身為觸發訊框之回應的UL訊框的意旨後,變成發送UL訊框的情況下,接收到含有表示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的訊框時,則在該當許可送訊期間中發送UL訊框。因此,即使應送訊之資料的發生時點與TFB訊框的送訊時點是在前後的情況下,子台係藉由在本台被當成送訊對象的期間被設成可發送資料,藉此,可降低無線通訊資源之分配的等待時間,可使通訊效率化。
<4.第3實施形態(以多點傳播方式進行通訊的例子)>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之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裝置10-2。接著說明,本揭露之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裝置10-3。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裝置10-3之中的子台,係以多點傳播方式來發送觸發訊框。
<4-1.通訊裝置之構成>
通訊裝置10-3的機能構成係和第1或第2實施形態 所述的機能構成實質相同,但在母台中,資料處理部11及控制部17之機能係有部分不同。此外,與第1或第2實施形態的機能實質相同的機能係省略說明。
(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所涉及之機能)
資料處理部11,係生成1個含有表示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的訊框。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將含有RDG資訊的觸發訊框,並非針對每一送訊對象之子台而加以生成,而是生成1個觸發訊框。
控制部17,係令通訊部12將觸發訊框以多點傳播方式進行送訊。
<4-2.通訊裝置之處理>
本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及通訊裝置10-3的處理,係除了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中的觸發訊框之送訊方法,是從分空多工方式變更成多點傳播方式這點以外,其餘是和第1或第2實施形態中的處理實質相同。因此,本實施形態的處理,係使用訊框交換程序來做概略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的訊框交換程序)
參照圖14,說明本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統中所被進行的訊框之收送訊。圖14係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系統所進行的訊框交換程序之例子的圖示。此外,與第1或第2實施形態實質相同的部分係省略說明。
首先,母台10-3#0係將TRQ訊框,發送至子台10-3#1~#4之每一者,子台10-3#1~#4之每一者,作為TRQ訊框之回應係發送TFB訊框。
接著,母台10-3#0,係以多點傳播方式而將觸發訊框發送至子台10-3#1~#4之每一者。例如,觸發訊框係被生成1個,子台10-3#1~#4係被指定成為目的地。
接著,子台10-3#1~#4之每一者,係將UL訊框發送至母台10-3#0,母台10-3#0,係將對所接收之UL訊框的ACK訊框,發送至子台10-3#1~#4。
如此,若依據本揭露之第3實施形態,則母台係將觸發訊框,以多點傳播方式發送至複數子台。因此,相較於觸發訊框是被分空多工化的情形,藉由省略分空多工化處理,可以簡化觸發訊框之送訊所涉及之處理。
<5.第4實施形態(以分頻多工方式進行通訊的例子)>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之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裝置10-3。接著說明,本揭露之第4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裝置10-4。本實施形態所述之通訊裝置10-4,係不用分空多工方式而改用分頻多工方式來進行通訊。
<5-1.通訊裝置之構成>
通訊裝置10-4的機能構成係和第1~第3實施形態所述的機能構成實質相同,但在母台中,資料處理部11、 通訊部12及控制部17之機能係有部分不同。此外,與第1~第3實施形態的機能實質相同的機能係省略說明。
((基本機能))
通訊部12中的變解調部13及訊號處理部14,係進行分頻多工化所涉及之處理。具體而言,變解調部13,係將從資料處理部11所提供的訊框,分割成子載波數,將分割所得的訊框之每一者,加以調變。然後,變解調部13,係將調變所得的訊號加以合成,將合成所得的訊號,提供給訊號處理部14。訊號處理部14,係對從變解調部13所提供的訊號,進行保護區間之追加等處理,將處理所得的訊號,亦即符碼串流,提供給無線介面部16。
又,訊號處理部14,係針對從無線介面部16所提供的收訊波所涉及之符碼串流,進行保護區間去除等之處理,將處理所得的訊號,提供給變解調部13。變解調部13,係從訊號處理部14所提供的訊號中取出子載波訊號,每一子載波地進行解調。然後,變解調部13係將解調所得的訊框加以合成,將所合成的訊框,提供給資料處理部11。
此外,關於資料處理部11及控制部17之機能,係和通訊裝置10-4之處理的說明一併說明。
<5-2.通訊裝置之處理>
接著,參照圖6~圖8,說明本實施形態中的通訊系 統及通訊台10-4之處理。此外,關於圖4及圖5所示的處理,係和第1實施形態實質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上鏈多工送訊期間決定處理之流程)
參照圖6,說明本實施形態中的上鏈多工送訊期間決定處理的細節。
首先,母台係從各TFB訊框取得頻率及要求送訊期間(步驟S401)。具體而言,資料處理部11,係從TFB訊框,取得表示已被分配給本台的子載波及要求送訊期間之資訊。
接著,母台係在所取得的要求送訊期間之中,特定出最大值(步驟S402),並判定許可送訊期間之閾值是否存在(步驟S403)。。
若判定為許可送訊期間之閾值是不存在,則母台係基於要求送訊期間的最大值及ACK送訊期間,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步驟S404)。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將要求送訊期間之最大值Rmax與ACK送訊期間Tack之和,決定成許可送訊期間。
此處,控制部17係將許可送訊期間,決定成對應於分頻多工化的值。具體而言,控制部17,係使許可送訊期間,反映出分頻多工化所致之資料速率降低的影響。例如,若要求送訊期間是沒有想定所被送訊之訊框是有被分頻多工化的值,則控制部17係對要求送訊期間乘算一相應於頻率之分割數的值。例如,控制部17係若頻 帶是被4分割而分配給各子台,則由於各子台的資料速率係為1/4,因此將對要求送訊期間乘算4而得的值,用於許可送訊期間之決定。
若判定為許可送訊期間之閾值是存在,則母台係基於要求送訊期間的最大值、ACK送訊期間及閾值,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步驟S405)。
(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之流程)
接下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中的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的細節。首先,參照圖7,說明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中的母台之處理。
首先,母台係生成含有表示許可送訊期間之資訊的觸發訊框(步驟S501),並發送被分頻多工化的觸發訊框(步驟S502)。具體而言,通訊部12係將資料處理部11所生成的觸發訊框之每一者,分別使用不同的子載波來進行調變及多工化,將已被多工化之觸發訊框予以發送。此外,資料處理部11係將表示各子台所被分配之子載波的子載波資訊,包含在觸發訊框中。例如,子載波資訊,係可被插入在PHY標頭部。假設PHY標頭,係使用頻率之全帶域而被調變。又,子載波資訊,係亦可事前被通知給子台,也可每一子台為固定。又,此處雖然記載了,關於該當觸發訊框之多工化(下鏈多工化)的子載波資訊、和關於作為對該當觸發訊框之回應而被發送之UL訊框之多工化(上鏈多工化)的子載波資訊是共通的 例子,但這些子載波資訊亦可為不同。此情況下,關於下鏈多工化及上鏈多工化的子載波資訊之每一者,係對子台分別通知。
接著,母台係判定是否在所定之時間內接收到UL訊框(步驟S503)。具體而言,通訊部12係為了接收UL訊框而待機所定之時間。此時,通訊部12係使用觸發訊框中所含之子載波資訊所示的子載波,來進行UL訊框的分離處理。此外,通訊部12係亦可將觸發訊框之送訊以前就對子台所通知的子載波資訊加以保持,使用該當子載波資訊來進行UL訊框的分離處理。此外,若關於下鏈多工化的子載波資訊、與作為對該觸發訊框之回應而被發送之關於上鏈多工化的子載波資訊為不同的情況下,該當分離處理係基於有關上鏈多工化的子載波資訊而被進行。
若判定為在所定之時間內接收到UL訊框,則母台係發送對所接收之UL訊框的ACK訊框(步驟S505)。具體而言,通訊部12係使用所被保持的子載波資訊,針對所被生成的ACK訊框,進行分頻多工化所需之處理,將已被處理的ACK訊框,發送至子台。
若判定為未在所定之時間內接收到UL訊框,則母台係判定觸發訊框的重送次數是否為所定之次數以下(步驟S505)。
接下來,參照圖8,說明本實施形態中的上鏈多工收送訊處理中的子台之處理。
首先,子台係等待直到接收到觸發訊框為止(步驟S601),一旦接收到觸發訊框,則從該當觸發訊框取得許可送訊期間(步驟S602)。具體而言,通訊部12係從所接收之觸發訊框,取得子載波資訊。例如,通訊部12,係從觸發訊框之PHY標頭,取得表示給本台的子載波的子載波資訊。然後,通訊部12,係針對該當子載波資訊所示之子載波,進行訊框的解調處理等。此外,該當子載波資訊係為了後段的處理中的使用,而被保持。此處,關於下鏈多工化和上鏈多工化的子載波資訊是不同的情況下,在該當解調處理等中係會使用關於下鏈多工化的子載波資訊,關於上鏈多工化的子載波資訊係為了後段的處理中的使用,而被保持。
接著,子台係進行步驟S603~S609之處理。此外,有關該當處理中的送訊期間,係視為考慮到分頻多工化之影響的值來操作。
此外,關於本實施形態中的訊框交換程序,係與第1實施形態實質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如此,若依據本揭露之第4實施形態,則母台係將第1訊框進行分頻多工化,發送至複數子台。因此,符合不支援分空多工化方式之無線通訊規格的裝置等,也可被納入適用對象,藉此可更加提升通訊之效率性。
<6.應用例>
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可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通訊裝置10係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手機、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筆記型PC、攜帶型遊戲終端或是數位相機等之行動終端、電視受像機、印表機、數位掃描器或是網路儲存體等之固定終端、或行車導航裝置等之車載終端。又,通訊裝置10亦可被實現成為智慧型計測器、自動販賣機、遠端監視裝置或POS(Point Of Sale)終端等之進行M2M(Machine To Machine)通訊的終端(亦稱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終端)。甚至,通訊裝置10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終端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另一方面,例如,通訊裝置10的母台係亦可被實現成為,具有路由器機能或不具有路由器機能的無線LAN存取點(亦稱無線基地台)。又,通訊裝置10的母台係亦可被實現成為行動無線LAN路由器。甚至,通訊裝置10的母台亦可為被搭載於這些裝置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以1個晶片所構成的積體電路模組)。
<6-1.第1應用例>
圖15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智慧型手機90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智慧型手機900係具備: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天線開關 914、天線915、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係可為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SoC(System on Chip),控制智慧型手機900的應用層及其他層之機能。記憶體902係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及ROM(Read Only Memory),記憶著被處理器90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儲存體903係可含有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等之記憶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係亦可為,用來將記憶卡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裝置等外接裝置連接至智慧型手機900所需的介面。
相機906係具有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之攝像元件,生成攝像影像。感測器907係可含有,例如:測位感測器、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加速度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麥克風908係將輸入至智慧型手機900的聲音,轉換成聲音訊號。輸入裝置90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1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鍵墊、鍵盤、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係具有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將智慧型手機900的輸出影像予以顯示。揚聲器911係將從智慧型手機900所輸出之聲音訊號,轉換成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3係支援IEEE802.11a、 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在基礎建設模式下,可與其他裝置透過無線LAN存取點而通訊。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在隨意模式或Wi-Fi Direct(註冊商標)等之直接通訊模式下,可和其他裝置直接通訊。此外,在Wi-Fi Direct中,不同於隨意模式,2個終端的其中一方是動作成為存取點,但通訊係在這些終端間被直接進行。無線通訊介面91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Radio Frequency)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1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13,係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還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網通訊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1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1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例如不同無線通訊方式所用的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15的連接。天線91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13之無線訊號。
此外,不限定於圖15之例子,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具備複數天線(例如無線LAN用之天線及近接無線通訊方式用之天線等)。此情況下,天線開關914係可從智慧型手機900之構成中省略。
匯流排917,係將處理器901、記憶體902、 儲存體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及輔助控制器919,彼此連接。電池91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15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輔助控制器919,係例如於睡眠模式下,令智慧型手機900的必要之最低限度的機能進行動作。
於圖15所示的智慧型手機900中,使用圖2所說明過的資料處理部11、通訊部12及控制部17,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1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01或輔助控制器919中。例如,控制部17係基於所接收之要求送訊期間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藉此可使通訊效率化。
此外,智慧型手機900,係亦可藉由處理器901在應用程式層級上執行存取點機能,而成為無線存取點(軟體AP)而動作。又,無線通訊介面913亦可具有無線存取點機能。
<6-2.第2應用例>
圖16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行車導航裝置920係具備:處理器921、記憶體922、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記憶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 930、揚聲器931、無線通訊介面933、天線開關934、天線935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係可為例如CPU或SoC,控制行車導航裝置920的導航機能及其他機能。記憶體92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被處理器921所執行之程式及資料。
GPS模組924係使用接收自GPS衛星的GPS訊號,來測定行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及高度)。感測器925係可含有,例如:陀螺儀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及氣壓感測器等之感測器群。資料介面926,係例如透過未圖示之端子而連接至車載網路941,取得車速資料等車輛側所生成之資料。
內容播放器927,係將被插入至記憶媒體介面928的記憶媒體(例如CD或DVD)中所記憶的內容,予以再生。輸入裝置929係含有例如:偵測對顯示裝置930之畫面上之觸控的觸控感測器、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係具有LCD或OLED顯示器等之畫面,顯示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影像。揚聲器931係將導航機能或所被再生之內容的聲音,予以輸出。
無線通訊介面933係支援IEEE802.11a、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執行無線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在基礎建設模式下,可與其他裝置透過無線LAN存取點而通訊。又, 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在隨意模式或Wi-Fi Direct等之直接通訊模式下,可和其他裝置直接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3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無線通訊介面933,係除了無線LAN方式以外,亦還可支援近距離無線通訊方式、近接無線通訊方式或蜂巢網通訊方式等其他種類之無線通訊方式。天線開關93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35的連接。天線93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33之無線訊號。
此外,不限定於圖16之例子,行車導航裝置920係亦可具備複數天線。此種情況下,天線開關934係可從行車導航裝置920的構成中省略。
電池938,係透過圖中虛線部分圖示的供電線,而向圖16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之各區塊,供給電力。又,電池938係積存著從車輛側供給的電力。
於圖16所示的行車導航裝置920中,使用圖2所說明過的資料處理部11、通訊部12及控制部17,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3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處理器921中。例如,控制部17係基於所接收之要求送訊期間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藉此可使通訊效率化。
又,無線通訊介面933,係亦可動作成為上述 的通訊裝置10,對搭乘車輛的使用者所擁有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此時,例如,可以提升使用者所擁有的終端與行車導航裝置920的通訊速度。
又,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被實現成含有上述行車導航裝置920的1個以上之區塊、和車載網路941、車輛側模組942的車載系統(或車輛)940。車輛側模組942,係生成車速、引擎轉速或故障資訊等之車輛側資料,將所生成之資料,輸出至車載網路941。
<6-3.第3應用例>
圖17係可適用本揭露所述之技術的無線存取點950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區塊圖。無線存取點950係具備:控制器951、記憶體952、輸入裝置954、顯示裝置955、網路介面957、無線通訊介面963、天線開關964及天線965。
控制器951係亦可為例如CPU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令無線存取點950的IP(Internet Protocol)層及上層的各種機能(例如存取限制、繞送、加密、防火牆及日誌管理等)作動。記憶體952係包含RAM及ROM,記憶著要被控制器951所執行的程式、及各式各樣的控制資料(例如終端清單、路由表、加密金鑰、安全性設定及日誌等)。
輸入裝置954係含有例如按鈕或開關等,受理來自使用者的操作。顯示裝置955係含有LED燈號 等,顯示出無線存取點950的動作狀態。
網路介面957係為,用來將無線存取點950連接至有線通訊網路958所需的有線通訊介面。網路介面957係亦可具有複數個連接端子。有線通訊網路958係亦可為乙太網路(登錄商標)等之LAN、或亦可為WAN(Wide Area Network)。
無線通訊介面963係支援IEEE802.11a、11g、11n、11ac及11ad等無線LAN標準之其中1者以上,成為存取點而向附近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無線通訊介面963,典型而言,係可含有基頻處理器、RF電路及功率放大器等。無線通訊介面963係可為,記憶通訊控制程式的記憶體、執行該當程式的處理器及關連電路所集成的單晶片模組。天線開關964,係在無線通訊介面963中所含之複數電路之間,切換天線965的連接。天線965,係具有單一或複數天線元件,被使用來接收及發送無線通訊介面963之無線訊號。
於圖17所示的無線存取點950中,使用圖2所說明過的資料處理部11、通訊部12及控制部17,係亦可被實作於無線通訊介面963中。又,這些機能的至少一部分,亦可被實作於控制器951中。例如,控制部17係基於所接收之要求送訊期間來決定許可送訊期間,藉此可使通訊效率化。
<7.總結>
以上,若依據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則藉由在適合於子台之狀況的許可送訊期間中,從子台發送出訊框,就可在無線多工通訊中,能夠兼顧無線通訊資源之有效利用與收訊性能之穩定化。又,藉由在母台側決定許可送訊期間並通知給子台,在子台側上不須進行決定送訊期間的處理,可實現子台上的處理之簡化及省電力化。又,若依據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則不存在有應送訊之資料的子台係只要發送ACK訊框即可,因此送訊期間係被合理化,可降低子台上的消費電力量。又,若依據本揭露的第3實施形態,則相較於觸發訊框是被分空多工化的情形,藉由省略分空多工化處理,可以簡化觸發訊框之送訊所涉及之處理。又,若依據本揭露的第4實施形態,則符合不支援分空多工化方式之無線通訊規格的裝置等,也可被納入適用對象,藉此可更加提升通訊之效率性。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面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揭露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例如,在上記實施形態中,雖然假設通訊台10之任一者係為母台或子台,但本技術係不限定於所述例子。又,亦可AP裝置是成為母台而動作,終端裝置是成為子台而動作。
又,上記實施形態中的TRQ/TFB訊框交換處理,係亦可作為RTS(Request To Send)/CTS(Clear To Send)訊框交換的一部分來進行之。
又,在上記實施形態中雖然說明了,要求送訊期間(RDR)、許可送訊期間(RDG)、及旗標(Split_Ack_Flag)等之資訊,係被儲存在MAC標頭等的例子,但該當資訊係亦可如圖9、圖13及圖14等所示,被儲存在訊框的末尾等任意之場所。
又,上記的實施形態的流程圖所示的步驟,係當然可以是沿著所被記載的順序而時間序列性地被進行的處理,但並不一定是時間序列性地被處理,亦可違背平行或個別地執行的處理。又,即使是時間序列性被處理的步驟,當然也可隨著情況而適宜變更順序。
又,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效果,係僅為說明性或例示性,並非限定解釋。亦即,本揭露所述之技術,係亦可除了上記之效果外,或亦可取代上記之效果,達成當業者可根據本說明書之記載而自明之其他效果。
此外,如以下的構成也是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1)一種通訊裝置,其係具備:通訊部,係從複數其他通訊裝置接收含有第1資訊之訊框,將含有表示第1送訊期間之資訊的第1訊框,發送至前記複數其他通訊裝置;和控制部,係基於複數前記第1資訊而決定前記第1送訊期間;和處理部,係生成前記第1訊框。
(2)如前記(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第1資訊係含有,表示前記複數其他通訊裝置所希望被使用於使用者資料之送訊的送訊期間之資訊。
(3)如前記(2)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前記第1資訊之各者所示的送訊期間之中比其他送訊期間還長的送訊期間,來決定前記第1送訊期間。
(4)如前記(2)或(3)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基於前記第1資訊之各者所示的送訊期間之中比其他送訊期間還長的送訊期間而被決定的前記第1送訊期間是大於閾值的情況下,則將前記第1送訊期間決定成前記閾值以下之送訊期間。
(5)如前記(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閾值,係基於表示無線頻道之空閒時間的資訊、或表示涉及本台之通訊之流量的資訊,而被決定。
(6)如前記(4)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對含有表示比前記閾值還大之送訊期間之第1資訊的訊框之送訊源的其他通訊裝置,不發送前記第1訊框。
(7)如前記(1)~(6)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部,係若含有前記第1資訊的訊框之任一者是表示,前記其他通訊裝置不希望身為前記第1訊框之回應的使用者資料之送訊的意旨時,則將用來指示在獨立的送訊期間中發送對前記第1訊框之確認回應的資 訊,包含在前記第1訊框中。
(8)如前記(1)~(7)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部,係將用來指定被使用於從前記複數其他通訊裝置對本台所發送之訊框的送訊功率之資訊,包含在前記第1訊框中。
(9)如前記(8)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送訊功率係被指定成,使得在從前記複數其他通訊裝置對本台所發送之訊框之每一者之間,各訊框在本台上的收訊功率之差異會變小。
(10)如前記(1)~(9)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含有前記第1資訊之訊框,係含有參照訊號;前記通訊部,係將表示含有前記第1資訊之訊框的送訊要求的訊框,發送至前記複數其他通訊裝置。
(11)如前記(10)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含有前記第1資訊之訊框,係藉由前記參照訊號之編碼,而被多工化。
(12)如前記(10)或(11)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部,係基於前記參照訊號而取得天線權重;前記通訊部,係將前記第1訊框,使用前記天線權重而進行分空多工化,而發送至前記複數其他通訊裝置。
(13)如前記(1)~(11)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將前記第1訊框進行分頻多工化,而發送至前記複數其他通訊裝置。
(14)如前記(1)~(11)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 裝置,其中,前記通訊部,係將前記第1訊框以多點傳播方式,發送至前記複數其他通訊裝置。
(15)一種通訊裝置,係具備:通訊部,係將含有第1資訊之訊框,發送至第1通訊裝置,將含有表示基於複數前記第1資訊而被前記第1通訊裝置所決定之第1送訊期間之資訊的第1訊框,予以接收;和處理部,係基於表示前記第1送訊期間之資訊,來生成訊框。
(16)如前記(15)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部,係以使得送訊期間是前記第1送訊期間的方式,來生成訊框。
(17)如前記(16)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部,係生成,作為對前記第1訊框之確認回應的訊框是與使用者資料所被連結而成的訊框。
(18)如前記(16)或(17)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部,係在生成訊框之際,若訊框的送訊期間超過前記第1送訊期間,則將訊框予以分割。
(19)如前記(16)~(18)之任1項所記載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部,係在生成訊框之際,若訊框的送訊期間是未滿前記第1送訊期間,則對訊框追加填補(padding)。
(20)一種通訊方法,係含有:從複數其他通訊裝置接收含有第1資訊之訊框,將含有表示第1送訊期間之資訊的第1訊框,發送至前記複數其他通訊裝置之步驟;和基於複數前記第1資訊而決定前記第1送訊期間之步 驟;和生成前記第1訊框之步驟。
(21)一種通訊系統,係具備:通訊部,係從複數其他通訊裝置接收含有第1資訊之訊框,將含有表示第1送訊期間之資訊的第1訊框,發送至前記複數其他通訊裝置;和控制部,係基於複數前記第1資訊而決定前記第1送訊期間;和處理部,係生成前記第1訊框。
(22)一種程式,係用來使電腦實現:通訊機能,係從複數其他通訊裝置接收含有第1資訊之訊框,將含有表示第1送訊期間之資訊的第1訊框,發送至前記複數其他通訊裝置;和控制機能,係基於複數前記第1資訊而決定前記第1送訊期間;和處理機能,係生成前記第1訊框。
10-1#0‧‧‧母台
10-1#1~#4‧‧‧子台

Claims (22)

  1. 一種第1通訊裝置,係基於IEEE 802.11標準而與複數第2通訊裝置進行無線通訊,前記第1通訊裝置係具備處理電路,其係經組態以:從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接收含有關於透過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而送訊之資源的資源資訊之第1訊框;將複數觸發訊框,發送至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複數觸發訊框之每一者係含有:送訊期間資訊,係表示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進行上鏈多工動作的第1送訊期間;和送訊功率資訊,係指示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在前記上鏈多工動作中所被使用的送訊功率。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第1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組態以:將用來要求前記第1訊框之送訊的要求訊框,發送至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第1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組態以:基於前記資源資訊之各者所示的送訊期間之中最長的第2送訊期間,來決定前記第1送訊期間。
  4.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第1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組態以:在基於前記資源資訊之各者所示的送訊期間之中最長的第2送訊期間,來決定前記第1送訊期間;在前記第1送訊期間是大於閾值的情況下,則將前記 第1送訊期間決定成前記閾值以下之第3送訊期間。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第1通訊裝置,其中,前記閾值,係基於表示無線頻道之空閒時間的資訊、或表示涉及前記第1通訊裝置之通訊之流量的資訊之其中1者,而被決定。
  6.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第1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組態以:於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中,對含有表示比前記閾值還大之第4送訊期間之前記資源資訊的第2訊框之送訊源的第2通訊裝置,不發送前記複數觸發訊框。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第1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組態以:判定含有前記資源資訊的前記第1訊框是否表示,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不希望身為前記複數觸發訊框之任1者之回應的使用者資料之送訊的意旨;將用來指示在獨立的送訊期間中發送對前記複數觸發訊框之任1者之確認回應的資訊,插入在前記複數觸發訊框中。
  8.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第1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組態以:將前記送訊功率資訊,包含在前記複數觸發訊框的各觸發訊框中。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第1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組態以:指定前記送訊功率,使得在從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所被發送的複數個前記第1訊框 之每一者被前記第1通訊裝置接收時,在前記第1通訊裝置上的複數個前記第1訊框之間的收訊功率之差異,會小於所定值。
  10.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第1通訊裝置,其中,含有前記第1訊框,係還含有參照訊號;前記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組態以:將表示含有前記資源資訊之前記第1訊框的送訊要求的訊框,發送至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
  11.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第1通訊裝置,其中,含有前記資源資訊之前記第1訊框,係藉由前記參照訊號之編碼,而被多工化。
  12.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第1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組態以:基於前記參照訊號而取得天線權重;基於已被取得之前記天線權重,而將前記複數觸發訊框,進行分空多工化;將已被分空多工化的前記複數觸發訊框,發送至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
  1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第1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組態以:將前記複數觸發訊框進行分頻多工化;將已被分頻多工化的前記複數觸發訊框,發送至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
  1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第1通訊裝置,其中,前記 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組態以:將前記複數觸發訊框以多點傳播方式,發送至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
  15. 一種第2通訊裝置,係基於IEEE 802.11標準而與第1通訊裝置進行無線通訊,前記第2通訊裝置係具備處理電路,其係經組態以:將含有關於透過前記第2通訊裝置而送訊之資源的資源資訊之第1訊框,發送至前記第1通訊裝置;從前記第1通訊裝置接收觸發訊框;其中,前記觸發訊框係含有:送訊期間資訊,係表示前記第2通訊裝置進行上鏈多工動作的第1送訊期間;和送訊功率資訊,係指示前記第2通訊裝置在前記上鏈多工動作中所被使用的送訊功率。
  16. 如請求項15所記載之第2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組態以:使得前記第1訊框的第2送訊期間會是前記第1送訊期間的方式,來生成前記第1訊框。
  17.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第2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組態以生成:作為對前記觸發訊框之確認回應的第2訊框是與使用者資料連結的前記第1訊框。
  18.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第2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組態以在生成前記第1訊框之際,判定前記第1訊框的前記第2送訊期間是否超過前記 第1送訊期間;基於前記判定之結果,而將前記第1訊框予以分割。
  19. 如請求項16所記載之第2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組態以在生成訊框之際,若前記第1訊框的前記第2送訊期間是未滿前記第1送訊期間,則將前記第1訊框進行填補(padding)。
  20. 一種第1通訊裝置之通訊方法,係含有以下步驟:基於IEEE 802.11標準而與複數第2通訊裝置進行無線通訊;從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接收含有關於透過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而送訊之資源的資源資訊之第1訊框;將觸發訊框,發送至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複數觸發訊框之每一者係含有:送訊期間資訊,係表示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進行上鏈多工動作的第1送訊期間;和送訊功率資訊,係指示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在前記上鏈多工動作中所被使用的送訊功率。
  21.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第1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資源資訊,係基於應送訊之資料的量而被生成;前記應送訊之資料的量,係基於前記複數第2通訊裝置的各第2通訊裝置的送訊用緩衝區,而被算出。
  22. 如請求項15所記載之第2通訊裝置,其中,前記處理電路係進一步被組態以: 基於前記第2通訊裝置的送訊用緩衝區,而算出應送訊之資料的量;基於前記已被算出之應送訊之資料的量,而生成前記資源資訊。
TW104133687A 2014-10-28 2015-10-14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TWI6835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9223 2014-10-28
JP2014-219223 2014-10-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0373A TW201630373A (zh) 2016-08-16
TWI683553B true TWI683553B (zh) 2020-01-21

Family

ID=558570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7910A TWI753342B (zh) 2014-10-28 2015-10-14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TW104133687A TWI683553B (zh) 2014-10-28 2015-10-14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7910A TWI753342B (zh) 2014-10-28 2015-10-14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4) US10212718B2 (zh)
EP (5) EP3675565B1 (zh)
JP (3) JPWO2016067693A1 (zh)
CN (2) CN115473620B (zh)
ES (2) ES2900663T3 (zh)
RU (1) RU2698249C2 (zh)
SG (1) SG11201703087WA (zh)
TW (2) TWI753342B (zh)
WO (1) WO20160676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5382B (zh) * 2014-08-27 2020-11-06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数据的方法及用于其装置
US10291299B2 (en) * 2015-09-07 2019-05-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7204484A1 (ko) * 2016-05-25 2017-1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프레임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단말
WO2019105569A1 (en) * 2017-12-01 2019-06-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146311B2 (en) * 2019-03-21 2021-10-12 Marvell Asia Pte, Ltd. Coordinated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with multiple access points
EP3952550A1 (en) * 2019-03-28 2022-02-0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1302B1 (en) * 2000-11-17 2004-04-13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packet data in a SDMA (Spac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cheme
WO2010099491A2 (en) * 2009-02-27 2010-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deo transmission over sdma
US20120099530A1 (en) * 2009-05-08 2012-04-26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20170565A1 (en) * 2009-08-26 2012-07-05 Yong Ho Seo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frame transmission for supporting mu-mimo
US20120224534A1 (en) * 2009-11-13 2012-09-06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1352039A (zh) * 2012-04-30 2013-12-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支援協調正交區塊為基礎資源配置(cobra)操作方法及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A53669C2 (uk) * 1996-11-18 2003-02-17 Сіменс Акцієнгезельшафт Спосіб та система базової станції для конфігурування радіоінтерфейсу між мобільною станцією та базовою станцією мобільної радіосистеми пакетної передачі даних з часовим мультиплексуванням
JP2001358766A (ja) * 2000-06-14 2001-12-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パケット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KR20020034640A (ko) * 2000-11-02 2002-05-09 윤종용 협대역 시분할 코드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부프레임전송 타임 슬럿을 랜덤하게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6657988B2 (en) * 2001-01-12 2003-12-0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ing adjustment for uplink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in wid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KR100433893B1 (ko) * 2001-01-15 2004-06-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협대역 시분할 듀플렉싱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통신시스템의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100917042B1 (ko) * 2002-08-14 2009-09-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방송 및 멀티캐스트 데이터의전송 방법
US6951160B2 (en) 2003-07-22 2005-10-04 David Wu Cutting device for spring manufacturing machines
US8233462B2 (en) * 2003-10-15 2012-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and direct link protocol
EP3267754B1 (en) * 2004-01-08 2019-02-06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7379446B2 (en) * 2004-10-14 2008-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beacon signa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600336B2 (en) * 2005-09-12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with reverse direction gra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175021B2 (en) * 2005-11-04 2012-05-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unicast control in broadcast/multicas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US9451491B2 (en) * 2005-12-22 2016-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initial and additional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 sets in a wireless system
US7869390B2 (en) * 2006-01-03 2011-01-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 save multi-poll (PSMP)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8014818B2 (en) * 2006-01-04 2011-09-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efficient operation of multiple modes in a WLAN system
TW200742378A (en) * 2006-02-28 2007-11-01 Nokia Corp Multicast group address signaling using MAC header for power save delivery in a wireless network
EP1909523A1 (en) * 2006-10-02 2008-04-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proved acquisition of system information of another cell
EP1909520A1 (en) * 2006-10-02 2008-04-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system information upon changing connectivity or point of attach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17937B1 (ko) * 2007-02-06 2014-08-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의 데이터 전송방법
US9450711B2 (en) * 2008-04-02 2016-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ed reverse direction grant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US7948991B1 (en) * 2008-05-09 2011-05-24 Cisco Technology, Inc.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transmissions with acknowledgement scheduling
AR072700A1 (es) * 2008-07-07 2010-09-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Metodo y aparato para retransmision cooperativa en comunicaciones inalambricas
US8295395B2 (en) * 2008-09-30 2012-10-23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artial interference reduction with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1289944B1 (ko) * 2008-12-12 2013-07-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초고처리율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추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5316208B2 (ja) * 2009-05-08 2013-10-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JP5493459B2 (ja) 2009-05-08 2014-05-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9002354B2 (en) * 2009-06-12 2015-04-0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Interference control, SINR optimization and signaling enhancement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OTDOA measurements
EP2481245A1 (en) * 2009-09-24 2012-08-0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for dynamically controlling an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of a user equipment
US8730884B2 (en) * 2009-10-20 2014-05-2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managing resources in high capac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079388B (zh) * 2009-12-03 201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110149731A1 (en) * 2009-12-17 2011-06-23 Gong Michelle X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s with a group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s
US9357565B2 (en) 2010-03-09 2016-05-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user uplink communication using EDCA with polling
JP5592839B2 (ja) 2011-06-13 2014-09-1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001720B2 (en) * 2011-08-31 2015-04-07 Maarten Menzo Wentink Power save with data fetch time, with end of data indication, and with more data acknowledgement
JP2013115582A (ja) 2011-11-28 2013-06-10 Canon Inc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205985B (zh) * 2012-03-23 2018-06-15 Lg电子株式会社 上行信号发送方法和站装置、以及上行信号接收方法和接入点装置
US20130272347A1 (en) * 2012-04-11 2013-10-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d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for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WO2013162321A2 (ko) * 2012-04-26 2013-10-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204335B2 (en) * 2012-05-02 2015-12-01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discovery using a reduced traffic load process
US9510338B2 (en) * 2012-05-03 2016-11-29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JP5800240B2 (ja) * 2012-07-06 2015-10-2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426763B2 (en) * 2013-04-17 2016-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timing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ing devices
US10097315B2 (en) 2013-04-19 2018-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 scheduling and acknowledgement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US9730105B2 (en) * 2013-05-20 2017-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sten-before-talk reservation schem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over unlicensed spectrum
US9723616B2 (en) * 2013-07-10 2017-08-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edictable scheduler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20150063190A1 (en) 2013-08-28 2015-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user uplink
US10292155B2 (en) * 2013-09-13 2019-05-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multicast frame in wireless LAN
US9681418B2 (en) * 2013-09-27 2017-06-13 Apple Inc. Wireless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US8942201B1 (en) * 2013-10-07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con frame scheduling in an independent basic service set network
US10333737B2 (en) * 2013-11-21 2019-06-25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align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9867054B2 (en) * 2014-04-10 2018-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transmitting patterns of signal transmissions or reference signals over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KR102469965B1 (ko) 2014-06-08 2022-1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다중 사용자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50359000A1 (en) * 2014-06-09 2015-12-10 Qinghua Li Multi-user scheduling channel status reporting for wi-fi
US9705643B2 (en) * 2014-07-15 2017-07-11 Intel IP Corporation High-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cknowledgements during schedule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WO2016021831A1 (ko) 2014-08-07 2016-02-11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60045025A (ko) 2014-10-16 2016-04-26 뉴라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고효율 무선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전송을 위한 대역폭 결정
US9763221B2 (en) * 2014-10-16 2017-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of a neighbor aware network
KR20160045023A (ko) * 2014-10-16 2016-04-26 뉴라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고효율 무선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EP3214778B1 (en) * 2014-10-31 2020-05-06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075950B2 (en) * 2014-12-12 2018-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ffic advertisement in neighbor aware network (NAN) data path
US10028142B2 (en) * 2015-04-21 2018-07-17 Newracom,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hannel access in WLAN
US9832792B2 (en) * 2015-04-30 2017-11-28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method for pre-association frame exchange using random access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AT516707B1 (de) 2015-05-06 2016-08-15 Henn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eines Rohres, für flüssige oder gasförmige Medien, mit einem Steckverbinder
WO2017029465A1 (en) * 2015-08-20 2017-02-23 Toshiba Research Europe Limited Integrated circuitry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US10455611B2 (en) * 2015-09-16 2019-10-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10098135B2 (en) * 2016-02-22 2018-10-09 Intel IP Corporation Action frame for schedule update in a NAN
JP6422903B2 (ja) * 2016-02-25 2018-11-1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70265105A1 (en) * 2016-03-14 2017-09-14 Shahrnaz Azizi Coexistence through use of less power constrained assisted devices
JP7056559B2 (ja) * 2016-07-15 2022-04-19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8132261A1 (en) * 2017-01-13 2018-07-19 Intel IP Corporation Allocation of tones within a device identifier range
JP7033603B2 (ja) * 2017-02-02 2022-03-10 コンヴィーダ ワイヤレ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スイープされる下りリンクビームでページングブロックを伝送するための装置
US11849369B2 (en) * 2020-06-18 2023-12-19 Intel Corporation Multi-device wireless sensi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1302B1 (en) * 2000-11-17 2004-04-13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packet data in a SDMA (Spac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cheme
WO2010099491A2 (en) * 2009-02-27 2010-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deo transmission over sdma
US20120099530A1 (en) * 2009-05-08 2012-04-26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20170565A1 (en) * 2009-08-26 2012-07-05 Yong Ho Seo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frame transmission for supporting mu-mimo
US20120224534A1 (en) * 2009-11-13 2012-09-06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1352039A (zh) * 2012-04-30 2013-12-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支援協調正交區塊為基礎資源配置(cobra)操作方法及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1703087WA (en) 2017-05-30
EP3678440A1 (en) 2020-07-08
ES2900663T3 (es) 2022-03-17
US10212718B2 (en) 2019-02-19
US11178674B2 (en) 2021-11-16
US20220046654A1 (en) 2022-02-10
US20190150163A1 (en) 2019-05-16
TW202019114A (zh) 2020-05-16
EP3214887A1 (en) 2017-09-06
EP3742826B1 (en) 2023-01-25
US11671957B2 (en) 2023-06-06
ES2788694T3 (es) 2020-10-22
EP3675565A1 (en) 2020-07-01
JPWO2016067693A1 (ja) 2017-08-10
RU2698249C2 (ru) 2019-08-23
US10645712B2 (en) 2020-05-05
TW201630373A (zh) 2016-08-16
JP7160140B2 (ja) 2022-10-25
EP3214887B1 (en) 2020-04-08
EP3742826A1 (en) 2020-11-25
CN115473620A (zh) 2022-12-13
JP2021121136A (ja) 2021-08-19
CN115473620B (zh) 2024-09-17
EP3214887A4 (en) 2017-11-08
EP3678439A1 (en) 2020-07-08
US20170325247A1 (en) 2017-11-09
US20200236691A1 (en) 2020-07-23
RU2017113755A (ru) 2018-10-23
EP3675565B1 (en) 2021-12-01
WO2016067693A1 (ja) 2016-05-06
JP2020025323A (ja) 2020-02-13
RU2017113755A3 (zh) 2019-02-05
EP3678439B1 (en) 2021-12-01
TWI753342B (zh) 2022-01-21
EP3678440B1 (en) 2022-06-29
CN107079476A (zh) 2017-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3553B (zh)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TWI691223B (zh) 通訊控制裝置、通訊裝置、通訊控制方法、通訊方法及程式
JP2022079756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361816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425715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